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天姬大话西游高清:什么是伟大的代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28:58
什么是伟大的代价?作者:安的猪   

 

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总希望有人接话,讲笑话的时候希望有人能够笑出来。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渴望认同的心态,而且信息的交换,以及信息对比过程中,两个人相似度的契合,是人寻找和确定朋友的一种基本方式。而同时这个认同过程,如果它们的参与者多于两个人,那么就会有一个对两者以外的人的一个影响。可能是同化,可能是异化。就好像我和julia很喜欢jazz但是patrice就很讨厌,这是一个异化的过程。但是薇薇从来没有听过jazz,她在我的影响下去听了,也觉得很喜欢,这就涉及到一个传播,然后同化的过程。

好吧,扯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facebook,它会去让你填写那么多的喜好,你的小学,你的中学,大学,专业,出生地,blablabla归根到最后,就是给了你一个舞台,让你去寻找那些相同的人而已。人都是有一种趋同性的,这是受安全感的驱使所致的基本本能。就像我半句不会外语,你把我丢到西班牙去,我可能就觉得自己明天就要饿死了,因为我没法跟别人说任何话。

而同时,社会的个人化,某种层面上产生了这种效果。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著名的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就是人对于自己无法被理解,无法被接纳的恐慌。我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词,但是我觉得,这是一种荒岛效应。其实就像是一个人被困在了荒岛上,有一种绝大的恐惧,那是一种被寂静包围的恐惧。没有人可以说话,没有人可以做朋友,没有人可以理解自己,没有人可以安慰自己。然后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没有必要的存在,然后没有了别人也就没有了自我,连自我都丧失了。

扯远了,其实也就是之前杂志上说过的,社交焦虑。

当然,这些东西各种财经或者科技杂志都有充分的分析,今天我们要谈论的仅仅是这部电影而已。

我第一次打开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几周前吧,具体啥时候我也记不清了,反正是我看了开头就不想看下去了,那个神经质的男人我只想上去抽他两嘴巴然后说你滚啊!而且有时候很讨厌这种有点脸谱化的描述:天才总是思想诡异,一般人都讨厌他,然后blablabla各种怪癖各种脱节于社会。所以那段对话让我觉得很讨厌,以至于我听到他和那女人说话说到一半就关了PPS。

看完之后这种感觉仍然没有脱离我,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历史上或者说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成功的人总是会被人们冠以,或者确实拥有这些诡异但是又过分脸谱化的特质呢?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都不是巧合,不会是全世界每个国家,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把这样的脸谱套在每一个成功的人身上。但是你要说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这样,那有似乎不近于情理。那么这就是一种普遍现实的反应。一个不成功的反衬。

从嬴政,刘邦,曹操,赵匡胤。到希特勒和本篇的描述对象扎克伯格。这些人物最大的特点,也是共享的特点,就是某种程度上的道德败坏,他们往往在法律规定的下限上行走,其实更多的时候他们是逾越了法律所规定的下限。当然,这里面不能排除眼红他们成就的后来者的栽赃和污水,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

当一个道德高尚,将友情,亲情,爱情,或者说一切美好的感情和事物放在成功之上的人,是否有能力去脱颖而出然后获得成功呢?

至少在我们看到的电影的描述里来说,是不能的。

如果扎克伯格一开始就甘心的为那两兄弟服务,做了那个哈佛社交网,那么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程序员,如果他尊重了他的好朋友,那么可能被稀释的股份就是他自己的,也许facebook现在早就脱离了他的掌控,被弄得一塌糊涂,满屏幕的广告,和myspace一样垂垂老矣行将就木了。

但是他都没有,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他剽窃了别人核心的创意,他设套诓骗了支持自己的最好的朋友。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你都可以说他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而且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已经触犯了法律,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游走了。但是他成功了,的的确确的成功了。所以这些东西变成了,怎么说类似八卦,类似娱乐的一些东西。只因为他成功了。所以说,这个社会仍旧在以成功与否论是非。是非是什么?是非是悠悠之口~那么掌握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的人,难道还会怕通过社交网络建立起来的价值观么?不,当然不,绝对不。

就像曹操不会畏惧那个时代被军队和权力构建起来的社会网络一样。就好像做妓女,不在乎你是不是做妓女,而是你做的是不是最好的妓女。最好的,你叫花魁~你就不是妓女了。

而同时,这些东西真真假假,许多内在的细节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人们却愿意去相信,愿意去描述他们所不知道的故事,将他们描述成这样的人,这是为什么?

豆瓣儿上曾经有一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影评,叫做《人民需要荡妇》。众人~泯泯之人,他们对于优越于自己的人需要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那么美女就必然淫荡,成功则必然道德败坏,聪明则必然尝试缺乏。这是一种寻求社会心理平衡的本能。这种内容在美国的青春电影里尤其多见,橄榄球队员,拉拉队长必然都是滥交+烂人。当学识,样貌,能力,智力这些无从辩驳,也无法改变的事实无法寻求平衡的时候,道德变成一个寻求心理安慰的准绳。所以我们基本看不到私德无亏的伟人,他们往往都被套上了一张奸诈小人的面孔。这其实也就是趋同性,人们痛恨与自己不同的人,那些出众的杰出的,令人难以企及的人们,他们需要被异化,需要被敌视。因为他们不是我们。

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另一个问题,就是体制的约束力的问题。社会的上升通道是一个复杂且极其难以突破的系统,这个系统中充斥的绝大的障碍,使得社会地位的上升变更是一个极其困难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游戏规则,又恰恰是位于上位者制定的,那么这些规则必然不利于寻求上升的下位者。以至于绝大多数在正常渠道中发现它根本走不通的人们,宁愿去相信,那些成功了的人们,一定是走了体制和系统以外的道路,这个道路就是法律和道德范围以外的存在。

其实这部影片不像是在评论或者说嘲笑啊抹黑马克.扎克伯格,而更像是一面镜子,我们在拼命嘲笑和寻求心理安慰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嘲笑和鄙夷的是我们自己。他是对每个人的嘲笑,每个泯泯众人自慰时飞速上下抖动的右手和下颚的嘲笑。是对我们这个可笑的社会系统的嘲笑,对这个三字经弟子规教导出来的孩子只能吃亏,只有违法乱纪道德败坏的人才能够成功的社会体系和系统的嘲笑。

所以当你对着facebook淡蓝图标说,切,不过是一个小人而已。这句话的时候,请看看你反射在屏幕上自己的嘴脸。

(文章有删减,阅读精彩全文)

Tag: 阅·声·色 影评 《社交网络》 剧情 美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