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在线高清:连载:二十四史沉思录 / 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25:03
连载:二十四史沉思录共63页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0-05-30 21:30  二、尧天舜日:古典的乌托邦
  孔子赞颂尧舜
  
  南朝•梁•沈约在《四时白纻歌》中吟咏道:
  “佩服瑶草驻容色,舜日尧年欢无极。”
  (佩带和服用仙草使容颜永不衰老,在尧舜的年代里人们有无穷的欢乐。)
  清•钱彩《说岳全传》有诗曰:
  “尧天舜日庆三多,鼓腹含哺遍地歌”(在尧舜的年代里,人们都庆幸有三多:多福、多寿、多男子;鼓着吃饱的肚皮,嘴里含着饭,遍地响起欢歌笑语。)
  尧舜时代是古人所憧憬的黄金时代,有关尧舜的理念,是一种古典的乌托邦。
  从我们所能看到的文献资料来看,最早称颂尧舜的,当属春秋末期的孔子(前551—479)。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
  (孔子说:尧作为君王,该有多么伟大呀!太崇高了,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尧能够取法于天。他的恩德浩荡啊,百姓们不知道该怎样称颂他。他的功绩太卓著了,他的典章制度焕发着光彩。)
  这里说尧可以“则天”(取法于天),武则天的尊号就是这么来的。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能够做到无为而治的,不就是舜吗?他干什么了?不过是恭恭敬敬地面南而坐罢了。)
  
  哙炙人口的三首古诗
  
  孔子以后,赞颂尧舜的人就更多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几乎人人都谈尧舜,但他们都是按照自己学派的理念来谈尧舜,取舍各有不同。不过尧舜故事的主流,还是和儒家的理念分不开的。有三首哙灸人口的古诗,可以把我们的思绪带到古人所幻想的尧舜时代。
  1、《击壤歌》
  据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有一位八九十岁的老寿星击壤而歌。就是在田地里劳动时,一面用原始的农具击碎土块,一面唱着歌。用今天的话来说,唱的是“原生态”的民歌。歌词是: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太阳出来便开始干活,太阳落山便休息。凿井就能喝上水,耕种田地就能吃上饭。帝王对我有什么作用呢?)
  这首纯朴的歌谣,反映的是帝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自食其力的闲适安逸的生活。尽管生活水平不那么高,但只要没有战乱、天灾、没有政府对人民的干预与盘剥,能够取得温饱与平安,他们便满足了。虽然这只是一种低标准的满足,却是几千年来劳苦大众的一种理想。直到近现代,不是仍然以“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为满足吗?直到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以后,商品经济的大潮才冲破了这种自给自足的乌托邦。
  2.《卿云歌》
  据《尚书大传•虞夏传》记载:帝舜登位的第十五年,大宴群臣,在席间与群臣唱和,唱出了一首《卿云歌》: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灿烂的彩色祥云啊,萦绕漂浮绵延不绝啊。
  日月的光辉,日复一日,永照人间。)
  帝舜唱罢,叹息道:“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是时候了!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啊!)
  据说这时帝舜打算像当年帝尧把帝位禅让给自己一样,正打算把帝位禅让给禹。所以歌中表现了一个帝王的“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同时也是尧舜时代社会安定,天下太平的一个写照。
  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正式国会开会时,就把这首《卿云歌》作为临时国歌,袁世凯执政后被废止。1921年7月,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把《卿云歌》定为正式国歌。1927年,国民政府蒋介石上台后,《卿云歌》被废止。
  这里捎带着提示一下:上海复旦大学的校名,就是来源于《卿云歌》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3.《南风歌》
  这也是一首古代的歌谣,见于《尸子》和《孔子家语》的著录,大约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说是帝舜弹着五弦琴,唱出这首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和暖的南风啊,可以化解我的人民的愁怨。
  南风来的正是时候啊,可以为我的人民增加财源。)
  这首歌和前面的两首歌立意有所不同,前者只是歌功颂德,赞扬盛世,内容显得空洞和肤浅;这首歌却提出了两个实际问题:“解民之愠”与“阜民之财”。
  “解民之愠”,就是解决社会上存在的不公正、不公平、平息百姓的怨气,化解社会矛盾。
  “阜民之财”,就是发展生产,振兴经济,使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就是促进社会和谐的良方。
  光是歌功颂德,对社会存在的各种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熟视无睹,当然也就不可能加以解决;又不能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解决人民的实际困难,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那么所谓建设和谐社会,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0-05-31 21:23  司马迁笔下的尧舜
  
  司马迁写《五帝本纪》,根据《世本》和《大戴礼记》,把五帝中的其他四帝:颛顼、帝喾、尧、舜,都说成是黄帝的子孙。其世系是:
   玄嚣—虫乔 极—帝喾—尧
  黄帝 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
   昌意—颛顼
  鲧—禹
  按照这个世系,尧是帝喾之子,黄帝的五世孙。舜是颛顼的七世孙,黄帝的九世孙,辈份和年代显然不合。但这个世系本来是编造的,我们对此也不必深究,下面且着重谈一谈司马迁笔下尧舜故事的梗概。
  帝尧,名放勋①。帝喾死,尧的异母兄挚继位为帝。帝挚没有治理好国家,把帝位让给放勋,就是帝尧。帝尧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君主,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在天文、历法、农事、法制诸方面多有建树,并且起用了许多有用的人才。在他的统治下,九族敦睦、百姓安居、万国和谐、天下太平,堪称盛世。司马迁称颂帝尧说: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他的仁德好像天,他的智慧好像神。接近他,像太阳一样温暖;仰望他,像憧憬能降下甘霖雨露的云彩一样。)
  帝尧在位七十年,已经老了,而他的儿子丹朱品德和才能都不行,不是当天子的材料。尧想把帝位禅让给四岳(主管四方诸侯的官员),四岳不受,向帝尧推荐了舜。
  舜名重华,因为他的封地在虞(今山西永济境内),所以又称为虞舜②。
  他的父亲瞽叟(应该是绰号),是一个心术不正的瞎老头子。舜母早死,瞽叟又续了一房妻子,生下了象。舜的这个异母弟,狂傲而邪恶。瞽叟偏爱象,和后妻、象等合谋,想要杀害舜,始终没有得手。舜在这样一个家庭中,仍然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弟弟。他在历山种过地,在雷泽打过鱼,在河滨制造过陶器,在寿丘做过日用什器,在负夏做过商贩。他不仅是一个劳动能手,还能以自己的道德风貌影响别人,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在历山耕地时,农民们不再侵占别人的土地,反而互相让出边界。在雷泽打鱼时,渔民们都要互相让出场地。在河滨制造陶器时,那里的陶器质量都是上乘的。人们都愿意靠近舜居住,所以舜所居住的地方,一年成聚(村落),二年成邑(乡镇),三年成都(都会)。
  尧为了考察舜,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从内部来考察;又让九个儿子作舜的朋友,从外部来了解。又试用舜辅佐自己处理政务,进一步考察他的能力。舜对各种表章制度很熟悉,对百官的事务都能胜任。在一个风雨交加,闪电雷鸣的日子里,尧让舜到一个深山老林中去,而舜却能够不迷失方向。(这是原始的渔猎经济条件下部落首领必须具备的本领)。
  舜被考察试用了二十年,尧已经九十岁了,舜已经五十岁了。尧因为自己年纪太老了,而他又确信舜已经具备了接班的能力,可以授与天下了,于是便命舜摄行(代理)天子事,自己则退居于二线。又过了八年,尧以九十八岁的高龄逝世了。舜为之服孝三年,然后把帝位交给尧的儿子丹朱。但诸侯和百姓不拥护丹朱而拥护舜,于是舜便正式即位为天子,这时他已经六十一岁了。
  舜在位共三十九年,在他统治期间,政通人和,凤凰来翔,是空前的盛世。而他的儿子商均却是个无德无才的窝囊肺。所以舜年老时,也仿照尧的作法,起用了治水有功的禹,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一百岁那年,他到南方去巡视,死在了苍梧之野。苍梧,山名,就是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山的九个山峰都相似,难以辨别,所以称为九疑。舜死后就葬在九疑山下的旷野上。
  
  -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0-06-01 20:45  尧舜传说溯源
  
  以上是《史记•五帝本纪》关于尧舜故事的梗概。司马迁所根据的主要是《世本》、《尚书》、《大戴礼记》、《孟子》、《墨子》等,他所采用的都是“雅驯”的内容。但溯本追源,尧舜的原型却都是神话人物。
  尧的神话原型,至今已经模糊不清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古史辨”派学者(如顾颉刚、杨宽等)认为尧就是颛顼,是一个人(神)在传说过程中的衍化,是中国古代西方的天帝。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这位颛顼很了不起,按照《国语•周语下》的说法,日、月、星辰运行的秩序都是他所建立的。除了天帝,什么人间帝王有这么大的神通?
  舜,就是帝喾,也就是《山海经》中常常提到的帝俊,他是东夷神话系统中的天帝。按照《山海经》的说法,他的妻子羲和生了十个太阳,另一妻子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她们常常在甘渊为自己的孩子太阳和月亮洗澡。侍卫帝俊的神叫屠比尸,生得人面、犬耳、兽身,耳朵上挂了两条青蛇。帝俊座席的下面有两个神坛,由五色之鸟来管理。帝俊的子孙众多:一个脑袋、三个身子的三身国;以野兽为食的季厘之国;男的不婚,女的不嫁,通过互相感应而生孩子的司幽之国;以及播种百谷的后稷、造车的奚仲、吉光、造琴瑟的宴龙、能工巧匠倕等等,都是帝俊的子孙。可见作为日月之父和众族之祖的帝俊,当然是天帝无疑了。而他就是帝喾,也就是帝舜的原型。
  
  舜的神圣家族
  
  舜的两个妻子、尧的二女娥皇和女英,其实也是神话人物。学者们早已指出:这两个人(神)就是羲和和常羲的转化。在神话中,她俩是帝俊的妻子,太阳和月亮的母亲;而在《尚书•尧典》中,却变成了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也就是国家天文台的台长和副台长。
  《史记•五帝本纪》所写的瞽叟和象陷害舜的故事,主要来源于《孟子》,已经理性化、历史化了。而按照其它古书③的记载,则颇有神话色彩:
  瞽叟命舜抹仓房,舜登上房顶,他们便在下面撤去梯子,堆上柴草,点着了火,想要把舜烧死。但舜的两个妻子早有提防,事前交给舜一件画着鸟形彩纹的衣服让他穿上,当瞽叟等人在下面纵火时,舜竟像飞鸟一样,张开了翅膀飞下来了。
  瞽叟等人一计未成,又生二计,命舜去淘井。舜的两个妻子事前交给舜一件龙形彩纹的衣服让他穿上。届时瞽叟等人填了井,舜变成了一条龙,钻进地下水层,从其它井口飞出来了。
  关于舜的这两个夫人,还有一些动人的传说,也具有神话性:
  据说舜南巡时,二妃没有跟从。她俩听到舜死在苍梧的消息,急忙南下。因为伤心过度,自溺于湘江,死后成为湘江之神,称湘夫人。
  有一种竹子,上面带有斑点,据说就是舜的二妃的眼泪溅到竹子上,形成了斑点。这种竹子称为斑竹,也叫湘妃竹。
  舜的弟弟象,在神话中应该是一头大象,而不是人。但因为古代神话资料的丧失,我们今天已经难以证实了。但从一些古书记载的蛛丝马迹中,仍然可以间接地透露出某些信息来。《论衡•偶会篇》说:
  “舜葬苍梧,象为之耕。”
  这是说:舜葬在苍梧(今湖南宁远东南),大象为他的墓地锄草。早年民间流行的《二十四孝图》,就有一幅大舜耕田的画,所用的牲口就是大象,看来民间是早有这种传说的。《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
  “舜弟象封于有鼻。”
  又引《括地志》说:“在营道县(今湖南宁远西)北六十里,离舜墓不远处,有个鼻亭神祠。舜死后,象来到这一带,后人为他立了神祠。又引《舆地志》说:零陵郡应阳县(今湖南东安县北)山上有象庙。另据王隐《晋书》说:泉陵县(今湖南永州市)东有鼻墟,是象的封地。
  无论是有鼻之地也好,鼻墟也好,鼻亭神祠也好,都突出了一个“鼻”字,这不正反映了神话中的大象的影子吗?
  不过,娥皇、女英的神话以及舜的家庭矛盾的神话,以至象的神话,都是后来衍生的晚期神话,而天帝帝俊和他的两个妻子生育出日月以及众多族类的神话,才接近原始神话的本来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