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江夏树配音的动漫:生活·艺术·心灵--一叶飘然烟雨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20:22
《花未眠》是日本著名新感觉派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文艺随笔,通过他在旅馆中凌晨4点发现海棠花未眠而引发出独特的感受,展现了他对生活、艺术与心灵关系的认识,部分体现了新感觉派的艺术主张,也反映了他的矛盾而忧郁的内心世界。
日本新感觉派的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物质文明迅速发展,人们要以视觉、听觉来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即以感性认识论作为出发点,依靠直观来把握事物。因此,他们主张追求新的感觉和对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然后再给现实做精美的加工。他们认为艺术家的任务是描写人的内心世界,而非表面的现实;他们强调主观和直感的作用,认为文学的象征远比现实重要。《花未眠》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川端康成从凌晨4点在旅馆中发现海棠花未眠入手,突出这时依然盛开的海棠花“美极了”,“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而这份美丽,是他原来没有发现的,属于自己对自然的独特的感受。于是,他得出结论:“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围绕这一中心他进一步展开,从自然说到好的艺术作品也是如此。他感叹人们“常常仔细欣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然后以李迪、宗达等中国和日本的知名画家为例,说明我们可以“从他们描绘的花画中领略到真花的美”;接着又用罗丹和玛伊约尔创作的青铜像为例,说明他们将人的手势和肌肤展现得完美细腻。这些艺术的创造,都来源于对自然极为仔细的观察。作者在此指出了艺术的原则之一:艺术来源于生活。唯有对生活细致入微地观察,才能创造出真实而美好的艺术作品。
不仅如此,川端康成进一步用实例说明,真实而美好的艺术作品可以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审美感受。如他家的小狗“东倒西歪迈步”的形象,让他想起与宗达的一幅水墨画中的小狗“很相似”;而京都的晚霞,让他想起了长次郎制作的日本名茶碗“夕暮”上的黄色带红釉子的色彩;日本黄昏的天色,让他心头浮现起坂本繁二郎的一幅小画。这些内容,不仅进一步说明优秀的艺术品来源于生活,而且这些艺术品能唤起人们对生活、对自然的审美感受。至此,作者表达的第二个生活与艺术关系的原则也就十分鲜明突出了。
艺术家们创作的精美艺术品“是亲近所得”,而作者在某一时刻获得相同的感受“是邂逅所得”,作者很好地表达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使我们获得更多对美的认识这一观点。同时,他便自然地说明:既然自然和艺术都是那样美好,人就应该热爱生活,就应该“要活下去”。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了新感觉派展现艺术象征性的一面。当川端康成从自然的景象、从名家的艺术品中获得美的感受时,他实际上也是借次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忧郁。他指出:“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这说明,时代的变化给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而年龄的增长却没能使自己获得新的艺术灵感,那么,自己既然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获得新的创作动力,是不是活着就没有多大意义呢?当作者将无限的美和自己有限的感知结合在一起时,他内心的忧伤是难以压抑的。因此,他才强迫自己,既然还能从未眠的花中看到以前不曾见过的美,那么,自己就还能感知美,就必须“要活下去”。然而,鼓励自己“要活下去”,却又从反面折射出他活着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川端康成2岁丧父,3岁丧母,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去世,16时岁祖父亦亡,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扶养。孤儿的遭遇使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他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1968年),然而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却自杀身亡,并且未留下只字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