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汐与眠王Ⅱ:层层铺垫,步步深入--一叶飘然烟雨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58:10
《过秦论》是一篇非常独特的议论文,作者贾谊在文末才指出秦朝被灭亡的过错,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那么,文中什么地方才正面开始写秦的过错,其过错是什么呢?
直到文章的第3段,作者才写到了秦朝的过错,其内容并不多。一是运用“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的手段来“愚”民,二是“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来“弱”民,然后是“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作为地理防御,再派兵将“守要害”“陈利兵”作为军事防御来“固”己。这些统治措施是如此地强硬,它使得百姓没有才智、没有实力、没有机会去反抗。但是,这些手段,都是将天下人作为自己的对立面去防备的,是将天下人作为自己的对立面,而恰恰没有考虑到现在天下是自己的,百姓都是自己的子民,应该以“仁义”之心去爱护他们,使他们安居乐业。因此,秦始皇的治国策略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最终的灭亡也属必然。
那么,写秦朝的过错之前,作者为何还要用大量的篇幅,写秦国是如何强大起来而统一全国的呢?
秦的统一,既有地利(“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也有雄心(“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更得益于商鞅变法的内外政策。同时,秦的强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经过了从秦孝公开始数代人目标一致的艰苦努力,直到秦始皇才最终统一天下的。他们在强大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曾经面临九国联盟合力攻秦的极大危险。作者写这些不仅是为了说明创业的艰难,成功的不易,也不仅仅是为了与后文秦朝数十年便匆匆而亡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守业的困难,更主要的是为了证明在统一天下后,只有施行“仁义”、爱护百姓才是保证自己“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唯一国策,很好地彰显了主题。
那么,写秦朝的过错之后,作者为何还要极力表现陈涉的弱小呢?
运用对比,作者极力展现陈涉地位低贱,才能平平,没有物质条件,也没有像样的军队,仅仅“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便能引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最终导致秦王朝的灭亡,是发人深省的。为更好说明问题,作者还将陈涉与山东诸国从地位、兵器、军队、谋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对比,展开议论,说明地利依旧,陈涉无能,然而最终却灭亡了秦王朝,证明秦王朝正是因为对天下人不施行仁义,与天下为敌,导致天下人心的彻底背叛才最终亡国的,更好地表达了主题。
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六)中说:“《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只看得中间‘然而’二字一转。未转以前,重叠只是论秦如此之强;既转以后,后叠只是论陈涉如此之微。通篇只得二句文字,一句只是以秦如此之强,一句只是以陈涉如此之微。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衬秦;后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衬陈涉,最是疏奇之笔。”因此,虽然本文议论文字很少,但正是结构内容上这样层层铺垫,步步深入,水到渠成,才更好地揭示了秦王朝亡国是自己不爱百姓失去民心的过错,也突出了劝诫汉王朝治理天下必须要施行仁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