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区第二中学平面图: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2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2:59:20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共129页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05-11 01:36  
第六句 秋收冬藏(2)
  
  大约在冬季:外表冷漠,内心狂热
  
   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冬天,反正我是不喜欢。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天,满目尽是光秃秃,十分难看。这还在其次,最难受的是寒冷,虽然全球气候在变暖,但冬天的温度不可能超过其他三个季节。在冬季,北方的很多地方还是要穿上厚重的冬衣,裹得跟北极熊似的,就这样稍有不慎还有可能被冻伤。小时候亲眼看见一个同学的耳垂儿被冻得发白,轻轻一碰就掉了一块。南方的冬天虽然不算太冷,但由于没有统一供暖,也是阴冷难挨。总之,冬天的总体印象就是一个字:冷。
   有一首歌,叫《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由于久居北方,觉得台北的冬天虽然下雨,但也暖和不到哪儿去。台北是一时半会儿是去不成了,但前年冬天去了一趟海南,才发现这哪里是冬天啊?我简直是从冬天走到了夏天,才知道冬季也不是哪儿都冷,觉得那里的人真实太幸福了,即使你身无分文,至少也能解决“温饱”两大基本生存问题中的一项。这也是很多逃犯都选择海南落脚的一个主要原因。
   但并不是光解决了温饱就幸福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是在哪里?并不在温暖的赤道一带,而是在寒冷的北极圈附近。
   有权威杂志评选冰岛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它凭什么幸福呢?
   如果你在冰岛的森林里迷了路怎么办?答案是站起来。因为冰岛没有高大的树木,矮小的树木也为数不多,大部分地区都像葛优的脑袋一样。 冰岛除了渔业、水力和地热资源外,其他资源很贫乏。就这么一个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冰天雪地的国家,怎么会幸福呢?
   从经济水平和生活环境来看,冰岛有幸福的资本: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贫富差异很小,犯罪率几乎为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那是相当有钱;由于重工业很少,环境保护得很好,可以说是纯天然无污染,全国只有30万人口,社会竞争压力较小,冰岛人都很长寿,生活那是相当舒坦。
   但是有钱和舒坦只是冰岛人幸福的外在原因,内在原因是冰岛人对自己的国家和祖先怀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冰岛人不断创造幸福生活。冰岛人内心的这种热情,就像冰岛的地热一样源源不断。冰岛被誉为“冰火之国”,境内很多冰川覆盖着很多火山。首都雷克雅未克在冰岛语中是“冒烟的海湾”之意,冒的是什么烟?其实是温泉蒸腾出来的水汽。冰岛全国地热资源非常丰富,成为冰岛本土的主要可利用能源。冰岛人的性格也象他们的国家一样,外冷内热。
   我们总是相信别人比自己幸福:别人的钱赚得比自己多,别人的房子比自己的大,别人的老婆总比自己的贤惠,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听话,总之,自己是最不幸福的人。什么是幸福?赵本山在小品里说:“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儿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有钱没钱实实在在,无忧无虑才能乐开怀。只要你内心有追求幸福的狂热,就足以对抗生存环境的冷漠。
  
   有人等着你,大约在冬季。
   冬季是储藏的季节,储藏食物,储藏精神,储藏感情,储藏期待。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寒冷早些过去,于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安慰大家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寒冷的冬天,是否有人为你点上一盏灯,送来温暖的关怀?
   《世说新语 惑溺》记载:“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
   荀奉倩,就是荀粲,是曹操的首席参谋荀彧的儿子,而他的妻子,则是大将曹洪的女儿。这几个三国里的人物一出场,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详。
   荀粲继承了他老爹的优点,很有才华,但却是个离经叛道的人物,他认为儒家的六经典籍是圣人之糠秕,从而专于玄道,成为开魏晋玄学清谈之风的人物之一。荀粲得知曹洪的女儿是个美女,便向曹家求亲。曹洪是一介武夫,长相估计好不到哪儿去,却生了个漂亮女儿,真是“歹竹也能出好笋”啊。
   求亲的进展十分顺利,因为按照自古流传下来的“鱼找鱼,虾找虾,土豆找地瓜,癞蛤蟆找青蛙,乌龟找只大王八”的门当户对观念来看,谋臣荀彧的儿子和武将曹洪的女儿同样出身富贵,有钱有势,还郎才女貌,简直是天造的一对地设的一双。
   婚后,夫妻俩感情很好,形影不离,象两块嚼过的口香糖一样,整天粘在一起。周围的人非常嫉妒,讥笑荀粲是个好色之徒,荀粲本来就是个不羁之人,随便别人怎么说去吧,你们嫉妒你们着的嫉妒,我们幸福着我们的幸福。
   但是,夫妻俩甜蜜的生活连老天也嫉妒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曹美女生病了,得的是“热症”,估计是流行性肺炎之类的病,高烧快四十度了。当时医疗条件比较差,也没什么好的退烧药,高烧迟迟不退。荀粲急坏了,跑到院子里脱光衣服冻着,等快冻成冰棍了才像机器人一样挪回屋子里,用自己冰冷的身体去给妻子降温。但是这个办法并没起到什么作用,曹美女还是病亡了。荀粲十分悲痛,有狐朋狗友张罗给他再找个美女,被他断然他拒绝了。一年多后,荀粲郁郁而终,追随曹美女而去,只活了二十九岁。
   唐代诗人李贺(老熟人又露面了)在其诗作中赞美荀粲说:“情若何,荀奉倩。”
   按照现在中国的男女比例,男比女多出近2000万。所以说,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有的是,特别是在中国。男人不难找,有钱的男人也不难找,既有钱又有才的男人也有一些,但是专情的男人可就难找了,想找既有钱又有才还特专情的男人,比大海寻针还难。曹美人遇上了荀粲,幸甚幸甚。
   寒冷的冬季怎么过?和最爱的人相依偎。如果没有人可依偎,就自己在心里生把火吧。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05-13 21:21  第七句 闰馀成岁(1)
  
   出自《尚书 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闰,会意字,意思是“王在门中”。这个字写起来简单,解释起来却比较麻烦。
   按照古代礼制,帝王每年冬季要开个大型会议,目的是给诸侯们布置政事,就是分配下一年度的工作任务,这个过程叫“朔政”。诸侯于月初在祖庙搞个祭庙仪式,实际上是接受来任务并表决心的,说些诸如“一定要抓紧抓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之类的漂亮话,叫“告朔”。为什么要在祖庙搞这个仪式呢?显得正式、庄严、肃穆呗,而且当着列祖列宗的面接受任务并表态,你要是完成的不好就说不过去了。举行“告朔”仪式的时候,帝王通常居于明堂,但要是仪式正赶上闰月,帝王就不能在明堂了,要到路寝门去,所以“从王在门中。”《周礼 大史》中说:“闰月诏王居门终月。”关于明堂和路寝门就不多说了,因为要涉及到古代的明堂之制,极其的冗长枯燥,讲这个能把自己给讲睡着了。
   闰的本义是指有余数,这个余数产生于人们采用的纪年历法和地球环绕太阳一周运行的实际用时之间的差数。馀,就是余,闰馀,就是把余数分配一下。《说文》中说:“闰,余分之月,五岁再闰。”就是说把多余的天数分配到月份上去,一般五年闰两次。
   岁,本义是指木星,木星也叫岁星。岁又是年的别称,比如《汉书》记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就是说苏武去出使匈奴,被限制人身自由并被迫与羊共舞,一共十九年;又如《诗经 豳风 七月》中说:“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意思是说连一件衣服、一块粗布都没有,怎么熬过这一年啊?
  
  
  年要怎么闰出来?我的心里好期待!
  
   小时侯家里穷,总盼着过年,上一个年刚过完就期待着下一个年,于是就数月份。但有时候数完了十二个农历月,还不让过年,大人说今年是闰月年,必须再等一个月。想着过年各种好吃的,心里这个急啊,不禁十分费解:过年就过年呗,还要闰这么一下干什么呢?这年到底是怎么闰出来的啊?
   想起苏东坡在《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中写的一句:“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意思是说:林子大了,保不齐会有那么几只得禽流感的鸟。
   ——是这样解释的吗?当然不是,这是我在前面说过的一句话,在这里复习一下,学而时习之嘛。
   苏东坡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园子大了,什么树都有,生长得都挺正常的,单单黄杨树不正常,一遇到闰年,这种倒霉树不仅不往高长,还要变矮那么几公分。你说气人不气人?由这句诗还产生了一个成语:“黄杨厄闰”,比喻境遇困难。不过这个生僻的成语现在已经比较少用了。看人家苏东坡,随便写点什么就给后代留下一个成语,牛人啊!
   实际上,农历闰年有十三个月,黄杨树肯定不会变矮,而是比平年长得多些。但是古人不明白这个道理,黄杨树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树木,如果你不用尺子实地测量一下,仅凭目测,很可能造成一种错觉:这棵树一年没长高,好像反而变矮了!栽这种树简直是吃饭出汗,干了白干。
   小时侯我就像古人理解的黄杨树一样,因为总盼着过年吃点好的,着急啊,遇到闰年更是要多着急一个月,给急矮了,否则,我现在的身高可能早就超过姚明了,去美国赚外汇哪轮得上他啊。
  
   那么年到底是怎么闰出来的呢?
   世界上任何一种历法都不能精确到和回归年完全一致。什么是回归年呢?就是太阳中心从这个春分点到下个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一回归年等于365天5小时48分45.5秒,也就是365.2422天。由于存在这种不一致,就有必要调整一下,否则就会越差越多,所以有了闰的概念。
   先说说我们的农历年是怎么闰的吧。我国农历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叫夏历。这是一种阴阳合历,以月亮定月份,以太阳定年。
   月份是怎么定的呢?按照月亮的圆缺来定的,叫“朔望月”,朔,每月初一,望,每月十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一个周期为354.3672天,平均每个朔望月29.5306日,大约二十九天半,这半天可怎么分配啊?只好设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
   我们可以看出月亮的一个回归年和太阳的一个回归年相差10.875天。这可不行,得想办法调整,拿什么来调整呢?就拿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太阳历法: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分为二十四个段落,每段是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是有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相互间隔着组成的。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二十四节气中,逢单的为“节”,逢双的则为“气”,合称为“节气”。这个“气”,又叫“中气”,与十二个月相对应。
   我国传统的农平年和闰年,不像公历那样采用长期安排的方法,而是根据节气逐年逐月进行推算的,推算的方法就是以中气定闰月。
   《汉书 律历表》中说:“朔不得中,是谓闰月,言阴阳虽交,不得中不生。”意思是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其基本原理是这样的:一个太阳回归年有12个中气,但却包含12.3682个朔望月(365.2422除以29.5306),经过几番轮转之后,必有一个月里没有中气,没有中气这个月的前一天为几月就为闰几月。例如,2006年的闰月出现在农历七月之后,因而叫“闰七月”。由于闰月是经过朔望月与节气对照推算出来的,所以每年中哪个月为闰月是不固定的,除农历正月、十一月、十二月外,闰几月都可能。
   农历的闰月基本原理就是这样,再讲复杂了就不好理解了,到此为止。下面说说公历是怎么闰的吧。
  
   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是公历,也叫格里高利历,是由儒略历修订而成的。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帝国统帅儒略.凯撒在埃及天文学家所西根尼的帮助下制定的。
   考大家一个脑筋急转弯:说小明头上顶个帽子,那么大明头上顶个什么?答:大明顶鼎。因为有个成语叫“大名鼎鼎”嘛。凯撒就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凯撒是古罗马人。罗马是一个很记仇的民族,具有极强的报复心。公元前390年,法国人的祖先高卢人占领罗马,罗马人本着“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原则,逃进罗马卫城,然后就被高卢人团团包围。这下插翅难逃了,罗马人只好和高卢人讲和,说我们给你钱,别没完没了打我们了。高卢人同意了,说拿银子来吧。可是在赎金过磅的时候,罗马人提出质疑,说你们的磅秤不准啊?高卢人说怎么会啊?我们一直用得挺好的。罗马人说:你们往里拐可不往外拐,太不诚信了。高卢统帅火了,拔出宝剑扔在在磅称上,说了一句至今仍作为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的名言:“战败的人活该倒霉!”罗马人没辙了,只好多付赎金,但是他们牢牢记住了这个奇耻大辱。300年后,凯撒率领大军占领高卢,成千上万高卢人被杀,成百万人沦为奴隶。凯撒很得意,写了本书来纪念:《高卢战记》。
   当然,罗马人的报复心和制定历法没什么关系。凯撒制定的儒略历规定,一年有12个月,单月31天;双月30天,全年366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365天多了一天。多出一天怎么办呢?罗马帝国专在2月处决犯人,因此罗马人认为2月是杀人的月份,不吉利,为了使这个不吉利的月份快点过去,决定把2月减少一天,成为29天,闰年时才是30天。
   儒略历从罗马纪元709年,即公元前45年1月1日开始实行,这一年就成了是儒略历元年。这一年,为了弥补罗马历与太阳年的年差,致使全年共有445天,历史上所称为“乱年”。后来,基督教成为罗马的国教,把耶稣降生的那年作为历法元年。
   西方历法此走上正轨。但由于负责历法的工作人员严重失职,把改历命令中的“每隔三年设一闰年”理解为“每三年设一闰年”,不过很长时间也没人纠正,大家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着。
   公元前9年,凯撒的养子奥古斯都成为罗马的统治者,他准备把这个错误改正过来,但已经多闰了三次了,于是他下令从公元前8年开始以后的12年里停止闰年,把以前多闰的补回来,然后再恢复为每四年一闰。
   为了纪念奥古斯都的功绩,罗马人把儒略历的第八月改称为“Augustus”,即奥古斯都月,因为他在这个月里曾取得过巨大的军事胜利。但8月是个小月,未免有点逊色,于是就从2月份再拿出一天,加到奥古斯都月里,8月就31天了,而2月变成了平年28天、闰年29天。7、8、9月连续三个月都是大月,太别扭了,就把8月以后的几个月改成双月为31天、单月为30天,一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还是这样。
   但这种闰法从长远来看还是有缺憾的,因为这种历法的四年比实际四个回归年相差的不是正好一天,而是0.9688天,可别小看这点零头,时间长了也能累积出比较大的误差:每过128年就差约一天,400年就差三天多。
   这个缺憾在1582年被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弥补过来了:凡遇世纪年,也就是整百的年份,要被400所整除才算闰年。比如2000年是闰年,但1900年就不是闰年。这样一改,3000年左右才有大约1天的误差。以后这种历法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称“格里高利历”。我国是从1912年开始使用的。
   关于年是怎么闰出来的讲完了,整明白了这些,以后我们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过年了。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3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4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5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7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8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9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0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3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4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5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7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8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9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0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