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b调葫芦丝指法表视频:第三0一卷——第三一0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28:41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0一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夜叉王长行,第八句:

  【勇敌大军夜叉王,得守护一切众生令住正道无空过者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令物离邪,则能住正,为守护矣。然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云不思议」。这个注解里面,前一半的意思浅,后面这一句意思很深。菩萨的名号叫『勇敌大军』,示现为夜叉王,他不是真的夜叉,是佛菩萨变现的。《普门品》里面讲,应以什么身得度,菩萨就现什么身;应以夜叉而得度者,他就现夜叉王,来度化这一类众生。他用什么方法来度众生,来教化众生、帮助众生?『守护一切众生』。「守护」是护持,我们通俗一般讲护法。这是属于四天王一类的,我们今天念的夜叉王是北方多闻天王。这里面列的九位夜叉王,都是多闻天王的部属,也可以说都是多闻天王的助手,是他的高级干部。四天王他们发愿护持一切众生,我们平常介绍是从纲领上介绍,《华严经》讲得比较详细,讲得很广,讲得很深。

  怎样守护一切众生?就北方天王来说,防止污染,多闻天王。我们看四天王的造像,他手上拿的是伞、伞盖,伞盖的意思防止污染,它表这个意思。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这个意义很深。今天整个社会为什么会动乱?为什么会不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天灾人祸?你们从中国来,去年我在美国杂志上看到一个统计,美国青少年的犯罪率,泓师要把这篇东西找出来,我们多印一些分送给他们,让他们带回去。从这个统计上来看问题严重,我为这桩事情特地到美国跑一趟,提醒他们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妥善的解决,美国的命运只有二、三十年,这是真正的危机,比原子弹还要厉害!这是严重的心理污染、精神污染,这还得了吗?

  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从家庭开始。在古礼上,我们看到儒家的教学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就在教育她的小孩,所谓是「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什么?做母亲的人,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胎儿,所以决定要小心谨慎,端正身心,给婴儿最好的影响、正面的影响,决定不能有负面影响。这是爱护自己儿女,从怀孕那一天开始,现在谁懂得?胎教!在家庭里面父母是儿女的榜样,小孩从小看父母、学父母,你要给他好样子,决不能做出坏样子。做父母亲的人能孝顺父母、能友爱兄弟,和睦邻里乡党,小孩从小就看在心里,根深蒂固,他一生自然是正人君子,他不会学坏。到学校,老师再给他讲这些大道理,为什么要孝亲。他平常看到了,要这样做,但是他不懂道理。所以进了学校,老师的责任是要把这些所以然的道理教导他,他觉悟了,这做人的道理,这才是叫教育。现在学校虽然很多,没有教育。

  我记得我出家那个时候,还没有受戒,我在圆山「临济寺」出家,每天早晨,那个时候临济寺前面是一片树林,每天早晨去扫树叶。有一天有四个学生从我们那个地方经过,上圆山公园,上那个小山坡,态度言语非常骄慢,我就很感叹一声:可惜没有受过教育。他们听到了,回过头来找我麻烦:你怎么说我没受过教育?我说:是!他说:我们是台湾大学法学院四年级的学生,你怎么说我没受过教育?我说:你们原来是法学院的学生;好,那我请教你,什么叫教?什么叫育?什么叫教育?你讲给我听听。他讲不出来,我说:那你没受过教育。他说:那你讲给我听听,什么叫教育?我说:洒扫应对是教育,你学过吗?你会不会扫地?我说:不但不会扫地,你连吃饭都不会吃;我给你摆四个菜,这四个菜怎么个摆法有规矩的,你学过没有?生活教育你们没有学过。他说:那我们现在学的算什么?我说:你问得不错!你们现在所学的是高级知识传习所,你们学过高级知识,你们没有学过教育。把他们讲服了。你们受过高等科学的技术,你没有受过教育,你不会做人,你不会说话,社会动乱根源在此地。

  现在人迷在科技,迷在工商业,再说得不好听,迷在钱眼里头,还得了!现在钱变成纸了,从前铜钱当中有个洞,迷在钱眼里头了,哪里懂得做人?从前这一些政治家,各个阶层政府的领导人,他们有责任守护一切众生。夫子教学说这些人他有三桩事情要做,也就是我们今天讲他的职责:「君、亲、师」。他要做国家民族之善导,领导人,善的领导人;他要做人民的父母,所以从前地方官我们称父母官,爱民如子;他要做全民的好老师。他的责任,他的工作,「君、亲、师」,这三个字做到了,这叫圣王、明君。中国古代帝王都受过这个教育,都向这个目标努力,希望在中国历史上留个名,好皇帝,后世人还赞叹他、还仰慕他,他求这个。他做事情真的是认真负责,决不是自私自利,如果说自私自利,他这个政权就保不住,必定会被人起来把他推翻,那就改朝换代了。真正依照古圣先贤教训去做,把这三个字做好,得到全民拥护,所以他能够传宗接代,能够传十几代,能够享国几百年,道理在此地。为什么他会亡国?末代皇帝不守家规,不守祖宗教诲。如果遵守祖宗教诫,真的是千年万世。

  我在年轻的时候跟方东美先生,他老人家常常跟我讲,周公著作这一部法典世界第一,全世界每个国家的宪法法律要跟《周礼》比,都比不上,非常赞叹。他要我多看几遍,实在讲,《周礼》我一遍也没看过。「三礼」我只读了《礼记》,《周礼》、《仪礼》都没有去读过它。非常非常赞叹,他说如果周朝末代的这些帝王,能够守住祖宗家法,周朝不只八百年,千年万世。所制作的法典都是利益人民的,他怎么会不得于人民拥护?末世的子孙不守家规,胡作妄为,贪图自己五欲六尘的享受,这才会亡国,才会制造混乱的局面。所以大是个国家,小是个家庭,要想兴旺而不衰败,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四天王护持是教学,不是别的。东方天王教导我们,主要的一个科目是负责尽分。我们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有我们的身分,有我们的地位,有我们的工作,你自己知道你是什么身分,你一定要尽责。儒家讲的「五伦十义」,五伦是本分、是身分,十义是责任。「父慈子孝」,你是父亲的身分,你对待儿女要慈爱;你是儿女的身分,对待你父亲要尽孝道。「兄友弟恭」,你是哥哥的身分,你要爱护你的弟妹;弟妹的身分,要恭敬兄长。乃至到「君仁臣忠」,领导人,君王是领导人,领导人要能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要有仁慈仁爱,臣子才会尽忠,你的部下才会尽忠。忠是什么?你们看中国这个字,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那个心要摆在当中,不可以偏,不可以邪,这个意思,大公无私;有偏心,有邪心,就不忠了。由此可知,忠不是忠于一个人,忠于他的职守,忠于我的本分,忠于我的义务。我应该做的事情,我一定尽心尽力把它做好,这叫尽忠。这么好的文化教育,把它舍弃掉了,你说多可惜!舍弃古圣先贤的教诲,那个结果是什么?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纵然在今天开发中的国家,你去问问,他身心都不安,生活得很苦!没有人教导他。在中国,儒家的教学是五伦十义,这是中国教育的根本。佛法的教学是三福十善,佛家教学的根本。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佛家教学的根本。这是东方天王所表的。

  南方天王增长,增长就是今天讲的进步,儒家讲「日日新,又日新」,佛家讲「精进」,绝不落伍,绝不退转,永远不断的向上提升。在各个层面,今天讲全方位的进步,不是某一部分进步,某一部分退转,那就不得了,要全方位的进步,同时进步。今天这个社会就发生毛病了,科技突飞猛进,道德沦落了。好象我们一个人的身体,眼睛特别好,耳朵聋掉了,鼻子坏掉了,只有一个勇猛在精进,那人就糟了,还是要病,到最后还是要死。要知道整个身体每一个器官都有进步,这人才会健康。而这其中最重要的,真正要命的,我们今天讲是思想教育,在中国古人所讲的道德教育,这是要命的,比什么都重要。

  孔老夫子教学四科,头一个「德行」,德行是教育的根本,德行就是教五伦十义。第二教「言语」,口为祸福之门,要教你会讲话,不会讲话有意无意当中得罪人,招来的祸害自己还不晓得。口为祸福之门,现在人谁懂得这个?第三才是「政事」,政事就是今天讲的科学技术,办事的能力,才学这些,你将来在社会上可以谋生。这个政事里头,包括现在的各种行业。最后才是「文艺」,才是文学、艺术,为什么?你有德行,你生活能够没有忧虑,你才可以欣赏文学艺术,提高精神生活。你想想看这种教学是全方位的向上提升,不是偏在哪一边。今天的教育不懂这个道理,偏了邪了,毛病丛生,问题出来了,不知道怎么解决。

  西方天王跟北方天王都是讲手段方法,西方天王广目教我们多看,北方天王多闻教我们多听,要多看、多听,这就是中国所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就你真实的学问。可是社会非常复杂,西方广目天王手上拿的龙,龙什么意思?龙代表变化,人情事理变化多端,你要看清楚。左手拿个龙,右手拿个珠,那个珠代表什么?不变的。整个大的动乱变化当中,还是有一个不变的原理原则,掌握这个原则就能控制变化。这是什么东西?珠代表什么?真实智慧。你有真实智慧,你就能够控制复杂的局面;你没有真实智慧,那怎么行?这个真实智慧,在佛家里面讲就是戒定慧,那个珠是戒定慧。社会不管怎么样复杂,你要能掌握着戒定慧,你就能解决。戒是有条不紊,定是清净心,绝不被外面境界所动摇,你胸有主宰。他动,我不动,我一动就迷了,随着他转了。他动,我不动,我就能看得很清楚,就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

  北方天王多闻,手拿的是伞盖,防止污染。污染里头最重要的心理污染、精神污染、思想污染,这最严重。今天地球生态平衡被破坏了,怎么破坏?工商业的发达。所以科学技术,我们今天是享受一点便利,要知道付出的代价有多少,得不偿失。整个地球生态被破坏了,我们在这个地球上生活不安全,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太大了,古人所说的得不偿失,千真万确。今天许许多多政府都提倡环保,环保这个名词是近些年才有的,古时候没有这个名词,已经知道这个事态的严重性了,怎么样去防止,我看都没有办法制止,为什么?佛家讲得好,依报随着正报转,防御环境污染这是外境,内心的污染要不防止,外面境界是永远收不到效果的。所以防止环境污染从哪里做起?从人心做起。但是现在麻烦大了,全世界提倡民主开放自由,这就把我们环保全部破坏了。

  民主自由开放就是准许别人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是精神的污染、心理的污染、见解的污染,这还得了吗?这个污染下去,最后那就是一般宗教里面所说的世界末日,世界末日是这么来的!所以想想我们中国古老的教学,教导各个阶层的领导人都要作君亲师,君亲师就是守护一切众生清净心,正常的思想。但是现在一般人说什么?说他们那是专制,什么样不好的名词、不好的帽子,都给他套上。人家是大圣大贤,真的是救护一切众生,现在社会用什么样的眼睛看他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他们,世间哪有不遭灾难的道理?这就是我们今天,不要说高深的,连好歹利害都不能辨别,都搞颠倒了。以为别人准许我们、帮助我们胡思乱想,这是好的,不准我们胡思乱想那是坏的,这就是好歹都不能辨别了。我们今天思想被污染,精神被污染,知见被污染,这是根本的污染。我常讲根坏了,本坏了,什么样的装扮都是枝叶,装扮得再好看是什么东西?花瓶里面插的花,很好看,死的!我们现在社会干这个,把这个看作美好,几天就死了。古人的教学,那好象从土上长的花卉,活的,年年开新花,年年结新果。古圣先贤教我们是活的,现在人所教导是死的,你能辨别吗?你能看清楚吗?这还得了吗?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世界悲哀,没有救了!

  家庭教育没有了,所以今天有儿女杀父母的,学生杀老师的,兄弟同学互相残杀的,常常在报纸广播里听到。什么原因?家庭教育没有了,学校教育不讲这个了。社会上这些样子,都是不好的样子。今天家庭、学校、社会教出这些人,他想什么,他说的什么,他做的是什么,我们就晓得这个世界有没有前途,往后这个世界究竟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问题政治救不了,军事武力也救不了,经济救不了,科学技术也救不了,还是要搞古老的教学,但是今天古老教学要恢复不可能,所以我们这才不得已求诸于宗教。我们联合全世界宗教的领导人,全世界各个宗教的传教师,我们来担负这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过去佛陀讲经说法容易,只专门搞社会教育,就行了。为什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健全,没有出问题。现在全都出了问题,这怎么办?

  宗教教育极力提倡,也非常辛苦。我赞叹每个宗教的传教师,我都合掌称他们作菩萨。基督教的牧师、天主教的神父、回教的阿訇,我都称他们作菩萨。他们问我菩萨是什么意思?菩萨有智慧、有慈悲心,教化一切众生,我说:你们是不是?他点头,是;那你是真菩萨,不是假菩萨。除这一条路之外,没救了。这些人带头在做,我们四众同学跟在后面,要把这个教育效果扩大。怎样才能够落实,效果扩大?依教奉行。我们在经典里面学到,经典是教科书,学到了,这个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就要把它落实在我们自己生活上,譬如此地讲的「勇敌大军」,我们要发愿学习。这个「大军」是什么?社会上种种污染,社会上种种不善,这是魔军,把它比喻作大军,我们要勇敢来抵抗他。他们做的不善,我们用善法来抵抗他。今天社会,用佛家来讲,他们所造作的杀、盗、淫,我们怎样去抵抗他?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就是我们抵抗他。他们的言语妄语,我们不妄语,不欺骗人;他们两舌,挑拨是非,我们不两舌;他们绮语,花言巧语,欺骗众生,我们说话诚恳;他们恶口,说话很粗鲁,我们说话柔和,和颜爱语。我们反其道,这就是「勇敌」。我们不被他转,我们要转移他,也就是说我们要感化他们。他们心里面贪瞋痴,我们不贪、不瞋、不痴,用这个方法。

  《十善业道经》的精神,就是经典里面讲的一段话,我把它写出来了,印在前面一面。「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这个一切诸恶道,不仅是我们人道,包括六道,包括十法界;什么方法?佛告诉我们,「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这一句话我把它补充一下,大家就好懂了。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善法」两个字是贯通的。常念是心善,思惟善法是念头善,观察善法是行为善,你的心善、念头善、行为善,这样叫你的善心、善念、善行「念念增长」,天天有进步。后面这一句话重要,决定不可以有一毫一分不善夹杂在其中;如果有不善夹杂在里面,你的善就不纯;要做到纯善,你就成佛了。所以你才常得亲近诸佛如来,常常能亲近一切圣众。这一句话好!这是佛陀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要想转恶为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关键就在这一段经文。这个善,善恶标准并不高,就是十善业道。要从这个地方做起,慢慢把十善业道的面扩张,义理加深,才晓得十善业道深广无际,那就到圆成佛道了。「勇敌大军」是这个意思。

  然后「守护一切众生」,首先守护自己。「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身体一切器官,守住眼非礼勿视,守住耳非礼勿听,凡是不应该接触的不接触,你要能守得住。众生,不是外头芸芸众生,众生是自己,「自性众生誓愿度」,先把自己众生度了,然后才能帮助别人;自己众生度不了,你怎么能帮助别人?所以这个地方,每个字意思都很深、都很广。

  『令住正道』。拿十善业道来讲,我们的身,身住正道。什么是「正道」?不杀是正道,不偷是正道,不淫是正道,身要住在这里;口不妄语是正道,不两舌是正道,不绮语、不恶口是正道;心里头,不贪是正道,不痴是正道,不瞋恨是正道。先把自己的众生,住在正道上。我们果然依教奉行,这个身就是一个典型,是一个榜样,其他众生的榜样。我们一句话不说,已经教化很多众生,让别人看看你这个形象,他看久了,他会感动,他会觉悟,向你学习。教化众生,言语固然非常重要,身教更重要,身是我们自己做到了。

  我们这两年讲经教学总题目,我用的是北京大学师范学校的一个标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句话的意思,我们起心动念、一举一动,要给社会大众做表率、做模范,不是好的样子决定不可以做,是好的样子我们要做。我们做出样子给人看的,不是为自己,这叫做利益一切众生,「守护一切」,这一切是广大的群众。佛法在哪里?佛法就在我们这个身体上,身体是个样子,具体落实在我们起心动念、生活行为,我们就是佛法的代表。佛法值不值得别人尊敬,值不值得别人赞叹学习,要看你这个样子。你果然是个好样子,大家赞叹佛法,学习佛法。你学佛的人是个坏样子,人家一定骂佛法,毁谤佛法,还要把佛法消灭。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法在哪里?佛法不在经典上,佛法在人,在人心,在人行为。否则的话,我们这学,学到哪里去了?到底学些什么?

  佛说得太多了,我们学不了,所以我们在经典里面选择一部分,精要的几句话,一生受用不尽。「净宗学会」成立,我们选了五个科目,简单明了。第一个科目「三福」,三条。第一条「孝养父母」,我们要做到,要落实;「奉事师长」,我们要尊师重道。现在人不孝父母,我们孝父母.不孝父母是魔军,我们如何对付他?我们孝顺父母,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现在学生不敬老师,我们尊重老师,做表率。要真干才行,尽我们自己的能力去做。

  方东美先生是安徽桐城人,桐城最高的一个学府是中学,桐城中学,我们在桐城中学建立一个「东美先生电脑教室」,我送一百台电脑给学校。「东美电脑教室」,纪念老师,尊师重道,叫全校的学生感老师的恩,不可以忘了老师;我们在济南山东大学建了一个纪念馆,纪念李炳南老师。要拿行动出来,这是什么?这是社会教育,教导这些年轻小学生要知道「知恩报恩」,要知道「尊师重道」。我们提倡建立百姓宗祠,提倡孝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桩事情还没落实,我永远不会忘记。

  「慈心不杀」,培养自己的慈悲心。佛教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根在此地。孝亲、尊师、慈心完全落实在十善业,所以后面「修十善业」,你要不能修十善,你的孝亲尊师都是假的,那是空洞的口号,没有落实。真正依十善,断十恶,修十善,你才是孝子,你才是老师的好学生,你才是佛法的根器、法器,佛家讲法器。「慈心不杀」是法器,你有能力学佛,佛法「慈悲为本」,你有慈心。所以我说这四句,前面两句是根,「慈心不杀」是本,像一棵树一样,那个主干,那个本;你有根有本,世出世间法都能成就;你要是根跟本坏了,怎么努力,你也是一场空,你也不会成就。根本重要!根本就是孝道跟师道,佛法跟中国传统教学这个理念完全相同,根基完全相同,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能在中国生长、茁壮、开花、结果。中国文化对于佛教文化,在基本上不谋而合,这样集合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佛教跟中国文化融合成一体,分不开了。

  中国一定会强盛,我们在外国常常听到外国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界,我们听了很欢喜。这话是真的、是假的?真的,中国古圣先贤历代祖宗积的德太厚了。中国人为什么这两、三百年遭这么大的难?违背祖宗教训,对祖宗教训产生怀疑,看到西方科技文明,迷失了心性,一味去向往,忘掉自己祖宗,才遭这个大难!到外国多走走,明白了,看清楚、看明白,再看看中国祖先这一套很高明,再回过头来,中国就强了。中国强大会带来全世界的和平,会带给全世界人类的幸福,为什么?我们祖宗的量大,我们祖宗不自私,我们祖宗不要什么智慧财产权,我们中国祖宗不要这个的,中国人有好处,欢喜各个人都能够分享,这个外国文化里头没有。中国人不会据为己有,能够广利一切众生,岂不是全世界人都享福吗?这是几千年儒家的教学、佛法的教学,这个思想根深蒂固。

  我们自己先叫我们的六根住正道,这六根就是众生,住正道,然后去影响别人,做给别人看,与别人多往来、多沟通。我也看到有人提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要多往来,多跟人沟通,会不会妨碍自己修行?这确实是个问题,你的心还没有得定,什么叫得定?你还被外面境界影响,你的心就没有定,你跟外面接触是要有分寸的。如果你要是不受外面境界影响,你可以扩大层面跟外面广泛接触,你去帮助别人。就看自己心里头有多大的定功,你自己有多少的开放。如果没有定功,很会受外面境界影响,你就不能开放。由此可知,不准开放、不能开放是对小学生的,我们现在是小学生,那只好听话;到念中学,年岁大一点,智慧开一点,就又放宽一点;到大学,更放宽一点,逐渐逐渐在放宽。所以五乘佛法,人乘很保守,天乘开放一点,声闻再开放一点,缘觉又开放一点,到菩萨就大大开放了,到佛陀一点界限都没有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一个共同的法身,那就完全开放了。所以要懂得佛法是逐渐开放的,不是永远保守的,跟念书一样,不可以永远只念小学,是要不断向上提升,这是正道。

  我们读《华严》、学《华严》,这才把佛教的界限展开了,跟所有宗教沟通,跟所有的宗教、所有不同的族群往来。有很多人问我:法师,你为什么这样做?我说,《大方广佛华严经》的落实,我们学了《华严经》,不能说学了不做。怎么做?就是要团结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为全世界众生求福。《华严经》我归结它的教学真实的功德利益,十二个字:「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这十二个字完全落实,那你这个界限不能不突破。宗教界限不突破,你们看看中东宗教战争,印尼回教跟基督教战争,这个没有意义。种族的宗教,宗教的战争,如果我们一沟通,这个问题就化解了。

  在新加坡,回教跟基督教见面多么亲切,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聊天。九个宗教就跟兄弟姊妹一样,你们到居士林都看到,这几天天天在开会。现在九大宗教的代表,他们的领导人都起了中国名字,昨天把名单拿给我看。好,我发个心,每个人刻个图章送给他们。都起了中国名字,我们一起到中国去访问中国五大宗教,你说这个多亲切!这是什么?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教学,佛家讲一片慈悲,没有界限的。我说他们的教「神爱世人」,你要听清楚,神爱的是世人,不是说他的信徒,所以我常常跟他们开玩笑,神爱我比爱你要加好几倍,他们很惊讶!那怎么回事情?我说,你们是神的儿女,神当然爱你,我们不是神的儿女,神会加倍的爱我们,他才是神。所以这个样子就沟通了,真正变成一家人。我跟他们说,佛是老师,他们信仰上帝、信仰神,神是他们天上的父;神是你们的父母,释迦牟尼佛是你们的老师,你们爱父母,也爱老师,决定没有冲突,绝对不会说,「你尊敬释迦牟尼佛,你有罪,你错误」,没这个道理,我们父母都教我们尊重老师,我们的老师都教我们孝顺父母。

  事情是我们在经典上、教义上没有搞通,过分的分别执着,所以才产生误会。所以教理经典我们也要交流,我们六月份就开始,邀请九大宗教来给我们讲他们的经,我们学习他们的经。我们在理论上、知见上能够达成共识,和平、安定、幸福才有根。希望我们这些作法能够向全世界推广,新加坡带头在做,现在马来西亚影响了,马来西亚也要做,好!李木源居士有意思在这一、两年当中,我们把它推动到亚洲这个地区,这也有好几个国家,我们全面来推动,然后再推广到全世界。我们的目的就是十二个字:「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决定没有私心,绝对没有自私自利,我们在这个地方建立共识。所以新加坡九个宗教能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是「守护一切众生令住正道」。

  而「令住正道」的核心重点还是教育,这就是我们讲的宗教教育。本来教育是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刚才说过,这三方面教育现在已经被人疏忽了,现在只有靠宗教,希望宗教能挽救破碎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宗教领导人本身,我们连心联手来做这个事业,更希望所有宗教的信徒,我们要同心同德,把「爱世人」这桩事情做好,真正爱护一切世人。你爱他,你就要帮助他,帮助他这里面项目非常非常之多,最重要的是教育他,帮他破迷开悟,帮助他恢复有个正确的思想,有个正确的观念,那就是能够舍己为人。错误的观念是自私自利,正确的观念是舍己为人。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为世人服务的,为一切苦难众生工作的,这个观念是佛菩萨的观念、众神的观念。所以令一切众生永离邪知邪见,获得正知正见,这是守护里头最重要的一桩大事。

  再往上提升,清凉后面讲这一句话,「住正道者,不分别是邪是正」,这是我们今天做不到的。这是什么?完全得清净心了。一切诸法里头有没有是非?有!有没有善恶?有没有邪正?有没有利害?都有。没有是非邪正利害,这是法身菩萨,不是普通的菩萨。法身菩萨应化在世间,教别人有邪正、有是非、有真妄、有善恶、有利害,教你们趋吉避凶,而在他们自己本身,他们没有。我们要问他为什么没有?《金刚经》上说得好,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们想想他这四相都没有了,他还有什么吉凶祸福?他没有了。他没有了,才能应化在六道里头帮助众生。众生有苦他没有苦,众生享受五欲六尘之乐,他没有乐的念头,才可以跟一切不同的众生融成一片,和光同尘,在这里面帮助众生。你享乐,菩萨跟你同乐,同乐的当中帮助你觉悟。你受苦难,菩萨也应化在其中跟你同患难,同患难当中,帮助你、指导你脱离苦难。

  这两句前后并不矛盾,前面的意思浅,是说我们的身分,一切众生;后面的意思深,是诸佛菩萨应化在其中,做我们的老师,帮助我们,教导我们,他们不会被境界转,他们住平等法界。不分别是邪、是正,这是一真法界。我们今天住十法界,他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没有界限,只是一念觉迷而已。换句话说,你有我、人、众生、寿者,你就在十法界;换句话说,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你是十法界众生;你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你是一真法界的菩萨。所以这个境界没有差别,差别在哪里?观念不一样,我们说想法看法不一样。

  十法界里面想法看法都没有离开「我」,只是对于「我」这个执着有轻重差别;六道里面我的执着重,声闻、缘觉、菩萨法界对于我的执着轻,只是轻重不同。最严重的我执是地狱众生,其次是饿鬼众生,再其次是畜生,人则又其次。如果我们人非常固执这个「我」,将来死了以后,就堕地狱。所以必须要晓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放弃我执,把念头转一转,念念为众生。什么是我?一切众生是我,我是一切众生,这个念头一转,你决定不堕三恶道。如果你的心量果然拓开了,念念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那你决定成佛;为什么?这佛的观念。境随心转,这是佛在大乘经讲得太多了,我们要牢牢的记住。那个心就是念头,随着念头转,我们一念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这个人就是佛,他就成佛,他就作佛了。他的智慧福德跟虚空法界等,虚空法界有多大,他的智慧有多大,他的福德有多大。

  末后这一句意思深,我们虽然做不到,这个道理要懂。为什么?你要不懂这个道理,你很难把自己往上提升;你明白这个道理,虽然高,我慢慢的会往上提升。好象读书,我们读小学,小学生,但是我们知道有中学、有大学,我小学念完了,我还往上升;如果不知道有中学,不知道有大学,只知道有小学,那你永远就这么个程度,你不可能向上提升。佛经里告诉我们,在现前这个境界,还有比这个更高、再高的境界,他都告诉我们,使我们不会止于这个境界,一定要不断向上去提升。但是真正要想往高处走,必须把底下的基础做好;就像现在盖大楼,新加坡最高的楼七十多层,你要盖这么高的楼,你的基础不能不稳固。

  佛家的修学,佛是最高的,要想作佛,你不把自己的根基奠定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根基就是「净业三福」,第一福我们说过了,四句;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三条十一句,每一句四个字,四十四个字是基础、是根本。这四十四个字完全落实、完全做到,你在佛法修学,你基础奠定了,你往后修学困难不多,可以说一帆风顺。如果这四十四个字没有做到,你怎么认真、怎么努力,你这个宝塔砌不上去的,砌上去就倒下来了。所以要晓得这是根,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这十一句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个话要记住。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修行成佛的,都是这一个基础。不管你修哪个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在中国讲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是这个根。而这个根之根是孝亲尊师,所以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你的根就没有了。根之根坏掉了,你怎么会有成就?怎么样的修学,也只在佛法里面结个善缘而已,这一生不能成就,念佛也不能往生。念佛往生都是孝子,所以一定要重视!

  印光大师用《感应篇》、用《安士全书》、用《了凡四训》,这三样东西教我们,有大道理在。那是真实智慧,真实慈悲,真实方便,为什么?这三种书里面,你仔细去看,就是「净业三福」详细的讲解。我们怎样去了解净业三福这四十四个字,如何在这四十四个字里头建立信心,依教奉行,那你就不能不学习印祖指导我们这三种书。在佛经里面,我们就选择《十善业道经》,帮助我们打根基,这就是「得守护一切众生令住正道无空过者」,我们这一生也不会空过了。他从这个地方修成了无上的佛果,说明「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哪一个法门都能成无上道。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0二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夜叉王长行,第九句:

  【富财夜叉王,得增长一切众生福德聚令恒受快乐解脱门。】

  这一位夜叉菩萨,我想每一位同学、一切众生都非常欢喜他,他是什么人?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财神,财神菩萨,他给众生带来财富。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的注解,「集福德因,受快乐果,由身智光,得增长也」,这几句话不多,把他修学重点给我们点出来了,最重要的是「集福德因」。富财夜叉王他所修学的,帮助一切众生的,就是『福德聚』,这一句里头重点就这三个字。什么是「福」,什么是「德」,我们要清楚。菩萨行门总纲领,世尊在一切经论里面,跟我们讲的是六波罗蜜。六波罗蜜里面前五条是福,后一条是德,般若波罗蜜是德、是性德,前五条是修福。如果就前五条来说,前面两条是修福,后面三条是德;前面布施、持戒决定是福报、是修福,忍辱、精进、禅定是德,我们都要辨别清楚。般若波罗蜜纯粹是德,就是性德圆满的流露。由此可知,财神爷帮助我们发财,还是要靠自己修,绝对不是说,他把财富就送给你了,没这么便宜的事情。他也不能够这么作法,决定要懂得怎样去修,怎样修因,你才会获得果报。你要想得财富,你决定要懂得财施,要施财。我们在佛经里面这么多年的学习,稍稍契入一点,对于这些道理、事理我们明白了,深信不疑,依教奉行。

  许许多多的同修哪一个不追求富贵?富是财富,贵是地位,在社会上获得崇高的地位,人人都在追求,想尽方法去追求,你能求得到吗?如果我们用一切方法可以求得到,这命运就被推翻了,因果被推翻了,那这东西都是假的了?因果是真理,佛家常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也是属于万法之一,因变成果,因空了;果又变成下一个因,果也空了;因果也是空的。为什么说「因果不空」?因果转变不空,因果相续不空,所以从转变跟相续来说,因果就不空。正因为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世出世间圣贤才教导我们要修善因。修善因,因果的转变是善的,因果的相续是善的,这就是我们讲的善果,种善因,得善果。

  世间人,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发财的人,拥有亿万财富;这个世间有很多地位很高的人,做到国王、总统,绝对不是他什么本事得来的,不是的。无论用什么手段,佛法讲那是缘,它必须有因,那个缘才能够结成果;他要没有因,缘再殊胜,也结不成果。因是什么?前世修的,前世修的有福德,这一世的缘才会有这样的成就。我们非常相信这个道理,这是世间人所讲的真理。真正明白这个真理,我们就懂得致富之道,取富贵之道我们就明了了。取富贵之道要积德累功,云谷禅师教给了凡居士的,我们在《了凡四训》上看到,教给他取富贵之道,他懂得行善积德,他突破了自己的命运。

  人真有命运,「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要没有大善、大恶,总是按照自己命运去走,起伏不大,所以这个命大致上都算得很准确;虽然它有起伏,起伏幅度不大,距离这条线不太远。如果他有大善、大恶,这起伏就很大了;积大善,这一生的命运就改变了;造大恶,他这一生的福报损耗了,损福折寿。我们在古人笔记里面记载看到,有这种例子,他在命运里面他是宰相的命,因为他作恶,到以后做个县市长,这是讲福折了,福损了;寿命,本来有七、八十岁的寿命,五、六十岁就死了,寿命减短了;这个事情我们能相信。如果是积德修善,他的福报会提升。像了凡先生,孔先生给他算命,他没有功名,功名在现在讲就是学位,他命里头没有最高的学位,那时候最高学位是进士;他自己努力修善,他中了进士。所以进士是命中没有的,他得到了。孔先生给他算命,他命里没有儿子,以后他有两个好儿子;孔先生给他算命,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多岁;这些都是这一生当中修来的,不是前生的。由此可知,命运肯定有,命运是自己造的,命运自己可以改变。圣贤的教育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改造命运而已。

  改造命运里面,头一个就是要修布施。布施是什么?布施的精神我们要懂得,损己利人,决定不可以做损人利己。做损人利己,那你就是背道而驰,自己的福报折掉了,寿命也折了,打折扣了,这是绝大的错误。世出世间的圣贤都是这样教导我们,哪里会错?所以我们一生只知道帮助社会、帮助众生,绝对不要想自己,这是你真正修福、修慧,福慧双修,果报不可思议。你不希求果报,果报无比的殊胜。有希求果报这个念头,你所修学的全是福德,你能够称心如意,能够满足你的愿望,但是要晓得是福德;不求果报,那就变成功德。功德里头有福德,福德里头没有功德,这个要辨别清楚。不求殊胜,一切能放得下,就得大自在。样样都放下,世出世法一样都不要计较,我们就得大自在。生死自在,你想想还有什么不自在的?

  财布施,只要看到别人有需要的,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不要有丝毫不善的念头夹杂在其中,这一点很重要。什么是不善的念头?自私自利的念头。我常常跟同学们讲,我们要把这个连根拔除,我们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功夫就会得力。功夫不得力,就是夹杂这些东西。觉明妙行菩萨教导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不夹杂。不夹杂什么?不夹杂自私自利。诸佛菩萨,经上常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不夹杂。不但无相,还说「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念头都没有。无四相是不执着,无四见是不分别,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我们今天六根对六尘境界还有分别,有分别就是有四见,有执着就是有四相。有四相,佛尚且说,那不是菩萨;有四见,那就更不必说了。什么叫菩萨?菩萨是真正觉悟的人;换句话说,真正明白事理的人,这个人叫菩萨。真正明白,绝不夹杂。

  处事待人用什么心?我们常讲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说的「大菩提心」。「菩提」不好懂,我这样写出来,大家好懂。菩提心的内容就是这五条,具足这五条,你就发菩提心了。真诚,决定没有虚伪;什么叫虚伪?妄念是虚伪。大乘经上常讲「真心离念」,那个「念」是妄念。菩提心的体,诸位都知道,是至诚心,《观无量寿佛经》上佛说的。什么叫至诚心?古德的解释,「一念不生是谓诚」。由此可知道,真心叫离念,有一个念头,心就不诚。可是《金刚经》上跟我们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个诚,一念不生就是「应无所住」。一念不生,这是真诚,菩提心的体现前了。可是后头又加一句,「而生其心」,这怎么讲法?「而生其心」,生这个心是利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不是利益自己,这叫生心。生心无住,无住生心,生心跟无住是一桩事情。所以说决不生自私自利的心,不生这个心,要生利益一切众生的心,这就是大慈大悲,没有条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要晓得慈悲是从真诚里头流露出来的。

  清净则不染着;平等则不分别,没有高下;正觉则不迷,决定不被外面境界诱惑,这是正觉。用这种心来积德、来修善,成就的果报是无上菩提,究竟涅盘,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德能。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落实,决定不能把佛陀的教诲变成个空洞的口号,那有什么用处?佛的大智、大德、大能表现在哪里?表现在我们作学生的身上。我们学佛是佛陀的代表、是佛陀的形相,所以自己要常常检点反省,我们学佛学得像不像?每天展开经卷读诵经典,无非是检点自己的心行,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跟经上讲的一样不一样?不一样,赶快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我们没有明心见性,见思、尘沙、无明没有断,只有依靠经典。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方法,是已经断了见思、尘沙、无明这些人表现的心行,所以这个可以给我们做标准,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学,这才不会错。标准讲到最粗、最明显的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从事上去做,这是福报;与理相应,那就是功德。总需要懂得,知道修福,知道积德;「聚」,是多。天天修福,天天行善,而不着修福行善之相,这就是德,把福报变成福德了。「聚」是累积,天天在干。财神菩萨天天给我们做模范、做榜样,这就能做到「增长一切众生福德聚」。他在这里教我们,帮助我们,让我们了解这些事实真相。

  施财得财富,尽量去施,决定没有吝惜,财会源源不断而来。你决不要想它什么时候来?它来多少?那你就着相,你就完全错了。一切都不理会,只知道做,来多少布施多少,不可以把它留在这边。世间人听到佛这个说法不敢做,为什么?赚钱好不容易,非常辛苦,我这个舍掉之后,明天我生活怎么办?于是不敢做。佛的话是好话,很难相信,这是什么?理没有透彻明了,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才有许多疑虑。把事实真相统统搞清楚、搞明白,这个疑虑就断掉了。说放心大胆去做,说个「放心大胆」,里面还是有怀疑,如果没有疑问的话,连「放心大胆」这个念头都没有了。佛经里面讲「法尔如是」,自自然然是这个样子。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感应得,财愈施愈多。这是什么?因具足了。然后得财富需要缘;缘,无论从事于哪个行业,别人从事这行业不赚钱,你从事这个行业钱财源源不断而来。有因,有缘,后面就有果报。不是说我布施很多,我可以天天不做事情,等待天上掉钱下来,没这回事情!那是什么?你有因,没有缘,果报不能现前;有缘,没有因,果报也不能现前。因缘具足,善果就现前了,所以一定缘不能缺少。

  有人赚钱很容易,有人赚钱赚得很辛苦,这是什么事情?你修因的时候不一样。你行布施供养,你很痛快,欢欢喜喜的布施,你得来就很容易,一点都不操心;你布施的时候很勉强,别人来劝你,不好意思不布施,布施得像割肉一样,很痛,又后悔,将来你财还是可以得到,但是赚得很辛苦;因为你施的时候不爽快,所以你赚的时候也不会爽快。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世间人这一关透不过!

  法布施,增长智慧,智慧是德。法布施的范围非常广泛,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人觉悟。诸佛菩萨,可以说所有一切布施供养,我们今天讲项目、类别无量无边,但是里头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就是佛法。如果他的布施供养项目跟佛一样多,就少这条,决定没有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个法就叫魔法,这不是佛法,佛跟魔的差别就在此地。魔是什么?你不能开悟,你就会受折磨,你迷惑颠倒。迷惑颠倒的人,哪有不造罪业的?你的财富愈多、地位愈高,你造的业愈重,没有一个不造业的。不造业的人是觉悟的人,他不造业,没有觉悟的人不可能不造业。所以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道理在此地。法供养里面,最重要的是「如教修行供养」。我们怎样报佛恩?怎样报父母恩?怎样报师长恩?师长他也有师长,我们中国讲历代祖师的恩,代代相传。佛告诉我们,唯有如教修行供养,这才真正是个报恩者。

  佛在经上教导我们五戒十善,我们有没有认真把这个放在心上?有没有认真落实在自己生活上?这是供养。果然如法供养,必得诸佛护念,必得龙天善神保佑。像许哲居士常常说的,「老天爷会保佑我」,她说这个话多么有信心!信心从哪里来的?如教修行。反过来,如果是障碍佛法,果报很重。过去我们讲过《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我讲过三遍。也特别从这部经里面节录重要的教训,我节录了四十四条,放在我们《净宗同学修行守则》的后面。我总共节录《无量寿经》六十二条,节录《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四十四条,合起来一百零六条,不多,要记住。印成一个小册子,大家可以装在口袋里,常常拿这个来检点反省,成就自己的「福德聚」。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人对事对物,符不符合佛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要作真佛弟子,别人说什么那个不相干,他是凡夫,再多人说他都是凡夫,我要跟佛学。全世界的凡夫集合起来,智慧比不了佛;绝对不是说「三个臭皮匠就抵得一个诸葛亮」,你找三个臭皮匠去跟诸葛亮比比看!三万个臭皮匠也抵不上一个诸葛亮,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还是跟诸葛亮走,不能跟臭皮匠走。所以决定要尊重佛陀的教诲。

  我们对佛陀的教诲何以能生信心?我最初学佛的时候,没有学佛之前我就有个概念,我相信古人。人家问我为什么相信古人?古人的东西流传几百年、几千年,他要没有道理,早被淘汰掉了。这千百年当中,多少人眼目看过,这就是值得我信赖的。现在人的著作没有通过这么多人的考验,我暂时放在一边,我不学你的,我没有智慧辨别你是真假,但是我不可以浪费时间。古人这个已经通过试验的,通过试验的大概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你这个好是好,没有通过试验,我只好把你放在一边。所以许多同修们都知道,我对于现在人的著作我很少看,为什么?东西太多了,看不了,我只好看古人的,舍弃现代人的。佛经翻译成中文也有两千年的历史,两千年当中高人太多了,他们都读过,流传到今天,可见得这个东西有价值。我们随顺佛陀教诲,随顺经典里面的教训,决定不会错!

  有人说《无量寿经》会集本不如法,那你们诸位想想看,我今天编的《修行守则》不是更不如法了吗?东抄一句,西抄一句,不是更不如法了吗?就是我们净宗修行五个科目,都不是一部经上抄出来的。最明显的你们能看到,「净业三福」是《观无量寿佛经》上抄出来的,「十大愿王」是《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抄出来的,那不是更不如法了吗?他说他的「不如法」,我肯定我的如法。我抓住佛这几句纲领,做为我一生心行的指导原则,一生我真正的皈依处。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学,也劝导别人,我们看到有很多人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念佛往生的,往生的瑞相非常好,我们看到很安慰。这就是看到什么?看到效果,这才是真的效果,决定不再搞六道轮回。

  我们一生随顺佛陀,我们不随顺别人的知见,要有这个智慧,要有这个见识。李木源居士遇到这些事情,一句不提,他有的时候拿来给我看,报纸、杂志这些东西,还有录音带,录音带我们基本上不听,文字看一下,马上就放在一边去了。不管他们怎么说,《楞严经》上讲得好,「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听到、看到了,心里一动摇,一受他的影响,我们就前功尽弃,你说那多可惜!我们的父母、师长都流眼泪。

  我们有个坚定向道之心,决不会受外界的动摇,认真去修布施。修无畏布施,什么叫无畏布施?众生有恐怖,身心不安,我们帮助他、安慰他,这是属于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果报,健康长寿。在无畏布施里头,最明显的是放生,你看到那些动物马上就要被宰割之苦,你能够救它,能免于一死,这是属于无畏布施。其次我们在社会上看到老人,老人需要帮助,他很苦,体力、精神都衰退了,没有人照顾,我们发心照顾他。病人、老人、孤儿,帮助这些人是属于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所以佛教我们修因。但是六度是一个整体,不能够分开的,分开我们往往好心做错了事情,不知道这六个是一个,决定不能够分开。我们帮助别人要如法,要懂得法,这就是持戒;要如理,理是般若。所以无论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要如理如法。

  在方法里面,一定要遵守规矩,佛教给我们和颜爱语,要懂得自己谦卑,不能够轻慢对方;对方再贫贱,都不可以用轻慢心。用轻慢心,你是修了福,你缺了德;「福德聚」,你只有福聚,没有德。对于一切苦难众生,我们要像佛一样的尊敬,即使对恶人也要尊敬。恶人为什么要尊敬?恶人他有佛性,我们尊敬他的佛性,并不是尊敬他的恶行,不是的,尊敬他的佛性。所以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礼敬」决定是平等的,但是「称赞」就不是,「称赞如来」,它与性德相应的我们称赞,与性德相悖的我们不称赞,我们尊重他、礼敬他,不称赞他,不向他学习,这是佛的教诲。他有困难,我们要布施供养他,不能说他是恶人,我们就不要供养他,这错了。恶人,没有衣服穿我们送衣服给他,没有饭吃我们要送饭给他。换句话说,我们要用真诚心去感化他,不能跟他作对;跟他作对,他就不能回头了。真诚感化,久而久之,他会回头,回头是岸。

  古人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不是圣贤,他不是佛菩萨再来,他是凡人,他有烦恼习气,他没有好的人教导他,他怎么会不做错事?所以这个是可以原谅的,只要他能改过自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他不能改,慢慢等他,有耐心等待他,长时间感化他,这才叫大慈大悲。佛家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慈悲到极处!这是世出世间圣贤所不及的,唯有佛的心,这么清净,这么平等,这么样的真诚。我们以佛为老师,一心一意向佛学习、向菩萨学习,我们如何也能够帮助一切众生。

  「增长」,用今天的话讲是提升,提升他们的福德,能够令一切众生「恒受快乐」,离苦得乐。离苦得乐不是一时,一时不究竟,「恒」。恒是往下生生世世,你都不受苦难,恒是这个意思。这一世帮你解决问题,你离苦得乐了,来世不行,来世还是受苦,这不是佛教。为什么?这一世时间短,来世的时间长,在六道里头任何一道都比人的寿命长。天人、地狱不必说了,大家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读过,饿鬼道、畜生道寿命都很长,饿鬼道的一天是人间一个月,如果也是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们的寿命,一般平均寿命都超过一千岁,你就晓得堕饿鬼道,要想离开饿鬼道,在时间上来讲很长很长;畜生道愚痴,很不容易摆脱畜生身,我们都要觉悟!

  释迦牟尼佛在经上时时提醒我们,当年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祇树给孤独园盖房子,看到地上的蚂蚁,佛看见就笑起来,旁边学生看到,佛为什么笑这蚂蚁?佛说,这蚂蚁,七尊佛出世都过去了,它还作蚂蚁身。如果我们说一尊佛修行成佛要三个阿僧祇劫,那七尊佛不是三七二十一个阿僧祇劫,它还在作蚂蚁。不是说蚂蚁寿命那么长,是死了以后又堕蚂蚁身,它不知道离开,它认为那个身就是它自己,坚固的执着,认为那个蚂蚁窝就是它的家,舍不得离开,所以死了以后还去投蚂蚁胎。这知道,三恶道很容易堕落,很不容易出头。我们相信佛的教诲,佛决不是假设来吓唬我们,来劝我们为善,我们这样想法,那你就完全把佛的意思错解了。佛有的是智慧,有的是善巧方便,用不着用这种方法吓唬我们,佛不会用这种手段,佛所讲的都是事实真相,我们要感谢。

  佛陀的教诲,首先教我们受持三皈、五戒、十善,把人道的脚跟站稳,决定不堕三恶道,这是第一步;然后从这个地方,逐渐逐渐帮助我们向上提升。我们学佛一定要记住,心目当中不可以有一个恶人,我们学佛功夫能不能得力,关键在此地。心目当中决定不容许有一个冤亲债主,别人怎么对我,怎么不好,甚至侮辱我、陷害我,我也看他是个好人,这叫功夫,这是你学佛有心得。专门看别人的长处、善处,不要看别人的恶处,培养自己纯善之心,我们就成功了。

  《十善业道经》里面,世尊最重要的一句开示就是教我们,「常念、思惟、观察善法」。那个善法实际上是贯穿的,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常念是心善,思惟是念头善,观察是行善,你的心、念、行为都善。后面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句话太重要了。你还有一毫一分不善,夹杂在你的心念里头,就把你的善法破坏了。我们要这样修才成就,这样修你才真正能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是善果。所以人为什么不修善?为什么要造恶?富财夜叉王是教我们修善,他的教学,其实就是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这一句总纲领,我们真正懂得了,真正认真修学了,生生世世受快乐。

  我们在一生当中所遇到种种挫折,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为什么?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也造作许多恶业,生生世世也有很多冤亲债主,今天他们来扰乱,这是应当的。可是我们接受佛陀教诲,我们知道如何化解,你对我不好,我对你更好,时间久了,这个结就解开了,就化掉了,冤家宜解不宜结。念念想着别人的好处,想着别人的善处,不要把别人的恶处放在心上,那恶处不善,决定不容许毫分不善夹杂。他做不善是一时迷惑,不是永久迷惑;他造作不善,不是真心,是妄心,真心是善的。中国从前小朋友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哪个不善?一切众生都善。我们用善心、善意看众生,以善行对待众生,我们就是真正的佛弟子,我们才能够真正修成「福德聚」。我们这一生,如果希望得到财富、聪明、健康长寿,你就得这样修才行。

  但是要晓得,这三种果报都不能自己享受,自己享受又变成病了,坏了。果报现前,怎么?帮助苦难众生。我有财富,财富再大,我的生活是平民生活,简单朴素,把这个财富救济苦难的众生,这就对了。千万不能享受,一享受的时候福报现前,你的寿命都减短了。谚语常讲,「病从口入」。人要勤劳,不可以享福,福一享就完了。勤劳,那个福是享不尽的,这个要知道。决定不能叫自己这个身体太舒服,舒服就堕落了,坐椅子要坐硬板凳,这健康的;睡觉睡木板床、硬床,这健康的。世间人不懂道理,他坐的是沙发,睡的是软床,脊椎骨睡坏了,自找的。吃东西讲求色香味,怎么样调,吃出一身毛病出来。不如许哲居士,天天吃生菜,什么样的佐料她都不要,油盐糖醋她统统不要,她吃生菜。她都不煮,她说煮太麻烦,吃生的,原味。人家活一百零一岁,身体那么健康,那就是「福德聚」。佛经上所讲的,她虽然没有学过,但她全做到了。一生没有讨厌过一个人,一生没有发过脾气,这是我们应该学的。五戒十善她统统做到了,打分数她是满分一百分。她发心要来皈依,我连五戒证书都给她,为什么?她已经满分了,那只是一个形式而已。这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榜样,佛在经上讲了这么多,现在现前有人做出来给我们看。

  我现在还在邀请长春百国兴隆寺的常慧法师,我请她到新加坡来,在念佛堂带领大家念佛。这一位老比丘尼,今年六十五岁,没见过面,我听别人告诉我,看起来她也不过三十岁的样子。她念佛完全遵守吉祥云比丘念佛的方法,我们一般人叫「般舟三昧」,也叫「佛立三昧」。修学这个法门,只可以站,只可以经行、走动,不能坐,不可以坐下来,不可以躺下来。那一边同修告诉我,她已经有四百多天没有睡觉,日夜二十四小时念佛不间断,四百多天,精神饱满。她打电话给我,那个音声是童子的音声,从这个地方看到修行功夫得力了。我让她到新加坡来住三个月,念佛堂带三个月,你们看看,你们念佛跟她比比看。这东西不是假的,是真的!身心清净,一个杂念都没有,万缘放下。她什么都不需要,别人看钱爱财,她再多的钱摆她面前,理都不理、碰都不碰,这是修行的样子。

  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总要用清净心,清净心是不执着,有丝毫的执着,清净就没有了;平等心是不分别,有分别就不平等,有执着就不清净。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要用清净平等心;换句话说,分别执着永远断掉,我们心是一片光明。心放光,身就放光,一般修定的人他能看到,真正练气功练得好的人能看到,看到你身上放光,每个人都有;不但每个人都有光,所有一切物质都有光。从光的大小,从光的颜色,知道你起心动念。你的心善,你那个光也是很好看,像佛的光是金色的。金色的、黄色的、白色的都是善,蓝色的、青色的、黑色的那都不善。所以从颜色、从光的大小,能看得出来。将来我们纵然有这个能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看了怎么样?决定没有分别执着,那是定。一律平等看待,一律平等的帮助,不能说这个善的我帮助他,恶的不帮助他,不是!

  佛处事待人接物不是用这个标准,佛是用什么标准?缘。什么叫缘?他肯听、肯接受。恶人肯听、肯接受,佛要帮助他;善人不肯听、不肯接受,暂时放在一边,缘没成熟。「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缘」就是他能信、他能解、他能行,这是缘成熟了。能信、能解,不能行,他有缘,缘没成熟。所以佛帮助众生,没有缘的跟他结缘,有缘的帮助他增长,已经增长的帮助他成熟,已经成熟的,帮助他这一生当中决定脱离六道轮回,都在一个「缘」字。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说得好,一切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听了这个话很安慰;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缘殊胜,我们有指望上上品往生。「在遇缘不同」,不是别的原因,我们遇到的缘殊胜,我们的成就就殊胜。在佛法里面的缘,老师是我们第一个缘分,道场、同修,这三种缘分都具足,大难大难,很不容易。三种缘具足,那要不成就,就是自己懈怠、自己懒散,或者是自己的善根不具足,不肯相信,不肯发愿,不肯认真修行。如果能信、发愿、认真修行,必定上上品。

  这一位夜叉王菩萨,帮助一切众生,提升一切众生的「福德聚」,也不外乎这一些理论方法。这里面我刚才说过,最重要的,六度是一个,这比什么都重要;决定不能把它分开成六个,分开成六个就不叫波罗蜜,那是世间有漏的善法。知道这一个就是六,六个就是一,一多不二,这是佛法,任何一法里头统统具足六波罗蜜。我们口渴了喝水,这是布施供养,我们一般人疏忽了,布施供养「我」这个众生。这一个人怎么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所以这是众生,这是布施供养众生。布施供养众生要如法,水要慢慢的喝,不能这一杯一下就倒下去,人也呛死了。如法,就是持戒;慢慢的喝就是忍辱、耐心,不要着急;精进,这是求进步,都在一个动作里头;禅定是心清净;般若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任何一桩事情都具足六波罗蜜,无论大事、小事,处事待人接物,念念事事物物统统具足六波罗蜜,这叫菩萨行。所以菩萨行是贯穿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这才叫修行。在这里面,才成就自己的功德,成就自己的「福德聚」,自然就「恒受快乐」,离苦得乐。

  苦是什么?苦是迷。六波罗蜜的反面,那就是苦。布施供养的反面是悭贪,持戒守法的反面是恶作,忍辱的反面是瞋恚、嫉妒,精进的反面是懈怠,禅定的反面是散乱,智慧的反面是愚痴,我们芸芸众生过的是反面的生活,所以恒受苦难,我们受苦受难;反过来,恒受快乐。苦乐是果,佛教我们修因,才能够证果。六度是善因,反面是恶因;十善是善因,反面十恶是恶因。造恶因当然感恶报,修善因当然感善果。

  世间灾难再多,不管怎么变化,我们真正学佛的人前途一片光明,我们知道来生好。所以想到来生,我们多么安慰,我们不怕死,死了之后享来生的大福报,怎么不欢喜?怎么不快乐?迷的人怕死,觉悟的人不怕死;觉悟的人知道没有死,换一个身体,换一个生活环境,愈换愈殊胜,愈换愈好;迷人可怜,迷人愈换愈差。佛要帮助众生,菩萨要救度众生,关键就在此地。告诉你事实真相,帮助你破迷开悟。所以苦乐是自己修得的,绝对不是佛菩萨、神圣赐予的,是自己修的。佛教给我们修因致果,这才是真理,这才是事实真相。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0三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夜叉王长行,第十句:

  【力坏高山夜叉王,得随顺忆念出生佛力智光明解脱门。】

  在北方天王,这是最后的一段。北方,一般大乘经上讲,在护持正法里面特别侧重在防止污染,防止污染最究竟、最圆满的方法无过于念佛,所以末后这一位天王教导我们念佛法门。清凉大师注解,「念佛修因,生十力果。天未证极,故云随顺」。我们知道这些天王全是诸佛如来的化身,决定不是四王天,四王天没有这么高的智慧,也没有这么高的成就。

  天王的德号是『力坏高山』,「高山」是比喻傲慢,贡高我慢,这是积德累功最大的障碍,只要有这个念头,麻烦就大了;不但是道业不能成就,世间的事业纵然有成也不久。所以「慢」是大烦恼,我们要知道它的排列顺序仅次于贪、瞋、痴。这个烦恼一切众生都有,与生俱来的,这不是学得来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儒家教学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所以《礼记》诸位一展开,就在前面两、三行,「傲不可长」。儒家不断烦恼,为什么?他不出欲界。如果你要想出欲界,这个烦恼就要断了。甚至于你在六道里面要想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这个傲慢就要断;换句话说,傲慢这个念头没有断,修行功夫再高都在欲界,决定到不了初禅,这经论里头讲得太多了。我们遇到参禅的人,功夫很高的人,他还有傲慢的习气,我们就晓得禅定功夫再深都是属于未到定,你将来的果报在欲界天,决定不在初禅天,这是很小的成就。什么力量能够破傲慢?只有真正念佛,真实智慧,才能有这个效果,要不是真正念佛人做不到。你们看看从中国给我们传来的讯息,长春的常慧比丘尼是个真正念佛人,没有傲慢习气,新加坡许哲居士是个真正修行人,决定没有傲慢习气,这是我们所见所闻,是我们修行的好榜样。还有傲慢习气,自己就要有惭愧心,知道道业、事业都不能成就,一定要懂得。

  他在此地教导我们的法门,实际上是他自己所修所弘的法门,他所得的『随顺忆念出生佛力』。「随顺忆念」是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道理很深,我们也说得很多,为什么?佛在经教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正是《华严经》里面所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想就是识、就是变化,心能现相,识能够转变,所以有一真法界、有十法界。这怎么产生的?识变的,念头变的。我们如果真正体会这个道理,我们念佛就变佛,念菩萨就变菩萨,念什么就变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操纵在自己手上,不是操纵在别人手上。

  佛给我们讲十法界的业因,业因虽然非常非常复杂,无量无边因缘里面,我们要问哪一个因缘最重要?佛给我们说出来,从最上面说,最上面是佛,佛最重要的一个因缘是平等心,佛平等。所以平等多重要,平等是佛心。利益一切众生,救苦救难,舍己为人,六度心是菩萨心;因缘心是缘觉心;四谛心是声闻心;十善、四无量心是生天道;五戒、十善是人心,得人道;愚痴心,愚痴是连真妄邪正、是非善恶都看错了,看颠倒了,愚痴,畜生心,愚痴变畜生;悭贪,饿鬼心;瞋恚,地狱心。这是佛把业因,复杂业因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告诉我们。那我们起心动念起什么心?如果起的是贪心、贪吝心,不管你贪什么,对象不管,你造的这个业是鬼道的业,你来生到鬼道去了。贪爱佛法也要到鬼道,这个不论你的对象,论你的心,我们学佛不可以用贪心学。瞋恚、嫉妒多半堕地狱,所以要搞清楚、搞明白。

  念佛当然作佛,净宗法门就是依据这个理论,「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想什么它就变什么。我天天想佛,天天念佛,所现的境界就是佛境界,这是忆念。「随顺忆念」,「随顺」两个字好!我们也天天忆念,我们忆念到现在功夫不得力,什么原因?没有随顺。我们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还是随顺自己的看法想法,所以虽念佛功夫不得力,跟佛没有感应。佛教给我们要随顺佛的教诲,我们念佛就会有感应,跟佛就通了消息。怎么随顺佛?佛不在我们世间,佛的遗教留在世间,遗教是经典,我们修净土,一定要随顺净土宗的经论。净土宗经论不多,五经一论,我们要懂得随顺。五部经嫌太多了,可以选择一部,就行。分量大一点的《无量寿经》,分量最少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总共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可以!只要你一生依教修行,你决定往生。

  佛这么多经典是应各种不同根机,有人喜欢分量多的,有人喜欢分量少的,各人爱好不相同,你说佛多慈悲,统统可以随顺你们,佛是恒顺众生,我们做凡夫的人要随顺佛陀教诲。我们特别提倡《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得详细,讲得很圆满。《观无量寿佛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在理论上、在方法上、在境界上都有补充。小本《阿弥陀经》是劝我们修学,在经里面,那么短的经,四次劝我们应当求生极乐世界。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世尊的苦口婆心,体会到世尊对我们真实的爱护,所以经典里面的理论我们要明了,我们要深信不疑,里面的教训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到。

  《无量寿经》教训总纲领只有三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总纲领三句。从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那么长的一段经文,就是这三句的详细说明。这三句是纲,后面那一段经文是目。大家晓得后面这么一大段的经文讲什么?五戒十善,就是「善护」那个「善」字的标准。佛说得详细我们才懂,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应该怎么作法,不要随着自己的意思,要随顺佛陀的教诲。我们将经文里头最重要的句子节录出来,我们总共节录了六十二句,做为我们日常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准则,这叫随顺。要把这些重要教训,落实在我们生活上,落实在我们的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真的把它做到,这叫随顺。决定不可以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自己的烦恼习气是什么?贪瞋痴慢!随顺这个还得了吗?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果报在三途;随顺《无量寿经》上的教诲,果报在极乐世界。

  这个「随顺」,诸位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就是古德常讲的持戒念佛,随顺就是持戒。这个戒就是佛在经论里头的教诫,我们选出六十二句,六十二句是教诫。这样忆念,功夫自然就得力了。一般同修功夫不得力,口念,心行没有随顺,古人讲「口念弥陀心散乱」。现在心不只散乱,心在胡思乱想,比散乱还要严重,散乱是意志不能集中。口念弥陀,心里还造业,在心行上造业,那怎么能成就?所以说「喊破喉咙也枉然」。真要去做!

  善恶绝对的标准,我们在讲堂里头常说,凡是为自己的决定是恶,凡是为众生的肯定是善。为什么?佛在经上教导我们,六道怎么形成的?六道是妄想、分别、执着形成的。执着里头最严重的是我执,从我执生起自私自利,生起贪瞋痴慢。所以人起心动念是为我、为自己,这个人决定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道理在此地。所以佛说这是恶,道理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懂得,佛讲的是真话,不是假话。我们念头换一个,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这是大乘教法,把念头换过来,不再为「我」。一般人为什么换不过来?他就是因为有分别、有执着,「他不是我,我为他干什么」?他不晓得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众生就是自己,这个道理深!我们一般人不能接受,听不懂,「什么众生是自己」?你胡说八道!谁能接受?谁能相信?

  佛菩萨、古大德常常用比喻来给我们说明,希望从比喻当中你能够领会。譬如作梦,我们人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醒了之后我们自己细心想一想,刚才那个梦境还很清楚,你想那个梦从哪儿来的?梦里头很多人,也有虚空,也有日月,也有天地,也有树木花草,也有很多人,从哪儿来的?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不是外头来的。你果然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梦里梦的所有的人,不是你自己是谁?自己心里头变现的。梦里面的天地也是自己,梦里面树木花草全是自己,佛法里面所说的「全妄即真」,妄是现相,所现的相是虚妄的,能现的心是真的、是自己。梦境如是,因为时间短,你醒悟过来想一想能明了,我们眼前现实跟梦境没有两样。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谁的心?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变现出来的。所以大经里头佛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你们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佛讲这个话懂了没有?

  「十方三世佛」,是讲十法界一切众生,九法界的众生是未来佛,三世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这是大乘经上常说的。所以你要是参透了,才晓得一切众生真正是自己。就好象我们今天迷了(我们整个身体是自己,这就好象真正认识法身了),而我们今天所认的是身体的许多细胞,我们这个身体是一个细胞,把这一个细胞认作自己,其他的完全否定,这叫迷,这叫颠倒;不知道一切众生是自己,不知道爱护一切众生,不知道帮助一切众生,错在此地。

  诸佛菩萨大彻大悟,他悟的是什么?他了解事实真相。所以我们看他的示现,用我们人的眼光心思来观察,他牺牲奉献。牺牲奉献是我们讲的,他示现当中有没有牺牲奉献的念头?没有!他要有这个念头,他还落在分别执着里头。谁牺牲?我牺牲;谁奉献?我奉献;我相、我见没有破,那是凡夫,那不是菩萨。我们凡夫看到他是这个样子,在他自己心行里念头都没有。他照顾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就像一个慈母照顾婴儿一样,没有条件的。这是觉悟的人用什么样心态对没有觉悟的人,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从这里去观察,去学习随顺。能够学习随顺经教,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是个真正学佛人;否则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怎么能得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只有真学,才能得到。夏莲居老居士常讲「真干」,才能得到。

  可是凡夫无量劫来,就熏习成了严重的习气烦恼,决定不是短时间修学就能转得过来的。所以佛法是教学,不是艺术欣赏,这个要懂得。教学里面就要着重重复,不断的重复,不断的提醒,一直到你真正醒悟过来;只要还没有醒悟过来,就要提醒你,一遍一遍重复。我们在《大般若经》里面看到,佛重要的提示重复千遍以上,目的何在?真正是慈悲到极处,目的是帮助我们觉醒。我们念佛,念佛就是千万次的重复。这一句佛号,一天念几万遍,你说多吗?不多,几万遍都还没有回头,都还没有醒过来。天天念,哪一天醒悟过来,那就跟禅宗里头「豁然大悟」一个意思。

  你念佛为什么那么困难?不能够觉悟过来,就是因为你随顺烦恼,口里头虽然念佛,心里头烦恼不断。这个烦恼里面重要的从哪里断起?我常常劝导同学们,「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没有把它放下、没有离开,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你的生活过得不快乐,为什么?冤家对头很多,看这个人不喜欢,看这个事不满意,你的日子过得很苦。真正觉悟过来,看什么人都喜欢,看什么事情都如意,你就离苦得乐了。为什么?看法不一样,你自己不迷了。迷的时候跟一切境界是对立的,你当然苦恼;觉悟的时候跟境界是融成一体的,你的苦恼就化解了;所以破迷开悟,才离苦得乐。迷的时候赚钱,自己的钱赚得愈多愈快乐,这是迷人;觉悟了之后,把自己的钱送给别人,送得愈多愈快乐,恰恰相反。看到别人快乐自己真快乐,看到别人受苦自己真苦,迷悟不一样。真正觉悟的人,才能全心全力帮助别人,迷的人做不到。迷的人决定不会放弃自己的名利,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力;觉悟的人欢喜放弃,在佛家讲放下。所以他这个修行法门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随顺忆念」这四个字,我们要体会得到,要认真努力学习。

  特别在《华严经》上,你们看看这个经典显示的;我们第一品还没讲完,还是「世主妙严品」;在这里面看到华藏世界,在这里面体会到多元文化,多元一体,于是我们心量拓开了,佛教界限突破了。实在讲,佛教没有界限,界限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造成的。我是佛教,他是基督教,他不是佛教,这是错误观念造成的。实际上,佛教没有界限,佛教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包容,所以虚空法界法法皆是佛法。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是不是佛法?当然是佛法,只要是法就是佛法。大乘所谓的「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哪一法不是佛法?觉悟了,都是;迷了,迷了之后,问你哪一法是佛法?什么都不是。你要是说基督教不是佛法,《华严经》就不是佛法。一个错了,一切都错了,迷了。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佛法跟世间法没有别的,迷悟而已矣!而一切诸法,法没有迷悟,迷悟在人,不是在别人,在自己,与别人都不相干,完全在自己,所以佛法称内学,道理在此地。

  果然悟入华严境界,你眼目当中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假设的,不是假想的,是真的。怎么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是讲的真如本性,所有一切法都是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真如本性在哪里?一切法皆是。契入这个境界才证得解脱,解开你无量劫的迷执、情结,解开了;脱是什么?脱离三途,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你把妄想分别执着解开了,你才能脱离,脱离之后你生活在一真法界。你也许说,「我还是活在这个地方,我还是跟大家在一块过生活」,没错!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一不是二。一真法界在哪里?就在现前;诸佛如来在哪里?也都在现前;只是你不认识,所谓是当面错过。你真正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所有一切布施供养就是供养诸佛。天天心里想着,「我能够供养诸佛,那多好」,诸佛都在你面前,你不认识。

  修学功夫得力,得力有得力的相,这个相是什么?此地给我们举出一个例子,「出生佛力智光明」。这个佛力是如来果地上十种能力,「十」也是代表圆满,不是一个数字,代表无量无边的德能。一般宗教赞叹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就是这个意思。如来的十力,综合起来讲,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圆满的智慧。以他的德能、智慧帮助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叫光明,光明遍照,能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

  所以帮助一切众生里头最重要的一桩事情,是帮助他觉悟,其他都属于次要。次要的事情要不要做?要做,众生没有吃的我们要帮助他,没有穿的我们要帮助他,没有工作我们要帮助他。帮助一切众生的项目太多太多了,但是要晓得,无论用什么方法帮助别人,决定不能离开教学,如果离开教学,这是修的世间有漏福报,世间的善人都可以做得到。这要有教学在里面,帮助他开悟,帮助他明了业因果报,这在我们现在社会比什么都重要。现在的社会一般讲文化水平低落,太高深的学理他不能接受,你热心给他讲解他不懂。所以佛菩萨慈悲示现在我们现代社会,像印光大师拿什么来教我们?用《了凡四训》、用《感应篇》、用《阴骘文》、用《安士全书》,这水平很低,但是非常有效果。

  昨天刀述仁副会长到我们这边来访问,在四楼我们小阅览室里面,见到我们澳洲同学黄威龙,跟他谈话。这个黄居士告诉他,他问他,他是澳洲人,问他:什么动机你来学佛?黄威龙的中文讲得很好,他给刀副会长讲,他在没有到中国之前,他作梦,梦里头会听中国话、会讲中国话,这很奇怪的事情。前世是中国人。他的父母不是中国人,没有到过中国。所以他到北京去念书,很短的时间,中国的语言他全部都学会了,他能听我讲经,他听得懂,听得很欢喜。刀副会长讲,这个如果不是讲前世,这讲不通!

  人决定有前生,有前生当然就有后世、就有来世,这些事情我们经历了很多很多。往年我在美国达拉斯,有一位蔡文雄居士,我讲经也提到过几次。他第一次到旧金山,跟几个朋友一块去玩,迷了路,走到一个小镇,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来,这小镇很熟,他告诉朋友,这个车怎么开法,从哪里开,这些的道路、建筑物他非常熟悉,忽然好象一下记起来了,很熟悉。一开进这个小镇之后,果然没错,他讲的道路、讲的建筑物统统看到了,这是他学佛的因缘。到以后听到佛法讲到前世,如果要没有前世,这怎么解释?确确实实头一次到这个小镇,很可能他过去生中,大概是中国到旧金山去挖金、淘金的这些工人,在这个小镇一定住了很长的时期,所以对这个地方那么熟悉。这我们谈起来时,肯定有前世。这一类的例子很多很多,我们自己也有经验,许多同学们都有经验,你们常常出外旅游,有的时候到一个地方很熟,好象这个地方从前来过,但是确确实实是第一次来,感觉得这个地方很熟悉。这个现象,如果说没有前世,你就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所以许许多多的方法可以证明三世轮回,人有过去世、现在世,有未来世。

  为什么人有命运?你的命运会被人算得那么准,命运从哪里来的?谁给你注定的?佛法讲得清楚,没有人给你注定,是你自己造作。所以佛讲人生怎么回事情讲得最好了,佛只有四个字:「人生酬业」,你过去世造作的业,你这一世来酬偿你的业报;过去生中造的善业你享福,造作的恶业你来受罪。换句话说,人生是什么回事情?不但是人生,整个六道十法界不过就是「因缘果报」四个字而已!你造作什么就变现什么,真的是自作自受,怎么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又再造业。人哪一天觉悟了,不怨天、不尤人,这就开始不造业了,这才能有机缘超越;决定不造业了,在这个世间随缘。

  佛菩萨教导我们,用什么态度过日子?「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教给我们恒顺随喜。顺境、善人恒顺随喜,逆境、恶人也恒顺随喜,成就自己的功德。功德是什么?功德是戒定慧;戒就是一切守法,守法、守规矩;定,定是清净心;慧是一切境界明了,并不糊涂、不迷惑,一切都明了;定是决定不染污,决定不会被境界所转,也就是现在人讲不会受外境影响,永远保持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就是功德。所以随喜当中,成就自己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成就功德。你不能够随顺一切众生,你就没有办法积功累德。你的功德到哪里修?这儿修成的。

  顺境多住几天,不好的境界赶快躲避,这不行,这是不肯修行,逃避;除非是这个境界不能住了。不能住,孔老夫子说得好,两个条件:一个是乱邦,一个是危邦。这个地区很混乱、很危险,或是有战争,或是有天灾,天灾人祸这是危邦、乱邦,这个社会很混乱,这个地方你可以离开;绝对不是个人的一些恩怨。个人恩怨,你可以用清净、平等、慈悲把它化解,这叫功德。可是一切众生的共业,天灾人祸,这个没有办法。不但我们做不到,真正大修行人也没有办法,连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都不能转众生的定业。像当年琉璃王消灭释迦族,释迦牟尼佛不能救,目犍连以神通将释迦族一部分人用他的神力带走了,他把这些人装在他的钵里头,带到天上,回头一看钵里头完全是血水,然后把这个事情报告佛陀,佛说定业不能救,所谓是「在数难逃」。怎样救?救,都要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佛帮不上忙,目犍连这菩萨神通帮不上忙,你要听从佛陀教诲,你就能转变业力。所以佛帮助众生是教学,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

  天灾人祸从哪里来的?根源是什么?是众生作恶,恶业招感,这么来的。那佛有什么办法?佛教导众生断恶修善,那这不就改过来了。许多众生听了佛的话依旧不能改,不能改的因素是什么?自私自利这个执着太重了,不肯放弃自己的利益,连累一群人受果报,自己要堕地狱。所以真正觉悟的人,决不肯连累任何一个人,我自己受苦受难无所谓,我何必要害人?何必要叫别人受累赘?能有这个心,一切苦难就脱离了。

  佛给我们做了个榜样,世间人这样贪着迷恋名闻利养、权势地位,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个好样子,统统放下。他可以作国王,他是王子出生,舍弃王位出家;地位不贪恋,权势不贪恋,财宝不贪恋,妻子儿女不贪恋,他得清净身,给我们做榜样。一生全心全力教化众生,不辞辛劳,每天跟大家讲学,劝大家断恶修善,劝大家转迷为悟,他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大家转凡成圣。他一生干这个事情,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我们学佛就要学他这个样子。虽然我们也不必一定要学他出家,出家,佛说了,形式上的家庭不重要,实质的家重要。什么叫实质的家?烦恼是家,你能把烦恼舍掉,你就出家了。刚才讲,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是家,你把这个东西放下。无论用什么身分,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是布施供养社会一切大众。

  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所示现的,是用教学来布施供养大众,法布施。实在讲,三种布施都圆满。他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劳力教化一切众生,用智慧、用劳力是属于财布施,内财布施,身体;所讲的这些内容是法,法布施;做出这个样子给大家看,是属于无畏布施,统统具足。所以「四摄」、「六度」就是他的生活,一时一刻都没有离开。守住这个原则,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无论是哪个身分,这个人就是真菩萨、真的佛陀。存这个心就是菩提心,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就是行菩萨道。所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是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行业,这里头的关键就是:凡夫为自己,佛菩萨为社会、为众生。凡圣,实在讲就是一念之差,一念觉,超凡入圣。我们学佛要在这些地方下功夫,你才能够过诸佛菩萨智慧、安稳、自在、真正幸福的生活。这是「力坏高山夜叉王」菩萨教导我们的。

  我们再看底下偈颂前面的长行文,这叫「说偈仪」,也就是说偈的规矩。这也是重复很多遍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重复?意义非常深,这是关键,我们没有做到,没有做到就要重复。我们学佛能不能有成就,关键也在此地。请看经文:

  【尔时多闻大夜叉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夜叉众会而说颂言。】

  这个句子我们念得多了,要对老同修,念了大家都知道,重复一遍加深我们的印象。可是我们的教室天天都有新同学来,我们对于新同学不能舍弃,特别是华严一会希有难逢。诸位听经听其他的经机会比较多,听《华严经》的机会太少了,一生当中希有难逢的机缘,我们决不能错过,所以讲解也不厌其烦重复的介绍。『尔时』,是与会的这些大众,就是大夜叉王众,每个人将自己修行证果的法门说出来了,这个之后就是这个时候。后面他们说偈赞佛,赞佛里面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提出自己修学的心得报告,这些报告对我们初学人来说非常有帮助,我们在这里面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多闻大夜叉王』,这是四天王里面的北方天王。『承佛威力』,这一句是谦虚,贪瞋痴慢的习气没有,绝不以为自己有能力能提出修学报告,「我这个报告是承蒙佛力加持的我才能说,要没有佛力加持我就说不出,没有佛力加持我也做不到」,谦敬到极处!这跟现代人一般理念上恰恰相反,现在一般人总是自己有创新、自己有发明,有自己的东西。我们在经典里面看,诸佛如来没有自己的东西,清凉在《华严经》经题上就给我们点出来,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的态度,跟孔老夫子完全一样,「述而不作」,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孔老夫子说他一生所讲的,都是古圣先贤的,都是叙述古圣先贤的,没有自己一点意思在里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也是这么谦虚,佛说,我一点意思都没有,我所说的是古佛所讲的,过去诸佛代代相传是这么说的,没有自己一点意思在里头。

  我们今天犯的毛病是我的意思,我怎么说法,我怎么看法、怎么作法,完了!「我」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里头流出来的东西,还有好东西吗?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从哪里下手?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完全接受经典的教诲,这是初步。到自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就不必要了。虽不必要,还是不离开经典,为什么?做榜样给初学人看,这叫大慈大悲。你自己悟入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跟一切古佛没有两样,你已经明心见性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讲经说法是自性里头流露,今天你明心见性了,一切诸佛所说的跟你心性完全相同,你还是遵循古佛所说的,这是给众生做好样子,这叫大慈大悲。

  自己能说一切经,还把过去佛的经摆在面前说,不离师承。这是教人什么?教人尊师重道。世出世法的成就靠两个人: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我们的慧命得自于老师。所以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教化的根源:「孝亲尊师」。谁是我们的老师?佛是我们的老师,决定信顺、遵从老师的教诫,我们才会有成就。如果离开老师的教诲,我们到哪里学东西?所以「承佛威力」这一句话,意思非常非常之深,这是师承。说明他的修学、他的教化是有来源的,决不是他自己凭空捏造的。

  再看底下一句,『普观一切夜叉众会』,这是当时与会的大众。「夜叉众会」,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族类,他看他们这一个同一族类的人。「普观」,普是平等,一个不漏,这是对群众。我们今天跟大众讲经,诸位在讲堂上看到,你在升座之前礼佛三拜:承佛威力;讲完之后,又礼佛三拜:感谢佛力加持;念念不忘师承,是这个意思。上台的时候,也要普观与会大众,这是亲切。我们《内典讲座之研究》里头都学习过的,没有说话之前先要把全场大众看看,都顾到了,绝不轻慢一切人,以平等心、清净心观察大众。所以我们在升座之前,与会大众虽然在合掌念佛,我们进场这个时候专心一致,决不看两边的人,要把精神一切都要集中,求佛加持。讲完之后离开,可以看看两面大众,给他们打打招呼;没有讲经之前,决定不可以!没有讲经之前,东张西望,心散乱了。所以在讲经之前,上台的时候什么都不看,下台的时候一定要打招呼,给人有亲切之感,这是普观一切会众,这是我们要学的。

  在讲演术、讲经方法里面,这些我们统统都学了,实在讲还是佛经里面讲得透彻、讲得圆满。李炳南老居士给我们编的小册子,《实用讲演术》是教我们讲演的方法,《内典讲座之研究》是教给我们讲经的方法,都不脱离经教的原理原则,这叫师承,这是属于日常生活。我们要记住,上台讲经守住这个原则,平常跟别人接触也是讲经说法,也要守住这个原则。一个众生也要度他,多数众生也度他。「度」就是帮助他开悟、帮助他回头,要常存此心,要常行此道,念念不离佛陀的教诲,念念自行化他,你功夫怎么会不得力?如果一脱离,真的功夫就不得力了,决定不能一时一刻离开佛陀教诲,真正随顺。

  『而说颂言』,这才开始讲话,才开始提出报告。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0四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夜叉王偈颂第一首:

  【众生罪恶深可怖,于百千劫不见佛,漂流生死受众苦,为救是等佛兴世。】

  第一首是毗沙门夜叉王,这一位尊者就是佛门所供奉四大天王当中的北方多闻天王,这一首是他的赞颂,也是他修学的心得报告。言语虽然不多,只有四句,可是这四句将六道众生业因果报都说尽了,尤其我们处在这一个时代,读他这一首颂感触非常之深。在长行文里面我们所读到的,他所得的法门是「以无边方便救护恶众生解脱门」。恶,一定有苦,所以世出世间法说穿了,没有别的,就是一个因果报应,世间法决不离这个原则,出世间法也不离这个原则。古大德讲《华严》五周因果,《法华》一乘因果,所以佛法也不能够离开因果。正是因缘生法,所以佛一再嘱咐大众,学佛千万不要执着佛法。为什么?佛法是缘生的,你执着就错了。

  马鸣菩萨更具体的教导我们,我们研究经、听教,听教就是听讲经,要用什么态度?「离言说相」,不要执着言语;「离名字相」,不要执着经典里面的名相;「离心缘相」,不要去想经典里什么意思,不能想;这个样子你才能真正得到如来所说真实义。真实义是什么?真实义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功德,那是真实义,你才能得到。如果你着了言说相,分别言说、执着言说,分别名相、执著名相,自己在猜测经典里面所说的什么意思,那不是佛的意思,是你的意思。那我们再问:佛有没有意思?佛没有意思,佛的意思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功德,那是佛的意思。如果佛有意思,那佛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这个道理我们要懂,然后你学佛,你才会开悟,你才能契入如来的境界。这个话说得容易,真正要去修非常不容易,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我们无始劫以来养成很不好的习惯,经上常讲「烦恼习气」,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都被烦恼习气拘束,你还有什么法子?

  佛菩萨怎样度我们?我们在此地看到,多闻天王是阿修罗王,阿修罗是八部鬼神里面的一类,善少恶多。这个多闻天王是不是真的阿修罗?不是的,要是真的阿修罗,决定不能参与华严法会。华严法会哪些人有资格参加?学佛同修大家都知道,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才有资格参加这个会。由此我们知道,这个阿修罗王是诸佛如来应化的,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讲的,应以阿修罗身而得度者,观音菩萨就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所以这个地方的阿修罗都是诸佛菩萨的化身,不是真的,是用这种身分度这一类的众生。这一类的众生,刚才讲了,善少恶多,佛菩萨要度他们一定要现同类身,跟他们打成一片,来感化这些众生,这是菩萨度众生的善巧方便。

  所谓「度众生」,这个「度」字怎么讲法?帮助众生回头,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善德,「度」是这么个意思。如何度法?佛说得好,佛给我们讲最高的原理原则,讲了四个字:「契理契机」,这四个字意思深广无尽。由此可知,形式不重要,实质重要。何以说形式不重要?佛菩萨随类化身,你就知道形式不重要。像我们新加坡的纳丹总统,他懂得,他说佛法不重形式而重实质。什么叫不重形式?随类化身,这就是不重形式。要到人间来教化人道,佛菩萨就现人身;佛菩萨要度畜生,他就现畜生身;要度饿鬼,他就现饿鬼身;这就是不重形式,随类化身。我们在这一部经上,看到许许多多的天神鬼神,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形式不重要,实质重要。实质是什么?讲经说法,帮助我们开悟,帮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重要,这是实质。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世出世法都不外这个原则。

  所以有人问我,现代社会有君主、有民主,有一党专政、有多党,哪个好?哪个都好。为什么?形式,形式不重要,重要在实质。实质是什么?「好人」。如果这个人好,一党他也好,多党他也好,专制他也好,民主他也好;如果他不好,什么方式他都会利用,都会让众生受害受苦。所以还是佛讲得高明,要契机契理,佛这个话真是一丝毫的弊病我们都找不到,讲得的确是究竟圆满。地球虽然不大,每个地区因为过去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因此也不能用一个方法,一个方法就不契机了。某些地方适合于君主,某些地方适合民主,某些地方适合一党专政,某些地方适合多党政治,你要懂得观机。

  社会的安定繁荣、和平兴旺、人民幸福,决定在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是教育:第一个是家庭教育,第二个是学校教育,第三个是社会教育,第四个是宗教教育。宗教是什么?这一次我们在访问北京的时候,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跟九大宗教朝夕相处,我们共同生活了十六天,我跟大家讲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你们哪一个宗教不是?仔细想想,仔细去观察,每一个宗教都是属于多元文化社会教育,所以叫宗教教育。支撑安定、和平、幸福这四个支柱,像一个房子一样,这四个支柱,少一个,这个房子都会倒下来。而这四种教育,家庭教育是根,宗教教育是圆满;究竟圆满是宗教教育,但是根是家庭教育。

  于是我们就能体会到,今天整个社会动乱的根源在哪里?我们把教育疏忽了,所以世界才会大乱。什么时候这个世界能恢复安定、恢复和平、恢复秩序?必须还是把这四种教育找回来,你才能办得到,特别要紧的是家庭教育。所以古人讲得好,看你这个家庭会不会兴旺,你这个家庭有没有前途,看什么?不是看到你有权力、你有地位、你有势力、你有财富,不是的,不看这些,看你家里儿孙有没有受过好教育。同样一个道理,我们观察社会、观察这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判断它的兴衰,你就看这个国家的人民受的是什么教育?如果人人都明理、都如法,都受过良好教育,这个国家民族前途无量。

  我们中国人算相当幸运,诸位读历史都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这是古代传下来的,但是今天这四大文明三个没有了,只剩下中国。中国为什么没有被历史淘汰?中华儿女都受圣贤的教育,所以传了五千年,在这个世间还能站得起来,道理在此地。现在确实有了危机,危机从哪里来的?是我们对于老祖宗的教学信心动摇了,我们去相信外国人的一套。如果把我们自己祖宗的成法拋弃了,去学外国人,我们华族的文明也必定会被历史淘汰掉,这是没法子避免的。今天讲到恢复社会秩序,恢复世界和平安定,还有一线希望,这是中国人。中国人虽然对老祖宗的成法信心动摇,可是总还有一点根,学起来比外国人要方便多了。我们着重这个教育,加紧这个教育,这世界上就有一线的光明。中国得救,世界就得救;中国没救,世界就要毁灭。我绝对不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要特别夸赞中国,决没有这个意思;我们是站在非常客观、公平的立场来说话,这些话都是有理论依据的。

  天王赞颂里面第一句话说:『众生罪恶深可怖』,这话是真的。此地「众生」是指六道众生,六道里面特别是指人道。罪恶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在讲堂里常常提醒同学,「自私自利」,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我」的利益,「我」的好处,这就是「罪恶深可怖」。为自己就不能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这个伤害有大、有小,有有意、有无意,后果之严重很少人能够意识到。一句话、一个动作,究竟造成什么后果,必须具有真实智慧,佛家常讲「明眼人」他才能见到,我们一般人不容易见到,自己更是迷惑颠倒。

  我们这些出家人,我举这个为例子,穿上长袍大领,披上袈裟,我们的言语不柔和,我们的行为不端庄,「这是小事,这是我个人,与别人没有妨碍」,你不知道,你造成的伤害没有法子能弥补!什么伤害?破坏了僧团,人家一看,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是这种样子,诸佛菩萨的面子丢光了。诸佛菩萨无所谓,他不计较这些,产生什么后果?十法界许许多多众生看到你这个样子,对于佛的教诲丧失信心。换句话说,你这种言语造作的时候,把无量无边众生法身慧命断掉了,你有没有想到?果然是个聪明伶俐人,依教奉行,断恶修善。这也小事情,起心动念收敛一点,言语想到的时候不说。古人教人,「少说话,多闭目」,闭目养神,话多了耗气。言语多的人多半是短命,这个你仔细可以调查一下,寿命长的人一定言语少,言语多的人寿命长的人很少,伤气。所以我们一点善行,依教奉行,这是给佛脸上贴金。十法界众生看到你,「佛的弟子不错,佛教得好,我们应当向佛学习,作佛弟子」,你度无量无边众生。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我们起个念头,自己一定要知道,这个念头该不该起?这个念头对社会、对大众有没有好处?没有好处,这个念头不能起;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社会大众有利益、有好处,这个应当要起,所起的是善念。

  人与人为什么不能相处?这个都是罪恶深重可怖。专看别人的缺点,专挑别人的毛病,那怎么能跟人相处?佛菩萨教给我们跟这个恰恰相反,教我们专看别人的长处,专记别人的善处,别人的缺点、恶处不要放在心上,把它忘得干干净净,让我们的心是善心,念头是善念,行为是善行,纯善之人,这个人就叫佛、就叫菩萨。由此可知,做恶人、做善人都在自己一念之间。所以要记住罪恶的根源是自私自利,如何能把自私自利放下?这个念头转一转,一切为社会,一切为众生,我活在这个世间,活一天也好,活一个钟点也好,不是为自己活着的,是为整个社会活着的,是为一切众生活着的,决不为自己,这从根本上转。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修行「从根本修」,根本就在此地。

  可是凡夫习气太重,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一个常常能发现自己过失的人,在佛法里面叫他,这个人觉悟了、开悟了。什么叫开悟?他已经开始觉悟,知道自己的过失。没有开悟,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专看别人的过失,别人的过失他清清楚楚,自己过失是一无所知。这是我们的大病,我们学佛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那怎么办?看到别人过失,不要去理会别人,马上回光返照:我有没有?借别人做一面镜子。看到别人的好处,回来想想我有没有这个好处?有,要发扬光大;没有,赶紧学。看到别人过失,立刻自己反省我有没有?有,马上要改;没有,决定不要犯这个过失。这是佛家三十七道品里面讲的「四正勤」。我们说得明白一点,说得具体一点,希望同学们常常记住,「自私自利」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贪瞋痴慢」,都是一切罪恶的大根大本。我们能够认清这十六个字,把这十六个字洗刷得干干净净,你就是佛,你就是菩萨,你是圆圆满满的天真佛。

  罪业不能造,造了必定有果报。中国、外国,古人、今人都常说,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待我,我首先要如何待别人;儒、佛所讲的「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导我们话不多,简单明了,千经万论都是在不断重复叙说这几句话而已。抓住纲领,掌握纲领,这叫善修、善学,决定能成善果。善恶的标准,佛对我们初学的人说得很明白,「十善业道」,这是标准。虽然说十条,每一条里头的境界、义趣都是深广无尽。第一条里头「不杀生」,必须在心地里头把损害别人的念头断掉,你这个善就有根。纵然受到外面境界的干扰,也不起瞋恚,这个最平常看到的,蚊虫、蚂蚁、苍蝇,它来干扰的时候,你起不起瞋恚心?你会不会杀害它?菩萨心目当中它是众生,它也出来讨生活,出来觅食的,它没有犯死罪。我们慷慨布施它一点,不慷慨也不可以杀害它,总得要觉悟它是一条命。你杀死它,那个果报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这个业结在阿赖耶识里头,到来生来世它的业报受满了,它会转世得人身;我们的业报造多了,将来也会变成蚂蚁、变成苍蝇;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了解这个道理,通达事实真相,你决定不会去做这个恶事。不但不可以杀,连伤害的念头都不可以有,何况有伤害的行为?真正养成自己一片慈悲,慈悲是性德,我们真心本性里面原本就是慈悲。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爱护一切众生。

  「不偷盗」,我们把这个话说得明显一点,绝不可以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丝毫占别人便宜的念头都是属于偷盗,偷盗的范围太广太广了。为了方便自己,占别人便宜,占常住的便宜,占公家的便宜。譬如公家设置的公用电话,你投机取巧,使用这个电话不付钱,这是占公家的便宜。不要以为这是小事,这几块钱算不了什么,可是这个罪结大了。你占一个人的便宜,你将来还债你的债主是一个人,好应付。你要是占公家的便宜,麻烦大了,譬如这个电话亭是政府设置的,政府的钱从哪儿来的?是国民税收里面支出来的;换句话说,你占他的便宜,打一次电话没有付钱,虽然只有三、四块钱,很少,可是你的债主可不少,这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是你的债主,你将来可麻烦大了,你一个一个去还,你还到哪一辈子才能还得清?所以公共设施要爱护,公共设施决定不能轻易损坏,轻易损坏都是属于偷盗范围里面。用轻慢心,你就是不尊重这个地区的人民,你对他大不敬。所以这里头要细说,跟诸位讲,说不尽!

  寺庙里面的便宜更不能沾,为什么?十方常住。现在十方道场不多,但是居士林、净宗学会是个十方道场,这是大家诸位在此地能够明显觉察到的。这个道场不分在家出家、男女老少,你到这个地方来一律都欢迎,决定没有分别。你到这边来听经,到这边来念佛、来共修,这边常住都欢迎,十方道场。十方道场结罪范围大了,不是这一个世界,十方世界。所以常住里面的公物,你有意无意去损坏、去占它的便宜,你的债主是十方三世一切学佛的在家、出家同修,这个人数无量无边。所以佛在经上讲,你造五逆十恶重罪,佛都能有办法救你,你窃盗常住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来都救不了你;为什么?你的债主太多了。你能够爱惜常住物,爱惜,你是尊重常住,你是尊重虚空法界一切佛子。诸位要明了,都在这一念之间,一念觉大善,一念迷大恶。

  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经听得不少,念得不少,为什么毛病还是转不过来?习气太重。所以释迦牟尼佛慈悲到极处,不怕麻烦,一千次的重复,一万次的重复,无数次的重复,一直要把我们唤醒,唤醒之后还要反复叮咛,慈悲到极处,我们从这个地方能够领会到佛恩德之大。

  这一句话我们要牢牢记住,是真的可怖,这个「众生」肯定就是自己。『于百千劫不见佛』,这是果报,因为你有业障,所以你见不到佛。过去百千劫我们没见佛,如果见佛,那还会在此地吗?不在此地了。如果我们不好好的修学,未来百千劫中还是不见佛。「见佛」有两个意思:在相上讲见诸佛菩萨,在理上讲明心见性,见性才是真正见佛。事相上见佛不是真见佛,见到心性才是真见佛。这个地方还有一个意思,见佛你才会接受佛的教诲,你才有转迷为悟的可能,这个「见佛」就是遇真善知识,遇到真正的佛法。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菩萨所在之处,但是如果我们遇到了经典,遇到善知识了,我们不能接受教诲,那也是不见佛,不得佛法教诲真实利益。原因是什么?是罪业太深,佛家常讲「业障深重」,业障碍了自己。那怎么办?如何消除业障,开发自性真实智慧?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告诉我们,头一个条件是「亲近明师」。佛说得没错,可是事实上真困难,明师在哪里?你遇不到明师,你这一生决定不能成就。师,是我们一生修学成败的关键。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不在老师那个人,在我们自己的信心。你对于这个老师,有一分信心你得一分利益,有十分信心你得十分利益。《印光大师文钞》里面讲得好,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他答复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同样一个老师,他的学生很多,有些有成就的,有些没有成就的,甚至于有些还造恶的,背师叛道的,那都是个人的事情,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亲近善知识它的标准,亲近自己心目当中所仰慕、所尊敬的老师,你就会有成就。你仰慕他、尊敬他,你就完全会听他的指导,百分之百的顺从,那你决定有成就。这个老师再好,佛菩萨转世再来,你对他没有信心,他讲的东西你不能依教奉行,那也是枉然!这个我们一般讲,你跟他没有缘分,佛法讲这个「缘」非常圆融。

  我自己一生,在求学的时代,我有三个老师。第一位是早年我跟他学哲学的方东美先生,他把我带进佛门。这一次我们到中国去访问,宗教局给我们安排到峨嵋山,原先我没想到,到了成都之后,听说有峨嵋山这个行程,我无量的欢喜。我说,那是我的老家,我学佛的因缘与峨嵋山有密切关系。方先生早年跟我讲课,末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您的佛经哲学从哪里来的?他告诉我,抗战期间他在中央大学教书,那个时候中央大学是在重庆;有一次他生病,在峨嵋山养病,他说山上又没有报纸,也没有杂志,什么都没有,除了佛经之外,没有东西可看,所以就天天看佛经,愈看愈有味道,他是从这个地方学佛的。而且发现佛经是所有哲学里头最高的,特别是《华严经》,他赞叹《华严》是全世界最好的佛学概论。他讲得很具体,这部经里面有圆满的理论,有周密详细的方法,末后五十三参还带表演,做出来给你看,世界上编教科书的,像这种方法的找不到第二种。他把佛法介绍给我,他的佛法是从峨嵋山来的。所以我这一次有机会到峨嵋山「万年寺」去礼拜普贤菩萨的铜像,这个像塑造得非常庄严,过去我们只在图片上看到,这一次能有这个机会去参访,那也是感应。我们正在讲这部经,我祈求普贤菩萨加持。

  可是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的人很多,我们成就不一样,什么原因?学生对老师的恭敬心不一样。我明白佛法之后,机缘很不错,有朋友给我介绍,认识章嘉大师。这个老师非常慈悲,教学的方法极其高明,我跟他三年,接受他的指导,我的佛学根基就是这三年当中奠定的。诸位晓得亲近章嘉大师的人太多太多了,我能有一点成就,什么原因?尊师重道,我对老师深信不疑,依教奉行。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在他座下十年,没有别的,就是听话、尊敬,心目当中所仰慕的、所尊敬的。同样的话,别人说我不听、不会接受,老师讲就会接受、就会相信。世出世法没有例外的,你要想成就,你懂得亲近善知识。而亲近善知识的心态,清凉大师在《四十华严》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古人所讲的师资之道。老师跟学生这当中的道理,你懂得,你明白,依教奉行,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业障再重也能够消除得了,没有消除不了的罪业,只要你肯依教奉行,你就会感应,遇真善知识。受善知识的教诲,认真努力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自自然然超凡入圣。所以这个罪恶深重虽然很可怖,不是没有救,佛菩萨还是救护。

  『漂流生死受众苦』,这一句是讲果报。第一句是讲罪因,造作一切罪恶的因;第二句是缘,「百千劫不见佛」,遇不到善知识,没有人教你。善因、善缘都没有,恶的因非常深厚,恶的缘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六根所接触的皆是恶缘,那怎么能不造恶业?既造恶业,「漂流生死」,这就是六道里头受轮回生死之苦。六道里头轮回是引业,恶业在牵引着你走,自己做不了主。我们这一生所受的,这是佛家常讲的「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是「受众苦」。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一生所受的,正是前生所造的业因,因缘成熟,果报现前。所以觉悟的人,眼前纵然受再大的苦报,他清楚,这是我自己业力所感的,绝不怨天尤人,这个业在这里消掉了。不明理的人,没有老师教导的人,他迷惑,他受这个苦报不甘心,总觉得这个人对不起他、那个人对不起他、佛菩萨对不起他、老天爷对不起他,都是别人的不是,自己处处都是,这个恶业深,来生的苦报比这一生更严重。人要是不觉悟,「可怖」是真正可怜、恐怖,每况愈下,一世比一世往下堕落,他不会往上去的,这才是真正恐怖。

  所以教学就比什么都重要。佛法是真实智慧的教导,是止于至善的教学,我们能够遇到,大幸!开经偈上每天念,「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要以为我们今天遇到佛法这么容易,觉得没困难,你没有想一想,不要想得太多,你就想想新加坡这个地区,三百万人口,能到这个地方来听经的有几个人?你就晓得不容易遭遇。就在这么一个城市里面,他都没有听说这个地方有人讲经,这就是福薄众生,没有缘分闻到佛法。我们能够有缘分闻到,正是《弥勒菩萨所问经》里面所说的,我们赖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才遇到这个缘分;过去生中没有深厚的善根福德,遇不到!遇到还不相信,遇到还不能依教奉行,这是我们业障太重,原因在此地。业因果报非常非常的复杂,可是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肉眼凡夫觉察不出来,佛知道,佛对于一切众生平等教学。

  『为救是等』,「是等」就是一切众生;『佛兴世』,「兴」是出兴,佛出现在世间。干什么的?为救这一些苦难众生,为这个来的,不为自己。我们明白了,觉悟了,应当学佛,学佛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这种心态来学习,你的进度就非常快,佛家讲的「勇猛精进」。我们很想勇猛精进,精进不起来,原因在哪里?我们没有发心为众生、为佛法,没发这个心;还是为自己,还是自私自利,所以这个精进提不起来。真正发心,自然就勇猛精进,这里头自然得诸佛护念,得弥陀本愿威神加持,得龙天善神拥护。诸佛菩萨、龙天善神都是大公无私,他们对事不对人;你真发心、真修行,他就真拥护;你是虚情假意,他就不理会你;天天念他,天天供养他,他也不会理会。他不是贪官,他也不是污吏,你怎么样巴结他、贿赂他,没有用处的。真正发心,真正好学,真正依教奉行,自然感得,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真修行人,印光大师是我们一个好榜样。他老人家佛堂里面只供一尊阿弥陀佛,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诸佛也护念他,诸菩萨也保佑他,护法神也照顾他;并没有说他没有供菩萨,菩萨就不来了,没有供护法神,护法就不来了,没有这个事情!我们天天在打妄想,佛堂里供满了各式各样佛菩萨,一样没有供到怕得罪了。这都是妄想心,都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名闻利养没有放下。说放下不行,看看你佛堂里摆设,就知道你没放下。我们学佛要知道从哪里去学。

  多闻天王这一首偈子好,我们要常念、多念,最好能够把它背诵,时时想着这一首偈,提高自己的警觉。一切时、一切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只要明理你就不会动心,真正能够做到随缘而不攀缘。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句话好!一切都随顺,「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我们的恶就能够断尽,我们的善就能够圆满。

  世尊还有一句非常重要的教诲,对我们修学有大利益,那就是在日常生活行持当中,不容许有丝毫不善夹杂,这句话重要。我们天天修善行善、念佛诵经,还有不善夹杂在里面,所以我们的功德不能成就。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常说,我们在他会下,这一句话听了几千遍都不止,他用比喻说「醍醐里头掺着毒药」。我们修行譬如是醍醐,我们的自私之念、贪瞋痴慢是毒药,虽然天天在修行,里面掺杂这个东西在里头,所以不能成就。这是说明为什么古时候的人,我们看《高僧传》、看《居士传》、看《善女人传》,古时候出家、在家四众同修的修持,三年、五年他就有成就。最低的成就,烦恼轻、智慧长,福报现前,这最低的成就;高的成就,破迷开悟,生死自在,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说走就走。多长的时间?看看传记里面记载的,从闻法到成就,也不过三年五载,不长。何以那个时候人做到,我们今天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我们醍醐里头掺有毒药,他们能够成功,他们醍醐里头不掺毒药,原因就在此地。

  我们今天修行,不管用什么功夫,掺杂著名闻利养,掺杂着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所以修几十年、修一辈子都不能成就。我们要把这个事情,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再不能够夹杂。再要夹杂,那就可怜,这一生白来了,来生来世还得继续搞六道轮回,你说多可惜!「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实话!我们得人身、遇佛法,好难好难,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这一生逢到了,逢到要是不珍重、不珍惜,你说这多可惜!多少人想遇到遇不到,我们今天遇到,自己这么轻易糟蹋掉,这不罪过吗?

  在此地特别要效法佛菩萨,「为救是等」,佛出世了。我们要效法佛菩萨,要学习佛菩萨,自己不但依教奉行,也要帮助一切有缘众生。哪些众生有缘?一切众生都有缘,但是缘有胜劣不同,我们要搞清楚。第一种,缘成熟的众生。什么叫成熟?肯听。一说他就相信,他就不怀疑,他就能够依教奉行,这种众生叫缘熟了。他决定得生净土,他这一生永脱轮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了,这是根熟的,转念头转得快。第二类,根没熟的,你跟他说,他喜欢,他也能听得懂,他做不到,这是根没熟。第三种,没有善根的人,没有善根的人帮助他种善根。种善根的方法非常多,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如法修行,做一个好样子、好榜样,让别人看到你行住坐卧、言语谈吐就生恭敬心,你就度了他。他恭敬你,他就敬佛法,你是佛弟子,你受过佛的教育,佛的教育这么好,这样令人尊敬。所以我们一举一动、起心动念不能不留意,不可以对不起佛菩萨,不可以对不起祖师大德,不可以对不起六道众生。

  没有成熟、没有善根的人帮他种善根,我们在家居士,出门手上拿一串念珠,都是帮人种善根的。人家一看到你,「这个人学佛的」,他阿赖耶识「佛」落下去了,帮他种个种子。新加坡这个地方天气热,没有四季,只有夏天,我们穿的衣服很单薄,出门穿一件T恤,现在T恤印的佛像、印的佛的名号,「阿弥陀佛」,这穿上去很好,街上走一圈,不晓得度多少人。这都是些善巧方便,纵然自己信心不足,也度了不少人,「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有善根而没有成熟的,遇到,多劝他听经,多劝他到居士林来念佛,来念佛、来听经,到这个地方来参学。已经成熟的,帮助他往生作佛。

  大慈菩萨说得好,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真正能够帮助两、三个人往生,就比你自己修行要高。高在哪里?这两、三个往生的人,到我自己寿命终了的时候,我的功夫还差一截,恐怕我往生不了,但是这几个已经往生的人,会跟阿弥陀佛说,「我们到极乐世界是他帮的忙,现在他命快终了」,拉着阿弥陀佛,「我们赶快去接引他」。所以你帮助别人,往生的人愈多,你将来往生就愈有把握。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的朋友多,关心的人多,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一定自己好好修行,还要帮助别人修行。帮助别人修行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自己要依教奉行,要做学佛的最好榜样。在家要做在家人的好榜样,出家要做出家人的好榜样,道场要做一切道场的好榜样,这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0五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夜叉王偈颂第二首:

  【如来救护诸世间,悉现一切众生前,息彼畏途轮转苦,如是法门音王入。】

  在前面我们读过「自在音夜叉王」,他得的是「普观察众生方便救护解脱门」。这个地方这一首是他的赞颂,也是他自己修学的报告,在这一首偈里面,我们应当怎样来学习。

  第一句:『如来救护诸世间』,这一句话是把三种世间都包括在其中了。第一个是有情世间,多分是讲六道里面的众生,这个六道不是一个世界的六道,是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剎土绝大多数都有六道,所以这个范围非常之广。如果广义的来讲,这个地方所说的世间可以概括九法界,六道之外的有声闻、缘觉、菩萨,也都包括在其中。更广的意思,把一真法界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包括在其中,这叫智正觉世间。换句话说,世法、出世法依正庄严,这三个字概括尽了。「如来救护诸世间」,前一首偈子我们看到,「为救是等佛兴世」,所以在此地,我们要深深体会到,诸佛菩萨出兴在世间为什么?为救如是等众生而已。

  『悉现一切众生前』,「悉」是圆圆满满。诸佛菩萨在哪里?都在世间应化,我们凡夫不认识。佛菩萨应以什么身帮助众生,他就示现什么样的身相,佛菩萨没有固定的身相,随类现身,随机教化;他也没有一定的教法。虽然色相没有一定,教法也没有一定,但是他所依据的教理,依据的教学原则、方向、目标是有一定的,这是我们在许许多多地方都能够体会得到的。不仅是在一切经中,一切祖师大德留下来文字之中,我们如果把界限突破往更宽广面去观察,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圣贤教诲,我们都能看得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方向目标,那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苦为乐,转凡成圣」,是他教学的目标。这四句前面两句是他们教学的方向,后面两句是他们教学的目的,永远不会变更的。我们要学习就在这个地方留意,在这个地方去着手,于是我们现前也现一切众生前。

  凡夫在这个世间到底是一回什么样的事情?有这样疑情的人不多,所以众生多分都是醉生梦死。觉悟的人,他从哪里觉悟?就从这个地方觉悟,想一想自己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为什么会到这个世间来?来到这个世间之后又为些什么?将来之后又到哪里去?你心里头如果有这些疑问,你就开始觉悟了,这是佛家特别是大乘法里面常讲的「疑情」。有这种念头,古人说得好,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很多人没有这个疑惑,所以他永远不开悟。

  我们到底为什么来的?佛说得好,难怪古大德常常赞叹,「世间好语佛说尽」,世间的真实语也是佛说尽了。人生来干什么的?佛讲了一句话:「人生酬业」,这是把事实真相一语道破。六道众生都是酬偿他的业报,过去世造的业因,这一生来受果报。过去要造的是善因,这一生当中受的是福报,享福;过去生中造不善因,这一生当中要受苦报。正是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给你定的?自己定的,自己过去生中造作的业因,这个业因决定的,不是别人定的。许许多多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不晓得事实真相,于是受报的时候,不知道老老实实的消业障,又造了无量无边的业习。这个事情麻烦了,所以生生世世永远脱离不了轮回苦。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真正修行人明了。

  修行,修的是什么行?所谓的行,就是我们的生活行为。生活行为包括太多了,说不尽。佛将它归纳为三大类,这就好说了,我们也好懂。这三大类就是身、语、意,行为再多都不出这三大类。身是动作,口是言语,意是念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属于行为。于是行为又分为三种:善的善行、恶行、无记行。无记,说不上善恶,就称为无记,行为分成这三种。凡是错误的、恶的念头,不善的言语,不当的动作,必须要加以修正,这叫修行。由此可知,真正的修行不是一天到晚敲着木鱼念经拜佛,这只是修行里头的一部分,修行的样子。实质上的修行,是在断恶修善。我们念头才起来,古人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要觉悟得快。念头才起,立刻就警觉到这个念头善不善?如果是善念,行!这个念头可以起来;如果是恶念,立刻就把它止住,不可以相续。第一个恶念,第二个念头就不是恶念,转成善念,要转得快,这叫做修行,这叫用功,功夫在这个地方用。

  言语,给人家说话,话还没有说出来,自己要能够警觉到,这个话该不该讲?需不需要讲?应该讲的要说。应该讲是利益众生,这个话是应该讲的;不是利益众生的话,不必要说。诸佛菩萨,经上常讲,戒条里头也有,决定没有戏论。什么叫戏论?对众生没有意义的话,没有好处的话,都称之为戏论。佛菩萨没有戏论,所以佛菩萨的言语很少,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多话绝对不是一个好事情,所谓「言多必失」。话多了,换句话说,免不了造口业,有意无意说错了话,伤害到别人,跟人家结下冤仇,还不晓得从哪里结起的。正是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把你的话解释错了。所以言语是祸福之门,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小心。佛在经典里面关于这个问题讲得很多,举的例子也很多。

  行为是行动,我们的造作决定不可以说,我私生活、私人行为,与社会大众没有关系,你这个想法就错了。我们起心动念,与整个社会、虚空法界,都有不可分的关联。念头,现在人比较容易体会到,现在用的电器已经非常普遍了,电器是一种波动的现象,我们知道电波、光波、音波,这个常识现在已经很普遍,我们起心动念,思想有波;善的思想波对一切众生都有好处,恶的思想波对一切众生都有害处。不能说我打个妄想,想个坏事,与别人不相干,你错了,你这个波周遍法界。定功深的人,他能够观察到,他能够接收到,但是他不受影响,他能够接收到这是慧,他不受影响是定。但是六道里面,一些凡夫没有定慧,就受影响。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常常在谈起,为什么这个社会恶人多?为什么这个社会邪知邪见多?这个事相能够体会觉察的人愈来愈多,可是「为什么」,找不到答案。其实你要问「为什么」?我们自己从早到晚有没有起过恶念?有没有起过不善的念头?这个恶念、不善的念头就加持这些作恶的众生,你也加持他,让他的恶念、邪知邪见念念增长,不可以说没有关联。

  现在这个世间种种波动,实在讲是很不好的现象,为什么?太乱、太杂了。像街头,许许多多人都有手提电话,每一支手提电话发的电波干扰我们的脑波,我们意志思想不能说是跟它没有关系。愈是没有修持功夫的人,没有善根福德的人,受这个干扰就比较严重。这个人有善根、有福德、有修行,受它的干扰比较少。这是事实真相,这个现象不好,很不好!可是这个世界还能够维持得住,这又是什么原因?诸佛菩萨善的思想波,加持一些具有善根福德的众生,他在那里做平衡作用,所以这个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如果没有这些佛菩萨,「悉现一切众生前」,大慈大悲,以他们的愿心来加持我们,这个世界早就到末日了,哪里还能维持到今天?我们学佛要从这些地方体会,务必要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离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才是佛弟子,这才是一个觉悟的人。

  下面第三句:『息彼畏途轮转苦』。轮回可怖,很恐怖。轮回是什么?说得粗显一点,就是因果报应。这是真理,这是事实,诸佛菩萨都不能改变。你造作的业因,你必定感受果报,绝对不可以说是造了业因,将来没有果报的,没这回事情!果报现前,没有法子躲避,这是佛经里头常讲,诸佛如来都没有能力转定业。业报是自己造,必须要自己转。佛菩萨对我们最大的恩德是教导我们,让我们明了我们的生活真实的状况,让我们觉悟业因果报的道理与事实,这个样子我们自自然然就能够断恶修善。人能断恶修善,才能够转自己的业报。过去由于无知造作许许多多的罪业,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我们起心动念总是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做得太多了!

  「损人利己」,是个错误概念,是迷惑颠倒,是愚昧无知,跟我们心里头想的恰恰相反。为什么?损人决定不利己,这是事实真相。要想利己,一定要利益别人,利人才是真正利己。我们凡夫想错了,愚痴!所以我们的思想错了,我们的言语造作跟着就错了,这才遭受许许多多不如意的果报。果报,这是我们一生的生活,生活得很不如意,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不知道痛苦从哪里来。我们学佛,读佛经读多了,这才稍稍觉悟,知道这些事实真相。佛好,佛让我们了解之后,又教导我们怎样转变。如果真的听懂了,真的搞明白了,自己做一个转变,我们的生活立刻就改善了。古德说得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句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可是我们学佛同修,有许许多多人在佛菩萨面前求愿,没有感应,于是就怀疑佛菩萨不灵,造业就造得更重。佛菩萨到底是灵是不灵?你对佛菩萨没有认识清楚,与灵不灵没有关系,你可不能冤枉人,不能错怪人,怨天尤人,不善!那不是善业,先要把他认识清楚。佛菩萨教导我们,我们懂了没有?我们做了没有?真懂了,真依教奉行,佛菩萨的教诲就很灵验,能把我们现前的业报转变。我们求愿,愿没有现前,决定有障碍。障碍不在外面,诸位要记住,障碍在自己,自己的业障,不是别人障碍你、别人破坏你,不是!全是自己的业障。外面别人破坏障碍,那只是缘而已,不是因,是缘。真正的因是自己所造的业,如果自己的恶业消除了,外面恶缘障碍不了你。内有恶因,外面这个恶缘它就起了作用,是这么回事情。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再也不会怨天尤人,我们的愿望、善愿不能现前,决不会怪别人,回过头来好好的修因,积功累德,这个重要!

  「息彼畏途轮转苦」,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讲一个原则,息灭贪瞋痴。轮回苦无过于三途:贪心,饿鬼,鬼道苦;瞋恚,地狱苦;愚痴,畜生苦。贪瞋痴三毒烦恼,他所感的果报是饿鬼、地狱、畜生。我们要想脱离三途、脱离六道,一定要断贪、瞋、痴。这个断不是真断,是转变,转贪瞋痴为戒定慧。将对世出世间一切法贪欲舍掉,转变成样样都如理如法,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样样都如理如法,这就叫「戒」,我们现在讲合理合法;转瞋恚为清净、平等,清净、平等是定;转愚痴、无明为通达明了,通达明了是慧。这就叫转贪瞋痴成戒定慧,你的业就转过来了,你的轮回苦就转过来了。所以转,果上不能转,因上转,这是最好的修学方法。古大德常讲「从根本修」,我们现在讲从根本上转变,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处事待人接物,在行为当中总不外乎对人对事对物,我们做得不合理、不合法,这里头贪欲就生起来了。一切都如理如法,贪欲不生,这转过来了。

  如理如法的标准就是圣贤的教诲。经跟我们讲理,不违背经典的教训,如理;戒律是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法则,我们能够遵守,就如法。由此可知,经、律、论三藏就是我们转变的一个标准。三藏的典籍太多了,一般人常讲浩如烟海,分量太多了,现在人看到这么大的典籍都吓倒,不敢修学。其实大家要晓得,这么多的典籍是佛教化一切众生用的,不是对我的。我们自己只要在这里面选择少分,适合自己修学,自己喜欢修学的一部分,就足够了,一部经都够用。我们看看古来的祖师大德,无论是在家、出家,一生受持一部经,遵守这一部经里面所说的道理,遵守这一部经里面佛所讲的教训方法,对人、对事、对物,他就修成功了。所以关键是要自己真干才行,不可以贪多,学佛法想学许许多多经论,想作大通家,完全又落到贪瞋痴里面去了,还是搞贪瞋痴,所以他不开智慧。

  各人所依据经典不一样,没有关系,只要一门深入,长时间的熏修,个个都有成就,哪一部经都好。佛在《金刚经》上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哪个法门都好,哪个经论都好,问题只要是一门深入,入得愈深愈好。怎么叫深入?信得深,解得深,行得深,然后你就证得深。对于别人所修学不同的法门、经论,我们只有赞叹,不必去模仿。我们也想跟着他学,那就错了!路只能走一条,不能走两条,一条路走到底,你的目的就达到了。祖师所说的「条条大路通长安」,唐朝首都在长安,现在的西安,不管你从四面八方,你只要向着这个方向,你一定会达到目的地。「条条大路」就是比喻无量法门,「长安」是比喻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都能通达,都能到达。所以学多了,反而成了障碍,到不了。

  所以学习贵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古人懂得,古人的善根福德比我们现在人深厚,我们现在人不如他们。他们大多数都非常老实,一生守住一门,所以他都有成就。现在的人有善根、有福德,但是薄,不厚,为什么?禁不起诱惑,现在的术语说,禁不起挑战。我们心地要和平,心里常常有战斗、竞争不好。我们跟人家不争,我们不与人家斗,我们决不跟人家战。所以我们用的言语,禁不起外面的诱惑,将自己的信心动摇了,解、行也动摇了,这是我们不如古人之处。

  论福报,古人有福,今人也有福,不相类也。古人的福报,确实他得很多受用;今人的福报,把我们的善心、善愿反而迷惑了,把我们带向五欲六尘的享受里面去,五欲六尘的享受愈享受愈迷惑。换句话说,今人享福堕落,古人享福上升,果报不相类,我们要清楚。今人的福报,像我们现在用电灯,古人用什么?古人用油灯、蜡烛,没有我们这么明亮,没有我们这么方便。古人出门,有福报的人家,家里养着有马匹,骑马,乘轿子;现在人一般家庭里面,自己家里都有私家车,古人比不上。可是古人那个生活心是定的,现在人在声光化电里头,心是浮的。在享受里头,这两个差别就太大太大了,心定容易悟道,心浮多生烦恼,妄念纷飞,自己心定不下来,虽享福,果报不若古人,我们都要清楚,都要通达,都要明了。然后佛在经典里面教给我们许许多多原理原则,我们能够掌握到少分,我们这一生就得很大的利益。

  菩萨在这一首偈颂当中,为我们显示这个纲领、原则,我们应当学习诸佛如来救护众生这个心愿。这是什么愿?四弘誓愿里头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要常常有这个愿,常常有这个心。这个心愿如何落实?那就一定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所学习的是社会一切大众的表率,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社会大众的榜样,你就「救护诸世间」,你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就落实了。可是你要能够做到表率、做到榜样,后面两条你不能不认真去做,「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四弘誓愿这四句是有次第的,不能颠倒的,正如同我们到这个讲堂上楼,这个讲堂在五层,你必须有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才能到达这里,不可以颠倒的。换句话说,先断烦恼,后学法门。为什么?烦恼要是断了的话,你智慧就开了,学法门快,一闻千悟。

  过去龙树菩萨在年轻时候,他的智慧高,我们现在人讲天才儿童。他烦恼轻、智慧高,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教法,他三个月完全通达,我们今天三十年都没有办法。人家三个月完全通达,什么原因?他没有烦恼。古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先断烦恼,为什么叫你学一部经?教你学一个法门?这个定慧等学,一部经、一个法门,你的心专、专一,专一就会把烦恼断尽。你学习的科目多,你就分心;分心,妄想、杂念、烦恼断不了,你的智慧不开,学再多的东西都是学个皮毛,决不得受用。所以古人的教学法是先断烦恼,佛如是,儒家也如是。

  儒家,诸位要是看过《四书》,《大学》是方法,《中庸》是理论。在方法它举的纲目,头一个「格物」,第二个「致知」,然后「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也是有顺序、有次第,也不可以颠倒的。第一个格物,格物是什么?断烦恼。物是欲望,我们现在讲是物欲,物欲就是烦恼;格是格除,你要把物欲格除。儒家讲,道家也不例外,老子所谓的「无欲则刚,有容乃大」。这些大圣大贤他们没有开过会,没有在一块统一说法、看法,英雄所见大略相同,真实智慧。这不是一家所说的,我们能不相信吗?我们能怀疑它吗?所以世出世间修学的方法都是从断烦恼下手。

  「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儒家讲的「格物」,道家讲的「无欲」。佛说得透彻,佛的言语比较通俗化,我们听起来容易懂,无需要多加解释,这是佛法的好处,所以佛经的文字比起儒家、道家浅显多了。儒、道今天的人很难看得懂,但是佛法比较容易懂,这就是佛菩萨苦口婆心度化众生的方便,所谓的善巧方便,它的语言文字不太生涩,总希望别人容易暸解、容易做到。所以我们晓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教学最高明的手段,用这个方法帮助你回到清净心、回到平等心,只要心地清净、平等,老实了,这个时候智慧就现前。到智慧现前的时候,再广学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那个时候无量无边法门,你一接触就通达了。

  诸位在《六祖坛经》里面,可以看到很明显的例子。法达禅师到曹溪参访六祖,法达是学《法华经》的,他曾经将《法华经》念过三千遍;由此可知,他对《法华经》滚瓜烂熟。《法华经》,诸位都晓得,经文相当长,它总共有七卷,二十八品。一天的时间,八个小时到十个小时,大概差不多是念一部,一天念一部,他念三千部,这说一个整数,我们估计他在这一部经上下了十年工夫,没开悟。但是他有这种功行,显示出傲慢,这就是现在人讲的「值得骄傲」。他值得骄傲,表现在行为上,到曹溪去参拜六祖,拜的时候,头没有叩地上。头没有叩地上,惠能大师看到了,三拜完了之后起来,问他:你刚才礼拜头没有着地,你一定有值得骄傲之处,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说出来了,他念过三千部《法华经》,值得骄傲。

  六祖问他《法华经》的义趣,他答不出来,反过来向六祖大师请教。惠能大师说:这个经我没念过。六祖不认识字,当然没念过经。他说:你念给我听听,我给你解释。法达禅师当着大众朗诵,念到第二品,《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大师就叫他:不必念了,我完全明白了。你们诸位想想看,这一部经才开头念几篇,后头就统统都明白了,这是什么?智慧。法达念了十年,念了三千部智慧不开,什么原因?「值得骄傲」,就完了。值得骄傲就是烦恼起来了,所以没有智慧。六祖能大师没有值得骄傲之处,所以他有智慧,再大部的经,听到头,尾巴都清楚、都明了,再给他讲解,他才恍然大悟。悟了之后,再磕头,头磕到地下去,他不值得骄傲了。

  这个说明为什么叫你先断烦恼,再学法门,这叫易行道。烦恼断了,智慧开了的话,学东西容易、快速。一大藏教五千多卷经典,三个月全部通达,龙树做得到,每个人都做得到。只是我们今天烦恼太多,障住我们的智慧,所以纵然是一部经,学个十几、二十年都还不开悟。由此可知,学一个法门,读一部经典,还是以断烦恼为主要。你每天念经,经文长的像《法华经》、《楞严经》,一天念一遍,一部纵然念得很熟,大概也要五个小时;念得不熟,恐怕要八个小时到十个小时。念经是修行,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所以在念经的时候,决定不可以有妄想分别执着,恭恭敬敬的念,老老实实的念。什么叫恭敬?什么叫老实?不夹杂分别、执着,不夹杂妄想,就叫老实,就叫恭敬。一面念经,还一面打妄想,不老实,不恭敬。要晓得恭敬、老实就是断烦恼。

  我在念经,这个时间里面妄想分别执着不生,这叫功夫,这叫戒学,这叫持戒,圆满具足戒学。念的时候专心,一心一意在读经,这个一心是修定。经文自始至终念得清清楚楚,没有念错一个字,没有念颠倒,也没有念漏掉,这是修慧。所以你一天几个小时读经,这几个小时修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经文短的,像现在许多同学读《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经文不长,念熟了,大概念一遍四十分钟、五十分钟就行了。可是我们每天用四、五十分钟来修戒定慧,时间太短了,你的功夫很难得力。那怎么办?多念几遍。念得很熟的人,念一遍只要四十分钟,希望你每天念十遍,这么长的时间修戒定慧,你才能得清净心,你才能把你的烦恼习气控制住,这种功夫自己非常清楚、非常明了。

  一天到晚打妄想是最糟糕的事情、最可怖的事情,如何将自己烦恼习气完全控制住,读经是个好方法,比念佛效果还好。所以念佛应当在读经之后,第二个阶段;否则的话,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很普遍。念佛没有办法降伏自己的妄念,怎么办?用读经,读经方法好,一打妄想立刻觉察到,一打妄想,经念错了。可是那一句「阿弥陀佛」夹杂妄想,下面「阿弥陀佛」没念错,你不容易觉察,读经非常容易觉察。念几年经,心定了,妄念少了,再念佛,这个佛号功夫得力。所以妄想杂念多,用读经这个方法有效。

  我们自己要懂得克服自己的困难,消除自己的业障,自己不懂得方法,不肯认真克服自己烦恼习气,这一生必定空过,这个不能不注意。尤其要提高警觉,真正是高度的警觉,这个警觉是什么?我们临命终的那一天,怎么办?如果你的缘不好,你的家亲眷属把你送到医院,病重送到医院是很糟糕的事情,你自己完全不能作主,听别人摆布,这就苦不堪言。你能不能往生确实没有把握,必须自己现在就要开始用功,就要想到临终时候。临终时候,不生病,预知时至,不受别人控制,你成功了。有没有?有!我们同修当中常常听到。新加坡这几年,念佛往生的人就有不少,生死自在,可以提前几天走,也可以延后几天走,他有这个本事。许多念佛同修都希望李木源居士给他办后事,李居士常常出国,所以找到他的人,他就跟他讲,「我什么时候要出国,或者你提前,或者你延后等我回来」。他们真能做得到,就有好几位同修提前,提前往生,等他把他的事情统统料理好了,刚刚好他出国的时间到了。有这种本领!

  去年居士林的老林长,陈光别老居士,这是晚年身体不好,八十多岁了,在家里头养病。他这个表率、模范,值得我们学习。平常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学佛,这下生病了,在家里天天躺在床上没事情做,把我们这边讲经的录像带全部借回家,每天反复的听,我听他家里人讲,他每天听八个小时,听得很专心,听了四年。一天听八个小时,四年不中断,他明白了,他清楚了,万缘放下。他往生三个月之前晓得,预知时至,走得很自在,真的往生了。实际上,他真正学佛就是生病这四年,这是值得给我们做模范、做榜样。

  生死事大,在世间其他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放在心上,不值得跟别人去竞争,毫无意义。真正的大事,生死大事,我来生到哪里去?如果不觉悟,来生还继续搞轮回,随业流转,这就可怕了。我们这一生当中造作的善恶业,绝大多数的人造恶业多,善业少。善恶业怎么个区别?凡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事情,善业;凡是利益自己的事业,恶业。那我们想想,我们从早到晚,从初一到腊月三十,我们起心动念所做的事业,是为自己利益多,还是为别人利益多?这一反省就明白了,我们做自私自利的事情做得太多了,帮助别人的事情不多,于是将来六道轮回到哪里去就很清楚了。恶念、恶行多,三途去了;善念、善行多,这才是人、天两道,都不如念佛求生净土。念佛求生净土,必定要息灭贪瞋痴,要成就戒定慧,我们才能够如愿以偿。

  这一首偈里头,中心的一个字「息」;「畏途」,是三恶道、三途。三恶道的业因是贪瞋痴,贪瞋痴的根是自私自利,我们怎样把它息灭?聪明人,有智慧的人,立刻就要转念头,转自私自利为利益一切众生,要把这个念头转过来,从今而后绝不再搞自私自利,念念为正法久住,为一切众生真实利益。一切众生真实的利益是什么?破迷开悟,这是真实利益。断恶修善是好利益,但是出不了六道轮回,破迷开悟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

  『如是法门音王入』,就是自在音夜叉王,他就是修这个法门而入法界的。这个「入」是契入,我们一般讲证果,他修这个法门证果的。前面长行文说得好,「普观察众生方便」,我们就差了这一点。「普」是清净观、平等观,看六道众生,看清楚、看明白,先度自己,再帮助别人。自己看自己很不容易看清楚,看别人,看别人然后回光返照,回过头来看自己。看到别人的善行我们要学习,看到别人的恶行我们要改正,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的善业,才能真正帮助自己永脱轮回。转业力为愿力,就在一念之间。这是自在音王他的赞颂,赞颂里面教导我们应当这样的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0六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夜叉王偈颂第三首:

  【众生恶业为重障,佛示妙理令开解,譬以明灯照世间,此法严仗能观见。】

  严持器仗夜叉王,他修学的法门是「得能资益一切甚羸恶众生解脱门」。『众生恶业为重障』,六道众生,甚至于包括了九法界,我们讲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没有明心见性的菩萨,这都在十法界之内,这些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业,业里面有分做善业、恶业,这是六道众生所造作的。善、恶业同称为「染业」,与染业相对的是「净业」;换句话说,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六道之外的他们这些人造作的业,我们称它作「净业」,这是首先要辨别清楚的。业决定是障碍,障碍什么?障碍我们明心见性,就是连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所造的都障碍见性,出不了十法界。六道众生可怜,造作善恶业,善恶都属于染业,染污我们的清净心,染污真如本性,所以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总得辨别清楚,如何把这些障碍除掉,让我们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

  造作诸业当中,最严重的、最可怖畏的是三途,那我们试问问:今天这个世间几个人不造三途业?回过头来再自己认真反省反省,我们自己有没有造作三途业?什么是三途业?「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是三途业,这是重障,我们要清楚。我们弘法利生造的是什么业?弘法利生算不算是善业?不见得。如果我们弘法利生的目的,是在名闻利养,是在求社会大众的恭敬,是在要求在社会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如果以这个为目的,弘法利生也是恶业,也没有办法脱离三途果报。

  前清干隆时间那个时代,慈云灌顶法师,这是我们佛门的大德,他的著作很多,搜集在《卍续藏经》里面,就将近有十几种。我们过去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参考他的注解,他在这个注解末后,特别为我们说出,念佛人有一百种不同的果报,我们学佛的老同修都知道。那个「一百」不是数字,但是他确确实实举了一百条,举这个一百条是举例。由此可知,念佛人的果报各个不相同。头一条就是念佛人的果报在阿鼻地狱,这第一条;最后一条是上上品往生。这是特别提醒我们,念佛是好事情,为什么还会堕地狱?

  我那个时候年轻,在李炳南老居士会下学教的时候,看到这一部书我非常疑惑,我向老师请教:造其他的恶业堕地狱,我们还能接受;念佛人堕地狱,那我们还不能接受。老师听到我提出这个问题,他说:你这个问题是大问题,这不是普通问题,我不跟你讲,我要在讲经的时候跟大众宣布。老师为我们说出来,这个念佛人,所谓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古德讲「喊破喉咙也枉然」。表面上看起来他很虔诚,一天到晚手拿着念珠,「阿弥陀佛」不间断,心里面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尽做一些损人利己之事,打着佛的招牌,所以他的罪过是罪上又加罪,让一般人看到,「这是阿弥陀佛的弟子,阿弥陀佛的弟子尽做这些坏事」,于是世间一些无知的人,把这个事情就怪到阿弥陀佛头上去了,「阿弥陀佛教的学生干这些坏事」,这个罪过就堕阿鼻地狱。他叫社会一切大众因他而毁谤佛法,谤佛、谤法、谤僧,罪是从这个地方结的。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试问问我们如不如法?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什么叫如法?经典上的教诲,我们有没有做到?经典上所说的道理,我们究竟懂得多少?大家都是以《无量寿经》为主修的法门,这个很好,务必在这个法门里面得几分相应,然后才能够广学多闻。这标准在哪里?我们接触其他法门,对于其他法门通达明了,这是智慧;如如不动,决不受它影响,这是念佛三昧;有这个能力才行,才可以广学多闻。如果我们听到别人一些言论,我们的信心就动摇,就产生疑惑,这是我们既无智慧,又没有念佛三昧,那怎么办?老老实实学自己的法门,少跟别人接触。

  现在是比较难,难在没有师承。过去的人,跟一个老师,在一个道场,老师管教很严,不准你到其他道场参学,不准你听别人讲经说法,管得严,行!现在这个时代民主自由开放,言论自由,著作发表自由,都没有人干涉,于是邪知邪见充满了社会,我们不幸而生在这个时代,所以我们的道业很难成就。但是要晓得,我们不能成就真正的原因,是我们自己的基础没打好,基础打好,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可是几个念佛人、修行人,真正在基础上下过功夫?

  净宗修学的基础,也就是所有法门共同的基础,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跟我们讲的「净业三福」,我们有没有去做?「孝养父母」,我们懂不懂?说实在话,这一句话我们不懂,这「孝养」两个字怎么能做到?道理、事相、境界都非常模糊。「奉事师长」,亦复如是。所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做不到。十善业是修行的根,佛在《无量寿经》也说了很多次,经文一开端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三句就是十善业道,身、语、意三业。

  讲到「三辈往生」,佛又特别给我们说出修十善业:「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一直到「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天天念,没有想到去落实。每天念十遍、念二十遍,不能落实,那也是枉然。真的要把它做到!日常生活当中断恶修善,要与《无量寿经》上的总纲领相应,总纲领是什么?在经题里面,经题里面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是「清净、平等、觉」。我们的心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清净做不到,我们把幅度放宽一点,今年跟去年相比,心是不是清净了一些?这一个月跟上一个月相比,有没有进步?标准就是「清净平等觉」。人修「清净平等觉」,果报就是「无量寿庄严」,那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如果我们的心行与清净平等觉不相应,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把握。

  善知识、好老师教导我们,斩钉截铁,让我们一丝毫的犹豫都没有,简单明了。我在往年学佛,第一个亲近章嘉大师,第一次跟他见面,他老人家就教我「看破、放下」,直截了当。你能够放得下,你就能得三昧,我们修念佛法门就得念佛三昧;你能看得破,你就开智慧,烦恼轻、智慧长。不需要知道的事情,知道得愈少愈好,古大德常常教人,「知事少时烦恼少」。你的烦恼为什么断不了?你知道的事情太多了。还要天天去打听,唯恐知道太少了,你的烦恼哪一天能断得了?决定断不了的。「识人多处是非多」,交际应酬,认识的人愈多,是非就愈多。知道事情愈多,烦恼就愈多,这个与清净平等觉背道而驰。所以真正修道人言语少,连道家老子都说,他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做世间的学问是要天天去增长,像现在讲要吸收新的科技知识,这是「日益」;修道的人要天天减少,减少你的妄想,减少你的分别,减少你的执着,这是修道。不需要知道的事情,最好是不要去接触。

  所以很多老同修都知道我,我是凡夫,不是圣人,凡夫要守凡夫的本分,那就要好好的跟佛菩萨学习。我说过很多次,都是在讲台上讲的,我不看信件,所以你们不需要给我写信,你们给我写信我不会看的。为什么?看就知道事情太多了,烦恼就多了,我的心就不清净了。非必要的事情,不要来找我。我也曾经说过很多次,真正老实念佛,他不会来找我,凡是来找我的都是不老实。老实人一定是如理如法的在家里用功修行,他来找我没有必要。他应当到念佛堂,没有念佛堂,在家里可以修,家里不供佛也能修。不供佛,西方就是阿弥陀佛。我们每天拜佛,向西方礼拜就可以了,观想就行了,不必供佛菩萨的形像。这是讲没有条件供佛的,可以这样做,非常如法。如果你有条件,你请得佛像,或者是塑像,或者是画像都可以,你可以供在你的家里面,朝暮礼拜。

  佛像供在家里面要供什么地方?如果你们家里面的房子很多,应当要空出一间做佛堂,供养佛;如果房间不多,就供在客厅,都行。客厅供在上方,这个上下怎么区别?坐在这个位子,每一个人进到这个房子,他第一眼看到,这个方就是上方。像我们现在这个讲堂,我们坐的这个地方就是上方,门窗都在两旁跟对面,无论什么人进来,你在这里第一眼一定看到,这个方向就叫上方。每一个家庭的建设都不一样,所以上方不能按东南西北来说,要看他门户怎么开法。如果家里面人不信佛,反对佛,客堂也不能供佛,那怎么办?我们可以做一个小佛龛,供养在你的卧房都没关系。做个小佛龛,有门,或者用个帘子,你拜佛的时候打开,拜完之后再把它的门关好,这样很好,很恭敬。我们的恭敬心到了就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最近,还有不少人要来找我写字。前一个月茗山老和尚在此地,告诉我说,太苦了。找他写字的人太多了,堆成一大堆,一天到晚写不完,累死了!八十四岁了,天天叫人家站到那个地方写字,于心不忍。他说幸亏他还没有学画画,如果学画画,那就完了。所以现在有些人找我写字,我要找人代笔。真的找我写,我写小字,你们去放大。我们不可以开这个例子,开这个例子茗山法师是榜样,真的会累死。所以这一些应酬都是形式,形式不重要,佛法的修学重实质。实质是如何破障,怎样去断烦恼,怎样恢复自己清净平等觉,这个重要!

  第二句,『佛示妙理令开解』。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所以叫「妙理」。六道凡夫,包括十法界里面这些菩萨、声闻、缘觉们,他们起心动念都是从意识里面流出来的,从识心里头流出来的,不是从自性,所以他们东西就不妙了。称性,这叫妙;不称性,这就不妙。如来与法身大士,所谓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一些人都是超越十法界,住在一真法界,他们的法妙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

  不但诸佛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更难得的是他表演给我们看。此地文字里头的「示」,这个「示」,言说跟表演都包括在其中。佛为我们开示,我们做学生的人要能够悟入。如果佛对我们的开示,我们看到了、听到了,不开悟、不懂,不能够依教奉行,这就是我们的业障太重,得不到佛法真实利益。这事怎么办?一定要知道消除业障。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一句话是真的,决定不是妄语。可是我们有很多人求佛并没有感应,这是什么原因?大师说,这是我们自己有业障,障碍住感应,必须将自己的业障消除,感应就现前。

  要怎样消除业障?老师说,要改过、要忏悔。忏悔就是改过,儒家讲的「不贰过」。因此真正会用功的人,真正会修行的人,他用的是什么功夫?他所用的功夫,天天反省、思惟、检点自己的过失。这一天从早到晚,起心动念,对人对事对物,与佛的经教;我们受持《无量寿经》,就用《无量寿经》就行;跟《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比照一下,有几桩跟佛讲的相应,那你就做到了,好;有几桩跟佛所讲的不相应,没做到。你能这样的检点,你就觉悟了,佛法讲开悟,你开解了、明白了。已经做到的要保持,明天还要继续做到,不要忘掉了;没有做到的,明天应当努力去把它做到。所以经要熟读的原因就在此地,我们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念头才起来就知道,我这个念头该不该起,我这个话该不该说,我这个事情该不该做。佛菩萨怎样教导我们,我们应当怎样学习,这个叫悟入,要契入佛的境界。

  净宗,夏莲居老居士讲得好,这是「大乘之大乘,了义当中的了义」。他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有经论的依据,也有古大德的说法。近代人,有一些人提出自己的意见,反对这个会集本,说经不应该会集。我在前几天听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他说有法师就提出这个问题,向一位老法师请教,这个老法师是反对会集的。这些年轻法师都经常在外面做佛事,就跟老法师说,「我们每一堂佛事都是会集的」,向老法师质疑。古人编的《朝暮课诵》,编的种种忏仪,都是取自于许许多多经论,不都是会集的吗?那要不能会集的话,早晚课不能做了?早晚课的仪规都要改过来了?所有这些佛事也都统统要改了?老法师听了,没有话说,掉头就走了。

  再说得亲切一点,我们每个人有这个身体,身体也是会集的,许许多多不同器官会集的,眼睛不是耳朵,耳朵不是鼻子,如果不准会集,好,只有一个眼睛,其他都不要,行不行?讲不通!我们身体不就明明是个会集的吗?释迦牟尼佛讲一切经,给诸位说,统统是会集的。他从哪里会集?会集古佛所说的。所以世尊说,他一生没有说一句法,谁要说他说法,那是谤佛。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解里面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都是说过去古佛所讲的,他也是会集。只要你会集得好,会集得让一切众生读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能够开解,你就度了众生,你就帮了众生的忙。

  这一部经里面,有许多的理论,有许多的方法,有许多境界,它还是会集的。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现在所读的这个本子,八十卷的本子,七处九会三十九品,它怎么不是会集的?佛不是在一个地方讲的,七个地方讲的,九次法会,这不是会集成这个本子吗?由此可知,凡是有意见的,都是妄想分别执着。佛跟大菩萨教导我们,怎样才能够契入佛的境界?要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我们天天还在妄想分别执着里头做活计,你哪一天能出头?换句话说,你的心到什么时候才能够清净,能平静下来?

  我们学佛最重要的是清净心、平等心、觉悟的心现前,这样我们学佛才真正找到了方向、找到了目标,我们才会有成就。所以常常要反省,每天晚上做晚课;这个早晚课我说的次数太多了,早课是用佛法提醒我们自己,这一天起心动念,对人对事对物要遵守佛的教诲,不要犯过失;晚课是反省、是检点、是忏悔、是改过,这个早晚课真的在用功夫。决不是说早晨、晚上,把这些经咒念一遍给佛菩萨听听,念完之后就没事了,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经上讲的全不相干。这样作法罪重了,为什么?早晨骗佛菩萨骗一次,晚上又骗一次,一年到头都在骗佛菩萨,你这个罪业重!佛菩萨没有真的在面前,只是造的像,连这个像你都欺骗它,你说你这个心太残忍了。所以一定要懂得做早晚课真正的意思,依教奉行,功德真的是无量无边。

  下一句是比喻,『譬以明灯照世间』。这个世间黑暗,「明灯」是佛菩萨的智慧。这个地方也提示了我们,唯有真实智慧,才能够解决问题。我们学佛求的是什么?求的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不是从经教里面来的。经教念得再多、记得再多,如果不能够体悟,那你所学的叫「记问之学」。你也会说,也能说得天花乱坠,你的烦恼没断,你的习气没断,只要有烦恼习气夹杂在你所修学的里面,都叫做「世智辩聪」,你没有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定里头来的,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心、平等心。你的心清净平等就生智慧,下面一个「觉」,觉是智慧。智慧是从清净平等里面生的,不是从经典文字里头生的,这个我们要懂。

  经典文字是诸佛如来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真实智慧,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清净平等心,你决定看不到经典里头的智慧,你能够理解的经文都是世智辩聪,都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菩萨的意思。我们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是用自己的意思来解释佛经,不是佛的意思。经典里面的意思无量无边,字字句句都是大圆满,不仅《华严》是圆教,圆满,一切经教无一不是大圆满。大乘佛法里常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所以不一定限制这一部经,部部经都是大圆满,字字句句都是大圆满,你能看得出来吗?一字一句讲一百年也讲不完,那是你的智慧开了。智慧不开,这一句,两、三句话就讲完了,再就没得讲了,这是智慧不开。

  所以一定要懂得,学佛就是学开智慧,要学开智慧一定要依照佛菩萨的教诲,有次序,按部就班。头一条是戒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是什么?绝对不是讲五戒、十戒,这个意思太窄小了。戒学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诫;换句话说,所有一切经、律、论都是教诫,我们要遵守。对初学,入门要选择一门,专修。「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佛菩萨、祖师教诫我们的,我们遵守。可是这一门,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经论,你要读诵,你要受持,还要为人演说。这一句话,佛在所有经里面不知道说多少遍,「读诵受持,为人演说」。读诵是戒学,受持就有定慧,受是完全接受,接受佛所讲的理论,接受佛所教导的方法,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把这些理论变成自己的思想,把佛所教的方法变成我们的生活行持,完全落实才管用。这叫「受持」,「受」是接受,「持」是保持,永远不失掉。「为人演说」,就是读诵、受持具体的行法。「演」是表演,我们把佛的教诲,譬如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佛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我们做到了,完全落实了,这叫「演」,表演给别人看,演是做给别人看。「说」,别人看了之后向你请教,你就讲解给他听,这叫「说」。做到以后再说,这是真修行,这是真正得受用。

  经论虽然多,佛教人方向跟目标决定是一致的,所以无论修学哪个宗派,显宗好、密宗也好,教下好、宗门也好,没有一个法门不好。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关键在契机,我的根机,我的程度,我现前生活的方式,哪一个法门对我最适合,我就选择哪个法门。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能力选择,佛很慈悲,他代我们选择,这个选择提供我们做一个参考。佛在《大集经》里面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佛跟我们说了一个大方向。我们实在不会选择,想想佛说这三个时期,三种不同的根性,三种不同的成就,我现在生在末法时期,那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就老老实实修净土。这是佛提供我们的参考资料,帮助我们选择法门,这是依教奉行。

  净土经论,确实在这个末法一万年,已经过了一千年,后面还有九千年,我们想想一定可以大行其道。什么原因?它简单、容易,能够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现代进入到工业高科技的时代,每一个人生活分秒必争,如果有大量的典籍,一般人看到都会感到困难,很难学习。净土经论在所有宗派里头最少,它只有六种,六种的分量都不大,是以《无量寿经》的分量最大,其他的经论跟《无量寿经》比,分量都少很多。六种东西合在一起,现在我们可以把它订成薄薄的一小册,单单就这个现象就会被现代人接受、现代人欢迎。又何况这六种里面,不必完全受持,选择一种就可以了。任何一种只要如理如法的修学,这一生当中决定能够破障,断烦恼,往生不退作佛。

  六种里面经文最少的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全文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少。《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它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最少的。经文虽然少,义理圆满,方法精要。大势至菩萨,这是夏莲居老居士说出来的,他老人家没说出来之前,古人没有人说过,这是他的慧眼独具。他在《净修捷要》里面跟我们说,「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我早年,黄念祖老居士将这本书送给我,我一翻到这一句,我吓了一跳;然后一想,果然不错,他确实是净宗初祖。他是虚空法界的初祖,尽虚空、遍法界头一个提倡念佛,专修专弘的是大势至菩萨,法界初祖。于是我们就想到,咱们娑婆世界头一个提倡的是谁?普贤菩萨。释迦牟尼佛成道,第一部宣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佛是在定中讲的。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在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是我们娑婆世界初祖。慧远大师在中国提倡,是中国初祖。所以要讲到净宗初祖,我们要问是哪一个初祖?法界是大势至菩萨,娑婆是普贤菩萨,中国是慧远大师,这事我们就搞清楚了。

  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话真是简要详明,他讲修行的方法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八个字要懂得了,依教奉行,那就恭喜你,你决定往生,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保证。「都摄六根」是戒学,「净念相继」是定慧,这八个字里头具足圆满的戒定慧三学。如何「都摄六根」?我们在去年印了一个图画,我想很多同修都看到,四只猴子。我们就在楼下二楼办公室里头做的,去照相,把这个图案做成功,印了不少张,很多人都喜欢。那四只猴子代表,就是「都摄六根」,我们应当要学。我们今天念佛,心为什么定不下来?六根往外面六境去跑,眼喜欢看,非看不行,什么都要看,耳什么都要听,嘴什么都要说,这个就麻烦大了,你的六根怎么能摄得住?你的心定不下来。真正要想定下来,你真正做到不要看、也不要听、也不要说,为什么?天下本无事。事从哪里来的?事从你的多看、多听、多说里头来的。《金刚经》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的心就收了。

  古德教我们修道,有两句话说得很好,「少说话,多闭目」。少说话,多把眼睛闭起来,闭目养神。这个意思就是少看,少看、少听、少说,你的心自然就定下来,就静下来了,清净心生智慧。所以这个世界上一切事情,不必要知道那么多,临时有事情发生了,人家向你请教,你一听就明了。你为什么会明了?你有智慧。他们天天在打听、天天在研究、天天在讨论,堕在五里雾中,他不明了。为什么原因?没有智慧,他心不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智慧「照世间」,智慧帮助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指点迷津,做一切众生智慧光明的引导,这个人就是佛菩萨。

  所以「都摄六根」重要,是我们学佛,修净土,求生极乐世界,第一个条件,然后才做到「净念相继」。六根要收不住,「净念」决定没有,也就是净念是清净心。用清净心、平等心念佛,就有感应。「相继」是不间断,确确实实做到二六时中都不间断。也许有人问,那哪里能做得到?人总得睡觉;睡觉,念佛不就断了吗?这个「念」不是口念,大家今天讲「念佛」,意思也会错了,以为一定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才叫念佛,这是口头念佛。「念」什么意思?中国「念」字怎么写法,「念」是今心,心上真有佛,不是口上,口上有佛没有用。古德讲:「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口念没有用,心上真有佛。心上真有佛,口里头一句佛号也没有,他是念佛人,他心里头真有。念兹在兹,他不是在口头上,他在心上,睡觉也没有忘记。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要用这个功夫。

  我们活在这个世间,就为这么一桩事情:念阿弥陀佛。换句话说,什么事情都不要放在心上,只有将阿弥陀佛放在心上,这个人叫念佛人。阿弥陀佛的形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阿弥陀佛的教诲念念不忘,要把五经一论里面所讲的道理、所有的教训,都要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我们日常工作里面,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个人一天到晚一声佛号都没念,甚至于家里也没有供佛像,也没有看他在佛面前磕一个头,他是真正念佛人,他是「如来第一弟子」,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天天读经,天天念佛、拜佛,到临命终时不能往生,这种人太多了,过去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两、三个人而已。为什么那么多念佛的人都不能往生?都是属于「口念弥陀心散乱」,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没有将经典里面的理论变成自己的思想,没有将经典里面的教训变成自己的生活,错在这里。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一时一刻没有离开我们,可惜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佛菩萨在哪里?佛菩萨在经典里面。我们今天看这些形相,不懂经论的道理,对于佛像你也一无所知。社会上人说我们拜偶像、说我们迷信,我们听了,点点头,没错!我们是迷信。学佛,佛是什么不知道,那你不是迷信吗?拜菩萨,菩萨是什么也不晓得。

  佛法是教学,佛法是教育,佛教育里面所有一切的设施,都是教导我们的。我们见到佛菩萨的像,你们看看佛像,看看菩萨像,他多么安详,从这个造像里面,我们就能够体会到戒定慧三学,它完全表露在这个像上,我们应当要学习。你们看到下面大殿里面,佛像两旁供养的十八罗汉,罗汉每一个人相貌不相同、姿势不相同,你仔细再观察,他们都在定中,都从造像透出他的慈悲,透出他接引众生的方便。我们去瞻仰佛菩萨、罗汉的形相,你就有收获,你知道他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他教我们是什么东西,那就是佛像在放光「照世间」,我们要知道他的光明。

  我们现在这个讲台上,供养的是一尊地藏菩萨,这也是一位同修供养我的。这一尊地藏菩萨的像造得好,我们把它特别供在这个讲台上。为什么?《地藏经》上说,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一直要等下面这一尊弥勒菩萨出世之前,这一段长时间当中佛不住世,代替佛菩萨教化众生的就是地藏菩萨。所以佛不在世,地藏菩萨是代理佛,我们供奉在此地。为什么要地藏菩萨来代表,为什么不叫观音菩萨代表?观音菩萨名气比他大;为什么不叫文殊、普贤做代表?为什么请他做代表?这是表法的意思,他代表什么?「孝亲尊师」。佛不在世,我们守住孝亲尊师,就如同佛在世一样。看到地藏菩萨,就想到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下面接着「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佛法里头的根本教诲。许多人都知道,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头一句「慈心不杀」,这就是「慈悲为本」,「修十善业」是「方便为门」。十善业是方便,就在净业三福里头一条,地藏菩萨是代表头一条。地藏菩萨的三经,都是净业三福第一条四句、十六个字的具体说明,这十六个字里头无量义。我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依教奉行,如佛住世没有两样,所以这个偈颂里头以「明灯照世间」来比喻。

  《华严》、《大智度论》里面都说到,「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佛法要讲解、要研究、要讨论。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我们讲经是上课,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当中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交换心得,不断的求改进,改过就精进,这是真正的学佛。『此法严仗能观见』,这个方法严持器仗王能观见,能观见就是代表他明白了,他落实了,他得到真实的受用,然后能够以这个方法教一些有缘的同学,自行化他。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0七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夜叉王偈颂第四首:

  【佛昔劫海修诸行,称赞十方一切佛,故有高远大名闻,此智慧王之所了。】

  这一首是大智慧夜叉王的赞颂,也是他的学习报告,长行文里面我们看到他学习的法门是「称扬一切圣功德海」,修这个法门证果的。「解脱」就是证果,也就是我们一般人讲成佛,他修学这个法门成佛了。偈颂里面,也是教导我们怎样来修学。《华严经》里面,所包括的是诸菩萨无量无边的法门,最后由普贤菩萨做总结,无量无边法门都归一个法门,这个法门就是普贤菩萨不思议解脱法门。正是说明「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在这部大经里头,对于这个道理与事实是非常的清晰。

  『佛昔劫海修诸行』,这一句是总说。「诸行」,就是我们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诸行。「劫海」是讲时间,海是讲深广无尽,我们现在一般讲无量劫,这是所谓「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成佛了,成佛还不舍弃修行。他修行已经圆满,圆满何必还要修?要做出修学的样子,给那些没有觉悟众生做榜样。这就是所谓的倒驾慈航,永远没有休息,我们要体会佛菩萨这种勇猛精进的精神。我们自己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缺乏这个精神,甚至于缺乏这个认识。这是我们愚痴,不觉悟,经上常讲「迷惑颠倒」。我们究竟在什么地方迷惑颠倒,自己总得要晓得,没有这个认知。

  「诸行」,行这一个字非常重要,指的是什么?是我们的生活行为,行是生活行为。生活行为包括就太多太多了,起心动念是心里的活动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一切动作是身业的行为,这是佛将行为归纳为这三大类,再多的行为都不出于这三大类:身、口、意。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意业,意业是根本,表现在外面是身、口。所以意善,语业、身业自然就善;意要是不善,言语善、身体造作善,那是装模作样,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最重要是心地,念头。在佛家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无不是苦口叮咛,劝导我们「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起心动念是根本。我们想想诸佛菩萨他起的是什么心?动的是什么念头?想想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又是些什么?这一对照就知道,我们到底错在哪里,必须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

  标准是什么?标准是佛菩萨,诸佛菩萨他们身语意的行为就是我们的标准,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得跟他一模一样,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我今天一进来,到这个地方来拜赵朴老的牌位,我们写上。牌位是什么?躺在那里的。你们有没有看见过,供牌位,牌位是躺在那里的?我今天头一次,七十多岁第一次看到牌位是躺在那里,而不是竖立在那个地方。从这一点小小事情就晓得,我们的心跟佛祖的心不一样。像这些地方,实在讲用不着教。我们是不是个佛心?是不是度众生的心?念念帮助一切众生。

  这几天,我们的同学们到尼泊尔蓝毗尼去朝圣,所以这个星期我们「早餐开示」停止了。我们是可以停止,可是网路不能停止,为什么?网路一停止之后,全世界收看网路的人,都认为我们这个节目没有了,以后不会再打开网路看了。我们讲经的内容非常丰富、非常多,应当选择一些放在网路上,网路不可以间断,天天要播。你们负责播网路,你们都是佛、都是菩萨,你们是度全世界苦难众生。如果这一点疏忽了,才知道你们不是修行人,你们也是凡夫一个。网路建立不容易,但是叫人家产生误会说你这个取消了,这个很容易,几次不播人家收不到的时候,他就认为你这个节目已经取消,已经没有了,再也不会收看这个节目。这说明什么?我们利益众生的心非常淡薄,必须什么?人家做,我们跟着他做;没有人做,自己不能够主动做。什么时候自己主动做,这才叫勇猛精进。我死了,你们还继续不断的做,你们是菩萨,你们是佛陀,你们是大慈大悲,这是救苦救难。如果连这一点的认知都没有,我们念这个经,诸佛菩萨「劫海修诸行」,我们读这一句又做何感想?

  我们的修行,连一个很短的时间都不能够继续。古德说得很客气、说得很含蓄,断断续续,功夫不能够连成一贯,时有时无,这叫间断。间断,功夫怎么会成就?觉明妙行菩萨教我们修行秘诀三句话:「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他说了九个字。实际上,这三句话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讲四个字,觉明妙行菩萨讲九个字,九个字我们清楚,「净念相继」一般人还不太懂。什么叫净念?你要有怀疑,你的念头不清净;你要有夹杂,你的念头也不清净。所以净念就是不怀疑、不夹杂,相续就是不间断。佛祖所说没有两个意思,言语说的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

  我们自己,真正用功的人,天天检点自己的心行。怎么个检点法?必须要读经。净业三福,第三条里面讲到「读诵大乘」;读,对着经本叫读;你念得很熟,不需要看经本叫诵,诵是背诵。不能间断,如果不读诵经典,我们自己每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所犯的过失,就没有办法觉察出来。所以经典是一面镜子,我们早晨起来洗脸照照镜子,晚上睡觉之前洗个脸也照照镜子,而不知道佛的经典是一面镜子,照我们心的,照心的一面镜子。佛在经上所讲的我们到底做到没有?天天要干,决定不可以中断;三天不干,面目全非。这个话是从前儒家念书人讲的,所谓「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过去人尚且如是,现在更不必说了。我们里面烦恼习气比从前人重,外界五欲六尘的诱惑,比从前那个时代不知道要增强多少倍,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里头,从前人三天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我们今天一天不读面目就不一样了。天天念,时时念,无间断的念,使我们的心行跟佛菩萨的心行相应,我们这才有救,在佛家的术语叫「得度」,你才能得度。现代人的话,「得度」没有人能懂,我们换一个口语,你才有救;否则的话,没救了。

  所以人修学最重要的有长远心,不要问我要修多久才能成就?无量劫的无量劫,证到如来圆满果地依旧不放松,还是认真像初学的学生一样,为什么?帮助一切未得度的众生。这就是所谓倒驾慈航,做给别人看,帮助别人成就。十方世界还有一个众生没有得度,佛菩萨的示现就不会有终止,要常存此心!

  大智慧夜叉王他修的法门,跟我们现前所修的法门,非常相应。他是「称扬一切圣功德海」,怎么称扬?念佛就是称扬,称赞十方一切佛。持佛的名号,就是赞佛,就是称赞。但是佛号的义理太深太广了,念佛的人虽然很多,念佛的意义懂得的人不多。为什么要念这句佛号?明了的人也不多。如果对于执持诸佛菩萨名号,义趣不能够明了,他所得的利益只是种下善根。这个善根是真实的利益,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但是在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因此名号功德利益,必须要讲清楚、讲明白。怎么讲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中断,为我们讲经说法,无非就是说明名号的功德利益。由此可知,千经万论都归向这一个目标。我们在讲席里面也做了几次的报告,今天在座有不少从中国外地来的同修,你们希望在讲堂里面亲自听到,为什么千经万论都归到佛号?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最兴盛的时代,佛家称之为黄金时代,大、小乘的宗派,十个宗派都是在那个时候建立的,祖师大德辈出,国王大臣护持。从外国到中国来留学有高丽、有日本、有越南,这些周边的国家,许许多多出家这些大德到中国来留学。当时中国、外国这些学者,都是一些佛门各宗派的大德,他们有时候也会想起这些问题: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哪一部经最重要?大家共同像现在人讲投票表决。我们大家的看法哪一部经最重要,能够涵盖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这是几乎大家都公认,不分宗派都公认《华严经》第一,所以称《华严》为经中之王。过去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他也是教我要读《华严》,留意《华严》。他说《华严》是佛教的哲学概论,他是个哲学家,完全用哲学的眼光来看佛经。他说《华严经》是佛家的哲学概论,而且是全世界所有的这些哲学概论里面,它应该是摆第一,没有能够超过它的。

  佛所说的一切理论在这部经里面,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以及修学各个阶段你所证得的境界,也都在这一部经中。所以古德说,这一部经是圆满法轮,释迦牟尼佛是面面都讲到了,没有遗漏的。其他的一切经论,这四十九年所说的别的经论,都是《华严》某一部分特别详细来说明,这是个总的。经题就是佛说一切法的总题目,《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总题目。我们现在对佛所说的一切经,给它取个总题目叫《大藏经》,其实佛原本就有一个总题目,总题目就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

  龙树菩萨在大龙菩萨龙宫里面所见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分量大,他告诉我们多少分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是龙树菩萨所见到的,这个经典阎浮提众生没有能力受持。这是他看到的大本,也就是最圆满的本子。这本子分量太大了,于是再看看中本。中本的分量也不小,想一想我们这个地球上众生还是没有能力来读诵,于是再看下本。下本是什么?就像我们中国有一套丛书叫《四库全书》,大概见到这部书的人不多。近代台湾商务印书馆跟世界书局把这个书印出来了,印的分量不多。我曾经问过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他告诉我只印了三百套,因为考虑销路,这么大的书一般人不会买的,都是图书馆买,而且都是大的图书馆买,小图书馆没有那么多的经费。我们相信新加坡的国大图书馆一定有,现在印的是缩小,字缩小了,版面缩小,是十六开的本子,上下两排。这个印法精装大概每一本也有这么厚,像我们《大藏经》一样,一千五百册,这是一套书。这一套书过去纪晓岚编了一部-《目录提要》,一共五册,也是这样精装的五册。

  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看到的下本《华严经》,实际上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目录提要,我们今天读的这个本子是目录提要,原来经本我们没见到过。所以今天我们展开这八十卷《华严》,是《华严经》的目录提要,而且这个目录提要还是残缺不齐,传到中国来的只有一半,另外一半遗失了。龙树菩萨传出来的经本是十万颂,四十品。传到中国,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第一次传来东晋时代,总共经文三万六千偈;全经是十万偈,三万六千偈差不多三分之一。我们把它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六十华严》,翻译成中文六十卷,《六十华严》。我们读六十卷《华严》,常常读到之后,突然就断掉了,上下就连不起来,当中的经文脱漏了。唐朝武则天的时代,实叉难陀法师从西域到中国来,他带的有《华严经》,这是第二次翻译。翻成之后,全经总共有四万五千颂,比晋朝时候那一部经增加了九千颂,还不到一半;全经是十万颂,《八十华严》才只有四万五千颂。贞元年间,这唐朝时候,乌荼国王向中国送礼,礼物里面有《华严经入法界品》,这一品完整的,非常难得。我们把它翻出来,这叫《四十华严》,《四十华严》就是《华严经》最后的一品。

  现在谈到《华严经》,只有中文本里面保存得最完整,在全世界再找不到梵文的原本,非常珍贵!近代弘一大师教我们怎样读这个经?他教我们读八十卷,八十卷读到「离世间品」,然后接着读贞元的《普贤菩萨行愿品》,这样总共九十九卷,是我们中文本里面最完整的。弘一大师教我们这个读法,这个读法非常之好。晋经,晋朝翻译的六十卷,八十卷后面的二十一卷「入法界品」可以参考,做为我们参考补充的材料。这是古大德肯定的,这一部经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最重要的。

  然后他们又做了一个仔细的比较,《无量寿经》。诸位要知道,《无量寿经》非常特殊。这个经本传到中国,从汉朝到宋朝,这八百年当中,陆陆续续印度高僧大德到中国来,都带着《无量寿经》的梵文本。而且这个梵文本不一样,不是同一个本子,这就说明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无量寿经》是多次宣讲,阿难尊者每一次宣讲,他都把它集结出来。在中国这个本子,翻译就翻译了十二次,有十二个不同的译本。但是年代这么久了,传下来的本子只有五种,另外有七种失传了,但是古时候佛经的目录里面有。像唐朝开元《释教录》,就是开元年间所编的佛经目录,那里面有十二种。由此可知,失去的大概是在唐以后。

  《无量寿经》跟《华严经》做个比较,古人认为《无量寿经》第一,超过《华严》。为什么这个说法?《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无量寿经》就是极乐。所以《华严经》最后归到哪里?归到《无量寿》。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说得好,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他把《华严经》、《无量寿经》跟《弥陀经》看作一部经。一部经有略说,简单的讲法,有详细的说法,《华严》是详细说法,《无量寿经》的细说,《阿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略说。他这个见解非常高明,我非常赞同。

  我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曾经说过,《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序分,引导,序分,我们现在念的《无量寿经》是正宗分,小本《阿弥陀经》是流通分,我们用这三分来看这三部经。所以《无量寿经》就被推崇到第一的第一,超过《华严》,超过一切经,千经万论最后都归净土。所以净土,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的归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不如是,所谓是诸佛如来讲经说法共同的归宿。我们对于净土才肯定,死心塌地,丝毫疑惑都没有了,专修专弘。

  我们现在所读的本子是采取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他会集得好,我们不需要再去读五种原译本,那个麻烦。会集本里面总共分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我们再继续找,古大德也有说,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转告我们,转述就如同阿弥陀佛自己宣说没有两样,这是《无量寿经》里面的第一。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条哪一愿第一?继续不断找,这是古大德几乎公认的,四十八愿里面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于是这么一分析,我们对于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逐渐能体会到一点了。「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归纳到这一愿。四十八愿是什么意思?《无量寿经》,整个《无量寿经》所说的就是四十八愿的意思。《无量寿经》是什么意思?全部《华严经》就是解释《无量寿经》的。《华严经》是什么意思?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解释《华严经》的。你们诸位能把这些意思会通之后,你才真正能够体会到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一切经教的总题目,全都包括了,一样都没有漏掉,所以这是佛法里面的大总持法门。

  大智慧夜叉王聪明,真有智慧,他就抓到了,『称赞十方一切佛』。用现在的话说,他自己修行的是执持名号,专修专弘,他搞这个。那个果报不可思议,『故有高远大名闻』。他专修专弘,弘哪一个法门?当然是阿弥陀佛的法门,这个不用怀疑的。经上明明说「称赞十方一切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一切诸佛如来的名号,这是诸佛如来的总名号。莲池、蕅益大师在《弥陀经疏钞》、《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这个名号是性德的名称,一切诸佛如来、一切众生真如本性的德号。这个意思谁知道?佛菩萨、祖师大德要不给我们说出来,我们一辈子也不会知道。唯有彻底明白了,我们对这个法门的修学,才真正会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如果不是彻底了解,要想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的确不是容易事情。

  我们在佛门里面遇到许许多多法师、居士大德们,常常提到,净土这一部经、一句名号就能成功吗?疑惑放不下,总觉得这个太简单、太容易了,佛法哪有这么简单的?所以许许多多人不能接受,他们再去寻找更高深的,殊不知最简单的就是最高深的。黄念祖居士从前讲经时做比喻,现在照相的人很多,他比喻净宗法门就是现在所说的傻瓜照相机,最简单的是最好的,你们哪一个人拿到照相机,从来不会照相,一按下去张张都好,都很可观;找其他的法门,那就是今天讲的高级照相机,不是内行人,这三十六张底片一张都照不好,他这个比喻很有味道。这个法门至高无上,简单容易,古人所称赞的,稳当、简单、成就快速、成就圆满,我们到哪里再去找这个法门?再也找不到了。遇到之后,决定不能怀疑。可是不怀疑,实在是真正不容易。

  我自己有很深的体验,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没有出家,跟忏云法师半年。忏云法师修净土,把净土介绍给我,我不能接受,我怀疑,他也没有办法讲给我听,不能帮助我断疑起信。但是我在他那个地方半年,他教我看印光大师《文钞》;教我看《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的;《要解》,蕅益大师的;《圆中钞》,幽溪大师的;这三部注解非常好。我读了之后,对净土不再反对,算是进了一步。以后离开他那个地方,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我去的目的是学讲经。李老居士是印光法师的学生,专修净土,他知道我对于净土怀疑,很不容易接受,劝过我很多次。有一次,这印象最深的,他说:如果这个法门错了;他说:古来有那么多人都错了,我们错一次也不妨!用这个话来劝我,可是我还是不能肯定。

  一直到我回到台北讲《华严经》,我讲《华严》是八十跟四十同时讲,也是断断续续的讲了十七年,我才相信。怎么相信的?从《华严经》里面相信的,所以《华严经》是净土的序分。我在这一部经里面看到,文殊菩萨求生净土,普贤菩萨求生净土,再看看善财童子求生净土,仔细看看这里面所有的菩萨,他们修学的法门虽然不一样,最后统统归净土,这才知道净土的殊胜。所以我要是不讲《华严》、不讲《法华》,叫我对于净土相信,很难!太难太难了!我遇到的善知识,也都不是普通人,能叫我相信都相当不容易;还是我这个缘还不错,有不少人来找我讲这几部大经,从大经教理、教法、教相里面,体会到这个法门无比殊胜,这才死心塌地,疑惑断尽了。

  疑惑虽然断尽了,有许多同修看到我这一生讲经修学,疑纵然没有了,好象还夹杂。为什么?我讲的经论太多了,至少有几十种。要是依我自己来说,我自己的愿望,我一生只讲一部经。讲什么经?《阿弥陀经》,这是我的本愿。我非常羡慕古时候的大德一生专讲一部经,讲几十遍,讲几百遍,这个对于自己的受用大了。为什么讲这么多经论?现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人讲经怎么办?所以许许多多同修来要求,我满他们的愿望。这里头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一生随缘不攀缘,一生自己没有道场,住别人的道场;住在人家道场,他要请我讲这部经,我当然要满他的愿。所以这个样子,经论就讲得很多了。可是诸位细细去听听,我无论讲哪一部经、哪一部论,最后都归到净土。所以外表上看起来是夹杂,实际上还是一门深入。我讲《华严》,我讲《金刚般若》,我讲《楞严》,乃至于讲《永嘉大师禅宗集》,讲《证道歌》,全都是讲的净土,还是一门深入,专修专弘,我们才得到一点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

  说了这么多话,就是说明「称赞十方一切佛」,这个大意说出来了,十方一切佛的名号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弥陀经》里面教导我们「执持名号」,诸位要晓得,名号就四个字:阿弥陀佛。「南无」这两个字是称赞,这是梵语,它的意思是皈依、皈敬、恭敬、礼敬,有这些意思。那要用现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尊敬,尊敬的阿弥陀佛,就这个意思。南无就是尊敬的意思,这是一种恭敬的称呼。我们念佛最好是学莲池大师,莲池大师劝人念佛都劝人念六个字,劝人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人问他:你老人家自己怎么念法?他说:我自己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不加南无。别人就问他:为什么?这里头有什么不同?他就说:我对于净宗肯定要求往生,绝对没有怀疑,那我就是听从佛的教诲「执持名号」,不加客气话,我决定要求生净土。他说:我教别人,别人未必有求愿往生的愿望,所以加一个「尊敬的」比较好,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这一生不往生,将来以后还会有机会,尊敬的。你们想想看莲池大师这个话的意思。

  所以我们今天如果下定决心,这一生决定生净土,客气话就不要说了,「南无」两个字是客气话,不用客气,直截了当执持名号。为什么?临命终时,最后一剎那,你心里头有这一句名号,就得生了。最后临终的时候,如果把这个名号忘掉,你这个机缘就失掉了。这是古人所说的,念经不如念咒,经太长了,咒短;念咒不如念佛。临终那一剎那,愈简单愈好。你们想想看,念南无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那就简单多了,南无六个字,这四个字。愈简单愈得力,平时要知道训练。

  由此可知,真正功夫就在这一句名号。「执持名号」,修学其他法门不可以执着,要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唯独我们这个法门可以执着。我们其他的世出世间法都不执着了,都放下了,就执着「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持,保持,这一生当中永远不会失去,心里面念念都要有阿弥陀佛,我们往生净土就有把握了。所以真正修行人、修学的同修,世出世间什么事情都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都会造成障碍,都不是好事情;只要把名号放在心上,你就对了。十方三世一切诸大菩萨修行成佛,统统是这个法门,连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都不例外。文殊、普贤修无量法门,最后成佛还是一句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才圆满菩提,这是我们讲真话!我们遇到这个法门,不容易!开经偈说「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都是讲实话。我们能遇到,无比的幸运,一定要珍重,要认真努力修学,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空过。

  专修专弘的人,「故有高远大名闻」。这一句话是真的,可是我们决定不可以要求名闻利养来修学这个法门,那就是灌顶法师讲的,念佛念到阿鼻地狱去了。借着这个方法,求自己的名闻利养,就坏了。可是你修学这个法门,现在社会讲知名度,你的知名度自自然然会高远。高是说你名气很大,远是讲可能全世界人都听到你名号,都知道你这个人,这是远,你的名字远闻。但是决定不能有这个念头,有这个意念,错了,你落在名利里头去了。纵有高远的名闻,我们自己还要谦虚,像诸佛菩萨一样、祖师大德一样,全心全力为社会大众、为一切众生服务,现代人所说的牺牲奉献。

  我们自己一定要真正做到无私无我,融合诸佛菩萨为一体,这是真正懂得修行。怎么融合?学习弥勒菩萨的肚量,量大福大。我们中国人塑弥勒菩萨是塑布袋和尚的相,那个肚皮大是代表什么意思?量大福大,不是叫你真的肚皮大,你不要搞错了,它是表法的。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尊师,我们真正时时刻刻能有孝敬的心,这就是地藏菩萨。学习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主动的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必须要记住,六道众生、九法界众生都是苦难众生。这个世间明明有很多大富大贵,比我生活好得太多,他也有苦难吗?有!什么苦难?死了之后,还搞六道轮回,就是苦难。不要说人间,天上的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都还要搞六道轮回,这是他的苦难。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没有明心见性,这是他的苦难;不能超越十法界,不能证得一真法界,不能证得清净法身,那是他的苦难。我们要有念念帮助一些众生,帮助十法界这些众生,消灾免难。

  我们有什么能力?有!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一句阿弥陀佛决定能帮助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就脱离轮回,脱离十法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里面的一真法界,是华藏世界的中心。好比新加坡这个小岛是华藏世界,极乐世界是什么?是乌节路,最好的一个地区。确实许许多多罗汉、辟支佛、菩萨,都不知道这个法门。佛在《无量寿经》上说得很好,我们能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我们自己修学做个好榜样给他看,就是度这些权教的佛菩萨。四圣法界的佛菩萨,我们都有能力度他,何况六道?所以你只要专修专弘净宗法门就行了,其他法门不行,没有这个能力。其他法门你要不断见思烦恼,你就证不了初果,在大乘佛法里面初信位的菩萨你没有分,太难太难了。一比较才晓得,这个法门叫做「易行道」。

  修学这个法门,《无量寿经》上世尊给我们讲得好,就是「如来第一弟子」,你就得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护念,你就得到诸菩萨、龙天善神的拥护,问题是你肯不肯做?怎么作法?对于这个法门决定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这个没有间断,不是说我们口里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间断,不是这个意思,心里头不能间断。最重要的就是把你的心转过来,我们现在的心,里面胡思乱想,妄念太多,把这些东西统统放下,换成一句阿弥陀佛。心里面只要有阿弥陀佛,不要有其他的东西,这个人叫真念佛。这个念是心里头有,才叫念,不是口里头有;口里头有,心里头没有,不叫念。要心里头有,心里面有阿弥陀佛,心里头有念念帮助一切众生,认知阿弥陀佛,学习阿弥陀佛,效法阿弥陀佛,这就不能离开经教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普度一切众生,我们要跟他相应,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念念当中都求帮助一切众生,认知这个法门,学习这个法门,也和诸菩萨一样无量的善巧方便。

  我们今天功夫不得力,实在说没有这个认知,没有这个认知就是没有智慧,我们愚痴,时时刻刻为烦恼盖覆了我们自己的自性,障碍我们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所以不能成就。每天还在烦恼里面过日子,这个很苦!真正学佛人,从念头里转过来,你过的日子是佛菩萨的日子。佛菩萨什么日子?圆满智慧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现在的话来说,高度艺术的表现,世间人所讲的真善美慧,一点都不假。你的念头转不过来,真善美慧是空的口号,你决定没有。真善美慧,说老实话,一真法界里法身大士才有,不但六道里头没有,十法界里头也没有。但是修净宗的人,心、愿、行都能够与弥陀本愿相应,他就有,他也能沾到佛菩萨的气氛。所以我们不能不认真、不能不努力来学习。

  在修学过程当中,实在讲,我们仔细去想想,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想自己,这是我们根本的障碍。诸佛菩萨没有自己,《金刚经》上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菩萨。不但没有相,念头都没有,《金刚经》后半部讲「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见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念头。这一些四相四见都是妄想、都是妄念,佛经里面常讲妄心。妄心舍离了,真心现前。真心是什么?念念为众生,念念为社会,起心动念都是为别人,这个心叫真心,这个念叫正念。起心动念为自己,这个念是邪念,妄念。佛法里头,正邪是从这儿分的。诸佛菩萨念念为一切众生,虽念念为一切众生,他又不着众生相,高明之处。我们今天做不到极高明,我们把标准降低一点,我们念念为众生,还没有离众生相,这也好,接近了一步,愈来愈接近了,要懂这个道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头一个要离「我相」、自私自利,要离名闻利养。

  这个地方讲「故有高远大名闻」,这是一定的果报。果报现前,可以不受,受不受果报在自己。我们可以不受,不受的好;不受,我们的果报让一切众生受,自己不要受。为什么?我们脚跟没有站稳,我们离四相还不太远,一沾上名闻利养的享受,恐怕又回去了,又堕落了,又堕落在四相里面了。福报现前不享受,我们距离四相就愈离愈远;一享受就会靠近,又回头了;福享不得,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到什么时候才可以示现享福?明心见性。福报现前,你享受的时候决定没有贪念,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个时候可以。如果还会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赶快跑,这个人就有智慧,这个人才能够保全。

  贪瞋痴慢决定不能生,一定要知道贪瞋痴慢是三途的业因,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对佛法、是对世法,佛法都不能贪,何况于世法?古大德给我们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贪瞋痴叫三毒烦恼,决定不能起。我们真正修行的功夫,就是看你一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还有没有起贪瞋痴的念头?念头起来不怕,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才起,马上就觉悟,赶紧一句阿弥陀佛把它打下去,把它压住。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贪瞋痴的念头少了,这就是进步。无论顺境、逆境,顺境不起贪心,逆境不起瞋恚心,对于一切顺逆境界,善人、恶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我们要在这里下手。智慧王他就懂得这个道理,智慧王明白这种修行方法,他从这儿成就的,所以他的报告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0八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夜叉王偈颂第五首:

  【智慧如空无有边,法身广大不思议,是故十方皆出现,焰目于此能观察。】

  焰眼主夜叉王,「得普观察一切众生大悲智解脱门」。这一首偈颂是他的赞颂,也是他的修学报告。四句偈这里面的义理非常之深,但是它是事实真相,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的境界,所以我们听了很难理解。

  第一句说:『智慧如空无有边』,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空无有边」是形容它的广大,其实形容只能形容个仿佛,实实在在没有办法说得出来,所以经里面佛常常用「不思议」来形容、来说明,不可思议。诸佛如来如是,法身大士也如是,再跟诸位说真话,所有一切众生无一不如是。但是非常不幸,我们智慧没有了,其实不是没有了,智慧变质了。变成什么?变成无明烦恼,我们众生分上,就是无明烦恼如空无边际。诸佛菩萨他们有能力转烦恼为菩提,我们凡夫是把我们的智慧菩提转变成烦恼。到底是怎么转的?佛在经上说得很多,这就是所谓心理学,现在人讲「心理学」,佛法里面讲「法相唯识学」,就是我们世间一般人讲心理学。法相唯识是极高明的心理学,说明宇宙的来源,宇宙的发生,变化的过程,一直到以后它的结局,都讲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彻。

  这一部《华严经》,也是属于法相唯识六经十一论里面的一种,《华严经》与法相宗关系很密切。因为《华严》是根本教学,它跟任何一个宗派、法门都有密切关系,都离不开《华严》。世尊在这部经里面告诉我们,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一句里面讲的「如来智慧」,实在讲就是这一句,我们有,有这个智慧,还有德相。「德」是什么?能力,德能,无所不能。智慧是无所不知,德是无所不能,相是相好光明。我们赞佛,佛「相好光明无等伦」,我们每一个人相好光明,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所以佛法是真平等,智慧平等,德能平等,相好平等。

  为什么在平等法中,现在搞成不平等?搞成这个样子?有几个人学佛、读经能有这样的反省,能提出这种疑问,这就是宗门里面所说的「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你为什么不开悟?你现在连这个疑问都提不出来,你怎么会开悟?一定要佛菩萨在经典上给我们提出来。提出来之后,我们读了还麻木不仁,当面错过,没有留意。佛在这个经上说明,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这是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我们的病根就是妄想执着。换句话说,就是因为妄想分别执着,把我们的智慧变成烦恼,把我们的能力变成了业障,把我们的德相变成了苦果,始终迷而不觉。佛菩萨看到这个现象,所以常常叹息,这芸芸众生「可怜悯者」。为什么可怜?你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很不幸,你把它变成了愚痴、无明、业障、苦报。所以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

  佛对于教导这个责任他真的是尽到了,我们接受教导的人有没有起变化?这个事情佛没有办法,这个事情是我们自己本身的事情,我们接受佛的教导,自己要产生变化,所谓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佛善于开示,我们做学生的人也能善于悟入,这就师资道成,佛的教学功德圆满了。可是我们总是与佛教导相违背,决定不肯随顺佛的劝告,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依旧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辜负佛菩萨的教诲。诸位要晓得,随顺烦恼习气,那就是依旧不断去造轮回业,起心动念都是轮回业,要想出离六道轮回、超越三界,难!求愿往生净土,也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已,不能往生。往生是要有条件的,你不具备条件,你怎么能往生?许许多多人把经典里面讲的条件:「信、愿、行」,错会了意思。以为我现在学佛了,我天天念阿弥陀佛,我就很相信了。我求生净土,我执持名号,仿佛也有信愿行的样子,其实完全不是经典上讲信愿行的标准,错会意思的太多太多了。

  我过去在美国、在台湾、在香港,听不少同修告诉我,现在有一些人修持「本愿念佛」,我打听一下、问一下,我就笑起来了。「本愿念佛」是没有错,善导大师提倡的,哪里会有错?现在人把本愿念佛完全错解意思,变成一种什么念佛法?投机取巧念佛法。现在他们这个本愿念佛法,我给它改一个名字,「投机取巧念佛法」。会不会成就?决定不会成就。他反而毁谤正法,将来他也会往生,生到哪里去?阿鼻地狱。真正学佛人,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对于不同法门的人决定没有毁谤,这是念佛人。为什么?他明了每一个法门都是佛说的,你要是毁谤,岂不是谤佛、谤法、谤僧?你毁谤三宝,你修行还能成就吗?这不可能的。

  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诸佛如来传下来的,全是正法。《金刚经》上尤其说得好,「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在《华严经》,后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各人所修的法门都不一样,从来没有看到有一个人说,「我这个法门殊胜,他那个法门不行」,一个没有看到;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我自己智慧能力根性不够,我修这个法门,我不如那些修其他法门,他们的根利,他们的智慧比我高」,赞叹,自卑而尊人。这是五十三参教导我们的,哪里有贡高我慢、目中无人?这种心行必堕地狱,念佛也不行。正是灌顶法师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里面所说的,念佛念到阿鼻地狱去了。哪些人?就是这一类。我们自己要有警觉,不但对佛所传下来所有法门,我们都要平等的尊重,就是其他一切宗教里面所修学的法门,我们也要尊重。

  《华严》是一乘了义的大经,这里面的标准非常高,我们还没有读到,这才讲一个开端。第一品「世主妙严品」没有讲完,大概才讲一半的样子。《华严经》三十九品,我们才讲第一品,往后面去愈讲愈清楚、愈讲愈明白,我们才真正是恍然大悟。过去的人比我们有福,确确实实他遇到这个法门能够听得圆满,我们现在要想听一部完整的《华严经》,几乎是不可能。这样的大经,在隋唐时代,我们诸位晓得,华严菩萨,我们称华严菩萨称清凉国师,清凉国师讲《华严经》讲了五十遍,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生讲五十遍。五十遍可不可能?可能。我往年在台北讲《华严》,照我讲经的速度,那速度比现在快,现在是细讲,讲的时间拉长了,我的估计需要三千个小时,这部经讲圆满。如果每天讲八个小时,恰好一年一部《华严经》讲完。清凉讲五十遍,他老人家活了一百多岁,长寿,所以我们后人尊称他为「华严菩萨」。我们现在如果学清凉大师,每天讲八个小时,一年讲一部,没人听,找不到人,不但在家居士不可能,出家人也办不到,这就是说我们的福报跟古人比就差远了。我们读历史,对于五台山「显通寺」清凉的道场,无限的羡慕。

  可是没有长时间的熏修,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有办法淘汰掉,这是最大的障碍。烦恼习气不除,我们的智慧永远不能现前;别说增长,不能现前。一天到晚起心动念所生的是烦恼,不是智慧。生智慧是什么样子?生智慧的是,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不要学,一接触就通达明了。就跟我们现在生烦恼一样,生烦恼不要学的,看到那个人喜欢,看到那个人讨厌,不就生烦恼了吗?这不必学的,一接触,喜怒哀乐就出来了。喜怒哀乐全是烦恼,妄想分别执着统统起来了。所以真正转过来,那是生智慧。智慧就是通达明了,绝不生烦恼。

  用功的方法,在中国过去是分为两个大系。一个系统是禅宗,禅宗的方法直截了当,让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每天坐香,叫「坐禅」。坐香的时候,禅堂,多半是面壁,面对着墙壁。堂主手上拿着香板供养你,他仔细在观察,你在打妄想的时候,香板就供养你;或者你没有打妄想,你睡觉、昏沉。修行人就这两个毛病:一个打妄想,一个昏沉。昏沉是堕在无明里头,要打,把无明打掉;妄想的时候,看到你身心不安,把妄想打掉。所以宗门里面教学的方法,就是打。古时候的大德是真有功夫、真有本事,能观机,这个板子打下去之后你会开悟,打下去不开悟就不能打;那有什么用?打死了,他也不开悟。近代有一些禅堂里面也学古人,天天拿着香板子乱打人,一个开悟都没有,实在讲他本身自己也没开悟,这叫造业障,这是造业。

  所以宗门的方法是对上上根人用的,不是对普通人,我们在《坛经》里面读到的。普通一般人;换句话说,打死都不会开悟,就是我们这批人。这要用什么方法?教,苦口婆心、很有耐心的来教,就用这个方法。教是属于「渐修」,一打就开悟的是利根,那是顿超。我们走渐修这个办法,渐修这个办法里头最重要的,每天都要熏修。所以我们的道场,在现在这个时代里头,大家都赞叹,其实我们熏修的时间太少,每天只有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听经,不够!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就算听两个小时的经,还有二十二个小时打妄想,你怎么会有成就?我们看看古时候的人,你们看《高僧传》、看《居士传》,这一个人接触佛法,往往三年五载他就成就,开悟、证果了。这是什么原因?密集的训练。每天听经八小时,不是两小时;每天,或是念佛、或是坐禅八小时;换句话说,用功的时间一天是十六个小时,剩下来的时间就很少,再吃饭、洗澡、洗衣服、整理环境,再睡眠。佛规定的睡眠时间是四个小时,中夜睡眠,中夜是晚上十点钟到两点钟,两点钟就要起床,那个叫真用功。所以这样的修行道场,你在里面住个三年五载,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决定不许可随顺烦恼习气,他才有成就。

  今天在这个世间,这样的道场找不到了。除了极少数的人有大福德,他自己可以建一个小茅篷、建一个小精舍,远离世间人的扰乱,他自己认真清修。每天读经八个小时,现在听经八小时也行,现在有录像带、录音带。我们居士林前一任的老林长-陈光别老居士,晚年生病,生病没有办法,必须要静养,所以在家里面,那就等于我们佛家讲的闭关,他每天躺在床上。我到他家里去看过,卧房里面放了一个大概是三十吋的电视机,将我们讲经的录像带全部请到家里,每天看录像带听经八小时,四年没有间断。每天八小时,所以他往生了,他预知时至,走的时候有那么好的瑞相。他真正用功四年!早年虽然护持佛法,实际上对于佛法真正的意思他并不了解,只是生病期间,这四年当中每天听八个小时,他开悟了,这是希有的福报。世间大富大贵的人很多,晚年生病在床上躺几年的人也很多,但是一天听八个钟点的经就很少看见。这是在我们现代世间来讲,是世间第一等的大福报!我们自己要争取。

  我住在这个地方,因为推动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促进宗教跟族群的团结,这是要用一部分的时间,免不了有许多的应酬,但是我始终保持每天读经四小时。不读经就胡思乱想,一定要读经,才能够在这个时代里头保持住正知正见,才能够抗御社会许许多多的诱惑,六尘的诱惑。自己不能够克服自己、不能帮助自己,找别人帮助找不到,没有人会帮助你,找佛菩萨也不行,一定要自己懂得。我要是为我自己着想,要是不顾别人,我早就去闭关了,去住山,跟这个社会隔绝,自己念佛决定上上品往生,靠得住的。但是看到这个世间人太苦了,佛法衰微,我们有责任、有使命,而且有迫切感来帮助一切众生,来帮助佛法,特别是帮助年轻的法师,希望他们将来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我们就尽到责任了。所以必须要知道,今天这种作法实实在在是不得已。世间不是没有福报的人,有福报,把这个福报空过了,不知道把握住,不知道利用无比殊胜的机缘成就自己的道业,这很可惜!

  我们说这些话,晓得自己跟诸佛如来原本无二无别。偈颂里面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事情,这个事情虽然不能接受、不能理解,可是是真实的。透一点消息,你阿赖耶里头种一个善根,也是好事情。那就是我们起心动念,现在人讲思想波,现在大家知道电磁波、光波、音波,宇宙之间波动的现象非常复杂,用佛经上的话是无量无边,不是几十种、几百种、几千种、几万种,是无量无边波动的现象,其中以思想波的速度最快。我们现在知道电磁波、光波,一小时它能够走三十万公里,在太虚空当中三十万公里是很短的距离,并不很长。但是我们的思想波,只要一发出来,立刻在剎那之间就遍虚空法界,所以这里讲「如空无有边」,没有边际。我们一个善念遍虚空法界,一个恶念也遍虚空法界,要不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没有办法体会。现在科学可以说相当进步,还没有观察出来,还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

  佛说的这个,我们能相信吗?现在人讲什么东西都要拿出科学证据来,佛有科学证据。这个科学证据是什么?禅定。什么叫禅定?一念不生叫禅定。在佛法里面讲,完全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个心就是禅定。诸位要知道,没有妄想,你的心是光明的、是觉悟的,就是此地讲的智慧,真实智慧;没有分别,你的心是平等的;没有执着,你的心是清净的;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心周遍虚空法界,这就叫真诚,这是真心。起心动念,这个心就不是真心,叫妄心。妄心有界限,并不能周遍法界。诸佛菩萨用真心,所以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楞严经》上是以观世音菩萨在初学的时候,将他的经验告诉我们,他有能力上与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如来感应道交;下与六道一切众生同一悲仰,所以他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他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还要藉一切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他何以有这个能力?真诚能感,自自然然的感应。

  佛法,无论宗门教下,无论显教密教,真正善知识决定教你「从根本修」。「根本修」是什么?根本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决定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真心跟妄心分不开,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心就是真心,掺杂着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心就叫妄心,所以跟你讲「真妄不二」;并不是「妄」外面有个「真」,「真」的外面有个「妄」,不是的,一桩事情。古人会用功,会用功的人常生智慧;换句话说,会用功的人,他的本事就是常常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功夫好的人,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就是说行住坐卧他都能够保持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人也好、恶人也好,那是外面境界,他都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大乘经上常说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他在境缘当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有好坏、有顺逆,人事环境有善恶,他能够始终保持着正觉,决不会被外境干扰,这个人叫真修行人,这个人叫真善知识,这是真功夫。古时候老和尚教诫弟子,必须要达到这个水平,这个弟子才可以离开老师,我们中国人俗话讲「出师」,可以离开老师,可以到外面参学,可以教化众生。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决定不能离开老师一步,老师教诫你。

  可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家都崇尚民主自由开放,民主自由开放是什么?在家里头不要父母,在学校里不要老师,自己可以作主,自己可以自由、可以开放,所以现在已经没有师徒的关系。这一句话也不是我说的,演培法师说的。我到新加坡来,这最好的老朋友。在新加坡那个时候,我常常亲近的,除演培法师之外,松年老法师,他也非常欢喜我,这我常往来的。演培法师说:现在这个时代没有师徒了。同样一个道理,家庭里面没有父子了,所以家庭破碎;再仔细观察,夫妻也没有了;五伦完全破坏,所以世界大乱,社会不安定。现在是一个什么关系?朋友,都是站在平等的地位,朋友。所以老师把学生看作朋友,学生把老师也看作朋友,这两个还可以谈得拢。你要摆起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你听我的话」,学生掉头就走了,这好学生;不好的学生,反过来找你的麻烦。父子也是如此,父亲不能把儿子看作,「你是我的儿子」,不行,你是我的朋友、小朋友,儿子把父亲看成老朋友,这还能谈得通;要不是,不能谈。

  社会变了,我们生在这个社会可怜,非常非常可怜;换句话说,没有人教我们,没有人能教我们,也没有人敢教我们。如果自己还有一点善根福德,那怎么办?我们去求学。求学到哪里求?到经本里面求,求古大德,求诸佛菩萨。我们真正要做一个好学生,依教奉行,佛在经上怎样教我,我认真努力去做到,做佛菩萨的好学生,做大众的善友;能这样修学,这个人在一生当中必定成就。修学从哪里修学起?别人把伦理、伦常统统舍弃掉了,我们还是要回过头来;别人不肯干,我们要肯干。为什么?这是正道,这是真道,不是假的。你要想真正成就道业,除这个办法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别人不孝亲,我们要孝顺父母;别人不知道尊重师长,我们要真正尊重师长、尊重长辈;换句话说,他们所拋弃的、不要的,我们全捡回来,认真努力修学,要识货,这是真的宝。所以一定要仔细去想想,我们起心动念,这个思想波立刻就传遍虚空法界。

  第二句,『法身广大不思议』。法身是我们的真正身体,这个很难懂。大乘经上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不好懂。「十方三世佛」,把我们全都包括在其中,一法都漏不掉。过去佛、未来佛、现在佛,我们这一切众生是未来佛。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是共同一法身。「法身广大不思议」,谁知道?法身菩萨知道。法身菩萨何以知道?法身菩萨的障碍没有了,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掉了,他见到事实真相。这事实真相是什么?《华严经》上所讲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无量无边的国土依正庄严,无一不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佛在本经上说的。

  「心」是真心,「识」是妄心;换句话说,虚空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己真心、妄心变现出来的。一真法界是真心变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妄心变的,真心、妄心是一个心,是自己,不是别人。法身大士搞清楚、搞明白了,知道事实真相,所以才生起「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知道跟一切众生我们是同一个体,这个「体」就是法身。这个话很难懂,所以我们今天换一个名词,换个名词并不很贴切,相似,我们叫「生命共同体」;不贴切,但是再找不到更好的名词。佛教这个名词好,「法身」。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法身。然后你才晓得人与人是什么关系?人与大自然一切万物是什么关系?人与天地鬼神是什么关系?「共同一法身」,这个关系太密切了;换句话说,都是自己变现出来的。

  这个话很不好懂,很不容易体会,绝对不是我们的常识。佛在讲经常常用比喻,而比喻里面用「梦」的比喻讲得最多,梦是一个很好的比喻。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如果我们作梦,梦醒之后仔细想一想梦中的境界,那个人会开悟。你想想梦里面的境界,有人做个好梦,有人做个恶梦,不管是好梦、是恶梦,想想梦里面的山河大地,梦里面的虚空法界,梦里面所有一切人物从哪里来的?自心变现的。既然是自心变现的,知道是自心变现的,梦里头哪一个人不是自己?作梦一定有自己,不可能没有自己,也梦到很多人,自己是自己,所有人物还是自己,都是自心变现的。不但所有人是自己,所有一切动物也是自己,所有一切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没有一样不是自己。梦的时间短,容易觉察,是自心变现的。

  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前这个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无量无边的星球、无量无边的世界从哪里来的?从我们心识里头变现出来的。什么是法身?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就是一个法身。觉悟了的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知道,他们清楚,所以在虚空法界能够保持一念不生。十法界的众生迷了,对于这些现象起心动念,十法界里面愈是高,他这个念头很薄弱;愈往下面降,起心动念的幅度愈大,烦恼就愈重,这个境界变得愈变愈坏。本来是个极乐世界,本来是一真法界,变成这个样子!

  诸位要晓得,心是能变,境界是所变。我们今天看到不喜欢看的环境、不喜欢看的人物,你要是懂得佛法,你就恍然大悟。我为什么不喜欢?专门看到那些坏的,没有看到好的;专门用自己的坏心去看,看外面境界,用自私自利、用贪瞋痴慢,用这种心看外面境界,外面都变成逆境,看一切人都是恶人。如果念头转一下,我们用清净心看、用平等心看、用真诚心看,所有一切物质环境是好环境,没有一样不好。再观察一切众生,一切人物个个都是善人。蕅益大师说得好,「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这个人是坏人,那个事是坏事,不是那个人坏,也不是那个事坏,是我的心坏,我心里面起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外面环境没有好坏,好坏确实起于,今天的话来说,起于自己主观观念。什么叫「主观观念」?佛法讲「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现在人有个比喻好,戴有色眼镜看人,就是这个意思,你把外面境界都看变了质。戴个绿眼镜,看到每一个人脸上都发绿;戴个红眼镜,看到每个人脸上都红红的。其实人家脸上也不绿、也不红,怎么会变绿、变红?是你自己戴上个有色眼镜。外面一切境界没有善,也没有恶,善恶起于心。所以只要我们的心善,境界就善。

  诸佛菩萨为什么生活在一真法界、生活在极乐世界?没有别的,心善而已。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可以说真是苦口婆心,一开端就把这个大事情教给我们,他没有吝法。他在《十善业道经》里面,《十善业道经》是很了不起的经典,那个经不是小乘经,佛告诉我们,「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我们听了这个话不能不留意,竖起耳朵来听,什么法?「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这一句话要讲清楚、讲明白一点,昼夜不能间断思惟善法、常念善法、观察善法,这个「善法」是贯通的。常念善法,你的心善;思惟善法,你的念头善。《华严》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常念善法,唯心现一切善境界;思惟善法,把不善的境界都会变成善境界,思惟是「识」。观察善法,观察是讲我们的行为,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无一不善。实在讲,诸佛如来跟我们不同的就这一点,没有别的,所以他们的心行纯善。后面有一句很重要,「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一条重要。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是善人,但是他们还夹杂着不善。如果没有丝毫不善夹杂在其中,这人就成佛,不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是一真法界里面的佛,是真佛,不是相似佛。佛实在慈悲,对一切众生,绝对没有丝毫保留。我们凡夫教别人总还得留一手,怕别人超过我。佛没有,佛所谓「和盘托出」,全部都摆出来,这是真正慈悲到了极处。我们只要记住这一句话,记住这个教诲,我们这一生决定能成真正究竟圆满的佛果。凡夫跟佛,实在讲,一念之差;一念觉,凡夫成佛;一念迷,佛就堕成凡夫。这样重要的开示,我们常常把它疏忽掉,常常忘记掉了。

  初学,我们都是初学人,从哪里下手?佛教我们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这个善法就是十善业道,常念,心里头常常有这十善,从这里下手。不要把十善看浅了,十善圆满就成佛了。换句话说,一个真正修行人,从初发心,一直到成究竟圆满的佛果,修的什么?十善而已矣!这是佛法的根本法,根本法直接通最高的佛法,这是一不是二。我们学习,修净土法门的同修,我们常常讲「净业三福」是我们的根本、是我们的基础,《十善业道经》就是三福里头的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跟同修们做了很多次的报告,孝亲、尊师、慈心,如果离开十善全是假的。孝亲、尊师、慈心都要十善来落实,离开十善不孝,离开十善不敬老师、没有慈悲心。所以三福里头第一福,末后这一句是落实,「修十善业」是落实。

  我们今天修行功夫不得力,不是不用功,我也看到不少用功的人,但是功夫就不得力,就是不能够契入境界,什么原因?十善忘掉了,没有在这上下真功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纵然事上没有,还有念头,这不行;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有意无意常常在犯;心意里面的贪瞋痴慢没有减少,恐怕天天还在增长,时时刻刻起现行,这是障道的第一个因素。所以不能够断恶修善,这个善恶标准就是十善业道;能把十善业道真正落实,你的修行就扎根,在行门里面讲你有根了,你会有成就;没有十善,这个人修行没有根,你怎么会成就?没有根就像水上的浮萍一样,随波逐流,世出世法都不能成就。

  十善业道的推广就能亲证法身,「法身广大不思议」。诸佛菩萨、法身大士在哪里?无处而不在,无时而不在,「是故十方皆出现」,哪个地方有缘,哪个地方就示现,缘不相同,示现的相就不一样。现在科学家发现,也证实,空间确实有很多不同的维次,一般人所谓的二度空间、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乃至到无数度的空间。空间维次不相同,彼此各个不相往来,但是它真的有。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末后,他有一篇文章,跟我们说明,现代科学家已经证实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突破,现在科学家也在研究,在想方法。

  佛经里面告诉我们,这些不同维次的空间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佛说得清楚,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头变现出来的。原本空间里头没有维次,叫一真法界。讲「十法界」,就是十种不同维次的空间,能够突破就可以互相往来。既然空间维次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换句话说,你能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这个空间维次不就没有了吗?所以佛法里面讲,你能够放下一切执着,六道这个空间就突破了,你能够见到鬼道,能够见到地狱道,能够见到天道,这个空间界限突破了;你再能够把一切分别也放下,世出世间一切都不分别,那你突破的层次广了,三界之外的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你都见到了,你的生活空间愈来愈大;如果再把妄想也断掉,妄想是无明,你就进入到一真法界。跟这一首偈讲的「智慧如空无有边,法身广大不思议,是故十方皆出现」,你就得大自在。跟观音菩萨一样,尽虚空、遍法界,不管哪一个层次的空间,众生有感,你就有应,能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就是这么个道理。我们读经,看到佛所讲的这些道理,想一想讲得通,是有道理,因此我们相信。相信之后,我们要去做突破的工作。但是突破工作的根本是修十善业,十善业是个基础,站在十善里面你才有能力突破;如果十善都没有,你就别想往上提升。

  第三句,『是故十方皆出现』。这里头的意思很广很深,不仅是佛菩萨在十方世界应化,更深的意思是我们这些迷惑颠倒造业的众生,在十方无量无边剎土里面受报,受报也是出现。佛菩萨是觉悟的出现,我们是迷惑颠倒的出现,迷悟不二,说明迷悟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由这里诸位就晓得,焰眼主夜叉王不是真的夜叉王,真的夜叉王哪有这种能力?诸佛菩萨示现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对于其他的宗教就会生出恭敬心,为什么?我们知道其他宗教也是诸佛菩萨示现的。大家常常念《普门品》,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我们用这个例子来套一句:应以基督身而得度者,他就现基督身而为说法;应以阿拉身而得度者,他就现阿拉身而为说法。于是我们才晓得,所有宗教都是佛菩萨的化身,所有宗教里面他们所尊敬的神明全都是佛菩萨,我们的恭敬心生起来,平等心生起来,宗教歧视没有了,对于一切众生的歧视也没有了,所以清净平等觉才会现前。这里头有个道理的,不是勉强,不是感情用事,有真实的道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0九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夜叉王偈颂第六首:

  【一切趣中演妙音,说法利益诸群生,其声所暨众苦灭,入此方便金刚眼。】

  这一首偈是金刚眼夜叉王的赞颂,他的学习报告。前面长行,他是「得种种方便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解脱门」。我们要特别留意他修学的法门,「种种方便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这是我们在现前社会应当要学习的,更应当很认真努力来学习。

  『一切趣中演妙音』,赞颂的第一句说明他的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个心量不能不大,诸位要晓得,这个大心量是我们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学得的,我们的真心心量就是遍虚空法界。我们今天在人间受种种痛苦,是将自己这个心量迷失了,佛常说众生迷了,迷什么?自己本来那么大的心量,现在变成这么小的心量,两个人相处还打架,都不能相容,那个苦难当然就来了。菩萨修行,他利乐帮助一切众生,范围多大,「一切趣中」。「趣」,用现在科学家的名词来说,就是一切不同维次空间。科学家这个说法,跟佛经里面意思完全相同。在佛法里面讲六道、讲十法界,实际就是不同维次空间,「一切趣中」是全部都包括了,没有一丝毫的差别。我们今天从现实环境里面来讲,超越了国家界限,不分国际、不分种族、不分文化、不分宗教信仰,我们都应当要热诚的去帮助他、去利益他。

  利益众生范围太广了,众生遭受种种不同的苦难,他们需要太多了,我们要全心全力的去协助他们。他们没有吃的,我们要送粮食给他;没有穿的,我们要送衣服给他。如果说是单单靠救济过日子,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古德常说,救济有一个标准,「济难不济贫」,他在遭受困难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救济,他在贫苦的时候,那要是长时期依赖救济过生活,这个人就变成懒散了,所以是救难不救贫。可是贫,必须要帮助他富起来,这是真正的救济,真实的利益。怎么能够把贫苦帮助他富起来?那要教育。所以此地说「演妙音」,「演妙音」就是教学。由此可知,所有一切帮助众生利益之中,教学是第一殊胜,教学是真实的利益,只要他能受教育,问题就解决了。

  新加坡的政府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看这个地区有一些少数民族,像马来人、印度人,这些少数民族,我听说他们上学,学费是国家给的,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国家给他的学费。国家为什么要这样作法?帮助解决他们贫穷的困苦,只要他接受好的教育,他将来在社会上不仅仅有谋生的能力,而且对社会有很多更大的贡献,能帮助社会,能帮助别人。由此可知,真正帮助一切众生脱离贫困,除了教育,没有第二个方法。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用什么?教学。所以佛家讲经说法是上课,我们这是大课堂。

  世尊当年在世,他讲经说法的道场,没有我们这么考究、这么舒适的讲堂,没有。我们在经上所看到的,今天到印度去朝圣,瞻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活动的一些古迹,知道释迦牟尼佛讲经在哪里?在大树底下,学生露天坐在地面上。人数也不少,也有一、两千人,这是我们经上常常看到的,他的常随学生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参加这些居士里面身分差别不同,有国王、大臣,也有贩夫走卒。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的教学跟中国孔老夫子一样,所谓是「有教无类」,平等的教学,没有差别的教学,而且是义务的教学。诸佛菩萨天天讲经说法教学,没有听说收学费的。

  中国古代教学,老师都清高,决定不向学生收学费。但是学生对于老师有供养的义务,因为老师不从事于生产工作,所以老师的生活由学生家长照顾,有送米、送些吃的东西。送多少随意,决定没有课定一定要缴多少学费。不可能有这种老师,要有这个老师,在社会上被人讥笑,这个老师贪财。所以送的礼物随着自己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好多送一点,不好的少送一点。甚至于很贫苦的这些学生,自己家里面生活都有问题的,老师还要补贴学生,还要照顾学生家里生活,从前是这样的。

  在佛门里面,情形比较特殊。孔老夫子在家人,他有家,他有妻子儿女。释迦牟尼佛出家,没有家累,所以就方便了。出家人的生活,每天出门去托钵,因此学生连对老师送一份礼物都不需要。老师什么都没有,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过最简单的生活。最简单的生活,这是佛表演给我们看,最简单的生活就是最健康的生活、最清净的生活、最快乐的生活,他的身心都没有忧虑、没有牵挂。现在人常讲生活有压力,佛菩萨的生活决定没有压力,所以经文上讲清净、快乐。尤其是教学,教学是最快乐的,帮助人学好,帮助人改过,帮助人回头,帮助人行善,看到世间的善人天天多起来了,恶人少了。教育的功能就是要把恶人变成善人,不是恶人要惩罚他,我们开除他、不要他,没有这个道理!要把恶人变成善人,把坏人变成好人,这个是教育。

  不但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要做出榜样决定去感化他。能不能感化?决定能!为什么?人都有良知,没有人教的时候,他的良知被物欲蒙蔽,不能现前,不是他没有良知,遇到真正的好老师、好同学,他的良知会发现。儒跟佛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从前小朋友五、六岁的时候,刚刚上学念书,念《三字经》,《三字经》一开端就把这个大道理说出来了,小朋友虽然不懂,让他念熟,他一生都不会忘记,以后慢慢的他就会懂了。它讲「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真性本来是善的。善为什么会变成不善?它讲「性相近,习相远」,真性大家都差不多、都一样,由于习惯不相同,所以就产生了变化,这样每个人的心、每个人的行为就有了差距。这个差距不是本性,是习性,我们常讲习惯成自然,习性,你有不好的习惯,不好的习惯养成之后就跟本性一样。所以从前的教育,从小一定要帮助儿童养成一个好习惯。

  儒家教学的目的是教人作君子、作贤人、作圣人,儒家教学有这三个目标,这也是三个学位。圣人,最高的学位,像我们现在所讲的博士;贤人是第二个学位,像硕士;君子,这是最低的学位,像我们现在讲的学士;儒家这三个名词是三个学位的名称。佛家亦复如是,佛家最高的学位是佛陀,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应当作佛;换句话说,希望你们统统都拿到这个学位,这是学位的名称;其次的学位是菩萨,最低的学位是阿罗汉。所以佛家的「佛、菩萨、罗汉」,学位的名称,要搞清楚,跟儒家讲的圣贤、君子完全相同,所以他是平等的。他跟宗教里面讲的上帝不一样,上帝只能有一个,不可以人人都作上帝。佛家这个是学位,像博士学位,每个人都可以拿这个学位。你在社会上从事于任何行业都可以,你的学位是平等的。

  所以诸佛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他们在这个社会上示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做一个家庭主妇,你拿到最高的学位,你是佛陀。我们习惯佛家的术语,习惯这么说,佛陀示现作家庭主妇,套《普门品》里头一句话,「应以家庭主妇而得度者,佛就现家庭主妇而度化之」,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平等法。我们看世界上其他的宗教,也在「一切趣中」,平等平等。应以基督教而得度者,佛就现基督身而为说法;应以阿訇身得度者,佛就现阿訇身而为说法。所以我们心目当中看所有宗教里面的神圣、所有宗教里面的使者,他们的领导人、传教师都是佛菩萨化身。我们的真诚、清净、平等的恭敬心自然就生起来了,不会在那里分别执着,知道全是佛菩萨的化身。我说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们能够把《华严经》参透,你就了解,你也会肯定。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那就叫「种种方便」,种种是说多,不是一个;「方」是方法,「便」是什么意思?「便」是适合。众生的根性不相同、文化不相同、嗜好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所以不能用一个方法,哪一个方法最适合他修学就用哪个方法,所以佛教化众生没有定法,他活活泼泼。对甲用一种方法,对乙可能是另一种方法,他不相同。但是他的根本相同,他的方向目标相同,只是教学的方法手段不相同。

  我们今天在新加坡跟九大宗教密切的合作,我今天想了几个字,我说要写出来送给他们,每一个宗教都送。我们要在理论上找到根据,合作的根据,和睦的根据,世间所有宗教的根本就是「仁慈博爱」,我们这个根找到了,我们相同的。所有宗教的目的都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相信这个根本跟这个目的没有人反对,那我们就可以合作了。我们从一个根本,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用种种方便。这就是我们的方法可以不相同,我们的方向目标决定是相同的,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苦的根是什么?根是迷惑,愚痴、迷惑。乐的根本是什么?乐的根本是开悟,是对于一切法通达明了,明了就快乐。所以「破迷开悟」,是我们所有宗教教学的原则,原理原则。至于用什么方法,应当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方法决定不是固定的,活活泼泼。所以这叫「妙音」,妙就没有一定,一定就不妙了。虽没有一定,但是决定帮助人达到离苦得乐的目的,这才妙。通常这个名词,是形容诸佛菩萨讲经说法的代表词。

  「演」,不但是说,而且还要表演,表演就是要做出来,你能够说到还得要做到,做出来给大家做榜样。由此可知,诸佛菩萨在世间,刚才说过了,不论他是什么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一定在他自己本位上做一个好榜样,确确实实能给社会大众,给世间同样身分的人、同样行业的人,做最好的模范,这个人就是佛菩萨。如果我们要能够留意,细心观察,我们的周边佛菩萨不少,不是没有;如果没有,我们这个世间就不能安住了。人人都作恶,这个社会不是大乱了吗?确实有不少佛菩萨掺杂在其中,众生作恶,他们行善,众生不守规矩,他们守法,缓和社会秩序。所以这个世间我们还能安居,得力于这些大慈大悲的示现。

  第二句,『说法利益诸群生』,这是讲他说法的内容。前面讲「一切趣中」,不同维次的空间,佛家讲的六道、十界,无处不现身。这一句讲「诸群生」,这个意思比较窄小。我们现在生在人道,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地球上所有一切众生跟我们现前环境最亲密的,菩萨示现在这里面,要帮助这些众生,要让他们达到真实的利益。什么是真实利益?这也是太广太深,说不尽。可是我们讲到眼前利益,这个话就好说了。眼前我们的病害在哪里?我们病根,实在是说,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有几个人曾经自己问过自己:我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有没有问过?我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如果你常常有这个疑问,你就会觉悟了。这个念头没有,那就是世法里头常讲的「醉生梦死」,糊里糊涂来,糊里糊涂去,一生造了糊涂业,不知道干些什么,这是最可怜的。佛经上常常感叹着,「可怜悯者」,是指这一类人。这一类的人,人数相当多。

  佛菩萨,他有智慧,他有能力善于观机,他一看晓得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性,根性不是在一生培养的,关系到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所以佛菩萨说法契机,大家喜欢听,能听得懂,能体会得到说法的义趣,这就才能得利益。所以头一桩事情要破迷开悟,要认识自己,要肯定自己,来这个世间是干什么的。大多数的人到这个世间来,佛给我们讲「随业流转」,是你过去生中造的业,你这一生中感得的果报。造业,业很多,但是可以分为两大类,这些名词在此地我就不必再多解释了。一种叫引业,你所造的业,这个业在儒家讲「五常」,佛法里面讲「五戒」,你过去生中曾经修行这些法门,这个法引导你到人间来投胎,我们能够得个人身是引业引导你来的。可是虽然得人身,我们每一个人相貌不相同,体质不相同,有人身体很健康、有人身体多病,有人生活环境很富裕、有人生活环境很贫困,有人有智慧、有人没有智慧,这些差别是什么?这些差别叫满业。我们同样都得人身是引业相同,我们这一生的遭遇不相同是满业不相同,这些如果不是佛教导我们,我们哪里会知道!

  引业多半是与持戒、行善有密切的关系,而满业最重要的关键是布施,这佛常讲。为什么世间有一些大富大贵之人,他得这么好的果报?财布施多;为什么世间有很多聪明才智的人?法布施多;有健康长寿之人,无畏布施多。所以能修六波罗蜜,这是满业。我们过去生中,每一个人修的不一样,所以我们虽得人身,生活环境不相同。但是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懂得这个方法,过去生中虽然是有欠缺,这一生当中努力去修学可以弥补。

  下个月,香港亚洲电视台记者要到新加坡来采访。他采访有三个目标:第一个采访,我们十八号有个「义走」,我们九大宗教替回教筹款,他们觉得是新闻;因为从来没有听说,哪个宗教帮哪个宗教的,新加坡宗教还互相真正帮助筹款,这个不容易,他们要来采访。第二个要采访李木源居士,听说李木源居士十年前得癌症,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内脏,医生给他讲寿命只有三个月,所以他一切都放下,到居士林来作义工,在这里等着往生,等死,等了这么多年他也没死,所以这是奇迹,他们要来访问。第三个目标,访问这边的许哲居士,这是一百零一岁,她为什么这么健康长寿?为什么生活得这么快乐?他来访问这三桩事情。

  我们竞走这个事情,筹款咱们不谈。我们讲到李木源居士跟许哲,如何能够把命运转过来?他不是前生的事情,这一生的修学。李木源居士学佛之后真的回头了,他理明白了,遇到这个病他自己清楚,从得这个病,医生跟他讲只有三个月寿命,他就彻底回头了。放下自私自利,不放下也不行,寿命到了,你不能不放下,他真的放下了,全心全力替居士林服务,不拿一分钱,他作义工;只是有时候在那边吃饭,作义工。这一个转变,他的福报就转过来了;换句话说,他自己的福报,他寿命到了的时候就告一个段落,终了,没有了。这十年来的福报是什么?是佛法的福报,是一切众生的福报,他要为大家服务,大家需要有这么一个义工来做事情,所以这不是他自己的福,是佛菩萨的福报,是一切众生的福报。这个福报就大了,这个福报没有边际,所以他的病就好了,就没有事了,再去检查什么病都没有了。不但没有病,他的身体、体质改变了,跟我们一般人不一样,跟他自己从前体质也不相同。最明显的,他自己现在没有冷热这种感触,他告诉我,他带团到中国去旅游的时候,冬天别人穿了很厚的棉衣、羽毛大衣,他只穿一件T恤,他不冷,冷热没有感觉。他如是,许哲居士也如是。许哲居士也不懂冷热,无论什么状况的天气,再冷、再热,她就是一件衣服。

  他怎么转过来的?我们要知道。他怎么过日子?每天都积极的在修三种布施。他到居士林来,我们居士林发起供斋。居士林发起供斋是很多年了,但是我来的时候一看,这个供斋不够标准。为什么?这个饭菜很简单,是可以吃,不好吃。我教他,我说:这个不行,我们要把供斋的水平向上提升,多去看看新加坡一些斋菜馆,我们去吃吃看,我们的斋菜至少要跟他这个水平相等,不能输给他,要让到这边来吃的人还想来吃,我们才成功,不可以说到这边来吃了,下一次不想来,那我们就失败了。李居士听了很欢喜,所以现在厨房每一个星期都在检讨、都在改进,而且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都不缺,每天供斋。

  供斋的情形你们大家都知道,三餐饭,两道点心,上午有一道点心,下午大概三点钟的时候也有一道点心。夜晚二楼你们去看,热的面包、馒头、包子、咖啡、牛奶、茶,二十四小时不中断,居士林修大布施!这个心一发,所以有很多人到这边来吃饭,尤其是其他的宗教。上一次有五十多位天主教的修女,来自十四个国家地区到居士林来访问,我们在二楼接待她。她们很惊讶、很赞叹,听说我们这边每天有一千多人吃饭,她说:你们的钱从哪里来?怎么会有这么多?李居士答复得很好:我们后台有大老板,有大福报的大老板。她们就打听:是谁?李居士告诉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福报无量无边。

  其实到最后我们把事实告诉她,我们平均每天一千多人吃饭,星期假日、法会节日差不多是三、四千人吃饭,从来没有买过米、没有买过油,什么都没买过,吃的东西源源不断而来,天天有人送来,送来的你决定吃不完。你们到下面看,面粉堆积如山,吃不完。但是这个东西不能放,放了要坏的,所以我们每一个星期总有一、两次,我们用小卡车,把这些东西分开送给各个宗教所办的老人院跟孤儿院。每一个星期都送,家家都送到。他们没有,我们这儿太多了,什么原因?我们这里布施,他那里没有布施。你才晓得愈施愈多,你不要怕布施,怕布施就没有了,你肯布施愈布施愈多。

  个人如是,团体也如是。你要想你家里面财用不缺乏,你要尽量帮助穷苦的人家,你的邻居、你的街坊、你的亲戚朋友统统要照顾,无条件的照顾,不要希求果报的照顾,这是真的照顾。不可以说这个人我喜欢他就照顾,那个人我很讨厌他就不照顾,这个不可以。那你是有分别心,你的心不平,你的心不慈悲,平等照顾。不管他对我有恩也好、有怨也好,他曾经侮辱我、毁谤我、陷害我,他有苦难的时候照样去照顾他,决定没有这些前嫌,你就有福了。

  你布施财,你就得财物。可是财物得到之后不能够积,佛在经上常常教我们「积财伤道」,财物不可以积的;有了之后,赶快再布施。佛家讲「舍得」,「舍得」是双重意思,就是说舍是布施,你舍的愈多,你得的就愈多;但是你所得到的还要舍,要把你的得也舍掉。这样子愈舍愈多,愈多愈舍,福报永远没有止境。

  能够舍法,法布施,你得聪明智慧。现在世间虽然有一些聪明人,那个聪明有限,来生就愚痴了,不是生生世世聪明。为什么?他的聪明里头有个大糊涂,大糊涂是什么?智慧财产权,完了!这是大糊涂。印的些书后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就大糊涂,智慧就没有了。所出品的这些,我们通常看到光牒、录像带,都印上「版权所有」。所以他没有智慧,他的智慧不高,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舍掉,这是根本的障碍。佛教给我们一切为众生,如果对众生有好处的,何必要版权?我这一生最讨厌版权。人家送书给我,我第一要看后头版权,凡是印到「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个书我不看。为什么?他一定没有什么高明的东西,心量太小,自私自利,他能够写出什么好文章来?所以这个书不要浪费我的时间,也不要浪费我的眼力。我喜欢看的书,后面是「欢迎翻印,功德无量」,这个书我一定看,他心量很大,这个人有智慧。聪明智慧是这么来的。

  什么叫无畏布施?多关心苦难的人、老人、病人、残障人士,特别多关心他们,多帮助他们,这属于无畏布施。我们在饮食选择的素食是无畏布施,绝不杀生,爱护生物,我们的果报得健康长寿。这是说明什么?说明叫满业。佛教给我们,这是利益,真实利益。我们一生当中,在财用只要不缺乏就好了,不必要多,多没有好处,多了是累赘。一切都不缺乏,这多自在、多快乐。有多的赶紧去布施,多做好事,多帮助世间苦难的人,你的前途一片光明。

  「说法利益诸群生」,晓得帮助一切苦难众生,里面最重要的是说法,就是教学。帮助他觉悟,帮助他理解人与人的关系,最好能够帮助他真正的体会到,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息息相关,这样的慈悲、仁爱自然就能生出来了,真正能够爱护一切众生,无条件的关怀、爱护、帮助一切众生。所以在帮助众生之中,教学是占第一位,诸佛菩萨、世间大圣大贤都选择这个行业。在中国孔老夫子选择这个行业,在印度释迦牟尼佛也选择这个行业,而且都是尽义务,不求报酬,所以称之为神圣。二千五百多年过去了,今天全世界的人对他们还是非常尊敬。由此可知,他所修的福、他所积的德之大之广,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第三句,『其声所暨众苦灭』,这是讲效果。「声」是讲声教,他教学;「所暨」是所达到的目的,确实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众生之苦,佛在经上把它说为八大类。前面四种属于我们本身的,有生苦、有老苦、有病苦、有死苦,生、老、病、死,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避免的;而离苦得乐,也是以这个为根本。佛法确确实实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事实,不是玄学。学佛的同学,你们在新加坡看到,在中国现在这些例子也不在少数,我也常常听到有人跟我说,所以我也常在讲席当中向诸位同学报告,佛法真正修学到终极的目标:不老、不病、不死,这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它有理论、有方法,依照这个理论方法修学,你一定能够达到这个目的。

  你要说是人这一生不衰老、不生病,已经就不容易了,哪一个人没有死?释迦牟尼佛也死了。生死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没有人搞清楚,所以人贪生怕死。你要真搞清楚了,你才晓得根本没有生死。生死这个事情像什么?像我们换衣服一样。衣服穿脏了,你会脱掉,换一件新的;脱掉就好比死,再换一件新的就好比生。实在讲我们人在六道、在十法界,轮回、舍身受身就等于脱换衣服一样,世间人不知道,不晓得事实真相,衣服穿脏了脱下来,非常舍不得。那什么人?愚人,小孩。小孩衣服脏了,父母亲要把他脱下来,又哭又闹,就是不肯脱。那就好比迷于生死当中,他不了解,他不知道脱掉脏的,换一件新的更好的,到他穿上新衣,他就高兴了,他又笑起来了。众生就是这种情形,不了解生死的真相。了解事实真相,那我们换衣服也得要讲究,总得愈换愈好,不能愈换愈差。六道里面得人身,来生得人身,或者来生得天人之身,那你换的衣服就愈换愈好;如果来生变成畜生、变成饿鬼、变成地狱,你换的衣服就愈换愈差,还不如现在这个身体,这是我们要明了的、要懂得的。所以我们会常常想到,来生我们要换一个什么样的身?当然最殊胜的是佛菩萨的身,所有身相里面第一殊胜。佛让我们明理,了解事实真相,于是生老病死确实可以解决。

  对身外之苦有三类:第一个是「怨憎会」。会是聚会,冤家对头常常聚会,你很不痛快,不喜欢的人天天见面,不喜欢的事常常遇到,这一类叫怨憎会。再一类:「爱别离」,你喜欢的人常常离别,喜欢的事常常遇不到。这两大类所包含的事相,也非常复杂,非常之多。第三类叫「求不得」,你有很多的愿、有很多的祈求,求不到,不能满愿。佛将我们所有这些痛苦,归纳这三大类。这三大类的苦人人都有,六道众生没有一个没有,到天上做了天王他也有。佛了解这里面业因果报,你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冤家对头?为什么你喜欢些人物常常跟你别离?你有很多善愿、希求不能够满愿?都有业因,佛家讲业障,你过去造的种种业,尤其种种不善业。不善业会障碍你,善业也会障碍你,所以善业跟不善业全都造成了障碍。我们在这个世间,古人常讲,人在世间一生当中,「不如意事常八九」;称心如意的事情,真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现在这个世间,称心如意能够有百分之一、二,已经就很难得了,不如意的事太多太多。这些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唯有佛法能讲得清楚、能讲得明白。这里面的业因,你要是都清楚、都明白了,这三大类的苦你就可以解决了。

  「怨憎会」,这一些冤家对头,你懂得,你就能够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结,你有智慧、你有能力消除业障,化解怨怼,化敌为友,这个问题解决了。「爱别离」,你所喜爱的,你也知道何以有别离的因素,把这个因素找到,再把这个因素消除,你就能满愿。觉悟之后,这个爱转变成高度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情爱不能解决问题,情爱是迷。所以世间,诸位如果说是,现在是太明显了,不必要很高的智慧,只要留意常常看看报纸、看看杂志,甚至于看看电影、连续剧,你应当会觉悟,爱是假的,不是真的。男女两个人相爱很好结婚了,没有几天打架离婚了,这是假的,虚情假意,我们在这里一看就看穿了。所以人家告诉你,他很爱你,假的不是真的;他说他恨你,你也晓得也是假的,不是真的;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都不要把它当真。一定要有智慧,要把情爱转变成真实智慧,真实智慧永恒不变。佛菩萨、真正觉悟的人,他那个爱是永恒不变的。基督教、天主教《圣经》里面所讲的「神爱世人」,那个爱是真的;人不爱神,神也就不爱人,那神的爱是假的,不是真的,那还是靠不住的。人怎样悖逆神、侮辱神、去害神,神还是爱他,决定没有改变,这个爱是真的。所以佛家讲真正的爱,就不用这个字,叫慈悲。慈悲是永恒不变,真正的爱。世间人讲的爱,佛菩萨很清楚,全是假的。

  所以不接受佛的教育,不能够入佛的境界,我们一生当中对任何人全是虚情假意,没有一桩事情是真实的,那你以后还有什么好果报?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真正讲到离苦得乐,在圣贤教学之中才能够得到。圣贤的教学有的时候我们初接触,好象很难接受,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在迷惑当中过的日子太久了,所谓是积非成是,我们没有能力辨别真妄、没有能力辨别邪正,甚至于没有能力辨别善恶、没有能力辨别是非,把假的当作真的,把真的当作假的。所以现在社会上很多很多的人,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乃至于博士,我见得太多了,听骗不听劝。我们善言善语去劝他,他不相信,别人骗他,很容易就上当,到真正吃亏上当,觉悟,已经后悔莫及了。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什么原因?没有受过圣贤的教育。

  今天社会的动乱,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东、西方预言所讲的「世界末日」,世界有大灾难。我们听了这些话,怎样来对待?这些话究竟是真、是假不要去问它,灾难什么时候来临也不必去问它,最重要的它给了我们一个警惕、给了我们一个警告,让我们不能不细心观察世间,我们自己用自己的智慧来观察,这个世间到底有没有灾难?如果世间人心都不善、行为都不善,每一个人都自私自利,都追求名闻利养,都增长贪瞋痴慢,这个社会有问题,会有灾难来。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不要以为现在这些地震、飓风、水灾、火灾,认为这是自然灾害,没有错,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与我们的念头有密切关联。新加坡还有不少人相信风水的,我看到路上有些招牌挂的看风水、看相、算命的招牌,我看到不少,大概此地有不少人相信。看风水的人有一句话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这个地方常常有一些自然灾害,这个地方没有福,住在这个地方的人不是有福的人;有福的人住在这个地方,地方怎么会有灾害?这个话有道理。什么人有福?人肯修福,心地善良、言语善良、行为善良,肯修福,这个地方人有福,不会有自然灾害。可见得我们的心行与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关系,那自然灾害与我们起心动念就毫不相关了,「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就讲不通了。他们这些话在佛经里面讲得很透彻,尤其是这部《华严经》,佛给我们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才能体会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我们起一个善念与别人、与环境没关系,起个恶念也没有关系,那你完全搞错了。我们的起心动念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有密切的关系,这是现代科学里面讲的「思想波」,这个波动跟他们都有关联,也就是说都有影响。

  圣贤的教诲,最低的水平教我们积德修善。《十善业道经》里面,佛教给我们:常念善法,你的心善;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观察善法,你的行为善。这三种善法要昼夜不断,念念相续,你是善人;佛又告诉我们,绝不容许有一分一毫不善夹杂在其中,那你就是真正的菩萨。真正菩萨是世间纯善之人,我们应当学,何必要造恶?「断恶修善」,佛这几句话讲的是真究竟,彻底圆满。善行、善心标准是什么?就是十善业道。身,不杀生,不杀生里面这个含义引伸,绝不伤害任何一个众生;不偷盗,不偷盗引伸的意义,决定不占任何人的一点便宜,要守住;第三不邪淫,十善业道多半是对在家同修说的。

  所以身做到不杀、不盗、不淫;口,不妄语,绝不欺骗人;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佛一再教给我们,对人言语要和颜悦色。我们的容貌要欢喜相,言语要柔和,别人听了欢喜,愿意接受。粗暴的言语,命令的句子,你是他的长官,他不得不服从,内心不服,不是真正的悦服,那你不是有成就的人,也不是一个有福报的人。所以要懂得修福,要懂得积德,要和颜爱语。不恶口,不绮语,这刚才讲的是不恶口。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说的话很好听,目的是欺骗人,这是口的四种善业。意,这是内心,起心动念不贪、不瞋、不痴。这是佛给我们说了十个标准,叫「十善业道」。心里头常常想着,常常念着,常常要做到。看别人,对人、对事、对物,看人家的善,不要记别人的恶,我们的心才能纯善。如果看别人的过失,我们也把它记在心上,那就是佛讲的,你有分毫不善夹杂在你的善心里头、善行里头,你就错了,把我们纯善的心、行破坏了,你说这多可惜!我们要学菩萨、学佛,要在这个地方学,这是如来真实教诲,我们不能够粗心大意,一定要认真努力来学习。

  佛菩萨确实是慈悲到了极处,他对我们的教导,丝毫没有隐瞒,决定没有吝法,他是怎么修成功的,他把这个秘诀教给我们。这个秘诀就是心地善、思想善、行为善,一切人事物里头,所有的不善绝不放在心上,只可以记别人的善,不可以记别人的不善,对自己才是真实利益。你心里头还有别人丝毫不善,把自己的纯善破坏掉了,这才真的可惜。这里头有大道理、大学问,我们要细细去参究。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一0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夜叉王偈颂第七首:

  【一切甚深广大义,如来一句能演说,如是教理等世间,勇健慧王之所悟。】

  勇健臂夜叉王,他所学的法门是「普入一切诸法义解脱门」。现在我们看他的赞颂,也是他的修学报告,文字虽然不多,义理非常的深广。第一句,『一切甚深广大义』。哪一种「甚深广大义」?可以说世出世间一切法,任何一法都是属于甚深广大义。所以这一句并不是专指一个意思,专指一法,那就错了,法法如是。佛在经典里面常常用比喻来跟我们讲,大讲到虚空法界,小讲到尘毛、芥子,这是我们在经论里常常见到的,佛这种比喻就是把一切诸法全部都包括尽了。如同经上说佛身上一毛端,我们汗毛毛端,这就很小了,这一毛端就有诸佛菩萨在那里活动,在那个地方讲经说法,开大法会,建大道场,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境界。毛孔没有放大,他那个大道场并没有缩小,这是我们没有办法理解的。可是通过佛法的学习,如果真正在原理原则上稍稍有体会,佛说这个话,我们会点头,我们会相信。为什么?理上讲得通。这个理不是普通的理,其实也是普通的理,不过这个普通的理我们见不到,我们想象不到,所以就感得非常奇怪了。

  为什么我们通过佛法修学就可以相信它?那是佛跟我们说,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因此一切诸法本来就没有大小,所以它能够互相摄入。大能容小,我们不怀疑;小也能容大,我们就不懂了。小何以能够容大?小是法性变的,称性,大也是法性变的,从性上说就互相融通,没有障碍。这些事情必须要见性,你才能够亲证。佛家常讲「证果」,证果证什么?就是契入这个境界,把佛所说的这个境界,是自己生活当中亲证的境界。佛说一切法的好处,就是一定要我们亲自去证明,所以我们不是被释迦牟尼佛牵着鼻子走。凡是被人牵着鼻子走的,那都不是好汉。佛是教导我们、诱导我们,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真相是他亲证的,他把他证得真相的这些经历、方法、经验,提供给我们做参考。

  我们何以不能证得?这个事情就在眼前、就在现前,为什么不能证得?是因为我们有障碍,佛法里面讲的业障,因为自己有障碍,所以不能证得。可是事实真相上没有障碍,给诸位说,理上也没有障碍,事上也没有障碍,相上也没有障碍,障碍在我们的自己心,我们这个妄心,所以把外面的事实真相也都变成了妄境,外面的境界也都变成虚妄了,是我们虚妄的心把虚妄的境界也变成虚妄。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境界是不是真的虚妄?给诸位说,不是的。境界如果真的变成妄境,那真的就没有了,我们讲宇宙人生的真相,那真相不是没有了吗?凡是会变更的就不是真的,真的是永恒不变。

  大乘经,《华严》、《法华》、《圆觉》、《楞严》都给我们说明,我们现前的这些事相有没有变化?给诸位说,没有。要跟你说没有,你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就以自己自身来说,一年比一年衰老,这怎么没有变化?我们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里头非常显著的变化,怎么能说没有?可是佛告诉我们,事实上确实没有。但是我们在感受当中觉得有,你这个感受是错的,是你错觉当中产生的变化,不是事实。事实是什么?事实是根本就没有变化,佛家常讲「不生不灭」,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这个说法,愈说我们就愈糊涂。我要跟你讲,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地球还会有成住坏空,你都点头说,说得对,你都能承认;如果跟你讲,人没有生老病死,地球也没有成住坏空,你就摇头,你说错了。诸佛菩萨都是这么说的,他说的是真的,是我们自己看错了。这个原因到底在哪里?大家要念过《金刚经》,不过《金刚经》念了也没用处,你没入境界;《金刚经》真的念懂了,佛讲这些话你就会点头。

  我看到佛经上说,人没有生老病死,植物也没有生住异灭,矿物也没有成住坏空,我听到点头,你们听了反对。为什么?《金刚经》的意思我懂一点,佛讲得有道理,经上明明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以为这个相是真的?那相不是真的是什么?这相佛讲得很清楚,「非真非假」,你不能说它是真的,也不能说它是假的,这个意思就很深。因为你说它是真的,你落在妄想分别执着;你说它是假的,你还是落在妄想分别执着;只要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见不到真相。什么时候让自己面对着所有境界,一切人事物,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真相你就见到了,这叫功夫。然后佛在经上讲,《金刚经》上说,「三心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就恍然大悟,你点头,释迦牟尼佛说得对,没有说错。我们今天的麻烦,妄想分别执着放不下,所以佛跟我们讲真话,我们完全不懂。

  佛说法,两种说法:一种叫方便说,一种叫真实说。方便说是随顺我们的常识,我们听了很容易懂;真实说,那是他自己亲证的境界,我们不懂。譬如他讲宇宙的来源、生命的来源,这是今天科学家、哲学家,我们还加上个宗教家,都在那里探讨,探讨了几千年,到现在也没有结论。「如来一句能演说」,佛一句话就把它说清楚、说明白了,那得要有相当程度的人他懂,水平不够的人听了还是不懂。不懂,那佛就讲第二义,第二义就是随顺众生,说你能够听得懂的,然后慢慢再把你的境界向上提升。这就是由浅而深,佛就有层次的来教学,这就是所谓三乘佛法、五乘佛法。但是要知道,正如《法华经》里面所说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佛对于一切众生慈悲到极处,决定是跟你讲真实,真实不能接受,再跟你讲方便。方便是诱导你契入真实,决不是叫你永远止在方便,那佛对不起人。所以方便是诱导契入真实,然后你才晓得一切法都是「甚深广大义」。

  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跟诸位同学们报告,这些经典当中,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无量义,一字一句讲一年都讲不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今天没这个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所涉的很浅,不够深,我今天跟诸位讲一个字、讲一句,顶多只能讲两个小时,讲一天我就没有这个能力,这就是我涉猎得浅,不够深。比我更深的,他讲的时间就会更长,意思就会讲得更多,所以我懂得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不仅是字字句句,世出世间任何一法都是深广无量义,不仅是佛经。佛经深广无量义,我们看看基督教的《新旧约》又如何?一样,没有例外。再看一看像我们耕心园小朋友念的,他们现在在教《弟子规》,《弟子规》里头每一句、每一个字也是「甚深广大义」,也是讲不完的、讲不尽的。世出世间法任何一法都是「甚深广大义」,所以上头加一个「一切」。

  第二句,『如来一句能演说』,这是赞叹。为什么?如来的智慧是圆满的,没有一丝毫欠缺,所谓是「彻法底源」,这个「法」是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这一切法的根、一切法的源头,他找到了,他明了了,所以一切诸法义理就无有穷尽。我们今天没有找到诸法的根源,我们在讲席里面,这是不得已,常常用树木花草来打比喻。像一棵树,这棵树有树叶、有树梢、有树枝、有树干、有根本,无论哪一个部分都是一法,我们把这个比喻一切诸法。我们是在什么地方?我们在树叶,在树叶这个范围,充其量你只了解这一片树叶,跟这片树叶相连的另一片叶子就产生了隔阂,这里面就分自、分他,这是我,那是你,那是他,就分你我他,这个入得浅。如果将你我他仔细再一观察,他是一个树梢生出来的,才晓得这几片叶子原来是同一个根,那个根是树梢,你了解这是一个族群,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纵然不是亲兄弟姊妹,也是堂兄弟姊妹、族兄弟姊妹,这就好象你已经观察到这一个树梢了。这个树梢跟那一个树梢又对立了,那个是另外一个祖先传的,跟我们不是一族、不是一类,入得还是浅。再深入一层,原来好多树梢是一个树枝里头生的,你能够找到树枝,才晓得许许多多不同的族群还是共同一个祖先。

  我们中国人讲盘古开天地,世间人都是盘古的子孙后裔,外国人讲亚当、夏娃,这世界上所有的人,这是人类的老祖宗,这就好比是你找到了树干。由此可知,真正的基督教徒,真正的天主教徒,还包括犹太教徒、伊斯兰教徒,他们的经典里面都肯定人类的祖先是亚当、夏娃,这是西洋的一支,跟东方的不一样。如果真能肯定的话,真正懂得这个教义,你就晓得全世界所有一切人民,我们是一个祖宗,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还要分彼此,还要打得头破血流,怎么对得起老祖宗?这个老祖宗从哪里来的?老祖宗是神造的,我们就他经典上说是神造的。于是我们要是对另外一个人不和、不好、不合作,你想想怎么对得起神?怎么配作神的信徒?怎么配作神的儿女?这个世界是神造的,除这个世界,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太空当中许许多多的星球,星球里面有高等生物的不只地球一个,很多很多,现在常讲外星人。那些外星人的祖先又是谁?不断的去追根究柢,追到最后同一个根、同一个源,虚空法界所有一切众生同一个根源发生的。

  这个根源就是在《华严经》上讲的「真如本性」,所以说是,这佛讲的,「唯心所现」。这个心是真心,我们不知道,我们说「心」,心在这个地方,这个心不管用,没用处,坏了可以换一个,不是这种,不是这个心。有人说思惟是心,现在晓得思惟在脑里头,大概讲的心是这个,也不是。如果说脑是心,佛在经上讲「心」有多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这个脑不能包太虚,不能周遍沙界。到底心在哪里?《楞严经》一开端,阿难尊者跟释迦牟尼佛辩论,心到底在哪里,阿难说了七处,都被佛驳倒了。心到底在哪里?心无在而无所不在,因为它不是物质,它没有形相,你眼睛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鼻也嗅不出,身体也接触不到,它确实存在。

  实在没有办法,我们用个比喻,就好比电磁波一样。我们想想电波在不在?电波,大家都知道在,特别是使用无线电,你能够感觉到,电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可是六根都接触不到。佛告诉我们,真心就像电磁波一样。但是电磁波它的作用还相当的微乎其微,它波动的速度跟光速差不多,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可是心的波动速度就太大了,一剎那之间周遍法界,遍虚空法界。这是什么?说得太抽象了,我们更难明了,说得具体一点,我们今天的念头,念头才起就周遍虚空法界,比电波、比光波的速度快得太多太多了;电波跟光波不能比,那个速度太慢太慢了。

  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这些大道理,所有一切诸法它的体就是真心、就是自性,是这个东西。它是能变,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能所从来没有离开过,因此如来有能力一句就说尽了。一句虽然说尽了,释迦牟尼佛还不厌其烦的为我们说法四十九年,那你要问四十九年说的是什么?说的是「一句」,这一句你不能够透彻的理解,慢慢跟你细细说。这一句是什么?一句就是刚才跟诸位报告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就说这一句。这一句你要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叫做佛陀;你已经相当清楚,还没有彻底明了,那就称你作菩萨;你要是完全不明了,你叫做凡夫。凡夫、菩萨、佛都是人,不过是对于事实真相了解多少,给你建立这一个名词。这两句话我们把它合起来,佛在《般若经》上说了一句:「诸法实相」,这一句话要用现代话来讲,这我常常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我们,无非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

  我们今天读这一部《华严经》,这一部《华严经》就是宇宙人生真相的概论。大家看到这部经分量这么大,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分量不大,这是真正大经的目录提要而已。龙树菩萨看到的本子,比这个分量大得太多太多,简直是不可思议,这是目录提要而已。但是佛说得好,「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一切甚深广大义」,就是平等,没有高下。你从任何一门,只要你专学专攻,你都能够彻法根源,就是对于事实真相透彻了解。了解到枝还不行,到干也不行,到本也不行,一定要到根。无论哪一法,世出世间无论哪一法,如果我们讲学术,无论哪一种学问,无论哪一种宗教,无论哪一种文化,都没有关系,只要你深入,你要深入找到根了,你才晓得虚空法界所有文化同一个根,所有学术同一个根,所有宗教还是同一个根。找到这个,在一般宗教里面称为你是「神圣」,在佛家称为你是「佛」,称为你是「菩萨」,名词不相同,意思是一样的。所以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只是说明这一桩事情而已。

  这一桩事情,我们今天修学如何才能契入?这是我们每一位同学很关心的。契入,佛告诉我们,一定要修行。佛跟我们说一切经,任何一部经,不论是大小乘,不论是经文长短,任何一部经都可以把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教经,「教」是什么?言语、文字,这是教。第二「理」,语言文字里面所说的道理、所说的方法、所说的境界,都是属于理。第三个部分「行」,我们怎样去做。行就是变化,我们在学习,通过学习,我们的思想产生变化,我们的见解产生变化,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起了变化。第四是证「果」,证是什么?证明佛所说的教、佛所说的理、佛所说的行,真实不虚,无比的善好,我们真正把它证实了。每一部经有这四个意思,再跟诸位说,每一品经也有这四个意思,每一段经文也有四个意思,每一句也有四个意思,每一个字也有四个意思,你怎么能说得尽?如果我们连这一点都不懂,经本展开你怎么能深入?真的连皮毛都没有办法得到。因此佛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我们要想真正学习,学习作佛,不是别的,就是通过学习恢复我们自己本来面目而已。

  说「本来面目」,这是佛家的一个术语,现在人很难懂得。什么叫「本来面目」?我们必须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恢复你本有的智慧」,这个智慧就像宗教里面赞美上帝一样,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佛说我们本来有这样的智慧。第二「恢复我们自性本具的能力」,我们有万德万能,现在我们的能力失掉了,一样都不会。第三「恢复我们的相好」,我们今天色相,色相今天讲我们的外表,不好看,我们的体质更糟糕,常常生病痛。我们读佛经,佛经上常常赞叹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读《无量寿经》,「阿弥陀佛身金色」,紫磨真金色身,金刚不坏身。佛说,这是我们本来的,本来是这个身体,现在为什么会搞成这个样子?智慧没有了,能力没有了,相好没有了,落得如此地步,我们不知道。实在讲我们从来也没想过,没想过这些问题,佛在经上跟我们提出来。为什么会丧失掉?佛在这个经上一句话道破,真的显示他的大德大能,「一句能演说」;佛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宣布我们本有的;「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一句话道破了。你为什么把你本有的智慧能力统统丧失尽了?是因为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所以你的本能不能现前。但是本能并没有丧失,这一点要懂得,不过是现前有障碍而已,暂时不起作用。

  佛在经典上也有个比喻,把我们的智慧德相比喻作太阳,太阳在天空,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比喻作一片乌云,乌云遮住太阳,不是太阳没有了,太阳有,就是这一片乌云遮住它,所以它不起作用,它的光明不能普照。这片乌云除掉了,日光不就现前了吗?佛教我们,只要我们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舍掉,你的智慧、德能、相好就现前了。我们现在的相会改变,看相的人不是常说「相随心转」。你的心是妄想心、是分别心、是执着心,你的相就不好;你的心要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你的相就跟佛菩萨的相一样。不但你相好,身体好,你不会生病,你不会衰老,你身体健康。同时你的能力恢复,无论学什么东西,你一看一接触就会,你的智慧现前了。自性里头本具的德能,只要把障碍去掉,就能现前。

  释迦牟尼佛教学,千言万语,苦口叮咛,教学的总纲领不外乎此。可惜的是什么?我们这些学生不是好学生,不听话,不肯认真学习。真正听话的,自古以来,祖师大德常说,实际上经典记载也很多,两种人是佛的真实弟子。一种是上根利智,佛一说,他就明白,明白之后真放下,不再打妄想,不再有分别,不再有执着,统统放下,这种人好教,很快就契入佛的境界。另外一种人是下愚,他虽然没智慧,讲什么他也不懂,但是听话,老实,佛教他一个方法,譬如说教他念阿弥陀佛,他就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他心里什么都没有,三年五载他成功了,他智慧也开了,德能也现前,相好也具足,这种人行。虽然没有聪明智慧,听话,老实,老实人有救。我们现在在两个当中,既不是最聪明,又不老实,所以很难度。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说法四十九年为谁?是为我们这些人。那两种人太容易了,几句话就帮助他们成就了。我们这些人困难,说不懂还懂得不少,说懂还真不懂,难就难在此地。

  第三句,『如是教理等世间』。经文是偈颂,每一句七个字,因此这里头就有省略,省略什么?「教理」下面有「行」、有「果」。「教」等世间,「理」也等世间,等是平等,也就是周遍的意思,「行」也等世间,「果」也等世间,没有一样不是周遍世间的。这个意思确实是很深很广,说明了我们起心动念,我们的言语造作,没有一法不是周遍世间;这个世间大,没有边际。「世」是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所以中国这个字,这是三个「十」,三个「十」代表过去十年、现在十年、未来十年,三十年叫一世,这是中国古时候的说法。它是讲时间,时间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诸位要晓得,我们起心动念,思想的波、念头的波,立刻就遍满了虚空。「间」是空间,间是十方,跟「界」的意思是一样,讲「世间」跟讲「世界」意思完全相同。空间没有边际,时间没有始终,一念能周遍。所以在物理上讲,什么样快的速度都不能够跟思想相提并论,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

  勇健臂夜叉王他修学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我们把它归结起来,他的确善学,我们现在讲,他很会学。从哪里见到?掌握到纲领;「一句能演说」,这是纲领,他能够掌握到。能掌握他就能发挥,所以无论在教学、在理论,「行」就是生活,把这些教学,我们现在说成教训,佛在经典上的这些教导、教训、道理、方法,都能够落实到生活当中,全方位的落实,面面俱到。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他就得受用。得受用就是证果;换句话说,他从此以后过诸佛菩萨的生活,不再过凡人的生活。诸佛菩萨是得大自在、得大安稳、得大快乐,离苦得乐。这就是什么?你在学习当中,你能够抓住纲领,你能够把纲领落实在实际生活,「如是教理等世间」。

  这个说法意思都说出来了,但是说得很玄,我们还是很难体会到,最好说得浅一点、说得白一点,符合我们现前,用现在人的话来说,我们的文化水平。我们文化水平很低,讲得这么高深很难体会到,把水平降到最低,佛教给我们「孝养父母」,也是「如来一句能演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我们什么?就教这一句:「孝养父母」,我们很难懂得。什么叫「孝」?诸位要记住,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确实没有中国人聪明,这是现在西方人都肯定。

  我在一九八三年,在美国纽约讲经,沈家桢居士邀请我去的。有一天我们在一起吃饭,同桌有几位美国人,他们开玩笑的跟我讲,他说:现在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看法跟过去不一样了。我就洗耳恭听,什么不一样?从前西方人都以为中国人是野蛮人,没有开化的,现在我们晓得,全世界一个一个比,中国人最聪明,中国人第一。这个看法不错,他讲得的确是不错。但是,他说:两个两个比,犹太人第一;三个三个比,日本人第一。这个意思就是说,中国人虽然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不团结,意思在此地。他最后就问我:为什么你们中国人不团结?我顺口就答复他,我说:上帝的安排。他们是基督教徒,上帝安排的,他很惊讶。他说:为什么上帝这个安排的?我说:中国人要是团结,你还有饭吃吗?这一笑就了之。

  他说的话是真话,中国人确确实实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我们老祖宗发明的文字,你们想这「孝」是什么意思?所以人要尽孝道不容易,能尽孝道这个人就是佛了,就不是凡人。「孝」这个字是会意字,你看这个符号,体会这个意思。它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这个意思说明什么?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不能分开,分开就不孝了。所以外国人讲有代沟,中国人可没有代沟,有代沟不就不孝了吗?「孝」字拆掉了。所以代沟外国人可以讲,中国人不能讲,中国人讲是大逆不道。咱们老一辈前面还有老一辈,下一代后头还有下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个整体,这是孝的意思。

  中国人纪念祖先,外国人感觉得莫名其妙,你们祖先几百年、几千年,见都没有见过,他跟你有什么关系,你祭他干什么?他不懂孝道,他不知道生命是一个整体,他不晓得这个道理,没有人教他。所以中国、日本人在美国,还有三代同堂,邻居外国人看到非常羡慕;他们也会羡慕,可见得他还是有感情的。但是美国小孩长大,十六岁了,在法律上他就成人,他要离开家,家里头不要去找他,他在法律上可以独立了。有的时候一离开家,永远不回来,很多很多。年节儿女在外面还能够纪念母亲,给她寄一张贺卡,这个母亲看到之后就欢喜得不得了,小孩没有把我忘记。没有寄贺卡的太多太多了,这不懂得孝道。

  「孝」这一个字,要晓得是「竖穷三际」,那你就可以联想到「横遍十方」。如果不能有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一个认知,你对「孝」这个字就不认识,「养」你就更不懂了。经上跟我们讲的「孝养父母」,那个意思深得不得了!不只是生我的这个父母,生我这个父母当然要孝养,佛在戒经里面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个意思就没有止境。要把孝养父母的心、孝养父母的行,扩大孝养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谁做到?佛做到了。做到的人叫佛,不都是一句话说尽吗?所以佛经里任何一句话,那个义理都是等虚空法界,都是说不尽的。

  我们不仅是要养父母之身,父母在的时候,生活起居要善于照料,年岁大了,就像父母过去照顾我们在童年时候一样。我们两、三岁的时候,父母照顾无微不至,到他衰老的时候,这个要报答,知恩报恩。「知恩报恩」这四个字是佛说的,在《大般若经》里面佛教菩萨,那不是普通菩萨,二地菩萨,二地菩萨所修的十个科目里面有这个科目,知恩报恩。你为什么会报恩?因为你知恩,你就会报恩。现在人为什么不知道报恩?他不知道恩,没人教他。我们看到今天这个现象也不必伤心,释迦牟尼佛已经给我们安慰了,《无量寿经》上说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不要怪他,他的前一辈无知,没有教他,他怎么会懂?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世间人不懂事、不懂道德、不懂报恩,念这句经文心就平了,就晓得那是什么原因?没有人教。父母不教,老师不教,社会上根本没有人教,那你怎么会懂得?

  由此可知,一个家庭要兴旺,社会要安定,世界要和平,靠什么?靠教育。我们常常提到:第一个家庭教育;第二个学校教育,老师要教学生;第三个社会教育,我们的言行举止要给社会大众做榜样、做模范,这就是属于社会教育;第四个是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是教育里面的最高峰,提升你到神圣的境界,但是家庭教育是基础、是根本,如果没有家庭教育,其他的教育都落空,这是今天整个世界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痛苦,原因之所在。在这种情形之下,全世界每一个地区家庭教育没有了,学校教育也不讲仁义道德,社会就更不必谈,你们看看报纸、看看电视、看看电影,那是什么教育?唯恐社会不乱的教育。

  新加坡这个地区,政府领导人相当的贤明,所以对于社会教育他们已经注意到,凡是负面的、不良的都列入禁止之例,保护社会的安全,保护我们精神的污染,这样的政府在今天的世界已经很难找到了。其他的地区民主自由开放,邪知邪见充满社会,染污人心、染污思想、染污见解,甚至于染污你的身体,那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政府。所以我是很不喜欢民主自由开放,话说得很好听,但老百姓遭殃!我们要痛定思痛,要有能力辨别邪正、辨别是非,我们要敢讲一句公道话。我们不是反对民主自由开放,民主自由开放要什么样的水平才能够开放?《大方广佛华严经》,人人都是法身大士就开放了,《华严经》上真正是民主自由开放。在华严境界里面,我们在经上读到,人与人相见互相尊重、互相敬爱,都是自己谦虚,尊敬别人,互助合作。有这样的道德水平,才可以谈民主自由开放;没有这么高的教育水平,那就糟了!决定不可以的。

  其实学校教育,诸位自己想一想,你就能懂得了。小学生年岁小无知,管教要严,不能教他民主自由开放,那还得了,无法无天了。可是到了大学就比较要开放,他有这个知识水平,他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所以管教分寸大幅度的放宽,道理在此地。你要念到硕士班、博士班,没有老师管你的生活,完全自由开放。我们想想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人民,是不是个个都到博士水平?没有。那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小学、中学程度,那怎么可以开放?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这种口号,听起来好象是有理,实际上弊病太多。我们今天整个社会,世界上几十亿人口受苦难,都是被这个口号害的;现在大家无知,还赞叹这个口号。读书总得要明理!

  佛确确实实是任何一句话,追究到底都是究竟圆满的大法。从孝亲,这才能够尊师。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道没有了,师道就没有了。这两样没有了,天下怎么会不乱?下面就不必说了,说「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决定做不到。那我们想想,我们今天学佛,学佛也不少年了,我们有没有做到孝亲尊师?那就问问我们有没有做到十善业?我这一问,你们哪一个人敢讲,你十善业修得不错,没有一个敢讲。什么原因?不懂得孝养父母,不懂得奉事师长。果然懂得孝亲尊师,你决定是慈悲心,你决定修十善业,不要人劝你,自自然然。十善业是自己平常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一丝毫勉强都没有,你真懂得。这是佛法教学水平降到最低,没有比这个更低,更低就没有了,这是佛法最低的水平。但是要晓得,这四句里头每一句、每一个字的意思,每一个字里头的教、理、行、果,都是等虚空法界。你要能真正做圆满,做得透彻,就是诸佛如来究竟圆满的果地,这叫佛法。但是这种教学,我们要不认真、不努力来学习,那就完全错了,我们就不可能有成就。我们的学佛,讲到真实的受用、真正的好处,你完全得不到,你所学的不过是一点佛学常识而已。常识不管用,常识转不了我们的业报,一定要认真的干。

  「净业三福」,我过去做过专题讲演,有录像带。你要问学佛从哪里学起?要从这里学起,从净业三福学起。千万不要把它看得浅,跟诸位说,说老实话,佛法里头没有浅法;说深,佛法里头也没有深法。佛法是无深无浅,你感觉到这个经论、这个法门对我很适合,我能够理解,我能够奉行,这个法对你就契机。你只要认真努力,一门深入,你决定有成就。这是佛法教学跟世间教学不相同的地方,教科书不一样,教学方法也不一样。自古以来,这两、三千年代代相传,这个方法有效果,不可以随便变更。现在人不懂,认为外国科学方法不错,用科学方法来学佛,佛法就变成科学,就不是佛法,就变质了,你就学错了。真正学佛,还是代代相传老方法靠得住,非常有效果。

  我们在讲台上讲经,从前演培法师说得好,他说这个话是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楞严经》,他也到香港去玩,我们那一天碰在一起,我陪他去旅游,在巴士车上,他老人家高谈阔论,谈到我们讲经。他说:我们这些讲经的法师,哪一个是佛学院出来的?举了好多例子,没有一个是佛学院出来的,他指着我:包括你在内,都是传统方法教出来的。佛学院是用现代的教学法,就是科学的教学法,很难成就。我们老办法,就是私塾里头教学法,收效果很快速。旧的方法有很多是很好的,应当要保留,不可以随便丢掉。新方法固然好,要看清楚,它有好的一面,也有弊病的一面,它有副作用。老方法里头,虽然也有一些不好的,它有一些真好,要知道保留,要知道发扬光大。我们今天在此地办培训班,完全用老方法。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