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折扣自营店:设喻取譬爱国情--一叶飘然烟雨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12:02
《离骚》最能代表爱国诗人屈原的思想品质和艺术风格,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它不仅展现了屈原一生的坎坷经历,抒写了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哀怨,更反映了诗人对楚国政治黑暗腐朽的愤慨,也抒发了忠心报国而不被赏识的悲哀。课文节选部分体现了《离骚》的几个特点:
一、明显的自传性质
节选部分中记叙事件的内容较多,主要是写自己的身世经历。诗人从自己的出身写起,一直写到遭到楚怀王的疏远,是一个时间顺序,具有明显的自传性质。一开头,诗人就自述了自己的宗系,是颛顼氏的后裔,楚国王室的后代,自己的出身正统而高贵。接着说明自己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良吉时日的巧合引出父亲对自己的命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这一名和字表明了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祝福,盼望他一生永远正直、平正。正是拥有了这些“内美”条件的引领,诗人在成长中努力地修养着自己的身心,没有辜负长辈的殷切希望,最后才有机会辅佐怀王。可是正当竭尽心力辅佐君王,企盼他坚持正道时,君王却改变了心志,自己不再被重用了。
二、忠君爱国的思想
但是,《离骚》毕竟不是叙事诗,它更注重的是抒发激情。节选部分在叙事的框架下集中抒发了诗人忠君爱国的思想感情。如展现自己积极锻炼才能,注重个人修养的内容,诗人是以形象的比喻表现的:“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展现渴望早日被怀王所用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也是抒情的笔调。当他终于得到怀王的信任,他用“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这样昂扬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忠心和对自己辅佐君王才能的自信。在劝谏怀王认真治国上,他运用对比和比喻手法,阐述古代圣君禹、汤、文王和尧舜的任用贤才,坚持正道而万古扬名,以及桀纣不行正道导致朝政混乱的事实,是热切希望怀王成为圣君,楚国政治清明的思想感情的反映。
同时,屈原的爱国激情也体现在对自己的态度上,“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展现出一心为国,从不顾虑自己的前途命运的赤子之情。当他无端被怀王疏远后,心中充满了悲伤,但是,他还是一再表示:“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其忠君爱国的思想感情,如司马迁所说“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当然,忠君爱国不是没有怨愤情绪,正直的屈原无端被“党人”构陷,而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他,他的心中当然有悲伤和怨愤。他批评君王:“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怨愤不平之情溢于言表。但这并不是因为个人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而怨愤,而是因为君昏臣暗将使楚国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所以,其忧国忧君之情令人同情和感叹。
三、善用比喻的手法
如上所述,节选部分善用比喻。特别是借“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或芬芳或长生的草树比喻高洁的品质,真是一个用香草装饰起来的艺术世界。诗人徜徉其间,用“扈”“纫”“佩”“搴”“揽”等行动表现了对美好品质的执着追求,而“申椒”“菌桂”与“蕙芷”则喻指圣君们任用的各种贤才。另外,诗人还运用婚姻爱情比喻君臣关系,如:“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以这种男女间感情的不谐来比喻君臣的疏远,而弃妇的哀怨是以忠于夫君为前提的,所以这一比喻表达的还是忠君爱国之情。具体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的比喻常常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离骚》中的这些比喻为表现的思想内容服务,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情感,也体现了“楚辞”浪漫主义的特点。
总之,诗人注重在叙事中强化抒情因素,巧妙结合着比喻手法,将自己的身世遭遇、理想追求和忠君爱国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