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带2的大结局怎么了:新闻话题 2011-8-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15:49
新闻话题
【今日话题】卡扎菲倒台,利比亚会乱吗阅读原文

卡扎菲倒台,利比亚会乱吗 8月22日,此前胶着的利比亚战事有了决定性的结果。利比亚反对派控制了首都的黎波里,上万民众聚集在广场,欢庆他们入城。反对派还逮捕了卡扎菲的三个儿子,卡扎菲政权垮台已成定局。 ...全文↓

卡扎菲倒台,利比亚会乱吗
8月22日,此前胶着的利比亚战事有了决定性的结果。利比亚反对派控制了首都的黎波里,上万民众聚集在广场,欢庆他们入城。反对派还逮捕了卡扎菲的三个儿子,卡扎菲政权垮台已成定局。
卡扎菲,这位统治了利比亚42年的“政治强人”已然走向谢幕。这个时候,利比亚未来何去何从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悲观者认为利比亚会走向分裂或者内战,甚至会出现新的独裁者。乐观者则表示,利比亚的未来充满光明,这里极有可能成为阿拉伯地区具有示范性意义的民主国家。
利比亚到底会深陷泥潭,还是繁花着锦、前程远大?
卡扎菲已成过去,利比亚未来会怎样?
2011-08-23 第 1774 期
今日话题
悲观派:利比亚会再发生内战或陷入分裂
民众欢庆胜利
危险一:反对派可能分裂,利比亚走向更糟糕的内战
利比亚的反对派到底由谁组成,曾经一度很神秘。后来人们发现,他们鱼龙混杂,主要包括了四种人:民主派、部落领袖、前王室后人和极端伊斯兰主义者。国际社会对利比亚反对派中甚至还有基地组织的成员一度感到很震惊。
利比亚反对派共同的目标都是推翻卡扎菲政权,然而,在推翻了政权之后,反对派之间的分歧会显现。比较糟糕的是,7月28日,反对派军事总指挥尤尼斯(此前担任卡扎菲的内政部长)被暗杀,而杀害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领导的民兵组织旗下的一名成员。此前曾有报道说,尤尼斯在反对派内部人缘欠佳。不少分析都认为这代表着反对派的内讧。
卡扎菲说出过“只有我,国家才会统一”的“豪言壮语”。但是,利比亚反对派现在还没有出现一个能够赢得所有人尊重的领袖。换而言之,没有一位领袖有号召力,能控制住局面。这更加剧了人们对反对派分裂的担忧。
危险二:利比亚是个“部落国家”,部落之间恐发生冲突
被暗杀的尤尼斯所属部落欧拜迪势力很强大,同属该部落的官员曾威胁报复肇事者,该部落士兵还曾报复性开火。
部落,在利比亚的确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利比亚一共有140多个部落,这些部落中有挺卡扎菲的,也有反对卡扎菲的,许多人担心,部落之间会发生大规模的“复仇”冲突。
危险三:利比亚人国家认同感不强,恐怕走向分裂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弗雷德曼认为,中东有两类国家,一类有很强的历史归属感和国家认同感,是真正的国家,像埃及。另一类则是“部落国家”,由很多部落组成,它们的边界是由殖民者强行划定的,但是这个区域内的人并没有融合成一个统一的大家庭,利比亚就是这样的国家。
历史上,东西利比亚互不统属,在意大利殖民时期也被分而治之,直到1934年才勉强合并。东西部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也没有很强的纽带,所以有分析认为,利比亚会分裂成为两个甚至多个不同的政权。当然,分裂就必然会伴随着内乱或者内战。
危险四: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亚缺乏现代治理机制,要建立起现代国家不容易
“部落国家”很难有现代公民社会的基础。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亚更是一个奇怪的国家,这里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没有宪法、没有政党、没有正规部委,甚至连政府和国家元首也不要的“人民民众国”,什么人负责什么事务,都由卡扎菲一人说了算——包括他自己的“位置”。
这样的一个国家,没有基本的公民社会组织结构和传统,也缺少现代政党制度,也就不免让人担心,反对派如何组织和建立一个现代国家来,毕竟看起来像是在建空中楼阁。
乐观派:利比亚能成为该地区民主典范
利比亚城市化程度在非洲国家中算高的
论据一:利比亚人民受教育程度高,并且他们渴望安定与发展
在利比亚,识字率是87%,有10%的人受过高等教育。这是整个非洲国家中国民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相比而言,埃及就逊色很多,这里的8000万人口里有3000万是文盲。
利比亚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加入到了反对卡扎菲的阵营,他们说:“我们仅仅是一群热爱自由的年轻人”。
受教育程度高,也意味着人们有比较好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容易达成一些共识,比如许多利比亚人都认为只要这场战争结束了,又有了一段发展时间,他们以700万的人口,丰富的石油资源,很快就能够超越阿联酋。为了这样的共识,利比亚人会有耐心和毅力去建设国家。
论据二:部落没有想象中强大,许多利比亚人也不想分裂
记者在实地调查采访中发现,卡扎菲执政后以铁腕控制部落,加上利比亚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作用,部落左右利比亚政局的影响力其实没有想像中那么大。而除了联姻带来的血缘联系外,部落大部分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他们靠自己的能力谋生,很少有部落能形成一个共同的经济利益体。部落这种松散的组织形式使部落处于不断分化、组合的过程,部落成员对部落的认同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老的威望,这些特性决定了部落力量的强弱有很大的随机性。另外,随着利比亚的城市化,许多人都来到城市居住,对部落的认同感没有那么强烈,反而有了更强的社会归属感。
一位部落长老说,“只有一个利比亚,我们所有的人都不会接受国家的分裂。”事实上,在不同的采访中,许多利比亚人都表示了自己的国家认同感或者不想分裂的想法。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利比亚人都是在合并后的利比亚出生和生长,所以他们会有国家认同感并不奇怪。
另外也有评论认为,利比亚90%都是平原,甚至很多地方一望无际,连个藏身处也很难找,不同派别或者部落之间要想打游击战不容易。如果有一个有效的政府,就能很好控制局面,不会任由内战发生。
论据三: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在着手建立一套完整的现代民主国家制度
反对派的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已经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承认。该组织的领导人是利比亚前司法部长贾利勒。贾利勒尽管没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但是,他是个温和又能干的人。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已经有了一份路线图,内容包括政权形式的改革、法治建设、政府结构等。而利比亚反对派在3月份就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利比亚的民主愿景》的文章,其中提到,“我们熟悉个人独裁政权统治下生活的痛苦,因此,我们所追求的政权必须代表人民的自由意愿,不压制,不排除任何不同声音。”也提出了包括建立“三权分立”制度等八条意见。
除了宣言,也有行动。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已经制定宪法,并宣布会在战争结束之后举行大选,在8个月内移交权力。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未来利比亚谁当政,就要看利比亚人民的选票。
利比亚反对派也提出,他们不会对卡扎菲的旧部进行清算,确保顺利过渡。
论据四:国际社会会为利比亚提供帮助
国际社会承诺给予利比亚反对派的首批1亿美元援助资金在6月已经交付,就在几天前,中国红十字会宣布向利比亚提供5000万元的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当然,除了物质上的援助而外,许多舆论都认为国际社会应充分利用联合国的作用,当好帮助利比亚解决内部纠纷的仲裁者,使得利比亚在临时宪法、临时政府、议会选举及总统大选等问题上达成牢实的政治路线图。而国际社会参与利比亚的重建可能性非常大。只是,联合国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很重要。
另外,战争结束之后,国际社会所冻结的卡扎菲家族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产都将会重返给利比亚新政权,相信大部分会作为重建基金。
论据五:利比亚人的自我恢复能力不容小觑
利比亚反对派的武装,曾经被认为是一群“乌合之众”,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观察人员发现,反对派武装有了明显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一些能力低下或者“喜欢乱开枪”的人被遣送回家或者被分配去做一些无关痛痒的活。而在反对派的大本营班加西,秩序也被控制得不错,许多人自发地做了志愿者,帮助大家,这也被认为是一个公民社会的雏形。在其它一些被反对派控制的城市,也没出现秩序的崩溃,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当然,在的黎波里,卡扎菲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即使在他下台,他的追随者们也很可能组织报复,破坏秩序。但是,前面这些例子,也证明利比亚人的自我恢复能力不容小觑。…
关键:利比亚能不能够迅速恢复稳定
利比亚人踏过历史,迈向未来
关键之关键:反对派不清算卡扎菲政权成员,平稳过渡
在伊拉克,新政权建立之后在美国的支持下对支持萨达姆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成员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其结果就是国家无法治理而产生了权力真空,因为离开了旧政权的国家机器,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而且,这种清洗活动迫使那些支持萨达姆的强硬分子与新政权抗争,其结果就是伊拉克持续了很久的混乱和不稳定。
所以,利比亚反对派应该作出真正的妥协。他们必须保证那些忠于卡扎菲的士兵在投降之后的人身安全有保障,否则的话,即便是卡扎菲倒台了,估计也是内乱不止。正如英国国际开发国务秘书安德鲁•米切尔之前说过的那样,“的黎波里被攻克之后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应该给的黎波里警察局长打个电话,告诉他其工作仍被保留,而他的职责就是保障首都人民的安全。 ”
当然,对于如何维持稳定,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并非没有安排。首先,他们做出了不清洗旧政权人员的承诺,欢迎旧政权的士兵、警察和公务员为新政权服务。其次,一份被泄露的计划显示,他们已经秘密招募了约800名政府安全官员,一旦卡扎菲下台,他们将成为新政府安全机构的骨干力量。委员会还计划将约5000名卡扎菲政府的警察调到新的政府警察队伍中,这些警察任职于在意识形态上并非效忠卡扎菲的部门。
关键二:满足人们最为基本的生活需求,防止愤怒
的黎波里和班加西都经常停电,别的一些城市则面临着粮食短缺。卡扎菲倒台之后,过渡政府必须要立刻恢复和满足这些地区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食物、水、庇护所等等。
假如让人民愤怒,那么就没法有顺利的过渡。
关键三:恢复经济、杜绝贪污,建立信任
石油是利比亚的经济制度,对于利比亚人来说,恢复石油的生产和出口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个透明而又可信的收支系统。在一些国际组织的统计中,利比亚的腐败程度比埃及更厉害,而在利比亚的石油收入中,有很多都变成了卡扎菲家族和一些高官的财富。所以利比亚人民也很怕新政权官员的中饱私囊。
如何建立起一个透明、可信的政府财务制度很重要。如果做到了,无疑就给了人民对新政府的信心。…
结语:在人们认为卡扎菲的统治很稳定的时候,利比亚爆发了大规模抗议;在人们认为反对派要被卡扎菲消灭的时候,多国部队进行了干预;在人们认为战局会胶着的时候,的黎波里突然被攻入;在人们担心利比亚会乱的时候,别忘了,热爱自由人们有能力创造历史。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评论头条】沈彬:李昌奎案再审,死刑离正义还有多远 阅读原文

沈彬 评论员李昌奎这次没有躲过死刑。很多人说:正义来临了。但死刑并不是正义的全部。云南农民李昌奎奸杀同村少女,摔死3岁儿童,手段残忍,令人发指。一审时被判处死刑后,二审却离奇改判死缓。此案在7月初...全文↓

沈彬 评论员
李昌奎这次没有躲过死刑。很多人说:正义来临了。但死刑并不是正义的全部。
云南农民李昌奎奸杀同村少女,摔死3岁儿童,手段残忍,令人发指。一审时被判处死刑后,二审却离奇改判死缓。此案在7月初引爆舆论反弹,相当多的法律人士对这种畸轻量刑表示不满。
最初,云南高法坚称本案改判合法,云南高法副院长甚至认定此案改判将成为十年之后中国法治的标杆。然而,云南高院却马上启动了再审程序。昨天,本案从上午审到晚上9点多,最终,云南高院判处李昌奎死刑。
李昌奎案的再审判决已经作出,但法律界和公众对于此案的讨论不会结束。云南高法“顺应民意”再审终审案件,是否合适?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今后,舆论该如何监督司法权?无疑,对这几个问题的反思和讨论,会对中国的法治进程大有裨益。
首先,这个再审结果,并不出人意料,但这个再审决定的做出,实在出人意料,一夜之间粉碎了法律教科书上对法律稳定、可预测的描述。7月12日,云南高法副院长田成有还在向媒体表态:绝不能以一种公众狂欢式的方法来判处一个人死刑。但吊诡的是,7月10日,云南高法的院长就向该院审判委员会,提请启动审判监督程序。
难道是副院长明知案子启动再审,还对媒体坚称本案是“标杆”?又或是田副院长不知道此案已启动再审?其中隐衷何在?这种“神秘性”只会让公民觉得恩威难测,背离了现代司法阳光、透明、可预测的本质。即便它能杀掉罪有应得的李昌奎,也难说是法治之福。
希望云南高法对这个蹊跷的再审决定,做出合理解释,这不是干涉独立审判,而是一个本该光明正大的司法机关对公众应有的坦诚。
其次,启动本案再审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204条、205条,其中规定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的,应当再审。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所说:“就生效判决而言,不是原则性的错误,不应该启动再审,否则司法就没有了严肃性和权威性。”
诚然,可对“适用法律错误”作扩张解释,认为量刑畸轻也属此类,也可提起再审。但这样,再审程序启动的设定就过宽,导致再审有很大随意性,没有什么判决是终极性的——只要有足够的网络板砖和口水,这势必耗费极大社会资源用于翻案、上访,也会颠覆二审终审制。
美国司法制度也是尊重终审判决的,1993年联邦最高法院在一起判例里主张:宪法并不保障各州已经定罪的在押犯不被执行死刑,即使有新的无罪证据,因为这种翻案带来的破坏性影响是必然的。
我国《刑事诉讼法》进入了修订期,刑诉法被喻为应用型宪法,它以程序正义保护公民免受公权不法侵害。程序正义有时会保护“坏人”,比如美国警察抓人之前必念的“米兰达通告”,其实,米兰达就是前科累累的罪犯,但这并不影响“米兰达通告”保护千万无辜的嫌疑人不受威逼诱供。
程序正义是现代公民应有法治意识,李昌奎的极刑固然让有些人欣慰,但再审程序的随意性,亦值得警惕。
其三,今年从药家鑫案到李昌奎案,正反两面,给了我们对于死刑、司法与民意互动更广泛的思考空间。李昌奎的死,可能是民意所归,但这不意味着“民意的胜利”,舆论监督应该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有权监督司法,但无权替法院行使审判权。之前,药家鑫案已经得到澄清,他也从“军二代”变回普通大学生——舆论并不等同于正义本身。
如果李昌奎案树立了一个标杆:民间对终审案件有质疑,法院就必须再审,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结论”,那并非法治之福。我们需要一种舆论与司法之间的良性互动:法官既应坚守独立审判,也需接受公众监督,时刻想想这种判决能说服大家吗,经得起围观吗?才不致仓促改判,损害司法权威。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时政热点】黎明:“万民送官员”,谁在折腾?阅读原文

黎明 自由撰稿人 “县委书记离任派头超过奥巴马”。一段题为《张北县委书记离任万人送行》的视频,让河北省张北县县委书记李雪荣再度成为网络关注的焦点。从网上流传的视频和现场照看,这次“万人送行”场面很壮观...全文↓

黎明 自由撰稿人
“县委书记离任派头超过奥巴马”。一段题为《张北县委书记离任万人送行》的视频,让河北省张北县县委书记李雪荣再度成为网络关注的焦点。从网上流传的视频和现场照看,这次“万人送行”场面很壮观:既有打着“无论你走到哪里,千万保重身体”、“李书记常回家看看”横幅的市民,也有统一服装、敲锣打鼓的腰鼓队,还有群众围着李雪荣书记痛哭流涕、依依不舍的感人场面,而李书记,则“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今年4月,被网友指为“拍马屁”的一曲《县委书记》MV走红网络,其中被拍的主角,也就是这次被送行的主角。在四个月内李雪荣两次网上“正面大红”,说明“歌颂的顽强”?说明“民众的感恩”?还是说明其他什么?不得而知。
想知道真实原因的人,缺乏所需的信息;即便顽强歌颂的一方,其歌颂理由也不充分,或者其歌颂理由也不能顺畅传播。
可以确认的是,热烈歌颂和动情送行的活动,都不是该县委书记的上级所认可的,该县委书记也不承认本人在其间有掺和。《县委书记》MV出现后,张北县委宣传部曾回应南都记者说,MV制作完全是个人行为,县委并不知情;而对于这次“万人送行”的说法,张北县委宣传部回应称:网上流传的内容都是假的,“现场仅有几百名群众”。
“万人送行”和“仅有几百群众”,两种说法必有一假。我倾向于认为县委宣传部负责人的说法接近真实。这个官还在当地呆着,造一个瞒不住的谣言,得罪仅县城内即数以万计的拥戴原书记的县民,不值得。
实际上,公开否认存在“大规模送行”,也是否认其拥戴程度和“威望指数”。假定该宣传部官员大胆造谣,那也至少可以说明他不怕得罪前书记及其拥戴者。
不是官方参与支持的歌颂和送行,就可以认定为纯民间、民众行为吗?不能。一些地方的官场堪称诡秘,诡秘之处就有官员代理民意、制造民声现象。一个跃升前途明朗的官员,是不屑劳动“草民”捧场的;而官员在官场不如意、上级认可度不足的时候,暗中“操作民意”的需求往往特别迫切。同时,间接发动数百人为其壮行,对一个在某地任一把手有段时间的官员来说,这种能量都具备。
县委宣传部官员说,“县委办、政府办是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安排欢送的”,这应该是实话。包括被送行的书记,也知道“官本有位”,万不可“僭越”,否则就没了“政治前途”。所以,这种“破格褒奖”的路子在官场是被堵死了的,也只能由民间举办。
其实,民间的考核标准,简单而权威,且无比明朗——无非一张选票而已。
官方强调“民众自发”,“没有机构精心准备”,但这排除不了“有组织、有预谋”的可能。“晨练百姓和商铺的购物人员听闻李雪荣书记即将离开张北到市赴任,自发聚集到县委大院门口围观,并非任何单位组织”,此官方说法可能不确切。否则,多条横幅、盛装的锣鼓队、伴随全场的摄像机和保安,这些都无法解释。
夸张送行场面,不管是谁都不体面。即便由民间人士发帖夸张,也不是光彩的事情。为什么夸张,确实是个不能不问的问题。
这样的送行是要花钱的,背后出钱的是谁,获利方就是谁,此判断或可成立。想查清并不难,就看对上级来说有没有用处。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社会聚焦】马红漫:“富二代”为何会不被信任?阅读原文

马红漫 经济学博士深受“郭美美事件”搅扰的慈善系统,最近又因另一位年轻女子而“撞了一下腰”。迅速蹿红网络的24岁女孩卢星宇,已高居中非希望基金会主席兼秘书长之职,操盘的资金规模达数亿元之多。面对大量...全文↓

马红漫 经济学博士
深受“郭美美事件”搅扰的慈善系统,最近又因另一位年轻女子而“撞了一下腰”。迅速蹿红网络的24岁女孩卢星宇,已高居中非希望基金会主席兼秘书长之职,操盘的资金规模达数亿元之多。面对大量关于慈善腐败及其企业经营方式的质疑,卢星宇回应称,公众对于“富二代”的不信任使自己成为公众的泄愤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公众对于“富二代”的质疑绝不是基于一个简单的社会标签。在当下阶层间提升机制失效的语境下,卢星宇事件实际上引发的是关于中国社会公平创富机制的深刻思考。其中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富一代”的财富来源究竟是否合理合法,二是创富机制如何才能够更公平,即无论出身如何,让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富裕起来。
富则兼济天下,一直受到国人传统文化的推崇。但时至今日,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富人的诞生颇具争议性,且中国慈善事业频频被爆暗箱操作,以至于富人慈善行为鲜有受到广为赞誉。客观而言,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的监管不到位、行政力量参与过多,导致体制漏洞成为一些人暴富的机会。最典型的案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针对煤炭、钢铁等资源稀缺品所采取的价格双轨制,让部分消息灵通人士得以占据国家资源快速暴富。这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致富捷径,不仅无法被后人复制,而且可能会因一时不慎而满盘皆输。此前曾在《胡润百富榜》中上榜的富豪们,甚至被称为富豪“杀猪榜”。恰因此,中国富豪们的致富之路很多经不起认真推敲拷问。如今,随着“富二代”的长大成人,财富传承方式及产生的效应就成为了一个社会话题。按照一般逻辑看,富人后代从事慈善被视为回馈社会的一个良好渠道。但现在的问题是,国内慈善事业的管理框架尚未厘清、透明度有待实质性提高,甚至被一些人利用为腐败藏污之所。恰因此,当80后卢星宇以掌管20亿重资“成功人士”的姿态站在公众面前之时,舆论对于这笔巨资的来源及其身居高位的公平性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试想,单红包收入就可以攒到百万级的年轻人究竟能有多少呢?从这个角度讲,卢星宇对自己捐款的解释倒像是一种“拼爹”式炫富了。
事实上,社会贫富分化本身并不是主要问题。毕竟社会分配不可能也不应做到绝对公平,拥有更多知识和技能的群体理应获得更高回报,否则社会将失去向前发展的动力。而在当下,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是,弥合不同收入群体间的对立心态、建立起公平的身份互换渠道,是为社会维稳的必要举措。
其实,贫富分化是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都必须面对的社会现象。在联合国2010年发布的报告中,美国的贫富两极分化程度名列第二。但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民调结果却显示,79%的受访者表示富人的存在很正常;15%的人认为他们羡慕富人;只有3%的人表示他们憎恶富人。显然,美国民众并没有表现出普遍的仇富心态,因为美国富人大都是凭借过人的能力与奋斗精神实现创富。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遗产税起征点比较低、税率较高,减少了代际财富传承的力度;另一方面,美国公务员的行为及待遇受到了严格的外力监督,今年7月1日白宫政府雇员的薪资被官网详细披露就是一个例证,这能够在客观上提高官商地下联手的风险。经过这些法律制度过滤之后诞生的富翁,无论是微软的盖茨还是沃尔玛公司的沃尔顿家族,大都成为民众心目中的学习楷模而非仇视对象。美国舆论界认为,通过个人奋斗,人人皆有成为富人的公平机会。
相形之下,中国各收入阶层间的流动却呈反向黏着之势,此前一直被视为改变命运的高考制度,其选拔优才、助推阶层流动的功能也日渐褪色。那些在改革开放之初成功走过高考“独木桥”的人士曾被誉为“天之骄子”,如今他们已成为中国各行业的精英。然而新千年以来,以大学扩招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产业化所催生的高学费和低就业,导致农民子弟面临着负债上学、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由此,高考对低收入群体的吸引力大为降低,以至于在2009年爆发了“84万应届毕业高中生退出高考”的现象。而与此同时,家庭背景优越的年轻人,则获得了更多的教育资源与更为广阔的就业机会。其结果是,各收入群体之间似乎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阻碍了阶层间角色的转化,让个人奋斗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激励。
“寒门难出贵子”与“卢美美现象”并存,正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公平兼顾不足的写真。“富二代”要想不再被公众仇视,关键就在于公平社会保障机制与发展机会,让个人能力与奋斗能够去改变生命轨迹,而不是让代际财富差距更加扩大。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财经科技】周俊生:“逼出来”的房价拐点不是真拐点 阅读原文

周俊生 财经评论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变革,其标志不应是房价在短时间里的起伏,而是市场结构的全面理顺。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7月份房价指数表明,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增幅已连续3个月收窄,...全文↓

周俊生 财经评论人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变革,其标志不应是房价在短时间里的起伏,而是市场结构的全面理顺。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7月份房价指数表明,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增幅已连续3个月收窄,且逼近持平。其中,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环比停涨。众多专家认为,在楼市调控政策持续高压下,房价拐点已渐行渐近。(据8月20日《经济参考报》)
此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展开一年多来,有关房价拐点的预测经常能够听到,但每每落空,一年来,各个城市的房价仍在顽强地上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仍很强烈。但这一次,看来有希望成为现实,因为环比增幅已经连续3个月收窄,那么,如果市场不再出现大的变化,那么房价的“K线图”很有可能进一步收缩,出现下跌就是可以预期的事情了。
房价出现拐点,标志着市场调控终于开始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但是,我们需要认识清楚的是,可能出现的房价拐点,并不是在市场自我调节之下实现的。
住宅作为一种商品,它的价格决定因素只能是买卖双方力量的变化。但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由于被承载了太多的功能,因此其市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扭曲的,地方政府多年来对房地产市场的“GDP依赖”使其产生了过度的投资投机功能,以至这种力量遮蔽了住房的居住和改善功能,导致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泛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不得不对其进行调控,其中最为有效的便是在众多一线城市推出的商品房限购政策。
几个月来,随着限购政策的坚守,一些城市原本铁板一块的房价终于停止了疯狂上涨的趋势。从表面上看,限购政策使房地产市场的买卖双方力量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它使原本很活跃的投资投机力量基本上被清除出了市场。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市场潜在的投资投机需求并没有就此消失,如果现在取消或者放松限购政策,那么这股力量马上就有可能进行反扑,受到遏制的房价很快将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这样被“逼”出来的房价拐点,显然不是真正的市场拐点。投资投机力量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之所以兴盛,一方面是前几年政府对其采取的不适当扶持政策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活跃的民间资金缺少合适的投资渠道,而在通胀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仍是一个可靠的保值增值手段。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变革,其标志不应是房价在短时间里的起伏,而是市场结构的全面理顺。有关方面应该抓住目前的有利时机,在做好保障房建设的同时,强化信贷、税收等经济手段在市场调控中的作用,让房价出现的拐点成为真正的拐点,避免将来因为政策的改变而再度引起市场的反复。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文体娱乐】董啸:锋芝离婚,幸福家庭求不得阅读原文

董啸 娱乐评论人谢霆锋和张柏芝竭力想要孩子不再重复自己的不幸,最终却依然步了自己父母的后尘,劳燕分飞一拍两散。据报道,张柏芝经纪公司于22日下午3时发布声明,确认张柏芝与谢霆锋已经离婚,纷扰将近三...全文↓

董啸 娱乐评论人
谢霆锋和张柏芝竭力想要孩子不再重复自己的不幸,最终却依然步了自己父母的后尘,劳燕分飞一拍两散。
据报道,张柏芝经纪公司于22日下午3时发布声明,确认张柏芝与谢霆锋已经离婚,纷扰将近三月的锋芝婚变传闻终于尘埃落定。本来特别登对的两个璧人分手揖别。路人甲乙丙丁都看着可惜,何况当事人自身。据传小谢同学直到最后,还借妹妹谢婷婷之口说依然深爱着柏芝,可惜爱情和婚姻是两回事儿:爱还在,婚姻却无法继续。谢霆锋曾经给张柏芝写过一首歌叫《吻着道歉》,如今是爱着话别。两人此番以“性格不合”的原因宣布离婚,也正好契合了《吻着道歉》的国语版歌词:你还不了解/永远不会了解/我们用尽浑身解数也不能改变/我们的差别(谢霆锋《黑夜》)。
谢张两人都生长在单亲家庭,年纪轻轻就要背负替父母还债的重担,虽在聚光灯下星光闪耀,实则重任在肩苦不堪言,所以性格都叛逆倔强自主,能争斗不懂妥协。谢霆锋虽然自小生活优越、长在聚光灯下,刚入青春期却赶上谢贤和拉姑离婚,叛逆自然不在话下;张柏芝父母在她9岁时离婚,入行之后不仅要为家人提供每个月的生活用度,而且还要供3套房子7部汽车两个家庭养宠物的费用……对于二人来说,有一份可靠的感情,有一个安稳的家庭是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所以在结婚之前,两人异口同声地表示,要让自己的孩子不再遭受家庭破碎之苦———所求不过是“家庭和睦幸福团圆”。
谁料偏偏求不得。
佛经说人有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最后的“求不得苦”是指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生老病死这些东西,是人的正常历程,无可避免。唯有这“求不得”,是人的主观因素决定的,纯属自个儿找事儿折磨自个儿。“求”是欲望的表象,倘若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有燃烧世界的火焰产生。《诗经·关雎》里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个相思“求不得”已经让人辗转反侧了,何况谢张二人自小念念不忘的“家庭幸福”?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最不幸的是这种不幸居然还会遗传下去。谢霆锋和张柏芝竭力想要孩子不再重复自己的不幸,最终却依然步了自己父母的后尘,劳燕分飞一拍两散,一段大张旗鼓的感情终于放下,“求不得”也终于放下。
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谢张两人的现实却是“己所不欲,施于骨肉至亲”。只是不知道Lucas和Quintus这两位小朋友,长大以后如何经受“幸福家庭”求不得的煎熬?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