龙宇代理: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24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28:32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共129页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11-04-07 09:23
  第一百七十五句 贻厥嘉猷
  
  
  神马都给力
  
  贻,留下、赠给;厥,古文中常用的代词,代之的范围比较宽泛;嘉猷,指好的谋划。这句的意思是:要给他人留下一些忠告和良谋。
  “贻厥”出自《尚书》中的《五子之歌》,这一篇说的是夏禹的孙子太康从老爸启那里接过帝位之后,领导能力差,不干正经事,引起民众的反感。太康以骄奢淫逸为荣,经常出去旅游打猎,一次到洛水南面打猎百天不归。有穷国的后羿,带领愤怒的人民群众组成反政府武装,准备推翻卡扎菲政权——不对,是太康政权,把太康堵截在洛水南边不让回来。太康的五个弟弟保护老娘一边在洛水湾等候,一边埋怨大哥,因此按照爷爷大禹的教导而写了五首诗。第一首是说大禹说过,老百姓可以亲近而不可轻视。人民为国家之根本,根本牢固了国家才能安宁。第二首说大禹说过,不要贪图女色、打猎玩乐、嗜酒和豪华的宫殿,只要占了其中的一项,就有亡国的危险。第三首是说陶唐氏部落本来有很广大的土地,因为失德,败坏纲常,导致灭亡。第四首是说大禹为后世楷模,治定了法典,因为太康废弃了典法,导致宗庙祭祀灭绝。 第五首是说我们被后羿逼到河边,没着没落的,叹息没有慎行祖德,追悔莫及。
  其中第四首原文是这样写的“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这里的“贻厥子孙”就是“贻厥”的原始出处。不过,因为《五子之歌》出自梅氏《古文尚书》,伪造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我们只好寻找这个词的另一个出处。
  《诗经》中有一首《文王有声》,最后一节是这样的: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大意是说:丰水岸边有杞柳,武王忙碌不得休。留下治国好策略,庇护后代好享受。武王是个好领袖!
  这首诗中的“诒(贻)厥孙谋”后来被广泛应用,成为成语,一般认为是指顺应天下人心的谋略。孙,通“逊”,指顺应。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孙”就是指子孙后代,比如朱熹,他认为“孙谋”就是为子孙谋划,给孙子都谋划好了,儿子这辈就不用说了。
  “嘉猷”一词,出自《尚书》中的《君陈》。按照郑玄注《礼记》中的说法,君陈是周公的儿子、伯禽的弟弟,而《孔传》中则说君陈是周成文手下的一个大臣,不过这两种说法也不太矛盾。周公把殷商遗民迁到成周,亲自监督,周公去世后,周成王让君陈代替周公治理成周,并用策书训导君陈,这一策书就是《君陈》。策书从任用君陈治理成周的理由说起,告戒君陈要认真执行周公遗法,不要独断专行,并勉励君陈敬德慎罚,感化殷民,使他们打心眼里臣服于周王朝。其中,有这样一句:“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意思是说:你有好主意好规划,就赶紧进宫向君主做思想汇报,在宫外要表现出对君主的顺从。和《五子之歌》一样,《君陈》也是出自梅氏《古文尚书》。
  “贻厥”和“嘉猷”这两个词现在几乎没有人使用了,但在历史上却曾经像时下流行的“神马”、“给力”一样,被用到烂。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唐文》及唐前古文中,这两个词分别出现了135次和131次。别人不说,就说周兴嗣的老板梁武帝萧衍吧,就比较喜欢用这两个词。
  《南史 到溉传》记载,到荩是到溉的孙子,从小就很聪明,长大当官后曾陪同萧衍到京口去巡视,萧衍让到荩作一首命题诗,到荩立马就作成了。萧衍把这首诗拿给到溉看,并开玩笑说:“到荩真是有才啊,我甚至怀疑你写的那些文章都是你孙子到荩替你写的。”后来到溉每次作诗,萧衍都会写一道手诏和到溉开玩笑,手诏只有七个字:“得无贻厥之力乎 ?”意思是说:这首诗不是你孙子替你写的吧?
  “嘉猷”一词更为萧衍所滥用。《梁书 临川王宏传》中载,萧衍在弟弟临川王萧宏死后,写了一道诏书,开头是这样的:“侍中太尉临川王宏,器宇冲贵,雅量弘通,爰初弱龄,行彰素履,逮于应务,嘉猷载缉。”简直把萧宏夸成一朵花了,其实萧宏是一个懦弱无能之辈,曾率精锐部队进攻北魏,仗还没开打就想逃走,被北魏取笑为女人,称之为“萧娘”。不过,说萧宏是女人确实冤枉了他,因为他喜欢女人,竟与萧衍的女儿——也就是他的亲侄女乱伦。这种货色,哪里有什么“嘉猷载缉”,但谁让人家是皇帝的弟弟呢,而皇帝对自家人又格外宽宏大度,稻地里盖猪圈——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梁书 袁昂传》中记载,尚书令袁昂去世,梁武帝萧衍也写了一道诏书,这样评价袁昂:“公器寓凝素,志诚贞方,端朝燮理,嘉猷载缉,追荣表德,实惟令典。”袁昂本是南齐的吴兴太守,萧衍起兵后,南齐各地守将纷纷投降,袁昂却坚守不降。萧衍劝说一番之后派人去接管城池,袁昂没有主动请降,只是打开城门、撤去防备,萧衍也没有怪罪。后来萧衍启用袁昂为侍中,又晋升为吏部尚书,有一次萧衍对袁昂说:“齐明帝用卿为黑头尚书,我用卿为白头尚书,良以多愧。”袁昂回答说:“臣生四十七年于兹矣,四十以前,臣之自有,七年以后,陛下所养。七岁尚书,未为晚达。”意思是说,我前四十年算是白活了,自从跟了您才算开始了新的生命,所以我现在才七岁,还不算晚。虽然袁昂这个马屁拍得有点恶心,但萧衍很受用,感慨地夸了袁昂一句:“士固不妄有名。”萧衍在悼辞里表彰袁昂是一位“嘉猷载缉”的好干部,虽然言过其实,但跟萧宏比起来,这个评价还算靠谱,至少袁昂有过忠义的表现,又会说话,还擅长书画和艺术品鉴。
  “贻厥嘉猷”说的是对待他人的态度,要多给别人留下一些的预警性的忠告、经验性的谋划、心灵上的鼓励、思想上火花之类的东东,只要是好的想法,神马都给力。中国人很会学习,模仿能力超级强悍,但缺少创新精神,一方面是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山寨产品,另一方面是很多产业的核心技术都不在自己手中。
  记得前几年去英伦,在飞机遇到一位女士,叫“欧德蕾蒂”,也就是OLD LADY。这位一口伦敦腔的老太太跟我谈起英国的产业调整,说了好半天,我大概听懂了一点,好像是说现在英国已经基本把工业转移到其他国家,英国本土主要以创意等玩智力的行业为主,不再搞那些低层次高污染的行业。我老早就听说伦敦是雾都,就问现在伦敦还经常有雾吗?老太太说,以前工业污染很厉害,但现在这些工业都迁走了,而且伦敦早在三十年前就停止使用“抠儿”了,现在空气质量非常好,很少有雾天。我很不解地问“抠儿”是什么,老太太比划了一阵子我也没搞懂,无奈准备放弃,谁知老太太非常敬业,从包包里拿出一本英汉词典,翻给我看,原来“抠儿”是煤(coal)。想想也对,煤就是从地里抠出来的,如果抠煤的人不小心被埋在地下,再派救援队从地下往外抠人。
  中国在发展方式上基本是在走某些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但是人家可以先污染后治理,中国不行,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污染不起了,更治理不起。但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口号喊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总不能全国都学习林州的先进经验,靠给停止给居民供暖来节能减排吧?想要实现真正的科学发展,不能走一步看一步,小车不倒只管推,而是要开动脑筋,搞一个长远而给力的好谋划。
-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11-04-08 10:45
  第一百七十六句 勉其祗植
  
  劝人立志
  
  这是非常低调的一句,即没有找到其出处,也没有发现其应用,搞的我相当被动,真不知道从何说起。
  前两个字很好理解:勉,勉励、鼓励;其,代词,和上句中的“厥”意思差不多。后面两个字就有点费解了。
  祗,读“之”音,恭敬之意。这个字在古文中有些应用,但也不算常见,汉宣帝在一道赦诏中用到了它:“乃者正月乙丑,凤皇甘露,降集京师,群鸟从以万数。朕之不德,屡获天福,祗事不怠。其赦天下。”现在“祗”字基本不怎么使用了,除了古文之外,我们只能在安徽九华山和辽宁盘锦的两座同名寺庙的大门口看到这个字,这两座寺庙都叫“祗园寺”。
  祗园,全称是“祗树给孤独园”,坐落于古印度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据说公元前六世纪时,舍卫城里有一位叫须达多的大富翁,此人与其他富翁的最大的区别就是热衷于慈善事业,经常救助一些鳏寡孤独之人,被称为“给孤独长者”,不知道这样经常散财的人是怎么积累下来财富的。有一天,大富翁遇见了佛祖释迦牟尼,听了佛法,深为折服,就邀请佛祖到舍卫城去宣讲佛法,吃穿用度等一切所需都由他负责安排。在得到释迦牟尼肯定的答复之后,大富翁回到舍卫城,从征地开始,着手兴建讲堂。转来转去,选中了城南郊区的一个花园,准备强拆,但一问花园的主人,吓得没敢动手,因为此园归舍卫城的祗陀王子所有。强拆不成,只好花钱买,但祗陀王子觉得这块地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不想卖,为了打消大富翁购地的念头,王子提取一个苛刻的要求,说你把整座花园的地面都铺上金币我就卖给你。谁知道大富翁真去变卖家产,换成金币来铺花园还,虽然没能铺满,但其诚意感动了王子,他跟大富翁说,地卖给你了,但树木还是我的,你要建讲堂,也算我我一份吧。于是,由祗陀王子捐增树木、给孤独长者出钱建成了一座讲堂,专供释迦牟尼宣扬佛法使用,被称为“祗树给孤独园”,简称“祗园”。释迦牟尼在这里住了二十四年,很多佛教经典都是在这里讲出来的。比如,《金刚经》一开头就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好大个场地啊,能容纳一千多人听课。
  “祗园”来自祗陀王子的花园,是音译过来的。最早翻译《金刚经》是古印度籍的和尚鸠摩罗什,不知道他为什么用这个“祗”字,或许就是取其恭敬之意吧。不过话说回来,翻译工作特别具有挑性,鸠摩罗什作为一个外国和尚,经书的汉化工作做得相当不错。后来唐玄奘西游,历时十七年取回经书,但经书上都是外文,大家都不认识,你取回来不也是白费劲吗?于是,玄奘开始翻译经书,这项工作又做了十九年,直到圆寂。
  植,本指用来关闭门户的直木。《墨子》中说::“孔某为鲁司寇,舍公家而奉季孙。季孙相鲁君而走,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决植。”意思是说,孔子在鲁国当司寇,放弃国家利益而去迎合季孙氏。季孙氏因与鲁国国君产生矛盾而逃走,与其他城里的人一起在城门处被阻住,孔子把门植打开,放季孙氏逃走。这是墨家攻击儒家的论据之一,在儒家经典中,没有提及这件事,其真伪难辨。
  在这个本意基础上,“植”又被引申为支柱、根本。《淮南子 览冥训》中说:“夫井植生梓而不容瓮,沟植生条而不容舟,不过三月必死。所以然者何也?皆狂生而无其本者也。”意思是说,水井里的支柱长了枝杈,打水时放不下瓮,沟渠里的支柱长了枝杈,阻碍了船只的通行,但是用不了多久这些枝杈就会枯死,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枝杈只是一时的疯长而没有根本。
  一般认为,“勉其祗植”一句中的“植”就是这种用法,指树立根本,因此这句的意思是:要勉励别人小心谨慎地立身处世。这样解释也说得过去,但个人认为这里的“植”应通“志”,志向之意,与上句中的“猷”相呼应,似乎更为贴切。这样的用法并不是没有,如《管子》中说:“上无固植,下有疑心。”意思是说领导者没有坚定的志向,下面当小兵的就会更加动摇了。再如《楚辞 招魂》中说:“弱颜固植,謇其有意些。”屈原老先生的作品年代久远,加之方言用得比较多,所以比较难懂。弱颜,就是容易害羞,即现在所说的“面嫩”;固植,坚定的心志;謇,读“剪”音,直言不讳。这句是用美女比喻贤臣的,意思是说,君王身边的美女是懂得廉耻而且心志坚定的,说话直率符合礼意,不可侵犯。
  如此看来,“固植”是古文中比较常用的一个固定搭配,而“祗植”则可能是周兴嗣创造的一个临时搭配,意思为树立让人敬佩的远大志向。
  遥想当年,本人还是一名无知无畏的热血青年,曾树立了很多宏伟的志向,三分钟之后热血温度下降,宣布志向无效或行不通,最后搞得自己都鄙视自己,干脆无为而治,听之任之,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爱咋咋地。有道是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很多杰出人士都是从小立志,经过不断奋斗,终于获得成功——这是我们从小就接受的教育,虽然初衷是好的,但着实不靠谱,大部分从小立志的典型人物都是倒推出来的,属于被立志。
  人生有很多不可预测性,所处的境遇可能一辈子不变,也可能一天变好几次,立志这种东西能起多大作用,确实很难说。“勉其祗植”是说告诉别人去立志,把自己排除在外。我那位善于制造轰动效应的杰出校友董藩教授,最近只用一条微博就又搞起了一番轰动:“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面对网上种种质疑,董教授解释说那仅是对学生讲的励志的话。虽然我们不知道董教授现在身价几何,但作为一名学者,如果不给某方利益做代言人是无法积累到很多财富的,或许董教授的励志确实是仅仅出于一个简单善意的初衷:让自己的学生立志,去完成他本人没有做到的事情。但是,这种激将法似的励志,会不会促使那些被立志的学生日后为攫取财富而不择手段?
  时间不具有可逆性,你在某一个时点只有唯一的选择,不管现在做出哪种选择,事后你会感到是错的,因此人总是对自己的过去心存遗憾,都有没有实现的志向和无法达成的愿望,所以会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人特别是自己的后代身上,从这个角度说,“勉其祗植”虽然没什么实质用途,但已经成为从古到今一直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或许,生命的意义根本不在于做出何种选择,而在于有没有坚持到底的勇气。一言以蔽之:做硬汉,不做太监。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99825/124.html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24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3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4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5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7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8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9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0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3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4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5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7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8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9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0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