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凝剂厂家:第五0一卷——第五一0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02:11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0一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普贤菩萨别显十门,第四句:

  【有解脱门,名普现法界微尘数无量身。】

  清凉大师注解,「身普应机,演所证法」。这个「所证法」非常重要,为我们说明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是来做什么的,这一句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普现法界微尘数无量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身」,身是什么意思?身是体的意思,我们讲身体,任何一个物体都叫做身。一个微尘,在佛法里也称之为身;毛端,毛端它也是身。由此可知,身的意思在佛法里面可以说,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物体」。这个物体是我们能看得见的,是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像现在科学家利用仪器观察到分子、原子、电子、粒子,这都叫体。在此地,就是用个「身」,身跟体是一个意思。

  普贤菩萨现「微尘数无量身」,这个意思我们懂了没有?真正懂得了,你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的物体,无不是诸佛如来的现身。所以《华严经》上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两句话自古至今许许多多人疑惑,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人解不开,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所有一切的物体是如来的现身,这个身叫清净法身,这是法身!法身何以清净?这里头没有污染。你们想想,再小的物体,就物体本身上来说,它没有污染。我们人这个身体来讲、从物质上来讲,我们整个这一个人身,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粒子组成的,哪一个粒子有贪瞋痴慢?哪一个粒子里头有是非人我?别说粒子,我们讲细胞,这是许许多多粒子组成的一个大的物体,这种组合是《金刚经》上讲的「一合相」;小从微尘,大到世界,一合相,组成基本的物质是相同的,这个基本物质是清净的,它是属于色法,色法永远是清净的。

  什么东西是染污?染污是意。离开了意,离开这个染污意,事事无碍,理事无碍。凡夫坏就坏在什么?「我有意思」,就坏在这里。意思在哪里?你决定找不到。楞严会上一开端,释迦牟尼佛跟阿难的一番问答,就是这个味道。我们凡夫讲心,这个心是妄心,妄心就是染污。法相宗里面虽然讲八识五十一心所,八识五十一心所有没有?有!在哪里?找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细读《楞严》,你就明白了,确实找不到,「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染污意,阿赖耶识等于是贮藏室一样,我们今天讲电脑软件,贮藏在这里面。软件是个物体,它有体,但是意没有体,附着在人身。附着人身,我们这个物质的体也被它染污了。但是你要晓得,迷的时候就被它染污,觉悟的时候不被它染污。

   诸佛菩萨也现身相在九法界,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讲「身普应机」,众生有感,佛就以身相来应化。应化的时候,譬如应化在人间,他也是个人相,而且释迦牟尼佛是用应身,也入胎,也投胎,也有生老病死,示现跟我们完全没有两样。我问,他们有没有分别执着?有没有意?他没有。他为什么没有?他觉。凡夫有,凡夫迷,迷了就有,觉了就没有。有,你就离不了六道轮回,你就去搞这个把戏;觉悟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永嘉证道歌》里面讲「梦里明明有六趣」,梦是迷,迷的时候确实有六道轮回这个现象、幻相,这个幻相不会灭的;觉悟之后这个现象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觉悟的人了解迷惑的人,迷惑的人不了解觉悟的人,这是一定的道理。觉悟的层次高,从高看底下看得很清楚,底下望上面望不到。我们从这些地方细心去体会,慢慢就能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我们才过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生活。

  诸佛如来怜悯一切众生,只要众生有这个缘分,什么缘分?求觉的念头。有些众生求觉的念头非常微薄,自己都不晓得,佛晓得,佛来帮助你,来给你种善根。因为你觉的那个念头,这个一般佛法叫善根,非常微薄,自己都不晓得。佛用什么方法?佛以善巧方便,让你见佛像、闻佛名。说实在话,如果你是一点善根都没有,你这一辈子,佛菩萨名号你听不到;佛菩萨的样子,你也看不到,连塑造的、画的样子,你都见不到。造的这个样子、画的这些样子,你们想想看,是不是此地讲的「身普应机,演所证法」?是!一点都没错,确实如是,我们凡夫哪里会晓得?我们提起一枝笔,在纸上写个「佛」字,都是佛现身普应。尘尘剎剎,剎是讲大的示现,微尘是讲小的示现,哪一法不是佛法?不知道事实真相的人,到哪里去找佛法?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佛法,你到哪里去找?「会」的人,当下就是!

   那我们要问,「当下就是」,我们还要不要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要。为什么?普贤菩萨劝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什么原因?我们虽然现在有这么一点讯息,知道当下就是,没有亲证。当下就是,没错,是的!得不到受用。为什么得不到受用?我们烦恼习气还是跟着一起来,我们的觉性现在还不能当家。随着我们自己修行的功夫,就好象什么?你已经参与你家里事情。这个不太好懂,我们从比喻来说。你是一家之主,这个家业是你的,但是你雇了不少佣人,让这些佣人给你管家,你不管事;时间久了之后,宾主颠倒,佣人当家,佣人管你的家事,你自己被他管,他下达命令叫你干什么,你乖乖的去干什么。谁下达命令?佣人下达命令,主人就奉命行事。

  六道凡夫就是这样的,自己完全迷失了自己的身分,反而把佣人看得很高,听他命令行事,好象是理所当然,已经成习惯。佣人多,佣人里头也有头,也有次一等的,也有三等的,自己变成末等,这就是迷失了自性,六道凡夫!谁当家?心意识当家。心意识本来是佣人,自性才是主人。《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六根的根性是主人,六识是佣人。眼,见性是主人,眼识是佣人;耳,闻性是主人。主人不当家了,眼识当家,耳识当家。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这就是造轮回业。妄识造轮回业,妄识也叫妄心,造轮回业怎么出得了轮回?轮回是它制造的,它怎么能出得了轮回?这一个事实真相,佛清楚,佛明了。

  普贤菩萨是佛,《华严经》里面说普贤有三种,「当位普贤」是等觉菩萨;「位后普贤」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已经证得圆满的佛果、无上正等正觉,为了教化众生,示现为菩萨这个地位,这就是普贤菩萨;「位前普贤」,位前普贤是九法界的众生发心修普贤行的这些人,他们现在或者是十信位,或者是十行位,或者是十回向位,或者是十地位,都叫位前的普贤菩萨,是在修普贤行,功夫没到家。而位前普贤菩萨,严格的来说,要圆教初住以上,这是真正位前菩萨。十信位是相似,还不是真实的普贤菩萨,那是什么?尘沙无明没破,但是他学普贤菩萨,确确实实能够放下自己妄想分别执着,随顺经典教诲。

  这就好象虽然佣人是家里头的大老板,主人现在变成家里头的小佣人,现在这个主人慢慢觉悟了,虽然老板的权还没有交给他,准许他参与家里面的事情。逐渐逐渐把他的地位向上提升,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家里面这些佣人要把家里面的权统统交还主人,他们退居一边。这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住菩萨的地位。初住以上我们叫法身大士,自己真心本性当家了,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家里面的佣人,奴婢听命了。当你主人参与家里头正事的时候,这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佣人把权全部交出来,完全听话、完全服从,这是圆教初住。我用这个比喻讲,大家就好懂了。然后想想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现在是什么身分、什么地位,就清楚就明白了。清楚明白最大的好处,贡高我慢没有了,有什么值得贡高我慢?大权在别人手上。要认真努力修行,转烦恼为菩提。

  四弘誓愿里面第二愿「烦恼无尽誓愿断」,断就是转的意思,转烦恼为菩提。「法门无量誓愿学」,学也是转,转愚痴为智慧,这是学法门。转烦恼是德行,转迷为悟是学问,没有德、没有学,怎么能成就自己?怎么能成就众生?很重要!所以普贤这一个法门,普贤是一切法门统统具足,把无量无边法门归纳为十个法门,每一门里头都无量无边。

  「现身说法」,要知道没有一个物体不是诸佛如来、普贤大士的现身,我们也可以讲法身大士的现身。为什么?法身大士没有不修普贤行的。在华藏世界,只要你一生到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离十法界就入华藏。华藏上首菩萨是普贤、文殊,你接受他们的教诲,当然是修普贤行;以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这是文殊菩萨的),修普贤行。普贤行是什么?这个十门就是普贤行门,每一门里头具足一切法门。说,没有办法总得有先后秩序,实际上是圆融的,实际理地不可思议,你怎么说法?凡夫离开言说色相就不得其门而入,所以诸佛菩萨示现言说色相摄受众生,帮助你契入境界。第五句:

  【有解脱门,名演说遍一切国土不可思议数差别名。】

  清凉大师注解,「国土不同,所敬各异,故随宜立称。成益不空,如名号品」。这里头有很深的意思,此地「国土」是剎土,十方诸佛剎土不同,众生没有不敬仰佛菩萨的。在我们娑婆世界,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提到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众生无比的恭敬。也许有人要问,现在对释迦牟尼佛没有礼貌的人很多,甚至于不久之前在阿富汗几百年历史的佛像都被炸毁,这什么原因?佛了解众生、知道众生,佛爱护众生;众生不了解佛、不认识佛,对佛产生误会、产生不敬,他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当时有凤凰台记者来问我,我就说得很明白:「这是误会,他要是了解事实真相,他会尊敬。」

  十方世界这个境界太大,我们把范围缩小,缩小到我们这个地球来说,地球在过去一个世纪之前,科技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交通资讯还是相当闭塞。一百年前人们的视野窄小,于是听信国主之言,这个国家领导人向人民说,外国人怎么不好,怎么欺负我们,我们相信,听他一面之词。他不高兴的事情来告诉我们,于是国与国之间产生误会,发生战争。现在要发动战争不太容易,什么原因?资讯发达,全世界哪个地方小小一点事情,我们人人都知道;换句话说,用过去那种蒙蔽之词很难收到效果。所以「所敬各异」,我们中国人相信自己国家的领袖、领导人,日本人相信他们的天皇,由于国土不同,所敬的就不一样。

   中国这个地区,佛教传来很久了,大家都敬佛;中东这个地区,信仰伊斯兰教,尊敬阿拉;西方国家信天主教、基督教,敬重耶稣,敬重上帝,所敬不同。现在交通便捷、资讯发达,从前距离很远,现在已经不觉得了。在一百年前,从上海到香港不容易,最方便的是走海路,那个时候的船只大概也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到达。船是三桅的帆船,轮船不多。从陆地交通更困难,一百年前,公路还没有,这样的长途旅行,一般是走路、骑马,遇到有河流水路的时候,再坐风船。从路上走,从上海到香港来,大概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哪里像现在这么方便,两三个小时就到了。地球缩小了,人与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现在才讲多元文化。我们大家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居住在地球上一切众生共同的家园,不可以有独占的这个思想。你有独占,别人也想独占,天灾人祸就不能避免。所以现在一定要把心量拓开,我要过安定幸福美满的生活,一定要想到居住在地球上的一切众生。我说一切众生,不是说一切人,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它在地球上生长,它就有它的权利。我们现在讲「人权」,畜生也有权,鸟兽也有权,花草树木也有权,你不能够侵犯它的权利。

  我们要把人权这个思想发扬光大,动物它有权,蚊虫它有权,蚂蚁它有权,只要它在这个地球上生长,一定有作用。科学家懂得,它来维系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天生万物都有用,不是没有用的。中国人讲「天生万物」,我们学佛的人懂得了,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如来变现的,都是普贤菩萨现身的。他现身来干什么?帮助我们觉悟。帮助谁觉悟?在这个经上讲,帮助善财觉悟的。善财是我的代表,所以是帮助我觉悟,我在这个地方明白过来了。你要觉悟了之后,所有一切的变现是帮助你觉悟的。这个意思很深很深,谁能肯定?善财童子肯定,诸佛如来肯定,法身菩萨肯定。九法界的有情是自性「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自己身亦复如是。我觉悟了,我也贡献我这个身相、贡献这个色相,帮助别人觉悟。

  所以学习、成就都是相互的,彼此之间有密切的关联。上与诸佛如来,下与一切众生,实在讲是一体,虚空法界、剎土众生原本一体,不觉悟怎么行?不觉悟,永远随顺烦恼习气,过无量无边苦难的生活。不但六道是因缘果报,四圣法界也不例外,总不出因果的定律。我们什么时候能搞清楚,什么时候能真正觉悟?真正觉悟之后,绝对不会管别人。别人不了解我,别人不认识我,自然会产生误会,甚至于侮辱陷害,这是自然的;我现在学佛,逐渐明白了,我认识他了,他跟我是一体。原本我跟他在同样境界里面,别人误会我,我会难过;别人陷害我,我会报复;别人侮辱我,我会怀恨在心,现在对于事实真相逐渐明白了,不但这种错误的行为没有了,这个错误的念头都没有了。那么生的是什么心?跟诸佛菩萨一样,生怜悯心、生慈悲心,像诸佛菩萨对我们自己一样的慈悲。我用这个慈悲对一切众生,我尊重他,我真的爱护他,全心全力的帮助他。

  但是世间一般人,能入佛境界的不多。学佛的人虽然很多,几个人学《华严经》?学《华严经》的人,几个人入华严境界、入普贤境界?我们现在念的这段经文是普贤菩萨境界。不入普贤境界,还是凡夫,你在这个世间跟社会大众相处,你的心不平。功夫是什么?功夫是心平了。理、事搞清楚搞明白了,叫看破。真的看破了,把从前那些错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嫉妒报复全都放下,过正常的生活。我们活在这个世间就不一样,就跟佛菩萨一样;佛菩萨乘愿再来,我们就乘愿再来。我们是什么?把业力转变成愿力,我今天会很认真的给一切社会大众做正面的好榜样,这就是示现。众生不孝,我要做孝子贤孙的样子给众生看;众生不尊重老师,我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榜样,尊师重道,做给大家看。现在社会许多人忘恩负义,我要做出一个知恩报恩的样子。

  我来这个世间干什么?就是来表演,就是来做样子给人看的。自己呢?自己没事了,自己一心一意修清净心。对自己来讲,就是修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对一些大众来讲,就是做种种示现,时时刻刻都在表演。没有人看到,还在表演,表演给鬼神看。你要记住,我生活在这个世间,不是为人道,是为九法界众生,我做的样子是给九法界众生看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点点滴滴都是模范、都是典型,这就是现在所讲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教学。

  所以这个法门,『演说遍一切国土不可思议数差别名』。娑婆世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教学,名词术语非常重要。世尊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建立了不少名词术语,「差别名」。《教乘法数》、《三藏法数》都是讲的名词术语,名词术语是为了教学方便,也是教学的工具、教学的手段,这是不能缺少的。我们看世间法,世间每一个行业都有他们自己行业里面的术语,无一不是为方便,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得。尤其有一些术语、名相里面,含义很深、含义很广,如果不细心留意,我们很难得到真实利益,这就是「愿解如来真实义」。所以要晓得,法相名词无一不是显示如来真实义。

  同生众,普贤菩萨别显十门,第六句:

  【有解脱门,名一切微尘中悉现无边诸菩萨神通境界。】

  清凉大师注解,「尘中现身,说菩萨行境」。这一桩事,确确实实不是我们凡夫境界。我们凡夫在一微尘当中,很难开悟,这是事实,原因都在烦恼习气太重。普贤教化众生的对象,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里面还有真正的对象,是地上菩萨。我们在这部大经里面读到,「十地菩萨,初后不离念佛」,我们都知道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几个人听普贤菩萨的话真正死心塌地念佛求生净土?很少!不但我们六道里面不多,四圣法界,就是在华藏世界也并不是很多。华藏世界登地的菩萨就接受了,为什么?智慧开了,他真正知道这一个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所以地上菩萨,「初」是初地,「后」是等觉,「初后不离念佛」。我们才晓得,华藏世界地上菩萨没有一个不是念佛求生净土的。他没有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带着说的,那连我们都包括。

   我们也常常读《普贤行愿品》,清朝魏源居士将《行愿品》附在净土三经后面,称为净土四经。印光大师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节录下来附在净土四经后面,成为五经。我们仔细观察,五经一论,净宗的典籍完美。于是我们修净土的人,没有不读《行愿品》的,但是几个人能够理解《行愿品》?《行愿品》的境界太殊胜了。几个人能够修《普贤行愿品》?那就难了。普贤行跟诸大菩萨行不一样在哪个地方?在用心不一样。礼敬、称赞、供养,诸菩萨也修,但是那个心不相同;普贤菩萨的心就是佛心,我们把它归纳为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用这个心来修礼敬,这是普贤行;用这个心修称赞,是普贤行;修供养,是普贤行;用这个心念阿弥陀佛,是普贤行。

  《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讲得很好:「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大士德行的纲领,就是十大愿王。十大愿王不是念念,是要真正去落实。要想真正落实,心不真诚没有法子落实。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还有虚伪,这怎么行!我们在一切人事物环境里面,依旧被污染。怎么被污染?你还有好恶,喜欢的、顺自己意思的,你生欢喜心;违逆自己意思的,你感觉得难受,这被污染了,不清净了。不能在一切境界当中保持清净平等,这不是普贤行。普贤行决定是具足大菩提心,不是用妄心。你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用菩提心、用真心,不是用妄心,你的一切造作点点滴滴,无一不是普贤行,普贤行从这个地方来说。我们在初学,没有走路,先要研究地图来认识路,路都不认识,你走到哪里去?我们现在没走路,读经再研究讨论是在认识地图、认路。总是先认路,然后再上路,路都不认识,你往哪里上?由此可知,我学佛五十年,总结大乘经教,用最简单的话、最少的文字说出来,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菩萨教我们什么?我写了这二十个字。不但释迦牟尼佛这样教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真的是异口同音。

  在前面这一门当中,我们看到的是多元文化的教学,我们明了「方便有多门」;教学的方法不一样,仪式不一样,但是理是一个。理是什么?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教我们做好人,教我们敬爱一切人、一切众生,这个道理相同。从哪里下手?无一不是教我们爱父母、敬师长,孝亲尊师。世间所有宗教,基本教义完全相同,从这个地方发展「仁慈博爱」。教学最后的目标,都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们在普贤这一章经里面看到,这一句尤其难得,佛用六尘作教具,这是我们今天讲高度的艺术。我们心目当中高度艺术,还达不到普贤菩萨这个境界,人家才真正叫高,我们现在世间这个高度艺术跟他一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他高到什么程度?「一切微尘中,都示现诸佛菩萨神通境界」,神通境界就是通常我们讲,菩萨修行的境界。我们有没有能发心?有没有能够体会到?有没有能够认识到?从这一句经文当中,如果是个有心人、是个细心人,确确实实学了之后,对于万事万物的看法提升了,我们在一切境界当中逐渐逐渐学会修菩萨行。

  到底怎么看法?细说那说不尽,佛在许许多多大乘经论里面,宣说很多很多菩萨修行纲领、原理原则。在中国,古来这些大德们,无论出家在家,喜欢《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喜欢《般若波罗蜜心经》,不是没有道理,它的缘实在讲跟六祖能大师脱不了关系。五祖忍和尚给他讲《金刚经》,他从《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开悟的,这是缘。因呢?因就深了,它确实是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要看,能不能在一微尘里面看到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诸菩萨神通境界」;微尘是最小的,小大一如。

   微尘的相,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跟科学家所发现的逐渐接近。距离拉近了,接近一致的看法。基本的物质,确确实实是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个物质确实是有,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移动的速度非常大,佛用四个字来说明它的现象,基本物质的现象。在佛法里叫微尘,现在科学家里面讲的原子、电子、粒子,跟佛法讲的微尘相似,它不是永恒的存在,剎那生灭。它有四个现象:「地、水、火、风」。地,它是物质、它是物体,很小,我们肉眼看不见,但是在高倍显微镜之下看见它;火,它有温度;水,它有湿度;风,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地、水、火、风是说明它的现象。

  科学家不讲地水火风,但是他也肯定物体,这是地的意思;他说它带电,带阳电就是佛讲火的意思,火大;它带阴电,阴电就是水大;它确实是动的,不是静止的,动就是风大,风是动的,不动就没有风了。这是说它有这四种性质。能不能在这里看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这就是完全把真相看出来了。菩萨所修的就是修这个,菩萨所悟的也是悟这个,菩萨所觉的还是这一桩事情,从微尘到世界,是幻相,不是事实。你要把这个东西当作是事实,那就错了。这个幻相,我们感官当中千变万化,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佛说得清楚,「从心想生」。你的心想千变万化,外面这个境界是附属于你的心想。

  我早年学佛的时候,对于佛经这一个说法渐渐有一点体会,于是有人问我:「净空法师,你相不相信有鬼?」我说我相信;「你相信不相信有上帝?」我相信;「你相信有没有龙?」我相信。为什么?从心想生,幻化的,你有这个念头,它就会有这个相出现。像作梦,这个梦中境界,古人说得没错,「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从哪儿来的?梦还是从妄想生的。佛经里面说,梦的因缘有很多种,里头也有从妄想生的,不离妄想。连「诸佛如来正遍知海」,也从心想生。这就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到底从哪里来的?什么原因来的?佛一句话就说明白、就解答了,「从心想生」。

  你有没有真懂?你要是真懂,你就没事了。没事是什么?没妄想了。你真懂,你就没有妄想;你还有妄想,你没有真懂。果然真懂了,「诸佛如来正遍知海」,正遍知海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从心想生」。那我现在什么妄想都不想,我专门想佛,念佛成佛的道理就是这个。大势至菩萨这是念佛第一个人,菩萨里头最了不起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为什么?从心想生。你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想阿弥陀佛,自自然然你就变成阿弥陀佛,就这么回事情!问题是你是不是真的放下万缘?一微尘里面你所见到那些道理,菩萨修行的理论与方法,圆满具足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一切法在一微尘,一微尘就是一切法,微尘没有放大,诸法没有缩小,理事无碍的法界!你要是真正稍稍体会得,确实会改变你的宇宙人生观,从今而后对于一切人事物的看法跟从前决定不一样。

  我们要学佛,我们还会对一切是非善恶计较吗?没有!那你看世间这一切现象、万事万象是什么?因缘果报!此地蓝塘道「光明讲堂」大殿上那一幅对联,虽然说的是一桩事情,一桩事情通一切事。上联写着:「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写的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几个字把世间法说尽了,世间哪些法?整个六道都讲尽了。凡是在六道轮回的众生,你要说什么原因,这里头讲了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尽搞这些把戏,现在人讲游戏、搞游戏,这个游戏永远没有止境。哪一天他不玩这个游戏,觉悟了,恩怨就放下了、债务放下了,这个时候真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

  所以我们自己要冷静想想、要细心观察,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还不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吗?这就是业力轮回,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一生很幸运,遇到佛法,在佛法当中,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虽然没有彻底,明白了几分,这几分管用,这几分对于我们帮助就很大。我在世间,恩怨消除、化解了,也就是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恩怨种子化除了,自性里面的大慈悲现前了。要知道恩爱是有条件的,不是真的爱;恩的厚薄有时间性的,恩德再大,长时间报,报完了。自性里面本具的大慈大悲是无尽的,爱护一切众生是真的,不是虚假的。为什么?没有条件。不是你过去对我有恩惠,我对你报答,不是这个,那个我可以报得完的。你对我多大的好处、多大的利益,我回馈你,就像中国古人所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应以涌泉为报」,这是讲厚道,还是报得尽的。唯有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德能,那种大慈悲心,肯定虚空法界剎土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肯定虚空法界剎土众生是自己,把我找到了。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这样把本来面目找到,然后对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真诚清净平等的热爱。

  众生对我不知道,对佛菩萨不知道,没有这个爱心;诸佛菩萨对众生有这个爱心,即使这个众生叛逆,杀害诸佛菩萨,诸佛菩萨对他这个爱心,一丝毫都没有改变,真的!唯有诸佛菩萨、法身大士,才永恒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不但感一切有情众生恩,无情众生恩我们从这个经文上看到,一微尘的恩德,永远感恩不尽,这个境界是普贤菩萨!声闻、缘觉、权教菩萨,真的不懂。我们要是不读《华严》,连作梦都会想不到,哪里是这个境界?《华严》是佛法的第一经,我们想一想,我们会同意、我们会赞成。唯有深入《华严》,你才能契入菩萨境界,这才叫真正学佛。为什么?把菩萨的修行,诸佛之所证,能落实到自己生活,落实到自己的心想,念念相应。古大德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听得耳熟,也会说,那个意思总是体会不到。我们读到这一句,就有这么一点意思。确实在一微尘、一切微尘里面,具足无量无边菩萨修行境界,它是圆满的,具足圆满,一门都不欠缺。

  理通了,在事相上我们总的来说,纯净纯善。给九法界众生做好榜样,用心纯净,行事纯善,纯净纯善把菩萨的修行也包括了。在行为上不夹杂丝毫不善,在心地上不夹杂丝毫不敬。善的标准,这是非常非常重要,决定是利益众生;净的标准也要晓得,决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丝毫自私自利,不清净。为一切众生示现种种形象,如果没有令众生得到满分的利益,就不善了。也许有同修要问,我们是做了很好的榜样、很好的示现,众生好象并没有得到圆满的利益,这又怎么说法?只要我们自己做得圆满,众生所得的就圆满。他得不到,是因为他现前有障碍。好象阳光普照大地,它是圆满的,众生偏偏要打一把伞不让它照,这是他障碍,这是他业障。不是阳光不照你,是你不愿意让它照。所以这个善是圆满的。

  但是我们晓得,众生的业障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妄一定会消,真一定会显。我们要学佛菩萨的耐心,佛菩萨很有耐心,生生世世不舍众生;既然他给你认识了,就是有缘,不管他现在是做的善或者是做的恶,你应当有心去度他,帮助他回头是岸。所以你要让他回头、让他觉悟,你就要做到纯净纯善,他会有觉悟的一天。纵然一生迷惑颠倒,遇到的外缘不善,到临死的时候,有很多人觉悟。到临死的时候,常言道「良心发现」,才真会想到这一生当中哪一个人对我是好、真好,哪个人对我是假的?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有没有用处?有用处,对他来生有好处。可是你得要晓得,临终时会反省,必定神智清楚,他这一生当中还是修了一些福德;最麻烦的是,死的时候是迷惑颠倒,那才叫真可怜,这种人死了以后必定堕三途。佛菩萨对他这个恩德,在他阿赖耶识里头;一生不觉悟,二生不觉悟,生生世世都不觉悟,也许过无量劫之后忽然觉悟。我们就是这种人。

  我们不是这一生,过去生中也经历无量劫,无量劫中都没有觉悟,都不知道佛菩萨的恩德。佛菩萨生生世世从来没有遗弃过我们,时时刻刻念念在关照、关怀,无量劫来从来没有间断过的。我愚痴,不知道,今天才晓得,感恩的心自然就生起来,油然而生!这个心生起来了,你一定会发心改毛病,做如来的好学生,做父母的好儿女,报答深恩。在这个世间,一切时一切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会做出最好的榜样,示现最好的形象。这就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连一微尘、一片花瓣、一株小草,我都认识它对我的深恩大德。不入普贤境界,不知道。普贤不可思议,普贤什么都是不可思议,没有一样不是诸佛如来的示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诸佛如来,无处不现身!前面第四位,这个解脱门「普现法界微尘数无量身」,十法界依正庄严,无一不是普贤菩萨身,无一不是诸佛如来身。既然是诸佛如来现身了,菩萨现身了,如来现身是性德,菩萨现身是修德。没有修德,就没有办法证得性德。所以在我们现前这个身分上,我们肯定性德有,对性德有信;我们在修德上,有信有解有行,最后证入性德。《华严经》的四分是这么建立的。

  我们对于性修要有圆满的信心,重要!不能疏忽。入手之处,还是我们在讲席里头说的一句老话,转念头。真正发心为一切众生服务,真真实实,我们自己诚心诚意为一切众生做好榜样;儒家讲,做出伦常道德的榜样。我们自己的身分,在家庭,对父母决定是孝顺的儿女;如果你是对你的子女,你一定是仁慈的父母;兄弟之间友爱,互相尊重,对于一切受用决定没有争夺,互相退让。要做出这个好样子给社会看,这就是救世。救自己,救众生,真正慈悲救世是从这个地方做起,让一切众生看到,觉悟了。所以我们从思想上转变,这是根,身体造作、言语都是受思想控制的。从根本修,就是改念头。世间人不孝不忠、不仁不义、无礼无信,我们一定反其道而行,而特别加强行。普通的回过头来,不行!要加强,才能够收到效果。要非常明显、非常强烈,唤醒人们的觉悟。这一句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0二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普贤菩萨别显十门第七句:

   【有解脱门,名一念中现三世劫成坏事。】

   清凉大师注解「时随法融」,时是我们今天讲的时间,法是我们讲的空间。他说「令三世劫」,劫是很长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劫当中,在这个大时间的当中,整个宇宙会有许许多多的变化,佛经里面讲的成住坏空;这个现象现代天文学家已经观察到相当的详细,确确实实每天几乎都可以发现有新的星球诞生,老的星球消失了。星球的诞生跟消失,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世界的成住坏空,真正说明了「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他说,「一念当中能现,无所障碍」,然而「事通能所」,能是能成、能坏,所是所成、所坏。能成能坏,实在讲就是缘聚缘散。缘聚,世界相现前;缘散,这个相就消失。这个缘就是讲的地水火风四大,我们知道地水火风是代表基本的物质。所以《金刚经》上说,「世界是一合相」,就是这种基本物质组合的,仔细分析,到最后都是一样的。

  你能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把物质的世界就看平等了,物质世界里面绝对没有贵贱。换句话说,金刚钻黄金跟沙石粪土,价值完全是相等的;平等真法界,一切都平等,世间人把它搞成不平等,以为有贵有贱,实际上是平等的。由此可知,对于一切人事物,你看成哪个贵重、哪个贱,那是你的虚妄分别执着,绝对不是事实,事实是平等的。佛经里头,时时刻刻显示出事实真相。所成所坏就是天地万物,大我们今天讲到太空星系,小讲到微尘,所成所坏。时间跟空间是一不是二,经上跟我们这样说的。时空是圆融的,不能分割的,现在科学家把时间跟空间对立,我们现在生活在三度空间,加上时间,就变成四度空间。所以经文这一句,就是讲现代的太空物理、量子力学,现代的科学走向这两个极端。这两端,在世间法科学家里面还圆不过来;佛法已经圆融了,这个圆融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非常遗憾的是近代这些大科学家,他们真的是人中绝顶聪明之人,可惜没有闻到佛法,没有接触到《华严经》;他要接触,我相信这个科学技术一定会大幅度的提升,有助于科技的进步。

   这一节经文,我们要怎样学习?如何落实到我们现前生活?这是观念上的问题。观念对我们修持,是有一定的影响。观念正确,这是看破,你才能把一些错误的观念放下,把错误的行为改正过来,所以它很重要。世间人因为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产生无量无边的错误观念。这是一切错误观念里面基本的错误观念,不知道时空的真相。时间决定是随空间的,空间跟时间决定是分不开的。时间跟空间到底有没有?它的真相如何?说实在话,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你要说有,它没有体性;你要说无,九法界众生确实他有这个感受。所以这两桩事情,在法相唯识宗里面,天亲菩萨的《百法明门论》,排列在不相应行法,它是什么样的性质,大致上我们可以能理解了。不相应行法,也就是说它不是心法,与心法不相应;它也不是心所法,与心所法也不相应;它也不是色法,它不是物质,所以与色法也不相应。但是它是从心、心所、色法里面变现出一种抽象概念。不相应行法就是现在人所讲的抽象概念,它不是事实,所以你不能说它存在,也不能说它不存在。你要是迷了,它会产生障碍;你要是觉悟了,它没事情。迷悟重要!

  对于一切法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事事无碍;事事无碍,你过的是诸佛如来的生活。给诸位说,理事无碍,你过的是菩萨生活;事事无碍,普贤菩萨诸佛如来,你过他们的生活。过他们的生活,你就成了佛,你就成了菩萨,你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同一个境界,世出世间一切问题,全都解决了,没事了。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就跟诸佛菩萨一样,来表演的、来示现的,来帮助众生觉悟的。所以佛法在世间,确确实实就一句话,破迷开悟,以无量种种方便,就是一桩事,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我们在前面,把这意思可以说看得很清楚很明显,我们如果要走这一条路子,修普贤行。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修净土的人都是修普贤行的。现在你就修普贤行,你念佛往生净土,果报多数都在实报庄严土;不是修普贤行的,念佛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

   《无量寿经》经文一开端,第一句话:「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我们晓得,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的世界,我们不能搞错了。到了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现在不知道修,生凡圣同居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听弥陀、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说法,个个都修普贤行,我们要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所以现在在这个世间就修普贤行,你往生的品位一定高超。《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是《无量寿经》的广说,佛教名词用广说,我们现在一般讲细说;反过来看,《无量寿经》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略说、简介,真的它是同一部。所以《华严》具足十玄门,《无量寿经》也具足十玄门,黄念祖老居士《注解》里面就介绍得很清楚。这一句,近代科学的进展,对于我们理解这一段经文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一念中现三世劫成坏事』,念劫圆融。「一念」这时间很短,「三世劫」时间很长,一念当中圆满具足三世劫的事情。这个一念没有展开,三世劫也没有把它缩短,为什么?一念称性,三世劫也称性,真性里面没有大小,真性里面没有广狭,真性里头没有来去,那是真的!由此可知,远近、长短、来去、广狭,是众生错误的妄想分别执着;如来境界里面、法身菩萨境界里面,了不可得,没有这些东西。因此这些东西我们了解它真相之后,再不放在心上;不了解,你心里头常常有这个影子,这个影子对你造成障碍,有时候还帮助你生起烦恼,引起你的烦恼,我们不能不晓得。

   念劫圆融,小大相入,这是今天科学都没有办法理解的。科学家虽然聪明,用的是意识心,用的是分别心,分别执着妄想,绝对见不到事实真相;真相就是真如自性,见不到。必须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真相大白。所以他们只能够测验到一个仿佛,没有办法了解真实,这一点我们要清楚。有了佛法的基础,我们再看今天科学里面的成就,你的看法当然不一样,你知道科学家他观测到哪一个程度,浅深广狭一接触就明了。但是要记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永远记住「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六祖所说的「合掌令欢喜」,这就对了,这就是你真正在这里示现教化众生。他如果学佛,他到达某一个程度,你帮助他提升,那是正确的。第八句:

   【有解脱门,名示现一切菩萨诸根海各入自境界。】

  菩萨这有大有小,小菩萨诸位同修现在都是,无论你们是出家在家,受了菩萨戒,受了菩萨戒就是小菩萨,名字菩萨。为什么?菩萨的心没有发,菩萨的行没做。天台大师「六即」里面,你是名字即菩萨,你这个地位是有名无实,也不错了,沾上一点名。可是总得要名实相副,那就要发菩萨心,行菩萨道。这个道就是路,要走菩萨的道路,发菩萨的心。菩萨是什么心?世尊在经教里面常常给我们讲,菩萨是六度心。我们有没有发这个心?给诸位说,发六度心是观行即菩萨、相似即菩萨;如果发菩提心,那就要加上一个「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菩提心一发,在《华严经》里面的地位圆教初住,出了三界。换句话说,在六道、在十法界里面作菩萨,是属于观行位菩萨、相似位菩萨;六道里面是观行,四圣法界里头是相似。

   观行位的菩萨我们要真干,所以不能没有六度心。我们的心安住在哪里?安住在布施。布施这是总说,布施什么?一般经论上给我们讲的布施财、法、无畏;今天我们在此地华严会上讲,我们不是这个说法,布施九法界众生菩萨形象,这三种布施都包括在其中了。我要做出最好的榜样,菩萨的样子,给九法界众生来看,我身做这个样子,这就是布施。身体是内财,属于财布施;样子是法,把菩萨的法,我做出样子出来给你看,这就是法布施。九法界众生看到了,体会得了,看清楚明白了,觉悟了,来向你学习了,无畏布施在其中。这真正叫行菩萨道,所以你要发这个心,布施是这个意思。

  第二、你要有持戒心。持戒是什么意思?持戒是如法。做什么样的示现,一定如法,一般讲守法,你示现得很像。你示现一个菩萨,你很像菩萨;你示现一个罗汉,你很像罗汉;你示现一个出家人,很像出家人,出家人的戒条,出家人的威仪,你都表演出来了。你示现是个国王,这在家学佛的,很像一个国王,好国王,爱护人民,教化人民;儒家讲的「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国王的职责就是这三桩事情。君,你是一个好的领导;亲,你是好父母,你把你所领导的人,都看作是你的子女,你那么样的爱护他,那么样的照顾他,亲情;作之师,你把你所领导的这些人,都看作自己的学生,认真努力教导他,把他的品德、智慧、能力向上提升。好领导人,你做得像,菩萨国王;你是经商,你开一个店,做个老板,商人菩萨,商主,你把菩萨六波罗蜜、四摄法,统统落实在你商店上、落实在你事业上。无论在家出家,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身分,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你是同样生活里面的模范,同一个行业里面的典型,这叫行菩萨道。所以菩萨根性不一样,就是我们众生的根性不相同,善根福德也不一样。到这个世间来了,我们得的身体不一样,所生在的国土不一样,族群不一样,生活背景不一样,文化程度不一样,差别太多太多了。所以佛要用无量法门,度无量不同根性的众生,『示现一切菩萨诸根海』。你们看看,示现就是做榜样,就是示现一个好的样子,帮助一切众生契入他自己的境界。

  这一句话里面含义非常广。他是初学的菩萨,他所希求的,因为他的目光短浅,你问他求什么?他只求世间的富贵,家人平安,事业顺利,升官发财,他求的是这些。试问菩萨帮不帮助他达到?帮助他,满他的愿。菩萨法跟世间法不一样的地方,是满足他当中帮助他开智慧,提升他的境界。他想得世间荣华富贵,菩萨会让他这一生得到,来生还得到,后生还不失去,这是佛法,「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让他在这里面满足了,然后再告诉他,还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你想不想要?人间富贵比不上天上,欲界天的富贵超过人间太多太多了!欲界天有六层,一层比一层殊胜,你想不想得到?你要想,再告诉你方法。到了欲界天顶,他化自在天,菩萨再告诉你,还有比你这个更殊胜的,色界四禅十八天。你必须到这个境界,你才会希求上面这一层,渐渐引导你觉悟,觉悟就是佛道,引导你入佛门。这什么意思?引导你觉悟。特别是对于现代的社会,因为大家都把佛教看作迷信、看作宗教,不愿意涉猎,这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我们对于现代人,尽量避免用佛教的名词术语,让他容易接受。我们讲的是帮助他觉悟,这就是接引他入佛门。入佛门干什么?觉悟,破迷开悟。佛门就是这么一个门,破迷开悟之门。我们自己要清楚,我们自己一定要觉悟;自己不觉悟,如何能帮助别人觉悟!

  怎样才能觉悟?信解行证,证就觉悟。由此可知,你要是能把你所信、所解的落实,行是落实,生活里面做到了,工作里头也做到了,你就能证得。这个证是什么?悟了,觉了,不再迷了。这是我们现前的一些菩萨,小菩萨,这不是大菩萨;到高级的菩萨,超越六道,从观行位到相似位了,换句话说,见思烦恼断了。现在我们劝人家断见思烦恼,办不到,他说你胡说八道,他不能接受;他在烦恼里面迷得太深,你叫他丢掉,不可能!要随顺他,他有贪心,随顺他的贪心;他有瞋恚,随顺他的瞋恚。这是高度的智慧,这是高度的艺术。我虽然随顺,但是绝不沾染,也就是外表我完全随顺,内里心地一尘不染,这是我们行菩萨道。我们随顺,也起贪瞋痴慢,那就糟了,那就堕落了;唯有我们自己随顺而清净,在随顺里面修纯善纯净,我们肯定有能力帮助众生回头。

  如果我们自己的行持,夹杂着不善不净,那要提防堕落,这个防范真是防不胜防,那才叫菩提道上的险道。所以这个菩萨道,中下根性的人确实得一步一步的往上提升。一步登天不可能,人都想走捷径,欲速则不达。我们无量劫来,到今天还落到这种地步,大概也是过去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求升反坠,求快速反而延迟。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不能守法,不守规矩,就是六度心里头持戒没有了。一定要守法,守谁的法?守老师的法。我们跟哪个人学,一定守那个人的法,这是做学生的道理。不听老师的教诲,你何必跟他学?毫无意义。

   我过去学佛,跟方东美先生学,我听他的,他接引我入佛门;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了,我听他的教诲,奠定以后学佛的基础。大师圆寂之后,隔了一年我认识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李老师传授给我的,我听他老人家的。最近这一两年,台湾跟中国有许多法师提出反对的意见;曾经有不少人来问过我,我说:他们怀疑,他们反对,我不怀疑,我不反对。为什么?老师传授给我,我相信老师。如果我听他们的话,把这个会集本放下,改学别的本子,我不变成背师叛道了吗?这个罪名,阿鼻地狱!他们可以胡作妄为,我不可以,我要守法,六波罗蜜里头我要持戒。

  所以这个经我讲了十一遍,我们把《华严经》讲圆满之后,还要讲,再讲决定更殊胜,跟前面这十遍会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入华严境界了!我把《无量寿经》做为《华严》、《法华》、《楞严》的总结,才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这个法门真的是学佛的捷径,但是它的确是易行而难信。如果对于我们现前这一科的经文,你要是通达明了,对于会集本的疑惑烟消云散,你就没有了。为什么?你那些疑惑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头来的,你要是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经上讲的,微尘剎土都是诸佛如来示现,都是普贤菩萨的善巧方便,还有什么问题?不但会集本没有问题,说老实话,今天我们拿其他宗教的经典,我来讲《新旧约圣经》,我来讲《古兰经》,你听了都能成无上道。为什么?是一不是二。方法仪式不一样,道理是一样的,殊途同归。

  佛法里面讲的无量法门,就包括所有一切宗教,包括所有一切学术,一个都不漏。不但包括我们这个人世间,包括九法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才叫无上甚深微妙法。佛法跟其他宗教不同,那不微妙;所有一切宗教、所有一切学术,到佛法这里来全都融通了,这才叫微妙。所以『各入自境界』,这是教初学,中下根性的,得按部就班。我们不能没有持戒的心,持戒跟诸位说,就是守法、守规矩,遵守老师教诲,要有这个心。不能没有耐心,耐心是忍辱,我们不讲名词,大家就更容易懂。六波罗蜜,菩萨这六个纲领,第一个布施,我们不要讲布施,讲树立形象,做社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这个大家容易懂,布施真的就是这个意思。持戒咱们不讲持戒,讲守法,一定要遵守老师的教诫。

  老师是过来人,我们跟他学,我们肯定他的智慧、肯定他的德行,他真心教我,他不会欺骗我,我们学习要有耐心。忍辱是耐心。精进是进步,我们要求进步,不但不可以退转,原地踏步已经错了。「学问之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己要想方法帮助自己进步。我在过去,我用的方法是用讲台帮助我进步,为什么?天天要讲经,天天上讲台,你要没有充分准备,你怎么行!我前面十年,这真的是很大的帮助。初出来讲经,头一年,讲一个小时要用二十个小时准备;到第二年,讲一个小时,十个小时准备就够了;到第三年,讲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预备就够了;到第四年,可以一比一了,我讲一个小时,只需要一个小时准备。所以在这个时候,就比较轻松、比较自在了,我一天准备四个小时,可以讲四天;我两天八个小时准备,可以讲一个星期,愈来愈自在。十年之后,跟诸位说,一个小时准备,至少可以讲四个小时。从这个地方看到进步,禅定、智慧都在其中,要有这个心,要有这个行。

  「同生众,普贤菩萨别显十门」,第八句:

   【有解脱门,名示现一切菩萨诸根海各入自境界。】

   这一段虽然在前面讲过,特别是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是凡夫位,是学普贤菩萨,真正发心学就是观行位,观行位我说过了。佛在许多经典上告诉我们,佛是平等心,菩萨是六度心,那我们要发六度心,六度心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后面两条还是要说出来。为什么?真的很重要,我想省略还是省不了,在此地做一个小小的补充。禅定,我们也不要用禅定的这个名词,用什么?自己要能拿得定主意,要能做得了主宰,我在修行这个道路上,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不会受外面境界影响,这就是禅定功夫。我跟这个老师,这个老师确实真的是好老师,如果有人对我们老师批评毁谤,说有更高明的人,我们心里听了,会不会动摇?如果动摇,没有定功,精进就谈不上。不能轻易去换一个老师,不可以!更不可以轻易去换一个法门。如果要亲近更高明的老师,什么人指导?我的老师来指导,这个行!我在李老师会下学了几年,李老师给我介绍一个更高明的老师,什么人?他的老师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已经不在世,如何跟他学?劝我做印光法师的私淑弟子,这个正确。

  换句话说,我们如果亲近另外一个老师,一定要问问老师,老师的意思如何?老师的看法如何?老师的心地清净平等,决没有私心,如果那个人确实比老师高,他会介绍你去,这真善知识;如果障碍你,只有我这个门高,他还不如我,这不是真善知识,真善知识的态度不是如此的。所以我们看善财五十三参,他亲近很多老师,都是老师介绍的。刚刚出去参学,吉祥云比丘是他的老师,文殊菩萨推荐的,介绍他:「你到那边去参学」;那边参学圆满,吉祥云比丘介绍他去参访海云比丘;海云比丘那里参访完之后,海云介绍他参访妙住比丘。你看看,老师直接介绍,这是正确的;不是老师介绍的,外面人介绍的,那就错了,那个不能听。学一家之言,老师对你负责任。你要是没有定功,就是你自己做不了主宰,道听途说,轻易改变你修学的法门,轻易换老师,你将来的结果是一事无成。为什么?真正善知识不会接受你的,你想想为什么?你背师叛道!你能够违背你的老师,你将来,譬如说你跟我学,你将来也会违背我,我怎么肯收你这个学生?真正好老师收学生,也要把学生过去的根底搞清楚搞明白,不是随随便便就接受的。

  我亲近方东美先生,确实没有人介绍,是我自己写信,我自己作的文章,先寄给他看,自己介绍自己。承蒙他接见我,见了面之后,我的态度诚恳,我对他非常敬佩、非常仰慕,这老师看出来了。收学生收什么样学生?印光大师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虽然没有十分诚敬,大概七八分的诚敬是有,老师接受。我接触佛法之后,亲近章嘉大师,是清朝末年一位王宫大人明亲王他介绍的。我跟他是邻居,我们常常在一块儿聊天谈佛法。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朱镜宙老居士介绍的。朱老跟我的缘很深,了解很清楚,朱老跟李老是老朋友,也是老同参。一个真正善知识想收一个学生,哪有那么容易?缘要具足;缘不具足,不行。

  所以你们大家要问,我有没有学生?我今天一个学生都没有。我的学生是培训班的学生,培训班是李木源居士的学生,这个要知道。他是培训班的主任,学生是他招的,他请我去教。他是校长,我是教员。是他的学生,对我来讲,算是半个学生,要知道这当中的道理。所以我跟章嘉大师有师生之义,跟李炳南老居士有师生之义,一生不能违背;老师的后人、老师的家属,我们做学生的,尽形寿有义务照顾,这是中国的古礼。对父母一生孝养,对老师也是一生孝养。老师的家属、老师的儿女,跟我们的关系就是兄弟姊妹关系一样,是一生的关系,时时刻刻要照顾。现在这个社会风气败坏,伦理道德没有了,我们更要做出好的榜样给社会看。我是尽心尽力想在中国大陆给老师建纪念堂,我亲近他老人家,是在他自己创办的慈光图书馆,所以我也很希望将来有机缘,在大陆各地办慈光图书馆,那就是李老师的纪念堂;办明伦书院,弘扬儒教。我亲近他,他不仅教我佛也教我儒,我们儒跟佛是同时学习的。我现在都是等机缘,有这个机会我立刻就做。

  学成之后,要没有得力的护法也不行,你学了之后无用武之地。我得到韩瑛居士三十年的护持,她对我的这个恩德不亚于老师。没有这三十年的讲台,我们怎么可能有成就?所以我念念不忘给她做纪念馆。现在我们在澳洲、在古晋,缘成熟了;古晋我们有四个纪念堂,方东美先生纪念堂,章嘉大师纪念堂,李炳南居士纪念堂,韩瑛居士纪念堂。我们要做出形象给人看,知恩报恩,不可以忘恩负义,不可以狂妄自大,自以为了不起。你有什么了不起?老师教你的。所以绝对不会被外面谣言毁谤而障碍,不受外面环境影响,不为它所动摇,这叫禅定波罗蜜。

  最后是智慧,对于一切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切因果更清楚、更透彻,绝对不会做违背因果的事情;我们这一生,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前途一片光明。我常常讲,这不是自赞毁他,前途是金色光明,自己先要做到一尘不染,念念为众生,念念为正法,没有丝毫念头是为自己的。活在这个世间,是为一切众生活的,为正法久住活在这个世间,自己没有了,自己跟宇宙、虚空法界剎土众生融成一体了,哪有自己!虚空法界是自己的心,剎土众生是自己的身,以四摄六度之行,树立普贤的形象,这是初步,我们现在能做得到的。但是绝对不是说到这里就满足了,不断向上提升。我们提升的方法,决定遵守普贤菩萨教诲。普贤是我们的老师,他教导我们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以自己日常修积的功德,断恶修善、点点滴滴净业善业,回向西方,庄严净土,这一生当中就很可能有圆满的成就。第九句:

  【有解脱门,名能以神通力化现种种身遍无边法界。】

  清凉大师注,「如来身,体同虚空,用周法界。」我们从这一句里面细细去体会。我曾经跟同学们讲过,不只一遍,希望同学们真正要学习心量拓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是体、是性,是能现能变;虚空法界、剎土众生,都是所现所变。心性不可思议,心性所现的种种相分也是不可思议,心性的作用更不可思议,普贤菩萨在此地一语道破,我们要能体会得到。『神通力』是性德,佛在大经上讲,是我们自性本具无量的德能。佛把这个无量德能分为三种,就是三大类:第一个是「法身德」,第二个是「般若德」,第三个是「解脱德」,这三德。三德各个具足常乐我净;法身具足常乐我净,般若也具足常乐我净,解脱也具足常乐我净。这一句是从法身说的;神通,就是般若解脱。

  『化现种种身遍无边法界』,「种种身」是指什么?虚空是种种身,法界是种种身,剎土是种种身,众生是种种身;换句话说,就是自性的相分,自性相分在大乘经里面一般称之为一真法界。那么又讲到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的?给诸位说,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那为什么叫十法界?迷失自性的人,看一真法界看错了,就变成十法界了。这个话怕同修们还不太容易体会,很难懂,我们举个比喻来说。我们把一真法界比喻作眼前的境界,把佛菩萨比喻一个明亮的好眼睛,我们睁开眼睛看到这个大千世界,这叫一真法界。那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是什么样的?十法界菩萨好比是戴眼镜的,隔了一层玻璃,也看到这个,很清楚,但是总是会变一点形,不是那么真。为什么?那个玻璃有光度。四圣法界就像这样的,看的是相似的境界,不是真实的,把真实的变成相似。六道凡夫,那麻烦大了,戴上有色眼镜,天人好比戴一个黄色的眼镜,看到外面境界全是黄色的;人道好比戴上一个遮太阳的蓝色眼镜,看到外面一片都是蓝色;三恶道的众生好比戴上黑色眼镜,戴上去之后看到外头就像烟雾蒙蒙。外面的境界相,绝不随他那个眼镜有什么差别。

  给诸位说,外面境界相真的是一真法界,可是我们今天看的时候不是的,我们今天是眼睛出了问题,我们戴上什么样的眼镜?说实在的话,妄想、分别、执着这三副眼镜我们统统都戴上了。六道凡夫,我们戴上这三副眼镜;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把那个执着的眼镜拿掉了,他不执着,但是他还有两副眼镜,哪两副?妄想、分别。到一真法界的菩萨,给诸位说,他戴一副眼镜,他只有妄想,分别也没有了;到什么时候,这一副眼镜拿掉,总不戴了?成佛,我们今天讲如来果地,那看得真清楚。再其次的是普贤菩萨,等觉普贤菩萨跟如来果地所证得的完全相同,他们不戴了,他们看到法界是一真,唯心所现。我们也看到跟他们同样境界,但是我们戴上三副眼镜,这个问题严重,戴上黄色的,戴上蓝色的,戴上黑色的。你们想想,三副眼镜戴上看这外面境界相是什么?绝对不是说,十法界跟一真法界是在两个地方,错了,一个地方。所以法界原本就是一真,从来也没有变更过,你为什么搞得这样?怪你自己,不能怪别人。

  所以我们要学佛,不是学别的,恢复自己本能而已;宗门里面所说的,没有别的,恢复自家本来面目而已。本来面目是佛,用什么方法恢复?普贤行。普贤行里头,头一个要知道拓开心量,你要认识你自己的真心,这是头一个条件。自己的真心是周遍法界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今天心量很小,不能容人,错了!我们从这里改,改心,先改这个心。改着能包容,能够遍容九法界一切众生,这要在事上去练。这个蚊子咬你一口,你很欢喜,不赶它走,你能容它,你在这里修菩萨道,布施给它。释迦牟尼佛因地当中行菩萨道,割肉喂鹰,看到那个老鹰找不到东西吃,很可怜,自己割肉喂老鹰。蚊子很可怜,它也很饥饿,它吃你一点点血液,它来了,供养它,正是修布施供养,跟它结个善缘。一巴掌打死了,跟它结冤仇了,冤冤相报;将来它作人,我们变成蚊子,堕在畜生道当蚊子,我们去叮他的时候,他也一巴掌打死你。冤冤相报的事情不能做,今天觉悟了,我欠别人的要还,一定要还清楚;别人欠我的,不要了,这个心多自在、多开阔!

  「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佛在《八大人觉经》上教导我们的,拓开心量从这个地方下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别人做错事情,做天大的错事,我们要原谅他,不要把他的过失放在心上;对于造作恶业的人、无恶不作的人,也不必去责怪他,不讨厌他,还是诚心诚意、欢欢喜喜的接待,只要你肯接近我,我一定真诚对待你。我要把从前这些毛病习气彻底改过来,恶人不可以嫌弃,嫌弃不是教学。佛法是教育,应当怎么样?感化他,把恶人变作善人,把坏人变成好人,教育成功了。「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要常常记到经训,帮助人,成就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世间作恶多端的人,他到底是真的作恶,还是故意表演像唱戏一样,装的作恶?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肉眼凡夫。哪一天你的天眼开了,你的慧眼开了,法眼开了,可能你看到许许多多在那里作恶多端的那些人,都是大菩萨诸佛如来示现。他为什么作斯示现?帮助众生,他来教学。所有一切示现,总不外乎两方面的效果,一个是帮助众生消业障,一个是帮助众生提升境界。我们在《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里面看到的,甘露火王的瞋恚,胜热婆罗门的愚痴,伐苏蜜多女的贪爱,这三个人示现的是贪瞋痴。为什么用这个手段来接引、接触众生?替他消业障。甘露火王见到人就是打人骂人,给他刑罚受,消除众生的业障,菩萨的慈悲心;就像父母教育儿女一样,儿女做错事情了,骂他、打他、罚他,让他回头,让他觉悟,消他业障。佛菩萨做如是示现,很多!我们要懂得,要欢喜接受。

  别人毁谤我们,我们晓得他是菩萨,他来替我消业障的,我欢喜忍受,我感恩他;他要听到了,讽刺你:「我是真的骂他,你看他不要脸,他还脸上贴金,他还说感激我。」我们听了怎么样?更恭敬、更顺承,我的业障还深重,还没有消完。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忍辱波罗蜜圆满了。我们对他更尊敬、更顺从,他就被你感化了,他知道你是真的不是假的。那他是不是菩萨?我们心目当中他是菩萨,他就是菩萨,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我想他是佛,他就是佛。其实一真法界里头「无佛无众生」,佛跟众生这个名字都没有,那是不思议的境界,这里头意思很深很深!十法界里面才有佛有众生,告诉你,一真法界里头「无佛无众生」。平等法界,无自无他,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完全性相圆融。心性遍虚空法界,形相也遍虚空法界;智慧遍虚空法界,德能、相好也遍虚空法界。

   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才显示出来。这是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示现证无上正等正觉,示现成佛,二七日中把他所证的境界全部说出来,这个经定中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的分量有多大?龙树菩萨在大龙菩萨的藏经楼里面看到的,或者我们今天讲图书馆,他那个图书馆里面看到的,「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佛的这个能力不可思议,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证明。念劫圆融,前面说「一念中现三世劫成坏事」,佛有能力在一念中示现果地上大圆满的境界。佛以一音能演说大圆满,何况还二七日中说出这么一部大经。龙树菩萨从龙宫里面带出来的,说老实话,是这部大经的题目、目录。我们现在所读的《华严经》不是全文,全文有十万偈,传到中国来大概是一半。《八十华严》四万五千偈,距离一半还差五千偈;但是后来《四十华严》到中国来,《四十华严》是完整的,所以合起来差不多是一半。现在原文丧失、失传了,《华严经》最完整的本子是中文译本,这最丰富的,比起龙树菩萨当年所传的,还缺一半。这是我们看到佛现无边身,我们要学习,一定要把心量拓开,把身量拓开。心量不拓开,身的量拓不开;心量拓开,身量也能拓开,境随心转。第十句:

   【有解脱门,名显示一切菩萨修行法次第门,入一切智广大方便。】

  清凉大师注解,这一句「摄因成果」,「菩萨修行法次第门」是因,「一切智」是果;「妙音宣此,故云显示」。大师说,「此亦别释,标中第二句」,就是总的里面第二句「入如来功德海」。你看看别显,不离前面两句的总纲。前面两句总纲第一句是讲「不思议是法体」,就是真如自性;第二句是讲「入如来功德海」,显示出法体的功能。这一句照应前面。『显示一切菩萨修行法次第门』,菩萨很多,法门无量,但是无量法门里面有个总纲、总原则,那就是四摄六度,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明了。

  四摄六度,如果我们用天台家的讲法,菩萨有藏通别圆,这就四大类;如果就华严本宗的说法,有小、始、终、顿、圆,五类的菩萨,五类菩萨所修行的纲目都是四摄六度。四摄六度每一条里面的境界浅深广狭各个不同,这是大分。如果细分,每一个纲里头又有别目。譬如我们讲藏教,藏教是小乘,小乘里面分的宗派很繁多,每一个宗派依据的经论都不一样;他们的四摄六度,修学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大乘法里面,就像在中国,这就有八个宗派。华严有别于天台,天台不同于法相。你才晓得,四摄六度是个总纲领、总题目,分开来之后有无量差别门,「法门无量誓愿学」。但是法门纵然差别很大,佛在《般若经》上讲得很好,最后归到一个根源,法门平等,无有差别,无二无别。怎么平等?都归入『一切智广大方便』,就是前面讲的说「入如来功德海」。假如它不是入如来功德海,那就不是佛法,那就变成外道,这一句的意思很丰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0三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普贤菩萨别显十门,最后一句:

   【有解脱门,名显示一切菩萨修行法次第门,入一切智广大方便。】

  这一句前面曾经跟诸位介绍过,这里面意思是每一句都是深广无尽,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在我们现实生活环境当中如何落实,如何能够契入华严境界?我想这是每一位同学都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情。这一桩事实在说,有这个希求的心,这种同修很多,为什么不得其门而入?就是没有办法克服自己的障难。普贤的大行,是建立在菩萨道的基础上,菩萨道是建立在声闻道的基础上,声闻道建立在人天道的基础上,这是不易的真理。换句话说,我们如果人都做不好,怎么能做菩萨?怎么能够修普贤道?所以论修行,净业三福确实是一切法门总的指导原则,如果不能在这上面落实,那就难了!《华严经》也只能够说是读读听听,这一生当中与我们没分。我们如果真干,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够契入华严境界?我们纵观全经,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能够信受奉行,这一生当中证得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不是做不到的。所以,你一定要懂得『菩萨修行法次第门』。

 

  说到次第,世尊非常慈悲,给我们开了两条路:一个是普通的次第,一个是特别的次第。但是你必须要知道,这两种次第都是以净业三福为基础;而净业三福里面,实在讲就是三部经:《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或者用《在家律要广集》,我的看法,《沙弥律仪》是最好、最简单、最扼要,在家出家四众同修都可以学习,比《在家律要》简单,何况它又能通出世间法;第三个是《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三样东西就是净业三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做到才行。这三样东西落实了,我们一心一意依照往生经的教诲,往生经是指净土五经一论,这六种东西任何一部都行,同时学两部三部也可以,依教奉行。这个路子叫特别法门,这叫易行道,直接取实报庄严净土、常寂光净土,真的是万无一失,我们为什么不干?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学佛如果不能深入经藏,不能够深解义趣,很难成就。为什么?敌不过烦恼习气,问题就出在这里。在这个世间,对人、对事、对物,我们自己冷静的思惟观察,是不是烦恼当家?八识五十一心所当家,你怎么能超越六道轮回?换句话说,妄想、分别、执着分秒不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落在这个地方。

 

  所以学佛要想这一生成就,第一个重要的事情,出离心切,出离六道轮回,出离十法界,这个心很切;换句话说,我不想再在轮回里面打滚,我不想再在十法界里面逗留,有一颗真诚恳切的心,希望我早一天离开,现在人讲「移民」。这个世间既危又乱,孔老夫子说过:「危邦不居,乱邦不入」,现在这个地球是既危又乱。生在太平盛世,出离心比较难,现在在大乱之世,容易激发我们的出离心;换句话说,我们不想再在这个世间逗留了。娑婆世界九法界众生看到今天地球上这种混乱,这个混乱有影响,影响的是天上也乱了,三恶道也乱了。由此可知,我们把佛陀的教化疏忽了,真的叫搞得天上天下一团的混乱。这个局面有没有好处?有好处,让一切众生容易生出离心。只要有真正出离心,一定会真干,会对于佛法特别看重,依教修行。只要我们把修行的重点抓住;现在的人因为工作繁忙,所以分秒必争,没有时间听经,没有时间去读经,所以东西是愈简单愈好,用的时间愈短愈好。但是这些只能够接引他入门,入门要是不能深入,可以说绝大多数在佛法里面结个善缘、结个法缘,要想成就不容易。要想成就,换句话说,还是多多少少要涉猎一些经教,才能帮助你断疑生信,这才能成就。所以我们读了这一句经文,感慨很深,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世尊的大慈大悲。

  《华严经》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过去从夏莲居老居士《净修捷要》里面,看到一段文字,「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这个话过去没有人说过。我看到这句,我非常欢喜,我认同,他讲得确实没错。大势至菩萨提倡念佛法门,专修专弘,是在无量劫前,真的他是法界的净宗初祖,尽虚空、遍法界最早他老人家提倡的。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第一部讲的经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在这个经里面提倡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所以他说了一个法界初祖,我就找到一个娑婆世界初祖。在中国,诸位都晓得东晋慧远大师。佛法传到中国来,那个时候翻出来的经典只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跟《阿弥陀经》都没有翻出来,远公大师依《无量寿经》经典的道理方法,在江西庐山结莲社,建念佛堂,一百二十三个人在山上念佛,成为中国净宗的初祖。所以我们讲到净宗初祖,问哪一个初祖?法界初祖、娑婆世界初祖、还是中国初祖?我们得辨别清楚。普贤菩萨导归极乐,在华藏世界普遍劝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修学念佛法门。这就是『入一切智广大方便』,与前面总题的第二句「入如来功德海」,先后相应。请看偈颂: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以自功德,复承如来威神之力,普观一切众会海已,即说颂言。】

  说偈仪跟前面异生众有差别,多了「以自功德」这一句。普贤菩萨因圆果满,虽然自己的功德圆满,还要『承如来威神之力』加持。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佛家里面讲的谦虚恭敬,即使到如来果地也没有舍弃;我们初学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的学习。上一定是求诸佛如来威神加持,下面一定是为一切众生演说妙法;演是表演,说是说明。『普观一切众会海已』,这是把所有与会大众全部包括在其中,不是一部分。前面我们讲到主火神,他只管主火神这一类的大众;执金刚神,他也只普观一切执金刚神这个大众。普贤菩萨不是的,「一切众会海已」,这里头差别就在此地,我们要仔细把它看清楚。偈颂有十首,就是前面讲的「别显十门」。第一首:

   【佛所庄严广大剎,等于一切微尘数,清净佛子悉满中,雨不思议最妙法。】

   这是「别显十门」里面的第一门,第一门我们在前面读过,是「严净一切佛国土,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长行跟偈颂里头,我们必须要仔细的去观察、去体会,它不是一个国土。庄严佛国土,我们天天念回向偈,庄严哪一个佛国土?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佛国土;这个心量不大,不是普贤菩萨。庄严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确实是菩萨,但是不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人家同样念这句、念这首偈子,境界不一样,他庄严是一切佛国土,他调伏的是一切佛国土里面的众生,我们常讲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剎土众生,这是普贤菩萨。

  我们如果要学普贤行,先要有普贤心量,常存如是心,然后渐渐再修如是量,量周沙界,普贤行门我们这一生肯定有分。念念不为自己,念念为令一切众生究竟出离,这个思想非常重要,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有这样思想心量的人,跟诸位说,这不是小圣,小圣是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他们没有这么大的心量;如果你常存如是心,你把你的心量不断的拓开,向虚空法界来拓开,你这已经是大圣,大圣位虽然没证得,大圣种子已经开始发芽,无比的可贵。只要这个种子发芽,《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你的土壤,是你的生长的环境;换句话说,你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当机者,你具足条件,能够接受这一部大法,不容易!这的确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你遇到这个法门,百千万劫难遭遇;法门遇到你,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们现在来学习这首偈,『佛所庄严广大剎,等于一切微尘数』,这两句是讲一件事情,我们应当学习。确确实实诸佛如来他们是不是庄严佛净土?是的!他们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在时间上来讲,剎那际都没有中断过,我们不要讲秒,不要讲几分几秒,剎那际从来没有间断过。空间决定是遍十方,「等一切微尘数」,佛的功德庄严一切世间,我们通常讲世出世间,一切世间就是世出世间。

  『清净佛子悉满中』,这是讲菩萨、修行人,真正修行人!真正修行人形象、事业决定是恒顺众生,心地一定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叫随喜功德。普贤十愿,恒顺众生,不离世间法。我们现在在人道,在这个地球上,所示现的形象,跟这个星球上的众生完全相应,生活相同,工作相同,事业也相类,这叫恒顺众生。不相同的在哪里?不相同是我们有随喜功德,世间人随喜烦恼,你们想想对不对?世间人所随喜的是贪瞋痴慢、自私自利,他随喜这个,「佛子」随喜功德。什么是功德?真诚是功德,清净是功德,平等是功德,正觉是功德,慈悲是功德,随喜这个。随喜众生,不失功德。

  十方一切世界里有,有「清净佛子悉满中」,在哪里?不要到别的地方去找,到外面去找,错了!清净佛子就是自己,不是别人。我学《华严》,我自己要不能够直下承当,那算什么当机者?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的,参加这个法会的大众,我们现在人习惯讲团体,总共我们看到一百七十多个团体,佛经里面术语叫「众」,一百七十多众,这个众我们今天讲团体或者讲的社团,代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全都是诸佛如来清净的示现。还没有得度的弟子,你要知道,就是我这一个!诸佛如来为我做种种示现,这个恩德难量,超逾父母,我们要知恩报恩。知恩报恩不是说说就算了,要落实,怎么落实?我们也要作如是示现,回报诸佛菩萨。

  『雨不思议最妙法』,「不思议最妙法」就是指《大方广佛华严经》。雨,用今天的话来讲,落实;弘护、教化一切众生,我们如何把《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里面的道理、精神、义趣,就在我们自己这一生圆圆满满的做出来,表演给世间人看。也许有同学要问,学《华严经》是这个学法的?「法师,你能不能举个证明给我看看?」释迦牟尼佛是证明。我们想想,世尊当年在世,他一生的行谊,我们用《华严经》来对比,是不是把《华严》的教义落实在他的一生?文殊、普贤也是这样修学的。再看看历代传法的这些高僧大德,其中也有不少落实在华严境界之中。所以「雨不思议最妙法」,不仅是为众生宣扬这部大经,是要把这部大经完全落实,把它做出来。

   因此我们想弘扬这一部经典,在现代这个时代,最好的方法是把它编成电视剧的连续剧本,每一章每一节都可以编成电视剧本,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把它演出。所以我在此地劝勉你们年轻的同学,无论是在家出家,真正发这个心,首先好好的来学这部经,我们这部经预定三年讲圆满,等于是华严大学;三年学成之后,你们就作《大方广佛华严》的演员。经义明了了,境界慢慢的契入了,我们依照这个经本来写剧本,我们四众同学自己上场。为什么?这个演员世间那些人演不出来的,为什么?没有入境界。必须自己入境界,你才能表演得出来。而平常,表演在自己的生活当中,表演在自己行业当中。你是从事哪个行业的,你把它落实在你行业当中、落实在你事业当中,落实在日常应酬当中。平常我们就做到,表演就不难。

  花个十年时间,把这一套连续剧完成。这个连续剧说老实话,在电视台里头有演不完的剧本,内容太丰富了。如果我们有一个卫星频道,我们二十四小时不停的来转播,我相信也得要好多年,这一出戏才能演完;演完又可以重复再来,永远不断的广度九法界众生。电讯跟不同维次空间众生连系,实在讲是最为方便的、最有效的一个工具;我们将这个资讯送到卫星,卫星不但反射到地球,也能够反射到太空,所以九法界众生都得利益,这才是真正报佛恩,真正做到「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偈颂给我们启示是无有止境的,每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悟处;你读的遍数愈多,你悟入必然是愈深愈广。修行最重要的纲领,佛在这里为我们慈悲指示出来,那就是「清净」。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相应,心净则佛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极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清净心,那个世界叫净土。何以成净土?那个世界里面所有的众生,心都是清净的,这个同学们要记住。清净心里头一定是真诚,没有真诚,哪来的清净?清净心里面必定是平等的,清净心一定是觉悟的、一定是慈悲的。举一个,其余四个全都包括在其中。为什么这个偈颂不用真诚佛子、平等佛子、慈悲佛子,单单用「清净」,什么意思?本经最后归净土,隋唐大德们说了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华严》、《法华》皆是《无量寿经》之引导。」像一部经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无量寿经》是正宗分,《华严》、《法华》是序分,从这个序引导我们归净土。所以偈颂它用「清净」,意思在此地,我们要能体会得到。《华严》、《法华》是净土宗的序分,《无量寿经》是正宗分,《阿弥陀经》是流通分。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生众,普贤菩萨别显」偈颂第一首:

   【佛所庄严广大剎,等于一切微尘数,清净佛子悉满中,雨不思议最妙法。】

  清凉大师注解,这首偈前面两句是「严净佛国」,后面两句是「调伏众生」,人、法都说到了。佛子是人,最妙法是法,是以人以法来庄严佛国土。大师在这里为我们解释佛子,他说佛子有三种,这是佛学常识,大乘经里头常常讲到的,我们应该要晓得。第一种叫「外子」,内外的外,这是说的凡夫。六道凡夫,未能绍继佛家事业,也就是说他们不能弘护正法,但是佛绝不舍弃他们,「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他们的烦恼习气非常深重,要慢慢的来感化他,这个事情不能着急,所谓欲速则不达,一定要懂得恒顺,慢慢的来调伏。第二类叫「庶子」,「谓诸二乘,不从如来大法生故。」庶子就是讲小乘。小乘人没有智慧、没有愿力来承担大法,多半顾自己,只顾自度,没有发心广度众生。众生他度不度?他有缘就度,也就是说众生找到他了,跟他学习,他也很慈悲,他也会教你,他不会主动来找你。

  大乘菩萨不一样,《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明白,「作诸众生不请之友」;一切众生不来找你,他主动去找众生,主动的为一切众生示现,为一切众生表演,真正把佛陀的教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他真做到了,主动的去做,这是大乘。这就是第三类的「真子」。声闻、缘觉他不肯。真子这就是大菩萨,「从大法喜正所生故」,所以清净是大乘菩萨,清净佛子不是二乘,当然更不是凡夫。在天台六即里面讲「分证即位」,这是真正的大乘。大乘超越十法界,我们现在虽然在六道里面,我们没有能力超越,先把心超越,心超越这个身就有指望。为什么?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世尊这句话我们要牢牢记住,这是根本的原理,你要是明了,凡夫有希望超越。《华严经》的当机众,里面有一条说「大心凡夫」,虽然是个凡夫,他也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人是《华严》的当机众。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心量拓开,不要去做小心量的人,要做一个什么都能包容得下,欢欢喜喜处事待人接物。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诚心诚意、大慈大悲对待一切众生,那我们就是《华严经》上的当机者,《华严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就有分。

  下面再给我们注「最妙法」,不思议最妙法。清凉大师说,这不是权教小乘法,凡是有缘遇到《华严经》,能够听上一座,欢欢喜喜,都是过去生中结的这个法缘。在这个世间,讲《华严经》的机会确实不多,讲其他经典的机会比较多。但是一般寺院道场,有常常诵《华严》;特别是属于华严宗的道场,他们虽然不讲经,他们读,每一个月初一、十五都聚集同修一起来念《华严经》。这都是以「最妙法」结了法缘,今天遇到这个法会,你才欢喜听闻。读经也是「净所化心」,这样才有感应。末后说,「亦有清净佛子,来生其国,还雨妙法」。如果在这一个地区,缘成熟了,缘成熟是欢喜听这个经的人多了,确实就有清净佛子在这个地方演说大经。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是第一首偈的补充。第二首:

   【如于此会见佛坐,一切尘中悉如是,佛身无去亦无来,所有国土皆明现。】

  清凉大师注解,前面两句是讲「总遍别中」,后面两句是说明「体用无碍,亦是总遍总中」。大师惟恐我们不容易体会,所以他又做了注解,这个注解就是《钞》。什么叫做「总遍别中」?能遍的是总,所遍的是别,「能遍所遍,不离依正」,依报与正报。「依正各二」,依正里头有总有别。我们先把这些意思搞明白搞清楚,因为《华严经》往后这些名相很多。正报里头全身是总,身体某一个部位是别,眼睛、耳朵、鼻子、手脚这是别;正报里面有总有别。依报里面,佛剎是总,「一佛国土为依之总」。

  一个佛国土,用今天的话来讲,是一个很庞大的星系;现在天文学家称为星系,讲银河系、太阳系。一尊佛的教化区,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诸位要记住,不是说大千世界有三千个,不是这个意思。一个大千世界,为什么称三千?因为它的组织是有一个小千、一个中千、一个大千,是这样组成的,称之为三千大千世界。佛在经上说,世界,先讲单位世界,单位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日月围绕这个中心旋转。我们现在晓得,太阳围绕什么旋转?月亮是围绕地球,太阳是围绕银河。所以黄念祖老居士根据这个看法,说明单位世界是银河系,太阳是围绕银河系旋转。须弥山在哪里?须弥山就是银河系的中心,中国古时候天文里面讲的黄极,黄道的中心点叫做黄极,这就是佛经里面所讲的须弥山。由此可知,一个单位世界就是今天讲的一个银河系,这么大的一个星系算是一个单位;这样单位的世界一千个,称为小千世界;再集合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再集合一千个中千世界,才是一个大千世界。

  一尊佛的教化区叫一佛土,佛经上称为一佛土,或者叫一佛剎,这是依报之总;我们讲里面小千,讲里面某一个星球,那就是别,依报里面的别。别,依报最小的是微尘,正报最小的是毛孔、汗毛。所以我们懂得,正报里头总是什么,依报里面总是什么。「总遍别中」,譬如我们身,身是「总」,「别」是我们这个身体各个不同的器官、各个不同的细胞,我们身是不是遍及各个不同器官、细胞?确实!「别遍总中」,反过来说,身体上一个细胞也好,一根汗毛也好,没有离开身体。这个偈子里面显示出这个意思。

  『如于此会见佛坐,一切尘中悉如是』。清凉注解讲「今以前半佛遍尘中」,一切尘中悉如是。「佛坐」是讲佛的剎土,是从总说的,这个大千世界任何一个微尘,叫「一切尘中」,这个大千世界一切的微尘悉如是,「总入别中」,这是讲的依报,依报总入别中。三千大千世界是无量微尘组合的,金刚经上讲的「一合相」。所以大师说的,这用四个字,「总入别中」。我们要了解,总别不异,总别不二,从这里面去看。这一句经文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讯息?感应不可思议。一一尘中,一微尘不是专门指某一个,一是讲任一,任何一微尘,这里面都有总相。

  「总相」,《华严经》上说得很多,诸佛如来在其中转大法轮。这句话什么意思?诸佛如来开华严法会,宣演不思议的大法,讲《华严经》。聚集这么多的大众,无量无边的大众。我们在前面读到的,这一百七十多个团体,每一个团体里面举出十位代表,每一位代表都代表无量无边的大众,是他们同一类的大众,这个数字没有办法计算,无法想象。这个境界在哪里现?一一微尘里面都现这个相,这叫做「总入别中」,不可思议!华严法会没有缩小,这一微尘没有扩大。这就是经上常常比喻里面所讲的「芥子纳须弥」,芥子是芥菜子,很小,像芝麻粒那么大,须弥山装在芥菜子里面,须弥山没有缩小,芥菜子没有放大,为什么?须弥山法性现的,唯心所现,芥菜子也是唯心所现,性没有大小,性没有来去,性没有前后,自性不可思议。

  所以前面显体第一句「不思议境界」,性体不思议,性所现的相也不思议,性所起的作用还是不可思议。我们为什么搞得这么糟?这样的大道理,这样微妙的境界,为什么我们一丝毫都没有觉察到?这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糊涂,这个糊涂就是佛经上讲的「无明」;《华严经》上换了一个名词,妄想,妄想就是无明,妄想就是糊涂,从妄想起分别,从分别起执着。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茫然不觉,就在面前!古大德修行入了境界,所谓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它就在眼前!没有觉悟的时候,「踏破铁鞋无觅处」;一旦觉悟之后,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大方广佛华严在哪里?就在自己全身,就在自己生活环境!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后面这两句讲「体用无碍」,是「以总入总」。『佛身无去亦无来』,佛是体,来去是作用,这个话很难懂。『所有国土皆明现』,「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现是现身。古人在这一句经里头用比喻来说明,把佛身比作月亮,把「明现」比作水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水里头的月亮,不是天上那个月亮下来到水里来,它不来亦不去,确实没有来去,只要水清,月影就现前。这个比喻,虽然不能比到事实,能比到一个仿佛。希望我们从这个仿佛境界里面去体会真实,性、相、作用确实如此。

  你要问,那没法子问,不思议境界!你要说为什么?佛经里有一个答案「法尔如是」。「法尔如是」用现在的话来讲,它就是这个样子,事实真相就是这个样子,我们一般人讲自然如是,法尔比自然还要亲切。真的是自然而然,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可是九法界凡夫不能证得,不能够明了事实真相,为什么?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放下。九法界里面的菩萨算是不错,执着放下了,分别放下了,妄想没有放下,所以不能证得。妄想就是无明,佛在大经上讲,把无明分为四十一品,只要破一品无明,你就契入境界了。破一品无明,自性放光,像我们晚上看月亮,初二初三的月亮,露了一个月牙,那就像破一品无明。无明完全没有破,是三十、初一,黑夜,一点光都没有。三十、初一晚上,完全是黑的,那就是四圣法界的菩萨,声闻、缘觉、菩萨,他们就是这个样子。只要破一品,就超越十法界,心性光明往外透,虽然透得不多、透得很少,真光,不是假的,不是水里头的月光,是真的月光,所以他就入一真法界。诸佛如来果地,那就像十五的月光,圆满的,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所以透一分,《华严经》上讲的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用心跟诸佛如来是一个心,这就好比什么?初二初三月牙那个光,跟十五月亮光是一个光,没有分别、没有差别;差别只是光的大小,它是一个光。我们从这个比喻上去体会。

   「佛身无去亦无来,所有国土皆明现」,我们从这里头要得到一个讯息,我们自己的身也是无来无去。但是问题在哪里?「所有国土皆明现」我们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我们迷了自性。要是觉悟了,那就能做到。这一条做到了,好!我们不是想去拜佛吗?不是想去跟一切菩萨交朋友吗?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你要是入这个境界,你就可以时时刻刻去拜佛,你可以一切时一切处跟一切菩萨交朋友,你得大自在。你想想看,这多么诱惑人!我们这一生当中能做得到吗?我老实告诉你,能!你肯定能做到!怎么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即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你就做到了。下下品往生,我们无明烦恼没断,也就是说无明、尘沙、见思一品烦恼都没有断,带业往生。诸位要记住,大乘法里无量无边法门,只有这一门带业往生,其他法门都不带业。不带业,我们没指望;带业往生,我们有指望。

   生到西方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只要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不退转,阿惟越致菩萨就是不退转菩萨。什么菩萨不退转?八地。下下品往生的也不退转,不可思议!难信之法!什么原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这才晓得弥陀光明、弥陀无量劫修行的威德,帮助我们,我们是享阿弥陀佛的福,不是自己有的。享阿弥陀佛福里面,自己再不断的修行,不断再提升自己境界;到那边再断见思烦恼,再断尘沙烦恼,再断无明烦恼,慢慢来,首先就得到什么?得到「所有国土皆明现」,这个境界现前了。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的生活空间无量无边的广大,可以随心所欲,遍游诸佛剎土,飞行自在,不需要用交通工具。

  现在我们在这地球上到其他国家去旅行乘飞机;到月亮、到其他星球要坐太空船。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个太空当中有一些星球里面也有人,他们是高等的生物,科学技术比我们发达,他们做成飞碟这种交通工具,可以来到我们地球。我们现在这个科技,还没有办法跟他相比。关于这些报导,不但现代很多,历史上都有记载。这些外太空确实他们是人,他们不是天神;如果是天神,不需要用交通工具;凡是用交通工具的,决定是人道,他不是天道。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人,不需要用这个,念头才一动,那个地方的身就现前,「所有国土皆明现」。给诸位说,可以同时现身,我们在此地分身无术,到西方极乐世界神通广大,可以分身无量无边。同时可以在一切诸佛剎土、一切诸佛面前现身,你去供养、你去听经、你去闻法,一天你所修的,在我们娑婆世界无量劫都修不出来,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天就能修圆满,不可思议。所以这个地方怎么能不去?十方诸佛都介绍、都推荐,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诸佛如来对于阿弥陀佛的赞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赞叹到极处!我们要不相信,李炳南老居士讲的话很有趣味,「非愚即狂」;你要不相信一切诸佛如来的劝导、推荐、介绍,你不是愚人你就是狂妄,换句话说,你不是正常人,正常人怎么会不接受?

  同学们对我要了解,我今天在这里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实际上是什么?大本《无量寿经》,这个话彭际清居士讲的。《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换句话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阿弥陀经》是小本《无量寿经》。一而三,三而一,这三部是同一部经;里面所说的,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所以我们要怎样把《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境界完全落实,圆满的契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落实,圆满的契入了。

  现前我们的缘很殊胜,我们选择在摄影棚里面录像,将来一旦有机缘,这一份资料就可以由卫星电视传播。在我们想象当中,很可能再过几年又有新的发明,资讯的传递可能比卫星电视还要方便,成本还要便宜,人人都能收听得到。我们今天在这个摄影棚里面留下这一份的资料。这个摄影棚香港有,我们今天在香港讲;新加坡这个摄影棚完全改进,机器设备超过我们这个地方;澳洲硬体的工程已经完成,现在里面装机器,装机器我们希望能够跟新加坡最新的设备完全相同。我们有三个地方,这三个地方密切合作,我们的讲经决定不会中断;我们也没有假期,逢年过节我们都照讲。同修们你们遇到年节去休假,没有关系,我们保存着有录像带,会做成光碟流通。将来如果你自己有需要,都可以整部经典请回家去,我们今天做的是这个工作。「佛身无去亦无来,所有国土皆明现」,将来在我们这个地区,我们讲经这个录像也是无去亦无来,将来所有家庭都能够明现,缘殊胜!

  过去听经你才知道那个多难!古时候隋唐时代,那是中国佛教黄金时代,最盛的时期,高僧大德太多太多了!五台山华严宗的道场,杜顺、云华、贤首、清凉、宗密,专弘《华严》,讲经天天不中断;清凉大师一生,《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五十遍,我概略给他计算一下,一遍至少得一年,一年能不能讲完?能讲完;因为那个时候人根性利,不需要讲得这么详细,点到为止,听众他就能豁然贯通。一天要讲八个小时,一年一部圆满。清凉活了一百多岁,九个皇帝的老师,「清凉国师」,了不起的大德,我们中国佛教史里面称他为华严菩萨,这一点都不为过。但是要想听《华严经》,一定要到五台山显通寺去听讲。那个时候人真有福报,一年听一部,没有听懂,再听第二遍;第二遍听不懂,可以听第三遍。

  清凉大师真了不起,我初学佛的时候非常羡慕,我也很想效法清凉法师,缘不足。为什么?自己没有道场,一生没道场。住别人道场,总得要迁就别人,他们喜欢讲什么经,来要求,我只好给他们讲,所以一生当中也讲了好几十部的经论。如果自己有个道场,不受别人干扰,我就会把我心里面非常羡慕的经论,我一定会讲得很圆满。一直到现在,算是自己能做得了主的,有两个摄影棚,澳洲我们自己建的,香港也是自己建的,这个我们使用没有问题。新加坡那是「新加坡净宗学会」他们建的,我还要看看他们欢迎不欢迎?他欢迎,我也会去讲;他不欢迎,我也很喜欢。我们这个大经不会中断,我想一定能够如期完成,在此地附带跟诸位做这个报告,我们要认真努力好好的来学习。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0四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普贤菩萨偈颂第三首:

   【显示菩萨所修行,无量趣地诸方便,及说难思真实理,令诸佛子入法界。】

   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安立菩萨六种功德,在长行文里面说了一个「地位」,说了一个「愿」,说了两种,其余四种就在偈颂里面。偈颂里面我们看到的这四句,第一句是修行,第二句是方便,第三句是所证,第四句是契入法界。前面长行文里面我们将菩萨的地位介绍过,地位是总说,其他五个都是别说。因为地位是同,但是菩萨所修的法门不见得是相同。譬如我们讲初地,初地菩萨很多,每一位菩萨所修的法门不一定相同;所以地位是总,其余五条是别。

  愿是行之先导,如同世间人所谓的立志,这一个安立是非常非常重要,为什么?一个人生在这个世间,说实在的话,时日不多,就算你活一百岁,一百岁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天,你想想这个日子就并不长,非常短暂。在这样短暂的期间,何况人的寿命,古人讲得很好,「人生七十古来稀」,能够活到七十岁的人确实不多,所以时间很短促,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一个人在这个世间,如果这一生当中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像一条船在海里面,茫茫大海,无所适从,这一生肯定空过。世出世法,凡是有成就的人,没有别的,他先有个方向、有个目标,他一生知道怎样去努力,不离开这个方向,一定可以达到他的目标。佛家讲发愿,跟世法里面讲立志是相同的。我们活在这个世间,已经过了不少时日,想一想,我们的方向目标有没有确定?如果没有方向目标,这很可怕。我们修净土的同修,总算不错,非常幸运,我们的方向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目标是弥陀净土,我们要去亲近阿弥陀佛;于是我这一生当中就知道怎样去努力,如何寻着这个方向达到我们理想的目标,这是愿!

  有了愿之后,要以行践愿;否则的话,这个愿是空愿,永远不能实现的,世间人称为虚愿,虚伪的,不是真实的。因此,第三个安立是修行,『显示菩萨所修行』。菩萨所修,佛在一切经论里面,不断的在教诲,无论世尊讲哪一部经,意思都是圆满的。会看得出的人,他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看不出的人,觉得这当中有差别。看得出的人,知道差别没有离开圆融,差别里头有圆融,圆融里头有差别,你才能入不二法门。对我们来说,修行非常重要,行包括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这些行为当中,我们犯了错误,什么错误?与自性不相应,没有能够随顺自性。

  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能随顺自性,所以是正行;我们迷失了自性,随顺烦恼、随顺习气,我们叫邪行。我们的思想叫邪思,我们的见解叫邪见,我们的言语是邪说,我们的造作是邪行,如何改邪归正,这叫修行。从哪里下手?这就不能不依经教。经教是什么?经教是诸佛如来之正行,我们在经教里面看到,诸佛如来所想的是什么,跟我们确实不一样。诸佛如来所想的,念念帮助众生改邪归正,念念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得究竟佛果,我们确实未曾起过这个念头。诸佛的见解,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都是心现识变,都是如来化身、菩萨神变,这他见到的,跟我们所见,正是完全不相同。所以我们的言语错了,我们的行为也错了,自己并不知道自己错;自己要是知道自己错,那就不错了,这就叫觉悟。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这称你为善男子善女人,为什么?你能改过,你能知过,你能改过。这是我们自度度他的下手处,我们修行要从这里修。

  行门无量无边,我们先把纲领抓住。经论里面,佛讲了八条,八正道。但是这八条全是纲领,全都讲的是原理原则,这是总。别说,那就在一切经论法门当中。我们今天选择的是净宗法门,净宗法门的正见是什么?肯定西方极乐真有,肯定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虚,这个见解是正见。什么叫正思惟?二六时中,常常思惟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常常思惟阿弥陀佛本愿德行。什么是正念?二六时中佛号不断。所以八正道在哪个法门有哪个法门不同的说法,我们修净宗要懂得净宗怎么说法。修行首先从日常生活当中落实,而世尊教导我们修行第一步是净业三福。所以首先要把这一桩事情落实,我们只要真修,就是孝顺父母,就是奉事师长,要拿出成绩出来。成绩最低的是功夫成片,这是一心不乱最起码的功夫。

   也许有人要问,功夫成片是什么样子?真正功夫成片,二六时中,这个意思就是昼夜不间断,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只有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忆佛念佛,其他的东西都不放在心上。诸位要知道,不是说事放下,事每天照常工作照常做,绝对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心里头一片清净,只有阿弥陀佛,只有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除这个之外,心里头什么东西都没有,这叫成片,一片!念佛念到这个功夫,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发愿求生西方净土,肯定得生!生什么净土?凡圣同居土。为什么?因为你见思烦恼没有断,只是念佛的功夫好,把你烦恼习气压住,烦恼习气不起作用、不现行,不是断了。烦恼习气如果断了,见思烦断了,断了是什么样子?经上告诉我们,六种神通现前,你的能力本能恢复。为什么?障碍去掉了,你得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我们念佛有这样的功夫,那就晓得往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

  神通不是心里头想,不是的,也不是想得神通,绝没有求神通那个念头,自然的。因为你把执着放下了,执着就是见思烦恼,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永远没有执着了,这样的人在我们念佛法门叫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乱的初阶,伏烦恼,没断;念到这个时候,烦恼断了,这不是伏,这是断,所以本能恢复。再往上提升是理一心不乱,就是智慧开了,跟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同等的地位;他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一品,往生西方世界生实报庄严土。这样的功夫,如果我们通达《华严》的境界,是可以做得到的。《华严》对任何一个法门、任何一个宗派,都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帮助我们修行。这个偈颂里面,普贤菩萨示现菩萨所修行,教导我们。普贤菩萨在哪里?如果你留意,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时时示世人,世人常不识」。为什么?粗心大意,不认识!如果是细心,很冷静,心常在寂静的境界里面,你就看到普贤菩萨确确实实常常来示现,从来没有中断过;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如来如是,普贤菩萨亦复如是。

  『无量趣地诸方便』,我们《华严经》到最后会给诸位介绍「十方便、十胜行」,现在只跟诸位介绍方便。「无量趣地」,地是地位;趣,譬如经论上常讲的五趣,这是讲六道,趣是趣向,你到哪里去?六道里头第一个是天道,第二个是人道,第三是畜生,第四是饿鬼,第五是地狱,这叫五趣。五趣就是六道,还有一道阿修罗在哪里?阿修罗如果在天上,我们就称为天阿修罗。通常六道就是加上天阿修罗,所以五趣跟六道是一个意思。《楞严经》上佛讲,阿修罗除了地狱道里头没有,其他四道都有。但是六道里面,单讲天阿修罗;人间阿修罗,我们就说人道,包括他;畜生道有阿修罗,饿鬼道有阿修罗,不再另说,所以五趣就是六道。这是讲的总分、大分,细分无量趣,这是说实话。

   在佛法里面,那是讲地位,我们通常讲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是大分;细分每一个位次都是无量趣地。这里头所修一切的法门,修行的方法,都称之为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合起来说就是最适合的方法,叫做方便。最适合的方法无量无边,哪一个方法最适合我,我的方便;那个方法最适合你,你的方便。我的方便对你未必方便,你的方便给他也未必方便,然后你才晓得,众生无量无边,那个方便也就无量无边,「无量趣地诸方便」。

  『及说难思真实理』,清凉大师对于这一句注解「所证十如」。方便法以及解释,方便法里面包括身语意三轮。「及说难思真实理」,这是言说,为人解说;真实理就是宇宙人生真相,难思是不可思议。不可思,不可议,你要叫他思惟,你要给他讲解,这就叫方便。所以一切诸佛对于众生种种示现言说,无一不是方便。真实法是不思议解脱境界,那是真实法。如何契入真实?那就离不开方便。所以佛门当中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以方便契入真实。我们看看在中国,大小乘十个宗派,小乘不说,为什么?小乘没有入真实理,大乘入真实理。「真实理」就是真如本性,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禅宗用观心的方法、用参话头的方法,方法很多。如果这个方法适合那一个人的根机,这个人很容易就大彻大悟,那就是对他是方便法;如果这个方法不契机,不但没有办法契入,反而增加困难,起障碍。这个障碍最明显、最常见的是着魔,这是我们在许许多多地方见过很多。

   往年我在美国,几乎在每一个城市都遇到一些同修来告诉我,他的朋友或者是他的同参道友着魔,来问我有没有方法帮助他?难,太难了!这些人在没有学佛的时候,都很正常,在美国书念得很好,工作也都不错,有不少拿到硕士、拿到博士,在外国公司里面做工程师。学了佛之后,不到一年两年,得了精神分裂症,我们一般讲精神病,佛法里叫着魔。工作也没有办法做了,最后送到哪里?精神病院,非常可怜!这是什么原因?法不契机,他所修学的那个法门,不应该是他修的,他搞错了。这些事情,传法的老师要负责任,好好的一个人跟你学,你把他变成这个样子,怎么对得起人?

  也许老师说,「我传他的法没错,他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也不晓得。」这个说法不负责任,就好象大夫一样,给人家治病,开错了药方,这个人一吃,吃死了;虽然不是他的意思,他也可以说:「我开这个方子没错,没有想到他吃死了。」你这个药不对症!对症叫方便,方便药到病除,他就好了;不对症,这就不是方便门。所以我们亲近善知识,不能不留意。你跟一个人修学,说老实话,不认真学,不是真学,没有事情,不会着魔;你要是真学,确实不能不小心,善知识教你这个方法,你要是用得不恰当,麻烦就来了。真正善知识接触大众,我们讲接众,小心谨慎。

  我曾经问那些着魔的人,我问他:「是不是喜欢感应?是不是喜欢神通?」几乎听到答案都是一致的。神通感应最容易着魔,魔得其便,你有弱点被人抓住了。什么人抓你?冤亲债主,过去生当中,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找到你。你不认真学习,没事。念佛法门里头着魔的人少,但是不能说没有。我在往年亲近李老师,听说李老师从前曾经打过两次精进佛七,以后没有了;我跟他以后,有打佛七,没有精进佛七。他给我谈过,过去打过两次,有两个学生出了事情,着魔了;他对这两个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帮助他恢复正常,很辛苦,以后不再打精进佛七。老师对这个法门学过的,精进佛七在一块打佛七的同学,决定不能超过十个人,为什么?每一个修行的同修,他的状况,这个主七师都要很清楚,要照顾得很周到。禅七亦复如是。人多了,主七师的精神照顾不到,就很容易出麻烦、出事情。所以他在台中有这么两次经验,以后不再打精进佛七。

  一般的佛七,人数很多,大家在一块儿念佛,一支香下来,也不禁止个人你要是谈谈话都可以,没有那么样的严格,不出乱子。出乱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烦恼习气深重,这是因;你过分的勇猛精进,惹来冤亲债主找麻烦,这是缘。《楞严经》上讲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所以修学大乘,如何能够让累劫冤亲不找麻烦。着魔都是他们来报复的,过去害了他的命,他要来讨命;过去欠了他的债,他要来讨钱,总是有过节。不要说别的,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每天吃的是肉食,跟多少众生结下冤仇,他们会甘心吗?并不甘心,并不情愿。所谓是弱肉强食,冤仇结下了,凡夫不知道。我们学了佛之后,才晓得这个道理,才了解事实真相,再也不敢杀生,再也不敢吃肉。

  虽然这个缘暂时断掉,那个业因在,他那个怨恨消不掉;所以我们要常常存心,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给他们,「我所有的修学功德,是为冤亲债主为你们」,这个样子,他看到、听到了,心里就舒服一些、平和一些。我成佛,我成菩萨,我一定回来先度你们,这样他才放你一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佛七修行专门为自己,把冤亲债主的事情忘掉,他看到,你很想用功,你很想生极乐世界,「你欠我命还没还我,你欠我钱没有还我,你想走?哪有那么容易!」找来了。所以心量要拓开,愿力要宏大,冤亲债主那个结要把它解开;解开这个结靠自己,不能靠别人。古德常讲「系铃还须解铃人」,佛菩萨再大的慈悲,没有办法化解你的冤结,你的冤结必须自己去化解。

  像去年我们在新加坡,陈光别老居士往生,他的冤亲债主附在一个年轻人的身上,鬼附身,讲了一个多小时,冤亲债主很多;但是看到陈光别居士晚年修行修得不错,念佛真的往生,他们看了很欢喜,赞叹佩服;这些冤亲债主看到陈光别这个样子,他们要发心皈依、发心学佛,附在人身上说话,要求给他皈依。那个时候我正好在香港讲经,居士林念佛堂发生这个事情,悟全法师打电话过来,问我怎么办?我说赶紧给他授皈依。皈依之后,要求听经,指定听《地藏菩萨本愿经》。那边同修原先是跟他讲,五楼讲堂天天晚上都有法师讲经,他说法师的光太大了,他们鬼神受不了。于是大家就想到居士林的二楼斋堂,在那个地方,我们用电视二十四小时播放《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录像带,「供养你们,好不好?」他们同意了、答应了。所以二楼、一楼的餐厅,就用电视日夜不停的播放《地藏菩萨本愿经》,供养他们的。

  鬼神看到冤亲债主真正修行有成就,他感动,他要来学佛。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晓得有多少冤亲债主?「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如何化解?如何帮助这些冤亲债主、成就这些冤亲债主?帮助他们个个破迷开悟,个个回头是岸,个个断恶修善,念佛往生,我们要常常有这个愿。每一堂功课下来,那个回向偈从内心里头发出,决不是照文字念一遍。念一遍,有口无心,没有用,鬼神不会感动;如果从内心里面发的这个愿,鬼神感动,这些冤亲债主不但不来扰乱,不来找麻烦,反而变成你的护法,这个好事情!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都应当了解,对于我们自己修行有很大的帮助。

  「及说难思真实理」,《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最好的示范。尤其是我们中文的译本,难说能说,难思能思,这就叫善巧方便。『令诸佛子入法界』,这一句非常重要,这是得果,这才算是究竟出离。因为你入法界了,入的是一真法界,你脱离十法界了,我们帮人要帮到底,要以这个为目标。我帮他脱离三恶道,是帮了忙,不究竟;帮他脱离六道轮回,还不算究竟,为什么?他没有离开十法界,要帮助他离开十法界。所以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要照顾到九法界众生。九法界众生,把十法界全包括了,别教十法界里面的佛就是圆教九法界里面的菩萨,我们要帮助他,我们自己虽然做不到,我们天天读诵大乘,他在听;念的人没有证果,听的人可能证果了,有这个例子。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是个卖柴的,他有一天砍柴到城里去卖,卖了之后他得了钱。回来的时候,偶然听到一个人在念《金刚经》,念经的人在房子里面,他从窗户外面听到这个声音,他就站在那里听,听了一会儿他开悟了。由此可知,九法界里头有根性很利的众生,我们在这里读大乘经,我们在这里研究讨论大乘经,他们听到可能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超越九法界。我们跟他结这个缘好,他将来成佛成菩萨一定先度我们,我们跟他缘深。如果我们自己能够随文入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也能够入法界。

    偈颂第四首:

   【出生化佛如尘数,普应群生心所欲,入深法界方便门,广大无边悉开演。】

  清凉大师注解,「前半普现身,后半演所证。」虽然注得很简单,这个偈颂里面的义趣已经给我们点出来了,我们要怎样学习?诸佛如来『出生化佛如尘数』,这里才讲普贤菩萨,菩萨有能力为一切众生现身说法,我们在《普门品》里面读过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家喻户晓。菩萨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所以菩萨有没有一定的形相?给诸位说,没有!「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菩萨没有一定的身,诸佛如来当然更没有一定的身。十法界里面的菩萨、阿罗汉、辟支佛,有一定的身相,但是他也能变化。可是佛与法身菩萨没有一定的相,没有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是真的无相;不但无相,念头都没有,「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因此他能够随缘现相,能够现无量无边的相。「出生化佛如尘数」,「尘数」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不是十个大千世界;无量无边大千世界的尘数,菩萨的化身跟尘数相等,这是真的。「出生化佛」,用一个佛做代表,不是完全都示现佛身,这里就是告诉我们,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菩萨能现佛身,那其他的身当然能现,用他来做代表。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可以说,所现种种不同身都是佛身,都是菩萨身,我们从这些地方去体会就正确,就没有错误。

  『普应群生心所欲』,可见得普贤菩萨现的相,不是自己有意的,不是自己说「我想现什么相」,那个错误,那是凡夫;菩萨现相没有念头,众生感应,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众生想佛来度他,菩萨就现佛身来度他;众生想菩萨来度他,他就现菩萨身来度他;众生如果想一个阿罗汉来度他,菩萨就现阿罗汉来度他;乃至于现国王大臣、童男童女,各种不同身分的人,随众生心里面的爱好,众生心里喜欢什么,他都能现身。后面两句是说法,『入深法界方便门,广大无边悉开演』,前面一句,自己要入得不深,你怎么能帮助别人开示?这个话重要,我们如何学习?我们没有菩萨这样的德行,没有菩萨的智慧,也没有菩萨的神通,可是不能不学。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同样的,从早到晚,我们会接触许许多多不同身分的人、不同行业的人、不同年龄的人、不同需要的人,这也就是有相似的,我们做不到真实,我们学相似的。

  对于所接触的这些对象,我们要了解他、要认识他,知道他的需要,帮助他解决困难,这是不能缺少的;可是自己修行,不能不努力,不能不用功,不能不深入经藏。我们涉猎的经典虽然不多,这个不重要,要深入;我就是学一部经也得深入,深解义趣。为什么?在一部经里面开智慧。智慧的作用广大,智慧真的开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一接触就通了,我们世间人常说的触类旁通。这个话听起来,是叫人生欢喜心,也叫人生羡慕的心,什么时候我也能够一接触就通达?真正的因是什么?佛在经上说得很多,真正的因是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东西?跟诸位说,就是清净心。《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知就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无所不知就是触类旁通。你不起作用的时候,心里头清净无为、一尘不染。我们念佛人,二六时中,心里就一句佛号,除这一句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根本智;遇到事情的时候,自自然然他就生智慧,就能把人家的问题摆平。接触一切经典,经本一展开,意思自然就出来,随着你清净心的纯度,你的心愈清净,你看的这个经文意思愈多,你看得愈深愈广;如果心地不清净,展开经文看注解,意思都看不出来。所以古人修学,跟我们现在人学佛不一样,古人是先求根本智,后得智是很容易成就的。

  今天下午,有个同修来看我,他从北京回来,告诉我,他遇到一个人,年龄大概只有三十多岁,很有才华,文章写得很好,他的基础是从前在中学时候读书奠定的。当时他遇到一个老师,老师每天教他,就是教学生念古文、念诗词,只教念,不讲解,所以这个老师受到许许多多人的批评,说他不是一个好老师。现在这一批学生,能够看得懂古书、能够写得出好文章,都是得力于这个老师教导的,现在才知道。这个老师用的方法,是中国古时候教私塾的方法。教私塾先教你根本智,没有讲解,就是要你念。为什么不讲解?讲了你不懂!这个方法就好比做生意,你要开个店,很好,将来做生意,现在怎么样?先进货,什么货不要管,大批进,将来你会开百货公司。到哪一天开悟的时候,你过去所进的这些货全起了作用;现在写文章引经据典随手拈来,你进的货太多了,现在才知道那进的货真管用。所以你要真正有成就,你对老师要有信心,这个老师真正的善巧,你要是不懂,没有信心,那你真的叫当面错过。

  今天在澳洲图文巴的净宗学院,我教学生这个方法,大概跟这个年轻人遇到这老师没什么两样。我的方法比那个老师还要苛刻、还要可恶,我让你们每天听经八个小时,八个小时只听一片光碟,一片光碟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重复听八遍。不可以研究讨论,就老老实实听,一遍一遍的听,不要去想。为什么?你们没有得根本智,你们的心不清净,你们烦恼习气很重,我用这种方法把你们烦恼习气打掉,成就你的根本智,也就是训练清净心。你们听了要是去研究讨论,研究是胡思乱想,讨论是胡说八道,你不了解我的用意。我让你听,听得很熟,所听的听八遍,大概的纵然不能完全记住,大意能记住,自自然然的记住,毫不勉强的记住。天天用这个方法,我给你们的时间是两年;古人用这个方法一般是五年,我怕你们受不了,两年。经过这样两年的训练,会有什么效果?烦恼轻,智慧长。两年之后,你们再涉猎经藏,再学习讲经,自自然然跟一般人不一样。现在你不懂得这个效果,两年之后你就能看出效果。根性利的人,这个训练半年以上,你就会觉得不一样,会有一点智慧,烦恼少了很多。所以八个小时用这个方法听经,八个小时念佛,一天干十六个小时;睡觉时间只有五个小时,另外三个小时是你三餐吃饭,你做你自己的工作,所以生活很紧张。

   这个方法不是我发明的,自古以来祖祖相传,理念、方式总的来说是相同的,只是方法上有一些改变。从前是教你读经,我现在用的方式是教你听录像带,每一遍都要很认真的用功去听,可以写笔记。笔记不要写得很详细,记大意就可以了。每一遍听的时候,你听到自己的心得,你有受用之处,你可以记下来,遍遍记,遍遍都用功,遍遍不空过,遍遍不马虎,你这两年的基础可以抵得过你过去二十年的修学。我教你这个方法,你要认真干。还有许多在中国、在美国远方的同学,希望到澳洲学院里面来学习,你要是懂我这个方法,在哪里学都一样。因缘具足,可以到澳洲来看看;因缘不具足,中国护照到澳洲签证比较麻烦。麻烦的原因,我在澳洲听说过,不是澳洲人有意找麻烦,是曾经发生过几桩事情。中国这个旅行团到澳洲之后,人就散了,就不回去了,这就是澳洲人讲的非法移民。他们到达澳洲之后,把自己的护照烧掉,就不能回去了,澳洲政府也没有方法,只有让他们留住,发生过好几次。所以现在持中国护照到澳洲,他们比较谨慎一些。这些事情,过去在美国、在加拿大都曾经发生过,因此签证不方便。

  你懂得这个方法,你在家里头或者你在任何道场,都可以这样学习;如果方便,我们现在网路上,你也可以学到东西。现在做的这个光碟,流通到全世界,不难得到。实在得到的东西不要太多,你手上有个十片、二十片、三十片,反复的学习,用这个方法训练你的清净心。你要是懂这个道理,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打掉,虽然不能够打得很干净,总是少了,少了就好。妄想分别执着少一分,你的般若智慧就透出一分,这是理,这叫「入深法界方便门」。我们在一部经里面深入,在一部经里头深解义趣。深解义趣不要用思惟、不要用研究,一遍一遍的听,自自然然契入,这叫悟处。遍遍都有悟处,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大彻大悟,然后才能够「广大无边悉开演」。一部经境界广大无边,一段经文广大无边,四句偈广大无边,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后,你的观念就正确了,不贪多,知道什么?专精,「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自然有开悟、有契入的一天。第五首:

  【如来名号等世间,十方国土悉充遍,一切方便无空过,调伏众生皆离垢。】

  这首偈为我们说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学佛的同学不能不懂,不能不会!佛菩萨的名号无量无边,『等世间』。诸佛菩萨他们有究竟圆满的智慧,教化众生方法众多,名号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这一句是名号,他教我们什么?诸佛菩萨,连身相都没有,「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身相尚且没有,哪来的名号?中国古时候《老子》,你看看这五千言,我们一展开,头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名字,所以名号是教化众生的工具,是教化众生的方法,是随顺众生建立的。

  佛出现在这个时代,观察这个时代众生的毛病是什么?佛化众生没有别的,教他什么?改毛病!毛病没有了,那你本来就是佛。换句话说,众生是什么人?众生都是害了病的佛,病好了,就不叫众生,就叫佛了,就这么回事情。现在看看这些众生害的是什么病?病太多了,病虽然太多,哪个病最严重?最严重是要命,先治,先把最严重的这个治好,其他的小毛病慢慢再来,那才好办。所以佛观察我们这个世间众生,那个病根是没有慈悲心,与一切众生相处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损人利己,这个病严重。佛用什么方法来治理?用「释迦」,所以取这个名号。释迦是什么意思?仁慈,照印度梵文这个意思翻过来,「能仁」,我能够以仁慈对人,是这个意思。你看不就针对这个毛病吗?再看看众生还有一个病根,这个病根就是胡思乱想、妄念纷飞,所以再起个名字叫「牟尼」。牟尼是什么意思?梵文牟尼翻成中国意思是寂灭,清净寂灭。寂是寂静,灭是灭妄想,灭你的杂念、灭你的妄想,你就恢复到寂静,换句话就是清净心的意思。佛知道这个地区,这个地区我们今天讲地球,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就是释迦牟尼佛出生到他的法运结束,一万二千年,这个地区、这个时代的众生,大病就是这个,所以他用这个做名号。

  「佛」这个字是地位,说明他自己是什么地位。这个字的意思是觉悟,菩萨也是觉悟,佛也是觉悟,佛是觉悟圆满,菩萨虽觉悟没有圆满,都是觉悟的意思。所以用这个名号,这个名号遍娑婆世界;他方世界众生,那要看看他什么病。所以「如来名号等世间」,就跟他的现身一样,他的名号没有一定,时时刻刻在换;像我们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一样,我们的名分那个名号常常在换,时时刻刻在换。儒家讲的五伦十义,在家庭里面,我们对父母是称儿女;对自己的儿女,是父亲,这名号就换了;对弟弟,我是哥哥;对上面哥哥,我又变成弟弟。这个名号时时刻刻在换,由此类推,你就晓得名号不是恒常的,时时刻刻在变换,随着身分、地位、工作,时时刻刻在换名号;「名可名,非常名」。

  如来教化众生的对象,是遍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现相就不相同。随众生心,现种种不同的相,名号当然变化更大,比身相还要广、还要复杂,「等世间」!『十方国土悉充遍』,这当然之理。我们从这个地方能够看到,一切诸佛如来都是以十方世界为境界,绝对不是说以自己这一个土;释迦牟尼佛,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娑婆世界是他教化的一个地区,就像一个学校,娑婆世界好比是个学校,释迦牟尼佛好比是这个学校的校长,这个学校建筑在这个地方,但是来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遍及全世界。绝不是说,我这个学校只收本地的学生,只收本国籍的学生,他招收还有外国籍的学生。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教主,也是这个意思,娑婆世界也容纳十方世界的有缘人来求学,而释迦牟尼佛也常常分身、化身到十方世界,帮助那个世界的如来教化众生。好比说我们这个学校校长,可能到别的学校去担任教授,他到那里开课去了;同样道理,我们这个学校,也有他方世界、他方学校的校长,到我们这里来担任教授、来上课,是圆融的,是无碍的!这桩事实,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得好清楚好明白,个个都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诸佛如来个个都是互相赞叹、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不分彼此,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果然明白了,这个法师在这个地方主持一个道场,他在这里当和尚、当住持、当方丈,他可以到另外一个法师道场那边,他可以去教学、可以去讲经,可以参与那边的法会。这个有,我们见过,我们听说过;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一位大法师、大和尚,到基督教里面参加法会、到天主教里面去讲经,有没有听说过?没听说过,没有学过《华严经》!如果学过《华严经》,这宗教都通了。不同的宗教,就等于《华严经》上不同的佛国土,不同佛国土里面的诸佛菩萨互相往来,密切合作,都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都是帮助众生超凡入圣,没有界限,尽虚空、遍法界是一家人。

  「如来名号等世间」,耶稣基督是不是如来名号?穆罕默德是不是耶稣名号?上帝阿拉是不是如来名号?给诸位说,统统都是。为什么?都是教化众生的,都是令一切众生,与哪个法门相应的、心目当中尊敬哪个法门的、尊敬哪个宗教的,听到这个名号,诚敬心油然而生,仰慕心生起来了,效法的心生起来了,岂不都是名号教化众生的功德?所以佛教教学,名号是很重要的方法。佛的名号多,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的名号,说过《三千佛名经》,说过《万佛名经》;《万佛名经》里面有一万二千多尊佛的名号。

  在佛法里头,佛的名号是代表性德,菩萨的名号是代表修德。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岂不就是儒家学者编《三字经》前面的两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这两句话是讲性德;「人之初」,本性是善良的,本性是仁慈的,本性是清净的。让我们念这个名号、听这个名号,就要想到我自己本性原来是这样的,然后自己回头再好好想想,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为什么变成不仁不义、不清不净?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三字经》上说得好,把这个原因说出来了,「性相近,习相远」。我们的本性跟诸佛如来的本性是一样的,「相近」是一样的;但是「习相远」,习是什么?染着习气,染着一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古人常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今天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无量劫以来习性变成的,正是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好,我们今天生活跟凡夫在一起,染凡夫的气氛,所以变成不仁不义,没有慈悲心,变成妄念纷飞、烦恼不断,清净寂灭的心失掉了。

  佛菩萨建立这个名号,这是善巧方便,『一切方便无空过,调伏众生皆离垢』,这是名号功德的目的。名号真实的功德,「一切方便」,名号确实是第一方便,让我们顾名思义。我们生到这个世间来,父母或者是祖父母给我们起了名字,这是名号,上一辈给下一辈起名字,用意在哪里?对你一生的期望。所以名字不可以改,改名叫大不孝!为什么?违背你父母对你的期望。名不可以改,字可以改,别号可以改,古人没有人敢改名的;但是现在人不懂了,现在作父母也不懂。佛门里面还有一点,出家了,学生徒弟出家了,老师给他取个名字,这个名字是对你的期望,希望你将来能做到名副其实。我出家,师父给我起个名字叫「净空」,人家一叫这个名字,我就要想到「我有没有清净?我有没有空?」如果心不净、心不空,那人家叫这个名字,不就骂我了?我要常常想到这个名号,要清净,要与心性相应,心性空寂,这就是「调伏众生」。所以诸佛名号、菩萨名号,它的目的都是叫我们离尘垢、离烦恼、断习气,教我们觉悟,教我们回头,起心动念与性德相应。诸佛菩萨名号,都是性德的显示,佛是表性德,菩萨表修德,性修不二,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0五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普贤菩萨偈颂第六首:

   【佛于一切微尘中,示现无边大神力,悉坐道场能演说,如佛往昔菩提行。】

  这一首偈是说佛坐道场说法利生。第一句『佛于一切微尘中』,这是依报里面最小的。大乘经上佛常讲,「一微尘里转大法轮」,这个境界是华严事事无碍的境界,我们凡夫无法想象,道理就是称性。佛道场、大会称性,是自性所现的;微尘也称性,也是自性所现的。我们必须要记住、要知道,真性里面没有大小,所以它没有障碍;真性里头没有来去,真性里面没有真妄,这叫一真法界。法界本来就是一真,我们凡夫实实在在说,就是因为妄想分别执着,而见不到事实真相。《华严经》里处处都是示现的事实真相,『示现无边大神力』,这是自性本具的德能。『悉坐道场能演说』,一切微尘,每一个微尘里面都有佛示现坐道场,演说《大方广佛华严》。

  末后一句就是本经的内容,『如佛往昔菩提行』,佛往昔在因地当中跟我们一样,我们今天是在因地,佛在初学的时候也经历过我们现前这个阶段。他是怎样从凡夫地修成圆满的正觉?这是很值得我们参考的,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这就是本经里面所说的依正庄严。依正庄严目的是要我们生信心,真正入门修行,则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循序而进,圆成佛道。偈子当中难懂的,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学相似的这个境界。佛是真实的,我们看到佛如是念念为众生,永远没有休息,这个精神我们要能够理解,应当发心学习。众生太苦,尤其我们现在面对着这个世间,迷惑真的是到了极处,造作的罪业太重太重!古圣先贤的教诲,在今天这个社会几乎完全不存在,这还得了吗?在这个状况之下,一切善神远离我们。

  九一一事件之后,有一些同学从网路上看到西方宗教里面一些预言,说天神要暂时离开这个世间。为什么?世间人跟诸天善神唱反调。我们在佛法里面所看到的,天神他们的道德水平是十善业道、四无量心,四无量是慈悲喜舍;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众生造作的是十恶业,不是十善业,完全是自私自利,没有仁义道德,没有慈悲喜舍,人与人之间似乎都有敌意、都有怀疑、都有误会,这怎么得了?善神远离,必然「恶鬼屯门」,善神走了,恶鬼就来了,恶鬼来干什么?恶鬼来报复!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人不修行,没有护法善神。倓虚老法师当年常常给人讲故事,那些故事都是他老人家亲身经历的。他说谛闲老和尚有一个修禅的徒弟,这个徒弟在没有出家之前,结了婚,还生了一个小孩,一个小女儿;以后他出家,太太不同意,听说太太自杀了,这个小女儿由他的亲戚扶养,把她养大,他自己出家。他喜欢参禅,在金山寺禅堂里面很用功,用功就有护法神护持,冤亲债主不能贴身。过了十几年之后,变成老参了,在这个道场里面,大概他的德学都不错,做到首座和尚,这地位很高;这一做到首座和尚,皈依的徒弟多了,供养也多了,于是道心就退了。护法善神离开,冤亲债主找来了,所以有一天他就跳江自杀,被人救起来,问他为什么?他不知道。以后才真正了解,那个冤亲债主是谁?就是他的太太。你想想看,太太的鬼魂追随他,他有道心有护法神,他没有办法贴身;道心稍稍退转,护法神离开,冤家债主贴身,自杀了。最后谛闲法师把他接回观宗寺,有一天还是跳河自杀,死了。这才晓得善神离开,恶鬼就来找麻烦!

  一个国家有国家的护法善神,如果这个国家的护法善神离开,这个国家要遭难;个人的护法神离开,个人遭难;道场的护法神离开,这个道场有灾难,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因此我们的修学决定不能退心,不但不能退心,要效法如来。如来于一切微尘当中悉坐道场,我们怎么学?我们应当是一切时一切处都在坐道场,怎么坐法?怎么演说法?这在儒家就是讲慎独的功夫,决不是以为没有人看见,自己可以放逸、可以随便,那就错了!没有人看见,有鬼神看见,有你的护法神看见,你要给你的护法神做好榜样,这个好榜样就是佛的形象。我们再说得清楚点,「学佛的形象」,勇猛精进,决定没有放逸;这个放逸就是我们讲随便,随随便便,不可以,要守规矩,持戒修福。修福里面最殊胜的、最圆满的、最究竟的,无过于念佛,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前面我们讲了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谛闲法师还有一个念佛的徒弟,成功了。倓老法师常常赞叹,教我们学习。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起来立刻就接着干,三年的功夫,人家能站着往生。绝对不是说,他的寿命恰恰好三年就到了,这个说法我很难同意,我认为什么?他的功夫成就,生死自在;这是肯定的,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看到很多。我们修学这个法门,念佛、拜佛、经行,日夜不中断,夜以继日。哪一个地方要能提供这么一个道场,这个福报无量无边。尤其在这个灾难频繁的时代,修学其他的法门来不及了!一心念佛,只要信心清净,《金刚经》上讲的「则生实相」,你就相应了;还有疑惑,那就必须得深入经藏。

   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目的在哪里?诸位一定要晓得,目的在断疑生信。果然具足真信切愿,这些道理事相不明了,不要紧,一心念佛就决定往生;虽然品位不高,这是有把握的事情。何况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法界,确实是有四土三辈九品,有阶级的。但是不像华藏世界,华藏世界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它的确这个阶级很严的,不是平等的;西方极乐世界它是平等的,四土在一起,所以这叫难信之法,不思议境界!生凡圣同居土就等于生实报庄严土,真实不可思议。所以我们想想,我们取净土要紧,还是干别的要紧?说实在话,如果是真正发心,为了弘护正法,那对于经教不能不通,事实真相不能不了解。为什么?否则的话,你做得不如法,不但没有护佛法,反而障碍佛法流通,那要犯错误的。如果没有弘护的机缘,应当以取净土为第一优先,不再疑惑。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华严境界!经上所讲的一切,都在你现前,哪有不通达的道理?所以古德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真正聪明人,是我们修行人最好的榜样,无论在家出家都要记住。我们读了这首偈,就应当学诸佛菩萨,昼夜都应当为九法界众生做学佛的榜样。学佛榜样里面最殊胜、最圆满、最究竟的是普贤菩萨,此地十首偈,都是普贤菩萨的境界。佛是怎么修因、怎么发心、怎么修行、怎么精进、怎么证果,我们要学这个样子,这真正叫自利利他。第七首:

  【三世所有广大劫,佛念念中皆示现,彼诸成坏一切事,不思议智无不了。】

  第七首是说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前面长行里面讲的第七个解脱门,「一念中现三世劫成坏事」。偈颂里面跟我们说的,『佛念念中皆示现』,这个智慧德能才叫做大圆满。在一念之中,在一尘之中,前面一首偈讲「一切微尘中」,讲的是空间,这一首讲的是时间;空间讲最小的一微尘,时间讲最短的一剎那,念是剎那。从这些地方我们能体会到,所谓的神通广大。但是诸位要晓得,这是我们的本能,这不是诸佛如来的专利。我们学佛,目的就是要恢复本能,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他们慈悲帮助我们。一剎那之中,十方三世所有一切事成坏,成坏就是生灭,『不思议智无不了』,不思议智是根本智,清净心中完全通达明了。不但是自己过去未来生生世世自己清楚明白,一切众生无量劫来他生生世世的事情,他所得的正报,他所生活环境的依报,每一世每一生他的生活状况,他造哪些业因受哪些果报,佛完全清楚、完全明了,这是真实智慧。

  阿罗汉有这种能力,他只能知五百世。如果有人请教,请阿罗汉看看我过去世的生活状况,他要入定才能够观察,而且能力只能观察五百世,五百世之前他不知道,为什么?他定力不够深。阿罗汉的定功,在《楞严经》上说为九次第定。世间禅定有八个层次,第九定超越世间了。阿罗汉所证得的第九定,辟支佛比阿罗汉定功要深,所见的量当然比阿罗汉要广、要深。如来果地彻法根源,真正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但是诸位要记住,赞叹诸佛如来,赞叹真如本性,是赞叹自己本人,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华严经》前面用这么大的篇幅,十一卷半,说明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目的是让我们生起信心,我们与毗卢遮那无二无别。然后好好想想,我们为什么落到今天这个样子,应当生惭愧心,应当生回头心。还继续搞轮回吗?不想继续搞轮回,那怎么办?学佛!学佛就不再搞六道轮回了。你要是不嫌繁琐,《华严经》是教我们怎样从凡夫作佛最详细的教科书。如果你怕麻烦,经分量太多,道理太深,佛法太繁琐,我没有办法修学,那行,你可以依《无量寿经》修学。如果你说,我现在生活环境并不好,一天不工作我就没有法子生活,《无量寿经》还是太长,那行,还有简单的,《佛说阿弥陀经》。

  诸佛如来对于一切众生慈悲到了极处,照顾得无微不至,给我们留下许许多多微妙难思的方法。只要我们具足真信切愿修行,信愿行,没有一个不能成就。行门里头最重视的是老实念佛,实在讲老实这两个字贯穿所有的法门。如果你是参禅的,老实参禅;你是持咒的,老实持咒;只要老实,决定就成就。什么叫老实?我现在这个样子老实不老实?说老实话,我们是真正不老实,你要是老实,你早就成就了,你哪里还要浪费这么多时日?倓老法师为我们介绍,谛闲老和尚念佛的那个徒弟锅漏匠,锅漏匠出身的,以后他出家了,念三年就成功了,站着往生的,预知时至,那叫老实。早年哈尔滨极乐寺修无师念佛往生的,他也是老实,他没有出家之前做泥水匠,都是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的;出了家,在道场里面发心做粗重的工作,为大众服务,为道场服务,任劳任怨,不与一切人计较,无论对什么人,欢欢喜喜,自己心里面除了一句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叫老实,这样的人有成就,有大成就。你不要以为他往生,大概是生凡圣同居土,那可不一定,这得看他念佛的功夫。他念佛的功夫,如果念到见思烦恼念掉,人家就生方便有余土;如果他偶尔听听佛法,触动过去生中的善根,心量拓开了,不但是为这个道场大众服务,他那个心能够扩展到虚空法界,为一切众生服务,那叫修真供养,这个往生生实报庄严土。因此我们决定不能小看了。这个没有文化、没有念过书不识字的这些人,往往他们的成就高,超出我们之上。这不念佛怎么行?

  念佛人执持名号,功夫决定不能间断,早晚课是训练,养成习惯。我过去在新加坡,看到同学们,在家同学工作繁忙,有些人确确实实连做早晚课的时间都没有,我教他用十念法;我教的十念法,十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子念十句,大概只要一分钟,时间虽然短,与念佛法门相应,大势至教给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符合这个条件,只要真正能符合,效果就不可思议。我教同修们,每天要念九次,这个九次,早晨起来,你洗脸漱口之后,家里有佛像,你在佛像前面念;没有佛像,面朝西方合掌念;念完之后,你再去吃早饭,你再办你的事情。晚上在睡觉之前,也这样子念十句,只要一分钟,不耽误你的事情。这早晚就两次。三餐饭三次,吃饭之前一般是念供养咒,我们不念供养咒,我们念阿弥陀佛,也是合掌念十句阿弥陀佛再吃饭,我们用阿弥陀佛做为供养咒。这样就五次。上午你上班做一次,下班做一次,下午上班下班也各做一次。一天九次,养成习惯,这个方法简单容易。每天九次,当然次数愈多愈好,确确实实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一般做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早晚课,做到净念相继那非常不容易。为什么?夹杂妄想,把你的功夫破坏。这个十句佛号确确实实可以保持不夹杂妄想,所以它效果殊胜,确实能做到都摄六根。因为你时间短,你的精神力量能够集中,产生很大的效果。

  如果你的心清净,平常有修养,自私自利的念头很薄,救苦救难的那个心愿很切,能做到多少,你自己一定尽心尽力做,功德就是圆满的。我只有这么大的力量,我完全都付出来了,圆满功德!念念为众生,念念为社会。为众生有一个总方向、总目标,帮助众生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是佛心,这是菩萨心。我们所作所为的事很多很复杂,方向目标决定是一个,有时候委曲婉转,最后转到这个目标,那就对了。有些在时间转好多年才转到这里,在事相上很复杂很复杂,到最后才叫他觉悟,真的觉悟;没有达到这个目标,绝不舍弃,「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定要做出样子给人看。你这个榜样做得好,人家相信了,真的是关心他,真的是成就他,绝对没有丝毫自己想得到什么利益,没有这个念头,这样就对了,就正确。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常存此心,这就是我们学这两首偈的落实。念念为众生,为众生是真正为自己,为什么?我们今天在《华严》上学到了,自他不二,生佛不二。虚空法界是我们的心量,剎土众生是我们自己的身量,原本就是一个清净法身,哪有不关怀的道理!所以对一切众生,一定是乐观其成。

  我们自己的心态,对于一切众生,决定是成人之美,全心全力成就一切众生;成就,那就是庄严自己的法身,庄严诸佛国土。佛国土跟清净法身是一不是二,到常寂光净土,身土不二。这个意思稍稍能够体会得,这两首偈你不会有疑问,确实能在一微尘里转大法轮,确实能在一念当中示现一切剎中极其微细的事相;这个事相,成住坏空,都清楚都明了。真正是全知全能,佛家讲万德万能,这是事实,这个不是妄语、不是推想,是事实。我们认真努力学习,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偈颂第八首:

   【佛子众会广无限,欲共测量诸佛地,诸佛法门无有边,能悉了知甚为难。】

  这与前面长行第八门也相应。菩萨修学的法门无量无边,那是菩萨根性不相同,就像一个大学一样,这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科系,每一个科系里面都有许许多多人在那个地方求学;佛的法门比世间的学校不知道要大多少倍,简直没有法子称说。清凉大师在前面注解说得好,这些菩萨虽然多,只能知道自己所知的境界,正像学校念书一样,他学哪个科系,他对于这一系、这一个科目里面,他知道得很清楚,另外一个学系他就不清楚,谚语常讲「隔行如隔山」。他们学的是专科。『佛子众会广无限』,佛子是菩萨,「众会广无限」,这里头就显示无量无边法门,这是菩萨们所修的,无量无边法门。

  『欲共测量诸佛地』,他们要来了知如来境界,能不能办得到?办不到!不但权教菩萨办不到,这个佛子前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有外子、有庶子、有真子,他们所修学的法门真的是无量无边,我们想想佛的境界,那哪能够想得到?佛的境界叫不思议境界,前面普贤菩萨为我们显示的「不思议解脱门」,所以没有办法了解。那我们讲,明心见性了,行不行?明心见性还是不行,岂不闻古大德常说,「等觉菩萨望佛境,犹如隔罗望月」,这是说的什么?说到菩萨说到顶头了,等觉,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那一品生相无明,给诸位说,虽然地位都是等觉菩萨,那一品生相无明各个不相同,为什么?生相也是无量因缘,不是一个单纯的因缘,他究竟修的是哪一个因缘?必须破这一品生相无明之后,佛的境界才能够现前。换句话说,等觉菩萨都没有法子想象,何况我们!这里面给我们修学很大的启示,正是古来宗门大德勘验学人,常常讲「你会么?」我们都不会,为什么都不会?前面讲的不老实,不能够测量总是想去测量。这测量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就是分别,研究研究,推想推想,愈想愈错,这就是不老实,你还想去研究研究。可是佛非常慈悲,你想研究,叫你从研究这个方法去证无上道;法相唯识宗就是教你去研究,就是教你分别。《瑜伽师地论》上把一切法分为六百六十类,那就是分别。所以佛确确实实是随顺一切众生根性。

  但是你要想想看,哪一种根性最利?最利的根性是老实念佛人,他在这一生当中取无上道,就是带业往生;一品烦恼没有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都是阿惟越致菩萨,《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头讲的。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佛哪有妄语?佛哪里会说假话?换句话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地位是很低,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的地位;可是你的智慧、你的德能、你的道力,等于七地菩萨,这个不可思议!所以这个讲法,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听到都摇头,都不能接受。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所有经论里头都没有说过,从来没有听说过,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释迦牟尼佛说老实话,也怕我们怀疑,也怕我们难以相信,请十方诸佛如来来作证,才知道释迦牟尼佛这个说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的说法。于是净宗学人对于如来经教是什么态度?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不管是懂是不懂,完全接受,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即使是不了解,欢喜合掌赞叹。要不要去研究它?不要!为什么?要研究,我们念佛这个清净心里头又夹杂了,把我们的功夫破坏了,不纯了。

  不研究,疑惑要不要解决?要!「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我这个疑问放在一边,理都不理会它,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会给我解释、说明。我们心里疑问,不需要提出问题,阿弥陀佛知道。就像《华严经》,我们到底下「现相品」就看到,在介绍品题的时候,清凉大师就说得很详细。初会里面,菩萨有三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里面,菩萨都没有说,佛就知道了;你有疑问,虽然你没有说出来,佛会给你讲解,帮助你断疑生信。因此我们不但现前的疑惑,过去生中无量劫前的疑问,贮藏在阿赖耶识档案库里头,自己都忘掉了,佛知道。我们自己把这问题忘掉了,佛晓得,到极乐世界佛会给我们说法,何必在这个地方浪费精神、浪费时间。净宗学人不一样,我在现前是因为实在没有法师出来讲经,如果有法师讲《华严经》,我天天给他作礼,我天天礼拜他;我老实念佛,欢喜赞叹。我也会来听,我怎么听法?我在这里念阿弥陀佛,不夹杂,不间断,在道场里面做影响众,自己功夫绝对不间断。来听经对自己功夫决定有长足的帮助。

  『诸佛法门无有边』,普贤菩萨就代表了;『能悉了知甚为难』,实在讲是做不到的,这桩事情我们应该要晓得。特别是初学的同学,涉猎佛法,佛法的宗派多、法门多,可以浏览,不必去深究,深入研究实在讲没有必要。浏览能够体会得的,很好;体会不得的,不需要去研究。应当找什么法门?适合于自己根性的,这就是四依法里头佛所说的「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是了义?了义经每个人都不一样,这部经对我了义,对你不见得是了义;对你了义,对我不见得是了义。了义的标准是什么?决定在这一生当中,帮助我们自己成就无上菩提,这是真正了义!帮助你超越六道轮回了,你在四圣法界里不了义,你还要费多大的力气才能够超越十法界,太难太难了!哪一个法门,都要断烦恼才能够证真。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才能证须陀洹果;然后八十一品思惑断尽,才能证阿罗汉果,你不断烦恼,你怎么能证果?这个事难,不要说别的,这是这一桩事情,我们这一生有几个人能做到?所以想来想去,还是净土法门,世尊在《大集经》上讲得好,「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密虽然也是修清净心的,佛没有说末法时期密成就,佛说净土成就。我们修净土、选择净土,顺从如来教诲。

  清末民初有一些大德们,「教宗华严,行在弥陀」,能不能讲得通?能!为什么?《华严经》里面当机者有一种叫大心凡夫,烦恼虽然没断,心量大,确实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有度量,能容纳一切众生。这种大心量,能全心全力弘护正法。弘护正法的意思,诸位要懂,要真正清楚、真正明了,自己决定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才叫弘护正法。弘护是一,不是二。护法的人也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弘法的人也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决定对于圣教信受奉行。所以若不深入经藏,弘护工作要做得圆满,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必须一丝毫的私心都没有,一切是为众生,是为佛法,为正法久住世间。这里面夹杂一点私心,为自己的名闻利养,为我这个道场兴旺,那个念头都错了。要为世间一切道场去想,为世间所有修学佛法的众生去想,这样才能把弘护工作做好,尽心尽力去做。民初我们确实看到不少的法师居士大德,他们是一心修净土,但是他们没有依净土五经一论。圆瑛法师一生是依《楞严经》,他是楞严专宗,「教宗楞严,行在弥陀」。江味农一生学习《金刚经》,周止庵学习《般若心经》,两个人都有著作,一部经上用三、四十年的功夫,真的是一门深入;但是他们念佛,「教宗般若,行在弥陀」,能不能往生?肯定往生。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这一品里面有四大段经文,前面三段是讲上辈往生、中辈往生、下辈往生;最后一段慈舟法师在科判里面,判作「一心三辈」,就是不是依照净土经论,依其他大乘经论,都行!不管依哪一个法门,只要你能够功夫到成片,同居土往生;真正到见思烦恼断了,方便土往生;尘沙、无明也破了,你就是实报土往生。「一心三辈」说得好!净土法门广大,不管你修学哪个法门,甚至于修学其他宗教都行。修学其他宗教,到什么程度?也到功夫成片,心地清净,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你把你修学的这个功夫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统统能往生。这个法门广大,不可思议!在佛门里讲,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无论修学哪个宗派,回向,都能生净土。

  你明白这个道理,学基督教的,学天主教的,学其他各个宗教的,你的功夫也能到这个程度,到功夫成片的标准,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最后你要是知道有西方净土阿弥陀佛,我把我修行的这个功德回向求生西方,阿弥陀佛一样来接引你。阿弥陀佛绝对不是说,你是基督教的,我不来接你,不是这个意思;问题你发不发心去,你只要肯去,都行!法门真的是广大,决定没有分别。不分,我们今天讲,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一律欢迎;到西方极乐世界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华严》就是发扬这个理念。《华严经》里面,一百七十多个大团体,不同的国土、不同的色身,有菩萨身、有声闻身、有天身、人身、鬼身、畜生身,形状不同,都成佛道。诸位如果说是能多涉猎一些佛经,你就晓得许许多多畜生修成了菩萨,为一切大众讲经说法。我们在经上看到,牛王,牛是畜生;鹅王,鹅也是畜生;野干是畜生道,为一切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讲经说法,经上讲得太多太多!这是为我们示现,告诉我们九法界众生是一体的,九法界众生是一家人。佛说得很多,畜生修因证果的,当然这里面有权有实,实是真正畜生修行证果的,权是诸佛如来化身示现的。应以什么身说法,他就示现什么身;示现畜生身,那是大权示现,但里头还是有真的。所以了知如来境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第九首:

  【佛如虚空无分别,等真法界无所依,化现周行靡不至,悉坐道场成正觉。】

  清凉大师在前面跟我们说明,「如来身,体同虚空,用周法界。」如来身是我们的自性,这是透露了我们自性的真相。偈颂里面,第一句是讲「智身」。通常大乘教一般讲三身:法身、应身、化身;《华严经》都是用十表法,所以在《华严经》说十种身。十种身是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开出来的,归纳我们一般讲三身。第一句讲智身,『佛如虚空无分别』。真智慧是没有分别的,分别就不是慧。分别是识,识有分别,慧没有分别,这一点我们学佛的同学不能不留意。根本智叫无分别智,必须证得无分别智,而后从根本智才生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无所不知,那是慧。慧不从分别里头来的,凡是用分别,决定不是智慧,不是智慧叫什么?佛法里叫聪明,或者叫世间智慧。六道众生他们讲的智慧,不是佛说的智慧。佛说的智慧,决定是离分别、执着、妄想;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着,这叫世智辩聪。我们从这个地方认识,才晓得自己怎样修真智慧,才会修!

  心是虚空,实际上虚空还是心变现出来的相分,虚空之内所有一切的法相,都是唯心所现。心现这么多相,哪一个相跟心的体最接近?那应当是虚空,正是《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虚空里头本来无一物,所以这个相分与性体贴近。心包太虚,那是更深一层;我们现在是心等太虚,我们虽然不包太虚,我们跟太虚相等,跟它平等,那就跟性体很贴近了。要有这样的心量,决定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才能生智慧,这就是根本智。

  『等真法界无所依』,这一句清凉大师说「智身等法身」。真法界就是法身,「等真法界」,所以他起作用的时候才无所不知。「无所依」这一句,决定不能够疏忽;我们这个世间人,不但是六道凡夫,十法界里面的有情众生,都没有法子避免要找个依靠,找个依靠是错了。但是我们今天这样说法,那些听的人说:「法师,你错了,找个依靠是对的。」凡夫必须要找个依靠,没有依靠他心不安,一定要找个依靠。

  圣人了解事实真相,你看看禅宗的故事,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总算不负他的苦心,来了一个慧可;慧可就是找依靠,知道达摩是真正的大德,向他请教。达摩祖师在那里打坐,理也不理他。那个时候正好是冬天下雪,他在雪地上站了很久,达摩祖师没有理他;最后慧可用自己的戒刀,出家人身上都带个戒刀,把自己手臂砍下来,供养达摩。达摩看到这个样子,「哎呀!你何苦来?你为什么这样做?你为什么来找我?」他把他的心里话说出,求达摩祖师给他安心;心不安,没有依靠。达摩祖师伸出一只手来,我们现在看很多达摩祖师的像,都是一个手伸出来。伸出来时,就跟他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这句话的提示,慧可回光返照,没错,我心不安,祖师替我安心,那心现在要拿出来给他看看;这一回头去返照,他说了,「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我仔细去找我的心,不可得。正是《楞严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对着阿难「七处征心」;阿难的智慧没有慧可高,阿难还是落在分别执着里头,到处找,找了七处都被世尊否定,没有慧可这样子干净俐落。那我们晓得,楞严会上阿难跟释迦牟尼佛是大权示现,如果像达摩跟慧可一样,《楞严经》就没有了,还有什么《楞严经》好说?那是表演给我们看的。达摩跟慧可,那是真的。慧可这一回光返照,达摩祖师就告诉他:「与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没事了。慧可在这一句话里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于是达摩祖师就把衣钵传给他,这是中国禅宗二祖。

  要晓得无所依、不可得是真的,你什么时候真正明白了,心不可得,不管你是真心是妄心,都不可得;妄心也不可得,真心也不可得。真心妄心在哪里?遍虚空法界。真心遍虚空法界,「等真法界无所依」,妄心也是「等真法界无所依」。真妄是一不是二,悟的时候叫真,迷的时候叫妄。实在讲,心哪有什么真妄?有真妄它变成二心,那不是一心。心没有真妄,只有迷悟不同;觉悟我们叫它做真,迷了我们叫它做妄,都是等虚空法界,都是不可得,都是无所依。所以佛家修行人,古时候又名无依道人,无所依!你要看到无依道人,他是佛子,那个心才真正清净,真正没有牵挂。还有得失,还有依靠,妄心!你看看我们一般凡夫,进佛门不是要归依吗?归依是什么?找个依靠,归是回头,依就是找个依靠。佛非常善巧,叫你从迷惑回头,依觉悟,这叫归依佛;从一切错误的想法看法回头,依正确的想法看法,这就对了,这叫归依法;从一切染污回过头,依清净心,这叫归依僧。觉正净是自性三宝,佛说得多好!从迷邪染回归到觉正净,这问题不就解决了!但是你要晓得,迷邪染这是妄想,等虚空法界;觉正净是觉悟,也等虚空法界,都不可得,都无所依,你这才容易契入。着了相不行,着相你没有办法契入。

  『化现周行靡不至,悉坐道场成正觉』,这两句清凉大师说,它的作用也等虚空法界,也「等法身之周遍」;经文「略举正觉,实通一切」。觉正净周遍法界,迷邪染周遍法界,觉性周遍法界,迷性也周遍法界,实通一切!前面长行里面讲的「以神通力化现种种身」,「化现周行靡不至,悉坐道场成正觉」,我们把这个意思稍稍能体会得一些,要知道落实到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如何落实?一切随缘,绝对不攀缘,连攀缘的念头也无,这叫积功累德;还有一点攀缘的念头在,就错了。真正做到看破放下,宇宙人生的理事、性相、因果,总名称叫实相,诸法实相。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彻底明了,你能够瞭一分,你就有一分受用,你看破一分;你能够瞭两分,你就有两分受用。什么受用?放下了!瞭一分你决定能放下一分。放下是修行,放下是功夫。你为什么放不下?你没有透彻了解。了解之后,你就真放下,你真的有智慧,真有善巧方便,真正能够利益九法界众生,不可思议的功德!「悉坐道场成正觉」,这是清凉大师讲得好,略举一种,成正觉这是最难的,都是轻而易举的示现,其他的那就更不必说了,统统包括了。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0六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普贤菩萨偈颂最后一首:

   【佛以妙音广宣畅,一切诸地皆明了,普现一一众生前,尽与如来平等法。】

   这是普贤菩萨十首偈里面的最后一首,我们读了之后也有非常深的感触。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前面三句是摄因,后面一句是成果。清凉这个注解很简单,但是他的意思实在说无限的深广。我们修学最重视的是结果,这个地方结果结得好,「尽与如来平等法」。特别看我们今天的社会,很不太平、很不和平,原因是这个世间已经没有平等法了。世人可以说是千万年来哪一个人不希求世界和平、社会安定、一切众生和睦相处;这样的世界就是净土,就是诸佛国土。我们要希望和平、安定、和睦能够落实,普贤菩萨在这个地方教导我们要怎样去修因,你才能得这个果报。

   第一句就是宣扬正法,这一句话太重要了。我们仔细去观察以往的历史,无论是在中国、在外国,承平盛世,国家的领导人无不重视圣贤的教化,古今中外都不例外。汤恩比博士说得很好,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诸位一定要懂得,不是中国人霸权的世纪,也不是中国人的科技、工商业、经济繁荣的世纪,这样想法都不是事实。是什么?中国古圣先贤教化的世纪。谁能够光大儒佛的教化?儒跟佛都在中国,佛教虽然是发源于印度,但是从公元六七年传到中国来将近两千年,在中国生根了,与中国固有的文化已经融合成一体。中国过去讲儒、释、道,主宰了中国这两千年的文化,主宰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所以即使我们在科技、经济落后,中国人还是能够站得起来,依旧没有倒下去,这个力量非常伟大。我看过汤恩比跟日本池田大作的谈话,这个书有中文译本,一般书店都可以买得到;在这个世界上哪一个国家要是有这个认知,全心全力来推动儒佛的教诲,这个国家肯定是二十一世纪的带头人;所以他讲,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的,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是我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听说的,这是真正有学问、有眼光,他是历史哲学家,有智慧、有眼光,他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

   日本人对于中国孔孟的学说、对于大乘佛法非常尊重。这两千年来,他们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代代都有贤哲,一直到今天日本二次大战之后几乎亡国,不到半个世纪,它能成为世界一等大国,就是靠这个。所以日本人对于鉴真和尚那样的崇敬,这是把佛教传到日本去的;隋唐时代,日本高僧大德在中国留学,中国文化在日本生了根。如果日本人真正能懂得汤恩比说话的意义,因为在全世界其他国家要研究汉学确实比较困难,日本、韩国容易,他有汉学的根,他们如果认真努力、认真学习,把心量拓开,起心动念关怀全世界的众生,他可以做二十一世纪世界的领导人,这是真的,这是事实。用文化,不是用武力,不是用经济,不是用科技。为什么?那些东西都解决不了问题。那么,这要看这个世界中国文化周边以及中国本身,要出现大圣大贤,来挽救这个世界苦难众生。从哪里做起?大经上常常提醒我们,一定要从本身做起!儒佛的教诲一定要落实到自己本身思想、见解、生活、行为。古时候中国人读书的目的志在圣贤。圣贤人出现在这个世间干什么的?就是「尽与如来平等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转恶为善、转凡为圣,这是圣贤事业,这是真实功德。

   世尊不是为一个地区,不是为一个国家,也不是为我们一个地球,世尊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一生从事于教学。『佛以妙音广宣畅』,畅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畅佛本怀,佛的心愿就是如此,没有其他的心愿,无条件的奉献,无条件的供养。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即使有使用到财的地方都是为了法供养,诸位想想,不难体会。从自己本身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以身作则。这就像演戏一样,戏演得很逼真、演得很辛苦,这种逼真、辛苦就是奉献,就是供养,财供养;内容是如来平等法,法供养。第一句是讲的发大心,大慈大悲。没有这个慈悲,什么力量在推动?什么力量叫佛如此的敬业,四十九年每天八个小时给大家上课,没有收学生的学费?除了最简单的衣食住行四事供养之外,佛是一分一厘都不接受,怎么不令人敬佩?那个时候的世间人感佛之恩,对这个清净无为、道德学问的长者,对他最低的生活,这个四事,衣、食、卧具、医药,都懂得照顾,佛对于学生就这么一点点要求。众生对佛的供养、对佛弟子们的供养都是种无涯之福,这个在一切经论里面我们看得很多很多。所以佛这个作法,畅佛本怀。第二个意思,佛的妙音、佛的教化流通十方三世,畅通无碍。

  第二句是讲他的德行,『一切诸地皆明了』,如果你自己没有智慧、没有学问、没有能力,你怎样去教化众生?你的智慧、德能都在你形象里面表达出来。所以我们自己要问问自己,不要去到处看别人,天天要认真的反省:「我是什么个形象?是不是真的在学佛?」想想看佛是什么心,再回过头来想我自己存的是什么心。佛心清净,一尘不染,我们心里还有疑虑、还有牵挂,这不是佛心,勉强的讲,夹杂,你已经夹杂得够多了。什么叫精进?什么叫用功?把你夹杂这些东西淘汰,恢复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就对了。不但世间法不夹杂,出世间法也不夹杂,一切随缘就好。众生没福,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众生有福,这个世间就有大圣人出现。但是我们要知道替众生培福、教众生培福。从哪里教起?从自己教起。孟夫子讲的话好,「反求诸己」,回过头来一切求自己;求自己就是真正替众生培福,真正教导众生培福。众生确确实实迷在一时,他为什么迷得这么严重?没有人开导他。

   现在年轻人十几二十岁,可以说从生下来就没有看到好样子,他怎么会学好?那要学好,那是天生的圣人,佛家讲是诸佛菩萨乘愿再来。要知道佛菩萨乘愿再来,也有迷的时候,所谓是隔阴之迷;但是他善根深厚,一接触到圣贤教诲,他很容易就觉悟。所以我们不要去想这个世间人造业很重,那我们想错了,我们肯定这个世间人确实有大圣大贤乘愿再来,有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大阿罗汉,只是缺少一点「缘」。我们这一生很幸运遇到佛法,得人身闻佛法,很幸运的遇到真善知识,承蒙善知识的指导,自己对于如来的教诲认识得少分,自己深受利益,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感恩一定要图报,如何报佛恩?唯有依教奉行,我们要代佛宣扬甚深微妙法,这才是真正报佛恩。要想宣扬大法,你不入境界怎么行?「一切诸地皆明了」,这是教我们要入境界。「诸地」范围讲得太广了,包括大小乘,包括宗门教下、显教密教,这个事情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早年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有一天,老居士问我们这些学生,二十多个学生,也有一点像孔老夫子叫学生「各言尔志」,问问大家你们的志向。问到我,我只有一句话:弘法利生,那个时候说的话。老师听了之后先叹一口气:不容易!发心弘扬正法,你对于世出世间法要通达明了,就是「一切诸地皆明了」。他老人家举个例子,世间法其他的我们不谈,只说一部《四库全书》,我们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够通达?这是世间法里头的一部分。单单通达世间法还不行,不能解决问题,还要通达佛法。佛法,中文翻译的典籍现在汇成一部丛书,《大藏经》,我们这一生时间有限,怎么能够通达?不通达就没有法子弘法利生。我听了,当时的态度也非常严肃,这个是事实。

  于是老师传我一个方法,怎么办?我们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通,但是又非通不可,老师讲了,只有求感应、感通,求诸佛如来加持,求古圣先贤他们的威神加持,这样才能通达。我听了:「有指望了」。用什么方法求?诚,古人常讲的「诚则灵」。什么是诚?不夹杂丝毫的私心就是诚,有一点点私心夹杂在里头,不诚。「不诚无物」,这个意思是讲不诚你就不能够感通。完全是为众生、为社会、为一切古圣先贤的正法。这个诚还要诚到极处,所以老师送我四个字,至诚感通,至诚是真诚到极处,你才能够感通。弘法利生,那个时候的愿望。现在晓得弘护利生,要弘法还要护法,才能把这一桩事情做好、做得圆满。圆满的标准是尽心尽力,我已经尽到自己的心力,这个功德就是圆满的;我有十分的力量,我只用了七分八分,不圆满。要尽心尽力,没有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

  迷惑的时候,人就是为自己,到这个世间来是为自己活着的,这是六道众生里头的人。如果这个人觉悟了,「我生到这个世间来不仅是为自己,我要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全世界的人类服务」,这个人是天人,他不是普通人,但是不是佛菩萨。佛菩萨服务的念比这个大多了,佛菩萨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没有自己,自己这个身是属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自己的心是虚空法界,自己的身是剎土众生。这样发心,你就能得感应道交,佛经里面常讲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你。李老师的教诲,我一生受用不尽。早年我亲近三个老师,方东美先生教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引导我入佛门;一入佛门,我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我也是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们把当中这个字省掉,看破、放下,菩萨道。从初发心怎么成菩萨、成佛的?就是看破、放下。看破,六波罗蜜里面般若波罗蜜,智慧;前面五种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属于放下。布施,放下悭贪;持戒,放下恶业;忍辱,放下瞋恚;精进,放下懈怠;禅定,放下散乱。章嘉大师教我的。李炳南老居士教我至诚感通。我跟这三位大德得的法就是这个。我跟章嘉大师三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这十三年奠定佛法的根基,满足自己一生的愿望,走弘法利生的道路;真的得诸佛的护念,常常遇到好的护法,使我教学上课这个事业四十三年没有中断过。从我上讲台到今年是四十三年了,才能够得这么一点利益。

  如果没有真诚心,真诚心一定要学《普贤行愿品》;纵然没有机会去读整个《大方广佛华严经》,至少最后的那一卷《普贤菩萨行愿品》,别行的本子。这个别行的本子,清凉大师他老人家的真实智慧、大慈大悲,他参加《四十华严》的翻译;这部经翻成之后,德宗皇帝请他给这个经做一个注解,四十华严的疏,他是奉命注经。注完之后,把最后的这一卷,《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总结这一卷特别抽出来单独流通,这是他的真实智慧、大慈大悲。他为什么这么做?经的分量太大,在从前没有印刷术,经都是手抄本,流通量很少,这么好的经书,佛法里面真的是第一经,不能够大量流通,你想想这是多么遗憾;但是大量流通事实上不可能,现在没有问题了,现在印刷术发达,所以只好用这个方法把它最精彩的、最重要的这一部分单独流通。我们看看古人的用心,在他当时那个环境,他已经尽心尽力做得很圆满,圆满功德了。自己在五台山显通寺华严讲堂把这个大经讲五十遍,这真正是传法善知识最好的榜样,不辞辛劳,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

  释迦牟尼四十九年每天讲经八个小时;清凉我们想他讲五十遍,我给他估计,每天一定要讲八个小时,一年讲一部,一生讲五十遍,确实是释迦牟尼佛的真实弟子。清凉以后再找不到第二个人了。所以至诚感通就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要想学大乘佛法,从哪里学起?确确实实从《大方广佛华严经》学起,这部经里头奠定了根基,三藏十二分教无论你修学哪一部经纶、哪一个宗派,都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修学念佛法门,我常讲,肯定只取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我们确实有这个信心,所以要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道心,成就自己的智慧;不得诸佛如来加持,做不到。

  第三句『普现一一众生前』,这是教化众生对象,教化的对象;一切众生,我们常讲九法界众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普是平等,决定没有差别示现在众生前。『尽与如来平等法』,给一切众生最殊胜的大法。「平等法」是什么?《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是给其他的小法。确确实实古人的话说得很好,「不读《华严》,不知道如来的心量」;换句话说,如果不能够契入《华严》,我们没有办法拓开心量,我们永远是小心量,然后你才晓得这部经的重要性。拓开心量是我们做人头一桩大事情,不要再小心量,不要再跟人斤斤计较,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对人,我们修的布施、修的供养都是最好的,绝对不是说最好的自己享受,自己不要的再去布施给别人、供养别人;那个你也算是不错,你修的是世间有漏的福报,不是功德,不是第一殊胜的功德。第一殊胜的功德是把最好的供养一切众生。但是你要记住,如果供养众生不是给他如来平等法,你所修的绝对不是究竟圆满。「尽与如来平等法」,这是大方广佛华严。

  大方广佛华严我做不到,有办法,可以跟大方广佛华严同等的,《大乘无量寿经》。为什么?《华严经》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无量寿经》,所以我们能与一切众生无量寿,那是平等法。你看看经题,夏老居士会集得好,诸佛都赞叹。经题前面一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是果德,后半句「清净平等觉」是修德。平等法、清净法,平等法是《大乘无量寿经》。这在全世界应当是普现一切众生前,大量的流通,尽心尽力的供养,这是普贤心、普贤愿。我们能够引导一切众生深信净土、愿生净土、弘护净土,普贤菩萨的愿就圆满了。

  同生众第二个单元「十普菩萨各得一门」,每一位菩萨名号里头都有一个普字,我们现在看第一位:

   【复次净德妙光菩萨摩诃萨,得遍往十方菩萨众会庄严道场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这十普菩萨的地位。前面列名当中没有普字,「净德妙光」。「以前与普贤共为十普」,名号上没有,意思上有,在前面他曾经跟普贤菩萨一起共为十普。「今普贤别说」,所以把他加在这个地方,这就圆满,就十位了,在十位当中他排名第一。「严处说法,皆名为严」,这个地方只讲庄严道场,偈子里头有说法,都是庄严道场的意思。庄严道场,诸位要记住,这是护法,我们前面讲的弘法跟护法,弘护正法。弘护正法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是智慧跟福德;「净德」,这是他有福,清净的福德,「妙光」是智慧。护法重要,一个大护法主持道场,在一般讲这个寺院的住持、当家,这些执事是道场的大护法;加上我们现在所讲的义工,在道场服务的,都是属于净德妙光菩萨摩诃萨一类的人物。他们的地位很高,列在十普菩萨的第一位,十普后面都属于弘法的,他是护法的;护法排在弘法的前面,我们想想这个意思。无论是出家人的道场或者是在家人道场,护持正法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很容易走错路,很容易做出偏差。稍有偏差,那就不是护持正法了,障碍正法。

  道场无论是什么形式的道场,你要记住,这个场的上面还有一个道字。从前李炳南老居士讲经的时候常讲,「有庙无道,不能兴教」。由此可知,正法常住、正法久住,什么是正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我们表演出来了,正法就是上课、就是教学;所以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我学佛的时候就把这个看法提出来,当时我住在台北,我把这个看法提交给「中国佛教会」,希望他们做正名的工作;孔老夫子常讲「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国在从前没有问题,佛教大家都知道是佛陀的教化、佛陀的教育,从前讲教化的多,现在人讲教育,没有说它是宗教。它跟其他一切宗教确实不一样,你们看看全世界哪一个宗教创教的人是天天给大家上课,一天上八个小时,四十九年没有休息?没有看到。宗教有许多宗教的仪式、祈祷的仪式,佛教里头没有。佛教里面所有这些仪规都是后来祖师大德们定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就是皈依,皈依都非常简单。我们现在用的这个皈依誓词、传授五戒的誓词,都是弘一大师从经典里面、律藏里面节录出来的,告诉我们佛陀当年在世给在家人传授三皈就用这个仪式,你看多简单!真的是简单而隆重,诚心诚意发愿从迷邪染回头依觉正净,它是教育,它是教学。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这个寺院就是学校。

  第一个佛教的道场大家都晓得,洛阳的白马寺。那个时候,洛阳是国家的首都。建这个道场称之为寺,为什么称为寺?诸位现在要是到北京去旅游,你可以到故宫里面去看看,你就明白了。你在故宫里面看到很多单位,那个办公的单位都称之为寺。所以寺原来是国家常设的办事机构,直接归皇帝管的。国家行政部门有总理大臣,总理是宰相;总理大臣下面办事的机关称部,现在还称部,没有改变。皇帝下面办事的机关到民国就改了;这个办事的机构、常设机构可以说,从汉武帝建立这个制度之后一直到满清,都没有改变,还称之为寺。寺的意思是什么?寺的意思是承嗣的意思,就是永久设立的,一代一代传下去,不会改变,也不会被撤销的,这个机构才称之为寺。总理衙门那个部可以常常改变、可以常常撤销的,唯独寺不能撤销,是帝王永久设立的机构。佛教传到中国来,国家把它正式成立一个机构,也称之为寺,尊重到极处了。

  诸位要知道寺这个字的来源,它是国家办事的机构,直接受皇帝管辖的,它不是宰相管辖的。寺的长官、主管称卿,所以从前皇帝底下有九个办事机关称九卿,三公九卿。三公是什么人?是皇帝的国策顾问、元老,多半是前朝的元老,是皇帝的顾问。九卿是他办事的,主管某一个机构办事的人员,现在讲长官。佛教成立一个机构称之为寺,这个机构办什么事情?在那个时候,主要的工作是翻译经典、讲解经论;是学校,真的是佛陀的教育,是佛教的学校,现在叫学校,那个时候叫寺。住持就是这个学校的校长,首座是这个学校主管教学的、主管教务;维那是主管秩序,就像现在的训导一样;监院是主管总务的,跟现在学校里面的纲领执事名称不一样,业务完全相同。学校里有教务、有训导、有总务,佛寺也是这样设施的。所以,它是教学。

  里面供奉佛像是尊师重道,所以寺院里头有讲堂,供奉佛像这个大殿那是礼堂,重大会议在这边举行。接待外宾先在大殿礼堂行礼,然后客厅里面招待。讲堂这是讲经的,讲堂不只一个,看这个寺院规模大小,讲堂愈多,我们就晓得它规模愈大。为什么那么多?它开的课程不一样。所以你到那里去学佛,你想学习佛陀的教诲,你欢喜选哪个法门你就进入那个讲堂,那个讲堂有老师在那里讲解,教你怎样修行,那叫道。佛寺从来没有给死人念经超度的,没有!超度这个事情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年轻学佛比较晚,亲近善知识少。当年在台北我往来比较多的是道安老法师;因为道安法师在台北办了大专佛学讲座,邀请我给学生们上课,我跟他老人家就比较接近。我曾经把这桩事情提出来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寺院里面原来没有经忏佛事,没有超度的,这到底什么时候兴起?什么原因兴起?

  他告诉我,这个兴起大概是唐朝中叶安史之乱。唐明皇大家晓得,唐明皇兴起的,国家遭受这样一个大的变故,安禄山造反,杨贵妃是内应,闹到皇帝都逃难,幸亏郭子仪平定了这个动乱。动乱虽然平定,死亡的军民很多,所以唐明皇晚年就在每一个战场、跟叛军打仗的这个战场,建立一个寺,这个寺都叫做开元寺,开元年间建的,所以开元寺就很多。开元寺当然还是佛教的教学道场,不过这里面就做追悼死难军民的法会,做这个追悼会。皇帝提倡,于是民间就仿效,经忏佛事是从这里开始的;民间如果有家里老人过世,也请法师来做超度的佛事。在这以前没有,在这以后也很少,因为民间这些习俗没有开,所以从追悼会开始的。这是唐明皇的一点心意,这个动乱死伤的军民太多了。以后逐渐演变,喧宾夺主了。在从前这个超度完全是义务的,没有说现在要订上价钱、做一堂佛事多少钱,以前没有。一般人民超度家亲眷属请法师,只要法师同意都可以;法师不同意,不能够勉强要求。也不会谈供养、谈条件,没有,供养都是随意,寺院还是以讲经教学为主。

  到了马祖、百丈,这是禅宗第八代的祖师,六祖惠能的徒孙。这两位大德提倡共修,正式建丛林。在过去学校只是上课、只是教学,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个人去修行。大概在那个时候,学的人多,修的人少,于是这两位大师大发慈悲心,提倡大家在一起修行,依众靠众。个人修行有的时候懈怠、放逸、懒惰,大家在一块就不太好意思了,提倡共修。共修是百丈、马祖他们两个人提倡的,于是佛教道场不但是有教学,还要提倡修行。修行的方法很多,但总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念佛,一类是参禅。于是这个道场除了讲堂之外,有禅堂、有念佛堂,你欢喜修哪个法门,你就进入那个殿堂,有大德法师在里面领导,领众指导。所以我们对于从前这些寺院要是认识得很清楚,然后才晓得现在这个道场变质了,把自己如来家业废弃掉了;而佛法里面从来没有的这种超度佛事,变成佛教正式的一桩事情来做了,所以佛教变成宗教了。你现在说佛教不是宗教,谁能相信?佛教确实由教育变成了宗教,我们不能不清楚,我们要很努力、很认真去做,要把佛教的本来面目恢复,我们才能对得起释迦牟尼佛,我们才能对得起历代祖师。

  所以我们现在在澳洲建一个道场,我们这个道场现在不用寺,为什么?因为寺院、庵堂已经被一般人看作是迷信的宗教,我们再建一个道场还用寺,怕的是误导大家,所以我们现在这个道场正式恢复到学校,用「学院」;我们大家都修净土宗,我们名称是「净宗学院」。我们的活动确确实实每天有八个小时教学,有八个小时念佛,我们守古大德的遗风,恢复佛教从前的面目,回归到教育、教学上去。我们在香港现在虽然有这么一个小的道场,我们也希望此地佛教教学,经典是教科书,这个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中断,来参学的同学多少没有关系,我们这是属于社会教育,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这里头不收学费的,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我们天天在这里上课,天天在这里教学,有兴趣的欢迎你们来;你们听到欢喜,觉得有一点受用,你也可以介绍你的朋友们来参加,这是常年的教学场所。我们现在已经两个教室,九楼一个不上课的时候,那边就做念佛堂,这个道场解行相应。我们这个地方没有经忏,没有超度,没有法会,回归到佛教本来面目,这个重要。

  但是现在有不少人,年轻的这些法师们主持一个道场,怕道场没有收入,怕不能维持,经忏佛事是收入,那我们怎么办?这个一定要有信心。「净德妙光」,这个重要,自己真有德行、真有智慧,你就真的会有信心。这个道场谁来护持?诸佛如来、护法的众神,他们一定照顾这个道场。如果我们是真的在修道,确确实实如理如法的修学,而这个道场因为经济困难不能维持了,很好,我们从今之后不要学佛了,为什么?佛不灵,佛没有感应,我们可以去学其他宗教。我们要有信心。

  我过去在台湾第一个建立的道场是韩瑛馆长她出的力最多,鼎力来维护,在景美建立一个「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我们这里面没有经忏佛事,没有法会,常年讲经。听众都能够乐捐,自由乐捐,一丝毫勉强都没有。捐助这一点收入虽然是不多,但是能维持下去。我们办活动,只有办佛学讲座,在寒假、暑假大专学生他们放假的时候,要求我们办一个七天、十天或者是两个星期,这个行!我们请一两位法师开几门课程,吃住我们都照顾;有人发心,收入虽然不多,能维护。这么多年来,我们有信心。

  第二个道场就是「佛陀教育基金会」,这个会址是简丰文居士一个人捐献的。他是建筑师,盖这栋大楼他是跟地主合作,盖完之后平分;这个楼八层,他分到四层,所以送一层给我做讲堂。这是市中心区,交通非常方便。那个时候,我的听众并不是很多,景美有个道场是勉强能够维持了,如果再搞一个道场,我恐怕没有这个能力来维护;所以我就问他,我说:「你是护持还是来害我的?」他说:「我护持法师,我决定不敢害你。」我说:「你送我这个道场,每个月要不要开销?」他说:「那当然要」,「开销钱从哪里来?你这就是明明存心不良,你要害我。」他说决定没这个意思。我说:「一个月开销多少?」他说一个月大概要六万块钱。我说:这样,你每个月拿六万块来,这个道场我接受;你要不拿六万块钱来,要我向信徒开口来维护这个道场,我不要。我们心地要清净,不能有这些事情夹杂。他同意、答应了,我才接受。每个月拿六万,他拿了三年,三年听众多了,有了基本的信徒;我看看信徒们自动捐助的,每个月这个道粮够了,开销够了,我跟简居士说:「行了,以后你不要再拿了。」

  「佛陀教育基金会」它的性质,虽然天天讲经,并不以讲经为主,是全世界佛教后勤支援的机构,印经布施;不限于净土宗,哪一个宗派的经典我们都印,决定是正法,所以在全世界有许许多多地方道场委托我们印经给它。委托有的时候他不拿钱的,他只告诉我们他想要什么样的经本,我们替他印,印了送给他。所以这么多年来经书流通到全世界,钱从哪里来的?大家捐的。我告诉韩馆长、告诉简丰文居士,我们完全是乐捐的,没有丝毫压力,钱多多做,钱少少做,没钱最好,我们省事,不要做了。所以这两个机构永远遵守这个原则,我们心才清净。道场讲经终年不断,我们的布施就是法布施,印经,这些年来做录音带、录影带、VCD光碟,大量流通,尽心尽力。

  可是这个事情愈做钱愈多,多了就多做,绝对不存钱。做得很如法,流通到全世界,这是佛法正经的事。所以我说它是佛教后勤单位,支援全世界佛教经典,完全是免费供应,我们大家尽心尽力在做。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义工,虽然也有一些拿薪水,薪水很少,只够他维持一个很普通的生活,因为没有专业的人也不行,再以义工辅助几位专业的,我们这个工作才能做好。我们对于工作人员的生活、家庭也都要照顾到,工作人员他能够安心。所以只要我们发心纯正,做得如理如法,不要害怕经济来源;我们有多少钱做多少事,我们是为一切众生做的,是为佛菩萨做的,不是为自己。把个人的名闻利养、个人的得失利害完全放下,点点滴滴就是净德妙光菩萨所说的庄严道场;这个道场是圣教、诸佛菩萨的教诲,我们要把佛法供养给一切众生。

  现在方便,在从前只有经本,印光大师开头的,我是跟他学;他在苏州办个「弘化社」,四众同修、弟子对他老人家的供养他全部拿来做弘化社的经费,一生就做一桩事情,印经书、印善书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弘化社的章程我看过,流通的方法他订了三种:一种是完全免费,给那些生活贫穷的人,低收入的他没有能力买书,完全免费赠送;第二种是成本的半价,这本书印出来要十块钱只收五块钱,半价流通,这是你还有能力付得起,收一半钱;如果你的收入很多,你生活很富裕,就是全价流通,成本流通,我这部书印了十块,我就收你十块。那个时候还邮寄,邮票也收你的钱。这种不牟利。印祖这个方法在当时我们想到的是,他用这个有一部分能够收入,拿这个再做印书的成本,希望这个弘化社能够永远做下去。这个方法是好,我学到他这个方法,但是我完全是免费流通,我不收人家的费用,经费来源是大家供养常住的。常住里面有一个科目,印经,人家只要是指定这个钱是捐助印经的,我们一定给他用在印经上,不做其他的用途。

  有一年过年很困难,简丰文来给我诉苦,他说年过不去,他问我:「印经的钱很多,可不可以把印经的钱拿来做常住的经费,拨一部分?」我说不可以,这样背因果。那怎么办?「我还有些信徒供养的钱,我统统拿出来给你们过年。」银行里存款全部提出来,一半给「佛陀教育基金会」,一半给图书馆。提出来之后,替我办事的人说,存折上还剩几十块钱。我们这样作法就对了,一切为佛法。为佛法树立好的形象就是庄严道场,无论做什么事情,无一不是庄严道场。回教办学校,我也捐钱给他们,庄严道场;天主教去救灾,我也帮助他们,他们派一个医疗队到非洲去帮助那些贫病的苦难人,我捐助医药费,都是庄严道场,我还捐一辆救护车。所以诸位要晓得,道场就是佛教利生的事业,不一定是有形的寺院、庵堂,不在这个有形。我特别强调的是自己的形象,头一个要把这个庄严起来。形象,内里头是起心动念,你念头正,你形象就端正;念头邪,你外表怎么装也装不像,也会被人看穿。一定要从起心动念上着手,心真的要像佛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真正庄严。

  『遍往十方菩萨众会』,菩萨诸位要晓得,佛门里面称菩萨,菩萨什么意思?觉有情,玄奘大师翻译的,觉悟的有情众生。玄奘大师以前古人翻译的叫「大道心众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但是玄奘法师翻得好,「觉悟的有情众生」这个范围就广了。所以我在新加坡跟九大宗教往来,我称他们都是菩萨,他问我什么意思,我就说觉悟的人佛教里称菩萨,你是不是已经觉悟了?你不迷惑,对嘛!在基督教里我称他「牧师菩萨」,道教里我称他「道长菩萨」,天主教我称他「神父菩萨」,伊斯兰教我称他「阿訇菩萨」,觉有情。换句话说,哪里不是道场?处处是道场,时时是道场,一切时空无一不是道场。自己心住在道上、行住在道上、言住在道上,就是道场,这个道场遍虚空法界。

  「十方菩萨众会」,包括所有宗教、包括所有团体,这个团体里面主持的人、负责的人都是有智慧的,都是领导大众的,由此可知,「十方菩萨众会」这个范围多大!在一家庭里面,佛教是四个人就是一个僧团;他一家四口,夫妻要有个儿女,这个家庭要是觉悟不迷,这个家庭就是菩萨众会道场。什么叫迷?自私自利是迷,追求名闻利养是迷,贪瞋痴慢是迷。没有自私自利,没有贪瞋痴慢,给诸位说,就觉了。念念为众生,念念为社会,念念为求世界和平、社会安定、众生幸福。这个众生包括动物、植物,不但是人要和睦相处,人跟大自然所有的动植物都要和睦相处,跟大自然这块土地、这些海洋也要和睦相处,要平等对待,无一不是「十方菩萨众会」。我们能存这样的心,行这样的事,就是净德妙光菩萨所讲的庄严道场。从这个道场,怎么会不证果?这个解脱就是证无上菩提。我们读这一节经文要这样的学习。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0七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十普菩萨各得一门,第二句:

  【普德最胜灯光照菩萨摩诃萨,得一念中现无尽成正觉门,教化成熟不思议众生界解脱门。】

  这一门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尘尘皆成正觉」,这个已经是无尽,「方是正觉一门」。「有如是等无量成正觉门,如出现品辨」,到底下一品会详细说明。「随所成正觉门,调生亦尔」,教化众生,「故云成熟不思议众生界」。大师注解里面为我们说出一桩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经上常讲的成正觉。我们一般初学对于成正觉这个概念很模糊,大师在注解里面把这个境界讲得很清楚:「尘尘皆成正觉」,这才叫做正觉门。由此可知,一觉一切觉,绝对不是说某一部分你觉悟了,另一部分还没有觉,那不是成正觉,这个境界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一念中现无尽成正觉门」,这就是一觉一切觉。

  菩萨德号『普德最胜灯光照』,佛法里面讲到智慧光明常常用光来做比喻,日光照白天,月光照夜晚。日月照不到的地方,灯光都能照到,所以讲日月灯光就是讲圆满的般若智慧,代表这个;这个地方虽然没有说日月,说了一个灯,当然全包括了。「普德最胜灯光照」,德、慧都具足,菩萨摩诃萨一定具足圆满的德慧;虽然没有到究竟圆满,像月亮一样大概也是十三、十四靠近满月,如来果地上我们称为究竟圆满,摩诃萨证得圆满。他所修的法门「一念中」,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一念中现无尽成正觉门』;换句话说,二念就迷了,就不是正觉。《弥陀经》上世尊教导我们「一心不乱」,一念就是一心。他这个法门关键就在这一句「得一念中」,一念就是无念,有念就不一。但是这个无念,经论里面讲得很好,无妄念、无邪念,不是没有正念。什么叫正念?「无尽成正觉」,这就是正念。所以我们要懂得,一念是正念,二念就是妄念,所以你落二三。二说的是意识、末那,三再加上阿赖耶,我们常讲三心二意,才起念就落在三心二意,于是就变成凡夫知见。

  这个地方不仅是菩萨,摩诃萨,是大菩萨,这不是普通的菩萨,跟普贤菩萨同一个名号的「十普」,都加上一个普;由此可知,至少这十位菩萨也都是等觉菩萨,所以他们智慧说圆满,一点都不过分,菩萨地到顶头、到等觉了,圆满的智慧德能。这里面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修德,我们要修慧。德从哪里修?德从放下修,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慧是自性本具的,不是从外面修得来的,只要真正能放下,最后把那些妄念都要放下,恢复到正念,也就恢复到一念、一心,宗门里面所谓「识得一,万事毕」,修到一心、一念,世出世间事全都解决了,不再是问题了。这是真实的功夫,自自然然「现无尽成正觉门」。这一句就是四弘誓愿里面「法门无量誓愿学」,怎么学法?得一心就学到了。不得一心,你只能通一个门,你不能通一切法门。这个地方是通一切法门,这样你教化众生、成熟众生数量当然不可思议。就像世尊当年在世示现的一样,无论是什么根性的众生遇见了佛陀、遇见了法身菩萨,他们有能力,首先有能力观机,然后应机施法。所以一切众生遇到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得度。

  我们要想得到这样智慧能力,发愿帮助九法界苦难众生,这是正确的。如何满愿?这要靠修德。修德里面的纲领就是看破、放下,看破一分,我们就放下一分;看破两分,我们就放下两分。看破跟放下是相辅相成的。一定要勇猛精进,佛法里面菩萨唯一的善根就是精进,一懈怠就没有法子不堕落;古人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要不精进,你决定退转;你想保留在那个地步,保不住的,决定退转。所以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真精进,一定知道克服自己的习气毛病,最重要的放逸、懒惰,这个毛病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学得的,多生多劫的习气,一定要改过来,要奋发自强。所以学佛、学道或者是学世间的学术,说实实在在的话,都应当是在年少;年轻时候有体力,年老体力衰了,想精进实在讲太难了。我们一般人年轻的时候贪玩,尤其现在这个花花世界,外面诱惑的力量太大,你要是敌不住诱惑,你会被境界牵着走;学习的大好时节因缘要是过去了,到你四十、五十想学的时候后悔莫及。年轻的时候,说老实话,三天三夜不睡觉,精神饱满,有体力、有本钱;五十六十以上就没有这个能力了,一天睡眠休息时间不够,你就感觉得体力支不住,这是衰老的现象。

  又何况现前这个社会大多数的众生都堕在邪知邪见里,对于古圣先贤的教诲完全不能接受,所以这个社会,我们要是读读从前的历史,现在的社会反常。史书里面记载着善恶因果报应的事情很多,现在好象做恶事没有看到报应;你做好事没有看到善报,你做恶事也没有看到恶报,大家对于因缘果报这个事情非常冷淡,所以他敢胡作妄为。是不是真的没有因果报应?如果你要是细心留意观察这个社会,因果报应这些事就在你的周边。诸佛菩萨、诸天善神还是常常向你发出警告,可是我们迷得太深,我们的头脑被五欲六尘冲昏了,变成麻木不仁,没有知觉了;在这种状况之下,那就是西洋宗教里面讲的末日就会现前了。末日是什么?算总帐!不是一个一个的跟你各别算帐,算总帐。我相信他们宗教经典里面所说的,我信上帝,我信末日;我看现在这个社会,末日距离我们愈来愈近了,可能在我有生之年我还能看见,末日之来太可怕了。有没有回转的余地?宗教典籍里头答案是肯定的,东西方古老预言里面所讲的答案也是肯定的,只要人心能向善、能回头,断恶修善,算总帐这个日期可以推迟,灾难的程度可以减弱。我们想想今天有几个人肯回头?有几个人肯听圣贤教诲?

  不过话说回来,佛家经典里面常说,共业里面有别业,也就是共业里头有不共业,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只要自己真修。《正法念处经?观天品》,我们在里面看到许许多多畜生道修成菩萨,畜生能修成,能生天,在天上是菩萨的身分,为诸天众讲经说法。欲界天依旧贪恋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些菩萨为他们说法,我们看了很感动。世尊为我们转述的,我们相信世尊绝对不会讲假话,世尊绝对不会编个寓言、编个故事来教导我们,我们要这样想法那就错了。《金刚经》上佛说得很好:「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语就是事实真相是什么就怎么说法,不添一点也不减少一点,如语!我们应当相信。三恶道的众生都知道悔改,佛法里面讲忏悔,所谓是受这个苦报受得太多、受得太重,阿赖耶识善的种子启动了,想回头,知道过去做错了。只要有这一念,这一念就有感,菩萨摩诃萨就来应,感应道交,他来教你,帮助你在这一生当中修行证果。这个经上所说的『教化成熟不思议众生界』,你们看看这一句是不是今天所讲的多元文化?众生后面特别加个「界」,不同地区的众生、不同族群的众生、不同宗教信仰的众生,无不是平等的对待、平等的教化,决定没有分别。才有分别心,分别一定有执着,你修得再好,你出不了六道,诸位要记住。

  一般的宗教他们有分别,他们有执着,行!没问题,为什么?他不出六道轮回。他们生天生到哪一层天?只要你仔细观察,他有没有舍弃五欲?财色名食睡他有没有放下?如果放下了,他不在欲界,他在色界;如果是贪瞋痴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还没有放下,我们肯定他在欲界天。他在人间确实是个善人,但是他很执着,他有分别。菩萨教导我们最低限度要脱离六道生死轮回,这才是办法,不能脱离六道不算成就。纵然你在六道里面你修得不错,你修到无色界天了,四禅八定,那个定功是有时间性的,那个时间就是他的寿命。六道里面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佛给我们说他的寿命八万大劫,这寿命太长了,我们无法想象;可是他总有到的一天,寿命到了,他出不了六道,只有再堕下来。堕到哪里?我们一般人常讲「爬得高摔得重」,他堕地狱,从最高的地方堕下来堕到底部。你要问什么原因?你去看经,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要想脱离六道,那就不能不从烦恼上下功夫,要断烦恼。

  烦恼里面头一个要放下自私自利。如果稍稍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心,你要是真的修道人,我相信你不愿意在这个世间住了。为什么?这个世间会令人寒心,怎么会搞到这个样子?人与人之间道义没有了,仁义没有了,恩义没有了,情义也没有了。从前的社会还能维系在五伦八德的境界当中,到这个人间来值得来一次;现在这个社会,无怪乎善神都远离了,不想在这个世间住了。这些神明我们肉眼看不见,但是有一类大心的凡夫,六道里面也有一些很慈悲的天神,鬼神里头也有很慈悲的,过去生中这个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的,虽然看到现在这个社会这么混乱,他还是不忍心舍弃,依旧全心全力帮助这些众生回头。哪一类众生?我们能想象得到,善根福德有相当深厚的基础。为什么?这种善言善行他能听得进去,听了之后他还能感动,不管他能不能做到,能做到那是善根福德特别深厚;受感动听了会流眼泪、会痛哭流涕,依然做不到,他有善根福德,善根福德不够深厚,这些人是值得这些善神拥护帮助他。

  所以善神离开,我们知道有一部分离开了,有一部分很慈悲的他不离开;这些不离开的我们也能想象得到,大多数都是诸佛如来、菩萨摩诃萨示现的。为什么?他不是凡夫,真正是凡夫会受不了。全心全力、真诚至善对你,你的回报是恶意的,丝毫不领情,对你还毁谤,还要加以侮辱、陷害,所以凡夫没有法子忍,凡夫忍耐是有限度的。六道里面诸天天神也是凡夫,他烦恼一品都没有断。果然断烦恼了,见惑断了,他证得小乘须陀洹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萨,行!他能够忍受得了。烦恼没有断的会受不了,我们不能够怪他,不能怪他不慈悲,我们自己本身也一样。我们如果没有断烦恼,没有发大菩提心,怎能不退转?住在这个世间有什么意思?这都是我们现前的事实真相。

  我们今天住在这个世间,说实在话,也是希有难逢的因缘。为什么?在这个环境里面要淘汰,快速的淘汰下去;如果要成就,同样的也是快速的向上提升。大风大浪,禁得起考验,这个往上提升、提升得快;大风大浪禁不起考验,堕落也快。我们这个修学环境是个非常环境,不是平常环境;平常环境说老实话,进得很慢,退得也慢。今天的环境是大起大落,对一个真正发心修行的人来说未尝不是好事情,但是一定要有坚定的意志。《正法念处经.观天品》里面善时鹅王菩萨,这个菩萨的身是一只大鹅,畜生身;为天众说法,勉励这些天众要听闻正法,不可以放逸,要亲近善友,广利众生,说的话说得很多。菩萨现这种身用意很深,让我们看到畜生都修行证果了,我们要不好好的修,连畜生都不如。我们看到许多鬼王说法,《地藏菩萨本愿经》大家念得很多,都很熟悉,婆罗门女要救她母亲,参观地狱的时候遇到无毒鬼王,鬼王来接待她,鬼王给她说法。

  一切畜生种类这里面都有菩萨摩诃萨在当中示现,一切畜生也都有修行的、善根深厚的,为什么会堕落在畜生?佛在经典上都有详细的说明,修行里头一念差错,堕畜生身。像安世高那个同学,这个很多同学都有印象,过去生中他跟安世高是同学,明经好施,也是个讲经的法师,欢喜布施。托钵的时候托的饭菜不好,心里感觉到难过,就这一个错误的念头;他对这个念头很执着,常常犯,堕到畜生身,堕到蛇身,我们称龙王,龙王是蛇身。这是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大修行人会堕三恶道。你功德虽然没有,你的福德在,到畜生道里面也当王。我们看到孔雀王菩萨,鸟有王,兽里头有王,佛讲得很多很多。所以他们过去生中有善根,诸佛菩萨、法身大士对他们并不舍弃,无论他在哪一道,佛菩萨会示现同类身去帮助他、去教化他、去成熟他,真的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他就在他那个道,就是他那个身相,畜生的身相也好,饿鬼的身相也好,一样修行证果,这才是事实真相。所以我们对于这些动物不能够轻视。

  蚂蚁,蚂蚁里头也有王,确实有蚁王菩萨;堕落在蚂蚁这种身里面,也有真修行人一念之差,愚痴,堕落到这个身。谁去度他?蚁王菩萨,也常常给他们讲经说法。他哪一天觉悟了,他就成就了,他从蚂蚁这一道也能生到天道;觉悟了,他还用这个身给天人说法,让天人感动。我们不修行,岂不是连蚂蚁都不如吗?所以他不必再转成人身,他确实有能力变化成人身、变化成天身,他不变,这是他的大慈大悲,用这个形相来教化众生,警觉众生。所以这里讲的是「教化成熟不思议众生界」,意思在这个地方。我们读到这个经文,至少我们的心这个心量要拓开,不再斤斤计较,不再分别执着,我们对于这个世界一定要做到「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对待一切众生生平等心,喜悦相纵然生不起来,一定要生平等心。在这里头练,这就是修行。这个人欺骗我、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正好是我修学、修行的对象,我如何能在这个境界里面不念旧恶?不再讨厌他,反而能够同情他、怜悯他,为什么?他愚痴,他才会做这些错事,我现在比他进步得很多了,为什么?我不会造他这种恶事了。这两下一对比,就知道自己境界提升了几个层次。如果我们吃亏上当了还是耿耿于怀、念念不忘,我们的功夫丝毫进展都没有,依旧是个凡夫。所以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是真修行人的好境界,真修行人的菩提道场。我们要懂这个意思,教化成熟我们才有分。

  「同生众十普菩萨」第三句:

  【普光师子幢菩萨摩诃萨,得修习菩萨福德庄严,出生一切佛国土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修行福海,严出剎海」。十普菩萨,实在讲完全说的是弘护正法。护法的意思说得很多,弘法说得也不少。第一尊净德妙光菩萨摩诃萨是护法的模范,第二尊是弘法的模范,我们现在看到『普光师子幢菩萨摩诃萨』,这也是护法的典型人物,很值得我们学习。今天佛法的衰不是衰在没有弘法的人,衰在没有护法的人。我们看到热心护法的也很多,是的,他有福没有慧,所以护法工作做得不圆满,往往有偏差;有时候就错得太离谱,反而障碍了正法。有一些护法有慧没有福,知道怎么护持,没有这个缘分,没有福报,所以护法一定要福慧双全。我们在此地看「普光」,这是慧;「师子幢」,那是福;就像我们前面看到「净德妙光」有福德、有智慧。世出世法往往把修福摆在前面,修慧还摆在第二。你们要不相信,你看华严会上这两大菩萨,普贤菩萨修福,文殊菩萨修慧。普贤菩萨护法,他是如来长子,文殊菩萨弘法,是如来的庶男,摆在第二,你们想想这个味道。这是正确的,这个没有偏心,这是公平的;事实,那就像经上所讲的「法尔如是」,这是自然的顺序,决不是人为的排列。

  因此每一位学佛的同学,无论你是在家、是出家,首先学佛法,这个很重要。所以连鹅王菩萨都劝诸天大众要听经、要闻法、要亲近善知识,这是先决条件;自己具备弘法的能力,要发心修福护法。也就是说,真有弘法的能力,了解大法,对一切众生殊胜的功德利益要护持;护持佛法的人决定是内行人,外行人没有办法把正法护持好,内行那就是通宗通教,显密圆融,这样的大善知识才能够领导正法、护持正法,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道场的主席是方丈和尚,他是大菩萨,他的使命就是护持正法,正法久住,教化成熟这一方的众生。

  现在已经不是像从前讲的一个地区,现在不是,现在是全世界,教化成熟全世界的众生。为什么?现在许多道场都有网路,在台湾有很多道场他们都相当富裕,这有大福报,他们都有电视的频道。佛光山有,慈济有,有自己的电视频道,他们教化成熟全世界,这不是普通人。换句话说,福有了,慧有没有?要有大福报、大智慧,全世界的人都得他的利益。大智慧能包容,他作校长,他作主席,他没有分别执着,全世界的善知识他都会聘请作他的教员,这是全世界佛法的领袖。如果他有门户之见,底下弘法人员他是有选择性的,自己不欢喜的他就不请,以自己利益为主,而不以众生的利益为主,这就没有智慧。真有智慧的是没有自己,我们常常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有一切众生的利益。

  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今天卫星电视频道就是佛教的大道场,能有这个机会,就要把佛教所有宗派都要在这里开课,聘请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来担任教学。现在聘请老师不难,不一定要到你电视台里面来讲演,就在他自己居住的地方、他自己的道场就可以录像,把录像带拿来播放上课就可以了。不需要劳动这些善友,可以利用就近的这些设备,把它做成资料,按照时间来播放。这个世界上无论居住在哪个地区,他想学什么法门,就像办学校一样,可以先把这个讯息传达出去,看看有多少人想听这个法门、想学这个法门,然后我们再选经、再选教员。真正从事于弘护工作的善知识决定没有成见,决定没有分别执着。修行人在这个世间,佛教导我们的「随缘而不攀缘」,哪个地方有邀请,哪里就去了,不是住在一个地方。

  出家人,这是特别讲出家修行人,过的生活行云流水,没有一定的地方;到处参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首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哪里有缘到哪里去,成就自己的圆满后得智。谁邀请你?护法的大德他来邀请。大概一般护法都是长老,为什么?他们过去都是从事于弘法的内行人,弘法到老了,老了的时候结的缘广,跟众生广结善缘,一生修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所以到晚年福报一定现前;福报现前的时候就做护法,从前是作教员,现在可以作校长了,要把年轻的弘法的善友带起来,要帮助他们、成就他们。我们今天遗憾的就是住持、护持佛法的大德缺乏弘法的经历,所以弘护都出了问题,令人感到遗憾。但是事实虽然如是,我们知道一定要尽一份心力,全心全力去做,把弘护的工作做好。

  说到弘护正法,首先要培养正知正见的善友。这个事情在现代确实不容易,为什么?真正修道一定要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世尊遗教里头有两句话必须彻底做到,第一个是以戒为师,第二个是以苦为师;换句话说,你不能持戒,你不能吃苦,那就难了。真正修行人是很苦的。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做出榜样给我看,九十五岁这样的高龄都没有人照顾,自己烧饭,自己洗衣服,住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十五坪;香港是讲平方英尺,大概是五百呎的房子,一个小房子,小客厅、小佛堂、一个卧房。想照顾他的人很多,他拒绝。九十五岁以后才让学生们照顾他的生活,两年他就往生了。他往生的时候九十七岁。这是末法时期真正善知识做出好的形象给我们看,无论什么事情自己处理自己做,哪有那么大的福报吩咐别人,叫别人去做?没有这个福报。

  我在台中十年,当中有五年我自己烧饭,我向他学习一天吃一餐。以后出来讲经,韩瑛馆长护持,我自己不要烧饭、不要洗衣服,我的福报就超过我的老师了。但是多少年来在海外弘法我没有侍者,我就是孤家寡人一个,在许多国家城市去行走,言语也不通;但是事先联络好,一下飞机他们就见到我,就接待,一站一站的时候统统联络好,没有助手。看看现代年轻法师出去都有好几个侍者跟着,我很感叹,他们的福报超过我了。这福报一代比一代超过了,德行、道行、学问能不能超过前一代?这个问题不能疏忽。假如我们的德行、道行、学问不能超过前一代,这个福报享了很容易堕落。为什么李老师不受学生的照顾?当然最重要的是做模范给我们后学看,这是真正的用意。第二,也证实他有体力,有能力自己照顾自己,不需要别人照顾;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自己体力衰退了,没有这个能力了。他做榜样给我们看,这是教学,这是现身说法,把如来、法身菩萨、真善知识那个样子做出来给你看,我们才有学处,看到那个样子:哦,原来是这样的!

  也有人想照顾我,我为什么不接受?你们想想这个道理不难懂。我要一接受,底下一代就变本加厉。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会接受?诸位要记住,释迦牟尼佛的侍者是阿难尊者,阿难尊者什么时候当释迦牟尼佛侍者?二十五岁。我们就能想到,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的那一天,阿难出生;世尊示现成道之后就在鹿野苑开始教学,教五比丘。世尊一生教学四十九年,就算是五十年,前面二十五年释迦牟尼佛没侍者,到第二十五年的时候阿难出家,发心做他的侍者;这个他可以接受,是他的小堂弟,也知道将来他是传法的人。世尊灭度之后,集结经藏是阿难跟迦叶两个人的工作。释迦牟尼佛开始弘法利生前二十五年,都没有侍者,做给我们看的。难道他没有福报吗?王子出身,让家里派几个人伺候都很容易,都不难。为什么要这么做?做给后学人看的,给后学人树立一个修行人的样子,我们现在讲形象。这些地方我们读经、我们读史,不能疏忽。我们向佛学习,要在这些地方下功夫。首先要认识清楚,年轻作威作福那个习气很容易养成,无量劫阿赖耶识里面含藏贪瞋痴慢业习种子够多的了,现在看看一般人那种排场、场面,你看到很羡慕,也想获得,你没有想到那是什么因果?真正学道的人,念念当中不能忘记宇宙人生真相里面的性相、理事、因果,时时刻刻提得起,这个样子才能保持在菩提道上,没有走向歧途,没有退转。

  我们今天勇猛精进做不到,确实天天是在向前进,于是这个地方菩萨教我们,『修习菩萨福德庄严出生一切佛国土』。读到这一个单元的经文,心量跟前面确实不一样了,每一句里头都加上「一切佛国土」、「一切众生」,心量确确实实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十普菩萨为我们示现的,为我们展现出这种形象,我们应当修福。福,福德,加上一个「菩萨」,不是人天的福德,不是二乘的福德。菩萨福德怎么修?跟人天二乘没有两样,事相上完全相同,用心不一样。为什么?世间人有分别执着,二乘人虽没有执着,有分别,菩萨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样修福是菩萨的福德;也就是说不着相,修福不着修福的相,佛门里面的术语叫「三轮体空」。天天修福,念念修福,心地里头连痕迹都不着,这个福德是清净的福德、自在的福德,果报不可思议。用这个福德「庄严出生一切佛国土」,这是我们要记住,应当要学习的。第四句:

  【普宝焰妙光菩萨摩诃萨,得观察佛神通境界无迷惑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以深妙智,观难思境,故多处不迷,多劫不厌。」这几句话说得好,但是关键在第一句「深妙智慧」,如果我们没有深妙的智慧就难办了。菩萨德号『普宝焰妙光』,名号里面就含藏着深妙智慧。「普」,心里头没有一物,《六祖坛经》里面讲的「本来无一物」,这个心就普;普遍法界,普遍虚空,是一个智慧的心,是一个福德的心,是一个普度一切众生的心。「宝焰妙光」,宝比作福,妙光比作慧,正是清凉大师所说的「以深妙智」。他的法门,『观察佛神通境界』,这是不思议的境界。普贤菩萨在前面讲的,法性理体是不思议境界,没有深妙智怎么行?这个深妙智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根本智;根本智也就是不动智。在一切境界当中,佛境界是一真法界,众生境界是十法界,从来没有动摇过,那个心是如如不动,周遍虚空法界,这个心就具足了圆满的般若智慧。我们怎么学?善财童子给我们做出了一个榜样,历事练心,功夫就在回光返照。

  凡夫那个心往外头跑,他回不了头来;圣贤人跟凡夫不相同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能回头。孟夫子所说的「学问之道无他,在求其放心而已」,凡夫的心不都往外边跑吗?心神不定,一天到晚想东想西,真正做学问的人,把这个心收回来;眼是看了,没错,看了之后收回来,不被外面境界所动摇,不被它所迷惑,这就是功夫。佛家也是做这个功夫,观世音菩萨在楞严会上所示现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是举一个例子,耳根。我们凡夫耳听外面的音声,听了怎么样?听了些音乐,跟着这个音乐手舞足蹈,生起七情五欲;你被这个音声勾引走了,你受它的影响,你被它迷惑了。观音菩萨跟我们不一样,他能从那个音声回头,反闻闻自性;眼见色能够反见,见自性。六根可以往外头接近,外面六种境界接近,你要知道回头。所以佛家常讲「回头是岸」,儒家讲「反求诸己」,都是这个意思。回头要紧!不能不回头。

  中国的文化在古时候作大官的、发大财的人,这些大福报、大富大贵的人手上常常拿着一柄如意;我们现在出家人这个衣服是福田衣,这个挂钩就是个如意的相,教你常常看到、常常摸到。如意表什么?回头。你看如意那个头是回来的,回首如意;回头就如意,不回头就有灾难了。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他们的功夫都是知道回头,不会被外境所迷,『无迷惑』。清凉大师在注解里注得好。境界,十法界、一真法界,修行人不能不接触;善财童子用五十三参来表法,给我们示现这个境界,做出这个形象来给我们看,可以看、可以听,可以接触,决定不能够染着。世尊在《金刚经》上教给须菩提尊者还是这句话:「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是什么?绝不着相。也就是说,绝不被外面境界相所影响;现在人讲影响,不被它影响,不被它动摇。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心里头怎么样?如如不动,这是功夫,这是禅定。所以定慧等学,定慧等用。不是叫你不接触,接触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知道真相跟假相。《金刚经》末后偈子说得更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这首偈好!我们应该在一切时一切处对于宇宙人生用这个看法就对了。这是诸佛如来的看法,这是法身菩萨的看法,正知正见;不是这个看法,那你就看错了。所以他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他怎么会被迷?他怎么会在这个境界相上起心动念?怎么会去造业?不可能!真正明白了,你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随缘,佛家讲「随缘不变」。

  我早年讲经,把这一句说成四句。当年我记得赵默林老居士听我讲,他很欢喜,他说:「这个我从前没听说过」。我把这四句说为修行四个层次:「不变随缘」是如来、是诸佛如来,他不变,他随缘。「随缘不变」是菩萨,我随缘里头学不变,也就是我随缘,我在随缘里面学什么?学「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在顺境里头学这个,在逆境里头也学这个;在善缘里头还是学这个,逆缘里头还是学这个,这是大智慧、大福德。还有一种「不变不随缘」,这什么人?二乘人,阿罗汉、辟支佛他不变,但是他不随缘,这小乘。另外一种,我们凡夫「随缘随着变」,这就搞六道轮回了。我把这一句开作四句,四个境界。我们要在随缘里头学不变,这也是修学纲领,福慧双修。

  这个地方讲「观察」就是妙观察智,真正能够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我们不能不在这里下功夫。在什么地方转?就是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头去转。开始学,难!刚刚转,一转念又跑掉了。禅宗那个「牧牛图」很有味道,那就是讲我们这个功夫;这个修学功夫十个层次,它是用这个牧牛图来表现。我们烦恼习气重,收不住,但是觉得收了,收了马上就跑了,再收回来,逐渐逐渐功夫成熟了;大概你要想真正能有把握做得了主,给诸位说,我是用了十年。章嘉大师传的这个方法,李炳南老居士会下观察境界,在这里头练功,练的是不被外境所转。怎么练法?心在经教上,我用这个方法。凡夫那个心总是要一个地方安住,我把我的心安在经教上,全心全力学经教,不理会外面境界。外面境界来了,很好,点点头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人也好、恶人也好,不放在心上。我用这个方法。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0八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十普菩萨第五句:

  【普音功德海幢菩萨摩诃萨,得于一众会道场中示现一切佛土庄严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如一逝多林会,顿现一切净土,会会皆尔,念念现殊。」这个意思我们能懂,境界不可思议。由此可知,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法身菩萨,特别是法身菩萨里面的地上菩萨,经上称摩诃萨都是登地菩萨。通常我们对三贤位称菩萨不加摩诃萨,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初地以上我们加摩诃萨,就是大菩萨,这些大菩萨已经契入佛境界;我们这一段里面念的这些大菩萨全是等觉菩萨,与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个地位都相等的,所以他们实际上契入佛陀的境界了。任何一会,这一会,佛法里面讲一会就是这个教学一个阶段,这个时间长短不一定。像佛讲《华严》这是一会,这是大会;大会里面细分,清凉大师告诉我们有九会,也就是说这部经是世尊在九个不同的处所讲的。这个情形也很多。分量少一点、比较单纯一点的在一个地方,一个时间可以讲完,这个我们称之为一会。像以后法师大德们讲经,过去多半是选在休闲的时候。中国在古代是农业社会,大规模讲经这些活动都订在农闲的时候,大家有时间到寺院里面来参加学习,时间大概是一个月到三个月,一年至少有一次这样的法会。平常教学对象是以出家人为主,因为在家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只有在长假的时候,在家居士们他们发心想听经。

  在中国过去道场多,各地方发起讲的经论不相同,华严宗的道场讲《华严经》;天台宗的道场讲《法华经》,也有讲《楞严经》;净土宗的道场讲《弥陀经》,讲《无量寿经》。喜欢听什么经,你就到哪一个道场去参学,可以在那里挂单;也就是我听这部经这段期间,我要住在寺庙里,寺庙里要分配我房间、铺位。同时寺院也会分配一点工作给你做,像清洁环境、打扫庭院,也给你一个区域,你对道场有一点服务,生活起居跟出家人完全相同。这部经听完那你就毕业了,你就可以离开这个道场,这个我们通常称一会。像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可以利用网路、可以利用卫星电视做为远程教学;这是在过去实在讲梦想都想不到的,现在居然能够实现。这个给一切大众带来很大的方便,不必一定要到道场去亲近善知识,你在家里面如果有这套设备;这些设备我想将来愈来愈进步,影像音声画面愈来愈清晰,成本愈来愈低,在我们预想五年到十年之后,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这个设备,那么远程教学这就比什么都重要。

  我在澳洲,澳洲南昆大的远程教学是世界第一。他们自己有卫星发射台,涵盖全世界六十二个国家地区,学生都不必到学校去,就在家里学习,在网路上学习,考试也在网路,毕业的时候学校把文凭寄给你,寄到你家里来。他们在网际网路的学生有一万多人,成绩非常可观。我去参观之后,我就想到佛教将来教学一定要走这个路子,所以我们今天在摄影棚充分的利用这段时间把我们的预备工作做好,我们储存软件,将来一有这个机会,我们就可以随着网路来播放。能够有卫星电视传播,那当然还更好,现在这个卫星电视限制还很多;譬如接收要用特殊的天线,圆碟的天线,要对准卫星。我想将来科技一定会进步到不需要用这个电线,像现在这个手提电话一样,会达到这样方便,用不着加装这些天线都能够接收得到。所以这个会就广泛,就跟此地菩萨所说的一样,任何一会当中他都能示现无量无边的佛菩萨的会场、教学的场所,而且都能够互相连得起来,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菩萨的德号『普音功德海幢』,我们看到「普音」,这是说法;十方世界以音声为教体的,我想绝对不只我们娑婆世界,一定很多很多,凡是以音声为教体的全都连在一个网路上了。一个地方上课教学,尽虚空遍法界都能接收得到,无需要借用这些科学技术。我们凡夫没有这个能力,需要借用科技的设备,佛菩萨不需要,他们六根恢复了本能,就像《弥陀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那些大众一样,人人天眼洞视,个个天耳彻听。天眼洞视就是能接收画面,天耳彻听就是能接收音声,尽虚空、遍法界任何一尊佛菩萨教学的场所都能够接收得到。那么我们现在这种讲经的场所,试问能不能也像菩萨一样遍虚空法界?给诸位说,在理论上讲是可能的。理上讲得通,事上就可能了。为什么?我们六根是心现的,是识变的,障碍在我们本身,在我们的妄想。我们虽然有妄想,发出去这个音声这个形相,如果没有妄想的人他能不能见到、能不能听到?可能。

  我们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说到西方菩萨境界,这些往生的人到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六根通利,他要是想到他从娑婆世界去的,从我们地球上去往生的,看看现在地球上家人的状况,他清不清楚?他看得很清楚。家里面这些人在这里聊天谈话,他也听得很清楚。所以古德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神明他们的色身跟我们的色身不一样,我们看不见他,他能看得见我们;我们听不到他的声音,他可以听到我们的声音,所以我们的形相怎么不遍虚空法界?我们的音声当然也遍虚空法界,只是六道里面烦恼习气深重的众生,我们常讲自作障碍,他收听不到。如果我们要作意,那就更容易。作意是什么?佛家讲的观想。我们在此地讲经,我的对象、我的听众是九法界众生,只要有这个念头,九法界众生真的就来了。怎么来法?不来而来,《金刚经》上讲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自自然然应现在这个讲堂之中,这个听众就多了,无量无边。

  我们在经上读到维摩丈室,维摩居士那个小房间只有一丈见方,那就叫方丈,容一万多师子座。他跟人讲经说法,声闻、菩萨都来听,每一个人都坐在宝座上,长者这个小房间没有扩大,佛菩萨那个师子座没有缩小,小大不二,为什么?性现的。我们要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体性上没有障碍,事相上也没有障碍;如果有障碍,事事无碍怎能讲得通?障碍究竟从哪里来的我们总要清楚、总要明了,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除去妄想分别执着,确确实实这四无碍的法界你就见到了。清凉在《华严》上说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事事无碍的境界。什么人能够见到、能够契入这个境界?法身菩萨,《华严经》圆教初住就入这个境界。

  在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境界他还没有办法做到,但是他可以达到理事无碍的境界。我们凡夫不行,凡夫是处处都有障碍,六根没有一根没有障碍;意根妄念纷飞,昼夜不停,心不能清净,不能做到一心一念,这个障碍就是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要知道我们学佛真正做功夫就是做的这个功夫,这是佛菩萨形象里头的根本。「普音功德海幢菩萨」这一门,就我们现前生活环境当中,我们应当如何学习?我们今天面对着摄影机,应当知道在网路或者电视画面上观听的这些大众,我们都要想到,精神要能贯注,而不是一个人在摄影棚里面对着摄像机讲话,这样你的精神就不能够贯注。画面前面收看的许许多多的同修大众,我们应当要学习佛菩萨,这些大众如对目前。当然将来如果我们有这个能力,跟各个道场都能有双向的沟通,那么许多不同道场的观众我们在这里画面上也能看见;我们可以面对面讨论问题,面对面交换意见,这个事情现在都不难了。这些设备要装设,费用也相当可观,但是我们统统都要能想到才好。第六句:

  【普智光照如来境菩萨摩诃萨,得随逐如来观察甚深广大法界藏解脱门。】

  菩萨名号里头意思含得很深,『普智光照如来境』,确实我们能够体会到这是菩萨摩诃萨的境界,这个不是一般菩萨。他修学的法门是『随逐如来观察甚深广大法界藏』,「随逐如来」当然是得如来威神加持,他能做得到,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怎么学习法?要随顺如来教诲。如来的教诲现在都在经教之中,中文翻译的三藏十二分经教,这是如来教诲。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不再随顺烦恼习气,完全随顺佛陀教诲,必得诸佛如来威神加持。普智光照菩萨如是,我们可以学。清凉大师注解,「法界含摄无尽,故名为藏」,尽虚空遍法界真的是包罗万象,这里面无量无边的诸佛剎土、无量无边的众生境界,差别个个不同,所以称为藏。「观察甚深」,甚深什么意思?什么叫甚深?我们在大乘经教常常看到「彻法底源」,那才能叫甚深。

  彻法底源是什么意思?见性。从法相上见到法性了,这才叫甚深,这才叫「广大法界藏」。相千差万别,性是一个。所以能观察的是甚深智慧,所观察的是甚深广大的法藏。法界是一,所以称之为一真。迷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是一,所以在现前境界里头分自分他,你我他,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他。这是怎么回事情?妄想分别执着里头变现出来的。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真有,真的确实没这回事情,妄心里头确实有这个境界,这就是古德常讲的「梦里明明有六趣」,梦是迷,迷的时候有这个境界,觉悟就没有了。我们要问,觉悟是不是真的这个境界都没有?不是的,觉悟了这些境界还现前;那怎么说没有?你心里头没有了,你绝对不会把这些境界放在心里。所以「觉后空空无大千」,不是说大千世界真的没有了,是你在作梦的时候醒了,虽然醒了,是在梦中醒了,梦中是「哎,知道我现在在作梦」,在梦里头知道自己在作梦,于是对梦中所有一切境界你的看法不一样了。梦中有一个人跟你说:「我现在要你的头目脑髓」,你很欢喜:「我要行菩萨道,我给你吧!」为什么?这作梦嘛!梦里头遇到一个老虎,老虎很恶,想到释迦牟尼佛舍身喂虎,我也来干一次,也来舍身喂虎。因为你不再在境界里头起分别执着,你知道它是梦境。

  但是我们现在就差这一着,不晓得我们现前境界是梦幻泡影,我们对于眼前的境界依旧是妄想分别执着,入不了佛境界,得不到大自在,得不到诸佛威神加持。佛教导我们「应作如是观」,我们也听得很熟,但是没有落实。可能偶尔很短暂的落实一下,境界现前又忘掉了。这叫凡夫,这叫功夫不得力。功夫真正得力、真正落实,你就不会被境界所转,你绝对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对上面说,你确确实实常随佛学,菩萨在此地「随逐如来」就是常随佛学,自然是普贤十愿,这不难了。那叫什么?看破。

  我们今天为什么放不下,为什么做不到?没有看破。佛是教给我们了,落实才真正看破,落实在放下。果然放下了,你随逐如来观察又深一层了。所以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又帮助你放下,菩萨修行没有别的。所以章嘉大师头一天就把这个方法教给我了。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就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相辅相成,功夫不能间断,你就能够精进不懈,你的境界当然不断向上提升。功夫初得力的时候,你明显的觉察一年一年不一样,年年境界不相同。从什么地方明显觉察到?从读经。同样这一部经,今年再读,比去年就明了更多一些。如果你要是讲这部经,那就更明显,你第二遍讲的跟第一遍一定不一样,有很大的进步;第三遍讲比第二遍又进步,遍遍不相同。初学的同学要注意,你初学讲经的时候要做讲稿、要做准备,第二次讲不能用头一次那个讲稿。为什么?你没有进步。你要重新做讲稿,重新去准备,决定超过前面。这个工作至少要延续五年到十年,相当辛苦,这是古往今来那些成就的人必经的道路。我们想偷个懒,那你就放逸、懈怠、懒散,你不会有进步,很可能你就退转,那就非常可惜。古今中外,说老实话,没有例外的。

  我们跟一个老师学经教,李炳南老居士那个时候教导我们,学生将近有三十人,到今天剩十个都不到。那些同学到哪里去?退转了。为什么退转?不进则退。所以你们许多人知道我非常感谢韩馆长,我这个不退转是她帮助的,要没有她的帮助,早就退掉了。为什么?没有讲台给你讲,你就退转了;如果这个讲台常常中断,你也不会有进步。所以我跟同学们说过,一个星期至少不能少过两次,你才能保得住。如果每个星期你能讲三次四次,你会有进步,会有明显的进步。讲台不能中断。我到了这个年龄,在讲台上已经四十多年,我还发心每天讲四个小时,一年讲满三百天,境界不一样。你们同学如果仔细的听我讲经,常听经的,你一定会发现月月不一样,每个月的境界都不相同,这才能进步。你要不认真,你要不努力,怎么行?讲经没有听众,不怕,现在你可以买一个小的摄像机摆在你面前,你把它接到电视萤幕上自己讲自己听,不一定要有听众。而实际上,没有人听,有鬼神听,你多供一些鬼神的牌位。古时候道生法师讲经没有听众,他对石头讲,所谓「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人不听,排一些石头来听。我们可以排一些座位,座位上供上牌位,有什么不好?一样非常认真,绝不含糊,做充分准备,这样学才能学得出来。

  所以现在科技发达,比起我们从前学习真的方便太多了。我那个时候学讲经前二十年都没有这些设备,大概到十年才看到有录音机,很笨重,圆盘式的;那个时候价钱都很高,我们听众同修有,我讲经他们带来录,这我看到的。我们在台北景美「华藏图书馆」成立,这才有电视;那是美国纽约那边同修送了这一套机器来,我们就做了个视听图书馆。这是台湾用电视、用录音录像我们是开端,我们永远都没有中断过。弘法虽然没有间断,我们的福报还是不足,过去生中没有修福,所以在硬体设备这一方面永远都是落后。当然这也关系到大众的福报,大众没有福分。护法是有一些很热心,不是一心一意来护持。请法师讲经,好事情,都愿意做。我在一九七七年开始每一年都回到香港来讲一个月,这一边同修们邀请,但是始终没有一个护法发心在这里建一个讲堂;到去年我们遇到陈老居士,他发心供养我们这个讲堂。原本我们也想设立香港净宗学会,但是这个名义已经有人注册,我们只好改个名称,改成「佛陀教育协会」,这样可以长时间在这个地方讲经、上课。由于现在网路方便,我们这个网路还算不错,新加坡、澳洲、美国收看都还很清楚。那边的同修打电话告诉我,我也常常询问。现在换成宽频道,方便太多了。

  所以常随佛学,才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你才能观察到甚深法界藏。也就是说,在一切事物当中,你都能观察到性体,我们常讲的任何一法、任何一物,佛教是用法来作代名词;小到微尘、毛孔,大到诸佛剎土、虚空法界都用这一个「法」作代名词。一一法中,我们在相上能见性,在事上能明理;在因上能看到果,在果上能够看到因,这就叫「观察甚深广大法界藏」。这种观察开始学的时候是要作意,也就是我们一般人讲做观想,纯熟之后就不必了,完全回归到自然。法身大士完全是自然的,丝毫无须作意。我们知道阿罗汉、辟支佛还作意,权教菩萨有作意的,比这个更高层次不需要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一切时一切处,事事物物应作如是观。

  诸位同学,请看「同生众十普菩萨」长行第七句:

  【普觉悦意声菩萨摩诃萨,得亲近承事一切诸佛供养藏解脱门。】

  这个也是弘护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广修供养」。清凉大师注解,「佛昔行因」,这是讲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无佛不供」,这句话里面包含着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真的是广修供养,现在他示现成佛了,「无众不归」,这结的缘广,「犹如百川,驰流趣海」,末后这两句是比喻。所以广修供养非常重要,法供养重要,财供养也重要。往年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老师对于供众结法缘非常重视,特别嘱咐我们这些学经教的学生,常常说:「你们要跟大众结法缘;如果不结法缘,不懂得结法缘,你将来经教学得很好,说法感动得天花乱坠,没有人听。」什么原因?没有缘。这就是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这句话里面的深意就是教你,你想成佛,要想广度众生,你要跟众生结缘。不结缘怎么行?所以结缘,法缘才殊胜,将来成佛的时候法缘就更殊胜了。

  结缘这个事情,普贤菩萨十愿第三愿就教我们,你说这个多重要。第一个「礼敬诸佛」,第二「称赞如来」,第三「广修供养」。普贤十愿就是十个科目,我们如何去学习?跟大众结缘怎么结法?老师讲经,我们这些学生在老师没有升座之前,我们都做接待的工作,招呼、照顾这些听经听众,给他们安排座位,带领他们进讲堂,给他们拿这些书本;今天讲到什么地方指给他看让他好找,让他欢欢喜喜坐在那里听经。我们做这些服务工作,这跟他结法缘。另外老师还说,如果有能力的话,常常买一些小点心来供养大家。我们那个时候自己生活很艰难,容易办,买一包花生,一个人一粒,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个可以做得到。这不是叫我们天天做,偶尔你手头上方便一点,买一点吃的东西分给大家,来听经的人在门口一个人一粒花生米,礼物虽然很轻,情义到了。我们这些同学们于是就学会了。有一些老居士,我们同学当中年岁最大的林看治居士,那个时候她六十岁了,有福报,所以这些物质上供养她最多;果然没错,到以后学成之后,她到任何地方去讲经,法缘最殊胜。讲得并不是很好,法缘殊胜。所以李老师常常用她来做比喻提醒我们,结法缘重要!

  结法缘,『普觉悦意声』菩萨教我们广修供养。菩萨的德号很有意思,法缘要不殊胜,哪来那么多「悦意声」?所以做人要懂这个原则,处处方便别人,你自自然然得一切大众的爱戴。处处方便别人这里头有个重要的因素,处处要修忍让;就是普贤菩萨后面有一句「恒顺众生」。如果不能放下自己的分别执着,这一条做不到。要随顺别人,自己没有成见,别人做的事情做得不怎么样,只要没有大的错误,都可以随顺。如果这个错误影响很大,那我们一定要说;没有很大的影响,得过且过。影响决定是对于大众的,不是对于我自己;是对整个佛法,不是我个人利害的。个人利害得失要放下,时时刻刻照顾大众。我们学佛的人,虽然古人讲身在山林,但是对于社会的安定、社会的和平、社会的繁荣兴旺,不能说置之不问,那不可以;佛法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那岂不是把学佛的目标都放弃掉了吗?所以我们自自然然有这一份责任,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平、繁荣兴旺。

  每天教学上课,帮助有缘的同学,他愿意来听经的,我们这个讲堂没有招生,只是发个消息,什么时候这个地方讲经,讲什么经,欢迎大众有兴趣来共同学习。只是把这个讯息发出去,所以来的都是有缘的同学。不但法师、护法要跟大众结缘,同参道友你要懂得这个道理,学菩萨这一句经文,也要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懂得与一切众生结善缘。首先要懂得跟家人结缘,一家和睦。这个我们从前曾经详细说过四摄法,如何把四摄六度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交友之中?懂得布施、供养、结缘。不但在佛法,世法也一样,你从事于任何一个行业,我们中国人谚语上说你的贵人多,帮助你的人多,成就你的人多,这个人人缘好,在佛法里面讲法缘好。你不懂得结缘怎么行?菩萨德号里面,我们能够看得出含摄着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才能真正成就「普觉悦意声」。

  他所修学的法门『亲近承事一切诸佛』,此地讲的一切诸佛是三世诸佛。过去佛、现在佛,佛在经上给我们介绍的我们知道,但是过去佛跟现在佛都不在我们这个世间。现在佛他方世界,像世尊给我们介绍的,东方琉璃世界药师如来是现在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是一切众生。所以供养三世诸佛当中,统统都要照顾到,我们的缘才真正殊胜。供养过去佛、现在佛怎么供养法?你要懂得,只有一个方法,「如教修行供养」。《普贤菩萨行愿品》最后一段给我们说出来了,「如教修行是真供养」。对未来佛,那是一切众生,这个我们知道,财、法、无畏这三种供养我们都要做。一定要知道,我学佛了,我现在明白了,不迷惑了,我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就是来修供养的。换句话讲,诸位更容易体会,我这一生到世间来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一切众生是未来佛。我把世尊教导我的尽可能的落实,就是「上供诸佛,下供众生」。

  《华严经》普贤法里面没有布施,只有供养。为什么?普贤心是平等心,众生跟佛平等,所以用供养不用布施。一般菩萨没有入普贤境界,他还有分别,所以对上供养,对下布施,依旧没有做到真正平等。普贤菩萨是平等的法门,对佛供养,对人供养,对畜生也供养,那个真诚恭敬毫无差别。对花草树木也供养,每天清扫这个环境,浇水、施肥,跟诸佛如来那个心态没有两样,花神、草木之神。我们这样修行,有些人不明了的认为我们迷信,学佛学呆了、学傻了,那是他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诚敬的心周遍虚空法界,不是对佛菩萨我们才恭敬,对其他一切众生就降等了,不是!完全平等,这样性德才能够流露。我们今天这样做是修德,用修德把性德引发出来,然后性修不二,这样就入佛境界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的生活境界,入这个境界就过诸佛菩萨的生活,不是过凡夫的日子,不一样,大不一样!所以诚敬的心周遍法界,赞美的声周遍法界,供养的心周遍法界,忏悔的心也周遍法界。忏悔什么?我们做得不够,做得不周到,做得不圆满。念念心无不周遍法界,果报自然殊胜,自然不可思议。我们有多少力量尽多少力量,圆满功德!第八句:

  【普清净无尽福威光菩萨摩诃萨,得出生一切神变广大加持解脱门。】

  我想每位同学念到菩萨的名号跟他修行的法门,都会生欢喜心、会生羡慕心,我们也想得到。清凉大师注解:「遍剎充尘,劫穷来际,皆佛加持之力。」我们换句话来讲,诸位就更好懂了。「遍剎充尘」就是横遍十方,「劫穷来际」就是竖穷三际;这两句话我们今天一般这个说法是讲无尽的时空,无有边际的时间和空间。说的是什么?说的一个是身一个是心。心周遍法界,周遍三际,过去、现在、未来,这个我们听了好象没有什么大问题;我们的身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也是尽过去劫、遍未来劫,这个就难懂了。身这么小,怎么可能遍虚空法界?但是这是事实真相,这是《华严经》里面所讲的事事无碍的法界。我们今天实在讲是因为烦恼习气覆盖住,我们的身确确实实跟佛身一样,佛有法身,试问问我们有没有法身?有!

  佛有报身,我们也有报身。怎么知道有?《华严经?出现品》佛把这个讯息给我们透出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是众生,「一切众生皆有」,总不能说把我漏掉吧!我也有。佛后头有句话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有跟诸佛如来一样的智慧、一样的德能、一样的相好,那个德相就是德能跟相好。德能是能力,万德万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今天能力失掉了,智慧也没有了,相好也没有了,不是没有,都在,一丝毫没有损失,只是我们有障碍,这个障碍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三样东西佛在一般大乘经里面把它讲作三种烦恼、三种业障:妄想,无明烦恼;分别,尘沙烦恼;执着,见思烦恼。这个东西障碍了自性。所以经论上说,祖师大德也常说,迷失了自性;这个失不是真的失掉,是迷失掉了。

  《楞严经》上有个比喻,演若达多「迷头认影」,佛举这个比喻,迷了,并没有失掉。我们做学生的时代,早晨起来洗完澡之后,衣服穿好了,帽子戴上了,那一边吹号升旗了,同学们真有这种人,忽然非常慌张,他问同学:「我的帽子在哪里,你有没有看到?」人家说:「你的帽子不是戴在头上吗?」一摸头,果然如此。迷了,并没有失掉。帽子是戴在头上,忘记了,到处去找帽子。这个比喻就像这样,我们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本具的德能、本有的相好并没有失掉,现在迷了,真的是慌慌张张到处去找,这样的事情可能在我们身上都发生过,佛这个比喻比得好。

  现在问题在哪里?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行了,从心里上彻底放下。放下执着,在我们一般讲你就证阿罗汉果,你的智慧、德能、相好就恢复一部分,六根的能力比我们现在就扩大了。阿罗汉天眼超过诸天的天人,阿罗汉有慧眼,天人只有天眼没有慧眼。阿罗汉的宿命通知道自己过去五百世,五百世之前他能力达不到,因为他只放下了执着,分别没有放下。如果把分别放下了,他能力就更大了,为什么?障碍又去了一分。障碍分分破,实际上就是讲分分放下,一分一分的放下,智慧、能力、相好一分一分的恢复,到如来果地上完全恢复。等觉菩萨还差一点,还没有究竟圆满恢复,可以称得上圆满恢复了,但是还不究竟,如来果地上才究竟圆满恢复。

  菩萨的德号『普清净无尽福威光』,无尽的福、威德光明是从「普清净」里面透露出来的。《无量寿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清净平等觉,给我们开的这三门,这三门就是戒定慧三学:清净是戒,平等是定,智慧是觉,就是戒定慧三学;也是佛法僧三宝,觉是佛宝,平等是法宝,清净是僧宝。你从经题上应当能够体会到那个经的圆满。那个经具足无量的功德,统摄一切法门,一切法门离不开三学、三宝,所以它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精华,我们要知道。

  『得出生一切神变』,「神变」是神通变化,做什么用?他是在菩萨位子上,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神变是讲德能,这个德能一定要得佛的加持,所以清凉大师注解里这个意思就深了,意思好。我们要怎样才能得到诸佛菩萨加持?特别是发心学讲经的同学们,无论你是在家出家,你发心弘扬正法、护持正法,你要不得佛力加持,你做不到。在此地菩萨教给我们,如何求得诸佛如来的加持。往年我在台中求学,李炳南老居士教导我的是「至诚感通」,我们看看这句话跟清凉大师讲的相不相应?清凉讲的「遍剎充尘,劫穷来际」,话说得跟李老居士不一样,意思相通。李老居士四个字里头关键的一个字是诚。什么叫诚?心里头一个妄念没有叫诚。一个妄念都没有,所有障碍都突破了。想想看,有执着,不诚;有分别,不诚。那个妄想我们暂时不谈,我们就谈这两个。离分别执着,你的意才诚。

  儒家讲这个定义,《大学》里面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诚意在第三个。怎么样修来?格物、致知,你才能够修到诚意。物是什么?古德讲得很好,物欲,物欲是烦恼。格是格杀,把物欲格杀掉。物欲是什么?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对这些东西贪着不舍、贪求无厌,这叫物欲。格是什么?是跟自己做一个格斗,你要把它放下,这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放下,远离。为什么?你才能恢复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诚心。「物格而后致知」,致知是什么?是智慧。物欲障碍了你的智慧,你能把物欲淘汰尽了,你的智慧就现前。所以同学们要学经教,发心弘护正法,难得!诸佛菩萨都赞叹。如果你不能在这上下功夫,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格物就是克服自己烦恼习气、克服自己的贪瞋痴慢,致知是克服自己的愚痴、邪知邪见,你的诚意不会现前,这是要真正做功夫。

  儒家的格物致知就是佛家讲的破烦恼障、破所知障,致知是破所知障,格物是破烦恼障。所知障是什么?所知障最重要的,成见,「我的看法、我的想法」,这个不行!烦恼障是贪瞋痴慢。所知障是属于成见,痴里面的一分。如果我们说得清楚明白一点,贪、瞋、慢是属于烦恼障;痴、疑惑是属于所知障。这个东西要拔除,恢复清净心,恢复真智慧,这个意就诚了。诚还要诚到极处,至诚,真诚到极处。极处是什么?就是把这个心量拓开。真诚心遍虚空法界,这是至诚。我们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周遍法界,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广修供养,这样当然得诸佛如来『广大加持』;普贤菩萨、等觉菩萨跟诸佛如来一样,时时刻刻照顾你,真的照顾你无微不至。

  你要是契入这个境界,你自己会感觉到你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好象很愚痴,现在忽然觉得自己很聪明;过去觉得自己好象很沉重,现在觉得自己很轻快;以前觉得自己总是常常昏沉,精神提不起来,现在精神饱满,精神振作。这个气象不一样,自己能够觉察得出来。尤其是在经教这方面,过去这个经文展开看不出意思,要叫你上台去讲,不知道怎么讲法好;现在能看出意思了,而且这个意思愈看愈多,深解义趣,得佛力加持的。为什么?我们自己没有明心见性,没有明心见性能入这个境界,不得佛力加持,你这个能力从哪儿来的?这就是证验,是测验,是证明。我们的心、我们的愿、我们的身行跟诸佛菩萨相应,没有一个念头为自己,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如来。

  诸佛如来的心愿希望一切众生快快成佛,诸佛心愿;我们今天心愿跟诸佛一样,希望一切众生个个都能够回头是岸,都能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真有这个心,这个心念念不失。这个心是什么心?「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那个心量、身量要不能够扩展到虚空法界,你跟四弘誓愿这一愿就不相应。「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的心量要无边,我们的身量、行量也要无边,跟这一愿就相应。然后我们学着断烦恼、学法门,都要靠诸佛威神加持才能办得到。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一切恶缘不能成就,一切善缘都能圆满,这是什么力量?诸佛如来加持的力量。诸大菩萨、护法善神在旁边照顾你的力量,然后你才体会到三宝的恩德,不是父母恩德所能够比拟的,我们要以感恩的心认真努力好好的来求学。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0九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十普菩萨第九句:

  【普宝髻华幢菩萨摩诃萨,得普入一切世间行出生菩萨无边行门解脱门。】

  这位大菩萨也是弘护正法的典型人物。清凉大师说:「若无大悲,不入生死,则不能出菩萨行门。如不入海,安能得宝,此即化他成己。」注的意思很清楚、很明了。菩萨的德号显示他所契入的圆满,『普宝髻华幢』;「普」是平等,「宝髻华幢」,华是表菩萨行,幢是表高显,宝髻是圆满的福德,髻也是高显之意,所以从名号上显示他福慧圆满。他所修的法门『普入一切世间』,这一句重要的是「普入」;普入是平等入,是清净入,入一切世间。换句话说,我们一般讲「一切世间」是九法界,如果从《华严经》上说,这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剎土,哪个地方有感,菩萨自自然然就到那里去应化,决定没有空过的。所以佛菩萨说法,经典上常常把它比作海潮音,很守信用,真的是一分一秒都不差,到时候潮水一定上涨,落潮的时间到了就准时落潮。这是比喻诸佛菩萨对众生感应的信用,这是我们应当学的。虽然现前没有这个能力,决定有这个心量,决定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族群的界限,没有族类的界限。族群是从人分的,族类是从万物分的,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决定是一律平等对待,决定没有厚此薄彼,这是佛菩萨的心。所以人家的心清净,人家的心平等,我们一定要学习,要很认真很努力的去学习,这就是拓开自己的心量,这是真正的修行。

  入一切世间去做什么?只有一桩事情:『行出生菩萨无边行门』,这个「行」就是我们现在社会上所讲的行业,你到这个世间来,你在哪一行工作;菩萨到这个世间来,诸佛如来亦复如是,从事哪一个行业?总的来说,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这是总的来说。多元文化社会教育里面的科系繁多,这个世间应有尽有,一样也不缺少,所以说菩萨无边的行门,这就是四弘誓愿里面第三句「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要问,菩萨是同时的还是有先后的?可以说两者是圆融的。为什么?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空间是一切世界,时间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我们想十方三世与菩萨有感的众生大概是无量无边,菩萨的应当然也是无量无边,这个境界不是我们的境界。等觉菩萨就是圆满的佛果,他有这个能力能现这个现象,数量等一切众生;我们前面读过的,十方三世有多少众生,佛与大菩萨可以同时现这么多身。每尊佛都有这个能力,每位菩萨摩诃萨也有这个能力。所以老实说,佛菩萨比众生的数量多,多得太多了;众生数量不算多,众生无量无边,诸佛菩萨现的相是无量无边的无量无边。

  我们从这个地方再看起,才能够体会得到佛家常讲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体会到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很难想象,没有法子想象。这是真实的慈悲,没有丝毫希求在里头,决定没有讲的报偿。你看世间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一说马上就想到回报,有多少回报;经营一个行业,多长的时间才能收到回报?诸佛菩萨没有,有这个念头,心就不清净,心就不真诚,决定没有丝毫回报的意思在里头,圆满的付出。这是教化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看看菩萨是怎么生活的,菩萨是怎样入世的。真正看懂、看明白了,自自然然会效法菩萨,佛陀教学的目标就达到了。人人只知道付出,只知道为社会、为别人服务,那个回报的念头都没有,给诸位说,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者,这是真正的共产党。

  我们在这个世间,「共产」是个理想,永远做不到,六道里面不可能的。如果做得相似的,都得四圣法界,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们他们做的是相似的;真正做到,《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为什么?「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但四相没有,四见也没有,「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是社会主义,只有群体,没有个人。个人尽心尽力无条件的为群体服务,个个都如此,这是要圆满智慧,要圆满的福德,普通人哪能做到?起心动念会想到「我的利益」,起心动念还想控制一切人事物,起心动念还想占有一切人事物,这怎么能谈共产?怎么能谈社会主义?于是我们晓得,真正的共产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

  所以你看看经上,菩萨「普入一切世间,行出生菩萨无边行门」,到这个世间来是做这个示现的。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什么?他需要哪一种帮助,佛菩萨就帮助他,「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诸佛菩萨有大智慧、有无量的德能,换句话说,任何一个行业他行行通,你想做什么、你想学什么,全都帮得上忙,一定能满足你的愿望。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再提升他的境界,这是佛法,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了生死、出三界。你的理想很高,志愿很大,但是在六道凡夫里面你决定得不到,你要不离开六道,这里头只有一个理想而已,这个理想是空的,不切实际的,这是事实真相。菩萨满足众生的愿望、满足众生的理想,他可以帮助你证入华藏世界,可以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那是个大同世界,那是个平等世界,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法界。

  菩萨无边行门里面有总有别。别说,《华严经》自始至终我们所看到这里面讲的法门两千多个,这是从纲领上说的;细说,佛法里头常讲「八万四千法门」,这个八万四千不是随便说的,确实有这个事实,这是真实的,一点都不假。而实际上是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个地方讲「无边行门」,这是真的。可是无量无边的行门总有一个纲领,聪明人、会学的人抓纲领,这个细目就不难掌握了,首先要把纲领抓住。佛在经论里面就纲领上说也有很多种,这个纲领就是讲的原理原则。我们净宗学会的同学,净宗学会当年在美国成立,以后我们在台北「华藏净宗学会」接着也成立,我在缘起里头就抓住五个科目,万行的纲领。这五个科目第一个就是三福。诸位一定要记住,不管你修学哪个法门,无论你是学哪个宗派、哪个法门,你要知道基础是净业三福。《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得很好,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那我们就知道无论修学哪个法门,这是我们的根基;没有这个根基,不管哪个法门你都学不成功,你最后一定落空。我们把它摆在第一。

  第二,我们掌握六和敬,非常重要。我们在这个世间不能脱离社会大众独立生活,不可能的,一定要跟一切众生往来。跟一切众生往来最重要的是和睦相处,儒家所说的:「礼之用,和为贵」。儒跟佛把「和」这个字看得非常非常之重,佛家尤其是令人佩服、令人仰慕,为什么?他不要求别人,他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跟我和睦相处,要求我要跟他和睦相处,这个难。我怎么能跟他和睦相处?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六和才能做得到。诸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是来表演,就是表演这个事情,表演三福给我们看,表演六和给我们看。我们要学菩萨,就是学菩萨表演,学表演、常常表演就变成真的了;从「为人演说」下手,真的去做,做到最后自自然然就是这个样子,自自然然就入佛境界;「普入菩萨众会」。所以不做怎么行?一定要做出来,一定要落实。学佛,这叫真学,要学得像,学得一模一样。这是基础,三福六和是基础,你在这个世间这是好人,佛经里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

  有这个基础,我们可以真干了,正式开始学了。正式开始学,佛教给我们的总纲领,就是戒定慧三学,戒学、定学、慧学。修戒定慧的方法多,太多太多了,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哪个法门不修戒定慧?哪个法门不是以三福六和做基础?这一点你要没搞清楚,你学佛学得不能成就、学佛出了问题,那是当然的。所以学佛真正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你要了解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什么是教,什么是佛教?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有下手之处。佛在一切经论上常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小乘教落实在戒定慧三学,大乘教落实在闻思修三慧,那个慧是什么?慧是戒定慧的慧。你慧没有开,你那个闻思修是世间法,不是佛法。为什么?闻思修下头没有慧。戒定开智慧了,开智慧之后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智慧就生了。我们读《六祖坛经》,惠能见五祖忍和尚的时候,他跟五祖讲:「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他这个报告,五祖心里就有数了。为什么?他戒定慧三学圆满了,智慧开了,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生烦恼,他生智慧。我们今天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生什么?生贪瞋痴慢,这叫烦恼,生妄想执着。我们总得记住,只要是搞这些东西,这叫做搞生死轮回,这不是佛法。惠能大师那真是了不起,他走的是佛法,他生智慧,不生烦恼。我们要怎样才能到他那个境界?得修戒修定。

  修戒,我常常劝勉同修,戒从哪里修起?从十善业道修起,从五戒修起,出家人修沙弥的十戒二十四门威仪,从这儿修起。如果你没有这个基础,你的心是散乱的,你的心是胡思乱想,心不定。所以自己要常常检点自己,每天早晚两堂功课,我讲得很多,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是检点,这个早晚课做得那是真的有功德,不是应付,是真的做功夫。我们认真反省,当然最好的方法是用功过格,认真的去记。中下根性的人不从这个方法下手,很难收到实际的效果,这是老实话,莲池大师为我们做了榜样。一定是从认真的学戒,戒久了,养成习惯了,心就定了,这个心不会再往外头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心定了。六根还往外面六尘境界上跑,收回来又跑掉了,再收回来不知不觉又跑了,我们功夫为什么这么难成就,原因就在此地。所以认真去做,不要怕别人讥笑我们;我们随顺佛陀教诲,绝不随顺别人的闲言闲语。我们不杀生,我们对待小昆虫都非常尊敬,别人看到:「哎呀,这个人神经病,这个人头脑有问题。」我们不要去理会他,不要人家这么一说,哦!我们觉得自己不好意思做了,错了。我们要做出形象给他看,影响他,不要被他影响了。他那个影响是不善的,我们慢慢做出好样子来影响,是善的。

  你要不相信你试试看,夏天蚊虫来咬你,晚上睡觉的时候你可以跟蚊虫商量:不要咬我的脸,脸上咬了明天很难看,不要咬手,身上你可以随便咬,咬的时候不要我有痒有痛。它会跟你合作,真听话。我们做出这个样子给人看:你看你被蚊子咬了,你咬了会痛会痒,我被蚊子咬了不痛不痒,这就是你不如我的地方。我让它咬我什么地方,它都很听话、很合作,它有灵性。我讲经讲了你们都不肯做,肯做的人都有这个效果。他们来告诉我,我很欢喜,证明我讲得没错,我不是骗人,真有这个效应。所以动物、植物都有灵性,我们尊重它就是尊重自己。自己真正德行成就,这些蚊虫跳蚤不会来咬你了。为什么?牠尊敬你,它不好意思来找你麻烦。我们在印光大师传记里面看到,他老人家七十岁以后,他所住的寮房里这些小动物一个都没有。原来有。早年大师侍者想把这些东西清除,不杀它,把它赶走。印光大师摇头说不必。为什么?「让它在,在房间里面警策我、勉励我,我的德行还不够,还不能够感化它。」那是修行人的善知识,大师是示现做样子给我们后学人看的。我们后学人看到听到了,明白虚空法界剎土众生原本是一体,他怎么会没有感应?全是通的。现在为什么不通?不通是因为我们过分的妄想执着,这个样子才不通的。假如我们把妄想放下、执着放下,我们跟他就能沟通;他知道我们的意思,我们也知道他的意思,可以和睦相处,可以大家在一起修六和敬。

  所以你心定了,你才开智慧。要想心得定,要守住古人两句话,「于世无求,于人无争」,你的心就容易得定。如果你还贪求、还好争,这个定不容易得到。一个争、一个求,是破坏你禅定最大的一个敌人,我们要远离。活在这个世间,一切无所求无所争。你争,我让你。所以佛菩萨能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道理在哪里?很简单,你要的我不要,你求的我不求;你跟我做朋友,对你决定没有伤害。他就欢喜跟你交朋友了,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你就有资格跟九法界众生作善友,你说这多有意义、多有价值,这就是佛菩萨嘛!所以一定要开智慧,见闻觉知无一不是智慧,常生智慧。三学后面我们选的是六度,菩萨修学的总纲领,《华严经》向下会细说;最后我们选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所以我们总共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好记,一定要能记得住,时时刻刻能记得住。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违背这个大原则,不违背这个总纲领,这样就对了。菩萨细行这就好办了,先把总的纲领、原则掌握到。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这几句话讲得好:「若无大悲,不入生死」,你就不能行菩萨道。大慈悲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缘是条件,没有条件,无条件的爱心。众生造无量无边罪业,一点都不责怪他,而且怜悯他、同情他,为什么?同体大悲。他跟我是同一个法性,在有情众生上说他跟我是同一个佛性。为什么他会做错事?他在迷,我过去在迷跟他没有两样,也常常做同样的错事,谁来原谅我,谁来怜悯我?今天我看到别人做这些错事,要常常想到自己,我们自然就会体谅别人了。他愚痴,他不了解事实真相,同情他、怜悯他,为什么?他的造作后面有果报。因必定感果,哪有造因后头没有结果的道理?你造的善因一定得善果,我们看到欢喜;你造的恶因必定有恶报,我们看到很难过,愚痴、昏昧。

  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世出世间圣人告诉我们:他没有缘分。或者我们就一般世间人所说的,他没有福气、没有福分亲近善知识,他没有这个福分。没有福分接受圣贤人的教诲,这就是不读圣贤书之过。我们亲近善知识,接受圣贤人的教诲,具体而言就是读圣贤书。世间法里面我们读儒书,出世间法里面我们读佛书,这是我们一生的依止,我们依止善知识。儒家《四书》、《五经》是善友,佛法里面我们现在讲的这几部重要的经典,《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地藏菩萨本愿经》、净土五经一论、《法华》、《楞严》、《大方广佛华严经》,不必再多了,这些足够了。我们到这个世间来认真努力修学,对于这些经论信受奉行,「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给诸位说,这就是菩萨应世。谁是菩萨?你就是菩萨!你到这个世间来没有别的事情,就是干这个事情,做出这个样子给社会大众看。世出世间一切法真的看得破,真的放得下,真的舍己为人,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就是「行出生菩萨无边行门」。这是就目前我们自己这个环境上来修学,简单扼要,人人做得到,不是做不到的。广说,那就是各个不同的宗派有各个宗派所依靠的经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我们只要把纲领原则掌握到,任何一个宗派的经论都是好的,都是值得赞叹的,都是值得去表演,把觉悟的形象做出来给大家看,感化众生,劝导众生回头是岸。

  「同生众十普菩萨」长行最后一句:

  【普相最胜光菩萨摩诃萨,得能于无相法界中,出现一切诸佛境界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只说了四个字「依体起用」,做为十普菩萨最后的总结,这个单元里面的总结,从体起用。每一尊菩萨无不如是,自己确确实实是住在『无相法界中』,他才能够起这样广大微妙的德用。这里面给我们透露了一个讯息,我们应当要觉悟,这讯息是什么?透露了我们自性的德用。所以经上所讲的字字句句都是我们自己的真性、现象、德用,不是说别人,全都是自分。可是我们今天体相用这三者都不能够显现,这就是世尊在经论上常讲的迷失。我们迷失了自性,所以才出现十法界、六道轮回的现象,这个现象也是境界,是一个很不善的境界。诸佛如来的境界跟我们的境界相比,最明显的差别:我们的境界有障碍,他们的境界没有障碍。有障碍就有苦受,无障碍就无苦,无苦就是乐。然后我们明白了,佛法教学的目的,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换句话说,就是令一切众生离六道十法界,回归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乐,没有苦;十法界、六道苦,没有乐,乐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乐为坏苦,佛讲苦苦、坏苦、行苦,苦有这三大类,乐是坏苦。世间人不知道,迷惑颠倒。

  我们要怎样才能够入一切诸佛的境界?菩萨名号里头就教导我们,『普相最胜光』;「最胜光」是智慧,「普相」是无相无不相,普是平等。什么时候我们在一切现象里面生平等心了,我们就入佛境界;换句话说,我们过正常的生活。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过的生活是正常的,我们的生活不正常。什么叫不正常?有苦乐忧喜舍,这就不正常,你有五种受;五种受都没有了,生活就正常。这五种受在欲界里面最严重,我们要明了,欲界是被贪欲害了,欲增长贪,贪里面包括着瞋痴慢,增长贪瞋痴慢。贪瞋痴慢必定是多欲多求,这两个相辅相成,麻烦就大了,就造成了阿鼻地狱,阿鼻地狱从这儿来的。所以佛教导我们要离欲、要少求。佛讲的话是真话、是好话,终极的目的无非是教我们恢复正常的生活而已,正常生活得大自在。一些大众为什么不能体会到佛的苦口婆心、佛的慈悲教化?在佛法里头只用四个字来说明:业障太重,对于佛的慈悲教诲没有办法体会到。在古时候还有父母、尊长、善友在旁边提醒你、辅导你,给你作增上缘、作个善缘,现在在这个时代,善缘断掉了。

  现在一出生下来,恶缘就追随着你,恶缘里头最厉害的是电视。电视里所表演的那些形象是教你干什么的?到你稍稍长大了,比电视更厉害的一个恶缘,网路。我没有接触过网路,我连电影都不看,电视也不看。我自己没有电脑,听很多人给我讲,网路里面那些污染不知道要超过电视多少倍,这怎么得了!换句话说,你每天所接触的都是增长贪瞋痴慢、增长贪求五欲六尘,从小就天天这样灌输,这个不得了!古人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你将来长大了,这个恶的习气、恶的习惯怎么能改得了!现在人堕落了,现在的人变坏了,现代的人把伦理道德完全拋弃掉了,什么原因造成的?总不外乎这两种。另外在旁边上火的,报章杂志、现代这些文学著作。这样下去后果是什么?各个宗教经典里面所讲的末日。

  于是使我们想起来科学家曾经给我们说过,就在这个地球上,过去曾经有很多次的高度的文明被大的灾难毁灭了;毁灭之后人类又从头来起,又发展到最高度的时候又被毁灭了。科学从考古里面证实地球上至少有四次,现在发展到这个时代,大概又要遭毁灭,为什么?人性没有了。这个人性反常招来的灾难不仅是人祸,人害人,人报复人;人任意的破坏自然生态平衡,自然生态会报复;人任意的毁灭圣贤的教诲,鬼神会报复。圣贤人有慈悲心,不会报复你,我们知道每一个宗教都有护法神,护法神是凡夫,不是佛菩萨,护法神真的会很生气。天地鬼神会报复,自然生态会报复,人与人之间互相报复,末日就来了。

  我们现在冷眼在这里观察,这个末日一天一天接近,说不定就是明年,说不定就是后年,到底是哪一天,没有人确实知道。我们在预感里面,好象这个日子愈来愈近。这个灾难能不能避免?答案也是肯定的,只要人觉悟,只要人回头。从前方东美先生说,报纸杂志一律停刊,电视、广播一律禁止,一律关闭;我想他老人家说的话用意很深。其实报纸杂志不必停刊,电视广播照样播放,修改这里头的内容,世界就有救了。一般人所讲的黄色的、灰色的、黑色的一律把它淘汰掉,把圣贤人的教诲、善良的教诲、正面的多报导一些;这些大众传播媒体如果能遵守孔老夫子「思无邪」这三个字的原则,这世间就有救了。我们一定要想到,我这个节目播出去让看的人他想些什么,如果他看到、他听到、他接触到,他的思想绝对不是邪知邪见,那你成功了。所以报纸、杂志、广播、网路,是社会教育里头最重要的工具利器,它影响到每一个人。如果不是善根深厚、具有大福德的人,不可能不被它影响,不可能不受它伤害。所以世界末日从哪里来的?从这儿来的。这个比核子战争还可怕,整个人心、整个社会精神被摧毁掉,这还得了!谁来挽救?佛菩萨、诸天善神也挽救不了。挽救不了只有退出,在旁边看到你毁灭,毁灭之后再来吧!

  科学家说这个文明的毁灭,想的大概是大洪水,如果南北极的冰都溶化,海水会上升五十米,沿海低洼的地区全都被掩没了,这是一个说法。另外一个说法就是讲小行星撞击地球,使地球产生空前的震动,大地震。有这几种说法,这几种说法都很可能出现。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就自己这一生的遭遇,从童年、少年、壮年到老年一生的经历,不是进步,是在衰退。不是说一个时代比一个时代好,老年不如壮年,壮年不如少年,少年不如幼年。我自己这一生这个生活环境衰退了,大幅度的衰退,退到这个时候感觉得人生乏味,对这个世间产生真的是一般人讲厌世;所以许许多多人的厌世在我想象,那是必然的结果。他要不厌世,那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他头脑清醒,他觉悟了,他明白了;另外一种人他麻木不仁,否则你看这个社会,伦理道德、善恶的标准年年在衰退,退到现在完全没有了,这个日子真的是过不下去了,生不如死。所以我现在不怕死,因为我自己感觉当中是生不如死,死比生一定还好。每天看到这个现象,心里头真难过。为什么会搞到这个地步?追究其原因,实实在在讲,近代的科技发达、传播媒体的进步,造成普遍的堕落,这是灾难真正的近因。远因,千百年中累积的一切不善业,但是现在众生一年所造的超过过去百年都不止;从前一百年这个世界上人造的恶业,大概现在一天就能够抵得过它。愈想愈可怕!

  韩国晓峦法师今年八十六岁,他到新加坡来看过我,我心目当中这个法师是菩萨再来;悲天悯人,怜悯一般年轻的出家人敌不过环境的诱惑,许许多多堕落了,他对这个事情非常痛心,跟我提到用什么方法来挽救。他有救世的心,八十六岁了,真正难得。我们现在在现前也是尽力而为,把如来究竟圆满的至善之法跟我们几位少数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凡是参与学习的,无论是在家出家,无论你是在电视机面前还是在网路面前,你们是真正的善知识,经上称的善男子善女人,你们不是凡人;只要能够保持不退转,你们在这一生当中念佛决定得生净土。在这种环境里头,你们还能够认真的在听讲经,发心讲经,实实在在是非常希有。不但世间一般人做不到,甚至于许许多多出家人都做不到,你们能做到。我的想象当中一定得到诸佛赞叹,龙天善神保佑你们。世间善人多,就能够化解灾难。我们为这一切造作恶业的众生,要全心全力做出一点贡献帮助他们,不必让他领情,不必让他感激你,甚至于他对我们还讽刺、讥笑,我们都要忍受。那要怎么作法?心地纯善,要求自己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心地纯净,不容毫分不净夹杂。我们能修到纯善纯净,大家一起来修,一起来念,这个力量就大了。

  早年在二次大战的初期,夏莲居老居士在北京发起「佛教同愿会」。他那个办法很有道理,他希望全世界的佛教徒在月圆的这一天,因为大家好记,月亮圆的这一天,大家在一起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为全世界祈求和平,消灾免难,念两个小时;大家在一块念,同时念,同一个时间我们一心一意,这个力量大。在全世界每一个地方,月圆的时候我们统统都念,每一个地方两小时,你要晓得,合起来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月圆的这一天二十四小时不中断,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有人接着在念。我们现在知道这有时差,一个月有这么一天,这一天的力量不可思议。这个方法很值得提倡。

  当然我们现在这个净宗修行的道场,我常常劝导大家,我们的念佛堂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开放,随时可以来念佛,念累了你可以休息。有些道场有休息的房间,有休息室,休息室里头也有床铺,休息的时间也很短暂,需要靠一靠休息;休息室里面有枕头没有被子,休息的时候不脱衣服,在念佛堂念佛都穿著海青,不脱海青,休息好了赶紧上念佛堂去念佛。在家同修只要你有假期,欢迎你进念佛堂来。出家的同修你在常住你都有工作,当你有空闲的时候应当记住,不要忘记到念佛堂去念佛。工作的时候,如果不需要用思考,佛号也可以不中断,「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出现一切诸佛境界』最方便的一个法门,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念佛法门的经论实在讲要常讲,如果有这个机缘能够在电视网路上传播,要多多重复的播放。为什么?这个不是娱乐节目,娱乐节目人家看一遍,不希望看第二遍,这是教学。教学,古时候中国跟印度这些大圣人他们的想法、作法几乎是一致的,那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古时候教童蒙,私塾教学,学生都是儿童,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没有讲解的,就是叫你念,叫你背诵;老师天天在督促,让你大声的念,老师听到,你不至于偷懒。老师来测验你读的这段课文,念十遍就要能够背诵。如果十遍不能背诵,那你的分量太多了,要减少。所以从前老师教书叫上书,上课,那个字多少是讲行数的,你的能力能够念多少行,大概一行是二十个字,五行就是一百字,十行就是两百字;大概中等根性的人可以上十行,根性稍微差一点,大概是五六行。取一个段落叫你背诵,一定是十遍之内就能背诵。能背之后就叫你看著书高声朗诵;要念多少遍?念一百遍,再下课,才可以休息。每天上午一堂课,下午一堂课,他们那个课是这样算法的。到第二天上课,要把头一天的重复背一遍,再教新的课文,不断的在重复。根性差的人老师督促更严,遍数更多;记忆力好、聪明的学生通常是一百遍;天赋差一点、比较鲁钝一点的人背两百遍,加一倍。为什么?让他这一生当中都不会忘记。

  所以教学要知道要懂得重复,要知道遍数多你才真正得受用。绝对不是娱乐,娱乐欢喜开开玩笑,以后就没有了;这是要一生受用的,那在佛法讲生生世世的受用,你不下这个苦功夫,古人讲的死功夫,你怎么能成就?所以古时候教学,重要的典籍六七岁到十二岁完成,完成背诵,没有讲解,好处太多了。为什么?人规矩了,规矩就是戒律,戒学了,守规矩,按部就班。每天在那里读诵,没有讲解、没有研究讨论,修定。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童年这样打下的根基,才真正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他的定得到了,慧就开了。

  到智慧开了,第二个阶段求学,太学,国家办的,这里面老师是讲解了,不是背诵是讲解,跟你在一起研究讨论,相互发明。有的时候学生的见解超过老师,老师欢喜,慧开了。老师讲给学生听,学生回来再讲给老师听,可以发表他自己意见;有的时候学生比老师讲得还好,所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成就再高、成就再殊胜,对老师的恩德终身不忘。你虽然有很高妙的见解,但是你的见解是老师见解把你引发出来的,你要没有老师这个增上缘,你的境界不能往上提升,老师的功不可没。

  我们要问,何以学生超过老师?这当中有道理,学生的心清净。你不要看他才十三四岁,他从六七岁奠定这个基础,他心很纯,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听老师讲经,他能够领悟,他有悟处。老师年龄大了,决定免不了受社会的影响,他的心没有学生那么清净,没有学生那么单纯;换句话说,有些时候确确实实学生见到、悟到的,老师在那里也受利益,教学相长。换句话说,老师在教学生,学生也在教老师,就是帮助老师,这个学习非常快乐。所以《论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个不亦悦乎最明显的在私塾。古时候就是在私塾、在太学,真的是不亦悦乎!

  太学里面研究讨论这些经论、书籍,都不需要用课本,为什么?都会背!你说讲《论语》,讲《论语》还要用书吗?老师从小背得滚瓜烂熟,学生也个个都背熟了,不要用书。跟你上课,讲到第几页第几行大家都知道,为什么?从前你要说中国不科学,这个话很难讲,中国古书每页一定是十行,每行一定是二十个字,没有标点符号。不管哪个地方刻板、刻书都要遵守这个规矩,因此不管哪个地方印的书,你要说第几页第几行一定完全相同;不像现在的书本,每一家出的不一样。所以从前教书好教,跟你讲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大家都晓得,很合乎科学的方法。读书真乐,研究讨论都不需要带书本,也不需要当场做笔记。笔记什么时候做?下课之后回去做,当场没有人做的。这种学习你说快不快乐?中国这一套学习的方法,佛教学习的方法跟中国儒家完全相同;非常可惜,近代中国人接受西洋的文化,把自己的东西忘得干干净净,完全舍弃了,很遗憾!

  这一段里面我们特别要着重它的精神,「能于无相法界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一句;无相是什么?就是我们常常讲的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这叫无相。只要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出现的自然是诸佛境界。为什么?没有私心,没有私欲,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也确确实实落实虚空法界是自己的真心,剎土众生是自己的法身,所现的一切当然是诸佛境界,诸佛境界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所以第一个瓶颈必须突破,就是一定要放下自私自利,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成见,学着能够恒顺众生。起步从哪里学?能够学听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的意见,放弃自己的意见,从这个地方下手。处处执着「我要怎么作法」,不容许别人的,你永远不能入佛境界。那别人意见是错的呢?错的没有关系,错得不太离谱就可以;如果错得太离谱,我们要劝导他。随顺要有智慧,不是用感情,感情的随顺那就是佛家常讲的「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要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善巧。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一0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十普菩萨偈颂第一首:

  【尔时净德妙光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菩萨解脱门海已,即说颂言。】

  这一段文是说偈的仪式,集结经藏的人他写的,里面内容、经义我们前面说得很多。这一段文特别注重『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菩萨解脱门海』,因为每一位菩萨所修的法门不一样,但是到十普菩萨统统都会合了,所以称之为「海」。偈颂里面跟前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处,前面我们所看到的,每一首偈是说一位菩萨他的赞颂,这个地方十首已经融通了;换句话说,不是说一位菩萨了,代表菩萨法门互相涉入,所以不再结归到某一个人,往后都是这个意思。我们看偈颂的第一首,当然最重要的我们要如何去学习。

  【十方所有诸国土,一剎那中悉严净,以妙音声转法轮,普遍世间无与等。】

  菩萨赞颂。「遍往十方菩萨众会庄严道场」,在前面清凉大师注解讲,长行文只是「入众会庄严道场」,这个地方我们看到有「说法」,可见得弘、护两个意思都非常明显的突出。正法能不能久住世间?能不能利益一切众生?在此地我们一定要讲到九法界众生,无不是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彼此互助合作,互相尊重敬爱。这个心胸当然是无限的开阔,精神当然是愉快而饱满;虽没有入佛境界,多少也沾一点佛菩萨的气氛,这就有很不可思议的受用了。我们真的要想沾这个气氛,就要认真努力,在现实生活环境里面去学习。要学习一定要把世俗的那些气氛要放下、要舍弃,才能够沾到佛的气氛,渐渐契入佛菩萨的境界。

  前面两句依然是拓开心量,『十方所有诸国土』,举一个例子就行了。不分国界,现在讲的是不分国籍,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人、哪个地区的人,我们要把地区这一个观念突破。这个观念在世俗间,似乎是牢不可破。在这个地区土生土长,看到其他从外国来的、其他地区来的,多少都会有些歧视,甚至于排斥,不能包容。这种执着,古今中外都有,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何以修行不能够超越六道?这个因素是相当严重!特别是我们念佛人,念佛人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里面的住众是来自十方一切诸佛剎土,是来自九法界里面不同族类的一切众生。如果我们心量小,这个也不能包容,那个也看不顺眼,诸位想想看,你能生到极乐世界吗?念佛的功夫念得再好,古人讲「一天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心量太小!念佛那么样的发心、那么样的用功,还不能往生,为什么?你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诸佛菩萨,菩萨各人修各人的法门,到这个地方来融通、圆融了。所谓是「一修一切修,一断一切断」,不再是一门一门的。一门通了,一切门都通了,我们在这个地方看到了。所以头一句,一定要把心量拓开,要在现前这个境界里,日常生活当中,包容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我们这一堂课就真的没有白学了。

  『一剎那中悉严净』,「剎那」是极短的时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什么功德?清净心的功德、无分别的功德、无执着的功德。无妄想的功德我们做不到,那是法身菩萨才行。我们今天要做的是放下分别执着,我们的心就清净了。我们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放下分别执着就现前了;你没有能够放下分别执着,你看我这里写的这二十个字,说实在的话是似懂非懂。看到好象懂了,其实不懂。为什么不懂?你没有做到。为什么做不到?你有障碍,障碍是什么?障碍是分别执着。自私自利是从分别执着来的,分别执着放下了,自私自利的念头就没有了,想控制外头境界一切人事物这个念头没有了,占有外面境界一切人事物这个念头没有了。反过来,生什么念头?生「布施供养」,念念当中都是布施供养一切众生,布施供养一切人事物。心清净,清净是一点私心没有了,对于一切众生的供养是尽心尽力,无不是圆满功德,真正庄严佛国土。

  还不只如此,还『以妙音声转法轮』,「法」,诸佛如来的大法,教人做人的方法、教人处事的方法、教人修行的方法。这个修行方法包括了三大类:断恶修善的方法,转迷为悟的方法,超凡入圣的方法。「以妙音声转」,我要把我从诸佛如来那个地方学来的这些法,转授给你,辗转传授。「轮」是比喻,「轮」是永远不停的在那里转,也就是这个工作我永远不停的在做,把我所学所修的转授给一切众生。只要他肯学,我们决定没有吝法,我知道多少我就转授多少,决定没有保留。有些人心地还是没有完全放下,「我要是统统都教他,他将来不就超过我了,那我怎么办?」传给别人,传他一手,后头还留一手。这个观念错误,这是什么观念?自私自利。对于控制、占有的念头没有放下,错了,大错了!他不晓得事实真相,我全盘都推出去了,后面来的更多。

  所以众生他的修福,老实讲修得很有限!不知道这里头这道理,也不懂得方法。世俗人说「大出大进」,这个话我常常听到。你要布施,你的福报从哪来的?「施」里面要有真实智慧而不是聪明,世间人行布施供养,说老实话,没有智慧,他有聪明,聪明反而障碍了他修福。譬如我们讲救济灾难,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很多人布施去救灾了,到后来听说什么?这布施的钱被人家骗去了,被转手的人拿去了,真正灾民没有得到,于是怎么样?不肯再布施了。我们听听这个话,想起来也满有道理,其实一点道理都没有,他不懂得这里头有个真理,各人因果各人受报。你发这个心,拿这个钱去救济这个地区灾难的人,你的福得到了,人家怎么转手、怎样把你欺骗,那是他的事情,与你不相干。你看到这个事情,以后再不敢做了,你修福这个路断掉了。《楞严经》上佛讲得好,「发意圆成,圆满功德」,你这个布施供养,福报大小不在于你布施的钱财多少,在于你的发心。

  《了凡四训》里面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家里很贫穷,到寺庙里面去恭恭敬敬的供养两文钱,心地真诚,方丈老和尚给她祝福,代她回向给她祝福。以后她做了王妃,再到庙里面来烧香,带着千金来供养,来还愿、来供养,老和尚叫他的徒弟给她回向祝福,她当时很不高兴,问老和尚:「我在早年的时候,我只在这里供养两文钱,你老人家亲自给我回向;现在我带这么多金银财宝来供养,你怎么叫个小徒弟敷衍一下?」老和尚就说:「布施供养不在钱多少,在你的心。你的心真诚,我要不亲自给你回向,对不起你;你现在是王妃,你今天带来的供养物资虽然多,你的心不像从前那么虔诚,我徒弟给你回向,够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这就是智慧。世间人往往小聪明,把自己一生修积福报的路打断了。

  还有一种人也是小聪明,认为我想做一桩事情,但是我力量不够,我必须要攒积,慢慢储蓄,储蓄几年我的力量够了,我才去做一桩好事。这观念也错了,他只能修小福,不能修大福。大福是随时随处尽心供养,这个福报不可思议。我今天有能力,该做的全都做了,我还想做更好的事情,后面福报源源不断的推来,你想象不到!可是你不能打错主意,「我今天舍了,后头福报就来了」,你动这个念头,你心不清净了。真心为众生、为佛法,全心全力去做。我们常讲「随缘而不攀缘」,好事不一定要我自己亲自去做,古人讲的话很有道理,「但开风气不为师」。我开风气,让大家看到、让大家明白了,大家跟着接着去做,好事嘛!所以有多少就做多少。我自己大概前世没修福,就像经上讲的「修慧不修福」,对于修慧很重视,修福疏忽了,所以这一生能有一点聪明智慧,没有福报。所以这一生的福报确实是这一生修的,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有多少力量就尽多少力量,圆满功德!年年修圆满功德,天天修圆满功德,后面不闻不问。

  往年我们在台北「华藏图书馆」、「佛陀教育基金会」,我们都是本着章嘉大师的教训去修布施供养。我们修供养的方法,遵循印光大师的方式,他老人家一生只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所以我最早在台北组织一个机构,那时还没有房子,我们有五十多个会员,到后来大概有八十多个会员,「华藏法施会」,这是我们最初的一个组织。我们没有会所,我们有这一帮人,大家出钱出力,我们集合起来做法布施,印经。钱不多,就印小本的,所以我们最初第一次印的《八十华严》,小本的十二册。那个时候成本一本两块钱,一套《华严经》是二十四块钱,我记得我们第一次印了一千部,到处结缘。我开讲《华严经》是印这个小本的。钱少,少做。以后又隔了好几年,我们才有一个图书馆,自己有个场所,来的同修也愈来愈多了。但是我们在台北那么多年,我们图书馆的会员大概只有一千多人,我们道场小,道场只能容纳两百人,我们有一千多个会员。什么原因?我们不拉信徒,都是自动来的,听经、听录音带辗转而来的,自愿参加的。

  这些年来,我们做了不少事情,决不是说我要攒积多少钱我才做一桩事情,不是的,有多少做多少。我的两个道场,图书馆的负责人韩瑛居士;基金会的负责人简丰文居士,我教他们一个原则:「我们收入多,多做;少,少做;没有就不做,老实念佛」,你说这个多自在!不要去找事情做,找事情是攀缘,这个错误的。我们以有限的力量,我们印什么经?我印经有一个原则,第一个是绝版的经书,我们要流通,希望这个本子不要在这个世间失传。所以我们对于好的本子,特别优先印;第二个是我们现在学习的本子,这两种是摆在第一优先;再有多余的力量,有很多同修要求,我们可以考虑,只要在我们力量范围之内,我们一定都很认真努力去做,都是属于转法轮!

  讲经,两个道场的讲堂,长年讲经不休息。主要的是我自己讲,一方面也带起几个学生,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我们传授他方法,提供他讲经的讲堂。所以现在台湾,我们那边有几位居士讲得很不错,郑石岩居士、阮贵良居士都讲得很好。出家的现在长年在外面讲经的是悟道法师,很多人也都认识他,他们师兄弟也有十几个人,也都常常在台湾各个地方讲经弘法,我们把他带动,带起来。总是存心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利益社会里面,我们的重点是移风易俗,要给社会树立好的榜样,把儒佛的大道,从我们本身、从我们这个小道场建立起来。不管影响有多大,也不管影响时间有多长,反正活一天就干一天,这都是佛在经上讲的「圆满功德」。

  『普遍世间无与等』,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自己怎么作法。菩萨道从初发心到等觉,各个阶层有各个阶层的作法,各个阶层有各个阶层圆满的标准。作法不一样,标准不一样,我们现前应当怎么做,现前应当守什么标准,这就对了。所以「弘护正法,辗转相传」这个重要,到有能力、有环境,那就特别要注意培养人才。像我现在在这个年龄,晚年了,年轻的同学们可以出来讲经了,要帮助他,全心全力照顾他们;同时更重要的,培养底下一代人才。我也常讲,我们自己这一生做得再好、做得再圆满,如果后继无人,我们的成绩等于零。世法里头有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这个家庭继承香烟的人没有了,这个事情在所有你一生事业当中第一桩大事。现在人不重视了,只顾自己,不重视下一代。这个观念,罪过很重,为什么?对不起祖宗!你不晓得自己从哪来的?传宗接代,这个家族绵延不绝,上报祖宗之德,下是施子孙之恩,承先启后,在佛法里头亦复如是。

  如果我们底下没有接班的人,怎么能对得起释迦牟尼佛,怎么能对得起历代传法的祖师?传到我这里,没有了,这成什么话?所以全心全力去观察、留意继起的人才,去选择有善根、有福德的人。什么叫有善根?真正能信能解,这是善根;真正能行,能够依教奉行,这是福德,这是我们培训接班人的标准。你对于正法犹疑不决,给你讲解你不能够理解,这是业障深重,没有能力传法;有这个能力,自己放不下,放不下自私自利、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五欲六尘的享受,不能依教奉行,那也不行。这是一个才、一个德,福德比才还要重要。有福德是老实人,不贪图名闻利养,不贪图荣华富贵,这种人多半都会有成就,但是做为弘护继起的人才,那就比较困难。弘护要智慧、要福德,两者都要帮助他培养、帮助他提升,这个功德不可思议!现在人这么一点认识都没有了,口里虽然声声想着要培养人才重要、培养人才第一,没有认真去做,无济于事。

  所以我们读到这些经,不能不想到我们现前的环境,我们对于真正有志的人,要协助他、要帮助他、要爱护他。这个爱护决不是溺爱,爱护不一定有好颜色给他看,时时刻刻关注他的道业、他的德行、他的学问,时时刻刻关注他。他遇到有困难,帮助他;没有困难的时候,看着他是不是真的在用功、真的在精进,提供他弘护的机会。初学一定要先从弘法下手,弘法是讲台,要提供他讲台的机会,提供他护法的机会。那个护法怎么护法?护自己的形象,时时刻刻提醒他,不能放逸,稍稍有一点懈怠放逸,要警告他,这就是真正的爱护、真正的帮助。他不接受,不接受那就不必了,这个人就不在人选,不能不放弃;能接受的,加意去培养。末后这一句「普遍世间无与等」,这是讲功德不可思议。第二首:

  【如来境界无边际,一念法界悉充满,一一尘中建道场,悉证菩提起神变。】

  这十首偈颂不是归结在某一个人,这个时候都圆融、都自在了。『如来境界』,这是法性,没有边际,不可思议。『一念法界悉充满』,这是为众生示现成等正觉。经文关键的字眼是「一念」,长行里面「一念中现无尽成正觉门」,「一念」就做到,二念就做不到了。这在大乘佛法里面讲「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一念法界,一念法界就现前了。为什么?障碍没有了。变十法界为一真法界,第四句讲『神变』,起心动念就把一真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念头归了一,妄念没有了,只有一念,没有二念了,无量无边法界又变成一法界;一是真,无量无边是妄。由此可知,不管哪个法门,禅宗也好,教下也好,显教也好,密教也好,只要是大乘法,方向目标全是相同,就是一念、一心。净土宗里面讲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法界就悉充满。整个法界是什么?如来境界。

  『一一尘中建道场』,这是告诉你,道场不在形式,在实质。「一一尘中」都是不思议境界,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一一尘中」,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讲的是依报。如果讲正报,一一毛端、一一毛孔,或者我们现在科学家讲的,我们身上一一细胞,也不附带妄想分别执着。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那就是道场。这个意思你能体会得到吗?什么叫「建道场」?什么叫「坐道场」?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自己的心回归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清净寂灭」,灭的是什么?我们刚才讲十个字的反面灭掉了,「真」的反面是假的,「诚」的反面是伪,虚伪灭掉了;染污灭掉了,贡高我慢灭掉了,迷惑颠倒灭掉了,自私自利灭掉了,「寂灭」是灭这个。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的性德现前了,妄的灭掉了,真的现前了。

  所以我们读大乘经「清净寂灭」,灭的是什么你要知道;祖师大德教给我们放下,放下什么你也要搞清楚。不是放下工作,有许多人听经把意思错会了,听到一切要放下,好,工作也不要了、家也不要了,完全弄错了!这样给社会一个很恶劣的印象,大家不敢学佛了。为什么?学佛的人,家都不要了、工作也不要了,把社会秩序破坏掉了。岂不闻佛在经上常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觉」,让你在里头觉悟,不是在里头破坏,这是把佛的意思错解、误会了。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清净寂灭」灭的是烦恼,灭的是妄想分别执着。「建道场」就是建立,我们用这二十个字是最好的,心理上的建立,「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落实在我们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的建立,「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真学佛了,不能错会意思。

  『悉证菩提起神变』,世法里常讲「穷则变,变则通」,世出世间法没有不通的。为什么会通?他会变嘛!你为什么会不通?你不会变,你很固执,不知道通权达变,那个没有智慧!持戒持得很严、很不错,我们也很赞叹你,但是怎样?死在戒条之下,于是办事就不通了。佛不如是,佛所制定的戒条,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你们受戒的时候,传戒师应该跟你们讲清楚,他如果不讲清楚,他不负责任,那他有过失。就是说在什么环境之下,可以开戒,那个不叫破戒。持戒要开,在某一种状况之下不能开,你要持,遮就是不能开。你懂得开遮,你才知道怎样持、怎样犯。该开的时候不开,你犯戒;该遮的时候,就是该执持的时候你不能够执持,你也犯戒。譬如不杀生,如果你现在是当兵,国家把你派到前线去跟敌人作战,你说我持不杀生戒,敌人来了我不可以杀他,你破戒了。这是什么?这是开戒、开缘。你这个时候杀人是开戒,不是破戒,不是犯戒。哪懂得这个道理?你平常吃饭叫你杀个鸡、杀个鸭,你破戒,那是为什么?这是遮,不可以开。这里头细节很多,佛有大智慧,讲得很圆满。

  同生众「十普菩萨」偈颂第三首:

  【世尊往昔修诸行,经于百千无量劫,一切佛剎皆庄严,出现无碍如虚空。】

  我们在长行里面看到,第三位菩萨是普光师子幢,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修习菩萨福德庄严出生一切佛国土」。在偈颂里面虽然是圆融的,与菩萨修行有密切的关系。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学习的,要学菩萨的福德庄严,要有耐心、要有广大心去学习。世尊为我们做了榜样,『往昔修诸行』,六度万行,没有一个法门他不学习,正是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法门要很长的时间,『经于百千无量劫』,一百个无量劫、一千个无量劫,「百千无量劫」形容时间之长。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记住,修学佛法一定是先断烦恼,后学法门。烦恼要不断,学什么法门都变成烦恼,这个道理要懂。烦恼断了之后,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成就功德,不一样。断烦恼是德行,学法门是成就圆满的后得智,成就智慧、成就辩才、成就善巧方便。德行是根基,同学们要特别留意,我们德行这一门怎么修法?具体而言,我劝同学们学《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地藏菩萨本愿经》,从这三门功课里面奠定你德行的基础。这三门功课要真正能信、能解、能行,这才成功,这是德行奠了基础。到什么时候才开始广学多闻?一定要智慧现前。

  诸位同修要晓得,我刚才讲的这三门功课,戒成就,定没成就,以这个做基础,进一步学定。定是怎么学法?「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用现代话来说,这是一般知识分子修定的方法。我们的心先定于一,我们研究经教也是修定,一门深入,反复的去读诵,反复的去讨论,反复的去讲解。古大德有一生讲《弥陀经》三百多遍,那就是我们的例子、榜样,他不讲别的经,专讲一部。他心是定的,没有杂念、没有分别。到什么时候智慧开了,豁然大悟。宗门常说「悟后起修」,悟后修什么?广学多闻。为什么要广学多闻?要学佛一样广度众生。众生根性千差万别,一个法门只能度这一类的众生,这一类大概是善根福德相同的,你能帮得上忙;如果善根福德不相同的,你就帮不上忙了。

  所以法门不能不广学,但是一定要知道,是成就三昧之后。我们修净土宗的,功夫成片,智慧没开;事一心不乱,智慧也没开。功夫成片是决定不能涉猎其他法门,一涉猎你就乱了,恐怕这一生往生净土就成了障碍。到事一心不乱,可以多学一点法门,不能广学。为什么?你虽然有定,智慧还没开,这个时候你想多学几部,可以,不能太多,太多了也变成障碍。而且选修的课程,一定给我们主修的课程有帮助,能够辅助我们主修的课程,行!选它来做助修。如果到理一心不乱,那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时候所有一切法门都可以修学,没有障碍了。为什么?你已经成就根本智,这个时候六根所接触的一切境界都是成就后得智,全是无量功德,没有障碍、没有过失。

  《华严经》到末后,善财童子给我们表演,他的戒定慧三学是在文殊菩萨会下成就的,智慧一开,文殊菩萨就劝他参学去了。参学是什么意思?广学多闻。智慧没有开,你只有戒、有定,还没有慧,不可以离开老师,这个时候「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自古以来,佛佛道同,没有例外的。希有的,那是天才人物,你要知道,过去生中戒定慧快要圆满了,还差那么一点点,那个善根福德无比的深厚。像惠能大师这种人,轻轻一接触他就开悟,不是凡人!我们自己一定要认识自己的根性,「人贵自知之明」。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他最可贵的,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根性;用佛法说,什么样的善根、什么样福德、什么样的因缘,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才能善用他的善根、善用他的修学环境,修学环境是属于福德,在这里面成就自己。

  成就自己就是成就众生、就是成就佛法,怎么说?自己是佛法的形象,成就自己,自己这个形象代表佛法,总是一切时、一切处把佛法的教诲落实在自己身心之中,用自己身心表现出来。佛法在哪里?大乘在哪里?无上甚深微妙法在哪里?就在这个形象、就在这样的起心动念,这就是建立道场,这就是庄严佛剎。那个身就是道场、就是佛剎,居住的地方就是道场、就是佛剎。所以古德常讲「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心清净,我们居住的环境就清净,境界就清净,这叫「庄严佛国土」。由此可知,什么是功德?心清净是功德,身清净是功德,国土清净是功德。心转境界这是学佛,境界转心那是学魔,不是学佛。魔是凡夫,心被外头境界转。诸佛菩萨不然,《楞严经》上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菩萨是心转境界;换句话说,境界受我的心影响,我不受境界影响。连一切诸佛正遍知海,都从心想生,这个大道理如果我们懂得了,菩提道上的障碍少了。纵有,自然你能够突破,从心想生嘛!

  我们的容貌、我们的身体,你要晓得从心想生。我们的命运,一生的富贵穷通,也是从心想生。这个大道理、根本的道理,你果然搞清楚、搞明白,改造自己命运是轻而易举之事。哪有那么难?用不着去看相算命、看风水,不需要,心转了。菩萨的心,此地「十普菩萨」都是等觉菩萨,心是虚空法界,身是剎土众生,哪有不圆满的道理?哪里还会有欠缺?不入这个境界,你就被境界所转。境界里面有人事境界、有物质境界,这两种境界都影响你,你怎么能出得了三界?你怎么能修成证果?修成证果,最低的证果是须陀洹果,菩萨初信位的这个果,你都没有办法证得,你不晓得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有耐心,不要去计算时间,把时间忘掉,一切时一切处认真努力去修行。我们起心动念,念头全是错误的;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没有念头。如果是有念头,我们叫正念,什么叫正念?真正的正念是无念,引申的正念是利益一切众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利益一切众生,绝对没有一念是利益自己,这个念头是正念,这个行为是正行,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明了。

  『一切佛剎皆庄严』,「一切佛剎」这个意思一定要清楚。『出现无碍如虚空』,「出现」是示现,「无碍」是自在,「虚空」是不染着。做种种示现,心地清净,一尘不染,那是真实功德。为什么?全归到性德。有丝毫沾染,「我做了好事」,把功德就变成福德了。为什么?你会得三界有漏的福报,这个得的很小。如果一尘不染,你得的福就大了。什么福?你自性里头的般若智慧,愈来愈大;自性本具的德能,愈透愈多;自性里头本具的相好,那个相貌愈来愈好,身体愈来愈健康,为什么?没有心。没有心,诸位要晓得,完全回归自然,自然才是最健康的。有人说是「天人合一」,天是天然,你这个人跟天然合一,也就是我在讲席里常讲的,我们心跟虚空法界合一了。心就是虚空法界,虚空法界就是我的心;身跟剎土众生合一了,哪里还会生病?不但病没有了,生死没有了。了生死!超十法界!这些菩萨们,前面我们念的「杂神众」,他们都能做到,我为什么做不到?不是做不到,不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不肯放下自私自利、不肯放下贪瞋痴慢,这就没有法子了。这个事情,佛帮不上忙,什么人都帮不上忙,总得要靠自己,自己真正觉悟。

  「出现无碍如虚空」这句话重要!决定不能有丝毫染着,我们的心才能恢复到清净。一切时一切处,心是净的,心是空的,本来无一物。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起作用的时候,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难!你要是做到,你就是法身菩萨,你已经超越十法界。那在我们现前怎么办?祖师大德教给我们一个方法,没有事情的时候,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有事情的时候,真的是充满智慧。没有事情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本来无一物」,但是,把「本来无一物」换成一句「阿弥陀佛」,行!这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可是有些人讲,「是,我是在念佛,念念就忘记了,佛就没有了。」这是初学的人一定有的现象,你不要害怕,这叫失念,你的念头失掉了。什么时候想起来了,把它抓回来,抓回来又会失掉,再抓回来。你只要不断用这个功夫,慢慢的你就能守得住,不要害怕,每一个人都从这个地方经过来的,诸佛如来成佛也是这些方法锻炼出来的。

  所以要有耐心,「经于百千无量劫」,要有长远心、有恒心、有毅力,不怕失念,也不怕杂念起,根本就不要理会它。万一有杂念,我们佛号可以跟杂念夹杂在一起,这个时候,专注佛号,不理会杂念,那么杂念渐渐就少,佛号渐渐就得力,这叫做功夫、真功夫!非常重要!所说的这些方法,就是属于戒律;一心一意去做,就是属于学定,果然功夫到家,智慧就开了。所以戒定慧三学是总原则、总纲领,这些方法都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不离总原则、总纲领。善巧方便就是总原则、总纲领修学的手段,手段太多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你要有耐心,就成功了;没有耐心,常常更换,很难成就。初学的时候是要摸索一阵子,摸索到最后一定要下定决心,一门深入。

  我在早年学佛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居士,学佛多年,那是我们的老前辈。他涉猎的法门很多,学教、学禅、学密也学净土。有一年我在南部讲经遇到他,他八十多岁了,来告诉我:「净空法师,现在我才晓得,我过去学的禅跟密,都用不上力了。现在我专修净土,每天念三万声佛号。」我说:「难得!」他说:「我现在一切都放下了。」我说:「你怎么念法?」他每天在外面经行,他住在乡下,年岁大了,住乡下比较合适。在乡下野外每天散步,走三万步,一步一声佛号。我说:「好!」他运动量也够了,八十多岁的老人,身体健康,满面红光,我看到真欢喜。他说:「我现在一生所学的全都放下了,知道不管用。」老实念佛,真回头过来了,难得!这都是有善根、有福德的人,到时候走的那些路晓得不通,他回来,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他念佛的这个方法,值得我们年老的人效法,走路经行。万一我们在都市里面没有散步的这个环境,家里头也行!在家里面、客厅里面绕佛也很好。大概我们预先绕佛的时候可以计时间,半个小时走多少步,你就能够算得出来。如果要走三万步需要几个小时,上午用几个小时,下午用几个小时,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我看到那个老居士的时候,他告诉我八十多岁,满面红光,音声洪亮,才晓得身心清净,运动量也够了。心清净,身活动。念佛法门,在运动上面来讲最重视经行,就是散步念佛;我们一般人讲散步念佛,在佛门里面,在打佛七当中绕佛,就是这个方法。走路不快不慢,稳稳重重的,一步一步的走,一步一声佛号。第四首:

  【佛神通力无限量,充满无边一切劫,假使经于无量劫,念念观察无疲厌。】

  我们在这首偈颂里面,重要的还是要学耐心。《金刚经》上佛讲得好:「一切法得成于忍」,忍耐。如果我们没有忍耐的功夫,世出世间法都不能成就,不但不能成就,容易堕落。为什么?不知不觉之间造罪业。造作罪业没有不受果报的,造的时候无知,或有意或无意。特别是修行人,在道场,同修与同修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出家与在家之间,哪里会一切都称心如意?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佛在世示现也没有这种现象,总要记住古人常讲的「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一天到晚,一年到头,总要晓得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你要没有耐心,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放在嘴上,你就造无量无边罪业,学佛学什么?学忍耐。一部《金刚经》,《金刚经》讲「六波罗蜜」,讲得最多的是布施、忍辱,这两条讲得最多。为什么?布施是积功累德,是你在修善,修积一切善法;忍辱才是真正成就,你要不能忍,你所修的那个功德都失掉了。心里不高兴,一有瞋恚,不叫「火烧功德林」吗?你的功德全烧光!所以「一切法得成于忍」,「一切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

  所以修行修什么?你要懂得菩萨的纲领这六条,修布施;修学守法,持戒就是守法;修忍辱,求进步;禅定就是修有主宰,心里头有主宰;学智慧,你不能颠倒。颠倒是什么?布施变成自私自利,持戒变成恶业,忍辱变成瞋恚,精进变成懈怠,禅定变成散乱,般若变成愚痴。所谓颠倒,就是你学的六波罗蜜的对面那一边;换句话说,你学悭贪、学恶业,你在学贪瞋痴,你的贪瞋痴天天在增长,你怎么能成就?所以修行,修的是什么不知道,成就的是什么也不晓得。这是什么原因?没有接触过经教,没有人教!情有可原。如果天天在听经、天天在学教,甚至于你现在发心参加培训班,你要发心学讲经,你所修的还是颠倒,不是六波罗蜜。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还是悭贪,还是恶业,还是瞋恚,还是散乱,还是愚痴,你全搞错了。

  佛教菩萨,不是别的,众生无量无边恶的习气毛病,归纳起来最严重的就是这六条。所以佛下的这六付药,用布施对治悭贪,悭是吝啬、小气,自己有舍不得拿出去,这是悭吝,悭吝是属于贪心所。自己有的不能布施,这叫悭吝;自己没有的还想贪得,那是贪,布施是对治这个毛病的,这是六道轮回的病根。持戒是度恶业的,对治恶业,人不守规矩、不守法度,是所有一切恶的根源,佛用这个方法来对治。忍辱是对治瞋恚的,心里不高兴,没有露在表面上叫恚;发作在表面上叫瞋,不高兴表现在面孔上、表现在言语态度上,瞋!一些人有涵养,心里虽然不高兴,但是外面不露声色,那叫恚,佛用忍辱这个方法来对治。懈怠是大毛病,放逸、懈怠、懒惰,佛用精进来对治。心里面散乱,佛用禅定来对治。愚痴用智慧来对治。这是菩萨行里头六大纲领。

  你修的是什么?早晚课的时候多检点检点、多反省反省,我这一天,不要说用功过格,就是用六波罗蜜来反省,我今天有没有真修行?有没有懂得佛的教诲?有没有依教奉行?有没有为人演说?为人演说是我做出样子给大家看。我做的什么样子?是自私自利的样子,不守规矩的样子,现在人喜欢搞特权,特权是不守规矩、不守常规;你要不反省,自己不知道我今天这一天是不是在修行。如果这一天没有在修行,你这一天空过了,在修行上讲,你就空过;在造业上讲,你今天又多造了一些业,你造业是天天在加深,修行真空过了。这些事如果认真去说,麻烦真大,为什么?因为你现在挂名作佛弟子,你在家,你受了三皈、受了五戒、受了菩萨戒,你是在家佛弟子;那出家就更麻烦,你是佛的形象,人家一看,佛就是这个样子,佛弟子是这个样子,我们把佛教形象破坏了。破坏佛教形象,比破和合僧还要严重。破和合僧的果报在阿鼻地狱,破坏佛教形象,让人家不敢信佛、让人家对佛法怀疑、让人家对学佛退心,是因为我的形象不好,你说这个罪有多重?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晓得,在家学佛要做在家学佛的好榜样,出家学佛要做出家人的好榜样,这是功德、这是福德。着相是福德,不着相是功德。在家学佛头一条,一家和睦,你要主导、你要带动。这一个家庭,夫妻、父子、兄弟姊妹,一团和气,要把你所学的落实到你家庭,你家庭是个圆满幸福的家庭,让其他家庭看到对你羡慕。个人是一切人的好榜样,你在社会上经营各种营生事业,你在事业上是你同行的好榜样。为什么?佛法落实在你这个行业。你当老板,你学佛了,是菩萨,你会把你的所有员工看成是你得度的众生。你度众生先度他们,你每天跟他们在一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就在这里兑现,普贤菩萨讲的「礼敬、赞叹、供养」也在这里兑现了,他们就是你布施供养的对象,他们就是你修忍辱波罗蜜的增上缘。所以三学、六和、六度统统派上用场,在家庭派上用场了,事业上派上用场了,处事待人接物应酬上也派上用场了。佛法活学活用,学了马上就有用处,你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活招牌、好形象。让社会大众看到,对你尊敬、仰慕,发心向你学习,这就是『充满无边』,『一切劫』是时,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一切处。

  『假使经于无量劫,念念观察无疲厌』,学佛菩萨,观察佛的神通境界,没有迷惑。佛的神通力展现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身上,无一不是佛的神通示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学佛的人是我一个,除我一个之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是善友,全是善知识。不管他表现是正面的、是反面的,正面是教我学好,反面是教我反省,不可以做恶。所以正面反面全是善知识,全是教导我、成就我,我的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要在这里圆满。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