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央卓玛 打包:第五六一卷——第五七0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09:54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六一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大众念请第六句:

  【云何是诸佛无畏。】

  清凉大师引用「离世间品」说有十种无畏,我们介绍到第四种「威仪无缺无畏」。这句话对我们现代佛弟子来说,意义特别的弘深。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佛法在今天,实在说已经衰微到极处,换句话说,今天是佛法断绝存亡的转捩点,问题就在我们这一代。我们是要把佛教在我们手上毁灭掉,还是要把佛教在我们这一代复兴起来?关键就在我们一念之间,关键在我们能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果然不能克服,那我们就一手把佛法毁灭掉了;我们如果咬紧牙关把自己烦恼习气断掉,佛法在我们这一生就兴旺起来。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不是生天堂就是堕阿鼻地狱,绝对没有中间的路子好走。如果你害怕,那我们就可以还俗,把这个衣服脱掉,没有你的责任了。我跟诸位讲实话,为什么?将来你堕落在阿鼻地狱,你不会怪我,没有人给你说,我总算是给你说了。所以戒律威仪重要,万万不可以轻视。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决没有求人恭敬的念头,如果还求人恭敬,那是凡夫心,他的心不清净。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佛教的形象,佛教能不能住世就看这个形象。这个世间的众生愿不愿意接受?这个世间人乐意接受,佛法就久住世间;这个世间人不乐意接受,说佛教是迷信,佛教是人民的鸦片,佛教必定要断灭。为什么社会大众对佛教有这么深的误会?我们作佛弟子,特别是出家弟子,做得太不象样子了。戒律威仪从哪里做起?什么叫戒律、什么叫威仪你根本就不懂,你怎么作法?你从哪里做起?我们在过去才讲过《十善业道经》,但是还有许许多多人没有听到。什么是十善业道?这十条大家能说得出来,里面的含义就模糊了,怎么能落实?实在说不能不懂,不能不认真学习,兴废存亡就在我们这一代。所以你要能够把自己烦恼习气克服,你的功德无量无边,一切诸佛都赞叹,一切诸佛都加持。为什么不肯干?我们不能不认真的去反省。

  我今天早晨在书架上看到一本《沙弥学处》,是台湾世桦印的。这本书编得不错,用新式标点重新排版印出来,我略略的翻了一翻,那是出家人的根。我们不在这上下功夫,出家人根没有,你做得再好,花瓶里插的花没有几天枯死了,你不是活的。《沙弥律仪》是根,出家人的根,有这个根你有生命,你是活的你不是死的。我们一定要有这个认知,《大方广佛华严》是花果,《沙弥律仪》是根,你们听《大方广佛华严》听得欢喜,你能入这个境界吗?入不了,什么原因?没有根。「威仪无缺无畏」,这一句不能不重视。

  第五,「三业无过无畏」。三业是身语意,没有过失了。这是什么?持戒波罗蜜的圆满,十善业的圆满。身不杀、不盗、不淫,不但没有杀盗淫的行为,念头都没有了;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贪、不瞋、不痴。这十条是总纲领,细说每一条都是无量无边,决定没有过失了,持戒波罗蜜圆满。大师说得好,这两条:威仪无缺、三业无过,「不畏外讥」,外人对你的讥嫌误会完全没有了。第六,「外护无畏」。这一句是讲不畏天魔外道,护是护持自己。什么叫外护?这两个字要懂,就是对外防护得很严密,决定不会受外面的影响,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不起贪瞋痴慢,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决定没有占有的念头。于一切人事物当中,凡夫是不免对人对事对物有控制的意愿,有这个念头,有这种行为;有占有的念头,有这个行为,那是烦恼的根。这一句外护无畏就是讲对这些,你全放下了,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人事物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完全放下了,所以无畏,天魔外道什么样的手法来诱惑你,你都如如不动了。这个大经上常讲,你清楚明了是智慧,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就无畏。这是禅定,定慧等学。

  第七,「正念无畏,不畏遗忘」。这个话说得好。我们特别是学东西,我们烦恼习气很重,健忘,随学就忘记,记不住,一般人都有这个烦恼,都有这个恐惧。佛在此地教我们,正念你就无畏了。为什么?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古圣先贤的教诲,他们所说的东西从哪儿来的?正念里头流出来的,如果我们得正念,那就无畏。我们接受佛菩萨的教诲,需不需要刻意去记?不需要了。怕不怕忘记?也不怕了。我常常勉励同学,心跟佛同一个心,愿跟佛同一个愿,行与佛同一个行,言语当然同佛,自然而然。现在我们的难,难在哪里?我们的心跟佛心不一样,愿跟佛愿也不一样,我们心是妄心,我们的心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佛是什么心?佛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佛是什么愿?佛是利益一切众生,我们今天讲的牺牲奉献,佛是这个愿。我们凡夫的愿,念念想占有,无论古今中外,念念都是想到「我享受特权,别人享受不到的,我能享受」,跟佛不一样。佛菩萨他能舍己为人,如果我们从这些地方学习,那就对了。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他所表现的,他所作所为,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圆满的落实,做出来给我们看。小小戒,微不足道的威仪他都不失,他为什么?他那完全是表演,用我们的话来说,完全是牺牲奉献。他可以享福,他可以不到这儿来,在我们讲,表演也很辛苦。就像一个演艺人员一样,在舞台上表演,卯足全部的精神,累得满身大汗,他为什么?为了娱乐群众。他在舞台上表演,你们想想看是不是布施供养?他是来供养观众的,表演得非常逼真。释迦牟尼佛跟诸佛菩萨应化到这个世间来,就像舞台演员表演一样。《梵网经》上世尊说,他这一次到我们这个世间来表演是第八千次,他方世界那就不必说了。学会了这一套,真学成了,往后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在尽虚空遍法界每一个佛剎土里面,十法界里面当演员表演去的,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这个行业就是当演艺人员,要演得像、要演得逼真。像一个觉悟的人,才能够帮助别人觉悟;像一个修行人,才能帮助别人修行;像一个解脱的人,才能帮助别人解脱。

  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万缘放下」,我们要真放下,才能劝导别人放下;我们放不下,如何能劝别人放下?一切都是要从本身做起。佛家的规矩,日常生活晚上睡眠四个小时,日中一食,释迦牟尼佛一生就是这样的表现。古印度把一昼夜分作六个时辰,昼三时夜三时,白天叫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晚上叫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你们在戒经里面读到,佛带领大众晚上休息是中夜分,中夜分是现在什么时候?现在我们把一昼夜分作二十四个时辰,所以叫小时。为什么称为小?古代中国把昼夜分作十二个时辰,我们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用这个来代表。中国古时候一个时辰是现在两个时辰,所以现在这个时辰跟中国比小,我们称它作小时。中国跟印度比,印度的时辰大,印度的时辰比我们大一倍,印度的一时是我们中国的二时,是现在的四小时。中夜分十点钟睡觉,两点钟就起床,他精神饱满,他没有妄念。

  我们现在知道,我们为什么比不上他?妄想杂念多,所以容易昏沉。妄想杂念消耗能量大,所以饮食要多餐,道理在此地。佛当年他们那个团体,每一个人心都清净,妄想杂念少,所以他饮食少,他消耗的少;他不昏沉,所以他睡眠时间少。时间是人生第一宝贵,而且人人是平等的。凡是有成就的人,没有别的,他时间掌握得好,没有空过,没有浪费。人生在世,浪费时间是第一可惜,为什么?其他一切,你浪费还可以能得到,时间没有办法,时间浪费了是决定不能够再得到。两千零二年,再不可能有两千零二年了,这一分这一秒过去了,就再不回头了。所以一切法失而复得,唯有时间失掉之后不可复得。聪明人、有智慧的人,爱惜光阴。古人所谓「寸金难买寸光阴」,黄金一寸立方,一寸是一斤重,这是比喻,一斤重的黄金买不回来一寸的光阴。不要说是一斤的黄斤,亿万斤的黄金也没有办法把一寸的光阴买回来,不可能的事情!不知道爱惜光阴,把光阴这样子浪费掉了,那比什么都可惜!过分的睡眠是浪费光阴,不知道用功是浪费光阴。我们讲到畏惧,这的确是值得畏惧的,比什么都可怕。希望我们读到这个经文,要用心体会,要认真学习。

  大家同修在一起,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我们天天在讲堂讲经,天天在提醒大家,我们依众靠众,大家在一起互相勉励,互相警策。因为一个人实在说,不容易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自己对待自己总是宽大为怀,总是常常原谅自己,于是养成一个懈怠懒散的习气,这个习气就造成我们生生世世的轮回,出不了三界。大众在一起看到别人都精进,我不精进不好意思,道理在这里。这个办法,是马祖、百丈两位大师提倡的「依众靠众」。如果在这个环境之下还要享受特权,那他就完了,这是什么?自甘堕落。团体里面不允许这种人,为什么?他影响别人,他可以特权,我也可以特权。我们两点钟起床,他可以五点钟起床,我也可以五点钟起床。一个人享受特权就把整个团体破坏了,这是大众不容许的。所以我实实在在没有办法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我离开这个团体,这个团体每一个人对你都尊敬。为什么?你拥护这个团体,你不忍心破坏这个团体,这个功德就不得了,你不会堕落;但是你在这个团体,那你的罪过就无量无边。佛法真的通人情,实实在在讲真正合情、合理、合法。为别人想得很周到,为自己想得也周到,这是佛法令人敬佩的地方。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被九法界众生尊称为世尊?道理在此地。世尊用现在的话说,这个世间最值得尊敬的人,他为一切大众设想面面周到。

  第八,「方便无畏」。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特别给我们说明「不畏生死」。生死苦,生死疲劳。不畏生死是什么意思?众生有生死,菩萨要是畏生死之苦,他就不来度众生了。不畏生死正是大慈悲的落实,觉悟之后的人没有自己,一切为众生,为众生示现、为众生表演,他就这么一桩事情。他的心就是虚空法界,他的身就是国土众生,所以他为众生表演,永远没有疲厌。像《普贤行愿品》十愿每一句的结尾一样,「无有疲厌」。第九句,「一切智无畏」,清凉大师讲「不畏二乘」。二乘是声闻、缘觉,他们已经证得正觉,这些人提出一些问题,说实在话我们凡夫没有法子解答,他比我们高得太多了,佛能解答。

  第十,「具行无畏」。佛的行业是什么?行,我们讲的行为,或者是行业、事业,佛的行为、佛的事业没有别的,教化众生。世间众生特别是阎浮提我们这个世间,《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讲得好,「刚强难化」,佛无畏,刚强难化他还是来度化。这一生你回不了头,来生再来,来生回不了头,后生再来。佛菩萨总是不厌其烦,生生世世来重复表演,一直到你回头。这一种要是用我们人间思惟来观察,这个精神、这个毅力还得了!所以,佛恩广大谁知道?生生世世追随不舍,「佛氏门中,不舍一人」。道场是一个冶炉,就像一个炼钢的炉子一样,无论是什么样的金属,破铜烂铁,投到这个冶炉里也镕化了。

  所以这是陶冶心性,心性上面所附带的这些烦恼习气,要把这些东西炼掉。冶炼的手段是什么?一个是行门,一个是解门。解门天天讲经,让你了解、让你明白,帮助你开智慧;行门就是生活上的规矩,把你毛病习气统统改过来。解行相应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我们在这边住众,你们多想想,大家在一块商量,把商量的结果告诉我,你们真正想在这一生成就,我能帮助你,但是你要听;不想在这一生成就,我也不必来表演,没有什么意思!我会离开这个地方,这个道场一切所有,我欢欢喜喜供养大家,往后因果个人要负责任。这个事情,新加坡谈禅法师做到了。

  早年我在旧金山,旧金山市区里面有个「大觉莲社」,在家居士们建的。买这个道场的时候,大概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买这个房子,当时是美金七十万,谈禅法师供养了四十万,大施主!他捐献出来之后对这个道场不闻不问,只交代一句话:「往后的因果,你们自己负责任。」福州有个西禅寺,很多人去过,我没有去过,听说建得非常庄严,那是谈禅法师拿钱出来建的,至少也是美金两三百万。他老人家拿去之后,不闻不问,只说一句话,这是他的老话,「各人因果,各人负责」。他自己的生活非常清苦,在新加坡城隍庙摆一个小桌子,卖香烛、卖纸钱,他在那里摆个摊子做这个事情,点点滴滴都修积功德,自己没有浪费过一分钱。他喝水喝自来水,吃饭非常简单,一个菜。我们去看他,他待我是贵宾,拿什么待我?买一杯矿泉水,他招待贵宾。我们很感动,他自己喝自来水,买矿泉水招待我。我多次去看他,这在新加坡是传奇人物,希有的大德!

  新加坡这个小地方有福报,真有修行人,谈禅、许哲是代表。有一个修行人这个地方就有福报,何况还有两个?这个地区,大家都赞叹,真正的原因在哪里?我们学佛的人知道。所以这些年来我在那个地方讲经,跟大家说明,李木源居士能护持佛法,感应就不可思议。你护持的是正法,你是真心就有感应。这个护法的人,心里稍稍有一点偏邪,魔得其便,你跟魔就感应道交,带给你的就是灾难。心不能不真,不能不纯正。我来到这个世间没有别的事情,是跟大家解释经论的,我就干这么一桩事情。所以你们要想真干,一定要学佛,学释迦牟尼佛。我说得很明白、很清楚,必须遵守沙弥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

  你真想干的话,你得万缘放下,真的除了换洗衣服之外,一无所有。你现在需要用的这些东西全是常住的,不是自己的,你要有这个认知;你要说「这是我的」,你就错了,「是我的」你是三途六道的众生。这是常住的,常住是公家的,我暂时借用的,你是佛弟子,一切归常住。所以真干,我会到你们居住的寮房里面去看,你们寮房里除了铺盖,几件换洗衣服之外一无所有,你是真正修道人。从新加坡来的同修,有很多都去看过许哲居士,你看看许哲居住的环境,你看看她的房间,确实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很简单一个床铺,一张桌子,什么东西都没有,桌子上摆一张照片是她母亲的。今年一百零三岁,那是修行人的模范。具足菩萨行、佛行,无所畏惧。

  第七句:

  【云何是诸佛三昧。】

  清凉大师说,佛三昧就是「佛果等持,数过尘算,如师子频申等」。『三昧』是梵语,翻成华文的意思是正受、正定、等持;等是平等,持是保持,也就是说永远把心保持在平等的境界,这就是禅定。平等,就没有分别,分别才起就不平等;没有执着,有丝毫执着就不平等;再深一层讲,没有妄念,起了妄念就不平等。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所以他所证得的三昧不是「诸佛三昧」,他是菩萨三昧。为什么?他还掺杂毫分不净在其中,要用《十善业道经》上的话,他还掺着毫分不善,所以不能跟佛平等。如来果地毫分不净都不间杂,毫分不善都不间杂,那个心像什么样子?六祖大师在《坛经》里形容说「本来无一物」;大乘经上常常形容它「湛然寂灭」,寂是讲静、寂静,灭是讲灭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灭掉了,是在这样一个境界当中。

  「数过尘算」,怎么个说法?如果从数量上来讲,没有法子计算。大师举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是《华严经》上的,《华严经》如来所证得的三昧叫「师子频申三昧」,师子频申是比喻。狮子吃饱了,躺在那个地方,伸伸懒腰,你看那个样子多自在!那是他的享受。用这个来比喻如来的正受,正受拣别不同于凡夫,凡夫有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如来与法身菩萨这五种受没有了,那才叫正受。有这五种受,你的享受不正常,你心里有忧喜,身有苦乐,你不正常。正常的享受,这些统统都没有,这叫正常的享受。清凉大师很慈悲,把师子频申给我们略举了个名目,这是「不思议品」里面所说的,「佛有无量不思议三昧等」。也就是说,在究竟圆满的果地,用我们凡夫来讲,他物质生活的享受、精神生活的享受是没有边际的。经上讲,这是说师子频申三昧,总结起来说,「以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三昧」。三昧何以有那么多?我们得举例说明,大家有个清楚的概念。

  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真正达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叫三昧;现前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叫智慧。佛教学生,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定慧等持,我们的定跟慧要平等,慧就是清楚明了,定是不起心动念。眼见色,我们看到这个花、看到这个树,我们看得很清楚,这是慧。这个花很好看,你多看它一眼,你定没有了,为什么?起心动念了。这树长得不错,欣赏欣赏,这一欣赏就错了。为什么?你起心动念了,换句话说,不是自然的。我对这棵树上没有作意、没有起心动念,我的眼根在树上得三昧了;花,我很欢喜它,花上就没有三昧。你懂不懂?我们眼看的外面境界无量无边,无量无边境界当中都不起心、都不动念,那就叫做「无量无边三昧」。大家细心在这上体会,然后耳对音声也是如此,这个音声我很喜欢、我很爱听,你在这个声音上没有三昧。为什么?你在这个音声上,你的受落在苦乐忧喜舍里头,落在苦乐忧喜舍这五种里面,就没有三昧;离苦乐忧喜舍,三昧现前了,那才是正受。我喜欢它、我讨厌它、我不喜欢它,这种受都不是正受,是六道凡夫的感受。诸佛菩萨一切受用当中决定没有苦乐忧喜舍,一味!一味是真的,二味是假的,谁懂得?

  所以修行人在哪里修?老老实实给你讲,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修行。修行的总纲领就是定跟慧,戒定慧三学皆是方法。依照佛陀教导我们的方法,我们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去修定慧等持,定慧双修,就是这么个道理,不能不懂得。这叫真修行,修「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人问你的时候,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本来无一物,般若无知,样样清楚、样样明白,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无知。有人向你请教的时候,你说得头头是道,无所不知;你就晓得,无所不知是般若的他受用,教化众生。无知是般若的自受用,自受用是三昧,正受!凡夫之人颠倒,把自受用的忘掉了,把他受用的变成自受用,这麻烦了,着了相。因此修行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在此地,你总要把原因找到,然后把原因消除,这个问题才能解决。

  所以总结:「以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三昧,入毗卢遮那如来念念充满一切法界三昧大神变海。」这是经文,这个数量是天文数字也没有法子形容。「略说十种」,把它归纳为十大类。佛教学为了方便起见,太多了不能讲,归纳十大类。第一个,「一切诸佛恒在正定,于一念中遍一切处,普为众生广说妙法」。佛为众生表演。前面这一句我们要把它记住,「一切诸佛恒在正定,于一念中遍一切处」。下面是讲它的作用,第一种作用「普为众生广说妙法」,这是无所不知。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就这么一桩事情,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人生就是本人。我本人究竟是什么?我的生活环境究竟是什么?你要是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搞明白,在佛法里面就称你为佛陀。佛陀是什么意思?明白人而已,对自己、对自己生活环境清楚明白。凡夫是糊涂人,对自己真的不明了,对自己生活环境更糟糕。生活环境里面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究竟是一回什么事?说老实话,有几个人曾经去想过?想都没有想过。无怪乎古德常讲「醉生梦死」,生到这个世间来像喝醉酒一样,颠颠倒倒;死的时候像一场梦一样,真的这一生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佛菩萨没有别的,明白人而已!

  诸佛菩萨不是富贵人,不是有权力、有地位的人,他是一个明白人。诸佛菩萨教我们,我们学佛学什么?学做一个明白人而已,不甘心、不情愿做个糊涂人,希望做个明白人,我们学佛目的在此地。总得要清楚、要明了,别人问你的时候,你能答得出来。人家问你:「你为什么学佛?你学佛的目的何在?」我们要正确的答复别人。像这样的经文,就可以念给他听。「一切诸佛恒在正定」,正定就是三昧。「于一念中遍一切处」,一切处是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有缘,佛就到哪里教化;一念如是,念念如是。这是第一个,为一切众生广说妙法。

  第二句,「普为众生说无我际」。前面的文是一样的,「一切诸佛恒在正定,于一念中遍一切处,普为众生说无我际」,也就是说,说无我法。一切众生不能觉悟的第一个障碍就是我执,起心动念执着身是我。见思烦恼里面头一个是身见,他不知道这个身不是我,这是所有一切错误的根源。修行人能把这一关克服,菩提道上一帆风顺;这一关突不破,那太难了,我常常讲菩提道上寸步难行,你想进一寸都不可能。谁障碍你自己?自己障碍自己,别人不能障碍。你要知道,别人不能障碍,别人也不能帮助,诸佛菩萨都没有办法。佛在一切经论里面讲得清楚明白,我们要懂得,令自己成就的人是自己,令自己失败的人还是自己,跟别人没有关系。也许有很多人觉得,「怎么没有关系?明明这个人障碍我!」那是缘,缘只能说对于一个不善修行的人会产生障碍,他会误导你,他会引起你的烦恼,这变成障碍了。如果对一个善学的人,他会不会造成障碍?不会,他帮助你。

  逆境、恶人,佛经上常讲逆增上缘,他都帮你往上提升。为什么你向上提升?因为你有智慧,你有定力,你不受他响影。《楞严经》上讲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个如来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会修行,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全部把它转变,帮助自己境界向上提升,都在自己,不在别人。这叫学佛,这叫会修行。把自己错误的行为统统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个人善修、会修。不会修的没有法子,不会修的人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为什么?怨天尤人,自己的失败、自己不能成就,全部都归罪于别人,好象与自己不相干,自己没有过失,这是大过失!我们要想在这一生成就,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所以第一关要认知这个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工具。这句话你懂不懂?你要真懂了,我的工具要听我的意思去做,我不能受它的约束。就好象我们穿的这件衣服,这件衣服是我所有的,我的衣服,我的衣服一定听我摆布,我不能听它的,我喜欢怎么用它,就怎么用它。所以世间人真有迷惑人,穿了一件新的衣服,料子非常好,坐下来的时候先要看看那个座位干净不干净,怕把衣服弄脏了。你们想想这到底是人穿衣服?还是衣服穿人?到底谁是主?谁是宾?所以佛门的制度,世尊当年在世穿的衣服叫粪扫衣,这个衣服一文不值。为什么?是捡别人破旧的衣服丢在垃圾堆不要了,把它捡起来,看它还有好的那个地方剪下来,实在不能用的丢掉。捡多了一块一块拼凑起来、缝起来做一件衣,叫百衲衣。这件衣每一块质料不相同,颜色不相同,穿起来当然很难看,佛教给我们染一染,染色,这就是叫袈裟。袈裟的意思就是染,是很多东西混合在一起叫做袈裟。用什么染料去染?红黄蓝白黑混合在一起,那个颜色就差不多是一样的。我们今天讲是咖啡色,不是正色。五种正色:红黄蓝白黑。它是五种正色混合起来染成一色,这叫袈裟色。什么地方都可以坐下来,不要担心,不怕骯脏。

  佛法传到中国,中国出家人做一件新衣服,要找旧衣服剪一块布贴在身上,领子上面有这么一块,叫贴新。什么意思?就告诉自己这个新衣服要当作旧衣服穿,也就是说不要怕骯脏,哪个地方都可以坐,不要受衣服的限制。是我们人穿衣服,不是衣服穿人,都是破我执。我们这个身体,身体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要知道「我」这个名词的定义,解释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解释就是主宰、自在。你想想看我们这个身能不能做主宰,能不能得自在?如果这个身我们自己能做得了主宰,我是主宰的意思,我这个身体要像金刚一样不坏,那我才能做主宰;我希望我这个身体年年十八,不要衰老。它不听话,它做不到。它有生住异灭,有生老病死,所以这里头找不到主宰,也找不到自在。

  由此可知,这不是我,我们学佛首先要把这一关突破。我们生生世世被它害了。它懈怠懒惰,精神振作不起来,它不是我,它不听话。我们要有能力降伏它,要这个身听我自己的意思。自己是什么?自己是真心、是本性,那个才是我。宗门里面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是我。在这个经上讲的法身,法身是我的真身。法身是什么?是我们真心本性的相分,是我的身。真心本性是我,真心本性所现的相分是我身,那叫法身。真心本性里面本有的般若智慧那是我的心,觉心,也叫觉性。觉性、觉心是一个意思,是本性。心、相,它的作用是自己的本能,这是自己。我们今天自己完全迷失掉了,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什么事都没有,就是唤醒一切众生,你把你自己找回来,这个功德就圆满成就了。

  佛法的修学终极的目标是把自己找回来,把自己的心找回来,把自己的身找回来,也就是恢复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出现品」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出现在世间教学的目的就是这个;众生很可怜,「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执着是你自己生的,是你自己迷失的,谁都帮不上忙。佛菩萨只能把这桩事情说清楚、说明白,要自己回头,要自己觉悟,这个事情佛没有法子帮忙。《法华经》讲「开示悟入」,佛能帮得上忙的是开示,也就是说佛能示现这个样子,佛为你讲经说法,给你做示范,给你做说明。悟入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看到这个样子,听到佛的教诲,觉悟了,觉悟之后真干,那你就入了。你落实了,你做到了,你跟佛一样。如果我们听了佛的开示,自己不悟、不入,这在佛法讲你只能在阿赖耶识里头种一个善根而已,这一生当中不起作用。这一生当中李炳老常讲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不能解决问题。

  但是世出世间一切法要知道都没有定法,为什么?「唯识所变」,这法相宗说的。而佛在许多经论上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就是「唯识所变」,但是这句话好懂,就看你怎么想。如果我真想在这一生作佛,那你就作佛了,从心想生;我不想作佛,一切诸佛来帮忙也帮不上忙,你也做不了佛,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意思深广无尽,我们要常常放在心上,反复的多念。真正明白了,这句话就救了我们。我从今之后只想佛,我不想别的,那就是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就是作佛,我这一生就成功,就圆满了。可是你要记住,不能夹杂妄想,夹杂就把你全部的功夫破坏掉了。所以你要放得下,放不下那是做不到的,关键就在放下。

  许多同修都知道,我为什么时时刻刻念念不忘老师?我是个很苦恼的凡夫,业障非常深重,我要是不得老师的教诲,我早已经到三途去了,这是事实。老师救了我,头一天见面就把这个方法教给我:看破放下。我依教奉行,我放下真的就像苦行僧一样。我在台中求学,只有两套换洗衣服。我出门的时候,那个时候没有箱子,一个包袱皮,打一个包袱,一个衣服铺盖,在那个时候还有蚊帐,一个被单,一个三斤重的棉被,卷一个小行李背在身上就走了,全副家当就这么多,什么都没有。章嘉大师教导我的,真得大自在。以后跟李老师学讲经说法,讲经说法需要一些参考资料,这参考资料别人不肯借给我用,那自己一定要搜集。这就是放下之后再提起,提起之后跟从前自己拥有在概念上不相同了。为什么?知道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虽然提起来了,也是随时可以放下,随处可以放下。为什么?没有占有的念头。

  我自己晓得修行受的一些苦难折磨,我是个过来人。所以我心里常常想,如果有一个寺院丛林,有完善的藏经楼,世出世间的典籍应有尽有,我随时可以参考,我自己什么都不要了,这多自在!自己顶多有个笔记本就行了,看到好的东西不要多,一部书写个几句,它的真正精华我得到了,受用无穷!哪里需要啰哩啰嗦这么多东西?所以我早年心目当中所希求的现在建立了,供养你们大众。你们大众如果要有我的思想,你们各个成就,你们的成就决定在我之上。我当时想要的东西想不到,现在你们不想要的东西都在面前,我都替你们想到了,都替你们搜集了,全部都供养你们了。说老实话,我在讲席当中也讲得很多次,多少年前就讲过,在美国达拉斯赢建伟居士就曾经问过我,他说:「法师,如果依你自己的愿望,你在这一生当中,这么多经典,你选择哪一部经,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一点考虑都没有,我告诉他我选择《佛说阿弥陀经》,到现在还是如此。一切经教有人弘扬,我何必费这么多事情?我修我自己的法门。真正对我根机的是《佛说阿弥陀经》,我一生弘扬这个法门、修学这个法门,我不会去看第二本经书。

  今天讲这些东西,别人启请的,大众要求的,没有人能讲,没有人愿意讲,我不能不出来讲。这个作法用现在人的话来说:牺牲奉献。我要是为我自己,告诉诸位同学,我的房间会跟许哲居士一样,什么东西都没有;会跟印光大师关房一样,我这个小佛堂供一尊阿弥陀佛,一本《佛说阿弥陀经》,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了。我一生当中一个愿望,往生净土,亲近弥陀。这是我们遇到佛法之后,这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这一桩事情不能够圆满成就,全部落空了,你在这个世间搞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说来说去都是讲到「无我」重要,众生不得成就,执着身是我,一切为我着想,错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六二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大众念请第七句:

  【云何是诸佛三昧。】

  前面曾经跟诸位说到「不思议品」里面举的十句,我们介绍到第二句,就是「一切诸佛恒在正定,于一念中遍一切处,普为众生说无我际」。这一句我们说得也比较多,因为跟我们现前的修学关系很大,我们自私自利这一个障难不能突破,所以影响到我们修行,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功夫都不能得力。如果想功夫得力,想有成就,不能不放下自私自利,不要认为眼前好象占一点便宜,亏吃得实在太大太大了。本来你在这一生当中,你可以作菩萨,你可以作佛,贪图眼前一点小利益,一点小小的方便,蒙受的损失真正是无法思量的。我如果不能够稍稍涉入经藏,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没有办法理解。

  第三,「一切诸佛恒在正定,于一念中遍一切处,普入三世」。由此可知,诸佛三昧的德用,真正不可思议。「普」就是没有分别,平等的普遍入三世,「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由此可知,三世确确实实不是真的,是凡夫对于宇宙的观察产生一种错觉,我们讲有过去现在未来,实际上没有三际,没有三世。「普入三世」,就是三世平等了,过去现在未来的界限没有了,换句话说,就在现前,可以看到过去,也能看到未来。

  也许我们的常识告诉我们,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的变化它不是一个定数,为什么佛菩萨能够看到未来?如果是个定数,这能讲得通,不是定数,那就讲不通了。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个意思?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现前的这个念头,虽然还没有到来世,我们预想明年,预想后年,预想来生,我们现在在这里想,它有现相,佛菩萨在定中看见了。明天我又是一个想法,我改变念头了,明天他看到你来生来世,他又看清楚了。你怎么变化,他都知道、都明了,所以境界是剎那剎那在那里变的,剎那剎那只要你变,他全都看见,全都明了。这样的解释,这样的认知,我能同意。譬如我们看一个建筑物,这栋房子建成,原来这个地方没有,现在建成了。过一、两年,换了一个主人,他不喜欢这个样子,拆了重建,我们又看见了。怎样的变化,统统都看见,看见你明天,看见你后天,看见你下个星期,看见你下个月,看见你明年、后年,无论怎么变化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入三世当然知三世事。

  第四,「普入十方广大佛剎」。我们从这些地方很明显的体会到,诸佛三昧确确实实是突破了时间与空间。时间三世,空间十方,现在科学家讲的不同维次的空间,全都突破了,这就是一真法界。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剎土,如来三昧能普入,菩萨三昧也能够普入;这个菩萨,我们常讲的法身大士,他能普入。法身大士也有差等的,地上菩萨我们想决定是没有问题,三贤位的菩萨可能就要差一些。如果是阿罗汉、辟支佛,他们也有定功,也有禅定,就像前面我们举《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说的,阿罗汉要作意,也就是说他要入定,比不上法身菩萨行住坐卧都在定中,那个不一样,都在定中,不必入定,不必出定。如来三昧哪有出入?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入佛剎,当然见佛度生没有障碍。

  第五,「普现无量种种佛身」。证得如来究竟的果位,无论现什么身都是佛身。像《普门品》里面说的三十二应,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教化之。如果说「应以童男童女身而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那个童男童女是佛身,是佛现的,这是现有情身。佛能现无情身,能够现树木花草。这棵大树已经有几百年、几千年,有修行人看到这棵大树,或者是听到这棵树声音、风吹树梢的音声,他开悟了,这是佛菩萨现树身而度化之。也许你说:这树已经有几百年,为什么别人见到它不开悟,这个人见到它他开悟?你要晓得,佛菩萨的示现,不是示现几百年、几千年等这个人,那就不叫做神通自在了。神通自在剎那之间,正是你那个因缘到的时候,我们一般人讲灵气,好象佛加持这个树,树加持这个人,这个人看到这个树,忽然开悟了。有!有很多学人,乃至于看到自然现象,他有悟处,看流水,听流水的声音,甚至于听人唱歌的声音。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是听人念《金刚经》的音声。这都是属于一切诸佛普现无量种种佛身。

  第六句:「随诸众生种种心解,现身语意」,这就是现的有情身。前面第五句讲种种佛身,这个范围包括非常之大。由此可知,三昧的作用太大了,我们凡夫无法想象,神奇莫测。能随众生心,那就是随着众生的根性,随着众生的机缘,帮助众生,成就众生。诸佛三昧是圆满的性体,是真实的真心,他的功能、他的业用不可思议。

  第七句:「说一切法离欲真际」。真际就是我们今天讲真理,离一切法。我们凡夫跟佛菩萨恰恰相反,凡夫在一切法里面起妄想分别执着;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他们在一切法里面得大自在,恒在正定,换句话说,恒住正受,这是真的,这是事实。我们今天的受,也是恒住苦乐忧喜,六道凡夫不能像佛菩萨一样恒住正受,永离苦乐忧喜。《无量寿经》偈子讲,「离欲成正觉」。阿罗汉离见思烦恼成正觉,菩萨离尘沙见思成正等正觉,你要是不能舍离,那是六道凡夫,永远在六道里面轮转。佛在经上形容这个事情「生死疲劳」,没有法子出头,没有法子离。这个事实真相,这里面一些道理,佛能为我们说明白,就是在这一切大乘经教之中。

  第八句:「演说一切缘起自性」。这是帮助我们破所知障。一切众生都有求知的欲望,科学家为什么要到太空去探险?求知的欲望。千万年来人类看到太空,生起无量无边的幻想。说幻想是真的,这里面还夹杂着无量的神话。我们今天以为是神话,很可能那些神话里面有许许多多是事实,我们没有法子解释,世间之大无奇不有。讲到我们贴近之处,我们周边也发生许许多多的神话。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里面,《聊斋志异》,这比较近,隋唐时期的传奇小说,乃至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夷坚志》。我看了之后,我不以为它是神话、是鬼话,我以为里面许许多多都是事实。到哪一天我们也有少许三昧,把时间空间的维次突破了几层,神话小说里写的东西果然看见了,是真的不是假的。这要靠我们自己修行功夫。

  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果不是我们佛弟子去读诵受持,依教修学,世间人看到这个,以为是小说、神话小说,以为是佛学家的狂想曲,哪有这等事!佛家的教学,最值得人敬佩的,佛给你讲的这些事情,并不是教你完全无条件的接受,那不叫学佛,佛给我们讲,然后教我们去证实,这就是现代讲的科学精神求证。佛今天给我们讲华藏世界,给我们讲诸佛如来依正庄严,要我们证实。用什么方法证实?你只要依照他所说的修学方法,你就能证明。这是真实的学问。我们跟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最容易沟通的是鬼道,他们的频率跟我们的频率相当接近,容易沟通。学佛或者学道,乃至于学巫术,与鬼神沟通需要多少时间?你果然依照这些方法修行,大概半年的时间你就有这个能力。你看到这些鬼故事,你就肯定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在早年有一个同学,跟我关系很密切,抗战时期我们在福建同学,到台湾之后我们又同事,我学佛之后他跟我学佛,我出家之后他也出家。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经教,他也很欢喜,常常给我说:「讲经说法是不错,现在人不相信,讲到口舌枯干,人家还是半信半疑。如果有神通多好!我现一些神通,他就不能不相信了。」他为了学神通,到大溪跟屈文六上师学密,依照密法修学。他真精进,真用功。上师规定他的时间,要磕十万个大头,这是基础。他修学不到半年,他来告诉我,他见到鬼,每天黄昏的时候,街上零零落落就有很多鬼出来,到夜晚十点钟、十二点钟,好热闹,鬼全出来了。最初时候害怕,到以后习惯就很正常了。跟鬼打交道做朋友,他来跟我讲。我说:「不行,我还是不相信,你见到我没有见到。」学个大概两、三年,我看到他的情形不大对,为什么?脸上是灰色的、黑色的,看起来好象阴气很重,很不正常。我到台中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李老师叹一口气:「人各有因缘,我们帮不上忙。」没有多久他就过世了。走算走得相当之好,没有病苦。他自己觉得身体不舒服,到荣民医院挂急诊,半个小时就走了。他乘公共汽车一个人去的,走得这么快。这个人心地善良,持戒守规矩,很难得的一个出家人。

  我常常跟同学们讲,我有两个朋友,跟我是三个人,我们同年。算命先生讲,我们三个都过不了四十五岁。他们四十五岁那一年走的。我们三个人,法融法师二月走的,他是五月走的,七月我在基隆大觉寺夏安居里面讲《楞严经》,七月我得病了,病得很严重。我一想到,我们三个人两个走了,二月走了一个,五月走了一个,七月轮到我了。我没有恐怖,我也不看医生,我也不吃药,为什么?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我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念了一个月,病好了。好了之后,我再恢复讲经。他们两个,这个关口没有过去。我没有求寿命,只是念着大乘经教没有人弘扬,我发心来做这桩事情。所以真正禅定功夫,最容易突破的是饿鬼道,你就晓得那些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所说的,过去每一个地方都有城隍庙,城隍庙里许许多多的故事,阎王殿,都不是假的,都是事实。现在我们学佛,我们很容易接受,为什么?我们明白道理,这个道理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境界是「唯识所变」,识就是心想,既然有这些想法,它就会有这些现象。不想,不想是不是没有?你这一生不想,你前生曾经想,你粗念虽然不想,你细念还在想,这就难了。我们一般人只能觉察到粗念,觉察不到细念,微细的念头觉察不到。从哪些地方去观察、去体会?从梦境。我们一般人都会作梦,你想想,梦境是些什么?梦境从哪里来的?从这个地方,逐渐逐渐你能够体会到世界从哪里来的,虚空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学了佛,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三恶道从哪里来的?十法界从哪里来的?一真法界从哪里来的?这就是底下讲的:「演说一切缘起自性」。

  现代科学家都在探索,探索能不能探索到一个眉目?给诸位说,不能。你所探索,你的观察,实在讲总是曲解,你见不到事实真相。这个原因是什么?因为你没有办法突破空间维次,所以你就没有办法了解事实真相。佛法里头有办法。我们要问:佛法这个方法,理论依据是什么?佛法知道不同维次的来源。我们世间人知道有不同维次空间,不知道这不同维次空间是怎么来的。佛告诉我们,世界原本是一真,换句话说,没有这些维次的界限。不同维次界限怎么产生的?佛告诉我们,妄想分别执着产生的。由此可知,科学家讲得正确,不同维次空间,从理论上说,是无限的。科学家的观察,承认确确实实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存在。这是他们探测到的,相当聪明,也就是宇宙之间有十一种不同频道,他们已经肯定了。从理论上讲,这个频道是无量无边,但是他不知道这个频道怎么造成的,如何来突破。佛晓得,是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着造成的。怎么突破?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这个界限没有了,不同维次空间不可得了,于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自然就大白。

  这个事谁知道?佛知道,法身菩萨知道。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虽然知道,不透彻,没有完全看到,他看到局部,他的定功突破了一部分,他看到局部。听到佛菩萨说法,像我们今天,我们完全是听佛菩萨所说的,我们没有入这个境界。最容易突破的人鬼这个频道,我们还没有做到,但是我决不鼓励同学们。你们去修这个法门,去见鬼,天天跟鬼往来有什么好处?我那个同学就是个例子。我们天天要跟佛往来。如何我们突破人跟佛这个频道?释迦牟尼佛教我们持名念佛的方法,最简单、最容易、最稳当,突破人跟佛的这个频道;这个频道要是突破,所有频道全部都突破了。这个道理,大势至菩萨所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要问,我们念佛念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见不到佛?这个原因我说了很多,原因是什么?念佛心里头不清净,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念功不纯,这个地方产生障碍。如果你把世出世法统统放下,决定不执着了,我们不谈其他的,妄想分别执着我们谈一个,妄想分别你没有断,执着断了,这样的心执持名号,我们一般人讲,你就有感应,感应里面就突破不少时空的层次,你能见佛身,你也会见到六道里面某一些状况,增长自己的信心,《华严经》里面讲的这些境界,全在眼前。这是看个人的缘分不同,确确实实在我们一生当中能够得到证明,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

  第六,「示现无量世出世间广大庄严,令诸众生常得见佛」。这是诸佛三昧力的加持,加持哪些人?有愿见佛之人。你没有这个念头,佛加不上。要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要真诚恳切。善心善行那是助缘,真诚恳切求佛那是真因,因缘和合,感应就现前。「常得见佛」,这一句关键字眼是「常」,跟《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的一样,「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说得那么样的肯定,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菩萨教给我们条件是忆佛念佛,这是真因。《观经》三福最后一条「深信因果」,我体会到的意思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们用念佛成佛,真因真果,这哪里会错得了?佛确确实实常常在我们的周边加持我们,保佑我们,如果我们的心稍稍清净,会感觉得到,这就是四种加持里面的冥加,虽然不是明显,冥冥当中保佑你,你自己心愈清净,妄念愈少,分别执着愈少,你会觉察得到。如果真的把世出世间一切执着放下,那就是此地讲的,你常见,真的常见不是假的。

  「现相品」菩萨念请第七句:

  【云何是诸佛三昧。】

  清凉大师引用「不思议品」里面所说的十句,最后一句,「一切诸佛恒在正定,于一念中遍一切处,令诸众生悉得通达一切佛法无量解脱,究竟到于无上彼岸」,这一句才是真正的圆满。佛帮助一切众生,没有达到究竟圆满,绝不退心,这是我们要学的。佛这种精神毅力,不畏一切艰苦,甚至于还要受一切众生的误会、毁谤、陷害,他永远不会退心。就像慈母对于他的爱子一样,爱子不管怎样不好,不管他怎样造恶,母亲始终不会舍弃他,始终都在周边照顾他,如果他忤逆不孝,父母也在暗中照顾他,不让他发现,这个恩德多大。诸佛如来,对于九法界一切众生,那种关怀、照顾、帮助超过父母,父母不能为比,谁知道?这个事情只有佛知道,法身菩萨知道,我们要是不读佛经,确实作梦都想不到。经上常常念到佛恩普慈大,不知道到底他大在哪里,他慈在哪里,真的不晓得。读到这些经文,稍稍有一点体会,我们惭愧心生起来了,这才晓得我们真正对不起佛菩萨。我们实实在在讲,过分的忤逆,不听教诲。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请看疑问的第八句:

  【云何是诸佛神通。】

  清凉大师告诉我们「准答及颂」,准是依据,依据后面佛的解答以及偈颂里面所说「佛神通」,「谓依定发起无碍神用」,这是解释什么是佛神通。『神通』是作用,无有障碍,这个大用是从禅定发起的。前面问「云何是诸佛三昧」,三昧是禅定。得禅定,禅定就会起作用,这个作用就是我们讲的神通,通常讲六种: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平常大乘经上都是说这六种,叫六通,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所证得的,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所证得的。清凉大师说,「或说有十」,将来佛专门解答这一句,是「十通品」。

  不思议品里面说:「一切诸佛有无边际无碍解脱,示现无尽大神通力」,清凉大师既然说了,我们至少也要把这些名目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我们采取重点,不必念全句的经文,他那一句里头最重要的,可是前面一句我们还是念,后面就省掉了。第一,「一切诸佛能于一尘现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出兴于世」。依报最小的是一微尘,一切诸佛他有这个能力,能够在一微尘或是在一毛孔,现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出兴于世,这不是小神通,这是大神通。在一微尘里头看到,一切诸佛为了教化众生,示现八相成道出现在世间,不是一个世间,无量无边的世间,无量无边诸佛,不可说不可说,在一微尘里面就见到了。我们今天的科技,实在讲相当进步,我听说一部《大藏经》能够容纳在一个小小的光碟里面。佛的能力,是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教化众生那些事迹,圆圆满满的缩小在一微尘里头。这我们科学家还做不到,这个能力不是凡夫能够想象得到的。

  第二,「一切诸佛能于一尘现不可说不可说诸佛转净法轮」。一切诸佛讲经说法,一微尘里头含藏着。「不思议品」里面讲的这些,用现在的话,那是最高的科技,我们今天的高科技跟它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于是我们这才明白,不要说是法身菩萨、四圣法界罗汉,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色界天人已经把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许许多多的累赘全都放下,他们看到我们背着这个包袱可怜,像我们看蜗牛一样,看螺蛳蚌壳一样,背着好大包袱。他们放下一切,得到一切,依报一微尘里头都圆圆满满的,他受用无尽。正报里头,一毛端、一毛孔。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的佛法,它藏在哪里?藏在毛端里,藏在毛孔里,藏在微尘里,一一微尘无不如是,这哪里会丢掉?这还有什么不放心?这个讯息,我们从《华严经》上得到的,我们相信佛说的话,佛决定没有一句是假话。

  第三,「一切诸佛能于一尘现不可说不可说众生受化调伏」,众生接受教化调伏。我们看到一切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成绩。由此可知,接受教化那些众生无量无边,不能接受佛陀教化的那些众生,想必也是无量无边。经上常讲佛度众生,有根熟的。接受佛陀教化,根熟的众生。我们现在欢喜佛法,而不能够奉行,我们根没熟,还要继续在六道里面调教,这些人这一生当中出不了六道轮回。但是你在六道里头,不论轮转到哪一道,佛菩萨不舍弃你,就是沦落到阿鼻地狱,佛还示现为地藏菩萨、还示现为鬼王,还是照顾你。你得在三途受苦报,为什么?那个苦报,你自己造不善的因,必须要受不善的果报。他在旁边看着,等到你的罪快受完,他帮助你出来,教导你走一条正道,走佛道。

  但是事实我们了解,我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这些虽然接受佛菩萨教诲,离开恶道了,他一生到人道往往又迷惑了,为什么?恶道的习气很重,改不过来。换句话说,亲近善道力量很弱,亲近恶道那个力量很强,也就是说很容易被恶的环境诱惑,他禁不起环境诱惑。这样,得到人身不久,又到恶道去了。就像《地藏菩萨本愿经》,鬼王很感叹的说:「你才出去没有几天,怎么又回来了?」这种情形多,不知道要来回多少次。逐渐逐渐善根增长,恶的习气渐渐减弱,他离开恶道之后不再堕落了。我们细细想想这实际上的状况,就知道这个事情不简单,不容易。我们自己到底有没有善根,这不要问别人,问自己,自己明白。换句话说,我们自己能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关键在你的决心。我们读古书,看到古时候苏秦、张仪,他们念书是怎么念法?烦恼习气重,悬梁刺股,用这种方法虐待自己,改毛病,改习气。古时候的人都留长头发,把头发用绳子拴在梁上,你要是打瞌睡一低头,头发会吊上去的。

  一个人学问成就不是简单的。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成就?没有他那样的毅力。我们懒惰,睡懒觉去了。如果你有这些人的毅力、方式,你的一生成就了。他们成就的,是一生功名富贵。实在讲,下那么大的决心,这是佛法里面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贵得富贵,太小了,没有一样求不到的。求作佛,确确实实能作佛,经典里头有理论给你做依据,有方法提供你学习,哪有不能成就的?不能成就的原因,就是自己常常原谅自己,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不肯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虽然天天读经,天天学佛,但是还是烦恼习气当家作主,它是自己的主人,自己一定要听它摆布,这就没有法子了。这样学佛,在佛门里面结个善缘,这一生不会有成就。李老师以前常说,这样的人,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换句话说,你一生的修学,与你生死轮回毫不相干,我们要懂。

  第四,「现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国土」。由此可知,我们修学志愿求生西方阿弥陀佛世界,一切诸佛都帮助我们。《弥陀经》上讲的六方佛,《无量寿经》上讲的十方佛,这里可以给我们做印证,诸佛如来他肯帮助我们,他能满我们的愿望。第五,「现不可说不可说菩萨受记」,这给我们是很大的鼓励,菩萨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帮助我们学习。他修行有了成绩,有了成就,我们向他看齐。我们效法他,自己有信心,我有一天也会跟他一样,接受诸佛为我授记。

  其实这个事情并不难。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里面,就普遍的为念佛人授记了,问题我们是不是《无量寿经》会上的当机众。什么叫当机众?我们对于这部经教有没有信心,有没有愿心,肯不肯依教奉行?假如我们对这个法门,对这部经典,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我们就是当机众,换句话说,这部经末后一品给大众授记,其中就有我,这个一点不假。《无量寿经》我曾经讲过十一遍,千真万确的事实。娑婆世界众生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将来在极乐世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到他方世界去作佛,名号都称作「妙音如来」,这是佛为我们娑婆世界念佛众生普遍的授记,我们深受感动。从此之后,我们的同学们授受三皈依,我们的法名统统叫「妙音」,现在是妙音居士,将来到极乐世界成等正觉,到他方世界教化众生,示现佛的身分都叫妙音如来,因果相应。换句话说,我们要如何做无量会上当机者,这个很重要,那就是一定要具足信、愿、行。

  第六,「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这个地方我们要明了佛佛道同。到底佛是一个,还是多个?理上讲是一个,理上是什么?真如本性是佛。事上讲无量无边,事是什么?现象,所有一切的相是心性现的。所以佛在这经上讲「唯心所现」,那个心是佛,「心是佛」是从理上讲的。你拜释迦牟尼佛也好,拜阿弥陀佛也好,拜药师佛也好,无论你拜什么佛,给诸位说,从理上讲是一尊佛。现这么多的无量无边的身相,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的情欲没有断,他对这一尊佛有好感,对那一尊没有好感,佛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希望见什么佛,这个心性就现什么样的佛,众生希望见什么样的菩萨,他就现什么样的菩萨。岂不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现的佛相、菩萨相不例外,都是虚妄。相是虚妄,性是真实的,换句话说,能现是真的,所现是妄相。但克实而论,能所是一不是二。能所是一不是二,相也就不是虚妄的。你真正明了,就不是虚妄的。你要不明了,你迷的时候是虚妄的,你觉的时候,真跟妄都没有了,为什么?妄想分别执着没有了,哪里还有什么真妄?哪里还有什么能所?能所没有忘,你还落在分别执着里头,真妄没有忘,你也落在分别执着里头,你是凡夫,你没有觉悟。真正觉悟之后,这些念头完全没有了。

  第七:「现去来今诸世界种」。现在科学家常说,世界从哪里来的?宇宙从哪里来的?佛法答的正确:「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法最高明的地方,最值得人景仰的地方,令人五体投地之处,不是说说就算了,说出来之后要你自己去证明。现代人开口闭口讲科学精神,佛法是科学,绝对不是说「我说你听」,不是的,佛不是这样讲的。诸佛菩萨说,我们听了之后证明,才是你自己的,你要不能证实,你就不得受用,逼得要自己去证实,虚空法界、剎土众生是你自性的德相,对于这些事情彻底了解是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都不是从外面来的。所以佛法教学的目标没有别的,就是教你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你不好懂,换句话说,教你破迷开悟,这个比较好懂,其实是一桩事情,破迷开悟就是明心见性。这两句话虽然是一个意思,但是明心见性讲得清楚、讲得明了,破迷开悟讲得含糊。因为迷跟悟的层次太多,所以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讲明心见性,那就有一定的标准,这个一般讲是大彻大悟,它不是小疑小悟,不是普通大疑大悟,是大彻大悟,标准非常明确,它真管用。

  《华严经》所说的,不但是我们现在读的本子,这个本子是略本,是简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省略到不能再省略。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看到是完整的本子,那一部《华严经》我们这个地球装不下,容纳不下;不但地球容纳不下,我们娑婆世界也容纳不下。它有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把宇宙人生真相说得很透彻。你要是明心见性,证得圆初住的菩萨,一切诸佛讲宇宙人生的状况,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你全都通达了,为什么?都见到了。《华严》所讲的,你统统都证实了,你都接触到了,证明,你证得了。这个条件就是要明心见性,什么叫明心见性?你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断掉。讲修行,真的一句话就讲完了,真正去做,无量劫都做不到。妄想分别执着不断,华严境界不能现前,我们都听说而已,这个境界多美,我们世间人天天想的真善美慧,那是妄想。这世间哪有真善美慧?华严有真善美慧,真善美是德相,慧是般若,真有,一点都不假,等待我们去证实。你能够证实,那你完全得到受用了。

  所以真正觉悟的人,这是人生第一桩大事业。我要修证华严,华严就是无量寿,华藏就是极乐世界。求证还有不可思议的方法:念佛。但是念佛一定要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有一条放不下,就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坏、夹杂,你这一生当中就很难如愿以偿。真正能放得下,一切时一切处保持自己身心清净,一尘不染,这个佛号得力了,我们这一生取净土,你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生到华藏世界。这个法门不可思议,为什么?妄想分别执着并没有放下也能成功,这叫难信之法,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凭什么?凭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凭《华严经》上讲的一切诸佛如来的神力加持,因为一切诸佛他们心目当中所盼望的众生成佛。你今天有心作佛,你今天有这个缘,你自己知道不舍弃这个缘,诸佛欢喜,前面跟诸位讲,佛佛道同,佛跟佛当中没有嫉妒,不像人,人有嫉妒心,佛没有嫉妒心,你想见阿弥陀佛,一切诸佛都现阿弥陀佛。

  这一次,我们在香港看到西藏佛像的展览,我带了一份,非常奇妙,这里面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佛像有三张重复的。其他都是一张,唯独无量寿佛有三张,不可思议!我没有问他多要,我只是要每一种给我一张,拿来之后一打开,无量寿佛三张。你看看无量寿佛那个变相图,当中是无量寿佛,他的周围十方诸佛,跟这个地方讲的一个意思。现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一切「世界种」。第八,「现过去未来现在一切神通」。第九,「现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生」。神通,通是通达,一切神通是一切通达,神是神奇莫测。他那种智慧能力,不但六道凡夫做不到,六道凡夫包括我们世间所谓是尖端的科技人才,比不上。二十八层天上,他们有神通,那个神通比不上佛菩萨。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也做不到。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四无碍的法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讲的一切神通。能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众生。十法界依正庄严,都在佛神通境界当中。

  第十,「现去来今一切佛事」。什么叫佛事,我们要明了,不能把意思错会了。「佛」是觉悟的意思、智慧的意思。「事」是世出世间一切事。佛、事合起来,觉悟的事,智慧的事,就叫佛事。佛教化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叫佛事。佛的形象,叫人看了破迷开悟。佛的作为,一切的造作,无一不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的。佛的言语,佛的一言一笑,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没有一样不是帮助众生觉悟的,这叫佛事。用现在的话说,包括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他的处事待人接物,没有别的,觉悟众生,都在一微尘里面显现出来,这叫大神通力。这一句我们就介绍到此地。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六三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大众念请第九句:

  【云何是诸佛自在。】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要依据后面的解答以及赞颂里面,是说「佛自在」,这个意思是讲诸佛如来「所作任意,无碍成就」。我们读这些经文,实在说,无限的羡慕向往油然而生,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够得到像如来果地上这样殊胜的果德?诸佛自在,清凉说得好,「广有无量」,说不尽的自在;「或说百种,谓于众生自在等,各有十故」;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华严》依旧是用十来代表,说了十种自在。如「离世间品」说,「不思议品」也说,都是讲十种。在「离世间品」里面就是本经第五十五卷末后,第一种叫「命自在」,这一条恐怕是我们世间人最想知道的。因为六道众生寿命不自在,为什么?被业力所拘,哪里会自在?六道众生到这个世间来受生,我们一般讲来投胎,谁主宰的?业力。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投胎,寿命长短全是业力在支配,我们得不到自在。诸佛菩萨,业尽情空,所以他没有业力了,他的现身、他的寿命,一切随缘,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应化,就随顺这个世间人寿命的长短。为什么?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如果不随顺我们世间的长短,释迦牟尼佛确实有能力,从三千年前一直住世到今天他真办得到。如果这样作法,教化众生恐怕就收不到效果,为什么?我们会把释迦牟尼佛当神仙看待,「你能做得到,我们做不到」。

  佛可以说,念念都是为众生着想,帮助众生觉悟,没有别的。众生要是觉悟,换句话说,佛果上那些无量无边的功德,众生不就都得到了吗?智慧德相原来是一切众生本来有的,它不是本来无。现在,本来有的为什么没有了?业障障住,只要把业障消除,问题就解决了。所以佛到世间来没有别的,帮助众生消业障而已。佛在天上同天人的寿命,弥勒菩萨表现的就给我们做证明了。弥勒是等觉菩萨,说老实话,也是早已成佛来示现的。示现在兜率天,他就同兜率天的寿命,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这个时差相当大了。兜率天人的寿命是四千岁,天上的四千岁,也像我们人间一样计算方法,一年三百六十天,他的一天相当于我们人间四百年,四千岁合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寿命到的时候,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就过世,到我们人间来作佛。所以诸佛菩萨命自在,他到哪一个世间能够与那个世间人寿命一样,实在说他不生不灭。寿命,在《百法》里头是不相应行法,是我们凡夫妄想产生的。不相应行法,用世间的话说,是个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如来得究竟圆满的自在,菩萨也得自在了。

  第二是讲「心自在」,心是智慧,智慧能入无量三昧,这是智慧。为什么?无量三昧简单说一说,就是在世出世间一切法里面得自在。为什么说智慧?智慧观照一切法相有体无,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实实在在给你讲无所有、不可得,于是佛菩萨的心在万事万物里面,他不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心就自在了。我们凡夫心为什么不自在?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你心里挂念些什么?挂念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常念着这个东西。这个心怎么会得自在?如果你挂念得愈多,你的心就愈苦。佛讲这个心的受是忧喜,实在讲喜事少,忧虑多,无量无边的忧虑都是你的牵挂。对你的家亲眷属的牵挂,对你的财产的牵挂,对你功名利禄的牵挂,对你亲朋好友的牵挂,不得了!无量无边,你的心怎么会自在?佛在《金刚经》上给我们讲宇宙人生真相,他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讲真话。

  哪些是有为法?《百法明门论》里面就讲得很好,八个心法,五十一个心所法,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十一个色法,这统统叫做有为法。什么叫有为?有生有灭。心,心一个念头灭,一个念头生,这个心不是真心是妄心,八个识五十一个心所全是生灭法,生灭法叫做有为法。无为法就是不生不灭的法,没有生灭现象,像虚空,虚空是无为法。无为法有六个,说老实话,只有一个是真的无为法,真如。其余五个就像虚空一样,为什么说它是无为法?因为我们觉察不到它有为的现象,所以叫它做无为法,但是它并不是真正的无为。永嘉大师《证道歌》就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换句话说,除了真如之外,这五个无为法,到什么时候你才真正了解它的真相?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你才晓得这五个无为法不是真的无为。但是在我们没有能够明心见性之前,你肯定觉察不到。这是讲的心自在。由此可知,我们的心自在不自在?关键就是在你能不能放下,果然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你心就恢复自在。

  也许初学同修要问,学佛如果把家亲眷属一切都放下,这似乎太不近人情。这种佛还能学吗?这个话乍听起来好象也有道理,其实不然。我们纵然念念牵挂在心,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能不能帮上忙?也不能。所以你的忧虑牵挂,解决不了问题。怎样才能帮助家人真正把问题解决?要修道。佛法里面对于这个事情讲得太多太多了,如果你修行证果你能证得阿罗汉果,你就有能力帮助你所牵挂的一切人事,这是真能解决问题的,真能帮上忙的。如果你能证得菩萨果位、如来果位,我们讲如来果位不是讲究竟的,是法身菩萨、分证佛位,你能够帮助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家亲眷属,不是这一生!我们实在讲智慧能力太有限,过去生中的父母我们就不知道了,过去两世三世,愈远愈不知道。

  现在西方人常常用催眠的方法,这个我们听说很多,在催眠状况之下他能够回到过去世。催眠功夫很深的时候,他能够回到前两世、前三世,我听说过有能回到前五世,五世再前面就没有办法了。从接受催眠的人,其中当中有我们学佛的同修,他们有这个经验来告诉我,知道过去生中是在哪一道,生活状况、姓名、居住所在。虽然知道了,催眠醒过来之后他不知道了,要放录音给他听,听了之后他父母在哪里还是找不到,还是帮不上忙,远远不如阿罗汉。实实在在讲不必到阿罗汉那样的境界,小乘三果、二果都有能力,但是他这个能力还比不上阿罗汉。要知道三、五世家亲眷属的状况做得到,无论他在哪一道都能帮得上忙,用什么方法来帮忙?自己修行的功夫,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他,他得受用。所以自己修行,功夫愈深,证的果位愈高,生生世世的家亲眷属都沾光。我们想帮助现前的父母,你的父母还在世,你修行得很好,有道德有学问,帮助许许多多众生破迷开悟,让许许多多众生离苦得乐,你的父母不但受人尊敬,确确实实他受到诸佛护念,一切善神拥护,他身心健康,生活不会缺乏,许许多多人照顾。我能够照顾一切大众,一切大众自然照顾我的家亲眷属,这是事实。

  我老母亲在世的时候,她住在上海,许许多多念佛的同修常常去看她,送一点东西给她吃。自动去的,去的那些人我都不认识,多半都是看到我们印的书,听到录音带、录像带的。现在老母亲往生了,遗体葬在故乡,我们是清寒人家,所以葬在那个地方,那个坟也很小,我要不是家里人带着我去,我找不到。所以在前年我立了一个碑,去年,现在讲是去年,实际上大概是三四个月之前,我们家乡的父老,以及南京这一带的同修们,这些念佛的同修们,我们家乡也有个小庙,实际上这个庙从前不小,现在很小了,最兴旺的时候,这个道场差不多住六、七百人。这个小庙是汉朝时候建立的,大概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现在也算是古迹。有人到那边去朝山拜佛,顺便到我父母坟墓上去看,看了之后他们要发心把这个墓重修。地方政府也很难得,就在这个土地上拨了三十亩地,中国的三十亩合英亩为五英亩,一个英亩是中国六亩,五个英亩的地做为墓园。

  我听到之后很感动,这是大家自动自发的,不是我的意思。既然做成墓园,大家有这个意思,地方政府也这样作法,他们画了个图寄给我看。这个墓园四周都是石头的栏杆,我就想到,我们佛经里面很多好的句子,我写了很多,让他们刻在这个栏杆上。什么意思?机会教育。人家到那里参观的时候,阿赖耶识里头落印象。我写了很多,净业三福十一条、六和敬、六波罗蜜。《梵网》、《璎珞》里面四条很重要的戒条,我都写上去了,「不作国贼,不谤国主,不漏国税,不犯国制」,让大家看看,机会教育。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十六个字我也写上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希望以后到墓园去参观的时候,这些经句他都能在那里看一遍,这是教育。所以自己要认真修学,家亲眷属他就得好处。

  过去我们在海外,也常常想着家人,不知道他们过的是什么生活。中国大陆在过去诸位都晓得,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许许多多人民受了很大的苦痛。我跟家人整整三十六年没有联系,到改革开放联系之后才晓得,他们都没有受苦。佛菩萨保佑,我意想不到,平平安安度过去。所以佛菩萨教我们,我们认真努力如教修行,心里对于家亲眷属、亲人朋友不必去操心,他们自自然然得佛力加持,我这一点小小例子可以跟诸位同学做证明。我们在此地讲经,前天北京同修打电话给我,他们在北京看到,在网路上看到,好事情!所以我在摄影棚里头,真的,网路萤光幕前面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同修,我希望我们在一起学习。今天我们住在这个地球上,我们是地球上的人,凡是住在地球上所有一切的生物,跟我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一定要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照顾、互助合作,共同来创造安和乐利的社会,幸福美满的生活。《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多元文化的教科书,教学的目的就在此地,所以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不能不学,一定要学。正是欧阳竟无大师所说的话,「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他的话我们可以得到肯定。

  第三「资具自在」,资具就是资生之具,资养我们身体所需要的一切物质,今天讲的是衣食住行还有娱乐,统统具足,不会缺乏。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明了,不可以贪图享受,为什么?贪图享受,你那个福报很容易享尽。应该用什么态度?知足常乐。人要是不知足,他怎么会得自在?我们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不能离开物质,我们每天要吃饭、要穿衣,要有居住的所在。这些地方我们要学佛,佛实在讲给我们做出榜样,我们凡夫不容易学到,那学祖师,祖师已经大开方便之门了。祖师里头最近的印光大师,我们看看他的生活简单,饮食跟大众完全一样,没有吃小伙食、特别伙食。衣服就是这几件,尤其是出家人,没有什么新的花样,衣服穿到破旧不能穿了再换一件,还能穿依旧还用它。衣只取饱暖,蔽体饱暖就够了,要那么多有什么用处?所以多余的要知道布施供养。这个世间有许多缺衣缺吃的,我们有多余的一定要帮助他们,哪个地区都有穷人。我们住在新加坡,新加坡可以说是相当富裕的一个国家,有没有穷人?有。我听到他们政府的统计,他们的穷人大概只有一两千户,不多,所以政府都能够照顾到。它国家小,有财力。

  但是有许许多多国家还有许多穷人,政府照顾不到的。今天中午,尤里先生告诉我,昆士兰州还有很多生活很困难的人,政府还照顾不到,他提出来希望我能够多知道一些,有能力的时候对他们伸出援手帮帮忙,这是好事!我们居住在这个地区,这个地区有很多苦人,我们不照顾谁照顾?除非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总是尽心尽力去帮助他,在佛法讲我们就是圆满功德了。希望我们所有学佛的同修都有这个心,能帮助世间苦难之人;到我们受苦受难的时候,也会有人帮助我们,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讲到资生之具,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佛果地上得自在了,千万我们要常常想,想释迦牟尼佛,因为他做出的榜样,我们虽然没有看到,我们在经书记载里面看到了。我们读其他宗教的典籍,我们看到每一个宗教的创始人、他们的主教,物质生活都非常节俭,真的是省吃省用帮助这个世间比自己更苦的人,这是一分爱心。宗教里面常讲神爱世人,佛家常说的大慈大悲,我们要在这些地方体现,要认真把它做好,从我们环境近处做起。

  我们住在这个地方,先从我们这条街上做起,从我们这个区域做起,让然再扩大到这个城市。如果有大福德,可以把这个好事逐渐逐渐扩展到全世界。可是我们学佛一定要有智慧,这些物质上帮助一些苦难人很有限,不是根本解决问题。怎样才能够根本解决问题?帮助他觉悟,破迷开悟,帮助他修善,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能够改造自己命运,能够把贫穷转变成富贵,这就能解决问题了。这不是物质上的布施供养能做得到的,这是智慧的布施供养。所以佛法的布施供养,就是教学。我们天天在此地开班授课,希望大家能到此地来跟我们一同学习。学什么?对初机人来说学改造命运,学消灾免难。《了凡四训》里头有一句话讲得很好,「灾消福来」,这个很好,灾消了福就来了。我们开班教学是教这个,欢迎大家一起来,不分种族、不分宗教,我们的课程就是灾消福来。佛法里面讲的离苦得乐,我们的教育是离苦得乐的教育,是灾消福来的教学。佛陀他的资具自在就是庄严佛国,庄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剎土,没有私心,不是只庄严我这个地方不庄严别人。佛法没有私心,对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视同仁,这些地方我们应当要学习。

  第四,「业自在」。业是造作,我们凡夫造作不自在,为什么?内受烦恼习气的控制,外又受环境的限制,所以不得自在。佛给我们讲八苦,八苦是讲果报,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咱们不谈,就这七种,这七种果报有业因。我们造作的业因不自在,得的果报很苦;佛所造作的,佛在经典上讲净业,清净心,决定没有染污,他的业自在。我们读这一句,要真正能体会得如何学习。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是语业,身体造作是身业。佛教初学,意业教给我们不贪、不瞋、不痴,语业教我们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身体造作教导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这是善业,还不是净业。什么是净业?造善业而不起分别执着,这个业就是净业,净业就自在,业就自在了。

  由此可知,有心造作,这个业不清净。佛所造作的完全是感应,佛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这一点我们要知道,我们要向佛陀学习,学习佛陀的不起心、不动念,一切随缘,随缘就自在。起心动念我想怎样做怎样做,攀缘!攀缘就不自在,内外都有障缘,你怎么会得自在?所以佛教导我们,普贤十愿教导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佛的业自在。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成见,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放下了,随顺众生,你就会得小自在。你放下的愈多,你自在就愈多,你放下愈少,自在就愈少;你要是放不下,你肯定不自在。

  「现相品」大众念请第九句:

  【云何是诸佛自在。】

  清凉大师在「离世间品」里面,为我们说了十种自在,我们在前面介绍了四种。第五是「受生自在」,这一句就是大乘经上常常说的随类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这自在。不但能现有情身,有情包括动物,九法界有情众生,能现天人身、能现鬼神身、能现畜生身,还能现器世间身,能现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没有一样不能现。现身的范围遍虚空法界,现身的用意令一切众生觉悟,这是诸佛如来的心愿,念念都不舍利益众生。说到利益众生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饶益众生」,益是利益,饶益是最富丰的利益,用现在的话说,最大的利益,不是小利益。最大的利益是什么利益?帮助众生转凡成圣,这是真正的大利益。究竟圆满是帮助众生成佛,《华严经》所说的无量无边殊胜的境界,如来果地上的依正庄严,能帮助众生圆满的得到,这个利益多大!这个利益从哪个地方修起?我们要知道,从接受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教诲做起,如果不接受教诲,那就没有法子。

  怎样让一切大众知道这个世间有这么好的教学、这么好的教育,胜过世间一切教育?完全靠我们四众同学。我们今天接受佛教育,信心跟理解完全成正比例,你解得愈深,你信得就愈深。你为什么不相信?你没有理解。所以很多同修告诉我,「好象我都明白了,但是我做不到」,其实这一句话有问题。我早年学佛跟章嘉大师,大师给我讲过,佛法是知难行易。你为什么做不到?你了解得不够。如果你真的了解,没有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做不到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回头去检讨,我解得不够深。如果真正明白了解,没有做不到的,这是事实。不可以说佛法知易行难,那你完全搞颠倒了。佛法行容易,说老实话凡夫跟佛一念之差,只要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凡夫就成佛了。一念迷你是凡夫,一念觉你就成佛,你说多容易!我们烦恼习气断不了,迷!一念觉,烦恼习气没有了,断干净了。

  财色名食睡在佛法叫五盖,这五种把我们的本性盖覆住,在我们一般人说这个没有办法离开的,觉悟的人这五种都没有了。不要谈什么大的觉悟,小小觉悟还没有出六道,色界天人他得初禅,这五种没有了,他脱离欲界。我们要知道,脱离欲界是初禅天,初禅天人不吃东西,饮食断掉了;不但一切食物他没有了,水都不喝;睡眠断掉了,永远没有睡眠。睡眠是昏沉不是好事情,你睡的愈多,你昏沉的时间就愈多,昏沉是无明;我们清醒的时候胡思乱想,这是掉举、这是妄想。凡夫二六时中,不是堕落在妄想里头,就是堕落在无明里头,出不来。色界天人烦恼比我们轻,财色名食睡断掉了,我们在佛经上读到羡慕,为什么他能我不能?我们今天确实没有这种甚深禅定功夫,应该怎么作法?应该尽量减少,这是我们修行的功夫,自己功夫到什么样的程度,自己很清楚、很明白。

  徐居士今天早晨跟我讲,她觉得她到这边来有了进步,从什么地方看?睡眠。她很喜欢睡懒觉,现在早晨六点半钟一定会起来,自动的,没有人勉强她,没有人叫她。她好吃,看到什么东西都喜欢吃,现在看到东西自自然然不想吃了,念头都不起,她跟我讲到这里来是佛菩萨保佑。确实善根发现了,三宝加持,换句话说,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她渐渐能够不动心,这是功夫进步了。这是好现象,我们一般讲瑞相。这个好现象要保持,决定不退,这个人有毅力、有决心、有恒心,他肯定成就。不能成就的是什么人?懒惰,不能够精进、不能够保持,这种人佛菩萨都帮不上忙。为什么?振作不起来。振作开始是有困难,为什么?你要改变习惯,过去生中不说了,就是这一生中,几十年养成的习惯,现在要改谈何容易?古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这个本性是习性,真难!所以能够改变自己的毛病习气,在我们佛法里称他作英雄豪杰。

  《了凡四训》里头云谷禅师所讲的英雄豪杰,不是普通人。他改不了,我们就晓得庸庸碌碌的凡夫之辈,我们也不要责备他,为什么?责备他无济于事。所以诸佛菩萨、圣贤人责备什么人?责备贤者,能改过自新的人要责备,要帮助他向上提升。庸庸碌碌不能改过自新,不可以责备,要怜悯他,他的业障习气太重,不是这一生得度的,他还要继续搞六道轮回;换句话说,留到来生后世看到他哪一生真正觉悟、真正回头了,那个时候要帮助他。佛度化众生有耐心、有智慧,他不着急。佛都不着急,我们着什么急?我们着急,错了!所以永远要记住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句话的意思无尽的深广,我们要能够细心去体会,认真努力受持。现在的话说学习,要好好去学习。

  第六「解自在」,解是理解,我们所学的都能够理解得很圆满、很透彻。由此可知,这个字与求学有关系。说到求学,善知识是第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个光碟最近做好了,大概字幕打进去了。开宗明义,佛就教导我们,以亲近明师为第一个条件。明是光明的明,不是现在所讲知名度很高的人,不是的,知名度高未必有实学,真有实学往往知名度不高。像夏莲居、梅光羲居士,我们要不是常常听李老师说,外面听不到,这就是说他们的知名度不高。但是他们确确实实有道德、有学问、有修有证,真善知识!我们想学佛,你学佛能不能有成就,老师关系最大,你要是遇到好老师你很幸运,你节省了许许多多的时间,你也节省了许多的精力。

  我这一生学佛可以说是比一般人幸运,教导我佛学的两个老师,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不是学佛学,从哲学里面他老人家把佛学介绍给我,让我认识佛教。因为早年我们概念当中、心目当中佛教是迷信,不能够接受的,从来也没有一个人把佛教能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让这些年轻知识分子能接受的,没有!我也是一样。遇到方老师,把佛教当作一个单元来授课,佛经哲学,方先生把它在教学里头列入这么一个单元,我这才明了佛教里面有这么多好东西在,这才发心读佛经。那个时候想看佛经也不容易,佛经市面上买不到,台湾印佛经只有两家书店,分量很少,种类也少,一个是台中「瑞成书局」,一个是台南「庆芳书局」,就这两家。不得已我们只有到寺庙里面去,寺庙里面藏书也不多,我们借来看,抄,我早年读经是抄经。所以出家之后法缘慢慢殊胜了,我提倡印经,就是我初学时候受的这个苦太多了,没有书。这个印经的风气真的带动了,所以现在台湾佛经实在讲太容易得到了,每一个道场都印,许多同修们自动发心来印经。

  亲近善知识第一,善知识可遇不可求,亲近善知识的态度一定要像文殊菩萨教善财的那些话,在「入法界品」里面。你要没有善根福德,往往在善知识面前走过疏忽了,到你年岁大了想起这桩事情,后悔莫及。这桩事情对现代人来讲,难!我这个年龄在我一生,从小家庭里面教了几年,时间也不多,两年多。那个时候六七岁,两三年的时间,阿赖耶识里头种下这个种子。所以对于老师尊重,从小知道尊师重道,遇到这些好老师他真的肯教导我,而且教我的这个心态超过学校跟他的学生。什么原因?就是印光大师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亲近善知识,实在讲自己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虔诚恭敬心。虔诚恭敬从哪个地方表现?这一点我不能不告诉诸位同学,绝对不是见到老师毕恭毕敬。老师看得出来,老师看什么?教导你的你有没有去做到,这叫诚敬。真的听话,真的肯学,他没有白教,他才肯教你。教了你,你不能够去做到,不再教你了。为什么?白费精力,这不仅是个道理,是事实。谁肯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那不是个愚痴人吗?所以你要做到。阳奉阴违,做不到,不能教,算了,随他去吧!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对学生就这个态度,实在不能教随他去,见面很欢喜、很客气,不会认真教导你了。对于真正能接受的,我常说李老师很严厉,他骂你打你,那真肯教你;他不教你,对你很客气,绝对不会骂你。

  昨天晚上我问悟胜、悟全,你们在此地学《弟子规》学得怎么样?他告诉我,每一个同学都讲过一遍,我说那这样差不多你们都听了二三十遍,他说是的。但是没有做到,这种教学等于零。能说不能行,你念这干什么?这个经不是念的、不是讲解的,是做的!你们要晓得,你们能够把这里面东西条条都做到,功德无量无边!为什么说你功德那么大?儒家的根就在此地,你要发心每一条都做到,你把儒家的根救活了。儒没有了。今天我教悟行法师,我把《沙弥律仪》交给他,叫他抽出时间跟大家讲一遍,要做到。沙弥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如果要是做不到,佛的根没有了。所以儒跟佛的根现在都烂掉了,快要死了,快要绝了。从哪里救起?看看我们自己,我们不要求人,这个世间事情求人难,求自己。我自己果然依教奉行,我就是儒的根,我就是佛的根。根都烂了,还有这一点点是活的,那就有救,你必定得诸佛菩萨护念,你得世出世间圣贤保佑。

  今天中午,昆士兰多元文化局局长尤里给我们讲的几句话大家听到了,他对我们是什么样的期望,我们想想我们能不能做到,不辜负他的期望?我老实告诉诸位同学,你们如果能够把《弟子规》跟《沙弥律仪》落实,你就不辜负他的期望。确确实实能够带动多元文化,能够带给这个社会安定祥和,真正是灾消福来。所以我们要做到,讲是真正理解了,理解之后要行,要落实。分量不多!受了大戒,古德教导半月半月诵戒,怕你忘掉。现在我们受戒,受完之后再也不诵,没事了。所以过去我在台北「华藏图书馆」,我提倡每天晚课,要加诵《太上感应篇》。文字并不多,一千几百个字,当作戒律。净宗学会成立,我们晚课直接念《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内容是什么?五戒十善。

  今天我们大家在此地建立净宗学院,如果希望佛法能不灭,孔孟之道能继续,就看我们自己肯不肯发心了。你们同学们多想想,用什么方法勉励自己、警策自己,不能够再懈怠,不能够再懒惰了。孔孟是我们的祖先,世尊是我们的导师,我们要不能够奋发,对不起祖师、对不起导师,我们还能算是个人吗?如何能够把自己振作起来,我听你们的,你们就想方法来告诉我。时节因缘不容许我们等待,发愤图强、勇猛精进就在此时此刻。你们听我讲《华严》,我虽然不能够像诸大菩萨一样,把经典字字句句无量义说出来,这个我做不到,我把我自己所领悟的、所契入的都说出来了。你们听我讲经这属于解门,你要从解生信,从信要落实,要变成行为,这才是成就真实功德,你的解也就得自在。

  第七「愿自在」,愿是希求、是愿望。我们这个世间世尊给我们讲的八苦,求不得苦;「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那是自在。如来果地上那个愿是究竟圆满,得大自在。他为什么能得?清凉大师注解引经文说,「随欲随时」,随着自己的希求,随时随处能「在一切诸佛剎土示现成正觉」。举一个例子,这是最难的。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示现成正觉,这话怎么说法?成正觉就是成佛,但是我们知道,一个剎土只有一尊佛,不能有两尊佛,诸佛到这一个佛剎土里面示现成等正觉,是去应化,是去帮助这一尊佛教化众生,无论用什么身分他都是成等正觉。他的这个愿自在,跟一切诸佛完全相等。为什么到这个剎土?这个剎土里有一些众生,与这一尊佛过去特别有缘分,他来很容易得度。像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成佛,经上常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千佛怎么拥护?千佛到这个佛的示现之处成等正觉,来帮助他。用什么身分?有的用菩萨身分,有的用声闻身分,有的用优婆塞、优婆夷的身分,有的用国王大臣的身分,还有用外道乞丐的身分。那些人全都是成等正觉,「愿自在」,配合世尊接引众生、教化众生、成熟众生,我们要懂得要明了。

  第八,「神力自在」,神力就是神通,「示现一切大神变」。就像过去那些祖师大德们,我们一般人讲示现神通。《大藏经》里头有一部《神僧传》,一共有四卷,我初学佛法的时候,《高僧传》、《神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我都读过。读这些书对自己有很大的鼓励,看看这些人都修行证果了,都有那么大的成就,他能修成,我要赶上。读古人的传记好,见贤思齐。现在人不读这些传记了,不知道人家修行的成就,我们自己找不到榜样,找不到模式,自己不晓得怎么修法,可惜!我这一点也许是在我年轻的时候欢喜历史有关系,我的史书念得很多。为什么?史书是前人的经验教训,对我们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帮助最大。《神僧传》里面这些高僧大德,当机缘成熟的时候可以用神通感化众生,机缘不成熟的时候不可以用。首先你要会观机,机缘没有成熟他对这个事情半信半疑,那就不能用这个手法,用这个手法达不到效果,反而产生反面的效果,这个不能不知道。反面效果,他对佛法疏远,「佛法也搞神通、也搞迷信」,他退心了。所以佛教弟子,弘法利生不准示现神通,有神通也不可以,有能力也不可以。什么原因?这个世间众生对这个没有信心,如果对这个有信心,有信心你还得观察他过去生中的根机,是不是真的能接受?神通示现他是不是真的能回头?没有这个能力不可以。总有时节因缘,时节因缘不成熟不用这个方法,用教学。教学是普通的方法,人人都能接受,欢喜接受。

  第九「法自在」,他有能力宣说无量无边的法门,没有障碍。你想学哪个法门,他就跟你讲哪个法门。佛今天不在世,佛留下这么多经论,他想学哪一部经论,你都有能力指导他,法自在。法自在从哪里学的?那个因,「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今天没有这个能力,即使有这个能力,我们今天也不能这个作法。为什么?现代众生根性钝,在现代我们面对着这些大众,我们提倡「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对他有好处,不能教人太多。我往年跟这些老师学习,都是学一样;你学多了,他不教你了。他示现给我看的都是一门深入,我们在这里头得利益、得好处,深受其利!所以我这一生也以这个方法供养一切大众,这是于法自在。自在,面对现前大众的根性依旧是一门深入,他才能有成就。学多了变成佛学家,变成佛学博士,与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关。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六四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大众念请第九句:

  【云何是诸佛自在。】

  清凉大师引用「离世间品」所说,十种自在。第十,「智自在,于念念中示现如来十力无畏成正觉故」。这也是把智讲到了极处。佛法修学到最后,能证的是智,所证的是性体,湛然寂灭的性体,由此可知,智是佛法修学的中心。我们怎样求智?是什么智?《华严经》上讲得很多,清净法界、四智菩提,四智就是此地讲的智自在,是能证,清净法界是所证。清净法界是理、是体,也是现在一般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没有智你就不能证,转识成智,你就想那是多么重要。转过来,众生成佛,转不过来那就是六道生死。诸佛如来,他们确确实实殷切的在期望,期望我们人人都能够转识成智,人人都能证得圆满的菩提,这是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唯一的愿望。我们今天实在讲非常惭愧,我们辜负了如来对我们的愿望。为什么?我们跟魔鬼在一起日子太多了,把魔鬼当作亲人,确实舍不得离开。魔鬼是什么?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性德的反面就是魔,悭吝、贪婪、恶业、瞋恚、懈怠、懒散、糊涂、迷惑颠倒这是魔。我们跟他挂上勾,离不开他,诸佛菩萨苦口婆心的来教诲,依然回不了头。

  我常常跟同学们说,我们自己还要这样下去,佛法就灭了。如果我们肯拼命,死也不在乎,一定要依教奉行,佛法就活了。我们的心量、我们的认知、我们的见解是《大方广佛华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持、处事待人接物,决定是《弟子规》、是《沙弥律仪》,儒跟佛都能够起死回生。到底是死还是生?在乎我们自己一念。我们一念能够放弃魔障,随顺佛陀的教诲,儒跟佛就生了;也就是说,我们把《弟子规》跟《沙弥律仪》落实,儒佛就生了;如果依旧是违背,虽然能背能讲,做不到,给诸位说,儒佛就死了。今天我们讲的不是道理,是事实真相。八识是魔,四智是佛。怎么转法?都在日用平常,要转,不能不转。在生活里头、六根接触六尘之处,我不再执着,就是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我没有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对一切人事物都没有执着,你就转了。我都不分别了,你就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我再也不把它放在心上,你就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你的所作所为自然是性德的流露,性德流露就是戒律,戒律哪里要学?不要学!这是成所作智。

  世尊当年在世,世尊身边的诸大菩萨,他们要不要学戒律?不要学。他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你把它记录下来那就叫戒律。为什么?智自在了,智就不迷。我们现在是迷,就没有智慧。智慧开了,你的一举一动就是戒律,你的每一句话,一句一言都是经典。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体会到,什么叫做经典?经典不是别的,原来是自性流露出来的德能。换句话说,你要是作意,你想象什么,创造一个什么、发明一个什么,那不是性德,那是迷失了性德。你从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诸佛如来没有发明,诸大菩萨没有创造,他所行的、他所教的,性德自然流露而已。他有,你也有,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统统都有,而且是平等的,在佛没有增加一分一毫,在凡在迷你也没有减少一分一毫,你自己本性里头本来具足,所以佛法是平等法。这些大道理,我们依《华严》,我们在这里头觉悟了。我们的行持,那要从幼稚园训练,为什么?我们从小失教。失教这一句话在古时候是非常非常严重的谴责,现在没人懂,也没有人说了。

  前几天我跟张德声居士提起,张居士说他过去没听过这个说法,他年轻。十九世纪初,这句话在一般社会里面很流行。失教是你父母没有把你教好,你的老师没有把你教好。你不好,人家不怪罪你,怪罪你的父母尊长,「你们做长辈的怎么教的?怎么让你的子弟一点规矩都不懂?」现在举世之人都失教,它就变成正常,古德所谓「积非成是」,可是果报就不可思议了。反常的果报,是空前的劫难。今天社会大众怎么能回头?说老实话,回不了头。回不了头怎么办?这个世界毁灭从头来起。现在科学家也证实地球曾经毁灭过好几次,我们常常听到科学报导,至少地球过去曾经有四次毁灭。每一次在毁灭之前都是科技发展到相当高的高峰,人类的伦理道德丧尽,灾难就现前了。

  我上个月在香港听同修们告诉我,在西藏高原有人发现一片光碟,就像我们VCD一样,发现这一片光碟,五万年前的遗物!现在没有人能够解读。由此可知,地球上五万年前那个时候科技的进步,大概相当于现在这个时代。喜玛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山上有贝壳,那不都是海底下的?由此可知,沧海桑田,海会升高变成大山,大山会崩落到底下变成海底,这个事情科学家早就肯定了。人到这种地步,一百八十度的违背自性,这个世界就得从头来起。你要问:谁在那里主宰?给诸位说,不是上帝,不是佛菩萨,佛菩萨看到这个情形,上帝看到这个情形,走了,不再理会了。什么人主宰的?业力主宰的。所以有人问我,有没有挽救?几乎所有古老的预言,宗教里的经典都肯定的说可以挽救。怎么挽救?人心向善这个劫难就化解。但是你想想看,现在世界上这么多人,谁有力量劝一切众生回头,劝一切众生改过向善?做不到!要想化解这个劫难,实在说世间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回头,这个灾难就能够化解。找不到!

  现在世界上人口有七十亿,有七亿人回心向善,灾难才能化解。到哪里去找七亿人?说老实话,我跟你说真话,七个人都找不到,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两个人在一起都闹意见,都要吵架,这世界还有什么前途?佛法僧团这是世间社团里头最值得尊敬的,什么原因?它和合,它不吵架。所以佛说世出世间所有团体里面最值得尊敬的,它没有是非、没有争执、没有意见,人人都修六和敬,诸佛赞叹,龙天善神欢喜拥护你,佛教的团体,四个人是一个单位,四个人以上,找不到了。我一生当中非常留意,不但没有见到,听都没有听说过,实在痛心!我能跟人相处,人不能跟我相处,我能忍让他不能忍让,我们能相处;他不忍让我也不忍让,决定不能相处;他不吃亏我也不肯吃亏,不能相处;他不肯吃亏,我肯吃亏可以相处了。孟夫子说得好「反求诸己」,我们跟人相处有不愉快,不责备人,反过头来反省自己,要肯定自己有过失;不要反过头来再反省,「过失都在他,我没有过失」,你错了!你的基本观念错误了。什么是正确的基本观念?别人没错,过失一定在我这边。菩萨能成佛就靠这个成就的,凡夫能成圣也靠这个成就的。

  在中国最著名的例子舜王,舜为什么能成为圣人?孔老夫子心目当中最尊敬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老夫子一生最崇拜的、最仰慕的,这些人是他心目当中的典型人物。后世尊孔子为大成至圣,他是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德能的大成,孔老夫子学这些人,学得很像,学得很成功。舜的成就没有别的,忍让!一切事过失,他肯定不是别人是自己,自己认真反省改过自新,把性德里面的障碍完全断除,让性德圆满的显露。我们要知道,我们应当要学习,他用这个方法克服自己的障碍,烦恼障与所知障,成就自己大智、大德、大能,尧把王位让给他了。他也是人,我们也是人,他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如果做不到,《华严经》我常讲,白念了!你听你也是白听了!你还是凡夫,你还是搞六道轮回,你还是躲不过三灾八难,辜负了佛祖,辜负了自己这一生当中大好因缘。

  现在关键在转识成智。怎么转法?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很关心。我说出来,你肯不肯做?你要是问「我能不能转得过来?」这个话问错了!你肯不肯转?我们开始学的时候,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面对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常常说要把控制的念头断掉,要把占有的念头断掉,这是烦恼的根。有意控制,有意占有,你转识成智没指望了,你怎么能转得过来?有意控制、有意占有就是自私自利,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说实实在在的话,事实摆在你面前,你连自己身体都不能控制,自己身体都不能占有。你的身体剎那剎那在衰老,你能占有吗?你占有,你叫它不老,你能控制吗?办不到!自己对自己这个身都不能控制、都不能占有,何况身外之物?

  佛给我们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正确生活的态度是什么?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一念不起,没有一个念头、没有一个妄想,那是你正常生活,就是诸佛三昧。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错了!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生活态度就是如此,确确实实一念不生,起心动念都是为利益众生,这叫正念。我们常常在经典、古大德注疏里面看到「正念无念」,无念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念不起,这是正念。但是正念不是无念,这个意思要细心听不能误会,他不是无念。为什么?他念念为众生,念念帮助众生觉悟,念念帮助众生证得无上菩提,除此之外,对于个人确实他一念不生。所以对个人讲真的是无念,对一切众生讲他有念,念即无念,无念即念,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这就入华严境界,华严是不二法门。所以我们自己常常要想想,学佛菩萨,大乘好学,大乘是转念头、转境界,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转成为一切众生的念头,念念为一切众生想,全心全力做,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不要想着我明天还能不能做,不想。我只想今天,我绝不想明天,你就自在了。你想明天是妄想,明天还没到,你想它干什么?由此可知,念念为众生想,念念为社会想,念念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想,这是正念。这是「诸佛自在」的十句,简单为同学们介绍到此地。

  清凉大师说「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圆满一切诸佛诸波罗蜜智慧神力菩提自在」,也就是诸佛果地上的智慧神通自在,你统统可以证得了。「不思议品」里也说有十种,在《华严》第四十六卷,大意差不多,清凉也把这个名目为我们节录出来。这十个:第一个是法自在,第二个是心自在,第三个是胜解自在,第四个是财自在,第五个是命自在,第六个是如意自在,第七个是智自在,第八个是业自在,第九受生自在,第十愿自在。排列顺序不一样,大致上是相同的。菩萨念请第十句: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

  这一句我们要留意,什么叫做『无能摄取』?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后面偈颂里面讲「无能制伏」,答复里面讲「无能毁坏」,我们把这三个名词合起来看,意思就相当明显。大师说:佛一切作为,天上人间,沙门魔梵,梵是梵天,以及二乘大菩萨等,都不能够制伏,也就是都不能够毁坏。我们想到这一点,就会想起世尊当年在世,魔王波旬也是佛的护法,他怎么是魔?实在讲魔不是别的,私心很重,他也能够帮助别人、照顾别人,但是自己的利益看在第一位,这就是魔。他的福报也非常大,生生世世修福,换句话说,财施、法施、无畏施他都干,因此他的果报也是无比的殊胜。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后面所讲的五十种阴魔。我们凡夫眼光里面看他,他的智慧、德能、神通,好象跟佛没有两样,是真的不是假的;跟佛差别在什么地方?魔为私,佛为公,就这一点差别。

  就好象古代专制制度,佛是个帝王,天下为公,尧传位给舜,舜传给禹,天下为公,一点私心都没有。传贤、传有道德的人,真正爱护人民的人,真正牺牲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人,他把王位传给这个人。禹以后,禹传给他儿子,是没有错,为什么?儿子贤,确确实实是贤人。非常可惜,禹的儿子启,启又传给他的儿子,这就传错了,从天下为公变成天下为私。从这个比喻诸位体会到,佛跟魔有一样的智慧、一样的神通、一样的福报,差的就是那一点念头,一个有私心,一个没有私心。大禹当年传给他儿子确实没有私心,没有天下为私的这个念头,非常可惜他的儿子差了一着,没有能够选贤与能,从此之后一代一代都传给自己的子孙,就变成私天下了。我们用这个来做比喻,当然魔的福报、神通、智慧跟佛不能比,但是的确是很大,人间天上都不能跟他相比,我们凡夫哪有这个能力认识?于是在末法时期,多半都把魔当作佛。

  学佛的人非常虔诚,但是不听经、不研究教理,学佛学了很多年,什么叫做佛他都讲不清楚,他都不知道,这哪里叫学佛!不但在家同修搞不清楚,出家的同学真的还有一些学了一辈子,到死都没搞清楚,居然接受在家同修的恭敬供养,自己不知道佛是什么,佛法焉能不衰?焉能不灭?这个事比什么都恐怖,这个事比什么事情都大!《法华经》上讲的大事因缘,我们今天遇到了,所以自己要觉悟。绝对不敢说度众生,我哪有那个能力?但是要下定决心度自己,我一定要求自己依教奉行,我不敢要求别人。自己认真努力去学习,希望自己真正能有成就,这总可以做得到。不要期望别人,期望别人你会失望,希望愈大失望愈大。最重要是期望自己,自己能成就就好了。自己成就了,至于能不能影响别人都不要去问,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们要有这样的态度。别人他肯做很好,我知道诸佛护念他,龙天善神保佑他;他不做也好,绝对不影响我,我自己一定要如法修行。要像佛这句一样,决定不受外面境界影响,决定不退转。「无能毁坏」里头最重要的是不退转,勇猛精进。

  《六十华严》里面经文不是「诸佛无能摄取」,它翻作「诸佛胜法」,胜是殊胜的胜,文字不一样,意思相同。大师依不思议品说:「诸佛有十种最胜法」,这个大意我们要晓得。因为经文很长,我们现在念的是第六卷,「不思议品」是本经第四十六卷,我们每天讲四个小时,大概总是两年之后才能讲到。这个时间太长了,所以这十句大意我们也要在此地略说,有助于我们的解行。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日子不要空过,每天总得要有一点进步。你们听我讲经,如何能真正得益?李老师从前教我,不写笔记专心听讲,一个小时当中你能够听个一句、两句你很有受用,你用个小本子就记这一句两句,好好的学习,那个进步就很快。不用多,一天能受持一两句,你要是不退转,三年你就是圣人,你就不是凡夫。如果笔记写得很多,肯定没用处。一定要专心听,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同修,请看菩萨念请第十句: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

  大师引用本经后面「不思议品」里面,诸佛十种最胜法。第一,「一切诸佛大愿坚固,不可沮坏。所言必作,言无有二。」这一句话实在讲就是十善业道里面的不妄语,说到一定要做到。中国古人讲「人言为信」,中国信这个字,「人言」,这是取什么?人说话他一定兑现,一定做到,所以称为信。换句话说,你说到做不到,那就不是人讲的话。我们看看诸佛十种最胜法第一条就是这个,「大愿坚固」,大愿简单说就是四弘誓愿。我们有没有这个愿?没有,不要说坚固了。「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句话我讲得很多,是什么意思?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我发愿为他们服务,一定要帮助这些众生各个都成无上道,这是四弘誓愿第一愿。我们有没有这个愿?没有。我们念念都想自己名闻利养,哪里会有这一愿?没有为别人服务的这个意念。佛有,佛这个意愿非常坚固,永不退转。

  从什么地方表现出来?从第二愿:「烦恼无尽誓愿断」,自己不断烦恼,就没有能力为众生服务。为什么?服务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那你要有能力,现在科学家所说的,你要有能力突破不同维次空间的界限,你才能有能力为大众服务。怎样突破?要断烦恼。因为空间维次是烦恼造成的,烦恼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些东西造成的,把妄想分别执着断掉,时空的界限就没有了,这维次就突破了,你才有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帮助他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也只有你能把烦恼断尽,突破空间维次,你有能力亲近一切诸佛如来;这是什么?这是广学多闻,「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关键都在断烦恼,烦恼不断,你的德能不能恢复,你的智慧也不能恢复。断烦恼是恢复自己自性里面的德能,学法门是恢复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最后「佛道无上誓愿成」,那是证得究竟的大圆满,度众生就没有障碍,就得大自在。所以说来说去,还是烦恼的事情。

  大乘经教里头佛常说,菩萨唯一善根就是精进。世间法里头有三善根,所有一切善法都是从这三个根上生的,这三个根是不贪、不瞋、不痴。你能成就世间善法,你能得世间无量无边的福报。所以诸位想想,贪瞋痴有什么好处?愚痴到了极处!贪图人生短暂几十年物质、精神的享受,把自己最殊的福德因缘当面错过,你说可惜不可惜?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会抓住这个机缘,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咬紧牙根,远离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他超越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他得大自在,得大圆满,成就坚固的大愿。所言必作,这四句话是佛所言,「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做到;「烦恼无尽誓愿断」,他断掉;「法门无量誓愿学」,他学成功;「佛道无上誓愿成」,他成佛了。说到做到,言无有二。世尊不是先说后做,他是先做后说。他没有做到的,他不说,他所说的他全做到,这是佛;菩萨是一面说一面做。凡夫就很糟糕,只说不做,前途,该怎么样生死还是怎么样生死,该怎么受报还是得受报,自己的业力一分一毫都不能转动,你说多可怜!

  念佛往生是一个希望,这个希望能不能达到是问号。我们对于净宗法门也讲了不少,往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我们自己想想有没有?绝对不是说念佛就都能往生,那个念字意思很深,你没有懂。所以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你看看念是什么意思?上面是今,下面是心,今心说明不是过去心、不是未来心,是现在的心,现在心上有佛,那叫念佛。什么叫有佛?有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是什么心?接引无量无边世界一切九法界的有情众生同生极乐,我们有没有这个心?阿弥陀佛的愿,《无量寿经》上我们天天读诵的四十八愿,你有没有这个愿?阿弥陀佛的行,不要说别的,就从《无量寿经》第一品到最后一品这四十八品里面,我们看到了吗?我们有没有?特别重要的五戒十善,在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做到没有?那是阿弥陀佛的行。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那是阿弥陀佛的果。我们念佛,现在心里头要有阿弥陀佛的心、愿、行、果,这叫念佛。

  没错,佛是教我们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我们误会了,以为一心专念就念这四个字,心还是自私自利的心,愿还是贪瞋痴慢的愿,行还是一切做恶的行为,那怎么能往生?古人所讲的「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就是指这一类的人,他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不相应。什么时候我们这一句佛号能够念得相应,什么叫相应?声声佛号字字都圆满具足弥陀的心愿行证,这个人叫念佛人。我们拿这个标准来观察自己,认真反省,自己就晓得是不是个念佛人。佛心清净,一尘不染,佛的愿坚固,不会受任何境界影响动摇。一切时一切处,我常讲的都是念佛堂,不一定要供一尊佛像,佛的体、相都在自己一念之中。你心里头有,这是真有,心里头没有,像供得再多还是没有。绝对不是多供一点佛像佛就有了,没有这个话。

  第二,「为欲圆满一切功德,尽未来劫修菩萨行,不生懈倦」。末后这一句话重要,不生懈倦,懈是懈怠,倦是疲倦;精进,就是度懈倦的。这一句教导我们的是「为欲圆满一切功德」,我们有这个念头,不能说没有,但是因为懈怠懒惰,只可以说我们有这个妄想,无法兑现,可惜!为什么不能兑现?还是一句老话,教理不明,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我说没搞清楚,没搞清楚到什么程度?到苦乐都不知道,什么叫做苦不晓得,这就难了。所以我过去讲《地藏经》,《地藏经》一开端有一句话我非常重视:「知苦乐法」,那是诸佛菩萨赞叹释迦牟尼佛,这一句话了不起!世间什么人能知苦乐法?佛知道。所以佛教导我们,在《十善业道经》他告诉龙王,龙王是我们的代表,告诉龙王就是告诉我们,「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我只要看到这一句经文,听到这一句话,我立刻就振作起来了。为什么?这句话太希有!「能离一切世间苦」,不只是我们三界六道,包括无量无边诸佛微尘剎土,一一剎土里面无量无边的九法界众生,哪个不苦?各个都苦。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个法了不起,这个法太希有!太难得!他竖起耳朵专心来听,这法是什么法?「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就这一句话。

  善法诸位要知道,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知道,《三字经》教童蒙,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善法是性德,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我们的本善呢?本善失掉了,迷失了。怎么迷的?自私自利迷了。迷了之后,变成贪瞋痴慢。要知道贪瞋痴慢自性里头没有,找不到,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自私自利,自性里统统没有。自性有的是什么?有的是本善。佛给我们讲的十善业道,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是自性本具的、本有的,所以你要修十善,要受沙弥十戒。说老实话,十善十戒是自己本有的性德,不是释迦牟尼佛的,不是诸佛菩萨的,这个要搞清楚。如果是诸佛菩萨他的意思、他制定的,我们一定要遵守,被人家牵着鼻子走,那不算好汉。性德!由此可知,诸佛菩萨从来没有想牵着人的鼻子走,没有!如果想牵着人的鼻子走,就不自在,别人不自在,自己也不自在。全部都解放,那才叫得大自在。

  共产党叫解放,我们佛教叫解脱,名词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可是世出世间对这个名词的解释,有很大的差距。佛法里面是真的解放,全面解放,得大自在。你要不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你解的是什么?你放的是什么?佛家讲得很清楚,解的是什么?烦恼习气;换句话说,妄想分别执着,把这个解掉。放的是什么?放是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烦恼障,放下所知障,放下三途六道、十法界,这真正得大自在,真正成就圆满一切功德。功是你修行的功夫,就是解脱,这是讲的放下。放下之后你要能提起,这是大乘;放下之后不再提起,那就是小乘,所谓自了汉,自己解脱了,绝对不再帮助别人。大乘小乘,差别就在此地。大乘人是自己放下了,放下之后,「尽未来劫修菩萨行,不生懈倦」,这个了不起,真正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佩服,我们要学习。

  南宋时,在浙江奉化出现一位布袋和尚。这位法师他叫什么名字没有人晓得,是哪里人、从哪里来的,都没有人知道。只是看到常常在外面化缘,背一个大布袋,别人对他布施供养不管是什么东西,他都往布袋里一装,所以那个时候人家就叫他做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就出名了。现在我们寺庙里头塑的弥勒菩萨,就是塑的他的像。一天到晚欢欢喜喜背个大布袋,有人向他请教佛法,问他什么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下一放,两手下垂,别人一看这个样子知道了,这是什么?放下,懂得了。然后再问:放下之后怎么办?他笑咪咪的一句话不说,把那个布袋捡起来背在身上走了,放下之后再提起!这一句经文,前面半句是放下,后面这半句是提起。圆满一切功德,不放下不会圆满,放下就圆满。为什么?不放下的是障碍,古人所讲的「性德之贼」,你不放下的那些叫性德之贼。放下之后,圆满功德。

  我感激章嘉大师,我头一天跟他见面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我学佛亲近第一个出家人。第一天我向他请教,我问他:「我知道佛法的好处,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我相信、知道佛法的好处。佛法里头有没有方法教我很快的能够契入?」我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他老人家一句话不说看着我,陪我去的是内蒙古的敏亲王,我们就这样差不多坐了半个小时,大师看着我的眼睛,我也看着他。半个小时差不多心完全定下来了,我们的精神统统聚集听他回答。半个小时他才说一个字,他说话非常缓慢。你看到这个老人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我们在照片上看到他穿的服装,夏天也是这个服装,冬天也是这个服装。半个小时给我说一个字:「有」,我的精神立刻振作起来,很注意听;隔差不多五分钟,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他说话的声音很缓慢,言词非常肯定,一丝毫疑惑都没有,说了六个字。这六个字我听了能理解,当然理解的深度不够,能理解。

  我接着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又过了很久的时候告诉我:「布施」。我第一次跟他见面,大概一个半小时,除了向他请安这些客气话之外,我们请法,他教给我的就这几句,我这一生得受用!我离开向他告辞,他老人家送我到大门口,那个时候他六十多岁,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今天我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什么叫做学生?依教奉行,教了你你做不到,下次人家就不教你了。做学生没有别的,就是依教奉行,老师怎么教我,我就怎么做。我跟章嘉大师以前并没有往来,也不认识,缘真的是很深,一见面就生欢喜心。我非常敬重他的威仪,我一生当中没见过这种人。为什么?他在定中,言语很少,非常简单直接。自从认识他之后,以后就是每一个星期我都去看他,三年如一日,三年之后他老人家往生了。每一个星期他都会给我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我看一些佛书,我向他报告,看的有疑问不了解的地方,星期天向他老人家请教。我学佛的根底是他老人家奠定的,我是这么一个基础。以后到台中亲近李老师,跟李老师学经教,主要学讲经,是这一个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不行。学佛之后晓得,世世因缘、多生多劫的因缘,我们有幸运遇到真善知识。自己的条件是好学、真干;如果是阳奉阴违,哪里会有成就?但是学生实在讲,不容易找得到,所谓是可遇不可求。我们做学生想找个好老师不容易,好老师想找一个传人是更不容易,到哪里去找?真正是「宿世有缘,不期而遇」,这是真的。

  我过去求学、愿望、毅力、精神,我也可以供养给大家,给你们做个参考,确实像古人讲的发愤忘食。吃饭睡觉常常忘记掉,并不是有意的,忘了。读经研教聚精会神,落实才有法喜,否则的话变成学问、变成知识,你不得受用,一定要知道依教奉行。这是最初章嘉大师指导的,他非常重视持戒,我跟他三年,关于戒律的重要,这些话总说过几十遍,印象最为深刻。因为我初学对戒律不重视,认为戒律是三千年前印度人的生活规范,我们是现代人。那个时候有个错误观念,像国家的宪法、地方上许许多多的规约,每隔几年都要修订一次,为什么?不适合现代了。戒律我懂得,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弟子制作的这些生活规范,三千年后时间差这么久,他们是印度,我们现在在中国,时地都不同,「这东西怎么能学?」这是很大的错误观念,但是他老人家常常提醒我。一直到他老人家圆寂,他火化在北投,特地给他做了一个火化炉,甘珠活佛在那边搭了一个帐篷,住在火化炉旁边。我在那个帐篷里面住了三天三夜,我请三天假到那里深深的去反省:我跟大师三年他教了我些什么?真正反省,「戒律很重要」这一句话印象太深刻了。

  我就想为什么这一句话他要向我提出那么多次?我在这三天里面省悟过来了,儒家的礼、佛家的戒:儒家的礼是世间法,所以三代不同,随着时代、随着地区要加以修订,那是世间法,我悟出来。戒是出世间法,不是世间法,你要想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那你得用释迦牟尼佛这个法,这个法超越时空。想想,对!五戒、十戒、十善业道,三千年前佛说的;三千年后今天,地方三千年前是在古印度,现在我们在澳大利亚,你想想这十善业道管不管用?还是管用。佛所说的我这才明了,它是自性里头的本善,是性德,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制作,不是他的发明,不是他的创造,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性德,不能违背,不能更改。人为的、人想出来的办法可以修改,自性的东西你怎么改法?你一改,违背了自性。

  我在火化炉旁边帐篷里住了三天,我明白这个道理了。这以后我就看戒经,我很认真、很用心的来阅读、来学习。因为大师告诉我:受戒形式不重要,实质重要。你能做到一条,你就真的受这一条;谁给你做证明?诸佛如来给你做证明。形式上你去受,你做不到,那个话说得就不好听,自欺欺佛,不是欺人。你欺骗自己,欺骗诸佛如来,你要是认真想想,这个罪过多重?怎么可以欺骗诸佛?所以蕅益大师了不起,受了比丘戒之后退戒,给我们做示范。为什么退戒?不敢欺佛,「我做不到」。蕅益大师一生持沙弥戒、持菩萨戒,菩萨戒是利他的。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他的著作,他老人家落款「菩萨戒沙弥」。他为什么这么作法?我们要能体会到他的意思。他的徒弟,也就是他的学生成时法师,《净土十要》是成时编的,《蕅益大师全集》是成时替他刻版流通的,这个人是蕅益大师的传人。师父是沙弥,自己不敢作沙弥,他自己具名我看过,「出家菩萨优婆塞」,显示出谦德,「沙弥我做不到,我只能做到五戒十善」。所以不自欺、不欺人,人家问我什么身分?出家优婆塞,优婆塞是在家居士,我是出家的,只能做到这个,名实相副。出家优婆塞,五戒十善做到了。我们自己看看古人,想想自己,在近代称出家优婆塞的还有弘一大师。这些人这些作法,很值得我们反思。我们要想在这一生真正有所成就,不能不认真努力学习。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六五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大众念请第十句: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

  「不思议品」诸佛十种最胜法,前面我们介绍了两句。第三,「为欲调伏一切众生故,往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如是而为一切众生而无断绝。」这一条说出佛示现在九法界的目的,是为了调伏一切众生。我们在此地,要注意「一切」两个字。调是调顺,伏是降伏,调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是对破迷开悟说的;伏,是降伏烦恼而说的。众生,特别是阎浮提众生,我们这个世间的,经论上常常讲「阎浮提众生难调难伏」,《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所以教化我们这个世间众生最为困难。但是佛菩萨依旧是不舍弃,这一点非常非常的难得,显示出佛菩萨恩德之大。为了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这是伏,破迷开悟这是调。

  「往不可说不可说世界」,这一句就是讲的尽法界虚空界一切微尘数诸佛剎土,一一佛剎中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常讲九法界众生。每一个剎土都有九法界众生,佛哪里都去,不是住一个地方。什么地方众生有感,佛立刻就有应。诸位一定要多想想这个境界,你仔细去观察、你去想想,我们今天讲多元文化,佛是不是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思想、多元文化的概念在《华严经》,多元文化的落实、多元文化的圆满也在这部经。这部经对于现前的社会有大利益,不可思议的利益!非常可惜没有人懂,没有人发心流通。现在的社会是个功利社会,起心动念都要讲到钱。众生可怜,拿着佛法去卖钱,你能得几文钱?如果你不要钱,你得到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不能比!你要钱,把你的功德全卖掉了。你不要钱,你想想看,尽虚空、遍法界诸佛赞叹你,一切众生感谢你,感恩!但是要钱就没有了,诸佛也不会护念你了,众生也不会感恩你了。为什么?你已经得到你的报酬,那个报酬非常非常有限。

  果报在哪里?我跟大家说真话,果报在地狱。为什么?因为你障碍佛法的流通,你的罪名就是这个。佛法是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如果你布施,你的功德第一大。一切大乘经,佛常讲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四句偈的法布施。我们今天有缘分遇到佛法,全心全力来做法布施,你得大自在,你怎么这么糊涂?你怎么贪图这一点小利?在这么多年当中,也有不少同修拿一些佛书送给我看,我看这个佛书是古人的,没有问题,我会看它。如果是今人的,我一定首先看后头的版权页,这是我的习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书我不看了。为什么?他心量太小,自私自利,裨贩如来,我想他也没有什么高见,我何必浪费时间?光碟、录音带我也是看有没有这几个字,要有这几个字,我不看我也不听,我不浪费时间。我们学了这么多年佛法,懂得一点道理,了解一些事实真相。随顺佛陀教诲去做,利益无量无边。

  一般学佛的人依旧迷于五欲六尘,还是烦恼习气当家用事。他很可怜,自己以为在佛法里做了不少好事,其实他错了,他为了贪图一点小小的利益,障碍佛法流通。流通佛法至少要学印光法师的弘化社,实在讲印光老法师是为流通佛法做了一个好榜样。这些法物,经书、录像带、光碟,如果是有施主他发心做的,他做两千套、三千套结缘的,这个决定不能卖。你要是去卖,折你的福报。就像《了凡四训》里讲的,你命里头本来是亿万富翁,你命里有,但是你在三宝当中裨贩如来,可能你一百万只变成五十万,变成二十万、三十万。你命里头那个福报大幅度折损,你自己不晓得,赚二三十万还以为自己很有本事,「我赚这么多钱」,哪里晓得你的福报是大大的打折扣。如果你发心帮助流通,看到这是人家结缘的,我到处帮你送、帮你介绍,你增福。你命里的福报增长,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你都会做得非常顺利,都做得很成功,财源滚滚而来。为什么?命里有的。

  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世间人求财、求聪明智慧、求健康长寿,佛在经上讲得多清楚多明白,讲了多少次,一直不断的提醒我们,财布施得财富,愈施愈多;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希望我们这个小道场,每一个同修要记住,希望你命里的福报不要折损,要天天增长。怎么增长法?欢欢喜喜、诚诚恳恳修这三种布施。三种布施,一桩事情就完成。我们昨天做敦亲睦邻的聚会,这一桩事情三种布施都圆满。我们接待街坊邻居,供养他午餐,这财布施;这个饮食做得非常合口味,大家吃了很欢喜,这里头有法。我听说不少人吃了之后还在打听,他们能不能来学?这个事情太好了。所以我们想着要来开个班,开班不必天天教,一个星期一次,或者是选星期六,或者是选星期天。你们可以贴个小广告,每个星期天到这个地方来学习,报名参加。或者我们一次教十个人,大家轮流来,报名报到第十一个就告诉他下个星期,安排到下个星期。

  广告贴在哪里?贴在菜市场,MALL里面卖菜的地方。这些做家务事情的,她每天上街买菜,她都会看看、浏览浏览那里头贴的东西。我们可以贴一张,用颜色笔写出来醒目一点,一看这个地方每个星期天或者是星期六,一个星期有一天教中国的素食,她打电话来报名。我们一次十个人,就是每一个星期我们吃饭的时候教他们做素菜,他也在这边吃饭,我们多准备十份。这个不难,这里头有法布施;而且提倡素食,健康长寿又是无畏布施,一桩事情三种布施都圆满了。你一定得的果报是财富、是聪明智慧、是健康长寿,一举而三得!没有智慧的人他想不到,他不会做。我们贴告示也不会很多人一起来,报名的人多我们通知他,报名的单子上都写好,报名的时候我们通知你,你哪一天来。所以你要关心这个社会,你要关心这个地方他们的生活。他们尝到了,中国素食觉得很好吃,素食对他健康有很大的帮助,这个事情轻而易举。擅长做中国素食的或者做日本素食的都可以,居士当中有不少人,我们可以特约,哪一天请哪一个人到这边来主厨,来教大家一起学习,一个星期用一次。这些东西要在我讲经的时候教你们,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你们连这些事情都想不到吗?可见得常常口里说的发菩提心,实际上并没有顾及到眼前的社会大众。

  我昨天看到来参加我们敦亲睦邻会,大多数都是老人。我就明白了,我们居住的这个区,大概都是退休老人,他们最需要温馨的服务。所以我总想搞一个餐厅,我们这个地方如果真的能够政府同意,我们在这里建设一个免费的素食餐厅,我相信附近的这些老人,他们都会来吃饭。我看他们的收入不高,都退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些众生就在我们眼前,我们跟他们头一次接触,非常欢喜、非常融洽。听他们的谈话,他们非常欢迎我们在这个地方久住。我们有没有想到?有没有注意到?他对我们表示欢迎,我们如何对他们报答?报答这个地方的居民,报答这个地方的土地。这个地方的土地神、山神、树神,我们在佛前已经给他们供牌位了。居民也要照顾,居民不是供个牌位就行了,要在生活上照顾他,让他生欢喜心,让他在物质生活、在精神生活上,都能得到安慰。

  外国的老人晚年相当寂寞,儿女长大都离开了。尤其图文巴是个小城,年轻人发展事业都到大都会去了,很少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怎么作法。儒家说得很好,看到老人年龄大过我二十岁以上的,「以父礼视之」,要把他看作是自己的父亲;大我十岁以上的,以长兄视之,这是儒家。我们对人要有礼,对人要有诚意、要亲切。照顾一切大众,尤其是苦难众生,是佛菩萨分内的事情,我来到这个世间,就是为这个事情来的,怎么可以不关心?希望真正的佛法从我们这个地方做起,从我自己本身做起。佛菩萨的愿力不可思议,「为一切众生而无断绝」,我们这个工作、这个事业是永恒的,生生世世尽未来际劫我要做。别人做不做那是他的事情,我要做。

  第四,「于信于毁二种众生,大悲普观,平等无异」。这一条尤其是要学习。「于信」是什么?对于相信我的人,当然相信我的人他会帮助我、他会赞叹我;「于毁」,不相信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这两种众生菩萨是什么心态去看?平等对待,大慈大悲,平等对待。我们做一点好事情,社会大众赞叹,我们晓得这个事情做得大家心里欢喜,要做得更好,要常常去做,不间断的去做。如果有人毁谤我们,我们要认真的反省检点,把自己的过失找出来,改过自新。我们对于毁谤的人、侮辱的人、陷害的人,我们感激。为什么?有时候自己的过失自己完全不知道,通过他的毁谤,我反省把自己过失找出来,我能改过自新是他提醒我。所以会修行的人,不但佛家讲修行,儒家讲修养也是如是,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就这一句话,三人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善人,一个是恶人,善人恶人都是我的老师。善人就是「于信」,信的就是善人,「毁」就是恶人;善人正面教导我们,恶人反面教导我们。

  我在很年轻的时候,二十几岁,我曾经跟同学们说我喜欢读历史。有那么一天,有几个朋友在聊天,谈到岳飞。他们在高谈阔论,我从外面经过听他们在评论,我就跑进去了。他们评论之后,我就提出我的看法,我说岳飞、秦桧都是民族英雄,我这个话一说他们都非常惊讶,「岳飞尽忠报国,秦桧陷害忠良,你怎么能平等看?怎么能把他们都看成是民族英雄?」我们那个机关团体里面信基督教的人很多,我就随顺他们说,他们两个都生天堂。大家不服,问我为什么?我说:你要晓得岳飞教导我们尽忠报国,我们景仰他、效法他;秦桧在西湖岳坟面前,秦桧夫妇那个铜像塑在那里,每一个去参拜岳坟的人,都会唾他一口,骂他几句。这是教育,他在那里现身说法:世间所有的人不要学我,学我就是这样的下场。他是从反面教育,你说他有没有功德?我的看法大家听了想想,也觉得有点道理。岳飞教我们尽忠,秦桧教我们不可以作汉奸、不可以陷害忠良,两个人都教我,都是我的好老师。

  我从很年轻看问题、看事情,有许多地方跟一般人不一样。以后学佛了,看到佛经,「果然是这样的」,我没看错、没想错。这样的心对于一切人事物自然就平等了,平等心里头开智慧,平等心里头不起波澜,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人与人之间,甚至于人与天地鬼神之间,为什么会冲突?不了解事实真相。凭着自己粗心大意片面的见解,没有把事情看远,造成误会,这种情形很多。所以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事物的观察不能不谨慎,决定不能够轻下断语,因为我们没有面面看到,只看到一面,不行!佛在此地是举出两面,一正一负它是平等的。所以会学的人他开智慧,会学的人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天下太平他感恩,天下大乱他还是感恩。为什么?他在这个世间成就圆满智慧,会学!

  所以这一点,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学习。要记住,这我也常讲,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缘是人事环境,境是物质环境。物质环境里头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里面有善缘、有恶缘,要平等对待,统统帮助我们长进,帮助我开智慧,帮助我断烦恼。顺境善缘要记住,不生贪恋,一有贪恋的心,错了;逆境恶缘,不生瞋恚。你的平等从哪里修的?就从这修的。平等性比什么都重要,转识成智头一个,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怎么转法?前面所说的就是方法。由此可知,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天天遇到的,这个人跟你谈的很投缘,那个人看了就不舒服,就在这里转,就在这个地方用功夫。很投缘的、很好的,要不起贪恋;看不顺眼的、不喜欢的,要不生瞋恚,这叫真修、真干。佛法不是说着好听的,说得再好听你不能落实,你就得不到受用。所以你要能落实,你才会得到真正的受用。

  第五,「从初发心,乃至成佛,终不退失菩提之心。」这一句难,实实在在难,不但讲不退失,我们的菩提心发不起来。天天口里说发菩提心,菩提心真的没有发出来。菩提心是什么心?我学佛五十一年了,在讲台上讲经四十四年,我把经论里面所说的菩提心,我用了十个字,换一个说法大家好懂。好象是好懂,其实还是不懂。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五个就是菩提心。诸位要晓得,这五个是一心,从五个方面来讲或者说从五个作用上来讲,它是一心。菩提心的体就是真诚心,我们没有,发不出来,这就是凡圣之别,佛菩萨跟凡夫的差别就在此地。诸佛菩萨用真诚心,九法界众生都是用的虚伪心。尤其是六道凡夫,不是用的真诚心,甚至于什么叫真诚我们都不知道。真心起作用,作用有两种,一个自受用,就是对自己,真诚心对自己起什么作用;对别人、对一切众生,起什么作用?对自己,经论都讲深心,深心不好懂,古人注解注的是「好善好德」,这个好善好德说得也比较笼统,现在人不容易理解。

  我把它说成六个字,好善好德是什么?清净、平等、正觉。清净平等是善,正觉是德;对待一切众生,是慈悲。所以这十个字五句,每一句里头必定圆满包括其余四句。真诚,真诚里头决定有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缺一个,真诚就没有了。慈悲,慈悲里头决定包括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少一个,慈悲也没有了。这个话我在讲席里讲了太多遍,还要讲,尽形寿要讲。为什么?没做到。所以这个经上讲的,「从初发心乃至成佛,终不退失菩提之心」,我们要发这个心,对待一切人要用真诚,不用虚伪,利益无量无边。如果我们用虚伪的心,果报肯定出不了六道轮回;用虚伪的心,念佛不能往生净土。为什么?你们看《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往生净土的条件,三辈往生这一品,往生正因这一品,这两品经是讲往生的条件。最重要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你只知道一向专念,你没有发菩提心,不能往生。它的基本条件,是两句。古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一句?有道理,真的有人在临命终的时候,念十句佛号往生,他那十句名号句句都发了菩提心。如果只有称念佛号,没有发菩提心,他不能往生,许许多多人助念,他也不能往生。但是许多人临终帮他助念,他可以不堕恶道,这是真的,临命终时有这个善缘。真正往生自己一定要发心,不发心不能往生,我们要记住。

  佛在经典上还有一个很具体的发菩提心,那是什么?四弘誓愿。诸位要晓得,四弘誓愿是菩提心具体落实。所以真正发四弘誓愿、落实四弘誓愿,这个人是真发菩提心。念念常有照顾众生的心,这是大慈大悲,大悲心;断烦恼学法门,是深心;成佛道,那是至诚心,就是真诚心。所以四弘誓愿是发心的落实,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能做到,你起心动念没有想到众生的疾苦,没有想到去照顾众生、去帮助众生,你大悲心没有了。你没有大悲心,你对人不慈悲。所以两个人相处还吵架,慈悲心在哪里?你念佛怎么能往生?必须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全心全力帮助别人,为他服务尽心尽力,你菩提心落实了。这样的心态对人,就是再恶的人,也不会跟你吵架。为什么?你对他太好了,你伺候他、服侍他,服服贴贴,这是菩提心。你自己能够断烦恼,能够降伏自己的习气,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学法门你能够随顺佛陀的教诲,菩提心落实了。我们天天念四弘誓愿这首偈你没有落实,所以你没发菩提心;这个心一发,真的发了,那恭喜你,你是圆教初住菩萨,发心住。这个住是什么?永远不会退转。我们有时候也发了,几秒钟真的是发了,但是几秒钟之后就没有了,这个不能算。所以在我们学佛同学当中,偶尔发个几秒钟,有,很多!甚至我们自己在一生当中、一年当中会发好几次,时间都不长。

  确确实实几秒钟,几分钟都保不住。那个几秒钟,那是古大德形容的叫石火电光,像闪电一样。黑夜忽然打雷闪电,一道光就像菩提心发出来了,很快就没有了,它不能保持;要能保持不失掉,你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偶尔闪一次光都很难得、很不容易,希望能够多闪几次,多闪几次希望能保持。能保持几个小时,能保持几天,慢慢再加以延长,这样好!所以讲到发菩提心,你一定想四弘誓愿,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就好。我写的这一幅对联二十个字,前面一半是菩提心,后面一半是落实,「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字跟四弘誓愿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

  「如来现相品」菩萨念请第十句: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

  「不思议品」十种最胜法,前面介绍到第五种。第六,「积集无量诸善功德,皆以回向一切智性,于诸世间,终无染着」。这是讲的回向,回向一切智性就是回向菩提。用什么回向?前面是能回向,积集无量诸善功德,我们要修。这一句,实在讲就是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的「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样才能积集无量诸善功德。所以学佛的同修自己一定要觉悟,一定要明了,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实在是太幸运了,开经偈里面讲「百千万劫难遭遇」,一点都不假;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个话都是真的。得人身,闻佛法,能闻净土法,又能闻华严佛法,这个机缘到哪里去找?无量劫你难得遇到一次。遇不到,你那一生空过;遇到了,要不能把它紧紧的抓住,等于没有遇到。怎么抓住?求解,笃行。我一定要想办法能够理解,佛在《般若经》上教导我们深解义趣,我要把它做到。能解之后一定能行,我一定把它做到,什么样困难我都必须要克服。为什么?希有因缘怎么能错过?决定不能空过。

  积集一切善法,积集善法的要领就是决定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决定随顺如来教诲。就像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所说的,特别在上品上生那一章里头讲得多。《观经》我们讲过,「上品上生章」还单独讲过,大师告诉我们,佛教我们做的,我们决定照做;佛教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不违犯。佛教我们修十善,我们一定要做,佛教给我们不能造十恶,我们决定不违犯。佛帮助我们得无量无边最殊胜的利益,你要肯听、要能接受教导,无比殊胜的利益你就真得到了。

  我学佛五十年,可以跟大家做证明。我前生没有修福,大概业障造得很重,寿命很短,许多同修都知道。你们看看我初出家那个时候的照片,你就晓得了。我这一生,是随顺佛陀教诲修得来的。就像甘珠活佛给我说的,他是很郑重的告诉我;在仁王法会当中我们碰到了,他特别把我叫过去,叫到他身边跟我讲,他说:「过去我们在背后都说你」「说我什么?」「说你人很聪明,可惜没有福报又短命。」我说:「这个事情不必背后,当面可以告诉我。」我知道,我不是不知道,很清楚,我也不忌讳。因为什么?事实!他说:「你这么多年来讲经弘法,你的命运转了,不但你有大福报,你的寿命很长。」说老实话,我没有求福也没有求慧,我只知道弘扬佛法是我学佛本分的事情。学佛,在家可以学佛,我为什么要出家?李老师曾经问过,我告诉他:我出家就是为了弘扬佛法。在家弘扬佛法不能全心全力,你要谋生,你要工作,不能把全部精神、全部时间投入。李老师这才点头,同意让我出家。我一生就做一桩事情,我做到了,我说的话兑现了。

  今天在此地建立这个道场,行政工作让你们同学们自己去做。你们客气一定要我挂个名,我也答应你们。实际的工作你们推选了两个副院长,我现在请悟行师也担任副院长,负责实际的学院行政业务。行师是华语的副院长,通师是越南语的副院长,琳师是英语的副院长,这很公平,你们通哪一种语言的就找哪一个人。我住在这个地方,每天还是四个小时讲经,这是我的工作。其他的不是我的工作,是你们的工作。我在这里等,等待你们都拿到身分了,我们这个政府登记的名字马上就改过来。你们现在还没有拿到身分,等你们拿到永久居留、拿到公民,立刻就转让给你。所以大家在此地好好修学,三、四年不离开这个道场,公民就拿到了。

  在这个地方,一定要晓得积集善根、断恶修善。断恶,不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修善,一切顺从佛陀教诲。我们修学的科目非常简单,总的科目五个: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是纲目。我们涉猎的经典也不多,太多了消化不了,愈精简愈好。最重要的是落实,真正做到那就是「诸善功德」。我们把自己所修积的功德,自己不享受,把这分功德、这分福报送给别人享受,佛是这样教导我,祖师是这样教我的,我的老师也这样教我的,多次嘱咐。将来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帮助社会苦难众生,我记在心里没有忘记,我有能力的时候我真做。把自己所修学的善福功德回向,回向就是自己不享受,回转头来向哪里?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向三处。第一个是回向实际,实际是真如本性。第二个回向菩提,这个地方讲的「回向一切智性」,智是菩提,性是实际。我不求别的,回向实际就是我只求明心见性,这是回向实际;回向菩提就是求智慧,「愿得智慧真明了」,我不求一切享受。回向众生,我有福德愿意给一切众生去享受,释迦牟尼佛在世给我们做了榜样。世尊一生,从他十九岁起心动念,舍弃荣华富贵去修道,一直到他证果教化众生四十九年,给我们做的榜样。他确确实实把他的善福功德回向给众生,回向无上菩提,回向明心见性。

  「于诸世间,终无染着」,这两句话是他回向的样子,求菩提、求明心见性是什么样子?就这两句。在一切世间都没有染着,不但在人世间,在天上亦复如是,在四圣法界、在一真法界都没有染着,永远保住自己的清净平等觉。那就是真诚心,真诚心就是实际。我们今天下手之处,就在染着两个字,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常常要提醒自己警觉「有没有染着?」一染着就堕落了,换句话说,就不在佛道。在十法界里头,十法界咱们不谈,就说六道染着程度的轻重,你在六道里头哪一道?极重的染着是阿鼻地狱,其次是饿鬼,再其次是畜生,再其次是人道。人道的染着古人讲一半一半,换句话说,我们的染着是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六十的染着,畜生道去了;百分之七十,你就到饿鬼道去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染着,地狱道去了,百分之九十、百分之一百是阿鼻地狱!染着愈轻往上升,染着愈重往下坠落。

  这个事情不能没有警觉,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晓得世间无常。我们住在这个世间,能活多久?印光大师教导我们把死字贴在额头上,常常想到就要死了,死在眼前,你的警觉性就提高,放不下也放下了。人迷糊颠倒,以为自己寿命很长,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在这个世间突然意外、灾害死难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我们在这世间随时会丧生,随处会丧生,这都是事实。你要是真了解事实真相,你自然一切都放下了,毫无留恋。二六时中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还有一口气,决定依教奉行。广修供养,普贤菩萨教导我们「如教修行供养」,这个供养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上对诸佛如来,下对一切众生,我活在这个地方是供养大众的,这就是回向众生。能有这样的想法,这个想法是回向菩提,智慧!迷惑的人他没有这个想法,觉悟的人他有这个想法,决定不为世缘所染着。

  第七,「于诸佛所,修学三业。唯行佛行,非二乘行。皆为回向一切智性,成于无上正等菩提」。这一句也是回向,第六是回向菩提,第七是回向佛道。用什么回向?前面这两句,「于诸佛所,修学三业,唯行佛行,非二乘行」,这能回向。诸佛所在哪里?有佛法的处所就是诸佛所。我们今天建立这个道场,在此地这是诸佛所。你是佛弟子在家的信徒,你家里面供养着有佛像,家里面供养的有经书,你的家就是诸佛所。我们出外旅行,我们的背包行李里面一定带着有经书、有佛像,住在旅馆里面我们在那里读经,把佛像供在面前,那个场所就是诸佛所。现在我们携带佛像都带小型的卡片,我们印得很精美,非常方便。由此可知,我们身上带的佛像经书,一切时一切处无非诸佛所在。「佛所」有了,我们应该怎么学习?修学三业。修是修正,把我们三业造作错误的修正过来;学是学习,向谁学习?底下一句明白的说出来了。

  「唯行佛行」,唯是唯独,这个人真有福报,真有智慧,真的在学佛。佛的三业是什么?我们跟着他学,佛的心是菩提心、无上菩提心,我们现在把它说为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佛的心。我们要学佛,首先要发这个心。这个心里头最重要的,那个心的根是真诚的,真不是假的,诚不是虚伪的。也许有人说:「我的心很真很诚,我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不是真诚,你是错解了意思。九法界众生用的是什么心?意识心。相宗所讲的,你用的心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这不是真心。什么是真心?四智菩提是真心,这就难了!我们凡夫说「我的心很真很诚」,有没有分别?有,有没有执着?有,那就不是真心。真心对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那是真心。没有妄想,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没有分别,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没有执着,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这叫菩提心,叫真心。

  所以真诚是有标准的,我们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但是不能不学。虽然做不到,总得贴近、靠近,那就是我们要以诚心诚意对人对事对物,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在一切人事物里面修学。首先修学看佛是存的什么心?我要学他。学得不像没有关系,慢慢来,只要肯学,总有一天学像了。一天一天靠近,不能远离,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如果对于佛的心很模糊,还是搞不清楚,你就从四弘誓愿下手。这个讲得很具体,第一个舍己为人,那是佛的心。佛从来不为自己,一切都为别人着想,希望别人能够离苦得乐,希望别人灾消福来,自己愿意代一切众生受苦。释迦牟尼佛在世,一生他没有过好日子。他可以过好日子,他过好日子,众生日子就不好过了;他过苦日子,众生就有福了,我们现在都受他的福报。受什么福报?他给我们做了榜样,给我们做了模范,我们觉悟了,我们明白了。

  中国古德教导我们「吃亏是福」,我们从佛那个地方观察到「吃苦是福」。持戒是慧,吃苦是福,福慧双修。不肯守戒,就决定没有智慧,为什么?戒能生定,定能开慧,你不能持戒,哪来的定慧?你不肯吃苦,你哪里来的福报?贪图享受,你过去生中修的有几多福报,你能享受几天?这几天福报享完,果报在三途,那个苦够你受的。所以了解事实真相,我现在吃一点苦算什么?我的身体能承受得了。能承受得了,虽然苦,心里头自在,心里头快乐。由此可知,苦即是乐,苦乐不二。

  真正修行人他懂,一般世俗人不懂这个话。一般世俗人看到我们的生活过得很苦,好象许许多多人生的享受我们都放弃了;饮食,人之大欲,我们放弃了,我们吃素菜。一天三餐还不够,还要吃点心,还要吃消夜,一天总得有个七、八餐,乐!释迦牟尼佛放弃了,一天吃一餐。世间人你有你的乐,佛有佛的乐,各有各的乐趣,他不是不乐。佛的乐是真乐,为什么?它不会变质。世间人的乐不是真乐,乐会变成苦。佛的乐永远不会变成苦,永恒不变,是真的。会变质的是假的,不是真的,几个人觉悟到?真正觉悟的人他愿意吃苦,他愿意别人快乐。看到别人快乐自己很快乐,看到别人受苦自己很难过,自己做得不够。怎么说自己做得不够?没有能感化别人,没有能够令他觉悟,我自己做得不够。看到别人还再造业,将来要受大苦报,慈悲心从这个地方生起。

  佛的行: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度众生,四弘誓愿这四句就是佛的行,我们要学佛行。佛门另外一首偈比较简单一点,没有这四句圆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佛是一切诸佛,不是一尊佛。一切诸佛教化众生这三句话,诸恶莫作,断恶;众善奉行,修善;自净其意,修定修慧。所以这三句是戒定慧三学,前面两句是戒,自净其意是定慧。一切诸佛教化众生,决定不会违背这个纲领原则,戒定慧三学,这是诸佛所行。下面还特别加一句:「非二乘行」,二乘是声闻、缘觉,我们讲小乘。小乘不圆满,小乘人没有发菩提心。怎么没有发菩提心?四弘誓愿没有,「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度与他有缘的,没有缘的他不度。而且众生去找他、向他请教,他教,他不主动去教化众生;不像佛,佛是主动的,你不来找他,他来找你。

  小乘断烦恼只断见思烦恼,尘沙、无明没断;小乘学法门,现在《大藏经》里面他只学《四阿含》,大乘经论他不学。小乘只证到四果阿罗汉,不能成佛道。《华严经》上教我们「非二乘行」,我们要向佛学习。所以我劝勉同学们学《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阿弥陀佛,学《无量寿经》就是学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学习。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佛的行,全在那部经上。那部经的分量不长,非常适合现代人修学。所以有心人应当把全心全力放在《无量寿经》上,向全世界普遍的弘扬,自己一定要做到。《无量寿经》教我们做的,我们统统做到;《无量寿经》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违犯,你是弥陀弟子,你将来往生的品位一定超过别人。这些大经大论提供你做参考,帮助你深解《无量寿经》的义趣。

  这样的修行,「皆为回向一切智性」,这一句跟前面相同;「成于无上正等菩提」,这一句不一样,我在讲解的时候,没有看到这一句。我说上面这一句回向智性,智是菩提,性是实际;如果有这一句,上面的智性就是实际、就是真如本性,而这一句是回向菩提。前面一句「于诸世间终无染着」,于诸世间也可以说是回向众生。六七这两句,三种回向都圆满了;两句里面说三种回向,意思圆满具足。所以我们学佛,目的一定要定在「成于无上正等正觉」,这种人很少。我初学佛的时候读《坛经》,看到六祖见忍和尚这些一问一答,我深受感动。五祖问惠能,「你来干什么?」他的答复直接了当:「我来想作佛!」

  你们想想看一般人到寺院见老和尚,老和尚问:你来干什么?「求老和尚加持,保佑我升官发财」,为这个,「我来求家里平安」。我从来没有听到有一个人说「我来作佛的」,没有听说过。由此可知,佛常常在经上讲「一切法从心想生」,看看你的心想,就知道你能成就个什么;都没有离开六道轮回,所以生生世世难怪都在六道里头打转,没有出离心,念头都没有。佛很慈悲,也不责怪你,你喜欢轮回,佛就让你轮回,佛一切随缘,从来不勉强一个人。这一点我们要记住,佛都不勉强人,我们要勉强一个人,那多事!我们没有佛的智慧,这个人没成熟,时节因缘没到,你勉强他也是枉然!我今天看到一个同修,采了很多玉米送到这边来,可以拿这个做例子。玉米长熟了你去采它,为什么一个星期前不采它?它没有熟。佛度众生,就像这个样子,成熟了才帮助他;没有成熟,随缘!所以佛不勉强任何一个人,一切随缘,随缘心永远是自在的,永远是清净的;攀缘就不自在,就被染污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六六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大众念请第十句: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

  前面清凉大师引用「不思议品」诸佛有十种最胜法,我们介绍了七种,现在我们从第八看起。第八种,「放大光明,其光平等照一切处,及照一切诸佛之法,令诸菩萨心得清净,满一切智。」《华严》是圆满的大法,不但是世间希有,可以说它把古往今来,来是未来,古是过去,今是现在,来是未来,一切世间的问题,我们生活上的问题、精神生活的问题、意识形态的问题,全都给圆满的解决了。所以不仅是世间希有,是尽虚空、遍法界希有的大法,这个地方字字句句都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能契入少分,不能讲多,能契入少分,受用真正是无有穷尽。如何能契入?第一个是能解,你要懂得。第二个是能信,我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深信不疑。第三个要能行,完全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跟自己的思想融合成一体,跟自己的生活融合成一体,你就能契入。

  这一句「放大光明,其光平等照一切处」,经上所说的放大光明,实际上就是他智慧、德能的影响,平等的影响到虚空法界。「及照一切诸佛之法」,十方三世,我们明了有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一切诸佛如来,每一尊他们的智慧、德行教化众生,显示、宣说无量无边的法门,无不受光明的影响。这个光明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那是光明之体;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他们的修学、教化起无量无边的德用,那是光明之用,作用!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怎样落实到自己的生活行为。「令诸菩萨心得清净,满一切智」。我们要问,这个光明毕竟是何等的影响,它的影响力这样的伟大?其实这个经文本身就说出来了:「平等照一切处」,平等两个字点出来了。

  自性是平等的,我们要随顺性德,就百分之百的正确,决定没有偏差、没有错误。如果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我总比别人要高一等,我总跟别人不一样,这是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这个习气是什么?傲慢。傲慢的相状无量无边,这是其中的一种,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特权阶级,特权的思想、特权的欲望,总要与众不同,总要在大众当中别树一帜。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自性里头没有,自性里头确确实实是圆融的、是平等的,叫一味。释迦牟尼佛给我们显示的是平易近人,无论在任何场合当中决定是跟一切大众和光同尘,做给我们看。我们没看到,我们在典籍记载里面读到、看到了。由此可知,典籍就是诸佛如来的大光明,我们展开经典,就是佛放光明。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对这个光明有所感受?现在光照到我身上,照到我心上,我有没有感受?我有没有觉悟?他的光的目的就是最后两句:「心得清净,满一切智」,清净心是定,一切智是慧,换句话说,这个影响帮助我们定慧增长。我们的定慧是不是天天在增长、月月在增长?那是好现象,我们跟诸佛如来愈来愈近了。如果我们的念头转不过来,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我们势必跟诸佛如来是愈走愈远。靠近我们就会作佛、作菩萨,愈走愈远就走到六道三途,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佛的心纯净纯善,佛的心是我们一切众生的真心,是一切众生的本性。我们自己的心性也是纯善纯净,现在非常不幸被烦恼染污了,变成不净不善。甚至于为烦恼习气所污染,污染严重到极处,到了连什么是真妄、邪正、善恶、是非、利害,都没有能力辨别,常常把它搞颠倒了。把假的当作真的,把邪恶当作善的,把极端不利的大害以为是利益,我们冷静观察世间,佛经上讲的颠倒错乱是很容易、很明显的看得出来。我们有没有觉悟?真正觉悟的人,像《华严经》上所说的,觉悟的形象是什么?先利益众生。觉悟的人一定先照顾众生、照顾别人,帮助别人心得清净,帮助别人破迷开悟。所有一切作为是为众生的,今天讲的为社会、为大众,而不是为自己。自己确确实实肯牺牲奉献,奉献自己的体力,奉献自己的财力,奉献自己的精神、时间,为众生造福,这是觉悟的人。迷惑的人,念念为自己。这两种人差别在哪里?觉悟的人他的前途是光明的,他走的是佛道,他走的是菩萨道;迷惑的人他走三恶道,怎么回事情?大家很清楚,迷的人增长贪瞋痴,他增长自私自利,这是迷。

  觉悟的人,增长戒定慧。「令诸菩萨心得清净」,「令」是戒,「心得清净」是定,「满一切智」是慧,觉悟的人他走的路子是戒定慧;迷惑的人,他走的路子是贪瞋痴。戒的反面是贪,定的反面是瞋,慧的反面是愚痴,诸位一定要晓得,戒定慧跟贪瞋痴是同一个体性。大乘经上佛常讲,贪瞋痴即是戒定慧,是一不是二,觉悟了就是戒定慧,迷惑了就是贪瞋痴,体是一不是二,只是觉跟迷的差别。我们学佛法,尤其是学《华严》,要觉悟,一定要认知觉悟之可贵,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与伦比!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得到的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中国人常讲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宇宙的和谐,地利是我们居住物质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人和是与一切有情众生的和谐,这种收获多大!觉悟才行,不觉悟做不到。这三大类的和谐,哪一个人不希求?我们读一读世间所有宗教的典籍、所有圣贤的教诲,都是追求这桩事,这才是真正离苦得乐。

  为什么求不到?为什么总是不和谐?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了,他们确确实实三种和谐圆满具足,为什么他们能够得到,我们不能得到?原因不是别的,他们觉悟,我们迷惑。迷惑而希求得到,永远得不到,觉悟他不求自然就得到,关键就在觉迷。我们在这个经文上每一品每一章、每一段甚至于每一句,要学觉,才有真正的用处,才有真实的利益。这一句要怎么学?我们要修养道德,我们要求真实的智慧,我们的智慧、道德也要像诸佛如来一样放大光明。放大光明就是大的影响力,别人看见你、听说你,自自然然他就受影响。他会很明显的感到「你跟我不一样,你觉悟我们迷惑;你念念为社会众生想,我没有,我起心动念只为我自己想,为我的小家庭想。」他会很明显的发现我们的想法不一样、我们的作法不一样,「你的作法我也佩服你,也尊敬你」;再进一步影响力深了,他就会效法你,会向你学习。

  我学佛五十多年,我认识佛法,肯定佛法是教育。早年我常说的,佛法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至善圆满的教育,我说这个话是我初出家时对「中国佛教会」说的。现在我们学《大华严》,证实我的认识没有错误。再把我从前说的稍稍补充一句大家更容易懂得:佛教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如果把从前说的跟现在连起来,佛教是多元文化至善圆满的社会教育。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确实至善圆满,没有丝毫不善,没有丝毫缺陷。所以它不是宗教,我们决定不可能拉其他宗教信徒来信奉佛教,这个不可以,这是非常不道德的事情!宗教徒当中彼此互相争信徒,有!佛教不是宗教,至少我们今天这个地方的佛教不是宗教,我们不拉信徒。

  我们在这里是教学,这个地方有讲堂,我们要建讲堂。讲堂每天上课,这是义务的社会教育,不收学费。来听课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你要喜欢你可以常常来听。所以我们这个地方是一个教育教学的机构,我们的形象鲜明,我们教学的目的也是这两句话:「令一切大众心得清净,满一切智」,我们在做这个工作。要想把这个工作做得很圆满,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自己不认真修戒定慧,怎么能够用戒定慧来教化广大的群众?戒就是守法,定就是清净心,清净平等,慧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明了。说得细一点,人与人之间的真相、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都搞清楚、搞明白了,自自然然你就得到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对自己的修养,自己平等性智不能现前、妙观察智不能现前,你就没有光。这个光、放光就是影响力。

  再看第九句:「舍离世乐,不贪不染,而普愿世间离苦得乐,无诸戏论。」经上讲的字字句句都是在这里教我们,我们的学院将来怎么作法?这就学到了。「舍离世乐」,世乐是世间人的娱乐,他们的歌舞,现在这个世间人娱乐的太多了,而且弊端重重、污染严重,娱乐也到了浊恶至极。我在香港住的时日不长,那边的同修告诉我,现在娱乐界里面的一些状况。所以这个世间的娱乐,佛说这个话是三千年前,不是现在,那个时候佛已经讲污染了,但是那个污染很轻微,微不足道!可是圣人的用心跟凡夫不一样,圣人总是小心谨慎防微杜渐,今天我们已经看出流弊太深、太严重了,所以我们要提倡正当的娱乐。我是多少年来,从八三年,我起了个念头,弥陀村,弥陀村的目的何在?照顾老人。我今天看图文巴这个都市就是弥陀村,我们学院附近的街坊邻居都是退休老人,我看到好欢喜。我这二、三十年的愿望会在此地实现,我们全心全力照顾老人,为老人服务,把佛法的精神圆满的表现出来。

  我们对于世乐,世间娱乐,不贪不染。我们要把古圣先贤所教导的乐教,乐是音乐,教是教育,娱乐是教育。现在在台湾、在中国大陆,有一些发心的居士要把佛经里面的故事编写成连续剧的剧本,希望将来有机会在电视节目里面表演出来,好事!这种娱乐就是多元文化的教学,音乐、舞蹈、表演,是圣贤教育的手段、方式。这种作法最早在哪里表现的?给诸位说,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讲第一部经,《华严经》,《华严经》里面具体为我们显示出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表演!那是五十三个单元的连续剧。我们要努力,怎么样也要把这件事情让它完成。在我们手上纵然不能够把它送到电视台,至少我们这五十三个单元连续剧的剧本,要把它编写出来。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的全面落实,这是多元文化的具体课程,我们要在这上面努力,在这上面下功夫。实在说《华严经》三十九品,品品都是电视连续剧的好题材,我们欢迎志同道合有这个兴趣的、喜欢写剧本的到我们学院来,我们共同努力把这部经典用戏剧的手法,甚至于用舞蹈的手法,用歌唱、演奏、艺术的方法来表演。这样的作法,我相信将来一定会大放光明,普照全球!

  每一个演员,我们都是当演员的,觉悟的人就是演员,没有觉悟的人是观众。当演员的人不能不深入经藏、深解义趣,我们要把这部《华严经》学活了。《华严经》就是现实的生活,就是现实的社会,就是现实的时间与空间。孔老夫子对于艺术,他老人家一生极力提倡,是非常好的教育手段,用今天的话讲是文艺的手段、文艺的宣传。他把他的宗旨用一句话界定:「思无邪」,所有一切文艺教学的手段,都要遵循这个宗旨。「思无邪」,就是此地讲的,「普愿世间,离苦得乐,无诸戏论」。现在世间文宣东西太多,种类太多,非常复杂,它的指标跟孔老夫子所说的完全相违背,走向什么?狂欢纵欲。那种狂欢,绝对不是此地讲的欢乐,不是!那个狂欢是麻醉、兴奋,我们今天讲吸毒,那是打吗啡,那个狂欢纵欲是极不正常。

  听说娱乐场所吸毒的风气非常普遍,这些地方我一生都没有接触过。学佛以后不必说了,学佛之前我没有接触过,不知道,偶尔在电视里面看到这些状况。香港有一些同修告诉我,所有娱乐场所这些年轻人为什么常常要去?他有瘾。什么瘾?吸毒的瘾,毒品怎么吸进去?听说娱乐场所里面的冷气,里面都喷毒品,喷吗啡、海洛因,整个空气里面有,所以你呼吸的时候你感觉到非常兴奋,常常想到这个地方去。生意兴隆,这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我们还听说,有个同修告诉我有个食品店,卖什么东西我也没有留意,也没有把它记住,卖这个点心。小朋友吃了也有瘾,天天吵着父母一定要带他到那一家去吃,那一家生意太好太好了。要不去的话,小孩又吵又闹,所以家长就感到很奇怪:到别家吃的东西小朋友都觉得不好吃,他不愿意去,指定这一家。于是引起一些家长们的怀疑,就向警察告发,希望警察去调查,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原来他的饮食里掺杂着鸦片,小朋友常常在这边吃,已经上瘾了。真的是吸毒,不是开玩笑的!娱乐场所的空气都有毒,都是毒品,你说这还得了吗?所以你整个身心已经被他控制住,到时候你毒瘾发作,你一定要到他家去,这还得了?所以现在不是形容,是事实。

  我们怎样帮助这个社会,怎样帮助这些迷惑颠倒的大众?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回头,帮助他们断恶行善,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在晚年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晚年确确实实能够得到情义的温暖。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道义、仁义、情义、恩义,佛陀教导我们慈悲一切,宗教里面神圣教导我们要爱世人。我们今天所学所修、所作所为,要把诸佛菩萨圣贤的教诲落实,我们去做到。我们布施道义、布施仁义、布施情义、布施恩义,布施真诚的爱心,奉献我自己所有的,照顾一切苦难的众生、贫寒的众生,尤其是年老的人、退休的人。我们一面学一面落实,学以致用。不是所学非所用,学了马上就用上,我们这一生过得有意义、过得有价值,这一生没有白来。所以我们在此地学大方广,一定要落实佛华严!经典上的一句话,实在讲我们一生都受用不尽,一生享受不尽。诸位一定要记住,牺牲奉献为众生服务是一种享受,这里头有乐,不亦乐乎!你真正得到受用了。如果你觉得我做这个事情太辛苦,你没有得到受用;你要做得非常欢喜,法喜充满。所以「舍离世乐」,法喜充满。

  我在过去对于中国古代这些艺术表演的典籍,我也常常留意,也搜集了一些,分量不多总共大概有一百多册,希望提供我们同学当中有志于这一方面的做个参考。我们佛门里面有一种是出家人编的,法师编的《归元镜》,好象是平剧的剧本,古大德就已经有这个观念,把佛法搬到舞台上去表演。现在随着科学进步,希望佛法能够在电视节目里面出现。好,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看: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

  清凉大师引用「不思议品」里面十种最胜法的最后一句,「愍诸众生受种种苦,守护佛种,行佛境界,出离生死,逮十力地。是为十。」我们看到这个地方。这是末后的一句,教导我们要怜悯许许多多苦难的众生。为什么有这么多众生在受苦难?说老实话,我们自己也不例外。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苦难是从迷惑来的,我们有迷惑,就不能不受苦受难。这个世界我们要看大世界,要看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微尘剎土,觉悟的人多;可是每一尊诸佛剎土里面都有九法界,九法界众生在迷不觉,那个数量也非常可观。我们今天也是其中之一,我们自己不晓得怜悯自己,看不到自己苦,看别人;看到别人苦,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自己也苦,苦不堪言!我们希望佛菩萨怜悯我们,我们有没有起个念头怜悯比我更苦的众生,也就是说怜悯比我迷惑得更重的众生?我有这个心,佛菩萨必定照顾我。

  我有怜悯的心,我自自然然就会主动去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能帮助多少就帮助多少,这是圆满功德。我们在这个世间,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我们这一生是来修积功德的,还是来造作罪业的?自己总得要清楚。如果是修积功德,好!修善积德,修善积德能够不分别、不着相、不执着就变成功德;修善积德,自己有分别、有着相,就变成福德。福德的果报已经很殊胜,功德就更不必说了,功德跟佛菩萨相应。说跟佛菩萨相应,大家概念还很模糊,我们换一句话,功德与大自在相应、与大圆满相应,这个说法你听来比较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了。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十几岁的时候出去游玩,看到众生的生老病死,他就有很深的感触,怜悯心就生起来了。想到自己虽然是王子,将来作国王也不免生老病死,于是发心求学、修道,目的是要解决这个痛苦,他成功了。真正是以后大乘经里面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只要你有这个意愿,你一定能成就。「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有愿必成,哪有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发愤、要努力,要克服自己的障难。障难里头最严重的就是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习气里头最严重的是懈怠、懒散,我们心里很想做,振作不起来,不是不想做。我对每个同学的心理都懂得,不是不想做,这个地方的课程是你们自己订的,不是我给你订的;自己订当然你就有心想做,订了之后做不到,八个小时学教做不到,八个小时念佛也做不到。

  这是什么原因?烦恼习气的障碍,换句话说,你斗不过烦恼,你没有办法克服你的习气。《金刚经》上讲降伏烦恼,你降伏不住,结果你的心愿被烦恼给降伏住,烦恼战胜你的愿望,你的愿望不能不打折扣,不能不落空。这一点我们就比不上佛菩萨,佛菩萨何以能成为佛菩萨?佛菩萨的愿望能够战胜他的烦恼习气。所以我们称佛为大英雄,他打了胜仗,他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打败了,统统放下、舍弃了,成就究竟圆满的戒定慧三学,成就究竟圆满的十波罗蜜,打胜仗!我们跟他比,我们打败了,我们的愿望全军覆没,惨败!不就这么回事情?你要是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你就晓得我们怎么学法。

  帮助苦难众生,自己不能不受苦。我们在新加坡看到许哲她教导我们,她一生帮助非常穷苦的人、病人、老人,她一生就做这个工作。她给我们说,她要过跟他们一样穷苦的生活,要跟他们完全打成一片,甚至于过得比最苦的人还要清苦,她能做到。新加坡是在赤道边缘,没有四季,那个地方是常夏,天气炎热,所以衣服很简单。她的衣服从哪里来的?她告诉我,别人穿旧的衣服丢到垃圾堆里面,她捡回来洗洗干净,还能穿她就穿,不合适的她可以改。她穿的衣服都是别人穿旧丢弃的衣服,我们佛门讲的粪扫衣,她过的是出家人的生活,是在家居士过出家人的生活。一天吃一餐,吃生菜,油、盐、酱、醋、糖她都没有,吃生菜。偶尔把菜用水煮熟,也是这么吃,没有一点佐料在里头。她吃的是原味,身体健康,过年是一百零四岁,一生没有生过病。

  在新加坡已经是传奇人物,身体健康。她的体力确确实实大概像四十几岁的人一样,只是头发白了,脸上没有皱纹。我看不出她有什么毛病,仔细观察她就掉一个牙齿,她也没有去补,就掉一个牙齿。记忆力好,一点都不含糊,反应快速跟年轻人完全一样。她这是果报,果报的因是什么?佛讲的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她是天天都干这三种布施,干得不亦乐乎!果报是自然的,她也并不想希求这个果报才去修因,她不是的!她有她的人生观: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把所有的老人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她去照顾老人,去帮老人服务。其实那些老人大概都是她儿子辈、孙子辈的,她一百零四岁,那些老人七、八十岁,她为七、八十岁的老人、病人为他们服务,照顾他们,她自己没有老。

  她常常说:「我们要长寿,不要老」,我想这个话每一个人听了都很中意。学她那样的心,学她的愿,学她的行,你就得她的果报。寿长而不老不衰,这是真正幸福、真正快乐。社会一般大众都知道她行好事,有的时候送钱、送米,送一些衣服给她,她决不是自己受用,都拿去救济最贫苦的人家,她去照顾。天天背着米,她没有车,她坐巴士,带着这些油盐东西、生活必需品,到那些贫苦人家,她去送,她每天就干这个事情,干得不亦乐乎!空下的时间她喜欢读书,现在读佛书,她说佛书好。喜欢看书,喜欢照顾老人、病人、非常穷苦的人,她跟这些人为伍,生活跟他们打成一片。所以她常讲,「我不可以比他们吃得好,不可以比他们穿得好。」这就是持戒波罗蜜。我们想想我们学佛出家了,她这种行持我们不但没有做到,我们有没有她的心愿?我们念到这一句,「愍诸众生受种种苦」,许哲做到了。从哪里做起?从自己本身做起。我们要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把多余的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

  下面几句话,那才真正叫圆满。「守护佛种,行佛境界,出离生死,逮十力地」,这个布施、供养、奉献才达到圆满。并不只是帮助他的衣食、照顾他的生活就到此为止,不可以!我们这种物质、精神照顾,只能满足他今生,来生怎么办?后世怎么办?所以,「守护佛种」就重要了。要教他,怎么教法?用现相教,不用言语。所以许哲居士她不是言教,她是现相教,你看她感化多少人!她确确实实象我们前面所讲的,「放大光明,其光平等照一切处」,至少她那个光平等照整个新加坡,住在新加坡的居民没有不知道许哲的。报纸、杂志、电视新闻常常赞叹她,这就是她放大光明。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这就是她的光照到我们,我们受这个光的感动,应当发心效法,守护佛种。什么是佛种?觉性是佛种,善心是佛种。她有觉性,她有善心,我们要帮助她这个善心增长,帮助她的爱心增长。

  人到晚年,尤其穷苦、贫病交加,非常可怜,对自己的信心完全丧失。必须要有人布施温馨,引导他的善心、爱心、自信心,这比什么都重要。譬如说他是一个基督教徒,我们要帮助他生到天国。跟他们交往,不要谈佛教这些东西,要告诉他怎样才能真正往生天国,告诉他上帝不会遗弃他的。特别要重视经典里面讲的十诫,要常讲,要常常讲「上帝爱世人」。上帝爱你也爱我,为什么?我是世人。经上并没有说上帝爱基督徒,不是基督徒上帝就不爱,没有这个讲法。上帝爱世人,我们都是世人,上帝对我们是平等的爱护。你说你信上帝,我比你信得更深,常常跟他交谈,上帝的心是平等的,上帝的心是广大的,这值得一切众生尊敬崇拜。如果上帝心量那么小,那就不值得大家尊敬了。

  像一个家庭家长只爱自己的家人,不是自己家人就不爱护,这个人在社会上不会被社会大众尊敬,这个道理他懂。不但爱一切人,爱一切动物、爱一切植物,世间所有一切物,上帝都是平等的爱。佛家讲大慈大悲,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我们在这里宣扬这个教学,多元文化的教学,倡导的是「博爱」。真正觉悟,凡是住在这个地球上的就是一家人!现在很多人讲地球村,只要住在地球上的所有一切生物,我们都要关怀、都要爱护、都要尊重、都要协助,在我们佛法里面都是我们布施供养的对象。尤其大乘佛法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个话是释迦牟尼佛讲的。释迦牟尼佛有这个认知,我们今天以佛为老师,我们是他的学生,老师的认知当然就是学生的认知,天经地义,我们向老师学习。

  所以「守护佛种,行佛境界,出离生死」,特别对苦难众生。佛法里面讲这些业因果报,比其他宗教典籍讲得多、讲得清楚。我们要告诉他,人生到这个世间来究竟为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闲谈当中就可以交换意见。尤其是年岁大的老人,他能听得进去,年轻人听不进去,老人听得进去。帮助他回头,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忏悔。基督教里面讲的悔改,悔改就是忏悔、改过自新。要从生活行持里面下手,过去我都是自私自利,我要悔改,怎么改法?现在我不自私自利,我乐意为别人服务,无条件的服务,无报偿的服务,这是佛菩萨的教诲,是神的旨意。我们在这个地区,这个地区基督教、天主教的信徒特别多,所以我们不能不常常读圣经。如何把《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教义与《新旧约全书》调和、圆融,我们讲的道理跟他们经典讲的道理是一样的,比他们讲得更透彻、更清楚、更圆满,我们走的是同一条路。觉悟重要!

  「行佛境界,出离生死」,出离生死是共同的愿望,如何能够得到永生?他们说永生,我们佛家讲的不生不灭,可见得这是世间所有一切众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怎样求得永生?能不能求到?答案是肯定的,这个里头有理论、有方法,有这个机缘应当多说。更深入的,宇宙的来源、生命的来源,那是更深一层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现前的生活,物质的生活、精神的生活,这是眼前的,我们尽心尽力妥善的照顾,学以致用。佛教给我们人与人之间交往,四摄法,你们同学们多想想,想出来之后跟我讲。我让你们先想,让你们提出我们应该如何修学?看看你们究竟到什么境界?

  「行佛境界」具体而言,我们净宗立的五门功课就是。三福:孝养父母,我们父母不在身边,我们看到这些老人,就像许哲居士一样,都把他看成是父母兄弟姊妹,都是我自己的亲人。我对他们能够尽孝养,我的父母就有别人孝养,果报如是,丝毫不爽。种什么样的因,就得什么样的果,哪里错得了!我们对别人父母好,别人对我的父母好;我对别人父母不关心,别人对我父母也不关心,所以利人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心目当中只有自利,不知道利益别人的,这种人永远都是一个可怜悯者,他迷得太深了,他不能回头。不要以为看到孝养父母,「我父母不在,我怎么孝养法?」这一句就可以不算,错了!想到大乘戒经里面讲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菩萨戒经里头讲的;又大乘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未来诸佛那就是奉事师长,佛是我们的师长。所以父母、师长在哪里?一切众生皆是。怎么能说父母师长不在面前?对于一切众生都能够孝顺、都能奉事,对于自己父母、自己老师哪有不孝敬尊重之道?孝敬从这个地方修来的,这才真正的孝敬,真正是性德的流露。

  我们的大病就是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别人;佛今天教我们回过头来,把这个病治好,只有众生没有自己就对了,你真正觉悟、彻底觉悟了。为什么?众生原来就是自己。行佛境界!人与人之间决定要和睦相处,他意见很多、很难伺候,我知道他迷得比我深,他烦恼习气比我重,我如何跟他相处?处处忍让、处处尊重,就能相处了。你有你的意见,我有我的意见,彼此不相让、彼此不相融,就不能相处。所以佛菩萨为什么能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相处?你知道道理在哪里?诸佛菩萨无我,就都能相处。无我还有什么不能相处?「无我」,我们说得粗一点,无「我的想法」、无「我的看法」、无「我的分别」、无「我的执着」,你想想看他跟什么人不能相处?他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和睦相处。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相处?有我,有我的看法、有我的想法、有我的分别、有我的执着,麻烦了!变成与一切众生格格不入。有我,你这光很小;无我,光很大,遍照虚空法界!

  现在西方人讲的磁场就是光,我们现在把它讲成影响力。有我,影响力很小;无我,影响力很大。孔老夫子有教无类,大公无私,你看他的影响力几乎影响全世界,时间影响到今天两千多年,这是夫子的光。释迦牟尼佛无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的影响力遍及全世界,时间就算外国人的说法,二千五百多年。一直到今天这世界上多少人在纪念他,多少人在称赞他,多少人发心向他学习?这就是他大放光明,平等普照。我们读经、我们学佛要向这些地方学习,首先要拓开心量包容一切,然后我们就把它落实、把它做到,全心全力爱护一切大众,为一切大众服务。服务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他断恶修善、帮助他破迷开悟,这就是行佛境界!

  帮助他「出离生死」,这个事情难,所以先要让他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天堂不只一个,天堂很多,我们要想生天堂,到哪一个天堂?确实天堂是很多,我们可以任意去往生,但是你要具备条件。天堂的条件总而言之一句话: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信仰上帝的人能生天堂,上帝是什么?上帝就是爱世人,信仰爱世人的人能生天堂。信仰爱世人,你爱不爱世人?你不爱世人,你不能生天堂;你能像上帝一样的爱世人,你肯定生天堂。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能像诸佛如来一样的慈悲对九法界一切众生,你肯定往生佛国土。我们讲佛国土,他们讲上帝天堂,佛国土就是佛的天堂。伊斯兰教他们说上帝的天园,园是花园,跟我们《大方广佛华严经》意思相近。经题上「华」是比喻花园,这是个大花园,无量无边诸佛剎土里面,所有这些花卉的品种它统统具足,一样都不漏,用这个来做比喻: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不同族类的众生、不同形状的众生、不同生活方式的众生、不同文化的众生,统统融合在一起,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是大方广佛华严!这是多么美好的社会,多么圆满的人生!在这个大世界里面,诸佛国土很多很多都已经落实了。我们现在要学习。

  它后面有一句「逮十力地」,十力地是如来果地上十种特殊的能力,你逮十力地你就成佛了,可见得这个教学才真正达到究竟圆满。如果没有帮助那个众生成佛,我们的责任义务还不圆满,还得要继续努力,一定要达到究竟圆满。当然究竟圆满我们知道,不是一生一世能达到的,为什么?众生根性不相同,我们一定要懂得不断的要把它提升。譬如这个小朋友现在的程度是小学程度,我们办小学帮助他;等到他小学毕业,我们办中学帮助他,一个阶层一个阶层,帮助众生是生生世世的大事业,不是短时期。所以要有恒心、要有毅力,这个事业永远没有间断,永远不能够中止,不疲不厌,这个事情才能做好,做到究竟圆满。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六七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出现品」,大众念请第十一句:

  【云何是诸佛眼,云何是诸佛耳,云何是诸佛鼻,云何是诸佛舌,云何是诸佛身,云何是诸佛意,云何是诸佛身光,云何是诸佛光明,云何是诸佛声,云何是诸佛是智。】

  总共有十句。这十问,问「体相显著」。这十问,是讲六根三业,三业:身业、语业、意业,「于身业中,开常光为身光,放光为光明」,这就变成十句。本来只有九句,它讲身业的时候变成两句,就十句。「不思议法品,诸佛有十种法,普遍无量无边法界,谓无边际眼等。离世间品,一一各有十门辨释。」由此可知,大众所问的问题,就是《华严经》佛菩萨为大众宣说的、解答的。全经总共有三百一十个问题。在这一品里面,我们看到有二十个问题,前面十个,接着又说了十个。前面问的是诸佛海,这个地方是问诸佛体相。众生有疑,佛一一都有详细的解答。

  此地要注意到,佛的体相就是我们自己本来的体相。宗门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个体相就是本来面目,由此可知,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知道之后才晓得,我们现前真的是迷惑颠倒,丧失本来面目,于是才真正体会得诸佛菩萨的慈悲应化,来帮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而已。我们首先要在此地建立信心,虚空法界剎土众生不是别的,原来就是自己,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虚空法界是自心相,剎土众生是自身相,我们不能不知道。明白了、搞清楚了,这叫觉悟;对于事实真相一无所知,就叫迷惑。迷惑之人,他的思想、见解、行为颠倒了,怎么说他颠倒?完全跟性德相违背。所以我们的修学不是别的,无非是恢复自己的性德而已。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特别为我们说明佛的三业当中的身业,因为他讲到常光与放光。世尊当年讲经是应机说法,什么样的根性,对他用什么方式来说,都能够令当机的人欢喜信受,得到修学的利益。常光、放光佛在经论上有很多种的说法,决定不是矛盾。有时候说「佛常光一寻」,一寻是多大?我们通常讲八尺,实际上也没有定数,应当说正确的答案是我们人站得很直,把两只手伸开,这个距离就叫一寻。我们造佛像、画佛像,画佛的光就是从这个意思来绘画、来显示。但是《华严经》「不思议品」里面又有一个说法,「常妙光明,不可说不可说种种色相以为严好,为光明藏。」常妙光明就是常光。「出生无量圆满光明,普照十方,无有障碍。」这就是说常光也是普照十方。这个地方我们要懂得佛的意思,佛当年在世讲常光一寻,我们就体会到是佛的应身,《华严经》上讲的诸佛,这个佛身是法身、报身,当然不一样。所以我们要问佛的常光,你就要知道是法身佛、报身佛,还是应化身佛?他们现的常光不相同,决定有光。

  放光则不然,放光有时候放,有时候不放,我们在经上看到佛讲经说法面门放光、白毫放光,这是我们常常读到的,所以有时候放,有时候不放。在「相海品」里面,佛说「其一一相常放光明」,一一相,我们不讲别的相,就说平常这个应身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一一相都放光明,而且常放光明,这个话是真的,但是怎样?这个光我们见不到。放光的时候见到,常光我们见不到。现在说这个话容易懂,我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晓得光波不一样,如果向深处去体会,不难体会得到。凡是物质,真的是小到微尘大到世界都放光,没有一样不放光,只是光波长短不相同。与我们视力、我们眼见的光波相同的我们看到,如果比我们这个视力范围也就是眼的境界这种波度长的,我们看不到,光波短的我们也看不到。由此可知,常光是真的,放光我们能看见。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去体会,去领悟到,真的!

  我们这个世间每个人、每个众生,又何尝没有常光?又何尝没有放光?放光没有佛那么明显。我们讲放光是你道德学问的影响,或者你造作一些恶业的影响。造作恶业的影响,那个光是不善。这就正如同现在这个世间很流行的气功,气功看一个人的气色,如果这个人的气色是金色的、黄色的、白色的,都是善良的;看到这个人气色是灰色的、黑色的,这是不善的。气功里面讲气,佛法里面讲光。不但一个人有光,山河大地也有光,我们讲灵气。现在人讲这个地方磁场好,人在这个地方感觉得非常舒畅,这个磁场好。磁场不好的地方,你走到那个地方感觉得身心不安,身心不定,我们一般人讲没有安全感,好象有恐惧,这个磁场不好,你感到畏惧。由此可知,这是光化的作用,它这个光波我们肉眼看不到。

  「相海品」里面讲的,常光跟放光也通,常光无异于放光,放光无异于常光。清凉大师为我们分别,「常即湛遍」,湛然遍满虚空法界;「放则见有去来」,放的时候我们见到,不放的时候我们就见不到,有这么一种情形。大师说「不思议法品」里面诸佛有十种法,他在《疏钞》里面为我们列举出来,我们看这十种法的名相,正是解释这十句问。这是略说,细说还在大经之中。可以说这个经自始至终无非是详细为菩萨解释这些疑惑,菩萨实在是代我们启请的。这些问题很重要,但是我们凡夫问不出来,问问题也得有相当的基础;换句话说,你对于这一行不了解,是个外行,问题都问不出来,这是事实。

  不思议品里面说:「诸佛世尊有十种法,普遍无量无边法界。」这就是本经四十六卷里面所说的。第一,「一切诸佛有无边际身,色相清净,普入诸趣而无染着。」这一句是答佛身,无边际身。在我们这问句里第五句,『云何是诸佛身』,解答的顺序不一样,这个没有关系。我们看了这一段文,想到佛是凡夫修成的,我们现在是凡夫,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跟佛一样,证得无边际身,无边际是法身!「色相清净」,这句话非常重要,是这一整句里面的中心,我们要学习就在这四个字上用功夫。「普入诸趣」,诸趣是九法界,普入是示现,示现在九法界,没有染着。清净法身周遍法界,什么地方有感,佛就有应;从法身示现为应化身,它的功能也是周遍法界,哪个地方有感,佛立刻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我们怎么学法?我们要学的是清净色相无有染着。这个话什么意思,我们得搞清楚。清净色相,色相是从心生,佛在大乘经里面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由此可知,要想色相清净,首先你得要心清净。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心清净我们的环境就清净;环境是依报,依报就清净了。能转的是心,身与依报环境都是所转。佛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是说明凡夫跟佛不同的地方,佛能转境,凡夫被境界所转,被境界所转是你染着了。转境界是什么?不染着!再说得明白一点,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因为这一段经文所问的是六根三业;最要紧的,如何能在境界里头不染着?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学不染着,这个人是真正学佛。果然不受染着,这人真有功夫。

  如果眼见色被色相污染,耳听声被音声污染,污染的现象是什么?你在境界里头起心动念。顺自己意思起了贪爱,不顺自己的意思起了厌恶,你已经被染着。不染着的人,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他一定能保持佛在《金刚经》上教导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佛教须菩提尊者,尊者常常到外面去教化众生,世尊教他要记住,教化众生、接触大众不能忘了这两句话。为什么?接触大众是很容易被染着。他不像小乘,小乘人不接触大众,避免染着,这样子得身心清净;大乘菩萨不然,菩萨是要接触大众,主动去接触大众、欢喜接触大众,很容易被染着。由此可知,菩萨道的确不容易。定慧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在古时候是不可以离开老师的。所以老师观察学生,这个学生什么时候可以出师?出师我们现在讲毕业,他可以去游化,叫参学,可以去教化一方,用什么来衡量?他的定慧能做得了主,可以不受染着,才有资格参学,有资格入众;这个「众」就是世间大小种种社团,他们的活动你可以参与,是这个意思。你自己没有定力,自己没有智慧,不可以参与。

  自古以来,定慧没有成就就去学大乘、去弘法利生,往往自己没有度众生,反而被众生度跑掉了,这个例子很多很多。中国佛协副会长刀述仁居士就跟我谈过多次,中国曾经派不少出家人到日本留学,其中差不多一半以上到日本就不回来了,在那边结婚,做了日本和尚。日本和尚可以结婚的,定慧不够。这个事情在中国也有,中国就是还俗,娶妻生子做在家居士。也不错,依旧能够学佛,从出家的身分退回去做在家居士,男众女众都有。佛为了避免学生禁不起诱惑而退心,所以订下这些制度,后世祖师大德代佛行化的,无不遵守。但是到今天的社会,这个社会价值观改变了,大幅度的改变,崇尚民主自由开放、崇尚人权,老师不能教学生了,圣贤之道于是衰微。只有少数善根深厚的人,还是相信圣贤之道,那只有个人自己用功去修学了。

  所以在这个时代,各人修各人得利益,没有办法勉强别人。有些同修来给我谈起来,我就告诉他,现在的社会,儿女不听父母管教,父母要是责备他,他站在门口、站在窗口大声叫:「你们大家都来看,我的母亲虐待我。」你看这成什么话!这就叫天翻地覆,你以为天翻地覆是什么?这是民主自由开放必然的结果。这个结果要说个不好听的话,这个世界无法无天。有些人讲「我们怎么挽救?」说老实话,没有人能挽救,诸佛菩萨来都不行,天神上帝来也不行,为什么?你来那就得讲民主自由,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决定没有权力干涉他的。

  我们生逢这样一个时代,所以善根深厚的人只有自求多福。如果能够集合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参道友,那是好事情。真正志同道合,组成一个小团体,我们自己认真努力来学习,希望这个小团体人人都能成就。尤其是净宗法门,我们懂得决定遵守圣贤的教诲,依教奉行,断恶修善,积集善福,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正确。除这个路之外,我们没有路好走了。我们今天三、四十个同学都有善根,但是善根不能降伏染着,也就是这善根力量还差一些。今天我们有缘选择这个地方建一个小道场,希望我们大家依众靠众来增长我们的善根,希望我们的善根能在短时期就有能力降伏烦恼,面对着五欲六尘的境界不起贪瞋痴慢,我们这一生成就就有把握。对于社会大众尽心尽力服务,照顾他们,这就好,完全落实佛菩萨的教诲。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里头保持自己清净的形象,避免污染,我们这是修身。

  第二,「无障碍眼,于一切法悉能明见」。经文每一句前面都有「一切诸佛有无边际」,清凉大师注子这几个字第二句以下都省略。「一切诸佛有无边际无障碍眼,于一切法悉能明见」,这一句了不起!为什么?九法界众生的眼都有障碍,障碍的程度不相同。我们人能见的眼的功能比畜生道强,大部分的畜生道眼的能力不如人。可是人眼的能力不如天,天有二十八层,愈往上面去他这个能见量愈大,所以叫天眼。阿罗汉有慧眼,菩萨有法眼,到如来果地有佛眼,叫五眼圆明,这是大乘经上常讲的;在《华严经》里面讲十种眼,到后面我们统统都会读到。

  无障碍眼,这不可思议,用我们现代话来说,无论是哪一种的光波,这个波的长度不相同,他统统都能见,没有障碍,他的能见量是尽虚空、遍法界。小,真的是洞察秋毫,在佛法里面讲微尘、毛端,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近距离我现在看我的毛端,不是这个。我们看他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里面的众生,看每一个众生的毛端、看每一个世界的微尘,就像在眼前一样,这么好的眼!我们现在眼的能力看远方要用望远镜,把色相放大我们才能看见,甚至放大几十倍、几百倍,天文望远镜放大的能力就更大,让我们看到外太空,所谓外太空,我们银河系以外的,观察天体。但是还是有限,空间无际、没有边际,我们科学技术再发达,所见的范围还是非常有限。假如我们不用望远镜,这个世间人视力最好的,从前人考视力用什么方法考?晚上看星星,你能看到六等星,你的眼睛就算是很好的,七等星大概一般人看不见,用这个来测验视力。无障碍眼那是不可思议的,可是佛告诉我们,佛的眼无障碍,换句话说,我们本来眼就跟佛一样无障碍,他恢复了。

  「不思议法品」里面这十种法,每一种法都是普遍无量无边法界,我们常讲尽虚空、遍法界。六根三业的能力是我们的本能,是我们本有的;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本有必定可以证得,凡是有障碍都是自性里头本来没有,本来没有当然可以断掉,本有肯定可以恢复。佛经上这些一问一答,我们明白了,确确实实帮助我们生起信心。只要我们自己信得过自己,认真努力随顺佛陀教诲来修学,我们这一生可以恢复。不但可以恢复,而且可以究竟圆满的恢复,怎么知道?《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给我们表演,这是表演一生圆成无上正等正觉。善财是代表我们的,告诉我们他能做到,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

  我们为什么不肯干?换句话说,你还是自私自利,你还是贪图眼前这些小利、这些名闻利养,这个能力你这一生就没有恢复的可能。所以我们眼的能力可以看到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能看过去、能看未来,无所不见,无所不知。我们要问,诸佛如来有没有看到我们现前这个世界状况?当然看见,无障碍眼!我们这个世界明年、后年怎样变化,他有没有看见?他看见了。他没有时间的障碍,没有空间的障碍。我们希望知道往后几年、几十年的事情,自己的事情、社会的事情,我们不知道,在胡思乱想,无障碍眼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请看「如来现相品」,问「体相显著」:

  清凉大师引用「不思议法品」里面所说十种法。第三,「无障碍耳,悉能解了一切音声」。这是说耳听的功能也不可思议,没有障碍了。没有障碍,所有一切不同的声波他统统能够听到。我们的耳有障碍,它的能力也是非常窄小的一段声波,比这个声波高的,或者说之为高音波,以及低的音波,我们都听不到。如来果地上,这些障碍统统没有了。而且我们一定要记住,周遍十方也周遍三际,往后经文会详细说明。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一一剎土里面无量无边众生,一一众生的音声都能听得很清楚、辨别得很清楚,「解了」清楚。而我们这个世间的人,说实实在在的话,耳根的能力很差。文殊菩萨虽然在楞严会上给我们拣选圆通,「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说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六根比较,耳根最利。我活了这么多年,这么多年当中冷静观察,许许多多大众耳根并不是很灵,为什么?他把意思听错,换句话说,听是听到,没有「解了」。音声里头的意思,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不容易!往往把佛的意思错会了。

  佛距离我们三千年,佛不在世了,佛所留下来的是经本,经本我们看有的时候把意思看错了,我们听一些大德们的讲解,也把意思错会了,真的是比比皆是。不但是现前,佛陀初灭度的时候,学生们就争论,对佛所说的话每一个人解读不相同,于是就分成了学派。上座部、大众部,二十个部派就是这么产生的。但是这些人对佛的教诲所解的意思不一样,可以说都没有解错;没有解错,何以说不一样?有的解得偏,有的解得圆,有的解得浅,有的解得深,这上面就有差别了。总而言之,方向、目标大致上都不错。诸位想想,佛陀当年那个时代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佛法流传到三千年后的今天,争论有什么希奇?可以说是正常的事情。大家在一块研究经教,意见不同常常争吵得面红耳赤,正常现象!我们自己有亲身的经历。

  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跟李老师学教,我们也有几个非常好的同参道友。每个星期我们有一次聚会,因为都是在家同修,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家,我们都有工作,每个星期有一天聚会,大概有三个小时,我们这些同学在一起讨论老师教导我们的。我们怎么讨论?覆讲。有一个同学覆讲,我们这些同学们听,听完之后我们来研究讨论。对老师所讲的,我们每一个人体会的意思都不一样,有的时候也吵架,吵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可是到第二天还是好同学、还是好同参,常有!我学习的时候有,我就会想到你们同学当中一定有,不可能没有的。哪一个道场里面都有,这有什么希奇?见和同解,难!

  没有见和同解,就没有六和敬的僧团。这个时候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只有取同舍异,我们大家认同的我们遵守,彼此有意见的暂时放下,以后慢慢再解决。就像我们跟其他宗教往来一样,求同存异,这样才能做到互相合作。如果舍同求异,那个麻烦大了,必定有争端,怎么能和谐?所以我们读经、我们听讲,同学们在一块也要懂得这个原则,求同舍异。如果有疑问,一定要来问,不问永远是个疑团,永远变成争论,那就不好了,所以有疑一定要问。世尊当年在世,听讲的人很多,大家解了不一样,有争论,好在佛陀在世方便,下一次遇到佛陀向他老人家请教,他再给你加以解释。这些我们都在经典里面看到。

  《华严经》我们现在看到的,全经总共三百一十个问题,全经内容就是解答这三百一十个问题。解答散在三十九品,八十卷里面。有时候佛是有系统给你答复,有时候不按次序来给你解答。我们在这个世间,知道世间人这么多,每一个人的看法想法都不一样,所以在思想上、见解上、学术上,争端就太多太多了。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候诸子百家,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不相同,各有各有的看法,各有各的见解,都能说出一番道理,当然有一些对他羡慕的就跟他学习,这就成一个学派,这些人觉得他讲的有道理。可是讲得究竟圆满,能把所有一切争端化解掉,方东美先生说,只有《大方广佛华严经》。他一生对《华严》崇拜得五体投地,我跟他那么多年,常常提到。

  尤其是在晚年退休之后,他在台大正式退休了,辅仁大学请他去。辅仁是私立的,请他到哲学系博士班去讲「华严哲学」。他一生最羡慕的东西在辅仁讲出来了,同学们从录音带整理出来写成一部书《华严哲学》。方先生上课是没有书本的,没有讲义,你问他讲什么,他也不知道,到时候再说。所以听他的东西不容易,要有好的记性,要有好的悟性,你听他的课你才会得受用。如果你悟性跟记性都差,你就没有办法听他的课程,没有参考资料。《华严》是部好书,方先生把他看作佛教里面最好的教科书,他说这部经是佛学概论。我最初入佛门,受方先生的影响,也把这部书看作是佛学概论,他教导我从这里入门。

  这是讲耳,要小心、要谨慎,别听错了,不要错会意思,这个在世间真的太常见了。往往听话错会意思造成误会,引起许许多多不愉快的事情,这是不应该的。所以听了,自己不能够胡思乱想,如果有疑,要找那个说话的人问他:你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总得搞清楚、搞明白,不要让自己有疑惑存在,这样就好。

  第四,「鼻能到诸佛自在彼岸」。鼻能够闻这个香气。这一句我们要用极乐世界来做比喻,极乐世界不但清净光明,而且有香气,所以净宗常讲「香光庄严」。如果你看到修行人他那个佛堂挂「香光庄严」,你就晓得他修净土的;如果他自己的小佛堂挂「香光室」,这是他自己修净土的小佛堂。佛的世界,不但有光明遍照,宝香普熏,他的宝香也是遍满虚空法界。现在我们这个鼻有障碍,闻不到,我们今天六根都有严重障碍。障碍是什么?佛把它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烦恼障,一类是所知障。两大类的障碍,使我们六根的能力几乎丧失殆尽,真正是佛经上讲的「可怜悯者」!你本来有尽虚空、遍法界无障碍的能力,现在变成这个样子,我们自己完全不知道。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以为这是正常的,突然能够看到不同维次空间那个景象,听到不同维次空间的音声,感觉得非常惊讶,你看可怜不可怜?于是我们不能不觉悟,不能不学佛。人生在世,学佛是大幸,遇不到佛那是大不幸。这一条说的是「能到诸佛自在彼岸」,自性的性德每一种都能教人觉悟,所以诸佛剎土一切境界,都是帮助众生成就无上道的。

  第五,「有广长舌,出妙音声,周遍法界」。一切诸佛如来为大众宣讲无量无边的妙法,那个音声都是周遍法界,就像广播电台一样。我们今天耳根有障碍,像收音机一样,有了故障。没有故障,什么样的频道它都能收听,现在有了故障,只能收一个频道,其他频道统统收不到,我们现在变成这种情形。「可怜悯者」,这个话怎么讲法?我们不知道自己可怜,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贡高我慢,不但目中无人,连佛菩萨也没看中,这就是真正可怜悯者。我们要不读佛经,哪里知道事实真相?怎么知道我们六根有这么大的能力?那是本能,本有的!佛的音声周遍法界,我们原本的音声跟佛一样,「广长舌相」。所以今天读了这些经文,我们不能不发愤,在这一生当中断烦恼、断习气,修行证果,实在是不容易!说老实话,我们肯定做不到。

  往年黄念祖老居士跟我说,现代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密宗的根性、禅宗的根性,没有了;只有念佛求生净土,带业往生,只有这么一个法门,能契末世众生的根机。我们就走这个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障碍虽然没除,为什么?烦恼障、所知障都带着去的,叫带业往生。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个最大的好处,立刻就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性德就恢复。可是诸位要记住,这个恢复是阿弥陀佛加持的,不是我们自己修得的。前面大问里面问:「云何是诸佛加持」,到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的加持,为什么?我们的目的是想成佛,是想断烦恼,是想听无量无边的法门,在这个世间障碍重重,一点办法都没有,能生到极乐世界,十方一切诸佛讲经说法统统听到了,学习方便。

  在这个地方,哪里需要那么多的书本?多笨重!到西方极乐世界什么都不要了,你说多轻松!想见哪一尊佛,念头才起,身已经在诸佛的面前;想听什么法门,佛就详细给你解说,这个日子多自在!我们要争取,不要争取世间名闻利养。你要是争取世间名闻利养,无量无边的利益你这一生决定就错过了。我们要想争取极乐世界,必须把这个世间的一切世缘、世俗的事统统放下,不再放在心上。我们养这个身体,甚至于你是在家居士养家糊口,绝对遵照佛陀教诲去做,断恶修善、积累善福,你就对了。世出世间的善报,都是种善因你才能得善果,你要有能力辨别善恶,不再造恶事了。

  佛的教诲,对于世出世间法最根本的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里头每一条你一定要明白的解了,你才知道怎么作法。不杀生讲起来太多,我是从最简单、最扼要的提醒同修,把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断掉,不杀生戒就持得清净;还有念头让别人起烦恼,我们不杀生这条戒不清净,要把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断掉。不偷盗,要把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断掉,你这一条戒清净了;你还有这个念头在,虽然没有偷盗的行为,你的心不清净。这种修行法就是祖师大德常常教人「从根本修」,心是根本,起心动念要与善法相应。我常常劝勉我们同学,决定不能有丝毫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头、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头,为什么?你要是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三毒烦恼的根,你不把这个念头放下,你清净心得不到;换句话说,你所有一切的修学学得再好,戒律精严,也是世间有漏福报,不能成为功德。把这个念头断掉,那你所作所为全是功德,我们要懂,这个功德能带得去。所以,决不占世间丝毫的小便宜。人间富贵不希罕,放下了,天上请我作天王我也不会去。为什么?不能离开六道,还是要搞生死轮回,这个事情不能干。

  我们今天遇到佛法,知道佛法的殊胜,知道佛法的好处,一心要作佛!为什么?只有作佛才把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一切智慧德圆满恢复,我要这个!我六根的能力都没有障碍,都能够尽虚空遍法界。为什么不求这个,要贪图世间小小的利益?小小利益贪得,你得到了,来生果报在三途。因为你用心不善,你的念头损人利己,你干的是这个事情,这是大错特错!佛门里面也有,常常有人给我说。三、四十年前就有人给我讲,我第一次印送经书,那个时候在台湾,民国六十年我们第一次印经书送人,以后就陆陆续续不断的印,愈印愈多。有人告诉我:「法师,你印的书有很多在旧书摊卖。」为什么?有的人在我们道场把书拿去,拿去之后他卖给旧书摊,旧书摊卖钱,来给我说。我说:好事!我们不能因为他把我们的书拿去卖,我们就不印了,那我们就错了,我们还照印,他卖让他去卖。发心印的人有印的功德,卖的人有卖的业报。

  以后我们有了光碟、录像带、录音带,翻印做买卖的人很多很多,中国大陆不少,我常常听说。我能不能禁止?不能。为什么?因为我的东西没有版权,他卖是好事情,让他去卖。但是他不懂道理,他卖只得小利益,他要是学佛懂得的话,应当怎么做?成本流通,那他得大利益。就是说不要在这上赚一点钱,这是弘法利生。然后不管你经营什么事业,你都会赚钱,为什么?福报现前了。不能在这里赚钱,这里赚钱没有福报。这个地方修福,别的地方得福,这就对了。这个道理很多人不懂,这个地方赚一点小利益,实在讲那个利益太少太少了。譬如印经,这一本经的成本只要台币十块钱;卖多少?卖七十块钱,我看到的,我们佛门的,他是赚了一点钱,还是太少。一本书赚六十,十本才赚六百,百本才赚六千,千本才赚六万,很少!你要是完全流通赠送,你这一千本赚六万万都不止。他不懂这个道理,我们给他讲,他也不相信。我相信,我明了,你们不肯做,我做。就像甘珠活佛跟我说的,那在大庭广众当中说的:你命里头没有福报,你将来的福报很大。现在确确实实是这样的,确实福报真的是愈来愈大。

  图文巴这个道场,超过我过去建立所有的道场,没有化缘,没有问人家要一分钱,自自然然成就的,这就是福报。怎么成就?布施成就的。一生修布施,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果报现前了,财用不缺乏,聪明智慧天天增长。你们常常听我讲经的这些同修们,你们应该有所体会,你这么多年来听我的东西,年年不一样,月月不相同,智慧在增长。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都显在这个形象上。如果吝财、吝法,你所得的果报是相反的,吝财得贫穷果报,吝法得愚痴果报;过分的爱护自己,不能够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健康长寿的果报你得不到。所以佛法的修学,为什么印光法师那么样的重视因果?很有道理。他教导人学佛从深信因果着手,教人从《了凡四训》入门,我懂得他老人家的意思。我跟他没见过面,读他的文章,我了解他的意思。

  所以我劝初学,初学佛的人来问我:从哪里着手?我就教他:你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一天念一遍念一年,一年每天念不要间断,你从这里下手;你到第二年再读佛书,不一样了,你有受用。一年念这本书,诸位要晓得,他心定了,他妄念少了,在这本书里头吸取因果的道理,因果报应的事实真相,他明了了。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他知道,他会自求多福,他能够改造他的命运;而「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肯定他能办得到。印光大师的指导纯正,正确无误,这是真实智慧,真实的慈悲。我们学佛,已经学佛多年了,没有从这里入门,我常常劝勉同学,我们要补习。这个课程我们同学们都学过,有没有得受用?没有。从什么地方看?从你们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依旧是违背因果。所以我知道,你们虽然念、虽然也会讲,也做过研究讨论,没有落实,就跟《弟子规》一样。

  当然我讲得很多,现在是民主自由开放的社会,谁都不能干涉谁,没有这个权力。应该怎么办?我自己做,我得利益,你做不做与我不相干。我建的这个道场,说实在话我一生从来没有建道场的念头,这个道场的建立你们自己清楚,是为报韩馆长的恩。你们过去在「华藏图书馆」出家,馆长往生之后,你们离开图书馆没有地方去,我有照顾你们的责任。你们在外面流浪失所,我对不起馆长、对不起你们,所以得三宝加持,有这么个道场,这个道场是你们的,不是我的。我这一生所有的全部都供养你们,你们做得很如法,我很欢喜,我会在这个道场住;你们做得不如法,我会离开,全部给你们。我到极乐世界去了,我要这个干什么?

  我讲这部经,你们同学们也知道,前几天李文发居士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赶快回新加坡去,那边一切设备都弄好了,摄影棚里面原来贴的一些花花绿绿的,告诉我现在全部拆除了。香港那边一定要请我去过年,我有地方讲。李金友居士在古晋,这个道场里一定要建摄影棚,目的是希望我常常到那里去住。所以你们同学一定要知道,你们不能够好好的修行,我不会在此地陪你们,没有这个道理,我离开可能永远不再回来了。你们要了解,我说到会做到,我已经对得起你们,我也对得起馆长。你们自己要觉悟,应该怎么办你们自己知道,用不着我再多说。好,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六八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大众念请第十一句到第二十句,就是「云何是诸佛眼」底下十句:

  清凉大师引用本经「不思议法品」,诸佛世尊有十种法普遍无量无边法界,这十条,我们曾经将前面五句介绍过,第五句是「有广长舌,出妙音声,周遍法界」。我们今天从第六句看起,「身,应众生心,咸令得见」。每一句上面都有「一切诸佛有无边际」,上面都有这一句。中国人语言文字都喜欢简单,所谓是简要详明,把上面省略掉,只有第一句有,往后它都省掉,我们知道就好。「身应众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决定不失时。所谓时节因缘,什么时候有感,什么时候就有应,感应非常快速。应身无量无边,应身从哪里来的?《楞严经》上说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确实是如来真实智慧,看出这是事实真相。我们这个身从哪里来的?实实在在说,也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同一个道理。但是佛在觉,众生在迷,不同就在此地。除此之外,除了迷悟之外,众生跟佛完全一样,没有两样。所以,佛法是真正的平等法。迷了的时候,你不了解事实真相,觉悟的时候明了,都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所以《金刚经》上才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要以为相是真的,那你就完全搞错了。

  相既然是虚妄,我们想想看,相当然可以受用,你可以自由自在的享受,但是决定不能执着,决定不能分别,为什么?它是虚妄的,它是无所有,是不可得的。正如同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画面上的影像,你可以享受它,可以娱乐,你不能得到它,它确实无所有。萤幕画面上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它能现相;虽现相,它还是什么都没有。不是它现相,这萤幕上真的就有相,没有。萤幕上要有相,那个相就是死的相,就变成画片,不能有第二个相。你们天天看电视,如果会看的话,会开悟。所以萤幕上这个画面,是无所有,是不可得。《般若经》这一句话,「无所有,不可得」,说了几千遍。六百卷《大般若》里,佛说这么多遍,用意在哪里?用意叫你记住。你不记也会记住,为什么?看的遍数太多了。最重要的开示,佛总是无数次的重复。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万象,你可以享受,你不能执着,你不能占有,你要晓得这些现象确确实实是无所有,剎那剎那在变化。

  那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好象往往像我们自己这个身相,在这个世间也能够活上几十年,以为这就是真有,错了。活上几十年是什么?相续相。第一个相灭掉,第二个相又生了,第二个相生的这个相跟第一个相非常相似,它确确实实不是一个,它很相似,于是你就搞错了,你以为它还在住世,其实错了,它没有住世。这个事情,从摄影机你会觉悟到。我在年轻的时候喜欢照相,我也曾经有一段时期非常喜欢玩摄影机,八厘米的小电影。我曾经有两个摄影机,我自己照、拍摄,自己剪接。我有一套放映的设备,放小电影。这个摄影机照相的速度有两种,慢的速度是一秒钟照十八张,快的速度是一秒钟照二十四张。我们用这个摄影机照,比现在的电视录象机容易觉悟,为什么?它有一张一张底片。一秒钟二十四张,你把二十四张底片打开来看,每一张相似,你就看到相续相。每一张每一张,那是生灭相。所以《金刚经》上讲「如露亦如电」,「如露」就是相续相,「如电」,电是闪电,那是生灭相。从那个小电影机上,我明白这个道理了,我自己有这个经验,不是真的!我们这个身体剎那生灭,你要不相信,你用摄影机来照,电影摄影机来照,你照这一张,这一张是你现在的照片,这一张永远就过去,不会再来了,照第二张,第二张决定不是前面这一张。你就晓得,前面这一剎那灭了,后面这一剎那生了,这就是《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那个生灭时间太短促了,短促到让我们几几乎乎误认为生灭是同时的。

  我们从这个电影,现在电影大数都是一秒钟二十四张,镜头开关二十四次,我们就已经被这个幻相迷惑,以为它是真的。佛在《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上告诉我们,这个生灭现象速度有多快?佛说「一弹指有六十剎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我们弹指弹得快,我弹的话,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佛说「一剎那有九百生灭」,你就想想,就用我这个速度:一秒钟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刚好是两个十万八千。一秒钟多少个生灭?二十一万六千个生灭,这个镜头不得了。我们现在拍电影的,一秒钟才二十四个生灭。佛说我们这个意识心里面,一秒钟有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我们要问:佛这个话,是真实的还是方便的?我学经教学了这么多年,我明白这是佛方便说,真实呢?真实比这个还要快。佛这个方便说,我们就已经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比这个还要快。我讲经,在前面都曾经讲过,时间久了,怕很多同修忘记了。

  你要是真正了解生灭的真相,你才晓得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不生不灭」,这句话你真的懂得了。说一切法不生不灭,就是说明生灭几乎是同时。所以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无所有,这是事实真相。佛现身真相如是,我们现身真相也如是。佛的身是从哪里现的?从法身现的。法身在哪里?遍一切处,整个虚空法界是佛的法身。我们这个身是业报变现的,业报在哪里?也遍虚空法界。所以,佛的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一一身、一一现象又何尝不如是?一个道理!这是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你才肯真正放下,心里头不会把任何一个东西放在心上,为什么?那是错误的,那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了解真相就觉悟了,于一切现象当中不再起妄想分别执着,那叫真的放下了,这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或者我们把这个标准放宽一点,分证位的境界,分证位就是《华严经》上圆教初住菩萨以上,他们见到这个境界了。

  所以,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享受是自在,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他可以享受。所以你看看《华严》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那就是我们自己本有的依正庄严,我们本来有的。我们今天学佛没有别的,恢复我们本来有的依正庄严。如果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以为这个世间一切法真有,你真可以得到,你错了,你在打妄想。你没有去看看,这个世间哪一天不死人?你到殡仪馆、你到医院去看,你看那个人死了,他带什么走?空手而来,空手而去。佛讲得好:「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不能造恶业。你带着恶业去,这个恶业的力量也是剎那在变化,「唯识所变」,剎那在变化,恶业变化的是什么境界?变化三途境界:地狱、饿鬼、畜生,你将来会有这个境界出现,你到这个境界里面去享受,那享受是苦报。这些道理、事实真相,真的唯有佛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我们不能不知道。佛对我们大恩大德,恩德在哪里?就是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明白了,他老人家不说,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作梦都想不到,不可能了解的。

  我玩小的电影机,我大概至少玩了有十年的时间,现在统统丢掉了。由小摄影机,以后进步到电视的录像,全部放弃了。我在这里面真正学到东西,真正有悟处,我没有白玩。但是玩的人很多,又有几个人玩这些东西当中觉悟?我之所以能觉悟,得力于佛法。在学经教的时候,听到「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突然就想到用这个来证明。真的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真正是无所有、不可得,我用这个做了证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明白了。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自己要不从生活当中有相当深刻的体验,这些话你听了之后是似懂非懂,为什么?没有办法改变你自己的思想,没有办法改变你自己的行为。如果你的思想、行为改变了,你真懂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了,一切随缘度日,那怎么会不自在!

  帮助一切没有悟的众生,是觉悟人的使命,是觉悟人的责任,应该这样做。做得再好,不居功,没有功。有什么功劳?应该做的。就好比左手受伤,右手去帮忙它,右手还能居功吗?「我对你这么好,我帮助你,你要感激我」,会有这个念头?没有,完全没有,心地永远是清净寂灭相。再问:世间这些法里头,有没有真妄?有没有邪正?有没有是非?有没有善恶?给你说,迷的时候有,悟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悟的时候,就是能大师所说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悟的时候本来无一物。迷的时候统统都有,为什么有?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就什么都有。离开妄想分别执着,那就入般若空慧,什么都没有。到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众生有感你来应的时候,来应的时候,你随顺九法界众生,也是什么都有,你要帮助这些迷人断恶修善、积累功德,没开悟的人这是正法。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到九法界里面示现,装模作样,还给我们讲经说法,全是为众生,与自己毫不相关,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身应众生,咸令得见」,身现威仪,一定要给众生示现正面的形象。现相标准在哪里?完全是对众生的弊病。这我常常讲,譬如在今天,众生都不知道守规矩,我们示现守规矩,众生不知道孝顺父母,我们示现孝顺父母,众生不知道尊敬别人,我们要做出尊敬别人的样子,这就是教化他。众生与人不能和睦相处,我们示现与一切众生都能和睦相处。所以,佛菩萨到世间来干什么?就干这个。要用现在的比喻话来说,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是唱戏的,是做演员的,经上不是常说「游戏神通」?做游戏神通的,来演这场戏,演得很逼真,让看戏的人觉悟。佛法的教学,高度的艺术!释迦牟尼佛做出来给我们看,表演给我们看,确实是如是,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要懂这里头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要晓得,我们学佛,向释迦牟尼佛学习,懂得佛的意思,懂得佛生活行为的准则,他的标准、他的原则我们懂得,我们就活学活用了。戒律、威仪,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说的,我们今天展开经卷,知道他的精神,知道他的用意,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如果你不晓得他的准则,在这个时代还要学三千年前那些作法,那就错了。时代不同了,今天有今天的作法,标准原则不变,作法有改变。精神不变,形象上要改变。形象上改变的原则,针对众生的弊病。众生都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别人,那这一条就不要讲了,他已经做到了,还有什么好说的?说,不就是废话!换句话说,众生在生病,佛菩萨是大夫,诊断他害什么病,你给他什么药,这药就是治他病的,这就对了,应病与药,药到病除。这个病治好了,他还有别的毛病,他病多了,一桩一桩的来对治,终极的目的是把他所有毛病统统治好,让他恢复真正健康。真正健康,就是佛菩萨了。九法界众生都是病人,都是违背性德,都不是正常的人,这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明了。

  所以我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同修们,要做社会大众的好榜样,这就是学佛,这就是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如果不能落实,你的佛白学了,你自己得不到受用,你也无法帮助别人,所以自行化他都是一个幻想,你做不到。一定要从本身做起,把本身的毛病改掉。我劝出家的同修学《沙弥律仪》,每念一条,自己要想想:我有没有做到?我有没有这个毛病?十条戒,第一、不杀生,这一条我有没有做到?我还有没有损人利己的念头?严重的是损害人的身命、慧命,佛法重视慧命,损害众生的慧命超过损害他的身命,为什么?身命得来容易,慧命那个机会太难得了,所以救人慧命功德无量无边。学佛的同学们,你不能不懂这个道理。

  你要晓得,真正修无量无边真实的福慧是什么?法布施。换句话说,你如果障碍法布施,你想在法布施里面得利润,这个佛经上「裨贩如来」。因为如来的教法是流通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没有版权的,是让一切众生欢喜流通,那个功德无量无边。如果你据为己有,你把它当作商品去贩卖,你是障碍众生的法身慧命。现在这个世间常常讲智慧财产权、版权,这个版权是诸佛如来的,是诸大菩萨的,你这个盗版盗得厉害,你把诸佛菩萨的版权据为己有,这个过失不得了!即使是世间出家在家的这些大德,他们对于佛法的著述也都没有版权。现在有,为什么会有?他没觉悟,你看看古时候,没有。不要说太久,大概民国二十年之前都没有。那个时候在家出家的大德著作,出版之后,你看后面都有「欢迎翻印,功德无量」,或者「欢迎流通,功德无量」,都写上这个,绝对没有看到「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绝对没有。所以盗版是盗佛菩萨的版,盗古圣先贤的版,这个罪过无量无边!你要真正是以善心帮助一切众生学佛,帮助一切众生改过迁善,你晓得你的功德有多大!所以现在人迷惑颠倒到这种程度,真的是可怕,无量无边殊胜利益他不懂,他见不到,他见的真的是眼前蝇头小利,为了得这一点利益,造无量无边的罪业,把如来正教畅通阻碍住了。我们学佛对这些道理不能不知,知道之后,就晓得自己应该是怎样作法。

  再看底下这一句,第七句,「意住于无碍平等法身」。「意」就是心意,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存心,存心就是你是什么心,平等心。常存平等心,不失平等心,你就是诸佛如来。你还有高下心,你是六道凡夫。这个高下心,我比你高,你不如我;或者是你比我高,我不如你,自卑心;我比你高,你不如我,傲慢心,傲慢跟自卑都不平等。诸位要晓得,诸佛如来是平等心,平等心是真心。法身菩萨的心就平等了。平等心是什么样子?平等心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一念就平等,起个念头就不平等,不起一念。与一切众生往来办事的时候,「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他应用自在,他不呆板。应用的时候可以不平等,不平等是手段,心地?心地是真平等。用不平等的手段,达到真平等的目的,这是佛法,这是智慧的善巧作用,无论是言语或者是现相,都没有过失。

  所以,戒律很不容易,为什么?几个人懂得戒律?如果你看戒条,你死在戒条里面,你会犯很多很多的过失,为什么?误会了,错解了,你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不能持戒,为什么?死在戒条之下,三世诸佛看到都会流眼泪,你错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不知道佛所讲的话字字句句,戒律条条都是活活泼泼的。所以戒律,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很可惜现在没有人讲戒律了。每一条戒,在某种状况之下有开,开戒不是犯戒。在某种状况之下一定要开戒,懂得开,那叫持戒。在某些状况之下决定不能开,这就是不能开,那叫做持戒。你要不懂得开、遮,你怎么懂得持?应该开的时候不开,你犯了戒。应该遮的时候你不遮,就是不能开的时候你开,犯戒了,应该开的时候你不开,你也犯戒了。应该开的时候开,不应该开的时候不开,这叫持。活的,活活活泼泼,随机应变,目的都是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一心向佛,心永远「住于无碍平等法身」。

  我过去曾经跟诸位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是我的老朋友,前年往生了,他是个军人。抗战期间,中国对日本作战,那个时候中国政府迁到重庆,首都南京沦陷,被日本人占领,他做地下工作,就是传递情报。他们一共有三个人的一个小组,被日本宪兵队发现,是特务工作,要是被抓到那真叫不得好死,日本人会把你折磨死。他们三个人逃了,逃到雨花门外,雨花门是南京的南门,那边有个寺庙,寺庙里面正在做法会,他们就找老和尚,求老和尚帮忙救他。老和尚很聪明,立刻剃头,剃了头之后叫他穿上海青,跟着大家一起参加法会。日本虽然宪兵队很凶很残忍,但是日本人对佛教还是很尊重。遍处找找不到,他们三个人就逃过这一关。

  抗战胜利之后,这几个人回到南京,老和尚还在。想到老和尚救命之恩,总想报答,于是设了很丰富的宴席请老和尚来应供。老和尚也很欢喜来了,一看这个酒席,真的是酒席,真丰富,全是荤菜,鸡、鱼、鸭肉全部都有,没有素菜。老和尚一坐的时候,他们几个才想到老和尚是吃素的,这怎么办?老和尚叫大家坐下,欢欢喜喜:「行!行!我们一起来吃。」老和尚就吃,这是开缘。这个时候应当开他就开,这叫持戒,这不叫犯戒。这几个人一看老和尚这个样子,对佛教佩服得五体投地。老和尚用这个方法接引他们,度他们。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如果你们是有意捉弄老和尚,老和尚可以拒绝。你们是诚心诚意报恩,感恩戴德,不是戏弄,是一时的疏忽,这是情有可原。老和尚真是大慈大悲,陪他们饮酒吃肉,这一般人那还得了?那是不懂戒律。这个不是破戒,这是持戒,目的真的是弘扬如来大法,让他们这些人、作官的人,知道如来大法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的。下一次见面他们就知道了,再请客就办素斋。如果再请客还办这个,老和尚会拒绝:「头一次你不知道,知道以后不可以再犯。」所以出家人要是想到这个可以开戒,常常让信徒请你吃鸡、鱼、鸭肉的话,那你就完全破戒,你就不叫持戒,你就犯戒了。所以这是智慧的观察,善巧方便。我这几个朋友,以后我出家学佛了,常常给我谈到这个事,他说:佛家实在是伟大,实在是令人敬佩。他做得这么样的活泼,这么样的自在,不是我们一般人想象得到的。这个老和尚不是普通人,可惜我们没有见过,真正是大德。

  我们讲戒,讲严持戒律,一定要懂得戒律的精神,懂得戒律的应用。我们今天住在此地,接触多半是澳洲当地人,他们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天主教徒,我们跟他们相处,严持戒律,如果不懂开遮持犯,恐怕你常常犯戒,你不是持戒。跟他们相处,在某种情况之下确实有很多的开缘,不能不知道。所以戒律不能不细心谨慎的研究讨论,怎样落实到自己生活行为,怎样落实到现前实际的环境。这里头有一个总的原则,有一个不变的方向,那就是接引众生,利益有情。不是自己的利益,别人怎么得到利益,你要想到这一点,让他真正能受感动。佛法的确是有规矩有原则,它不是乱来的。所以心永远是平等,但在形象上有不平等,让人家趋向平等,这就对了。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大众念请第十一句到二十句:

  前面我们讲的是清凉大师注解引用「不思议法品」,诸佛世尊有十种法普遍无量无边法界,我们讲到第七句。现在我们看第八句:「无碍解脱,示现无尽大神通力」。解脱这个名词,在佛法里面可以说非常普遍,一切经论当中常常看到。「解」这个字念去声,当动词讲。如果念「解」,当名词讲。现在一般读书人可以说不像从前人那么讲究,所以你读「解脱」,读「解脱」也都很普遍,重要是我们要明了它的意思。「解」就是解除、解放,就是这个意思。把什么解除?把烦恼解除,把障碍解除。这一个字从因上讲的。「脱」是从果上讲的,脱离,脱离三途、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所以,这两个字就是因果。如果我们能把贪瞋痴解除,你就脱离三恶道,因为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三恶道是贪瞋痴的果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我们要想离开这个果,必须先要把因断掉。佛在经论上常常教我们断贪瞋痴,断贪瞋痴就是把贪瞋痴解除,这样自自然然你就脱离三恶道。如果能把见思烦恼解除,你就脱离六道轮回。再把尘沙烦恼解除,你就脱离十法界。

  解脱,我们要把这两个字的意思搞清楚,知道解的是什么?脱的是什么?菩萨无碍解脱,他的解除跟脱离没有任何障碍。我们也想解,也想脱,为什么解不开,脱不了,障碍重重?内在的障碍,是对于这些道理不明了,事实真相一无所知,产生对宇宙人生真相上许许多多的误会,这是内在的障碍。外在障碍,那就是外面的缘,外缘在诱惑我们,在勾引我们,在影响我们,在控制我们,我们没有办法解脱。我们有解脱的意愿,没有解脱的智慧,没有解脱的能力。但是这个意愿就是感,佛菩萨有应,佛菩萨就会来帮助我们。能帮到什么程度,关键在自己,不在佛菩萨。佛菩萨的功德永远是圆满的,关键在我们接受的程度,我们能接受多少,我们就得多少利益。这就是印光老法师常讲的,诚敬是能接受,我们有几分诚敬的心,你就能接受几分。

  佛菩萨以无碍解脱,示现无尽的大神通力,大神通力在哪里?这个道理深了,问题也太大了。这个世界怎么缘起的?从哪儿来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众生业力形成的。《华严经》讲得很好,十法界依正庄严,也就是讲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微尘数的诸佛剎土,一一剎土有不可思议的众生,微尘数的众生,这些众生心念造成的,从心想生的。心想所生的,是「唯识所变」;所现的相,相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八个字讲得清清楚楚。但是这里头有界限,「唯识所变」是众生业力,「唯心所现」是佛不思议解脱力,两种力量合成的。如果没有佛不思议解脱神通力,众生世界那不得了,众生业力变现的是什么世界?给诸位说,决定是地狱法界,没有十法界。地狱法界!佛的无碍解脱大神通力,跟众生业力混合在一起,于是呈现出十法界。这十法界愈往上去,如来无碍解脱神通力愈大,作用愈明显,愈往下面去,那是众生的业力愈大,佛的无碍解脱神通力不明显。大经里面常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是能现,佛是能化,众生是能变,这三个力量是相等的,三无差别。

  业力不可思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得很清楚,众生的业力。如果没有佛的神通力加持,这个世界早已被众生的业力毁掉。即使众生业力造成巨大的灾难,我们常常听到一般宗教里面讲的世界末日,大家都感到世界末日之可怕,可是他们不知道在大灾难里面,这里头有诸佛不思议神力在加持,所以即使再大的劫难,世界不至于完全毁灭。大乘经论上讲得很清楚,这个众生造了很多很多的罪业,他还有一念善心,就凭借这一念善心,佛菩萨加持他,佛菩萨保佑他。他受不受灾难?重罪轻报,他还是要受,不能不受,可以减轻。由此可知,人不能有恶念,不能有恶的行为,不能伤害人,尤其不能伤害道德之人。道德之人少,不多,实在讲我们也未必认识,那我们就要思量到,不要伤害这个世间的善人,这一点我们要有智慧去辨别。善人也做恶事,你要想想,他对于这个社会、对于大众,我们前面讲过,统统都有影响力,他是善的影响力大,还是恶的影响力大?如果这个人对社会大众善的影响力比恶的影响力大,这个人就是诸佛赞叹的人。人要做到纯善无恶,给诸位说,只有一个人,如来,纯善无恶。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那就是恶。所以中国古人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些话就是教导我们,不要见别人的过,我们要见别人的善。

  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隐恶扬善,见到别人的过恶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放在口上。新加坡许哲做到了,我们想想:她能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我们有口,要积德,要修善,赞叹别人的善处,不说别人的过恶。佛在《八大人觉经》上教导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不要憎恨恶人,不要念这个人过去做的不善事情,不要去记这些东西,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这样就好,成就自己的德行。许许多多修行人,为什么没有办法积累功德?什么原因?才修一点小小的功德,都在口里头漏掉了。中国古德讲:「口为祸福之门」,什么是祸?专门说别人的过失,专门把别人过失放在自己心上,你所造的是祸之因,你怎么不受苦受难?当然的。如果你的口专门赞叹别人的善行,心里都存着别人所做的好事,你在那里修善积德。这个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干?为什么常常想别人的不善?这愚痴,真正可惜!自己是走佛道、走菩萨道,还是走三恶道,诸位想想,都在自己一念之间,决定不能怪别人,决定不可以怪外头的境界,「别人引诱我」,是自己错了。圣贤人都教给我们,遇到事情常常自己反省,功夫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所谓「独坐常思己过」,这是修行人,我们有没有做到?「处众言谈,莫论人非」,《坛经》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要记住,要认真努力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

  佛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型,我们要依照这个典型来塑造自己,要真正明了吃亏是福。想占人家便宜,那是祸根,你占的便宜愈多,你将来受报愈苦。聪明人要有前后眼,换句话说,聪明人他会想到来生后世。只有愚痴人想眼前,不知道明天,那是痴人。所以佛现无尽大神通力,如果我们很冷静细心观察,整个宇宙的运行,一切众生因缘果报的流转,在这里面都能看出如来不思议的解脱神力,平等的在加持一切众生。众生不知道,众生真的是麻木不仁,毫无知觉,但是佛菩萨并不因为你不知不觉,他就不加持你,不是的!平等加持,永恒加持,从来没有间断过!

  请看下面第九句,「清净世界,随众生乐,现众佛土,具足无量种种庄严,而于其中不生染着」。这一句境界无尽的深广。佛住的是清净世界,一真法界,但是他能随众生乐,乐是欢喜、爱好,恒顺众生,现众佛土。众佛土就是平常讲的四种佛土:常寂光佛土,实报庄严佛土,我们现在住的是凡圣同居佛土,四圣法界的是方便有余佛土,佛能够随众生心,随众生的喜爱。佛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生活环境。环境,没错,固然是业力变现的,这当中有佛,我们俗话说,有佛在保佑,有佛在加持。如果没有佛保佑加持,随着我们众生的业力,前面说过,我们这个土就变成地狱的果报!幸亏有佛慈悲神力的加持,把我们这个业力跟佛的愿力合在一起,化解了我们的苦难,缓和了我们的业报。业报还是要受,缓和了。这里头的大恩大德,我们不知道。人家给我们讲,我们也不会接受,我们也不会相信,但是佛依然是慈悲加持。到什么时候你发现到这个事实真相?那就是你有一定觉悟的程度,你发现了,你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虽然你知道,你明白,你讲给别人听,别人未必会相信,为什么?那个人不是你的境界,换句话说,那个人不是你的程度。这些事实我们要明了。我们应当怎么做?帮助他把他的境界、把他的程度向上提升,提升到我同等的境界,他就明白了,肯定接受,知恩报恩。所以世间人忘恩负义,也不能责怪他,他可怜,他无知,做出这样糊涂事情来。他要是觉悟,他要是明白,他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肯定是福利一切众生,不会残害众生。

  「具足无量种种庄严」,我们从大的方面来说好说。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十种不同的种种庄严。「庄严」的意思很深很广,人天以上种种福德是庄严,种种智慧是庄严,三途里面的众生,种种苦报是庄严,地狱里面种种刑罚是它的庄严,饿鬼、畜生种种生活的苦况是它的庄严,这里面都有佛力加持。佛力加持,为什么不能够变地狱为天堂?那是众生业力,佛力不能转。大乘经上佛常说,佛的神力不可思议,但是佛的神力不能转众生的定业,换句话说,众生受报,没有法子,还是要受。这个好比是什么?好比我们世间人造作极重的罪业,被判死刑,家亲眷属有大势力,做的高官,有大的权势,或者是有大的财富,能不能救他?不能,他还是在死囚监狱里面接受刑罚。可是家亲眷属可以在囚禁这个地区照顾他,他受了刑罚安慰他,以饮食医疗帮助他,就像这种情形一样。佛看一切众生在三恶道受苦,佛的帮助只有这些,没有办法转他的定业,只能在旁边劝导。如果他的善根发现,真正忏悔,知道自己错了,他就会被减刑。佛力加持,他自己要真正得受用,佛是用现相加持,用言语加持,总不离三宝,三宝纯净纯善。

  我们从这些地方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你能够觉察到,一切世间,我们整个社会,你能够觉察到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威神在示现,在帮助我们。他们在其中,确实跟九法界众生和光同尘,他有能力他不受染污,这就不同于凡夫。凡夫为什么会有染污?情执没有断。也就是像我们平常讲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断,你就免不了要受染着,染污着相。也就是说,你会在境界里面起妄想分别执着,你是凡夫。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在九法界,你在形象上看,他跟九界众生没有差别,示现在哪个法界,一定跟这个法界完全相融。他跟这个法界众生不一样的地方,他没有染着,换句话说,他永远能保持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不会失掉,这就叫再来人,这个人就是乘愿再来的,他不是业力,他是愿力。

  最后一句,「菩萨行愿,得圆满智,游戏自在,悉能通达一切佛法」。这一句确实非常圆满。我们一定要学菩萨行愿,绝对不要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错误见解,那就辜负这一生这么好的机缘,遇到佛法、遇到正法、遇到究竟圆满的大法,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我们遇到了。菩萨的行:在本经文殊菩萨代表的十波罗蜜,菩萨的愿:普贤菩萨代表的十大愿王,整个《华严》所讲的大愿大行就是这二十条,十波罗蜜与十大愿王。果然能落实,你能够理解,能够深信,能够力行,你就得「圆满智」。圆满智就是相宗里面讲的转八识成四智,这才叫圆满智,也就是一般大乘经上所说的「正等正觉」,或者就如来果地上来讲,加一个无上,「无上正等正觉」。我们一般来讲,就是圆满的根本智与后得智,说法不一样,意思、境界完全相同。你得这样的智慧,你自在了,应化在九法界中,游戏自在。

  「悉能通达一切佛法」。「法」是宇宙人生一切理事、因果、还包括性相的总代名词。「佛」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觉悟。「佛法」就是你对于宇宙人生一切法都觉悟了,觉而不迷,这就叫佛法。所以这个名词我们不能够把它解错了,一看到「佛」,就想到释迦牟尼佛,这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这样解释,你就解错了。「佛法」这两个字正确的意思,就是觉了一切法。「佛」是觉悟明了的意思。觉悟明了一切法,印度人叫佛法。如果佛法两个字依照中国人的翻译,全部译成中国意思,那就是:觉悟明了世出世间一切理事因果,就这个意思。再说「悉能」,因为你智慧开了,你这个德能恢复了。「悉」是圆圆满满。你能够通达一切诸佛所学的、所修的、所教导一切众生的,无论是现相,无论是言说,为大家说明宇宙人生一切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在十法界现身,无论现什么身,随着众生之感。众生的感想不一样,诸佛菩萨随顺众生的感想现身,佛现身就是应,感应道交。这个应身自在,无论示现什么身,应以佛身而度脱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现佛身自在。应以饿鬼身得度者,即现饿鬼身而为说法,现饿鬼身也自在,没有障碍。应以地狱身得度者,即现地狱身而为说法。应以山河大地身、树木花草身,佛就现山河大地、现树木花草。一点障碍都没有,游戏自在,真的是随类化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生灭没有自己的意思,众生的感应,你说他多自在!我们要学,学不像也得要学,常常学,无间断的学,学久了不像也像。就怕你不肯学,那你就没有法子了。

  从哪里学起?我常常劝勉同学们,从「放下自私自利」学起,为什么?你自私自利不能放下,你就没有办法学,这是头一个障碍,你要把它突破。人起心动念想到自己的利益,入不了佛门。你要想真正入佛门,真正懂得如来真实义,你要不把自私自利放下,给你说,你决定做不到,这是头一关。这一关突破了,我不再有自私自利的念头,把这个念头转过来,想一切众生。想一切众生什么?最重要的,想把佛法介绍给一切众生,你就一定得诸佛威神加持。为什么?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善事,把佛法介绍给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是一切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现在九法界的唯一目的。佛来干什么?菩萨来干什么?就为这桩事情,我们能够在这桩事情帮上一点忙,尽一点力量,无量无边的功德。这个事情要做,不能不做,不能不认真的去做。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六九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大众念请第十一句到第二十句:

  这个地方有二十句,我们介绍过了。这个二十句所谓「念请」,与会的菩萨们有这些疑惑并没有提出来发问,这叫念。菩萨有这个念头,佛就知道,所以只要有疑,不必等到提出来,世尊也答复。答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现相,这一品经「如来现相品」,多分是现相答;言说答是往后,本经总共是三十九品,往后这三十八品无非是为诸菩萨解答疑惑。这些问答与我们修学、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不要以为这是菩萨的疑问,菩萨是代我们发问。我们有疑不知道自己有疑,就是见了佛,我们也问不出来,这是愚痴到极处。六根三业,我们听了这个名称,就晓得这是自己本分的事。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三业:身业、语业、意业。十句问,其中将身业开为两句,一个身光、一个放光,所以总共有十句。这十句实在是太明显,都是讲我们自身的事情,是我们本分的事情。

  读了《华严》这才晓得,这不过是刚刚透一点讯息,我们的本来面目与诸佛如来体相、德用毫无差别,于是我们这才想到现前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这是我们应当要反省的、应当要忏悔的。我们得佛力的加持,读经就是佛力加持,希望我们真的觉悟了,真正觉悟了。从今而后认真努力,改过自新,奋发图强,恢复自家本来面目,我们就不辜负这一会。我们这一生能遇到这个法门,这就是参与这一会。

  前面介绍的,是清凉大师引用「不思议法品」里面所说的。「离世间品」讲得很详细,六根每一根都说十门,在本经的五十七卷。譬如说佛眼,眼讲十种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五眼圆明,我们在《金刚经》上读过,大乘经里面常说的;《华严》以十代表圆满,多说了五种眼:智眼、光明眼、出生死眼、无碍眼、一切智眼。我们把这些名称念一念,详细的到后面经文我们会读到,在此地略知其义就可以了。《疏》里面说「体不出五者」,五就是《佛地论》、《摄论》里面所说的「五法摄大觉性」,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哪五法?一真法界与四智菩提,这个地方讲的清净智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本来的智性,我们一般讲的根本智,这是理,这是体。四智菩提就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佛法的修学实在说,如此而已。

  【唯愿世尊,哀愍我等,开示演说。】

  这是结请。如果有前面这些疑问,要没有这个意思,那就不叫做念请;有这个意思。『唯愿世尊,哀愍我等,开示演说』,并没有说出来,与会菩萨有这个意思。下面又有十句,这十句是问「化用普周」,化是教化,佛的教化众生,佛所起的作用普遍周圆。

  【又十方世界海一切诸佛,皆为诸菩萨说世界海,众生海,法界安立海,佛海,佛波罗蜜海,佛解脱海,佛变化海,佛演说海,佛名号海,佛寿量海。】

  这十句,清凉大师在科题上讲「引例举法」,大科上「众海同请」。我们看到经文上讲『又』,这是另一个段落;前面讲的结束,二十问是一个段落。这又是一个段落,这个段落是『十方世界海一切诸佛』,「海」是比喻广大无有边际,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这个意思。十方三世无量无边佛剎,用「海」来形容。每一个佛剎都有佛在教化,都有佛住世,这一切诸佛『皆为诸菩萨说世界海』。所以我们从经文上,真的简单扼要了解佛法内容是什么。在这一卷经里面总共有四十问,这四十个问题就是整个佛法的内容。如果有人问:你们佛教到底是讲些什么?这四十句就统统包含了。细说,往后还有许多问题,《华严经》总共三百一十个问题,前面这四十句是纲领,总纲领。尤其是这个地方的十句,也可以说是世间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所有学术界他们所研究的课题,这十句全都包括了。

  我们在此地建立道场,大概这个地区是佛教第一个道场,这个地区许许多多宗教信徒,一定对我们抱着好奇心,会常常来问我们:你们在这里学些什么、做些什么?我们要有能力很简单、很扼要的为他们说清楚、说明白。我们在这里学习的是宇宙,世界就是讲的宇宙,我们要了解宇宙间的真相。宇宙是怎么来的?怎么样形成的?那是在第三句,但是此地也有这个意思。『世界海』就是整个宇宙的缘起、来源,第二个『众生』,可以说是所有一切生命的缘起,这是大问题,这是研究真的大题目。无量劫来多少人抓住这一个命题,用尽毕生的精力,也没有办法搞清楚、搞明白。许许多多的论文留在人间,但是那些学说总不能教人心服口服。学术界里面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见解,还保留着许许多多的疑问争端,一直到今天都不能解决。

  方东美先生在「华严哲学」这个讲座里面就提出来,他说全世界的哲学,许许多多的疑问争端在《华严》里面都能得到答案,所以他说这一部书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学概论、最完美的哲学概论,这是当年我跟他学哲学的时候他告诉我的。他说:这个教科书的编辑,在这世间是找不到的。他非常具体说明,这个教科书里头有圆满的理论,有周详的方法,后面还带着表演,「入法界品」善财五十三参是表演,这样编教科书,世界上找不到第二本。早年我跟他学的时候,他大概只有五十岁的样子,对《华严》赞叹备至,真的像佛法里面讲的五体投地。可惜在那个时代,他没有能够打破哲学的框架;要是能打破哲学的框架,他所研究的成果就非常可观。但是到晚年,确确实实他这个哲学领域的框架似乎突破了。他「华严哲学」这个讲座是晚年在辅仁大学开的,比起早年我亲近他的那个时代,境界大大的不同,大幅度的提升。形式上没有皈依佛,实际上是真的皈依了。七十九岁,生病病得相当严重的时候,我听同学们告诉我,他去看广钦法师,广钦法师给他授三皈依,我们听了非常欢喜。方先生真的最后总归是入了佛门,他入佛门实实在在讲,得力于《华严》的研学。所以「众生海」是讲生命的起源。

  『法界安立海』,可以说今天科学家所讲的不同维次空间,是怎么来的?「法界」,佛经上常常讲的十法界。法界是不是只有十个?不是的,十是代表圆满,法界无量无边。这个科学家同意,科学家在理论上讲,这个空间维次是无限的,佛法里面讲法界也是无限的。我们可以说每一个人的法界都不一样,哪里会有相同的?到什么时候完全相同?成佛就相同,所以佛佛道同。菩萨、等觉菩萨都不同,虽然是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那一品生相无明每一位等觉菩萨也不一样,哪里会相同?再说到我们自己一个人,我们一个人这个空间维次是不是相同的?不相同。为什么?念念不相同,空间维次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这个法说老实话,也是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个不相应,「时分」、「方分」,就是讲这个问题,时间与空间。

  如果我们细细去想想,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想想我们十岁的时候,我们对于宇宙人生那种体会、那种想法看法,到我们二十岁的时候显然不相同,空间维次不一样。三十比二十又不一样,四十比三十也不一样,十年十年你很容易体会到。实实在在讲年年不一样,再细分月月不一样、天天不一样,然后分到极处是念念不一样。就一个人来说,已经没有头数可得,何况一切众生?这个经上要给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很有趣味!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用一句话来答复,他讲的是什么?宇宙人生真相。这么多问题,总而言之都是宇宙人生真相,要是照佛经里面的术语,《般若经》上讲的四个字:「诸法实相」。以后要有人问,我相信问的人会很多,我们同学都要有能力答复。你们学的是什么?我们学习的是要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这样说法他能懂,讲「诸法实相」就没有人懂了。所以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尽量不要用佛经里面的术语,我们自己了解术语,要把这个术语用现代语说出来,他好懂,容易接受,会生欢喜心。

  第四个问题『佛海』,「佛」是觉的意思,觉海。觉海是什么?给诸位说,就是智慧,觉之体是智,智之用是觉,所以觉跟智是一桩事情。我们平常解释佛这个字,都是用三种智、三种觉来解释。三种智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种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是佛经里的术语。「佛海」是讲这个,讲这三种智跟三种觉。

  第五『佛波罗蜜海』,这个好懂,十种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照梵语的意思来翻,翻作「彼岸到」,顺着中国文法来讲「到彼岸」。到彼岸,翻成这个意思我们中国不会尊重的,所以这种翻译他不翻,保留着原音再加以解释,这叫做尊重不翻。不是不能翻的,是我们尊重它,翻成到彼岸,中国人不会尊重。这是当年翻经的法师们他们所创造的例子,有五种不翻,这是五种不翻里面的尊重不翻。像「佛」这个意思固然有尊重,但是它有含多义不翻,它不是一个意思,很多意思,在中国找不到适当的字来翻它。所以含多义我们就没有法子翻,用音翻译过来然后再加以解释。佛这一个字,平常我们讲三种智、三种觉,在中国确实找不到这样的字汇。

  「波罗蜜」,我们从意思上来讲,这样讲就容易懂,意思是圆满成就。如果就到彼岸这个意思,我们中国人也有讲,中国人讲到家,功夫到家了。无论做哪一桩事情,你做得达到最高的标准,我们讲好到不能再好,那你就到家了。写字,写的一手好的书法,你写字的功夫到家了;画画,你画画的功夫到家了。我们中国讲到家,印度人都讲波罗蜜。你炒菜,烹调的手艺非常高明,到家了,也称你「你这个菜烧得到家」,在印度都称为波罗蜜,波罗蜜是这个意思。「佛波罗蜜」,你的布施做得圆满,布施波罗蜜,你的持戒做到圆满,持戒波罗蜜;你忍辱的功夫圆满,说到家也可以;你精进功夫到家,你的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样样都做到究竟圆满,这是波罗蜜。

  第六句『佛解脱海』,每一句里头都用「海」,包括尽了。「解」是解除,我们用一个方便的话说,中国古老成语里面形容,心结,心里头有结,「心有千千结」;这个结是什么?你的忧虑、忧愁、牵挂、烦恼,无量无边,佛经里面也说「结使」,烦恼的代名词,无量无边的烦恼你把它解开了。脱是脱什么?脱苦,你有结你就有苦,结打开了,苦就没有、就脱了。佛经里面讲的三苦、八苦,无量无边的苦痛统统脱离了,用海来形容。佛再也不会有结,再也不会有苦,真正达到究竟圆满的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讲的。解脱,因跟果都说到,解是因,脱是果。用佛法成语来讲,解就是破迷开悟,脱就是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

  后面这四句是讲佛化他的作用,利益众生。前面这六句都是说我们自己的智慧、德能;后四句是讲利益众生,也就是德能的起用。你有这么多的智慧、能力,这个智慧、能力做什么用?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解脱。头一个就是『变化』,这个变化意思我们很清楚能体会到:随类现身,有感必应,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随类化身,随机说法,他是什么根机给他说什么法门,能令一切众生各个得益,变化!

  第八句『佛演说海』,佛应众生之感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现身之后帮助众生来表演。所以我们常常讲形象重要,形象是什么?戒律里面所讲的威仪,威仪是形象。我们常讲要给一切众生做个好样子,好样子怎么做?威仪就是教给我们怎么作法。我们今天在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学圣贤、怎样学佛菩萨,因为圣贤跟佛菩萨为我们表演最好的形象。他们所表演的实实在在讲超越时空,不受时空的限制,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里面,永远都给众生最好的启发,帮助他开智慧。所现的色身相好,这是头一个摄受众生的方法。色身相好代表什么?代表你修善。为什么?色身相好,世间人常讲「相随心转」,你的心好,相就好;心清净,身体就好。身体清净,他不生病,他不容易衰老,他能够保持青春的活力,这是从清净心显示出来的。新加坡许哲,就是这个代表。

  我们一般人常常讲的未老先衰,他为什么衰的?心不清净,他的心被污染了。相为什么不好?他有烦恼、他有恶业,不能够把他的相貌转过来。所以古人曾经讲过,人四十岁之前,你的相貌、体质依旧受前生业力的影响,换句话说,前世的业力会影响你四十年;四十岁之后,你的相貌、体质你自己要负责任。为什么?那是你这一生当中修得的,换句话说,是后天的,后天的影响是大过先天的。四十岁之前先天大过后天,四十岁之后,后天大过先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是二十六岁才懂得的,以前不晓得。到台湾,真正是有这个缘分、机缘亲近真善知识,我听他们说话,听他们教导,我明白了,认真努力修学,诚心诚意接受老师的指导教诲,我改变了。

  我到四十岁就有很显著的改变,所以看相算命说我四十五岁有灾难,化解了,平平安安度过。那个时候继续讲《楞严经》,证实《了凡四训》里面所说的:命是自己造的,命当然自己可以改变。云谷大师的话不错,了凡先生改过来了,我也改过来了,我比了凡夫先生改得还要殊胜,成绩比了凡先生还要好。但是这些原理原则、方法,确实我受《了凡四训》这本书影响非常之深。这本书是我学佛第一本念的,朱镜宙老居士介绍给我的,我二十六岁的时候读的。佛经第一本经,那时候还没有人指导,念的是《六祖坛经》丁福保居士的笺注。这个时候都还没有亲近方老师,是在亲近方老师之前我认识朱镜宙老居士,朱老居士把《了凡四训》介绍我。《六祖坛经》是在一个朋友家里面,我度假在台中住在他们家里住了有一个多星期,他家书架里书很多,我看到这本书,看得很喜欢,一个星期把它看完,连经文带注解看完了,我非常欢喜。所以在早年我对禅很有兴趣,亲近章嘉大师对密也很有兴趣,后来我皈依净土,皈依净土是讲《华严》、讲《法华》、讲《楞严》,真正明白了。这个法门适合于我的根性,我修学这个法门肯定有成就。

  「现相品」第二个段落,「引例举法请」:

  【又十方世界海一切诸佛,皆为诸菩萨说世界海,众生海,法界安立海,佛海,佛波罗蜜海,佛解脱海,佛变化海,佛演说海,佛名号海,佛寿量海。】

  这十种海,我们介绍了七句,第八句我们的意思还没有说尽。这段经文我没有依照清凉大师的说法,但是清凉大师的《疏钞》诸位自己去做参考,我的讲法是契现代大众的根机。既有『变化』,这就是示现,随类应化,必须要有表演,这个表演就讲到形象。说到形象,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诸位要知道,八相成道这个示现是给我们启示,无非都是应众生的根器,做如是的示现。示现最重要的是要引导众生来发问,他来问,你就可以给他解说。我前面给诸位说到色身相好,这是一切诸佛如来应化在九法界摄受众生的第一个方法,佛给我们显示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的所谓是金刚不坏身。众生见到这个相好、见到这个色身,自然就起欢喜心,就起尊重心、仰慕心,这个教化的机缘逐渐就成熟了。

  他欢喜来亲近,常常来请教,你给他讲解,讲解的内容不超过这十个题目。所以色身相好多么重要,佛在大乘经上常讲,菩萨示现成佛要用一百劫的时间专修相好,一百劫的时间干什么?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没有色身相好,就不能摄受众生,人家一看你的样子,对你不喜欢,就讨厌你,不喜欢接近你,你怎么能成就?你才晓得这个事情多重要!所以我们修行,修行的成绩在哪里?就在色身相好。相由心转,体质也是由心转,心善相就好,心清净身体就好,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我们要想得像佛菩萨一样的色身相好,你就要认真修清净心,断恶修善。

  『演说』,佛在经上嘱咐我们太多了。一部《金刚经》不过五千言而已,五千多字,「读诵受持,为人演说」这句话,佛就讲了将近二十遍,由此可知,这句话重要。佛在一切经论里头反复的叮咛,真正是称得上千叮咛万嘱咐、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不怕啰嗦。为什么?这句话太重要了,我们往往把它疏忽掉了。受持,一定要接受佛陀的教诲,反过来说一定要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你不能够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你怎么能接受佛陀教诲?要接受佛陀教诲先决的条件,放下烦恼习气,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佛讲的话我们才能做到。读诵,读诵是天天跟佛接近,时时刻刻不离开佛菩萨,意思在此地。如果我们不读经典,一定就胡思乱想,烦恼习气马上现行;如果要读世间这些书,增长妄想,不但你断不了,天天增长。初学的人,智慧没有开、没有定力,古大德教我们跟定一个老师;老师一定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肯定的,老师一定教我们把所有一切外缘断掉。

  我跟李老师头一天见面,他就跟我谈这个条件。我到台中的目的是拜他为老师,跟他学经教,他就给我开出三个条件。第一条:从今天起你只能听我一个人讲经说法,其他的任何高僧大德、在家居士,他们所讲的一切经法,一律不准听,头一个条件,只可以听他一个人的。第二个条件:从今天起不管你看什么书,看什么文字,一定要经过他同意,他不准、不许可的,统统不能看。第三个条件:你以前学的,我跟方东美先生学的、跟章嘉大师学的,他说「我不承认」,一律作废,从今天起一切从头学起。你能接受这三个条件,你在我这里,老师表示欢迎;你不能接受,你到别的地方去,另外跟其他高明的大德。我想了一想,接受了,完全顺从。到以后,很多很多年以后,到新加坡遇到演培法师,我把我学习的经过告诉他,演培法师说他做小沙弥的时候跟谛闲法师,谛闲法师对他也是这三个条件。我这才恍惚大悟,原来这个不是李炳南老居士的,是佛门里头自古以来代代相传。你想亲近一个善知识,一定要遵守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我明白了,这叫师承,这真正建立师生的关系。所以我们才听说,学生找一个好老师不容易,可遇不可求;老师找一个好学生,比学生找老师还要困难,我懂得了。你想在这三个条件去找学生,你到哪里去找?

  早年我在海外弘法一个人走,出国到美国、到加拿大都是我一个人,没有一个陪着我的。在外国各个大都市都是一个人走,确确实实感觉到很孤单,力量很薄弱。每一次回到台湾我去看老师,我都会跟老师说:多培养几个人,我们在全世界弘法有个助手。每一次我跟他见面都会有这个请求,大概总讲了有十来次,最后李老师说:「你替我找学生,我来教。」这句话说了以后,我再不提了,我知道什么?没有这个学生,到哪里再去找一个像我这样百分之百服从?我找不到了。所以这一句以后我再也不提了,我体会到古大德讲的这两句话,老师找学生不容易!到哪里去找?我在这一生当中一个也没有遇到,不但没有遇到,听都没有听说过。演培法师说谛闲法师是这样要求他的,演培法师没有照做;他告诉我,他跟谛老法师一年多,以后就偷偷的溜了。佛门叫溜单,没有告诉老师,偷偷的离开了。到哪里去?到厦门,太虚法师在那里办佛学院,他到厦门「南普陀佛学院」里面去念书去了,跟太虚法师去了。你才晓得多难!

  太虚法师办学现代化,不是古老的师承,他是现代化的教学,我们在《太虚大师全书》里面看到。就像一般学校安排的许许多多课程,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有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研究班,他完全按照现在学校的这种模式。谛闲老法师、李炳南老居士还是禀承着古老的承传,私塾的教学,一对一的教学生。所以我替演培法师惋惜,演培法师要是真正能够接受谛闲老法师的教诲,那个成就不得了!他溜单溜错了。我如果在台湾要是溜了单,台湾有福严精舍,也有几个好的佛学院,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为什么?搞佛学去了,也搞广学多闻去了,不能一门深入。李老师教人是一门深入,这一部经你没有能够学好,你决定不能够学第二部经,而且决定不许可同时学两部经,同时学两样东西不可以,你可以旁听。譬如他教古文、教诗词,教其他的我们可以旁听,不能在上面浪费时间精力,你的时间精力要在你本修的这个课程一门。我得这个利益,这个指导经过这几十年证明是正确的。说实在的话,现在人的聪明智慧不会输给古人,为什么成就不如古人?古人用心专一,现在人心是散乱的,学东西学得太多太杂。佛法讲精进,我看现在人学的东西他是杂进、乱进,所以他求得的是知识,不是学问,是聪明不是智慧,这里头有区别。

  第九句『佛名号海』,说佛的名号包括佛教里面所有一切名号,菩萨的名号、声闻缘觉的名号、护法神众的名号,这是佛陀教学的手段,顾名思义,让我们从这里面觉悟,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是怎么建立的?是随着众生需要而建立,他的用意是对治众生的毛病习气,我们同学要特别注意,这个可以说是佛门里面的基本常识。菩萨我们现在知道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成佛,他为什么叫释迦牟尼佛,他不取别的名号?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来由是什么?来自这一个时代、这个地区众生的毛病习气,佛名号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用来对治这个时间,就是释迦牟尼佛教化的这个时间。从法运来讲一万二千年这个时段,地区是娑婆世界,我们可以这样说:此时此地。这些众生最严重的毛病是什么?自私自利没有慈悲心,起心动念都是损人利己。好人善人,损人的事情少,少做一点损人利己的事情;心行不善的人,多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这个意念真的人皆有之。

  所以佛的名号用「释迦」,释迦是梵语,什么意思?能仁。仁是仁慈,就是唤醒我们,你要能发仁慈心,也就是用现代的话说,你要爱人,爱自己更要爱别人,释迦是这个意思。要以大慈悲心待人接物,名号里头是这样提醒我们的。名号后面「牟尼」,牟尼是对自己,我们这个时段、这个地区的众生,心地极不清净,贪瞋痴慢,起心动念都是恶业,所以名号是用牟尼。牟尼是寂灭的意思,清净寂灭,灭就是把烦恼习气灭掉,把一切不净灭掉;不净里面,就包括着不善。恢复到自己清净心,所以名号的含义我们就很清楚,佛教导我们对自己要清净,常常保持清净心,对别人要仁慈,这就是他出现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的总纲领,名号是从这儿来的。

  佛那个字是通号,释迦牟尼是别号,通号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一个佛字就包括了三宝。由此可知,觉正净的作用,特别提出来一个是仁慈,一个是清净,针对着娑婆世界现阶段众生,这个阶段是一万二千年,大病、病根!佛菩萨没有名号,名号是随众生而建的,完全看众生的烦恼,他是什么样的烦恼,佛用什么样的方法对治。所以教你常常念佛菩萨名号,常念是念念提醒自己。在佛法里面,佛的名号一般讲多半代表性德,菩萨的名号代表修德,佛菩萨都没有一定的名号,随着一切众生烦恼习气,他的名号随时在变。「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说的,在佛法里头完全显示出来了。

  晚近弘一大师,这是提起来我们大家都很尊敬的一位大德,他在没有出家之前是有名的才子,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他样样精通。以后看破红尘出家了,出了家他还常常画画写字,给一些信徒们结缘。他写字后头的署名,后人给他这些墨宝编成册子,他的署名有一百多种,真是兴之所至就起了那个名字。有些名字大概一生当中就用一次,很多,我们想想他为什么?大概都是佛法里面讲的观众生的根性,他这一张字写给你的,看看你的根性他署个名,这个名对你用的不对别人用,用意无非是提醒你。这个「佛名号海」弘一大师学会了,他用名号帮助众生觉悟。看到对方要造恶业的,他的名号一定用善;看到对方是懈怠懒散的,他一定用勤、用定;看到你愚痴,连是非善恶都没有能力辨别,他一定用慧。所以没有一定的,佛没有定法,佛菩萨没有一定的名号,他那个名号就多了,是这么一个原因。有人不懂得,这个大师兴之所至随便起个名号,不是的,他有用意,这里面是高度的智慧。将来本经「名号品」专门答复这个问题,给你解释。

  虽然佛的名号是性德,菩萨名号是修德,大乘经上常讲,性修不二。我们看到性德就想到修德,听到修德,我们就会想到性德,释迦牟尼佛的名号是这样建立的。弘一大师,弘一这个名号他用得最多,用得时间最久、最普遍,有他的用意。一是专一不杂,实实在在它这个意思就含着「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自行化他,不就这个意思吗?所以古德常讲顾名思义,看到这个名号你要想到它的意思,我们就能得受用。在中国大乘佛教最著名的、表修德的四大菩萨,地藏、观音、文殊、普贤,名号意思要懂得。观是观照、观察,世是世间,世间一切众生在那里受苦受难你观见了。观见之后,立刻主动的去帮助他,救苦救难。你或者看见或者听见,你主动就要去做,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我们供观世音的像,写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什么意思?就是教我们常常想着、常常念着这个世间有许许多多苦难众生,等着我们去帮助,这是你真正叫拜观音,真正叫修「观音法门」。但是根本的法门是地藏,地是代表心地,我们知道地底下有许许多多的宝藏养活众生,五谷杂粮地上长的,金银财宝是地下开采出来的,养育众生的。佛就用大地代表心地,我们心地宝藏是什么?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

  如何来开发?《地藏菩萨本愿经》上教导我们用孝、用敬,这两个字开发心地宝藏。净业三福第一条前面两句所讲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话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里头的内容。《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什么?就这两句,孝亲尊师是开发性德的一把钥匙。所以世出世间法你想修学成就,第一个因素就是尊师重道。尊师尊道从哪里来的?从孝养父母来的。你要不孝养父母,你怎么可能会尊师重道?在家不孝顺父母会去尊师重道,那个老师听到会害怕。为什么?反常,你对父母不孝顺,你来尊敬我,一定有企图,一定有目的,那要好好的提防你。如果你在家是个孝子,那他非常欢迎,为什么?你这个心是真心,你不会有恶意,这是古今中外不变的大道理。所以佛法修行从哪里修起?从地藏修起。地藏是什么?《地藏经》就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是《地藏经》的纲领,它的落实是落实在十善业道。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里头。

  你看看菩萨名号它代表的意思,我们见塑造菩萨的像,看到这个像就晓得他代表这个,不是迷信,用名字、用这些形像,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目的用意在此地。这哪里是迷信?这不是拜偶像。我们见到佛菩萨形像顶礼膜拜,那是什么意思?恭敬我们的性德,尊敬我们的修德。这个形像代表我们的性德、代表我们的修德,是这么个意思。它确实是教育,它不是宗教。他不是神,他不是主宰,教我们一个科目。所以佛教为什么佛菩萨名号这么多?形像这么多?它的科目很多,每一个学科用一个佛菩萨来代表,时时刻刻来提醒我们。所以从孝亲尊师扩大就是仁慈博爱,观世音菩萨代表仁慈博爱。这两位菩萨,实在讲就是把释迦牟尼佛名号的意思,圆圆满满的显示出来了。可是智慧不开会产生副作用,佛家常讲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佛家的教育;可是古德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也是真的,这产生副作用。为什么?没有智慧。没有智慧,慈悲方便感情用事,那麻烦了,你很容易招来祸害,沦落下流。所以文殊代表智慧,文殊师利菩萨代表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我们孝亲尊师、仁慈博爱,都要依智慧为基础,不可以感情用事。

  佛家有没有人情?有,有人情,通情达理,它是理智作主。再给你说,情跟智是一不是二,迷的时候,智变成情;觉悟的时候,情就是智慧,我们今天讲感情跟智慧是一桩事情,只有觉迷。觉悟了感情就变成无量智慧,迷惑了智慧就变成感情。佛法自始至终是讲求智慧,我们不能不知道。最后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讲「方便为门」,换句话说,前面三位菩萨代表的是「慈悲为本」,普贤是方便为门。普贤菩萨把孝敬、仁慈博爱、真实智慧,完全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普贤菩萨。由此可知,佛法里面所讲的菩萨,讲这么多菩萨,原来是一桩事情,这四大菩萨合起来是一个人,不是四个人。诸位同修千万不要误会了,是一,所以《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是一个性德,无量无边菩萨是一个修德,《华严经》上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你要不懂得佛法表法的意趣,你就不能欣赏释迦牟尼佛教学的高度艺术,你就没有能力欣赏。

  第十句『佛寿量海』,「寿量」是讲寿命,寿命无量无边,佛在大经上讲的。为什么?明心见性的人我们称他作佛,明心见性就是我们的身心跟自性融合成一体。这个境界里面我们的心跟性合成一体,我们的身跟剎土众生合成一体,就像一粒微尘跟大地合成一体。我们今天不晓得,以为我们是独立的,以为我们跟它没关系,实际上我们一个人就像一粒微尘一样,跟大地是一体。所以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我的身就是剎土众生,我的心就是虚空法界。你说他的寿量?无量寿,真的是无量寿,不是假的,无量寿现在就证得了。有没有生死?确确实实没有生死。生死是世间六道众生一种抽象的概念,决定不是事实。这一个概念在《百法明门论》也是属于二十四个不相应里面的,不相应行法就是说它不是真的,完全是抽象的概念,决定没有事实。你要说依他起性还有一点依据,心法、心所法、色法是依他起性,心不相应行法比依他起性还要假,换句话说,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不是事实。事实是无量寿,真正的无量寿,法身无量寿,报身无量寿,应化身也是无量寿。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七0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问因德深广,十句:

  【及一切菩萨誓愿海,一切菩萨发趣海,一切菩萨助道海,一切菩萨乘海,一切菩萨行海,一切菩萨出离海,一切菩萨神通海,一切菩萨波罗蜜海,一切菩萨地海,一切菩萨智海。】

  这十句,每一句前面都冠上『一切』,他的意思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菩萨。前面念请多半都是讲如来果地,以及佛教化众生无量无边的德能,末后这十句在问菩萨。凡是说「菩萨」都是说修德,说「诸佛」是果德。在这部经里面,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圆融,显示出一体自在。这十句我们不但是应当学,必须要学习。

  第一句,『一切菩萨誓愿海』。我们的同学,出家当然你受了菩萨戒,你是菩萨,这十句我们懂不懂?不能说具足,总得有少分才像菩萨。否则的话,受了菩萨戒不像菩萨,不像菩萨就有罪过,什么罪过?自欺欺人,你就犯这个罪过。欺人,不是欺普通人,欺诸佛如来,你说你这个罪有多重!为什么人家说,一出家就堕地狱,道理在此地。不出家,说老实话,欺骗众生,没有欺骗诸佛如来。出家,欺骗诸佛如来。这些问题不说,你模模糊糊混日子,一天一天混过去了。要给你说穿,实在讲太恐怖了。诸佛如来是世出世间大圣人,尽虚空遍法界哪个众生不尊敬?我们敢欺骗他,不但欺骗,实在讲是侮辱他,是作践他,你不堕阿鼻地狱,谁堕阿鼻地狱?入了如来家,所作所为跟如来完全相违背,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这就是侮辱,这就是作践。

  古时候出家人,帝王见到你都恭恭敬敬,为什么?他知道你是如来弟子,你是天人师。不过那个时候出家水准高,要经过皇帝考试。皇帝为什么考试?看看你这个人值不值得我尊敬,能不能做我的老师,帝王师。所以从前出家真正不容易,对于世间学术的考试,你的成绩相当于进士,再考佛法。国家考试,最高级的考试就是进士,像现在国家高考一样。你要通过这个考试及格,然后再考佛法。统统及格之后,皇帝还要跟你见面,看看你的德行威仪,发文凭给你,这个文凭叫度牒。你拿到这张度牒,你就有资格出家。到哪里出家,不限制你,哪个道场、哪个法师跟你有缘分,你到那边出家。法师首先要看你的度牒。你没有度牒,要是收你出家,这犯国法。你有度牒,这没有问题,可以给你剃度。度牒是皇帝发的,皇帝准许你出家。这个制度,清朝顺治皇帝废止了。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多次提到这桩事情。顺治当时做这个事情是好心:人好心出家,为什么这样子给他为难?所以他把制度废除了。但是废除之后,出家人的素质就下降了。所以今天我们出家人的素质,说实实在在话,比不上基督教的牧师,比不上天主教的神父,他们的水平确实比我们高。我在天主教教过书,我知道他们的神职人员一般最低的水平是高中毕业、大学毕业,然后去念神学院,神学院三年毕业,这才能成为一个神职人员。我在「多玛斯修道院」教的那个班是研究班,这个班里面的学生是神父、修女选拔出来的,他们一般水平是大学毕业,神学院毕业,从事于神职三年以上,选拔出来的,非常优秀,我非常敬佩。我们参观他们的学校,参观他们修道院里面起居生活,实实在在讲,我看过很多寺院,没有一所寺院能比得上,不能不教人赞叹。

  所以这十句,我们不能不留意。这个地方问的是「一切菩萨誓愿海」,这个「一切」意思很广,广义的来说,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菩萨,这是一个说法;另外就菩萨阶位来说,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也叫「一切」。所以,「一切菩萨」就包括我们在内,我们是初发心,不管你发的心是真心还是假心,总算你有这个念头了,你发心去求菩萨戒,也不管你能持不能持,你动了这个念头,也沾上一点边。「一切菩萨誓愿海」,共同的誓愿就是四弘誓愿,我们发了没有?几乎天天都在发,每天早晚课里头都要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天天念,一天念好几遍,念得很熟,可是那个心并没有发起来。善根是有了,力量不足。不能说没善根,善根的力量要是足,他就发出来了。发出来就起作用,不起作用就是没发出来。我们要怎样把自己的善根向上提升,不断的增长,把这个愿真的发起来了。

  「众生无边誓愿度」,发出来的样子是什么?看到众生在受苦受难,就像自己父母在受苦受难,就像自己最亲的人在受苦受难,这个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同学们都念过《地藏菩萨本愿经》,你看看光目女,你看看婆罗门女,她知道她的母亲在世的时候造种种恶业,她信佛,她信因果,根据她自己的判断,她的亲人过世之后必定落恶道受苦。那种忧虑,想方设法来帮助亲人,那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有没有看到这个世间苦难众生,有这样的心情,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你见到、听到了,你有没有想到?有没有认真尽心尽力去做?

  今天我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大灾难,我们能不能帮助全世界这些苦难众生,这些造作罪业众生?依照佛经里面的教诲,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做。怎么作法?把自己真实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们。怎么回向法?我所修学一切功德,是为他而修的,不是为我。就像婆罗门女一样,觉华定如来教给她这个方法,她不是为自己,她是为她母亲,勇猛精进,不疲不厌,一日一夜之间,真的就跟《阿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她勇猛精进一日一夜念佛,得到念佛三昧。我们看她的果报,肯定她最低限度念到事一心不乱,为什么?她在定中有能力去游地狱,去参观地狱。她到地狱,无毒鬼王看到她,对她致敬,称她菩萨。地狱只有两种人可以去,一个是造作罪业,你去受报的;另外一个是菩萨,到地狱是度众生。

  一个普通凡夫,就是那个誓愿力,誓愿力太强了。我们看世间人,每天勤奋的去工作,辛辛苦苦,那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古人讲得很好,两个力量:一个名、一个利,为名为利在拼命工作。诸佛菩萨以及发心出家的人,世间名闻利养统统放下了,什么力量在推动你,你在那里发愤图强,勇猛精进?愿力。不是别的愿力,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这个愿力。我们今天不能勇猛精进,没有这个愿力,「他死活与我有什么相干?他享福受罪与我也不相干!」这个愿力发不起来。

  为什么菩萨发得起来,我们发不起来?菩萨听的经多,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了解,明白了,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什么关系,真的知道了,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关系搞清楚了,所以他能够精进不退。我们今天这个关系没有搞清楚,完全不了解,以为跟自己没有关系。菩萨知道关系密切,这个力量推动他认真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为什么?全是为了度众生。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在此地如果认真的断烦恼、断习气、学法门,认真的做,我不是为自己做的,我是为世界苦难众生做的,这就是回向给他们,他们消灾得福,这就是大乘佛法里面常常讲的「代众生苦」。我苦一些,他们灾难就消除一些;我不肯受苦,我还懒散不肯精进,不肯认真学习,这些苦难众生就要多受一些苦。关系在这里,不是没有关系。

  众生,特别是老人、孤儿,没有人照顾。所以这么多年来,我常常念着「弥陀村」,目的为年老退休的人,为他们服务,帮助他们,照顾他们,前面跟诸位讲过,三种布施都圆满:财施、法施、无畏施,我们不能没有这个誓愿。照顾他们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来生往生的处所比这一生更殊胜。基督教、天主教,帮助他真正生到天堂。伊斯兰教,我们帮助他真正生到天园。佛教徒,我们帮助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任何宗教要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助合作,互相尊重。不拉信徒,劝他放弃那个教信我这个教,这是决定错误的,没有这个道理。最重要的是觉悟。觉悟了,觉悟了的天堂,就是华藏世界,就是极乐世界。迷的时候有层次,觉了的时候,层次没有,我们讲的空间维次没有了。没有了,那个天堂就是一真法界。迷的时候有层次,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再上去是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是四圣法界,各有各的界限。如果真的觉悟,这个界限没有了,界限突破了,我们对这些事情有相当程度的认知。所以我们自己必须要突破心理上的界限,那就是一定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个界限就没有了。

  今天我们居住这个小城,我们看到许许多多退休的老人在这个地方定居,很难得,这个小城岂不就是弥陀村吗?弥陀城吗?这个小城里面所居住的一切老人,没有人照顾的,我们来照顾。有人照顾,很好,我们赞叹,没有人照顾的,我们照顾。我们发心照顾,这就是修行,把佛经上的教诲,完全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行为。我们课堂里面上课,学了之后马上就用上,懂得如何尊敬老人,敬爱老人,伺候老人,安慰老人,妥善的照顾他们。学了马上就有用,不是学了没用处。三福里头第一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些老人都是我们的父母,都是我们的师长,我们可以常常跟他聊聊天,向他请教。他年岁大了,一生当中经历不少故事,许许多多的经验我们可以学习。善的向他学习,不善的我们来改进,这样就能够达到至善。

  菩萨的誓愿真的是无量无边,总归纳起来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前面三条好懂,后面那一条我们得说说,「佛道无上誓愿成」,为什么?不要把这一句讲成了迷信。我们去成佛了,话是没讲错,恐怕外面一些人听到这个话,产生了错觉。「佛道」是什么,我们把这个解释清楚。「佛」是觉,「道」就是道路。我们讲六道,那是六条路,讲十法界,是十条路。哪些是觉道?佛道是觉悟,这十条道路里面,往上面的四条路是觉道,下面这六条路不是觉道,那是迷道。所以声闻、缘觉、菩萨、佛,觉悟的道路。觉道里面,以佛道跟菩萨道最为殊胜,为什么?走这个路,我们所得到的结果,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能力,究竟圆满的相好。我们这样解释,人家就明白了。我们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能力,有圆满的相好,我才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我今天想帮助人,我没有智慧又没有福报,拿什么帮助?所以我们要帮助人,要有智慧、要有福报,两者不能缺。断烦恼是修福,学法门是开智慧,「佛道无上誓愿成」是你的福慧达到究竟圆满,是这个意思,统统是为了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

  我们今天讲修行,为谁修的?为一切众生修的,决不是为自己。我自己早一天成就,众生就少吃一天苦,我晚一天成就,他们就多受一天难,就这么回事情,这是事实真相。我们欢迎四众同学,真正发弘誓愿的人,我们在一起共修,把佛法慈悲喜舍的精神做出来给世间人看,正法才能够久住世间,众生才能灾消福来。这桩事情,看我们怎么作法。清凉大师注解,「创于生死,立大誓愿」,这一句讲得不错。我们为什么立这个大誓愿?对自己来讲,了生死,脱十法界。不但是脱离六道轮回,同样的,我要了脱生死,脱离轮回,脱离十法界,一切众生也一样的。菩萨道先度别人后度自己,度别人就是度自己,菩萨先人后己。

  第二句,『一切菩萨发趣海』。清凉大师注解,「胜进大心,趣求佛果。」「胜」是殊胜,真的是无比的殊胜,「进」是精进。「大心」就是前面讲的大誓愿心、大菩提心,四弘誓愿就是大菩提心的落实。菩提心,经论都讲三种,三心,第一种是讲菩提心之体,后面两种是讲菩提心的作用。菩提心的体是真诚,《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至诚心,这是菩提心。自受用的,深心,四弘誓愿里面「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深心。他受用的,回向发愿心、大慈悲心,那就是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受用。「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就是至诚心。四弘誓愿就是大菩提心,这四句说得好,我们知道怎么落实。所以发心,一切菩萨发趣心,这是最殊胜的大心。胜进,进是有进无退,目标是什么?目标是佛果,四弘誓愿末后一句「佛道无上誓愿成」,目标在这里。成佛,一定这个概念要清楚,要明白。成佛,成就自己圆满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诸位这样子给别人解释就不错了。佛就是究竟圆满的意思,这三种圆满叫大圆满,智慧无所不知,能力无所不能,相好这是所有一切人都喜爱的。

  相好从哪里来的?相随心转。中国一般算命看相人常讲的「相随心转」,佛法里面讲「唯识所变」,其实唯识所变就是相随心转,心善相就善,心净身就清净。身清净,我们一般人,特别是学过一点医学的他都懂得,每一个人身体气味不一样,这个气味叫体臭。人身体气味不一样,给诸位说,所有一切动物它身上气味都不一样,同一类的都有大同小异,绝对找不到两个人或者两个动物体臭完全相同,什么原因?他想的不一样,从心想生。他想的很接近,但是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一个人的气味不一样。心地善良清净的人,那气味很好闻;心行不善的人,气味就不一样了。凶狠的人,我们常讲那个人有杀气,杀气有严重的刺激、有血腥味。真正修行人,心地清净善良,他的身体是放清香,佛经里面讲莲华的香味。莲华是代表不染着,表这个意思。他对于世出世间法一点染着都没有,他的气味清香,这个气味能治病,作用不可思议。

  往年我在香港讲经,听同修们告诉我,虚云和尚曾经到过香港,虚云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所以诸位看到虚云老和尚一些照片,要是剃了头的,你就晓得那在过年时候照的,他刚刚剃了头。你看他头发很长,那是平常的。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衣服从来不洗的,就是那一件衣服,所以领子油垢很深,可是闻闻有香气,不但不难闻,你常常闻这个香气,百病不生。身上放香气。我们这些人,三天不洗澡,那个气味就不能闻,人家一年洗一次澡。

  我们还听说金山活佛,这是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师,他一生都没有洗过澡。有一次在南洋,有些同修给他准备了洗澡盆,一定要他洗个澡。「好吧!你们要我洗,我就洗。」洗了澡之后,那个盆里面水放清香。有个佣人给他收拾,妙善法师告诉他:「你把这个水喝下去。」那个佣人听话,真的就喝下去了。佣人有病,水喝下去他病就好了。治病的,他的洗澡水可以治病,比什么药都灵,什么原因?一切唯心造。他在这个世间一尘不染,我们要学这个。我们现在这个身上放臭气,是什么东西?这些是毒气。什么毒?贪瞋痴三毒。你里面有毒,放出来的气当然是毒气。人家心地清净,三毒烦恼断得干干净净。心地是什么?大乘经上讲的「慈悲喜舍」,那个气味当然不一样,不能不学,学了好处太多,说不尽的好处,说不尽的功德利益,为什么不学?

  任何一部经里面我们都学不尽,《华严》尤其是圆满,它分量大,讲得详细,重要的部分,世尊非常慈悲,不断的重复,这真正叫苦口婆心。遍数少了,你的印象不深,所以佛并不需要我们强记,叫我们专心听。我过去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老师常常教导我们,不要强记,不要做笔记,只要专心听。一堂课你能够领悟一句两句,你就得受用了。一天能够受用一两句,我们每天四个小时,如果以两句为标准的话,你一天就八句,那还得了?这样三年五载,虽然你不能成为圣人,贤人是名副其实,这是真正的人生,这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除这个之外,要谈人生的意义价值,那是幻想,不是事实。

   「现相品」念请最后十句:

  【及一切菩萨誓愿海,一切菩萨发趣海。】

  这两句我们讲过了,接着看第三句:

  【一切菩萨助道海】

  『助道』,经典里面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正助双修。我们今天选择的法门是净土,我们的正修是《无量寿经》教导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我们正修的。助修重要,如果没有助修,这个正修很难得力。哪些是重要助修的?净宗学会成立,在缘起里面我们提出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就是助修。「积集菩提福智资粮」,世尊告诉我们,净业三福是基础,这是属于助修,能助一切菩萨道,能助一切法门。换句话说,菩萨,不管你修哪个法门,你要想成就无上菩提,都要以三福为基础。三福详细的讲解说明,都散在整个《大藏经》里,换句话说,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常说,不过在《观经》这一会上是把整个纲领说出来了。

  正如同《华严经》开端这四十个问,这四十问都是属于念请,并没有说出来,与会菩萨们心里有这个念头。菩萨有念,佛就知道,所以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都是解答这四十个问题。四十个问题,前面所讲的佛的十海,「一切诸佛皆为诸菩萨说世界海,众生海,法界安立海…」,这十海是全经的纲领。如果有人问《华严经》的内容是什么,你用这十种海,如果再加上现在我们念的「一切菩萨誓愿海,发趣海,助道海…」,那就非常圆满,这二十句把全经的内容给我们说出来了,佛讲这部《大方广佛华严》,都没有离开这些题目。

  我们净宗的助道,「净业三福」,不仅是净宗,所有一切宗派无量法门都以这个为根基。然后我们才晓得,我们今天修这个法门,修了很多年,功夫不得力,什么原因?我们的基础没打好。就好象盖房子,盖了多少年,老是盖不成功,原因在哪里?地基没做好,盖了就倒塌掉了,就变成这个情形。我把这三条落实在三部经上,这是方便法。世尊这三条是落实在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里面,那个太深太广,我们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里学起。我们为了初学方便起见,把三福第一条落实在《十善业道》,第二条落实在《沙弥律仪》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第三条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少到不能再少,可以说是我们学佛最低的水平,这个要是没有,那我们的一生修学都在名字位中,有名无实,依旧不免六道轮回。你要问:哪一天我才能出离六道轮回?哪一天你如教修行,你就离开了。「我现在如教修行」,那你这一生肯定脱离轮回。这是大事,别的全是小事,鸡毛蒜皮,是微不足道。我们要办大事,不能被世缘影响了道心。

  还有重要的助缘,「六和」。人与人之间决定要和睦相处,别人不能跟我和睦相处,我要常常反省,常常思念:我为什么不能跟他相处?我到底错在什么地方?决定认真反省,改过自新,将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给他,这叫学佛。决定不可以说:「一切过失都在别人,我自己没有过失」,这个想法就是最大的过失,为什么?你没有过失,你就成佛了,佛跟九法界众生绝对是和睦相处。所以我们不能跟人相处,过失肯定在自己这一边,决定要反省,要检讨,要忏悔。六祖在《坛经》里面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又说:「他非我不非,自非却相左。」「左」是往下堕落,「非」就是过失错误。自以为是,这是最大的错误,为什么?我们还有妄想,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还是不能放下自己的成见,不能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我们这个病多深多重!会修行的人,境界都是善知识,善人是我的善知识,恶人也是我的善知识。善人勉励我,鼓励我勇猛精进。恶人警惕我,让我觉悟回头,改过自新。看到他有恶习气,回过头来想想:我有没有?他是来提醒我的,他是菩萨装这个样子来度我的,我对他要感恩,我怎么能说他有过失?过失在我这边。所以真正修行人,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世间人都没有错,只有我一个人有错。善财童子就是这样一个心态,所以他一生圆满成佛。一般人成不了佛,就是过失在别人,把它推得一乾二净,自己没过失,所以他不知道忏悔,不知道改进,他怎么会有成就?

  对于净宗助道,大乘菩萨所修的「六度」,小乘圣者所修的「三学」,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是大圆满,我们依它为助道。我们只有五门功课,五门功课要是真正都落实,都做到,我们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上品往生,这是「积集菩提福智资粮」。「资粮」这两个字是比喻。古时候要出去旅行,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交通方便、住宿方便,到处有旅馆、有饭店,方便,从前没有,所以自己身上要带钱,这是资,还要带粮食,怕饭店没地方卖的,你必须自己带一点粮食,借别人的炉灶来煮,旅行不能少的。这个比喻我们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能缺少的条件就叫资粮。

  古大德给我们讲得很好,我们的资粮,三个条件:「信、愿、行」,这是往生西方净土三个最重要的条件。第一个,你要相信。你怎么会相信?当然你对他了解很深,你才会相信。人与人交往亦复如是,了解愈深,对他信心就生起来了。对这个人,陌生人,完全不了解,那个信心怎么生得起来?我们对西方极乐世界会产生信心,听佛在经教上讲的,讲的这些理论依据、方法、境界、因果,我们从这个地方生起了信心。从释迦牟尼佛这一个人,我们生起了信心。释迦牟尼佛是个智慧道德之人,决定没有妄语,决定不会欺骗人,他讲的话肯定句句都是真实的,我们信得过。我相信之后,我一定要发愿,我一定要发跟阿弥陀佛同样的大愿。《无量寿经》上讲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细说,归纳起来不外乎四弘誓愿;所以四弘誓愿是总说,四十八愿是别说。我们一定要发跟弥陀同样的大愿,而且这个大愿一定要在现前落实,决不是说我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再落实,不是的,现在就要落实。这个愿,生生世世尽未来际劫念念不舍,心安住在大愿当中,与阿弥陀佛同愿,同心同愿,同德同行。阿弥陀佛普遍照顾一切众生,尤其是苦难众生,我们不做怎么行?

  我们这种作为,老师教的,我们尊师重道,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这一点,我们同修跟一些外国宗教徒往来的时候要知道,要晓得怎样介绍我们所修学的佛法:我们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是阿弥陀佛,老师教我们做的;我们尊敬老师,老师跟父母一样,我们不可以违背父母师长,父母师长教导的,我们一定要依教奉行。如是的介绍佛法,佛法不迷信。老师的教诲在《大藏经》里头,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在儒家的《十三经》里面,我们现在这个小型图书馆里面,这些典籍统统具足。这是助道,最要紧的是要落实,是要去做到,真的做到了。不落实就落空了,换句话说,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就落空,什么都没学到。你记得再多,你讲得再多,没有用,一个生死轮回,到来世忘得干干净净。必须要真正做到,那就是带得去的功德。做到才有功,这个德就是带得去。第四句:

  【一切菩萨乘海】

  清凉大师注解,「运诸菩萨从因至果」,这个解释很好。「诸菩萨」,是说从初发心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五十一位菩萨叫诸菩萨。「乘」是比喻。古时候的车称为乘,我们乘坐这个车从这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我们乘车去。所以佛教里面有大乘、有小乘,大乘是大车,小乘是小车。古时候用马车、羊车、鹿车做比喻,羊、鹿身体都不大了,它拉一个小车,坐一个人,比喻小乘;大乘是马车。马车,一匹马拉的车可以坐十个人。我小时候在南京念书,上学常常坐马车,学生大概一辆马车坐满坐十四个人,这是大车、大乘。现在大乘是火车,我们现在这小轿车是小乘,坐四、五个人。用这个比喻「运载」,从初发心把你运载到等觉、到圆满。所以佛法里面有声闻乘,有缘觉乘,有菩萨乘,通常叫三乘。声闻、缘觉合起来叫小乘,菩萨叫大乘。『一切菩萨乘海』,这是大分,细分说之不尽。佛经上讲的五乘,就像我们现在讲的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仿佛这样的情形。再细分,每一个阶段都有学年。小学有六年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中学也有六个年级,初中三年级,高中三年级,大学四年级,研究所期限不定。佛法的修学,菩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就是五十位,讲乘的话是五十个乘,往上去是等觉、如来果地。问的是这个。第五句问的是:

  【一切菩萨行海】

   清凉大师注解,「慈悲喜舍四菩萨行」。佛门里头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四个字都包括在里头,慈悲是本,喜舍是方便,喜舍是门。你们想想看,中国佛教的道场,一进山门,你头眼看到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代表喜舍。人家问他:「什么是佛法?」他布袋往地上一放,双手下垂,放下。放下就是佛法,放下觉悟了。迷的人不会放下,为什么?执着,迷执。迷的相就是执着,觉悟的相就是放下。弥勒示现一个觉悟的相给我们看,喜舍是门,从这个门进来。佛法用这个形象,这叫示相教化,不用言说,让你一看就明白,我们要会学。我们今天发愿做佛弟子,做佛的学生,向佛学习,要学得像,与一切众生接触,记住慈悲喜舍就对了,菩萨行。慈是与乐,给众生快乐,悲是拔众生苦。菩萨从初发心到如来果地,你问他修的是什么,这一句话说尽了。在《华严经》上,菩萨行是以文殊、普贤来做代表,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是慈悲喜舍的具体落实。菩萨行,行是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就是慈悲喜舍,让他勇猛精进,永远不退转,永远不疲不厌。第六句:

  【一切菩萨出离海】

   清凉说:「谓永背业惑,证契真理。」出离,首先出离三恶道,再进一步出离六道轮回,再进一步出离十法界,这也是一切众生所希求的,在佛法里面讲「了生死,出三界」。在一般宗教里面讲「永生」,换句话说,也是想脱离生死得到永生。「永生」这个思想,在上古时代由宗教里面产生的,这个思想就是佛家讲的了生死的思想,证涅盘的思想。涅盘就是不生不灭,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宗教里面讲的永生,意思相同。不过「涅盘」还有很多意思,这个名词含多义,它也翻作「圆寂」,圆是功德圆满,寂是寂灭,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灭尽了,把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都断尽了。「永背业惑」,背是背离,业就是造的善恶业,惑是迷惑。业是烦恼障,惑是所知障。如果用贪瞋痴来说,业就是贪瞋,惑就是愚痴,一定要永远的舍离。背就是放下,要是不能够离开贪瞋痴慢,你就不能离开六道轮回。这个问题很严重,绝对不能够轻易看过。

  从哪里下手?我常常劝同学们,从放下自私自利下手。放下自私自利,消极的;念念利益众生,积极的,这样去做就对了。念头转来,心理转过来,行为转过来,欢喜帮助别人。看到别人苦难,看到别人需要帮忙,我们现在住在此地看到了,我们周边街坊都是退休的老人,有不少行动都不很方便,没人照顾,所以我想住在这里那真的就是弥陀村。我们学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不分国籍,不能说他不是我们这一国人,我们就不要照顾他,不可以,我们不分族群,我们不分宗教,我们看到需要帮助的人、需要照顾的人,我们热忱的去做,尽心尽力的去做,这就是弥陀村、弥陀城,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的好所在。我们对他们照顾,看他们的表情,看他们的谈吐,这些人都是忠厚善良之人。这个小社会里头没有恶人,心地都非常善良,年老了,儿女都到外地谋生,我相信大多数拿国家的福利,养老金,年老多病。我们能够发心照顾,无量的功德,这佛在经上常常讲的,常常教导我们的,我们应当认真的去做,去落实。

  过去我们在新加坡,每年十二月三十都举办一个温馨晚宴,一年一次,对老人表示一点温馨的照顾。今天我们住在此地,我提议每个星期办一次温馨晚宴。哪一天?星期六的下午,因为他们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星期天他们上教堂,不要妨碍他。星期六周末,他们下班了,我们这里设温馨晚宴,欢迎他们来吃饭,参加我们的晚宴。每一个星期举办一次,常年的。前几天提到教素菜,教中国的素食,也在星期六,让他们下午订时间开班教学上课,做好的这些菜,晚上就做温馨晚宴供众。一个星期一次,我估计大概有一百人的样子,我们招待他们。我们同学当中,有不少人晚上都不吃饭,我晚上也不吃东西,我们供养他们。我们会照顾得更周到,全心全力来服务,把这桩事情做好。我们每星期六晚上,这个名称就是温馨晚宴。今天星期四,这个星期筹备恐怕来不及,下一个星期六开始,约好教素菜、教中国素食的。你们大家努力,我们修三种供养: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我们三种供养一次完成,好事要落实,不落实不行,欢欢喜喜来做。这个晚宴费用我出,每个星期六招待他们吃饭,帮助这些低收入的,帮助这些老人、病人。

  我看这个附近,我心目当中就是弥陀村、弥陀城,这是我们修行当中的一门功课,这个功课就是十波罗蜜里面的布施波罗蜜,十大愿王里面的广修供养,希望大家认真努力把它做好,福慧双修,果报不可思议。我们愿意这么去做,不希望果报,果报就更殊胜了。希求果报这是福德,很大的福德,不求果报是功德,那就更殊胜了。这个样子,看看我们的贪瞋痴慢是不是真断掉了,这就表现出来了。对人有没有尊敬心,我们尊不尊重别人,我们是不是真的敬爱别人,是不是真诚为这些苦难众生服务,都在这里表现出来了。我们要做得很认真,确确实实要把这些老人看作是我们的父母尊长,我们欢欢喜喜来接待他,一个星期一天,不要间断。

  将来我们福报更大,我们每天晚上都是温馨晚宴,好!要比新加坡居士林做得更好。居士林是供应三餐,还有供应点心,它那是常年不断。那个道场财力雄厚,他的信徒有几万人,义工有几千人,没有问题。我们是初创,我们家里住众、义工加起来还不到五十人,所以我们先这么开始,一个星期一次,希望将来发展到一个星期两次,最好能够发展到每天晚餐,我们自己不吃晚餐,晚餐供众。我们学佛的,我们主要的是午餐。外国人,他们一天正餐是晚餐。他白天工作,中午随便吃一点东西,他晚上是正餐。所以我们在他正餐的时候来提供,这非常有意义。如果你们响应,我们就积极筹备,下个星期六就开始。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