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水湾锦泰温泉酒店:“诚”为服人之本--一叶飘然烟雨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41:52
——《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话艺术
《烛之武退秦师》一共四个段落,除了首段是记叙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外,其余三段都以语言描写为核心,展现说服对方的语言艺术的,而其劝说对方的语言共同体现为一个“诚”字。
在国家危急的情况下,郑伯听从了臣下的意见,去请求烛之武,然而,烛之武以“今老矣,无能为也矣”为由加以推辞,表达自己壮年时没受到重用的怨怅。这时,郑伯没有以命令的口吻和大道理叫他考虑国家的利益,而是以“诚”为本,先主动道歉,说自己“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坦率承认自己没有识人之明,缓解了烛之武的怨怅。再明确指出:“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从烛之武自己利益的角度,坦诚告诉他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简单两句诚实的话,使烛之武于情于理都无法拒绝为国效力。
烛之武本来就是个爱国之人,何况,郑伯的坦诚也感动了他,于是他慨然允诺,冒险“缒而出”城,来到秦军的营地劝说秦穆公,同样是以“诚”来劝说秦穆公的。
烛之武明白,秦穆公的心中,郑、秦之间并无多大矛盾,秦晋之间为争夺中原霸主的明争暗斗才是主要矛盾。因此,他必须挑拨两个国家的关系,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但这个挑拨必须建立在事实和诚实的基础之上。于是,烛之武首先就明确指出“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体现了诚实的态度。而这一诚实的话语赢得秦穆公的认可,成为双方进一步交谈的基础。然后,烛之武便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向秦穆公说出亡郑不利于秦的多条理由:一是秦国要统治郑国却“越国以鄙远”,很困难,亡郑只能是“邻之厚,君之薄”,即有利于紧邻着郑国的晋国。这样坦言利害,动摇秦军。二是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即秦郑联合起来,那么不仅“君亦无所害”甚至可以限制晋国的发展,“诚恳”地诱之以利,使秦穆公感受到郑国存在对秦国的重要。接着烛之武又以史为鉴,挑拨秦晋关系,指出晋国曾经将答应送给秦国的“焦、瑕”,却“朝济而夕设版焉”的事实,说明晋国毫无诚信可言。这样一番推心置腹的诚恳说辞,表现出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不由秦穆公不动心,最终撤军并派兵协防郑国。然而这一“坦诚”只是表象,烛之武的心里却是处处为郑国着想的,体现了他对祖国的忠诚。
那么,晋文公面对秦郑联合,秦兵撤退的现实,他同样也以“诚”为核心说服子犯等要求攻打秦军的手下。首先坦诚自己受惠于人,先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说明为人不可违背基本的道义准则;再以“失其所与,不知”,说明不能轻易失去同盟军;最后用“以乱易整,不武”,说明现在秦郑已经联合,晋国难以取胜,强攻硬打不符合战争原则。每一句话都实实在在,同样体现了以诚服人的风范和高度的理性。
从三段语言描写可以看出,“诚”是古人最为推崇的品质,即使是战争中,诚实也必不可少。以诚服人,郑国才能最终保住江山;同样,以诚服人,秦穆公和晋文公才能带领自己的国家走向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