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军演讲: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2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6:37:39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共129页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06-15 07:53  
作者:voodoo5xp 回复日期:2007-6-14 02:34:48 
    休憩之间应该插播一些写作花絮。正所谓:“学莫乎便乎近其人”,继而好其人。江湖兄应该站到前台来接受万众敬仰,这是现代粉丝捧星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哈哈~
  —————————————————————————————————————————
  谢谢提醒,这次我就在帖子里加点花絮吧,呵呵

-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06-15 07:55  第十八句 鳞潜羽翔(1)
  
  鳞,本意是指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说文》中说:“鳞,鱼甲也。”——看仔细了,是鱼甲,而不是甲鱼呦!通常用来代指鱼类等长鳞的动物,在这句里就是这个意思。
  潜,指隐蔽在水里而且在水下活动。几年前我在海南潜了一次水,感觉像一条笨鱼,而且因为拒绝他们提供得水中拍照、摄像等服务而被所谓“潜水教练”不断往深水里压,压得我耳膜生疼。唉,人啊,被钱闹得都没人性了。现在说“潜水”一般是指在网络论坛里不发言——潜水的朋友们,希望你们都能出来冒个泡,潜水时间太长会变成胖头鱼的。
  羽,是象形字,长得很像两根鸟毛,特别指鸟的长翎。《管子 霸形》中说:“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齐桓公说我有干爹管仲帮忙,就像鸟有羽毛翅膀一样。也可以这么说:没有管仲之前,齐桓公简直就是一只没长毛的野鸭子。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上一般采取插鸟羽的方式以示紧急,因而常用“羽书”表示书信。
  翔,指飞行的一种方式:翅膀平直不动,在空中盘旋。《淮南子》的注中有两种解释:“大飞不动曰翔”、“直刺不动曰翔”,引指人在行走时张开两臂,如《礼记》中说“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就是说在屋子里不要张开双臂,和别人并排坐着的时候不要把胳膊横放着,以免碰到别人。人多肘部不要横,室狭双臂不要张,老牛拉车要稳当,包子有肉不在摺上。一大群人并排坐,磕着碰着了不得,磕着君子还好办,碰着小人犯口舌。这是“礼”对人的要求,其实就是教人要有起码的礼貌,注意不要妨碍到别人。“翔”还可以引指悠闲自在地行走,曹植《梁甫行》中有“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一句,意思是简陋的房门前非常萧条冷清,孤单的兔子在屋子里悠闲地散步。
  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一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和这句有很类似,但这句表达的意思更广一些,不仅说水里游的和天上飞的,还应该包括地上走的,是在说所有的动物。
  
  
  别离应易老,万里两凄凄
  
  最近一直在外地出差,十分想念在家的妻子——也不用笑话我,要是你常年出差,一走数月不回,不想家才怪呢!离家的日子吃不香睡不好,心中的思念,永远在相同的地方。于是一边干活,一边咒骂领导没人性,一边盼着回家的日子。多情自古伤别离,有家难回真着急。
  古人喜欢用鸟儿分飞来比喻别离,唐代张籍的《别鹤》就是一个典型:“双鹤出云溪,分飞各自迷。空巢在松顶,折羽落红泥。寻水终不饮,逢林亦未栖。别离应易老,万里两凄凄。”鸟儿分飞也是不喝水不栖息,其心情可能也和人一样凄凄,而且比人还着急,人分离后还可以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什么的来联系一下,鸟就不行了,通讯只能靠吼,离得远了就听不见了,还容易把老鹰招来。
  但是古代人还是非常羡慕鸟的,因为他们的通讯手段还不如鸟先进呢,而且人家鸟能飞,想去哪就飞呗,又不用花车马费,简直是自在死了。古代人的通讯方式主要是书信,当然官方可以通过遍布全国的官驿迅速向传递公文,但这种相对迅捷的通讯方式一般老百姓是无福消受的。
  古人把书信雅称为“鳞鸿”。鳞,代指鱼,鸿就是大雁一类的鸟,鳞鸿”也称“鱼雁”。
  以“鸿雁”代指书信,源自《汉书 李广苏建传》,即著名的“苏武牧羊”故事。
  苏建是苏武的老爸,年轻时曾跟随大将军卫青抗击匈奴,得以封侯。文革时期有口号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苏武就是这句话的典型实例。汉武帝天汉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00年,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到那里就回不来了,被匈奴人长期扣留。由于苏武拒不投降,匈奴人把弄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进行劳动改造,让他放羊。那个苦寒之地生活条件太艰苦了,直到现在仍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但是苏武仍不投降。艰苦的日子熬了十九年之后,汉朝与匈奴和亲,派使者去解救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幸亏苏武的随从常惠秘密地见到了汉朝使者,告诉苏武并没有死,并让使者对单于说:我们大汉天子在上林苑打猎,射到一只鸿雁,雁足上系着一块帛书,上面说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能这么不厚道呢?单于一听,信以为真,非常惭愧,只好道歉,并释放了苏武。于是“鸿雁”就成了书信的代名词
  “鳞”或“鱼”用来代指书信,源于前面提到过的那首“疑似”蔡邕写的《饮马长城窟行》中的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双鲤鱼”就是古代的信封,是用两做成块鱼形的木板对接而成,中间夹着书信。“呼儿烹鲤鱼”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拆开信封。这种鲤鱼形信封美观耐用,不怕风吹雨打,直到唐代还有沿袭的。还有一种不大可信的说法,说古代人常把信折成双鲤鱼的形状。
  古代夫妻两地分离,只能靠书信联系,而且当时邮政又不发达,一封信要很久才能到达,有的时候还没法寄信,宋代婉约派词人晏殊在《蝶恋花》中写到:“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连地址都没有怎么寄信啊?
  东汉恒帝时有一对陇西(现甘肃)的夫妇就饱受分别之苦,丈夫名叫秦嘉,妻子名叫徐淑,秦嘉在郡政府当一个芝麻绿豆大小的官。新婚不久,徐淑生病了,估计也就是个头疼脑热的流行性感冒之类的小病,怕传染老公,就回娘家养病。这时候正赶上年底,地方政府派秦嘉去京城洛阳述职。这一去,造就了秦嘉一生的最大悲喜,悲的是去了之后再也没回来,喜的是他与老婆的书信赠诗作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之作,成为东汉五言诗创作进入繁荣期的标志。
  要去比较大的城市出差了,但秦嘉并不高兴,“非志所慕,惨惨少乐”,而且要和妻子分开一段时间,心里更加不舍,就派了一辆车去接徐淑,并捎去了一封信,说我要出差了,你回家来,我们弄个烛光晚餐,一起唱一首“我和你吻别,在无人的街”之类的流行歌曲,烘托一下离别的气氛吧。
  徐淑接信后也很想回家,但病还没好利索,就给老公写了一封回信,说你去京城是件好事,可以在朝廷上挂上号,对今后的升迁大有好处,而且能见见世面,毕竟京城是全国比较大的城市,一般人想去还没机会呢!(“策名王府,观国之光”)
  徐淑还写到:“身非形影,何能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得同而不离?”意思是说我也不想和你分开啊,但是夫妻俩毕竟不是形和影,也不是比目鱼的两只眼睛,不可能一直相依相偎,口水歌里唱的什么“飞越红尘永相随”纯属扯淡。“咏萱草之喻,以消两家之思;割今之恨,以待将来之欢。”暂时的分别不算什么,让我们忘记这难熬的两地相思,以今天的离别之苦换取将来相聚之欢。(萱草,一种草本植物,传说可以使人忘忧。)
  秦嘉收到妻子的回信,在临走之前环顾家里空旷的房间,想起妻子的身影,心里十分惆怅。“顾看空室中,髣髴想姿形;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 髣髴(读“仿佛”音),是古代妇女的首饰。于是给妻子留下四件礼物:明镜,宝钗,好香,素琴。“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素琴可以娱耳。”希望通过这些东西减轻妻子的孤独和思念。
  徐淑回信说:你给我的礼物都很好,但是你不在身边,我要这些有什么用呢?女为悦己者容,还是等你回来再用吧。“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不列也;未待帷帐,则芳香不发也。”
  秦嘉在妻子的鼓励下赴京,被任为黄门郎。秦汉时期,宫门是黄色的,“黄门郎”是就是皇宫里的工作人员,从地方进中央了,相当于“短裤变背心”——上调了,至少也相当于“背心变乳罩”——虽然是平调,但位置很重要。
  夫妻俩书信不断,这些书信不仅饱含两人的真挚的情感和浓郁的思念,更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和文学价值。可惜这些书信没能全部、完整地流传下来。
  徐淑在家平静而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回家,等着你回来呀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但是桃花开了,秦嘉却永远也不能回来了。可能是由于水土不服或相思成灾等原因吧,秦嘉不久病死在他乡。徐淑悲痛欲绝,而这个时候,徐淑的哥哥、秦嘉的大舅哥跳将出来,逼徐淑改嫁,徐淑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自毁容貌,此后一直寡居不再嫁。
  “别离应易老,万里两凄凄。”别离的日子人老得很快,头发、胡子、指甲这三种没用的东西和相思一起疯长。别离之后只有等待中的乌云和期盼中的蓝天,而眼睛看到的都是陌生的景色和冰冷的风情。身体飞越万里关山,而爱人所在的彼岸仍是心灵的故乡,我愿意和你变成形与影、变成比目鱼的两只眼睛,永远寸步不离,一生相伴相随。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06-18 09:18  第十八句 鳞潜羽翔(2)
  
  鸿飞去,雪泥融;吃鱼肉,刺喉咙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跑的,形形色色的动物使这个世界充满生机。但是现在,随着人类种群的不断扩大,其他动物种群在减少、在灭绝,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个世界上只剩下人类和生命力极端旺盛的苍蝇、蚊子、老鼠、蟑螂这“四害”或者更多的“害”一起生活了。站在其他动物的角度来看,人类早已超越其他“害”,成为地球上的“第一害”。
  所以,趁着现在还能看到很多鱼啊鸟啊,赶紧好好看吧,赶紧好好歌颂吧,赶紧别再吃它们了吧。
  古代人还想不到这些,但是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描写、歌颂动物,或借动物喻事。比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喜欢以“鸿”入诗词。粗略地查了一下,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江城子 天涯流落思无穷》、《哨遍 为米折腰》、《水调歌头 落日绣帘卷》、《行香子 一叶舟轻》、《哨遍 睡起画堂》等多首诗词有与“鸿”有关的描写或借喻,而最具有神秘色彩的,要数《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中的“鸿”。
  这首词写得很精练、很凄凉,每句都饱含深意。其实,我们普通人也一样,有时候你只需说三个字,心有灵犀的人就会明白。这首词的全文如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乍看上去,我们觉得有点无厘头:整首词凄凉孤寂,主要就是写一只孤独的鸿雁在夜深人静的沙洲上徘徊,好不容易找到几个树枝还不肯落下来休息,像一个挑三拣四的、长翅膀的流浪汉。苏轼先生这是在搞什么飞机啊?奇怪奇怪真奇怪,被窝里长棵大白菜!
  要弄明白是怎么回事,首先要感谢我们自古以来不断辛勤耕耘的出版业工作者们,是他们让我们可以通过查找历史上的一些相关记载来了解一些背景资料,使古人难以直接表白的复杂情感能够大白于今日。
  据《宋六十名家词》载,这首词前面原本是有一个序的,内容如下: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这个序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大意为:惠州有一个官宦之女,体健貌美有婚房,但是都过了法定结婚年龄了就是不结婚(古代女子十六岁早应该结婚了)。听说苏轼被贬到惠州来了,十分高兴,当然不是因为苏轼被贬而高兴,而是因为能见到心中偶像、梦中情人苏轼先生而高兴,看来是苏轼的铁杆粉丝。苏轼晚上吟诗的时候,美女就在窗外徘徊偷听,当苏轼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不知道是墙不高还是她会轻功。苏轼就准备物色王郎的儿子给她做男朋友。这个美女好象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美女就死去了,埋葬在沙洲旁。当苏轼回到惠州,美女去,黄土垒,情悲痛,心懊悔,于是就写了这首著名的《卜算子》。
  序里说的故事是事实吗?我觉得并不完全可信。自古才子必伴有风流韵事,勇士必辅之好气任侠;而今超女必配上黑嘴评委,快男必搬来红花杨二。炒做之风从古刮到今,刮得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浪。苏轼此词的用意很可能只是表达遭受谪贬之悲愤,人与鸿相比并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表达出一种凄凉清冷、孤苦幽寒的感情境界,虽然这种感情远不如写给美女粉丝的凄美情怀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我们从苏轼的其他诗词中可以看出,他借助“鸿”这种可以飞越关山畅通无阻的鸟,多是为了表达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慨叹和屡遭谪贬的孤凄。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苏轼的诗词往往在悲怨中充满雄壮,困苦中带着顽强,茫然中闪烁着哲理,最具代表性的是《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看法:前途不可预见,人生充满未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然在雪上落了一下,留下爪子印,而鸿飞雪化,一切都没了。或许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支配着我们的生活轨迹?或许人生被来就是一个极其偶然的际遇?
  苏轼还在另外一首诗中写到:“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是在哪一首诗里写的呢?这首诗的名字很长,还是不说了吧。——有人说了: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它名字长呢?那就写出来看看:《正月二十二日与潘郭二生出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够长吧?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了人生来去如鸿雁一样无常、个人的经历就像春梦一样去无踪难追忆的复杂感情。
  人生就像吃苦瓜,春梦如同抽鸦片。
  
  本来这一部分内容是想替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做个广告的,宣传一下爱护动物的重要性的,结果被“鸿”给带沟里去了。现在回到主题,正式开始做广告:请国际动物保护组织中国区形象代言人唐朝诗人白居易出场!
  白居易先生摇头晃脑地出场,吟颂了一首《观游鱼》: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旁白:“老白的诗一贯以通俗易懂为特点,这首诗秉承了这个特点。简单解释一下,这首诗的大意是:吃饱了撑得难受就围着水池看鱼玩,正好遇到几个小屁孩儿在那里摆弄钓鱼船。一样出于爱鱼之心,但差距咋这么大呢:我喂食,你钓鱼。”
  胖头鱼旁白:“爱我,就不要伤害我!大不了我以后不再潜水,多出来冒几个泡还不行吗?”
  ——广告结束。
  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爱护动物而抛头颅、洒热血——有这么严重吗?对不起,写错了,应该是:多少仁人志士为了避免更多的动物抛头颅、洒热血而大声疾呼。
  《孟子 梁惠王上》中记载了孟子谆谆教导梁惠王要爱护动物的一段话:“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后来很多男人随意曲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以“君子远庖厨”为理论依据,在家里拒绝做饭,把“庖厨”工作都推给女人。依文解意,三世冤佛,歪理邪说害死人啊!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说:“动物是我的朋友,我不吃我的朋友。”不过现在骗亲戚、坑朋友的事情太多了,人类对“杀熟”这一招已经玩到驾轻就熟的程度了。动物啊,千万别和人当朋友!
  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认为:“肉食的益处,只有增高动物性的情感,刺激性欲,并且增长暴饮,嗜食而已。”肉有这么大的益处吗?我觉得太夸大了,否则,肉早就代替“伟哥”在药店里销售了。
  意大利艺术家达文西说:“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一针见血,力透纸背。
  有人说了:我也想爱护动物啊?但是动物不爱护我啊?狗追我,猫挠我,鸽子在空中往我身上拉“米田共”,你说我能爱护它们吗?
  韩非子在《说难》说:“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意思是说龙属于虫类(古人认为龙属虫类,好大的虫啊!),可以驯养游戏和骑乘,然而龙喉下有一尺长的倒鳞,人要触动它的倒鳞,一定会被它伤害。
  人要想与动物和谐相处,首先要尊重动物的习性,谁让你比动物进化得高级些呢?如果你不尊重动物,就不要怪动物翻脸。
  《春城晚报》2007年2月23日报道,22日下午,昆明动物园发生一起意外事故:一名6岁小女孩在与老虎合影时,被兽性大发的一只雄虎当场咬成重伤,经医院抢救无效身亡。据悉,咬人的老虎已被关进了铁笼里,“可能以后都不再出来表演了”。(老虎不发威你就当我是病猫?)
  就在老虎咬死人的三天之后,《新京报》2007年2月26日载:昨日下午2时许,武汉动物园大象馆里两头体态庞大的非洲象引来众多游客围观。一些游客拿着石块、泥土、塑料瓶等扔向大象(我真弄不清这些人出于什么心态,可能是想让大象活动活动、跳个芭蕾舞?)。有一只公象突然暴躁起来(换了你能不暴躁吗?特别是身体里有雄性荷尔蒙的),大声朝人群吼叫,可游客还是继续向它扔东西。大象突然用鼻子从地上卷起一块拳头大的石头,朝人群扔去(大象不发威你还以为我是猪鼻子插葱呢?)。石头正中一名抱在父亲怀里的小女孩头部(不知道她父亲是否朝大象扔东西),顿时血流满面,众游客吓得四散而逃(现在知道害怕了?贱坯子!)所幸经过医院检查小女孩只是眉骨受伤。
  上面说的是体型较大的动物对人类的反抗,那么小型动物就没有反抗能力了吗?
  大家经常吃鱼吧?特别是东部沿海的人,吃的鱼可能比我吃的米粒还多。我不吃鱼并不是因为出于爱护动物的考虑,鸡鸭鱼肉适当吃点并不违背爱护动物的宗旨,只要你别把娃娃鱼啊、中华鲟啊等珍稀鱼类都往嘴里招呼。我不吃鱼的原因,就是怕被鱼刺扎。有一次吃饭,刚吃一口鱼肉就被扎了喉咙,赶紧喝醋,一碗醋下去,没管用,这辈子也没喝过那么多醋,只好大口吃花卷往下噎,四个大花卷下肚,刺终于噎下去了,肚子也饱了,一桌子菜基本没动,光吃醋熘花卷了。
  后来才知道,被鱼刺扎了之后采取上面的方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赶紧送医。如果刺的位置不深,医生会用卫生纸绑住你的舌头,让你用力往外拉,拉得跟吊死鬼似的,然后医生用专用工具伸进喉咙里把刺拔出来;如果刺的位置比较深的,可能要麻烦些,弄不好要全身麻醉后做手术才能把刺取出来。
  鱼也真是的,你都被蒸熟了,就老老实实被人吃了算了,还要用刺做无谓的反抗。但是,鱼除了能死后趁你不小心刺你一下之外,还能如何反抗呢?鱼对于人类,就像人类对于命运,根本没有什么反抗的资本和手段,主要工作就是逆来顺受、任由宰割。但是有些动物的类似反抗还是卓有成效的,比如蛇,听说现在的蛇肉口味越来越差,除了一些变态的家伙外,正常人很少吃蛇了。看来,作为人类桌上大餐的各类动物们,要想活命,最好的办法就是变得越来越难吃。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3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4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5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7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8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9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0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3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4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5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7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8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9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0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