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女表情包: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16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14:46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共129页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10-07-21 14:33  
一百六十五句 俶载南亩
  
  无酒不成礼
  
  这句的意思是:在一片向阳的沃土上开始了一年的农业劳动。俶载,是一个词,指农事伊始。南亩,指田地,因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因此南坡的田地是开荒的首选,要不怎么叫“南坡ONE”呢?反正那时候人少地多,光南坡的地基本就够忙活的了。
  此句出自《诗经》,而且是其中的原话,像这样一点也不做技术处理、完全从《诗经》中照抄照搬的情况在《千字文》中并不多,我印象中此前好像只有“肆筵设席”和“鼓瑟吹笙”这两句。《诗经》中有好几首诗里有“俶载南亩”,如《大田》、《良耜》、《载芟》,一般以《大田》为其出处。这三首诗都是周王督察秋季收获并祭祀土地爷等神祗的祈年诗,我们选择其中的《载芟》做为样本来进行白话解读——为什么选它呢?因为相比之下,《载芟》所渲染的氛围让人感到更热烈和喜庆。《载芟》原诗如下: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土。
  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姊。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翻译成白话,全诗大意如下:
  拨除杂草刨树木,播种之前先松土。成千农夫开垦忙,遍布地头田中央。一家之主和长子,还有其他众子弟,个个都有好力气。一路话语一路笑,美貌女子送饭到,男人加油赛嗑药。
  犁锹锋利闪闪亮,开始耕种良田上。满怀希望播下种,颗粒结实又饱涨。嫩芽纷纷儿拱出土,早苗长势很茁壮,其余整齐很像样,坚持除草不能忘。收获谷物真够多,堆满整个打谷场,千堆万垛难计量。
  粮食酿酒用途多,祭完祖先不能喝,平时用在各场合。美酒饭菜扑鼻香,邦国强盛家兴旺。好吃好喝摆上堂,祝福老人长安康。何曾想过有今日,丰足不再是梦想,幸福生活万年长。
  这首诗记述了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一些场景,为研究西周社会形态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信的资料,其历史文献价值远超过文学价值。由于专家学者对这首诗所反映的农业生产状况进行了很多研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再研究下去也是做无用功,所以仅仅就这首诗中与“俶载南亩”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延展性解读。
  首先,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当时农业耕作方式处于撂荒制阶段。撂荒制也称轮耕制,是相对于成熟农耕社会中的连作制耕种方式而言的,是早期农业主要采取的一种耕作方式,基本做法是在一块新开垦的土地上耕种一年后就换别处去种了,抛荒一年或几年之后再种,这种耕作类型下技术重点在于砍伐或焚烧土地上原有的草木。看看《载芟》,诗的一开头就说“载芟载柞”,就是除掉杂草和树木。对于草木不是很多的地块,拔拔砍砍就行了,对于林木繁茂的地块,就得放火烧荒。所以,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是比较低的,“俶载”之前开荒,也就是我们经常引用但不明就里的“刀耕火种”。三千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农业耕作方式早已改变,但生产力水平并没有太多的提高,放火烧荒仍被一些地区的农户所沿用。
  其次,从这首诗还可以看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诗中说一家之主带着儿子等男女老少齐上阵,劳动热情极为高涨,正是因为当时的井田制在西周初期的生产力相适应。十几年前,鲁地某县法院院长曾宣称自己“上管天 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但在西周时期,整个国家只有一个人敢说这话,那就是周天子。周天子把土地分封下去,经过层层分配,最后形成这样的格局:一块地横切四刀纵切四刀,切成了九块,中间那一块是公田,归统治阶级有,其他八块是私田,分给八户农民,但大家必须先把公田伺候好了,才能去种私田。井田制在夏朝就开始产生,但大家基本上都在忙公田,私田没时间弄,而到了西周初期,生产力水平基本能满足同时耕种公田与私田的需要,所以大家还是比较有劳动积极性的。到了西周末期,铁制工具出现,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忙完了公田之后有充足的时间在私田里精耕细作,因此出现了公田产量不如私田的状况。统治阶级不干了,于是改变游戏规则,不再事先确定公田,而是选则庄稼长势好的地块作为公田。东汉经学家何休在《公羊传 宣公十五年》注中说:“时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这就正好解释了我们前面说的周宣王即位后不去到籍田作秀的原因,不是他懒,而是用不着了,别管是南亩还是北亩,哪块地能丰收哪块地就是我的。此后,井田制逐渐瓦解。
  再次,周礼起源于酒文化。“俶载南亩”之后,收获了粮食,该享受一下了,有道是“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就是粮食做,不喝是罪过”,所以诗中说丰收之后要酿酒,但只说是用来祭祖、用来完成各种礼仪,并没有说喝酒,这是因为当时酒是不能随便喝的,想喝也不能说,否则就犯了政治错误。《尚书》中有一篇《酒诰》,是周公吸取殷商灭亡的教训而颁布的禁酒令,也是下一句“我艺黍稷”的原始出处。这道禁酒令中规定:只有在祭祀等场合才能喝酒,不能醉酒,更要爱惜粮食,勤于劳作。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粮食是最重要的物资,而用粮食酿造的酒更是非比寻常地珍贵,因此在各种除了祭祀之外的迎来送往、内政外交等场合也得摆出来才显得庄重。在这些场合,都要有一种叫做“豊”(读“里”因)的器物,也就是用来盛放酒器的托盘,而酿好的甜酒称之为“醴”。对于贵宾,主人要“献醴”,就是端上甜酒给客人喝,以示尊重。后来,周公制订社会规范的时候,发现酒是不能回避的,就干脆把这套规范命名为“禮”,也写作“豊”或“醴”,这就是周礼。由于《酒诰》的约束,西周初期社会上风气很好,没有聚众饮酒,也没有酒鬼醉汉,更没有酒后驾驶。
  

-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10-07-26 11:23  “妖精流逝”你好,现就你提出的问题做出如下解答:
   一、关于重字的问题,我在帖子最开始部分已做说明,皆因汉字演进或改革所致。“百郡秦并”和“并皆佳妙”中的“并”是简化汉字造成的重字。“并”与“並”原为意思不同的两个字, “並”同“竝”,主要表示两种事物并列;“并”同“併”,主要表示合并、兼并。汉字简化时把“並、併、竝”皆用“并”代替。
   二、回,古字为“囘”,也写作“迴”、“廻”、“囬”。其他写法请咨询孔乙己先生。
   三、 “岳宗泰岱”中的“泰”字,多被误写为“恒”,包括很多大家,比如智永、欧阳询、怀素、钱逵、文征明等,可能是传抄中的笔误或臆断,好像只有米芾和宋徽宗赵佶写成“泰”。但如果是“岳宗恒岱”,就有些说不通,因为历史上并没有在恒山封禅的帝王。
   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10-07-27 09:44 
  一百六十六句 我艺黍稷
  
  狗拿耗子是本职
  
  这句承接上句,意思是说:我在南坡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
  艺,会意字,最初的字形是左边一棵植物、右边是一个伸着双手的人,表示种植。
  黍和稷,都是古人经常种植和赖以果腹的粮食。黍,又称糜子、黄米;稷,又称谷子、小米。《本草纲目》是这样区分黍和稷的:“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李时珍可能没有注意到黄米和小米虽然长得比较像,但个头不一样,一粒黄米比两粒小米还要大。也有文献中说稷是高粱。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而被奉为谷神,经常和社神(也就是土地神)放在一起祭祀。古代帝王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代名词——如果连地盘和粮食都没有了,国家肯定就不存在了。
  也许周兴嗣先生抄顺手了,一抄就是两句两句的,这一句和上一句一样,也是从《诗经》里照抄照搬过来的,不过按照时间顺序来看,其原始出处应该是《尚书》。
  前面提过,周公颁布了中国最高的禁酒令,即《尚书》中的《酒诰》,其中有这样一段:“小子惟一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意思是说:你们要一心一意留在故土,用自己的双手双脚,专心地种地打粮, 勤勉地奉事你们的父兄。干完农活,就牵牛赶车,到外地去打工去做买卖,孝顺赡养父母;把父母伺候高兴了,给你们做了丰盛的美食,这才可以喝点酒。”
  类似的用法在《诗经 唐风 鸨羽》中也有:“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意思是说:“公家差事没个完,没有时间去种田。父母在家没的吃,苍天在上可有知,我要工作到何时?”实在是可怜啊!
  “我艺黍稷”的完整出处,是《诗经》中的《楚茨》。这是一首反映西周上层贵族在丰收之后率同家族成员祭祀祖先、祈神赐福的乐歌,写得很长,描述了祭祀典礼的全过程,涉及了很多西周祭祀文化礼仪诸多方面,好在诗的第一节就有我们要找的这四个字: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服。”
  翻译成白话,大意如下:“蒺藜丛生田野里,都要拔掉扔边去。问我为何这样做?要种糜子和谷子。糜子长势很茂盛,谷子排列很整齐。粮食装得谷仓满,囤里堆积丰收粒。做成美酒和食物,用以祭祀众祖先。请来享用此祭品,保佑我等福无边。
  这篇《楚茨》与前面的《载芟》等诗篇所表达的思想基本差不多,都是向祖先或神灵请求佑助。中古往今来,农业都是靠天吃饭,风雨雷电是人力无法掌控的,除了跪拜祈福之外,人类没有太多选择。天旱盼雨,雨多盼晴,涌现出了很多《祈雨文》、《祈晴文》,虽然这种形式上的东西除了给人心理安慰之外,一点实质作用也没有,但也聊胜于无,有时候还由皇帝亲自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宝库。由于对自然的认知能力有限,兼或自己做过很多亏心事,古人一旦遭遇天灾就会非常恐惧,通常会用自责的方式来祈求上天的宽恕,但有一个人没有,他就是南朝宋武帝刘骏。
  刘骏当皇帝的时候,遇到了一场阴雨灾害,他写了一篇《祈晴文》:“幽明失序,就阴则滞。连雨霖霪,注而不替。润既违时,泽而非惠。幸辍霖而吐景,权停云而敛翳。照鸾辂于天郊,光龙旂于田际。耒耨得施,黍稷获艺。增高廪于嘉年,登十千于兹岁。”
  刘骏是一个荒淫残暴的皇帝,但他的文学造诣却相当高,他的这篇《祈晴文》中一点都没有说自己做得不好,而是在抱怨老天的不对:没事不停地下雨,你想撒尿和泥玩啊?不过,这篇文章的格调却在汉魏时期的同类文章之上。
  老天的事情皇帝都没辙,咱小民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万一赶上风调雨顺的年景就好过一些了。但是,粮食丰收之后的保管又成了一个大问题。对粮食仓储构成主要威胁的,就是老鼠。据研究,一只老鼠一年能盗食粮谷九公斤以上,同时还要糟蹋所食四倍的粮食。古人没有这么精确的统计,但也知道老鼠糟蹋过的东西不能吃,如王充在《论衡》中说:“虫堕一器,酒弃不饮;鼠践一筐,饭损不食。”
  古代人也深知老鼠对粮食存储的巨大破坏力,因此采取多种措施防暑灭鼠,很多灭鼠方法流传至今,比如制作捕鼠器、毒饵,还有往老鼠洞里灌水。小时候在农村,秋天收完庄稼后就会网罗一些小朋友去田里灌老鼠,从最近的水池取水,不停地往老鼠洞里灌,不久,就会有胀鼓鼓的啤酒肚老鼠慢吞吞地爬出来。出于鼠道主义考虑,为了充分保障鼠权,小朋友们会采取棒打、刀砍、火烧、凌迟、喂猫等方式送老鼠上天堂。
  古人还曾掌握一种很独特、很有效、很绿色的生态灭鼠法,是我们现在无法学习的,那就是驯狗捕鼠。从战国时代开始,我们的老祖宗就开始发挥聪敏才智,训练狗去逮老鼠,在秦汉魏晋时期已经非常普遍了。《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齐有善相狗者,为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良狗也。其邻畜之四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是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这段引文比较容易理解,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狗是用来逮老鼠的。《晋书 刘毅传》中记载:“毅将弹河南尹,司隶不许,曰:‘攫兽之犬,鼷鼠蹈其背。’毅曰:‘既能攫兽,又能杀鼠,何损于犬?’” 刘毅要上疏弹劾河南尹,他的上司司隶校尉劝他说:人家上有后台的,你要弹劾他就会有人在背后给你下刀子。刘毅说:“既然抓野兽,又能杀鼠,这才是好。”这段引文中的比喻,也是当时狗用来捕鼠的一个证据。训好的捕鼠狗,其捕鼠本领高超,而且食量比较大,一天能吃很多老鼠。不过,毕竟狗的形体比较大,而老鼠总是在狭小的空间里乱窜,狗捉老鼠不是很灵便。后来,人们驯化了猫并大规模豢养,狗才退出了捕鼠的历史舞台,其捕鼠的作用被人们逐渐淡忘,还说狗拿耗子是多管闲事,其实那曾经是狗的本职工作。
  “鼠”和“黍”都是象形字,但一个是糟蹋粮食的讨厌鬼,一个是人们赖以活命的主要口粮,两者怎么会是同一个读音呢?个人认为正是因为老鼠经常去偷吃黍等粮食,才被人们读成这个音,《诗经》中不就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一句吗?相同的读音在说话时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把二者混淆,不过这个问题后来得到了解决,因为老鼠有了个响亮的别名:耗子。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且看下句分解。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99825/116.html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1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3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4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5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7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8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9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0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3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4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5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7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8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9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0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