锨的读音:明朝的苏州点滴 / 江南砚台 / 第23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02:05
 十三岁,能写文章。制造宫廷政变后又彻底打败李金枪的书法家外公,在这年去世,终年六十六岁。天全老人得以寿终正寝,真的是天恩浩荡,当年夺门事件的同伙石亨者流,早就全家诛灭了。这一年,吴门出了一位状元,就是吴宽,他那个时候还没做大官,但已然前途似锦。
  
  
  成化十一年,祝枝山十六岁了,命运展示出残酷的无常,他的母亲徐夫人在这年病势。父亲很快娶了继室,失去母亲的痛苦对少年祝枝山的影响今天无从辨识,那年,他有了去寺庙参拜的记载。寺院是苏州叫雍熙寺,地址曾是三国时代周瑜的家宅。这一年,苏州举人王鳌科举高中,还是一甲三名,俗称探花。据说本来该是状元,当朝权贵嫉妒他的才能,故意把他拉了下来。王探花在后人笔记的记述中很传奇,主要是八股文写到了前无古人境界,同时代人在一本“优秀科举文章选集”的序言里打个比喻,这么说,写史有司马迁,写诗有杜甫,写字有王羲之,写八股文,我们有王鏊。评价不止于此,往前往后看,百世以外也没有人可以超越王鏊的八股水平了。
  苏州李应桢,为枝山同乡前辈,在北京做中书舍人。古代文牍没有电脑打印,皇帝的圣旨全靠机要秘书手写,颁布天下。这样的岗位品级不高而实权很大,李应桢说来也是天子身边的人,他的书法当然很好,不说引领天下风气,至少是堂皇中正的。祝枝山十九岁娶妻,丈人就是李应桢。结婚第二年,也就是成化十五年,山西人硬骨头王恕来苏州做巡抚。明宪宗朝宦官得势。汪直的西厂所领缇骑倍东厂,,逮捕朝臣,屡兴大狱,朝野一时“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 ,太监王敬和奸徒王臣勾结,此时“采药江南,横索货宝,……吴越大被其害”,苏州秀才集体对抗,几乎罹难,最后还是王恕巧妙制止上峰追查,结果王敬下狱治罪,随从十九人遣戍。王臣被处死,传首江南。祝枝山这年考上了秀才。
  -
作者:江南砚台 提交日期:2009-06-03 11:16  十三岁,能写文章。制造宫廷政变后又彻底打败李金枪的书法家外公,在这年去世,终年六十六岁。天全老人得以寿终正寝,真的是天恩浩荡,当年夺门事件的同伙石亨者流,早就全家诛灭了。这一年,吴门出了一位状元,就是吴宽,他那个时候还没做大官,但已然前途似锦。
  
  
  成化十一年,祝枝山十六岁了,命运展示出残酷的无常,他的母亲徐夫人在这年病势。父亲很快娶了继室,失去母亲的痛苦对少年祝枝山的影响今天无从辨识,那年,他有了去寺庙参拜的记载。寺院是苏州叫雍熙寺,地址曾是三国时代周瑜的家宅。这一年,苏州举人王鳌科举高中,还是一甲三名,俗称探花。据说本来该是状元,当朝权贵嫉妒他的才能,故意把他拉了下来。王探花在后人笔记的记述中很传奇,主要是八股文写到了前无古人境界,同时代人在一本“优秀科举文章选集”的序言里打个比喻,这么说,写史有司马迁,写诗有杜甫,写字有王羲之,写八股文,我们有王鏊。评价不止于此,往前往后看,百世以外也没有人可以超越王鏊的八股水平了。
  苏州李应桢,为枝山同乡前辈,在北京做中书舍人。古代文牍没有电脑打印,皇帝的圣旨全靠机要秘书手写,颁布天下。这样的岗位品级不高而实权很大,李应桢说来也是天子身边的人,他的书法当然很好,不说引领天下风气,至少是堂皇中正的。祝枝山十九岁娶妻,丈人就是李应桢。结婚第二年,也就是成化十五年,山西人硬骨头王恕来苏州做巡抚。明宪宗朝宦官得势。汪直的西厂所领缇骑倍东厂,,逮捕朝臣,屡兴大狱,朝野一时“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 ,太监王敬和奸徒王臣勾结,此时“采药江南,横索货宝,……吴越大被其害”,苏州秀才集体对抗,几乎罹难,最后还是王恕巧妙制止上峰追查,结果王敬下狱治罪,随从十九人遣戍。王臣被处死,传首江南。祝枝山这年考上了秀才。
  作者:江南砚台 提交日期:2009-06-04 11:55  秀才令人尊敬,看的是他“宰相根苗”的潜力,而十九岁的祝枝山对科举时文似乎有意见。他看穿了这种敲门砖文章不过是宋儒礼教的死板堆砌,不仅如此,对当时流行的文章风气,写字比彩电还大的祝枝山也看不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加上王安石曾巩,大家也,当时文章开口必谈,必效法,无疑是文坛的主流,对这些宗师、道统他不卖帐,而诗歌创作尤其讨厌宋朝诗人动辄谈学问心性,大道理大帽子一个接一个,一顶赛一顶,诗歌几乎成了哲学或者名教的孙子,人的内心情感何在?抒情的歌唱需要吗?这种后工业社会网络控制下的千人一面,类似快餐品牌连锁推广的有效重复,压抑人性的“厚道”言辞是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文以载道总归是老成从容,在道德上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当时,从北京内阁高官到地方名流,写的文章都象是社论,都有一字不改、名垂千古的架势。祝枝山有心上进,他决心发奋写作“古文辞”。古文辞运动的发轫,自这个青年秀才而始,改变吴门一代文风,就是这个时候。作者:江南砚台 提交日期:2009-06-05 18:16  汉魏六朝,是祝枝山心仪的年代。书法上他崇拜王字,文章上也追求高古雄迈,他喜做赋,司马相如的文章才气才是他的最爱。时人陆粲说他在两位大名鼎鼎的先人教导下,耳濡目染,不离典籍,稗官杂家,无书不读,文思泉涌,考中秀才短短四年间,祝枝山的文章以古邃奇奥一时名声大噪。二十出头的祝枝山以古文与都穆并称吴中,是开一代风气的格局。文章写的好,学官也看重祝枝山的才华,把他补为禀生,这是秀才里的秀才,能拿津贴的。当时负责全省郡学的官员是山阴人学政司马通伯,他在南京发布通告,宣布凡是古文写的,可以不用按规定来府学参加正常的考核,还给予特殊礼遇云云。苏州方面推荐的优秀学子就是枝山。司马到苏州检查工作,果然特意召见了祝枝山,对于枝山的才华,他刮目相看,期许非常。当时,工部侍郎徐贯因为苏州吴淞一带大水,特意来苏州落实抗洪救灾水利建设的工作,在苏州也偶然读到祝枝山的文章,大为惊叹。枝山少年成名,运气不错,名气很快响彻江南。大家都以国士看待,祝枝山意气风发。更高兴的事情接踵而来,这年他做了爸爸,儿子祝继诞生,也令祝灏感受到四代同堂的快乐。
  1480的秋天,南京的风月没有心情看了,应天乡试不售,多少令枝山沮丧。三年后,再次去南京考试,还是落榜。没等看到枝山中举,父亲与祖父都在这年病故。不过也有高兴的事情,祝唐订交,就在此时。
  
  
  之前,唐伯虎与祝大哥认识,说来有趣,唐伯虎和张灵是同学好友。不拘礼法生性聪慧的张灵又是祝枝山喜欢看中的小朋友,还干脆收他做了弟子。张灵什么样人?第一是醉鬼,第二是书生。在雨雪天里,他打扮成乞丐模样,鼓节唱《莲花落》,讨得了小钱几个就买酒,跑荒郊野寺中狂饮,喝得高兴还叹气。“可惜了李白,当年他都没这么尽兴过”,纯粹替古人担忧。
  唐伯虎也是这狷狂一路的人,枝山早知道唐伯虎“怪”,唐伯虎和祝枝山有一点很象,都是神童级别的人物。唐不到十岁就能写八股,这年考中秀才年纪不过十五岁。枝山曾听说这个小孩读起书来不要命,可以闭门不出到不认识路的地步,一日千里的进步,了得啊。于是主动一再探访,而小唐似乎架子更大些,淡淡无语。只是一天突然自己登门造访枝山,拿了两篇文章请他看看。枝山看完,也取了自己的诗来,交流一番,从此成了朋友。而根据诗文考据,他们订交的时候似乎是枝山送了把宝剑给小唐。这把宝剑屡屡在以后他们的诗歌里提及,是他们当时意气风发,有用世之志的象征。史称“吴中四才子”,祝允明与唐寅认识了,文徵明也在小唐中秀才这年和父亲一起回了苏州,当年苏州的学习氛围浓厚,是学习型城市的楷模,比如文徵明忙着去跟都穆学诗,而小唐经常上门去找文徵明的父亲文林请教。四才子里面主角都相会了。
  作者:江南砚台 提交日期:2009-06-08 21:54  他们的文学活动按照时人记载,曾有虎丘诗会,枝山与陆济民、张梦晋、韩寿椿等人同登绝顶,见八荒洞然,万籁齐发,于是饮酒。寿椿出纸笔,提议赋诗以纪其游,枝山当时一口酒半上不下正咳嗽,灵感来了,就是它了,提笔第一个完成,诗云“草木衣裳下,烟霞掌握中。偶然飞咳唾,珠玉满天风”,空气里,宇宙间,谁的眼泪在飞?谁的思绪在飞?谁的口水在飞?莫非,是著名的苏州三白酒在飞?这次具有现代抽象隐喻色彩、行为艺术特征的明中期小型文学活动,后被正式命名为“飞诗会”。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枝山的书法同样已经获得文坛前辈的期许与赞扬了。吴宽是看着小祝成长的,吴宽当年是状元,现在已经是翰林的身份,书法学苏字,与沈周几乎是生死契阔的知己。他请27岁的枝山帮他写一幅作品,内容是宋朝苏州城里一个喝酒高僧的诗,枝山认真以颜体楷法书成,题跋的还有沈周、唐伯虎,枝山落款前写“太原”二字,怎么说,都是新苏州人的习气。书法活动是他的爱好,写的很多,而这年南京的科举考试,枝山又失败了。二十八岁,农历十二月初六生日那天,枝山写了篇感怀的文章,叹息“人生实难”,难的还在后面,少年说愁就是这样了。
  作者:江南砚台 提交日期:2009-06-17 14:59  科举的事情有时候全靠运气,而枝山的文名与书名这个时候已经达到了新高度。《读书笔记》、《浮物》、《苏材小纂》相继创作编定,出身名门的他风度翩翩,才华横溢,虽然暂时有科举上的挫折,在过来人看其实没什么,他还年轻,随时有机会降临。枝山的生活热闹而奢靡,根据旁人的记述,当时的他经常在大庭广众间哗笑辩论,口若悬河的表达自己朝气蓬勃的观念,一边还可以构思写作,丝毫不受环境嘈杂的影响,简直有伟人一心两用的本领。关键还是最后出来的文章,大家看了往往目瞪口呆,感受着他想象力汪洋恣肆的雄浑诡异,文辞变幻无穷,神出鬼没的书写,思想却内敛而归于经典正道,求他写文章求他书法的人几乎排起了队,苏州城里他的崇拜者并不在乎去酒楼赌场甚至妓院观摩他的表演,如果他的即兴创作可以称为表演的话,他们愿意倾听这个青年人的慷慨陈词,诙谐笑骂,甚至是一个色情意味的谜语,大家张大嘴巴使劲猜呀猜的,很多仆人受到主人的严词呵斥,因为没有找到枝山,拿着大笔银钱珠宝也没有打动枝山,激发他创作的激情------他或者正专注于赌桌上色子的点数,或者忙着和青楼姑娘们调情,要不就是仰着脖子狂灌酒水,祝大爷不是什么人都能请他写篇墓志铭或赠序的,他的笔润之高据说已经是他丈人李老太史的若干倍,而且有行无市,他的书童几乎都成了争相巴结的对象,搞清楚每天大爷的行程很重要,这样才有机会求他的墨宝呀。按照当时的行情,热爱文化的苏州人几乎把他捧到了云端,当时要是有拍卖会,他的字每尺行价应该如同今天北京的现代艺术家,很多个零哦。老奸巨滑的书画掮客自有办法,他们开始刺探祝大爷每天冶游的安排,提前到达他喝花酒的勾栏人家,好象敬业无比抢新闻的记者一样,做足提前功课,单等大爷上门。作者:江南砚台 提交日期:2009-06-23 12:29  祝大爷对自己成功人士的社会地位很满足,尽管暂时还只是个秀才,却混的风云雷电,四体通泰。出门走哪里都有粉丝,要戴墨镜,下轿就有饭局,时刻有人抢着会钞,这样的景况让他觉得如今真太平盛世,艺术家文学家地位崇高啊,群众的审美也上来了,领一代风气,我们搞文学搞书法的要努力,不能浮躁,要继续深入,沉得下去。这么悠然的想着,思考着,院子里翠巧姑娘已经远远递一个媚眼过来,招呼他进屋,大爷叹口气,都是普通人,都忙啊。
  
  夜半,月光如水,一个黑影溜进院子,翠巧拿着一捆墨迹淋漓的上等宣纸,黑影掏出一小包珠翠,克拉数估计在5以上的钻戒呀,南海刚运来的奇楠香料呀,物物交换,转眼就消失在月光如水的鼾声里。枝山的字,就是这样爱煞天下人。这年,一个安徽人特意远道而来求他墨宝,船停在阊门不走,就是在等书法家亲笔书写,眼见为实,人家大款懂得,赝品多呢。枝山在他的扇子上题写到“汉家司马真何福?有此文章有此游”,大大得意于自己的书名。
  
  
  -
作者:江南砚台 提交日期:2009-06-24 14:31  需要说明的是,今天很多人因为喜欢他的狂草,以为枝山作品多是这路,其实他的小楷学钟繇、王羲之、谨严端整,笔力稳健,精品亦多。
  
  人到三十,枝山再次起程前往南京,完成自己未竟的科举之路。他与都穆一起倡导古文复兴运动,加上唐伯虎文徵明,每日文酒酬唱,已经在江南文坛乃至全国获得了极高声誉,创作上几乎有”洛阳纸贵”的姿态,但文坛再如何春风得意,对于他这样的世家子弟来说,还必须通过科名的收获证明才华,家业的延续也需要进入官场获得支撑。可是,抱着必中信心的枝山完全没料到,这次南京之行如此乖离:住在亲戚家里,他抓紧时间温习,为了晚上睡好些,先是喝酒,可喝的不舒服,后来出门散心还是觉得难受,一阵凉风吹过,枝山居然生病,卧床呕吐,还把外用的药剂误服,导致病情加剧,前后整五十天,考试就此耽误。
  
  前辈沈周得知消息,专门写了诗安慰枝山。回到苏州卧龙街,枝山的心境十分复杂。夜半谯楼鼓声传来,如泣如诉,引发他无限幽思情怀,写下《谯楼鼓声记》,文章有急于成名,而不得一飞冲天的缠绵情致。这个时期的枝山沉潜心志,埋头读书,偶然写点文章碑记什么的,枝山有时候逛逛古寺,与朋友喝点小酒,而倡导古文辞依旧不遗余力,年轻人搞事业,必须鲜明表达自己的文学主张。吴宽是知道枝山的,在这期间两人共同为一文集作序,吴宽与枝山不约而同写到,虽然国家以经术取士,对文艺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而文人还是应该在攻读科举的同时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来,这并不矛盾,两者是有机结合辨证的关系。要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品。吴宽此时更以当朝帝师、状元的身份驳斥说,有人笑话写古文的人总是科举失败,实践雄辩地证明,比如本书作者就是这样时文、古文兼通的高手。而随着王鏊即将来江南主管衡文选士,枝山很快就将证明,他自己正是这样内外兼修的高手。本文由贴库网(www.tieku.org)自动同步脱水整理,访问地址:http://www.tieku.org/19822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