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同人小说排行:连载:二十四史沉思录 / 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5:34:36
连载:二十四史沉思录共63页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0-05-25 21:28  一、黄帝:从神话世界走来
  
  从黄帝纪元说起
  
  司马迁写《史记》从五帝写起。所谓“五帝”,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而司马迁根据《世本》和《大戴礼记》,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我们常常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算起的。
  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不仅汉族人民以黄帝为始祖,就是在神州大地上活动的少数民族,也多尊黄帝或炎帝为始祖,我们颇为自豪地称自己为“黄帝子孙”或“炎帝子孙”。
  根据古代传说:黄帝和炎帝同源,二人都是少典的儿子。少典娶了有虫乔氏部落的女人,生了黄帝和炎帝。黄帝在姬水旁成长,炎帝在姜水旁成长,所以黄帝姓姬,炎帝姓姜(《国语•晋语四》)。姬水即沮水,在今陕西黄陵县;姜水,即岐水,在今陕西岐山县;姬水和姜水一带,是周族的发祥地。
  在清朝末年,为了推翻满清的民族革命的需要,革命党人提倡废除清朝的纪年,改用黄帝纪年。同盟会的《民报》,把1905年(清光绪31年)定为黄帝纪元4603年。按照这个说法,2010年应为黄帝纪元4706年。近几年来,清华大学许文胜教授主张恢复黄帝纪年,也就是恢复当年《民报》的算法:西元+2698年。而台湾有个轩辕党,则把黄帝元年定为公元前2734年,2010年应为黄帝纪元4744年。但由于两种说法都不够五千年之数,所以又有人主张应该定为西元+3000年,那就是距今5009年了。
  但黄帝本来是一个扑朔迷离的传说人物,不用说何时诞生、何时即位、何时逝世,都没有准确的记载,甚至连是否真正存在过这样一个人,也是一个历史之谜,是很难说黄帝纪年始于哪一年的。而且如果使用黄帝纪年,是否要废除公元?不废除吧,两个纪年都用,实在是太麻烦;废除吧,与世界各国交往多有不便。其实,用什么纪年,只是一种符号,似乎不必太政治化了。新中国诞生后,使用了公元纪年,并没有再出现“人民共和国多少年”的纪年法,实在是一种明智之举。
  但不管怎么说,黄帝纪年的提法的不断出现,说明黄帝在民族心理中的重要地位和强烈的认同感。
  -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0-05-26 20:48  黄帝档案
  
  《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
  但上引之《国语》,又说黄帝姓姬。与周朝的王室同姓。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调和了这两种说法,说是黄帝本姓公孙,因为长于姬水,改姓了姬。
  《史记》没有说黄帝诞生在什么地方。只说首都在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说: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之次子,号为有熊氏,又号缙云氏、帝鸿氏、帝轩氏。皇甫谧说:有熊,就是河南新郑(今新郑市)。
  《史记正义》说:黄帝的母亲名叫附宝,看见巨大的闪电围绕着北斗枢星转,受到感应而怀孕,生黄帝于寿丘(在今山东曲阜市)。
  这是战国至唐有关黄帝的个人档案。总结起来就是:
  1、姓公孙,或姬;
  2、名轩辕;
  3、号称有熊氏,或缙云氏、帝鸿氏、帝轩氏;
  4、生于寿丘(曲阜)。
  5、首都在有熊(新郑)或涿鹿(今属河北)。《舆地志》说:“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但有熊为其父少典都城,黄帝好像应该初都有熊,后迁于涿鹿。
  以上只是较古老的传说,而不是可靠的史实。至于宋朝以后的一些资料(主要是地方志),就更不足信了。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0-05-27 21:13  神话世界的黄帝
  
  在战国以前的典籍中,并见不到黄帝的影子,只是到了战国以后,有关黄帝的记载才多了起来。但那些记载大多充满了神秘、离奇的色彩。
  我们先从“帝”字说起。
  战国晚期以后,“帝”才逐渐成为人君的称号。特别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开始称“皇帝”,从此中国才有了皇帝的称号。而这个“皇帝”,原来只是上帝的意思,也称为昊天上帝,皇天上帝,指的是统治宇宙的至上的人格神,相当于犹太人的耶和华,阿拉伯人的安拉。到了战国以后,随着阴阳五行观念的出现,与五行、五色、五方的观念相配合,出现了五色之帝:
  青帝:太皥(音号),东方,木。
  赤帝:炎帝,南方,火。
  白帝:少昊(音号),西方,金。
  黑帝:颛硕,北方,水。
  黄帝:轩辕:中央,土。
  可见黄帝是五行、五色、五方之帝当中的一个。因为他是中央之神,统辖着四方,所以在五帝中,地位是最高的。
  在各种古籍中,关于黄帝的神话很多,下面我们就举出一些:
  黄帝长着四张脸,天下四方都在他的监视之下。(《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尸子》)
  黄帝原来本着养性爱民的精神,不愿意发动战争。而四帝都以四方、四色纷纷独立,并且合兵进攻黄帝。黄帝因为“君危于上,民不安于下”,不得不出兵消灭了四帝。(《太平御览》卷七九引《蒋子万机论》
  黄帝住在昆仑山上。这个昆仑山,不是现在绵亘于新疆、西藏、青海的昆仑山,而是一座神话中的山。这山方圆八百里,高万仞(八尺为仞),每一面有九眼井,九道门,门由开明兽把守。开明兽像虎一般大,长着九个脑袋,面孔和人一样。西边还有凤凰和鸾鸟(一种五色的神鸟),它们头上顶着蛇,脚下踩着蛇,胸前还挂着红蛇。北边有不死之树,花果可以制成不死之药。(《山海经•海内西经》)
  黄帝生禺号,禺号生禺京。禺京也称禺强,人面鸟身,耳朵上戴着两条青蛇,脚下踩着两条红蛇。出行时骑着两条龙。(《山海经•大荒东经》、《海外北经》)
  黄帝坐着由大象驾的车,由六条蛟龙拉着。一种人面、一只脚,叫作毕方的神鸟,坐在车旁。 龙在前面开路,风伯(风神)打扫道路,雨师(雨神)往道路上洒水。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传说中会飞的神蛇)在地上爬行凤凰在空中盘旋。奏着《清角》的乐曲,到泰山之上会合鬼神。(《韩非子•十过》)
  类似这样的神话还有很多,为了节省篇幅,不多举了。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0-05-28 21:29  从天帝到人帝
  
  司马迁在写黄帝的过程中,感到很困惑而难以下笔。他在《五帝本纪赞》①中说: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了。”
  (学者多好称述五帝,这距离我们太久远了。但是《尚书》只是记载了尧以来的事,而百家谈黄帝,他们的文词多数是不典雅的,是士君子难以说出口的。)
  不雅驯,不典雅,也就是太玄乎,太离谱。其实神话就是那个样子的,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我们知道:远古的先民,因为生产力水平低,征服自然的能力也非常低下,许多自然灾害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他们很想征服自然,而苦于现实的手段难以达到目的,因而企图利用想像力来征服自然,于是便产生了神话。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上的各个民族都是在神话的思维中来渡过自己的童年的。
  司马迁写《五帝本纪》,有两部书对他影响很大:一部是《世本》,一部是《大戴礼记》,都是在汉初整理成书的。这两部书都按照儒家的观点,把远古的神话传说做了理性化,历史化的解释,把一些神话传说中的神,改造为人间的帝王,而且还编织了他们的世系。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赞》中,谈到黄帝传说的“不雅驯”之后,又接下来说:
  “余……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我……选择黄帝传说中比较典雅的部分,写在《五帝本纪》里,做为本书的开头。)
  这就是说:司马迁承袭了《大戴礼记》和《世本》的做法,把黄帝的神话进一步理性化、历史化、世系化了,黄帝传说由“不雅驯”而“雅驯”了。这样一来,黄帝便由天帝变成了人帝,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后世讲中华文明史,便从黄帝开始讲起了。
  
  司马迁笔下的黄帝事迹
  
  在黄帝的传说中,神话性的内容较多,历史性的内容很少,司马迁选择较为“雅驯”的,也就是较为理性的、历史化的内容,写入《五帝本纪》中。现在我们就看一看司马迁笔下的黄帝及其时代吧。
  (一)黄帝时代的疆域
  东到大海(山东);
  西到空桐山(甘肃酒泉);
  南到长江和湘山(在今湖南益阳)。
  北到釜山(在今河北涿鹿)以北蒙古草原的边缘。
  这大体上是黄土层覆盖地区,和战国时期的疆域基本相当。
  (二)黄炎之战
  黄帝以前,由神农氏的后代来统治天下。当时神农氏的统治日趋衰落,各地诸侯互相征伐,暴虐百姓,神农氏的后代没有能力征伐,于是轩辕便率兵征伐四方,诸侯大多宾服。只有力量强大的炎帝②和蚩尤两个诸侯没有宾服。于是轩辕训练好熊、罴(音皮,熊的一种),貔(音皮),貅(音休)③,蚩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大战三次,才取得了胜利,合并了炎帝的部落。而蚩尤仍在继续作乱,于是又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擒杀了蚩尤。这时轩辕已经统一了天下,于是诸侯们便推举他做了天子,称为黄帝。
  有许多学者认为:黄帝战炎帝,战蚩尤,应该是一件事,甚有见地。因为第一,根据传说,蚩尤是炎帝的后裔,炎帝也是族名,蚩尤也可以称为炎帝。第二,战炎帝的阪泉之野和战蚩尤的涿鹿之野,二者是一个地方。第三,炎帝又称赤帝,赤,蚩二字音同。
  黄炎之争的故事,司马迁把它“雅驯”化了。其实根据其它古书记载,是充满了神话色彩的。如说蚩尤兄弟八十一人,都是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以沙子和石子为食物。(《太平御览》卷七九引《龙鱼河图》)又说人首鸟形的九天玄女向黄帝传授了战法(《太平御览》卷十五引《黄帝玄女战法》)。还说蚩尤利用法术下起了大雾,黄帝命令风后(风神)制造了指南车,使军队能够辨别方向。(《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尽管这些神话听起来很荒诞,但它却更符合远古先民的思维的特点;而那些“雅驯”的说法,反而不足为据了。
  (三)黄帝的政绩
  1、迁徙往来没有固定的地方——以游牧生活为主。
  2、百官都用云来命名,军队称为云师。——似乎是一种图腾制度。
  3、设立左右大监,监察万国。——部落联盟领导各部落,氏族。
  4、举行祭祀鬼神山川的封禅大典,万国的首领多来参加。——祭祀是部落联盟的大事,是团结近亲部落、氏族的重要手段。
  5、获得宝鼎,推算时日历数。——天文历法的萌芽。
  6、推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治理百姓。——出现了脱产的公职人员,这是官僚机构的前身。
  7、按时种植百谷草木,驯化鸟兽昆虫。——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
  8、节用水火和一切物资——勤俭节约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美德,也是原始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从《史记》的这些简单的记载,可以看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大体上具有部落联盟的特点。
  -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0-05-29 20:52  黄帝升天
  
  关于黄帝的结局,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没有具体的情节,因为那是颇富于神话性的,不“雅驯”的;而在《史记•封禅书》中却有记载,因为《封禅书》是专写祭祀和神话、仙话的篇章。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黄帝采集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北)之铜,在荆山(今陕西富平西南)之下铸造宝鼎。鼎铸成之后,有垂着胡须的龙自天而下,来迎接黄帝上天。黄帝骑上了龙,群臣和后宫跟随黄帝骑上龙的有七十多人,龙便拖着黄帝等人飞上天空。其余的小臣,没有骑上龙,便都扯着龙的胡须。胡须折断了,小臣们都坠落下来,还坠下黄帝的一条弓。百姓们仰望着黄帝上了天,便抱着弓和龙须哭号起来。后世便把黄帝上天这个地方称为“鼎湖”,坠下的弓称为“乌号”。黄帝的墓在桥山(在今陕西黄陵县),而按照黄帝升天的传说,桥山的黄帝墓并没有埋着黄帝的真身,那不过只是一座衣冠冡而已。
  
  历史的影子
  
  黄帝原是神话人物,是天上的上帝。他降自于天,后来又骑龙回到了天宫。但如此说来,黄帝是否只是生活在虚无飘渺的神话世界,而毫无真实的历史内涵呢?不能这么简单地看问题。我们知道:世界上一切民族的较为原始的神话,看起来好像是脱离现实,不着边际的,但那都是通过人的观念创造出来的,是客观事物对人的意识形态的一种反映。它虽然不能直接而完全地反映历史的现实,却可以间接地、曲折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些历史情况。有时好像历史的倒影,也像在水波激荡下的若明若暗,若隐若现的影像。学者们通常称之为史影——历史的影子。
  尽管黄帝的神话很神奇,有的在今天看起来很荒诞,但它毕竟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史影。这是一个从原始社会逐渐进入文明社会的时代,在考古学上相当于仰韶文化的晚期,约在公元前4000-3000年左右。它的中心地区是黄河中游,包括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省。影响所及,西到甘肃,东到山东,北到蒙古草原的边缘,南到两湖。
  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完成了许多发明创造。
  第二,部落战争扩大化,部落之间的联合与兼并,发展为规模较大的部落联盟,也就是国家的前身。
  第三,有了图画文字或早期的象形文字。
  第四,黄炎两大部落(或部落联盟)的融合,为汉民族的形成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黄帝是神还是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符号也好,是一种观念也好,总是民族之根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坚强的凝聚力,为国内乃至全世界广大的华人所认同,这就必然会在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本章主要参考篇目
  1、《史记•五帝本纪》
  2、《国语•晋语四》
  3、《山海经•海内西经》、《大荒东经》、《海外北经》
  
  ①赞,又称论赞。一般都放在史书每个篇章的后面。主要是作者发表评论的部分,间有补充,提示的内容。
  ②古代学者多认为神农就是炎帝。但司马迁并没有采用这种说法。在《史记•五帝本纪》中,神农自是神农,炎帝只是炎帝。
  ③貔貅,是古代传说中的猛兽。或曰似豹,或曰似狸,似虎,似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