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国语版: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50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7:52:22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共129页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11-19 11:11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11-20 10:24  第五十句 诗赞羔羊(1)
  
  
  你的心情我永远不懂
  
  这句又是出自《诗经》,而且是出自《诗经》里一首让人很费解的诗。这首诗名为《羔羊》,分三段,每段只有两个字不一样,看起来好像很没意思,基本上属于车轱辘话,说了一遍,觉得不过瘾,再说一遍,还不过瘾,又说一遍。全诗如下: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按惯例应该用白话翻译一下了,但是这首诗让人觉得狗咬刺猬——无从下口,因为不知道这首诗想表达什么一种什么心情。
  很多学者认为这首诗表达的是对当政者的赞美之情,如《毛诗序》中说:“《羔羊》,《鹊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东汉的薛汉在《韩诗薛君章句》中认为“诗人贤仕为大夫者,言其德能称,有洁白之性,屈柔之行,进退有度数也”。——毛诗、韩诗和《诗经》是什么关系呢?等一会就会说到了。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说:“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这些都是正面而积极的角度来地理解此诗。
  如果这样理解,这首诗可以简化翻译成这样:
  “素丝缝制羊皮袄,防寒保暖质量好;公事办完回家吃,从容自得品格高。”
  显然,周兴嗣也是这样理解的,认为这是一首赞美诗,做人就要像《羔羊》中说的那样,正直、节俭、洁身自好。后来,“素丝羔羊”、“退食自公”、“退食从容”都成了成语,指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简直是世间的楷模、人民的骄傲。不过,现在这几个成语基本没人用了,但是也没有人把他们从成语的行列中踢出去。
  后来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清朝初年的目录学家姚际恒也认为此诗是赞美诗,但更含讽刺之意,他在《诗经通论》中说:“诗人适见其服羔裘而退食,即其服饰步履之间以叹美之。而大夫之贤不益一字,自可于言外想见。此风人之妙致也。” 清清代考据家牟庭认为这首诗含讽刺之意:“《羔羊》,刺饩廪俭薄也。” 饩,读“细”音,指赠送食物,饩廪,就是膳食待遇。牟庭的意思是说当官的闲公家的饭菜质量太次、价格太高、分量太少,跟现在的大学食堂似的。显然,他认为“退食”不是退朝回家吃自己的意思意,而是认同东代经学家郑玄关于“退食,谓减膳也”的解释,也有的学者认为是退朝用公膳,就是下班告退之前在公家吃的那一餐。
  还有些苦大愁深的革命派学者认为,这首诗表达的是农民们不堪繁重赋税的怨恨之情。为什么呢?因为诗里第一句说农民去市场上卖一张羔羊皮,就要缴纳素丝二十五丝(一紽等于五丝);第二句,赋税加重了,要交一百丝(一緎二十丝);到了第三句赋税又增加了。官府退总是食言(“退食”),改来改去(“委蛇”,即逶迤,曲折的样子),老百姓被他们弯弯绕的花花肠子气得不行,又干不过他们,只好歌以咏志,发发牢骚,否则会被怨气给憋爆了。
  直到现在,学者们对这首诗的主旨也是莫衷一是,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首采用了白描手法的讽刺诗,只描写了衣着华丽的官吏在吃饱喝足之后,在回家路上慢慢散步消化食,没有直接表达讥刺意思的语句,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理解与作者本意有多大差距,只有天知道了。
  《诗经》中的一些作品,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准确把握和理解其的真实意思,只能通过前人的著述来推测。离《诗经》产生年代越近的学者,其理解离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就越近。比如我们现在很难理解羔羊皮与官吏有什么关系,而西汉毛亨就知道原因,他在《毛诗诂训传》中说:“大夫羔裘以居。”所以当时的大夫们都是穿羔羊皮衣的,一看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像现在,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牛仔裤。
  《诗经》这部迷一样的艺术瑰宝能够流传到今天也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主要创造者,就是刚刚提到的毛亨。《史记》中说《诗经》原来有三千多首,后来经孔子整理删定,留下了三百零五篇。虽然目前不少学者对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但已经很难考证了。按照当时的条件,在竹简上抄这么多诗是很费时费力的,可能连个副本都没有,就这么一个孤本估计也得足足装满一条麻袋。孔子将麻袋传给了子夏,子夏传给了曾申,曾申传李克,李克传孟仲子,孟仲子传根牟子,根牟子传荀卿,荀卿传给毛亨——这么一通折腾,麻袋也快磨漏了吧。
  这一天,毛亨正在家研究这一麻袋宝贝的时候,忽听说秦始皇开始搞“焚书坑儒”的政治运动,毛亨赶紧背上破麻袋从鲁地往北跑,一口气跑到了当时比较荒僻的武垣县(今沧州河间市境内),隐姓埋名装孙子,以保全那个麻袋。到了汉惠帝时期,朝廷正式明确不烧书了,毛亨才敢公开整理《诗经诂训传》,并传授给侄子毛苌。后来毛苌被汉武帝的二哥、河间王刘德请去,把麻袋留下了,换成了抄本加金帛,并让他以博士的身份在河间国都城乐城讲经。因为毛苌献《诗经》,因而后来乐城就改名为“献县”——沧州的朋友看到这里肯定会说我在胡说八道,其实献县是因为刘德谥号为“献”(聪明睿智之意)而得名的。河间市现在有东西两个诗经村,据说是毛苌讲授《诗经》的地方。
  当时研究《诗经》的不止毛氏叔侄,还有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但是其他三家的著述都已散失,只有毛氏的《毛诗诂训传》比较完整地流传了下来,因而诗经又称“毛诗”。从汉代以来,注释《诗经》的著作,流传下来的就不下千种,其中多数都沿用了毛氏的注释。
  虽然有这么多注释,由于人文环境的不断变化,《诗经》中的一些诗作还是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比如“羔羊”一词,正史中只用来赞美了汉代和明代的个别人。时间似流水,距离产生美,但是有时候距离太远,看不清楚,这种美就有点朦胧了。
  
   
  第五十句 诗赞羔羊(2)
  
  披着羊皮的中国人
  
  在目前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珠江三角洲,有个比较大的城市,名曰广州。相传周夷王年间,楚国派人到达此地,设置“楚庭”,意思是说这里是楚国的后花园。今天,在广州中山纪念堂背后沿百步梯上越秀山,就会看到一个刻着“古之楚庭”的石牌坊。
  据说有那么一年,楚庭天灾不断,老百姓都快饿死了,排着长队到官府领救济粮,就像后来闹油荒时无数车辆在加油站前排队等着加油一样。这时候,奇迹出现了:天空出现五朵祥云,上面有身穿彩衣、骑着神羊的五位仙人(小时候在家放羊,大人说不能骑羊,骑羊烂裤裆,就不敢骑了,难道这五位仙人是穿开裆裤的?),羊嘴里衔着长有六个穗的稻子(仙人也够懒的,拿棵稻子都闲重,万一羊“咩”地一叫,稻子掉下去多丢人啊?)。仙人降落下来后,把五只羊和稻穗无偿赠送给当地百姓,然后腾空而去。从此,这里就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为了纪念仙人,当地百姓修建了一座谷神庙,名为“五仙观”,这个旅游景点就在广州市的惠福西路。——同样是从天而降,鲁班他父亲咋就那么倒霉呢?如果当初他骑上木鸢时手里也拿上一个稻穗,可能就不会被吴地人打死了。
  这个神话传说反映的是周朝时期中原人赶着牛羊等家畜举家南迁的历史真实。由于这个神话,广州从此就和羊扯上了关系,有了“羊城”、“五羊城”、“穗城”这样的称呼,成了中国“羊文化”的典型代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羊具有易驯养、性格好、肉鲜美等特征,人们在羊身上投放了很多的情感因素,逐渐把羊人格化了,成为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就拿中国文化的核心文字来说吧,“美”这个字指的是一只又大又肥的羊,“义”的正体字“義”指的是“我”和羊具有同样的优秀品质,“祥”字最初就写作“羊”,“善”字是指的是吉祥之言语,等等。
  古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也给羊予极高的评价。《诗经 小雅 鸿雁之什 无羊》中这样来赞美羊的:“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用现在开运动会时的解说口吻来翻译,这几句的意思是这样的:“现在走过主席台的,是羊群代表队,它们排着乱七八糟的队型,迈着有力的步伐,昂扬向前行进,没有一个掉链子的。领队挥舞着手臂有节奏地指挥着,带领着他的队伍一古脑儿涌入了羊圈。我们预祝它们在本届运动会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再创辉煌!”
  西汉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更是把羊人性化了:“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啼,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故羊之为言犹祥与?”这哪是羊啊,分明就是一个典型的君子形象嘛!
  在汉代,羊的品德已经成为当时的道德标准。《后汉书 循吏列传》中记载了王涣的光辉事迹,在他死后,掌握朝政的邓太后在诏书中说:“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尽心奉公,务在惠民,功业未遂,不幸早世,百姓追思,为之立祠。”后来汉桓帝信奉黄老之说,把全国的庙祠都强行拆迁了,就留了两个没拆,其中一个就是洛阳的王涣祠。陈寿《三国志》中在评价诸葛亮的同事、蜀汉掌军中郎将董和时说:“董和蹈羔羊之素,……蜀臣之良矣。” 《后汉书 宋弘列传》中记载,宋弘弟弟宋嵩的孙子宋汉死后,朝廷下策书说:“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其令将相大夫会葬,加赐钱十万,及其在殡,以全素丝羔羊之洁焉。”但是汉代以后,正史中就没有用“羔羊”赞美官员的了,直到《明史》中才出现了这么一句:“段民、吴讷、魏骥、鲁穆皭然秉羔羊素丝之节。”
   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人具有封闭保守、勤劳务实、和平文弱、消极避世、因循守礼、纯朴简单的性格和情感特征,存在一种羊化的倾向,这是农耕文明养成的整体民族心理和行为趋向。所以说,中国人是披着羊皮的。
  有人不服气了:我们炎黄子孙不是龙的传人吗?怎么改羊了?其实,龙的形象更多地表现为帝王文化,与广大劳苦大众距离太远,而大部分中国人的基本性格特征、思维和行为方式更趋近于羊——这算是在夸我们自己的正直淳朴,还是在打击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呢?学者是从文化演进、历史传承的角度分析的,是褒是贬并不重要,羊有羊的好处,龙有龙的弱点,关键是我们如何认识自己,扬长避短,从改造自我开始修正民族性格。人家拿破伦还说我们是雄狮呢,但是真正的雄狮们会对一只怀疑是年画的华南虎而吵得热火朝天吗?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11-21 21:28  抑郁 呓语
  
  在热心朋友的的热烈祝贺中,我的心情却跌到了谷地。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无何奈何的,瞬间的想法可能改变一生的历练,随意的决定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就算你事事、时时都在为别人考虑,到头来可能落得一身不是。
  本来是因为爱好才不辞辛苦选择了这个自己喜欢的事情,漫无目的地埋头苦干了这么久,现在却有些迷茫了,开始问自己在做什么、为了什么。“鸡唱催人起,又生前去愁。”或许,令人筋疲力尽的,往往并不是要做的事情本身,而是事前事后患得患失的心态。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瓶颈,我又回到了多年前的那种虚无状态,很多东西都变得无所谓有与无,或许这是一种潜意识中的轮回?工作依然无穷无尽,生活依然磕磕绊绊,虽然该好转的事情正在好转,但是不知道要变坏的事情却无法预防和避免地在变坏,烦恼总像杂草一样茂盛地生长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曾经煞有介事地安慰别人说“工作辛劳,喜恶全凭感悟;生活平淡,苦乐皆由自心。心容万物,淡日微云入梦;万物归心,空山流水成悠”,可是最终发现自己连控制情绪都做不到,原来在不停地进行自我改造的自己,依然是废品一堆。
  记得几年前,我看到过一只不合季节的蝴蝶拥着貌似美丽的风情在窗前孤独地起舞,我就像那只愚蠢的蝴蝶,不知道还能飞多远、飞多久……
  
  或许是累了,该休息一下了。唉!

-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99825/50.html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50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3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4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5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7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8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9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0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3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4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5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7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8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9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0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