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央卓玛 那一天 好听:第五八一卷——第五九0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44:32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八一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现自在用,所化成益第五句:

  【念念中,一一国土,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事善知识,具众福行。】

  这一句对我们的修学,关系非常重要,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第一句就是教我们求明师受戒,世出世法老师第一大。古时候中国与印度都懂得尊师重道,所以历代都有圣贤人出现。如果是师道没有了,这个社会必定动乱不安,人民一定受尽灾难。师是人天眼目,佛在经典上把它比作苦海的明灯,像灯塔一样,指示我们趋吉避凶,灾消福来,所以事奉善知识,这是众福的根基;「众」是众多,所有一切福德的根基,我们一定要懂得。佛门里面讲得很多,儒家也讲得不少。前清陈弘谋先生编了一本《五种遗规》,把古圣先贤教初学都把它会集在一起,对我们后学非常便利。特别是童蒙的教学,比什么都重要。这部书,中华书局有单独流通的,排版跟校对都相当完善。过去我们在台中修学,李老师指定这本书做为我们修身的课本,我在此地介绍给大家。第六句:

  【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发于无上菩提之心。】

  诸菩萨助佛弘法利生,这十句是他们弘法利生的目标。像前面所讲的事奉老师,做老师的人说不出口;孝养父母,父母对儿女也说不出口,必须第三者来开导。所以教学生尊师重道这是父母的责任,父母教儿女要尊师重道。怎么教法?要做示范给他看。现在没有了,现在人也做不出来了,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像我这个年龄大概对于古时候那种教学沾一点点边,我这个年龄以后大概就没有了,很少见了。我生长在农村,农村有私塾,这一个村庄或者几个村庄合起来请一个老师,找一个公共场所设立学校,就是私塾,多半都是利用祠堂。一个老师大概教二、三十个学生,这是最多的,少的六、七个学生,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大的有十七、八岁,小的有六、七岁,同在一个教室上课。每一个人念的书不一样,这是一个很特殊、很特别的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对于童蒙只是教句逗,就是教你读诵背书,每天背几遍,对大的学生、十几岁的学生,多半是教授古文、《四书》,老师有讲解。这么一个学校,一切都还是遵守古礼。

  我们上学的那一天,因为这个学校并不是定一个日期开学,学生有先来后到的,随时跟老师谈妥,约定日期家长就把学生送到私塾。照古礼拜师,学生要跟这个老师学,要拜师。拜师的礼很隆重,这个礼堂当中供奉着一个很大的牌位,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的神位,先向孔子神位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就是从前人民见皇帝行的最敬礼,三跪九叩首。我的父亲在前面,我在后面跟着拜,拜完之后请老师上座。我父亲给老师也是行三跪九叩首的礼,我们做学生、子女的人跟在后面拜,家长教,这是我们自己亲眼看到自己的父亲对老师这样的尊敬,以后不敢不听老师的话。所以做父母的人要做样子给儿女看,让他真正看到。拜完之后,再向老师呈献礼物;就跟这个经菩萨见佛一样,带着礼物,把礼物呈献给老师。家长会跟老师简短的谈话,把儿女付托给老师,请求老师严加管教,嘱咐自己的儿女要尊师重道,要听老师教诲,不能违背,当面说明。现在这个礼节没有了,现在作父母的也不懂了。

  早年李老师在台中「慈光图书馆」开了一个小班,内典研究班,这个研究班只收八个学生,六个男生两个女生都是大学毕业,他们愿意发心研究经教,期限是四年。李老师请了六个老师,八个学生六个老师来教。开学的那一天,李老师代表学生家长,向这个老师行礼。他也是老师之一,他先代表家长,另外五个老师上座先拜佛,佛拜完之后请老师上座,他代表学生家长,八个学生跟在后面,我们用佛教的礼节给老师顶礼三拜。这大概是学校开学行古礼可能是最后的一次,以后没有了。非常可惜,那个时候录像不像现在这么流行、这么方便,没有把当时这个情形用录像保留下来,很值得后人看看,很有启发的教育意义。

  尊师重道不是口里说的。所以我在台中,因为我也是六个老师之一,我们还有一张照片是开学那天照的,现在悬挂在我们新教堂里面。六个老师已经有三个不在了,都是念佛往生的。五个老师都是李老师的学生,老师这个表演给我们印象非常深刻,使我也想象到我最初入学念私塾,我父亲送我上学那一幕的情景,记忆犹深。根基就是从这个地方奠定下来的。现代人有福报没有这个机会,在物质上享受确实是我们那一代没有办法相比。我自己求学,有许多同参道友到台中看过我的生活状况,都非常感叹,过这么苦的日子。人的成就,真的佛说的要「以苦为师」,没有吃过苦,不知道世间什么叫可贵,你怎么会想到圣学、圣人教诲?在佛门里面菩萨有教导学生孝亲尊师,菩萨来教,教你要亲近善知识,用什么样的心态亲近善知识,《华严经》讲得很多、讲得很好,我们读了、听了多想想,应该怎样学习。

  第六句是讲发菩提心,劝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悟;这个名词是可以翻的,在翻经体例里面是「尊重不翻」,真正的觉悟。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给我们讲菩提心,菩提心之体是直心,菩提心的作用是深心、大悲心,深心是自受用,大悲心是他受用,就是直心怎么对自己、怎么对别人,所以在用里面就分成两种。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说菩提心,说法跟《论》里头不一样,意思相同。《观经》里面讲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我们把经论合起来看,论里面讲是直心,经里面讲至诚心,合起来看意思就明白了。什么叫直心?真诚,真诚到极处,叫至诚。自受用经里头也说是深心,跟论相同。古大德给我们解释什么叫深心?说深心就是好善好德,好善好德是深心,对自己。对别人,《论》里面讲是大悲心,经上讲的是回向发愿心,合起来看这个意思很明白,就是以大慈大悲把自己所修得的一切福德功德布施供养给一切众生,不是自己享受。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舍己为人,一般宗教里面所说的牺牲奉献,这是他受用。

  古大德又告诉我们,四弘誓愿即是大菩提心,这个地方讲的『无上菩提之心』,四弘誓愿第一句是他受用,第二句、第三句是自受用,深心;末后一句是菩提心之体,「佛道无上誓愿成」。从四弘誓愿我们就很清楚的明了,自己没有得度,决定不能够度人,自己没有成就,你也不可能成就别人。自己要成就,头一个断烦恼,第二个学法门,这是好善好德。断烦恼是好德、德行,学法门是好善。所以求学,世出世间的学问都是讲断烦恼学法门。但是现代教育,无论是家庭、学校、社会,都不讲断烦恼;不但烦恼不断,还要让烦恼继续不断增长,这是现代教育。儒家的教学,《大学》里的三纲八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把儒家教学的宗旨全说出来了。儒家教育教的是什么?就这三句。第一个教明明德,明德跟佛家讲的明心见性很接近,明德是个名词,上面又加一个「明」,那个明是动词。你要明明德,可见得你明德不明,不明就是佛家讲的无明;换句话说,一定要破无明,明德才能现前,明德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教学的目的在此地。

  明德恢复之后要起作用,作用在亲民。亲民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来说,为众生服务。你学成之后如果不能为一切众生服务,你的学问不就白学了?不但要知道为一切众生服务,而且这个服务还要做到尽善尽美,「止于至善」。就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跟我们讲的,「菩萨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后头又有一句「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你们想想这是不是止于至善?前面这是三个纲领,后面具体说了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的意思你好懂,什么叫平天下?天下太平。那个平是平等,以平等心对待天下一切人事物叫平天下,这是大学问,造诣到极处了。他从哪里做起?从格物致知,什么是格物?物是物欲,就是佛家讲的七情五欲烦恼;格是要跟它格斗,就是佛家讲的断烦恼、断习气,从这里开始。跟佛家四弘誓愿里面讲的「烦恼无尽誓愿断」,一个意思!格物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致知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格物是断烦恼障,致知是断所知障,这两种障碍都断掉了,你的性德现前,菩提心就发起来了。

  儒家菩提心只讲了两条,诚意、正心,诚意跟《观无量寿佛经》讲菩提心至诚心是一个意思,诚意就是至诚心。它起的作用是正心,儒家只讲一个,佛法讲两个,作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对自己好善好德是正心,对别人大慈大悲是正心。世出世间的圣人,所说教学的理论、方法、境界都相同。孔夫子跟释迦牟尼佛没有见过面,彼此并没有听说过,孔夫子没有听说过西方印度有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听说中国有孔子,这就是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纲领,这么相似。我们读了之后当然有很深的感触,他们教学为什么这样的接近?没有别的,都是出自于自性,是性德的流露,佛经上常讲「佛佛道同」。

  由此可知,菩提心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本有的,现在菩提心不见了,菩提心变成了烦恼习气,变成了妄想分别执着。如果我们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菩提心就现前了,我们不能不知道,也就是真心就现前了。真心那就跟此地十方世界法身菩萨一样,他们都是真心。真心起的作用,「念念中,一一国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帮助他们开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这就是菩提心的作用。我们凡夫,这个心是情识,情识是自私自利,念念只为自己,不知道有别人,这是心量不一样。所以诸菩萨帮助佛教化众生,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帮助众生发无上菩提心,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第七句:

  【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趣于菩萨不退转地。】

  这个事情难,太难太难了,凡夫修行证果,为什么说要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劫?这经上常常讲的,没有别的原因,就是退转,真的是进一步退十步。如果要能保持着不退转,凡夫成佛肯定是一生成就,就像《华严经》里面的善财童子一样,一生成就了。我们看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怎么成就的?没有别的,不退转而已。由此可知,退转是我们修行最大的通病。菩萨怎么样帮助众生不退转?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样子,那就是自己要给初学做一个榜样,身教,这不是言教,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来给他看,让他亲自看到。日久天长,善根深厚的人会生起惭愧心,所以惭愧是善根,会生起羞耻心。中国古德所谓「知耻近乎勇」,那个勇就是佛家讲的精进。人为什么不能够精进不懈、为什么不能够发愤努力?不知耻。

  有一年我在美国德州休士顿弘法,遇到蔡念生老居士的公子,他在德州大学教书。我们吃饭谈起这个社会问题,尤其社会教育问题,他跟我说,我们今天之所以堕落,真正的原因是不知耻。我听了这个话非常赞同,人到不知耻什么坏事他都能做得出来。他跟我说,他有意思想搞一个学社,叫知耻学社,我说好,我非常赞同。以后我离开美国,不知道他这桩事情有没有进行?但是在我想象当中不容易,为什么?今天社会上知耻的人少了,你搞一个学社,到哪里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想法好、意思好,现在世间人找不到知耻的人,佛门里头也不容易找到,这个事难!知耻决定发愤,知耻决定勇猛精进。知耻是什么意思?我不如别人是我的耻辱,我应当要迎头赶上。什么不如人?我的智慧不如人、德行不如人。跟谁比?跟佛菩萨比,不能跟世间一般人比,标准是古圣先贤。

  我在台中求学,李老师常常教我以印祖做榜样,向印祖学习,现在的话说向印祖看齐,不如他那就是耻辱。印祖在哪里?他老人家留下来的《文钞》就是。我们天天读诵学习,仔细的反省检点,我能不能比得上他?无论在德行学问、自行化他,比不上,比不上要认真努力学习,确确实实以他做榜样,做印祖真正的传人,做印祖真实的法子。我在这些年当中,到处也是普遍劝导同学,学无量寿佛、学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在哪里?《无量寿经》。以阿弥陀佛做为我们学佛的典型模范,我们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那就是把《无量寿经》落实,这个经不是读诵、不是讲解,我们要做到,做不到怎么行?真正知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个长是尽形寿,古大德常讲「一心称念,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这真的是大势至菩萨的学生。所以印祖一生的行持,我们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细心的来对照,他真的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他的信愿行跟《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的完全相应。所以助佛弘扬教化,这是一个重点的课程。今天时间到了。

  第八句:

  【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得净智眼,见于如来所见一切诸平等法。】

  菩萨助佛弘法利生,一定跟诸佛如来所示现的一样,没有差别。正如同世尊当时这些大弟子们,菩萨弟子、声闻弟子所示现的一般,即使在像法时期在中国所看到的各个宗派里面的祖师大德,他们的示现又何尝不同于诸佛?变质是在近代,时间并不很长,充其量不超过两百年。两百年前中国的佛法尚有可观,这两百年逐渐逐渐变质,尤其是最近的五十年,我遇到了,大幅度的变质,我们的学习就感到非常的艰辛,艰难辛苦。总算过去生中积的一点善根,在这一生当中有缘遇到真善知识,没有随波逐流、没有堕落,这真正是不幸当中的大幸,所以在今天我们为佛教还能做一点微薄的贡献。可是世风日下,奋起无人,这是佛法的可悲。靠什么人发愤图强将佛法再能够振作起来?要靠你们底下这一代。你们同学们自己想想能不能肩负起这个使命,振兴佛法、复兴诸佛菩萨的教学?这是大事因缘,不是小事。所以我们常常想想这个重担我能担得起来吗?想想实在不能。求别人?世出世法古德常讲求人难,那怎么办?求自己,自己不行,不行也要行,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有坚固不退的愿,求佛加持。这是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唯一的一条道路,他送我四个字「至诚感通」,我们就凭这四个字。求人不如求自己,求三宝威神加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重新做人。如何能得佛力加持?心、愿、行与经典上的教诲相应,你就得到了。

  所以这个问题端在多学、好学,一切时中亲近佛陀教诲,不离佛菩萨。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要是把佛陀教诲忘掉,你就离开佛菩萨了。换句话说,要想功夫得力没有别的,天天要读诵大乘,时时为人演说。特别是演,演是表演给人看,做出学佛的样子,欢喜把佛法介绍给一切众生。介绍要有善巧方便、要有智慧,李老师传给我们的《内典研究讲座》、《实用讲演术》,那是方法,这些方法很值得我们做参考。特别是初学,怎样把佛法介绍给一切大众,能令大众欢喜接受,要有一套方法。方法里头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观机,观机在现代教育里面,实在讲就是师范学校里面所学的教育心理学。所以我们将佛法布施供养要投其所好,这是真实智慧。如果你介绍他,他不喜欢、他不愿意接受,我们这桩事情就做失败了,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这一句境界比前面真是节节高升,帮助一切众生『得净智眼,见于如来所见一切诸平等法』。什么叫「净智眼」?「智」是智慧,「净」是清净,清净的慧眼,这不是肉眼、不是天眼,你见到如来所见、一切诸佛所见的,诸佛眼中所见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平等的。为什么?没有一法不是唯心所现,能现的心性是一,所现的现象是无量无边,相上纵然千差万别,体性不二。能所是一不是二,它怎么不平等?为什么诸佛跟这些大菩萨们,这些菩萨都是摩诃萨,我们套宗门一句话说,他们见性不着相,所以法法平等。我们今天见到一切万法为什么不平等?我们着相不见性,都在相上起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是平等的,道理在此地。现在我们要怎样转?把我们凡夫错误的知见,这叫邪知邪见,如何能够转变成正知正见?从哪里转起?方法很多,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

  我们今天用的方法是用经教,经教如何能转?那要有信心,《华严》跟大论里面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我们对佛有没有信心?每个人都说有信心,其实信心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真有信心你肯定依教奉行,佛在经上教你做的,你没有做到,你不信。你要信,哪有做不到的!为什么做不到?不信!这些话是我最初学佛章嘉大师告诉我的。大师给我讲佛法知难行易,不是知易行难。理太深太广,我们学的不到程度,实在讲我们学的是皮毛,永远都是皮毛,一分一毫都入不进去。什么原因?不信!信了他就会行。所以要看你信的多深,看你行的多深,那个跟你的信决定成正比例。所以我们常说《弟子规》你没做到,你对于儒不信,这是当然的,为什么?你知道的太少太少了。佛法五戒十善你做不到,说明你对佛法不信。出了家,说实在话现在也没人教,不教了;古时候出家先学「沙弥律仪」,你要想去受比丘戒,你的师父会考你「沙弥律仪」,你是不是真的透彻明白、记住了?还要在平时观察你,你是不是做到了?十戒二十四门威仪,你能够记得住,你能够理解,你能够做到,你才有资格去受比丘戒。

  过去三坛大戒不是一次受的,是分做三次。比丘戒,比丘要想发心去受菩萨戒,老师也要考你,你的两百五十条戒,你有没有记住?你有没有了解?你有没有做到?果然做到,你有资格再进一级受菩萨戒。那个时候的菩萨不是名字菩萨,至少入观行即的菩萨。不像现在,现在完全是形式,没有实质的内容,一次统统受完,受完之后问你什么也不知道,甚至于连沙弥十戒哪十条都说不出来。印光大师一生不做住持、不传戒,不收出家弟子,他老人家给我们做示范。真正发心出家,那就要发心把佛教从自己手上振兴起来。一定要做佛教复兴的运动,你是如来真子,你必定得到诸佛加持、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现在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发这个心?肯不肯吃苦?要跟自己烦恼习气真的做一番斗争。我们不跟一切人事物斗争,要跟自己的烦恼习气斗争,要战胜、要克服,我们才能够担当如来家业。要恢复性德,性德是平等的,性德是清净的,性德是真诚的,平等的慈悲对一切众生,平等的礼敬一切人事物,这是性德的流露。

  在《华严经》上,大行大愿,文殊菩萨所表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所表的十大愿王,都是性德的圆满流露,不是从外面来的。这不是文殊、普贤的制作,不是的,而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所以我们学习,就是要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完全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这样才能够转识成智。为什么?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是识,诸佛菩萨的教诲是智,我们把自己的情识放弃、放下了、舍弃了,我们完全依佛菩萨的教诲,这是在我们这个境界里头转识成智的入门。我们用这个方法,所以也要像这些菩萨一样,念念中不舍诸佛菩萨,不离,念念中都跟诸佛菩萨像宗教里面讲的「同在」。他们与上帝同在,我们要成念念中与诸佛菩萨同在,那就是念念不离佛菩萨的教诲,你就与佛菩萨同在了。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这是一个好方法。能不能转得成?全在好学,只要你真正好学,我相信你在这一生当中肯定转得过来。第九句:

  【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安住诸力诸愿海中,以无尽智而为方便,净诸佛国。】

  这个境界比前面又提升了一层,实在讲跟前面第九句相应,前面是助佛弘扬教化,这个地方是讲所得的成绩,帮助众生『安住诸力』。如来果地上的十种智力前面说过,这十种智力是自性本具的德能,称为智力,这种力量是从智慧生的,所以始终不离般若。戒定慧三学,慧是学佛人的终极目标,定是手段,戒是手段的手段,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你要没有方法,你的智慧怎么能开?怎么能现前?要想得到究竟圆满的智慧,你要是舍戒与定,决定没有这个道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从因地修行证果都不离戒定慧,我们想舍戒定而得智慧,哪有这个道理?所以古德教学,入佛门五年专精戒律,他修学有次第;五年之后,才可以进禅堂、进讲堂参禅学教。戒是根基、基础,五年的时间给你学习,如果五年时间学不好,时间可以延长。

  现代人为什么学佛不成就?把基础丢掉了,一入佛门就去研究教理去了。他将来的成就,我过去在讲席里头也常说,就像是花瓶里面插的花,很好看,他学了教也会讲经说法,也讲得头头是道,没有根,死的!他所表演的实在说就是佛家讲的世智辩聪,他表演的是好,他没有真实智慧。真实智慧不是从听教来的,不是从研究教理上来的,全是世智辩聪。真实智慧从哪里来的?从禅定来的。禅定从哪里来的?从断妄想分别执着来的。阿罗汉断见思烦恼,也就是世出世间一切的执着他没有了,成九次第定,他得正觉。菩萨往上再提升一层,尘沙烦恼断掉了,定功就更深,智慧高过阿罗汉、辟支佛。再向上去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菩提心现前,真心现前,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现前。

  无量无边的法门没有例外的,净宗特别,不断烦恼,但是祖师大德引经据典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烦恼是可以不断,但是要伏得住。净宗是伏烦恼,烦恼是有,没错,根没有断,不起作用;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烦恼习气能控制得住。用什么控制?用这一句佛号。所以念佛要会念,现在念佛的人很多,他不会念。什么叫不会念?烦恼习气控制不住,还是会发作、还是会起现行,叫不会念。会念的人,他这一句佛号的作用就是降伏烦恼习气,烦恼刚刚一起来,一句阿弥陀佛就把它压下去。古大德常说,真正会用功的人,所谓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用在我们净土宗这个觉就是佛号。我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贪瞋痴的念头起来了,念头才起「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下去。顺境把贪恋的心压下去,逆境把瞋恚这个心压下去,一天到晚不离这个,这是用功,真会用功,永远保持着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在《无量寿经》里面世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是阿弥陀佛的别号,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我们的心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就是跟阿弥陀佛相应,法子重要!

  那我们现在看很多人,念佛是念佛,烦恼照起,压不住、控制不住,处事待人接物常常起现行,这怎么行?这样下去不能往生,只是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结个缘。所以学佛要有智慧,我们用一句佛号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控制住、压住,这是智慧。果然被压住了,压得服服贴贴,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再不起作用了。有没有这种人?有,你仔细看看有不少念佛往生的那些老阿公、老太婆们,你看他们在世对人一团和气,无论对什么人恭恭敬敬笑眯眯的,你赞叹他也好,你毁谤他也好,你欺负他也好,他总是那么欢喜,那是功夫得力,他的烦恼习气被他那一句佛号控制住了,它起了作用。无论对什么人、对什么事,乃至于对一切众生,都是一个坦诚的心,真诚心,确确实实你仔细观察,他用的心真的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那是念佛功夫得力了。他的心愿求生净土,他在这个世间还没有去之前,对人对事对物他懂得积集资粮,也就是说他修福,念念不忘修福修慧,他在攒积他往生的资粮,临终时候增高自己往生的品位,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我们在平常只要细心观察,很清楚、很明白都摆在我们面前。凡是修学夹杂自私自利、夹杂名闻利养、夹杂着不善不净,这一生当中都不能成就。这种人不免为境界所转,而且很容易为境界所转,我们一般人讲禁不起考验,他哪里会有成就?

  这一句里面讲到『以无尽智而为方便,净诸佛国』,我们在回向偈里面常常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回向偈里面境界深广无际。但是我们一般人念回向偈有口无心,所以它不起作用。回向偈是庄严佛国土,在《华严经》上庄严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国土,不是一个佛国土。我们念佛人念这个回向偈「庄严佛国土」,是庄严西方极乐世界一个佛国土,也算不错了!拿什么庄严?「愿以此功德」,有什么功德?念一卷经有功德吗?念个几千声、几万声佛号有功德吗?什么叫功,什么叫德,总得要搞清楚、要搞明白。如果说福德,肯定有,功德则未必。功德是什么?念佛的功德是在得定,真的用念佛的方法把自己的清净心念出来了,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念掉了,这是功德。念经,念经开悟,明理开悟,破迷开悟,这是功德。由此可知,我们学经教的人天天在读诵、天天在学习,天天有悟处,你天天功德在增长,真的觉悟了。觉悟一定落实,觉悟不能够落实、做不到,没有功德,还是福德边事,福德那一边的!要落实。所以功德诸位要记住,戒定慧;如果就五分法身讲,解脱、解脱知见,与这个相应是功德,与这个不相应是福德。

  所以学佛的人修福那是肯定的,但是福德实在讲弊病很多。你看看世间,我们在历史上看,在现前这个社会上看,许许多多大富大贵的这些长者,那是福报,他福报从哪里来的?都是在佛门里修的。小福报,一世两世所修积的;大福报,十几世、几十世所修得的,一生当中享尽了。享福的时候没有不造罪业,所以福享完之后,罪报就现前,很少不堕三途。所以佛在经教上常常警惕我们,这个作法叫「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堕落。享福的时候他不修福,他造罪业。福报愈大造的罪业愈重,福报小的人想造罪业他造不成。福报大的人,他杀几千人、几万人他没有罪;没有福报的人,杀一个人都要去坐牢,都要去偿命,要判你死刑,不一样!所以「以无尽智而为方便,净诸佛国」,全是真实的修行。如果不能依教修行,没有这一分功德,你怎么能庄严诸佛国土?真正庄严诸佛国土是明心见性,那是真的庄严了。好,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八二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现自在用,所化成益第十句:

  【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皆得安住毗卢遮那广大愿海,生如来家。】

  这些经文每一句的前面都有「念念中,一一国土」,我们不能够忘记。这是第十句,说到究竟圆满,也是前面菩萨助佛弘法利生末后一句,「念念中,以普贤菩萨建立一切众会道场法门」,所成就的利益,就是『皆得安住毗卢遮那广大愿海,生如来家』。修学因中是普贤十大愿王、文殊的十波罗蜜,这才是修学真正达到圆满。法身菩萨的境界都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念念之中都包含着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剎土,一一剎土当中有世界海微尘数众生,这是菩萨念念当中的境界。求愿这些众生,都能安住在毗卢遮那大愿海。毗卢遮那的大愿是什么?总的来说就是四弘誓愿,别说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这才真正是生如来家。不同于一般大乘,一般大乘里面讲的发菩提心就是生如来家,所以常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跟如来是同生性,同生性这就生如来家。这个地方意思就不一样,这个地方生如来家是证得如来究竟的果位,换句话说,等觉菩萨还没有真正生如来家。所以这个意思跟一般大乘经教上所讲的不相同,这也是华严境界。

  这两大段经文,清凉大师有个综合的总结,我们可以看《疏》。他说:「此上菩萨法化」,以上所说的总共二十句,前面十句是说菩萨帮助佛教化众生,「始从放光,终于得益」,后面十句是得益,这里头的意思重重无尽。就像我们过去讲《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一样,任何一愿决定是包括其余四十七愿,如果缺少一愿,这个愿就不圆满。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然后我们就能体会到菩萨教化众生这十句,任何一句也都圆满包括其他九句,任何一句都圆满包括后面所讲的十种利益。虽然这里面有浅深广狭不同,菩萨教化众生的心愿是圆满的,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依照众生的根机循序渐进,就像父母教育子女一样。根性利的、聪明的,三、四岁就开始学习,就要教,中下根性的六、七岁开始,随着他的年龄,随着他智慧的增长,教学的方式循序渐进,必须要让他受到圆满优良的教育。佛菩萨教化众生亦复如是,父母教儿女大概总是十几二十年,这个教育工作就圆满;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一定要把这个众生帮助他证得圆满的佛果,这个教学的工作才圆满、才结束。这个众生在等觉位还要照顾、还要帮助,不能说「他到等觉,可以了,不必照顾了」,没有这个道理。等觉位诸佛如来还是要照顾、还是要帮助他,必定要他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无上正等正觉,这个众生才算是毕业。

  诸佛如来、这些法身菩萨,对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念念不舍,世出世间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人?无论众生怎样迷惑颠倒、悖逆,佛菩萨始终不舍。你不相信、你悖逆他,他可以距离你远一点,在旁边观察,看你造业受报,看你几时回头,到你回头的时候他就现身,就来帮助你。绝对不会说我们对佛菩萨不相信他、毁谤他、侮辱他、破坏他,佛菩萨怀恨再也不帮助我们了,那是我们用凡情来猜的,全都想错了!佛菩萨绝对不会把凡夫那些过失放在心上,没有这个道理,只有一个愿望,希望你早一天圆成佛道。这个事实,这样真诚清净平等的弘愿,我们应当学习。能不能学得到?肯定能学到。什么原因?因为这是性德,是我们自己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修德。

  所谓修行只是把我们的迷惑、妄想、错误的知见舍弃而已,只要把这个东西放下了,我们性德就恢复了。我们自己的性德跟十方一切诸佛无二无别,跟法身大士完全一样。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对我们的照顾、对我们的关怀、对我们的帮助是一体的,他知道虚空法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一个自性,同是性德所现的,所以他们显露的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一桩事情,怎么样把自己的性德恢复,我们也能像法身菩萨一样,帮助诸佛如来教化无量无边苦难众生。现在的问题,我们要如何契入境界?真的要想入佛境界,佛菩萨、古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没有别的,解行相应,你就能契入。我们学佛功夫不得力,解跟行分了家,解是解,行是行,彼此不相应,这就是学佛功夫为什么不得力,原因在此地。

  我们看看清凉大师在此地总结的有十二句,第一个:「其十须弥尘数众生得益,方在一国,余一切土皆尔,故云一一国土各令等也。」这正是《华严经》所说的「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心是这样的,念也是这样的,行也不例外。「十须弥」,十是表法的意思,不是数字,代表圆满,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一个不漏,它表这个意思。要令一切众生都得最殊胜的利益,饶益众生,最丰饶的利益。我们有没有这个心?有没有这个愿行?今天我们得人身,生活在这个世间,所为何来?这个问题应当常常想想。为自己,没错!你话说得没错,你的心、你的行错了。怎么错?你没有为自己。没有为自己那到底为的是什么?你为的是你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不是自己。再告诉你,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是真正为自己,为什么?虚空法界是自己的心,无量无边微尘海数的众生是自己的身,这是真正为自己。谁能够知道?谁能明了这个事实真相?六道凡夫不知道,所以叫迷惑颠倒,把这个身、四大五蕴之身以为是自己的身相,把妄想分别执着误以为是自己的心相。佛在经上讲得那么清楚、那么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相!四圣法界的圣者依旧不能很清楚,说实在话他们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法身菩萨才真正见到宗门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法身菩萨才见到。八地菩萨以上可以说真相逐渐大白,真正觉悟了。

  譬如我们这个人,真正觉悟了这个身体是自己,我们现在像什么?像我们人身体上的一根汗毛、一个细胞,我们误以为那个汗毛是自己、那个细胞是自己,不知道整个身是自己。整个身是什么?整个身是宇宙,佛经里面常讲的「尽虚空界、尽法界」,那是我们的真身,在佛法叫做法身,称为法性身、法性土。身土是一不是二,自他是一不是二。「自他是一不是二」你要是不好懂,你就想我刚才的比喻,自是一个细胞,他是另外一个细胞,我们这个身体是许许多多细胞组成的,自他是一不是二。有没有自他的相?有,自他相确实有,但是它是一体,这叫法身。什么时候我们自己能够证得、能够肯定虚空法界是自心相,无量无边微尘数剎土众生是自身相,你就证得清净法身,你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的起心动念,决定跟《华严经》一样,你的起心动念跟《华严经》讲的不一样,你没有入华严境界,你没有证得清净法身。换句话说,你的真诚心没有遍虚空法界,你的清净平等心没有遍虚空法界,你的正觉慈悲心没有遍虚空法界,你就不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是什么样子?前面所念的二十句就是,那是法身菩萨的样子。

  清凉大师第二句讲「此一切土益,在一念时中。」一念当中具足圆满的功德利益。这就是我们平常常常听到的,或者是看到古德注疏里头所讲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念如是,念念如是。要有一念不如是,这就是失念,这不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决定是念念如是,一念不相应那就是过失,凡夫有过失。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学菩萨念念相续。当然这不是我们短时间能做得到,我们肯定有失念的时候,就是忘掉了,又去胡思乱想了。这个不怕,怕的是觉悟太迟,古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它就相续,迷就断掉了,觉是进步,迷是退步。我们现在用功,真的是进得少退得多。

  现在我们在这里讲这部经,讲的时候、你听的时候你觉,这一天四个小时,讲完之后又迷了。四个小时进步,二十个小时退步,成就难!如何能保持不退?这叫功夫。宗门教下常常是用观想保持,净宗学人是以一句六字洪名保持,这一句佛号具足圆满的大方广佛华严!没有读过《华严》、没有听过《华严》,虽然念这一句佛号,他没有办法生起观想,所以利益就有限。如果没有学过《华严》,学过《无量寿经》,这一句佛号念念与《无量寿经》圆满相应,那也等于与大方广佛华严相应;可是,《无量寿经》要了解得透彻,所以经典在今天确实不能不细讲,讲得愈细、讲得愈透彻,对于修学的人,愈有利益。

  第三句说「如是念念之益」,念念的利益无量无边,「方一法门所开悟,一一法门皆尔。」这个事实不能不知道。你知道之后,你的疑惑断了,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就断掉,「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门门都入这个境界。只是众生的机缘不相同,这就好象我们开保险柜的号码锁一样,号码锁对准了,这个门很轻易就拉开,号码可以随意去设立。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一切法的体、理体就是自性。哪一法不能见性?哪一法不能悟入?既然能悟入、能见性,那哪一法不是佛法!所以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任何一法都要平等对待,对佛法如是,对其他宗教亦如是。为什么?其他宗教也是唯心所现的,只要修学方法正确,其他宗教都能够明心见性。不是宗教呢?世间一切诸法呢?说老实话也不例外,岂不闻佛法中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

  圆是什么?觉悟圆满的人,证得圆觉的人。正报一毛孔,依报一微尘,一毛孔是任何人身上一毛孔,我们身上一毛孔跟诸佛身上一毛孔没有两样;我们这个世间一微尘,跟华藏世界一微尘也没有两样,要记住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有什么两样?菩萨毛孔放光,放无量光,一一光中化无量菩萨,一一菩萨度无量无边众生,成就究竟圆满的利益。我们要问,我们身上毛孔放不放光?不放光,为什么不放光?不是不放光,是它现前有障碍;障碍如果除掉了,它跟这个经上诸菩萨一样,大放光明。我们的障碍就是不觉,不觉才是我们真正的耻辱。为什么诸佛如来他恢复了大觉,诸大菩萨现在正在努力的恢复,我们现在还没有起心动念,还没有想恢复?这是真的。如果你有这个念头「想恢复」,你就真干,你就真的改毛病、改习气,你真干。我还不能够真干、不能够落实,「我想恢复自性」的这个念头没有生起来。

  第四句:「彼多法门,方是一念所用,余念念所用法门亦尔。」对的,法门无量无边,一念具足!念念都具足无量无边的法门,这是法身菩萨。想想我们今天在这里学,无量无边法门学个几个法门都学得这么辛苦,还没有办法契入,看到这些法身菩萨怎么不羡慕?羡慕又有什么用处?自己一定要晓得,佛有,菩萨有,我也有,我跟诸佛菩萨无二无别。为什么?在今天他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他都能现前,我为什么不能现前?看到诸佛菩萨的形象,我们要回过头来反省,我为什么糟到这样的地步?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我们是自己违背了自己的性德,落到如此地步。如果我们能够回归性德、随顺性德,我们就能跟诸佛菩萨一样的得大自在,一样的具足无量无边恒沙德行。

  佛门常说「回头是岸」,我们也常常听说,自己也会讲,可是就是回不了头来,这个原因在哪里?我们对于事实真相了解得不够。如果真的明白、了解,回头很容易。由此可知,世尊当年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为大众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然后我们也能够联想到,佛法在世间帮助自己、帮助众生,第一个手段是什么?教学!不教不学,你怎么能了解事实真相?佛法教学的内容,没有别的,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真相而已。所以佛法不是玄学,它是实学,学了真的管用,学了真得利益。凡是不能得利益的,你学得不彻底,你学得不够深入。像我们现在在学校念书一样,你所修学的不及格,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如果达到这个标准,你当然得受用,你自然就回头了。这个意思一定要明了,然后才晓得达到这个标准的真实利益;这个标准在佛门里面讲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最低的标准。在这个标准里面,就是古人所讲的「一经通,一切经通」,「一法门通,一切法门通」,就这个意思,跟这边讲的完全一样:一念具足,念念具足,这个生活才是究竟圆满,这个生活才是真正得大自在。我们对它不明了,所以追求的念头起不来,求学的意愿生不起来;搞清楚、搞明白了,求学的愿望就坚定。

  前面清凉大师总结这一段话意思还没有尽,但是大师这些话诸位要是看《疏钞》不难体会。总而言之,无非显示重重无尽的法界,这些全是事实真相。法界是圆融的,就像我们这一个房间许许多多的灯,每盏灯光光互射,每一盏灯光里头都圆满具足这个房间一切的灯光,互融互遍;无论是心、是愿、是行、是种种建树,无一不周遍法界。清凉末后说,「唯智顿观,非心识境,华严海会,大用皆然。」《华严》确实是大,没有智慧你就不能体会,他讲的「顿观」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体会。要有清净的智慧,你才能体会得到,才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才真正了解十方三世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诸菩萨不但毛孔放光,光中又化无量无边的菩萨,代佛教化众生,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而且光中还有音声,前面我们看到供品里面出音声赞佛,下面我们看到光中出声音也赞佛。第三光声自述:

  【尔时诸菩萨光明中,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向下有十首颂,这十首颂是诸菩萨光明当中出的声音,光中出声。第一首:

  【诸光明中出妙音,普遍十方一切国,演说佛子诸功德,能入菩提之妙道。】

  这一首是总说。清凉大师注解讲,前面「光声召命」,现在「光声自述」,「菩萨位极,用穷深广,若非自述,时众难知。」菩萨位极,这一句就给我们说明,十方来参与法会的菩萨都有一位主菩萨,主菩萨肯定是等觉菩萨。「菩萨位极」,菩萨的位子他到了极处、到了最高,再往上去就证得圆满究竟的佛果。菩萨最高的位子是等觉,来参与这个法会,他率领着世界海微尘数的诸菩萨,他的同学、他的同伴,这些菩萨的地位跟他就非常非常接近。前面讲光召有缘,有缘的标准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不是我们普通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在本土本国,毗卢遮那佛的国土,我们讲的华藏世界;他方来的这些菩萨都是等觉菩萨,我们把标准稍微放宽一点,大概都是八地以上,不是初住,不是十住、十行、十回向,总是八地以上,从十方世界来的,数量那么多。众生的数量也不少,我们在前面看到他示现的代佛教化众生,念念当中展现的境界,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所以高位的菩萨,他们的德用深广无际,要不是自己说,中下根性的人不会明了。所以这才同时发声,光中同时出现了音声。

  『诸光明中出妙音,普遍十方一切国』,光遍虚空法界,音也遍虚空法界,当然亦遍三世。为什么?时间跟空间是一体的。『演说佛子诸功德』,「佛子」是菩萨,法身菩萨经上讲的是佛真子,用我们现在话来说,是如来真正的学生;换句话说,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是佛教学的旁听生,还不是正式的学生。我们是什么地位?我们连旁听生的资格都不够。在这个地方应当要生大惭愧心,应当要真正忏悔,勇猛精进,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诸佛如来有真实的慈悲,以无比殊胜的方便,为我们开了净土法门「带业往生」,这一生当中就可以升做正科生,不要当旁听生。我们懂不懂佛这一番心意?要真正体会得,我们才晓得我们今生唯一的一桩大事,那就是念佛求生净土。

  前面我给同修们提到,今天找几个同参道友不容易,一个人干,家庭就是道场,遵守谛闲老和尚教锅漏匠徒弟的那个方法,我们行!这个方法一点拘束都没有,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着念,成功的关键就是万缘放下。锅漏匠能够成功,秘诀就在此。他何以能放下?他尝到世间的苦滋味,他的生活过得太苦,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所以他真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一个愿望专求西方净土,他没有二念。人家三年成就了,那不是假的,自在往生,预知时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走了以后还站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不容易!他能做得到,我们要问哪一个做不到?古大德跟我们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凡是去不了的就是你放不下,你要是放下没有去不了的。于世出世间法,只要有一样放不下,就把这个殊胜的机会破坏了。我们要干,不能不干。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一切处一切时念佛第一,其他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小事。我们除了这一门之外,修学任何法门,这一生当中都不能成就,这总得要晓得。

  唯有这个法门,我们有把握有信心『能入菩提之妙道』。等同诸大菩萨的大觉;舍弃这个法门,不认真修学这个法门,这人没有觉悟,没有智慧,还不肯回头。换句话说,「佛子诸功德」广义的来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归纳起来讲就是《大乘无量寿经》;于是我们就清楚、就明白了,一大藏教世尊为我们说法四十九年,最后归净土三经。我希望我们同学们要重视,不要在这大经上下功夫,要在念佛上下功夫。大经只听,帮助你拓开心量,帮助你心行与《无量寿经》相应。你听有好处,心量拓开了,念念也像诸大菩萨一样,尽虚空遍法界,在这里学习。学习到一定的程度,你必定落实,你的心行都会落实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你会照顾他们、你会帮助他们,你智慧开了,你有善巧方便,你有菩萨的四摄六度。前面讲的这二十句,你都能落实,都能变成你现前的心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就入菩提妙道。舍弃这个法门,学《华严》不念佛,《华严》白学了。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作《华严念佛三昧论》,黄念祖老居士有讲义,大家可以看看。第二首:

  【劫海修行无厌倦,令苦众生得解脱,心无下劣及劳疲,佛子善入斯方便。】

  向下九首「别显德用殊胜」,这就是前面讲的佛子功德,功德殊胜。前面三首,就是第二、第三、第四这三首,「通显体用自在」。清凉大师告诉我们,第二首「悲智相导」,度生不疲不厌。『劫海修行无厌倦』,「劫海」是指的长时间。长到什么程度?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你千万不要想着,「什么时候放个假?什么时候我可以休息几天?」你错了,诸佛菩萨修行永远没有假日。为什么?一有假日就懈怠堕落了。勇猛精进,你一停止就不能前进了,不进则退,所以怎么能有假日?世间的学校、世间法的学习可以有假期、有假日,为什么?他不想了生死、不想出三界,那个行;你想了生死、出三界,你生死没了,三界没出,你怎么能休息?你怎么能懈怠?

  那我们要问,圆成佛道之后能不能休息?不能休息。为什么?世间还有许许多多苦难众生没有得度,圆满菩提自性里头的大慈悲心自然流露出来,决定不会看着众生在受苦受难你不去管他,没有这个道理!所以菩萨成佛了,还是永远没有休息,干什么?倒驾慈航。回到九法界里头来,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永远为一切众生做示现,也就是经上常讲的「为人演说」。你要为别人表演,做出样子来给人看,教人怎么修,教人怎么回头、怎么觉悟,怎样入菩提妙道,你做出样子来给人看,劫海修行!所以自己没有证得无上菩提,那个时候修行是为自己;证得无上菩提之后,还是不断的修行,是为众生。一样要做出学十善、修五戒,一样的为出家大众表演。为凡夫、出家众表演什么?「沙弥律仪」,条条做到,教化众生的,做榜样给人看的。诸位同修必须要晓得,言教固然是方便,感化的力弱,身教感化的力量强,真做到了。稍有善根的人看到之后,他心里有感动,「我要学!」

  我早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们最受利益的是他的身教,言教其次,他所讲的他都能做到,我们受感动。亲近善知识时间要长,时间短了不行,长时间的不离善知识,天天在受他的熏陶,尤其是身教的熏陶,怎么会不得利益?时间短了,难!因为你离开善知识,你很难不受这个社会影响,你很难不被五欲六尘动摇,你的根不深,你容易失败。李老师当年要求我是五年,我自己想想五年不够,我跟他老人家说我希望加一倍,十年,他老人家听了点点头。现在这个花花世界,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真的是念念之中都在诱惑人,我们的心愿不为所动,谈何容易?我们的正知正见不被迷惑,不是容易事情!自己在这个境界里头能够保住自身,没有堕落,已经就不容易;还能够精进,还能够把这个境界、自己修行功夫年年向上提升,诸位自己想想,修行难!自己一定要克服这个障难,拼命!要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疲不厌,这里面有法喜,法喜充满,所以你不会厌倦。帮助自己,帮助九法界一切众生,『令苦众生得解脱』。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说得好,悲要没有智,就是慈悲多祸害,变成「爱见」,「爱见悲者,则于生死有疲厌心」,确实,没有智慧就会退转,退转就不免堕落。所以长时间的修行,「劫海修行无厌倦」,证明他有大智慧。如果有智没有悲心,那就叫「下劣」,他就会疲劳。虽有智慧没有慈悲心,二乘人,不肯教化众生。尤其是阎浮提众生有名的刚强难化,「随他去,反正教他他也不听,随他去,不要去管他了」,自己退心。所以佛常常教导我们福慧双修、解行相应、定慧等学,这些话都是教导我们、勉励我们不犯这个过失,向大乘菩萨、向法身菩萨看齐。『佛子善入斯方便』,「悲」你能教化众生,「智」你没有疲厌,普贤菩萨愿愿最后的结语:「无有疲厌」,自性般若智慧现前了。学不厌,教不倦。第三首:

  【尽诸劫海修方便,无量无边无有余,一切法门无不入,而恒说彼性寂灭。】

  清凉大师给我们一个提示,这首偈讲的「空有双观,入法门而常寂」,这是智慧。「空有双观」就是前面两句所讲的,「空无分量,有无边际」。「入法门而常寂」就是后半偈,因为你能够观空,所以心里头常住寂灭相。《金刚般若经》上佛教导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会把外头境界相放在心里,也就是说你万缘放得下。心常寂灭相,心常住在寂灭相,也就是说你的心永远常住在清净、平等。心要能常住清净、平等,那怎么会不生智慧?清净平等觉,智慧自然现前。

  『尽诸劫海修方便』,时间真的是无始无终。诸位一定要晓得,所修的全是方便门;真实的,真实没得修,真实的是性德,修什么!自性本具的是真实,所修的都是自性里面的障碍。障碍总的来说,妄想分别执着这三大类,这三大类的障碍烦恼习气无量无边,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把它断尽。用什么方法断尽?那就讲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很适合的方法。这些方法随时会变的,今年我用得很适合,到明年就不适合,为什么?明年境界提高了,要换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佛家讲的法门,法门无量。我们自己就这一生修学过程当中,我在前面也曾经跟诸位同学提到过,我们初学用什么方法?初学佛的时候目的是两个,一个是深信因果,另外一个目标是认识佛教。深信因果是学佛的根本,一个人不相信因果报应,不能学佛。为什么?佛法就是讲的因果,《大方广佛华严经》讲的是五周因果,《妙法莲华经》讲的是一乘因果,不相信因果那怎么行?整个佛法都建立在因果上,世出世间法离不开因果。

  因此佛法不是真的,佛在《金刚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法。佛法为什么要舍?它符合因果。到什么时候没有因果?到寂灭场地,一念不生,还有什么因果!但是诸佛如来为了要教化九法界众生,还是要把因果提起来,这就是说「始终不离因果」。菩萨修行成佛是因果,成佛之后度化众生还是不离因果,因果是世出世间法的真理。佛门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为什么不空?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会变成因;循环不空,因果转变,因果循环;因果相续不空,这三桩事情不空。我们初学,因果是方便法,所以读的书都是因果报应。印光大师教给我们初入佛门读《了凡四训》、读《感应篇汇编》、读《安士全书》,这些书我不但读而且讲解,还大量流通。听老人讲因果报应的故事,给我讲的最多的是朱镜宙老居士,每一个星期我们总有两三次见面,他都会讲故事给我听。那个时候我二十几岁,他老人家将近七十岁,把我们看作孙子辈看待,我们受这个教育。跟方东美先生,在他教导当中,我们认识了佛教,这是方便,初学非常适合的方法。

  『尽诸劫海修方便,无量无边无有余,一切法门无不入,而恒说彼性寂灭』,这个「方便」就是我们讲的法门,法门无量无边无有余。「一切法门无不入」,就是说在整个修行过程当中,不是这一个阶段,你要是看到第一句「尽诸劫海」,在我们现前这一段,我们在无量法门里面,选择哪几种法门最适合?我们今天净宗学会成立,我们选择的法门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选择这些。现在看一看我们的根基不稳固,所以我们现在特别强调「净业三福」,而把净业三福落实在《十善业道经》,落实在《沙弥律仪增注》,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三部经的内容就是净业三福,特别强调这是我们眼前的方便法门,最适合的方法。要不在这上奠根基,以后这个菩提道真的叫寸步难行,我们怎么会有长进?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八三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光声自述偈颂第三首:

  【尽诸劫海修方便,无量无边无有余,一切法门无不入,而恒说彼性寂灭。】

  这首偈前面曾经略说过,我们应当如何来学习,依然有补充的必要。在这部大经里面,我们看到诸佛菩萨的修行,决定不是短时期的,真正是所谓尽未来际的,学佛不能没有这样的认知,换句话说,一定要发长远心,要有恒心,要有耐心,不断的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而行为的邪正,实在话,没有标准。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这个人看到好,那个人看到不好,由此可知,那个标准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真的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处而异,哪里来的标准?事虽然如是,在理上确实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绝对的标准是性德。

  中国过去教小朋友念《三字经》,第一句话就是绝对标准,「人之初,性本善」。真如自性里面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无量相好,肯定能适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本善。可是跟九法界众生接触,九界众生心是散乱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断,于是他们的善恶标准千变万化。所以古人讲做事难,做人更难,如何才能够通达人情事理,这是大学问。要做得圆满,一定要有神通,要有他心通、宿命通、天耳通、天眼通,至少你有这四种神通,应付众生就不难,为什么?你能明了你面对众生他的标准是什么,菩萨能够修随喜功德,恒顺众生。神通从哪里来的?神通从清净心来的,也就是从禅定、从三昧里面生的。由此可知,我们讲修行,清净心重要,尤其是修学净宗。心地清净,对于自己来讲利益很大。

  我们现在看到,世俗人、佛门的修行人病痛很多,病痛从哪里来的?病很多,很复杂,根是什么?总有个头,总有个根,那个根就是污染,污染最严重、最厉害的是贪、瞋、痴,佛讲这是三毒。有这三毒在,我们的心就不清净,心不清净身就不清净,这才是我们现前身病、心病的大根大本。聪明人要离开一切病苦,你就应该把贪瞋痴断掉。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贪不瞋不痴,你的色相自然端严,端正庄严,你的身体一定轻安,健康长寿。我们修行,这就知道从哪里修。

  但是要想断贪瞋痴,可不是容易事情。所以我教同学,先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放下。怎么修法?起心动念想别人,要像这个地方法身菩萨所说的一样,念念要想利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不起念则已,起念就与这个相应,不再想自己了。这是修行很好的方便法,在这个地方学,在境界里面修,离开境界你到哪里去修?特别是人事环境上修,要学古圣先贤,与人相处,相处不好,过在自己不在对方,这就叫修行。如果你一定执着过失在对方,我没有过失,那就难了,为什么?自己不晓得过失在哪里,自己没有办法改过自新。你要想改过,首先要知道过在哪里,要反省。古德常说:「独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两句话有大学问大道理在,我们千万不要把它看轻了,以为这是老生常谈,你要真正懂得,真正能够记住,能够做到,终身享用不尽,真的,我们修清净心,不能离开这个原则。常常想自己的过失,常常改正自己的过失,比什么都重要。改过就有进步,改过是真修行,为什么?修正自己的毛病了。修行,行就是行为,错误的行为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

  我们的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量无边无有余』,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清凉大师说这首偈是「空有双观」,空无量,有无边,空是讲万事万物的理体,有是万事万物的相状、形相,体是能现能变,相是所现所变。从这两方面去观察,你就能够明心见性。要时时刻刻观照,用智慧去观照,然后你才能够照见诸法实相。任何一法里面,你如果是锲而不舍的去观照,都能见性,都能见到事实真相。如果观照的功夫不深就改变方向,那就错了。像我们在高山上打井一样,打到地底下一百公尺以上才看到有水,你打个三、四十尺没有水,不再打了,打个五、六十尺没有水,不再打了,你永远找不到水源,为什么?不够深度。一门深入,你不够深度,所以你不得受用。一门深入,深到什么样子?深到心地清净,万缘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放在心上,连生死都不问,也放下了,这个时候虽然没有见性,没有见水,有了消息,打井这个湿气有了,继续努力绝不改变,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所以要观察一切法,相是幻有,性是真空。「真空不空,幻有非有」,这句话不难懂。「真空即是幻有,幻有即是真空,空有不二」,这个话难懂了,但是是事实真相,诸法实相你才真正见到,你的心清净,两边不着,中道不存,这个时候清净平等觉现前,在禅宗的话,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所以同学们必须要知道,你心里还有毫分放不下,不干不净,你入不了这个境界。所以我们修行的目的纯净纯善,这是我们做功夫的目标准则,我们的存心纯净,我们的言行纯善,一定要在这上用功夫。

  『一切法门无不入』把它搁在一边,现在不要去想它,为什么?我现在修的这一门功夫纯熟,它自然通了。就像我们今天取地下水,打一口深井,水像泉水一样喷出来,这个水你想想,它通不通整个地球上的海洋?那就是「一切法门无不入」,它通,它通整个地球上的水。佛门里面常说:「一经通,一切经通。」就是《十善业道经》,你要是通了,一切佛法都通了。谁说的?释迦牟尼佛讲的。你看看《十善业道经》末后几段,它通四谛,通十二因缘,通六度万行,通无上菩提,为什么?纯善。纯善就纯净,纯净就纯善,我们用心,我们做人,这就完全对了。决定不能与世俗人同流合污,决定不能干。到自己真正得道,什么叫得道?通了,宗门里面讲「会了」,会了就是悟了,真的通了,那个时候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个时候可以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帮助他们觉悟,自己决定不受染污,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不受,为什么不受?观空,所以他不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怎么会受?天堂二十八层天,「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畜生饿鬼地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不受,心像虚空一样,虚空决定不受污染。心如虚空,真性确确实实是这样,所以它叫真,它不是妄。

  学佛的人,最殊胜的就是知道用心,用真心。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用纯真之心、纯善之心,这就是菩萨道,这就是佛道。还要用意识心,意识心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那你所修的是六道轮回,你修善,三善道,你修恶,三恶道。为什么?跟六道轮回相应,都在我们一念之间。《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学佛的同修念得最熟,《朝暮课诵》也念,你会念,你不会观,所以你不得受用。般若是空慧,你要是会观,此地「无量无边无有余」这一句你就懂了,你就会了,这一首偈的意思你就通了。二百六十个字义理深广无尽,它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精华、六百卷《大般若》的总纲要。这二百六十个字通了,六百卷《大般若》你就通了,你入菩萨境界,不是普通人。最低限度,以《华严经》来讲,你也是圆初住的菩萨。最低的果位,法身菩萨。

  我们今天要用这个来帮助,我们修净土,我们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主修,「空有双观」可以做为我们的助修,常作如是观,对于我们念佛得念佛三昧,也就是常讲的得功夫成片、一心不乱,会有很大的帮助,帮助我们看破,帮助我们放下。「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第三句,我们留到自己到极乐世界再办,这是我们现前这种根性无可奈何的办法,不失为一个好主意,我们现在不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要把时间精力集中专修净土。古德讲得很好:「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所以我们今天第一桩大事情,是要见弥陀,我们不要其他的,我们要见阿弥陀佛。过去不知道,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难得在这一生当中我们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的目标方向正确了。只要见弥陀,一切佛法都圆满具足了。

  『而恒说彼性寂灭』,这一条在现前,我们对一切人事物,我们要观它的性,不要观它的相。它的性是清净寂灭的,它的性是清净平等的,它的性是至尊至贵的,佛性。一切众生,连阿鼻地狱的众生,跟一切诸佛如来同一个性,一性无二性。见相不着相,如果着相,你就不见性。见到相,一定要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它变幻无常,它不是定相。我们看一个人,这个人的相是剎那生灭相续相。剎那生灭,它不是个定相,不定的,剎那之间它就变化,所以相永远不可得,永远是无所有,佛给我们讲无常。

  性真常,为什么?它永远不会变。这个性,通常我们把上面加一个字,「灵性」,佛门里面加一个字叫「觉性」,那是真的,真常永恒不变,周遍法界。《楞严经》上讲得好,在眼曰见,在耳叫听,在鼻叫嗅,在舌叫尝,它在哪一个相里头,它起一个不同的作用,它是一个东西、一个性。这个话不太好懂,我们现在可以用电跟电器来做比喻。电,在灯它就放光,在电话机它传声音,在电视萤幕上它现色相;体是一个,作用随着电器不同,千变万化。电是真的,所现的现象是假的,是虚幻的,这个比较容易体会。我们把性比作电,把所有一切形相比喻作电器,器有生灭,电没有生灭,虚空法界剎土众生有生灭,体性没有生灭,我们也讲心性。没有生灭的是真常,有生灭的是无常,凡是无常的,你要把它放在心上,你岂不是错了?修道的人对这无常的东西,有很好,没有也很好,有了不生欢喜心,没有,决定没有烦恼,有跟没有一样,这样才能得大自在。在末后这一句,我们要懂得作观,《金刚经》上讲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正确。第四首:

  【三世诸佛所有愿,一切修治悉令尽,即以利益诸众生,而为自行清净业。】

  第四偈,「三世二利,是愿皆修」。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过去佛,现在佛,好懂,没有问题,未来佛在哪里?给诸位说,现前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是未来佛。怎么知道是未来佛?佛在经上常说,「一切众生」,这个众生是讲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九法界有情众生皆有佛性,那个灵性、觉性就是佛性,「凡有佛性,皆当作佛」,他将来一定会作佛。如果我们真正明了佛这句话的意思,你对一切众生不会不恭敬,我如何恭敬释迦牟尼佛,如何恭敬阿弥陀佛,我会对所有一切众生,跟对世尊、对阿弥陀佛同样的恭敬。为什么?我知道他将来成佛,我给这一尊佛结个善缘,结个法缘。既然晓得他是未来佛,一切时一切处,我们要帮助他早日成佛。怎么帮助?我们所有一切的修行,修行功德回向给他们,佛门常常回向到法界众生,就是这个意思。法界众生是未来佛,怎么可以得罪?怎么可以轻慢?我们对他们恭敬供养,无量功德。

  说实在话,过去佛、现在佛他们已经成佛了,还需不需要我们恭敬供养?不需要。我们对他们的恭敬供养,表我们自己一点感恩之意,我们对佛菩萨的感恩没有法子表现,用这个方法表示自己一点意思。这里面还有一层深义,表演给未来佛看的。现在是众生,将来他会作佛,我们希望他早一点回头,早一天成佛,我们供养过去佛、现在佛,这个样子给他看,帮助他觉悟,有这个意思在里头。我们自己能够如教修行,做一个好的形象,装扮成佛菩萨的形象,行佛菩萨之事,言佛菩萨之言,都是帮助未来佛快快成就。最快速的成就,是如何把他们导归极乐。这个愿不能没有,一定要有,方法要善巧方便,要知道时节因缘,这是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艺术。

  『三世诸佛所有愿』,我们怎么落实?总归纳起来讲,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怎么落实,我们在讲席里头讲得太多了。诸佛的别愿,我们就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做例子,四十八愿归纳起来还是四弘誓愿,换句话说,像四十八愿,愿愿我们都要学。三世诸佛的弘愿,散布在一切经论之中。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谁是地藏菩萨?给诸位说,没有一尊菩萨不是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谁是观世音菩萨?每一尊菩萨都是观世音菩萨。他不畏苦难帮助众生,我们看他是地藏王。看到一切苦难众生,真的是眼到手到,立刻就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知道这是观世音菩萨。充满智慧是文殊菩萨,真实智慧。善巧方便,圆满功德,是普贤菩萨。所以,我们学佛最麻烦的,就是把这些菩萨分了家,一个菩萨管一桩事情,不知道实际的事情: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确确实实是一。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个身,「一心一智慧」,一个人能够变化无量无边的人,变化都不同,这是事实。「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观世音《普门品》里头三十二应,那是一个例子,三十二种不同的身分,全是观世音菩萨,也全是地藏菩萨,也全是文殊、普贤菩萨,这是事实真相,这是性德圆满的流露。明白这个道理,一切经就是一部经,一部经就是一切经,所以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会了,一切法门都会了,就这么回事情,这是佛法。所以诸佛菩萨的愿,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愿。我们读了之后,心里要有警觉:我心里原来有这个愿,现在这个愿为什么没有了?被烦恼妄想执着遮盖了。这个障碍拿掉,一切诸佛的本愿,我们性德里头统统圆满具足。

  第四首:

  【三世诸佛所有愿,一切修治悉令尽,即以利益诸众生,而为自行清净业。】

  这首偈子是教导我们,一切诸佛所有大愿都是利益众生的,即使是利益自己的,还是利益众生。庄严自己的身相,庄严自己的国土,看起来好象是自利,实际上是利他。自己有庄严的色相,是为了接引众生,决不是自受用的。自己有庄严的国土,是为了供养一切众生,也不是自受用的。我们在这里看到毗卢遮那如来,往生经里面看到阿弥陀如来,依报正报无一不是帮助众生成无上道。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个总纲领,『三世诸佛所有愿』我们就都得到了,真正落实到四弘誓愿。

  『即以利益诸众生』,这句话说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我们学佛没有成绩,烦恼习气断不掉,原因在哪里?念念利益自己,把利益众生放在第二位,这样一来,我们的烦恼习气不但断不了,天天在增长,增长贪瞋痴慢,你怎么能断?什么时候我们真的觉悟,真的回头,起心动念再不想自己,想佛法久住世间,想佛法普及一切众生,我们自己为这桩事情尽心尽力,尽形寿做出贡献,这样子就转过来了,转恶为善。念念利益自己是恶,这是恶的根本,一切恶业的根源就是自己。《八大人觉经》讲:「心是恶源,形为罪薮。」我们念念都为自己想,这一回头,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所以,凡圣实在讲一念之间,就看你能不能转得过来。世间人有所谓大修行,什么叫大修行人?他能转得过来,这个人就是大修行人,这个人就是豪杰。

  所以,把利益自己的念头转过来利益诸众生。『而为自行清净业』,这个样子你的心自然清净了。心清净,身就清净,你居住的环境无一不清净。到这个时候,你才真正了解,才真正发现,境随心转是真的不是假的,迷的时候是心随境转,悟的时候是境随心转。《楞严经》上佛说得好:「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这些偈颂里头都是讲的自在,你转过来就得大自在,转不过来,你被境界、你被烦恼所拘束,你怎么会自在?第五首:

  【一切诸佛众会中,普遍十方无不往,皆以甚深智慧海,入彼如来寂灭法。】

  从这一首到第九首,这有五首颂,别说现前的自在。这是菩萨,法身菩萨,前面说过,绝对不是普通的法身菩萨,而是什么样的菩萨?寂灭忍的菩萨。也就是说,法云地的菩萨跟等觉菩萨,这个地位高,他们这些自在我们看了很羡慕,学不来,心向往之而已。我们在一生当中能不能得到?说实在话,有可能,不是不可能。怎样才能?往生西方净土,你就得到了,就跟他们一样自在,即使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也得到。为什么?世尊跟阿弥陀佛在《无量寿经》上都给我们介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净土第一殊胜,无与伦比。阿惟越致是什么地位?无生忍的菩萨,无生法忍是七地、八地、九地,七地远行地,八地不动地,永远住三不退,真正不退转了。这个自在境界完全得到,跟诸位说,这不是修得的。如果是修得的,那就讲不通,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思烦恼一品都没有断,你怎么能够证得这么高的果位?这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威神加持。前面四十问里头「云何是佛加持」,弥陀加持往生的这些,特别是带业往生的这些,真正显示出诸佛加持的不可思议,所以你不仅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得一切诸佛本愿威神加持。

  『一切诸佛众会中,普遍十方无不往』,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剎土。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等于生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世界,为什么?他来去自由,生活空间大了。弥勒净土不能比,生弥勒净土,亲近弥勒菩萨,不能超越兜率天。生弥陀净土,就等于生一切诸佛剎土,不一样!我们自己一定要有智慧,头脑一定要很冷静细细观察,要以理智不要感情用事。往生弥勒净土不容易,往生弥陀净土比往生弥勒净土容易得多。如果你喜欢弥勒菩萨,你想亲近他,你修弥勒净土难,不如修弥陀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天天跟弥勒菩萨见面,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大学,十方世界的菩萨都在那里留学,弥勒菩萨在极乐世界担任唯识课的教授,所以你天天会看到他。你要是喜欢,跟他请求一下:「我到你兜率天内院去参观参观。」弥勒菩萨一定欢迎,不会拒绝,比你直接从此地修弥勒净土容易太多。所以到兜率天内院有近路,我们要知道。许多人不知道这个近路,十方一切诸佛剎土,真的是生极乐就全都生了。

  在《无量寿经》上,我们看到世尊赞叹阿弥陀佛,世尊对阿弥陀佛的赞叹,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弥陀弟子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会受到特别待遇,为什么?别人尊敬你老师,这个老师的学生焉能不尊敬?所以我们作弥陀弟子要做得像,不要给阿弥陀佛丢人,要是做得不像,极乐世界去不了,这一点不能不知道,不能大意,一定要如教修行。

  如什么教?《无量寿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三经是一部经,真正求生净土,三经都要熟读,可以受持一种,以一种为主,那两种为助。为什么?三经要不读,对西方极乐世界你了解得不够透彻。《无量寿经》是净宗概论,这是最重要的。《观无量寿佛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很重要,念佛成佛的理论补充了,三辈往生的方法补充了。《观经》给我们讲十六种观法,这说得详细,在九品因果里面又做详细的补充,并且说出最重要的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是修学所有大乘佛法的基础,并不是单单是净土法门,因为后面讲得很清楚,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如果不具足这个条件,修学一切大乘法都落空。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要在这个地方奠定基础。只要你具足净业三福,你念阿弥陀佛,你就肯定得生。为什么?条件具足了。小本《无量寿经》是十方一切诸佛劝导我们,共同来劝导我们求生净土,显示出《无量寿经》诸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不是空口说的,是有行动的,普遍劝导自己所有一切学生,劝他们求生极乐世界。所以三经一定要熟,可以专攻一部。这是讲往生我们才能得这个自在,不往生,那我们是只有羡慕,没有办法学习。

  『皆以甚深智慧海,入彼如来寂灭法』,这是甚深般若观智,见到一切诸佛,「入彼如来」,彼如来就是前面讲的一切诸佛,一切诸佛的寂灭法。由此可知,我们现在对于甚深智慧要留意,你要想得智慧,你就不能不修清净心。智慧,甚深智慧是觉,觉是从清净平等来的。清净平等是定,你要想得清净平等心,你不能不持戒。还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说到戒律,我们今天讲的最低,把这个水平放到最低,低到不能再低,再低就不是佛法了,我们把它落实到《弟子规》、《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增注》,最低,不能再低了。我们能把这些小小戒完全依教奉行,老实念佛,必定往生弥陀净土。如果把这些小小戒看轻,大意了,你这一生念佛念得再多,念得再好,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你口善,你心不清净,心不善。往生西方世界真正的条件,「心净则佛土净」,这是给你讲真话。所以一句弥陀,要把你的烦恼习气统统念掉,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所以加上持戒那就方便多了。古大德教给我们「持戒念佛」,它能帮助我们得清净平等心,能帮助我们得念佛三昧,对我们有真实无比的利益,我们要觉悟。如果不认真去做,这一生大好的机缘当面错过,那叫真可惜。第六首:

  【一一光明无有边,悉入难思诸国土,清净智眼普能见,是诸菩萨所行境。】

  清凉大师注解,「身光普入,智眼遍观」。这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肯定做不到,但是要知道。我们从前面看过,这些菩萨毛孔放光,一毛孔当中放无量光,一一光中现无量菩萨,一毛孔如是,全身所有毛孔无不如是。『一一光明无有边,悉入难思诸国土』,这个光明遍照法界,「诸国土」是一切诸佛国土,他没有加「一切」,说「难思」,难思是不可思议,没有法子思惟,没有法子计算,这是身光普入。『清净智眼普能见』,谁见到这个景观,庄严的境界?「清净智眼」就见到了。这个清净,寂灭忍菩萨他们见到了,他们入佛的境界。『是诸菩萨所行境』,菩萨所行的境界,无一不是上求下化。上求的境界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下化的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微尘世界剎土,一一剎土里面无量无边的九法界众生。我们想想这个心量多大?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第七首:

  【菩萨能住一毛端,遍动十方诸国土,不令众生有怖想,是其清净方便地。】

  『住一毛端』,震动十方诸佛剎,十方一切诸佛剎土一个不漏。震动的相,我们在前面看到「六种十八相」,众生会不会感到恐怖?不会的,『不令众生有怖想』。说老实话,像我们这些凡夫无法觉察,他的震动绝对不会像我们现在地球上的地震。地球上地震,震央的中心震动得大,愈往远去,震动的波动就愈小。台湾那边有地震,我们这边一点都感觉不到,距离太远了。菩萨这六种震动,给诸位说,它是均平的。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剎土,它波动现象是一样的,是均平的,谁知道?佛知道,菩萨知道,还有一类人,有缘的众生知道,无缘的众生不知道。为什么?这种震动,说实在话,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华严经》从头读到这个地方,我说这句话大家相信,哪一尊菩萨上求下化不是放光动地?你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的菩萨有多少!所以我们可以讲,这个震动一剎那都没有停止。我们丝毫都不能感觉到,说明我们这个机器收听能力失掉了,机器坏了,像远方的讯号我们接收不到。怎么坏掉的?妄想分别执着、烦恼习气,使得我们六根不灵了。

  这样想,烦恼习气要不要断?非断不可,不断永远不灵,诸佛剎土里面的讯息收不到,诸佛菩萨的法会看不到,诸佛菩萨讲经说法听不到,诸佛菩萨现无量无边的神变见不到,这个苦。佛说,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我们能力就恢复,「出现品」里头讲得多清楚多明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这是一语道破。我们有无量无边大自在的受用,这是真正的福报,这个能力丧失,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看这一切修行人,修什么东西?就是把这个东西去掉而已,没有别的好修。去掉一分,恢复一分智慧德相,去掉两分,你就恢复两分智慧德相,为什么?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这个不是外来的。

  佛法教人修行,自始至终,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没有别的,放下而已。有人问布袋和尚:「什么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下一放,两手下垂。人家一看,懂了,放下。什么是佛法?放下就是佛法。「佛法」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觉悟。佛是觉,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如何觉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放下就是。你放不下,你的亏吃在这里。我们读了这段经文,听了这些话,应当有所感触。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师,我见出家人,第一个就是跟他见面,他头一句话就是教我看破放下。以后我学佛深入经藏,才知道他老人家给我讲的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真正是一切诸佛教化无量无边众生总原则总纲领。头一天见面,第一句话就传授给我,我能不能契入佛的境界,那就看自己怎么做了。

  看破放下是功夫、是学问,要不断向上提升。看破一点,就真的放下一点,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更看破一层,这两个相辅相成,互为助缘,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就是这么个原则。我们今天为什么放不下?没有看破。什么叫看破?真的搞清楚搞明白,叫做看破。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放不下?宇宙人生的真相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所以放不下。由此可知,经不能不读,不能不解。佛教导我们深解义趣,你要是解得深,你放下就多,放下就彻底。是放下了,放下不够深,不够多,不够广,什么原因?看破得不够深。你所能够放下的,决定是在你看破的那个范围,你看破的范围愈大,你放下就愈多,就这么回事情。如来果地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性相、理事、因果全都搞清楚搞明白了,彻底看破,所以他也就彻底放下,就这么回事情。

  所以放下是功夫,看破是智慧,没有智慧哪来的功夫?真正了解人生的真相,自自然然你会把自私自利放下,把损人利己放下,把控制一切人的念头放下,把占有一切的念头放下。你要不真正了解,你怎么会放得下?我们一般人讲情执很深,那是真的。情是迷,就是你迷执得太深,迷情。觉是智。迷情那个现象,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产生这个现象,所以你迷得愈深愈放不下,心量愈小,坚固的执着。学佛不能不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问题才解决。开大智慧,你就有比较圆满的解决,你得自在受用,所以没有智慧不行。

  『是其清净方便地』,清净是心,清净是慧,清净方便地,我们一般讲的真实智慧,这个智慧有体有用,方便是作用,我们佛家常讲的善巧方便,他对一切众生处理得非常妥善,契机契理,真正的妥善。我们凡夫讲度化众生,实在讲凡夫讲度化众生,这个话有语病,你拿什么度化?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怎么能度别人?这佛经上常讲,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佛的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凡夫想度众生,这个话实实在在说,是讲过分了。我们帮助一切人,把佛法介绍给一切人,往往产生反效果,对方不但不能接受,还要说你迷信,这是什么原因?我们没有智慧,没有善巧方便。如果是法身菩萨来,就不会了。为什么法身菩萨不来?时节因缘没成熟,法身菩萨没有这样显明的来帮助他,法身菩萨在暗中帮助他,助长他的因缘成熟。我们不知道,我们着急,希望他赶快得度,所以往往收反效果,这个就是证明我们的智慧能力不足。自己从这里头吸取经验,改进,我们境界就会向上提升,正是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在这个地方长智慧,在这里头吸取经验教训。好,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八四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光声自述偈颂第八首:

  【一一尘中无量身,复现种种庄严剎,一念殁生普令见,获无碍慧庄严者。】

  清凉大师注解「尘尘多身,门门化异」。『一一尘中无量身』,这是性德圆满的现前。回过头来看我们,我们这种能力完全失掉了。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是迷失了。迷失了,实在讲等于真正失掉,为什么?完全不起作用了。我们在经上看到诸佛菩萨一定要知道,这都是我们的本能,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现在都不能现前了。『复现种种庄严剎』,第一句是现身,第二句是现土,身土不二。「庄严剎」就是我们生活环境,我们在这部经里面看到的是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我们读了感到不可思议,非常的羡慕向往,不知道这些事理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

  『一念殁生普令见』,这是举一个例子,「殁生」是示现,就是大乘经常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为什么一一尘中能现无量身?确确实实是无量无边,这个事情一点都不假。为什么?是性德本具的功能,这个功能不是从外头得来的,自性本具的。自性里头没有相,正因为它无相,所以能现一切相,能随众生心念现相。我们知道十方法界,前面比喻里头所讲的,十个世界微尘数国土,一一国土,那个国土是佛剎,又有世界微尘数众生。自性能随一切众生的心念自自然然生起变化,现身。现身这叫生,这个现象生起来了,现象消失就叫「殁」。为什么不叫生殁,文字上用「殁生」?这就说明前念灭了后念又生,永远是相续不断,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凡夫没有智慧,见不到。

  什么人见到?『获无碍慧庄严者』,他能见到。「无碍慧」是法身菩萨,他们已经契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一首偈是讲的事事无碍,法身菩萨他能见得到,我们凡夫见不到。从这个地方看才真正体会到我们迷失自性之可耻,然后也能够体会到诸佛如来的大慈大悲。他出现在这个世间为的是什么?没有别的,帮助我们恢复自性而已。我们对于事实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对这些好心人我们冷漠了,说实在的话,我们对不起他们,他们是无条件的来帮助我,我对他反而冷漠,没有在意。第九首:

  【三世所有一切劫,一剎那中悉能现,知身如幻无体相,证明法性无碍者。】

  这是「现自在」五首颂里面最后的一首,念劫圆融;清凉大师告诉我们,这是证得深。这个意思是告诉我们修行要勇猛精进,要求深证、要求彻法底源,换句话说,学佛的目标一定要订在究竟圆满的佛果,不能在中途就休息了。得少为足,那是错误。念劫圆融,给诸位说,时间的障碍突破了。我们今天有这个障碍,在时间上来说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一念,一剎那就是一念,这是时间之短;一切劫,这个时间长。「三世一切劫」跟「一剎那」不二;换句话说,在一念之中能见过去无量劫,也能见未来无量劫,时间跟空间维次全部都突破了。这个境界叫一真法界,这是事实真相,给诸位说,这是觉悟人的事实真相;我们讲十法界、讲无量无边法界,这是讲迷失自性人的真相。这两个真相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妄?两个都是真相。如何从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如何从一真法界入十法界?那是诸佛菩萨到十法界里面来应化,就是前面讲的「一一尘中无量身」,现身现剎,普度众生,这是佛入众生法界。众生入佛法界,那就是成佛,众生成佛了,突破时空的维次,证得念劫圆融。

  『知身如幻无体相』,不但身如幻,境界也如幻。《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哪些是有为法?凡是有生灭现象的都叫做有为法,凡是没有生灭现象的称作无为法,这一桩事很难懂。过去我们讲经常常用《百法》来说,大家好懂,《百法》里面就分作有为跟无为。《百法》是天亲菩萨将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其中所说的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是归类,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分类;天亲菩萨觉得六百六十法还是太多,不便于初学,把它再归纳,归纳为一百类,我们要知道这一百类一展开,就是一切法。这一百法里面又分为五大类,心法是一类,心所有法是一类,不相应行法是第三类,色法是第四类,这四类都叫有为法;跟有为法相对的是无为法,那又是一类,总共五类。有为四类、无为一类,叫五法,大分。心法八个叫八识,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六识,六识之外还有末那、阿赖耶。小乘只讲到六识,佛不说末那、阿赖耶识。这八个心也称作八心王,它起作用又分为五十一类,五十一种作用,这叫心所法。每一个心王它的作用广狭不相同,第六意识作用最大,五十一心所全了;最少的是阿赖耶识,阿赖耶单纯,它的作用只有五个,五遍行。还有二十四个不相应,不相应是:它不是心法,它也不是心所法,它也不是色法,但是它是从心、心所、色法里面产生出来的抽象概念,事实上决定没有。

  譬如时间、空间,时间、空间是抽象概念,确确实实没有。空间是个抽象概念我们好懂,譬如讲四方四维上下,到底哪个地方是东方?哪个地方是南方?一定要有个座标,也就是要有个中,可是这个座标不一定。如果说以澳洲为中心,北方是太平洋,东南方是纽西兰,南方是南极;如果以南极为中心,澳洲在北方,所以变了。所以方位没有一定,你讲东南西北,到底是以什么为中心?这是一个抽象概念。我们是从中国来的,对中国地理比较熟悉,如果是以南京为中心,北京在北面,上海在东面,武汉在西面,香港在南面。如果以香港为中心,上海在北面不是在东面,南京正好也是在北面,到底哪个地方是东?哪个地方是南?哪个地方是西北?没有一定,所以是抽象的概念。时间是抽象概念,现在人比从前人容易了解,为什么?现在交通工具发达,知道有时差。在从前交通不发达的时候,没有时差这个名词。为什么?譬如坐船,从中国坐船到美国,顺风大概要一个多月,如果遇不到顺风,可能要三个多月。有没有时差?没有时差。为什么?每天走的路途不远,感觉不到时差。现在交通工具发达,速度快,于是很明显的发现时差。中国是白天,美国是晚上,北京跟纽约恰恰好相差十二个小时,这时差太明显了。所以时间不是真的是假的,是个抽象概念。

  得失也不是真的,二十四个不相应里头,头一个就是得。你得到什么东西?谁得到?所以不相应行法,就是抽象概念,它不是心法,它不是心所法,也不是色法,但是它跟心、心所、色法有关系。如果没有心、心所、色法,这个抽象概念就生不起来;生起来不是它们三个,所以不能不别立一法,称为不相应行法。心法、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法,都是属于心法。我们讲色跟心,色法就是物质,心法不是物质,色心对立了。色是物质,物质也不是真的,我们身是物质,色法。我们生活的环境,你六根所接触到的,眼所见的、耳所听的、鼻所嗅的、舌所尝的、身所触的,都是属于心法都是属于色法。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色法剎那生灭。色法从哪里来的?心法变现出来的。心剎那生灭,心有相分,佛讲心法有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法相唯识里头说得详细,所以心、色都不是真的。凡夫迷失了自性,以为是真的,实际上它不是真的,剎那生灭。佛在比喻上讲,「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诸佛菩萨他们看到的事实真相。所有一切境界相,大到虚空法界,小到毛孔微尘,无一不是剎那生灭。佛在《楞严经》上讲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所以,生灭这个现象存不存在?给诸位说,不存在。为什么?说生这个生已经灭了,它的速度太快了。佛在《仁王经》上给我们讲的例子,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弹指的时间六十分之一叫做一剎那。我们弹指弹得很快,一秒钟大概可以弹四次,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秒中我们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就二百四十,一秒中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佛说一剎那当中有九百次生灭,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个情形?怎么能看得出这一切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佛给我们说出真话,事实真相如是,我们觉察不出来。

  过去我讲经的时候说过,这个话是佛的真实说还是方便说?我们学大乘学了这么久,知道佛说法的原则,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都是方便法,真实法不可说不可说,真实比这个还要快。《仁王经》上这个算法一秒钟生灭并不很多,两个十万八千次,也就是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个生灭,方便说!让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才生就灭。佛给我们说一切法不生不灭,这是什么意思?生灭同时,没有办法辨别。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象,这是因果的相续相,一定要晓得剎那剎那那个相不一样、不相同,不是一个相。你要以为是一个相,你看错了,你迷了。这一个事实我们用电影的摄相机来照相能够觉察到,电影的摄相机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即使照一个植物,不要照动物,我们照一秒钟二十四张照片,每一张不一样。第一张绝对不是第二张,第二张决定不是第三张,为什么?你照第二张第一张灭了,你照到第三张第二张灭了,第二张灭了第三张生了,第三张灭了第四张生,这个很容易觉察得出来。我们照人亦复如是,第一张这个人像灭了,第二张人像生了,第二张人像灭了,第三张人像生了。一秒钟二十四次的「殁生」,我们已经被电影银幕画面欺骗了,不知道它是假的,以为它是真的。

  你再想想,《仁王经》上告诉我们,一秒钟有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你怎么能辨别得出来?这个还是如来方便说,给我们说出生灭同时、不生不灭;然后从这个地方你才真正能够觉悟出身土都是梦幻泡影,我们才真正能够懂得佛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真正明白了,确实是虚妄的,一点都不假。真的了解,你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对于自己的身、自己的念头,你就能放下了,不再执着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你的自性现前,这个时候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教下里面所说的大开圆解,你觉悟了,你是真的觉悟了。为什么?事实真相明白了。凡是放不下的,对于这个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没有明了,他还有执着、还有分别、还有妄想。所以那个想加个妄,非常有道理,告诉你你想的不是真的,是虚妄的。妄想没有了,分别执着也没有了。所以妄想是根本无明,妄想叫做根本烦恼。真正觉悟的人、彻底觉悟的人知道身土,说了一个身、说了一个土就包括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是幻相、是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

  『证明法性无碍者』,你在此地也确确实实证得理无碍、事无碍。理是能现之性,它随缘现相,事是它所现的境界相,是无碍的。为什么?那就是性,性体无碍,性所现的相哪里有障碍?理事无碍,能现不碍所现,所现不碍能现。事事无碍,能现跟能现当中也没有障碍,这是事实真相。谁能证得,我们就称他为法身菩萨,证得这个境界的人我们称法身菩萨,《华严经》圆教初住以上,这都是法身菩萨。我们今天迷了,迷得太深了,长劫在六道里面受苦受难,错了!诸佛如来他们圆满的恢复自性,这才回过头来帮助我们这些依旧迷失自性的众生;如果我们能够信得过,相信他们对我们的帮助是有利益的、是好的,我们应当依教奉行,也希望早一天明心见性、早一天恢复正常。佛菩萨的生活是正常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是不正常的生活;佛菩萨的受用,经上讲正受,他们证得无量三昧,三昧是什么意思?正受,正常的享受。我们今天很可怜,我们的受是堕落在不正常,不正常的享受,佛经里面说为五大类:苦、乐、忧、喜、舍。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得到真正的解脱?就是脱离这五种不正常的享受,恢复到正受,那就对了。

  佛菩萨帮助我们,我们要依靠他。不依靠诸佛菩萨,自己想恢复正常,不可能!所以我们一定要依靠佛菩萨的教诲。他示现在九法界,示现在我们的世间,没有一样不是教导我们。他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他也是过正常的生活,我们过的是不正常的生活。细心去观察,认真向他学习,就对了。用一般的术语说,恢复我们完全的健康。

  第十首:

  【普贤胜行皆能入,一切众生悉乐见,佛子能住此法门,诸光明中大音吼。】

  这一首总结,结归普贤菩萨的大行。『胜行』,无比殊胜的行门,换句话说,佛法讲到究竟圆满的行为,结归在普贤。普贤胜行无量无边,哪里能够说得尽?世尊把它总归纳为十条,就是本经末后的十大愿王。学佛的同学天天读诵,只有读诵没有受持,所以不得利益。受是接受,依教奉行叫做受,我们天天读没有能够依教奉行,没有受,没有持。没有受持,读诵又有什么用处?充其量只能说阿赖耶识里面种了善根,这是真的。为什么普贤的胜行都是我们自己的德行?我们性德的行为本来如是,现在我们性德的行为完全失掉了,想恢复也做不到。实在讲世尊慈悲,教我们恢复的方法,他知道我们凡夫烦恼习气太深了,时间太久了,决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得过来的,也决不是一朝一夕能觉悟得过来的,所以教导我们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办法,那就是从戒定慧入门。普贤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没有定,就不能入普贤境界,如果我们没有戒,就不能成就三昧。前面所讲这些法身大士,他们不是三贤位的法身菩萨,而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萨是称地上菩萨,大圣不是小圣。《华严经》上所说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不思议的境界,普贤皆能入;这一句话我们要记住,决定不能够含糊笼统看过。十方三世诸佛果地上圆满境界,普贤能入。

  《无量寿经》一开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我们念得很熟,可是随念随着就忘掉,经本还没有合起来就忘掉了,念到底下一句,这一句就忘掉了。我们到什么地方去学?如果真的是有心人,真的是想学的人,真想在这一生成就的人,他们读诵听闻决定跟我们不一样。世间人所谓「有心人」,他有心,我们是无心人,志不在此,听是听了,念是念了,没有放在心上,没有意思想照做,所以不能成就。真的是有心人想在这一生成就、想在这一生出离,一定会认真努力去学习。普贤菩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量大,我们学普贤头一个要学这个,这也算得上是从根本修。普贤菩萨的心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跟诸佛如来的心完全相应、完全相同,所以能入诸佛如来的境界。

  佛是怎样对人、对事、对物?《华严经》上所说的都是。普贤菩萨对一切众生,这些众生也是讲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心理的行为,我们讲思想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造作是身业的行为,行为再多都不出这三大类,佛法叫三业,身、口、意三业或者说身、语、意三业。三业里头意是主,从根本修就是从意地上修,也就是说从起心动念处修。头一个就是要把我这个小心量修正,一定要像普贤菩萨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就要认定虚空法界是我自心相,无量无边剎土众生确实是我自身相,我们从这个地方修行,把这个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然后普贤行就不难了,那就是断毛病、断习气,根本抓住了。心量不大怎么行?心量大确确实实不为自己,不但不为自己,给你说个老实话没有自己,无我相了,真的般若智慧开了。有没有人相?无人相,亦无众生相,亦无寿者相。

  无四相,时空里面所有一切的障碍全部突破了,于是跟诸佛菩萨观念一样,事有理无,相有性无,心地自然清净了,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不起妄念了,不起分别执着,什么境界不入!我们今天不能入诸佛菩萨境界,说实在的话,诸天鬼神的境界我们都不能入,什么原因?心量太小,分别执着太重了,这是我们不能契入的真正原因。所以要修普贤行,要学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把菩萨无量无边的法门、无量无边的行门全都融会落实。融会落实在哪里?落实在一法,所以这一法就是一切法,这一行就是一切行,八万四千行门在一行;一行如是,行行如是。这个境界要很冷静的去观察,你才会明了、你才能体会得,然后才真正的能学。

  礼敬,我敬一个人就是敬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一切众生,换句话说,敬一个人就是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我敬一个物,蚊子咬了,学普贤菩萨的人,这是供养,欢欢喜喜的供养,供养这一个蚊子就是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蚊子是未来佛,佛佛道同,未来佛跟现在佛跟过去佛是一不是二,欢喜供养。所以普贤菩萨他老人家的行门,「一门就是一切门,一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都收在一法里头,无量无边法门都收在一门里头。这个心才真正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并没有分别,不是分得那么多,「多即是一,一即是多;一多不二」。我们细细想这个道理,这个境界确实无比的殊胜。

  『一切众生悉乐见』,乐念去声,「乐」是爱好。诸位想想看,哪一个众生见到普贤菩萨不欢喜?普贤菩萨的行是真实行,一丝毫虚妄都没有,普贤菩萨的心纯真、纯净、纯善,普贤菩萨的行,一一行也都是纯真、纯净、纯善,恶人看到也欢喜,妖魔鬼怪看到也欢喜、也赞叹。『佛子能住此法门』,这是诸大菩萨毛孔放光,光中化菩萨,菩萨又放光,光中说偈,重重无尽,最后结归到普贤,这一句是劝导所有一切佛弟子,无论是在家出家,是初学还是老修,希望你「住此法门」。此法门广的来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狭义的来讲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能住这个法门就是住大圆满。大乘法里头无论是显教、密教,讲到最殊胜、最究竟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就是普贤法。密宗特别重视大圆满,密宗的祖师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密法是龙树菩萨开南天的铁塔,这个铁塔一打开,见到金刚萨埵,把密法传给他,密宗从这儿来的。金刚萨埵就是普贤菩萨,无论是显、无论是密,你就晓得十大愿王是大圆满。

  十大愿王要怎样完成?每一愿都要具足十波罗蜜。礼敬里面要具足十波罗蜜,十波罗蜜里面第一个布施,我们礼敬的时候,有没有具足布施?用什么布施?佛家的礼节,礼敬时偏袒右肩这什么意思?这就是布施供养。拜佛的时候衣服偏袒右肩,右手露出来,随时听命服务,准备奉事,这是以身来供养、以心来供养,具足布施。又何况依教修行?《行愿品》里面跟我们讲的如教修行,佛怎么教我,我怎么做,这就是对佛的供养。行礼如仪,绝不违背仪规,这是持戒礼敬。布施礼敬,持戒礼敬。礼敬态度从容缓慢,如在定中,忍辱供养。朝暮不懈怠,这是礼敬里面的精进礼敬。后面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礼敬里头统统具足,境界等虚空遍法界。

  说到称赞如来,称赞里头也都包括十波罗蜜,这叫普贤行,所以他的行叫「胜行」。一般大乘法里头没有具足这么圆满,不是一法里面具足一切法;普贤法,一法具足一切法,一切法融在一法里头。《华严经》常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味道我们才真正能懂得,这才是真正的大圆满。明白这个道理,你对于现代有一些人提倡的本愿念佛,你就明了了,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法界,换句话说,那是大圆满法。几个人懂得?许多人把它看轻了,大圆满法看轻了,那还有什么法你能看重?修净土的人不能不懂。但是净土的好处、净土的殊胜,你不懂也能往生,不懂是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你要是懂得这些道理,消业往生,你生上三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不一样!菩萨总是劝我们往生应当提高品位,为什么?成佛快。往生的品位低,成佛的时间要长,为什么不在这个地方努力?

  所以《华严》实在说对《无量寿经》是大有帮助,是《无量寿经》的详细说明;《无量寿经》只讲大纲,《华严经》讲细目。我们要「能住此法门」,华严概略明了就行了。我们还是要把纲领抓住,《无量寿经》是纲领,《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一句话就是全部的《华严经》。全部《华严》里头最重要的就是圆融无碍、深广无际、一多相融、事事无碍,只要抓到这几点就行了。然后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普贤的十愿,把普贤的愿变成自己的本愿,对一切人事物没有一样不恭敬,对一切人事物的行持没有一样不赞叹。但是我们在经上读到的,礼敬跟赞叹是有别的,十愿里头「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这就有差别。说诸佛是从事相上讲的,没有分别,善人恶人同样的礼敬,佛菩萨与畜生、饿鬼也是同样的礼敬。为什么?普贤心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差别,畜生、饿鬼有佛性,畜生、饿鬼是未来佛,他怎么不平等?但是称赞怕对一些没有觉悟的凡夫起不良的影响,所以称赞就有差别。称赞用如来,如来是讲的性,我们就明白了,他的言行与性德相应,我们称赞;与性德不相应,我们礼敬不称赞。一个用佛,一个用如来,差别在此地,不能不知道。

  广修供养这是平等的,不论是善恶是恶人,供养是平等的。当他需要的时候,我们要全心全力的去帮助。供养里面最重要的是法供养,帮助一切众生开悟,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桩事情往往我们凡夫疏忽了。学佛的同修们有慈悲心,看到众生受饥饿,你会供养饮食;受到寒冷的时候,你会送衣服给他;没有地方住,你也会盖房子给他住,是好事,不是不好事,这能解决他的问题吗?救一时之急,不能长久解决他的贫困。怎样永远解决他的痛苦,叫他离苦得乐?教学。所以世出世法真正慈善救济是什么?办学校。办什么学校?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他老人家一生从事多元文化的教学,为大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经就是上课,教你开智慧、教你种种技术能力,你就有谋生的能力,你就可以自立,可以不要依靠别人,这是真正的慈悲济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是临时救济,不是根本办法,不是长久之计。现在社会上一般的教育,关于技术能力的教学已经相当普遍,至于断恶修善的教育、破迷开悟的教育、转凡成圣的教育,缺乏,没有了。如何能够在一般教育里头再加上这三种教育,这就是大圣大贤的济世教育。

  世尊为我们示现了一生,但是他并没有正式办一个学校。为什么?我们要去想想,办学校教学就有限制,他没有学校,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他擅长于机会教育,遇到人都教,一个不空过,每天接触众多之人。佛成名了,从各个地方特地来跟他学的人不计其数,这就是后代所讲的参学。佛的大智大德大能感化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都希望亲近释迦牟尼佛,打听他在哪里,成群结伴一同去求学。经典上记载的一千二百五十人那是常随众,那些人是佛走到哪里跟到哪里,一生他都不散的常随众,这些常随众都是后来的传法弟子。世尊入灭、不在世,教化众生的工作落在他们身上,他们代佛教导众生。佛陀灭度之后这些人分散,各化一方,哪个地方你跟他有缘,他就在那个地方教化,继承释迦牟尼佛的事业。这在佛法称为「续佛慧命」,代代相传。所以佛法到现在依然不灭,就靠这些人。

  这里面有出家的、有在家的,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传法的弟子也有出家身分、也有在家身分,这个事情我们要懂。出家在家各有方便、各有因缘,同等的殊胜。欧阳竟无大师在「内学院训」里面讲得很清楚,出家人千万不能够有分别,认为我出家了,总比在家人要高一等,那你出家错了。为什么?佛法修学是要断烦恼的,你比人高一等你增长傲慢,你就错了。不出家还没有这个傲慢心,一出家贡高我慢起来了,真的不出家还没有事,一出家往地狱走了,跟普贤菩萨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普贤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三世诸佛。所以普贤行难修,许多大乘菩萨都做不到。你什么时候看到蚊虫、蚂蚁都是三世诸佛,你就能修普贤行,你的贡高我慢、贪瞋痴、自私自利,自自然然就没有了。

  『诸光明中大音吼』,「诸光明」就是前面说的十方化佛无量无边,毛孔放光,一毛孔放无量光明,全身一一毛孔无不如是!光中又化佛,佛又放光,光说偈颂赞叹妙法。十方三世一切诸菩萨无不如是,你说这个多殊胜!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八五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第四大段,「现瑞表法」:

  前面现相是召集有缘,十方有缘的菩萨都到道场来集会,我们在前面看到了。世尊在这个地方又现瑞相,瑞相有三种,第一个是放光,放眉间光,放光表示法主,第二个是现华表义,第三个是现众表教。古德常说:「人能弘法,非法弘人」,法一定要人弘扬,所以先要把主说出来。如来有再好的法,要是没有人学,这个法是空的。法怎么落实?一定有人依教奉行,世尊在经上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受持的人是主。义是义理,义理是教的根本,所以义在教的前面;最后,再说教学方法。

  这一段我们就要特别留意,现在这个道场来的人愈来愈多,如果我住在此地,来的人会络绎不绝。人家问你们,你们这个道场学的是什么?你们这个学院学习的是什么?答不出来怎么行?我们的课目很多,但是现在我跟同学们建议,两年之内我们要打根基,课目再多基础是相同的,好象盖房子一样做地基。基础的课程也有好几种,我们统统都要学,决定不能够疏忽。但是跟修学一般课程一样,有宾有主,我们基础课程里面你是以哪一门为主,你就专攻这一门,你们自己要决定。我们基础的课程有四部经,这是我们在从前在「华藏图书馆」订的,经典方面我们有《无量寿经》、有《阿弥陀经要解》、有《普贤菩萨行愿品》、有《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四部是经;除这个之外,儒家的东西有《四书》、有《了凡四训》,道家的东西有《感应篇汇编》,这七门是我们的基础课程,统统都要学,要专精一门。这几门里面,你专精哪一门?辅导我们课程的,那就是基础的基础,也可以专攻,这是从净业三福里面得来的。净业三福第一条落实在《十善业道经》,所以你也可以专攻《十善业道经》;第二福落实在《沙弥律仪》,也可以专攻《沙弥律仪》,你要专攻你就一定要落实,你要去做;第三福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我们七门加上这三门,十门功课,这十门功课是我们的基础,我们净宗的基础。

  我不要求你们门门都要精、门门都要学,专精一门这样就好。人家问你学什么?你能答得上来。问你学什么?不知道学什么,这成什么话?你们修什么?我们修的是共同的法门:念佛。这十门课程,用什么方法修?用念佛的方法修,所有一切法门到最后统统归到念佛。你看看《华严》,《华严》,总共菩萨提出三百一十个问题,世尊为他们详细解答就是这一部《华严经》。修行法门问得多,在「离世间品」,「离世间品」是行,清凉大师把全经分做四分:信解行证,论到修行问题多,两百个问题。世尊每个问题开十条来答复,两千个答案!开了两千个行门,全都是纲领。这两千个行门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纲领,最后结归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所以你们同学多想想,我让你们想一个星期,下一个星期你们每一个人写一个条子给我,你专学哪一门,你就得真干。这十门我都讲过,早年讲的有录音带,最近这几年都有光碟,你们可以做参考。如果有几个人志同道合,我们有三五个人、两三个人我们学一样的,这个很好,这样你们就成为一个小组,互相在一起切磋琢磨,对你们的进步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求学,老师很重要,同学更重要,没有同学那你很孤单,你有问题没有人讨论、没有人商量,所以同参伴侣是菩提道上成败关键的因素,真正志同道合!

  我过去在台中亲近李老师十年,我十年有老师、有同学,我们同学不多,七个人,连我在内。我们七个人在一起同学十年,这个交情很深厚。那个时代我们同学都是在家居士,不能天天聚集在一块,我们每个星期有一天集会,星期四,每逢星期四在「台中莲社」的小讲堂,我们七个人在一起覆讲;覆讲完之后,研究讨论三个小时。每个星期三个小时一次,你才知道学东西是多么艰难!你们现在的缘分是多么殊胜,我们那个时候作梦都不敢想。你们同学一天到晚在一起,就算一天有三个小时讨论,你们的一年就等于我的七年,你们要是认真干,两年就超出我在台中十年,这都是事实。

  我跟李老师学经教的时候,学了一年三个月,我就要求一定要出家,李老师问我为什么?我就这一点给他说明,我说老师在台中已经教了十年,他的这些学生听经听了十年,我才到这个地方来一年,我怎么能追得上?因为没有出家有工作,每天要工作八个小时,怎样用功顶多也只能用四个小时,难!我出家把工作辞掉,我一天至少,不能再少了,我可以用功八个小时。我跟老师讲,你在台中教的十年,我两年一定赶上。老师听了我这个理由,才点头同意我出家。没有迎头赶上,那你怎么办?我不但迎头赶上,现在你们都看到,超过了,超过很多。你们这些同学要有我这个心、有我这个志、有我这种毅力,你们要超过我才行。你们将来在此地学几十年还不如我,那你要惭愧,你就错了!现在有这么好的修学环境,真的一样都不要操心。

  大的环境,澳洲政府的官员,今天我们去见的,还有议员,对我们非常好,这是我们的善护,最好的护法。本地的人民接纳我们,欢喜我们在这个地方修学,我们如果不用功,对不起这些护法;不要说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施主拿这么多钱给我们建道场。这个钱来自十方,你们有福报在这里享受。拿什么回报?这个经上我们念得太多,在家佛弟子财供养,出家佛弟子回报的是法供养。什么叫法供养?自己修行证果这是法。他们的目的就是供养我们,让我们专心修学,希望我们开悟,希望我们证果,希望我们往生作佛,他就有福了。这些话在讲席里不晓得讲过多少遍,你们如果不肯相信、不肯修学,现在享福没有错,将来有果报。古大德常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将来要还债,还债的时候你就苦了。说实在话,这是经上佛都教给我们,佛没有妄语,不是死了以后来生就还债,没这么便宜!必堕三途,三途罪受完之后,还债的时候才到。

  所以我常说,出家人这碗饭不好吃,做个乞丐去讨饭,人家布施你的,那个没有问题,为什么?那个布施给你的,对你绝对没有想到你将来要回报;出家人不一样,在家人把你看作福田,你是福田僧,我要到你这里来布施供养、来种福的。所以想想自己是不是个福田?如何是福田?持戒守法。这个法是佛陀的教法,遵守佛陀的教法依教奉行,你就是福田。课程你不能说我没有给你安排,但是我没有督促你,为什么没有督促?现在这个时代,民主自由开放,世间儿女都不听父母的,出世间徒弟不听老师的,所以我们只有劝勉,没有督促。这个道场建立了,将来谁来督促?护法神来督促。我天天拜护法神,请护法神来督促,护法神最公平了。

  馆长虽然往生了,有许多同修告诉我,馆长在我们这个道场,我相信!为什么?她对大家非常关心,人虽然走了,精神常在,她的灵性不灭,常常在照顾我们。我遇到为难的事情,我还求她,求她帮助我解决。上一次悟彻法师在此地不听话,你们打电话给我、传真给我,我有什么法子?我只有在馆长遗像面前烧香作礼,我说:「这些人出家是你答应的、你接引的,现在出了事情,我没有法子解决,你只好出面解决。」真的管用,到第二天早晨悟彻给我打个电话,他说他要回台湾去了,真的灵!监学督促,我看还是要馆长来才行,所以我们不能离开她。我们把她的照片放得那么大,供养在讲堂里头,每一个房间里都有她的照片,她护持我们,我们求她来督促我们。

  道场建立之后,一切设备都上轨道,你们不用功,她可能就把你赶走了。我不会赶你的,护法神会赶走你。迁单,佛教的名词叫迁单,馆长会迁你的单,护法神会迁你的单。我这一生就在录像室里头讲经,其他事情不闻不问。你们做得好,我会在这里多住一些时期,我把我的影响力供养你们;你们做得不如法,我就离开了。现在古晋那个道场快要建好,我有四个地方可以选择,哪个地方如法,我就在哪里住;做得不如法,我就不在那里住。所以我不选择人也不选择处所,我选择你们是不是真的用功,是不是真的依教奉行?不是我的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我们共同都是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

  我们把这十门基本的课程学好,然后可以选择一部大经大论;如果你不选择,你就一生专攻你的这一门,也了不起!古来祖师大德有一生专攻《阿弥陀经》的,一生当中讲《阿弥陀经》讲两三百遍的,正确!这是给后学做典型、做模范,「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才能得念佛三昧,你才真正有把握往生净土,亲近弥陀。到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学什么样经教,容易了。老师是阿弥陀佛,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同学都是等觉菩萨,那才是真正修学的环境,最好的佛学院,我们要争取。所以希望大家多想想,没有事情多揣摩揣摩学哪一门,跟你自己的根性相应,跟你的程度相应,跟你的生活习惯相应,你学起来很轻松、很愉快,你会在学习当中不断的提升法喜,才真正尝到古人讲的读书乐,才会激发你好学的心。为什么?世间所有一切乐没有读书乐,尤其是读佛书,佛书那个味道你尝到之后,《四库全书》、《四库荟要》我都不要了,为什么?那个味道没有佛经浓!

  你必须要尝到味道,像吃东西一样,嚼出味道出来了。你们现在吃东西没有嚼,囫囵吞枣,一进口就吞下去,什么味道不知道。所以乐趣你没有得到,得到乐趣人就精进、就发愤,正所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他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他拼命去做,他觉得痛苦的事情,他不想做了。我看你们今天学佛不是快乐,是很痛苦,没有得到法乐,没有得到法喜,问题出在这个地方。所以你要是依照我提供你的修学参考,我是把我自己修学的过程、我修学的心态、我修学的方法,提供给你做参考。你也可以仔细去观察、仔细去思惟,这个参考对你有没有用、有没有价值?或者还有别的人,他们那个修学的经验、方法你感到很满意,你很欢喜,这是好事,你就应当跟那个人学。那个人自己本身有没有成就不要紧,学生的成就往往超过老师,古人常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是这个道理。

  自古以来什么人是我的善知识?我心目当中最佩服的人、最仰慕的人,这样的人说话我会听,我没有怀疑,教我我一定会做到,这是师资之道。如果你跟这个老师,对这个老师有怀疑,对老师说的话不能完全相信,老师所教导的半信半疑、阳奉阴违,你决定不能成就。所以做学生的人找一个好老师不容易,古人常讲「可遇不可求」;好老师要找一个好学生,什么是好学生?百分之百的顺从,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做,这样的学生古人讲「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比学生找一个好老师更难!我早年常常听李老师讲,我跟李老师的时间最久,跟他十年;跟方东美先生学的大概只有半年,跟章嘉大师三年。跟李老师的时间久,亲近的机会最多,几乎每天都见面。以前我跟方先生、跟章嘉大师,一个星期见一次面,不是天天见面,跟李老师是天天见面。他老人家的生活行持对我影响很大,给我的启发很多。

  所以诸位同学你们要亲近善知识,你要懂得,我心目当中最尊敬的、最仰慕的,那就是你的善知识。我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有成就,都能够早一天成就。你们当中羡慕的真善知识,你可以去寻求,你可以去亲近,你离开我这边,我会开会欢送你,这是应该的。我绝对不会嫉妒「你离开我到别的道场去」,我不会嫉妒,为什么?我知道你在我这边不能成就,你到那边有成就。我们是希望你有成就,绝不是希望我们这个道场人多兴旺,没有这个道理。真正是个好人、有良心的人,帮助人成就,不可以障碍人成就;障碍人成就,那造罪业,断人法身慧命,罪很重!所以我不会障碍,我会很欢喜。你来告诉我,你心目当中最佩服的是哪个法师,最仰慕的是哪一种道场,你给我讲,我会开会欢送你,祝福你!你在修学过程当中你要有困难我帮得上忙的,我会全心全力帮助你,我说到会做到。

  所以我看到这一段经文,我的感触很深。佛法如果没有真正修行人,没有继起的真善知识,佛法必然衰没。所以我们供养诸佛如来、供养一切众生,用什么供养?用自己真正修行的功夫,「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是功德。「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这是功德,别的没有功德。所以它这个层次先讲人,然后再讲义、义理,最后再讲教。现在我们看经文:

  【尔时世尊,欲令一切菩萨大众得于如来无边境界神通力故。】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一大段文里面分六个小段,清凉大师把这六个小段的意思标出来了。第一段是意,第二段是体,第三段是名,第四段是相,第五段是展开,第六段是结论、收归。这是第一段,说明世尊教化众生意义之所在。他的本意,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建立佛陀教育?我今天对市长大众们介绍,佛陀教育就是现在大家所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今天肯定的说,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世界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创始人,这个教育的宗旨关怀社会,不分国土、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教导大众互相尊敬、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目的是世界和平、社会安定,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你们看看《华严经》上所讲的是不是这个?这是诸佛如来示现在九法界,意思在此地,他没有别的意思。这一句讲得这么清楚,『欲令一切菩萨大众』,这把九法界都包括了,菩萨是九法界里面最高的,大众就是包括其余八个法界。『得于如来无边境界神通力故』,「得」,欲令一切菩萨大众得,大家都能够得到「如来无边境界神通力」。如来无边境界神通力,前面我们看到很多,如果就近处,前面那二十句跟十首偈,这是最近讲的。下面这一句是显体:

  【放眉间光。】

  清凉大师说这是光之体,前面这一句是放光的意思。佛的光是从眉间放出来的,眉间表法,「表离二边」。我们眉毛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它在当中放出来,表两边不着,这是教体,不着两边。两边就是我们今天讲相对的,九法界众生都是住在相对的空间,西方科学家讲的「相对论」。相对从哪里生出来的?从妄想分别执着里头生出来的,本来没有,这也是个抽象概念,不是事实。所以欧阳竟无大师为什么说「佛教不是宗教、不是哲学」,宗教跟哲学都没有离开两边。哲学里面讲能跟所,能所对立了,能是一边,所是一边;宗教里面,也是建立在能所相对之间。上帝是造物主、能造,世间一切万物是祂所造。佛教在教相上讲是相对的,如果离开相对,就不能说话了。我们的思、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言论离开相对,那你一句话说不出来。你看你说,说的对面是无说,要离开相对,有说无说都离开,你还说什么?没得说了。佛教相上是相对的,义上不是相对的,义理上是圆融的。所以佛教讲能所,能所是一不是二,能即是所,所即是能,确实有能有所,能所不二。这在哲学里头没有这个讲法,宗教里头也没有这个讲法。佛教有,尤其是《华严经》讲得多、讲得透彻。

  「于体要离有无二边,于义不着常无常等诸法相」,佛所说的一切法都不能执着。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学佛的方法用我们现在话来说,学佛的心态那是什么?他说「离言说相」,听,我们听经,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怎么去听?离言说相听,不要执着释迦牟尼佛的言词。「离名字相」,讲经会讲出很多术语,我们讲的三宝、三学、六度、十愿,这都是法相名词。法相名词是为了教学方便起见说出来的、建立的,不能执着,原本没有。说「佛」、说「菩萨」,理体上哪里有佛、哪里有菩萨?哪里有众生?没有!这些名词术语都是假名建立,不能执着。第三个「离心缘相」,是你心去缘虑就是你思想,你只管听不要想,一想就错了,一想就落到你自己意识里头去了;这种听经听的方法会开悟,为什么?他不落心意识。我们听经为什么不能开悟?着了相,着了言说相、着了名字相、着了心缘相。所以听几十年,不要说几十年,听几百年、几千年你也开悟不了,愈听愈迷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听经不是增长邪见,就是增长无明;总而言之一句话,这叫不善用心,你自己不会用心。

  《起信论》里头讲得好,我当年在台中求学,李老师就教给我这个方法,但是他没有说得这么详细、没有说得这么透彻,他只要求我这样做:专心听,不要做笔记。听懂了你就懂了,听不懂也没关系,他教我这个方法。以后我读《大乘起信论》、讲《大乘起信论》我才懂得,这是老师真正的教诲,真实教诲。老师教学生因人而异,教我的方法跟教其他同学的方法不一样。我在同学当中,我也跟诸位说过,我有一点长处,我有悟性、我有记性,我听一遍能记得,听了之后能领悟。这一句的意思很深很长,我们留到下一点钟来说。

  诸位同学,请继续看「现瑞表法」第二句:

  【放眉间光。】

  这一句前面说过,放光是显示光之体,意思是离二边,这个意义很深很广。「于体不计有无二边」,就是不执着,不但不执着,分别亦无,你的心才真正恢复到平等清净。平等清净到极处,就是寂静,寂静就是真心显露了。「于义」,义是教义,「不执着常无常等诸法相边」,常、无常是举一个例子,为什么?教义讲得太广、讲得太多。早年李老师教我听经,他说会听的听什么?听教理,理就是体,体上会得这就通了,明心见性了,这是上上根人。没有这个能力,不得已而求其次就听教义,教义怎么听法?实实在在讲,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的就是教义,「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教义。要是听教体、就是理体,这个离的念头都不可得;听教义还有离,有能离、有所离,这是义边不是性边,义是靠近性,这样听经有悟处。

  所以老师教我这个方式,不要用心去记,不要用心去想,为什么?你要是用心去记、用心去想,完全落在第六意识,不要说理你不懂,义的边你都沾不到。这个方法是非常高明,他教我,我对他老人家敬仰,我听他的。所以我在台中听他讲经十年,我也有笔记本,有两本,每一本大概都写到三分之一,后面三分之二是空白。几乎是每听一堂经写几个字,不会超过一百字;有的时候一堂经听下去,一个字也没有写,十年如一日。听经要写笔记,这是世间法的教学,儒家所讲记问之学,不会开悟。世间的好老师,教导学生不注重博闻强记,不注重这个,注重悟性。

  我们小时候念书,念小学、念初中的时候,抗战期间那是真有好老师,我们常常听老师之间在谈话,偶尔听到他们在谈话、在评论学生,我们偶尔从外面经过,窗口听到,他们在谈某一个学生有悟性、某一个学生没有悟生,老师跟老师之间彼此在讨论。有悟性的可以学教,这个将来培养出来是弘法的人才;没有悟性的人,护法,培养出来办事,护持道场。道场是两种人成就的:弘法、护法,所以弘法人才的条件悟性摆在第一,护法人的条件忠厚老成排在第一。这人有德行,也就是佛门常讲的严守戒律,严持清规,这是好护法。有悟性,如果不守戒律、不守清规,很容易变成狂慧,那个路子就走错了。这就是有学问没有德行,那个学问不是真的学问,这个学问是他记忆力好,他有悟性,他博学多闻,他没有德行,他不能够做到。儒家讲的记问之学,后头说「不足以为人师也」,人师最重要是人品,道德才能为人师,这是儒家讲的标准。

  世风日下,到哪里去找道德之人?道德之人自古以来一代比一代少,所以天台智者大师,这是隋末唐初,他老人家把这个标准就放宽了。隋唐那个时候是个动乱的时代,五胡乱华,到唐才算是安定下来,这个乱世度过了。智者大师的标准:「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这两句话诸位一定要听清楚,不是对我们佛门讲的,是对社会大众讲的。对社会大众你能说你不能行,但是你说得没错,完全根据经教说的,完全根据古大德所说的,没有说错,你可以为社会大众的导师,你自己没有做到,你可以作师;如果你所说的又能做到,那你是国之宝。我们从大师这两句话就能够体会得到,在那个时代大概国师不少,国宝很希有、难能可贵。在佛门里面,因为佛门它的目标是要断烦恼、长智慧,是要超凡入圣,是要脱离六道轮回、往生净土,道德就重要了,经教不重要,道德重要。

  佛门的修持重在行,通途法门、一般的法门修学的次序是信、解、行、证,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判定的四分,通途法门,一定要按照这个顺序。解在行之前,先解后行。行什么?行你所信,行你所解。证是什么?证你的行、你的解、你的信,完全相应,那就是证。不是另外有所证,不是的,信解行融合成一体就是证;信解行分了家,没有证。《华严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是证,信解行证这四分就是一分,一即是四,四即是一,那就证了。不是这个样子修学法,你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依照这个方式,那可以说末法时期没有一个人能成就。所以弥陀、世尊大开方便之门,只要信只要行就能成就,不解也没有关系。把解换一个字「愿」,信、愿、行,往生就是证。这给我们后世人、给我们中下根性带来无量无边的殊胜方便。我们可以不要解,我们有愿就行了,什么愿?愿生西方,愿见弥陀。只要这个愿肯切,这个愿超过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愿望,就成功了。可是信跟行没有变更,这真正是大开方便之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统统得度,所以弥陀才被诸佛尊称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就是这个道理。可是净宗虽然比一般法门易行、方便,还是有基本的条件,这个基本条件大家决定不能够疏忽,「净业三福」,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韦提希夫人求生净土,世尊为她开示,没有讲往生方法之前,先讲这三条,我们不能不知道,决定不能大意。这三条是修学大乘的大根大本,是修学大乘基础的基础,你没有这个基础,念佛不能往生,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

  今天有人说台湾佛教很兴旺,早年黄念祖居士听了摇头,他不承认。前几天达尔文来的菲律宾籍的一个居士也说到,他说了个比喻很有趣味,很多人听到。台湾的佛教好象煮一锅饭,上面熟了,底下是生的。这个比喻什么意思?念佛的人很多,没有净业三福的基础,下面是生的。所以我们今天学什么?不管你修学哪一个法门,你不能不好好的修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亲、尊师、慈心落实在十善业道业上。没有十善业道,前面三句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十善我们是不是认真的在做?这是对在家学生说的,我们要知道,对在家学生说的。对出家学生,那就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一条我们把标准降到最低是《沙弥律仪》,不能够落实《沙弥律仪》,绝对不是佛的出家弟子,不是!你想这个多重要。我们要想把佛教从我们身上复兴起来,这是大事因缘,从哪里做起?从《沙弥律仪》做起,你才能真正护持正法久住,否则的话必定落空。

  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菩萨的法。我跟大家讲,这一条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净业三福落实在《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地藏菩萨本愿经》,换句话说,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这三部经要熟;不但要熟,要做到。《地藏经》确确实实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一点都没有错。我们早年七门功课里头,是用《了凡四训》、《感应篇》、《四书》、《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代替了,《感应篇汇编》代替了戒律。但是这种修行法,可以往生净土,不能令正法久住;也就是可以自度,也能度化众生,少数,不能令正法久住。令正法久住,一定在戒律。《感应篇》那是善法,不是戒法,戒法跟善法不一样,善法是福德,戒法是功德,这里头不相同。修善得福,持戒得定、得入三昧。这是说教理跟教义都要离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总的来说。

  再就行上来讲,「于行不习苦乐二边」,习是学习,走中道,苦乐两边我都不学习。这个行怎么作法?随缘,不用修无益的苦行,也不能够修、不能够学法身菩萨那样的事事无碍,我们学不到,依照规矩去修就好。特别是在初学,不能离开规矩,古人讲的话讲得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于道不住邪正二边」,这个经是教法身菩萨的,我们今天于道决定要住在正的这一边,不能住在邪的那一边。邪正两边都不住了,这是大彻大悟之人。我们两边都不住了,能不能大彻大悟?我们两边不住决定住无明,不会开悟,为什么?功夫不够。所以现在我们这个法门没有别的,「持戒念佛,以苦为师」;你只要把这两句话记住,八个字:「持戒念佛,以苦为师」,你肯定成就。不怕苦,知道这个苦难是短暂的,不是长时期的,短暂的苦算得了什么?往生极乐世界,短暂的苦不肯受、不能接受,那好,你将来要受三途苦,够苦的了!现在能够吃一点苦,不愿意贪图世间的种种享受,来生有大乐,永恒之乐,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大师在注解里面讲,「于人不执因果二边」,这个话不好懂,我们换句话说,对人不要执着善恶两边。好人坏人,清不清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要不清楚,那你是无明、你是糊涂;清清楚楚而不执着,这是功夫,这是大德。平等的恭敬、平等的供养,只有对善行赞叹,恶行不赞叹而已。恶人做一桩好事值得赞叹,恶人做坏事不赞叹,好人做坏事也不赞叹,好人做好事赞叹他,恶人做好事赞叹他,赞叹的准则在此地。广修供养是平等的,不管是恶人是好人,他有困难的时候、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心尽力帮助他。这里头有个原则,「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他需要人帮助但是干的不是善事,这个可以不帮助;他做的是善事,有利益于社会大众的,恶人做这个事情我们也应该帮助他。绝不可以因为这个人是我的冤家、是我的对头,他做什么样的好事,我都不赞叹、都不帮助,这个错了。我们对人依这个态度,就对了。

  「于教不说世出世二边」,在我们今天讲,我们对教是怎么看法?多元文化。世法、出世法我们都是以真诚清净平等心看待,重要的是平等。对于世间所有的学术、所有的宗教,心里面要清楚、要明了它对于社会大众的利弊,如何避其弊病而就其利,这就对了。要发扬光大它好的那一面,正面,要隐藏它的负面、它不善的那一面,中国古人教人隐恶扬善。到了最高的境界,法身菩萨的境界,邪正一如,无邪亦无正,那是法身菩萨的境界。这个地方的光是法身菩萨放的,所以这里头所说的全是他们的境界。我们今天读这一段经文应该怎么学,自己要清楚、要明了。

  「于谛不见真俗二边」,「谛」我们世间人讲真理,佛法讲真谛、俗谛,真俗不二,这个地方是入了不二法门。我们没有入,没有入我们对于真俗二谛都要明了。心存真谛,行同世俗,这就好,这就是大乘菩萨的样子。心住无为,行同有为,我们的身这个形象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实在讲这就是两边不住,身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不住真;心地里面我们讲真诚清净平等,不住世俗,这就是两边不住。我们从这个地方学起,从这里下手,真俗无碍;不回避世俗,我们要为世俗人做一点好事。什么是好事?觉悟是好事。觉悟世俗人,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是怎么做的?头一桩是相好,示现相好。什么好相?真诚的相、清净的相、平等的相、觉悟的相、慈悲的相,这在内;表现在外面,看破的相、放下的相、自在的相、随缘的相表现出来,让大家见到、听到、接触到了,有所感受,这就对了,他有所感受。潜移默化,不用言说,做出这个形象来让他多看,天天看,年年看,看久了觉悟。根性利的不要很长的时间,他就觉悟了、他就明白了,向你学习。根性钝的,年轻的时候、少壮的时候糊涂,他不觉悟,到老的时候他想起来了。老的时候还不觉悟,这个形象在他阿赖耶识里头不会磨灭,阿赖耶识里头这个形象是佛种子。

  前几年我们听说北朝鲜的山神,有三百多位山神现在要发心念佛求生净土。这山神遇到一位法师,法师就问他:「你们作山神多久?」他说他们这一帮人作山神已经三千多年。法师问:「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世,你为什么不跟他学?」「那个时候我们不相信。」你从这里想想看,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做的样子,三千年后他们想起来了。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示现这个形象,三千年后他们看到世间苦难,感觉到这个世间灾难,不能再住下去了,想离开了,他就想到释迦牟尼佛。所以真的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一历眼根也不例外。这样说起来形象多么重要,出家人的形象是沙弥律仪、比丘律仪,在家人的形象是菩萨律仪。所以我们要是把戒律疏忽掉了,佛法就没有了,佛法只有形式,没有实质的内容。

  谁承担这个罪过?出家的学生,你们要承担这个罪过。因为佛法佛是咐嘱给出家的比丘,正法住不住世问题都是你们,所以不是菩萨,菩萨不现出家相。你们看看许多菩萨的变相图,观世音菩萨示现在家相,文殊、普贤示现的是在家相,只有地藏菩萨示现的是出家相。佛法能不能住世就看这些出家人,你们能不能把佛法落实?能不能够真正做到像佛所说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句话真正做到了,正法久住,你的功德无量无边;实在做不到,给诸位说,出家人的团体不如在家人的团体。在家我们见过,我接触得很多,李炳南老居士是在家菩萨,他主持「台中佛教莲社」,在家人的道场,台中「慈光佛教图书馆」是在家人道场,讲经念佛。他们共修的法会一个星期一次,一次讲经、一次念佛,三十八年不间断。为什么不天天讲、天天念佛?因为都是在家居士,自己有家庭、有事业,天天听经没有时间,天天念佛也没有时间,一个星期共修一次,大家在一起念佛、听一次经,这是在家道场。

  我们在国外,建立许许多多净宗学会,也统统是在家人道场。最近四年我们住在新加坡,住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新加坡净宗学会」,也是在家居士道场。现在这个时代在家的佛教兴旺,还有一点正法,出家道场难了。今天在此地,你们大家已经出家了,希望你们替佛教争一口气,为释迦如来、为阿弥陀佛、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争一口气,好好的认真学习。如果觉得实在不行,还俗,把这个道场改成在家道场,为什么?你不堕三途。还俗没有过,也没有罪。我跟大家讲的话句句是真实话,这个道场欢迎真正出家人到这个地方来参学。韩馆长往生之前她有十二个愿望,其中就有希望出家人像一个出家人,在家人像一个在家人,这个话的意义深长,这是真正的护法。

  「于化不定权实二边」,化是教化。教导众生,有权有实;权是善巧方便,实是与性德相应。这个一定要随顺机宜,恒顺众生的根性,接引大众、教导大众要契机契理。法身菩萨接引上上根人,那完全是此地清凉大师注子里头所说的。我们没有那么高的境界,我们今天面对的跟我们一样都是博地凡夫,我们学了这些大乘经怎么样应用,也就是怎么样学习,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这不能不知道。最高的原理原则是两边不住,『放眉间光』。但是在我们现前这个境界里头,我们一定是离恶住善、离邪住正、离迷住悟,这就对了。要放弃自己妄想分别执着,随顺经教里面的教诲,这就对了。经教里面教诲是正法,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是邪念。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一句。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八六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现瑞表法,光示法主第三句:

  【此光名一切菩萨智光明普照耀十方藏】

  这是第三段,这一段就是一句,这是光的名称。『菩萨智光』,光的名字是「一切菩萨智光,普照十方藏」,清凉大师说这个有三个意思。菩萨智光是「令得能知智」,也就是光的加持,能令菩萨开智慧;照十方藏,这是讲的「所知」的境界。

  「藏」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智光含德无尽」,这个智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绝对不是世智辩聪,这是真实智慧,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光含无量的性德,可以说无量无边的性德都是以智慧为体性。所以佛法的修学,始终不离智慧。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当中,讲般若就讲了二十二年,从这个时间比例上来说,我们就知道佛教众生的,以什么为主?当然是二十二年的般若为主,于是我们就能体会,唯有真实智慧才能解决问题。尤其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世间,这个社会问题复杂,真是无量无边,简直可以说是一团乱麻,找不到头绪。这样状况之下,谁有能力来解决问题?这个答案就是般若智慧,如果有般若智慧,再复杂的问题、再乱的世间,他也有能力帮助他理得有条不紊,能帮助这个社会恢复正常的秩序,所以这个含藏无量的德行。

  第二个意思,「以十方剎海,各于尘内,重含诸剎」,这个事情是不思议境界。剎海重重无尽,像我们在前面所看的,十方来的菩萨,这些菩萨是世尊口放光明,他们见到光,知道佛说法,来会集在这个道场。十方来的人数无量无边,不是用数字能够计算得出来,用十个世界海的微尘数,每一方来的都是这么大的数字。来了之后,对世尊行礼、献供,献上供品,然后在自己方位上,自己变化师子座,安坐在这个地方,等待听法。世尊有不思议的神变,这些菩萨也不例外,菩萨毛孔放光,光中又现无数的菩萨。佛放光,光中现佛,菩萨放光,光中现菩萨,光中的菩萨又放光,光里头又现菩萨,重重无尽,真的是无量无边,这是性德。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这种殊胜的瑞相从哪里来的?自性之中,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第三个意思「亦通于五藏」,什么叫五藏?在这地方略微跟诸位介绍一下。大乘佛法里面讲的如来藏,这个五藏第一个是如来藏;第二个是自性清净藏;第三个是法身藏;第四个是出世间上上藏;第五个是法界藏。说到藏就是有含藏的意思,就像仓库一样,这里面含藏东西是无量无边,我们先把这五个名词简单介绍一下。

  「如来藏」是讲我们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阿赖耶识里头都含藏着如来,为什么?你本是如来,你现在迷了,迷了就不是如来,虽不是如来,如来没失掉,所以佛教的名词叫「在缠含果法」,我们所有一切凡夫、九法界的凡夫,迷失了自性,所以叫在缠。缠是什么?缠是烦恼,烦恼迷惑缠缚了如来藏,如来不能现前。从因果上说,因中有果,九法界一切众生在因地含藏着有殊胜的果德,与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

  第二个讲「自性清净藏」,这是说我们的真如本性、我们的自性如来,虽然在缠,被烦恼无明盖覆住,它染不染污?它不染污,所以佛法里常常用七宝做比喻。七宝里面的金,金不会被污染,它在染污里面就好象在矿石里面,被许许多多东西夹杂在一起,但是它不染污,只要把夹杂的东西统统把它清除掉,纯金就现前,所以我们的真性没有被染污。我们什么东西被染污?染污那是叫妄心,妄不是真,这个道理总得要懂得。这两种是本有的,佛教导我们修行证果,证的是什么?证的是自性,自性清净心,就是如来藏。

  第三种「法身藏」,这是果位为功德所依。什么是法身?法性,法性是如来藏、是自性清净心,自性清净心所现的相就是法身。那我们要问,尽虚空、遍法界哪一个现象、哪一物不是「唯心所现」?我们在大乘佛法里面常常看到,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是我们唯心所现的,我们六根所接触到的境界,眼所见的、耳所听的,乃至于你心里面所想的,哪一样不是唯心所现?诸位一定要知道,能现的心性是一个,真心是一个,真心所现的相分就叫做法身。所以法身不是以我们这个肉身为身,以什么为身?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万物是我的身。

  这个话说起来很不好懂,所以佛在经典里面常常用比喻来说法,比喻里头用得最多的,实在讲是用梦境做比喻,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做梦的经验,所以佛用这个来做比喻,比较亲切。你昨天晚上睡觉做了一个梦,你想想看梦中有没有山河大地,有!梦中也看到许许多多的人物,有你认识的,也有你不认识的;等到你醒过来之后,你想想,梦里面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物,这些万物山河大地、虚空世界从哪儿来的?不都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吗?自心变现出来的,那你问问是不是自己?我们想想梦里头有我自己,是我自己,梦里头那么多的人物,还是我自己心变出来的,那也是自己,梦里面的虚空、世界、山河大地,样样都是自己。

  如果你这个承认了,自己不是这个身,自己是整个宇宙,这叫法身。你已经认清楚了,一切诸法是我的身,大到虚空世界,小到微尘、毛孔微尘,哪一个不是自己?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明的是什么?他见的是什么?就是这个境界。这一下恍然大悟,原来我的身是一切剎土众生,我的心是虚空法界。这里面所有一切现象都是自心变现,我们今天听到的、见到的,所谓有许多妖魔鬼怪、有许多恶魔、有许多善人、有许多菩萨,全是自性里头变现的。怎么会有变现善恶的分别?自性里头没有善恶,情识里头有了善恶。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怎么回事情?唯识所变!这是由于我们久远劫来迷失了自性,把自性转变成八识,八识那就麻烦了,八识里头就有善恶,为什么?它有无明、它有妄想、它有分别、它有执着。但是要晓得,八识所起的作用,就是我们迷了自性起错误的作用。妖魔鬼怪从哪里来的?是我性识里头生起错误的作用,变成这些现象,这现象不是别人,是我自性里头一分性德变质了。就好象我们一个身体,局部有了病痛,麻木不仁了,不是外头的事情。

  这一部分事情,我们得想办法帮助它恢复健康。这些妖魔鬼怪、这些作恶多端的众生,他还是我们法身的一部分。知道这一部分病态,有了毛病,我们正常的这一部分一定要帮助他恢复正常、恢复健康。你要说:为什么帮助他?没有理由!我左手麻痹了,我右手替它按摩、替它恢复,你要问问右手你为什么要去帮助你左手?诸佛菩萨帮助九法界迷惑颠倒的众生,就好比我们右手帮助左手,右手是诸佛菩萨觉悟的、健康的、正常的,左手是有病的、是失去健康的、失去正常的。所以佛为我们讲慈悲,无缘大慈,没有条件,左手麻痹右手去帮它按摩、帮它恢复,哪有什么条件,无缘!同体大悲,说出来了,同体!一切众生跟我同体,同什么体?法身,这是大乘经上常念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妖魔鬼怪、无恶不作的人,你问问他,他有没有佛性?有!他跟十方三世佛还是共同一法身。

  三世佛,未来佛是谁?未来佛就是九法界众生。这个九法界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什么叫广义的?尽虚空、遍法界,就像我们这个经上前面所念的「十世界微尘数剎土」,剎土世界,十不是数字,不是说十个大千世界,那你就搞错了。十是代表圆满,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的诸佛剎土。这个形容词说得好!无量无边诸佛世界剎土的微尘数,把那个剎土磨成微尘,这个数字不能想象。这么多的世界、这么多的九法界,每一个剎土里头都有九法界,每一个九法界里头无量无边众生,九法界众生都是不正常的;一真法界的那是佛菩萨,那个众生是正常的,就像我们一个身体一样是健康的。九法界这是麻木不仁,我们这身体局部麻木!

  诸位把这个意思要听清楚,诸佛菩萨是自己,是我们自己法身觉悟的一部分,就是健康这一部分;九法界里面众生,特别是九法界里头的妖魔鬼怪,那是我们局部里头最严重的病痛。我们要不要帮助他复原、帮助他恢复健康?当然!所以这里头没什么道理讲的。佛眼睛当中看到造五逆十恶罪的这些妖魔鬼怪都是未来佛,他现在迷得重,久远劫之后他还是要成佛,诸佛菩萨还是以佛的心态来对他。佛眼睛当中,山河大地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是佛;魔眼睛看,山河大地一切众生连诸佛菩萨都是魔,这个理要懂。像我们一个人看东西,我们的眼睛是很好的眼睛,正常的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亮亮的,如果带一个红色的眼镜,看一切东西都是红的,带个蓝色的眼镜,看一切境界都是蓝的。所以我们自己要知道自己到了什么境界,自己有了什么功夫,不要问别人,自己清清楚楚。我修行我有没有成佛,你要看到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菩萨,你成佛了;你要看到这个世界所有一切人都是好人,你是好人;你要看到所有一切人都不是好人,你就不是好人,就这么回事情!

  《华严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深深体会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到处事待人接物。他现在的心不正常,反常,行为反常,我们知道他一时迷惑,这不是他的本性。所以《三字经》要讲,我们要学要讲,特别是中国人,那是中国学术的大纲,包括了中国整个的学术。一开端讲得很好,「人之初,性本善」,再坏的人他性本善。为什么作佛作菩萨?佛菩萨就是看一切众生性本善。本善为什么变成不善?习相远。习性不是本性,这个诸位一定搞清楚,一切众生本性是佛性,《无量寿经》「一切皆成佛」,这一句了不起!《华严》、《圆觉》都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从哪里讲的?从性本善讲的。纯净纯善本来成佛,现在为什么变得这么恶?造作极重的恶业,把一真法界变成阿鼻地狱?所以阿鼻地狱是一真法界的变相,怎么变的?你的恶念变的,本来没有!

  所以我们要记住佛在大乘经上常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为什么不想佛?为什么不想菩萨?你要是常常想佛、想菩萨、想本善,永远都在本善上;佛法法门虽然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任何一个法门修行的总原则、总纲领就是观想。「观想」用现代话讲,「改变你的观念」,你的观念决定一切,这个一切就是决定变化,要用佛法讲,决定是因缘果报,是从你观念上决定的,没有一个人能做得了主宰。你念善,你相貌善,一看你相貌好,像佛菩萨一样,身体好,善;如果你心不善,相貌就很凶很恶,人家不喜欢看,看了害怕,你的身体也不会健康,现在好象健康,里面有严重疾病。

  什么严重疾病?贪瞋痴慢是病根,佛家讲三毒,什么毒?病毒。内里面有贪瞋痴严重的病毒,外面有烦恼是非在感染。现在你这个身体还不错,那是什么?仰仗你过去生中所修的福报,你今天在尽情享受,无恶不作,福报享完了罪报就现前,那个时候麻烦大了,你的灾难来了。这一生你受的灾难,佛经上讲花报;像植物开花,后头还有结果,果报在三途,地狱饿鬼畜生。将来你就是堕畜生道,也没有现代畜生过得这么舒服,为什么?大灾难的时候畜生没得吃,互相残杀。畜生也要生在有福报的时候,它能够得到食物。当饿鬼比现前饿鬼要痛苦百千万倍,为什么?过去那些人堕饿鬼道的,是三毒烦恼堕去,堕地狱道;但是他们造作的恶业,他们那个恶的念头没有现代人这么严重,所以同样是地狱,受的痛苦轻重不一样。过去那些地狱佛经里面写得很清楚,不能不相信,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决定没有妄语。

  所以人不能不懂得「观念决定九法界」,那也可以说十法界。我们的前途不是上帝决定的,不是阎罗王决定的,不是佛菩萨决定的,是我们的观念决定的。念一定要纯正、一定要纯善。死不怕,你要真正明白了,有没有死?没有死!死生跟诸位说,是一个不相应行法;换句话说,是个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我们这个人身怎么生的?四大五蕴和合现这个相就生了,四大要分散了,这个人就死了。你仔细想想,这个人到底有没有?我们现在这栋房子,这个摄影棚新造的,这一次来我才开张才启用,原来没有。现在我们看了,这房子很好看,我们把这个房子当作身体,房子盖好了生了,这个身体生了,怎么生的?砖头、瓦块、钢筋水泥,建筑材料把它照着图样放到它这个位置上,一个房子就现出来了。如果把这些砖头、瓦块、钢筋统统拆下来堆成一堆,这房子没有了,试问房子是真是假的?

  人没有智慧被这些假相迷惑了,房子没有。怎么有的?是这么多的东西聚集起来,这些建筑材料聚集,它就现这个相;拆开了,就没有了。所以你才晓得这些材料聚集起来,房子没有生,统统拆下来堆成一堆,房子没有灭,根本就没有房子存在,你怎么会迷惑!你要把这个道理参透了,回过头来再观察我们身体,身体就是这样的。四大五蕴是建设这个身体的材料,它聚合就现这个相,分散相就没有了。聚合这个身不生,分散这个身不灭,哪里有生死?现在一般人贪生怕死,全是错误观念!所以你仔细想想我刚才讲的房子建筑,特别是现在高科技建筑材料统统都是拼装组合的,更容易明了。我们在美国看到这种房子,我就参观过,什么样的房子型式,你可以买回家去,一大片墙是墙,柱子是柱子,梁是梁,他都给你弄好了。回去之后你找一块地,把它拼装起来,房子就起来了,不需要懂得建筑。他有图,你照着这图拼装起来,房子有了;拆掉之后一块一块,房子没有了。

  一切万事万物就是这么一个真相,你要是把这个真相参透,恍然大悟,没有生死。了生死,这个「了」用得好,了是明了,明了生死是一回什么事情,你对生死,生没有贪恋,死没有恐惧,为什么?一切正常的。我这个身体四大五蕴散掉了,马上又去组合一个新的身体,所以没有生死。但是有业报,业报从哪里来的?都是从心想生,所以人心不可以想反常的事情,不可以想坏事,不可以想恶事,你要牢牢记住这个原则。圣人的书多读,多读是什么?我们亲近圣贤,天天以圣贤德行熏陶自己,久久不知不觉自己就变成圣贤了。天天熏陶,你会在这里面得无穷的受用,你会在这里面得到真善美慧,得到真正幸福美满的人生。不但这一生幸福美满,生生世世,永远生活在美满的境界里。

  自己生活美满,像释迦牟尼佛福慧都圆满,但是我们法身里头还有一部分麻木不仁,一定要帮助那个部分赶快恢复健康,这就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帮助他们,全心全力的照顾他们,舍己为人。其实你真通达、真明白了,舍己哪有己?无己可舍!帮助人,无人可助!为什么?你真正契入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契入这个境界不舍世间,不舍世间就是记住不舍我法身麻木的那一部分。我们是个健康的人,全身的健康决不有一点小毛病,还是要赶快帮助他恢复。这是法身藏。

  「出世间上上藏」,出世间上上藏,这就是明心见性,恢复了,这病痛完全恢复健康了。出世间上上藏就是明心见性,也叫做「出缠如来藏」,你离开了贪瞋痴慢,离开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完全恢复健康,完全恢复,一点毛病都没有,就是我们佛法里常讲的「究竟的佛果」,你已经证得究竟佛果。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还有一点小小毛病,没什么大妨碍。

  「法界藏」,法界跟法身实在讲是融通的,但是我们平常讲,好象法界比法身的意思还要广,你这个说法就错了,法界跟法身是一不是二。说法身,是一,「共同一法身」;说法界,那就不一样,法界它有界限。我们来举个比喻说,大家好懂,譬如我们一个身体,讲我身,全体包括了;我讲身的界,那就不一样,头是个界限,手是个界限,身体是个界限,腿是个界限。说法界就是说法身的某一个部位,各各部位都有界限,你们去想这个意思。所以讲法身是讲整体,尽虚空、遍法界讲整体;讲法界,有佛的法界,菩萨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有天法界,人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所以法界跟法身是一不是二,但是意思不一样。

  法界里面那就要讲因果,法身里头因果都没有,真的是一。换句话说,法身里头一个念头都没有,清净法身。起个念头,法身就变成法界。一念才生,十法界就现前,这个念是什么?这个念叫妄念,有念皆妄。再告诉你,无念也妄,为什么?无念是无明,无念是不觉,这个事情真的是难,又很难懂。所以大乘佛法里常说,诸佛法身菩萨,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前面「眉间光」表中道,有念无念两边都没有,这是中道。要断有无两边,有念是妄想,无念是无明,如何两边都不住?所以菩萨应化在九法界,他不住无念。应化在九法界帮助一切众生,用现在的话说,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虽然跟众生在一起和光同尘,自己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一尘不染,不住有念;跟大家在一起天天为大家服务,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不住无念。释迦牟尼佛做出来给我们看,你看他怎么样行中道。实在说「中道」的念头都不能有,你有这个念头你还是住了,你心有住,有住就落在法界里头,不住就恢复法身,有住就有界限。

  《金刚经》上说得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是心地干净。《六祖坛经》里面所讲的「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是无住,那就是本善。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善,有一个念头你有住了。心不能有念,有念,心就病了,心就不正常;有念,心就变成识。大乘法的教学,是要帮助一切众生转识成智,你就晓得识是有念,智是无念;换句话说,离一切妄念就是正智。不可以说离一切妄念之后,我还要去求正智,错了!你求正智这个念头又是个妄念,这个事情《楞严经》上讲得透彻。这是我们把五藏的大意说出来了。

  请看第四大段「现瑞表法」第三句:

  【此光名一切菩萨智光明普照耀十方藏。】

  名号的含义深广无尽,前面把『十方藏』,「藏」的意思跟大家介绍过,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名号里面的内涵。五藏:如来藏、自性清净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法界藏,「藏」的意思都是含藏着无量无边的性德。在自性清净藏,这是在缠,这是本有的含藏。出世间上上藏,这是出缠的,也就是完全恢复了,其他的都是讲含藏的意思。实在讲,就我们一般世间来说,在正报里面,佛在经上常讲一毛端、一毛孔,比喻正报最小的;依报里面常说一微尘。我们现在人很少讲毛孔毛端,讲细胞,一个意思。正报里面一个细胞,依报里面一粒微尘,里面都含藏圆满的性德。

  性德是什么?性德就是无尽的智慧、无尽的德能、无尽的相好,我们没法子见到。这个微尘、细胞会放光,光中能现无量无边的诸佛剎土。剎土众生,一一毛孔细胞又放无量无边的光明,重重无尽。我们今天见不到这个现象,体会不到这个现象,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妄想分别执着太重。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妄想分别执着是《华严经》上说的,三种烦恼是一般大乘经上说的。我们今天烦恼习气太重太重了!这是本有的自然现象,我们见不到了。我们今天发心学佛,学佛目的何在?恢复我们本有的德能而已,不是为别的。我们恢复,确实要靠佛菩萨加持,一定要靠佛菩萨帮助,离开佛菩萨我们自己决定没有能力恢复。为什么?迷得太久,不晓得事实真相,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恢复。佛菩萨是过来人,他的经验、他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佛菩萨在哪里?经典就是。佛光在什么地方?佛光我们接触不到,我们读了经典之后才知道有这回事情。有这么回事情,你就细心去体会,你的心愈清净,你接受这个能量就愈明显;你的心是污染,你就一丝一毫都没有办法感触到,这个道理实在说我们不难懂。清凉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菩萨智慧光明,照如来藏、自性清净藏,令菩萨证。这是大菩萨帮助小菩萨。佛在《地藏经》里面嘱咐这些大菩萨常常照顾小菩萨,小菩萨初学很容易迷失。这个照,对我们现前境界来讲,就是讲解说明,让我们知道自己识心里有如来藏,知道我们这些妄想里头有自性清净心。如何把它恢复,这就是证。我们要有求证的愿望,要有求证的心。

  这个智慧照法身藏、照出世间上上藏,是帮助菩萨成就。「证」,那你就得涅盘,涅盘就是一切法不生不灭。涅盘也翻作圆寂,圆是一切法里面你能看到它的圆满功德,或者我们说圆满的性德,在一切法里头你看到圆满的性德,清净寂灭,这叫做「入般涅盘」,你入这个境界。入这样的境界,你的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为什么?这几种的性德,圆满的现前,这不是修来的,圆满现前。性德现出来的相,确确实实就是这个,真诚到极处,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都到了极处,大圆满!「证」,你就得涅盘;「成」,你就得菩提。换句话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统统得到了,全恢复了,到最后法界藏,那是教化众生。

  就像我刚才举的比喻,我们这个身体有局部麻木,一定要照顾它。由此可知,这五种藏,前面四种是自受用,后面一种是他受用。「众生无边誓愿度」,佛说这一句话,是普遍的劝导一切大众,在佛与法身菩萨分上,还要说这句话就多余了,那就不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哪里有这种分别执着?他那一种真诚帮助一切众生,没有任何条件,没有什么誓愿不誓愿。所以佛的教学,从这个地方我们能看出来,善巧方便。帮助一切众生是我们的义务,应该要做的,没有什么功德可居的。如果你还图功德,你脱离不了十法界;你为了积功累德而做的,积功累德种种果报这个念头还有,你在九法界里面受报。这些念头统统都没有了,全心全力在做,法喜充满,你才能真正证得:这个经论上方便说,法身菩萨、如来果位,给你方便说。

  【其状犹如宝色灯云】

  这一句是说明光的相状、光的样子,说它的色就像『灯云』一样。「灯」比喻照,无处不照,所以它不举日月,为什么?日照白天不照晚上,月照晚上不照白天,是有光明,好象有中断不圆满。灯白天也可以照,晚上也可以照,比喻不间断。灯光就像日月光明一样,这是菩萨放光,眉间放的光,遍照,无所不照。清凉大师注解「周遍润泽,雨法雨故」,周遍是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光中说法,这常讲「光中化佛」,这里我们看光中化菩萨,菩萨说法,这是光明的德用。

  【遍照十方一切佛剎】

  向下的经文都是讲放光的作用,这里面有五句。第一句是讲光所照的范围,『遍照十方一切佛剎』,我们这个地方也在光明照耀之内,十方一切佛剎一个不漏。诸位要知道,一尊佛放光如是,每一尊佛也如是,所以世界确确实实在如来大光明藏之中,谁知道?觉悟的人知道。什么样才是觉悟?离开不觉就觉悟了。不觉是无明,所以破无明不就觉悟了吗?可是无明是烦恼的根,是深层的烦恼,我们要想把这个根拔除,那怎么辨?先除枝叶。好象我们要想拔一棵树一样,树根很深在地底下,不好拔,先把树干、树枝去掉,然后挖根就容易了。佛教导众生,也是用这种理念,教我们先去执着,先除见思,再除尘沙,最后再破无明。古大德常常用穿衣服来做比喻,无明烦恼好象我们穿三件衣服,最里面的一件;尘沙烦恼是中间的一件,见思烦恼是外面一件。现在叫你脱衣服,你一定先脱外面这一件,再脱中间这一件,最后脱里面这一件,你一定要这样顺序。你不能外面这两件衣服不要脱,把里面那一件脱掉,你没办法。所以真正用功夫要懂得循序渐进,懂得次第、顺序,那我们怎么办?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叫戒定慧三学,从哪里学起?从持戒学起。

  我们学佛,我早年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学经教,我第一部所学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部经最近我在台北讲过一遍,总共讲了三十八个小时,在这之前我在新加坡讲过一遍,时间长一点,两次讲的大同小异,这两次讲的都值得诸位做参考。这讲学佛,学佛到底是吉还是凶?也就是说,学佛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部经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佛说了,如果依照佛的教诲去做,学佛好!你所得的果报是大吉大利;如果你违背佛陀的教诲,你所得的是灾祸。

  我们看现前的环境,我这一次在台湾住十几天,我所看到的、我所听到的,不是吉!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不是吉的相,是凶的相。这种不吉利的相,不仅在台湾,今天在全世界。为什么会有这些灾难的现象?诸位要记住,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只怪社会大众,他不想善,他偏偏想恶。世间的圣人,孔孟是代表,在中国这两千多年来,遵守他的教诫,儒家教学的内容:伦常八德。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大家知道这是大势至菩萨应化来的,他知道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大灾难,提倡救济大灾难的方针办法,这个方针办法十六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印光法师的法印。如果我们学佛的人都能遵守他这个指导方针,这个灾难可以化解。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是儒家讲的,伦是伦常,用现代的话来说,人在这个世间,第一桩大事情,就是要明了人与人的关系,这叫敦伦。这个关系是天然的,不是人为的,不是像现在用法律来规定的,不是的!自自然然,就像春夏秋冬四季一样的,它是自然现象,圣人说出来而已,不是他的发明,不是他的创造,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所以这个道理叫天道,天然之道,人不能不遵守。遵守,真正是宇宙和谐,天下太平;违反这个大道,麻烦就来了,天灾人祸层出不穷。天然大道不可以违背,第一个是夫妇,夫妇的结合是天然之道,有夫妇而后才有父子,然后才有兄弟,按着顺序发展出来的。夫妻有义、父子有亲、兄弟有爱、朋友有信、君臣有忠;发展成为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国八德有两种说法,另外一种说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是天道、自然之道,人与人之间要遵守,人与天地万物之间要遵守,人与一切鬼神之间要遵守。把这三种关系搞清楚,这三种关系搞好,宇宙和谐,天地万物皆得安宁,这是大道!

  台湾在过去提倡文化复兴运动,诸位想一想,那个时候的社会气象,我们现在人讲磁场,想想当年那个时候社会的磁场,人与人之间是什么样子的?我在三十八年到台湾,我觉得台湾人非常可爱,心地善良,忠厚老成,那个气氛好!我们初到台湾,找个朋友不认识路,路上看到小贩问他路,他能够把他那个摊子放下带我们走。跟现在不一样,现在你不认识路问他,理都不理你!所以我那个时候到台湾,我觉得台湾人有道义、有仁义、有情义、有恩义。时间不过是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之后,传统的伦理道德烟消云散,完全没有了,所以今天有这么许许多多的灾难。诸位同修一定要晓得,天然的灾害是人心变现出来的。

  过去我在台湾,讲过很多遍《楞严经》,佛在《楞严经》上讲得清楚,贪心招来的是水灾,瞋恚招来的是火灾,愚痴感招的是风灾,傲慢招来的是地震,你们相不相信?现在我们讲的时候,他一定骂我们学佛的人迷信,「这自然灾害!与我们人有什么关系?」他不懂得,世出世间情与无情,「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它怎么没有关系?息息相关。如何消除这些天灾人祸?人祸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关系处好,人为的灾害没有了,所以根本是在人心。

  我们看中国历史,大家现在看到不要以为是迷信,它一点都不迷信。在中国古时候,如果社会上有一些天灾,旱灾、水灾大的灾难发生,地方政府报告皇帝,皇帝听到这个灾难,他要行好事,他要灭他的贪瞋痴,他要修积功德。我们常常在史书上看到的,减膳,人民有疾苦、痛苦,他的饮食往往减少一半,不敢过得太享受,斋戒、大赦天下,做好事利益社会、利益群众。在这个世界纵然判了死刑的死囚,缓刑,上体天心,希望化解这社会上的苦难,一点都不迷信。

  所以今天我们挽救灾难,要把灾难消除,不是没有方法,有方法!只要大家回心向善,佛法里面教给我们修持的根本法,就是十善业道,如果我们真正能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杀生,不但不能伤害一切众生的生命,连令一切众生生烦恼这个念头我们都不起,这一善才清净!不偷盗,一定要做到决定不占别人丝毫便宜,从内心里头做起,还有占人便宜那种心念,你有盗心;你有这个行为,你有盗行。有盗心有盗行,那个罪过很重。不妄语,言而有信。不两舌,绝不挑拨是非。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贪,不起贪心,要知道人生在世,贫富贵贱、穷通修短无不是命!

  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了凡四训》,我们在台湾也提倡,台湾王警官成立一个「了凡学会」,我非常欢喜,在当时我全心帮助他。大家都能够学习《了凡四训》,你就知道因果报应,你就晓得人确实有命运。一个凡人肯定一生受命运的主宰,你造福、你修善,增长你的福报;你要造孽,损减你的福报。现在造恶的人很多,他享受大福,做高官享大福,你要晓得他命中的福报多大!一个帝王过去生中所修积的福报,可以绵延几十代,我们中国历史上所看到的。但是在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他那么大的福报,几十代的福报,他在短短几十年就享光、就享尽,什么原因?造的恶事多,打折扣扣掉了,他一百分的福报在这一生能享受的大概只有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八十折损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这是不读圣贤书之过,换句话说,教育出了问题,没人教。

  早年我在台湾,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提到教育他就非常生气,常常拍桌子骂人,教育彻底失败,着重在科技工商业,把人文教育完全疏忽了。所以台湾经济是发展出来了,道德沦丧,社会动乱,招来的是天灾人祸。今天挽救之道,只能靠极少数觉悟的人、极少数善根深厚的人,多做善事!善事里面最大的,最殊胜、最有效的,能够感动天地鬼神的,弘扬圣贤的教诲。所以早年在台湾翻印《大藏经》,印《四库全书》,我真的非常欢喜,这是中国古圣先贤智慧经验的结晶,贡献给全人类,得以长远的流传而不至于毁灭,真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书量虽然不多,流通到全世界,于是我们放心了,世间再大的灾难也能够保存。因为世间灾难绝对不是全球全面的,一定还有一些地方不受灾难的,那个地方有,它就保存下来,在过去真的是担心!

  《四库全书》在全世界只有三套,《四库荟要》只有一套,绝版了。《全书》中国大陆也印,台湾印得好,台湾印了三百套,《荟要》大概数量比全书多,我就买了三十三套,向世界书局买的。我这三十三套送给中国大陆,每一个省、自治区、特别市。因为这个书在中国大陆没有,我送的对象是大学跟图书馆,希望这种珍宝能够永远保存下去,不至于在灾难当中毁灭,不至于失传,我全心全力赞助这个事情。今天灾难现前,我想来想去,只有印《大藏经》,这是大功德,希望台湾同修都能够发心,救自己的劫难。这个《大藏经》印好之后,送给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图书馆,全世界主要的大学图书馆,专为祈求世界和平,专为祈求消灾免难。

  我们的心量要大,不要只求我这一个地方,求这个地方,周边有灾难我还是脱不了。要求全世界消灾免难,心量要大!世界上人许许多多愚痴没有智慧,不知道修福,我们少数觉悟的人,少数有善根的人,替他们修福。我们认真努力依照圣人教诲来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为什么这么做?代们他做,他们不知道,我们代他们做。虽然是辛苦,佛经上常讲的「代众生苦」,今天众生有苦难,我要代替他,为他们修福,为他们祈福,希望我们所做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希望这些有错误想法看法、有错误作法的人,能够得佛力加持,他们能够改变他的观念,能够改变他的作法,灾难不是不能够化解的,和平幸福不是不能够达到的,端在我们自己要觉悟。

  我们的心量要像经上所讲的,「遍照十方一切佛剎」,这个力量就大,这样才能真正感动一切诸佛菩萨,心量小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自己生活节俭,我们能多省一块钱,就能多帮助那些苦难的人,他就能多一块钱。常常要这样想,常常要这样做,世间苦难的人很多很多。一定要想到因果报应,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常常去读因果报应的书。台北王警官他是个有心人,这些年来搜集这些因果报应的事迹,他告诉我已经有好几百篇,都是报纸杂志上登出来的,真的有这个人、有这个事。我在台湾,他选择里头大众都知道的这些报应的事情,搜集几十篇装订一个小册子给我,我看了之后很感动,希望他所搜集的统统能够出版,大量流通。讲从前的,现在很多人不相信,我们讲现在的,中国外国现前的事迹,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得恶报。所以因果报应的事情,只要我们自己稍微留意,都在眼前,不能不信!信的人有福了,不信的人他还要受苦、还要受难,哪一天他相信他回头了,他就有福。所以印《大藏经》的事情,我们还是希望「佛陀教育基金会」的同仁,这些年来他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真正尽心尽力帮助全世界,在这里弘扬佛法。现在灾难愈重愈要发心,愈艰苦愈要努力,决定不能松懈。

  学佛,我最近特别强调「净业三福」,佛在《观经》里面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不管修行哪个法门,不管修行哪个宗派,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今天学佛没学得好,学得没有效果、没有成绩,原因在哪里?我们把这个基础疏忽了。这个基础第一条,就是落实在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落实在《沙弥律仪》;第三条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三本书是我们学佛的大根大本,决定不可以疏忽,要认真努力的去学习。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八七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现瑞表法,光示法主第五句:

  【遍照十方一切佛剎。】

  这一句前面跟诸位说过了。第五以下是讲光的作用,清凉大师注解「遍照下,展」,实际上就是讲光明的德用。这里面有五句,第一句是『遍照十方一切佛剎』。

  【其中国土,及以众生,悉令显现。】

  这个意思非常的明显,十方国土里面的众生都在光中显现出来了。由此可知,这个光的大用,用现代的话来说,破除时空的障碍,科学家所讲的时空维次。现代科学家确实很聪明,我们不能说他不聪明,他怎么会知道有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六度空间,一直到无数度的空间?理论上讲空间维次是无数度的,现在确确实实证明的,证实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的存在,但是科学家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突破。我们在此地看到光,光突破了。这个光不是普通的光,我们今天太阳的光没办法突破,大概现在科学家所发现各种不同波度的光波都不能够突破。这个光何以能突破?诸位想想,这个光是自性本具的光明,是性德的流露,性里面没有障碍。今天科学家所能够探测到的种种不同的光波,它的来源是情识里头生的,换句话说,是识心里面变现的光波。而实际上的光还是自性的德相,但是通过意识把它扭曲了,扭曲成许许多多不同长短的波段,这有了障碍。

  我们今天看到阳光普照,这很明亮,但是我们在阳光之下见不到天人,天道我们见不到,也见不到鬼道,九法界我们只能看到人法界、看到畜生法界。但是人法界里面没有办法看完全,看局部,畜生法界也能看到局部,看不到完全,我们的眼有障碍,我们眼前的光声也统统有障碍,六根六尘全都有障碍。这些都摆在我们面前,有几个人觉察到?几个人明白?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的,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才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好比一个人完全恢复健康了。我们今天是在局部麻木之中,真的叫麻木不仁,我们要靠佛、靠菩萨帮助我们恢复自性本具的智光,这些光统统是自性本具般若里面流露出来的,所以它没有障碍。『其中国土』,「国土」是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剎土,以及一一一佛土里面无量无边的众生,统统都显现了,剎那际。

  【又普震动诸世界网。】

  「世界」把它说成为「网」,实在说世尊为我们制定的这个服装,现在世俗里面称为福田衣,佛法里面称为袈裟,这袈裟上一格一格的,这就像个网。代表什么意思?代表重叠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重叠的很难懂,我们举眼前的例子,诸位每天在家里看电视,电视这个节目有许许多多不同的频道,你按哪一个频道,这个画面立刻就现前了。你们想想,如果你的电视机有几十种频道,在外国有多到两百多个频道的,你想想这两百多个频道的画面,是不是在电视萤幕上重叠?确实如此。你从这个现象你去推想宇宙是重叠的,怎么重叠?不同维次空间是重叠的。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此地,换个频道就是的。我们看看古人在临往生的时候跟家里人讲,极乐世界就在堂屋,这是什么意思?说明宇宙是重叠的,华藏世界也在此地,十法界是重叠的。净土宗祖师大德常讲,「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实在没有去,那你怎么生的?原来是换个频道!

  这个地方佛光好,把你这个萤光幕上所有的频道统统显示出来!我们今天没有这能力,一个频道显,其他的频道就隐,就不能现前;菩萨有能力同时将所有频道全部都现出来,这是神通。给诸位说,这种能力是我们的本能,你稍稍契入佛法,你听到了一点都不奇怪。为什么?正常的。我们今天才叫不正常,只能显示一个频道、一个画面,不能在这一个画面看出重重无尽的画面。『诸世界网』,这个网用得很有意思。『普震动』,前面讲的六种震动、十八动相,这是什么意思?震动一切众生的心。那要问,这种现象是永恒的没有消灭,华严法会就在此时此处,菩萨、如来放光我们没有感到震动?对的。你为什么没有感觉到震动?你麻木不仁,你已失去知觉。确实有震动,你失去知觉,你没有感触到。如果你是知觉灵敏,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哪有不受震动的道理?这个震动是令你觉悟,是给你警惕,你知道勇猛精进,你知道远离懈怠懒散。可是人在愚痴、麻木的状况之下,他没有这个知觉,没有这个感觉。

  【一一尘中现无数佛。】

  「尘现如来」,这些话我们读了、看了,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神话,你把《华严经》看作是释迦牟尼佛的神话小说、文学作品,那你所得到的利益只是欣赏文学作品,你不能入其境界。我们晓得「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什么叫如语?他所说的完全是事实真相,一丝毫虚假都没有,不可思议的境界。确确实实一微尘能现无量无边世界,一一世界都有佛在那里教化,它怎么不现无量佛?我们今天是见不到佛,迷了见不到佛。你看看禅宗,禅宗大彻大悟之后,善知识常常要测验考考他,是真的悟还是假的悟?问他:「在哪里?佛在哪里?如来在哪里?真心本性在哪里?」我们看到这个学生随便拈一法,做一个表示,这个善知识点点头肯定。随拈一法,哪一法不是?法法皆是。拈一片树叶、拈一个树枝、拈一粒尘土,全是华严境界!悟了确实是。迷的人不行,所以禅宗传到后世弊病丛生,后人也学前人一样,你问我,我随便举个东西就是,装作那个样子,不是自己境界,那完全叫冒充,不是真的是假的。

  从哪里看得出来?从他起心动念、行止威仪,从这里能看得出来,觉悟的人跟不觉悟的人完全不同。没有觉悟的人心量很小,觉悟的人那个心量跟虚空法界一样,这是最明显的你看到这个人有没有觉悟,这是学不来的。起心动念一个念头,他想什么?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他心里想念的是这个。不像我们凡夫,凡夫心里牵肠挂肚,拉拉杂杂的东西不知道有多少,那是垃圾、染污;觉悟的人这些东西全都没有了,心里本来无一物。所以大彻大悟之后,证得法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一分法身,九法界的众生不能为比,怎么比也比不上。一个还在情识里头,前面我们讲如来藏,情识缠绕着如来藏,如来藏不起作用;觉悟之后破了一品无明,如来藏透出来了,叫「出缠如来藏」,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出世间上上藏」,超越了。讲如来藏、讲自性清净心,我们凡夫都有,但是被烦恼盖覆,见思、尘沙、无明这三大类的烦恼盖覆住,像浓云密布,阴天下雨,太阳被云层遮住,日光不能够遍照大地。日光就好比如来藏、好比自性清净心,我们一切众生统统都有。佛就是出缠的如来藏,我们通常讲这个人修行证果、成佛了,就是这么一桩事情。

  『一一尘中』,在正报讲一一毛孔、一一毛端,『现无数佛』。如果你要是真正体会得这一个事实真相,你才懂得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诸佛」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境界;你才晓得佛门许许多多忏仪里面,我们常常见到的「一切恭敬,一心恭敬」,乃至于儒家《礼记》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你才会真正懂得圣人讲这句话的意义与境界。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圣人这些话你听了、读了,始终入不了他们的境界。一切恭敬,《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随诸众生性欲不同,普雨三世一切诸佛妙法轮云,显示如来波罗蜜海。】

  第五句是说随机说法。随机说法里面给我们讲了三条,一个是法轮云,一个是出离云,一个是大愿云。这一句是讲法轮云,清凉大师说「示其所行」。『随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是根性,佛门里面常常把一切众生的根性分做五大类,五种根性:人天根性,声闻根性,缘觉根性,菩萨根性,如来根性。我们是属于哪一种根性?属于大乘还是小乘?现在很难讲,现在是人天根性都不可多得。为什么?如果他是人天根性,五乘佛法里面人乘、天乘,人乘最低了,人乘要具足五戒十善;如果没有五戒十善,那不是人乘,不是人乘你属于什么?没得乘!如果你还有贪瞋痴,贪心偏重的你是饿鬼,瞋恚偏重的你是地狱,愚痴偏重的你是畜生,没有乘!我们今天学佛最低限度要具足人的身分,具足人的身分、人的标准是伦常八德,我们通常讲人格,取得人道的资格。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乘。天乘比人乘高,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的,「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这个人来生生天。他修的是上品十善、慈悲喜舍。什么叫上品十善?你的十善业与慈悲喜舍相应,那就是上品十善,这个我们要懂。再往上去是声闻,要断见思烦恼,菩萨要断尘沙烦恼,再往上去那是佛乘,法身大士。

  佛法的教学,给诸位说,世尊在《法华经》上讲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佛教化众生都希望一切众生各个作佛、快快成佛,那是佛的愿望;给你讲三乘、给你讲五乘,方便说,是把你的境界逐步往上提升。一下提升提不起来,好象办学校教育培育人才,从哪里办起?从幼稚园办起,小学、中学、大学,随着你的根性。还有一个「欲」,欲是你的爱好。诸佛菩萨教化众生通情达理,他不违背你的爱好。实在讲,众生辜负佛菩萨,佛菩萨不辜负众生。众生喜欢钱财,哪个不爱财?佛教给你获得财富之道,你不听;众生喜欢聪明、喜欢智慧、喜欢健康长寿,佛都教你怎样能够满你的欲望。这是一切经论上讲的三种布施,你布施财,你的财源滚滚而来。为什么?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你看看今天这个世间有许多发大财的人,前生修财布施,他要没有这个因,他这一生怎么能得财富?所以世间人不懂,「他会经营、他很聪明」?都不是,再聪明命里头没有,还是没有。

  方东美先生非常聪明,真有智慧,没有财富,一生做个教员,靠一点微薄的薪水钟点费过日子。那个时候台湾《卍字续藏》出版,我把这个讯息告诉他,他非常欢喜,想买这套书都没有钱。他的因地我们学佛的人知道,过去生中修法布施,没有修财布施,所以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没有财布施这一生物质生活困难。什么样的因,他有什么样的果报,凡夫之人,很少能够脱离命中的定数,很难!这桩事情《了凡四训》讲得很清楚、很明白,那里面所说的句句都是真话,我们要想知道自己的命运,要想改造自己的命运,《了凡四训》是一部非常好的参考书。这是佛说法教化众生,先得观机,你是什么样的根机,你有什么样的爱好,这个爱好与前世有关系,佛能观机。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你的生活状况,你阿赖耶里面含藏的习气,佛能够随顺你,恒顺众生,教学就收到良好的效果。『普雨三世一切诸佛妙法轮云,显示如来波罗蜜海』,「妙法轮云」就是「波罗蜜海」,我们前面念过十波罗蜜。尘中现佛,佛再示现圆满的波罗蜜,这叫法轮云。

  【又雨无量诸出离云。】

  『雨』是比喻,从上降下来,这当动词讲。诸佛垂教,教化众生,佛在上众生在下教导你,用这个字来形容、来比喻。『无量出离云』,「出离云」是什么?底下说得很清楚:

  【令诸众生永度生死。】

  帮助众生永远离开生死。世间有许许多多的宗教都说有永生,永生在哪里?在天堂,人生到天堂就得永生。这句话并没有说错,但是许许多多人误会了,得问是哪一个天堂?天堂等级很多,佛法里面讲欲界天堂、色界天堂、无色界天堂,这统统不究竟,没有能够得永生。无色界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是多长的时间?佛在经上说,一个大劫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成住坏空这四个叫四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世界成住坏空八万四千次,没有法子计算。但是时间再长总有到头的一天,八万四千大劫到了怎么办?到了还是要轮回,还是要堕落,这个事情麻烦了,没有脱离三界六道。所以真正想脱离三界六道,还要用功夫,再往上升一级就出了三界,出了三界在佛法里称他作阿罗汉、辟支佛。

  他们那个天堂行,三界六道的生死没有了,出离了,「出离云」。这是不是真的出离?不是。为什么?他没有出离十法界。六道生死没有了,十法界还有生死,什么生死?变易生死。六道里头有分段生死、变易生死这两种生死,到四圣法界,分段生死没有了,变易生死还有。可见得这些东西要不讲清楚,含糊笼统说天堂就永生,很容易误事,我们不能不搞清楚。要到什么时候才圆满?到一真法界如来究竟圆满的果地那才圆满。为什么?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换句话说,他还剩下最后一次的变易生死。这些名词我在此地不加以解释,前后经文都会说到。

  【复雨诸佛大愿之云,显示十方诸世界中普贤菩萨道场众会。】

  诸位要知道,『普贤菩萨道场众会』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怎么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西方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清凉大师在此地说这是「示说法主」,意思就是讲「将说普法,令知法主大愿,普周剎尘内故」,他注得好。说法主是谁?名字我们看到:普贤菩萨,《大方广佛华严经》说法主是普贤菩萨。为什么不是如来?我过去曾经问过李老师,佛为什么不说法,菩萨来说法?李老师告诉我,佛表性体,真如本性的理体,理体没有话说,「本来无一物」,说什么?理体没得说的。所以说法一定要菩萨,菩萨代表性体起用,起作用那就当然有说、有现相;理体只有现相,没有说法。从体起用,这又说了。

  所以佛门里面供养佛像,一定是一佛二菩萨,佛像是代表真如自性、代表理体,菩萨代表从体起用。从体起用,这个作用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德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解,一类是行,所以不需要三个菩萨,两个菩萨就够了。毗卢遮那佛,这两位菩萨,一位是普贤,一位是文殊。文殊代表解门,普贤代表行门,把普贤摆在第一,把文殊摆在第二,你就晓得这个经典里面所说的是重视行门,解来辅助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代表本体、代表自性,观音、势至代表从体起用,就是阿弥陀佛的大用。观音代表行,大势至代表解,解行两门就全部都包括了。诸位将来给人家介绍大殿里面供养的佛像,你就懂得这个意思,佛只现相不说法,说法是菩萨说。

  『大愿之云』,大愿不就很明显吗?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最后导归极乐,『显示十方诸世界中』,给诸位说,普贤菩萨第一。这意思是什么?诸位一定要记住,行第一,你学佛你能解不能行,什么成就都没有。怎么行法?我解一句我就行一句,我能解两句我就行两句,这样就对了。

  诸位同学,前面我们讲到随机说法,经文列举三法,这都是下面我们会看到的。第一个是讲「法轮云」,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说的是「示其所行」。第二句讲「出离云」,「示其所度」。第三句讲「大愿云」,「示说法主」。虽然这是法身菩萨的事业,我们在初学也能够得受用。第一个我们要效法菩萨,要向菩萨学习。菩萨心里面想的是什么?口里头说的是什么?身体做的是什么?我们学佛无非就学这三桩事。菩萨的心真正觉悟,换句话说,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真的明了,这个明了就叫做智慧。佛家回向偈里面常常念,「愿得智慧真明了」,明了的事理、性相、因果无量无边,如果从事相上把它归纳不外乎三大类,一个是真正明了人与人的关系,第二个是真正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个真正明了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三种关系搞清楚、搞明白,真正能做到平等对待,或者我们说平等的尊重、平等的尊敬,和睦相处,整个宇宙是融洽的,这就是《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障碍的法界。

  由此可知,所有一切的障碍都是不了解事实状况,不了解它的真相,随着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产生无量无边的障碍,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我们如何真正达到全方位的了解?一定要效法佛菩萨。佛菩萨的心一念不生,一念不生这叫大定,了了分明一念不生。不像我们凡夫,念头一个接一个,前念灭,后念生,这个念头灭不掉。佛告诉我们,这个念头是妄念,不是真的,既然是妄,当然可以断掉,你今天断不掉是你没功夫;你要有功夫,你当然可以断掉,为什么?它是虚妄的,它不是真的。如何把这个妄念断掉?方法太多了,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我们今天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采取哪个法门?我们采取「持名念佛」,这个法门方便。方便在哪里?我们用一个念对治所有妄念,这一念是六字洪名。所以念佛你得会念,你念佛干什么?把妄念给念掉。有人说,我不念佛,念一二三四五行不行?行,那也是个法门,你喜欢用哪个法门就用哪个法门,总而言之是把你的妄念念掉,你就成功了。

  那要问,你为什么选阿弥陀佛?我们要问,你为什么要选一二三四五?这不是抬杠吗?它有什么意思?所以经上讲要随顺众生的根欲,你喜欢什么法门你用什么法门,门门都通大道,门门都明心见性。只要你一门深入,你把你的妄想杂念给打掉,你就成了。所以不必强迫别人跟我一样,你这个念头就坏了,这个念头就变成你修行一个大障碍,佛都不勉强人,你为什么勉强人?我们要学佛恒顺众生,绝不勉强任何一个人。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只要你真诚一门深入,你会把妄念断掉,妄念断掉就成佛了,这就叫从根本修。所以我们取的是持名念佛,要懂得持名念佛的目的何在,为什么用它?用它有大好处,那就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念一二三四五,阿弥陀佛加不上你,帮不上忙。不但阿弥陀佛加持,十方一切诸佛都加持,这个便宜占大了。为什么?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一切诸佛都帮助阿弥陀佛,所以做弥陀弟子,那是无上的光荣。可是你要做弥陀真弟子,你不能做冒充弟子,冒充的弥陀弟子,那你的罪过就无量无边。

  真念佛、会念佛的人,什么时候念佛?妄念起来了,阿弥陀佛,这个念头马上就换过来了。绝对不要去想这个念头是好的念头、是不好的念头,统统不要想,只要念头一起来,马上就换成阿弥陀佛。我们这个身体在世间,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人群,与一切大众相处,学菩萨行。菩萨是怎么行法?大乘经上讲的六度四摄,这是菩萨行。《华严经》上讲的四摄、十波罗蜜,把六度展开为十度,我们学这个,勤修四摄法。四摄法我跟大家讲过很多遍,这是佛教给我们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交际的方法。现在讲交际,我们一般讲接触的方法,你跟人接触,跟事、跟物接触,你都要遵守这四个方法。这四个方法,如来常用的方法。方法有了,实际内容就是六度、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十个纲领。

  布施是什么意思?舍己为人,要有心,常常有舍己为人。我每天早晨为什么三点钟起床?为什么这么辛苦?为人,做出精进的样子给别人看。你在这个道场里面能这样做,你是道场同学、伴侣里头的好榜样,不是为自己,我为大家。我这样做大家看到了,他会跟进,他要不做,他会生惭愧心。我天天这样做,带头做,菩萨大众里头的带头人,舍己为人。持戒波罗蜜是守法,决定遵守如来的教诲,也就是经上教导我们的一定要依教奉行,守法。忍辱是耐心,没有耐心怎么能成就?精进是改进,天天改自己的毛病,改就有进步,天天求进步。禅定是自己有主宰,心有主宰,心绝对不会被外境所动摇。般若是智慧,对于一切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方便,后面这四种是善巧方便,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会处理得恰到好处。佛教给我们的,佛处事待人接物就是这样的,我们要学习,这是「法轮云」。

  「出离云」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想到,这一生当中如果不能出离六道轮回,往后的罪有得受,生生世世长劫轮回受不完的罪。宋朝莹珂法师,我们在讲席当中常提到,大家听到耳熟,他就是怕轮回苦、怕地狱苦,出离的心真切,所以他能往生,他能精进,真精进。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行?没有出离心。为什么没有出离心?不知道轮回三途之苦,不晓得,以为这是经上讲的,无所谓,我又没有看到;等到你哪一天看到,你后悔来不及,那个时候就真的迟了。所以这个事情现在就要干,要很认真的干、很努力的干,决定不能够松懈。要知道这是我们一生第一桩大事,其他的鸡毛蒜皮,小事!讲《华严经》,小事!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大事。大事小事都分不出来,愚痴!我认真念佛求了生死,是不是自私自利、是不是小乘?不是,是大乘。为什么?你能够这样做,做给别人看,影响别人,把别人的懈怠懒散带起来,你这个功德无量无边,你这是真实大乘菩萨。讲经说法没用,讲经说法是口善,行不善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果报顶多是来生的福报,为什么?这是法布施,来生得聪明智慧。

  黄念祖老居士就给我很大的警告,但是他没有直接对我说,他对他的学生说。我过去到北京,他的学生来告诉我,他说我们黄老师讲过,「净空法师如果要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生的福报不得了!」这个话是给我当头棒喝的!确确实实我这一生所做的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要不往生,来生我的果报是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肯定得到的。但是得到有什么用?再长的寿也要死,死了之后福报完了,享福的时候会不会再修福?会不会被福报迷住?很难讲,这就没有把握了。我们看到现在世间人,有大福报的人被福报所迷,不懂得修福,虽然心地慈悲想修福、想种福,种的不是地方,换句话说,没有智慧,不认识福田。像把很好的种子种在沙土里头,不会长,种在石头上,连芽都不会发。所以真实智慧、真实福报是往生净土第一德,把这桩大事疏忽,那说得不好听,糊涂到所以然!所以日常生活当中,跟一切大众接触,广行十波罗蜜;不跟大众接触的时候,一心念佛。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出声念也好,默声念也好,坐着念也好,站着念也好,走着念也好,不能间断。一心求生净土,一心接引大众,这是大乘心。接引他,我做的这个样子就是接引大众。这一品经是「现相品」,如来会现相我也会现相,我们在这里要学会这个,要把出离看作我们这一生第一桩大事。

  第三「大愿云」,显示说法主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大德,就是真干,夏莲居老居士常讲的「真干」,普贤第一德,一丝毫虚伪都没有。他真干的内涵是十大愿王。礼敬诸佛,一微尘里面都有恒沙诸佛,一毛端里头都有恒沙诸佛,他的礼敬周遍法界,遍入微尘;那个敬意,渗透在微尘里头。这个境界我们不读《华严》决定不知道,你作梦都想象不到,普贤境界不可思议!普贤「说普法」,普法是什么?《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普法,遍虚空法界,遍世界微尘数剎土,遍一一世界微尘数众生。所以诸位同修要记住,龙树菩萨在龙宫看到的上本《华严》,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十不是数字,如果是数字,十个大千世界并不是很多,十在《华严》是表法的,表圆满。数字一到十是个圆满的数字,虚空法界无量无边一个不漏,叫做十。《阿弥陀经》上用七也是表圆满,七代表四方、上下、当中,所以它也是圆满,不是数目字。

  清凉大师末后一句话说得好,「令知法主大愿」,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普周剎尘内故」,这就是我刚才所讲的,普贤的境界渗透微尘,他的敬意、他的赞叹、他的供养、他的忏悔,乃至到「普皆回向」,一一心愿契入微尘,所以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华藏世界里面,我们在这个经上读到,「地上菩萨,初后不离念佛」,初是初地,后是等觉;也有句子里面讲,「地上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始终跟初后的意思一样,始是初地,终是等觉。念什么佛?念南无阿弥陀佛。谁教他的?普贤菩萨教他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海会如是,这哪里能错得了?我们读这段经文,意思一定要懂得,我们要知道怎样来学习。第六句:

  【作是事已,右绕于佛,从足下入。】

  前面念的一段是光,佛从眉间放的光,光里面显示这么多的事,妙极了!最后一句光收起来了,先是放,放出来现在把光收起来了,收是什么意思?清凉大师说得好,「示有终归」,都是表法的。展开,修行教化众生,十方一切诸佛修因证果、度化众生的事情,全都在光中显示出来,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剎土在光中全都看见了。清凉注解,「证从佛流,眉间出光」,证是证明,一切菩萨的教化众生,根据什么?根据诸佛如来教导的,不是自己发明的,所以眉间出光。「修因顺果,故须右绕」,右是顺,左是逆,佛法取右绕为顺。「自下升高,故从足入」,这个光收起来的时候,是从佛足下收入。这代表什么意思?「履佛所行,方证入故」。你要想入佛的境界,你就要学佛的行持,换句话说,你要走佛的道路。足是讲行,你要学佛之行,你才能够证得;你不学佛的行,你的行为跟佛的行是相违背,你就错了。佛的行是什么?自己一定要清楚,佛行的基础是净业三福。从净业三福开始这是第一步,然后我们晓得,佛的心是禅,佛的眼是教,佛的行是律,这是学佛之所依,这就是「履佛所行」。我们的身要依戒律,我们的心要依禅,我们的言要依教,这三种是「一而三,三而一」,你就真学佛。

  这一段我们就说到此地,现在大家看第二段「现华表义」。前面这一大段是放光,光最重要的是表法主,表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给我们说法,法有理、有教,理就是义理,义理这一段现华来表。

  【尔时佛前有大莲华,忽然出现。】

  『尔时』是什么时候?是佛眉间放光,那个光从足下收起来的那个时候。前面这段经文,光从足下收起来了,就是这个时候。光一收起来,佛前就有一个『大莲华,忽然出现』。「华」是有意思的,这一句是总说莲华出现。佛法里面常常用来表法的,最普遍的是三个东西,第一个是莲华,第二个是法轮,第三个是卍字。卍字是三十二相之一,佛胸口有卍字的相。卍字是表吉祥的,都是右旋。莲华表清净,用得很多,我们看到佛像、菩萨像坐在莲华台上、站在莲华台上,为什么不用其他的花来代表?莲华所表的意思是清净无染,确实是代表佛菩萨的德行。莲华是长在池塘里面,它的根在池塘泥土里,它的茎是在水里面,花开在水上面,莲华代表不但是出污泥而不染,连清水它也不染。所以佛用这个来表法,把池塘里面的泥代表六道,六道是五浊恶世、是染污;泥的上面是清水,把清水代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华开在水上面,这就显示修行人不但要脱离六道,还要脱离十法界,四圣法界也不沾染,这是莲华表的意思。

  这个时候,佛的眉间光收起来的时候,忽然大莲华出现,这个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要知道。经上讲忽然出现,这个忽然是表「依理起事」,理太深,事太复杂,都是不可思议。大莲华在此地,清凉大师为我们介绍:通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通说。别说,别表华藏佛之清净,华藏佛是毗卢遮那如来,是法身佛。在佛前忽然出现这个莲华,这个莲华是什么?这个莲华就是华藏世界依正庄严,无一不清净。既然通表《华严》,当然具足教义里面所说的,「同时具足等十门」,这十门叫教义。这十门是《华严经》上讲的十玄门,十玄门不能在此地讲。

  我这一次讲这部经,把玄义留在最后讲,全经讲完之后回过头来讲玄义,听起来就有味道了。玄义是全经义理的精华,但是没有涉及到全经,你很难理解。所以古德讲经有一个原则,对初学的人讲,不讲玄义。对老修的讲,讲玄义不讲经;对初学介绍,讲经不讲玄义。初学的人听经,如果讲玄义,玄义讲得很长、讲得很深,像智者大师讲《法华经》,九旬谈妙。九十天讲什么?《妙法莲华经》,讲一个经题,一个经的题目讲了九十天。现在要这个讲法,把听众全都讲光了,谁来听你的?「我要来听经的,你的一个题目就讲九十天?」那还得了吗?所以那个时候众生根性可以,现在不契机了。现在人心浮气躁,没有耐心。我们在外国,过去在美国住了很多年,美国人喜欢听经,限定你多少时间?一天讲一次两个小时,最好不要超过三天,换句话说,他只有六个小时的耐心。最多不过十个小时,讲五天,他可能会来听。你要讲七天,不来了,太长了,我没有时间。

  所以李老师当年培训我们,教我们讲经,所选择的经都是小部的。教导我们出去讲经,最长不能超过十次,最短不能少过三次。他教给我们的原则,我们学了真的很受用,走到全世界都受人欢迎,最适中的五次到七次,那一部经要讲圆满。《华严》这么大的经,我们怎么讲法?我们把它分段,就是把它分成许多的小单元;经本身分品,一品是一个大单元,我们从一个大单元可以分成很多小单元。像「世主妙严品」第一品,现在单独流通的就有很多小单元,大概「知足天王」这个单元流通得最多,像「忉利天王」、「主山神」、「主水神」,杂神众那就是二十九个单元,「四天王」也是个单元,这样子单独流通,那就变成小部。在外面别人请讲经,你得要观机,往往听众会限制时间,你要按照限制的时间把这个单元讲圆满。所以大部经可以用这个方法化整为零,就变成许许多多小部经,合起来就是一个大部,学《华严》应当这样学法。在新加坡有些同学对这个经有兴趣,你们要懂得,也得要把精神力量集中学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学好,可以再选一个单元。全经可以听,决定不能全学,全学你的时间、精力不够。学教还是循序渐进,按部就班,不能一次学得很多。这是为什么用莲华表法、为什么忽然出现。

  【其华具有十种庄严,一切莲华所不能及。】

  这下面是显示莲华具足庄严之德,庄严的德也说不尽。经文也分两段,我们念的这一句,这是第一段「显德无尽」。清凉用这个科题、标题,提示我们这个华具有十种庄严。十是表法的,换句话说,无尽的庄严。『一切莲华所不能及』,「莲华」表法的意思我们懂了,别说我们这个世界的莲华,诸菩萨的净土、法身菩萨的净土所现的莲华不能跟它相比。下面经文也说这十种德相,这十种是略举,每一种德相都是无量无边,我们在这部经前面读得这么多,许许多多例子我们都能够看得出来、都能够体会得到。密宗教学最流行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我学佛章嘉大师教我。这一句话什么意思?保持你的身心像莲华一样。「唵」是身,实在讲那个身包括法身、报身、应化身;「嘛呢」就是莲华,「叭咪」是保持,「吽」是意。保持你的身、心意像莲华一样,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是这个意思。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八八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现瑞表法,现华表义第二句:

  【所谓众宝间错以为其茎,摩尼宝王以为其藏,法界众宝普作其叶,诸香摩尼而作其须,阎浮檀金庄严其台,妙网覆上光色清净。】

  这一段是「先标十种,显德无尽」。后面,就是刚才念的这一段,「别列十句」,我们念了六句,这六句是「体备众德」。我们从经文上就能够看得出来,全是表法的意思。后面四句是讲「妙用自在」。『众宝间错以为其茎』,说明这个大莲华不是草本、木本,不像我们这个世间的植物,是七宝化作的,全是表法的意义。『摩尼宝王以为其藏』,藏是什么?我们一般人讲莲蓬,莲华里头有个莲蓬,莲蓬里面含藏着莲子,所以「藏」是含藏莲子的莲蓬。华是因,莲子是果,所以莲华又代表因果同时,说明宇宙之间万事万法,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很深。我们通常讲因果转变、因果相续、因果循环都是同时的,所以你看到果,果里面就有因,你看到因,因里头就有果。因要是熟了,果就现前;果熟了,因就非常明显,确确实实是同时的,在这一切植物里头,莲华是最明显的,表这个意思。由此可知,这个大莲华是什么?跟经上讲的如来的法身、如来的化土,真的是无二无别,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不在?就像经上讲的,有现有不现。什么叫现?觉悟叫现,豁然觉悟了;不觉那就不现。这些意思我们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法界众宝普作其叶』,尽虚空遍法界什么是宝?这一点我们要清楚,佛经上讲「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到底算不算七宝?世间不觉之人以为是珍宝。为什么?我们一般讲希有的物质,在这个物质世界里面,这些东西产量稀少,大家就格外的珍惜了。如果多了,太多了,就把它看作很寻常。所以是不是个宝,要看人怎么看待它。其实今天科学家也知道,佛法早就说过了,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的现象是一合相,一合相是平等相、是无差别相。科学家眼睛里面看世界,确实是平等相、是无差别相,为什么?所有一切物质都是一个基本粒子组合的,只是它组合的方程式不相同而已,除此之外并无差别,那又何必贵此贱彼?实在没有必要。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有真正至宝,那是什么?觉悟。觉悟才是真正至宝,所以称佛法僧为三宝。佛是能觉之人,法是所觉之物,僧是正在学佛、正在求觉,他随顺佛陀、随顺法性,宝!这是真正至宝。莲华的叶是荷叶,衬托莲华的。「法界众宝」这是说这个法界里头有众多觉悟之人、有众多求觉之人,这是宝。

  『诸香摩尼而作其须』,莲华有须须。『阎浮檀金庄严其台』,莲台。『妙网覆上』,这是华上面的庄严,『光色清净』。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用这个莲华来表法,「表示法门,一含一切,华藏之名,由此而立。」

  【于一念中示现无边诸佛神变,普能发起一切音声,摩尼宝王影现佛身,于音声中,普能演说一切菩萨所修行愿。】

  这一段是讲作用。一念时间短,『一念中示现无边诸佛神变』,一念如此,念念亦然。一念现圆满的虚空法界,一念变幻成十法界依正庄严。『摩尼宝王』,「摩尼宝王」就是前面讲的的藏体,前头讲「摩尼宝王以为其藏」,莲蓬里面含的莲子,是讲果德,『影现佛身』。『于音声中,普能演说一切菩萨所修行愿』。华表的是教义,我们在这一段文里面如何能够看出教义?世界称为华藏世界,「华藏之名,由此而立」,我们要记住,华藏世界的名就是由这个大莲华忽然出现,称作华藏世界。看到这个「藏」,因果同时,一真法界是果,十法界是因,因地在十法界,果在一真法界,它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很深很深。

  清凉有简单的解释,第一个是教义,「谓见此莲华,能生解故」,见到这个莲华,你知道莲华表法的意义。所以佛教的艺术,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佛像、菩萨像都离不开莲华,莲华是什么意思我们一定要懂得。古德教给我们读经要随文入观,我们就真正得受用。看到莲华,立刻就要想到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不但六道不染着,四圣法界也不染着,你见到莲华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果然懂得了,你想想六道你肯定放下了,不但六道放下,十法界也放下了,决定不会沾染十法界。为什么?六道是莲华的根,根部是泥,四圣法界是水,华开在水的上面,不是开在水里头。超越凡圣,六道是凡,四圣是圣,六凡四圣都超越了,莲华表这个意思,佛超越了,菩萨超越了。所以菩萨的像、佛的像一定是有莲座,阿罗汉没有超越,所以阿罗汉的造像很少看到有莲华。表义,这个义再说得明白一点,就是放下,看破、放下。你对于四圣六凡这十法界,你真的明白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确确实实无所有、不可得,毕竟空!你在这里头起心动念,有所贪着,那个错了,那是迷惑。整个佛法就在这莲华里头看见了,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教的是什么?拿个莲华给你看看就懂得了,就教你这个。

  我们看看密宗,现在密宗在这个世间也相当盛行,藏密普遍传到世界,他们走出西藏,走向世界。藏密里头最普遍的一句咒语,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我们几乎到处可以看见、到处可以听见。在西藏念六字大明咒,大概就跟我们汉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样的普遍。六字大明咒念的就是莲华,这一个神咒的意思,保持身心像莲华一样。我们从显密能够看出一切诸佛教导一切众生教什么?这就明白了,决定不可以染着,染着就错了。也就是这个经里头我们常常说的,要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我们自己这个大莲华就忽然出现了。忽然出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它表这个意思。

  这个华十种庄严就是代表教义的十门,第一个讲「教义」;第二讲「事理」,华是事,体就是真如、就是自性,「举体同真」。我们以世间莲华来说,这个花是相,相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事相它的体性是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你明心见性,性在哪里?这个花举起来就是。前面跟诸位说,心性就是虚空法界,就是万事万物,心的相分。古人用金跟器做比喻,那个比喻比得好,我们容易理解,「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在哪里?随手拈来无有不是,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相上看是千差万别,性上看是一真,没有差别。

  第三个讲「境智」,华是所观的境界,智是能观。能观之智、所观之境,在这个华里头圆满的显现出来了。第四个讲「行位」,菩萨修行,菩萨所证的果位,华常常表因,表六度万行,菩萨修六度万行,不断的提升他的果位。从十信提升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也都在这一个华里头表现出来,菩萨所行的。第五讲「因果」,「因事之华,览成果故」。特别是莲华,华里头有果,果不离华,表因果同时。所以诸佛如来不轻初学,初发心学佛的人,诸佛如来绝对不把他看轻。为什么?他这个心一发,果就在其中。果是圆满的菩提,跟诸佛如来所证无二无别,不过什么?不显,就好象莲华长成,莲蓬就在里头,里面就有莲子。我们看那莲子不能吃,还没有长成,子已经在其中。

  第六讲「依正」,「全是所修,亦能依故」,全是所修着重在「全」字。修行在哪里修?起心动念点点滴滴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工作里头修,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修。修什么?修六度万行。认真负责,表演得圆圆满满,就像华一样庄严,心地一尘不染。「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不但出污泥,出水,中国文人常讲「出水芙蓉」,芙蓉就是莲华。万行庄严而清净不染,这才是圆满的。六道凡夫万行庄严他也有做,但是他心地染着,染着就是凡夫,染着那个庄严就变成福报。菩萨修行庄严不染着,那变成功德。我们要问,诸天天王神圣,他们修不修六度万行?修。他们心目当中六度万行是善事、是好事,行善他着相了,他希求果报。譬如我们如果修财布施,希求得财富,这个布施是福报;如果我们修财布施,我们心里头一无所求,这是功德。功德帮助你得三昧,功德帮助你见性,果不一样,功德的果是真的,真实的果报;福德的果不是真的,福德的果是得人天福报。人天福报怎么说不是真的?享得尽的,享完之后就没有了,所以它不是真的。因此,我们要懂得修真正的福报。

  法布施不求聪明智慧,无畏布施也不求健康长寿,那要问,这个果报会不会得到?会得到,得到的更殊胜,不求得到的果报比有求得到的还要殊胜。也许有同修要问,我修我没有求,可是我没有得到这个福报,我没有得到财富,也没有开智慧,也没有得健康长寿,这是什么原因?实在讲你已经得到,你自己没有觉察,好象没有得到,你业障消除了。如果你没有修,你在财用比现前应当要差很多,现在还能保持这个状况,业障消除。身体不好,做了许多好事无畏布施,身体还是不好,如果你要不修这些布施,你这个身体比现在会更差,能够保持这个样子是已经消很多业障了,要细心你才能观察得到。怎样有很显明的果报,明显的进步?再努力再修。

  说实在话我现在修的还不够,认真努力再修,把其他的念头全部都放下,一心一意随顺佛陀教诲,我这一生当中就干这一桩事情,那你果德的效果就非常明显。确确实实放下自己妄想分别执着,跟诸位说,就是放下自己的业障,要知道那是我自己的业障。放下自己业障,随顺佛陀教诲,佛陀教诲是性德。你们想想看,我到这个世间来是业力受生的,我这一生所受的是业报;业报很复杂,我这一生生活也很复杂,善恶因缘混杂在一起,真的叫纠缠不清。如何把它理出一个头绪出来?是可以的,修唯一真诚清净心,头绪就理出来,它就不杂,它就不乱了。所以我们读《十善业道经》,佛教导我们「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我念了之后我给同学们讲,我又加了一句,「不容毫分不净夹杂」。如果我们的心向这个方向、这个目标纯净纯善,那你转变你自己的业报,世间人讲,你改造你自己的命运,你就会有很快速明显的改变。你那个改变,人人都看得见,自己也很清楚,纯净纯善。

  现在这个社会,五欲六尘的染污到了最严重的程度,在最严重的程度里面,我们还能够超越不染,难得!你怎样做到真正不染?贪瞋痴断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贪了,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在面前不动心,不会起心动念了,魔王再厉害,他对你也无可奈何,对你无可奈何他就投降了。魔尊敬你、佩服你、护持你,魔变成护法,我没有要求他,自动来护法。什么原因?我走我纯净纯善的路,我知道世出世间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跟大众往来随缘而不攀缘。随缘里面有没有享受?诸位知道,稍稍有享受,你就被污染,这一点你要很细心的去观察、去揣摩,古德所讲「受而无受,无受而受」,这是真实智慧。欢乐的场面跟大家在一起,总不能说我一点表情都没有,像个木头人一样,那也把人吓坏了,人不敢学佛,「学佛都成这个样子?」菩萨能跟大众一同欢乐,别人有欢乐的心,菩萨是清净心,不一样!这就是这一段文表法的义趣,花开得很美,这就是表十法界依正庄严,体非常清净,世出世间法都不染,这样才能教化众生。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应酬当中,会做得非常圆满,会令一切大众对你羡慕、对你尊敬。你那个真正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教人尊敬你,教天地鬼神都尊敬你,教诸佛赞叹你,教菩萨赞叹你,你凭什么?给诸位说,就是纯净纯善。纯净纯善是什么?真心、自性,真如本性是纯善纯净。纯净不染,纯善现相。因为心地纯净,所现的一切现象都是纯净的,体是纯净的,相才是纯善。我们从这个地方学习就好了。

  讲到依正,「全是所修,亦能依故」,依跟正是一不是二,这个道理很深。一般人把依跟正总是分开,认为身是正报,生活环境是依报,依报里面有人事的环境、有物质的环境。诸位一定要知道,物质环境是依报,人事环境也是依报。所以佛家讲依正,正是自身,这是我的正报,你是我的依报。如果在你说,你的身是正报,我这个身是你的依报,依正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可是你再想想看,我这个身体还是依报,为什么?这个身跟所有一切众生身同样是剎那生灭,同样是唯识所变。所以在一真法界里头,身土不二。讲四法界,常寂光净土跟实报庄严净土是一不是二,常寂光是理,实报庄严是事,理跟事是一不是二。

  如果你要参透了,我们今天是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我这个身跟土要问是不是常寂光净土?是,理是常寂光,事是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的人不知道理,方便有余土他也不知道,不知道但是不是没有;实报庄严土他知道,所以说实报跟寂光是一不是二。其实寂光是能现,三土都是所现,哪一法离开常寂光?常寂光是法性,三土是法相,法相怎么能离开法性?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我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然后你才真正能够修到纯净纯善。你不懂这些事实真相、不明白这个道理,迷在其中,你的心怎么能清净?你的行怎么能纯善?我们在讲席里头也不少次的提到,心要跟虚空法界融成一片,身要跟剎土众生合而为一,我们的身心就是宇宙、就是万有,纯净纯善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诸位同学,前面我们讲到「现华表义」这一段经文,它所表的义理非常的深广。末后总结到「于一念中示现无边诸佛神变」,诸佛的神变确实是无量无边,变些什么?他变虚空法界,他变无量无边的剎土众生,这是诸佛的神变。「普能发起一切音声」,现相能随众生心化现种种相,都是属于诸佛神变。首先我们要认清楚,诸佛到底是什么?我们在大经,虽然我们读的分量还不多,但是已经能够很清楚的体会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这个意思我们已经能够体会得。虽体会得而不能证明,如果要证明了,那你就成菩萨、成佛了。菩萨证到局部,诸佛证得圆满,我们今天是听说,没有能够亲证。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诸佛也是自己,对!诸佛是自己;三途恶道也是自己,没错,也是自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诸佛是自己的本觉,三途恶道是自己的不觉。

  我在前面举比喻,我们的身是个法身,就是宇宙的全体。三途恶道是我们身上麻木不仁的局部,它有病,它失去知觉,麻木了;诸佛如来,那是圆满的觉悟,也就是这个身体里头最健康的一部分,这是真的。所以诸佛如来不是别人,净宗里头常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你们想想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阿弥陀佛是哪里来的?自性变现的。西方净土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自性弥陀是「唯识所变」,性识都是自己,这是事实真相。所以对于九法界众生,特别是九法界里面的六道众生,这是严重麻木的一个部位,当然现佛身去教化。「于音声中,普能演说一切菩萨所修行愿」,帮助这个局部麻木恢复正常。所以一定要肯定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常常去想、常常去念,「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念个几千遍、念个几万遍,让这个印象非常深刻,能帮助你看破放下。今天我们不能看破、不能放下,原因就是正确的观念没有,所有的念头都是错误的。

  今天我看到桌上有一个传真,不知道是哪里传来的,也没有地址。我想这个同修大概常常在听网路,他说他专修净土,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他现在又喜欢听《金刚经》,也喜欢听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没问题,喜欢听《无量寿经》,问我怎么办?学习就跟世间上学一样,有主科有副科,我们今天以《无量寿经》为主科可以,用其他经论法门来帮助,做为选修、做为副科,佛经常讲正助双修。《金刚经》要不要天天读?不必要,懂得教义就好,记住经典里头几句最重要的话,目的帮助你放下,帮助你看破,一心专向净土,你不就成功了吗?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相当的难度,难在哪里?障碍。什么障碍?放不下、看不破,这是障碍。《金刚经》帮助你看破放下,所以你要真正在《金刚经》上学个几句,首先学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要是能够破四相,破四相是不再执着这四种相,不再分别这个相,只要你离分别执着,你的净宗修学必然一帆风顺。古大德给我们讲净宗是欣厌二门,厌是舍弃、厌离,厌离娑婆五浊恶世,这个世间没有值得留恋的;欣是爱好,欣喜,希望早一天生到极乐世界,早一天亲近弥陀如来。

  为什么我们求生这么困难?对这个世间有留恋,放不下,贪着,这就错了。《金刚经》上佛讲得多干脆,「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什么?佛法。我只取一部《无量寿经》,或者只取一部《阿弥陀经》,其他所有一切经论我统统舍掉。法都要舍,何况世间别的?这才叫真正「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不要说修行人,你把握这个原则你这一生成就了,恭喜你成佛了,弘法利生的人也要遵守这个原则。怎么遵守?我们还要读很多经,还要去讲很多经论,不是为自己,为别人。我读这个经论、我讲这个经论,是为他的,与我不相干,讲完之后我还是搞我自己的,这就对了,这是利益众生。受持《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这是利益自己。我在自己修行的时候、念佛的时候,所有一切经教在自己心里头一念不生。宾主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普能演说一切菩萨所修行愿」,演是表演,做给别人看的。「菩萨行愿」,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就是文殊菩萨行愿,文殊菩萨跟普贤菩萨是同一个行愿,都是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行愿相同。文殊表智,自性本具般若智慧,智行;普贤表悲,大慈大悲,悲愿。菩萨所表的是一体,不能够分开的,我们怎么学?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要具足智慧,文殊、普贤所说的纲领我们要学、要相应。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布施波罗蜜相不相应?与持戒波罗蜜相不相应?与忍辱波罗蜜相不相应?哪些事情?我们喝一口水,我们吃一口饭,我们穿一件衣,小事!每一桩小事能不能与文殊菩萨十波罗蜜相应、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相应?不要作意,自然相应,你是真的学到了。《华严》里面讲修行的方法你真学到了,一抬头一举足,圆满相应,真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与这十个纲领相应,就是与一切佛法相应。我们的心住在大方广佛华严,我们的行行在大方广佛华严。这个事情,不要说你行不到,你觉都没有觉察得到,是什么原因?你没有看破、没有放下,原因在这里。

  为什么没有看破、没有放下?你心量太小了,起心动念只有自己,起心动念你只有一个小圈圈,你不能超越。文殊、普贤,我们看看《华严经》上这些诸菩萨们,前面说过,所有的异生众都是菩萨,每位菩萨他们的心量都是跟虚空法界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各个如此。念念想的是虚空法界一切诸佛一切众生,真诚的慈悲,一丝毫的虚伪都没有,为九法界众生展示,这就是佛在一切经里头常常嘱咐的「为人演说」。心地纯净,「心净则国土净」,往生西方真正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心清净,以清净心修六度万行。清净心决定没有染污,决定没有好恶,「我喜欢这个、我讨厌那个」,那你就被污染了。这个高、那个低,你心就不平等了。平等一味!修行在哪里修?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法不是修行。只要把那个过失改过来,什么过失?妄想分别执着这是过失,以为这些法是真有,这是过失。果然能知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觉悟了,你就离开过失了。

  大乘经读多了,最重要的句子抓住,但是有些话不是对初学人讲的,这不是不慈悲,这不是吝法,初学人听了疑惑,很难给他解释,他要是把意思想错,往往他就退心了。释迦牟尼佛这一生教学当中,与下根人不说上法,他不能理解;与上根人不说下法,为什么?没有必要,他已经明了了,说是多余的,说法要契机要契理。「演说一切菩萨所修行愿」,是把虚空法界所有的修行人全部都包括了。要是就菩萨行为上来讲,从初发心到等觉,全都说到了。这一段是表华藏。再看下面第三段「现众表教」,教是教学:

  【此华生已,一念之间,于如来白毫相中,有菩萨摩诃萨,名一切法胜音,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众,俱时而出。】

  第一句是讲现众的时候,『一念』,「一念」是表相应,一念相应,念念相应。清凉大师注解,「华生无间,表教义相应」。『于如来白毫相中』,这是处所,光从「白毫相中」放的,菩萨也是从白毫相中出现的,也有它表法的意思,菩萨来说法,「表教从所证净法界所流」,因为白毫表中道,两个眉毛代表两边,两边都不是真正清净。我们讲净法界、染法界,六凡是染法界,四圣是净法界,染净两边不着才是真净。相对的净不是真净,相对的乐不是真乐,相对的大不是真大,这个道理我们应该不难懂。离开相对那是真的,但是离开相对说不出,真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离开相对说不出,那是真的,所以叫做不可思议,不思议法。

  『有菩萨摩诃萨』,这把人给我们介绍出来了,『名一切法胜音』,主菩萨。『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众』,这是眷属菩萨,数量很多。中道是代表自性,显示出佛在经上讲的「唯心所现」,心是清净的,心确实没有相,一无所有,能现一切相,虚空法界都是心性变现出来的。心性是真佛,在《华严经》称作毗卢遮那,毗卢遮那的意思我们要记住,遍一切处、遍一切时,一切时空就是毗卢遮那。这菩萨从如来白毫相中出现的。你要去想这个意思,不要去着相,你着相就错了,你以为真的那个佛像白毫里面出现这么多菩萨?我们凡夫学佛就着相。马鸣菩萨很明白的教给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才能够真正懂得如来所说真实义。着了相,凭你自己去想象,那你就把如来那个意思完全搞错了。我们要问,菩萨有没有?当然有。这个时候菩萨来了,菩萨跟华同时现行的,『此华生已,一念之间』,可见得很快。华生起一念之间,菩萨就出现,这是表教义相应。

  诸佛如来教导我们的,他所教导我们的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常问,他根据什么道理来教我们?根据他亲证的法界,换句话说,他教导我们的是法界的事实真相。所以佛说他自己没有说一句话,这是真的,为什么?事实真相摆在此地。就好象我们面前摆的这个是花,那边那个是树,事实真相在此地,这不是我说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如是而已,没有一句话是他创造的、是他发明的、是他的意思说出来,他没有意思,他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他说什么?事实真相摆在你面前你不明了,他给你介绍,给你解说;如果我们了解这个事实,我们对于佛不能不佩服,不能不信赖。

  【右绕如来,经无量匝,礼佛足已,时胜音菩萨坐莲华台。】

  这是菩萨对佛致敬,礼节我们要学习。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得很好,前面这一句,主菩萨、眷属菩萨统统出现,这代表什么意思?代表圆满的佛法。眷属菩萨里面包括从初发心到等觉,换句话说,包括整个佛法里面一切法门,这么多人不是修一个法门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他们代表圆满的法门,所以一切,「其一切法胜音菩萨」,一切是这个意思。『胜音』,你们想想看这个名号,「音」是音声,「胜」是殊胜。什么叫殊胜音声?说法。不说法这个音就不殊胜。无论说什么法,就是从最低阶的、刚刚入门的,一直到等觉,都叫做胜音。《华严》是大乘圆教,圆满的教学,就像一个学校,这个学校是完整的教育。完整教育的学校怎么办法?从幼稚园办到研究所,一个学校,它有幼稚园、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有硕士班、有博士班,《华严》是圆满的教学,统统都有。不像前面藏教、通教、别教,藏教好比是小学,通教好比是中学,别教好比是大学,它这是圆教,全部都包括在其中,所以有这么多的眷属。

  『右绕如来,经无量匝』,这是致最敬礼。通常我们在大乘经上常常看到,一般见佛都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形式上是这个样子,那个敬意无量无边,我们懂这个意思。「无量匝」用什么做代表?三匝、七匝、十匝绕十圈,最多的一百零八圈,都是代表圆满。三匝是代表三宝、三学、三慧,代表这个三,都是圆满的意思。七也是代表圆满,十也是代表圆满,一百零八也是代表圆满。我们行礼的时候,究竟采取哪一种?一定要看时节因缘,来演戏怎么演法,全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胜音菩萨坐莲华台』。

  【诸菩萨众坐莲华须,各于其上次第而坐。】

  这是致敬之后就座,主伴虽然不一样,胜音代佛说法。诸菩萨众都是随顺佛陀教诲,这个难得,所以跟着胜音菩萨礼敬如来、右绕如来。右是代表随顺,清凉大师注解,「右绕如来,文义相随,故依华坐,正助不等,台须有差。」这就是各人坐的座位有上下、有尊卑。大师也说得很好,「教由人立」,这就是大经佛常常讲的,佛法因缘生。为什么?因为佛法是教九法界众生的,九法界众生没有见性,没有见性一定要立规矩。为什么?没有规矩他就乱了。见性的人不乱,为什么?规矩就是性德,性德就是规矩。见性之后,性德完全流露出来,自自然然合乎规矩,一丝毫勉强都没有。像教儿童一样,儿童还不懂事,必须给他立规矩,到他将来长大成人,他自自然然会规矩,他明白了。所以对九法界众生没有尊卑的礼节规矩,那是讲不通的。可是诸位要记住,规矩不是佛菩萨不是这些人他们自己创意建立的,不是的!随顺性德,这是圣人,圣人所立的规矩是随顺性德;凡夫所立的规矩,那是随顺他自己的意思,所以凡夫各人立各人的规矩,各个规矩不一样,它有冲突。

  但是圣人所立的规矩没有冲突,譬如佛讲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基督教也讲,回教也讲,他们并没有协商过。由此可知,这些规约是性德,不是哪个人制定,不是哪一个人约束哪一个人。现在我们修学,特别讲到规矩,总是不服,「我为什么要守你的规矩?」如果有这个疑惑在,这个性德的教诲那就难了,产生了严重障碍。我们一定要了解,那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来就是这样的,佛讲的这些戒、讲的这些规矩,都是性本善,自性里头本具的善德、本具的善能,不是哪个人发明的,在悟不增,在迷不减。但是我们迷了性德,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违背本善,你造恶了。不能说造恶没有关系,造恶要受恶报。为什么要受恶报?佛讲得很清楚,「一切法从心想生」,你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把本善的一真法界变成不善的法界,变成三途六道。要知道三途六道本来没有,十法界本来也没有,都是自己违背了性德,自以为是,亏吃在这里。自以为是,《楞严经》上讲「知见立知」,什么叫知见立知?讲得白一点、讲得粗一点,就是自以为是,于是你吃了大亏!所以我们在经文上看到这些菩萨是有规矩、有秩序,『次第而坐』,按照顺序一点都不乱,性德的流露!这给世间人做榜样,都是在表演,都是在教化众生,都是在修圆满功德,我们不能不懂这个意思。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八九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现众表教:

  【其一切法胜音菩萨,了深法界,生大欢喜。】

  往下总共有十句,显示菩萨教化的德业。「主教是宗」,主持教化的这个人,就是『一切法胜音菩萨』。在这十句里面,就把「一切法」这个意思圆满的显示出来了。十句,清凉做两种解释。前面一种配十地,一句是一地,说明菩萨「普摄十地功德」。第二段是「横就极位」来解释,就是说以等觉位来看,看菩萨圆满的德行。我们先看这一句,这一句是说的欢喜地,初地。『了深法界』,「法界」是所证之如,「了」是能证之智,这个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我们现在学佛,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智慧。没有智慧,我们读经听经,往往把意思错解了。所以必须智慧开了才行,然后你听经读经才能够真正了解如来所说的真实义。要开智慧,心不清净开不了智慧。要想心清净,不持净戒你的心就清净不了,烦恼习气除不掉。

  我现在看到讲堂里面的听众,画面很清楚,没有几个人在听。念佛的时候我也看到,在家众比出家众多。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现在学院是处在筹备状况之下,我们还没有开幕,规矩是同学们订的,自己订的规矩自己做不到,实在是很难为情。不是我给你们订的,我是叫你们自己订的,这个规矩订得好,发表出去之后没有人不赞叹,但是一定要名副其实,如果做不到,就担任护法。但是护法,也尽可能抽出时间来听经,为什么?不听经,护法不如法,不如法,往往破坏佛法自己不知道。所以,弘法护法都要依佛陀的教诲,你不听经怎么行?不念佛怎么行?听经是明理,道理不明,肯定随顺自己的烦恼妄想分别执着,自己破坏佛法,还以为自己有功德,还以为自己做得很如法,错在这里。

  我今天下午,到教堂里面去看了一下,我看了真的生欢喜心,这是福地。我不在此地讲经的时候,我看书。从明天起,我就在教堂这个图书馆看书。我已经选了个座位,最后的一个座位。我坐在那边,哪些人在这里用功,我能看得到。你们念佛,我也尽量参加,跟你们一起念佛。你们护法、护持,我来修行。这个道场决定有弘法的、有护法的,护法要尽你自己的职责,把你护持的工作做好,弘法的人一定要认真研习经教,要认真念佛。护法的人,在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知道如何分配时间。你懂得分配时间,你就会有空闲的时候。这个空闲,一天一个小时也好,两个小时也好,要听教,要听讲。将来我们所有工程完毕开幕之后,我们招收学生,学生不参加常住任何工作,他在这个地方就是真正要做到八个小时研教,八个小时念佛。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我们不收。将来有人欢喜到我们这个道场进修,我们的条件就是如此,你能够遵守规矩,我们欢迎你来,你觉得你受不了,你到别的道场去。我们家里人觉得受不了,你就为常住服务,常住分配你的工作,你好好去做,这里头决定不能误会。

  学教的人一定要讲经,希望你在学习的时候,都到图书馆来,在图书馆自己用功。到你们小教室是干什么的?研究讨论。研究讨论要分组,我们这个大图书馆要是有好几个组在研究讨论,彼此有干扰。书籍是属于常住的,你们看看《沙弥律仪》就晓得,毁损常住物是什么样的果报,要清楚,要明了。我今天到图书馆看,有一本《中文大辞典》第九册放在后头,单独的一册。什么人拿的我不晓得,你用完之后一定要放在原处,否则的话,这一套中文大辞典有十册,你用完之后随便丢,这一套当中将来就缺掉了。这不是读书人,这是糟蹋图书,护法神看到都难过。我自己的图书,我用完之后一定归回原位。尤其是成套的丛书,不归原位很容易散失,到以后自己要找都找不到。要懂得爱惜常住物,这是个学院,常住物里头最重要的是图书,法宝。

  无论在家出家,我们这个地方共同的科目一定要学习,这个功课没学好,不能够学其他的课程。《弟子规》、《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这三种基本课程,《弟子规》是儒家的,《十善业道经》通世出世间法,《沙弥律仪》是出世间法,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兼顾了,在这里头奠定根基。希望大家认真好好的学,这是我们的根本,希望在最近这几个月把它完成。下一次我来的时候,除了我讲经,我抽出时间,我要来考考你们。怎么考法?抽签上台讲给大众听,这个方法很公平。每一个人上台讲一个小时,我们也给你录像,是你的成绩。我们在新加坡培训班,每一个学生上台讲,都给他录像,他一部经讲完了,他有一套完整的录像带,这是他的成绩报告,所以用不着考试。你要不真正用功努力,你上台就下不了台。无论是弘法护法,基本的东西要会,这三样是基本东西,其他东西不会没有关系,你做护持的工作,你多听你懂,你不会讲没有关系。这三样东西要熟,要理解,要会讲,我来听,你讲给我听,讲给大家听。

  所以我们看到菩萨教化众生,第一桩事情,清凉大师讲的「得智证如」,智慧开了。「如」是什么?如是心性。初地菩萨明心见性。此地讲的「如」就是讲的法界,法界的体是自性,法界的相是虚空、剎土、众生。怎样才是真正证得?性相是一不是二,理事是一不是二,因果是一不是二,这你证得了。欢喜地,『生大欢喜』。第二句:

  【入佛所行,智无疑滞。】

  这是二地。十地菩萨,初地修的是布施,二地修的是持戒。诸位要知道,一修一切修。虽然是一切修,它有一个是主。初地菩萨修布施,布施里头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统统具足。二地菩萨以持戒为主,持戒里头有布施波罗蜜,有忍辱波罗蜜,有精进、禅定、般若,有方便、愿、力、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个一不是专一,是任一,任何一法都可以作主,任何一法都可以作宾。《华严经》里面讲主伴,伴就是帮助。所以,任何一法要不具足一切法,这一法就不圆满。《华严经》任何一法具足一切佛法,这叫圆满的法轮。

  『入佛所行』,佛的行就是戒。佛的心是禅,佛的语是教,佛的行是戒。法身菩萨,我们这里讲的是地上菩萨摩诃萨,他们持的戒是性戒,自性本具的,在佛门也叫「道共戒」,他证了果,自自然然不会犯一切过失。比这个次一点的,有「定共戒」,人在入定的时候不会犯过失,那叫定共戒。证果的道共戒,道共戒称为性戒,佛之所行,菩萨摩诃萨行佛所行。我们今天是凡夫,一品无明都没有破,不但是无明没有破,见思烦恼最粗的见惑,我们一品都没有断,我们从哪里学起?从「律仪戒」学起。律仪戒就是佛为我们制定的,律仪戒入门就是「沙弥律仪」。所以我们今天不是讲得很高很玄,我们脚踏实地。

  古时候受大戒之后,半月半月诵戒,初一、十五把戒律大家在一起温习一遍,怕忘掉了。从前人有这个能力,念一遍能够保持两个星期。现在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学的这些佛菩萨的教诲,三天不温习,忘得干干净净。三天恐怕太长了,一天都保不住,在课堂里面给你讲的,给你学的,下课就忘掉了,这怎么办?这怎么能成就!如果是这种根性,这个根性是鲁钝到了极处,就跟《弥陀经》里面讲的周利盘陀伽,一点记性都没有,一点悟性也没有,那我们要怎样救自己?学周利盘陀伽,我天天读。周利盘陀伽成功了,以后他老人家也是大彻大悟,世出世间法都通达了,这个方法也就是常常讲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它就起作用了。

  如果我们把「沙弥律仪」每天读,每天来研究讨论、来讲,研究怎样落实,将我们的思想观念,将我们言行,以这个为标准,认真努力,依照这个标准来修正自己的思想言行,这个我们的修行有了根。现在没有根,没有根是真正的凡夫,这个凡夫很麻烦,为什么?今天披上了袈裟做佛的代表,世间人看到这种形象,误以为诸佛如来就是这个样子,你晓得你犯的过失有多大?诸佛如来最低的代表,初入门的代表,就是沙弥律仪、比丘戒、比丘的律仪,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那是世尊常随弟子的代表,住持佛法。所以佛法,佛交给比丘,不交给菩萨,为什么?就是比丘的行止完全学佛,菩萨不一定,因为菩萨要接触广大群众,要跟广大群众和光同尘,所以菩萨多半现在家相,菩萨所持的性戒:道共戒,处处是为利益众生着想,自己清净不染。道共戒,那个高,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绝对不会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着,功夫到家。比丘功夫没到家,小心谨慎,样样学佛,他是如来真正的代表,这就形式上来说,他是真的形象,佛的形象,所以佛把住持正法这个事情交给比丘。我们能不能做个真真实实的代表?太难了!

  我早年读蕅益大师的书,蕅益大师是明末清初的人,他生在明朝末年,圆寂在清朝。蕅益大师精通戒律,他说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了。所以比丘戒得不到,比丘戒一定要比丘传,没有比丘,你从哪里得戒?佛讲,比丘戒最低限度要有五个比丘传戒,你才能得戒。由此可知,佛法衰微了。现在,南宋以后比丘没有了,这么多年来这些出家人受的比丘戒,要知道是名字比丘,其实是得不到戒的。还要不要受?蕅益大师跟弘一天师都这样教导我们,要受,受,自己心里要明白,受了之后不可以称比丘,称比丘你就打妄语,这个罪过很重。受了之后,学比丘戒,学一条就得到一条,学两条就得到两条。如果你不受,你学比丘戒,别人会讥嫌你,是为这个原因。真正发惭愧心!我们生在没有真正比丘的时代。蕅益大师受比丘戒之后,他在佛菩萨面前退戒,他老人家一生持沙弥戒,沙弥律仪,所以有不少著作他的题名都是「菩萨戒沙弥」。菩萨戒没有比丘传,行,能得到,因为沙弥戒跟菩萨戒自己可以在佛像面前发愿去求,都能得到。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告诉我,他老人家非常重视戒律,告诉我,戒律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什么?三坛大戒是形式,那个不重要。重要是什么?你要做到。所以他老人家那个时候教给我,因为那个时候在家,五戒十善、菩萨戒本,叫我学。「学一条,真正做到,这一条你就得到」,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没有做到的,你完全没有得到。」所以,为了学戒方便起见,不妨受这种形式的戒律,我们要懂这个意思。戒是佛行,我们学佛,佛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学佛的大慈大悲,学佛的真诚清净,学佛的平等心,学佛一切善行,善行就是戒律。

  『智无疑滞』,「疑」是疑惑,「滞」是障碍。完全依照佛的教诲去做。戒律是佛的真实教诲,别人做不做,不关我的事情,决定不批评别人,但是别人是我的一面镜子,他没有做,我看到了,我要做。所以看到别人不持戒,看到别人破戒,回过头来想想:我有没有持戒?我有没有破戒?那是一面镜子,马上照到自己。如果我们自己依教奉行,我们生欢喜心,真正做到,确实有护戒神、有护法神。受了三皈,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你要真的受三皈,不是形式,形式没有用。

  鬼神来求受三皈,我们如何帮助他?今天如果是有鬼神来皈依,今天晚上我们一定要把三皈传授的录音带或是录像带,为鬼神播放一遍,他才能真正得到皈依。我们用一个小时候的时间,把它播放一遍。我们每天晚上都放录像带,有放《地藏经》,有放《十善业道经》,供养鬼神的,今天有鬼神皈依,我们就用一个小时把「三皈传授」播放一遍。他们比我们厉害,他们听了真干,确确实实他能够转迷为悟,转邪为正,转染为净,确确实实从迷邪染里头回过头来,依觉正净,所以他得护法神保佑。

  反而我们错了,我们只搞一个形式,从早到晚,从初一到腊月三十,我们还是依迷邪染,把觉正净忘得干干净净,皈依完全是搞形式,搞表面,不得受用。所以现在说实在话,鬼神在讥笑我们,瞧不起我们。鬼神听法,他能听得懂意思,反而一般许多人听法把意思听错了。不要说把佛的意思错会了,我跟大家讲话,就有不少人把我所讲的话也会错意了,你说这个事情多难!不容易。「愿解如来真实义」,所以有疑一定要问,去求证:我听讲的有没有把意思听错?你要不问,错在你这边。第三句:

  【入不可测佛法身海。】

  这是三地菩萨,多闻。「三地多闻,入法身海」。你看看这种配法,是不是跟四弘誓愿相应?二地菩萨持戒,「烦恼无尽誓愿断」,三地菩萨多闻,「法门无量誓愿学」,它有次第的。烦恼不断,学法门往往把意思错解了,为什么?随着我自己的意思来解释,就会错会佛的意思。所以,不修德行怎么行?德行就是戒律,德行成就清净心,成就真诚清净平等。学法门,成就正知正觉。

  『入不可测佛法身海』,「不可测」,没有方法测度,实在讲就是不可思议。由此可知,「多闻」,闻的是什么?《般若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诸法就是「法身海」,法身海的真实相就是佛法。通达明了,这个人就称为佛陀。通达明了还没有达到圆满究竟,这个人称为菩萨摩诃萨。你怎么能够通达?怎么能够契入这个境界?要靠戒德。所以我们必须要注重,千万不要以为小小戒没有关系。这个话很多人说:小小戒无所谓,那就是《十善业道经》所说的「不容毫分不善间杂」,小小戒就是毫分不善,你依旧夹杂,许许多多毫分不善就变成大不善,变成众多的不善,不是毫分,在这个世间连个善人的资格都没有,怎么能学佛?

  你看佛经,我们常常展开经卷,看到「善男子善女人」,学佛得要是世间善人才行,心行不善,你怎么能学佛?善男子善女人在经教里面有三个等级,你看看这个经是什么经。《华严经》上看到的善男子善女人,那是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才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是小乘经,须陀洹以上,确确实实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这个以上是善男子善女人。人天小法要具足十善业道,我们一般凡夫五戒十善具足了,这是善男子善女人,最低的,我们今天讲善人。所以我们看经教,你就晓得善男子善女人是与哪一个标准相应,这个说法跟净业三福相应。净业三福里面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最低的善男子善女人,人天乘。「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二乘的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是大乘的善男子善女人。净业三福,很明显的讲出这三个标准。我们展开经卷,这个经是不是为我讲的?佛在经上称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要想一想:有没有我的分?我在不在其中?我在其中是哪一个等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四句:

  【往一切剎诸如来所。】

  这一句是说修学一定要有个依靠,在佛法里面讲依止,现在我们一般讲依靠。第一要依靠一个好老师,第二要依靠一个好的道场,也就是学习的环境,第三要依靠好的同参道友。这一条就是讲的场所,很好的一个修学的场所、修学的环境。那是什么地方?『一切剎诸如来所』。「剎」通常也就是指佛教的道场,寺院、庵堂。我们尊敬别人的道场,常常称它作「宝剎」,言语文字之间的称赞。所以道场,它有道风,它有学风,这就是如法的道场,这是「诸如来所」。诸佛教学的科目很多,因此教学的场所不能够聚集在一处。像现在一些大的国家有大学城,这个大学就是一个城市,我们在美国看到好几处,所有一切科系都集中在这个地方。

   多,因此教学的场所不能够聚集在反而一般许多人听法把意思听错了,佛教传到中国,一直到唐朝,马祖道一和尚、百丈禅师他们两个人联手,才创办丛林,丛林就是大学,我们今天讲佛教大学,正规的建立大的学校。这里面开许许多多的科系,不同的宗派科目有专门的老师来指导,是首座和尚,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印度没有。在这之前,大多数一个法师他专精某一门经论,他在一个地方建一个寺院,建一个庵堂,专门学习这个法门,专门教导这部经典,所以变成什么样子?就像现在的专科学校。佛教自古相传,专科的道场很多,于是我们要想学哪一个法门,就要找到那个道场。古时候我们想学《华严》,到哪里学?五台山去学,五台山是华严道场。我要学《法华经》呢?那你得到浙江天台山去学,天台山是《法华经》的道场。我要学法相唯识呢?你到大慈恩寺去学,长安,现在的西安。变成专科学校,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大学。在从前建立完整的大学不容易,那要集合全国,今天讲全世界一流的专家大德,这个大学才能建得成功。所以佛法的修学,最有利益的,自利利他最殊胜的,还是专科大学。

  像我们今天在此地建立的是净宗学院,专科的,顾名思义,我们是专修净土的。为什么我的想法,将来也要开各个不同宗派的学科?是因为现在各个宗派都没有传人,如果我们有能力,应当把佛教大小乘所有宗派都复兴起来。我们这个学院,可以分成很多个学系,不同的学系就不同的宗派,这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愿望,能不能落实要看时节因缘。确实有人想修,也真正能找得到好的老师,我们就可以另外找一个地方建一个道场,让他在那边专修专弘,我们净宗学会负责来照顾他,算是我们的附属道场。但是他这个道场,学风跟道风是独立的,决不能混在一起,要给他另建道场。这是我们为佛弟子应当要做的,这是协助其他宗派,希望整个佛法全面复兴。不是混合在一起,混合在一起就杂了,把我们修行的功夫完全破坏了。古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那我们是多门齐修,把这一门深入破坏了,戒定慧破坏了,你可以成就佛学,你不能成就定慧。你可以博得世间的荣耀,在世间你是个佛学家,你到外国大学里面可以拿到一个佛学博士学位,甚至于拿到很多个博士学位,与了生死出三界毫无交涉,这不是佛的教学。

  佛的教学目标,是教你了生死出三界,证菩提果,绝对不是教你取得世间的名闻利养。我们懂得佛的意思,佛当年说出这么多的法门,原因是弟子当中各个不同根性,对哪一个人是哪一种教法,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门深入。人家虽然是一门深入,但是佛教别人,他也旁听,他也做影响众,这就是自行化他。虽然旁听,听到的东西都在自己一门里面受用。我修净土,我依《无量寿经》,我听所有一切法门都会归到《无量寿经》,都在《无量寿经》一门发挥出来。符合华严教义「一即一切」,我这一部《无量寿经》包括所有一切法门,所有一切法门都入《无量寿经》。所以可以听,听了要融会自己本修的法门,这就对了。如果不能融会,自己没有这个能力,那你就不能听,听了之后把自己的法门搞乱了。有能力融会的时候可以听,什么时候?大乘佛法里面的标准,也就是古大德的标准,要开悟,要见性,宗门里头要明心见性,教下要大开圆解,念佛要理一心不乱,这个时候你有能力融会贯通,你才可以出去参学,你才能够广学多闻。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乖乖的学自己一门,不能离开老师。不能离开本宗道场,不能离开老师,也就是你在学,你没有毕业。到一定的标准叫出师,现在话就是你毕业了,你有能力参学了。

  我们在这十句里面统统能够看得出来,这是住净道场,四地。住净道场,三种依止都得到了。道场里头有好老师,是你所依靠的。道场里面是个好的修学环境,你得到了。第三个,道场里面有许多同参道友,清凉大师讲,「行道品,善友是依」。善友包括老师跟同学,都叫做善友,对你修学有帮助。总而言之,要真干,你要不真干,你虽然住在这个道场,你还是不会成就。

  有不少同学知道我,我早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住在他的慈光图书馆,有道场,有老师。同学虽然很多,我们有七个同学志同道合,好象是一个小组一样。我们七个同学,每一个星期有一天,晚上有三个小时在一起学习。学习的方式,是把老师所讲的经覆讲一遍。李老师过去在台中讲经,一个星期只讲一次,星期三他老人家讲经,我们同学们聚会是星期四,在台中莲社小教室,我们七个人推一位同学,把老师昨天讲的东西重复讲一遍,讲完之后我们七个人研究讨论,十年如一日,真干!我们那个时候对于这种修学环境非常珍惜,为什么?不容易找到。

  但是今天在我们这个道场,因缘比我那个时候求学,不晓得殊胜多少倍。你们同学今天住在一起,没有工作。我们那个时候上班,每天上班八个小时,所有的同学都是在家居士,都有家庭,都有事业,你就知道多难!多不容易!你们今天,天天住在一起,每天都可以在一起讨论研究,你们今天这个缘,我年轻的时候作梦都不敢想,哪有这样殊胜的法缘,有这么完备的道场,这么好的设施,这么多的图书典籍,什么都不缺乏。你们要是真肯学,像我那个时候的学法,你们一年等于我七年,你们在这上面真正干上三年五年,你们就超过我了,我比不上你们。我在台中苦学十年,你们在这个地方两年就超过,两年二七是十四年,你要是不能够好好利用这个环境,你就大错特错了。所以,这里头的善友,同学是最重要的,真正找到志同道合,就是时间订下来,能够在约定的时间一定参加研究讨论、参加听讲。讨论之前,自己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心都在经教上,妄想杂念自然就少了。心不在经教上,要想断妄想杂念,难!

  有人问我,我在这个时代,这么长的时间,为什么没有被污染?这个话问得很好,我之所以没有被污染,我天天这个心在经教上。没有讲经的时候,学讲。在台中十年,老师一个星期讲一次,我们有六天的时间准备听讲,听讲完之后准备覆讲,我们心在这里。离开老师之后,我就上了讲台,一个星期至少讲三次,最少的,平均差不多一个星期至少要讲六次。早年讲经,一次是一个半小时,天天都要读经,天天都要参考古大德的注解,要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我从上讲台到今天,四十四年了,诸位晓得,我往年很幸运遇到韩馆长,所有一切事务她一个人承担,这真正护法。她是早年听我讲经听了十年,她听经的时候很认真写笔记,常常拿着她的笔记本来问我,她听出味道出来了。一家人欢喜弘护,帮我三十年,我什么心都不操,除了讲经研究经教之外,我什么事也没有。哪个地方请讲经,得闲的时候我一定会去。往年在国外,我都是一个人走,无论到哪个国家、到哪个地区都是一个人。因为这样一个缘故,所以能保持清净,没有被世俗污染,心有专注,心得法喜。如果心不在经教上,你要说是不被世法染污,那你是圣人,你决定不是凡夫,你是佛菩萨再来的。

  我用的是这个方法,这个方法虽然对戒律没有那么样的严格执持,也算是道共戒。道共戒严格讲是证果,我们没证果,天天在学习,是道共戒里面的相似法,产生了效果。因为天天在学教,天天在讲经,天天在劝人,劝人也就是劝自己,劝的遍数多了,自自然然起心动念言语行为就跟经教上相应,遍数不多不行。我四十四年没有中断没有休息,愈到晚年愈契入,愈得三宝加持。求三宝加持,从初发心那一天就诚诚恳恳的哀求。李老师送我四个字「至诚感通」,他传给我的法,至诚心求感应,我得力他这四个字的教诲。第五句:

  【身诸毛孔悉现神通。】

  清凉大师大师说:「五地双行,现通利物。」这又提升一级了。第五句是五地菩萨,「双行」是自行化他,显现神通。『身诸毛孔悉现神通』,这句话我们怎么修?菩萨行,他真的毛孔放光,光中出现无量的菩萨,我们怎么做?我们应该要学习最圆满的形象。从全身耳目显示出「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全身表现出「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就是你全身在现神通。这二十个字,是我学佛五十年的心得。你要问:佛法是什么?佛法不外这二十个字,我们要表现在形象上,做出来给人看。要是用佛法的名词,就比较多一点。就《华严经》来说,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完全表现在我们全身每一个毛孔,每一个细胞,你就能入佛境界。净宗学人,要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显现在身心,心里头有,身上表现出来,这样的人哪有不往生?不但往生,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毫无障碍。换句话说,自行即是利他。自行,你自自然然有好的形象,好的形象就是教化众生,教化众生就是利益自己,为什么?一定得三宝加持。第六句:

  【念念普观一切法界。】

  清凉大师说这一句是智慧现前。你看这个顺序,自行化他,智慧才能现前。你自己修得再好,不肯讲经说法,说老实话,你这个智慧是很难现前。你要想智慧早一点现前,快一点现前,上讲台到处介绍佛法给别人,随时随处,欢喜说法,不怕别人问难。别人提出问题,我懂得的,我答复他,我不懂得,就说我还没有学到这个地方,教学相长。菩萨怎么成佛的?阿罗汉、辟支佛为什么成不了佛?不肯教人。不肯教人,永远成不了佛。菩萨为众生「作不请之友」,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过。菩萨开智慧,二乘没有听说开智慧的,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念念普观一切法界』,这是弘法利生,智慧现前。「普观」是平等观,宇宙人生实相明白了。第七句:

  【十方诸佛共与其力。】

  这就是我常说的得佛加持。你看看前面所具备的,你不肯自行化他,不能依教奉行,不能把你自己所学的落实在你自己形象之中,你怎么能得到佛力加持?当年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开经学班,他那个经学班,就是我们现在在新加坡办的弘法人才培训班,他不叫这个名词,他叫经学班,培训弘法讲经的人才。老师天天讲,天天嘱咐:「你们一定要求三宝加持。」为什么?有真的得三宝加持,有虽然求也没有得到三宝加持,什么原因?你没有真诚心。「我是很诚心诚意」,你那个诚心诚意是假的,不是真的。什么是真的?依教奉行是真的。你学的这部经,老师叫你讲这部经,你有没有真的搞明白搞清楚?解了经义,经义明白、了解,你有没有去做?「我只想学着讲,我还没有想去做」,得不到加持。你把你所学的,把你所讲的,统统做到,肯定得三宝加持,你不求加持,三宝也会加持。你要是不能依教奉行,你每天在佛像前面磕三千个大头,佛也不会加持你。如果你学教是为了名闻利养,为了自私自利,怎么可能得到佛加持你?

  得佛力加持,最快的条件是什么?「我想成佛」。就像《坛经》里面说的惠能大师,他到黄梅去参五祖,那个时候二十四岁,年轻人,五祖问他:「你到这个地方来想做什么?」他说:「我想作佛。」我相信五祖在一生接触许多出家在家信徒,那个时候惠能是在家人,可能头一次听到这个愿望,来作佛的。在黄梅住八个月,衣钵就传给他,他是来作佛的,得佛力加持。没有心作佛,还想作凡夫,做个富贵的凡夫,这个怎么能得佛加持?我们要了解这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这就是《楞严经》上讲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的念头错了,你不能舍世间的福报,你怎么会成就?释迦牟尼佛,世间福报现成的,人家放下了,表演给我们看的,就是他最后留给我们的遗教「以苦为师」。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我们不能吃苦,稍稍有一点不方便,面孔就显露出来,一脸的不高兴,这怎么能得佛力加持?我们看看古人传记,佛门史书山志里面所记载的,多半是苦行的这些大德,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真正行道修苦行的,得佛力加持的很多。我们一般人讲感应,李老师教给我的「至诚感通」,通就是应,我们以真诚心感,佛来加持就通了。所以我们读到这一句,『十方诸佛共与其力』,不是一尊佛加持你。

  所以今天我们这个道场希望做得如法,真正如法就是大家都能够依教奉行。每一个人,只要是住在道场的人,无论是在家出家,都能够真正修《弟子规》、《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这个道场十方诸佛一定加持,不求佛都会加持,为什么?我这一生当中所看到、所听到的,没有一个道场里头住众真干。一九七七年我到香港讲经,只看到一个道场,我五体投地的佩服。香港大屿山圣一法师的道场,它是禅宗道场,每天依照禅宗的规矩坐香,禅堂坐香四十多个人。圣一法师邀请我去,我看了之后非常惊讶,从来没有看过,也没有听说过,真干的道场。圣一法师现在年岁大,八十多岁了,这两年来身体不好,我去看过他。他那个道场也是很不幸,风水破坏了。本来那个地方是清净道场,人迹罕至。他没有开路,到那里去一定走小路,要步行,车不能进去。现在他那个山下面,大屿上的背后建了一个飞机场,飞机场把它道场的风水磁场破坏了,很遗憾。原来没有机场的时候非常宁静,那个后山没人去。

  修行的环境,对于初学的人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此地,许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在图文巴这个地方?你看看,许多法师到澳洲来,都是选择大都市,雪梨、墨尔本、黄金海岸、布里斯本,都是选择大城市,我为什么找到这个小地方来?他们选择的大城市,人口都是百万、几百万以上,我们这个地方人口只有八万人。我们的希求是成就道业,不求别的。我们希望道场的环境宁静,是一个读书修行的场所,希望选择一个文化水平高的地区。我们看中这个地方,人口很少,环境宁静,没有娱乐场所,下午五、六点钟以后,街道上冷冷清清,住在这个地方,心不敢讲容易得定,容易得清净,五欲六尘诱惑的少,我们找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读书养道,希望能成就自己。这个地方佛力加持,只要自己真干,不但「十方诸佛共与其力」来加持你,十方菩萨加持你,十方护法善神都加持你,就看你怎么作法。佛菩萨、许多善神都在等着,都在看,我跟大家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住在此地,不只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不止!无量无边诸佛菩萨、法界众生都在这里看着。我们同学当中,有少数人好象是觉察到了。这个事情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我们自己要发愤。既然出家了,一定要为佛争光,不能丢佛的人,要叫佛菩萨因我而有面子,我们才对得起佛菩萨。所以不能不依教奉行,不能不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断除自己一切障缘,成就道业。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九0卷)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现众表教第八句:

  【令普安住一切三昧。尽未来劫。】

  这是菩萨德业十句里面的第八句,十句每一句是代表一地,第八句就是八地菩萨。前面说到七地,得十方诸佛的加持。八地是不动地,清凉大师注解,「无生无动,住三昧心」。『令普安住』,这是大乘经上常讲的无量三昧,换句话说,在一切境界里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都不动心了。为什么他不动心?这是证入甚深。入是讲法界,对于法界的理、法界的事相有了很深刻、很透彻的认知,通达明了一切事实真相,所以他的心定了,不再动摇,不再被境界影响,不再会被环境所动,所以叫做不动地。这个时候,「令」是令自己的心,叫自己的心普遍安住在一切三昧,无量无边的三昧。三昧是正受,也就是一切受用皆得其正。我们凡夫的受用是不得其正,不得其正的现象是什么?你有苦、你有乐、你有忧、你有喜,身有苦乐之受,心有忧喜之受,这不是正受。正受就是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统统没有了,这个时候就叫做正受,这个时候与性德完全相应。凡夫之受是不正常的,与情识相应,他不是与性德相应。

  末后这一句很重要,『尽未来劫』,八地菩萨得到之后永远不会失掉了,换句话说,永远不会退转。八地之前还有退转,八地之后真的不退转了,这是《无量寿经》上讲的阿惟越致菩萨,《阿弥陀经》翻作阿鞞跋致。这一句我们怎么学法?我们的修学要从忍辱波罗蜜下手,要有耐心,要能忍。古大德常常教我们「忍人之不能忍」,别人不能忍受的我们能忍,所以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三昧就是禅定。在六度里头,忍辱才有精进,精进才能得定。所以你不能忍,你怎么能成就?到得定才算是成就,小成就,开智慧了叫大成就。没有得三昧,你的修学没有成就。真正能忍,这是相似的成就,不是真成就,有一点像。

  什么叫三昧?一切境界现前,菩萨与凡夫和光同尘,形象上看没有两样,骨子里头不一样。凡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佛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为了方便度化众生,所以完全恒顺众生、随喜众生,他里头有功德,功德是什么?内里头确实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叫正受,这个心清净、平等、真诚、慈悲,充满了智慧。学佛在哪里学?就在生活里面学,在工作里面学,在日常应酬里面学,处事待人接物是应酬。会学的人,你想想哪里不是道场、什么时候不是道场?一切时一切处,不但是道场,而且是大方广佛华严的道场。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真难,难在哪里?难在我们的习气,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太重了。无始劫来就养成这样的习惯,现在要改,真难、真不容易。那怎么办?不能不改,时时觉,古人这个话说得好,「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常常保持你的警觉,我一接触,念头才一动,「我怎么又会起这个念头?我怎么又分别了?我怎么又执着了?」可是在事相上,有的时候要分别,有的时候要执着,这是最难的,分别是为他分别的,我没有分别。所以分别、执着是化他的,不分别不执着是自利,自利跟化他同时、同处,同一桩事情。

  我为别人解释、为别人分析,自己确实没有念头。没有念头,你怎么会分别、你怎么会执着?佛在经里说了个比喻说得好,譬如击鼓撞钟,你撞击这个钟鼓就响了,你撞击的力量重,它就响得大,你撞击的力量轻,它声音就小。佛就问:钟鼓有没有分别?没有分别。钟鼓有没有执着?也没有执着。没有执着它为什么会响?它响的声音为什么会大,为什么会小?为什么会长,为什么会短?众生有心来叩,道人无心而应。所以佛菩萨所说的、所教的、所表现的,是无心而应。我们要学,这叫真功夫,这叫真修行。什么时候你真正做到于一切法无心了,无心是无什么心?无执着心、无分别心、无妄想心,那就恭喜你,你已经转识成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意识为妙观察智,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真正转得过来的,真转过来了,地上菩萨、菩萨摩诃萨;学着转,转的功夫得力,没有完全转过来,但是转的功夫确实得力,这是圆教初住以上、法身菩萨。

  我们一般修行人不知道怎么用功,把方法都搞错了。学教的人这在佛法里面占绝大多数,应该说要占百分之九十。我这个说法不是随便说的,佛教十个宗派,除了禅宗之外,其他九个宗派都叫教下,那不是占百分之九十?教下人用功就是在日常生活里头要提得起观想,读经随文作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随事入观。观是什么?观是智慧,所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那是成所作智。对于外面境界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地真净一尘不染,这是定慧等学,真的在用功,真的是功夫。眼见色,眼在色尘里面入三昧,诸位要记住,入三昧就是得正受;耳闻声,耳根在声尘上得到正受。正受就是不起苦乐忧喜舍,换句话说,不起妄想分别执着,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帮助一切众生解决疑惑。随问随答,应机说法,没有通过考虑,「我想一想该怎么作法?」那就错了,那是凡夫,凡夫要想一想,想一想落在第六意识;我的权衡轻重落在第七识,印象深刻落在第八识,这是不善修行。

  但是我们想想今天的修行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哪一个不落心意识?不落心意识我们可以说他是再来人,他就不是凡夫,他不落心意识。那落心意识怎么办?希望落心意识的程度逐渐淡薄,这就是功夫的进步。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检点,我今年的妄想分别执着跟去年比,是比较轻还是比较重,还是一样?如果觉得今年比去年轻,进步了;如果今年跟去年差不多,没有进步;如果今年比去年严重,那你退步了,这是一种很好检点自己的方法。修行功夫稍稍得力的人,你应当反省检点一个月一个月比较,当然最好的是一个星期跟一个星期做比较,你会觉察得到你的进步很快,真正是佛经上讲的「勇猛精进」。平常我们念这四个字,它里头真正的含义我们很不容易理解,你自己做到一个星期一个星期有进步,勇猛精进四个字的意思你懂得了。一年比一年有进步,勇猛精进你不懂;一个月比一个月进步,那个勇猛精进有一点模糊印象;到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都有进步,勇猛精进的意思你懂得了,你真体会到了。这叫实学,真实的学问。

  怎么作法?先把脚跟扎稳。我们今天许许多多的同修,在家出家,学了不少年,问问他功夫,功夫老样子,甚至于比学佛之前妄想分别还要严重。不学佛的时候烦恼还少,学了佛之后烦恼更重,所以真的有一些人吓倒了、吓退了。我们见过,吓得不敢学了,这是什么原因?修学不明道理、不懂方法、不识境界,才产生这么许多错误。要是追究其根本,就是刚才我说的,脚跟没有站稳、脚跟没有落地,漂浮在上面的,那怎么能成就?脚跟是什么?世尊在《观经》上讲的「净业三福」,那是根,我们疏忽了。这三条十一句,很多人会念,什么意思不懂,怎么作法不晓得,想做不知道从哪里做起。这三条十一句,具体的内容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这十一句是题目、是总纲,哪一部经论你们想想看,佛所说的能超过这十一句的范围?所以这十一句是我们学佛的开头,我们从这里下手。这十一句也是我们学佛的圆满,圆圆满满做到,一丝毫欠缺都没有,这个人成佛了。

  我们今天开头,所以我们对十一句解得很浅,我们行得不深。浅学、初学落实在哪个课本?第一条《十善业道经》,第二条《沙弥律仪》,第三条《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修学大乘的根基。所以同学来问我,我们现在学什么?学什么都好,问题是你有没有根基。好象盖房子一样,盖什么都好,我先问你,你有没有土地?土地都没有了,你盖什么房子?净业三福是你有了土地,你打好地基了,有土地、地基打好,你想盖什么都成就。至于怎么样修、怎么样学,《沙弥律仪》都有。平常老师教,我们怀疑,对老师所教导的理论、方法、境界都有疑惑,不能接受,这是自己薄福之相,自己没有善根、没有福报。那你就要培养善根、培养自己的福报,怎么培养法?读圣贤书,圣贤书都是性德的流露。

  早年李老师要我读《印光大师文钞》,真好!读《文钞》用意在哪里?培养善根福德,善根福德不够。善根福德够了,就等于说你已经有钱了,你可以买地,你有善根有福德,你可以买地盖房子了。那个地是什么?《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地。《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修行,具体的落实在《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地藏菩萨本愿经》那个土地,是土地所有权状,是地图不是真的土地。真的土地在哪里?在戒律、在十善,再给你说儒家的《弟子规》。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晓得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你自然就知道我现在应该要学什么。如果你没有根,你用尽功夫、用尽时间,你是花瓶里的花朵,没有根,几天枯死了。你学得再好、学得再多,你也能言善道,你讲得天花乱坠,得到大众的赞叹,名闻利养可以得到,最后李老师讲的话,「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与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关,这不是真学问。哪些人做真学问?往往我们瞧不起的,没有看在眼里的老太婆、老阿公,甚至很多愚痴的人,没有念过书的、不认识字的,一天到晚很卖力为大家服务,做这些苦工,心里佛号不断,将来走的时候现一招给你看,你望尘莫及,你比不上他。

  出家人里面我们看倓虚老和尚常讲的修无师,谛闲法师念佛的徒弟锅漏匠,他们在没有往生之前谁瞧得起他们?往生这一招表现出来,大家称赞没有话说了。他那是真功夫,真的没有自私自利,真做到忘我,圆圆满满的牺牲奉献,为大众服劳役,把大众看作佛菩萨,他有恭敬心。为什么?他自己知道自己命苦,知道自己无能,谦卑!谦虚卑下他完全做到了,尊敬别人,看到别人都比自己好。念过书的、学什么东西一学都会的,他很敬仰、很尊重,一心一意、全心全力来服侍你们,他修福;他万缘放下,一心求净土,这是修慧,福慧双修,最后他成功了。我们这些人难,难在不相信经典上所讲的,也不相信老师所说的,自以为聪明。今天想学这个,明天想学那个,学得很多,一样都不通,学到老一无所成。在现代这个时代真的即使通宗通教,不如老实念佛。所以我们对于念佛堂,念佛堂的功课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我们遵从谛闲老和尚的教诲,他教锅漏匠的这个方法,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着念。自己要求自己,除这一句佛号之外,心里头没有一个杂念。你念到这个境界,净土就成就了,你能够随意往生,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你也不必去想什么四土三辈九品,不要去想这些,这是什么?都打闲岔,想这个干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那一句佛号不能间断,口里头可以断,心里头不能断。

  今天早晨我还给悟胜师说:你通宗通教,学得很多,说得天花乱坠,鬼神瞧不起你。为什么?你没有根,你做不到。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像佛菩萨,鬼神瞧不起你。如果你把「沙弥律仪」学会,你统统做到,鬼神看到你都给你顶礼;不但鬼神给你顶礼,十方三世诸佛看到你都给你顶礼。为什么?你救了佛教,你是真正佛陀的代表,你救了佛教。讲经说法救不了佛教,也救不了自己。然后你想想,你应该先学哪一门?他问我:《华严经》是不是可以不听?《华严经》不是为你讲的,会学的人「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会学的人处处都有障碍,有障碍那你就得要有选择。学《华严》一天听四个小时,占了你很长的时间,你是可以把它放下,专心一定要克定进度。

  我《十善业道经》两个月或者三个月要学成,什么叫学成?要落实。《十善业道经》你懂了,听懂、听明白了,落实是什么?落实就十句: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你落实了,你真正做到了,天龙鬼神看到你恭敬你。为什么?你是世间的善人,但是你不能代表佛。你要代表佛,你要遵守佛的法度,佛的法度是戒律。你学戒律那你是代表佛,你是代表正法久住,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沙弥律仪」我们用多少时间来学?我想三个月足够了。所以学东西要有进度,你学得你会有法喜。修学的心态,我们一般人讲这个士气非常旺盛,现在人讲的有成就感,他气旺。李老师很懂得这套方法,我当年在台中接受他老人家的调教,他把我学习的气氛提升了。本来我对学教一点信心都没有,他能让我生信心,把学习的心理加强,让我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心,学习的情绪非常之高,那是进度。

  我到台中跟他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学教。我是旁听生,我不是正科生。因为他那个班有二十多个同学,老师教学的顺序是按同学先来后到,先来的人排在前面,我是最后去的,所以二十多个同学我摆在最后。老师教学,一次只教两个人,两个人学同样一部经,那个时候他的标准就是上台去讲。我们在新加坡培训班完全用他的方法,你得上台讲。两个人一个讲国语,一个人讲台语,好象两个人一个在讲国语,一个在翻译台语,其实他们两个人用同一本的讲义,上台表演。一次是一个半小时,实际上他们每一个人只讲四十五分钟。四十五分钟的讲义,大概要八千字,每一个星期他要写八千字的讲稿上台去讲。我最后去的我是旁听,我跟诸位同学说,我的记忆好,理解力也还不错,我旁听所学到的,比他直接接受老师指导的,我比他还要多,但是我没有机会上台,讲台顺序是有次第的。我听了十三部经,这十三部经我都会讲,我讲的比那个学的同修肯定要讲得好,但是我没有机会。几乎是一个月学一部,那个学习的情绪高了,所以在那个情形之下就发心出家了。一出家教佛学院,教佛学院教一个学期,我才用一部经;我学了十三部,佛学院三年六个学期才用六部经,我有七部还派不上用场。比佛学院确确实实高明、有效果,但是这种方法佛学院不能够接纳,这是古大德代代相传的老办法。

  诸位同学:

  李老师那个道场是个居士道场,在家学佛的经学班的同学一个出家人都没有,我参加经学班的时候是在家,像沙弥戒、比丘戒,在家居士当然不能讲,只给我们讲三皈、五戒十善。他自己编了一个小册子《常礼举要》,要求我们这些学生一定要做到,这都是属于戒律的范围。另外他选的是陈弘谋编的《五种遗规》,这个书他没有讲解,叫我们自己学习,做为我们修身的读本。我们现在这个道场是出家的道场,比在家的行持标准一定要提升。为什么?出家人是代表佛的,狭义的说代表本师释迦牟尼佛,广义的说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我们的行持要不像佛可不行。古时候一出家,五年学戒,五年学的是什么戒?就是沙弥律仪跟比丘戒。先学得样子要像,然后才能够学教或者是参禅,你才能进入讲堂听经闻法或者进入禅堂参禅。你没有五年戒学的根基,你没有资格入这个堂口,讲堂跟禅堂你都不能进去。

  念佛堂行,念佛堂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它不要求这么高的水平。但是念佛堂要是不持戒,你念佛的功夫不会得力。至少三皈、五戒十善你能做到,你念佛才能往生;如果这上有亏欠,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如果是出家,沙弥律仪一定要做好,可以进念佛堂念佛。所以世出世间的修学它都有个根,现在人所讲的基础教育。我们年轻的时候,老人没有教我们,我们失学了,正如《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现在要怎么样?现在要补习。如果不学,没有法子成就,佛再慈悲也帮不上忙。你们要问大经可不可以听?可以听。为什么?大经天天在劝我们,我们功力要用在什么地方?功力要用在戒律上,这就对了。全心全力,我劝同学用两年的时间把自己这个根扎稳,你们要学别的经教,两年之后。

  这两年一定要把根扎好,换句话说,两年当中要学得像一个佛,佛的样子是什么?戒律就是佛的样子。经论上常讲,「三昧是佛的心」,今天我们念的这一句「无生无动,住三昧心」,这是禅心,这是佛心。教是佛的言语,你们想想看,有言语没有佛心、没有佛的行,你那个言语不真,你的言语肯定有过失。为什么?一般所说道听途说,听别人讲的,不是自己亲身体验,往往把意思错会了,你错说了,你误导别人,自他都有罪过。怎么样说才不错?你自己做到,你有亲身的体验,你心是定的。你为别人演说你自己负责任,这还得小心谨慎,为什么?怕别人听错,总要有防范。可是这桩事情防不胜防,我们有防范的心、有防范的措施就好。为什么?诸佛如来所说的经教,你看看这个世间,看经的、听讲的,误会的人很多,佛菩萨尚且如此,我们哪里能避免?但是决定不能有意,决定不能够疏忽;无意,无意是疏忽也有罪过,一定要小心谨慎。要记住,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慧开了之后,才能广学多闻。

  如果我们今天想学文学,我劝大家读古文,这是当年李老师教导我们的。读古文用意在哪里?用意在看经,经是古人写的,你要有能力看经。你能够背诵五十篇古文,熟读背诵,你就有能力看古文,目的在此地。不是在学做文章,是要拿到这个工具,我有能力阅读经典,决不是去学文学。写字很重要,特别在中国,走到哪里人家会铺一张纸请你留几个字,要不要写得好?不需要。印光大师讲的,我们守住祖师的教诲,只要那个字写得规规矩矩、工工整整就好,出家人的本色。我们不想做个书法家,世间的艺术我们不能在这上浪费太多时间。古时候出家人有很多,这些琴棋书画都有很深造诣的,那不是出家以后学的,出家以前学的。近代弘一大师诸位晓得,要用现在的话说他真的是个艺术人才,音乐、绘画、书法、篆刻,不但会还有很深的造诣,出家之前学的,不是出家之后学的。出家之后学的行不行?行,你自己的道业成就,生死有把握了,学一点这个东西接引大众,做度化众生的权巧方便,行!如果自己道业没有成就,你怎么能把时间精力浪费在这上面?

  「我为什么出家?」这一句话重要。出家的时候,大家那个初心都是想了生死出三界,了生死出三界,世间这些东西你要不放下,那是障碍。所以必须要学的要学习,学到我们自己够用就可以了。我对于世间东西的学习,也是在没有出家之前,出家之后不再动了。我学过音乐,我也学过绘画,也学过写字,出家之后不再搞了,画完全丢了,音乐完全丢了。写字有的时候还要用,但是这么多年来没有进步,没有在这上留意。篆刻,我不给人家刻东西,只有自己用的印章,偶尔刻一两个,全心全力用在经教上,我这一生在讲台上。这一个时代崇尚民主自由开放,谁都没有权力约束谁。为什么?现在讲人权,不可以违犯人权,所以只有劝勉,没有约束。我劝导大家,大家肯听,我们在一起,同学非常欢喜,我在这里多住几天;劝大家,大家不听,不听我赶快走路。为什么?你有人权,我不敢冒犯。各人搞各人的,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

  今天我们大家在一块相处的关系,我常常讲是朋友的关系,我们尽到朋友的责任。朋友是规劝,规过劝善,能接受我们多说一点,不能接受绝不再说。所以,怎样求得正受?是要按步就班,是有方法、有层次,只要我们自己明白这些道理、方法、境界,逐步向上提升,纵然达不到正受,也能达到边缘。天台大师讲的相似位、观行位,观行位就是功夫得力了。知道在一切时、一切处都是菩萨学处,都是修行的道场,你就会用功,进步就快了。第九句:

  【常见诸佛无边法界功德海身。】

  第九句是九地菩萨,九地菩萨是法师地。在大乘经上菩萨五个大位,大位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每一个大位里面又有十个位次,五十个位次,加上等觉是五十一个位。每一个大位里面,第九都是法师位,十信位九信菩萨是法师,十住位九住位是法师。这里讲到九地,「九为法师,见无边法」,教化众生。所以经文上说,『常见诸佛无边法界功德海身』。法师不亲近佛,你这个法怎么来?所以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法师,不能不求生净土。即使是功夫差一点,往生西方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也行,这样地位往生到极乐世界,还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圆满的加持,你的神通道力、智慧光明跟阿惟越致菩萨相等,阿惟越致菩萨是八地菩萨。但是你要知道,不是你自己修得的,阿弥陀佛加持你,使你得到,这个时候你有能力随时随意参访十方法界一切诸佛如来,你有这个能力。

  你去参访诸佛如来,就像《华严经》上我们看到这些菩萨一样,一定先对佛致敬行礼,然后供养,这是修福;听佛说法,这是修慧,福慧双修,永远不会间断。我们人要聪明,不能糊涂,真聪明专心干这桩事情。我要学无量无边法门,我要见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赶紧到极乐世界去。你要专心干这桩事情,现前要是搞经教,打闲岔了,把你这个大好因缘堵住。为什么?我们在这个世间、在这个环境里头,在我们这样年龄又没有根基,经教肯定是搞不通的,死路一条!我不害大家,你要搞经教,要有搞经教的条件。条件是什么?第一是悟性,第二是记性,这是必须具备的条件,然后还要持戒,你才能成就。

  我初学跟章嘉大师,三年当中他给我讲戒律很重要,讲了几十遍,总算把我唤醒了。我在初接触的时候,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我非常羡慕佛经的理论方法,没有把戒律看在眼里。自己有个错误观念,认为戒律是生活规范,是释迦牟尼佛订的,那是给印度人订的,我们不是印度人,我们生活习惯跟他不一样。他是三千年前订的,是那个社会,三千年之后整个世界都变了,所以年轻时我有这个观念。我们看戒律,是看三千年前他们的生活方式,当作历史文物来看,没有想学的念头。大师了解我,善巧方便,每一次去轻描淡写提一下,让我落印象。他往生之后这个印象最深刻,才想到他提出这一句话,一定非常重要,认真的找戒律的书来看。为什么?戒律没人讲、没人教,没有地方学,只有自己看自己学习。老师提示给我,你看懂一条,你做一条。做到了,这一条戒你就得了,绝对不是形式。我最早听到「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章嘉大师给我讲的;第二次是前年,新加坡纳丹总统,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给我提的这一句话。我很惊讶,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再没有听到人讲这句话。他给我讲的,他是印度教徒,他说:「我在所有宗教里头最佩服的是佛教,最尊重。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我听了都呆了,这人内行,不是外行,很值得我们尊敬。

  要作法师,法师不像佛,怎么能成为法师?所以要想学法师,先要学作佛;先学作佛,就是我们的形象要像佛的样子。形象要像佛的样子,佛的样子就是戒律、就是威仪。戒律是骨干、是精神,威仪是外表,表现在外面,所以戒律是内心里头的事。不杀生,我常常讲对一切众生、蚊虫蚂蚁蜎飞软动的小虫,决定没有伤害的念头,何况是人?不论他是善人是恶人、是我的亲人还是我的死对头,都不能有丝毫伤害的念头,你这不杀生戒就圆满了。不但是没有伤害众生的行为,要没有伤害众生的念头,令一切众生生烦恼我们都有过失。「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大乘经上常讲的,佛说的,我们如果不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已经有了过失。不偷盗那一条我也常讲,不能有丝毫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我们念念当中要修布施供养,怎么可以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怎么可以有占别人便宜的行为?

  所以持戒要从心地上用功夫,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样才能够养成自己的戒德,戒德放光。这个光显示在你自己的色相,你的相貌会改变,你的体质会改变,戒德端严,端正庄严,这是法师的形象。然后充实自己的学问,因为你要接引广大众生,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希求不相同、爱好不相同,你不能用一个法门度众生,法师广学多闻,普度众生。要做到广学多闻有方法,一门深入。李老师教给我的,至诚感通,「一门深入,至诚感通」,你学东西就学得快了。但是诸位一定要记清楚,德行在前,学问在后。四弘誓愿诸位都会念,都能说得出来,「烦恼无尽誓愿断」,那是德行,那一条就是戒律的成就,戒律成就烦恼断尽了。

  然后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孔老夫子的教学四个科目,第一个德行。从前跟孔老夫子学习的人,头一个要学圣贤人的威仪。孔老夫子是以谁为标准?他心目当中的标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夫子常常赞叹的古代的大圣人,以他们的行谊做标准,那就是戒律。儒家的威仪在《仪礼》里头,三千威仪儒家讲的,佛法讲的是八万细行。所以,儒家的礼没有了,儒在这个世间就消失了;佛家的戒没有了,佛在这个世间就消灭了。我们要想挽救儒佛,要想复兴佛法,从哪里做?从自己本身做,这个事情不能求人,求人你肯定会失望。要求自己,自己真正去做,续佛慧命。真正去做头一关,决定遵守释迦牟尼佛涅盘前教导的两句话,「以苦为师,以戒为师」。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够持戒?怕苦,受不了,所以把挽救佛法、复兴佛法这个机缘错过了,受不了苦!

  什么人能救?「死我都不怕,我还怕苦?」拼着命来挽救,你发这个心,你有这个毅力,十方诸佛加持你,你值得人尊敬,值得诸佛菩萨尊敬你。这个世间没有人发这个心,没有人肯干,你还能干,佛菩萨焉能不照顾你?你要是真正好好的学儒,把《弟子规》确实落实,夫子在天之灵与世间大圣大贤肯定加持你。孔老夫子、孟夫子在天之灵,那个威德不小。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佛教、道教、神教的寺庙多半都被毁掉,夫子庙还在,没有被毁掉,这是夫子的威德,儒家的护法神不能说没有感应,师道!现在在中国,儒跟佛都有渐渐兴起的现象,我们看到这一线的生机。但是如何续佛慧命、续儒慧命,就在我们肯不肯发心、肯不肯吃苦、肯不肯依教奉行。果然真干,肯定像经上所说的,你会「常见诸佛无边法界功德海身」。第十句:

  【乃至一切三昧解脱神通变化。】

  清凉大师注解,「具于大尽,三昧等圆」,圆是圆满,就是此地讲的三昧圆满:解脱圆满、神通圆满、变化圆满,这是法云地的菩萨。通常佛法里面常讲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就是到这个地方圆满,再往上面去提升一级,是后补佛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是后补位。等是等于佛,他并不是佛,但他等于佛,在十地之上。大师注解,「初地尚摄诸地功德,况于后后不具前前?」《华严经》上讲的「一修一切修」,它有主、它有宾、它有正、它有助,主修的就是正科。我们主修的是什么?说到主修,又要分某一个阶段你主修的是什么,都要清楚、都要明了。那我们今天总的来说,我们主修的是净宗,这个方向没错。净宗第一个阶段修什么?第二个阶段修什么?第三个阶段修什么?你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了。这个阶段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三个阶段是什么?戒学、定学、慧学,这分成三个大阶段。

  第一个阶段里面,最初入门的阶段是什么?第一个阶段也分三段,我想这大家都晓得,净业三福入门。你不从这个地方奠定基础,你入不了门。而且净业三福佛讲得好,「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是所有一切菩萨八万四千法门的共同科目。三世诸佛这个数量太多了,肯定不是修一个法门成就的,这就是给我们说明不管你修什么法门,现在说你学教也好,你学禅也好,学净也好,学密也好,先要问你净业三福有没有修好?如果净业三福没有修好,我们就知道无论你修哪个法门,你不会成就。你盖房子,我知道你还没有土地,有了土地你还没有打地基,肯定搞不成功。希望我们同学要认清楚,基础要坚定,决定不可以疏忽。培训班的同学,我知道你们都很有志气,很值得赞叹,但是如果你们疏忽基础,你们将来不会成就,你们不是诸佛菩萨真正的代表。

  真正代表,你要记住,佛心、佛身、佛口。佛的心在我们净宗来讲就是清净心,一般大乘法门里面常讲禅是佛心,清净心就是禅,名词不一样,意思、境界完全相同。我们知道禅有浅深次第不一样,同样的清净心也有浅深次第不相同,所以我们的目标要订在纯净纯善。心要纯净,这是佛心;行要纯善,这是佛的形象。有人问我,纯善纯净从哪里修?就跟过去有一些人问我,忍辱波罗蜜怎么修法?佛在经上教给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你从这里下手。心里头一点恶意都没有,充满了纯善,这是自己得大受用。要知道有一点点恶念,那个恶念就是病根。许许多多学佛同修身体不好,你身体不好真正的原因是在哪里?你把那个病根找到,那个病根就是心里面掺杂着不净不善,不净不善就是贪瞋痴慢,这是病根。病根拔除,我们修行圆满才有指望。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