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蓬裙连衣裙:首席证券内参2011-03-0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6:23:35
首席证券内参 2011-03-09 以 下 目 录 【“两会”观察】
“积极股市政策”:尚主席任重而道远
“积极股市政策”:证券业的“黄金期”
“积极股市政策”:券商迎“价值重估”盛宴 【背景参考】
“积极股市政策”照耀“新三板”
“积极股市政策”率先“惠及”44家券商
“积极股市政策”需要“更积极”的资金政策 【博览视点】
证券篇:经济学家要说的,和政治家要做的
宏观篇:经济学家要说的,和政治家要做的
原理篇:经济学家要说的,和政治家要做的 【热点聚焦】
王岐山:我一“打盹”银行就往外地跑!
投行:央行“更愿”用“提准”回收货币
央票按兵不动,“提准”暗度陈仓? 【市场动态】
黄金:不是最佳“避险港湾”
对冲基金大举做空美元
空头集体发力 重挫商品期货
高油价“烫伤”亚太股市
世界需要“习惯”与高粮价“为伍”
原油:多头仓位增至近五年高点 【新视野】
“狼市”来袭A股 【行为与预测】
我们能否摆脱“迷信”?(下)
我们能否摆脱“迷信”?(上)
三月指数高点在3月15日前后出现 【“两会”观察】 “积极股市政策”:尚主席任重而道远

    如上文所述,“积极股市政策”启动,资本市场将迎来又一个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更长远地来看,机遇中也蕴含着风险与挑 战。尽管市场可能不会直观地理解其中潜藏的风险隐患,但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者,证监会必须前瞻性地评估证券业可能暴露出的“风险敞口”,从战略的高度应对 并有效化解,防范证券业再度萌生新的系统性风险。

    博览研究员认为,从战略角度来看,“积极股市政策”光环照耀之下的资本市场存在三大风险隐患——

    其一, 服务对象的改变,对资本市场融资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资本市场能否适应并满足中央政府提出的“多样化的融资需求”面临挑战

    从2011年开始,中央政府对资本市场的诉求绝不仅仅是多少钱(数量型扩张)的问题,必须多样化融资(结构优化)。换句话说, 2011年以前,资本市场的扩容只要“拿钱”,如今不仅是要“拿钱”,还要按照指定的方式“拿钱” 。2011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这对尚未完全成型更谈不上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除了中小板具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市场体系基本完善之外,其他的“新兴市场”如创业板等还处于“在发展中规范”的阶段,规模也很有限,而“新三板”、“国际板”则尚未正式“分娩”。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 超常规“大干快上”,过于“积极”的股市政策很可能成为资本市场不能承受之重

    其二,08年金融危机期间银行业的天量信贷积累的历史欠账(不良资产)需要资本市场分担责任,为银行体系“排雷”是资本市场责无旁贷的历史 使命,也是“资本市场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应有之意,但2011年开始,资本市场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新时期“质、量并举”的扩容,服务于中央政府“调结 构”的战略部署,对银行体系的“排雷”工作可能仍然“力不从心”。博览研究员担心,银行业转嫁风险很可能演变为资本市场的“定时炸弹”。

    尽管中央政府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银行体系向资本市场转移风险)态度还是比较审慎的——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表示,“五大行要融资8000亿,市场受不了”;

    ●2011年3月,银行再融资纷纷转战香港市场,已披露规模近1300亿元,由于曾经很受伤,A股市场对于银行的股权再融资有一种本能的排斥,但不排除银行集体转战H股再融资的背后有来自决策层的“指示”。

    但银行体系历史遗留问题的风险化解时间紧、任务重,形势逼人,2011年3月初,银监会举行的经济金融工作会议提出, 过去两年的信贷规模增速过快,已经突破了监管极限 ,并要求商业银行抓紧“回头看”,重点审视信用和流动性风险。

    而根据我的同事博览研究员游龙先生的研究,2011年16%的M2指标,意味着央行在信贷额度的博弈中遭到了重大“挫折”,这可能加速了央行转向“社会融资规模”,在那个框架下,央行可能会争取到更多资源和更大认同。

    简言之,银行体系的“存量风险”化解“时不我待”,而“增量风险”也显得那么不可控,关键时候势必需要“难兄难弟”资本市场来“救急”。银行再向资本市场“伸手”不无可能,如果资本市场的低迷期遭遇银行“抽血”,将成为压垮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三,资本市场的创新型业务可能暴露“风险敞口”。在“正常时期”,证监会有条件投入足够的资源确保“新兴市场”(创业板、股指期货等)“在发展中规范”,但 从2011年开始,“积极股市政策”启动,资本市场必须“挺身而出”承担其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对证监会规范监管创新型市场“可能存在”的各种变数,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华尔街“对冲基金”已经觊觎A股多时,伺机而动,尽管《尚主席未雨绸缪,布防“对冲基金”》,但最新的迹象是,“对冲基金”目前正云集香港地区,这对于A股而言,始终是一个很大的中期风险隐患,不得不防!

    综上,从战略角度来看,“积极股市政策”光环照耀之下的资本市场存在三大风险隐患。证监会处理得当,机遇远大于风险,但我们也必须提防资本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化解风险隐患。


    T O P ↑
“积极股市政策”:证券业的“黄金期”

    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决定了资本市场的核心任务。

    有什么样的经济背景,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什么样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决定了对资本市场的政策有什么样的定调!

    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资本市场政策的定调——“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寥寥40字,言简意赅,意义深远,“积极的股市政策”就是中央政府对2011年资本市场定位和历史使命最贴切的诠释!

    2005年-2011年,证券行业的政策定位经历了三个阶段——

    1、2005年-2007年,证券业综合治理,主要目标是化解证券行业系统性风险。

    2、2008年-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中央政府对资本市场的定位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证券业“休养生息”。 2010年是一个转折期,“修养生息”一年多的资本市场开始“披挂上阵”为“调结构”服务,证券业的“戏份”提升

    3、2011年“积极股市政策”的启动,券商行业将迎来一个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综合治理”:危机下“会诊”,绝境中重生

    2004年,以“靠天吃饭”为典型特征的经纪业务收入,在股市漫漫阴跌中难以为继,延续了十几年的经营模式在已经走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 的关口。当时行业大面积亏损,大部分券商的收入远低于成本。为解决长期搁浅的困顿,一些问题券商唯有饮鸩止渴,摊子越大,窟窿也就越大。 券商之困,实则是券商、甚至整个资本市场发展道路的重新抉择

    问题充分暴露,风险集中爆发,券商行业的社会信誉一落千丈。从证监会摸底情况看,2003年底,全国132家证券公司总计挪用客户交易结算 资金640亿元,挪用经纪客户债券134亿元,违规理财1853亿元,账外经营1050亿元。84家公司存在1648亿元流动性缺口,其中34家公司的资 金链随时可能断裂。此外,在全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券商超比例持股的“庄股”有99只。

    2004年8月,证监会召开专题性的全国证券监管工作座谈会,在证券监管系统内全面部署和启动了综合治理工作。 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是在资本市场实施基础性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证券公司风险集中爆发,对全行业进行的一次全面整顿和改革

    综治期间,证监会累计处置了31家高风险公司,清理账户1153万个。对27家风险公司实施了重组,使其达到持续经营的标准。19家公司被 责令关闭,7家公司被撤销,4家公司被撤销业务许可,14家公司和9家营业部被暂停业务,一批涉嫌刑事犯罪的公司及其责任人被移送公安、司法部门调查。

    2007年9月,尚福林主席宣告,证券监管系统经过持续三年的艰苦奋战和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任务,按期实现了既定的各项主要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修养生息”:告别“综治”,疗效初显

    在2008年到来的金融危机,真正看出了券商综治的“疗效”。在市场极度低迷的不利环境中,证券行业却摆脱了“一轮熊市消灭一批券商”的怪圈;相对于华尔街五大投行已全部在危机中消失的局面,中国证券公司没有一家爆发风险。

    这一次,再也没有谁在“裸泳”。

    截至2010年6月30日,全行业10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1.8万亿元、净资产逾5000亿元,上半年累计实现净利润293亿元,15家公司成为上市公司……与7年的情形相比,这一幕不啻为“换了人间”。

“勇挑重担”:“积极股市政策”营造资本盛宴

    经过3年的“综合治理”和3年的“修养生息”之后,证券业甩掉了历史性包袱,系统性风险被清除,并且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 2011年开始,“积极股市政策”要求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证券市场、证券业开始真正意义上地承担新时期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历史使命,券商行业将迎来一个 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博览研究员认为, “积极股市政策”需要有更积极的扶持券商行业的政策,从行业政策的转变所体现出的券商行业发展的阶段性转折,对应到股市行情,实质上是券商板块估值体系的“重塑” 。也就是说,券商行业的“估值内核”已经升级换代为2.0版,整个行业的估值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既要修正“基数”——“综合治理”化解了整个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更要修正“乘数”——充分考量整个行业的高成长性。

    综上, 博览研究员认为,“积极股市政策”启动,资本市场将迎来又一个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券商行业也将进入发展的“黄金牛市期”


    T O P ↑
“积极股市政策”:券商迎“价值重估”盛宴

——新三板为券商再添“黄金甲”

    “积极股市政策”照耀“新三板”,近期新三板将启动扩容的消息引起了相关板块的大幅异动,昨日(3月8日)新三板概念股再次活跃,板块整体涨幅居前。

    在 博览研究员看来,由于“新三板”方案的出台还没有这么快,近期“新三板”相关板块的上涨是资金炒作,就像2010年初海南板块的炒作,只是一个短期阶段性 的操作。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新三板将为券商再添“黄金甲”,“积极股市政策”的光环之下,证监会为券商广开财源,整个行业的生存环境将大为改善。 随着新三板、转融通业务的推出以及融资融券和对冲基金等创新业务的逐渐松绑,饱受“佣金战”拖累的券商板块的“价值内核”将升级换代为2.0版,再以1.0版的估值体系(即以承销、经纪业务作为估值中枢的基础)来评估券商板块的投资价值,你OUT了

    博览研究员认为,“积极股市政策”的提出是证券行业政策定位变化的一个标志性信号,正式宣告券商行业综合治理阶段完美“收官”,同时开启了 券商行业发展的新阶段,券商行业已经抛掉了历史性包袱,轻装上阵,并且可以“坦然”地承担时代赋予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使命——也就是2011年温总理《政 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更好地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券商行业乃至整个资本市场要真正意义上地承担新时期为国民经济服务的职能,也必须要先“强身健体”:一方面是通过“建制”完善市场机制,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更重要的是, 要推出积极的行业政策改善券商行业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大幅拓宽券商盈利渠道,提高整个行业整体盈利能力

    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证监会就不断推出积极的行业政策为券商广开财源,2010年A股市场最重要的制度创新——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经 过近1年的“试运行”之后将逐渐松绑,新三板、转融通业务这样的“香饽饽”也呼之欲出。这些创新业务的开拓将为券商行业未来的现金流创造巨大的想象空间, 对冲基金“小试牛刀”就“锋芒毕露”,新三板首批主办券商将分享亿元大餐,这还只是券商2.0版本“价值内核”试运行阶段的表现!

    说得直白点,2011年“积极股市政策”的启动,将为券商行业营造一场史无前例的资本盛宴,现在还只是“开胃菜”阶段,可以断言,券商行业将迎来一个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券商板块的估值空间任你想象!

    ● 对冲基金将成为高端理财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 。国内首只对冲基金国泰君安君享量 化受到中高端客户青睐,尤其是厌恶市场指数巨幅波动、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者认购踊跃。在产品发行前一个月内,该公司就已接到全国各地投资者的大量预约份 额,预约总额近10亿元,远远超过了该产品发行前预期的3亿元,君享量化发行首日募集资金即达5亿元,将会提前结束发行,该产品有望成为今年以来首发规模 最大的券商“小集合”。统计数据显示,近半年共有22只券商“小集合”成立,平均首发规模仅为2.5亿元。

    ● 新三板扩容,预计首批主办券商将分享亿元大餐 。新三板市场扩容在即,代办股份转让业务的主办券商将获得更多的推荐费、财务顾问费、融资费以及做市商业务收入,以目前三板市场企业推荐费平均100万元估算,预计首批进入扩容的高新区可为主办券商贡献上亿元的推荐费收入。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新年伊始,上海国资委旗下上市公司交运股份、华域汽车、上海汽车等陆续因为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而停牌,上海国资整合潮再 现。2011年,被称为上海国资委国企改革的“关键年”,上海市国资的证券化率目标为:力争达到35%左右,涉及上市资产167亿。近水楼台先得月,有理 由相信,上海本土券商将在上海国资整合的资本盛宴中分享更大的份额!


    T O P ↑
【背景参考】 “积极股市政策”照耀“新三板”

    在“两会”大盘偏暖的情况下,私募基金放心追逐热点板块,“新三板”成为一些私募资金青睐的板块。

    一些私募人士称,“两会”前密集出台房产税、限购、限贷等政策,以及提升利率等政策将使买房成本增加,套利空间减小,资金就会转到股市上。 “两会”期间政策偏暖,因此对行情的看法较为乐观。另有私募基金经理称,现在银行板块有启动的迹象,这会对“两会”行情有一个好的支撑。

    市场人士认为,“两会”期间政策偏暖,当前的国际局势对市场也形成一定的利好。基于政策导向和基本面,“两会”期间市场中性偏利好,结构性机会比较明显, 看好“新三板”概念的短线暴利机会 ,“两会”期间的政策刺激会使“新三板”概念成为短线资金关注的热点。

    但由于“新三板”方案的出台还没有这么快,近期的上涨是资金炒作,就像去年年初海南板块炒作,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短期的操作。


    T O P ↑
“积极股市政策”率先“惠及”44家券商

    获悉,以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为基础的新三板扩容方案已经成型,目前已具备扩大试点范围的基本条件,初步计划将在今年全国“两会”之后公布征求意见稿,并在7月份前后会有首批挂牌公司出炉。

    据介绍, 新三板在扩容规模、交易制度、投资者资质等制度创新方面都超出市场预期 。在扩容 规模上,新三板将在原有中关村科技园区试点的基础上,将范围扩大到其他具备条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在交易制度上,将同步引入做市商制度,而首批试点做 市商则将优先考虑已有代办系统主办资格,且至少推荐一家公司挂牌的证券公司;在投资者资质上,投资者最小报价单位由3万股/手,有望降到1000股/手。

44券商分食“盛宴”

    据悉,未来新三板发行拟采取“注册制”,其操作将沿袭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所实施的备案制做法,即由地方政府对拟挂牌企业进行资格审 查,由主办券商进行尽职调查和推荐,中国证券业协会实施自律性管理,经由证监会有关部门备案后即可发行,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之后到实施IPO期间,将由主办 券商实施终身保荐。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共有44家券商获得代办系统主办券商业务资格。

    新三板将是券商今后一段时间内最大的赢利点,在定向增发、股权转让等方面将给券商带来巨大收益。新三板扩容后,挂牌企业数量将大大增加,一年新增挂牌企业必将超过200家,他们不仅为主办券商带来持续的承销收入,还为券商的直投部门提供丰富的直投资源。


    T O P ↑
“积极股市政策”需要“更积极”的资金政策

    继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表示赞同“积极的股市政策”后,参加两会的江苏、广东、吉林、湖南四地证监局局长也集体发声,力挺“积极的股市政策”。博览研究员认为,积极的股市政策,必须要有积极的资金政策配合!

    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3月7日表示,政府 应该允许更多资金参与证券市场,以满足国内企业的资本需求

    朱从玖称,目前的新股发行节奏并没有给市场带来太大的压力,但在总体上,中国仍需要有更多与“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相配套的资本安排措施。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意味着会有更多公司通过证券市场筹措资金来满足发展的需要,比如筹资难的中小企业。

    他表示,证监会在扩大证券市场资本供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允许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和外国投资者参与股市, 但仍需要建立资本供给的持续机制

    朱从玖称,养老金在西方资本市场占有很大比重,养老金在欧洲股市中占到70%,在美国股市占到50%,在规模稍大的市场里面占40%以上。但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只有社保基金这一只养老金,因此养老金在中国股市的投资占比小得多。 在这方面中国是可以做更多的工作的,这恐怕是未来的一个着力点


    T O P ↑
【博览视点】 证券篇:经济学家要说的,和政治家要做的

——“整体上市”是投资主线,“积极”≠“拉升指数”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7日温总理与经济学家们的讨论,也谈到了资本市场;而当前市场上对“积极股市政策”的激烈讨论,也引起了证券监管层的高度重视。

温总理肯定“央企整体上市”的投资主线

    在【皇冠珍珠】系列之二中,博览研究员曾指出,央企整体上市将是“十二五”中国资本市场一条重要的政策与投资主线。

    温总理在与全国政协委员——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先生的对话中, 明确强调了国企重组、上市与资本市场的“互依互存”关系

    李剑阁委员在发言中说,虽然多数大型企业已经上市,但还有部分行业的国企改革处于起步阶段,已经设立上市公司的大部分集团,仍面临整体上市和结构重组的重任。他建议,应继续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温总理回应说,实践已经证明,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重组、上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又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

    这是温总理罕见强调,国资重组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

    联系到去年底到今年初,国资委与证监会在央企整合上的密切配合(国资委提出“支持央企不留存续资产整体上市”,证监会提出“壮大蓝筹市场”), 温总理此次罕见提及国资重组与资本市场的依存关系,值得投资者高度重视

“积极股市政策”大讨论:监管层澄清“积极不等于拉升指数”

    据称,市场上有关“积极的股市政策”的大讨论,引发了证券界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更是在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中激起热议。

    目前可查证的关注“积极股市政策”提法级别最高的证券监管高层,是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他4日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赞同积极股市政策的提法。他说,“在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同时,加快机构资金和场外资金入市,从这个角度来说, 我赞同积极股市政策的提法 。”

    继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表示赞同“积极的股市政策”后,参加两会的江苏、广东、吉林、湖南四地证监局局长也集体发声,对“积极的股市政策”畅所欲言。

     虽然各地证券监管层都肯定“积极股市政策”的新提法,但基本上都澄清“积极不等于拉升指数” ,这与本内参昨日(8日)提出的《坚守市场化,尚主席明言“不托市”》的观点不谋而合。

    吉林证监局局长江连海先生认为, 积极股市政策应以稳健为前提,尤其不能把积极股市政策理解为拉升指数

    江连海先生说:“积极股市政策应以稳健为前提,是科学、稳妥和持续的,尤其不能把积极股市政策理解为拉升指数。要防止对积极股市政策的错误理解,不要认为政策积极了,指数就要拉抬,让大家赶紧入场。”

    此外,江苏证监局局长左红,广东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侯外林都表达了类似看法——

    左红女士表示,随着资本市场的容量越来越大,资本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所以政策制订、执行都必须有系统的思考、全局的考虑,要有积极的、长远的规划,不能、也不允许我们犯错

    广东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侯外林表示,积极的股市政策要符合市场发展的实际, “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提法,不能直接等同于资本市场扩容 。他说,“例如发行制度的改革,既要坚持市场化方向,又要考虑市场各方面的承受程度,不能一碰到什么事就停了IPO”。

    联系近日尚福林主席坚持强调“市场化”的表态,如我昨日研究中所指出的, 目前市场上有关“积极股市政策逆转股市中期下行方向”的提法,有可能真的偏离了管理层真实的政策意图

    简言之,“积极”不等于拉升指数。


    T O P ↑
宏观篇:经济学家要说的,和政治家要做的

——宏调难点是“防滞胀”,强调“保增长”仍是政策底线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两会”期间,温总理与经济学家的对话,以及证券监管层与学者、媒体对“积极股市政策”的不同看法(这一点下文分析),很好地体现了经济学家与政治家思维方式的差异。

温总理从经济学家那里了解到:今年宏调难点是“防滞胀”

     温总理从经济学家那里“学”到了:在中国,“滞胀”的概念是:GDP增速↓,CPI增速↑

    ★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认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是综合型的,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当前迫切的问题是, 要让货币流量回归到合理的水平,这将有助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治理 。但这一定要适度,要适可而止,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滞胀”。他特别强调,一定要适度,适可而止,否则有可能出现“滞胀”, 当经济增速降到6%就是“滞”

    厉以宁先生说,(通胀的)4个原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不断上涨的地价、房价、用工成本的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也使得 我们在考虑调控政策时不宜单纯采取宏观紧缩政策 。他解释说,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生的滞胀,使经济学家意识到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政策的局限性,而 目前的中国,要对调控政策全盘考虑

    作为经济学家的厉以宁先生,也明白政治家的战略思维。

    他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防止通胀转向滞胀,是当前最重要的经济问题。经济学家需要做的,是提出各项政策的利弊,而政治家要做的就是对各项政策进行度的把握”。

    厉以宁先生透露,当他发言结束后,温家宝总理当即表示:他明白厉以宁发言的核心就是对“滞胀”的担忧,这个提醒很重要,这也是当前一系列“两难”问题中最重要的一项:如何保持经济合理增长,同时又能稳定就业,还要抑制通货膨胀。 总理认为他提出的措施都很好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厉以宁先生提出的“要对调控政策全盘考虑”,正是建议政治家要把握好政策力度上的拿捏。

    ★ 而温总理的回应,正体现了政治家的思维方式——先了解问题的起点与根源,再从战略高度权衡对策

    温总理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滞胀”就是通货膨胀没有管住,同时经济发展速度下来了,这是最坏的结果(温总理显然清楚“滞胀”的概念及其危害)。

    同时,温总理强调,我们一定要努力避免(“滞胀”这个最糟糕的结果),要使经济保持合理的速度,使结构得到调整,同时还能使就业、工人工资都得到改善, 我们需要在这些复杂的关系当中走出一条光明的路,这就是我们今年宏观调控的难点(温总理知道“防滞胀”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难点)

    虽然温总理在回应厉以宁先生的问题时,并没有明确政策紧缩力度如何拿捏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温总理与另一个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先生的对话中,看出一些端倪。

政治家战略思维:温总理仍强调“保增长”的政策底线

    许善达先生向温总理提出建议,国家在考虑居民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应该考虑这一指标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国家和企业的增速,否则的话很难有所提高。

    他说,我国“十五”、“十一五”期间制定的GDP预期目标,最终证明都超过了当时所设定的标准。因此,建议国家尽早地制定一些政策储备, 一旦经济的实际发展超出预期目标,就可以尽快出台一些储备政策进行调整

    面对许善达先生的问题,温总理在总结时强调,“十二五”规划审议稿中提出,未来五年我们的居民收入增长是大于7%。 而对于GDP增长可能超过预期的问题,则认为必须采取措施,保证如果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7%,群众收入的增长也应该更快一些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温总理言下之意, 是在经济增速“保7”的基础上,保证居民收入增速更快一些。“保增长”的政策底线依然存在


    T O P ↑
原理篇:经济学家要说的,和政治家要做的

     前言:3月7日,温总理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经济、农业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讨论,同大家共商国是。政协经济、农业界共有委员200多名,汇聚了大批专家学者,精英荟萃。

     温总理与经济学家的对话,以及近期证券监管层与学者、媒体对“积极股市政策”的不同看法,很好地体现了政治家与经济学家思维方式的差异。

——勿以终点目标评判起点优劣

    ●厉以宁——经济学家需要做的,是提出各项政策的利弊,而政治家要做的就是对各项政策进行度的把握。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厉以宁先生的话,道出了经济学家与政治家的思维差异, 经济学家是从经济问题的根源出发,开出解决问题的药方,而政治家则是通盘考虑整体形势后,进行政策方向、节奏、力度上的权衡

    也许,经济学家认为现在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政治家不一定会采取100%的政策应对方案,而是从战略高度权衡对策。

    博览首席研究员李宏图先生曾指导我们,要认真辨析经济学家和政治家的思维差异,在他看来,政治选择与经济理论选择是不同的:

    基于经济学者与执政者在信息上的不对称性,以及阶段性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并不一致,所以,经济理论上应该“这样做”,但现实中往往出现执政者会“那样做”。

     执政者所需要的起点,更多是将重大危机置后,争取解决危机的充足时机,再达到战略目标的终点

    从历史角度看,一般意义上的权力机构都是将现实危局尽可能延后,采取激进短期性政策,因为这样做可解燃眉之急,并争取到时间,同时相信,后代或后来者更有智慧来解决前人的问题。

    执政者是务实的,不同阶段的条件不同、阶段性的目的也不同,所以, 不能用直线的方式去考量起点与终点的效果匹配

     这就是政治选择与经济理论方案优选上的不同

    ●从经济理论的角度,可以以未来需要达到的终点目标,来衡量现在政策选择的起点优劣;

    ●但从政治选择的角度,往往是要先保障短期政治目标的实现,然后再根据阶段性目标实现的效果,来调整、修正策略,波动、迂回地达到长期经济目标,并不排除为了救急,短期会去走回头路,但这不妨碍,从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周期来看,最终的方向是为了最终经济目标的实现。

    简言之,政治家往往是从战略高度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先确定阶段性目标,解决短期问题,将矛盾后移,风险分化,再渐近实现长期目标。


    T O P ↑
【热点聚焦】 王岐山:我一“打盹”银行就往外地跑!

    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目前我国银行的布局不均衡,要警惕同质化。

我一打盹银行就往外地跑

    王岐山指出,有些地方银行总想跨区域扩展。他举例说,北京银行做得很不错,但去年发展到哈尔滨去了,还想去上海。“我批评了他们,我一打个盹,你们就跑了。北京还不够你们干的,你们跑了,北京谁来管?”

批“三不”倾向,小企业才是“民生之本”

    王岐山介绍,目前我国小银行往大银行发展的势头不减,很多银行都在往大搞, 有“三不”倾向,即不平衡、不持久、不匹配

    王岐山指出,发展银行要注意同质化,小银行都往大银行发展,就没人愿意去给小企业贷款,谁还愿意为了贷几十万元去养殖户那里深一脚、浅一脚地看生产规模,谁还愿意去闻养殖户那个味。

    王岐山说,今年的货币政策从去年的宽松调整为稳健,这个转变从宏观上是必须的。不变一下,牺牲的一定是我们最想保的,那就是农村和小企业。 农业的重要性不必说,小企业是就业和税收的骨干。大企业越来越现代化,都用机械,用不了几个人,小企业才是就业的重点,而就业才是民生之本。

副总理支招“茅台酒打假”

    副总理王岐山对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公司董事长季克良说,社会上有很多关于假茅台的传言,茅台酒厂要出来澄清。“作为茅台的董事长,你应该跟记者们说,茅台要跟假冒伪劣做斗争,但假酒没有传闻的那么多”。王岐山对季克良说,“我不说了,再说我就替你答记者问了”。

    王岐山说,如果连茅台这样一个鼎鼎有名的民族品牌都保不住,那工商、商务、版权局在干吗?

    王岐山指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关键在创新,创新需要一个非常好的环境,那么就需要对知识产权、版权及商标权有效的保护。目前,相关法规的执行力远远不够,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尴尬。


    T O P ↑
投行:央行“更愿”用“提准”回收货币

    ●花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彭程表示,预计中国央行很快就会上调存款准备金。基于本月6800多亿央票即将到期,相比在目前市场可以接受的利率发行央票,央行更愿意上调存款准备金来回收流动性。  

    ●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崔历认为,1月份央行外汇占款大幅增加了760亿美元,高于去年12月新增的610亿美元,也高于 2010年月均上涨的410亿美元。预计其中非FDI渠道的流入约600亿美元,创下2008年初以来的新高。大量的外汇流入给流动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由于今年央行很少靠发行票据的方法管理流动性,预计央行近期还会上调存款准备金。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周浩则认为,人民币市场利率上周出现大幅下降,其中上海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跌幅明显,隔夜利率跌至1.9%的水 平,1个月的利率水平则维持在4%以上,表明市场仍对央行的紧缩有一定的预期。由于2月份的外汇占款出现了大幅攀升,因此市场预期央行近期可能再度上调存 款准备金率。我们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一定的可能,但由于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因此央行未来将更多使用利率以及汇率工具,来对通胀以 及通胀预期进行管理。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由于3月份到期资金约7500亿,再加上1月外汇占款达到5020亿美元,按年增68%,预示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存款准备金将很快会上调。由于目前存准率已经达到19%的高位,不排除央行会强化差别化的存准率控制流动性。

    ●瑞穗证券最新发布的宏观报告称,即将公布的2月CPI不会显著升高,但并不意味着通胀情况有所缓解,3月通胀压力依然较大,流动性充裕,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机已经成熟。


    T O P ↑
央票按兵不动,“提准”暗度陈仓?

    3月8日,一年央行票据仍保持10亿元的地量发行规模,保持11周不变。流动性重归宽松局面再现,令市场对准备金率上调预期升温。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公开市场已连续九周向市场净投放流动性,累计投放量达到了8130亿元,即使考虑到两次准备金率上缴,仍有约千亿资金未对冲。同时,进入3月份后,公开市场将迎来资金解禁高峰,仅3、4两月到期解禁资金就将接近1.2万亿元, 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放,必然需要回笼工具对冲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公告,央行昨日在公开市场发行10亿元一年期央票,继续保持地量水平。但同时,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1100亿元的 “天量”28天期正回购操作,操作量创下四个月来的新高。同时,本周公开市场到期央票与正回购合计2050亿元,为今年以来的第二高水平。

    历史资料显示,春节前央行曾于1月11日重启14天期正回购操作,规模为600亿元,彼时央行已连续8周向市场净投放资金3570亿元,当周到期资金为1110亿元。但就在3天后的1月14日,央行即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传数家银行被取消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据路透社消息,数家此前被实施差别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银行,因2月信贷投放速度适中且各项风险指标回归正常,已获取消被上调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但上述人士并没有透露具体有哪些金融机构被取消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上个月曾表示,已对全国超过40家金融机构实施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此前消息人士表示,2月份四大行的新增贷款约为2250亿元左右, 当月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应维持在6000亿元。该数据较市场预期低,显示央行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调节银行放贷冲动的政策已见效。


    T O P ↑
【市场动态】 黄金:不是最佳“避险港湾”

    受利比亚局势持续动荡和美元走软影响,国际金价3月7日再次刷新纪录高点,3月7日纽约黄金4月合约最高涨至1444.5美元/盎司。不过,有消息称利比亚领袖卡扎菲可能流亡国外,这令金价自高位震荡下滑。随着油价下挫,金价顺势跌破1440美元关口。

    由于黄金是一种不生息的资产,市场人士担忧 欧央行加息会增加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抑制金价涨幅 。对此,德意志银行分析师认为,欧洲央行如果加息,黄金未必受影响。因为随着美元兑欧元汇率加速下滑, 弱势美元对黄金的利好将抵消传统加息举措的不利影响

    市场人士认为,如今是通胀问题与避险买盘同步显现。只要中东和北非地区政局动荡持续下去,且油价维持在高位,那么黄金就能获得支撑。 原油期货价格是推动金价上涨的催化剂 ,金市密切注意油市表现。外界担心动乱恐蔓延至沙特阿拉伯,而全球经济不断扩张,每日用油持续增加。

汤森路透:黄金不是最佳避险的港湾

    ●绝大多数影响宏观经济价格的关键因素仍持续推动金银市场上扬走势。 美元持续疲软、低利率甚至负利率以及全球通胀担忧等因素可能推动金价进一步走高

    ●虽然恐慌情绪一直是影响黄金价格的一大因素,但是这一次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泰德价差——一项测试市场恐慌情绪的关键指标已从08年高点大幅回落,目前低于长期趋势线——反映了 黄金近期的止跌回稳越来越多的来自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心

    ● 即便黄金目前创下十年内的大牛走势,其表现仍滞后于其他贵金属/有色金属 。其他贵金属如白银和有色金属如铜,在过去十年表现均优于黄金,对于那些偏好高风险商品的投资者来说可能更愿意在这些金属上赌一把。


    T O P ↑
对冲基金大举做空美元

    对冲基金和外汇交易员押注美元下跌的资金量创下历史纪录,这反映出人们越来越相信,美元已丧失了避险吸引力,而欧元区将会很快加息。

    在中东危机恶化之际,最新汇市数据表明,交易员正“做空”美元。一些人将美元下滑归咎于美国的巨额财政赤字和对油价不断上涨的影响的担忧。 往往被视为对冲基金活动指标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数据表明,美元空头头寸从截至2月22日的一周的200564张合约,飙升至3月1日的 281088张。

    这意味着,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做空美元的资金在截止3月1日的一周内增加115亿美元,至390亿美元,比2007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360亿美元多出30亿美元

    相比之下,由于预计欧洲央行(ECB)将会很快加息以遏制通胀,投机者增加了欧元头寸。数据显示,在截止3月1日的一周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投机者押注欧元兑美元上涨的资金增加至88亿美元,为2008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上周表示,有必要保持“高度警觉”—— 这是欧洲央行在2005-08年加息周期期间使用的一个措辞 。这让市场进一步认为,欧洲央行可能在4月会议上加息。欧元兑美元汇率上周涨至1欧元兑1.3997美元的4个月高点。从1月份的16周低点1欧元兑1.2871美元算起,欧元已经上涨了近9%。看跌美元者已变成一个四处肆虐的部落。

    法国兴业银行外汇策略主管基特·朱克斯表示,我们可能看到美元更长期前景转向恶化。与其它央行相比,美联储可能对油价日益上涨导致的供应方面的通胀冲击反应更温和一些。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市场预期欧洲和美国市场利差将扩大,投机性资金当即调转方向,进场做多欧元兑美元。根据瑞银证券的预测, 欧元区将在今年4月份宣布加息,而美联储距离加息仍很遥远


    T O P ↑
空头集体发力 重挫商品期货

    3月8日,国内期市大宗商品全线大幅下挫,多品种午后空头集体发力,扩大早盘的跌幅,有色金属弱势不改,沪铜、沪锌日跌幅度达到 4.5%左右,农产品整体跌幅相对较小,仅棉花跌幅超过4%,油脂豆类跌幅均在1.5%左右。橡胶午后复盘不久就封住跌停板,临近收盘时,跌停板被打开, 橡胶主力全天跌幅5.57%。

    收盘商品期货市场多数下跌,金属产品方面,沪铜、沪锌跌逾4%;农产品方面,郑棉跌逾4%;燃油化工品方面,橡胶大跌逾5%,该品种主力合约盘中一度跌停。


    T O P ↑
高油价“烫伤”亚太股市

    根据路透的数据,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环球股指与美国原油价格之间的30日动态关联度触及负0.4%,为2008年初以来首见,这表示当前 油价和股市的负相关性达到三年以来最高

    中东和北非局势持续动荡,国际油价再度飙升至两年半以来的新高。尽管各国准备出招以应对高油价,但经济学家依然担心,全球经济复苏再度面临严峻考验。受中东和北非局势和油价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资本市场都很“纠结”。

亚太股市很“受伤”

    中东和北非局势持续动荡使得市场避险情绪纷纷涌现,3月7日亚太地区股市多数下跌,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下跌1.76%,报收 10505.02点。韩国股市综合股价指数下跌1.22%,报收1980.28点。澳大利亚基准S&P/ASX 200指数下跌1.4%,报收4797.9点。

    美国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日当周,新兴市场基金出现25亿美元净流出。至此,新兴市场连续6周出现资金净流出。分析人士表示, 油价相关忧虑使得股市无力进一步上涨,全球金融市场可能会在近期出现更多动荡

社保减持工行H股套2.4亿

    3月8日港股恒生指数早盘高开后保持窄幅震荡,午后急速拉升。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涨398.51点,报23711.70点,涨幅为1.71%,成交751.30亿港元;国企指数报12990.80点,涨169.99点,涨幅为1.33%。

    继1月减持中国银行后,据联交所股权资料,全国社保基金再在市场沽售工商银行4010万股H股,每股平均价6.074元,套现约2.436亿元。社保基金此次减持后持股量由18.04%降至17.99%。

欧美股市“添堵”

    3月4日,受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影响,国际油价再度飙升超过2%至104美元上方的两年多高点。尽管同一天公布的美国失业率跌破9%,但该利好不敌高油价带来的利空,欧美股市主要股指当日普遍下挫。

    3月7日,美国股市在欧股收盘前走低,从而打压了市场情绪。英国富时100指数跌16.61点或0.28%,收报5973.78。德国 DAX指数跌16.97点或0.24%,收报7161.93。法国CAC 40指数跌29.80点或0.74%,收报3990.41。

    3月8日东京市场交易中,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美国抗通胀型国债(TIPs)收益率差距迅速扩大至2.54个百分点, 两者利差创近两年来最高,显示投资者通胀担忧上升


    T O P ↑
世界需要“习惯”与高粮价“为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世界面临着相当长时期的食品价格高涨,世界可能需要习惯于较高的食品价格。

    IMF经济学家表示,近期食品价格飙升有很大一部分涉及暂时因素,如天气。然而, 食品需求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反映了全球经济的结构变化,这些变化是不会逆转的 ,美国农业部(USDA)上周预测,在始于2011年收割季的农事年里,玉米、小麦和大豆的名义收购价格将创历史纪录,并预计供应紧张“在一个甚至两个产季内不会得到完全缓解”。

    在IMF题为“迎接不断上涨的价格”的文章中,经济学家们提出,对于食品价格不断上涨,最重要的解释是,新兴经济体的消费者饮食习惯发生变化。自世纪之交以来,食品价格一直在稳步上升(2008年末至2009年初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下降除外),这似乎表明, 这些涨价是一个趋势,而不只反映各种暂时因素 。比世界习以为常的水平更高且更为波动的食品价格将构成各项挑战,而政策制定者,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很可能必须继续应对此类挑战。

    此外,粮农组织警告,不断上涨的油价可能“ 进一步恶化食品市场本已岌岌可危的局势 ”。在一些主要种植区正要开始播种农作物的时候,油价出现井喷式上涨的可能性“给价格前景增添了更多变数”。


    T O P ↑
原油:多头仓位增至近五年高点

    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再度引发投资者对原油供应受阻的担忧。7日亚洲及欧洲交易时段,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再度大涨,一举突破每桶106美元的两年多高位。相关数据显示, 对冲基金继续增加对原油的看涨押注,持仓升至近5年来高点 。美国政府对此表示,正考虑动用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以协助缓解油价飙升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最新公布的一周交易商持仓报告显示,在截至3月1日的七天里,基金和其他大型机构将原油净多头仓位增加27%至305408张期货和期权,为2006年6月以来顶峰。2月15日至3月1日, 净多头已累计跳增65%

     地区局势不稳令大量资金,特别是投机资金纷纷涌入原油市场 ,预计还会有更多资金流入,除非中东和北非局势出现企稳迹象。面对国际原油价格的飙涨,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各种可能”,包括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确保因中东和北非动荡导致的油价上涨不会威胁到美国经济。

欧佩克部分成员国悄悄增产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一些有影响力的成员国正加入沙特阿拉伯的行列,提高石油产量以抑制油价飙升,并缓解西方对供应紧张的担忧。科威特、阿 联酋和尼日利亚在幕后采取的措施反映出,在利比亚危机日益恶化之际,欧佩克成员国对油价上涨失控危及全球经济复苏越来越感到不安。

西方大企业停止与利比亚进行石油交易

     石油巨头和华尔街投行纷纷响应针对利比亚的制裁措施,停止与利比亚进行原油贸易,此举可能导致这个北非国家的石油出口濒临全面瘫痪,油价也可能进一步走高

    知情人士表示,为客户购买利比亚石油的摩根士丹利已根据上个月出台的制裁措施停止购买利比亚石油。康菲石油公司说,通常情况下该公司在利比 亚每天生产4.6万桶原油,目前这些原油出口已完全停止。埃克森美孚也表示,该公司目前遵守对利比亚的制裁。了解英国石油公司(BP PLC)的人说,该公司目前在利比亚没有做任何新交易。这些举措给已然大幅波动的石油市场造成更大压力,可能会推高全球的汽油价格。


    T O P ↑
【新视野】 “狼市”来袭A股

    股市本来只有牛市与熊市之分,可是前些年,经过现代人的调侃,突然跑出来了一个上蹿下跳的“猴市”。这还远远不够,近来美国人又发明了“狼市”。

    跟牛熊庞大的体形相比,狼显然更小一些,但是其动作却更为迅速,更为果敢。因此,“狼市”的特点被定义为:窄幅震荡,波动增加,股票相关性 高,反转快。正是狼市拥有的锯齿状特征,导致大盘指数震荡,反而抬高了投资者依据基本面选股的难度,并促使短期期权和技术分析成为投资者把握反弹机会的更 好工具。

    就2011年以来2个多月的行情来看,中国股市的狼市特征明显:至3月7日,上证指数今年共运行了40个交易日,然而十字星或类十字星就出 现了11天,占比1/4强。就主题投资概念而言,更是此起彼伏,不信你看:刚刚按下“高铁”这个葫芦,又凫起了“水利”这只瓢;智能电网前脚刚走,央企重 组随后就来;“新三板”扩容园区一出,紫光股份、张江高科、苏州高新、东湖高新及相关概念股闻声就涨;中国宝安为首的石墨烯概念刚熄火,金钼股份领军的辉 钼概念股就开始加油……

    然而,3月7日的沪深股市却突然荡起了“牛桨”,用煤炭石油、有色金属和银行等蓝筹大盘股推开了上涨前行的波浪。当日两市股指双双以跳空的 罕见方式,高开高走。其中,上证指数放量突破了前期2940点一线的阻力位,盘中一度站上了3000点整数关,尾市则以2996.21点红盘报收。3月7 日股指的跳空高开,则是今年以来的股指的第一跳;当日的量能也是今年以来大盘放出的第一大量。

    两个第一,耐人寻味!难道市场突然由狼市变牛市,上证3000点成拐点?还是先让我们看看目前中国股市面临的基本面吧!

    就国际形势看,区域政治风波正挑战着全球所有投资者的神经。由于非洲与中东政治风波愈演愈烈,股市、非资源性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等风险类 资产价格受到打压,相反,黄金及美元等无风险与低风险资产的配置得以强化。尤其是国际油价,目前也已升至106美元/桶上方,并触及30个月高点。国际油 价的再次投机炒作,对正在恢复中的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的宏观基本面是非常不利的。就国内情况看,全力控制通胀成为首要任务。 防通胀,再次加息或提高准备金率以吸收流动性,仍然是管理层可能随时打出的一张张王牌

    再说说股市结构的情况。 如同中国的经济结构长期失衡一样,A股市场的内在结构长期以来也是失衡的 这 主要表现在由金融、地产和“两桶油”构成的公司股票占到了上证指数55%左右的权重。而当前的各种政策均对这三类公司,特别是金融和地产构成了实质性的打 压。近期这三类公司股票的上涨,主要是市场在中小市值股票挤泡沫的同时,机构资金对这三类大盘蓝筹股相对的低估值所作的一种修复。因而,它们的上涨只是结 构性的,而非趋势性的。再加上中国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资金随政策跳舞是可以肯定的,更何况“新兴加转轨”的中国股市还具有较典型的 政策市特质。

    也正因为此,深藏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内部,并以七大新兴产业作依托的中小市值公司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会不断受到市场资金多方的关注。从纯 技术角度考量,上证综指2950点以上堆积着2010年10 月份周期股与蓝筹股报复性反弹创出的天量成交。市场要消化如此大的能量,挑破这个铁帽子,在市场流动性收紧的大背景下,很显然不会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当然,由于低预期的1月份的通胀数据, 由于“两会”的来临所带来了政策的真空期以及相对看涨的市场预期,外加年报业绩浪的预期,各种“利好”叠加共振的结果就是自1月底开始的本轮反弹行情 。 3000点上破已是事实,但股指能否攻破3000点,站稳3000点,仍然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或许,攻破3000点易,站稳3000点有些难。不要忘记, 今年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与通胀数据公布的时间,正好临近“两会”闭幕之时。短暂的牛劲过后,没准“折返跑”式的“狼市”又有可能回来!(马方业/文)


    T O P ↑
【行为与预测】 我们能否摆脱“迷信”?(下)

    《迷信》是一首很棒的歌曲,但史蒂维·旺德唱的那句歌词“当你相信了你不理解的东西,你就会遭罪”却大错特错。事情要真那么容易就好了。迷信之所以一直存在,是因为相信我们不理解的东西是绝对必要的。

    表面上看,迷信与基于实证的经验思维完全不同。经验思维把结果归因于其真正原因,而迷信把结果归因于与之完全不相干的事件。因此,如果你认 为火箭成功发射是工程师的高超技能和辛苦工作的结果,你就是经验思维。如果你认为它完全取决于航天员穿着了幸运内裤,你就是迷信思维。

    问题在于,事实上我们永远不可能观察到真正的原因。

    200年前,大卫·休谟就感悟到了这一点。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件事情在另一件事情之后发生。数千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人理解(更遑论观察到)将阳光和水与植物生长联系在一起的因果机制。但我们看到前者总是在后者之前出现,因此假定两者存在因果联系。

    更重要的是,我们往往承受不起收集足够多重复性证据的代价,来证明一个真正的因果联系推断是正确的。如果某人因吃了某种浆果而丧生,你可能得感谢你的祖先没有再吃十几个浆果来做实验,以断定这种浆果真的是罪魁祸首。

    迅速根据原因得出结论一直是人类得以存活的关键所在。

    但正是这种快捷思维,才让我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虚假联系。我们只要看到一件事情在另一件事情之后发生,就可能在心理上将它们有力地联系起 来,即使这两件事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这就是为何许多由迷信思维创造的联系很可能会经久不衰,尽管我们为消除这类联系付出了最大的理性努力。

    因此,迷信并不是什么可以轻易消除的心理异常。

    它实际上是我们一项基本能力带来的令人遗憾的副作用——这项基本能力让我们能够远在收集到足够证据证明之前,就发现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

    迷信思维是“不理性”的,但这完全是因为日常推理也是“不理性”的。

    有谁能够诚实地承认,他们从未因在梯子下走、打碎镜子或看到面前有只黑猫穿过街道而感到(哪怕是瞬间的)心烦意乱?毕竟,大多数人最起码口头上赞同摸木头或交叉手指可以辟邪。

    迷信信仰本身并非人们寻求心理治疗的常见原因。但是,迷信所塑造的处世态度可以影响我们对各种日常问题的思考与感觉方式。它们可能促使我们接受非理性的僵化规定,最终减少我们的选择、限制我们的生活。

    例如,我们总感觉必须避免冒险。这种感觉能够阻碍人们对自己的现状或未来产生积极的想法。可能看起来,它像是能够让我们明智地保持谨慎,从 而对事情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做好准备——甚至斯多葛学派都建议我们凡事多往坏处想——但这种策略可能产生反效果:它会让我们感到焦虑,甚至阻碍我们去经历那 些在更客观心态下会被视为绝佳机遇的事情。

    我们能否让自己不再迷信?

    办法之一是找出并纠正我们信念中的扭曲之处,例如,可以去质疑它们所依据的证据。另一个办法是设法找出我们思维的根源,以便魔术般地彻底改变这种思维。但这些办法可能不会奏效。迷信的思维和做法可能很难消除。

    消除迷信态度可能是不现实的,但即便如此,也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接受迷信的支配。我们需要做的是,当迷信潜入我们的思维时及时察觉,并与它们建立一种不同的联系。例如,你可以一面承认迷信的想法令你感到恐惧,一面不管不顾地依然邀请13个人参加自己的晚宴。

    你可以抱着一种好玩的心态观察自己的恐惧,而不是抵制或迎合它。(安东尼娅·马卡罗/文)


    T O P ↑
我们能否摆脱“迷信”?(上)

    行为学研究最值得炫耀的一点就是“它总能找到一些人性弱点”——当你能够看到这些缺陷的时候,改变自己的行为会让你“与众不同”。

    今天讨论的话题非常有趣,同时也很重要——无论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理性,不可避免常常会和其他人一样“迷信”。

    首先,我们需要对于“迷信”给予一个准确定位,以免在你的潜意识中折射出牛鬼蛇神。

     所谓“迷信”,即基于其他人(来源)的“经验”进行推断,将两种不同事物建立起简单的因果关系,且不进行充分验证

    其他“经验”获得的成本通常很低,比如一些“常识”认知。而理性验证因果关系,却需要耗费大量成本,且可能带来危险。

    所以,选择“迷信”,常常是经过潜意识比较之后,非常“人性”的结果。

    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自己的“迷信”行为,他们会认为,相信科学就是避免迷信的最好办法。事实上,除了不相信牛鬼蛇神的存在,在其他方面,你可能同任何人一样“迷信”,只是你迷信的事物不一样而已。

    人类科学是有边界的,所以“迷信”永远都会存在。

    必须承认,科学只是认知未来的一种方式。曾几何时,宗教也是认知未来的一种方式,它曾经是那个时代的“科学”。

    当然,我并不是要强调,现代科学与古老的宗教没有本质差异,而是提醒各位:

    只要我们没有停止探索未来的脚步,那么对于世界的认知永远都是阶段性认知。潜意识将已知科学作为真理,那么只是又一个沉溺“迷信”的信徒而已。历史局限性会成为你思维意识的枷锁。

    如果能够摆脱“迷信”,你就能够穿越历史局限性,找到这个时代其他人不可能发现的“真理”。至少,你可以很坦然的接受这一说法,“没有合理解释并不等于不存在!”


    T O P ↑
三月指数高点在3月15日前后出现

    预测,就是与未来“较劲”。

    不怕错,是最基本的“胆量”要求——缺乏勇气讲出“所看到的真理”,那么即便真的掌握了“真理”也是废铁一块。

    从1月13日起,三个判断始终在那里——直至3月1日,所有判断均得到了市场验证。

    ●12月末A股低点(2720附近)是“阶段性底部”;

    ●春节前,A股将出现连续性上涨;

    ●本轮上涨周期或延续至2月末;

    还是那句话,事实胜于雄辩。

三月中下旬请警惕调整风险

    智能系统在三月份给出的判断有两个:

     其一,三月份指数高点出现在当月第二周周末与第三周周初,是大概率事件。换算一下,即3月11日、3月14日、3月15日。

     其二,中期上升的初步趋势已经出现。这预示着,未来三个月——六个月,指数呈现震荡上行的概率大增。

    通常,中期性质的重要判断会经过多次验证。比如,此前2010年8月27日、2010年9月6日两次给出十月前夕将出现资金潮涌的前瞻信号。

    进入三月份以来,有朋友很关心智能系统对于三月份甚至四月份的市场趋势判断。一方面,前三个判断都已“到期”,并得到了市场验证。另一方面,按照以往规律,智能系统给出判断一定是连续、不中断的。

    三月预测之所以迟一些推出,原因在我——为预测而预测,是预测学中的“大忌”。智能系统目前只是半成品,只是基于行为学的理论模型,而给出预测,需要由我依据预测学原则来“操作”,“翻译”成大家能够理解的判断。

     二月末,智能系统给出的判断是:三月中旬出现高点的概率是75%,三月下旬出现高点的概率是20%,其他时间的概率是5% 。直到出稿前,我一直在等待进一步资金数据来确认“最后答案”。

    之所以要多讲这几句,是为了让大家对于行情趋势的未来演变,有更完整的“认知”,而不是“想象”——至于四月行情,目前来看,多空趋势尚不明朗。虽然市场整体向着重心向上的趋势进行演化,但后续资金能否成功“接力”目前尚无征兆。

    有一点,十分确定—— 本轮波段行情自1月末起步至3月中旬,已经进入尾端

    一轮周期性调整不可避免。

    至于,调整力度如何,何时再起升势,这不是当前节点可以臆断的。


    T O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