锪孔标注:明朝的苏州点滴 / 江南砚台 / 第24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30:08
 砚台楼主在关于端午起源的论述“纪念伍子胥的民间仪式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长河里不断丰富、演变,最终成为整个中华民族节庆文化的一部分”,此论述有“中华民族的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而起的歧义,我不知道楼主是否就是在表达这样的意思,这种观点在苏州以外,恐怕难以服众,国人皆知端午节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起,甚至已然成为传统价值观的一部分,因为纪念屈原有着“追怀他高尚的人格: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对百姓怀抱深切的同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对理想的不懈追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都是正面意义的文化象征符号,而且屈原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更是联合国确认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苏州人端午节以纪念与苏州渊源深厚的伍子胥,国人无可厚非,但欲强加于人,恐有以偏概全之嫌,更何况伍子胥在为报一己私仇曾带领吴国军队攻打自己的祖国——楚国,如此的争论就更令人不以为然了。
  ------------------------------------------------------------
  苏州看似包容,来这里发展自己的人才,结果大多不妙.伍是典型,朱雀桥畔兄见解高明正道,俺觉得大凡优秀人物,不一定拉了做自己乡党.承教!-
作者:江南砚台 提交日期:2009-08-20 00:04  龙城快刀兄高明,指点必有所出处.陈的来历,似乎一直疑问着,有一说,是苏州人而已,古人乱帐,难说清楚,在下本非学者,戏说不过借古人浇自己一点块垒,兄台严谨!
  张士诚合家自焚,苏州人至今感叹,一条好汉,他的事迹史书多有,历史之难,在于胜利者写成的官书多疑问,不信不行,信也是傻子,老百姓说书而已,一如今天说1958,已经黑洞.不知兄以为如何.有确切把握的,是俺自己籍贯,户口本上苏州,标准口音苏州,爱唱评弹苏州话还属于土著道地,不过细细查究,当年出生的苏州乡下,今天是新加坡园区,历史真相之难,大抵在此----我自己都糊涂了,当年的田园,怎么就成了金鸡奖红地毯的所在.惭愧者,纸上得来都肤浅,必须承认,抄书来的多啊!还没抄好,呵呵作者:江南砚台 提交日期:2009-08-20 00:19  江南人眼中的“江南人”:
      “宜兴人,一把枪。
      无锡人,团团一股香。
      靖江人,连忙跪在沙滩上。
      常州人,献了女儿又献娘。
      江阴人,打仗八十日,宁死不投降!”
    -----------------------------------
  南明往事,江南的血性,可以让北方的汉子惭愧,此清代初历史绝大的题目,都说南人文弱,可抗击外族,江南的血流到最后,苏州城投降快,可城外昆山常熟,惨烈异常,康熙拜朱元璋一回,因为江南文人居然敢带兵,反抗,都象北方大世族文人,做官,懒得理睬呢.不过,地无南北,江南有好汉,其实软骨头的也不少,只不过人们印象中文弱的南人也打仗,就觉得希奇.经纪牛兄台所云谚语,只知道江阴,的确厉害,无锡也有义军的,还是东林后人,太仓有宰相级别的金某人,世俗称他汉奸魁首,退休了里人写大字报贴他门口,官府也不管,到乾隆时候发现,他居然是"潜伏"一个,当年他祖先顺治请他写了一文,祭祀崇祯,这文章难写,金某人也写得不错,最后大清坏在此人手中刀笔,所谓几降几不降.
  
  我觉得,改朝换代到清,江南的人民骨气已经很硬,看八旗扫荡山东河北,大户人家闻风迎接的状态,朝廷中开始全是北人情形,就是最大潜伏的柳如是先生钱大老爷,也是优秀的华夏子孙呢.还有清史稿里的遗民们,多苏州一带文人,穷困一世,全无前途如徐枋者,真悲剧中人,也是好汉!作者:江南砚台 提交日期:2009-08-20 00:23  枝山在书法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早已经名播海内,这年,一个安徽人特意远道而来求他墨宝,枝山在他的扇子上题写到“汉家司马真何福?有此文章有此游。”得意于自己的书名。
  
  而南京再度科考几乎没有悬念,同为苏州人,大他十岁的王鳌在南京阅卷,看到一文,自言自语道,看这文章这么多古奥文辞,排比句一浪高过一浪几乎无休无止,定是才子祝允明呢。苏州老乡的文章性格鲜明,王主考一眼看中,就取了这的卷子。等到最后揭榜,这文章的作者果然是祝某人,王鳌高兴地自言自语说声,看来我眼光还是很准呢。因为深信命理的缘故,本来第二年该参加北京会试的新科举人老爷祝枝山却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有人给他算命,说他三十四岁当发达,不料提前一年已经运交华盖,故此干脆没有北上。不过此时他似乎陷入了经济上的第一次危机,在腊月立春口号诗中,多次严重哭穷,有“纸上逐年添墨字,床头何日有黄金?”之叹。举人在身,不久苏州城内城隍庙新井落成,祝老爷应邀捧场写了篇文章,意义重大,这可是官样文章啊。
  
  枝山与唐伯虎的交往一直很密切,弘治十年,一场私密性很强的谈话在两人之间发生。这次谈话直接导致了以后中国绘画石的若干重大事件,一个天才画家的畸零之路正在展现,机缘便是此刻。枝山语重心长劝告不想科场梦的伯虎小老弟,别再每天和张灵喝的烂醉,按照苏州弹词的说法,我们揣摩写下了以下对话:
  小唐啊,人生在世,读书功名第一等要紧,
  小唐啊,想你一生就是多烦恼,你何必要自己太看轻,
  有什么心事尽管说,我与你两人共一心,
  我劝你么,一日三餐多饮食,
  我劝你么,衣衫宜添要留神。
  我劝你,养神先养心,你何苦自己把烦恼寻?
  我劝你,小姊妹的语言不能听,因为她们似假又似真。
  我劝你么,早早安歇莫宜深,
  可晓得,你病中人,再不宜磨黄昏。
  我劝你把一切心事都丢却,
  更不要想起苏州这风月场。
  
  
  总之,莫再虚掷光阴,流连酒色,这个老弟啊,做了官自然什么都会有,眼下不如闭门苦读,你说如何?
  
  阿胡子祝枝山难得正经,足足辣辣一个时辰,一番话说连带唱,唐伯虎眼泪都掉下来了。唐才子平生顶服帖的只有两人,一个是街面上混社会的里长陈冠西,他敢把乡下六旬卖菜老太打的望风而窜,好生了得;一个就是读书人祝枝山,大哥当年没中举,吃饭就是整个饭店的单统统全买,且熟读《礼记》,一手叶子牌打的鬼神莫测。
  
  第二天,伯虎就没出过家门,整天拿了本《毛诗》外加《四书》朗朗诵读,外人奇怪,这个青肚皮猢狲怎么了,莫非真的是海晏河清,麒麟现东方,网吧出圣人?一年猛攻,弘治十一年应天一试,唐伯虎成了江南解元,祝枝山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后来的惨祸众所周知,令他陷入了无限的迷惘与错愕。次年在北京的逮捕行动干净利落,枝山看着弟弟被差人铁索锒铛的拿问了,无常的人生,往往就是祸福参半。小唐后来经吴宽的求情,才得以赦免。而写〈黄庭经〉养心,开始游戏人生,是枝山的无奈。
  
  
  
  
  -
作者:江南砚台 提交日期:2009-08-20 00:26  枝山在书法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早已经名播海内,这年,一个安徽人特意远道而来求他墨宝,枝山在他的扇子上题写到“汉家司马真何福?有此文章有此游。”得意于自己的书名。
  
  而南京再度科考几乎没有悬念,同为苏州人,大他十岁的王鳌在南京阅卷,看到一文,自言自语道,看这文章这么多古奥文辞,排比句一浪高过一浪几乎无休无止,定是才子祝允明呢。苏州老乡的文章性格鲜明,王主考一眼看中,就取了这的卷子。等到最后揭榜,这文章的作者果然是祝某人,王鳌高兴地自言自语说声,看来我眼光还是很准呢。因为深信命理的缘故,本来第二年该参加北京会试的新科举人老爷祝枝山却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有人给他算命,说他三十四岁当发达,不料提前一年已经运交华盖,故此干脆没有北上。不过此时他似乎陷入了经济上的第一次危机,在腊月立春口号诗中,多次严重哭穷,有“纸上逐年添墨字,床头何日有黄金?”之叹。举人在身,不久苏州城内城隍庙新井落成,祝老爷应邀捧场写了篇文章,意义重大,这可是官样文章啊。
  
  枝山与唐伯虎的交往一直很密切,弘治十年,一场私密性很强的谈话在两人之间发生。这次谈话直接导致了以后中国绘画石的若干重大事件,一个天才画家的畸零之路正在展现,机缘便是此刻。枝山语重心长劝告不想科场梦的伯虎小老弟,别再每天和张灵喝的烂醉,按照苏州弹词的说法,我们揣摩写下了以下对话:
  小唐啊,人生在世,读书功名第一等要紧,
  小唐啊,想你一生就是多烦恼,你何必要自己太看轻,
  有什么心事尽管说,我与你两人共一心,
  我劝你么,一日三餐多饮食,
  我劝你么,衣衫宜添要留神。
  我劝你,养神先养心,你何苦自己把烦恼寻?
  我劝你,小姊妹的语言不能听,因为她们似假又似真。
  我劝你么,早早安歇莫宜深,
  可晓得,你病中人,再不宜磨黄昏。
  我劝你把一切心事都丢却,
  更不要想起苏州这风月场。
  
  
  总之,莫再虚掷光阴,流连酒色,这个老弟啊,做了官自然什么都会有,眼下不如闭门苦读,你说如何?
  
  阿胡子祝枝山难得正经,足足辣辣一个时辰,一番话说连带唱,唐伯虎眼泪都掉下来了。唐才子平生顶服帖的只有两人,一个是街面上混社会的里长陈冠西,他敢把乡下六旬卖菜老太打的望风而窜,好生了得;一个就是读书人祝枝山,大哥当年没中举,吃饭就是整个饭店的单统统全买,且熟读《礼记》,一手叶子牌打的鬼神莫测。
  
  第二天,伯虎就没出过家门,整天拿了本《毛诗》外加《四书》朗朗诵读,外人奇怪,这个青肚皮猢狲怎么了,莫非真的是海晏河清,麒麟现东方,网吧出圣人?一年猛攻,弘治十一年应天一试,唐伯虎成了江南解元,祝枝山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后来的惨祸众所周知,令他陷入了无限的迷惘与错愕。次年在北京的逮捕行动干净利落,枝山看着弟弟被差人铁索锒铛的拿问了,无常的人生,往往就是祸福参半。小唐后来经吴宽的求情,才得以赦免。而写〈黄庭经〉养心,开始游戏人生,是枝山的无奈。
  
  
  
  
  经历了青年时期的发奋苦学,蹉跎科场多年后的中年失意,枝山本不是礼法中人,此刻心境、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散淡,或者疏狂,都是心灵的安慰剂。
  
  祝枝山的生活可不是吃素的,本来他就“好酒色六博,善新声”,可花钱如流水,财政危机了。据冯梦龙《古今笑》的记录,祝枝山出门身后总跟着一群讨债的,倒不是怕他溜走,而是这样觉得安全些,免得旧债未还,再借新债。有一个生动的细节可以观察他真实的性情:一次他到朋友家开口借“银镶钟”,应该是价值不菲的珍贵之物。祝枝山走了,主人越想越不放心,派仆人跟着他,果然,走半路上祝枝山就把钟上镶嵌的银子弄了下来,把钟的机心扔在一边。仆人上前追问,祝枝山笑咪咪的说,你家主人既然借给我了,东西就是我的,我想怎么处理都行。你也看见了,要不也拿一两银子回去?
  既是书家,自然爱收藏,看见古法书名画,祝枝山大户出身,也不问价,直接就拿回家,可有的时候到了家里没钱的时候,又正好有客人来访,就往往拿花了大钱的书画去变卖,只值原价十一而已。苏州一些书画掮客知道祝枝山的脾气,就等他家揭不开锅了,拿点米啊碎银子啊,问他要字画。祝枝山也照写不误,这样的人靠了祝枝山居然都发财了。
  
  正史对他的描摹也是“放诞”,“祝枝山为人,好酒色六博,不修行检,尝傅粉黛从优伶酒间度新声,侠少年好慕之,多赍金游。”
  这是童心了,顾盼之间,祝枝山觉得很开心,他太知道世俗礼法的可笑,他的江湖心计不比谁缺火候,老辣是一面,天真是一面,看他的字,就知道他的心,有多么跌宕妩媚,狂放自由。他写过《金落索》四景词,为时脍炙。
  其一:“东风转岁华,院院烧灯罢。陌上清明,细雨纷纷下。天涯荡子,心尽思家,只见人归不见他。合欢未久难抛舍,追悔从前一念差。伤情处,恹恹独坐小窗纱。只见片片桃花,阵阵杨花,飞过了秋千架。”
  其二:“杨花乱滚绵,蕉叶初成扇。翠盖红衣,出水新莲现。金炉一缕,微烟,睡起纱厨云鬓偏。无端好梦谁惊破,风外莺声柳外蝉。羞临镜,千愁万恨对谁言?只见旧恨眉间,新泪腮边,界破残妆面。”
  其三:“闲阶细雨收,翠幕新凉透。哀柳残荷,正值愁时候。近来都减,却旧风流,争奈新愁接旧愁。白云望断天涯远,无尽头。相思病,无明彻夜几时休。只见雁过南楼,人倚西楼,人比黄花瘦。”其四:“银台绛葛笼,翠幄金钩控。锦帐红炉,独自无人共。月明初转,过小房龙,不放清光照病容。愁听画角声三弄,吹落梅花一夜风。关山梦,鱼沉雁杳信难通。孤眠人最怕隆冬,又值严冬,做不尽鸳鸯梦。”
  
  
  
  同为文人,他的晚晚辈沈德潜在私生活方面名声也不佳,不过那已经是晚明的颓靡了,可沈作家在文章里曾表示,大明成化、弘治年,吴中祝枝山、唐六如经常写作风流或下流文字,这个门哪个门,艳照淫画手抄本一个不少,统都创作,“先后负隽声。饶艳藻”,比如唐伯虎,就写有《金粉福地赋》,祝枝山有《烟花洞天赋》毒害社会,“正堪与唐作对”,“其后又有《风流遁赋》则皆俳语也。”沈作家非常遗憾没有机会批判阅读之。幸亏在他少年青春时阅过一钞本,不但看过,而且过目不忘,牢牢记得里面的黄色内容:
  急邓邓通红粉脸,不过是诈败佯输;颤巍巍咬定银牙,无非是里应外合。
  而〈太仓州儒学记〉〈关公庙碑〉等文章的撰写依旧表明了他作为正统文人的一面。弘治十八年,更参与老师王鏊主持的〈姑苏志〉修纂,此志历时八月完成,素称善志,等到书第一稿修成,已经是正德朝的事情了。王鏊为家乡修了部志书,没有最后完成,不久应召回北京,而且官越做越大,由侍郎而尚书而内阁大学士,他的学生祝枝山这时写成〈浩歌行〉,充满人生功名富贵难求的喟叹。倒是枝山的孩子祝继不久也成了举人。这个喜讯极大鼓舞着快五十岁的枝山,他因此而写下的诗文里充满喜悦以及对朝廷的感激。作为父亲他为孩子的前途光明而高兴万分。本文由贴库网(www.tieku.org)自动同步脱水整理,访问地址:http://www.tieku.org/19822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