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讯通信服务:新闻话题 2011-8-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26:32
新闻话题
【今日话题】日本如何假想防御中国阅读原文

日本如何假想防御中国 8月2日,日本政府出台了2011年版《防卫白皮书》,书中称中国“在东海、南海等海域日趋活跃”,并指责中国对周边国家采取了“高压政策”,对今后中国外交的方向性表示“不安”。…[详细...全文↓

日本如何假想防御中国
8月2日,日本政府出台了2011年版《防卫白皮书》,书中称中国“在东海、南海等海域日趋活跃”,并指责中国对周边国家采取了“高压政策”,对今后中国外交的方向性表示“不安”。…[详细]
这份《防卫白皮书》,是自去年9月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以来,继去年12月的《防卫计划大纲》、今年6月的《日美共同战略目标》之后, 日本政府公布的又一份防务方面的重要文件。与前两次一样,媒体再次把焦点放在了《白皮书》中与中国相关的表述之上。那么,日本在防务方面究竟是否重视中国,又重视到什么程度呢?
日本海上自卫队主力舰海上分列式
2011-08-03 第 1750 期
今日话题
日本何以刻意针对中国?
日本民众讨论如何“保卫”钓鱼岛
贸易立国、岛国民众普遍焦虑国防问题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基本上每年出台一个防卫白皮书,主要目的是宣示日本的国防政策,以及向国民做出对安全环境的分析。对于日本这么一个粮食、资源缺乏,以贸易立国的岛国,周边环境的安全及国际秩序的安定是不可或缺的。加上因历史原因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有很深的芥蒂,即使二战以来一直有美军驻守,国防仍是日本民众普遍为之焦虑的问题。
中国确实已成日本防务的重点
而近年,随着中国国力在周边国家中的相对抬升,中国确实已经成为日本防务中的重点。相比起美日《共同战略目标》中,不管在描述上和篇幅上仍然把朝鲜看作头号威胁,日本单独出台的《防卫白皮书》 则显然提升了中国的分量。在介绍周边形势时,虽然在次序上仍把朝鲜半岛放在首位,但从内容角度讲,中国的分量已经是最重的,几乎超过对朝鲜、俄罗斯描述的总和。不仅详尽分析了中国的国家概况和军事实力,还把近年来与中国有关的冲突事件都罗列了出来——钓鱼岛问题、中东海划线问题,两国船只和飞机的摩擦等等。
在日本人最关心的周边热点中,除了北方四岛、竹岛(韩国称独岛)、朝核危机、朝韩关系之外,剩下的如东海划界、钓鱼岛争执、台湾问题以及西沙、南沙争议等等,都与中国直接相关。与朝鲜、俄罗斯相比,中国在军事方面的进展最多,与日本方面直接产生的摩擦也越来越多。
在日本人看来,最让其感到恐惧的是中国军费的快速增长,而且日本认为中国的军费“透明性”不足。此外,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上,与美国的观点一样,日本人认为拥有庞大实力的中国没有承担起“相应责任”,这点主要是针对朝韩问题。
但日本的某些反应显然过度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自己承认的“中国实力相对上升,日本甚至美国在地区的实力相对下降”的安全状况,日本人心里感到焦虑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防卫白皮书》中,日本明明已经承认中国发展海军和在近海活动是维护自身海洋利益,是可以理解的,但却仍然每次都对中国舰只在东海的正当航行都大呼小叫,在白皮书中把中国通过第一岛链的所有航行都列出来,则未免反应过度。
在白皮书中,日本还称中国对周边国家采取“高压对抗”姿态,今后对中国外交的方向性抱有“不安”,特意在今年把南海问题新增入,周边安全形势分析中,这些做法则属于“没事找事”,显得没有必要。
日本采取了哪些行动?
西南诸岛海陆空自卫队防卫提升
面向西南方向的动态防卫计划
在去年年底日本通过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与《中期防卫力配备计划》(2011至2015年度)中,防卫大纲首次指出中国军事动向“是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担忧事项”,首次提出重视机动性的“动态防卫力”,还决定重视自卫队配置空白地区的西南诸岛的防卫。这个新防卫大纲将成为今后10年日本防卫力量配备的指南。
所谓“动态防卫力”,意指在既有的防卫资源下,充分利用监视警戒体制,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战力。这意味要在可能交战的地区要加大监测、情报收集的力量,而所谓的“西南诸岛”,亦即与我国东海相邻近的地区。这也意味着,对于我国不断增强的海军力量来说,未来在此地区产生摩擦的几率将越来越高。
陆自:钓鱼岛“夺还”演练计划

图注:左图为日本西南方向防空图,囊括钓鱼岛。右侧为“岛屿夺还战”假想图
在日本的新的防卫大纲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岛屿夺还作战”,在中日钓鱼岛争端加剧的背景下,这个作战一望而知是针对钓鱼岛的。早在去年撞船事件发生不久,日本方面就传出过要与美军联合进行钓鱼岛登岛演习的说法。此后,在去年年底日本发布新防卫大纲的时候,日媒立刻炒作称一旦发生“中国渔民作为海上民兵抢占钓鱼岛”等“犯罪行为”或“军事行动”,日本政府可依据新防卫大纲的有关内容做出迅速“反应”。而到了今年,日媒甚至报道称自卫队已经假想好了如何应付中国“侵占”钓鱼岛的剧本——
首先,中国海上民兵有可能乔装成为渔民,在钓鱼岛登陆后,以“渔船出现破损需要修理”为由“侵占”钓鱼岛。如发生上述事态,日本冲绳县警署可立即以违反日本《入国管理难民法》为由“登岛抓人”。同时,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还将在周边海域展开“严密巡视”。
其次,中国国家海洋局为对抗日方的“登岛抓人”,有可能派遣海洋调查船前往钓鱼岛海域。考虑到中国的海洋调查船可能是大型、高速的最新锐舰艇,仅靠海保厅巡逻船无法“驱逐”,因此日本海上自卫队届时将发布“海上警备行动令”,出动海自舰艇及飞机应对。中国对此将会向国际社会宣布“日本采取了不正当军事行动”。
第三,中国海军“对西南诸岛发动武力攻击”。日本海上自卫队一旦出动舰艇,中国海军将会派遣军舰。考虑到武力冲突将会升级,日本海自舰艇将会迅速撤离该海域,冲绳县警也会迅速离开。中国海军将会“见缝插针地”一面防止美国航母的介入,一面对宫古岛和石垣岛采取“武力侵略攻击”。如态势演变至此,日本防卫省将有权发布防卫出动命令,集结海自、空自舰艇和战机,并要求驻日美军迅速支援。日本陆自队也会加入“夺回作战”……
不管这个作战是否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日本方面确实已经做好了这个准备。陆上自卫队已经有一个联队多年来一直在美国进行夺岛作战演练。
海自和空自:全面加强东海方向的警戒巡查

图注:左右分别为新旧防卫大纲巡逻护卫舰和潜艇的分配,新大纲明显重视中国的方向
空军自卫队方面,日本前两年已经将驻冲绳的F-4J战斗机换成先进F-15J,并且还将向冲绳部署更多的F-15J、F-2等先进战斗机,以及海上巡逻机P-3C。
海自方面,依据2010年的防卫大纲,比起04年也会有重大调整,不论是水面舰只还是潜水艇,都将大力向西南方向倾斜。
另外,还在西南诸岛部署了远程对空警戒雷达、电子侦察站等等,这种在“第一岛链”附近的应对,已经可以算作在构筑“对华包围网 ”。
中日和平的空间还有多少?
中日防长梁光烈与北泽会面
不能片面理解日本观点:白皮书有善意一面
与美日《共同战略目标》一样,若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同样能发现在《防卫白皮书》中,日本方面存在善意的一面。例如,相比起称朝鲜由于“闭锁的体制”导致其国防军事动向、意图无法把握,白皮书里则肯定了,中国的国防政策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维护发展,维护社会和谐安定。中国国防与军队的现代化也有助于维护国际环境的和平与安定,以及促进多极化世界的发展。即便是中国在近海的活动,白皮书中也称中国的目的是为加强领土领海防卫、抑制台湾独立的可能、维护石油等国家海洋权益,以及对海上运输路线的保护。
此外,对于日本方面一直诟病的中国军事透明度,在白皮书中对中国的军事透明化进展也是有所褒扬的。 并且,虽然没有考虑与中国结盟,但日本在白皮书中仍然明确称期待能与中国相互理解,相互信赖、以期能够形成战略互惠和合作的关系。
在防务交流方面,虽然历尽波折,但两国也仍然在重启防务交流上达成了一致。在《防卫白皮书中》,去年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访日被重点提及,而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日本防相北泽俊美还表示愿意访问中国。
中日与中美关系类似:好不会好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中日这对近邻在军事方面的关系,其实与远隔重洋的中美军事关系很像:既有缘于历史、地缘、意识形态等因素形成的对抗,更有因为过于紧密的经贸、文化关系而形成的妥协。中日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系不可能会好到哪里去,但坏也坏不到哪里去。所以,尽管在防务方面存在的分歧很大,尤其钓鱼岛问题几乎成了“死结”,不过在可预见的将来,中日在东海问题上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并不大。
题外话:日本国防宣传有值得学习一面
漫画版日本《防卫白皮书》
日本民众如何参与“保卫”钓鱼岛
如前所述,由于国防问题是日本民众所普遍关心的,而日本政府在国防方面的工作公布得相当透彻详尽,所以民众在国防问题上的参与感较为强烈。一个网络杂志《MAGAZINE 9》曾组织了一个“和平与军事模拟演练”的讨论小组,讨论“如果中国渔民登上钓鱼岛,日本应该怎么办?”
这活动还得到了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和学生参与,他们策划制作了模拟场景——以30名中国渔民登上尖阁诸岛的钓鱼岛并开始兴建停船码头,同时附近海域有中国渔政船巡航为前提,数十位日本市民们展开了讨论并提出对策。此后,模拟场景还进一步升级为前往钓鱼岛的7名海保职员受轻伤或重伤等,实施了共计5个小时的模拟演练,应对时刻变化的局势。这个活动连自卫队队员也去参加了,并且称受到了启发。
而反观我国,民众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情绪虽然非常热烈,但限于政府、社会以及自身的条件,很少能有比较好的线下活动来实现国防意识的深度参与。
此外,日本每年的《防卫白皮书》在宣传手法也相当有一套,除去正式的文本以外。还在网上提供电子版以及发行光盘,甚至还有漫画版。在去年《防卫白皮书》漫画版中,就着力描绘了日本自卫队在海地地震后参与维和的事迹,在提升青少年对自卫队好感方面效果相当不错。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评论头条】副市长9年周游60国 这是项世界冠军阅读原文

刘洪波 《长江日报》评论员见多识广,这个优点是越来越容易具备了,身先士卒的,当然还是某些官员。四川宜宾市常务副市长徐进接受媒体采访,称“我去过60多个国家,深深懂得规划先行对于城市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全文↓

刘洪波 《长江日报》评论员
见多识广,这个优点是越来越容易具备了,身先士卒的,当然还是某些官员。
四川宜宾市常务副市长徐进接受媒体采访,称“我去过60多个国家,深深懂得规划先行对于城市发展的至关重要性”。
我以为“去过60多国”是很大的优点,但宜宾市的官网正好就将徐副市长的这句话删掉了。媒体询问网站怎么回事,网站里的人要么说自己不知情,要么“领导都不在”。媒体调查后了解到,徐副市长已经过公示,拟提名宜宾市委副书记、宜宾市人民政府市长候选人。这是要担当大任啊。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60多国,是徐进从长江商学院求学开始算起的。据简历,徐进是2002年长江商学院EMBA首期学员。9年60多国,每年将近去7个国家还不能重样,不简单。
放在外国,能够不重样地去60多国,这恐怕只有职业旅行家能做到。本来我还想说外交家、国务活动家、跨国企业巨头、国际学术精英和娱乐明星,但终究拿不准。因为这些人固然也要国际旅行,但难保不经常重复去一些国家,能不能去60多国,大成问题。这就更加可见徐副市长为增广见闻所下的工夫。
徐进去过的60多国中,有哪个国家的地方官员会去60多国?我看不会有。发达国家的地方官员,不能去60多国;不发达国家的地方官员,也不能去60多国。只有徐进这样的官员张口就可以说“我去过60多国”,就算没有60多国吧,像他这样的官员,十几二十国应该是不在话下了。
不知道世界上是否有“官员出国次数排行统计”,如果有,就会有第一。它意味着旅行费用充足,是富裕的标志;又可以说“我们的官员最是见多识广”,这就可以保证接到世界上任何一种合我所愿的轨,而不会接到不想接的轨上去。
早几年,有中美市长对话,交谈城市建设和发展,末了,双方互邀访问。美国的市长接受邀请之后,表示没有出访费用,访华费用是一笔额外开支,不在市长的办公费用之列。中国的市长也高兴地接受了美国市长的邀请,没有表示费用顾虑,并表示他将支付美国市长访华的一切费用。美国市长所在的那个轨,我们当然是不会接上的了。
前不多时,中国又有一位副市长告诉我们,说去年4月去了欧盟某国考察学习,呆了半个月,了解到各方面都发达,就是“这个普通老百姓啊,要上这个互联网,非常非常难!……要经过很多很多的审批途径,很多渠道,那么才能上网,而且费用很高”。
我还知道,不少地方都派出官员去发达国家接受培训。培训以后,很多人知道中国的公共服务是不能够像外国那样搞的,那会搞不下去;我亲耳听过接受培训者说,去往学习的国家哪里有什么信息公开,要学习的只是信息管控的艺术。
副市长去过60多国,钱是问题吗?不是问题,限制是困难的。像徐副市长这样,去60多国,少说200万元吧,这就可见“培养一个干部”是多么不容易。而更重要的在于,增广的都是些什么见闻呢?相比之下,那些公款送出去,乱玩一通、乱买一通的官员,可能比学歪经的好。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国计民生】乱步:“在民间分配外储”的想法完全错误阅读原文

乱步 经济学博士超过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一笔很大的钱,因此,也吸引了各个方面跃跃欲试、评头品足。先是关于是不是人民群众“血汗钱”的争议,然后接着就是是否可以“分给劳苦大众”的讨论。笔者认为,这些重...全文↓

乱步 经济学博士
超过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一笔很大的钱,因此,也吸引了各个方面跃跃欲试、评头品足。先是关于是不是人民群众“血汗钱”的争议,然后接着就是是否可以“分给劳苦大众”的讨论。笔者认为,这些重点是给外汇储备重新定性,然后力主分光吃净的想法是天真幼稚的,不仅忽略了外储的基本性质,也不利于从根本上维护国家利益与民众利益。
首先,我国的外汇储备之所以持续快速增长,是人民币升值和结售汇制度两方面合力形成的结果。其中,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是最为根本的原因。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已在全球市场中产生了极强的资金吸附力,同时,相比欧美经济在金融危机后的持续疲弱,也使得外部更为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因此,按照购买力平价等测算方式,得出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结论并不令人意外。这也使得外部存在将各类外币置换为人民币或人民币资产,以“共享”升值的极强动力。而我国相对宽松的结售汇政策环境,是造成外币不断被兑换为人民币的直接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外储高企的情形。
其次,外储的性质既是国民财富,也是国家财富,但重点该是保值增值。一方面,所有的外汇储备都对应着人民币发放,而对人民币本身来讲是我国政府释出的债务凭证。从此角度出发,这部分对应着国家负债的外汇储备,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彻底且纯粹的国家资产。另一方面,外汇储备当中来自经常项目账户下的结汇部分,是我国出口商品和劳务所得的报偿,可以视为直接的“劳动所得”。但须注意的是,在全球化的时代,主导国际间商品、劳务交换的是供求,不是剥削,因此,不宜被以“血汗”名义渲染悲情。利润就是利润,收入就是收入,没必要将之包装成具有道德高度的“百姓血汗”,进而要求必须进行绝对公平的再分配。
第三,对外汇储备在民间进行分配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一者,所有的外汇储备都是有主的资产,并不是无主的财富。所谓国家财产也好,国民财富也罢,是通称,而不是特指。事实上,所有的外汇储备都有持有者,并非无主待分配的资产。在一个物权明晰的法制国家,要求将所有的外汇储备平均分配,或者拿出来补充保障亏空,是一部分人唐突的妄念,而不是大部分人理性的诉求。二者,每一份外汇储备都对应着人民币负债,如果将外汇储备重新分配,等于要重新对应发放人民币的基础货币,会再次呈几何级数地扩大货币供给规模,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这将直接损害民众利益。而此时如果对此货币乘数效果谓之以滥用“铸币权”,则是完全不理解纸币时代的政府发钞逻辑。事实上,无论美国政府还是中国政府,发放的纸币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我们谈论美国的数量宽松政策不厚道,而一旦强制分配外汇储备,“国产印钞机”一样也会吞噬居民财富。
目前,或有三个方向的讨论较有意义。一是外汇储备的投资主体是不是应该进一步多元化。二是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是不是应该有明确的控制指标。三是与外汇储备相关的市场化调节机制是不是应该尽快出台……最重要的是,通过何种手段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升值的同时,让全体国人共享改革以降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大家看法】王缉思:20年内美国仍是唯一超级大国阅读原文

王缉思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强大的主要因素未变从根本上看,要判断今后美国能否长远维持强盛的国力(而不是同其他大国相比的国际地位),必须分析美国在历史上得以发展强大的主要因素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全文↓

王缉思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美国强大的主要因素未变
从根本上看,要判断今后美国能否长远维持强盛的国力(而不是同其他大国相比的国际地位),必须分析美国在历史上得以发展强大的主要因素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笔者认为,美国发展强大的内在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美国的法治传统和法治精神维护着国内的长期政治稳定。法治而非人治是美国的立国之本,是美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到统一、保持长治久安的最根本的制度保障。美国的法治精神,体现在从政府官员到普通公民对法律的尊崇。
第二,美国社会价值观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使民族国家的内部凝聚力得以保持,爱国主义得以深化。自由、民主、公民权利、三权分立、政教分离、以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宪法至高无上的法治等等,是美国社会中超越政治、宗教派别、阶级和种族界限,为全民所接受的核心价值体系。这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保证了美国社会的凝聚力和国家的统一,即使在几次大规模吸收移民之后也没有动摇。
第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美国重视本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建立了由政府、企业、以基金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完备的国家创新体系。制度创新不仅表现在教育和科学技术领域,也同时表现在文化产业、社会科学和决策机制等各个方面,增加了美国的“软实力”。
第四,公民社会发达,社会自我纠错机制和能力较强,有利于防止国家发展道路偏离方向,避免对外关系中的严重战略失误。美国是现代大国中唯一先有社会、后有政府的国家,繁荣的公民社会使得美国能够实行自上而下的渐进改良,使社会矛盾得到缓解,危机得到解决,社会朝着较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公正的方向发展。
无可掩盖的是,美国长期存在着许多难以自我调节的严重问题,包括资本主义对社会的腐蚀、贫富悬殊、党派分裂、政客腐败、种族矛盾、信仰危机、形形色色的社会痼疾、政府权威的衰落、对外政策中“救世主”心态等等。但是,美国得以强盛的上述四方面因素未出现根本变化。
美国竞争力在复苏
在观察美国兴衰时,很少有人怀疑它的天然条件和实力基础。今后美国国力的长远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奉行的一系列旨在恢复美国实力地位的战略和政策,基本上是沿着上述思路展开的。奥巴马政府的国内发展战略,重点放在大规模节能环保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清洁能源、改进学校硬件设施、推广宽带网络应用、给95%的家庭减税、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减少财政赤字、放宽移民政策等方面,重整旗鼓的决心和力度都比较大。但奥巴马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变革计划成效不大,争议不断。然而美国变革大方向尚未发生根本动摇。
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基本方向同国内变革方向相一致。奥巴马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主要关注点,已从以反恐、防核扩散为中心的军事安全议题,转移到以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为中心的经济安全议题。这意味着奥巴马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国内,外援和国防预算可能压缩。
“巧实力”外交战略已成为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指导思想。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美国政府不再宣称以“伊斯兰激进势力”为主要敌手,不再提“反恐战争”和“先发制人”。美国安全战略重点仍在大中东地区,但“重返亚洲”也是必然趋势。美国仍然高度重视核安全问题,虽然在经济上接受了多极局面,但在军事上力图长期占据超强地位。在政治和外交上,它力图以发展“巧实力”来弥补硬实力的不足,保持西方价值体系的吸引力。
奥巴马政府对前任政府内外政策的大幅度调整从一个侧面说明,同世纪之交的时期相比,美国在世界上的实力地位明显下降了,尽管美国领导人口头上拒绝承认这一点。同时,一些迹象表明,美国的经济竞争力、社会活力、技术创新能力都在复苏,证明美国的自我纠错能力还是相当强的。
美国站在“平顶山”上
关于美国兴衰的辩论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看样子还将继续进行半个多世纪。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舆论界对美国实力地位的评估经常出现偏差,而这种偏差基本上是过低估计了美国的实力地位和纠错能力,过高估计了美国面临的内外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治正确性”使然。当然有理由认为,新兴大国崛起势不可挡。但对于新兴大国的预测,比对美国的预测还要复杂困难得多。因此,即使对于新兴大国赶超美国这一点,观察者也还需持谨慎态度。
纵观历史,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就单个国家的自然禀赋和发展潜力而言,美国的国力还远远没有走到尽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是美国发展的“硬条件”;移民社会和人才优势、法治精神、创新机制、自由主义价值观、分权与制衡机制、联邦制、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互补、社会渐进改良、言论自由与批判精神、庞大的中产阶级、相对开放的国内市场和强劲的海外扩张等,是美国发展的“软环境”。这些硬条件和“软环境”都没有出现重大变化,决定它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纵向比较,美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技术实力等“硬指标”将继续上升,民主法治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基本保持不变,教育水准和社会凝聚力可能会因新移民大量涌入稍有下降,公民社会仍然保持活力,社会思潮和政治的钟摆正在从右翼保守向中间方向移动。
第三,横向比较,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在未来20到30年内不会动摇。美国的相对实力已经到达世界历史上的顶峰,但这个顶峰可以比喻为一座“平顶山”,其上还有凹凸坑洼。至于美国在这座平顶山上能走多长时间而不致无可挽回地滑到下坡路,现在任何预测都缺乏牢固根据。应当避免根据一两年的事态发展或一两个重大事件,就得出美国将要从顶峰跌落的结论。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在未来的10年左右赶上美国,但其综合实力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而且发展道路上比美国有更多不确定因素。作为整体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尚不能对美国和西方世界形成足够有力的牵制,远不具备重塑世界秩序的实力和条件。
第四,美国的国内发展战略和全球战略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总趋势有利于美国复苏经济、纠正社会发展失衡、提升软实力、维护国际地位。但国内右翼保守势力和巨型资本财团对这些积极变革形成强烈的抵制力量。美国能否做出更有远见的国际战略调整,同其他大国合作,塑造更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不仅取决于美国本身,也同全球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相互作用,同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态度和政策相互关联。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计划生育】沈若愚:放弃生二胎不只因为钱阅读原文

沈若愚 经济学者 8月2日,早报A22版刊发何亚福先生的文章《双独夫妇放弃生二胎不值得》,就《上海年轻夫妇家庭育儿现状、需求及儿童社会福利政策建议》调查报告中显示45.3%的家庭放弃生育二胎的情况,从...全文↓

沈若愚 经济学者
8月2日,早报A22版刊发何亚福先生的文章《双独夫妇放弃生二胎不值得》,就《上海年轻夫妇家庭育儿现状、需求及儿童社会福利政策建议》调查报告中显示45.3%的家庭放弃生育二胎的情况,从自身例子出发,劝导双独夫妇不要因为经济压力而放弃生养二胎。原因很简单,抚养两个孩子的花费,少于抚养一个孩子花费的两倍,而且没有必要花钱让孩子参加太多课外培训。
也许经济因素是双独夫妇考量是否生二胎的指标之一,但肯定不是唯一指标——虽然双独夫妇往往主要提到这个因素。在8月2日晚上,上海电视台夜线约见节目中,两位年轻妈妈也表示,想生二胎,但经济压力比较大,还在犹豫。
除了金钱以外,还有不少因素需要考虑。
比如,父母的精力,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精力。生孩子是一年的事,养孩子是一辈子的事。特别是孩子处在婴幼儿期,需要父母以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很多精力的付出。宝宝躺在床上的时候,家长白天晚上连轴转,为其吃奶换尿布,宝宝能活蹦乱跳了,大人跟在屁股后面陪伴,也是体力活,更不要说进行教育的各种付出了。虽然保姆、钟点工可以搭把手,但直系亲属的付出是巨大的,而且难免有顾不过来的时候。根据《上海年轻夫妇家庭育儿现状、需求及儿童社会福利政策建议》的数据,上海本地0至3岁的婴幼儿,有12.8%的人曾被独自留在家中,3至6岁幼儿曾被独自留在家中的比例更是高达21.4%。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在不少国家和地区,父母将12岁以下孩童独自留在家中的行为,被视为是严重危险的监护不作为行为,会受到法律指控。
又比如,老大是否同意的问题。除非连着要孩子,否则,作为家庭成员的第一个孩子,有了思维能力后,在是否再生个弟弟或妹妹的问题上,父母应当征求老大的意见。老大不同意,父母不应强求。
再比如,剖宫产率过高影响第二胎生育的问题。据上海市妇女保健所的数据,沪籍孕妇剖宫产率去年达到67.1%。在全国范围来说,据世卫组织2010年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国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间,孕妇剖宫产率高达46%,仅次于墨西哥的50%,是“世界亚军”。而第一胎剖宫产,将在较大程度影响到生育第二胎。虽然不是不能生第二胎,但一般时间上有限制,2至3年后才能再次怀孕,而且,第二胎一般仍需剖宫产。
我们都知道,双独夫妇生育二胎可能缓解社会养老压力,社会应支持,有关部门应拿出措施。两年前,上海市相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上海非常鼓励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妻生育二胎。但至今未有具体的鼓励措施,只是精神鼓励。最起码,应认定双独夫妇生育的二胎仍属“独生子女”,给予相应独生子女费。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美国国债】李华芳:面对美债迷局,应摒弃冷战思维阅读原文

李华芳 美利坚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美债上限危机终于赶在最后关头,达成了妥协。两党协议预计将把现有的14.3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分两个阶段提高2.4万亿美元。参议院的这个提案在众院通过后,交由奥巴马...全文↓

李华芳 美利坚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
美债上限危机终于赶在最后关头,达成了妥协。两党协议预计将把现有的14.3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分两个阶段提高2.4万亿美元。参议院的这个提案在众院通过后,交由奥巴马总统签署,之后将成为正式法律。此次提高债务上限的代价是长期削减2.8万亿美元的政府支出(包括国防和医疗),尽管目前认定这个“长期”是10年,但一切仍然存在很大的变数。
关于美债危机,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大致是如下问题:一,什么是美债?二,什么是美债危机?三,美国怎么处理这个危机?四,美债危机有什么影响,尤其是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美债指美国联邦政府欠美国国库券持有人的总金额,通俗来说就是美国联邦政府欠的钱。一部分是欠国内的钱,另一部分是欠外国的钱。欠国外的钱,主要是由外国政府通过各自的中央银行持有美国国债,外国公众投资者通常也是指各国的中央银行。中国央行现在是美国国债最大的外国投资者,目前美国欠国外的钱里头,中国大概占1/4多。本来欠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从金融角度来看,不管是企业也好还是政府也好,都可以借一笔钱,然后去开展业务,只要你让人“相信”你能到了债务设定的期限“还得起本钱”,那么你只要按时付利息就可以,而不必真的将本钱一起还出来。
历史也证明,欠债运行这种模式可以行得通。美国自独立战争起,已经开始借债了,然后承诺打胜了以后慢慢还。战争通常是国债激增的重要原因,从南北战争将美债总额一下子提升到了数十亿美元的水平,到布什执政后美国卷入了两场战争,其后债务伴随着通胀率进一步上涨,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规模救市使得美债水平创纪录地突破10万亿级别。2009年,奥巴马签署了一项国会通过的提升美国国债上限的法案,将债务上限提到了12.4万亿美元。
这就是所谓的“债务上限”,如果不提高上限,就不能进一步借钱,那么短期内你就没有钱发放各种福利,尤其是那些退伍军人和家属,人家拼死拼活在战场上为你卖命,你到后来赖账,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对美国执政党而言,就意味着下台。但长期来看,你也不能无限制借债,投资人也不是傻瓜,何况美国各个部门天天都发布报告消息警告政府关于债务问题,所以上限问题才如此纠结。
共和党原本的诉求是提高债务上限的同时附加一个在“10年内削减4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的方案,但削减赤字显然有多种办法,例如在减少政府行政、国防、社保等开支的同时,增加部分税收以提高政府收入等。但这里头具体的争议很多。但两党原本可能在税收问题上通过提高某些税收同时降低另一部分税收,并在长期降低税收的形式上获得妥协,但茶党的到来,使得税收问题变成了不可谈判和妥协的议题。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救市效果并不明显,使得茶党提出回到责任政府、拒绝一切增税的口号,吸引了大量的选民。
并非所有共和党人都对大幅度削减赤字具有信心,因此中间方案纷纷出台,实际上,也正是中间方案为最后的妥协准备了出路。7月23日的“六人帮”(Gang ofSix)方案提出妥协提案,10年内削减财政赤字3.7万亿美元,其中包括新增1.2万亿美元的收入。奥巴马对此持积极态度,但民主党方面不支持削减赤字的额度。7月29日,共和党众院议长博纳提出一个两阶段提升债务上限的方案,此方案计划提高债务上限9000亿美元,削减9170亿美元开支。但方案被民主党占多数的参议院否决。随后参议院民主党领袖里德提出修正版折中方案,该方案计划将分两阶段提高债务上限2.4万亿美元,此外还吸收了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纳的意见,将提高上限的权力赋予总统,但赋予国会否决总统决定的权力。但里德的妥协方案并没有获得赞誉,不仅共和党占优的众议院否决了里德提案,甚至连参议院也否决了该提案。
从最终达成的协议来看,两阶段提升债务上限同时缩小部分要削减的赤字额度,这一妥协提案得到了最终的支持。尽管在削减的具体开支上,争议将会持续。
那么美债到底有什么影响?对美国国内而言,意味着政府停摆,不能支付一系列行政和福利开支,尤其是对于国防以及失业、医疗和养老等民生方面而言,将造成无米之炊的窘境。
但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美国国内的困局不仅仅是美国的事情,更会影响全球经济,尤其是那些大债主们,包括中国和日本。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之前都曾发出警告,如果两党最终无法达成协议,而这不仅会令刚刚从2008年金融危机的打击中稍微复苏的美国经济重新陷入困境,而且会使全球经济陷入新一轮严重衰退。
哈佛大学的尼尔·弗格森曾提出一个概念叫“中美国”(Chim erica),这一概念将中美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国内目前有一种错误的思维在困扰一些决策者。这种思维认为美国变差对中国而言就是更好,全然不顾由此带来的两国整体经济状况的下滑。这种冷战式的对抗性思维,并非中国独有,甚至在不少美国议员中也存在。恰是这种着重强调相互遏制而非相互开放竞争的思维,阻碍了两国在经济事务方面的更多合作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巨大收益。
因此对于中国改革者而言,消除决策上的这一冷战思维误区,是一个重要而长期的任务。在中美关系上,也应该采取更为积极沟通的姿态,在赴美学生和劳工签证及其他移民政策上,应该要求美国更多开放。同时进一步游说美国国会,通过相应的开放政策,以便中国可以利用手头的美元储备投资美国的知识和科技领域的创新产业,冷战思维很容易忽视这种积极游说。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进一步开放的道路还很长。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