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癌的早期症状图片: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81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9:02:55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共129页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8-08-25 21:30  
  ----------------------------------------------
  第一百零一、一百零二句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2)
  
  只羡神仙不羡官
  
  “好爵自縻”出自《易经》中的“中孚卦”第二爻:“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
  这几句如诗如画的爻辞颇有《诗经》的韵味,而巧合的是,《诗经》中还就真有一篇和这几句意境相似的诗,题为《鹤鸣》,全文如下: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按照《毛诗序》的说法,这首诗是“诲宣王也”,至于具体“诲”什么内容,则是众说纷纭,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征召隐士的诗。我们暂且跳出历代学者的分析揣测,单纯地将其作为一首抒情诗来读:一个游客来到一座规模特别大的园林景观中(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听见鹤鸣,看见鱼游,穿过树丛,爬上假山,心中无限感慨,忍不住给后代创造了一个成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全诗来看,这个成语并不是在阐释哲理,而是作者惊诧于这东搬一块石头西挪一棵树建造起来的园林景观之美丽。
  前面这两段分别出自《易经》和《诗经》这两部儒家经典的文字,都提到了神秘兮兮的鹤,后来鹤就被用以代指那些有德行的正人君子,特别是隐士,如成语“鹤鸣之士”,指的就是有才德声望的隐士,而宋代产生的“闲云野鹤”这一成语则更是让人对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生活方式心生向往。在神话传说中,鹤能在仙凡之间自由往来,故称为仙鹤,是很多神仙的交通工具。基于这个原因,才有了称逝去者为“驾鹤西游”的说法。大学刚毕业的时候,经常到同学录上去看看,我原来的同桌也经常去,有一段时间,这家伙忽然不冒泡了,我猜他是在潜水,于是作诗一首:“同桌驾鹤上九霄,半是神仙半是妖。忽闻人间传悲泣,竟是学友悼同僚。”没过久,同桌就重新在同学录上冒泡,并发表严正声明:本人依然健在,不许妖言惑众!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易经》。这一卦的卦名为“中孚”,中,指内心,孚,通“孵”,本义为禽类趴窝孵蛋,引申为诚信——为什么会引申出这样一个八杆子打不着的意思来呢?徐锴解释说:“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比如家禽孵蛋,都很讲诚信——讲诚信的不是家禽,而是那些蛋,鸡蛋21天、鸭蛋28天、鹅蛋32天,如果过了日期还不出雏,那就很可能是个寡蛋。中孚,就是内心诚信的意思。
  这一卦第二爻的爻辞,读起来比较有韵味,解释起来却非常之麻烦。“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相对好理解,但是对于“子”的解释则有三种解释,分别是孩子、配偶、伙伴。这三种解释都有道理,为了能包含这三种意思,我们姑且将其解释为鹤的同类,因此可以解释为:“鹤在树荫中鸣叫,同伴们应声唱和。”后面的“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就麻烦多了,光一个“爵”字就够你喝一壶的了。
  一种观点认为,“爵”字应该是“雀”的通假字。有这么用的吗?有,《孟子 离娄上》中说:“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意思是说从深水中往外驱赶鱼类是水獭的工作,从草丛中驱赶雀鸟是鹞类猛禽的工作,把老百姓都驱赶到商汤、周武王阵营是夏桀、商纣干的事。因此,“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所以应该解释为:我逮了一只雀鸟,咱们一起来分享它。和前面联系起来,就是鹤在招呼同类一起来品尝猎物。问题是,鹤又不是鹰,根本不会去逮雀鸟吃,这样解释是不合理的。如果将前面理解为以鹤起兴,后面说的是一个人逮了雀鸟,并招呼大家一起分享,似乎勉强说得过去,但是感觉比较别扭、牵强。
  主流观点认为,“爵”是指精美的酒器,借指美酒。当代国学大师高亨在《周易古经今注》中认为:“言我有美爵,与尔共之,即共饮此酒也。”按照这种解释,这段爻辞就应该解释为:鹤在树荫中鸣叫,它的同类凑热闹;我有美酒五粮液,请你过来一起喝!——这哥们很可能已经喝高了,否则怎么会如此慷慨大方?我们可以将其进一步引申,“好爵”代指高官厚禄,这些东西都纂在帝王君主手中,他看谁顺眼就给谁一个。
  孔子在《易经 系辞》对这个爻辞进行了解读,他的解读层次比较高,要不人家怎么是圣人呢?他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孔子认为,这个爻辞中说的鹤鸣得到同类的回应,是在比喻一个人说话的影响力。君子虽深居简出,但他的嘉言善行也会传至千里之外,受到赞扬;而有的人说了不好的话,千里之外的人都会拍板砖过来。所以说,人的言行就跟自己的裤裆一样,属于关键部位,能否管好裤裆,决定了你这辈子的荣辱,也是你能否干大事的决定性因素,不能不格外谨慎。孔子虽然没有直接解释“爵”是什么意思,但我们听话听音,孔子理解的“爵”肯定不是雀肉、美酒那么简单,而是指可以天天吃红烧肉、顿顿喝女儿红的官爵。
  早周兴嗣两百多年,西晋人左思就写了一句和“好爵自縻”极其类似的诗,类似到什么程度呢?二者只有一字之差。左思的诗作《白发赋》开头一段是这样写的:“星星白发,生于鬓垂。虽非青蝇,秽我光仪。策名观国,以此见疵。将拔将镊,好爵是縻。”
  左思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根据《晋书》的记载,他最大的特点是长得丑,第二大特点是口吃。小时候,丑陋而木讷的左思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亲娘又死得早,成了一棵难看的小白菜,好在小吏出身的父亲还比较喜欢他,毕竟儿子是自己的好。左思的先天条件不招人待见,只好通过后天的才艺来弥补,于是专攻书法,不久就发现书法太难,赶紧掉头,改学弹琴,没想到弹琴比书法还难,结果什么也没学会。他父亲已经从一个小吏做到太守,对不争气的丑儿子非常失望,他对朋友说:“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意思是说:我这个儿子太笨,老大不小了,理解能力还不如我小时候呢。左思听到父亲这样说,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开始发奋学习,终于学到“兼善阴阳之术”,写出了“辞藻壮丽”的文章。左思虽然长相丑、他妹妹左棻却很漂亮,被选入宫中,成为晋武帝的嫔妃,于是左思举家迁到京城。在京城,左思花了十年时间写成了《三都赋》,一时名震京都,“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白发赋》写的是一个在仕途上艰难跋涉的文人对时光流逝的恐惧、无奈和挣扎,揭示了文人为了求官不惜自虐的残酷现实,映射出知识分子对官爵既渴慕又抗争的矛盾心态,是文学史上考察权力和个人行为之间关系的一篇杰作。我们截取的这一小段比较简单,只有“青蝇”一词需要解释一下。先说个脑筋急转弯:“红豆和绿豆打架,谁会赢?”答:绿豆赢(蝇)。“青蝇”和绿豆蝇都是苍蝇,古人常用这个词来比喻进谗言的人。为什么会这样比喻吗?因为《诗经》中有一首《青蝇》,其中写到:“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翻译成白话,大意为:“青头苍蝇嗡嗡飞,篱笆墙上落一堆,君子开朗又平和,别信谗言弄是非。”搞清楚了难懂的词,我们就可以把左思的这段诗翻译成白话了:“零星的白头发长在两鬓边,虽然没有谗佞小人那么可恨,但是却损害了我本来就不太帅的光辉形象,将来升官的时候,皇帝要是看到了这个瑕疵,亲娘啊,可能会影响仕途啊!赶紧拿个镊子拔了,加官进爵可能还会有戏。”
  “好爵”固然是很多人的梦想,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官迷,比如五代时期的陈抟。《宋史》载,陈抟是个很神奇的人,他四五岁的时候在河边玩泥巴,有一个青衣妇女给他喂了一顿奶,就这一顿奶,改变了陈抟的命运,从此开始他一天比一天聪明——这是什么道理呢?可能是为了体现母乳喂养的好处?长大之后的陈抟“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不过,这么厉害的一个人物,考进士却没有考中,于是就干脆不考了,以游山玩水为乐。据他自己说,在游玩过程中遇到了高人,让他去武当山九室岩隐居,他就去那里修道练功二十多年,每天不用吃东西,只需喝几杯酒,而且一觉就能睡上一百多天。周世宗柴荣听说陈抟的传奇故事之后,把他请来,想跟他学习一些法术。陈抟说:“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周世宗一看人家不愿意教,就算了吧,说你在我这当官吧!陈抟不干,周世宗只好放他回去,并给当地政府下了一道诏书,让地方长官经常去探望慰问陈抟。《五代历史补》中收录了诏书的全部内容,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白云暂驻于帝乡,好爵难縻于达士。”
  宋朝建立之后,宋太宗又请陈抟出来当官,也被拒绝了,陈抟弃“好爵”而不顾,宁愿回到山里去过光有酒喝没有饭吃的日子,确实堪称“达士”。不过,如果看了《宋史》后面的记载,你会觉得陈抟根本就不是凡人!陈抟可以知道别人心里所想,还能会预测未来。有一个道士想偷陈抟屋里挂的大瓢,还没等下手,陈抟就让人把大瓢送给他了,并语重心长地勉励他要有点出息,想偷东西也得找个贵点的下手。有个叫郭沆的人在陈抟的云台观住宿,睡到半夜,陈抟让他赶紧回家,郭沆睡得迷迷糊糊的,磨磨蹭蹭不愿意走;过了一会,陈抟又告诉他说不用回去了。第二天,郭沆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半夜生病差点死去,过了一顿饭功夫才好。就是死陈抟都死得很有创意,他预知了自己的死期,让弟子凿了一个石室,到日子往里一钻,跟人世说拜拜了。这么厉害的人物,官爵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思。可惜,虽然我们都喜欢过神仙一样的生活,但是正史中也经常有很多不着四六、胡诌乱扯的记载,现实中不可能存在这种人。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两句,体现的是在科举制度诞生之前的察举选官方式,只要你坚持好的品行,被政府知道了,并有人举荐,就能当上官,如果你的好品行没有被政府知道、没人举荐,或者名额已经被豪门贵族子弟给内定了,也不要着急,继续坚持着吧。那么,是不是只要我一直坚持好的品行就一定会有天上掉下来一个超大馅饼把我砸晕的那一天呢?这玩意就买高风险理财产品一样,没有保底收益,只有预期收益,最后亏本了全都是你自己承担。这两句就和“好人有好报”、“老实人不吃亏”一样,是用来安慰无可奈何的大多数的,好歹给人一个信念,以免大家都去凿墙挖洞走后门。

-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8-08-27 21:54  
  第四部分小结:演好你自己
  
  
  这是极其冗长枯燥的一部分,冗长到我写到一半就后悔没有将其一分为二,枯燥到我在写完最后一段之后竟然忘记了这部分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长呢?因为这一部分是《千字文》表达其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人生就是一出戏,每个人都在演出。用这个比喻来对照《千字文》的前四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拍摄现场的空间、布景、道具等硬件条件,第二部分介绍的是在这个拍摄现场中已经拍完的一部部作品、涌现出的优秀演员以及达到的最高艺术水准;第三部分是在说明本剧对演员人表演技巧的基本要求,第四部分则是导演在训练演员与各种不同身份的人演对手戏,知道演员应该遵循那些基本原则才能最好地表现角色的社会地位和心理活动,使这个角色更有质感,避免出现表情做作、略显浮夸等问题。
  上面这个比喻或许不是十分贴切,但是现在确实有这么一门人文新学科,叫社会表演学,专门研究各种社会人群之间得以构成和谐关系的角色规范,以有助于解决一个社会中既要提高社会表演能力、又要防止弄虚作假的双重问题。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确实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在父母面前扮演孩子,在孩子面前扮演父母,在朋友面前扮演关羽,在陌生人面前扮演淑女或绅士,在老师面前扮演学生,在领导面前扮演孙子,……。角色太多,转换太快,让我们这些演员很累很疲惫。人类在不开化的时候很多角色是没有的,为什么越文明反而越麻烦了呢?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这些东西的功效就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融洽、推动人类社会稳定发展。
  我们中国的儒家文明在塑造和规范社会角色上下足了功夫,那些繁琐的礼乐仪式就是对社会成员的角色感不断强化,非要教会你如何怎样演好你自己。强调宗法伦理、 整体和谐的儒家文明不鼓励随意发挥、率性而为的表演风格,而是要遵循剧本、服从导演,将人的个性限制在一个很有限的空间内,而且这个空间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小,成为儒家文明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不同的文明对整体和个性的理解不同,但不管怎样,完全以整体利益为考量放弃个性是不切实际的,墨家思想就是这样一种完全大公无私的主张,结果很快就衰落了;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对社会来说是无益的,“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就是一个典型,结果他的著述都没有流传下来,我们还是从其他门派的文献中知道有这么一位自私鬼。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将整体观念和个人意识进行协调配合。
  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应该演好自己的角色,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发挥个性是最佳选择——这句话就是用来紧扣第四部分“搞好关系,有所作为”这一主题的。
  前一百零二句说完了,还剩一百四十八句,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后面将出现更多的舞台和布景,众多明星大腕联袂倾情献艺,好戏继续上演,高潮不断出现,请诸位试目以待。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99825/81.html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8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3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4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5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7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8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9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0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3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4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5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7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8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9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0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