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群晖nas5.2安装教程: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53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1:25:25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共129页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11-30 20:52
  “孔丘不读历史”你好,不好意思,刚刚看到你的问题,这种认真的态度足以让我汗颜。写那一段的时候我也查了《后汉书》,也是没查到这一句,但是当时以为是版本问题,并没有多想。“xeehl”的回答是对的,看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是后人强加给薛勤的,而凭空杜撰出这句话的人,可能是受到老子说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之影响。我已在原稿中将那段文字分做了修改。

-  
  第五十四句 形端表正(2)
  
  
  仪表天下,法正万国
  
  “表正”二字,出自《尚书 商书 仲虺之诰》。
  诰,古代帝王向臣下传达诸如任命或封赠等命令的文书,秦代废“诰”而改称“制”、“诏”,唐代也称“制”不称“诰”,宋始用“诰”来追赠大臣、贬谪有罪、赠封其祖父妻室等等。“诰”这种文体的行文方式主要是上级对下级的,不过《仲虺之诰》比较特殊,这是为数不多的下级对上级的诰。
  关于这篇《仲虺之诰》,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作者是谁?《史记 殷本纪》中说:“成汤居天子位,平定海内。汤归至于泰卷陶,仲虺作诰。”《左传 定公元年》载:“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仲虺(读“毁”音),居于薛地(今山东省滕州),与伊尹一起辅佐成汤,担任成汤的左相。虺,原指蜥蜴,后来指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用这个字为名,可能相当于现在的“狗剩子”之类的名字吧,取个贱名好养活。《国语 吴语》中记载了伍子胥这样一段话:“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夫差准备和越王讲和而去攻打齐国的时候,伍子胥劝他不要这样做,说越王现在重合同守信用,对待老百姓也比以前好多了,很多人都归附于他,而且老天也照顾他们,每年谷物按时节成熟,没有一年遭灾的,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红火啊!趁现在我们还能打得过他们,赶紧动手吧,好比一条小蛇,你现在不打死它,等长成了大蛇怎么办?修炼成蛇精给我们来个“水漫金山”怎么办?虽然伍子胥这些很有前瞻性的话被吴王当成了耳旁风,但是“为虺弗摧,为蛇若何”这八个字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了下来,比喻不乘胜将敌人彻底消灭,必有后患。据《墨子 非命》中记载:“仲虺之诰曰:‘我闻于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可在这篇《仲虺之诰》里却是“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师”。为什么会有些差异呢?因为这篇《仲虺之诰》出自王肃伪造的《古文尚书》,最初的《仲虺之诰》在东汉时就已经失传了。
  第二,为何作诰?答案在这篇诰的开头一句:“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乃作诰。” 意思是说成汤把夏朝灭了、把夏桀流放到南巢之后,心里感到有些惭愧,为什么呢?他解释说:“我把前朝灭了,很可能成为后世的话柄。”仲虺听了之后,马上就明白了:领导哪里是惭愧啊,如果真的惭愧,把政权交给夏桀不就完了吗?他这是想让我们给他歌功颂德啊!于是就跟成汤说:“领导不用慌,听我说端详!”然后就打开话匣子说起来。
  第三,主要内容是什么?仲虺掰着手指头给成汤说了三条不用惭愧的理由:首先,讨伐夏桀是按照老天的意思干的,是为了拯救老百姓,老天都没惭愧,您有什么可惭愧的呢?其次,您品德高尚,身受百姓爱戴,骄傲都来不及呢,有什么可惭愧的呢?再次,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国家,您需要做的,是赶紧想方设法把我们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在这惭愧个啥劲儿啊?好了,就说这三条吧,说多了您该烦了,如果说十条以上,我得拿出脚指头来掰了。
  仲虺在掰第一个手指头时是这样说的:“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大意如下:“我地乖乖的来(滕州方言,表感叹)!老天让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没有个领路人大家就会乱套,所以老天又让聪明的人来治理他们。夏桀这个缺德带冒烟的家伙,把老百姓往火坑里推,于是老天就把勇敢和智慧赋予大王您,让您做万国的表率,继承大禹的事业。您现在要遵循大禹的常法,顺应天命啊!”
  汉代孔安国解释“表正万邦”为“仪表天下,法正万国”,这个词后来成为对帝王统治效果的一种夸耀。比如贞观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将儿子李恪派为安州都督,并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第一句就是“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李世民很喜欢李恪,可是由于李恪的生母是隋炀帝的女儿而不能立为太子,于是把他安置到远方,避免杀身之祸。但是唐高宗李治即位的第四年,他的亲娘舅长孙无忌为了给外甥铲除潜在的威胁,借口房遗爱谋反事件杀了李恪。又如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立张邦昌为楚帝,张邦昌在请元祐皇后垂帘听政的书信中说:“奉迎太后,实追少帝之玉音;表正万邦,犹假本朝之故事。”都被人家打成这个德行了,还“表正万邦”呢,说的比唱的都好听。
  你如果去过故宫博物院,应该在那里见过“表正万邦”这四个字。在故宫内廷最前面的 乾清宫,你会看到正殿内横匾上有四个大字——是“表正万邦”吗?请揉揉眼睛看仔细了,那四个字是“正大光明”,是雍正模仿他爷爷顺治的笔迹写的。这块匾除了好看,还有个很重要的用途:自雍正开始,皇帝不再公开宣布哪个儿子继承皇位,而是把继承人的名字写好,放在“正大光明”匾额背面,等皇帝本人死翘翘之后再拿出来宣布皇位的继承人——这种做法好像不太“正大光明”啊!“表正万邦”四个字在哪里呢?别急啊,你从“正大光明”匾额往旁边找,会看到这样一副对联:“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这副对联是康熙亲自写的,意思是说皇帝是万国的表率,需谨慎修身深谋远虑,这样才能维持长久的统治;大力宣传经典的伦理观念,对待老百姓可不能疏忽大意,他们要是造反就不好办了。
  中国传统的“表正万邦”思想是一种自律式的历史情怀,强调的是要注意培育自身的一种软实力,给其他国家做出个表率,而不是凭借拳头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属于防御性思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说,现在我国坚持的“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和“永远不称霸”的国际主义外交政策,就是这种“表正万邦”思想的惯性延续。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12-04 00:43  第五十五句 空谷传声(1)
  
  几声呼喊几声应
  
  “空谷传声”出自南朝梁武帝萧衍《净业赋》中“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一句。
  萧衍信佛之后,写了一篇思想汇报,就是这篇《净业赋》,在佛前宣读,目的是为了表明一心向佛的态度。他在《净业赋》的序中写到:“因尔蔬食,不啖鱼肉”、“复断房室,不与嫔侍同屋而处,四十余年矣”、“除此二障,意识稍明”。看来萧衍认为杀生和女色是他修行的主要障碍,于是四十多年不吃荤腥、不近女色。《净业赋》是一篇发自内心的思想汇报,无论是从文采方面还是认识的深度来看,都是相当不错的,可以说是心灵的呼唤,是爱的奉献,或许萧衍认为,如果人人都学佛,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但是,按《南史 侯景传》的记载,经过侯景叛乱之后,萧衍的地盘变成了“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垅焉”的人间地狱,八十六岁萧衍也叛乱中被活活饿死。
  周兴嗣用“空谷传声”四个字恰倒好处地拍了皇帝的马屁,当初萧衍看到《千字文》中的这一句时,心里肯定比较舒服,但是周兴嗣和萧衍对空谷传声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空谷传声,意思是说在山谷里喊一嗓子,很快就能听到回声,比喻说话做事立刻就有回应,而且效果很良好。清代刘鹗的《老残游记》在第九回中以生动的例子对其进行了解释,说申子平在屋子里听见远处的虎啸声,就问黄龙子:虎在山里,为何就有这大的威势?黄龙子给他解释说:“你没有念过《千字文》么?这就是‘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的道理。虚堂就是个小空谷,空谷就是个大虚堂。你在这门外放个大爆竹,要响好半天呢。所以山城的雷,比平原的响好几倍,也是这个道理。”这种理解比较符合儒家的观点,但是佛教却将“空谷传声“作为缘起性空的典型案例。
  “空谷传声“实际上说的是声音传播和反射的物理现象,把面积比较大而且比较平整的硬质媒介做成一定的造型就可以达到很好的传声效果,鼓和木鱼的发声都是在利用这个原理,有很多人文和自然景观也因具有这种物理现象而闻名,比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和福建武夷山的响声岩。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皇穹宇是个什么东西呢?皇穹宇最初叫“泰神殿”,是集中供奉皇天上帝和在任皇帝上八代祖宗牌位的殿宇——这可能就是中国人骂人的时候经常骂祖宗八辈的最初来源吧。皇穹宇外面呈圆形的墙壁就是回音壁,又叫传声墙,是天坛内最有趣的地方,很多对中国历史不大了解的人来天坛主要就是为了玩玩这个。回音壁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又很光滑,特别有利于声波的折射,加上围墙上端覆盖的琉璃瓦减少了声波的漫散,所以传声效果特别好。一般的玩法是这样的: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无论说话声音多小,对方都能听得很清楚,双方可以轻松对话,要知道两个人之间相距一二百米远呢!如果和你玩这个游戏的对方耍赖,非说听不清,告诉你个绝招:用特别小的声音骂他祖宗八辈,再问他听见没有。(特别提示:不文明行为,请勿模仿!)人的听觉很奇怪,对待不同的声音、语调、乃至字眼都有不同的反应,比如说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般情况要很大声和他说话,还得重复好几次他才能听见,但是如果你小声嘀咕了一句本不想让他听见的话,他反而一下子就听见了;年轻人也有这种情况,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在一个人声鼎沸的地方排长队,看见一个同学排在前面,就大声喊他的名字,喊得声嘶力竭他也没反应,于是想起大家给他起的一个比较不雅的绰号来,就压低嗓音叫了一声,没想到他马上就听见了。
  响声岩在福建武夷山,那里有著名的摩崖石刻。摩崖石刻是利用天然的石壁来刻文记事的一种石刻,当然,一些人在睡觉的时候也有“磨牙时刻”,半夜里吱吱嘎嘎怪吓人的,有这个毛病的人可能需要去医院打打肠道寄生虫了。响声岩东侧的梧岗相对,形成一个喇叭形的穹谷,而穹谷所对的北岸有很多山峰戳在那里,一旦有点什么声音,就会在穹谷和北岸峰壁之间往返回荡,经久不息。游人来到这里都会大喊几声体验一下,如果是情侣两人来的,一般都会狂喊“某某某我爱你”。
  明代陈省在响声岩的岩壁上刻了四个字,你猜是什么?当然是“空谷传声”了。陈省,号幼溪,嘉靖年间考中进士,当过御史、巡按、大理寺少卿、提督、巡抚等官职,最后做到兵部侍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因有人举报说陈省贿赂过张居正,于是陈省而被罢官。回到福建老家,陈省就在风景幽雅、空气清新的武夷山接笋峰下盖房子隐居,名曰“云窝”,他在这个窝里住了十三年。陈省对摩崖石刻情有独钟,留下了以“云”为主题的石刻二十多幅,每方石刻的落款处都刻上他的号“幼溪”,而且把“幼”的右边“力”旁均刻成“刀”,可能是表示陈省归隐深山、不再出头之意。但是,陈省在一块形似老虎的巨石上刻了“伏虎”两个大字,是不是表明他还想冲出去做官之意呢?在他隐居的十三年里,或许无数次对着空谷呼喊,得到无数次的回应,但是这只是大自然的共鸣,朝廷里没有人听见。
  一个人在空谷里呼喊,是心灵与自然的融合,是本我与真我的对话,更是最好的自我鼓励和慰藉方式,因为在这里,你不担心曲高和寡或无人喝彩。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12-05 22:03  第五十五句 空谷传声(2)
  
  一场游戏一场梦
  
  现代人的娱乐休闲方式是丰富多彩的,看影视作品、听音乐、玩电子游戏、上网聊天、健身旅游,等等。古人是怎么娱乐休闲的呢?虽然那个时代条件艰苦点,但是花样也不少,比如骑马打猎、看书听戏、观灯赏月、吟诗作画、探亲访友,等等,而且他们和现代人一样,也喜欢玩游戏。
  “空谷传声”就是古人玩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比较简单,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玩的,至少要识字才行,具体玩法是用击鼓、弹指、敲桌子、拍巴掌等各种发音方法,按照字母排列的次序,作出不同次数的响声,让对方猜字。这种游戏又叫“射字”,是由最初的“射覆”游戏演化而来的。
  “射覆”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颇有文化内涵的游戏方式。射,是猜度之意,覆,就是覆盖。射覆的基本玩法是这样的:覆者随意找个东西覆盖起来,给出一点提示后让射者猜,猜对了射者赢,猜错了覆者赢。比如说我是覆者你是射者,我偷偷用盆扣住一个肉包子,提示说盆下面是一个可以吃的、不能用来打狗的东西,然后你来猜,如果你说是鸡蛋,那我就掀开盆拿出肉包子来证明你输了。后来经过不断发展演化,射覆的玩法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空谷传声”就是其中一种玩法,但是无论怎么变,其主旨都是以猜谜的对错来确定输赢。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古代的射覆游戏更多的是通过占筮的途径来推测物品,难度极高,比如《三国志 魏书 方技》中记载的管辂射覆的例子:“馆陶令诸葛原迁新兴太守,辂往祖饯之,宾客并会。原自起取燕卵、蜂窠、蜘蛛着器中,使射覆。卦成,辂曰:‘第一物,含气须变,依乎宇堂,雄雌以形,翅翼舒张,此燕卵也。第二物,家室倒悬,门户众多,藏精育毒,得秋乃化,此蜂窠也。第三物,觳觫长足,吐丝成罗,寻网求食,利在昬夜,此蜘蛛也。’举坐惊喜。” 诸葛原把燕卵、蜂窠、蜘蛛盖在器皿下,让管辂猜。管辂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通过卦象就全都猜中了。这也太神了吧?怎么可能啊?
  更神的神人还在后头呢!《汉书 东方朔传》有这一段记载:“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汉武帝把会占卜算卦的人找来玩射覆,把一只壁虎盖器皿之下,别人都猜不到,东方朔说我来猜猜吧,然后摆开蓍草算卦。蓍(读“诗”音)草,一种草本植物,可入药,也可制香料,通称“蚰蜒草”、“锯齿草”,是古代常用的占卜道具之一。最后,东方朔不仅猜中了这个,而且又猜中了好几个。皇帝赏赐很多布帛,够做好几套衣服的了。
  这个记载和管辂那个一样,好像射覆的时候没有提示。个人认为,管辂在猜中每一物之前的那几句铺垫就是诸葛原给的提示,东方朔说的“龙又无角,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也应该是汉武帝给的提示,史书的记载或是为了简洁,或者是为了突出射者水平之高,就让射者把提示与答案一起说了。
  这还不算完,《汉书》中接着说神人东方朔传的本事。汉武帝身边的红人郭舍人不服东方朔,两个人在汉武帝面前打赌,由郭舍人出题,如果东方朔猜错了,皇帝赏赐郭舍人,猜如果猜对了,就打郭舍人一百大板。最后东方朔猜对了,郭舍人挨了板子。郭舍人的屁股虽然被打烂了,但是嘴上还是不服,又和东方朔玩隐语游戏,结果,“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 于是,东方朔因此升了职,受到汉武帝的宠幸。
  由于东方朔的言行比较另类、搞笑,《史记》把他写入“滑稽列传”,后来相声界尊东方朔为祖师爷,所以过去给相声界人士题字,都写“曼倩遗风”。“曼倩”是东方朔的字——用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个字号好像比较娘娘腔啊?娘娘腔的还不止东方朔一个,汉昭帝时的京兆尹隽不疑、汉宣帝的丞相于定国,都以“曼倩”为字,这是为什么呢?曼,修长之意;倩,古代男子的美称,“曼倩”其实是“高个儿帅哥”的意思,一点也不娘娘腔。不过现在相声越来越不景气,勉强有那么一两个撑门面的相声演员,也没听说搞过纪念祖师爷的活动,或许心思都放在代言广告、拍肥皂剧等赚钱项目上去了吧。
  史书上射覆的记载让人觉得神乎其神,真有这么神的人吗?我看纯属扯淡。那为什么他们能射中所覆之物呢?如果说穿了你会觉得太简单了,就四个字:信息传递。举个简单的魔术表演为例:任意选一观众到台上,在魔术师无法看见的情况下把一个东西扣在几个碗中的一个下面,然后让魔术师来猜哪个碗下面有东西。经过一番装模作样、装腔作势、装聋作哑、装神弄鬼的折腾之后,魔术师会准确地找到扣东西的碗。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助手或在台上隐蔽处或混在观众中,能清楚地看到往碗下放东西的全过程,只要通过摸摸耳朵、嘴巴、头发等不同部位,或者通过改变手中的书本等暗示工具的位置,就可以根据事先的约定准确地告诉魔术师。如果魔术师蒙眼堵耳表演,又怎样传递信息呢?他会在身上带一个遥控装置,助手来操作,使其通过触觉感知信息。不信吗?等你有机会现场观看这种表演,冲到台上去把魔术师的衣服扒下来找找,找不到遥控装置才怪。
  如果管辂、东方朔在玩射覆游戏时真的是在没有任何公开提示的情况下仅凭借占卜射中的,那就可以肯定地说其中有类似的猫腻。东方朔和郭舍人打赌的那件事更为蹊跷,郭舍人也不是一般人,在《史记 滑稽列传》中他排在东方朔前面,曾巧言为汉武帝的奶妈说情。就算郭舍人极笨而东方朔极聪明,也不可能猜得一个也不差吧?所以,不排除两个人串通起来,用双簧加苦肉计来糊弄汉武帝的嫌疑,这样做虽然牺牲了郭舍人的屁股,但是既娱乐了皇帝,又有封赏,还能名垂青史,一臀三得,多划算的买卖啊!
  现在游戏成为产业了,通过游戏赚钱的,不光有魔术表演者、网吧经营者、游戏软件开发商等很有前途的职业,还有一些骗子。在街头、路边、车上,经常有人通过扑克牌等游戏方式骗钱,虽然这已经是老掉牙的把戏了,但是一些人的潜意识中存在着赌一把赢点小钱的念头,再加上一些“牵驴的”(也叫“托儿”)在旁边制造气氛煽风点火,经常会有人上当。我们睡觉的时候都会做梦,别管是美梦还是噩梦,醒了就结束了,游戏也是这样,目的是为了休闲娱乐,而不是为了争个输赢,更不能陷在里面不出来,那些抱着侥幸的心理去赌博或者过分沉溺于游戏中的人,颠倒了休闲娱乐与正常生活的位置,模糊了梦境和现实的界限,应该趁早醒醒了。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99825/53.html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53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3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4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5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7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8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9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0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3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4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5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7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8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9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0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