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攻机多少钱一台:《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 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4:03:59
大乘无量寿经(第二十卷)
1998/8/8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2-34-20
请掀开经本第五面,经文的第六行:
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从这一段看起。在八相成道第七“转法轮相”,这一段经文比较长,上来分为两个大段,先说转法轮的总相,后说转法轮的别相。所谓转法轮就是世尊出现在这个世间,所做的教学的工作,要用我们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一个社会教育的工作。别相里面前面一半是讲“普贤行”,后面是讲“文殊智”,诸位从这个内容来观察,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无量寿经》确确实实与《华严经》无二无别。《华严经》自始至终也是这个架式,着重在行门,着重在行德。“行”一定要有智慧作依据,这个行才是菩萨行,才是正行;如果与智慧相违背,佛法里面叫凡夫行,也有经论里面称之为邪行。这个邪是以佛菩萨的正行为标准而说,不但六道凡夫之行,不能称为正行,我们在《楞严经》上读到,二乘权教菩萨都被世尊喝斥,这个意思就很深;可见得本经跟《华严经》是同一个水平,同一个标准。由此可知,我们在行门里面,一定要有高度的智慧,才成就行门的殊胜。
刚才我们念的这是第一段,第一段的科题“示相无得”。“示”是显示,显示在一切相中不可得,这是真实智慧。前面一句“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这个一大科的意思,将来在《华严经》上会详细说到,大概总得要两、三次,也就是要四个小时到六个小时,才能把这个意思说一个大概,就是此地的三行,我们留在《华严》里面细说。“诸佛刹中”是讲尽虚空、遍法界,也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讲十方三世无量无边的刹土,说明那是我们生活的空间,这个是事实。我们生活空间很大,不是在这个地球上,这一桩事情,一定要觉悟的人才懂得,觉悟的人才能够受用得,没觉悟的人那就很麻烦,麻烦在哪里?在他坚固的执着。
譬如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了一个公案,所谓公案也就是故事,这都是事实。世尊当年在世,曾经在舍卫城给孤独园,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大乘经里面有不少重要的经典,都是在给孤独园讲的。有一次给孤独园翻修房舍,翻修房舍的时候,佛跟这些弟子们,在庭院里面看到一窝蚂蚁,佛看了之后笑一笑。弟子们就问世尊,“你看这个蚂蚁为什么会发笑?”世尊就说,“这一窝蚂蚁曾经经历七尊佛出世,它还没有脱离蚂蚁身。”我们不说多,就是普通的讲法,一尊佛修行成佛要三个阿僧祇劫,我们讲的不能再少,最保守的说法,七尊佛,三七二十一个阿僧祇劫,它还在作蚂蚁。这个事情太恐怖了,不是蚂蚁寿命有这么长,死了以后投胎还作蚂蚁,还是在这一个窝里头。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这就是大乘经上常讲,“愚痴最可怕”,愚痴的人坚固的执着。蚂蚁执着它那个身形就是它自己,执着这个身形,执着它生活的空间就那么大,所以死了以后还投胎作蚂蚁,还是生活在那么个空间里面。你说这个多恐怖,它不知道每一个人生活的空间是无限的。
现在这个世间人也相当聪明,利用高科技造成飞行的工具,把我们生活空间拓展,拓展到其它星球上去,这是人类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早晚会实现。这么多年来,我们曾经在报章上看到许多的报导,传说有外星人曾经登陆我们地球,次数很多很多,可是我们没有见过。但是关于幽浮、飞碟这个事情,确实我见过。我是见过飞碟,但是没有见到飞碟落下来,只看到在空中,我见到的,我见到也有许许多多人见到,因为到第二天报纸上看到,刊登这个消息,可见得见到的人很多。那么是不是外星人到我们这个地球上来侦察,这就不得而知。如果他们有能力来,当然他们的飞行工具比我们优良,这是真的,这个飞碟可以停在空中不动,这是我们现在飞机做不到的。它能够停着,我看到的时候,它大概停了有五分钟不动,然后移动的时候速度很快,在几秒钟当中就看不见了,速度很大很大,绝对不是我们现代科技能够达得到的水平,但是我们科学不断在进步,我们相信有一天也会有这个能力。
利用高科技的工具来往其它的星球,这个方法拓展我们生活空间相当的笨拙。在太空当中,就是我们肉眼能够见到的星球,我们不要用望远镜,在夜晚星空当中,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用肉眼观察,大概能够看到六千多颗星星,如果用高倍的望远镜,这个星星是没有法子计算。而且有许多距离相当之远,科学家用光年来计算,就是光的速度做为一年。我们知道光的速度,一秒钟差不多是走三十万公里,差一点点,这是二十九万九千七百九十二公里,光的速度。将近三十万公里的速度,这样的速度走一年,这一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这是光走一年的速度。科学家告诉我们,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用光速大概都要四年半才能够达到,而我们造的飞行工具速度决定赶不上光速。这种星际旅行很辛苦,相当辛苦。
纵然外层空间、外星人到我们世间、到我们地球上来访问,他们的交通工具,无论发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肯定他是人道,他不是天道,他是六道里头人道,可见得地球有人,其它星球也有人,人道才用这个方法。如果天道不要用这个方法,天人旅行不需要科学工具,他本身有能力,我们讲“神足通”,天人有五通。所以想来想去,我们还是要恢复我们的本能,那才是高明。恢复我们自己本具的六种不思议的神通,这是我们自己本具的。如果恢复了,到太虚空去旅行非常方便,一弹指、一刹那,再远的地方都到了。不但可以星际旅行没有障碍,真正的诸佛刹中,比我们星际旅行不晓得要大多少倍,这个道理诸位要晓得。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星际,还是停留在三度空间里面,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六度空间,甚至于更高维次的空间,我们科学达不到。也就是说,时空的界限不能突破,如果时空界限突破,这个世界完全不一样。这个界限突破,你能够看到天道,你能够达到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再能够超越六道,这个六道就是大千世界,超越大千世界,其它诸佛国土你就能接触到。所以诸位想想,空间相当复杂,绝不单纯,空间真正是无限大,比我们想象当中无限大,要大很多很多倍,佛经里面讲“不可思议”。
菩萨的能力,诸位要知道,此地讲的是极乐世界的菩萨,我们有份。我们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论你的品位高低,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也有这个能力,“诸佛刹中,皆能示现”。我们单单读这一句经文,就能够体会到西方极乐世界非去不可,要不去不就是大傻瓜一个,非去不可。示现的是什么?绝对不是说,我想示现个什么身份,就示现个身份。你要有想你就不行,你就不能示现,种种示现不是自己想的。怎么示现?与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示现,应现的。众生有感你就有应,不但跟众生感应道交,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跟诸佛菩萨也是感应道交。佛有感,佛的感是什么?佛教导我们的缘成熟了,这是佛之感;我们就到佛那个地方去拜佛、去请法、去求教,这也是应。所以感应道交是广义不是狭义,不仅仅是对同一个阶层,或者对低一个阶层,对最高的佛层也一样,也没有两样。所以就如同《普门品》里头,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修学,就现什么身。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各个社会阶层的社团,没有一样不能示现。不但示现有情众生,也可以示现无情众生,示现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样样都能示现。所以这一句它的境界无限的深广;这是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有这么大的能力。
第二小段是比喻,比喻你在诸佛刹中种种的示现,“譬善幻师”。“幻师”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魔术师,变魔术的魔术师,他有善巧方便。虽然我们知道他所变现的都不是真的,可是你在观看的时候非常逼真,几乎一丝毫的破绽你都看不出来。“现众异相”,“众”是众多,“异”是不同。这两句就是解释前面皆能示现,解释示现。能随众现身,“善幻”是能随众现身,我们把他落实在现实的生活里面。佛菩萨能随类现身,我们今天要学习,怎么个学法?我们可以随众生来现身。这个话怎么说?每一个人,我们在一生当中,或者是说在一年当中、一日之中,随着我们生活环境不同,我们的身份也在那里变化,也是现众异相。譬如你在家里面,你在家里头,对你的父母,你所现的是儿女的身份;对你的小孩,你所示现的是父母身份;对弟弟,你所示现的是哥哥的身份;对哥哥,你所示现的是弟弟的身份,你家庭里面,你这个身份时时刻刻就不一样。离开家庭踏进社会,如果你在一个公司,你要是这个公司的老板,你上班到公司,你是经理、董事长的身份;或者你是公司里面的员工,员工身份。由此可知,我们这个身份,时时刻刻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物,也时时刻刻在起变化,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说明一个事实真相,相没有定相,随着缘在变化,这个才叫做事实真相。所以“入境随俗,从容自在”,这是智慧,这是明白人。
下面这两句,这就是智慧。“于彼相中,实无可得”,这个理很深很深,这个理要讲到不生不灭,我们留在《华严经》里面去讲。“相”,诸位要知道,相是虚妄的,相是缘生之法。佛在大乘经里面所谓的,“揽众缘而现相”,现这个幻相。相的生起,或者说相的现行,都是有很复杂的因缘,现在人讲条件,很复杂的条件。所现之相决定没有自性,所谓是“缘起性空”,没有自性,没有实体,没有自体,没有一个真实的自体。所以《般若经》上告诉我们,“无所有,不可得”,此地讲“实无可得”,实实在在讲无可得,这是真的。所以在一切境界里面,第一个相是我们自己的身相,我们把它叫做正报;自己身相外面所有一切色相,是我们生活环境,我们称它作依报。为什么说“相是虚妄,性是空寂”?这个理很深,因为这一桩事实里面没有能所,如果有能有所,这个相就不是虚妄的,境界也就不空;没有能所。虽然说有能现、所现,《华严经》上就说得很好,“唯心所现”,心能现,相是所现。佛在经上也讲能所,但是讲到最后,能所是一不是二,“能现即是所现,所现即是能现”,这个就很不好懂。所以佛在经论上常讲“全妄即真”,妄是什么?妄是相,全体的妄相就是真性;“全真即妄”,全体的真性就是妄相。佛这两句话,虽然交待得很清楚、很明白,可是我们初学的人听到,真的依旧是堕在五里雾中,搞不清楚是一桩什么事。
所以佛常用作梦来比喻,此地讲用“幻师”来比喻也很好,但是用梦境来比喻,比这个更好懂。我们在作梦的时候,梦中有境界,如果这个时候要问你,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心像什么样子?整个梦境就是心变出来的现相,心没有相,但是能现相,所以在那个时候,你就晓得你的心是什么样子,你就见到,你就明了。能变的是心,所变的是妄相,“全真即妄,全妄即真”,整个梦境就是你的心。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从梦中一惊醒,想想佛讲的这个话满有道理,多少能体会到一点意思。以这个做一个例子,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现实的人生,现实人生跟梦境没有两样。《金刚般若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法指的多么大的境界呢?十法界之内都是有为法,不但六道,声闻、缘觉、菩萨、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都是属于有为法;也就是说有为法里头,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梦幻泡影。
为什么凡夫之人把这些梦境看作真实呢?佛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一切众生遍计执所造成的。这个相分是依他起的,依他起的相分,真的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一点没错。你把它当作真实,你在这里面起种种的感受,都是属于遍计所执,毛病出在这个地方。这是迷,悟了的人怎么样?悟了的人,他遍计所执没有了,舍遍计所执,他就见到圆成实,就见到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真相叫圆成实。换句话说,离开妄你就见到真实,你要执着妄,真实确实在眼前,你发现不到,佛菩萨给你讲,你也不相信。所以无论是凡夫境界,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境界,总而言之都是不可得,都是无所有;所以说“于彼相中,实无可得”,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在这些虚幻相当中,你可以受用,不是不能受用,你可以受用,但是你决定不能够得,你要是想得到它,不可能的的事情。你用它的时候,你会用得很自在,决定不可得。《般若经》上讲得很好,“三心不可得”,说明什么?你能得不可得,你所得的是外面境界,外面境界是一切人事物,外面境界是“因缘生法,缘起性空”,当然也是不可得。这佛常讲,“缘生之法,没有自性,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所以能得、所得都不可得。如果诸位真正能够明白这个真相,你的心定了,你的妄念没有了。你还会有妄想,还会有妄念,你对于事实真相一无所知。虽然天天读经、听教,没有听懂,没有明了。纵然这个经念上几千遍,念上几万遍,还是打妄想,在境界里面还是有得失、还是有是非、还是有人我,这就是你念得再多,你研究得再深刻,你也讲得头头是道,可是你没有契入这个境界;换句话说,诸佛菩萨的正受,你没有办法得到。正受是真实的受用,也就是我们标榜出来的“自在随缘”,自在随缘是真实的受用,真正自在,真正随缘,一念不生。
末后这是个总结,“此诸菩萨,亦复如是”。“此诸菩萨”是与会的这些菩萨们。与会,我们在经上看到,参加这个法会的大众两万多人。这里面出家的比丘众一万二千人,比丘尼众五百人,在家的居士众有七千人,在家的女众有五百人,这是我们能够看得到的,经上记载的两万人。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太多太多了,这个道场里面有天神、有鬼神,还有他方世界许许多多的菩萨,没有示现色相,我们看不到。偶尔来几个代表,他们示现的有色身,那是他方世界菩萨的几位代表,不现色身的不知道有多少。这一句话真正的意思,“此诸菩萨”包括我们每一位同修在内,你是出家众,就是此地讲的比丘、比丘尼;你是在家众,就是此地讲的清信士、清信女。由此可知,这个经跟我们的关系多么的密切,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法门多欢喜。再看下面这段经文,经文虽然不长,愈说愈深,愈讲愈妙。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
“通”是完全没有障碍,跟底下“达”合起来,就是彻底的明了。这个经文是连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实无可得,你就不能断妄想,你就不能成一心。我们念佛目的是要达到一心不乱,为什么说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你做不到一心不乱?我们常讲你放不下。只有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的人,他真的放下了,在一切境界里头,确确实实如《金刚经》上所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外面再不着相,为什么?实无可得。对于一切境界相没有执着,可以分别,决定没有执着。没有执着就放下,放下什么?放下执着。执着放下之后你就得定,就入诸三昧,你得正受。入定就开智慧,所以这两句是慧开了。“通诸法性”这什么意思?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这句话是见性;在大乘佛法里面讲,“得根本智”,得到根本智。
后一句“达众生相”,众生相是什么?现象。此地的众生是广义的,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这个地方的众生,千万不要看到这个是人,是一些动物,九法界有情众生,你就完全搞错了。此地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这个现象不但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一真法界也包括在其中。本经里面所说的极乐世界,《华严经》所讲的毗卢遮那的华藏世界,都叫众生相。就是说这些现象怎么生起的,来龙去脉、因果理事,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知叫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无所不知。前面“通诸法性”是般若无知;后面这句“达众生相”是无所不知,这是成就圆满的智慧。实在讲圆满智慧是自性本具,自性本具的智慧完全脱离障碍全体现前,就叫成就圆满智慧。不是离开自性别有成就,那你就搞错了,是自性本具。
古德为我们讲佛陀三个意思,解释佛这个意思,“佛”,把他说为三种智、三种觉。佛的意思是智觉;智是体,觉是作用。这三种智就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说什么?一切智就是通诸法性,就是根本智。知道万法皆空,知道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这是属于一切智,根本智就是一切智。第二种“道种智”。道种智怎么讲法?“种”是种种,就是众多的意思;“道”是道理。这些众多的现象,众多的现象什么道理生起来的,通达这种智慧就称为道种智。这个“种”是包括一真法界、十法界,包括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依正庄严,就是此地讲的达众生相,这是属于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个意思是说一切智跟道种智是一不是二,你要把它分做两桩事情,那就错了,它是一桩事情。这样你才能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证一真法界。由此可知,佛法当中绝不容许我们堕落在一边。根本智、后得智是两边,一切智、道种智也是两边,不许可你堕落在任何一边,知道它是一个圆满的整体,这就是不二法门,这实在是真实的智慧。所以他智慧开,智慧开了之后就得大受用,什么受用?我们看底下这两句:
供养诸佛。开导群生。
他起作用,“上供诸佛,下化众生”。由此可知,如果自己没有真正的戒、定、慧三学,你就不能供佛,你也不能利生。由此可知,我们四众同修,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真修,修什么?戒定慧三学。戒定慧一展开,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离不开戒定慧。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子,譬如我们在家里面洗衣、烧饭,这是每一位家庭主妇天天要做的事。你知不知道?洗衣是修戒定慧,烧饭也是修戒定慧,你如果是通达明白,你从早到晚起心动念,没有离开菩萨行,你是在修菩萨道。你要不了解、不通达,你是轮回心在造轮回业,这个差别多大。这种差别,追究它的根源在一念之差,一念觉,一念迷。一念觉,我们洗衣服有洗衣服的程序,有洗衣服的方法,依照程序方法去做,那就是持戒。洗衣服也要有一段时间,要有个几十分钟,几十分钟你有耐心在那里等,那是修定。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那是智慧。无论大事小事,总与三无漏学相应,与三无漏学相应就与六度相应,就与普贤菩萨的十愿相应;如果这展开来,就与菩萨六度万行圆满相应。所以菩萨道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处无不是圆满的菩萨行,我们用这种心情供养诸佛。
今天我们要落实在自分上,落实在现前上,怎样“供养诸佛”?念佛就是供养诸佛。念佛要会念,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就是供养诸佛;供养诸佛是自度。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欢喜赞叹,阿弥陀佛欢喜来接引,实在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异口同声的来劝勉我们,我们在这经上看到了,《弥陀经》上看到了。诸佛如来为什么要赞叹?诸佛如来只有一个愿,只有一个心,“普度众生,早成佛道”。佛菩萨不愿意看到我们晚一天成佛,总希望看到我们很快就成佛,这是诸佛如来的愿望。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法门是当生成佛的法门,是一切诸佛接引众生的第一法门,没有委曲婉转,教你这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圆满,这个法门多殊胜。可是这样的法门,一定要度根熟的众生,怎么知道这个众生根熟呢?他一听了之后,他能够相信,他不怀疑,他就能够发愿,他不退转,勇猛精进老实念佛。他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人在本宗里面讲是根熟的众生,换句话说,他作佛的缘在现在成熟了。很了不起,他不是作菩萨,不是作罗汉,是作佛,作佛的因缘成熟了。换句话说,他这一生当中要去作佛,太希有了。
《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他是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主要条件同时具足,所以这个人决定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退成佛。说实在的话,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作佛,下下品往生也作佛。我们在这个经四十八愿里面看到,这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就是佛,不是普通的菩萨。所以诸佛如来又说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当然难信,作佛的缘没有成熟,他就不相信。谁相信?作佛的人相信,不是作佛的人不相信,就这么个道理。菩萨根性的人不相信;声闻、缘觉根性的人,当然更不相信;只有一佛乘根性的人,他深信不疑,所以他供养诸佛。供养诸佛就是称念这一句名号,“一念相应一念佛”。这一念供养佛,不是供养一尊佛,虚空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供养到,这个法门叫平等法,平等普供一切诸佛如来。
明天是新加坡的国庆,今天晚上是国庆的前夕,你们发心要在此地,念两天两夜四十八小时,这个供养佛的福报,不要说我没法子说,一切诸佛来都说不完。你供养诸佛有没有真实的效果,就看你念佛是不是真心?你念的是不是相应?如果真诚心再相应,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开导群生”,这是化他,我们在现前能把这样殊胜的法门,以善巧方便广为介绍给一切大众们,这就是开导群生。“开”是开启他的茅塞,这是言教;“导”里面就有身教,我们还要做出样子给他看,身教比言教殊胜太多了。我们劝人念佛,怎么劝嘴皮都说破了,他还不能完全相信,还很难接受,半信半疑。今天念佛堂建立,叫他自己亲身到这个地方来念个一两天,他就明白,为什么?亲身体验。这个念佛堂跟其它地方念佛堂不一样,不一样地方在哪里?这个道场是清净庄严的道场,这里面没有做法会,没有经忏佛事,没有这些拉拉杂杂东西。除了净宗典籍之外,不夹杂任何经典,所以它是一个无比清净的道场。这么多的法师在道场里面领众,你到哪里去找?找到这一批清净比丘。他们过去清净不清净不管他,他到新加坡来这两个月清净,昨天不清净都没有关系,今天清净就行。清净比丘到哪里去请,请不到。他在此地不要名闻利养,不要你恭敬供养,什么都不要,都是发的最极清净心,大家一同来念佛,感应不可思议。所以这个道场我很清楚,我相信诸位同修,头脑稍微清净一点、冷静一点,能晓得这个道场有佛菩萨在念佛。我们大家在这个道场,跟佛菩萨一起念佛,你说这个多殊胜。到底哪个是佛菩萨?你如果去找,你决定找不到。你要去找,你这个佛号念得不相应了,为什么?夹杂,夹杂功夫就破坏了,念佛决定不能夹杂。
古德笔记小说当中,记载夹杂的事情很多。像明朝戚继光,这是明朝的一位将军,虔诚的佛教徒。他平常念《金刚经》,念得很有功夫,也念了不少年。有一天他梦到一个士兵,是一个阵亡的士兵,是他的部下,求他给他念一卷《金刚经》超度他,来求他。他醒了之后就恭恭敬敬的读经,给这个士兵回向。到第二天晚上,又梦到这个士兵来感谢他,“谢谢将军,我只得到半部《金刚经》”。他说为什么?“因为你老人家念《金刚经》,当中掺杂了一个“不用”两个字,所以这个效果就减了一半”。他一想,没有说“不用”,忽然想起来,他念经的时候,他的侍者给他端一杯茶过来,他没有说话只摆了摆手,这心里动了个念头“不用”。这个你看看,就减了一半,可见得夹杂是破坏事情,不能夹杂。所以戚将军第二天重新再念一部,很恭敬的念一部。晚上又梦到这个士兵来感谢他,念的这部经他全部得到受用,他超生了。所以念佛、念经不可以夹杂。你如果听我讲这句话,这个佛堂里有佛在,去找哪个是佛,你夹杂这个东西,就把你全部念佛的功夫破坏掉了。
应当怎样去观想?除了自己之外,每一个人都是佛,人人都是诸佛如来化身,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为什么?最极虔诚的心,跟这么多佛在一起念佛,要用现代的话讲,这个气多旺。你二十四小时决定不会疲倦,愈念愈欢喜,为什么?跟这么多诸佛如来在一起,人逢喜事精神爽。跟一尊佛在一起已经就感觉非常荣耀,跟这么多佛在一起,一定要把每一个人,每一个人是真佛,决定不是假佛,决定不是我们想象当中他是佛,他们就是真佛。这些佛来陪我念佛,这些佛来带领我念佛,你说这个念佛堂多殊胜,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这里面还有一层很深的意思,就是说这一些菩萨们已经证得“法性空”,已经证得“法相无所有”,为什么还要求往生?为什么还要劝化众生?是不是他们多事?不是。证得法空之后,明了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可得无所有之后,自性里面的慈悲心自然就生起来了。那个发心不是勉强,不是人家劝你,自自然然就生起来,法尔如是,生起了大悲心,慈悲心。《维摩经》上所说的,这些菩萨“虽至诸佛国,即众生空”,就是他们真正通达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一真法界跟十法界,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他真知道、真明了,但是他还是常修净土,教化众生,念佛求生阿弥陀佛国土。
你要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示现给那一些还没有得度的人做榜样,这是真正的慈悲。为什么要度这些众生?自他不二,众生没有度尽,自觉就不能圆满。好象我们一个人这个身体,我们晓得身体许许多多细胞,身体哪个地方长个疮,这是部分,那个地方的细胞有病,我要不治好它,我这身体就不是圆满的健康,还有一点缺陷。十方世界还有一些众生迷惑颠倒,还有一些众生搞六道轮回,就像身上局部长疮一样。众生迷惑颠倒分自分他,诸佛菩萨眼光里面,情与无情同一个法身,同一个理体,同一个心性,所以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我们今天看到世界有灾难,看到一般人受这些疾苦,真正通达事实真相的人,就会知道那是我们全体的一部分,我们义不容辞去帮助他。现在有急难先要救急,救急当然是属于财布施,先以财布施做因缘,跟这些众生结缘。跟他有缘了,然后再以法布施劝化这些众生,永除恶业,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就能改变生活环境,就能永远不受这一些灾害;这一定要靠佛法的教导。再看下面这一句:
化现其身。犹如电光。
这一句完全跟前面“诸佛刹中,皆能示现”,互相照应。“化现其身”就是示现,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虽然化现其身,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犹如电光”,知道所有一切的化现都是梦幻泡影,他在这里面成就佛法,成就度众生的事业。成就,我们的话来说,无量无边的功德,可是自己心地清净,一尘也没有污染,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电光”就是说生灭同时,显示出化现的事实真相;生灭同时也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不生不灭。请看第六面:
【裂魔见网。解诸缠缚。】
前面这一段是菩萨的自受用。“化现其身,犹如电光”,这是真实智慧。没有真实智慧,就不能够帮助众生。有了真实智慧,这个时候帮助众生,不但自己不受累赘,反而增上定慧。自己如果不入这个境界,去教化众生往往被众生度跑了,这个例子,从释迦牟尼佛在世那个时代起就很多很多。不了解事实真相,不是真了解,不是透彻了解, “我、法”二执没有放下;换句话说,他心里面还有是非人我,还有很浓厚的烦恼习气没断。遇着外面的缘,他就起现行,他生烦恼,生烦恼他就造作恶业,依旧堕落在轮回。这个原因就是他没有彻底明白,真正彻底明白,如果带着有一点习气还不要紧,这是罗汉、菩萨往往都有这种示现。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舍利佛,这是释迦牟尼佛弟子当中智慧第一,他还有嗔恚的习气;迦叶尊者定功很深,是禅宗的传人,释迦牟尼佛把禅宗传给迦叶,迦叶是禅宗第一代祖师。这么深定的人,听到天人奏乐,那个乐声非常美妙,迦叶不知不觉就从座位上起来,就跳起舞来,他也受不了,要闻声起舞。这是说明什么?说明习气的深重,但是他们虽然有这个习气,功夫还不至于堕落到六道轮回。所以这些罗汉、这些权教菩萨,佛在经里面跟我们讲他们一些小故事,很值得我们警惕。为什么?他们觉悟得快,回头得快,所以不碍事。我们凡夫迷到里头不晓得回头,这个麻烦就大,不晓得回头,恶业就愈造愈重;他们回头快,觉悟快。
度化众生是“裂魔见网,解诸缠缚”。前面我们曾经读过,以定慧力破所知障及烦恼障。“魔见”就是所知障,“缠缚”就是烦恼障。所以自己要有定有慧,还要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都是属于戒所摄,戒学里面所含摄,由此可知,没有离开三学,自己自行化他都要与三学相应。我们在六道三途,佛法里头常讲险道,在这里面可以保住自身不被污染、不会堕落,有这个本事,有这样的功夫,自己永远住在正定上,无论是什么样的境缘,心里永远是清楚、是明白,不迷惑,你才有能力帮助别人,教导别人如何破邪知邪见。“见”比喻作网,网是比喻。“魔见”就是错误的知见、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佛法教给我们正知正见,魔见是跟正知正见恰恰相反。如何纠正他的错误观念?这个方法在我们世间,最好的办法是讲经说法,所以这个事情不是短时间,长时间的。讲经说法的目的要帮助他开悟,如果他不开悟听一百年还是枉然,甚至于把佛的经典也变成魔见,这个很多。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不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的意思,曲解如来的意思,古人所谓“望文生义,三世佛怨”,是把佛经也变成错误的思想跟见解。所以《华严经》、《大智度论》里面常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聪明智慧的人有,能看得懂佛经吗?看不懂。为什么看不懂?佛的经典字字句句是意在言外,这个是佛法的难处。你要在文字里面、音声里面去求,决定求不到佛法。
佛法两个字的定义要搞清楚,佛法是觉悟之法;换句话说,你要在文字音声里面去求,决定不会开悟,为什么不会开悟?着相。离相才能开悟,着相不能开悟,着相你没有离开分别执着,你要把分别执着打掉你才会开悟。所以佛在经上常常赞叹,“善说者,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善听者,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他有悟处,执着在经教里面就错了。所以佛在《金刚经》里面说得好,“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佛既然无有法可说,佛法里头还有什么意思?我们要想经里有什么道理、有什么意思,错了。所以佛的经典,四十九年所说没有意思;如果有意思,佛就真的有说法,佛就说法。四十九年所说,佛一丝毫的意见都没有掺杂在里面,所以他老人家说他“无说”。无说怎么说了四十九年?这到底怎么回事情?佛说得很好,他所说的都不是自己的,没有自己丝毫意思,所说的是谁的?是古佛所说。所以他跟孔老夫子态度一样“述而不作”,都是述说别人的,没有自己一点点意思。再跟诸位说,那个别人是谁?是一切诸佛如来。一切诸如来是哪一个?给诸位说,说到真实的是真如本性。自性里面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自自然然流露出来,法尔如是;这在《华严经》里面才说“尘说刹说,无间断说”。
我们把这些大经合起来看,意思就能体会到,这才是真正的说法,才把我们所有一切错误的知见,真正能够破除。因此说法要着重善巧,“巧”是方法的巧妙;“善”,令闻者能够悟入,那才叫善。听的人不能悟入,虽巧不善,所以要帮助听者悟入才行。怎样才能真正悟入?是不是要找一个真正很高明的说法的人?不见得。古人这个例子很多,说法的人没开悟,听法的人开悟了,妙!正是所谓的“会说不如会听”。你们诸位同修,听经听了这么多年,没有悟入,为什么没有悟入?你不会听。为什么你不会听?你心不定。现在好了,现在真的有善巧方便,念佛堂里面去多念几天佛,心定下来了,再听不一样,再听你会有悟处。从这个地方,我想有一些同修,应该心里面有一点体悟到,体会到,为什么古时候的人,看经听讲很容易开悟?现代人看起来好象比古人还聪明,为什么听个几十年,听一辈子都糊里糊涂,都不开悟?这一点我们要懂得,古人学佛,无论在家出家都有五年学教,都有这个过程。五年学教是什么意思?五年学戒,五年学戒不是学戒律,是遵守老师的教诫。
过去要想学佛,头五年到道场里面做什么?做杂务。天天叫你干粗重的活,叫你干这个。干这个是干什么事情?修福。没有福不行,所以这五年修福修慧,福慧双修。慧是怎么修法?慧修根本智。五年教你什么?教你无知,完全把你这个心定下来。在禅宗是参究,用这个方法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打掉。所以禅堂里面,你每天在打坐,堂主手上扛了一个香板,干什么?打人。看到什么,你在那里妄动,有妄想,打你,把妄想打掉;看你没有妄想也打你,为什么?没有妄想你昏沉。所以禅堂的老师好办,天天打香板。不过实在讲也不容易,你要打的让他开悟才行,那个香板子把人打死了都不开悟,他就有罪过。所以他那个板,明眼人看到你,这是打的时候,你开悟了;如果打了不开悟,不能打,那打就打错了。打是看到快要开悟,这板子供养他的时候,使他警觉开悟。
教下是教你读经,用这个方法。每一个宗派、每一个道场,他的学风不一样。譬如天台,天台在五年当中要背三大部,这天台讲法三大部,《法华经文句》,智者大师作的,连经带注解要背;《法华经玄义释签》,你们都晓得现在精装本这么厚三册,从前线装本二十册;另外还有他修行的方法,《摩诃止观》,这是天台三大部。从前线装本总共六十册,六十册五年当中要把它背得滚瓜烂熟,天天教你干这个。你在做工,工作做完之后赶紧去背书。所以讲堂里面你没有席位,你不能听经;禅堂里面也没有你的座位,五年只是给大众服务。五年之后,你才有资格到讲堂去听经,到禅堂去参禅,有你的位置了,所以这个五年修福修慧。修福就是为常住做事情,照顾大众的生活起居,这修福。修慧是背诵经典,完全叫你背诵,没有讲解的。背诵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让你的心整个定下来,你不会有妄想,你要有妄想,你就背不出来,用这个方法来修根本智。所以有五年这样的基础,五年之后,再到讲堂里面去听讲经,他怎么会不开悟?多少都会有悟处。所以小疑小悟,大疑大悟,总有悟处,所以他的修学法喜充满,很有道理。
我们现在人就是把这个基础失掉了。而且一接触佛法,看得很多、听得很多,听许许多多人讲,看各种不同这些资料,把头脑都看糊涂、看乱、看迷惑了,所以现在开悟的人没有。我们现在不是裂魔见网,已经堕魔见网,我们已经堕在魔见网里头出不来。那么这个念佛堂,这就有希有功德了。所以认真讲,大家要到念佛堂,每一天二十四小时,念上个三年、五年,你再来听我讲经,你会有悟处,一定的道理。你没有这个功夫,念佛堂是什么?念佛堂就是把你所有一切烦恼知见统统给念掉,叫你在念佛堂里面,你只有一个念头“阿弥陀佛”。我们的念佛堂跟其它念佛堂不一样,四周全是阿弥陀佛的佛像。我跟大家说过,那么多的佛像就是你们莲池海会大众,那么多佛像里面总有一尊是你自己,你自己现身在那里是佛像,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你才想这个念佛堂多亲切。这就是我们修学依报环境的殊胜,对自己修学是最好的增上缘,所以我们欢迎全世界各个地方念佛的同修,到这个念佛堂里面来念佛。你们自己会感觉到,用不着我说,你在这个念佛堂念上一个星期,然后你自己想一想,你一生当中,无论参加哪个道场打佛七念佛,没有这个地方殊胜。你在这个地方一个星期,你的感受决定跟其它地方不一样,你们自己去体会。所以这个念佛堂念上几年,再听讲经,不相同了。
现在这是逼不得已,每一天念佛,还每一天两个小时打闲岔。为什么要打这个闲岔?怕大家退心。所以我们现在每天两个小时讲经,是给你打气,是防止你退心,每一天在劝勉,道理在此地。真正要讲经达到这个目标,目标就是要帮助你破所知障、破烦恼障,帮助你契入境界,明心见性,那应当是什么?先在念佛堂好好念上三年,然后再出来听经,这是我们按照规矩来做的。可是现在怕这三年念到最后人都跑光,都没有人了,所以我们不能不天天劝勉,不能不把这个功德利益之殊胜,跟大家讲解清楚、讲解明白,使大家欢喜在念佛堂念佛。实在讲念上个半年以上,你欢喜心就生起来了,你就渐渐契入境界。这个经听不听无所谓,你真正得受用。所以在启建的开端,讲经是很有必要。今天时间到了。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回复 引用

TOP

惭愧学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惭愧学人 当前离线

超级菜鸟

UID
15 
帖子
6755 
精华
88 
积分
33619 
威望
2337 点 
RMB
13037 元 
金币
3 枚 
贡献值
15671 点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来自
中国广东省五华县 
在线时间
267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9 
最后登录
2011-4-23 

超级版主

帖子
6755 
积分
33619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注册时间
2008-5-9 
22 (性别: ) 发表于 2008-6-3 13:30 | 只看该作者    踩窝窝   送礼物   问候Ta 【终南命理研究网】易学研究讨论室大乘无量寿经(第二一卷)
1998/8/15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2-34-21
请掀开经本,第六面第二行:
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显示三乘。于此中下。而现灭度。
这是八相成道第七“转法轮”,这一段到了末后的一节。经中所说的都是诸佛如来示现在六道里面,为我们做出弘法利生最好的榜样。等这一节讲完之后,我们再做一个总结,如何将佛的示现,落实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当中,在自己的工作环境里面,这样我们才能学到真正的佛法。
“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就是决定不会堕落在二乘,二乘人在我们凡夫眼光当中也是圣人,也不是凡夫,他们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说实在的话,他们那种修持的功夫、毅力,我们一般常人确确实实是比不上,但是他们跟菩萨比起来,要差很大的一个距离。在此地我们必须要懂得,佛对于小乘人,声闻就是阿罗汉,辟支佛就是缘觉,在大乘法里面,世尊常常责备这两种人,这个责备实际上是鼓励他们,是劝他们回小向大。小乘虽然破了我执,也就是说执着他舍掉了,但是他还有分别,所以他不能够超越十法界,可以超越六道,不能超越十法界。而这些人,佛说过,他们也不过是在偏真涅槃里面住一段时期而已,不可能永远堕在二乘里面,一定会回头,不过回头早晚不同。缘觉比较聪明,根比较利,回头得快;阿罗汉根性比较钝,回头比较晚,决定会回头。回头也是回小向大,一个是根性不同,另外一个是遇缘有差别,我们一般讲机会,他要常常遇到大乘,常常遇到善知识,回头就快。
小乘跟菩萨的差别,是小乘人不肯主动的去帮别人的忙,像这一段经文下面所说的,“作一切众生不请之友”,这小乘人决定做不到。小乘人不是不度众生,要众生去求他,他还得看看你有没有善根、有没有缘份,你有善根有缘份,他欢喜帮助你也教导你;他看你没有善根没有缘份,他对你就很冷淡。不像菩萨,菩萨对一切众生平等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一点德行上比不上菩萨,当然定功、道力、智慧,也都比不上菩萨。纵然菩萨断证的功夫跟他相等,智慧、道力不相等。
譬如大经里面告诉我们,圆教七信位的菩萨,断见思烦恼,他这一层功夫跟阿罗汉是相同。阿罗汉也断见思烦恼,七信位的菩萨也断见思烦恼,所以这是平等。除了断烦恼是相等之外,神通、道力、智慧、禅定不相同,七信位的菩萨比阿罗汉就高得太多。这个道理我们并不难懂,菩萨的心量大,阿罗汉的心量小,这就不一样,差别地方。所以《华严经》在末法时期,这当机的人是什么人?“大心凡夫”。大心凡夫根性比声闻、缘觉还要可贵,声闻、缘觉没有机缘修学大经,像《华严》、《法华》他们没分。不是佛不平等,他不相信,他不愿意接受,在这一点远远比不上大心凡夫。所谓凡夫是一品烦恼也没断,不要说阿罗汉比不上,小乘须陀洹也比不上,可是论心量、论见解,真的是超越小乘,超越声闻、缘觉,这是说圆教一乘一类的根性,这非常非常的可贵。与会的这些菩萨远远的超越二乘,这是对菩萨的赞叹。
下面第六小段“契入三昧”,“入空无相无愿法门”。“空、无相、无愿”,无愿有的经里面叫无作,意思相同,大小乘都有;又叫做“三解脱门”,也就是说这三种法,在小乘里面讲,你能够脱离六道轮回,一定是从这三个法门里面成就,你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在大乘法里面讲,这三个法门能帮助你超越十法界,你就证得一真法界。所以三解脱门通大小乘,这个名相虽然一样,境界不相同。譬如说空门,小乘人证得我空,这就能超越六道;大乘人证得法空,不但我是空,法也空,所以他能够超越十法界,他能够证得一真法界。
“空”门是从自性上讲,是从一切万事万物理体上说,这是经上常讲的,“相有性空,事有理空”。他能够从相见到性,从事能够观察到理,他真正明了事相是幻化。像《金刚经》上所讲的“梦幻泡影”,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也不能说它有。你要说它没有,它现相,确实有这个相存在;你说它有,相是假相不是真相,这个相刹那生灭不是实在。如果你认为相是真有,你就错了,你就迷在假相上,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从这个门进去,也就是从这个法门、这个方法悟入而了生死超三界,你就是从空门入,从空门里面证道。如果这个门入不进去,学这个门不得利益,我们常讲的不契机,不契自己的机,自己不是这个根机,修学这个法门,你很不容易契入。
这个门不能入,还有一个门“无相”。入空是从空门入,这个无相,相是有门,可以从有门里面去入。“有”怎么称无相?因为相是缘生的。《般若经》上常讲“万法缘生”,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没有自性。所以从这个地方仔细去观察,看出相是假相,你要真正能够看出一切相都是假相,你就看破了。看破是真正明白、真正通达,这事实真相被你看穿,看穿之后,你对于现相自然就不执着,你就能放下。放下什么?放下执着,执着一放下六道就超越。这个样子入门,你就是从无相入门。
如果这个门也没有法子入,还有一个门“无愿”,无愿刚才说过,也叫“无作”。佛法里面第一就是教你发愿,没有愿怎么行?没有愿怎么能够成功?所以有一些同修来问我,他说我们做好事,如果一无所求,那才真正好事。这个话说得没错,实际上似是而非。你无所求,你真的到无所求吗?肚子饿了还要吃饭,你还是有所求;累了你还要休息,你怎么能说无所求?如果到真正无求,那不是我们凡夫境界,最低限度《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那是真的到无念,他们可以,我们不可以;即使在那个境界里面,他还示现有所求。别说是圆初住菩萨、等觉菩萨,诸佛如来倒驾慈航来帮助我们众生,也要示现发愿。释迦牟尼佛不是在此地示现八相成道吗?不是教给我们要发四弘誓愿?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怎么无愿?无愿怎么能成就?所以这里面的文字,它的含义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要是望文生义,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搞错了。这个地方的“无愿”是说“离能所心”,这个愿才叫真实之愿。
世间人,人人都有个愿望,可是世间人的愿望不耐久,过几天他又改变,那个主意又变了,遇到缘他又退心了,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他所发的愿是妄心,不是真心。也是我们一般世间人所谓的,你为什么要发这个愿?那个为什么,你还真的有一个道理,有个理由在那里去做。你这个理由失掉,你怎么办?那个愿不是退转就是转变,由此可知,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发愿没有条件,诸佛如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没有条件。对于一切众生,有情无情,清净平等的关怀,平等的爱护,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凡是有条件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有条件是有能有所,能所是二法。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 。能够把能所两边打断,这才叫做无愿,这才叫真的无作。然后我们才会懂得,古大德所谓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是两边都离开,两边都不执着;不是说无愿就不做,做。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这是有愿。我们再问,阿弥陀佛对于四十八愿有没有执着?没有,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就无愿。有愿跟无愿是一不是二,这个妙。由此可知,无愿这一门就是常讲的不二法门。所以入道,有从“空门”入、有从“有门”入、有从“不二门”入。无作、无愿就是不二门,二而不二,“愿即无愿,无愿即愿”。许多大乘菩萨,从这个门契入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
我们修学净土,生在末法时期,这些道理我们要懂,我们有没有能力从这三门去入?恐怕这三门任何一门,我们都挤不进去,没法子入进去。这个三门是通途的途径,我们现在要开后门,不走这三门,所以净土宗叫特别法门,“门余大道”。这是正规三门之外还有一门,这一门很特别,这一门很多菩萨都不知道,所以这一门叫难信之法。你要给人家说“空、无相、无愿”,大家知道不会怀疑,这个都晓得,他很容易相信;你说是念佛往生他不相信,念佛往生好象没门,不在这三门里面。它是另外一个特别法门,门余大道。这是说大小乘一般契入的,无论他修学哪一个法门,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到最后归源都不外这三门,这是大小乘经上常说的。
而我们净宗,净宗也有入门的秘诀。现在我们念佛堂建立,每一位同修进入念佛堂都生欢喜心,得佛力加持。你没有进念佛堂之前你怀疑,你很难相信。也有人怀疑自己体力不够,这一天一夜怎么能受得了,两天两夜更受不了。可是进入念佛堂之后愈念愈欢喜,自己都感觉得很意外,不相信自己有这个体力,怎么两天两夜也行?你的信心生起来了。不但两天两夜行,七天七夜也行,你的体力决定够,怎么晓得够?谚语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你进念佛堂一团欢喜,欢喜,精神就来了,你要进入念佛堂不欢喜,你精神就没有了,从欢喜来的。欢喜是我们生理最好的养分,什么样的营养都比不上欢喜的营养,这个要知道。大乘佛法教人常生欢喜心,可是哪有那么多欢喜事情?念佛才是真正欢喜,念佛的欢喜要你亲身去感受,你不入念佛堂,你感受不出。
同样这个道理,在我们六道里面,色界天人他不要饮食,所有一切饮食他都断绝,不但他不要吃东西,水他也不要喝,色界天人没听说生病。我们要问他,他用什么方法维持他的色身?经上告诉我们“禅悦为食”,食是比喻养分。我们要饮食来滋养身体;他们不要饮食,禅悦,禅定里面的快乐,能养他的身体。我们今天在念佛堂是“念佛三昧”,比色界天人的禅悦还要浓、还要高。他们的禅悦,说老实话没有佛力加持,我们念佛三昧,不但得阿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这我常常跟诸位同修报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加持,你怎么会不欢喜?我没有进念佛堂,我听到都欢喜,何况在念佛堂当中,确确实实法喜充满,精神百倍,愈念愈欢喜,愈念愈有精神,愈念愈有体力。常常在念佛堂,诸位如果身体不好常常有病,常在念佛堂,那些毛病全都没有了,都念掉了。我们自己要有信心,要知道佛菩萨威神的加持不可思议,所以念佛的法门无比的殊胜。
念佛功夫要得力,这是每一位同修都非常关心,总在看破、放下,你的功夫才真正能够得力。我们今天希望不能太高,太高达不到,我们把要求的水平降到最低,“功夫成片”。只要你念到功夫成片,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决定有把握;换句话说,你这一生有把握去作佛,在十法界里头,你的选择第一殊胜。有同修来问我,功夫成片是什么样子?这个要知道,功夫成片心里面只有“忆佛念佛”,除忆佛念佛之外,其它的妄念没有。妄念是烦恼,烦恼的根并没有断,根要断掉的话,这境界就高了,不容易做到。我们念佛这个念,忆也是念,心里面想佛,这个念力量强,把烦恼压住、伏住,烦恼虽然有不起作用,不起现行,这个就叫做功夫成片。如果我们离开念佛堂,在日常生活当中还会起贪心,遇到不高兴的还会起嗔恚心,你要知道,你的功夫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功夫真的达到成片,遇到欢喜的没有贪爱心,遇到不高兴的也没有嗔恚心,你的心永远保持平静,永远保持在念佛堂的境界,这叫成一片。在念佛堂里锻炼,至少要练成这种功夫,你才算是有成就,你念佛及格;及格就是决定往生,要达到这个目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有些同修说:“这个难,好难。”没错,是难,哪有那么容易作佛?当然不容易。这一桩事情平时要用功夫,平时用什么功夫?看破、放下。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看淡一点,不要太执着,凡事要学大而化之,不要斤斤执着,我们这个功夫才会得力。样样都很认真,样样都计较,这个很糟糕,你要想达到这个功夫境界,相当不容易。什么事情马马虎虎,有也好,没有也好,吃亏也好,上当也好,占便宜也好,什么都好,不要去计较,不必去过问,真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一切随缘度日就好。我们居士林的这一些领导的同修,真正很难得。我们在旁边观察他们起心动念,这一切作为我们很佩服,他们做得很如法、很相应,都能够大而化之,都能够随缘而不攀缘。攀缘就是我一定要想怎么做,一定要执着怎么做,那就错了。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道理。
底下所讲,“善立方便,显示三乘”。就是善立方便,善是善巧。佛法讲求的是契理契机,契理一定要与性德相应;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要与这个相应,这是契理。如果我们用前面这一句“空无相无愿”,这是性德,跟这个一相应,他就超越了。念佛法门,你能够与佛愿相应,佛愿是本经上讲的四十八愿;与佛德相应,德是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要完全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无量觉”,“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换句话说,时时刻刻、在在处处,对人对事对物觉而不迷,这叫阿弥陀佛。迷了就是凡夫,觉悟了就是佛。所以念念与觉相应,这才能入得了门,那就是契理。除契理之外还要契机,机是什么?现前大众的根性。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佛法是度现代人,是度我们这个地方人,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他不是度古人的,也不是度未来人,也不是度他方世界人,是度我们现前大众,你要懂得现前大众之机。
所以负责念佛堂领众的同修,我昨天特别告诉他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念佛堂领众的同修,自己常常要互相切磋琢磨,要互相研究改进,不可以执着自己的成见。你一定要明了,诸佛如来一切菩萨都没有成见,成见是什么?执着。诸佛如来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没有自己意思,是以大家的意思为意思。所以大家欢喜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人多总得立个规矩,规矩总是少数服从多数,这是民主制度。佛门三千年前就讲民主,就讲共和,也讲共产,“利和同均”,我们提倡最早,三千多年就提倡,不但提倡,照做,真正在干。佛没有自己的意思,菩萨也没有自己的意思。过去祖师大德所立的这些规矩,是随那个时代众生的根性立下来的,立得很好。如果我们现在一成不变,照他的规矩去做,把“百丈清规”拿出来完全照做,那变成什么?把我们现代人都送回去,都去作唐朝人,你们都变成唐人,这是现在人做不到的。所以一定要懂得它的精神、它的原则,至于实际上作法,我们必须要修订。世间的法律每过几年要修订一次,为什么?十年前订的法律,那个时候当时社会很受用,十年之后社会变化很大,从前法律现在不适用,不适用就要修改,所以规矩是可以修改的。
佛门戒律可以修改,百丈清规就是释迦牟尼佛戒律,在那个时候做大幅度的修改,变成中国化、现代化、本土化。用现在的名词讲就是现代化、本土化。佛戒律的精神、原则不变,怎么样作法要适合于我们现代人,适合于我们当地人,这才能讲得通,这叫契机。因此古人所订的成规,值得我们做参考,它怎么样的变法,我们如何能够适用于我们现前的念佛堂,适用于我们现前念佛的同修,你才叫真正契机,我们要懂这个原则。我们念佛堂的规矩根据什么订的?原理原则不变,里面一些条文根据我们现实活动来拟定,拟定之后还要常常修改,怕订得有一些同修感觉得不方便。所以真正是领众的同修,要学孔老夫子那种精神,“入太庙,每事问”。你在领众的时候,领众同修、法师当中要常常请教,“今天这一堂课,你们觉得怎么样?有没有改进的地方?”常常请教,诚诚恳恳的请教,不是敷衍,不是客气。而且常常向每一位来参加念佛同修,多问问他们,多向他们请教,使我们这个道场天天在改进,改正我们的缺点,我们就有进步。天天改,天天进步,那还得了?所以这个道场,自自然然就是世间的模范道场,第一道场。第一道场从哪里来?天天改进,发现不合适马上就改,改了再不合适,再改,天天在改进,这样才能做到契机,这样才叫做“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菩萨这两句话不是随便说的,这两句话真正做到了契机。
我们修净土,我们的理论依据、方法、境界,统统依据《无量寿经》,跟《无量寿经》相应,那就是契理。推行这些方法,一定要每一位同修都能很欢喜,欢喜接受,法喜充满,这个念佛堂成功。所以领众的同修,没有自己一点点的意思在,没有。世出世间真正贤明好的领袖,都没有自己的意思,听别人的,多听,然后冷静的去选择,哪一个意见好,我们选择哪一个。选择的时候也要征求大家的同意,你有智慧、有能力,将你选择的这个方式,向大家详细解说,征求大家的赞同,这样推行起来就方便,“善立方便”。在大乘法里面讲这一句话,佛门里也有术语,“两边不住,中道不存”,那才是真正善立方便;那个心多清净,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佛、学菩萨之处。佛菩萨心里面清清净净,本来无一物,一个意见都没有,一点成见都没有。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也没有一个意思,这个大家要知道。所以佛在般若会上说他没有讲经,如果有人说佛讲经是谤佛,佛没讲经。在《华严经》里面我们看到,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所说的,说佛说经是述而不作。佛自己没有讲经,他说的什么?说的是古佛所说,不是自己讲的,自己没有意思,这是出世间的圣人。世间圣人像中国孔老夫子,他老人家一生也是这个态度,述而不作,孔老夫子没有创作,都是转述别人的,古圣先贤转告大家,没有自己的。
释迦牟尼佛说了四十九年,说他不是自己的,给诸位说,真正是自己的,怎么说真正是自己的?他所说的是自性的流露,所以说他没有意思。没有意思,不是从心意识里面流出来;从心意识里头流出来就是有意思。不是从心意识里头流露出来,从哪里流出来?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诸位要知道,心意识每个人不一样,真如本性每个人都相同。由此可知,从释迦牟尼佛自性里面流出来的,就是从我们自己自性里面流出来的。有一天我们明心见性,然后再展开经卷,全是自己心性里面东西,而后才知道经卷不是释迦牟尼佛的专利,不是他的,一切众生共有,这对我们多么亲切。他见性了,我们见性跟他见性无二无别,所以可以把他无量劫中修行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我们所修积的功德,也可以变成他人的功德。到那个时候障碍都没有了,“自他不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
下面这一句是讲三乘,“显示三乘”。“显”是明显,“示”是示现,三乘法是示现的,三乘法是方便法。世尊末后在《法华经》里面说出来,他老人家最后做结论,“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这就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三乘”是佛的方便说;佛的真实说,真实说只有一乘法。什么叫一乘?成佛叫一乘。可见得一切诸佛如来他们的本愿,都希望我们所有众生,在这一生当中成佛,不是教我们作菩萨、作阿罗汉,不是的。诸佛如来的本愿好,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非常感激,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做得到?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一切众生决定可以做得到。你在这一生当中,你可以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肯定的。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你自己肯不肯相信你自己。如果自己对自己不相信,那没法子。
佛家里面讲“信”,头一个信自己。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给我们讲“信”讲六个。第一个“信自己”,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相信我这一生能作佛,那一切诸佛都无可奈何,你就决定不能成佛。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你自己没有信心,这个关系大了,第一个条件。第二个信才是“信他”,相信释迦牟尼佛,相信阿弥陀佛。第二个才是信他,第一个要信自己,相信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行,可以做得到。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正确,决定没有错误,我肯依教奉行;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兑现,我依照这个法门修,他一定来接引我往生不退成佛,这是信他。
所以佛法跟其它的宗教不一样,他们宗教第一个是要信神,第一个不是信自己。我有一年在美国弘法,遇到一些基督教的牧师,三、四个人来跟我谈。他说我们净土宗跟他们基督教很接近,我说怎么接近?“都是从信,我们信主,你们信阿弥陀佛”。我说不一样,他说怎么不一样?我说我们第一个信自己,第二个信阿弥陀佛,你们完全相信主,你们没有自信心,那怎么会一样?不一样。一定要建立自信心,相信佛所说的,佛真的希望大家一生当中圆满成佛。
净土法门真正是“善立方便”这四个字讲到究竟处,这个法门的理论,懂不懂没有关系,不懂也能成就,你说这个多方便,这多么善巧;不懂都能够成就,老实念就行。我们为什么还讲经?我们讲经之原因,是大家没有福,所以天天在讲经,没有福报。什么人有福报?老实念的人有福报,天天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不想,那种人有福报。我们为什么没有福报?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就没有福报。因为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所以才要跟你讲经,教你觉悟,教你明白。如果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没有了,一个妄念都没有,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三藏十二部都可以当作垃圾处理掉,不要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废话!
所以佛度众生,两种人最好度。一个是上根利智,一劝他,他就通达明了,他一个妄念没有,老实念了;另外一个是下愚。上智跟下愚最好度,下愚是什么?他也不想懂,叫我念我就老实念,就一天念到晚,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种人能成功。最难度的是当中的半调子,难度,我们就属于当中这一类,很麻烦。所以世尊四十九年,辛辛苦苦都是为我们这一帮人,不能不把道理、方法、境界细细来说明,我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才肯放下。放下是大福报,这世间什么人最有福报?没有妄念的人有福报。绝对不是说有很高的地位,有多少财富,不是的,那不是福报。现前虽然享受物质生活,你能享几年?死了以后怎么办?三途六道去流转,那算什么福报。心里头一个妄想都没有,一天到晚忆佛念佛,这个人过几年他就作佛去,这才叫大福报。你真正通达明了,才知道念佛堂功德的殊胜无比。所以佛“三乘”是方便说,五乘更不必讲了。
佛的目的是教我们一生成佛,有人怀疑“我很愚痴,我造的业障很重,罪业很深,能成得了吗?”这一句佛号在我们这个念佛堂,一句佛号经上讲的,“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们念一日一夜,念多少?你就算算那个帐,你消了多少罪业,不可思议。佛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确实有这样的效果。可是念了一日一夜业障还是重,为什么?你的业障太多,一日一夜已经消掉了,消掉那么多,你的业障原本比那个不知道多多少倍,你还得要消,天天来念天天来消,就是这么个道理。再重的业障,如果是继续不断,佛经上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夹杂力量最大,你能够不间断继续念上三年,你无量劫的罪业统统消尽。怎么知道?你往生的时候自在,站着走,坐着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凡圣同居土,都是实报土往生;我们这个经里面三辈往生,你是上辈往生。你才晓得这一句佛号消业障不可思议。
清朝初年乾隆年间,灌顶法师讲的话很有道理,慈云灌顶他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说的,他那个注解叫《观经直指》,收在《大藏经》里面。他说众生无量劫来的业障,极重的业障,在佛法里面任何经论、任何忏法,都忏除不了的业障;换句话说,譬如一个人生病,病毒太重,所有医药都失效,都治不了这个病,最后还有一个方法,念佛可以消除。你才晓得念佛功德多大,念佛这个法门是多么殊胜,他说的话有道理。我读了他这个注解,我非常佩服,他要不是过来人,不是契入这个境界,这一句话说不出来,决定不是普通人能说得出。灌顶法师在佛门算是一个大通家,宗教显密他都能贯通,他的著作很多,非常丰富,在《卍续藏经》里面收得很齐全,大概有三十多种。《楞严经》他有注解,自古以来,《楞严经》里面的《楞严神咒》没有人注过。他老人家注解里头,连《楞严神咒》他都注出来,所以古今注《楞严神咒》只有他一家。所以这是说明“三乘”是方便说,“一乘”才是真实说,而一乘里面就是念佛往生净土。
所以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劝人念佛,一切诸佛如来都讲净土经,其它经典不一定会讲,要看契机,不契机佛就不说。唯独净土三经是决定会讲,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不讲的,为什么?他能契一切众生之机,所以一切诸佛如来必定讲净土三经,必定劝人念佛求生净土。除非你不相信,你不喜欢这个法门,佛才开别的法门,开三乘,这是显示出“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不求往生,你求别的,也行,也教你,佛不舍弃你。甚至于你说作人还不错,佛也教你,教你来生还得人身,还来作人,总满你的愿。你想作人,就教你作人的方法;你想生天,就教你生天的方法。佛确确实实没有固执,没有成见,佛不要求众生随顺他,他能够随顺一切众生,了不起,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要学习能够顺别人,不要要求别人顺我,学佛连这一点都没有学到,那就很可惜,这都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中。“转法轮”我们就介绍到此地。下面是第八相“入般涅槃”:
于此中下。而现灭度。
这一科只有两句,这两句意味很深长。佛菩萨有没有灭度?给诸位说,没有。佛所证得的是不生不灭,哪里还会有生死?所以生死是示现,就像舞台上表演,上台下台是表演,不是真的。“于此中下”,对中下根性的人讲灭度,讲出生、讲灭度。上等根性的人,他很清楚,佛“来而无来,去无所去”,《般若经》上讲的“如来者”,如来是什么意思?“无所从来,亦无所去”,那叫如来。这个意思就显示出来了,如来是出生,“生而不生,灭而无灭”,根本就没有生灭。没有生灭的这个道理,我们留在《华严经》上说,《华严经》上有一段讲到“不生不灭”,再跟诸位详细来讨论,确确实实没有生灭。诸佛如来没有生灭,那我们要问,我们有没有生灭?我们也没有生灭。假如我们有生灭,我们跟诸佛如来不就两样?我们跟诸佛如来不相同的,只是迷悟不同,除了迷悟之外,没有一样不同。譬如不生不灭,他清楚明白,他觉;我们对这个事情不清楚、不明白,以为真有生灭,错了,错觉。所以说真的,“不生不灭”。说真的我们没有人懂,大家都会抗议,你胡说八道;说假的都点头都承认,你说这有什么法子。
所以诸佛如来说真话,只有在华严会上对那些法身大士讲真的,那些人跟他讲真的都点头,跟他讲假的都摇头。换在我们这个场合,讲假的大家都点头,讲真的都摇头,这就是我们跟佛菩萨不相同之处;实在讲就是“迷悟”两个字。一切万事万法,体性,现相,作用,与迷悟不相干,这里头没有迷悟,迷悟在人,迷悟不在法,法里头没有迷悟。正因为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佛才讲“唯说一乘法”。也就是说,一切众生确确实实可以平等成佛,上从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可以平等成佛,这还得了。能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依什么法门?给诸位说,任何一个法门都做得到,“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众生的根性不相同,从众生根性这边来讲,平等成佛,“念佛法门”那就最殊胜;要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法门都一样。众生的根性不相同,机缘不相同,遇到那些法门,我们还是不能成就,没有这个法门来的方便,来的殊胜。世尊示现八相成道,都是对“中下”根性人来示现的,才有八相成道,上根里头没有。他是中下根性的,这来演戏、来表演,让我们从他表演当中去体会、去觉悟,目的都是希望我们大彻大悟。
下面这是第三段。这是第二大段里面,我们也分大、中、小三段,第二个大段里面这是第三段“德用无方”,这是赞叹。请看经文:
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
这一小段是讲“定慧等持”,经文虽然不长,意思很深很深。说这些菩萨为一切众生示现八相成道,能做这个示现的人,在大乘佛法里面讲,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初住菩萨他的功夫,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四十一品无明他破一品,破一品无明就有这个能力,“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示现什么样的身”,破一品无明就能够千百亿化身。我们如果要想成就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不修不行,这个功德利益太殊胜了。实在讲我们非常向往,能不能得到?能不能很快的得到?能。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而且得到的比圆初住的菩萨殊胜太多太多,这是净宗法门的不可思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纵然是下下品往生,实在讲,见思烦恼一品都没断,你凭什么往生?凭“忆佛念佛”的功夫,把烦恼控制住,伏烦恼不是断烦恼,断烦恼太难,我们在这一生中真的不容易。所以无量法门,他们的标准都是断烦恼,只有念佛这个法门,它不要断烦恼,只要求你伏烦恼,伏比断容易太多。说老实话,伏烦恼是每一个同修都可以做得到,问题是你不肯做就没办法,你要肯做,统统做得到。讲断烦恼,那不是一般人容易做到,伏行,只要忆佛念佛功夫深就能伏住。
所以我刚才讲过,我讲这个也是有事实做依据的。自古以来在念佛堂念佛的人,念个三年五年成就,不知道有多少,太多太多。可是这个念佛堂一定是如法的念佛堂,大家在一起都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念佛求生净土,这才如法。依照《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理论原则去修学,这是真正的念佛堂,如理如法的念佛堂。三、五年成就,不得了的成就,世间哪里能相比?没有能比的,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都不能相比。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经上讲得太清楚,“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一句话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看到,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经文里面我们看到,经文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说的,两尊佛都是这个说法,我们还能不信吗?“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这就是说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品烦恼都没有断,下下品往生,而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自己的智慧、禅定、神通、道力,仿佛跟七、八地的菩萨一样。那不是自己真正修到的,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的,你说这个多殊胜,多难得!我们只要咬紧牙根,用上三、五年的时间就成功了。人家三、五年去念个佛学院,念出来还是生死凡夫,念佛堂里面三、五年,他作佛了,你怎么能比得上?比不上。所以这里面的利害得失,自己要好好的去盘算盘算,而后才有真实智慧的选择,不搞这世间法。
念佛堂三年、五年,你得念佛三昧了,“功夫成片”是念佛三昧里面下品;“事一心不乱”是中品念佛三昧;“理一心不乱”是上品念佛三昧,你得念佛三昧。就是此地讲的,“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此地“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就是念佛三昧,就是功夫成片,所以利益真正不可思议。“无生无灭”,别的地方难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的就是无生无灭。念佛人在念佛堂下定决心,现在就无生无灭,不是说我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无生无灭,现在就无生无灭,你明白吗?所以这个境界是我们现证的境界,了生死出三界就在现前,如佛所证,如法身大士们所证。
“三摩地”是梵语,翻成中文意思叫正受,也翻作正定。受是享受,我们在生活当中种种的感受。这个受是正常的;正常,拣别六道凡夫的受不正常。佛讲六道凡夫有五种受,这是佛经上常讲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种种感受无量无边,佛将无量无边的感受归纳成五大类,叫五种受,这五大类分做身、心两边来说。“身”有苦受、有乐受,再多的感受总不出这两大类,苦、乐两大类。“心”里面有感受,我们讲精神生活,佛也把它归纳为两类—忧、喜,你心里忧虑、欢喜,所有的感受也不出这两大类。另外一类叫“舍受”,身没有苦乐,心也没有忧喜,这个时候的受不错,苦、乐、忧、喜暂时停下来了,这时候叫舍受。六道里头一切众生的受,总不出这五大类。实在讲,五种受里面的舍受就是正受。正受为什么不叫正受,要叫它做舍受?它那个正受时间很短,不能长久保持,所以是暂时舍苦乐忧喜,不是真正的禅定,不是真正的正受。
色界天、无色界天,他们都是住在舍受。无色界天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时间太长无法想象。诸位要知道,一个大劫是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这一个世界成住坏空多少次?八万次,你晓得这个时间多长。他舍受有那么长的时间,八万大劫过了之后,他又起心动念,他又有忧喜苦乐,所以他不是永恒的。因此四禅八定,世间禅定统统属于舍受。到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正受?超越六道轮回。楞严会上世尊所讲的,阿罗汉证九次第定,八定是非想非非想处天,第九定超越了,第九定超越三界六道,这个时候叫做正受,他不会退转。阿罗汉不会退转,他得的是正受,他得的是三摩地,得的是正定正受。
通常讲一切禅定都能够摄心,让心离忧喜,身离苦乐,身心安稳,所以都称之为三摩地。这个地方的三摩地是高级的不是普通的,因为是无生无灭,这个正受就高了。我们凡夫一品烦恼没有断,要想得这个境界,最方便的法门是念佛求生净土,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种三摩地你就证得。这个证得,说实在讲不是靠自己的功夫,所以净宗法门叫二力法门。我们自己的力量就是忆佛念佛,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控制住,达到功夫成片;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这个境界,这是他力,这是阿弥陀佛的力量;二力法门。这是其它法门里面没有的,唯独净宗讲二力法门。
下面一句,“即得一切陀罗尼门”。“陀罗尼”也是梵语,翻成中文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这是古时候译的名相,要用现在的话来讲,纲领、大纲。整个佛法的总纲领就叫陀罗尼门,你把总纲领掌握住,你得到了。在一般解释这个总纲领,最常讲的,“一切恶不生,一切善增长”,这是陀罗尼门,这是总纲领。我们今天念佛人,一切陀罗尼门就是“执持名号”。诸位想想,一天到晚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其它的念头统统都没有,念头没有了就是诸恶不生;不要说造恶,恶的念头都没有了。这一句万德弘名,世出世间第一善法,一句一句接着在念是善增长,一切善法在增长。诸位进入念佛堂,你就得一切陀罗尼门。虽然你离开念佛堂功夫就失掉了,也会乱掉,可是你在一个星期里面,能够有一天的时间,“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即得一切陀罗尼门”,了不起,不容易。每一个星期都来训练一次,训练个两、三年,你的功夫还得了。如果你有时间,你有空闲,天天来受这个训练,三年你就成佛了,无量劫的罪业都消得干干净净。
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我们在一生当中,常常看到、听到的很多,念佛往生的,有站着走的,有坐着走的,预知时至不生病,走得欢喜,走得自在,走得潇洒,那是什么功夫?都是念佛功夫成就的。有些人听到,这个念佛堂念上三年就要死了,不能去,这还得了!吓坏了,还得了吗?有这种念头的,迷惑颠倒,舍不得六道轮回,舍不得三恶道,还搞这个,贪生怕死,你还有生死这个妄念没有舍掉。念佛法门里没有生死,你不要以为那是死,没死;往生是活着往生,死了就不能往生。所以这个法门叫无生无灭,对的。为什么?往生的时候,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来接引,我跟佛去了。这个臭皮囊没用了,因为到西方极乐世界,要换一个身体,要换一个紫磨真金色身。到那个地方相貌庄严,要跟阿弥陀佛一样的相貌,“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这个相太丑陋了,到那里去没有人欢迎。所以我们要换一个身,要换好相,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身体不要,丢掉了,活着走的,决定不是死了走的。所以我常常讲,我们这个法门是不老的法门、不病的法门、不死的法门,你到哪里去找去?我讲的统统是实话,只要你念佛,心地念到清净,刚才讲的什么病苦都会念掉,都没有了,你不会生病,你不会衰老,天天欢喜,欢喜就年轻。人为什么老?忧虑就老了。古人常讲的“忧能使人老”,你常常忧虑,你就很容易老化。你的心里常常欢喜,你怎么会老?你不会老。所以在念佛堂里头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法喜充满,你不老、不病、不死,你作佛去了。
而且真的到这个时候,功夫成熟的时候,生死自在,你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你想多住几年不碍事,功夫成熟之后,那不是业报身。我们今天想多住几年,不行,寿命到了非走不可,不得自在。寿命没有到想死死不了,寿命到了想活活不了,这麻烦大了。你念佛功夫成就了,你就自在,想多住几年不碍事,想早一点走,行,就可以提前走。到那个时候,你自己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如果说是在这个世间多留几年,留几年的理由是什么?度众生。还有一些与自己有缘份的众生,你要为了帮助这些众生,多住几年度他们,这才是理由。决定不是贪图世间享受,世间的享受跟极乐世界怎么能比。在我们这个地方,住这个房子算不错,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房子没人住,人家都是七宝宫殿。我们这上面画的这些浮雕,贴的这些金,那是金箔很薄贴那么一层,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东西是纯金,哪里是贴的一层。你看地下,琉璃地,琉璃是什么?现在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翡翠,在佛经里面称琉璃,绿色的玉,玉里头最宝贵的。西方极乐世界大地是琉璃,透明的,所以从地面看到地底下,那是地。黄金为地,那个地是铺马路的,像我们铺地毯,铺马路,用什么铺?黄金。你怎么会对这个世间有留恋,那太奇怪了,没有这个道理。
饮食,经上讲的,想吃什么念头才一动,菜都摆满了。到那个时候一想,我们已经不是凡人,不是六道众生,想吃东西的念头是六道里面的习气,习气起来的时候,它自然就现行,一觉悟这马上就没有,就又化掉了,干干净净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厨房,也没有垃圾,你说多自在。你所住的宫殿干干净净,里面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要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现前,不要,不要就没有了,你说多自在。哪里像我们现在东西放得乱七八糟,一堆一堆的,收拾起来都相当麻烦。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现象统统没有了。你想想看人家功夫到的时候,他为什么不赶快去,他去享福。所以两个世界一比较,差太远了。他有那么大的福报他不去享,他留在此地,那是舍己为人,帮助一些人,有缘多带一些人去,理由在此地。如果自己没有这些缘份,跟众生没有缘份,他功夫成就了,没有一个不提前去。我们一般人想去去不了,无可奈何!真正有这个能力,谁不希望早一天去,早一天见佛。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每一天供养不只十万亿佛,《弥陀经》上讲十万亿佛,那是别有用意,实际上你每一天去供养无量无边诸佛。世尊给我们讲十万亿,是为我们这个世界众生说的。因为这个世界众生情执很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总想的时候,“地球从前是我们老家,老家现在怎么样,关心一下”,所以才讲十万亿佛国土,这个意思就是,你随时都可以回到地球上来看看,所以佛说法用意在此地。实际上的能力比这个超胜太多太多。这样美好的一个世界,到那里去有这样殊胜的成就,我们为什么不去?
这两句我们如果修其它法门,很不容易得到,可是修净土法门是轻而易举就得到。所以对于其它法门,其它法门里面的菩萨们,真正是难信之法,不入这个境界他不相信。难信之法,我们也能够体会。我们这个念佛堂,我们跟大家说,这个念佛堂很殊胜,怎么样好,他听到之后不相信,他都难信,到这个里面来念几天,他相信了。连这么一点点小事情,他都难信,何况佛经说这么样殊胜圆满的境界。所以细心去体会,将这个小事去比这些殊胜之事,我们能够体会到一些,增长我们的信心,增长我们的愿力。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成就。
底下“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华严三昧”意思就很深,什么叫华严三昧?略说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自己的真心,你能够明了通达,这就叫华严三昧。这是古大德对这个名相简单的解释,他解释得没错,我们听了还是听不懂。所以什么叫法界?什么叫自心?什么叫了达?你要不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对这个名相术语不可能没有疑惑,你就不能得其受用。这一句,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下一次再细说。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回复 引用

TOP

惭愧学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惭愧学人 当前离线

超级菜鸟

UID
15 
帖子
6755 
精华
88 
积分
33619 
威望
2337 点 
RMB
13037 元 
金币
3 枚 
贡献值
15671 点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来自
中国广东省五华县 
在线时间
267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9 
最后登录
2011-4-23 

超级版主

帖子
6755 
积分
33619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注册时间
2008-5-9 
23 (性别: ) 发表于 2008-6-3 13:31 | 只看该作者    踩窝窝   送礼物   问候Ta 【终南命理研究网】易学研究讨论室大乘无量寿经(第二二卷)
1998/8/22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2-34-22
请掀开经本第六面,第六行:
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
上一次讲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今天接着来看“随时悟入华严三昧”。我们道场最近正在讲《华严经》,所以读到这一句,我想同学们都不会太陌生。但是究竟什么叫“华严三昧”?可能概念依旧是很模糊。这一桩事情纵然我们不能够悟入,多少也应该懂得一些,至少这是属于佛学常识。如果简单扼要的来说,古大德告诉我们,“一真法界,唯是自心”,这八个字,于此了达就叫做华严三昧。这个话说得很简单,实在讲也讲得很明白,不过初学的人很不容易体会,也就是说这几个字很平常,没有难字都能看得懂,可是里面究竟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实在讲,你当然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你知道了,你就悟入华严三昧。所以你不知道就是证明你没有悟入,知道就悟入了,就这么八个字,知道就悟入。“悟入华严三昧”,跟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跟这八个字的意思完全相同。不过宗门里面讲的这八个字不好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不好懂,这八个字很玄。教下这八个字“一真法界,唯是自心”,这个说法好象好懂一点,其实还是难懂,它的难度跟宗门的八个字不相上下,我们总得要说说。
佛法里面常常讲到自性,这些名词诸位都听得很多。真如、本性,我们净土宗讲的一心,名相术语在大乘经随便翻翻都能找出几十个,这几十种的名词,跟诸位说,都是说一桩事情。一桩事情为什么要说出这么多的名词?这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善巧方便,这里面意思也就是告诉我们,名词术语没有一定,只要指出这一桩事情,怎么说都可以。由此可知,世尊这种说法,破我们的执着,破执着,这是真正的智慧,真实的智慧。众生的病就在执着,执着如果破除,我们的见解、我们的认知就跟诸佛没有两样,那就入佛的境界了。可是妄想、分别、执着很不容易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他的苦心、他的善巧才能体会得到。能体会,我们才能够学习,如果这些事情连体会都不能,我们从哪里学起?这是一个意思。另外一个意思,宇宙人生的真相理甚深,理就是讲体、本体,很深,事很广、很复杂。佛给我们说法,可以说教我们从面面观察,面面观察你才能看到它的复杂现象。因此每换一面,每换一个角度,他就用另外一个名词,用一个名称,让我们综合各种这些名词术语,在里面悟入它的实相,这也是说法的善巧。
《华严经》里面清凉大师这八个字,很值得我们玩味,“一真法界,唯是自心”;自是自己,就是自己的真心,一真法界就是自己的真心。那么十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什么?我们从这八个字立刻就体会到,“十法界唯是妄心”,我们的妄心变现出十法界,我们的真心变现出一真法界。佛告诉我们“真妄不二”,你懂得真妄不二,你当然就明了,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也是不二,这是事实的真相,可是很难明了,确确实实很难懂。为什么这虚空法界是我们的自心?无论是真心也好,妄心也好,都是自心。自己的真心、自己的妄心还是一个心,离开了自心没有法界,这是世尊四十九年为一切众生说一切法的总纲领。佛说一切经,从哪里说出来的?就从这八个字说出来的,这八个字是佛法的根源、源头。法界,这里面包括原理、原则、现相、转变、因果,都包括在其中,自心是能现、能变,法界是所现、是所变,我们要细细去体会这个意思。这一个事相要细心去体会,体会不到,常常保留着疑情,疑情就是常常提出这么一桩事情。
佛在经上还有两句话,讲得比这个更明显,那就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唯心所现,这个法界相是唯心所现,这里面种种变化是唯识所变,识是妄心。心是真心,识是妄心。识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我们的妄心,妄心不离真心,离了真心哪来的妄心?《楞严经》上讲,妄心如第二月,捏目所见的第二月。可是这个意思我们还是不容易懂得,为什么?如果你真正懂得,你是非人我的念头完全没有了。所以你真正明白、真正懂得,在这个现相上,你跟一般人不一样,也就是你跟没有懂得的人不一样。没有懂得的人都有“我”,我们今天讲都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如果真明白,这个人决定没有“我”的念头,没有“私”的念头,而是起心动念,一切统统为众生、为法界。为什么?整个虚空法界是自己,不会再把这个身看作自己,这个家看作自己,不会,绝对不会有这个念头。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那你就真的懂得了,确确实实是自心变现出来的。
一切众生虽然听到佛菩萨如是明白的教诲,他为什么不能够悟入?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迷惑颠倒,障碍了他的悟门,堵塞了悟门,他不能悟入。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所说的一切法,还不都是讲这一桩事。上根利智听到佛这个说法,他立刻就悟入,大彻大悟。下下根人听到这一句话,他也不求甚解,他也不会疑惑,他也不求明了,反正佛怎么说,我就怎么信,我就怎么行,那也很可爱,他也能有成就。中等根性的人听起来麻烦就大了,愈听愈迷惑,愈听问题愈多,所以世尊费了四十九年来解释,统统是为中等根性的人。我们也从这些地方,体会到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慈悲到了极处,不怕麻烦,很细心的来给我们做详细的说明。最明显、最具体的代表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一部《华严经》就说这八个字。
我们如果实在不能够体会,佛常常用比喻来讲,比喻里面用“梦幻泡影”比得最多,特别是用作梦来比喻。每一位同修都有作梦的经验,我们就用作梦这个梦境来做个比喻。能作梦的那是心,这个心不管它是真心是妄心,不要去研究这些。现在外国人说这个梦是下意识,下意识还是心,这意识就是心,这是能作梦的。梦中所现出来的境界,那就是相分,那是你所梦得的,这里面就有能、就有所。有能作梦,有变现出的梦境,所变出的梦境。变出来这个梦中境界相,是不是就是能作梦的那个心的现相?我们得好好去想想。假如你作梦,一下梦醒过来,你不妨坐在床上好好想一想,你刚才那个梦中境界,你去想那个梦怎么来的?梦中境界相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去想想这些。你能常常这样想,你就会开悟,这是佛法。我们晓得,心没有相,因为没有相,它才能够现相,如果它是有相,它就决定不能再现相。这个道理《华严经》上也说得很多,我们现在还没讲到,这就是讲到真空与缘起。正因为心没有相,所以每一天晚上做的梦,梦中境界相不一样。正当梦中现相的那个时候,就是你的心已经变成相,那个相是什么样子?就是梦中境界的相。相跟性是一不是二,这个也很难懂。
古来大德又有一个比喻,让我们体会这个意思。譬如以金作器,把黄金比作自性,比作能变的,用这个金去造一个相,那个相是所变的。譬如我们这个地方有一堆黄金,我们今天将这个金造成地藏菩萨的像,它就现了相。试问问这个相跟这个性是一还是二?这一尊地藏菩萨的像跟一坨的黄金是一还是二?如果你要说是一,这一尊我们一看是地藏菩萨像,看到地藏菩萨像,那个金就没有了;如果看到这是一坨黄金,地藏菩萨的像就没有了。如何来显示这一桩事实?显示这个事实唯有不一也不异,不能说它是一也不能说它是二。你要说它是一,明明相跟性是两桩事情;你要说它是二,金跟器确实是一不是二,离开器没有金,离开金没有器。所以事实真相不一不异,这个才说明它的真相。希望大家细心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不可以说是一,也不可以说是二,不可以说一样,也不能说不一样,这要看你从哪个角度上去观察,所以这个性完全变成相了。
我们用这一个前提,再去回想梦境。我们在梦境,我们的心完全变成梦中的境界,就像这个金,今天塑成地藏菩萨的形像,同样一个道理。所以佛说这个现相叫“全真即妄”,因为相是虚妄的,相不是永远存在的。佛法讲真妄,它的定义,说妄是暂时的,不是永远存在的;说真是永远不变的,永远不变的那叫真。所以性是真的,真性,性是真的,相是妄的,相不是真的。“全真即妄”,整个的心,能变的真心已经变成了梦中的相分,就如同以金做成器一样,这变成这个境界了。那要问你的心像什么样子?当时梦中的境界就是心的样子,就是心的相分;真妄不二,性相一如。如果你在梦中一下明白过来,整个境界唯是自心,梦中就好比法界,整个法界唯是自心,离开自心哪有境界?没有境界。所以在梦中,梦中一定有自己,有我这个人,或者还梦到许许多多人,也梦到山河大地依正庄严。你要是明白、觉悟了,我们要问问,梦中哪一法不是你的自心?这才明白了,确实整个梦境,梦中的依正庄严就是自己,就是自性。
诸佛菩萨说悟了,大彻大悟,悟个什么?就是悟这桩事情。明白了,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真心变现出来的境界,是自己;除自心之外,没有一法可得。凡夫迷,迷什么?也是迷的这桩事情,不知道虚空法界依正庄严是自心变现出来的,不知道一切万事万物是自性,不晓得。不晓得的话,跟这个过不去,跟那个过不去,实际上是跟谁过不去?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除了跟自己过不去之外,你还跟谁过不去?没有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是自己。经上不是常说,咱们念阿弥陀佛,“自性弥陀”,就是你自己心里变现出的弥陀,哪里有心外弥陀?没有。“唯心净土”,西方世界极乐庄严唯心变现的,决定没有心外的净土,没有心外的弥陀。弥陀如是,一切诸佛如来又何尝不如是,一切菩萨又何尝不如是,乃至于饿鬼、畜生、地狱,哪一法不如是?你真正觉悟之后,那个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就自自然然流露出来了。关怀众生、供养诸佛,哪一样是离开自己?这才逐渐逐渐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正通达明了,那就叫华严三昧。
“华严”两个字怎么讲法?《大方广佛华严经》经题上说过。“三昧”是什么?三昧是正受。《华严》这个境界太大了,包含了尽虚空、遍法界。我们现在也正在讲《华严经》,诸位在序分里面,你所看到出席法会的大众,人数都是说无量、无数、佛刹微尘数,都是用这些来形容出席的人数。这是把一切众生,分做许许多多的种类,像我们这是一个社团一个社团来说,数目字无量无边,那个意思就是说明整个虚空法界;也就是说明那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总没有离开心性。所以全部经自始至终都教你悟入,这是这一部经的特色,字字句句都帮助你悟入。你前面听了没入,不要紧,后面还有,一遍不能悟入再来一遍,其目的就是我们常讲的,帮助我们真正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认识自己本来面目,禅家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佛法教学没有别的,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而已。所以这叫做华严三昧。
“华”是比喻,在大经经题里面,梵文原文的意思是“杂花严饰”。把这个法会、把这个法门比喻作一个很大的花园,这个花园里面各种花草的品种齐全,一样也不缺,所以称为杂花。“严”是庄严,庄严自性、庄严法界,它有两层意思。庄严自性显示性有能力变现出境界,这个是自性的庄严;第二层意思是庄严我们生活,我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达到美满,现在人所讲的“真善美慧”,这是杂花严饰的第二个意思。由此可知,华严三昧简单的说,是依一真法界无尽的缘起,这是理论的依据。诸位总要记住,一真法界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我们净土宗里面讲的理一心不乱,名字不一样,里面意思、境界完全相同。华严叫“一真法界”,我们净土宗经典里面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
所以佛教给我们怎样去念佛,《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弥陀经》里面教给我们“一心系念”。罗什大师翻的本子,是翻“一心不乱”,玄奘大师的译本叫“一心系念”,你看多重视这个“一”。我们学佛说实在话,就是把这个“一”疏忽掉了,我们学得很苦,费了许多时间、许多精神,依旧是不得其门而入。什么时候能入门?遥遥无期。说实在话,哪一天你那个心“一”了,就入进去;一心就入,二心就不入。你要想入门,入门禅宗叫见性,我们净宗叫一心不乱,一心就入,一心。什么叫“一心”?一个杂念都没有,那才叫一心,有一个杂念心就不一。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在我们修学经验当中,我们了解短时间的一心还行,长时间就不行,长时间里面就夹杂着妄想,就不行。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要清楚。
所以为什么古大德跟我们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说这个话什么道理?现在我们懂得了,念经经太长,念的时候很容易打妄想;咒比经短,换句话说,打妄想的机会就比较少,可是还是容易打妄想。譬如说大家念得很熟的《大悲咒》,你那个《大悲咒》八十多句,你从头到尾念一遍,里面能不能够一个妄想都没有?恐怕还是会有一两个妄想。诸位要晓得,夹杂一两个妄想,那《大悲咒》不灵。不是说《大悲咒》不好,是因为你里面夹杂妄想在里面,所以那个咒不灵,不如念佛。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这六个字里头,确实那个妄想插不进去,这就说明你这六个字有效果,比念咒要好得多;如果嫌六个字还太多,四个字“阿弥陀佛”,妄想进不去。所以我传给诸位同修的十念法,十念法就是十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句,这里头一个妄想都没有。不要以为这个时间短,只要一两分钟的时间,它很有效果。每一天多修几次,多念几遍,准有效果,为什么?因为你是一心专念,你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十句不间断,符合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净念相继”,符合这个标准;净念相继,净念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你明白这个道理,然后你就能体会到,共修跟自己一个人修不一样,共修里面妄想会减少,自己一个人修妄想多了。尤其我们这个念佛堂,四楼念佛堂,有同修来告诉我,进入念佛堂看到统统都是佛,好象自己也是佛一样,好!你动的那个念头是佛念,你不动其它的妄念,这就相应;你在家里面念佛的时候,不相应。这就说明我们是凡夫,凡夫还会受环境的影响。因为你会受环境的影响,我们提供你一个念佛的环境,让佛来影响你,不让其它东西来影响你,建念佛堂给大家做增上缘,道理就在此地;换句话说,这个念佛堂就是华严三昧。所以一定是依一心,依真性,无尽缘起那就是讲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依正庄严,都是从一心变现出来的。这个一心是自己的一心,你听了你马上就怀疑,我的心,我的心有这么大的力量吗?我真会变吗?我想变一个牛,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它也不会现前。所以听了经之后,回去再打妄想那就坏了,那真的叫三世佛都喊冤枉。佛讲的这个心,心到底是什么样子?到底在哪里?找不到。你要不相信,回去读《楞严经》,《楞严经》释迦牟尼佛问阿难尊者,佛问他心在哪里,阿难说了七个地方,佛都摇头都否定。阿难原本以为自己很聪明,被佛一问,才晓得自己是生死凡夫,迷惑颠倒,一无所知。他回过头来请教佛,我不晓得心在哪里,佛应该告诉我心究竟在哪里?释迦牟尼佛说了很长一段话,十番显见,说明六根的根性就是自己的心性。六根根性只说一根,眼根的见性,一根明白,其余的五根根性都是自己的真心。那么这才说明,说明一个现象,“真妄不二”。不但心跟识没离开,阿赖耶识是妄心,相宗里面说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为什么?阿赖耶识的体是真心,阿赖耶识的现相、作用是妄心;真妄和合,真妄没有离开。就好比以金作器,金跟器没离开,二而不二,这才是事实真相,佛希望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说明虚空法界是自己,如果说虚空法界跟自己是一体,这个只可以说贴近,当中还有一层隔碍,为什么?虚空法界、自己,还有一层隔碍。虚空法界就是自己,这个里面一丝毫的隔碍都没有,而后我们才明了,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里面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句话很不好懂,只有悟入华严三昧的人,他点头,没入华严三昧的人,他愈听愈迷惑。真正懂得了,这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般若经》里面讲,这是悟入根本智,这是属于根本智。然后从这个地方起行,事实真相完全通达明了,你的起行当然不一样。起行是什么?就是佛在经典上所说的,如来与这些大菩萨们,在十法界里面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这就是他起行了。
这个地方同修们一定要注意,觉悟的人,彻底觉悟就称之为佛,觉悟还没有彻底称之为菩萨。所以菩萨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觉悟虽然没有达到究竟圆满,他也有能力随类化身。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就如同《华严》末后五十三参,五十三参那五十三个人,他所示现的都是凡人,这里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那就是我们现实的社会生活。这些人是明白人,我们现在一天到晚也过生活,我们是个糊涂人,对于事实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心里面有妄想、有忧虑、有烦恼。明白人这些东西统统没有了,明白人来帮助这一些没有明白的人,这就叫菩萨度化众生。菩萨是明白人,什么叫度化?帮助我们觉悟。可是他帮助我们觉悟,我们是不是就能觉悟?不一定。这是所谓个人根性不相同,根性利的人很容易,他一帮助,我们觉悟了,根性钝的人那就很难,就不容易觉悟。
哪些根性利的?说实在的话,凡事不太计较,分别心很淡,执着的心也很淡,什么事情大而化之无所谓,这种人很容易在大乘法里面开悟。凡是事情斤斤计较、分别、执着,这个人佛菩萨看到很难教,那是《地藏经》上讲的“刚强难化”。他什么刚强?他分别、执着的情执很重,凡事都斤斤计较,这就比较上麻烦。好在诸佛菩萨度众生,他们不着急,这一生不能成就来生再来,来生还不能成就后生再来,他有的是时间,他不在乎。众生不管你落在哪一道,他都清楚、都明了。我们这一生在人道,他变一个人来帮助我们,我们不能接受,虽不能接受也听了不少,阿赖耶识里总种了一些善根。来生假如我们做得不好,堕到畜生道,这些菩萨、佛菩萨,又会变成畜生来跟我们作伴,也给我们天天讲经说法,畜生里头也有菩萨在讲经说法。你们不是常常听说,畜生也念佛,畜生也往生,也站着走的。所以诸佛菩萨永远不离开众生,“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但是有一个条件,这个人有求觉悟的这个念头,佛才不舍你,才永远跟着你、帮助你。如果你根本就没有求觉悟的这个念头,佛只好在旁边看着、等着,什么时候你有这个意念,他什么时候才来,没有这个意念,他不来。这个不是他不慈悲,你还不想觉悟,还不想了生死出三界,还不想成佛,他就不来了;你有这个念头他就来。这个叫做万行,这个叫做庄严佛果,这就是无相能现一切相,能够随机教化,随机说法,随类现相,随机说法,这也叫做华严。庄严自性、庄严法界、庄严众生,这就有华严的意思。一心修学就叫做三昧,这个话是说我们初学的人,我们一心修学,就叫做华严三昧。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要很具体落实在生活当中,华严三昧怎么修?依照《华严经》的理论、方法去修学,就叫做华严三昧。如果能够契入《华严经》上所说的境界,你就叫做悟入华严三昧。你要入境界才行,不入境界,你虽然修,你一心在修,你没有悟入。说到这个地方,我是不是在劝你们修华严三昧?没错,是劝你们修华严三昧;可是真的要依《华严经》去修可麻烦了。我们《华严经》从头到尾讲一遍,我们现在预定五年,讲前面不知道后面,讲到后面前面忘光了,你从哪里修起?你没有法子修。可是有个方法,最好的方法到四楼念佛堂念阿弥陀佛,那就是圆圆满满的华严三昧。《华严经》到最后,结归在《无量寿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这个经,古大德叫做“中本华严”有道理,这个经是《华严经》的浓缩,《华严经》的精华。这个大经太麻烦、太多了,真正讲到修行愈简单愈好,简单到最后“阿弥陀佛”四个字,这四个字就是“华严三昧”。你要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你就悟入华严三昧,就这么回事情。所以许多同修在念佛堂念佛,境界都很不错,已经都悟入了,他不知道那是华严三昧,说出来他才晓得他已经入华严三昧。华严三昧有浅有深,我们现在入得浅,不够深度;如果够深,那就像诸佛菩萨一样,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虽不能像诸佛菩萨那么自在,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也能得到相似的果位,这个相似的果位,就是一般人常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可是你所说的都有道理,所说的都是令听众觉悟,都是帮助他觉悟,这是入相似位。
底下一句“具足总持百千三昧”。这是以“华严三昧”说总,“百千三昧”、“无量三昧”这是用。就如《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华严三昧是根本;又说“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它的德用,它的德能就是随类化身,随机说法,那就是无所不知。虽然随类化身,随机说法,心里头一丝毫都不沾染,这就叫百千三昧,叫无量三昧。“总持”这两个字,就是前面所讲的“陀罗尼门”。陀罗尼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总持。“持”我们今天讲抓住。总持两个字意思就是说明,意思就是讲抓住它的总纲领、总原则,那你就好办了。“总持”是教化众生的总持法门,你有能力对九法界众生,帮助他们,教导他们。九法界是上从菩萨法界下至地狱法界,九界众生,你都有能力、有智慧、有善巧去帮助他们,这是你真正得到总持。
通常我们讲总持法门,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现在我们晓得《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精华,你要是掌握到《无量寿经》,岂不是《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的总持。而《无量寿经》这一部经还很长,古来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在这一部经里面,其中第六品四十八愿,“发大誓愿”,这一品经是我们这一部经的总持,这是找总纲领。而这四十八愿里面,这也是祖师大德们所公认的,第十八愿是四十八愿里面最重要的一愿;换句话说,四十八愿里面的总持法门是第十八愿。第十八愿讲什么?“十念必生”,这是最后结归到什么?结归到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样子总归纳一下,总持法门是什么?“阿弥陀佛”四个字的名号,你才找到了。你念这四个字,一心称念,一心是真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是一心。一心既然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个时候你的一心没有界限,你的心多大?尽虚空、遍法界;如果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心就小,心就有界限。所以这个时候,进念佛堂就放下万缘,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都不要去想,就是一心称名,这个心是真心,这个心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力量不可思议。你一心念,你就跟诸佛如来心心相应。
我们在前面用电波做比喻,“一心称念”这个频率跟诸佛如来心波的频率相同,自自然然它就结合成一体,频道就接通了。通了就是我们讲的加持,诸佛如来加持你,诸佛如来保佑你。保佑、加持是什么意思?我们这个心的波,跟他那个心的波频道相同,通了,接通了,稍有妄想、分别、执着就不通,频率就不对了,第十八愿就是说的这个。这样我们才把佛法的颠峰,佛法的顶端,最高的总持法门掌握到了。所以念佛堂念这句佛号,那还得了。这句佛号细说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细说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细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细说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
然后我们自然就明白,为什么大家在别的地方念佛,跟我们这个念佛堂念佛受用不相同,什么道理?这个地方念佛,有许多念佛人明白这个道理,明白人在念佛。其它念佛堂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对阿弥陀佛的道理,含含糊糊没搞清楚,也装样子在这里念,念的声音也没念错,频率不一样没接通,这个就不一样。为什么这个地方明白人这么多?这个地方天天在讲经,天天在讲这个道理,所以这个念佛堂念佛受用不一样。现在人讲磁场不一样,我们讲的是这里面所发的波,电波不相同。这里面的波是跟诸佛如来、跟阿弥陀佛频道相同接通了,就好象看电视一样,这里没有干扰,你到这里来看画面很清楚,到别的地方去看也能看到。那个画面不清楚模模糊糊的,为什么?有干扰。干扰是什么?一切众生胡思乱想那个波干扰,此地在这里念佛,大家都是用清净心,所以没有干扰。你所感觉到的时候非常清晰,一入念佛堂,你就感觉到很欢喜,心地很清净,道理在此地。所以别的地方同修到这边念了,想回去也建立像这样的念佛堂,让大家在一起念佛,效果能不能跟这个相比?还是要差一截。原因在哪里?要天天讲经,天天契入,解行要相应这才行,只有行门没有解门,还是有麻烦。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里面说过,他老人家讲“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他讲得这么清楚,一定要解行相应。我们这个道场今天的好处,就是解行相应。
也许同修听了这个话又怀疑,过去听说印光老法师的念佛堂没有讲经,只是一句佛号念到底,这又怎么说?印光老法师行,印光大师那个时代行,印光大师念佛堂那一批人行;我们今天不行,我们的根性跟他不一样。那个时候进入念佛堂的人,虽然对这个道理不甚明了,他没有妄想,他真正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一心进念佛堂念佛,可以,不需要讲经。如果我们疑惑很多,分别很重,执着很深,你要是不在经教里面,把这种心态消融化解,你进念佛堂得不到利益。所以人、时、地不相同,那个时候他那种方法契机,契那个时代的机。今天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不能够契大众之机,所以收的效果就远远比不上那个时代,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这经上讲的原则,随机说法,随机施教,设施教化的方式跟从前不一样。他那个方式拿到现在,我们得利益的人少;我们现在这种方法要拿到他过去那里,那叫打闲岔,不但没有好处,也添一些麻烦。所以一定要懂得契机契理,这才是善巧方便。
“百千三昧”里面,这个三昧我们要简单的解释,跟“华严三昧”意思不一样。华严三昧直接可以称为正受,但是正受意思有浅深广狭不同,华严三昧是达到究竟圆满。实在讲只要悟入华严三昧,这个人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在我们净土宗里面,他是理一心不乱,他不是事一心;理一心不乱才是华严三昧,事一心不乱不是。所以前面华严三昧这个三昧意思深,下面百千三昧意思就浅,我们现在可以学习,那是什么?简单说是“善心一处住不动”,这就叫三昧。这个意思很浅,纯善之心,什么叫善?善的标准在哪里?我们用佛家最简单的十善,五戒十善这个心绝不动摇,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之中,都能够不变,你能够坚持,你能够守住。“身”,不杀生、不偷盗,在家的同修不邪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不贪、不嗔、不痴。你能够坚持十善,一切时、一切处都不会改变,这就叫三昧。你这种心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世待人接物,无论做什么事情那就是百千。百千是从事相上来说的,无论什么事相都与十善心相应,都没有离开十善心,就叫百千三昧,也叫无量三昧。所以这个三昧,实在讲是我们现前就应当要学的;华严三昧,确实我们明白懂得这个意思,不容易悟入。可是百千三昧能够帮助我们悟入华严三昧,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念佛往生就决定有把握。在我们生活当中,缘是人事环境,境是物质环境,一切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这把我们整个生活都包括尽了,我们总不能够脱离这两种环境。在这两种环境里面,决定要与十善业道相应,牢牢记住这句话,一定要把它做到。然后是二六时中,这一句弥陀名号抓住,你就是具足总持百千三昧,这一句我们现前可以做得到的。住在新加坡地区的同修,有时间就要到这个念佛堂来念佛,到这个地方来念佛,“具足总持百千三昧”,这一句经文就落实了。你想想看,你在念佛堂念佛总持掌握到了,百千三昧也具足,你念佛的时候不会起一个恶念,六根都会与十善相应。在这里面接受训练,接受薰习,用在生活之中,用在工作里面,用在应酬里面,你就真得利益。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
这个段落,前面段落是讲“定慧等持”,这一段经文也不长只有两句,说的是“从体起用”。我们应该怎么个学法?“住深禅定”。“深禅定”是什么?世尊在《大集经》里面讲,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深妙禅。诸位看到这一句,不要又去参禅去了,你就全搞错了。念佛法门是深妙禅,不是普通的禅。这个地方“住深禅定”,就是教你把心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你就是住深禅定。一切时、一切处,心里头都有阿弥陀佛。《金刚经》上须菩提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实在讲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怎样降伏妄想?“云何降伏其心”,那个心是妄想。我们的妄念太多了,怎么样把妄念能够除掉,这是一个大问题。第二个问题,心要住在哪里?心要安住在哪里?释迦牟尼佛给他开示,给他讲解,解释这两个问题,就讲了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我们契入净土法门之后,看到释迦牟尼佛,答复须菩提尊者这两个问题,感到很罗嗦、很琐碎,讲了那么多话。你们读了《金刚经》,“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你们会了吗?还是不会,不会那不叫白讲。真的没错,确实是白讲了。
释迦牟尼佛哪里会讲废话?释迦牟尼佛跟他们那些人讲,是应他们那一类众生的根机,他们那些人听到释迦牟尼佛这种说法,他觉悟、他明白了,应机说法。我们不是般若会上的根机,所以我们听了,听不懂,还嫌释迦牟尼佛罗嗦,为什么嫌他罗嗦?如果我们这种根机,现在这种根机,我们如果向释迦牟尼佛提出,“释迦牟尼佛,怎样降伏妄想”?释迦牟尼佛一定很简单,“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所有妄想都打掉了,你看多简单,哪里要说那么多废话?再问,这心要怎么安住?“阿弥陀佛”,心安住在阿弥陀佛上就好了。你看看一句阿弥陀佛所有问题都解答了,圆圆满满,比《金刚经》高明太多了,这你才体会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不是金刚般若能够相比的。《金刚经》上搞了半天,你还未必会。这一句阿弥陀佛真有效,就能够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打掉,就让我们这个心安住在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当中,这就叫住深禅定。
所以这个法门,为什么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为什么一切诸佛如来都大力的提倡?对九法界一切众生,不断的在介绍,不断的在推荐,它真好,真是简单明了、稳当容易,成就比那些法门高得太多了。你从般若法门里面去修,从禅宗里面去修,明心见性才是圆教初住菩萨,修到十回向满,这要用一个阿僧祇劫;再修到七地,两个阿僧祇劫;修到法云地,三个阿僧祇劫,你才晓得有多难,你从禅、从般若法门去修多难。从这一句阿弥陀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品烦恼没有断,他的智慧、道力、神通、德能,我们讲随类化身,随机说法,他的能力相当于八地菩萨,你才知道其它大乘佛法怎么能比?我们说这些话,绝对不是我们修净土,自己夸耀自己,在这里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不是,事实如此。决定不是夸耀自己去贬抑别人,不是的,这完全是诸佛如来所说的,事实如是。其它法门不是不好,那要有一定的根机,唯独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上上根修这个法门,文殊、普贤是上上根,我们在华严会上看到,他们发愿求生净土,发愿亲近阿弥陀佛,这真是上上根。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生到那边去就作佛了。下下根这是我们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法界,太希有了,也就是说我们凡夫生到那里,跟文殊、普贤在一起,十方世界没有这个情形,你不是同一个阶层,没有办法同在一起。像我们这个地球,地球是凡圣同居土,这里面有佛菩萨在此地修行,有阿罗汉在此地修行,我们凡夫见不到,这就是不同的阶层没有办法见面,见不到。西方世界就不一样,文殊、普贤这些等觉菩萨,跟凡夫打成一遍,听阿弥陀佛讲经一起坐,排排坐,这是十方世界所没有的,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法界。为什么?因平等,都是念阿弥陀佛往生的,这因平等,到西方极乐世界果平等、受用平等、一切都平等,这个法门才叫不可思议。
在作用里面来说,只举一个例子,作用不可思议,无量无边,它这只举一个“悉睹无量诸佛”,无量诸佛如来你统统见到了,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才办得到。无量诸佛包括我们全在内,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人,看看我们这些都成佛了,为什么?他成佛了,他成佛看一切众生统统成佛,那是他真正成佛。如果还有一个众生没成佛,看到还有一个众生没成佛,说老实话,他自己没成佛。这么一说又奇怪了,看到我们都成佛,佛还能来度佛吗?没错,佛看到我们真的是成佛了,不过现在是个糊涂佛。他看到我们成佛,没错,看到我们现在迷而不觉,怎么会是假的?是真的,所以帮助我们觉悟。他知道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所以他有把握、有信心,一定帮助我们能够觉悟。这个理论的依据在此地,我们一切众生“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是真佛决定不是假佛。
所以我们讲这个大经,这不是普通经,普通经我们不说这些话,说了很费事,要很详细的解释耽误很多时间,别人也未必能体会得到。现在讲堂里面讲《无量寿经》、讲《华严经》,《华严经》跟《无量寿经》是一部经,相辅相成。大家天天在此地薰习,这说话就方便多了。我教诸位同修,看一切众生都是佛,确确实实是真佛,凡夫只有我一个,我一个人是凡夫,别的人都是诸佛如来,无论他作善、作恶,我们都要想到,他那是随类化身,随机示现,他是示现给我看的,我必须在示现境界里面修行,修什么行?修平等行,那就成就自己的佛道。他的善行我们看清楚,心地清净不染,不能着;他的恶行我们也看清楚,也清净不染。所以在境界里面我们练什么?我们在这里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正觉心,我们在修这个。如果没有这些境界现前,我们的清净平等觉到哪里去修?所以这一些境界,帮助我们、成就我们的清净平等觉,他不是我的善知识是什么?他不是诸佛如来示现,那又是什么?
还有一个道理,这佛经上常讲,大家都熟知的“境随心转”。我们是以清净、平等、觉心来看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就成佛了,一切众生就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在这个经上讲,是阿弥陀佛的别号,阿弥陀佛就叫清净平等觉。所以境缘成就我们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我用清净平等觉去看法界一切众生,情与无情真的同圆种智。有情众生是清净平等觉,无情众生也是清净平等觉,那怎么不入这个境界?这就叫随时悟入华严三昧。我教诸位这个方法好,你要能够常常把心转变过来,常作如是观,久而久之不知不觉,真的就随时悟入华严三昧。
我们在念佛堂里念佛,这个力量大了,转变这个世间所有众生不善的思想波,我们有没有能力做到?肯定可以做得到。世间虽然有灾难,纵然这灾难我们没有力量能化除,一定也能把这个灾难减轻,把这个灾难延后,这里头有道理。我们思想波是清净、平等、觉,这个波的力量太大了,有这么多人大家在一块共修,又能够得一切诸佛如来加持,这里头有道理、有理论,不是随便说的。所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明白这个理与事,我们的信心就肯定了,一点怀疑都没有。我们踏进念佛堂,真的是自度度他,自救救人,真正是救度一切众生。所以对这些理跟事要是不明白、不透彻,他哪有这种坚定的信心?没有坚定的信心,虽念佛,念佛的思想波力量没有这么强;换句话说,转变众生的业力力量不够。我们的确是有幸,能够遇到这个大法,遇到这个纯正之法,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正如彭际清居士所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遇到了,你说这是多么幸运。假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不能“住深禅定”,不能“悉睹无量诸佛”,我们修持的功夫就不得力,也就是一般人讲,你的修行功夫不得力。如果要是得力的话,这两句话就落实了,这两句话就兑现了。末后这两句:
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
这个意思深,这个作用更广,这里头也含无量义。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我们下星期六再跟诸位报告,我们应当怎么学法。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回复 引用

TOP

惭愧学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惭愧学人 当前离线

超级菜鸟

UID
15 
帖子
6755 
精华
88 
积分
33619 
威望
2337 点 
RMB
13037 元 
金币
3 枚 
贡献值
15671 点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来自
中国广东省五华县 
在线时间
267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9 
最后登录
2011-4-23 

超级版主

帖子
6755 
积分
33619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注册时间
2008-5-9 
24 (性别: ) 发表于 2008-6-3 13:32 | 只看该作者    踩窝窝   送礼物   问候Ta 【终南命理研究网】易学研究讨论室大乘无量寿经(第二三卷)
1998/8/29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2-34-23
请掀开经本,第六面倒数第三行:
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
经文上告诉我们,悟入华严三昧之后,这些大众的生活状况,文字虽然不多,可是它的含义很深很广。首先告诉我们第一个大用,他能够见无量诸佛,“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了。第二个作用,他有能力在“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这一句是给我们说明,他们生活空间是多么大,由此可知,华严三昧确实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一念顷”是说时间很短,在经文里面有种种说法,都有经典作依据。而古大德采取其中的一种,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一念顷就叫一刹那。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弹指这个时间很短,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刹那也叫一念,这是时间非常短暂。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当中,他就有能力“遍游一切佛土”。此地的“一切”,不但包括了十方,也包括了三世。“三世”诸位要明了,有过去世,还有未来世,过去未来一切诸佛刹土,他都能够遍游。“遍”是一个都不漏,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他一念之间圆满达到了。这个境界我们很难想象,难在哪里?难在我们有分别、有执着,所以看到这些经文都很不容易理解。我们凡夫局限在一个身相不能分身,局限在这个身相上,所以就做不到。别说是一念之间你做不到,给你再长的时间你也做不到。
在大经里面,跟诸位同修多次的报告过,法身大士也就是说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没有身相,也就是没有“我”这个执着。无相,他才能现一切相,无相无不相,他能现一切相。无智,他能够现一切智,无所不知。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能在同时现无量无边的身相。所现的身相是不是一个样子?不是的,他能现各种不同的身相。像大家在《普门品》里面所念到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样的身相。三十二应是三十二大类,每一类里面无量无边的色相,而每一个色相可能都不相同。这些是不是菩萨有意现的?不是的,诸位要知道,有意就不能现了。我们现在不能现,什么原因?我们有意,有意就不能现,无意就能现。有意,诸位要晓得,那个意是烦恼,不是个好东西,意是执着、是妄想、是分别,所以障碍自性的德用。如果我们把“意”舍掉了,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你没有意思你就自在了,你就能像诸佛菩萨一样自在示现。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将这些道理、境界、事相,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这是真的不是虚妄的。
在中国佛教史里面有记载,隋唐时代还有这些人,佛家史传里面有一部书叫《神僧传》,这里面记载也有好几百人,大概有将近三百人的样子,两百多人、三百人在历史上记载的,用现代的话来说,他们都有特异功能。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喜欢看这一类的书,而后晓得这些能力都是一切众生的本能。他们有,我们也有,他们能够示现,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示现,原因是什么?他们没有障碍,我们有障碍,把自己的本能障碍住了,所以这个能力不能显现。正如同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不但包括我们一切人类,一切畜生、饿鬼、地狱这都是众生。大家的智慧跟如来果地上没有两样;大家的德能,能力跟佛也没有差别;“相”是现相,依正庄严都跟佛一样。佛很感叹的说这些众生,“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是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我们因为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所以智慧德能不能现前,这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业障,你有障碍;如果这个障碍除掉了,我们的智慧能力就现前。智慧不可思议,世间出世间,世人常讲天上、人间,过去、未来,你没有一样不知道,样样都明了,这是你的智慧。你为什么知道?你本来知道。
现在科学家常常在想,宇宙怎么来的?生命从哪里起源的?都在那里追究,都在那里探索,能不能有正确的答案?说实在的话,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为什么?因为他的障碍没有去掉,障碍障住了他的智慧,所以他怎么样去研究、去探索,统统是落在妄想、分别、执着,而没有办法了解事实真相。佛告诉我们,如果真正想了解事实真相,不难。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能现前,那时候就真相大白。真相究竟像什么样子?正如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华严经》上所讲的就是事实真相。那是佛跟我们说的,我们没有见到,佛教导我们,去了障碍事实真相就在你面前。然后佛说的经有什么用处?给我们做印证,看看我们所见的、所接触的事实真相,是不是如佛所说,这是经典另一个用途,是给我们做证明的。
由此可知,学佛究竟的目的在哪里?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恢复我们自己本来面目而己已。再要说得浅一点,学佛的目的就是教你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生活环境。如果你不认识自己,不明了自己生活环境,在佛法里面讲,这叫凡夫,这叫迷惑。明了了这叫觉悟,觉悟之后你自然就有这种能力,你的生活空间不是拘束在一个区域,而是太大太大了,是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有感,哪里就有应,诸佛菩萨现身遍游十方刹土,不是有意去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应道交。所以世尊在楞严会上所讲的,诸佛菩萨随类化身,随机说法,你说多自在。这种能力我们把它总结归起来讲,就是他们“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华严三昧前面说过了,简单的说,他已经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本人,宇宙就是自己生活环境,这真相明了了。
华严三昧也叫做“海印三昧”,海印是比喻,“海”是比喻深广。“印”,我们平常盖印用这个作比喻,我们盖个印章,印章里面有很多字,有很多文字,我们盖下去之后,这个文字是同时现前没有先后。我们写字有先后,印章盖下去没有先后,取这个意思,取“同时”。佛在大经里头有两句话也很著名,许多同修都能够记得。佛说“三世古今”,这从时间上来说的,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古代今世,“不离当念”,这个当念就是一念顷,所以它一念顷就能遍游一切国土。又说“十方世界,不离当处”,这个当处佛经上常常讲,“微尘毛孔,不离当处”。这是我们凡夫称之为“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是法身大士所证得的,他们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就叫华严三昧,所以他是同时同处,遍虚空、遍法界。佛说这是事实真相,究竟是不是事实真相?现代人相信科学,实际上科学他真的懂不懂?也未必懂,未必懂而相信,这个信叫迷信。他们说我们迷信佛法,我们说他们迷信科学,都是迷信。搞清楚了才叫不迷信,没搞清楚相信它,那就叫迷信。
学佛的人一般头脑都比较冷静,都比较清楚,人家说我们迷信,我们听了也很好笑。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是不是迷信?没错,是迷信。怎么说是迷信?佛所讲的这些东西,我们的确没搞清楚,纵然是理论上搞清楚,事实我们没见到。就是此地这两句,我们明白了,可是事实没见到,“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我们深禅定没有得到,我们没有见到诸佛,可是我们相信,相信佛不欺骗我们。“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这更不可思议,我们更不能够做到,我们也相信,这个信叫迷信。人家说我们迷信阿弥陀佛,不是骂我们,真的,我们确实是迷信,怎么可以怪别人?可以迷,可是你要晓得,他说我们迷信,他迷得比我们更糟,你懂不懂这个意思?我们迷是一重迷,他迷是两重迷,他对于佛法一无所知,就敢说它是迷信,所以他是迷迷信。一定要把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才可以说他这个信是正信还是迷信,要搞清楚。没有搞清楚,你说他是信,他也是迷信,你说他迷信,他是迷迷信。佛法唯一的好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了以后,教我们自己去证实,你自己证明之后,那个时候才叫真信。换句话说,佛劝导我们一定要入华严三昧,这个事情你就证实了,就变成自己的境界,这一点很重要。
大乘经上常说的,“延促同时,广狭自在”。“延促同时”是讲时间,“广狭自在”是讲空间,空间跟时间都不是真的。在法相经典里面,把时间、空间定位,定在哪个地位?不相应行法。什么叫不相应行法?要用现代的话来说,不相应行法就是大家一种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现在人由于科技发达,我们对于事情的看法,逐渐逐渐跟从前人不一样了。从前人你要说时间是假的,很难理解,现在我们说时间是假的,大家比较容易懂得,为什么?有时差。我们现在此地八点钟,澳洲现在加两个钟,他们十点钟。现在晓得各个地方有时差,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空间方位,这四方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看你在哪一个点上说话,你这个点移动,你的方位全部都移动。所以时间、空间不是一定的,不是定法,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换句话说,根本没有这个事实。
近代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讲过,他说:“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能说出这句话不简单,他知道同时存在,他没有办法回到过去,也没有办法走入未来,他没有法子。理论上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够把时光隧道突破,现在还想不出办法。在佛法里面早就突破了,所以他能够回到过去,也能够进入未来,才能够“遍游一切佛土”。一切里面包括着三世跟十方,他能够回到过去,他也能够很自在的进入未来。佛家用的方法就是禅定,禅定是什么意思?完全断离分别执着。分别的意念、执着的念头统统断尽,这叫深禅定。所以世间禅定做不到,世间禅定叫四禅八定,他为什么做不到?他有念头,他入在甚深禅定之中,他还有个禅定的念头,那就不行。只要有禅定,就能恢复一部分的能力,不能够遍一切佛土,做不到这个。如果能有一点小定,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现在身住在新加坡,世界其它各区所发生的事情,我们不必用电视,你在定中可以看见。不但在定中可以看见现在发生的事情,可以看到过去发生的事情,也可以看到未来发生的事情,这是不必要很深的禅定,小定就可以做到。但是我们地球以外其它星球,这个定功就要深了,一般小定不行。
在过去我在讲经的时候,有一位老居士,他是个军人,是一位将军,告诉我一桩事情。在抗战期间,他们军队住在江西,附近有个道观,里面有个老道,这个老道很有修行,年岁也很大,仙风道骨,他们对这个老道很敬仰。有一天老道派人来通知他们,叫他们搬家。他说:为什么?老道告诉他:三天之后,这个地方会被洪水淹没。他们听了这个话很难相信,天气非常好,根本没有水灾的迹象。奇怪,这个老道为什么会说这个话?老道住的地方地势也不高,他就派人去打听,看看老道有没有搬家?派人去,老道已经搬家了,他们就姑妄听之。到第三天之后,果然山洪爆发,那个地方真的被淹没了。老道确实有一点能力,几天以后的事情他见到了,这是一桩事情。另外有一桩事情,有一天老道告诉他,他在入定的时候看到有一场战争,告诉它的方位在中国的东方,距离相当遥远,这个战争非常残酷。他们听了之后,因为都是些军人,高级军官,对于这些事情消息都很灵通,没有,没有这个现象,那么以后就算了。过了三个月之后,就是老道讲的那个方位、那个距离发生事情,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他们就奇怪了,为什么他在三个月之前看到?这就说明突破了时间,他可以看到未来,未来三个月的事情他看到了,看到这一场战争。所以说明时空确实可以超越的,小的超越。
我们在《神僧传》里面,这是哪一位的故事我记不得,这大概总是四、五十年前读的这些书。有一位印度来的法师,在中国传道讲经说法,回去的时候,就有许多人,平常亲近法师,都办了好的斋菜为法师饯行。这个法师的法缘非常殊胜,头一天人家请他吃饭,他都去了。每一家都欢欢喜喜,“法师看得起我,你看多少人家请他,他今天到我家来应供”,那个人讲“法师瞧得起我,到我家来应供”。到第二天到十里长亭去送行,大家去送他,每个人谈起来,“昨天中午法师在我家”,“在我家”,这样一串连起来,差不多当天请他,有三、四百人家他都去了,才知道这个法师有分身的本事,同时吃午饭的时候,他能分几百个身,每一个人家都去,记载在《高僧传》里面。佛说这些能力我们统统都有,这个法师有这种能力,这是我们通常讲的,至少他也是小乘三果罗汉,三果罗汉有神足通。神足通就是变化,《西游记》上讲孙悟空七十二变,三果就有这个能力,那决定不只七十二变,孙悟空跟斯陀含相比差很远,差太远了。他同时能够分身,说明“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这是事实。可见得佛法一定要修学,我们要想得到真正的幸福、自在快乐,只有在佛法里才能得到,其它法门纵然得到也很有限,没有佛法里能力这么样的广大,真正是无有边际。上面所讲的“自利”,你自己得到的好处,你得到的受用。下面这个经文是讲“利他”,帮助社会,帮助大众,这里面有四小段。
得佛辩才。住普贤行。善能分别众生语言。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超过世间诸所有法。
这一小段题目里面讲的“妙行显实”,“行”是他的生活行为,“显”是显示出真实的作用。“得佛辩才”,佛的辩才无碍,这是达到究竟圆满。在佛经上为我们解释辩才有四种。第一个是“义”,义是理论,佛对一切法的理论透彻。世间人赞美上帝全知全能,实在讲,佛的辩才真的是全知全能。说佛的辩才,诸位要晓得就是说我们自己的辩才,我们自己因为有障碍,把这种才能障碍住不能现前,所以叫凡夫;如果障碍除掉了,我们的能力现前,那就叫佛。说“众生”是说自己,说“诸佛”也是说自己,自己迷了就叫众生,自己觉悟了就叫佛,所以要知道佛跟自己的关系是一不是二。经上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我们自己的本能,自性本具的智慧。我们读了这个经之后,如何将自己的本能恢复?理论上通达没有障碍。第二是“法”,法是方法。法是一切诸法演变的过程,都在法里面,用佛家平常讲的话来说,就是因果的变迁,这是属于法。讲席当中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因果是转变不空,相续不空,转变跟相续都是法。佛对于这些通达没有障碍。第三种“辞”无碍。辞是言语表达,现在我们讲的辞令无比的高超,我们常讲佛的辩才无碍,现在讲辩才多半是讲辞令,他很会说。第四种“乐说”,喜欢说。你虽然有辩才无碍,不喜欢说话那也不行,人家得不到利益,喜欢讲给别人听,只要别人肯接受,他喜欢听,佛就喜欢说。佛的辩才里面含这四个意思。
这四个意思,我们有没有能力学得到?现在有一些在家、出家的同修,发心要来学讲经,学讲经一定要学佛的辩才。可是你要晓得,佛的辩才是性德的流露;换句话说,不是学来的,学不来的。你怎样才得到?前面讲一定要得定。所以现代教学的方法跟从前不一样,如果我们真正想开智慧,还是从前老方法有效,现在这个新的方法没效。老方法为什么会有效?老方法从禅定教起。譬如说你要学讲经,从哪里学起?先修禅定,得到禅定之后,再来学讲经那就很容易,一听就开悟、就明白了,哪有那么麻烦。为什么?定心能生智慧,你有慧解。现在你为什么学得这么辛苦?因为你有妄想,你有杂念,你有烦恼,你有忧虑,你有牵挂,你没有智慧。上台讲经讲一个小时要预备几十个小时,好辛苦,到什么时候,你预备一个小时可以讲十个小时,讲得很自在,你就快乐了。所以从前学讲经先修禅定,现在大家不肯修禅定,一开头就想研究经典,研究古今人的注解,不行,永远不能开悟。我们现在虽然没有禅堂,有念佛堂,念佛堂一样。所以真正要是学讲经,发大心将来要弘法利生续佛慧命,从哪里学起?最好先到念佛堂老老实实念三年,三年念下来之后,你的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有了。你一天到晚在那里一句“阿弥陀佛”,你不会胡思乱想,你万缘放下,能够放下三年你的心定了。如果念佛堂住上三年,你来听我讲经,开悟的可能性很大。所以现在大家学经学得这么辛苦,道理在此地。这是现代教学的方法跟从前不一样,现在修行人的成就远远不如过去,道理都在此地。
第二句“住普贤行”。“普贤行”是什么?实在讲,就是前面讲的华严三昧。我们这一部经这一品,一开端就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就是普贤行。普贤行简单的说,只有一个念头,利益一切众生,造福社会、造福人群,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没有,那是普贤行。所以普贤行是以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慈悲心,做一切利益众生的工作,这是普贤行。这是菩萨行里面最殊胜的行门,要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是“高级的菩萨行”,称之为普贤行。普贤行它的样子是什么?样子就是我们自己现前的生活,现前的工作,现前处事、待人、接物,样子没有改变还是照常。事相上没有改变,心理上改变了,决定跟从前不是一个想法,不是一个看法,你的想法、看法转变了。从前念念有我,为我,为我的利益,现在这个念头没有,这个事也没有了。现在是念念为一切众生,念念为社会大众,世间人讲的牺牲奉献,他所做的确实是牺牲奉献,但是牺牲奉献这个念头他没有。如果你有牺牲奉献的念头,还有这个意识,你还是凡夫,你修的不是普贤行,你还是凡夫行。凡夫里面修的什么?修的是善行,善因将来有善的果报,不是普贤行。普贤行的果报不在三善道,普贤行的果报就是前面的四句,我们这个经上前面的四行,那是普贤行的果报。不但不在六道,连十法界也不在,他的果报在一真法界,这是我们学佛不能不知道的。
普贤行要详细说,就是一部完整的《华严经》,你展开《华严经》,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字字句句都是普贤行。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有这个缘份学习,是大福德。这个福报不是一世的,也就是这个机会不是你随时能够遇得到的,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华严经》大概最近,至少有两百多年没有人讲过,我们今天遇到这一会决不是偶然。这一部大经,诸位要不是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你就不可能遇到,你遇到了你也不可能生欢喜心,遇到能生欢喜心,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不是容易事情。我们既然得人身,遇到这个机会就不能放过,虽然不能学得圆满的普贤行,普贤行里面学个一条、两条,我们这一生都受用不尽,这都是事实。《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纲要,当然也就是普贤行的纲要。
请看下面一句,“善能分别众生语言”,这是说语言上的障碍突破了。语言我们很清楚,特别是住在新加坡,新加坡这个地方虽然很小,种族很多,连官方的语言都采取四种,有英语、华语、马来语、印度语,都有四种,语文都不同。可是佛菩萨他们的本事很大,“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个我们做不到。如果是佛跟这些菩萨们在此地讲经,各种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不同言语的人,坐在下面来听经,不需要翻译,每一个人都能听懂,这个很妙。每一个人听佛讲的都是自己的语言,佛有这个本事,这个很不可思议。我们想想可能吗?现在想一想还真有可能。为什么?因为现在用计算机可以能做到,既然计算机可以能做到,佛的智慧比计算机不知道要高多少倍,所以我们现在看计算机的运用操作,想到佛这个能力,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确实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我们在经典里面所看到的,它的道理是如来跟这些法身大士们,他们是真实智慧、无碍辩才,这一种功德力量,所以能够变现出随类的语言。他不需要别人翻译,他能够在同时同处以一个音声,叫所有人听到都听到他自己的语文,他有这种能力。有这样的能力,说法利生就没有障碍了。
大家都晓得佛法好,佛法非常殊胜,今天佛法在全世界的弘扬,实在讲语文的障碍是第一个因素。真正有修行的人,当然这个修行没有证得华严三昧,要证得华严三昧这个问题解决了,没有那么深的功夫,所契入的境界很浅,能入个几分,功行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就受语文的障碍。对于不同语言、不同文字的这些人,就不能把殊胜微妙的佛法介绍给他们,必须要通过翻译。像古时候两千年前,佛法传到中国,那个时候的经典是梵文,到中国一定要翻译成华文,中国人才能看得懂。通过这一次的翻译,世尊原来的意思有没有被翻错误?这在我们一般常识想象当中来说,一定是有可能,不可能把他原来的意思,一丝毫不错误的翻出来,很难。我们普通人自己写一篇文章,请人家去翻译外国文字翻出来了,跟我们原来的意思是不是完全相同?很难讲。如果把佛的意思翻错,怎么办?那不是贻误众生?所以这一点,也引起现代人学佛对于经典怀疑,所以有一些人一定要去找梵文原文的经典,到哪里去找?原文的经典都失传了。中国人有没有尽到责任?在古代大量梵文经典流传到中国,非常可惜,中国人没有保存,翻成中文之后梵文经典就不要了,没有把它保存流传下来,你说这多可惜。
我在早年学佛的时候,就这一桩事情请教过方东美先生,我提出这个问题,“这样珍贵的典籍,为什么不好好的保存下来?”你看看中国古人,唯恐佛经将来在大灾难当中失传,把它刻成石经,常住名山流传给后世。前些年在中国房山发现的石经,你看古人用心多苦,唯恐失传,把经文刻在石头上,全部的《大藏经》分别藏在七个石窟里面。我到房山去参观,叹为观止,那个工程不亚于万里长城。根据他们的记载,这一部经典总共刻了差不多三、四百年才完工,多少人力、财力来做这个工作,为什么不把梵文保存下来?方先生听到我这个疑问,他老人家哈哈大笑,这一笑也把我笑糊涂了。他告诉我,他说这桩事情你不知道,过去的中国人跟现在的中国人不一样,现在中国人没有民族的自信心,都觉得不如别人,过去的中国人自信心之强,别的国家民族比不上,世界第一。佛经翻成了华文,不但它的意思一点都没有错,就能够有这么肯定,意思决定没有翻错,而且文字比梵文原文还要华美,那就告诉天下人,以后读华文经典就可以,梵文用不着读,不要了。你看看这种气概,我们想不到方先生说出这个话来,我们想想确实是有这个道理,中国人翻成华文经典值得自豪。
所以李炳南老居士告诉我,当年参加翻译译场这个工作,里面很多修行证果的人,所以它这个意思才翻得不会错。佛说的这个境界,他们这些人修行真正证得这个境界,契入这个境界,他翻译就没问题。决不是像我们现在一知半解自以为是,那不行,那就错误百出。所以从前人真的是有修有证,我们现在人是有信有学,那个修都谈不上,证更没有。今天学佛,我们的成果远远不如古人,道理在此地。所以经上讲的这句话,我们深深相信这个可能,但是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今天还是要通过翻译,翻译的工作非常艰难,要真正把翻译工作做好,还是要靠修行的功夫,那才真正能做得好。
“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本经总共说了三个“真实”,这是为古大德非常赞叹的。在一部经上讲三个真实很少,这种经典不多,我们在此地看到第一个,“真实之际”,向下还有两句,“住真实慧”,“惠以真实之利”。这三句也可以说是《无量寿经》的总纲领,也是唐朝时代善导大师跟我们讲的,“一切皆从真实心中作”,这个经上说三个真实。“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一句说明诸佛如来,他为什么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原因说出来了,众生有感,他就来应。我们心里面有感,往往自己都不知道,这就像现在科学里面所讲的电波,我们这个电波发出去,这个电波非常微弱,自己都没有感觉到。可是这种微弱的波,佛菩萨那里他已经接收到,他比我们高明太多,我们自己发出去自己尚且不晓得,他知道了,他知道他就来了。他来了反而我们感觉到非常惊讶,佛菩萨怎么来了?
这个微弱的波是什么?能够接受佛法,就是如果有人说这些东西,我们听了能相信、能理解,只要你有这个条件,佛菩萨就来。如果你听到这个法,接触到这些法,你不能相信、不能接受、不能理解,他就不来。所以这种波发出去这就有感,他来现身、来说法,这是他来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如果我们是个强烈的欲望希求,当然这个发出去的电波就很强,我们自己很清楚。像现在我们建念佛堂,我们希望建弥陀村,希望求三宝加持,这个心的力量非常强,这个不是微弱的,我们有感,佛菩萨哪有不应的道理?佛菩萨如何来感应,就看我们发的心是不是真心,如果是真心,反应就非常显著、非常明显;如果是妄心,借着这个来搞名闻利养,来贪图五欲六尘,给诸位说,佛菩萨就不应,就没有感应,你这个波再强也没有感应。为什么?跟他的频率不相同,频率不一样起不了感应道交;如果你这个心是至诚恭敬的心,就有感应。佛菩萨示现到这个世间来,以种种不同的身份,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但是他们所表现的,总不离这个原则,就是这一句“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我们在《华严经》上特别明显看到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就是这一句话,在《华严经》上用了四十卷的经文,在《无量寿经》上就八个字。
“开”是开佛知见,“化”是契入境界,佛家常讲开示,开就是开示的意思。众生对于这些事、对于这些理,不明白、不了解,这叫闭塞。你遇到这些善知识,这些明白人,这明白人就是佛菩萨,佛菩萨示现的,他来给你说明、给你讲清楚,指示你,给你讲清楚,你听了之后觉悟,所谓是茅塞顿开。他给我们开示的是什么?给我们说明的是什么?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后面讲的“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事实的真相,他一说我们就明白,这个“化”就是明白,我们就产生变化,原先是迷惑颠倒,现在是恍然大悟,所以这叫做开化。“佛知佛见”,佛是觉悟的意思,就是觉悟的知见;知是明了明白,见是见解,你的明了、你的见解完全正确。正确的标准是什么?跟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相应相符合,这个见解思想才叫正确,正确的标准在此地。所以大家不要以为佛之知见,一定是以释迦牟尼佛的见解思想作标准,你就错了。释迦牟尼佛没有思想,释迦牟尼佛也没有见解,这个标准是事实真相,与事实真相相应。
“显示”就是示佛知见。根性利的,我们讲聪明伶俐汉,这是禅家常说的。根性很利的人,佛一说他就明了,这是上根人,他就懂得。中下根性的人还不行,你给他讲,他似懂非懂不能够透彻,所以更进一步要显示,显示什么?做出样子来给他看,他这才恍然大悟,他才真正明白;显示要做出样子,做出一个榜样来教他。佛法一切经论里面,佛常常嘱咐我们,这个话说了不晓得有几百遍、几千遍,甚至于说几万遍,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每一部经上都有好几遍,全部《大藏经》上不是有几万遍了!劝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一句话说了几万遍,这是佛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受持”,受是接受,佛所讲的道理,佛所讲的方法,佛所讲的境界,我们要接受,我们要相信,这个是受。“持”是什么?保持不能够失掉,一定要把它用在我们生活上,用在我们日常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把他所讲的道理方法要用上才行,这才叫受持。
“读诵”是劝我们常常要读经典,为什么?不要把老师的教训忘掉,凡夫很健忘,这一部经要是常常不读都忘掉了。我讲经常常引用一些经典里头,都把那些字都念错,为什么?那经不常念,甚至于一、二十年都没有再温习过一遍,偶尔想起一、两句,里头还有几个字搞错了。所以读书人,特别是学讲经的人,这些参考资料确实不能够离开。我过去自己的道场这些资料非常完备,到这个地方来我也带了不少东西,但是搬了几次家都搬不见了,现在我手头上什么都没有,所有这些经论资料都不晓得到哪里去了。以前我住在一个居士家里头,搬到这边来,这一搬都搬乱了。由此地以后又搬到净宗学会,净宗学会又搬到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听说现在又给我搬到澳洲去,都不见了,所以在教学上造成很多的困难,许多资料找不到。希望将来我们能够有个永久的道场,建立一个完善的图书室,我们参考资料完备。不但是讲台上,平常我们跟人家谈佛法,引经据典都不可以有错误,一定要多读,所以佛教给我们要读诵。还要热心“为人演说”,演是什么?演就是显示,也是表演,你所学到的你要做到,你学到的没有做到不算,一定要做到。所以演是表演,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说”是给人说明。
开化是说,显示是表演,这是为人演说,演说什么?“真实之际”。在本经上用的是这个名称,在《般若经》上佛讲“诸法实相”,跟这四个字意思完全相同,一切法的真实相。“际”怎么说?际是达到极处。我们用佛学的名词来讲,“诸法实相妙理究竟至极”,那就是际的意思;或者说是“实相妙处穷尽其理”,达到极处叫做际;是边际、顶点。一般大乘经上也说“彻法底源”,这一切法的底,一切法的源头,也是际的意思。由此可知,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不是普通人能做到,只有诸佛如来才能够做到。为什么?他证得真实之际,你没有达到你怎么能说得出来。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一定得佛力加持,如果不得佛力加持,因为不是他自己的境界,他也说不出,等觉菩萨说法都要求佛加持。我们看古大德注经,看看古人注解经,前面一定有求佛加持的偈颂,请加。古人讲经没有上台之前在下面拜佛,也求佛加持。我们不求佛加持,上了台就胡说八道,那还得了,所以我们在上台之前,礼佛三拜求佛加持,没有别的办法。这八个字实实在在讲,圆圆满满含摄一切佛法,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没有离开这个原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给无量无边众生所说一切法,也不出这八个字,这八个字给我们说的是究竟圆满。
“超过世间诸所有法”,这当然之理,不但是“世间”诸所有法超过,“出世间”诸所有法也超过。那么这一句经文落实在哪里?落实在这一部经,这一部经就是诸佛如来“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所以隋唐古大德他们在研究、在探讨,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哪一部经才算是第一?到最后的结论,这一部经是释迦牟尼佛一生当中所说的第一经,这是许许多多经论一一来作比较,这个经是第一经。所以这一句话,就落实在这一部经典之中,确实是超越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要特别珍惜,所以每讲这一部经法缘特别殊胜。我讲经讲了四十年,走过许许多多国家地区,讲任何经典都不及这一部经的法缘殊胜,听众多、听众欢喜。你要说是我会讲,应当我讲每一部经人家都欢喜,人都那么多,可是不一样,讲这一部经人特别多,讲别的经人就少一半,这个原因是什么?三宝加持,不一样。我很有体会,在这么多年当中,常常想一想道场里的状况,唯独讲《无量寿经》法缘特别殊胜,其次是讲《弥陀经疏钞》、《要解》,听众也非常欢喜,比讲其它经论那个情况不一样,证明“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再看底下这一段: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这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心常常谛住在度世之道,这一句话怎么讲?“谛”是真实,不是假的是真的;“住”是安住;“度世”就是四弘誓愿里面讲的“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心要常常安住在大愿之中、大愿里面,这就叫“谛住度世之道”。常存这个心,这就是真正的菩提心。什么叫“度”?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关怀、爱护、帮助,以真诚的心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真正做到舍己为人。世间人有这种心肠的人少,诸佛菩萨确确实实都是这样存心,都是这个心。阿罗汉虽然也有帮助人的心,那个心不热烈,一定要有人去求帮助,这个阿罗汉看到很顺眼他帮助你,看不顺眼他未必肯帮助你。不像菩萨,菩萨真的有求必应,甚至于你不求他,他也来了。愈是有苦难的地方,佛菩萨示现的愈多,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
像现在这个世界,我们每一天看到这些消息,各个国家地区传来的灾难太多太多了,这些受灾受难的,诸佛菩萨有没有去帮助?有,而且很多。诸佛菩萨帮助,为什么他还有这么大的灾难?业力现前。佛菩萨能帮助你,佛菩萨不能帮你消除罪业,这是佛在经上讲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三个力量是平等的,心的力量,佛的力量,众生造作的业力。我们在《地藏经》上读过,经上讲众生的业力,“能敌须弥,能深大海”,形容众生造的业力不可思议。你造的业你一定要受这个果报,当你受果报的时候,佛菩萨一定在旁边照顾,在旁边帮助你;如果对佛法深入一点会感觉得到。众生受大灾难的时候,佛菩萨哪有袖手旁观之理?没有。可是我们自己如果真正要能够侥幸的免于灾难,我们自己的心念跟佛菩萨的心念要相应,就很有可能避免劫难。这也像我们前面所说,我们心里面发出去的思想的波,跟佛的心波频率接近、频率相同,就得到他的帮助,这是我们佛家讲的保佑、加持,道理在此地。你不懂,你认为那是迷信,你要懂得,它是思想波的频率相应,确确实实能帮得上忙。
诸位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想到,我们讲堂发的是什么波?这么多同修在此地,我们很尽心的在听讲,我们在听讲两小时当中不起恶念,念念都是善念,念念都是与经教相应,这个波好,这个波跟佛菩萨的波相接近,纵然不是频率完全相同,但是非常接近,就得佛加持。念佛堂大家日夜在这里念佛,这个力量就更大,所以要晓得这个道场,讲堂跟念佛堂就是思想波的发射站。如果我们这个波的力量很强烈,就能把世间这一些众生,他们那个思想波是贪嗔痴慢、自私自利,我们这个强大的波就干涉他,能够把他那个波干扰着他不起作用;我们这个起作用,就能够给世界带来祥和,就能把这个世间一些灾难减弱,把这个世间劫难减缓,时间减短。念佛有什么好处?好处在此地,这不是迷信,真有科学的理论与基础在里头。
现在这个波动的现象,科学家承认了,甚至于说,世间根本没有“物相”的存在,所有物质现象是波动的现象。这个话说得有道理,他讲这个话我一听就明了,我一听就点头,说得一点都没错,确确实实是波动的现象,是波动产生的幻觉。《般若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话都是讲真的,所以说波动的现象。所有一切物质,植物、矿物只要是有现象的,现在科学家分析它,分析为分子、原子、电子,分析到基本粒子,仔细观察它都是在动,它不是静止。它是动的,动就产生波,所以哪一个物象没有波?我们佛家不叫波,佛家叫“光”,都有光;中国内地学气功的人,他叫“气”;科学家叫波,都是说的一个现象、一桩事。而且波动是以思想波动最明显、最显著,所以佛法讲“依报随着正报转”,就是根据这个道理。为什么物质环境会随着我们思想波来改变?思想波的力量强,干涉它,改变它的波动频率,所以这个物质的现象就改变了。我们可以改变它的频率,干涉它、干扰它。
如果是不正确的思想,干扰就把自然现象破坏,我们就有苦受。现在地球生态平衡被破坏,什么原因被破坏?气候也反常,海水温度也增高,南北极的冰融化,什么道理?我们的思想波干扰的。这个思想波就是贪嗔痴,发射出来,严重的贪嗔痴。贪是水,嗔是火,痴是风,心里面的不平就是地震,它都有原因的。可是这个深的道理,科学家现在还没有发现,这才是第一个因素。他们所看到的,没有看到第一因素,看到第二第三,没有看到第一,第一个因素,佛经里面讲得透彻、讲得明了。我们要想帮助一切众生,从哪里帮助起?从教育。古人懂得,现在人不懂,古人重视教育,教育里头最重要就是教你有一个健全的思想,有一个合理的思想。这个“理”就是此地讲的“真实之际”,要与宇宙人生的真相相应,这是正确;违反真相,那是完全错误。
所以是非人我、贪嗔痴慢,真实之际里头没有,这是违反的,这是错误的,错误就会把自然生态破坏。如果是正确的,自然生态就正常,有大道理在,这些道理都在大乘经典之中,佛讲得太多、太详细。这么好的东西,学佛的人称为“三宝”,世间人很轻易的,迷信两个字就抹煞了,就把它遗弃,不晓得再去研究,不知道这个东西真正能解决现代的危机,真正能够解决一切众生的灾难,让我们离苦得乐。所以现在人迷信科学,迷信科学的后果,不如迷信佛学,迷信佛学将来可以生西方极乐世界,迷信科学到哪里去,那我就不知道了。
底下这几句就是“心常谛住度世之道”的落实。“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随意”就是随缘,就是随缘自在。这是讲我们生活的态度,现在人讲心态,我们生活的心态要随缘自在。随缘是对攀缘说的,什么叫攀缘?你心里面有所希求就是攀缘,攀缘就不自在。为什么?因为你有“得失”这个心,得失心里面就生烦恼,无量无边的烦恼都从得失心里头生的。如果得失这个念头打掉了,你就很自在,那个日子好过,你就过你真正的日子,真正幸福美满的日子。怎么说?你用尽心机,譬如说你赚钱,用尽心机、用尽手段、用尽方法,你赚的钱还是你命里头有的,你命里头没有的,多一块钱都赚不到,你看看你操的那个心不叫冤枉?你统统舍弃掉,心里头一念不生,你命里头这一天该赚多少钱,它自然就来,你说这个多自在、多轻松、多快乐。这个道理诸位要参不透,我常常教的,你回家去把《了凡四训》一口气念上三百遍,你就明白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谁定的?自己定的。自己前生修的因,这一生所受的果报,你前世不修因,你这一世哪来的果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所以通达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的生活得大自在。我不需要求了,命里有的到时候自然就来了,求它干什么?来了也不希奇,为什么?该来的它要来,不该来的它不会来,没有得失的念头。所以生活要懂得随缘,随缘就是随顺因果的法则、随顺因果的事实。
我们生活当中要造的,底下讲“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我们努力修善。譬如说你们要钱,每一个人都要求财,财从哪里来?布施。我这个财一文都没有,但是要多少就有多少,你说多自在,随念就来了,动个念头它就来了,可是来了之后我马上就舍掉。为什么?我要不舍后头就不来了,我只要这里一舍掉后面源源不断而来。所以你要晓得“舍得”,这佛教给我们的,“舍是因,得是果报”,你不肯舍,你怎么会有得?就没有法子得,因果违背了。可是你得到之后,你要懂得,得到那个得还要舍掉,又要把那个得再舍掉,你就像流水一样永远没有止尽的;你舍财得财富,舍法得智慧,施无畏得健康长寿。所以随意自在,这个人一生不会生病、不会衰老,我还告诉你,不会死,真的不是假的;统统得到就随意自在,死了就不自在,不死。所以真正想不老、不病、不死,都在《无量寿经》、都在《大华严经》里面。今天时间到了,这一段我们讲不完了。 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回复 引用

TOP

惭愧学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惭愧学人 当前离线

超级菜鸟

UID
15 
帖子
6755 
精华
88 
积分
33619 
威望
2337 点 
RMB
13037 元 
金币
3 枚 
贡献值
15671 点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来自
中国广东省五华县 
在线时间
267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9 
最后登录
2011-4-23 

超级版主

帖子
6755 
积分
33619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注册时间
2008-5-9 
25 (性别: ) 发表于 2008-6-3 13:32 | 只看该作者    踩窝窝   送礼物   问候Ta 【终南命理研究网】易学研究讨论室大乘无量寿经(第二四卷)
1998/9/5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2-34-24
请掀开经本,第七面第一行: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上一次讲到这一小段,因为时间的关系,还有一些意思没能说出来,今天我们还要作补充。我们学佛一定要以佛做我们的榜样,特别是修净土的同修,我们的榜样就是阿弥陀佛,一定要很认真努力向阿弥陀佛学习,学得跟他一样。阿弥陀佛在哪里?这一部经就是阿弥陀佛。在过去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如果我们能将这部经,不但是能信、能解、还得能行,一定要做到。如果百分之百做到,你就跟阿弥陀佛一样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是上上品往生,生实报庄严土,这个地位就高。如果我们不能学得百分之百,能够学到百分之七、八十,也可以说,决定可以生到方便有余土。七、八十也不行,能够学到百分之三、四十,同居土往生决定有份。如果说是信而不解,解而不能行,往生就没有把握了,这正是所谓“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就是因为没有去做,没有认真去学习。
这个地方第一句,“心常谛住度世之道”,如果合本经来讲,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帮助众生往生不退成佛。我们读四十八愿,一定要依佛陀这个好样子,自己从内心里面也要发这样的大愿,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阿弥陀佛没有为自己,说实在话,也没有自己,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自己。所以他是念念为一切众生,我们要想学佛,就要从这个地方学起。“三辈往生”里面跟我们讲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个地方所说的发菩提心,也可以的指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是真正的菩提心,果然能够依教奉行,我们于“一切万物”自然就“随意自在”。“随意自在”在此地来说,就是随类化身,随机说法。像《梵网经》上世尊所说的,“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千百亿是同时的,同时可以化千百亿身,这千百亿身是不是一个样子?不尽然,如果是一个样子,佛的能力还是有限。千百亿身,千百亿种身份,每一个身份都不相同,每一个身相也不一样。他那个身是怎么现出来的?是无心变现的。无心是随众生的心念变现出来的,每一个众生心念不相同,所以佛的德相不一样,一定是满众生的心愿。不但现色身满众生的心愿,说法也满众生的心愿,这叫随意自在。
下面这一句就好,“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通常我们讲“庶类”是专指一切大众,人间的大众。在此地的意思广,可以包括九法界,从佛的境界里面说,九法界众生都可以说是庶类,通常我们说十法界,十法界里面都可以讲是庶类。要紧的是“作不请之友”,这些众生没有来请你,没有请你说法,你就要去。这个样子是不是违背了师道?世出世间法,我们晓得都是属于师道,师一定要尊重,尊师重道。印光老法师告诉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我们的修学,我们能得多少东西,不在老师教,在我们作学生的善学,我们要会学,会学以一颗真诚清净心去接受,你才能够得到。所以同样是一个老师,同样在一个教室,老师上课有几十个学生在听。过去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师上课学生大概有七、八十个人,是一个大班。这么多学生当中,大家都听老师讲学、讲经,每个人所得到的不一样,受用不相同,这个决不是所谓根性有利钝,根性利钝多少有一点关系,不重要,重要的是诚敬。果然有真诚、恭敬,极其鲁钝的根性也能开悟。
世尊当年在世,学生里面就有很鲁钝的,诸位读经都知道周利盘陀伽,我想你要跟他一比,你比他聪明多了。他念一首偈,念上句,下句就忘掉了,再教他下一句,上一句记不起来了,我想你们还没到这种程度。他在世尊会上能证阿罗汉果,能得辩才无碍,什么道理?诚敬,这一点我们要晓得。所以佛法是师道,因此示现佛的身份度众生,就相当不方便,一定还要去找其他诸佛如来,去示现作学生,帮助你去度化众生,这所谓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还要一千尊佛来示现做他的学生。这些学生不是普通人,许多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再来的,他们示现的身份是佛弟子,作佛弟子就方便,可以“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因为他不是示现老师的身份,他示现的是同学的身份,学长的身份,这好讲话,不必要那么样的拘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菩萨成佛之后,还要倒驾慈航,退到菩萨的地位上来?就为了这一句话。所以这是慈悲到了极处,一定会回头,随类化身,这才能够普度众生,满足你因地上所发的弘愿。
这一句经文,我们自己要仔细思惟,怎样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真正的行菩萨道,真正实现“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弘愿,一定是常常存这个心,“心常谛住”,要常常去做到,“作不请之友”就是你做到了。怎么个做法?善巧方便无量无边,你一定懂得观机。什么时候、什么处所、对什么样的众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帮助他?契机契理,这是活的不是死的,活活泼泼。《华严经》自始至终这一种活活泼泼的例子太多了,那是一本好书。本经所讲的是原则、是纲要,《华严经》里面讲的是细行,细节应当要怎样去做。它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你真有心、真肯做才行,这句话我重复了很多遍,因为太重要了。我们今天学佛对于这一层,实实在在讲疏忽了。这个心,你说没有心还真有心,说有心又不见行动,我们今天处在这个状况之下。换句话说,信心不够坚定,愿心还不够强,遇到事情因循苟且不肯认真去做,尤其不能主动去做,“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是主动去做,这才是菩萨。如果有人劝导你去做,督促你去做,你勉强去做,那是小乘人,那不是大乘,大乘决定是主动的,这一点我们要认真去学习。再看底下这一小科: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这两句话重要。“如来甚深法藏”就是指的这一部《无量寿经》,关键在“受持”这两个字,“受”是接受,真信、真解、真能做到,这叫受;“持”是保持,永远不会丧失。这一部经典,特别是夏老居士这个会集本,我们看起来不深,他说“甚深法藏”,我们看起来不深,都能看得懂,这是这个经的好处,会集得好。因为这一部经它的作用,是要普度法界一切众生。法界众生,声闻、缘觉、菩萨根性利,有智慧、有神通;我们六道凡夫,特别是恶道众生根性很劣,佛用什么方法能够普度这些众生?这个经我们在经题上说过,这部经希有,一切诸佛都赞叹,道理在哪里?能令五道众生平等成佛,五趣就是指的六道。六道众生都能平等成佛,或者古德也有说五乘,五乘的意思就很圆满,五乘是菩萨、声闻、缘觉、人、天,实在讲这个经还包括地狱众生,九法界一切众生平等成佛,这真正不可思议。
所以深的人看起来甚深,浅的人看起来甚浅,这就妙,所以能够普及,能够受一切大众的欢迎,道理在此地。每一个人看到欢喜,无论是哪一种根性,真的是古德所讲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各种不同根性的人接触都生欢喜心。当然这个与阿弥陀佛的法缘有关系,一切众生久远劫来跟阿弥陀佛结了缘,缘深,听到名号、接触经本就触动善根,他欢喜心才能够生起来。说这个经甚深,也得要略说说,怕的是有初来听经的同学,未免有疑惑,因为翻翻这个经本觉得不太深。不但是这部经,更浅的、更白的,《佛说阿弥陀经》许多人都会念,都能够背诵。《阿弥陀经》像讲故事一样,我们看起来好象很浅不深。可是诸位要去看看蕅益大师的注解,看看莲池大师的注解,注解反而看不懂,经很容易看懂,注子看不懂,那是什么原因?甚深法藏。
这一部经我们过去曾经讲过多遍,常说。要是世尊详细跟《无量寿经》做个注解,有没有注解的本子?有。哪个本子?《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这个经的注解。大家一看《华严经》的确深,《华严》是这个经的注解,这是原文,比《华严》当然要深。《华严》有没有讲解?有。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就是《华严经》的注解。所以诸位要晓得,今天我们将全部的《大藏经》把它浓缩,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再浓缩就是《无量寿经》,从这个地方你就能够体会,这个经确实是甚深法藏。如果是说彻底的通达明了,佛说得很好,“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彻底究竟通达明了,这是诸佛如来行。换句话说,等觉菩萨都不行,等觉菩萨还要得佛力加持;换句话说,他才能解、能证。我们在今天这一会也在研究讨论,好象也能说、也能听,没错,我们在此地能说、能听、能解、能体会经中的大意,还是得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如果不得佛力加持,我们凡夫不能说。不但说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你听懂也没有这个能力,你能够听得懂,能够听得欢喜,都是过去生中的善根现前得佛力加持,所以才能够受持如来甚深法藏。
“护佛种性常使不绝”,这一句话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佛种性”是什么?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种从缘生”,这是说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着成佛的种子。这一个种子如果你要能够保护它,让它相续不绝,不绝就是不断,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成佛。我们修行为什么不能证果,不能成就?断了。佛种这两个字意思很广很广,不但广也很深。我们每一位同修,你有缘份到此地来,听两个小时经,到念佛堂念两个小时的佛,都是你佛种起现行。过去生中阿赖耶识,如果没有作佛的种子,你今天在此地坐两个小时,不可能,坐不住,坐不了五分钟就赶快往外跑了。所以证明诸位同修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一生当中圆满具足,具足就有机会作佛,只要你把这一句掌握到,你就有机会作佛了。每一个众生,我们不要说每一个人,说每一个人范围很小,说每一个众生范围大,往上包括菩萨、声闻、缘觉,往下就包括地狱、饿鬼、畜生,全都包括到,说众生都包括到。一切众生十法界的种性统统都有,哪一个众生没有佛种?没有菩萨种?没有声闻、缘觉种?我们今天虽然在人道,一定要晓得,我们也有地狱种子,也有畜生种子,也有饿鬼种子,统统都具足。
人死了以后到哪一道去,这可不定,看他临终一念,哪一个种子的力量强,佛经里面常说“强者先牵”,强的那个力量首先把他牵着他去受报。所以临终大事因缘,佛法里头不是讲生死大事,是死生大事。讲生死那是一个阶段,讲死生那个时间太长,死了就生,生了又死,死了就生,没完没了永远不断;这两个字颠倒一下,那个意思完全不相同。死了以后你到哪里去受身?这叫大事,生死不是大事,那真叫小事;死生才是大事,都决定在末后这四个字,“常使不绝”,这四个字做了主宰。
“佛种”是什么?佛在这个经上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佛种。我们心里头确实有,你只要有阿弥陀佛,你就有佛的种子。中国人家家都拜观世音菩萨,你有观世音你就有菩萨种子。听说过去新加坡还演过《济公传》,你头脑里头有个济公,你有阿罗汉的种子。饿鬼的种子是贪爱,悭贪是饿鬼种子,嗔恚是地狱种子,统统都有。现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哪一个种子常常现前,这个关系太大太大。佛在此地教给我们,最好是“护佛种性”。所以为什么我们建念佛堂?为什么每天要念十二个钟点的佛?就是实现这一句话,“护佛种性常使不绝”。这种念佛堂只要住上三年,你就可以拍拍胸膛,我往生决定有把握,一点都不假,三年的时间你这个种子产生力量。你没有这么长时间薰习,虽有佛种,这个种子力量不够。所以现在我们李会长为我们大家每一天都在忙着,作梦都没有忘掉建弥陀村,他现在头脑就只有一个弥陀村,其它的什么都没有。而且这是三宝加持,这一方的众生有福,找到一块很理想的地,我想有不少同修都去看过,佛菩萨安排。原本是看中隔壁这一栋大楼,那是上帝的意思,不让我们在那个地方用他的,给我们安排到更好的地方去。听说现在这个主人天天在哭、天天在流眼泪,他是基督徒,上帝安排的,他没法子。
弥陀村建成之后,如果能长住在弥陀村,实在讲弥陀村将来还得研究怎么个办法,实在讲很可以用三年一期、一个阶段,在这个地方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念上三年,可以说确确实实有能力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多住几年也决定不碍事,真正可以达到生死自在,那个一点都不假。有这种功夫,我们可以或者移到其它念佛堂去念佛,弥陀村可以让给别人,希望多成就一些人。三年决定可以达到生死自在,我肯定说这句话,也是这一句经文作依据。我们平常念佛的功夫不得力,就是功夫常常间断、常常夹杂,这样念法念上三百年都靠不住,别说三十年,三十年真是靠不住,一定要统统放下,一心一意,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给我们讲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在弥陀村、在念佛堂里头确实可以做到,这就是真正做到“护佛种性常使不绝”。一定不能间断、不能夹杂,佛号决定是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把你所有的杂念、忧虑、牵挂统统念掉,这才是护佛种性,其余的九法界的种性,我们都把它远离,只护持佛种性。所以这一句“甚深法藏”是指《无量寿经》,“护佛种性”就是念佛,持名念佛,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不退成佛,这是多么殊胜,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够相比的。
再看底下这一段,前面说的是自成就,自利,自利还要利他。实在说,佛也是在经上这么教导我们,自利之后才能够利他,自己没有成就要想成就别人,佛在经上常说“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你要想度众生,你要先度自己,自己没有得度,没有法子度众生。自己得度,在净宗里面就是你真正有把握往生,你是自己得度了。真有把握往生,往生的品位不必去理会,品位高低无所谓。如果自己一味执着我要高品位的往生,那你度众生的这个愿就没有了。换句话说,你能不能高品位往生?未必,为什么这个说法?因为你有分别,你有执着,你还好高骛远,所以你纵然能往生你的品位不高。反而不如心里头一丝都不挂,什么也不求,老老实实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那种人品位高,为什么?他没有分别、执着。由此可知,我们平时随缘度化,对自己念佛往生没有障碍,不但没有障碍还有功德。
大慈菩萨就说得很好,你能劝两个人念佛,就比你自己修行还要殊胜,这两个人要记住,这两个人真的往生才算数,不是说我平常劝几个人来念佛,拉几个人来听经,拉几个人到念佛堂念佛,这个不作数,真的往生了。你在一生当中帮助两个人成佛,你的功德太大了,你想想你将来会不会往生?决定得生净土。你临命终时,《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们的智慧、德能、神通,几乎跟阿弥陀佛差不多,这我们在四十八愿、在经上都看得很清楚,这个决定不是假的,我们要往生的时候他们都看到。纵然我们自己差一点、懈怠一点,我们阿赖耶识这个佛种性也相当强,这两个人在极乐世界,还不赶紧拉着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他会跟阿弥陀佛说,我们两个人到这个地方作佛是他劝的,现在他快临命终,我们赶快去接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大慈菩萨讲,你能够劝十几个人、几十个人往生,真往生的,你那个福报就无量无边,你能劝上几百个、几千个,你就真的是菩萨了。所以此地经文先教给我们,“悲演济度”:
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
这六句是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随缘随份,接引众生。佛将来接引我们,我们要接引有缘的众生。这个有缘也是过去生中,他有善根、福德,过去生中曾经修学过这个法门,可惜他没有遇到缘,没有遇到缘他不相信,善根不能现前,我们要劝导他、帮助他善根发现,这个功德就很大。所以第一个条件你要有“悲”心,“悲”是拔苦。纵然你这个朋友,你认识的这个人,他现前是大富大贵,不是一般贫贱之人。虽然眼前大富大贵,我们把眼光往远处去看一看,他这一生所造的行业,会不会堕三途?会不会依旧轮回流转?如果是这个样子,他很可怜,他的前途黑暗,菩萨就兴起大慈悲心怜悯他。眼前的富贵非常短暂,往后的前途一片黑暗,这是经上常讲的“可怜愍者”。你先要认识,先得明了,然后以你的智慧,以你的善巧方便,“演慈辩”,“演”是表演,“辩”是说明,要做出样子来给他看,这是真正的慈悲;慈悲用现在话说,爱护、关怀、全心全力去照顾他。
凡夫眼光短浅,实实在在讲,现在这个眼光短浅,可以说是太短太浅,为什么?只顾眼前,只知道眼前的利害,明天的利害就不知道了,明年那更不必说,短浅到这种程度。学佛的同修眼光应当要远大多了,我们能够考虑到来生后世,那就比这些人聪明多多。尤其是来生后世有许多条路,我们如何选择这就是更聪明了,选择得正确,果报是无比的殊胜。为了要令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帮助他们起信建立信心,所以自己一定要表演,这个表演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做出一个样子来给他看,他看了之后,久久自然他就觉悟过来、明白过来,这是要耐心的。看你帮助的这个众生他的根性如何,如果根性利的,很短时间他就觉悟;如果是中下根性,有时候好几年他才觉悟、他才回头,还有一些十几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才回头才觉悟,你要没有耐心,那怎么行?
我自己学佛,我不是一个利根的人,我是属于中等根性。章嘉大师教我,那么好的一个老师,有智慧、有方便,调教我这个学生,三年我才回头,相当不容易。我不是他一教我就相信,有些我相信,有些我还怀疑,不能完全接受。三年才回头,他老人家实在是很有耐心,真的示现给我看,怎么示现?示现圆寂过世了。他要不做这个示现,我恐怕还是回不了头,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回头。因为他老人家圆寂,他对我非常好、非常爱护,我感恩,在他火化场我搭了一个小帐棚,在里面住了三天三夜。在那里思惟,老师教我三年到底教了我些什么?认真去反省,才体会到他的苦心,明白了意思。如果他不示现入灭,我们就不会这么样认真去反省。“演慈辩”,表演给你看,平常是给我们说明、讲解,帮我断疑生信。我跟他相处三年,我深深感觉到他就是表演给我看的,做出一个榜样来给我看,让我在这个里头学习。
“授法眼”,“授”是传授,传授不是这个手交给你,那个手你接去,不是这个传授。善知识给我们表演,给我们说法,我们恍然大悟,这就是授。所以现在世间传法,法卷写个证明,我是第几代,你是第几代,都去当祖师了,那个不可靠。世间人重视文凭,佛教里头不重视文凭,重视实证,你确确实实契入境界那才算数,没有契入境界那一张纸是假的,那不是真的。尤其在我们现在末法时期,假文凭太多太多了,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法眼”就是经上常说的“如来的五眼”,只说一个,他为什么不说佛眼?这里面是讲菩萨的这个阶段,没有说成佛,只说菩萨,菩萨是法眼,实在讲菩萨也具足佛眼,神信道力比佛要差一等。《华严经》上说如来有十种眼,有十力四无畏,经上佛也告诉我们,菩萨也有十力四无畏,但是他的能力没有佛那么圆满,没有佛那么大。何况法身大士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功德、神通他都有。得法眼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得清净法身,我们常讲证得清净法身,智慧现前了。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他有能力辨别,他辨别得太快了,不需要经过思考,一接触就明了,这叫法眼。用现在的话来说,授法眼是传授高度的智慧,用这个说法大家比较容易懂。这是说我们要帮助人,前面两句是帮助人的动机;演慈辩是帮助人的方法,授法眼是提升他的境界,后面这两句是效果,帮助他收到了效果。
“杜恶趣”,这个地方讲的“恶趣”,不只是讲三恶道,声闻、缘觉、权教菩萨都是恶趣,为什么?没见性。标准是定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才是善门,所以这个地方的标准高,不是普通的标准。净宗是当生成就的法门,密宗里头也说“即身成佛”,没错,经典上是那么说的,可是他那个即身成佛,是成哪一个等级的佛?净土宗的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是成哪一级的佛?这是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的。印光法师的《文钞》,对于密宗的修学证果说得很多,他老人家讲得很明白,密宗的即身成佛,一般讲的藏教佛。藏教佛就是小乘的阿罗汉,只能到这个地位,比起禅宗明心见性还差很远,禅宗明心见性是圆教初住菩萨的地位。密宗里面所成的佛,天台家讲的是藏教,贤首家讲的是小教,没有出十法界,他有能力超越三界,但是没有能力超越十法界,也就是说无明没断,也只是断见思烦恼而已,这是很殊胜的成就。可是他真正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很有问题。
黄念祖老居士,他老人家说得很好,他是密宗的金刚上师,是密宗的阿阇黎,他这个人很老实不说假话。他说学密要在密里头成就,在今日之下几乎是不可能,学密宗要想成就的话,他很肯定现在这个世间已经没有这个人,所以他劝人念佛。过去倓虚老法师说过,在今天这个时代参禅,也决定不可能有成就。他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人,他老人家也高寿,九十多岁往生,他自己跟大家说得很多,他一生当中跟禅宗的大德往来很密切,明心见性不但他一生没见过,听都没有听说过。禅宗要不是明心见性就不算成就,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倓虚老法师肯定的。参禅得禅定的他见过,得禅定的,得禅定就相当不容易,真正参禅得禅定就能够生色界天,看他禅定功夫的浅深,生到色界初禅、二禅、三禅,这个他见过。还有纵然生到四禅天、生到四空天,也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比不上,差太远了。
我们能够把这些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让一个发心修学佛法的人明白觉悟,这叫授法眼。他认清楚,他知道选择,选择《无量寿经》,选择念佛法门,死心塌地决定没有疑惑,这是你真正把法眼授给他,然后自自然然恶趣就堵塞了。不但他不会堕三恶道,说老实话他也不会搞六道轮回,不但不搞六道轮回,他也不愿意在十法界,一定要超越,超越太难,念佛容易。所以在无量法门,通常讲八万四千法门,确实是有这个数字,诸位在《教乘法数》,在《佛学大辞典》里面可以查得出来,那是一点都不假,无量法门里面你就会选择这个法门。如果没有真正的法眼,摆在你面前也会当面错过,不识货,所以此地的恶趣意思就很广了。
“开善门”,“善门”意思也广,不是三善道,不是人天善道,是成佛之道,而且成的佛是究竟圆满佛,圆教的佛果。无论是天台家、贤首家所说的,究竟的果位唯有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真正是善门。但是我们接引初机,一定要细心观察他的根性,诸位学讲经的同修,都听我讲过三番观机,如果初学的人没有接触过佛法,我们用很浅显的方法来帮助他,他能接受,甚深法藏不是一开端他就能接受。我接受净宗法门是学佛七年以后,不是那么容易,所以老师有智慧、有方法,佛经上常讲的“善巧方便”,他有善巧方便,他懂得怎样来诱导。我在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书,喜欢学问,所以接触佛门,老师知道念佛好,他要教我这个法门,我就调头而去,恐怕就不会再学佛。为什么?对于这个法门的理论、方法、境界是一无所知,你给我讲,我怀疑,我还有一套歪理来跟你辩论,那就很麻烦了。所以老师高明,顺着我的嗜好来教导我,你喜欢研教,好,就让你去研教,逐渐逐渐从大小乘经论里头把你引到净土,这方法很高明。所以他直接介绍给我,我不能相信,他用这些方法拐弯抹角把我引到这个路上来,然后才发现这个法门高。
原来我最初学佛,方东美先生教给我的,把佛法看作哲学。佛法有十个宗派,性宗、相宗讲道理我们觉得好,这是哲学;净土宗、密宗是迷信,加上个迷信的帽子,经典看都不想看一下。到后来才明了,我是真正怎么明了的,我跟诸位讲过,我讲《华严经》的时候才发现,发现华严会上从文殊、普贤、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都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把我吓了一跳,我没想到。我们最尊敬的文殊菩萨,他代表智慧第一,哲学就是求智慧,哪里晓得他念佛求往生,那我们还敢说往生错了、往生很迷信吗?如果这法门不是真正殊胜第一,文殊菩萨决不会修这个法门,普贤菩萨也绝对不会修这个法门,观音、势至,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更不必说。所以看看这些大菩萨,没有一个不在极乐世界,没有一个跟阿弥陀佛没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这样才认识净土,这才真正回头来了。
所以此地“杜恶趣,开善门”,“开善门”是专指西方净土,把其它所有大乘法门都贬低,这不是有意贬低,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贬低是从我们自己根性上来说。佛在经上讲的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那些法门,我们实实在在没有法子学,去尝试尝试看,决定不能成就。说实实在在的话,我的根性比我老师还强一点,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认识这个法门比我还困难,他还不服气,他还去学禅、学密、学教,花了很长的时间学了一大堆东西,到最后遇到印光法师,被老人家一喝斥这才放下,归心净土。他常常给我们讲,他至少浪费了二十年的时间,我浪费的时间才七年,他浪费二十多年,我的根性比他强一点。这就是个人根性不相同,回头有早晚,我们接触广大的群众,一定要有耐心,要有智慧,要有方便。末后这四句说: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
这四句,前面两句是我们帮助众生的态度。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处世待人接物?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自己。中国古人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跟这个就接近了。可是佛经里面说得更深,一定要把别人的利益,看作跟自己的利益完全一样,别人受害就是自己受害,这才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真正明白人。为什么?一切诸佛菩萨都是这个心态,诸佛菩萨都是明心见性之人,在《华严经》上讲的初住菩萨以上,这是说圆教,别教是初地,这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什么叫法身?“于诸众生,视若自己”就是法身。一切众生跟自己是同一个自性,这佛家讲的真如本性,同一个本性。众生不仅仅是有情众生,这里面把无情的众生都包括在其中。它此地没有说,于一切有情众生视若自己,它的界限就很清楚,它没有这么写法,只是“于诸众生”。“众生”两个字的意思,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众生。一切动物是众缘和合而生,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矿物还是众缘和合而生,乃至于一切自然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只要是有形相都是众生。众生这个意思就太广太广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一点都没错。正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唯心所现。
十法界依正庄严那是自己唯识所变,识是什么?是个分别。从分别里面变现出种种不同的法界,所以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不同的法界就没有了,没有才叫做一真法界。由此可知,一真法界里面的人,跟我们十法界里面的人,不一样的地方,十法界里面都还有妄想、分别、执着,一真法界里面的人没有了。由此可知,如果我们也能够离妄想、分别、执着,一真法界你就立刻证得。但是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没离开,同时存在,同处存在,这个不可思议,同时同处。所以诸佛与这一些法身大士,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能力随类现身,随机说法,他有能力,他就有能力千百亿化身,圆教初住就有这个能力。示现在十法界里面,示现在六道里面,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在这里头“兴大悲,愍有情”,就干这些事情来帮助我们。他在示现里面跟我们一样,也有分别、也有执着,这样他是不是堕落了?没有。我们住人法界,十法界我们现前住人法界,他住一真法界,我们虽然同在一张桌子吃饭,同样手拉着手,他住一真法界,我在人法界,不一样。
这个意思诸位要体会不过来,你就想到《坛经》里头,六祖曾经问永嘉,“你还有分别吗”?分别是凡夫,他答得好,“分别亦非意”,六祖听了点点头,没错,“你如是,我也如是”,六祖告诉他。那就是说明了六祖跟永嘉住一真法界,在教化众生的时候跟大家在一起,那一些众生住的是人法界,是在六道,他们住一真法界。所以给你讲经说法,也有分别、也有执着,但是他那个不是分别,我们以为他是分别、他是执着,他不是的,他是智。因为我们用八识五十一心所,他用四智,人家已经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他转过来了。他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四智菩提,我们用八识五十一心所,所以在形式上看没有两样,完全一样,骨子里面完全不同。我们的心是染污,他的心是清净,不一样,我们分别执着是染污,他分别执着是清净。他不是自己分别执着,我们常讲随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众生执着而执着,自己确实没有分别执着。这就说明十法界同时存在,一真跟十法界没有距离、没有前后,这是事实真相。
正因为这个事实,化他就是自度,自度就是化他,自度、度他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这也是大乘法里面常讲的“入不二法门”。我们看到是二,人家是不二,不二所以才“分别亦非意”,这个道理我们要很细心去体会,为什么?不是自己的境界。为什么不是自己的境界?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总是去不掉,只要有分别执着,那就不是我们境界。所以要常常作如是观,我们从这里下手,从这里入门,《楞严经》上讲的“最初方便”,这就是最初入门之处,我们一定要看别人的利害就是自己的利害,要从这个地方下手。别人有难就是自己有难,别人有福就是自己有福,所以这一句“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我们应当从这个地方学习。果然要是会了,利益无量无边,真正是说之不尽。
“拯济负荷,皆度彼岸”,这两句是讲我们因地当中所发的大愿兑现了。我们有使命有责任,为什么说你有责任有使命去度化众生?因为你在因地曾经发了愿。现在我们念佛的同修,哪个人没有在佛面前唱一唱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在佛面前唱了这一句,不管你有心、没有心,你在佛菩萨面前表示我发了这个愿,发了这个愿要兑现。所以帮助一切众生,你就有责任,你就有使命有义务,你应该要做。“拯济负荷”,你要把度众生这个担子、这个责任担当起来。末后这是目标,不是度一个、两个,是普度。因为你发愿的时候,你说“众生无边誓愿度”,你发的是这个愿,你没有发愿“新加坡的众生誓愿度”,你这个范围就很小,就不大了。你没有界定范围,那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你都得要度,这个愿不是随便发的,发了就要认真去做。“烦恼无尽誓愿断”,你不断,你是违背了你的誓愿,所以一定要把它做到,做不到也得认真努力去做。
话说到这个地方,也许诸位同修也听到佛门里头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一句话跟“众生无边誓愿度”,有没有抵触?有没有矛盾?我们要细心去思惟,没有矛盾。决不是说无缘的众生佛就不度他,没有这个道理,无缘的众生以后再度,不是不度他。无缘怎么样?现在跟他结缘,你不结缘不行,没有缘的先结缘,有缘的先度,所以他没有冲突。哪些人有缘?这一类的众生,接触佛法就生欢喜心,这就是有缘,你跟他讲他能够相信、能够接受、能够理解,有缘的众生先度。对于净土法门他能信、能解,肯到念佛堂来念佛,这就是缘成熟,我们一定要全心全力帮助他,为什么?他在这一生当中就可以作佛去了,现前这个身体,在佛法里面讲叫最后身。无量劫来在六道里头轮回生死,今天到了尽头,这个身最后一次,以后没有了,叫最后身。下一次再到这个世间来,那就是佛菩萨再来,乘愿再来,乘愿再来的人生死自在,就是“分别亦非意”之流,不是凡人,这个我们一定要晓得。所以帮助众生,缘没有成熟的跟他结缘,缘已经成熟的,那就要帮助他去作佛。
实在说,毕竟成熟的人少数,没有成熟的人多数,我想这一桩事情,每一位同修你们都看得很清楚。你看新加坡佛教徒有多少,绝对不只我们讲堂这几个人,决定不只,那些人也学佛,也念阿弥陀佛,有口无心,还不想往生,这个世界还很好,还值得留恋,其它法门也不错,学戒律的、学禅的、学密的、学教的多得很,那个是什么?半熟未熟。我们也要以善巧方便帮助他,促使他成熟,这就是要讲经研教,让他能够深入,逐渐逐渐明了觉悟。
在过去,我有一年在台湾南部讲经,遇到一个老先生八十多岁了,这是我们学佛的老前辈,我们虽然出家,其实他学佛比我们久,一生学了几十年,也参禅、也学教、也学密,样样都通。我在南部讲经他来听经,我们也认识很久了,他来告诉我:法师,现在我已经老了,过去所学的那些东西想想都用不上力。我说那你怎么办?“现在我老实念佛了,我一天念三万声佛号”,我说很好,你总算回头,八十多岁才回头,行,只要回头就能得度。他年岁大,每一天经行念佛好事情,他住在乡下,乡下常常在外面走路,他说我念一声佛号走一步,每一天念三万声佛号走三万步,身体很健康,八十多岁看起来很健壮。走路是很好的运动,特别是对于老年人。
所以念佛堂用绕佛为主,道理在此地。“般舟三昧”,他就是绕佛,叫佛立三昧,他不坐他也不躺下去。我们现在念佛堂不要这么严格,如果这么严格大家害怕,不敢来念,所以我们要放宽松一点,让大家念得很舒服,念得很快乐,念得很欢喜,喜欢到这儿念佛,这是第一步。所以以后如果我们有这个能力,我们念佛堂要有好几个,等级不一样的,愈往上面去就愈严格。初学的人很宽松,让你觉得欢喜,然后慢慢的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功夫也往上提升,但是总有一个大愿“皆度彼岸”。没有缘的人,我们给他种佛种子,像现在我们做了许许多多T恤,印上阿弥陀佛,你们穿在身上马路上走一走,好多人看到“阿弥陀佛”,给他种种子,这些人还没有佛种给他种佛种,这是接引的第一步。让他有机会听到佛号,看到佛名,看到佛的形像,这是第一步,给他阿赖耶识种种子,这就是“皆度彼岸”,我们现前的作法,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好,今天时间到了。 南无大慈大悲文殊师利菩萨!回复 引用

TOP

惭愧学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惭愧学人 当前离线

超级菜鸟

UID
15 
帖子
6755 
精华
88 
积分
33619 
威望
2337 点 
RMB
13037 元 
金币
3 枚 
贡献值
15671 点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来自
中国广东省五华县 
在线时间
267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9 
最后登录
2011-4-23 

超级版主

帖子
6755 
积分
33619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注册时间
2008-5-9 
26 (性别: ) 发表于 2008-6-3 13:33 | 只看该作者    踩窝窝   送礼物   问候Ta 【终南命理研究网】易学研究讨论室大乘无量寿经(第二五卷)
1998/9/12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2-34-25
请掀开经本,第七面第六行: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是第四段,也是总结。这个一大段的经文,经文相当的长,这是与会的菩萨众。在这个总结的经文里面,“悉获”,与会的这些菩萨每一位都得到“诸佛无量功德”。此地讲的“诸佛”有两个意思:一个就是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另外一个意思直接指阿弥陀如来,阿弥陀如来也叫做诸佛。“智慧圣明”,什么叫做“圣”?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很清楚的把它说明白。古时候对于一个人,这个人有智慧,对于宇宙一切万事万理,他都能够明了,而且能够彻底的明了,这个人就称为圣人;明了而不够透彻,这算是贤人,圣贤有这一点的差别。“不可思议”,总结菩萨众这个一大段的经文,无量功德就是指前面所叙说的。
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明了,世尊在此地为我们说明菩萨的智慧大德大能,只举了一个例子“八相成道”,举这一个例子。而其实我们从这一个例子当中,就要能够明了,这一些极乐菩萨们个个都是万德万能。在十方无际的刹土当中随类化身,应以佛身得度,就像此地所举的这个例子,示现八相成道,示现佛身而为说法。既然能现佛身,当然佛以下的菩萨身,声闻、缘觉身,六道众生身,乃至于无情众生的这个身相,没有不能现的,说明他们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达到究竟圆满。到底这个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哪一个层次的菩萨?或者是哪一个品位的菩萨?我们在这一部经里面,特别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西方净土的根本法,这里面阿弥陀佛明白的给我们开示,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法界,不可思议。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有这个能力,都有这个神通,都有如此的智慧,没有一样不圆满,所以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去的,一直到实报土上上品,都能如是的示现。像《观世音普门品》里面所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观音菩萨三十二应,三十二是三十二类,每一类无量无边。
我们读到这个地方,如果稍稍有一点体会,你一定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应当去,一定要去。唯有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真实的自在,才能实践我们的根本大愿,才能满足我们一切的希求,这是常言说得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学佛,在佛门当中有求未必有感应,可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不然,百分之百的感应。这个理,道理,事实真相,世尊在本经都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此地讲的“诸佛无量功德”,那就是究竟圆满的功德,智慧、德能、神通、方便没有一样不圆满,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落实到我们现前生活之中,我们应该要怎样修学?
现代我们居住的地球,由于科技的发达,地球是愈来愈小,不是地球缩小,是交通太方便了。今天我在联合早报看了一段消息,美国现在发展一种快速的飞机,这个飞机从美国的加州飞到日本,现在差不多是要九个小时,将来快速的飞机只需要一个半小时。我们就能够了解,这种飞机环绕地球一周,顶多只要六个小时,六个小时就环绕一周,所以地球愈来愈小了。现在的网络,计算机的网络,诸位知道我们在此地讲经,听众不只讲堂坐的这些人,网络同时传遍全世界。下一个世纪我们知道,科技进步到人人都必须要使用计算机,底下一个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计算机变成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每一个人从计算机里面都能收听都能收看,我们的影像也在里面,跟电视一样。所以任何地方我们讲经,都是对全世界在讲,很接近此地所说的“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有一点像,有一点相似。
佛菩萨他教化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我们一定会想到这么多的佛国土,每一个佛国土里面又有许许多多的众生,这些数量都不是我们数学的数字能够表达得出来。我们今天讲地球人数,现在统计大概有六十亿,但是这只说是一个地球,如果要是说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众生数字就多了。娑婆世界有多少个太阳系?照经典一般的讲法有十万亿个太阳系。如果照黄念祖老居士的讲法那更了不起,他老人家所讲的,佛经里面讲的一个单位世界,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银河系。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多大?十万亿个银河系。这里面有多少众生,我们有没有想过?好象很多学佛的同修没想过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对我们的关系太大太大了,你没有想过是你粗心大意。佛法的教学目的何在?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应当都能够说得出来,你能够说得出来,说得清楚、说得明白,社会大众才知道佛法应当学,非学不可,不学不行。为什么?佛法的教学调和众生的,佛的十号里面有“调御丈夫”。
我刚才说的这是个前提,现在地球缩小,说明人与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不像过去农业时代,许多人老死不相往来,他的生活圈子很小,一生过着平淡的生活,跟外界不接触。现在逼着你非接触不可,这一接触问题来了,每一个国家地区文化背景不相同,生活方式不一样,意识形态也不相同,宗教信仰也不相同。这样一接触,许许多多不相同的这些文化发生冲突了,这一些冲突要不能够化解,会对社会带来许许多多的动乱不安,现在所谓的歧视,不仅仅种族的歧视,宗教的歧视,文化的歧视,多了。这些歧视严重的时候,就产生暴动、斗争,乃至于战争,这不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希望看到的,但是这些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似乎是无法避免,于是我们才深深体会到,佛法教学重要了。佛法最重要的就是教我们如何消除这一些隔阂,所以佛法教学的总纲领,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了,这些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所以真正能解决二十一世纪的一切问题,我们不能不留意佛陀的教育。
从这个地方使我们体会到,中国古代至少在两千年前,汉朝初年的时候,现在一般学术界认为《十三经》的《礼记》,应当是在战国末尾汉朝的初期那个时候完成的。《礼记》里面有一篇《学记》,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古老的教育哲学,里面告诉我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使我们想象现代化的国家,都非常着重国家的基础建设。但是基础建设里面把教育忽略,只注意到交通的建设,交通里面包括的有铁路、公路、港口、机场这一些设施。水利的建设,能源的开发,大家只注重这些物质建设,可是比这个更重要的是教育。现在我们也看到无论是国内国外,好象教育都很发达、都很普遍。我今天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是多余的,我们国家教育办得不错了,其实我所说的教育跟现在世界上一般的教育不一样,怎么不一样?现在这个学校再多,教育再发达,有没有消灭种族歧视?有没有消灭文化的歧视?有没有消灭宗教的歧视?没有。不但没有,这些问题还愈来愈繁杂,愈来愈严重,由此可知,教育出了问题,教育有了偏差。
我们依照中国古老的教育的思想,以中国儒家作个例子,中国教育采取孔孟的学说是在汉朝初年,汉武帝制订的教育政策,在这两千年当中政权有转移,改朝换代,可是汉武帝制订的教育政策,一直到满清都没有改变,这一个政策能够用两千年之久,也是不可思议。儒家教学内容是什么?伦理道德。孔夫子教学分四个科目,如果要用现在以大学来讲,他这四个科目就是四个学院。第一个是“德行”,把德行摆在第一位,德行里面包括些什么?包括伦理,这个伦理是广义的伦理,不是狭义的,教导我们人与人的关系。现在哪有这种教学?这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就在此地。告诉我们夫妻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君臣的关系,朋友的关系,这是“五伦”。我们能把人与人的关系搞清楚,人与人的义务我们都能够尽到,是道义,讲道义而不是讲利害,教育才算是成功,这样子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所有的误会隔阂。伦理第二个项目,是教我们认识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这个关系搞清楚,就能够维系整个地球上自然生态的平衡。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地球生态失去平衡,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这是大家不了解我们人与生活环境的关系,要怎样爱惜环境,保护环境,培养环境,而不是破坏它、糟蹋它。
中国人不是不懂得科学技术,在汉朝的时候,我们在史书里面记载,今天世界上先进的一些发明,最初都在中国,中国人为什么不继续发展科技,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如果中国在两千年就开始发展科技,恐怕现在这个世界已经早就被毁灭掉了。中国这些聪明人,他有伦理的观念,他对历史负责任,对广大的群众负责任,如果这个科技是有害的,虽然有利,它有副作用。譬如现前大家都晓得,南极天空臭氧层破了一块很大的洞,现在面积是愈来愈大。臭氧是保护地球的,吸收太阳的紫外线,如果没有这层东西保护,太阳直接照到地面上,地球上很多动物、植物都不能够生存,都会消失掉。这个臭氧怎么会破掉?科技的副作用。我们中国古老的祖先了解这个状况,不发展,让我们这个世间生命多延续几年,不是不懂科学技术,这是说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在佛经里面讲,正报跟依报的关系非常密切。
更深一层的,儒家讲得少佛法讲得多,人跟宇宙的关系,佛家讲尽虚空、遍法界,大宇宙里面,这一般人讲天地鬼神,佛法里面讲的六道,讲的十法界,讲的十方一切诸佛刹土,跟我们有什么关系?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然后我们自己才知道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做圣贤人?圣贤人在佛教里面就是佛菩萨,佛是圣人,菩萨是贤人,过圣贤的生活,过智慧圣明的生活,那我们多幸福、多美满,这是佛教育。这才能真正解决二十一世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如何能够在这个地球上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共同来繁荣这个地球,共同来造福社会,这个要靠教育。所以在今天我们面临社会现实的状况,我们展开佛的经典有无限的感慨。但是现在有没有危机?有危机,危机是确实有。这样好的东西,可以解决一切众生问题的典籍在,没有人认识,没有人宣扬,反而令社会大众产生很多很多的误会。佛教变成宗教了,变成宗教有什么不好?宗教与宗教之间有排斥、有歧视。所以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学问,你把它看作学术也可以,术是方法,它有理论有方法,确确实实能帮助我们解决个人的问题,家庭的问题,你事业上的问题,国家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你说这是多么现实的学术。
民国初年在中国欧阳竟无大师他知道。欧阳竟无是杨仁山的学生,他曾经有一个讲演,讲题是“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从这个讲题上我们体会到,他真的认识了,他真的醒悟过来。可是他生在中国变乱的一个时代,虽然发了大心办学,培养续佛慧命弘法的人才,他在南京办支那内学院,只办了两年就停办,时间虽然短,几乎民初一些大法师、大居士,都是这个佛学院里面学习出来的。非常可惜他这个佛学院的寿命太短,如果他能办个十年、二十年,我相信我们今天的世界不至于有这么大的动乱,不至于有这么多的灾害。这些道理,我们在讲席当中多次的详细说明过。在七十年代,一九七0年代,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在一个国际会议上他发表了一篇讲演,里面提到“真正能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他指出来“只有大乘佛法与孔孟的学说”。欧阳先生大概在二十世纪的初期,大概是在一九二0年前后,在那个时候说出来的,汤恩比在一九七0年说出来的,相差半个世纪。他们的看法、见解几乎完全相同,肯定大乘佛法能解决问题。这是我们为了现前苦难的众生,我们要认真努力修学,把佛陀的教学发扬光大。
为了避免佛学上一些名词术语,这些名词术语往往令很多人产生误会,一听到一看到就产生排斥不能接受,认为这是迷信、这是宗教。所以我们这一次在此地讲《无量寿经》、讲《华严经》,我们的总题目,就是旁边两根柱子上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实在说就是全部的佛法。你要说佛法的内容是什么?这八个字说尽了,一点都没错,一点都不勉强。“师”是什么?表率。“范”是模范。佛菩萨教导我们,我们个人要做一切人的表率,要做一切人的模范;我们的家庭,要做这个世间所有家庭的模范;我们所从事的行业,要在全世界同行业里面作典范,这是佛经典里面所讲的真实的内容。不但是大乘经,小乘经也不例外,字字句句都落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之中,从来没有跟我们生活脱节。这一次我们不受时间限制,我们可以采取长讲、细讲,如果不仔细的来说明,怕大家听了观念依旧转不过来,如果我们依旧把它看作宗教,把佛菩萨看作神明,我们就全部都错了。
“佛、菩萨、阿罗汉”,这些名词在佛教教育里面,严格的说它是学位的名称,我们要清楚。佛教的活动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社会教育工作者。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么一个身份,这么样一个人物,完全尽义务,真正显示出来,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在一生当中全心全力从事于社会教学的工作,这是他伟大之处,使我们后人景仰之处。他有无尽的智慧,无尽的德能,为什么他要来从事教育工作?说明教育不但是国家基础建设,是整个世界的基础建设,他从事这个工作。我们现在明白了,不但是世界的基础建设,实在讲是尽虚空、遍法界最基础的建设。诸佛菩萨了不起,他们从事于这个工作,我们现在人所说的牺牲奉献,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谋幸福,《无量寿经》上讲的“惠以真实之利”。
我们今天读这一品经文,至少要能有这个认识,有这个认知,然后激发自己的道心,佛在经上讲的“发菩提心”,立大志愿,我们要学佛,我们要学菩萨。尤其是出家的同修,也许你出家的时候是糊里糊涂出家,你并没有搞清楚,你并没有认识,就糊里糊涂出家。出了家,现在搞清楚,搞清楚问你,你愿不愿意发愿、愿不愿意发心,做一个社会教育工作者,完全尽义务不求任何报偿,你愿不愿意这么做?不愿意这么做,还俗还行。愿意这么做,那很好,很难得,你这个出家总算是搞明白、搞清楚出家,不是个糊涂出家。我们要真干,决定舍弃名闻利养,绝不贪图五欲六尘,我们愿意过最低水平的生活。这个话现在虽然是这么讲,可是出家人的生活,在一般水平之上,不是最低水平。你看看你们晚上在这里念佛,今天晚上又有三十六小时念佛,念佛堂外面摆的那些供养很丰富,吃的、喝的营养品应有尽有,不是最低水平,高水平的。可是要记往,决定不能起贪心,佛为什么教我们过最低水平的生活?断悭贪,用意在此地,成就你的戒定慧,真正到戒定慧成就,你就得大自在。处顺境没有贪爱之心,处逆境没有嗔恚之心,真正做到像《金刚经》上所说的,那是一个绝对的标准,我们应该努力向这个标准去提升,“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果达到这个标准,你就超越十法界。为什么?十法界里面四相都具足,离了四相,十法界就没有了,你就契入一真法界。
本经里面所讲的极乐世界,《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华藏世界,实在说华藏跟极乐是一不是二,极乐是华藏的精华的地区。好象我们这是新加坡的乌节路,市中心最好的区域,那是极乐世界,没有离开华藏。这是我们今天总算是搞清楚、搞明白,知道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的使命,知道自己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来干什么,这相当不容易,这搞清楚,你总算是做一个明白人,不是糊涂人。真正想搞清楚、搞明白,一定要深入经藏,我们今天的认识才算个开端,不够深入,为什么?智慧没有开,善巧方便没有,日子还是过得很辛苦。如果你智慧开,你得善巧方便,你的生活会过得很自在、很快乐、很美满。无论你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无论你从事于哪一个行业、哪一种工作,你一定是自在快乐。为什么?觉悟了。所以佛法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话讲得正确。苦从哪里来?从迷来的,迷了就有苦;乐从哪里来?乐从觉悟来的。我们现前的生活,或者是贫贱、或者是富贵,这都不相干,贫贱人有自在快乐,富贵人也有自在快乐,从自在快乐上来讲,贫贱跟富贵没交涉,没关系,关键在迷悟。所以经典不能粗心大意,要很细心的去读诵、去体悟,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
实在说“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那是什么?是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这个世尊在大乘经里面才有说,小乘经里面佛没说过。《华严经·出现品》里面尤其说得明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无量功德”是德相,“智慧圣明”是智慧,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我们为什么把自己的无量功德智慧失掉?给诸位说,说失掉不是真的失掉,自性本具的怎么会失掉?决定不会失掉。现在我们的智慧功德不起作用。不起作用,佛给我们讲有障碍,并不是失掉,是你有障碍障住它不起作用,只要你把障碍除掉,你的智慧德能就又现前了,现前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究竟是什么障碍?佛为我们一语道破,妄想、执着,“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给我们说破了,我们怎么办?要把妄想执着舍掉,把障碍除掉,我们自性的本能就恢复。佛说个妄想、执着,里面还有一个分别,是不是佛说漏掉的?没有。分别可以包括在执着里面,也可以包括在妄想里面,也可以把它省略掉,我们再说分别,这个意思就非常明显、非常具足。由此可知,这三种障碍在佛法里面讲是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根本无明,也叫做无明烦恼。这三种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佛教我们什么?断烦恼而已。
这桩事情我们要真干才行,从哪里干起?从日常生活当中,从工作里面,处世待人接物之中,真正的把妄想、分别、执着舍掉。舍掉,诸位要记住,不是说事舍掉,事舍掉,我这些事都放下、都不做了,你天天过生活穿衣吃饭,我也不穿衣也不吃饭,你就把佛的意思完全搞错了。千万不要误会,我统统放下,放下就死了,死了不都放下了吗?其实错了,死了就不得了。《地藏经》上告诉我们,死了四十九天之后他又投胎来了,没放下;他要真放下他就不来投胎,他还会到六道里投胎流转,可见得他没放下,死了都放不下,这是我们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所以死了真的困难,真的是不得了。佛要度我们,我们那一口气没断,有救,那一口气断了,没救,佛菩萨也帮不上忙,所以一定要认真、要努力。放下不是在事上放下,是在心上放下,心理上放下;事上,那不是标题上写得很清楚,要给一切众生做好榜样、做样子,你要做得更好更圆满,做出样子来给别人看,这叫度化众生。虽然做出好样子,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叫放下,放下是指这么一桩事情,千万不能误会。所以有很多人听话错解了意思,这是少数不是多数,多数麻烦就大了。有那么一两位他工作也不做,辞掉了,家里钱财都布施都放下了,然后写信告诉我,他没饭吃怎么办?这是完全把意思错会了。
古时候也有这么一个人做了个样子,但是你要细细观察他,他吃饭那个本事还有,唐朝的庞蕴居士,他做了一个榜样给我们看,那个用意很深,我们也很容易把他看偏差。他是一个相当富有的人,学佛开悟了,在宗门里讲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悟了以后,他把他的家产变卖掉之后,装在一个船上,船划到长江当中砸一个洞沉下去,放下,统统舍掉了。有人问他:“庞居士,你这些财物既然你不要,为什么你不把它拿去做好事,救济社会贫苦大众?”实在说,他这个举动就是叫人问这句话。他的答复说:“好事不如无事。”这一句话的意思非常深,每一个人都无事就天下太平,无事并不是教你不做事,而是不要去攀缘,随缘就好。他生活没问题,他会编草鞋,每一天去卖草鞋,换几个钱买米买菜,生活过得很自在、过得很快乐,他不要钱,不需要积蓄,不需要替明天着想,为什么?他自在往生。《传记》里面写的这一家人好自在,他有一天在家里打坐,告诉他的女儿,在外面看看什么时间了?古时候没有钟表,看太阳到什么时候,他女儿晓得他爸爸想往生,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他女儿到外面去大声跟他说:“时间还没到。”他女儿站在那里往生了。结果老头子出来一看:“这个女儿,本来想女儿给我办后事,结果我还替她办后事,她比我还厉害。”你想想看生死自在,走得这么潇洒,他要准备明天东西干什么,不需要。只有在佛法修学里头你才能到这种功夫,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所以契入那个境界有没有身?没有,无我相,你无身才能够现一切身,佛家讲的“生死自在”。
《华严经》上讲八个自在,讲十个自在。他们能够证得,我们也能证得,我们今天之所以没有办法证得,就是因为妄想、分别、执着放不下,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这是凡夫的大障碍,你几时放下几时就作佛。作佛实在讲不难,众生跟佛一念之差;一念觉就是佛,一念迷就是众生。念佛人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在日常用功的时候,一念相应常常有,可是念念相应就难,就不容易。如果我们能够保持,每一天有一念相应,不要以为这一念的时间太短,一天就这么一次太短,非常希有,非常可贵。你有一念你就会有二念,有二念就会有三念,所以这很难得的好境界。
早年我在这边劝大家念佛,我劝大家,有许多同修工作非常忙碌,没有时间做早晚课,我劝他用“十念法”。我这个十念法跟灌顶法师的不一样,灌顶法师是十口气,一口气算是一念,一口气不拘多少声。我这个十念法就是十句阿弥陀佛。你要是念四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声念下来大概一分钟就行了。虽然时间这么短只有十句,符合《无量寿经》上讲的标准,“一心称念”,“一心专念”。这十句佛号里头你是一心念,决定没有妄念夹杂在里面,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完全符合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是真实功德。所以不要看到这个时间短,真实功德。这一天有这么一念相应,当然念的次数愈多愈好,所以我们就想到一天应当念九次。九次怎么来的?早晨起来的时候念一次做为早课,一分钟的时间就够了,有佛像对着佛像面前,没有佛像面向西方。一天吃三餐饭,吃饭之前合掌念十句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就不念供养咒,我们合掌是念十声阿弥陀佛,一心称念,这个就是三次了。你上午去工作,工作之前念一遍,工作完了念一遍,上午、下午四遍。晚上睡觉之前念一遍,总共九遍。这个九遍就是我们的定课,每一遍只要一分钟,其它有时间你能够念更好,这个方法非常有效果,又不妨碍你的工作,的确是方便到了极处。
如何念得真正有效果,往生有把握,就要看你平时放下的功夫,看破,放下。看破是觉悟,你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明白了,明白就是看破,不再执着就是放下,你能真正做到随缘,随缘是放下,攀缘是执着。随缘而不攀缘,并不是教我们把应当做的工作也不去做,那就错了,随缘就是随顺机缘,我们应当做。像最近李木源居士与居士林诸位董事们,今天谈到弥陀村的事情,也谈到佛学院的事情,这个是不是攀缘?不是,这是随缘。我们冷静观察,有这个机会可以成就,我们努力的把它促成,这是随缘。如果看看没有这个机会,非常勉强去做,未必能做成功,那是攀缘。这里面要有智慧,你没有智慧观察,往往什么叫随缘,什么叫攀缘,你就搞不清楚。随缘是一点勉强都没有,做得很自在、很快乐,真正做得法喜充满,是为佛法久住世间,为一切众生得度因缘,不为自己。自己心地清净无染,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自己确确实实住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佛法为众生,这样认真努力去服务,这就是空有两边不住。这是大乘菩萨的精神,菩萨的生活,菩萨的作为,两边不住。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不住有;为佛法、为众生在服务,从来没有休息,不住空,空有两边不住。这不同迷惑人,世间迷人,世间人着有,二乘人着空,佛说执着两边都错误,所以菩萨修的是中道,“中道第一义谛”,中道就是两边不住。
所以我们从这一品经文里面,确实有很深刻的体会,也有很深的感慨,知道我们现前应当要做哪些事情,决定要遵守经典里面的教诲,特别是末后这两段“德用无方”,“自利德”跟“利他德”,这是我们生活工作修学的指导总原则,我们能够明白,能够依教奉行,就能跟这个会上的诸大菩萨,他们得佛功德智慧圣明,我们虽然不能够圆满的证得,也能够得到少分的气氛,也逐渐逐渐贴近了,四加行里面讲的“暖位”,这是我们现前应当要觉悟、要努力的,知道自己的使命很重。再看底下经文:
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
这是看到《无量寿经》的法会,参加法会的菩萨太多太多了,前面曾经跟诸位介绍过,上首列了十六个人,“十六正士”,这十六个人全是在家菩萨。所以从序分里面,我们非常明显的体会到,这个法门是普度的法门,平等普度法门,在家众多,出家众少。出家的菩萨经上只给我们列了三个人,在家菩萨列了十六个人。十六个人里面此方只有一个人,“贤护菩萨”,另外十五位他方世界来的,很明显告诉你,我们跟他方世界有密切关系,他方世界的状况我们不能不知道。现在人讲他方世界是讲外层空间,讲外星人,其实此地讲的,比外星人还要来得广泛,我们今天所能够见得到的这些外星人,大概跟我们是居住在同一个空间,不同空间的我们见不到他,他也见不到我们。譬如我们跟鬼神就不是同一个时空的维次,不相同,虽然鬼神跟我们同住在一个地方,但是因为不同时空的维次,我们居住的三度空间,他们可能是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就不得而知。虽然同在一个地方,但是时空维次不相同,也不相妨碍。
正如同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有许许多多的频道都在一个画面,频道不相同彼此互相不干扰,你调到哪一个频道,哪一个画面出现,都在那个框框里面。佛告诉我们,十法界的状况仿佛是如此,十个频道。懂得这个道理,古人讲西方净土,“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这个话我们一听又糊涂了,生则决定生,去又没有去?没去怎么生?你现在懂得电视拨频道,这个意思就体会到了,生决定生,去了没有?还是在这个框框里面。这个框框是什么?一真法界,十法界没有离开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什么样子?完全没有时空的维次,那就叫一真法界。由此可知,时空的维次,所谓三度、四度、五度,乃至于无限度,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执着来的,把一真法界变成许许多多不同的时空;如果把这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放下,恢复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的人,对于无限时空维次里面众生活动的状况,他们统统清楚、统统明了,我们不晓得他们,他们知道我们,所以众生有感,佛菩萨立刻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感应的原理,我们在前面曾经说过,这里不要再罗嗦了。这个原理基本的现象,就是今天科学家所说波动的原理,波动的现象。这一句是叙说十方世界诸佛刹土里面,来参与法会的这些大菩萨们,数量没有法子计算。再看看后面列着法会的大众:
又有比丘尼五百人。
古时候女众出家少,所以这个人就少,比丘尼五百人。
清信士七千人。
这在家的男居士。
清信女五百人。
在家的女居士。
这是我们肉眼能够见得到的,前面列的与会的大众,比丘一万两千人,再加上比丘尼五百人,居士七千人,女居士五百人,总共合起来两万人,肉眼能够看得见的这些大众两万人。诸位要想一想,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这一个讲经法会听众有两万人,那个时候没有扩音器,释迦牟尼佛面对两万人讲经说法,叫每一个人都听得很清楚,都能听懂佛的意思,都能皆大欢喜,这个也很不可思议。我们今天不要说两万人,我们这个讲堂充其量也不过一千人,如果没有扩音设备,我们的音声就达不到后面,大概只有前面几排可以听到,后面就听不到了,那两万人我们没有这个能力,现在是借重科学的工具。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就想到佛在经里面所说的,“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是说明佛的言音没有障碍。不但一切差别语言没有障碍,佛的音声没有障碍,无远弗界,距离再远都能听得见,这个音就叫妙音。再看后面这一行:
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悉共大会。
欲界有六层天,称为欲界,五欲没有断,五欲是财、色、名、食、睡,他们还没有断。不过欲界六层天愈往上面去,五欲的贪爱愈淡薄,我们不能说享受,享受是天愈高,那个享受福报就愈大,他有享受,他没有贪爱,心愈清净,愈往上面去愈清净。也就是说,他的分别执着淡薄了,不是没有,还是有。到色界天,这都是在定中,甚深禅定之中,定力把妄想分别执着控制住、伏住了,不起作用,对于五欲六尘这种分别执着的念头没有了。他不是真的断掉,他是定功伏住,定能降伏,他伏住了,所以这是色界的四禅。诸位一定要晓得,大家听到禅,就不要想到一天到晚面壁打坐,如果认为一天到晚面壁盘腿打坐,眼观鼻,鼻观心,这个叫禅,你就完全搞错了,那禅有什么用处?禅一点用处都没有。
我们读《六祖坛经》,惠能大师他是不是在禅定当中?人家是真在禅定当中。他有没有打坐?没有。他每天在工作,忙得不亦乐乎,那叫在禅定当中。《坛经》里面跟我们解释禅定两个字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懂得。他说:“外不着相叫做禅,内不动心叫做定。”他禅定是这么解释法,我们要懂得。他这两句话,实实在在讲是出在《金刚经》上,他是从《金刚经》开悟的,《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是禅,如如不动是定,可见得不妨碍你生活,不妨碍你工作。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五十三参这些法身大士,他们有标榜修禅定的,善财童子去参访,去寻求他,他在哪里?经上讲的“市廛”,市廛是什么地方?要用现代的话来说是超级市场。这位善知识修禅定在超级市场修,在那里逛,逛市场,人家是真用功夫。逛市场是你看看市场琳琅满目,不着相,用我们现在话说,不受诱惑那叫禅,心里头如如不动叫定,他在那里修禅定,人家禅定是这个修法,不是盘腿面壁。我们今天看人家盘腿面壁,在那里一入定一个星期、一个月都不出,我们五体投地在那里叩拜,这个人了不起,功夫了不起。另外一个修禅定的天天去看戏,天天去跳舞,这个人破戒,不知道那个禅定功夫比这个高太多。这个是完全杜绝外缘,他在那里不动心,他要到外面去逛一趟,可能他的功夫就没有了。人家那个真正修行的,在热闹场合当中,眼见也不受诱惑,耳听也不受诱惑,六根接触都不受诱惑,这是真功夫。我们在《华严经》五十三参看到这一些大善知识,我们很有领悟,晓得禅定怎么个修法。
在佛法里面就修清净心,我们念佛,念佛一定要修“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就是禅定。总而言之一句话,佛法是以禅定为枢纽,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是修禅定,只是修禅定的手段方式不一样,都是修禅定;唯有修禅定才能开智慧,所以佛法总归纳起来“戒、定、慧”三学。“戒”是如法,如理如法的修学,那就叫戒。遵守佛菩萨经典里面教导我们的理论方法,这叫持戒。用这些方法我们才能够得定,得定用现代的话来说,我们才能够不受外面境界诱惑,自己心里头有主宰,这就叫得定,得定之后起用就是智慧。《般若经》里面给我们讲的智慧,有根本智跟后得智。根本智是真智慧,是智慧之体,那个“体”经上讲得很好,“般若无知”,唯有无知起作用才“无所不知”,诸位要求真智慧,真智慧是什么?真智慧是无知,永远保持自性清净觉,我们这个经题好,“清净、平等、觉”。觉是不迷,无知不是迷,无知是不迷,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诸佛菩萨所示现的境界,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一切众生有疑难杂症向他请教,佛是慈悲开示,他那个开示有没有去想一想,“你问的这个问题我应该怎么答复你?”有没有想一想?没有。如果一落到思惟,那就是意识,那就迷了。他没有通过思惟,没有通过想象,你这一问自然就答复,答复得一点都没错误,帮你真的解决问题,这是什么?这叫后得智。后得智从哪里起来?从根本智起来的。这个意思诸位细心去体会,所以根本智是无知。大家听到这个“无”,看到“无知”这两个字,无,不是什么都没有,你要这么看就错,完全就错了。“无知”是什么?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叫无,无是无这个。无妄想分别执着,无这个,无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个无。那个“知”,他什么都知道,没有一样不知道。所以那个无知要做两截来看,无是一个意思,知是一个意思。他无妄想、分别、执着,无起心动念,什么都知道,那个叫根本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是你问他,他给你讲解,那就是起心动念。他不起心动念,他怎么给你说?虽起心动念,不执着,没有分别执着。
就像永嘉大师回答六祖的那个话一样。永嘉见性了,六祖给他证明,证实之后六祖就问他一句话,“你还有分别吗”?永嘉答复:“分别亦非意。”六祖点头,“你如是,我也如是”。我们凡夫分别是意识,落在意识里头去,他们分别不是意,所以说无有分别执着。其实他还是分别执着,但是跟我们凡夫分别执着完全不一样。我们凡夫真有分别执着,他们那个分别执着不是真的,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着而执着,所以他不是他自己意思,“分别亦非意”是这个讲法。如果他不随顺我们的分别,不随顺我们的执着,释迦牟尼佛没法子讲经,他讲经一定要顺从我们的分别,顺从我们的执着,他讲我们才会懂,他如果真的不分别、不执着,那释迦牟尼佛就一句话都不说了。
大乘经上告诉我们,佛跟佛见面,佛跟佛碰头的时候,一句话都没有,这是真的,一点都没错,彼此都明白,还有什么好讲的。佛遇到菩萨有说的,菩萨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才给他说。佛佛道同,大家程度都一样,还有什么好讲的。不但讲的没有,连表示都没有了,那才契入究竟圆满的境界。这是说到色界四禅,我们了解禅定真正的意义。所以四禅天人有没有活动?有活动,绝对不是四禅天人天天在打坐,一坐坐多少个劫,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谁愿意到四禅天去!四禅天有活动。不但四禅天有活动,四空天人也有活动,不过四空天他没有色相,所以经上不说他,因为他没有色相就不说他,只讲到欲界、色界,无色界不讲了,只讲到色界。
“诸天梵众”,这是总结,“悉共大会”,这些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我们肉眼看到的这些人数听众很有限,不多,肉眼看不到的才多。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道场,不仅仅是无量寿这一会,会会如是,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集结经的这些大德们,为什么有些经典记载听众很多,有些经典记载的比较少?诸位要懂得,那是表法的意思。也是为我们末法众生,不同根性选择法门的味道在里面,有这个意思在其中。其实释迦牟尼佛无论讲什么经,听众都这么多,这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在此地,显示这个法门的殊胜,显示法门的不可思议。由此可知,我们今天这个讲堂,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这一千人的样子,一千多人,我说我们肉眼看不到的,那是藉网络传播到全世界。我们知道美国那边同修打电话告诉我,他们现在也在看,告诉我们听的音声很清楚,我们知道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地区,同步在看这个画面,这是我们看不到的。实在讲我们道场有没有鬼神众?一定有,哪有没有的道理!我们念佛堂有没有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在里面念佛?有。不但有,也有十方来的诸大菩萨,也在念佛堂念佛,道场之殊胜。为什么这些菩萨、天神、大众,来参与我们的法会?真诚所感。我们彼此以为我们是凡夫,他们眼睛里面看到我们是菩萨,连诸天梵众看我们都是菩萨,你只要发菩提心,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弥陀弟子,你将来决定得生净土。现在虽然没去,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报名,已经注册了,一定会去的。所以这些天神看得清清楚楚,过几天他就要去了,他怎么不尊重你?你这个法会他怎么会不拥护你?所以念佛堂许许多多菩萨、护法、鬼神,也都在这个地方参加,磁场不一样,我们进到这个地方法喜充满,道理就在此地。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 南无大慈大悲普贤菩萨!回复 引用

TOP

惭愧学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惭愧学人 当前离线

超级菜鸟

UID
15 
帖子
6755 
精华
88 
积分
33619 
威望
2337 点 
RMB
13037 元 
金币
3 枚 
贡献值
15671 点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来自
中国广东省五华县 
在线时间
267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9 
最后登录
2011-4-23 

超级版主

帖子
6755 
积分
33619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注册时间
2008-5-9 
27 (性别: ) 发表于 2008-6-3 13:34 | 只看该作者    踩窝窝   送礼物   问候Ta 【终南命理研究网】易学研究讨论室大乘无量寿经(第二六卷)
1998/9/19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2-34-26
请掀开经本,第八页第一行看起:

大教缘起第三

这一品是本经的发起序,说明这一部经这一次法会发起的因缘。黄念祖老居士在他的注解里面引用了五种原译的原文,可以参考对照来看,这是很好的一桩事情。现在请看经文: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

这是一小段,这一段是讲世尊放光现瑞,引发这一次法会的殊胜因缘。“尔时”,是介绍证信完毕的时候,也就是法会开始,大众聚集,好像我们参加法会的听众大家都到齐了,就在这个时候。证信序里面,赞叹与会菩萨的智慧德能,说得很多,我们也曾经详细的跟同修们报告出来。这个时候世尊“威光赫奕”,‘威’是讲他老人家的威德、威神,‘光’是光明,赫奕,‘赫’是非常明显,‘奕’是茂盛的意思。就是这个时候,与会的每一位大众都很明显的觉察出来,释迦牟尼佛的光彩显得很特殊,跟一般的时候很不相同。

下面就举了一个比喻:“如融金聚”。这个比喻好,在经上我们读到,佛的色相常用金色来形容。金是七宝之一,金之所以被一般人看得那么重,就是金在任何状况之下,它不变色,它的色永远是美好的,尤其是黄金在高温融化的时候,那个颜色更美了。以这个来比喻佛今天的光彩,这个比喻可以说佛光彩之美好殊胜,是一丝毫缺陷都找不到,就是这个意思。

“又如明镜”,‘明镜’是内外光明。下面讲“影畅表里”,‘影’是说光影,光影是讲在外,佛的外表。‘畅’是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从外表也能够看出内里。这是说佛的色相。我们常讲这个人的色相是透明的(身体是透明的),确确实实是如此,这个相好,要用现在一般人来讲,这是最健康的形象。凡夫内外为什么不透明?是因为凡夫有妄想,有烦恼,有忧虑,有牵挂,所以凡夫的色相里面是暗的,一团的黑暗。诸佛菩萨妄想分别执着断尽了,他的内外是透明的。我们一般凡夫自己里面是一团糟,所以也没有能力看别人。但是这个世间有一些修行人,修行稍稍有一些定功,也就是说他有能力将烦恼伏住(这不是断,是伏住,也是我们一般讲功夫成片),这种人心清净,烦恼少,烦恼很轻他就有能力看到一切众生色身,也能看到色身的内部,我们现在人叫他做特异功能,或者有人叫他做X光眼,就属于这一类,在佛法也说天眼通,他就能看到一个人的内部,所以你身体是不是透明的,他一看就晓得。如果是透明的,修行就有很高的功夫,至少他烦恼已经不起现行。身心透明,这决定不是凡人,凡夫做不到。

往年我在美国迈阿密讲经,曾经有一个美国人,他有天眼,也就是所谓的特异功能,我讲经的时候他也来听。他看到《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前面有一张夏莲居老居士的像,我们印在经本上。这个人看了夏老居士的像,他告诉我们,说夏老居士的身体是透明的,不是普通人。我们觉得很奇怪,如果他看到本人,说是透明的,这还有得说;看到一张照片,就说照片的像身体是透明的,我们很不容易理解。他与夏老没有见过面,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是他说夏老这个人,大致上都还满正确的。他说这个人现在不在世,是个再来人。又说他当年在世的时候,也遇到一些困难。所说的都很接近事实,所以由这些谈话当中,可以判断他所说的话是可靠的,不是假的。

到‘影畅表里’,这个有相当功夫了,这是形容释迦牟尼佛身体内外透明,所放的光明,威光赫奕,对外遍照法界,对内还照自性,这是影畅表里的意思。影是讲表,畅是讲里、讲内在的。“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光明当中有无量的变化,它是变动的。这里面使我们体会到佛光遍照法界,跟华严会上的境界没有两样,遍照法界。法界、体性、现相、理事、因果,转变无量无边,这个境界就在佛的大光明当中显现出来,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佛现出这种境界,决定不是偶然的,一定有大因缘,要不然佛不会现这样殊胜的境界。这个境界非常非常希有,当时在会的阿难尊者看到了。请看底下这一节经文: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阿难尊者是世尊的侍者,常常跟在世尊身边。他心里面在想,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见过世尊像今天这样的光彩,这样的示现。“色身诸根,悦豫清净”,这两句非常令人仰慕,‘色身’是讲世尊的身相,‘诸根’是别说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使人见了之后,就能够很明显的体会到世尊全身都是快乐的。‘悦豫’是快乐,所谓是毛孔都发笑,都显出笑容。清净无比,这个‘清净’是讲心清净,根身悦豫。

下面两句是形容他“光颜巍巍,宝刹庄严”。‘颜’是容颜、面貌,今天面貌的光彩,世尊的德相。‘巍巍’是形容高大殊胜之意,这是极奇形容。‘宝刹庄严’,宝刹庄严就是前面讲的‘现大光明,数千百变’。佛放光,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都在佛光当中显示展现出来,所以这是希有。“从昔以来,所未曾见”,阿难想一想,自从出家跟佛做侍者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见过世尊今天这样的瑞相。

经典里面记载,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的那一天,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正在这个时候,阿难出世。这个讯息报到净饭王那里,净饭王听到他的弟弟生了个儿子,又听说太子今天成佛,双喜临门,就给弟弟这个儿子取个名字叫‘阿难’。‘阿难’的中国意思就是‘庆喜’,庆祝欢喜双喜临门。阿难的名字是净饭王为他取的。阿难二十岁出家,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前面二十年的讲经说法他都没有听到,但是出家之后,做为佛的侍者,佛说法四十九年后面的二十九年,阿难尊者是一会都没有漏掉。尤其是他多闻第一,记忆力非常之好,听过一遍,就永远不会忘记。阿难出家的时候,曾向世尊提出条件,其中里面有一条就是说,过去世尊讲经说法二十年,那二十年他没听到,要求世尊找空档的时间为他重新说一遍,世尊答应了他,所以过去所讲的经,又给阿难重复说一遍。因此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之法,可以说阿难是会会都听到,一会不漏。

所以世尊灭度之后,阿难就成为结集经藏重要的人物。我们知道,所有一切经典都是由阿难覆讲,覆讲的时候,下面有同学为他记录,这样才编成经书。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并没有记录,阿难覆讲,有没有讲错?这一点我们不必怀疑,世尊早就明白,所以阿难重复讲经,有五百阿罗汉为他作证。下面有五百阿罗汉听阿难覆讲,必须五百阿罗汉个个都点头:‘没错,世尊是这么说的。’这才能记录下来。只要有一个人提出异议,这一句就不能记下来。所以结集经藏不是少数服从多数,有一个人提出异议都不行,都不可以记录,一定要五百人个个听了都点头,肯定世尊是这么说的,这才能记录下来,这是正信,后人展开经典才能够断疑生信,决定没有怀疑,相信阿难的覆讲与世尊当年所说的无二无别。所以过去集结经藏,是这样的严肃,这样的慎重。

阿难,实在说,也是法身大士倒驾慈航示现的。佛的弟子当中,尤其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皆是大阿罗汉,不是小乘罗汉。‘大’就是大乘。大乘罗汉是什么地位?‘阿罗汉’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无学’,无学就是毕业了。小乘阿罗汉是小乘教里面毕业了,他所学的东西学完了,没有东西再学了,才称证阿罗汉果,就是毕业了。大乘法里面称阿罗汉,那也是毕业了,那是什么果位?法云地的菩萨(十地菩萨),这是毕业了。经上常讲的三大阿僧祇劫圆满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是说十地菩萨,也就是法云地的菩萨。如果果真如经上所说的,这些人皆是大阿罗汉,换句话说,他们最低的位次都是大乘法云地的菩萨。这个在本迹里面讲,他的本来面目给我们透露了,现在在舞台上是表演。阿难尊者是表演一个小乘初果须陀洹,这个时候他是这么个地位,而实际上是法身大士。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些事实真相,对于经藏的结集就不会怀疑了。

可是这些话对现代人来讲,他很难相信:‘你相信,我不相信。’不相信的人太多了,这也难怪,这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上所说的,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是末法众生,刚强难化,哪有那么容易他就相信?真正能信得过的人,有两种人,我们在讲经时常说。一种是聪明利根人,你一说,他就明白了,他会深信不疑。另外一种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之人,你跟他讲,他能接受,这一提起,引发他过去世的善根福德,所以他相信,他不怀疑。这两种人能得利益,这两种人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根熟众生,他的根性成熟,可以得度。既不是上根利智,又不是善根福德成熟,他怎么能不怀疑?他一定会怀疑。这种怀疑,不但在佛法里头说得很多,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这是大烦恼,‘贪、嗔、痴、慢’下面就是‘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是烦恼障,疑是很大的障碍。既然有疑,他们的知见决不是正知正见,他们的知见是错误的知见。执着自己错误的知见,这就变成偏见,在佛法里面可以归纳在五种见惑之中。这五种见惑是大家都知道的:第一种是‘身见’,执着这个身是我;第二种是‘边见’,边见就是偏见;第三种是‘见取见’;第四种是‘戒取见’;第五种是‘邪见’,凡是不属于前面四种的一切错误的见解,都叫做邪见,邪见是错误的见解。
我们想想佛说的话很有道理,今天的世界为什么乱成了一团?过去说世界大乱,我们很难体会,现在说世界大乱,哪个人不晓得?个个人都看到了,个个人都亲身感受到。乱世,乱从哪里来的?偏见来的,佛教给我们要断除,佛教导我们见解要圆满。佛法讲圆,信要圆信,解要圆解,行要圆行,证要圆证,觉悟要圆觉,修行要圆修,都讲圆不讲偏,一偏就坏了。今天的世界,我们从这个地方就很明显体会到,今天世人所重视的也就是偏见,偏在科学技术,偏在财富,所以在整个文化里,整个生活里面,它不均,偏在一边毛病就出来了。我们回头看看佛菩萨教诲,再看看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跟现前人所学的所教的确实不一样,儒佛都顾到全面。宇宙人生的整体,不是偏重在某一部分,忽略了某一部分。失去了均衡,就正如同现在地球失去了生态平衡一样,这里面有危机了,有灾难了。像这些道理很深很深,不容易体会。

现在我们是眼前深受其害,展开佛经,我们忽然悟到,忽然明白了。在这一会,阿难尊者也是如此,是以往从来没有看到世尊有这样奇特的瑞相,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看到之后非常欢喜,“生希有心”,太希有了。希有的瑞相,世尊一定要说希有的法门,他现瑞跟他教学一定有关联。阿难跟佛的时间久了,佛每一次讲经说法都放光现瑞,所以大家一看到佛有瑞相,就知道佛说法了,但是今天的瑞相是无比的希有。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

这是礼节。底下这一段是‘礼赞陈辞’,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请法。请法之前一定要行礼,礼代表自己重法,我们中国人讲的尊师重道,所以礼不能废。现代人虽然不讲礼,可是遇到有礼貌的人,大家都欢喜,可见得礼确确实实能顺乎人性,看到有礼貌的人总欢喜。礼,实在讲,一定要学。过去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给我们讲《礼记》,《礼记》的篇幅很大,他给我们选讲。而讲《礼记》,开课的头一段话就告诉我们,他说:‘讲《礼记》不是要你们学礼,学礼太难了。只是教你们懂得礼的常识,希望将来出去处事待人接物,别让人家讨厌你,我们这一堂课就有意义,就有成就了。’不求太高,水平不太高,水平很低:你到外面去接触大众,人家对你不讨厌。所以李老师教我们《礼记》,水平就在此地,这一点相当重要。

古人所讲的‘不学礼,无以立’,你不懂得礼貌,你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义之邦。礼教(礼的教学)在古时候是童子必修的科目。从什么时候学?七岁上学就开始学。可以说整个小学教育就是礼教,就是教你处事待人接物的规矩。到民国初年还有一堂课,这个课连我都没有上过,大概比我大五岁的人上过,到我这个年龄上学的时候,这一门课已经没有了,叫什么课?‘修身’,有这门功课,我看过小学里头‘修身’的教科书。但是我们上学的时候,这个课已经废除没有了,改作‘公民’,还有这么一堂课。‘修身’改作‘公民’,多少还教一些。现在恐怕学校已经没有这个课程。尤其现在提倡民主、自由、开放、人权,这些东西很时髦,决定不能反对,这是时代潮流,反对还得了?其实是偏见。这些口号并没有能带来整个世界的安定和平,繁荣兴旺。仔细思惟,这些口号带来的好像是灾难,我们还不反省吗?还不觉悟吗?这个口号是真理吗?很值得我们深深反省,这是我们从礼节上想到。

“即从座起”。听经的时候,各人坐在自己的座位,如果需要请教,现在很方便,不必离开座位,举手就行。我有问题,发问就可以了。从前规矩大一点,一定从自己座位起来,到佛的面前行礼。

“偏袒右肩”。我们现在搭的袈裟,右肩是‘偏袒’,大家都看出来了。可是我们现在的袈裟已经缩水了。现在小乘所穿的袈裟,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袈裟,它是一整块布裹在身上。通常是两个肩膀都不露,都裹上来,行礼的时候才把右臂露出来。但是现在小乘的袈裟颜色不对。他们现在有穿黄色的,也有穿红色的,这个不对,应当是穿染色的才对,现在小乘穿的不是染色的。

诸位现在看地图就晓得,中国的疆域是在印度的北面,气候比印度要冷,三衣决定是不够用。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在服装、饮食许许多多地方都中国化,这是我们常讲的现代化与本土化,我们一定要明了,并不是一成不变。到中国来之后,佛教是穿中国的服装。我们现在穿海青,海青是汉朝人的服装。在民间已经没有了,出家人还有个纪念,我们穿汉朝时候的服装,叫海青。在家跟出家的差别是,出家人穿的海青不绣花,在家人穿的海青绣花。最低限度是在领子上、袖子上绣花,地位高的富贵人家,则是全身都绣成花纹。那个花也是有一定,不可以随便绣的,这是代表你的身分,代表你的地位,所以叫章服。你是什么样的身分,士、农、工、商分得很清楚。所以衣服不可以穿错,这样你出去时,才便于行礼,知道你是什么身分。下对上要先致敬,要行礼。帽子也是,花纹上都有身分地位的标志。出家人是素色,完全不绣花纹,差别在此地。

可是佛的三衣我们还是有,只有在法会期间当中,讲经是法会,讲经听经的时候搭衣。但是这个衣就不必要原来那么大,那么大搭在我们衣的外面很麻烦,所以把这个衣就裁了一半,我们是缩小一倍,只有原来的一半大。在从前,这里没有勾环,用带子,两根带子系起来。以后就不知道什么人发明勾环,比打结方便多了,这是中国化,本土化。所以我们的衣缩水缩了一半。这是讲到‘偏袒右肩’。可是佛教传到日本去之后,日本人比我们更厉害,他们的袈裟已经缩成了三寸。你看日本法师的袈裟,他是穿西装,他不穿海青,平常他的袈裟就放在西装的小口袋里面,做法会的时候,他就拿出来,他有个红的带子,往头上一戴,一块三寸就摆在面前,他的衣就搭上了。比我们还简单,还没有我们这么麻烦。这是纪念的性质,我们搭衣是纪念释迦牟尼佛,纪念当时法会的状况,使我们念念不忘佛陀的恩德,意思在此地。这是属于知恩报恩,返本报始,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

所以,为什么要偏袒右肩?行礼的时候不忘伺候老师,老师有什么事情吩咐你做,你的动作敏捷,右手做事情方便,承事供养。所以行礼的时候,不是仅仅在那里致敬,还要随时听吩咐,随时服务。“长跪”,‘长跪’通常是跪一只脚,起来的时候方便,起来的时候快。中国的跪,是两个膝盖统统跪下去,起来没有那么快。所以佛经里面也有常讲‘胡跪’,‘胡’是外国人,外国人的跪跟中国人跪法不一样,中国人跪两个膝盖,外国人跪一个膝盖。胡跪就是一个膝盖着地,起来快,右臂露出来,做事情快,这就是时时刻刻准备伺候长者,为长者服务,这是最敬礼。

“长跪合掌”,‘合掌’也是致敬,表一心。十个指头代表散乱,平常心都是散乱的,胡思乱想,现在行礼的时候,表示我一心恭敬,把所有的妄念都放下,专心致敬,专心来听尊长的教诲,合掌是表这个意思。懂得合掌这个意思了,掌要合严才是一个,如果合当中是鼓起来,掌是两个不是一个。所以一定要合拢,它代表一,代表一心,表这个意思。下面是阿难尊者请法的话:

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

请教的话,里面有两段,这一段先赞叹世尊示现的瑞相。阿难说“世尊今日入大寂定”,‘大寂定’就是禅定,甚深的禅定。‘定’,诸位要晓得,定不是盘腿面壁闭着眼睛,我们现在都把这个样子当作禅定,这种入定是小定不是大定,小定入了定之后就不起作用,大定是行住坐卧都是定。释迦牟尼佛为大众讲经说法在定中,定的意义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不是说六根不接触外面境界,释迦牟尼佛眼也见色,耳也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内心里头如如不动,不被外面境界干扰。我们凡夫见色闻声,会被外面境界干扰,为境界所转,这很苦。佛与大菩萨,他们有功夫,真有定力,他们能够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跟他的清净心丝毫没有沾染,这种定就叫大寂定,定中能成就一切事业。禅定另外还有一个名词,梵语称为‘三昧’,三昧就是寂定。‘大寂定’,古德讲‘宝王三昧’,又说‘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一切诸法,佛菩萨已经证得平等。

一切诸法,不但是理上平等,性上平等,实在讲,事上也平等,用上也平等,这个境界很深。今天跟你讲理上平等,性上平等,我们会点头。若说相上平等,事上平等,我们不同意。五个指头伸出来,长短都不齐,怎么会平等?每个人个子高矮不一样,面孔不一样,怎么平等?我们现在晓得事上平等,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事平等,生到极乐世界,每一个人个子一样高,相貌完全一样,决定不会有两样,这是《无量寿经》上讲的,每一个人身相都跟阿弥陀佛一样,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若是在我们今天这个世界讲平等,大家就很难接受。而实际上还是平等的,我们没有发现。怎么说是平等?《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好相是虚妄的,恶相还是虚妄,虚妄跟虚妄不就平等了?哪有不平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法都如梦,如梦就平等了。所以说真的,相也平等,事也平等。入平等的境界,你的心是定的,在一切法当中,绝对不会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好恶,决定不生分别执着,为什么?知道一切法不可得,知道一切现象无所有。

这一个事实,现代科学家逐渐在证实,逐渐在发现,证实佛在经上讲的这是事实,我们将来在《华严经》下面,要说明这一个事实真相。佛的心为什么是定的?佛了解一切法的真相,虽然随类化身,随机说法,依旧是如如不动,真的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就是大寂定之现相。所有的活动都在大寂定中,正是大乘经上常说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梵语,它的意思是龙象。龙我们没有见过,象我们见过。你到动物园看大象,大象一天到晚那个样子,好像在定中一样,走起路来慢慢的,不慌不张,它的态度都像在定中一样,所以用这个来比喻,比喻佛菩萨的生活在定中。即使动作非常敏捷,你仔细观察,还是在定中,为什么?他心清净,他心不动,所以身再敏捷,你观察,都是在定中。此地讲的大寂定,归到我们本经来说,就是‘念佛三昧’,跟底下阿难所说的前后呼应,确实说的是念佛三昧。这一点我们要学,怎么个学法?实在讲,就是看破、放下,放下心就定了。

给诸位说,什么都要放下。为什么要放下?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世间一切法要放下。放下是绝对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错了,你就是凡夫。放在心上,你就有累赘,你就有牵挂,你就有忧虑,有烦恼。要知道这些东西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你说你真的是放不下,假的!如果你现在死了,你还放下放不下?所以印光大师常常警惕我们,时时刻刻把‘死’字贴在额头上,你什么都放下了,还有什么好想的?哪有放不下的?你迷执,痴迷、执着,你就放不下。你要晓得,放不下就是搞六道生死轮回。你放不下什么?放不下生死轮回。一切统统放下了,恭喜你,超出六道轮回了。说老实话,就这么简单,看你愿不愿意做。

不但世间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金刚经》上不是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法,这是佛教给我们的,佛法也要放下。为什么?哪有佛法?佛法是因缘生的,不是真的。佛在经上讲,众生有病,佛法是药。你病好了,药要丢掉。病好了,如果还要吃药,又会吃出病来。这个道理大家容易懂,‘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现在有病,需要佛法,所以天天在那里讲,因为有需要。到你悟入这个境界,佛法就不要了,再要,你就又生病,你又不正常了。所以诸位要晓得,觉悟了之后,你就会像古人所讲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一大堆废话,这一《大藏》叫废纸一堆,这是入境界了。不入,这个东西有用处,已经悟入,就没用处了,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些话的意思,就是教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要去分别它,不要去执着它,你就用得自在。法不是没有用,有用,你生活得很自在,生活得很快乐,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没有妄想,你看多快乐。


“住奇特法”,‘奇’是奇妙,‘特’是特殊,‘奇特法’是指什么?就是下面所讲的“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这三句把奇特法给我们具体说出来了,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住佛所住’,我们在《华严经》上讲过十住、十行,现在正开始讲十回向,经文还没讲到,这是从出席大众的表法里面透一点消息,佛弟子要知道住佛所住,行佛所行。这个‘住’与‘行’,实际上就是菩提心的落实。大乘经上,本经是大乘经,本经教导我们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本经修行的纲领。这八个字合起来圆修圆证,偏在一边可不行。如果你偏在发菩提心,没有一向专念,不行。只有一向专念,没有菩提心,也不能往生。所以发菩提心跟一向专念要结合起来,你就决定得生净土。

菩提心,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非常明显。《观经》里面所说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是菩提心。《起信论》里面说‘直心、深心、大悲心’。经论合起来看,直心就是至诚心,这个心真诚到极处。什么叫真诚?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个心才是真诚。前清曾国藩先生在他《读书笔记》里面解释这个‘诚’,他说得很好,什么叫诚?‘一念不生谓之诚’,这个解释接近佛所说的定义。你有一个念就不诚,一念不生是真诚到极处,这就是直心。

大寂定就是真诚到了极处,落实在住佛所住。所以菩提心里面的‘至诚心’就是住佛所住,‘深心’是行佛所行。深心,古德、经论都跟我们说深心,深心是好善好德。善与德都与真诚相应,这才叫深,才是好善好德。善德与真诚不相应,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善导大师讲一切皆从真实心中作,这个开示很有道理,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一切从真实心中作,一点虚伪都没有。好善好德,这是自行,自受用、自成就。末后‘回向发愿心’,也就是大悲心,这是利他的。也就是说,我们用真心,真心对自己是深心,真心对别人是大慈悲心、是回向发愿心,此地讲的是“最胜之道”。这个地方讲的三句:‘住诸佛所住’是至诚心,‘导师之行’是深心,‘最胜之道’是大悲心、回向发愿心,起心动念都是利益一切众生。这是我们合在菩提心上来说,这是菩提心的落实。

如果就事相而论,我们都要用心来学习。佛住在哪里?佛住在真诚,真诚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古大德跟我们说,这是性德的名字,真如本性的德号,所以叫做‘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弥陀是自性弥陀。心里面有阿弥陀佛,就是住佛所住。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诸佛如来不念阿弥陀佛的。我说的这个念,大家不要误会,不一定是口上念,口里头念那个不算念,什么才叫念?心相应。你看看‘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全是梵语,它的意思是‘无量觉’。‘阿’翻成中国话是‘无’,‘弥陀’翻成中国话是‘量’,‘佛’翻成‘觉’。你们想想看,哪一尊佛不跟无量觉相应?与无量觉相应,没离开无量觉,这叫念佛,这是真念阿弥陀佛,你要懂得这个道理。否则的话,你一听‘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就会觉得奇怪了:佛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也没听说过佛念阿弥陀佛。你要把理搞清楚之后,一切诸佛还真是念阿弥陀佛,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今天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在学习,真正叫学佛,一点都不假,百分之百的在学佛。所以从外地来的同修,我一定劝他到念佛堂来念佛。他要没有来,我就会不客气的告诉他:‘你新加坡白来了一趟。’

达拉斯的康国泰居士今天晚上回去。今天早晨吃早饭时我问他:‘你有没有到念佛堂念佛?’他说:‘没有。’我就说:‘你白来了。’所以他吃过午饭后,就到这边念了两个小时。念了两个小时后,回到会所来告诉我,他说:‘确实是不一样。’他回去想学。我老实告诉他:‘学不来的。’他说:‘我这里有念佛机带回去。’我说:‘不行,念佛机没用处。声音跟这里完全一样,甚至动作跟这里一样,还是不一样。’他问:‘到底不一样在哪里?’我给他说明白:‘磁场不一样。’这是真的。他问:‘何以说磁场不一样?’我说:‘我们这里有佛菩萨在里头念佛,你那个道场找不到佛菩萨去念佛,这就不一样。所以你在此地,只要把心定下来,心静下来,念佛的时候不要胡思乱想,你在里面念一段时期,你就有感受。我给你说没用处,一定要亲身去体验。这是你在别的念佛堂没有办法,做不到的。你要再追问为什么?我就给你老实讲个话,这个念佛堂的主人是李木源居士,那是位菩萨,完全没有私心,完全是为众生。你那个道场能不能找到一个李木源?你找不到。这个李菩萨天下希有,是奇特法,没有了,他是真看破真放下了,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佛法,没有一丝毫私心,所以建立道场,能感动诸佛菩萨加持。这是与佛心相应,与佛愿相应,与佛行相应,道理在此地。再有,参加念佛的同修当中,确实有真诚清净平等心在佛堂里念佛的,这种人希有,所以你到这地方念佛,念个几天,沾他的光,接受他的磁场薰陶,感受就不一样,道理在此地。念佛的人再多,里面没有一个清净心的人,没有一个发真正念佛心的人,那个磁场就不相同,没有感应。

所以,我对于念佛堂的情形清楚得很,有佛菩萨在里面,有护法神在里面,而且护法神很多,排队的。所以这个道场,我们世间一般人讲气氛跟别人不一样。外国人讲磁场不相同,气氛确实不一样,希望你在这里能够感受。有时间到这个念佛堂,你念的时间愈久愈好,这是一生当中希有难逢的因缘。你到别的地方,你的心是散乱的、杂乱的,你在这个地方心是清净的,非常非常之可贵,只有你真正明了,你才知道珍惜。所以此地‘住诸佛所住’就是住弥陀之所住,‘导师之行’就是行弥陀之所行;住弥陀之住,行弥陀之行。再说得清楚一点,念佛法门(念佛三昧)就是身心世界万缘放下,一心念佛。

你在这个念佛堂念佛,就是自行化他,这两者统统有了。你在这个地方念佛是自行,同时在这个地方表演就是化他。你让来自其他地区的同修,到这个地方来亲身受到感受,这就是化他,教他们来接受这个磁场的薰陶,使他们真正能有所感动。感动的浅深在个人的根性,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同。善根福德厚的,感受就深。善根福德薄的,感受就浅。但如果是善根福德薄的人也不怕,念的时间长就行了。这个道场薰修的力量非常之强,能在这个地方继续不断的念上三个月,善根薄的也变成厚的了,因缘少的也变成具足了,不可思议。讲经的这两个小时,等于是念佛堂讲开示。念佛堂应当不讲开示,把开示的时间集中在这个地方,为大家说明念佛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所以,信解行证都在念佛堂实现了,这个很不容易,这真正是奇特法。奇特法就是指的这个法门,就是指这个法式,这个形式,这个样子。

弥陀之所行,也就是经里面常讲的,这个方法能令五乘人平等同入实报庄严土。这个意思我们说得白一点,就是能令五乘人平等成佛。这五乘是不平等的,五乘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不平等的。其他一切法门,这五乘人方法不平等,成就果报也不平等。可是你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平等了,人人都是法身大士,人人都是等觉菩萨,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了。经上世尊给我们说了,第六品里面阿弥陀佛也亲自告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不是讲得很清楚吗?‘阿惟越致’是什么?圆证三不退。古大德给我们注解,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

所以我有好几次遇到同修们拿《观无量寿佛经》下下品往生来问我:‘经上讲,要十二大劫才花开见佛。我们生到凡圣同居土,品位都不高,业障太重自己晓得,是不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在莲花里头还要待十二大劫?’这个地方诸位修净土一定要懂得,四十八愿是净土的基本法,任何说法都不可以跟它相抵触,相抵触的都没效。四十八愿是最有效的,这是基本法。《观无量寿佛经》讲的有没有错?没错。实在讲,没有冲突。说下下品往生要十二大劫,是不论佛加持,而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经上讲的‘花开见佛悟无生’,那是什么地位?登地(初地菩萨),花开见佛悟无生是实报庄严土。可是事实上,每一个下下品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在实报庄严土。西方净土特别,是奇特法,因为它四土是在一起:同居土、有余土、实报土、寂光土都在一起。不像其他诸佛世界,四土不在一起。

像我们现在住的这个世间是凡圣同居土,虽然是凡圣同居,我们凡人见不到圣人。最明显的例子,文殊菩萨是圣人,住在五台山,但你到五台山去找文殊菩萨,找不到。古时候有位法照法师,他很幸运,他找到了。文殊菩萨的道场七宝庄严在五台山,他找到了,还到道场里面去参拜,听文殊菩萨讲经,还听了一会。离开的时候,到处做记号,怕以后迷了路。走了没多远,回过头一看,没有了,一片荒山,再要见,见不到了。凡圣同居土,凡夫还是见不到圣人。

《三昧水忏》里面诸位念过,悟达国师在四川见到迦诺迦尊者,那是阿罗汉的道场,他也是有缘,离开道场之后,回过头再去一看,没有了,一片荒山,这是有障碍。同居土尚且如此,有余土、实报土我们怎么会看得见?

可是在西方世界就不一样,四土在一起。所以说五乘齐入报土,那个报土是实报庄严土,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见到观音势至,见到文殊普贤。这些等觉菩萨,天天跟大家坐在一起,一起活动,一起听佛说法,你入他们这个团体,这是什么一回事情?这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加持你,你才入实报庄严土。

《观经》里面那个说法有什么意思?你这样子生活,生活到十二劫之后,阿弥陀佛本愿不加持,你也入了,你也在这个地方了,就这么个意思。换句话说,十二劫之前,你跟这些大菩萨一天到晚平起平坐,把手而行,这是佛力加持的,若是凭你自己,十二劫以后,你才能够入这个境界,是这个意思。都没有说错,说得都是对的。

从十二劫,你就会感觉到非常惊讶,为什么?太快了。如果照一般大乘来讲,你要入这个境界,至少要修满一个阿僧祇劫。第一个阿僧祇劫你三贤位修满,第二个阿僧祇劫才入初地。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只要十二劫,你在他方世界修行要一个阿僧祇劫,这是什么原因?他方世界有退转,西方世界没有退转,不退,圆证三不退,道理在此地,所以西方世界无比的殊胜。这是讲‘导师之行’,导师就是阿弥陀佛,佛才称导师。这两句话是住佛所住,行佛所行。

‘最胜之道’,那就是令一切众生往生不退成佛。‘道’就是指净土法门里面所说的成佛之道,这是无比殊胜。你修学任何一个法门,见思烦恼不断,你就证不了阿罗汉果。换句话说,就是圆教大乘里面所说的,净宗也是圆教大乘,古人讲,这个法门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一乘当中的一乘,究竟圆满的佛法,赞叹到这个地步。以《华严》来说,《华严》初信位的菩萨(十信里面的初信,这是最低的),他断烦恼的功夫等于小乘须陀洹(小乘初果)。所以你证得初信位的菩萨,你就位不退,你决定不会再退转过来作凡夫,不会了。可是这个位次,经上讲得很清楚,见思烦恼中的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你才能证得。可是圆初信位的菩萨比小乘初果须陀洹智慧高太多了,智慧须陀洹不能跟他比,神通道力也都不能跟他比,只是断烦恼是相等的;初信位的菩萨断八十八品见惑,须陀洹也是断八十八品见惑,这个地方是平等的,其他不平等,小乘圣者比不上菩萨那么样有智慧。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小乘四果阿罗汉这才脱离六道,超越六道轮回,相当于圆教七信位的菩萨。七信位也就是断证功夫跟阿罗汉一样,但是智慧德能、神通道力就超过阿罗汉太多太多了,不是阿罗汉能够相比的,你就晓得多难。我们不要讲别的,就是初果须陀洹都没有办法得到,你有能力去断烦恼吗?
所以末法时期,说老实话,除这个法门之外,没有人能够得度。一般法门都没错,但我们做不到,这是事实。这个法门怎么样?这个法门是一品烦恼都可以不要断,这对我们来讲,我们就行了,就有把握了,不需要断烦恼。虽不需要断烦恼,但是也要能伏烦恼,这一点要注意到。烦恼没有断,你有能力把它控制住,叫烦恼不起作用,这行,这就是‘最胜之道’。所以,净宗只要伏烦恼就能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不怕了。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跟文殊普贤把手同行,也跟这些等觉菩萨平起平坐。所以蕅益大师说,这些人你要说他是菩萨,不是的,是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你要说他是凡夫,他又跟这些等觉菩萨平起平坐。不能说他是凡夫,也不能说他是菩萨,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就是‘奇特法’,这就是‘最胜之道’。

我们这一生很幸运遇到,遇到之后我们能不能成就?太难讲了,多少人在这一生当中遇到,结果还是空过,还是要去搞生死轮回,你说多可惜。无量劫中难得有一次碰到,然后你才晓得,这个机缘多难得,这个机缘多殊胜。今天我们是幸运当中之大幸运,遇到李木源菩萨给我们建立念佛堂,建立弥陀村,只要有这么一个道场,成就的人就太多太多了。凡是进这个道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三年决定往生,为什么?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在《往生传》里面看到,他三年功夫成就了。不是他命终,他的寿命可能还有,命还很长,可是他怎么样?他不想住这里,西方极乐世界太好了,他见到了,他想快点移民过去,不要在这里受苦。到那个地方,他活动的空间大,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他活动的空间,你看那个生活多快乐。而后你才晓得,这样的道场希有难逢,到哪里去找?可遇不可求。我讲经这么多年,天天在梦想幻想,哪里敢想到将来会有事实?没想到,到这儿来碰上了,真的叫可遇不可求。实实在在难得,这也是诸佛菩萨给我们安排的,我们大家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成熟,所以诸佛菩萨来了。

有许多同修问我,弥陀村要几时能建好?在我的想像当中,李居士做事情速度之快,我们无法想像,我看应该再两年,顶多三年就会造好。他的能力很强,速度非常快。自从念佛堂开张以来,他日夜都在想弥陀村,除弥陀村之外,他说他一个妄念都没有。虔诚专注,必得诸佛菩萨加持,所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诸位要看这几句经文,意思无尽的深广,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建立愿心。好,今天时间到了。 回复 引用

TOP

惭愧学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惭愧学人 当前离线

超级菜鸟

UID
15 
帖子
6755 
精华
88 
积分
33619 
威望
2337 点 
RMB
13037 元 
金币
3 枚 
贡献值
15671 点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来自
中国广东省五华县 
在线时间
267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9 
最后登录
2011-4-23 

超级版主

帖子
6755 
积分
33619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注册时间
2008-5-9 
28 (性别: ) 发表于 2008-6-3 13:35 | 只看该作者    踩窝窝   送礼物   问候Ta 【终南命理研究网】易学研究讨论室大乘无量寿经(第二七卷)
1998/9/26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2-34-27
请掀开经本第八页,经文倒数第三行,我们将这段经文念一遍对对地方:

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

这段经文是接着前面,阿难尊者在法会里面代我们请法。请法的言词是先对世尊称赞,称赞里面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今天我们念的这段文,是阿难尊者自己心里面在猜测,因为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形相太希有了。阿难是世尊的侍者,经常不离开佛身边,在他经验当中,他从来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今天这种殊胜奇特的光彩,我们一般人讲风釆,过去没见过。所以他在称赞里面说:‘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这个‘住’是心里面安住,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心里面的心思念头,他这个心念殊胜,念头太好了,所以现的相就很特殊,这是我们世间人常说的相随心转。所以相会变,怎么变?决定不是去美容,去化妆,那个变不了的。即使变了,还要起副作用,还带来很多麻烦。相随心转,你心变了,相就变了。不但相变了,体质也变了。

在中国,我们常常听说有一些特异功能,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在美国遇到过,他们有能力看到人身上的气,他们叫气功、叫气,在佛法里面叫光,现在科学家里面称之为能,实际上都是说一桩事情。能够看到自己身上的光或者是气,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只要有耐心,大概有一、两个月的功夫,你就会有这种能力。这个能力增强,你也可以看到别人身上放的光,或者看到别人的气。这个范围大小不相同,色彩不相同,完全从你的心念里面发射出来的。实在说,这个原理就是念头的震动产生的波动现象。一般人粗心大意,所以看不到。稍为细心一点,心清净一点的,不难发现。

阿难尊者看到释迦牟尼佛今天的光彩太奇特太殊胜了,所以说出前面这几句话,这几句话上一次跟大家解释过。今天更进一步是他想到,念头、思想达到最殊胜最圆满的,无过于念佛。所以他心里想,世尊今天‘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前面说过),是不是佛在念佛?否则的话,怎么可能现这么好的瑞相?从现相能够看到一个人的思想,所以思想的波动能够看到,好的相一定是好的思想的波动,好到极处无过于念佛。

所以诸位,你们常常到念佛堂来念佛,人家问你念佛有什么好处,你要表现给人看。释迦牟尼佛念佛‘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你在这边念佛堂念得怎么样?如果你在念佛堂里面念得容光焕发,光彩夺人,让人一见你就生欢喜心,你的念佛功夫就表现在外面,愈念愈年轻,愈念身体愈健康,本来身上有很多毛病,这一念,什么病都没有了,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病从哪里来的?病从妄想上来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贪嗔痴叫三毒,用现在话说是病毒。你心里面有病毒,外面环境浊恶。佛经上讲的,‘浊’是什么?染污,外面环境染污。‘恶’就是念头不好,起心动念不是善念。外有浊恶,就是有污染,内里面有三毒,内外交感,你怎么会不生病?你生病的程度,与你内外交感决定成正比例。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里面把病毒洗干净了,把贪嗔痴拔掉了,跟诸位说,外面环境立刻就改变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明了,要肯定,心地清净光明,你就不受污染,不会接受污染,绝对不会遇到这些毒害。佛家教人要生大慈悲心,大慈悲心能解毒,能将所有一切毒素化解,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

所以念佛,真的念佛功夫得力,在讲堂里讲过很多,念佛最重要的心口要相应。所以诸位看‘念’这个字,中国的文字,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没有的。文字是一种符号,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我们老祖宗聪明绝顶,对于后世子孙爱护得无微不至,如何将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传给后世的子孙,都要想一套传递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文字,又特别发明了一个希有的工具:文言文。古来的这些大德他们知道,语言是会随时改变的,如果语跟文相同,时代改变之后,这个文字就没有人看得懂。西方世界就犯了这个毛病,欧洲的拉丁文现在没人懂了,印度的梵文现在也没人懂了。我们老祖宗聪明,知道这种情形,就发明文言文,也就是文跟语分开,语言随时会变,文永远不变。孔老夫子去我们两千五百多年,我们今天读《论语》,就跟孔老夫子面对面通信一样,我们能看得懂,能理解他的意思,这就是语跟文分开的好处,这在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都找不到,我们才体会到祖先对于后世多么的热爱,多么的关怀,真正有智慧。

文字也是充满了智慧,你看那个‘念’,念是什么意思?上面是今,下面是心。可见得念不是口念,口念不行,现在心上真正有叫念,念是这个意思。如果你现在心上没有,嘴巴里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你心上要真有。我们常常看到许多老太太,老太太疼她的孙子,心上真有,她也不是一天到晚把孙子挂在口里,但她心上真有,无论在什么时候,她都会想到她的孙子,那个叫念。能够把这个念头转换成阿弥陀佛,那就好了,问题就解决了。前些年有一位老太太来看我,告诉我她念佛的功夫念得很不错,她说:‘师父,我什么都放下了,就是孙子放不下,怎么办?’我就教给她:‘你把你孙子换成阿弥陀佛,你的问题不就解决了?’所以念是心上真有。

阿难尊者就连着想到了,十法界里面,佛是无比的殊胜,佛的修行功夫圆满了,福慧二足尊,他的智慧圆满,福德也圆满。两种圆满我们称它‘二足尊’,足就是满足,一丝毫欠缺都没有,这是有智慧有福德人里面最尊最贵的,我们今天称之为尊敬的,真正值得人尊敬。菩萨有福有慧但是没有圆满,佛才达到究竟圆满。是不是释迦牟尼佛也在念佛?真的释迦牟尼佛确确实实在念佛,所以他说“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去’是过去,‘来’是未来,‘现在’,这就是讲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都是佛佛相念,换句话说,佛的心里面常常念着一切诸佛。佛教给我们念佛有道理,因为他自己念佛。

谁是佛?佛念佛,念过去佛我们容易懂得,念现在佛(现在十方世界诸佛如来),那个数量也算不出,这个世界太大太大了。我们今天借重科学的仪器,探测到百万光年以外的星球(星球就是世界),已经感觉得空间无限大了。而实际上,无论科技怎么样发达,无论如何探测,也是在太虚空里面极小的一部分。这个话是什么意思?现代科学家懂得,我们能观察能探测到的,是跟我们同一个空间,我们今天讲三度空间,顶多达到四度空间。同一个空间你能够观察得到,五度空间、六度空间以上的,你就没有办法了,科学仪器也达不到。这个空间度数到底有多少?在理论上讲是无量,这是真的。佛法里面讲十法界,十法界是十个不同维次的空间,佛家这个讲法这是大别的来说,说成十类介绍方便,十不是数字,老同修都很清楚,十代表无量,空间是无量的。空间怎么样造成的,《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如何能够突破?现在科学家已经证明,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这是一种高深数学推理上发现的,但是现在不晓得怎样突破,这个科学家找不到。

佛告诉我们,不同维次空间的形成,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变现出来的境界。每一个人的妄想分别执着不同,所以空间的维次就无量无边。怎么突破?你能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统统舍弃,就突破了。突破之后,在佛法里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很明显的呈现无量无边众生的生活空间,你对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生活的状况,事实的真相,你就完全通达明白了。通达明白,你才有能力解决问题。

我们今天许多问题为什么解决不了?迷惑,不知道,不晓得这个问题是怎么起来的,也不晓得它将来怎么变化。凭自己的意识,凭自己的猜测,在那里处理事情,哪有不犯过失的道理?佛法教给我们高度的智慧,唯有高度智慧,你才能过得更幸福,过得更美满。智慧就展现在你生活之中,就在你工作里面,在你平常处事待人接物。所以我们想想,我们平常用的是什么心?诸佛如来他用的心是念佛的心。

佛是什么?‘佛’这个字是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换句话说,念佛是念智慧、念觉悟。这个字是可以翻的,为什么古人不翻?他不翻有不翻的道理。从前翻经体例有五种不翻,这一种是‘尊重不翻’。我们对于‘佛’这个字很尊重,所以不翻,用音译过来。他说的智慧是无所不知,他所讲的觉悟是无所不觉,而我们普通概念当中,智慧跟觉悟范围没有这么大,也没有这么深,所以他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觉悟,这是佛。换句话说,‘佛佛相念’要落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上,是念念都不迷,那就是觉悟。

同学们学佛,首先要接受三皈的传授。三皈的传授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把佛法教学的纲领传授给你。三大纲领:第一是‘觉而不迷’,第二是‘正而不邪’,第三是‘净而不染’,这叫三宝,这叫佛法僧。我们在生活当中,每天从早到晚接触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是不是做到觉而不迷?有没有做到正而不邪?正就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惟,邪是错误的。有没有做到净而不染,也就是保持你的清净心,没有被外面境界染污?我们眼见色,耳闻声,顺自己心意的就起了贪爱,贪爱是染污,你被污染了,不合自己的意思就讨厌,讨厌也是染污,凡夫之人起心动念都被外面境界染污了。佛教给我们要净而不染,看得清楚是智慧,如如不动是定功,就不染着,心要做到真的清净。真清净了,在一切法里面就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对,这是佛教给我们的,那这个人是不是变成了麻木不仁?人家笑,板起面孔,人家哭,也板起面孔,像个木头人一样,这个佛也学错了。人家笑,我也笑,人家哭,我也哭,这是恒顺众生,但是他们笑、他们哭是动感情,我这个笑、我这个哭是智慧不是感情,差别在此地。他有笑有哭是被污染了,我这个有笑有哭没有被污染。帮助他们、带领他们超越污染,这是佛菩萨。永嘉大师讲‘分别亦非意’,意就污染了,佛菩萨分别是智慧不是意,人家高明的地方在此地,这就是佛佛相念,我们要学的就是学这个,这是大学问,是真功夫。

这个说法还怕诸位同修听不清楚。你要搞不清楚,你就没有着手之处,从哪里学起你就不会了。诸佛的相念,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智光互照。一切诸佛心里头只念一桩事情:普度众生,这是佛所念,我们应当学的。什么叫普度众生?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随时随处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我们帮助人,别人不愿意接受我们帮助,那怎么办?那就不要帮助他。所以佛家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人叫无缘?他不能相信,他对你没有信心,而且甚至于对你怀疑,不愿意接受你,这个就决定不要勉强。佛度有缘人,什么人有缘?肯相信,肯亲近,肯学习,这是有缘人。这是一门大学问。

诸位同修都知道,佛教决定不是宗教。中国古人喜欢简单,不喜欢麻烦,言语文字都非常简洁,这是大家所欣赏的。我们称佛教,古人说‘佛教’两个字意思大家都懂,就是‘佛陀的教育’,都懂这个意思,绝对不会把它想作什么宗教,古时候没有宗教这个名词。‘宗教’这个名词是外来的,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明末清初,西方宗教传到中国,于是乎把佛教也列入宗教,这冤枉!佛教列入宗教,这个概念更晚,至多也不过两百多年,清朝初年都没有这个说法。可是佛门自己本身有宗教这个说法,但是跟我们现在宗教的定义不相同,我们称‘宗’是指禅宗,禅宗以外所有的这些派别都称为‘教’,叫‘宗门教下’,简称为宗教,是这个意思,跟我们现在这个宗教的界说完全不相同。为什么佛门里面要分宗门教下?他们教学的手段完全不相同。禅宗的教学不用教科书,没有书本,没有经本的,一开头就教你坐禅,就教你明心见性,开悟之后再读经,当然那个方法来得快,没有开悟之前决定不可以接触经本,这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可是禅宗以外,无论大乘小乘,无论哪一个宗派,都有教科书,经典就是教科书,由浅而深按部就班的来学习,就如同学校上课一样,从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逐渐向上提升,这个叫教下。所以宗门教下,是指教学方式不同而说的,这个要懂。

佛法里面讲的佛,佛是谁?佛是自己的真如本性。也就是说,你自己的真心称之为佛。佛家讲魔,魔是什么?魔是你自己的妄心。所以说佛魔不二,你用真心你就叫佛,你用妄心你就是魔,折磨你自己。你有苦恼,你有烦恼,都是从妄心上生的。‘佛’是说自己的性德,‘菩萨’是讲修德,一切诸佛都是自己自性的德号,一切菩萨是自己修德的名称,除自己之外,没有一法可得,这是佛佛相念。但是缘相当不容易,每一个人的缘不相同,我们决定不可以轻视。人遇缘有早晚,我们早遇到缘,虽早遇缘,但是没成就。另外一个人虽然遇缘很晚,他一遇就成就了,我们怎么可以轻慢他?所以佛教给我们要用平等心看待人,用清净心看待人,用真诚心看待人,这就对了,对自己有决定的好处。所以我们应当学佛,念念关怀众生,念念爱护一切众生,还要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你这个叫真正在学佛,学作佛,学佛的生活,学佛的处事待人接物。

所以底下这一句经文说,“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这个时候你(释迦牟尼佛)是念过去诸佛?还是念未来诸佛?还是“念现在他方诸佛”?如果念现在佛,当然现在佛绝对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大家晓得,一个世界只有一尊佛,就好像一个学校只有一位校长。佛是导师,只有一位,一个世界只有一尊佛。世界无量无边,所以现在诸佛也是无量无边。佛念佛,如果念现在佛,一定是念他方世界诸佛,所以特别指一个‘他方诸佛耶’,真的。“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为什么你今天的威德,‘神’是讲神奇,奇妙到极了。今天你所现的相,容光焕发,显得特别的光明。光瑞,‘瑞’是瑞相、好相,‘殊’是殊胜,‘妙’是微妙,到这样的程度。阿难是天天亲近佛,跟佛这么久的时间,从来没有见到今天这样的瑞相。阿难尊者说得没错,想得也没错,不过他没有想到,现在释迦牟尼佛是在念阿弥陀佛,所以才现这么好的瑞相。

我刚才跟大家提到的,你们天天在念佛堂念阿弥陀佛,你们的相好光明能不能跟释迦牟尼佛相比?应当要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但为什么不一样?释迦牟尼佛真念,你在这里假念,差别就在此地。释迦牟尼佛念阿弥陀佛,一个妄想都没有,而你在这里念阿弥陀佛,还是夹杂好多妄想在里头,所以你的瑞相就不如释迦牟尼佛,道理在此地。果然能够像释迦牟尼佛那个心来念阿弥陀佛,你所现的瑞相决定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哪里会有差别?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不能念得容光焕发,自己要惭愧,读这部经要惭愧。释迦牟尼佛念,怎么会念这种相?而我们现在怎么这个样子?常常反省,警策自己,希望自己勇猛精进,所以这个意思很好。阿难说了之后,最后向释迦牟尼佛请求,“愿为宣说”,希望世尊为我们大家说说,今天你的相貌为什么这么好?为什么有这么好的光彩?我们大家都想听。他请教的言词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下面释迦牟尼佛给他做一个说明,‘赞请许说’。请看经文第九面第一行:

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

释迦牟尼佛在没有答覆他之先,先赞叹他,这个意思很深。“告阿难言”,‘告’是告诉他,告是上对下。老师对学生用‘告’,学生对老师是用‘白’。你看前面的‘而白佛言’,这是敬词,尊敬的语气。“善哉善哉”,这两个‘善哉’就是你问得好、问得好,连续赞了两声,是说你问得太好了。这两个里面还是有很深的意思,一个是你能够体会老师的意思,老师的心思被你看出来,所以赞叹你善哉,另外一个善哉是说众生机缘成熟,你这一问问得正好,佛要把这个微妙的法门告诉大家,所以两个善哉。

“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阿难所问的称机,众生机缘成熟了,当法,这个法门正是这个时候应当跟大众宣扬,第三个是非常契合时机、时节因缘,这三个条件具足,所以佛赞叹他。你为的是‘哀愍’,哀愍是指众生无量劫来把这一桩事情忘掉了,疏忽掉了,迷失了,迷失了自己,而觉悟的人他明白,所以生起无限的同情心,这叫做哀愍。‘利乐’就是帮助他,利是利益,要给一切众生最殊胜最圆满的利益,要帮助他离苦得乐。

佛法的教学,它的宗旨目标只有八个字:‘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佛教怎么会迷信?它是要破除迷信,教你智慧现前,帮助你开悟。这是在因上说的,果上就离苦得乐了。佛知道苦从哪里来的?苦是从迷来的,你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白,你才有苦。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就是本人。人生不指大众,是指自己本人。外面这些大众,都是我们生活环境。环境里面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这一切有情众生,是我们的人事环境。这里面它所用的词,所用的字,真正的意思我们都要懂得。所以它讲‘宇宙人生’,就是讲我们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你不了解,你迷了,所以你才有苦。你明白了之后,你就乐了。所以离苦得乐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老师能够帮助我们的,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所以从这些称呼上,诸位也能够体会到佛教不是宗教,我们跟佛菩萨的关系是师生的关系。师生是在教育里头的关系,我们称他为老师、本师(根本的老师)。现前一般人称出家人叫‘和尚’,其实搞错了,称和尚是恭敬过了分,他根本不是你的和尚,你怎么可以称他和尚?这都是对于名词的意义不了解。‘和尚’是印度话,梵语音译的意思是亲教师。直接教导我的这个老师,我才称他作和尚,如果是在现在的大学里面,就是指导教授。在我学校里面教书的老师很多,不是直接指导我的,不称和尚,没有这个关系,而另外有个名词,叫‘阿阇梨’,称阇梨不称和尚。和尚是最尊贵的称呼,关系最密切的,我们跟他没有这层关系,怎么可以称他和尚?从这些地方诸位就能够体会到,佛法确确实实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决定不是宗教。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大家讲经说法,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教学。他的身分,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讲,他是一位从事社会教育的工作者,而且完全是义务的教学,并不取学生分文学费。佛接受学生的供养非常简单:三衣一钵,每一天只吃一餐饭,到外面去托钵,过的是这种生活,所以真正是一位义务教育的工作者。他的教学目的,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换句话说,说明我们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如此而已。今天留下来这么多经典,就是他老人家当年教学的教科书。教科书不是他写的,是他说的。佛灭度(过世)之后,他的学生从记忆当中把它整理写出来,这才称为经典。一生讲得太多了,留下来的东西非常非常丰富,现在世间无论哪一所大学,里面的科系再完备,说实实在在话,全世界所有学校的科系集合起来,还没有佛经讲得圆满,这真的不是假的。我在世界各地方常常走动,我最喜欢看的是学校,每到一个地方,我一定看这个地区最好的学校。我到北京,首先就去看北大(北京师范大学),靠近北京的天津南开大学。在外国,我常常去访问这些著名的大学。

今天真正能解决问题,确确实实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里面,最精彩的是《无量寿经》跟《华严经》,这是大乘法里面的精华,真正能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决定要从破迷开悟下手。阿难今天的问,目的也在此地,是为众生问,不是为他自己。佛为大家说明,也不是为自己,也是为众生。所以下面赞叹他“能问如是微妙之义”,‘如是微妙之义’就是这一部经所说的,也就是前面讲‘佛佛相念’。佛佛相念,念的是什么?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一切诸佛佛佛相念。如果把《无量寿经》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佛佛相念。

现在《华严经》讲得很详细,很不容易!《无量寿经》这一次开讲,也跟大家细说,现在因为我们不受时间限制了。往年我每到新加坡来,大概都是一个月,一个月是有期限的,一个月当中一定要讲一部经,所以就不能够细讲。这一次不受时间限制,可以细说。但是细说时间就很长,配合《华严经》来讲,这《无量寿经》也能过得去。可是《华严经》目前这个说法,我也很担心,我原本想五年把它讲完,现在这个讲法,十年都讲不完。我也问问听经同修们的意见,他们喜欢我这个说法,我说:‘那好了,咱们大家都无量寿了。照现在目前这种讲法,决定超过十年。’但是细说有细说的好处,确确实实我们迷得太久了,不详细的解释分析,含糊笼统讲过去,不得受用,我们的念头还是转不过来。换句话说,这个转过来,是说从迷转到悟,这叫转过来了,从邪转到正,从染转到净,这叫转过来。往日我们是‘迷邪染’,过的是迷邪染的生活。现在真转过来了,我们过‘觉正净’的生活,觉正净就是菩萨的生活,我们过佛菩萨的生活。迷邪染是凡夫,轮回心造轮回业,转过来就是佛菩萨,超凡入圣。阿难问的这是微妙之义。下面这一段,这是世尊用比喻赞叹他,提出这个问题的功德太大了。

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

我们乍听之下,释迦牟尼佛这个称赞,是不是过分了?提出这个问题,能有这么大的功德吗?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世尊在《金刚经》上说过,‘佛是真语者’,真就不假,佛的言语是真语;‘实语者’,实则不虚;‘如语者’,如是恰到好处,佛说的话与事实真相一定相应,绝不过分也不会不及,完全跟事实真相相符合,这叫如语;‘不妄语,不诳语’,诳语是夸张,佛不夸张。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言语遵守的原则,他也这样教导我们,所以这个话就是真实的了。

真实,我们要想一想,他的功德是怎么个算法?你今天在法会里面提出这个问题,“胜”是超胜、超过,超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这个功德实在是太大了。阿罗汉跟辟支佛,这是佛常常讲的,是我们世间人真正的福田。我们为什么要供养他?供养,简单的说,就是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不让他在物质生活上有缺乏。佛法里面的供养,佛说过四桩事情:‘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叫四种供养。阿罗汉跟辟支佛都是修行已经有殊胜成就的人,有学问,有道德,有能力,可以担当得起教化众生的使命;换句话说,他是道道地地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真做到了。他的言行思想行为,可以做为世间所有一切人的表率、模范,是我们一般人讲的真善知识。他是社会的好老师(他们也都是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人),值得人尊敬,所以你对他要供养。他的生活绝对不会奢侈,不会过浮华的生活,一定非常简单朴实,全心全力贡献社会,为社会大众来服务,所以我们能够供养这个老师,亲近这个老师,这个功德就很大了。一个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住在这个地方,影响这个地区,潜移默化,移风易俗,有这么多的好处,功德就大了。

你供养多少阿罗汉、辟支佛?‘一天下’,一天下是数字。一天下,在我们佛经里面所讲的南赡部洲,这叫一天下。南赡部洲就是指我们的地球。觉华法师前天讲,南赡部洲就是我们娑婆世界,讲错了,娑婆世界是大千世界,南赡部洲是这个地球。假设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三千年前,三千年前这个世界人口没有这么多。现在世界人口将近六十亿,在三千年前那个时代,我们把数字缩小,当然我们也没有法子统计过,但是全世界的人口,我们想像一、两千万应该是有的。供养一、两千万尊的阿罗汉、辟支佛,那还得了!那个福报多大!这么多的好老师,这么多的圣贤。

‘辟支佛’这三个字是梵语音译的,‘辟支’翻成‘独’,也翻作‘缘’,‘佛’是‘觉悟’的意思,辟支佛翻作‘缘觉’,或者翻作‘独觉’,多半出现在没有佛也没有佛法的世间。他很聪明,他在这个世间,自己也能够觉悟。他所觉悟的程度跟阿罗汉平等,甚至于比阿罗汉还要超过。阿罗汉跟佛修学,是佛的学生,是接受教学而开悟的。如果是跟佛修学而开悟的,称为缘觉,没有跟佛学而靠自己觉悟的,就叫独觉,辟支佛里头有两种。这都是世间人的好老师,世间人的好榜样,我们对他们恭敬供养,向他们学习,这个功德就大了。这是举出一个比喻。

下面说“布施累劫”,这是第二个比喻,也可以把这个连在一起来看,都可以。‘布施’,这是佛法修学里头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佛教大众,你要想求觉悟,你应当从哪里学起?从布施下手,从布施学起。为什么?佛知道你为什么不觉悟,你为什么迷惑颠倒,是因为你有贪心,你有悭吝心,吝啬,自己有的不肯给别人,没有的就喜欢,贪而无厌,这是迷,这是不觉。你真正要想觉悟,你就要把贪放弃,把悭吝放弃,于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没有贪心,自己有的可以与一切众生共享,这是觉悟的人。所以佛教给我们,头一个就要学布施。布施里面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分为这三大类。财布施一定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听到以后想:我为了要想发财,想聪明,想健康长寿,我才修这三种布施。你做得对不对?不对,你做得不圆满。可是你这么作法,问一问,财富、聪明、健康长寿能不能得到?肯定你能得到。能得到,为什么说你不圆满?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有很多发大财的人,他也很聪明,也健康,也长寿,那都是过去生中修的因,现在得的果报,我们仔细去观察,然后你就晓得为什么说不圆满。他还是个凡夫,他还是迷惑颠倒,他这一生福报享完了,来生怎么办?问题大了,所以佛教给我们布施。布施必定得这个果报,得这个果报以后要怎么样?得到之后还要把它舍掉,决定不能去享受,一享受就坏了,就迷了。所以佛家教我们舍得,你要舍。舍什么?你得到的赶紧要舍,你就高明了。你舍得愈多,你得到的愈多。得到愈多,赶紧把那个多统统舍掉,不可以留,那么你财物的受用、智慧的增长、健康长寿,是永恒的,是真实的。这是佛给我们说出的意思,我们要能体会。

佛经上常常讲,老同修们也都懂,不但懂,你也会讲,可是怎么样?你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我好不容易赚来的钱,你教我统统布施掉,明天谁给我?换句话说,好像佛经上讲得不错,但是办不到,恐怕有问题,可能不是真的,万一我布施了,明天没饭吃怎么办?所以不敢布施。于是对财对法都吝啬,你不敢做。也就是说,在这个地方我们固然有经本为依靠,我们对于本师释迦牟尼佛有信心,其实这个信心是半信半疑,不是真的信,所以你不肯做。

老师对我们修学关系就大了,太大了。我在年轻的时候,说老实话,非常顽固,我对于这些宗教是完全不能接受,说是哪一个法师要来跟我讲经,门儿都没有,他怎么能劝我?我要跟他辩论,几句话就把他说倒了,他怎么能劝我?所以老师的关系大了。我们在一生当中,最敬仰最佩服的老师,我们亲近他,跟他学习,老师介绍我们的,印象马上就不一样,信心就不相同了。我的佛法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的,如果不是他,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叫我去相信佛,不可能的事情。我年轻的时候最反对的就是佛教,我对于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印象都还不错,唯独对佛教的印象最糟糕,为什么?认为它是迷信,讲不出一个道理出来。

我在台湾跟方老师学哲学,他给我做一个很有系统的介绍。从西洋哲学,讲到中国古代最早的《易经》哲学,然后讲到朱子,讲到二程、阳明哲学。这个单元完了之后,为我介绍印度哲学。从印度哲学,最后跟我讲佛经哲学。他告诉我,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听了他的话,这才到寺庙里去找佛经看。我看佛经跟出家人不打招呼的,我把佛经当哲学来看,与信教毫不相关,这是早年学佛的一个心态。所以,方先生至少影响我三年。

以后学了佛之后,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把我拉回来,才知道把佛经当作哲学来看,只是佛经里面的一部分,不是全体,全体比哲学高明太多了。不过方先生晚年他也契入境界了,所以晚年我们在一起非常快乐。我跟他学的时候,他才四十多岁,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所以善知识是个关键的人物,你要不是心目当中最佩服的老师,你很难接受他的教诲。我们一生得到的殊胜的利益,一生得到佛法的好处,感恩戴德。如果不是老师指点,不是老师提醒,我们怎么知道世间还有这么好的东西?不晓得。

亲近章嘉大师之后,章嘉大师就教我修布施,我也真肯听话,他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是俗话讲,感应不可思议,真的愈施愈多,愈多愈施,绝不保留。我现在这几年来,每一年的收入,我概略估计一下,美金有一百万。可是身上什么都没有,来了都去了,来得快去得也快,不留,留了就生烦恼。留了,你看什么货币贬值,麻烦大了,那不是麻烦事情?要像流水一样不断的流。

所以诸位同修你们仔细去观察,你可以在这里面得到信心,证明佛讲的话没错。你看最近经济的灾难,几乎每一个人都受影响,唯有居士林不受影响。居士林不但不受影响,收入反而增加了,它为什么会增加?布施太多了,它施得多,得的就多,这个给我们做了很大的一个证明。看到这个现象,你要真正观察入微,你就相信,你的疑心就会断掉,你就敢做了。今年年初,李木源居士还在担心这个经济风暴的冲击。居士林的信众统统都受影响,按理说,居士林的收入也会减少一半。但是我们开讲《华严经》,念佛堂举办念佛的时候,收入一下子就增加了,比往年的时候收入更多。所以这一次我们对中国大陆的救灾,数量相当可观。

居士林肯舍、肯布施,财、法、无畏布施统统在做。每一天三餐供养,居士林的供养是平等供养,普遍供养,不问你学不学佛,也不问你信不信佛,任何人到这边来吃饭都欢迎。我听说也有基督教徒,也有回教徒,甚至于还有毁谤佛法的,他也来吃饭,我们也欢迎,也喜欢。只要来吃饭,我们就都喜欢,无条件的供应,一分钱都不要。李居士告诉我,居士林自从开张供养大家吃饭,一年三百六十天每天三餐,一天都不缺。往年他是大年初一休息一天,我跟他讲:‘不可以休息。大年初一没饭吃,怎么办?那过什么年?’所以大年初一也照样供应,这好,这才圆满。他说:‘我们从来没买过米,从来没买过菜,没买过油。’因为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送米、送油、送菜,欢欢喜喜送来。送来的吃不完,太多了。所以这里不怕人来吃饭,愈多愈好,愈多愈欢喜。吃不完的,我们就再往老人院送,往孤儿院送,照顾这些团体,愈施愈多。甚至于李居士讲:‘我们在外面买东西,人家送货来,一看是居士林,不收钱就走了。’他不要钱,就走了。我在此地很少坐计程车,坐过几次,从芽笼坐到此地,计程车也不收我的钱。所以你不怕布施,真的是愈施愈多。居士林印经,这边的录像带、录音带、CD,你看看每年送多少,送全世界,全部是免费的,一分钱都不收。真肯布施,这是法布施,能开智慧。所以现在居士林从上到下,做义工的个个聪明,个个有智慧,从哪里来的?法布施来的,愈施愈多。尤其念佛堂开办,念佛堂开办不久,还不到三个月,你看看多殊胜!证明佛给我们讲的话,一点都不错。

所以菩萨行,将‘布施’列在第一条。这是觉悟人的生活行为,列入在第一条。肯布施,肯帮助别人,欢欢喜喜帮助别人,自己没有也不怕,不要为自己操心,没有好操心的。一切为社会,一切为人民,一切为众生,不要为自己,想都不要想。无论你从事于哪个工作岗位,抱着服务众生的心态,你说你多欢喜,多快乐!决定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你会生活得很快乐。菩萨第二个条件是‘持戒’,持戒的意思就是守法。遵守佛对我们的教训,遵守国家的法律,地方的法规,人情、风俗习惯、道德概念统统要遵守。守法是国家的好公民,是佛的好学生。‘忍辱’就是耐心,无论做什么事,要有耐心你才能成就。‘精进’是求进步,不断的革新,不断的求进步。‘禅定’是自己有主宰,不会受外面境界的诱惑,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这叫禅定。‘智慧’是一切事一切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般若智慧。佛跟我们讲,觉悟的人在日常生活必须要遵守这六个原则。布施在此地,就涵盖其余的五条,因为持戒、忍辱是属于无畏布施,精进、禅定、智慧是属于法布施,所以用一个布施,把菩萨所有的行门统统包括尽了。

布施多久?‘累劫’,这个时间太长了。‘劫’是佛法里面计算时间的单位。佛在经上讲,有大劫、中劫、小劫。小劫怎么算法?诸经所说的不一,有很多种说法,但是这些说法都是佛说的。佛当年在世,讲经不是在一个地方,而是游化世间,到处都去,所以他讲经可能随着每个地方的习惯,每个地方人的知识程度不相同,因此说的数字不一样。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在大专院校里面的说法,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这大家都晓得,叫增减劫,这个好算。佛说人的寿命,最长的时候是八万四千岁,八万四千岁是到顶了,每过一百年减一岁,这样一直减,减到十岁,十岁是最少的,然后从十岁又每一百年加一岁,又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这是时间的单位。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这个数字是能够算得出来的,很长,今天讲天文数字,这个数字太大了。‘布施累劫’,此地讲的累劫,通常都是讲大劫。布施谁?布施“诸天人民,蜎飞蠕动”,这两句连起来,就是六道众生。你能够布施一个人,帮助一个人,这个福就不小。你能够帮助六道一切众生,那个福报就太大太大了。

学佛的同修,大概都能接受因果定律的说法。这是事实,绝对不是假的,种善因一定得善果。所以你布施,一定得果报。你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种什么样的因,决定会有果报的,果报通三世。人决定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这是跟你讲宇宙人生真相,人不是一世。六道轮回怎么来的?是我们起心动念变现出来的,绝对不是别人造出六道给我们去受用,给我们去轮回,不是的,是自己变现出来的,自己制造的,在大乘经里面,佛给我们分析得非常详细。所以你做这些好事,“功德”就大了,‘功’是讲你做事情,你在行善,‘德’是得到的报应,你决定得善果。这在我们这个道场非常非常的明显,但是我们今天修的布施功德,比这部经上所讲的差太远了。可是细细的再说,去思惟,冷静去观察,我们今天实际上也真的在做,所以这个功德实在讲也是不可思议。佛将这个比喻说出来之后,实在说,是怕我们后人听到怀疑不相信,所以下面接着给我们解释。

何以故。

为什么?为什么你这一问,会有这么大的功德?“何以故”是为什么。

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

他这个功德,超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的功德,理由就在此地。“当来”,是讲将来。佛那个时候讲将来,就包括我们现在。佛过世之后,都是他所说的‘当来’。不但人依照这个法门能成就,“诸天”,说‘诸天’当然要包括鬼神,“一切含灵”就是众生,我们今天讲的是动物,他有灵性,他有感情,现在泛指的动物,在佛经里面讲的九法界众生,都因为阿难你这一问,大家能够解决问题了。刚才讲离苦得乐,他是真的离苦,真的得乐了。这个离苦得乐,不是一时的,是永恒的,不是局部的,是全面的,所以功德是“百千万倍”,这一句话就落实了,一点都不假。

因为阿难这一问,引出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出这一部经。这个道理方法,一切凡夫与声闻缘觉菩萨这些圣者全都得利益,所谓是‘凡圣齐收,利钝悉被,横超三界,径登四土’。佛以往所说的方法理论,我们修学都是有阶段有层次的,像读书一样,从小学、中学、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一定要用很长的时间你才能毕业,才能把你的功课学完,这个样子超越三界难。可是今天佛给我们讲这个方法很特别,不需要那么麻烦,方法很简单,很容易,很稳当,又非常快速。所以这个方法,不但释迦牟尼佛自己说,一切诸佛菩萨都讲是‘难信之法’。真难信,哪有这么容易?实在讲,理太深。方法虽然很简单很容易,但是理很深,谁能相信?如果理要不能透彻,我们对这个法门总是怀疑。尤其是对于我们现代的知识分子,讲其余的大乘,我们比较容易接受。

我当年初学,方先生给我介绍,章嘉大师指引,我对于性相两宗有浓厚的兴趣,对于念佛往生法门我不相信。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专修专弘净土,我仰慕他的道德,跟他学讲经。他劝我修净土,教我读《印光大师文钞》。我读了,读了之后我很佩服,不反对净土,肯不肯学?不肯学。老师劝我劝得非常恳切,他说:‘自古以来那么多祖师大德、有学问有道德的人都修这个法门,如果真的修错了上了当,你也上一次当有什么关系?’这样劝我,苦口婆心,可是我还是没有认真去学。

什么时候我搞清楚了?(所以我要不把东西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要叫我去做,很难)是我往年讲《华严经》,我讲了十七年,我在《华严经》上明白了解的。有一天在讲经,突然想:文殊普贤学什么法门?善财童子学什么法门?仔细在经上一看,他们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的确对我来说,是很大的一个震撼,我没有想到他们是念佛求生净土的。然后在这部经自始至终仔细观察,明白这个道理,肯定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赞叹,千经万论指归,古人讲这部经叫‘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不可思议’,我才肯定这个说法,才不怀疑。所以我学佛,实在讲,搞了差不多三十年,我才肯定这个法门,真正不容易。我要没有这些好老师,可以说,我遇到这三位老师,都是近代一流的高手。我学佛,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幸运,没有走冤枉路,但是由于自己的烦恼习气,耽误了很多年。可是说老实话,如果当年李老师跟我讲《弥陀经》、《无量寿经》,像我现在讲得这么清楚明白,我早就相信了。他讲得真是含糊笼统,没这么详细,没这么透彻,所以搞得我搞了二三十年,我才找到这个门道,才相信他老人家苦口婆心,相当不容易。今天时间到了。 回复 引用

TOP

惭愧学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惭愧学人 当前离线

超级菜鸟

UID
15 
帖子
6755 
精华
88 
积分
33619 
威望
2337 点 
RMB
13037 元 
金币
3 枚 
贡献值
15671 点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来自
中国广东省五华县 
在线时间
267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9 
最后登录
2011-4-23 

超级版主

帖子
6755 
积分
33619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注册时间
2008-5-9 
29 (性别: ) 发表于 2008-6-3 13:36 | 只看该作者    踩窝窝   送礼物   问候Ta 【终南命理研究网】易学研究讨论室大乘无量寿经(第二八卷)
1998/10/3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2-34-28
请掀开经本第九面,经文第五行开始:
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
上一次说到这个地方,意思还没有尽,而且很重要,必得补充一些,这是说明请法的功德不可思议。见到世尊在今天显示无比殊胜的好相,阿难向世尊请教。我们大家都知道相随心转,这个相达到极度庄严,心一定也转到无比的美好,所以相才能够跟着转。在一切相好庄严之中,无过于佛的相,一切念头最殊胜的,无过于念佛,所以阿难这一猜就猜中了,世尊这个时候果然在念阿弥陀佛,所以得到弥陀以及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佛也要得诸佛加持,所以佛的相就格外的好,阿难尊者天天在佛的身边,从来也没见过。这一点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如果希望自己的相好,身体好,这个地方就是告诉我们应当念佛,念佛必定能够满愿。阿难不为自利,为利一切众生而向佛请教,所以佛告诉他,你这一问,功德太殊胜了。
我们世间人请法师居士长者大德在一个地方讲演佛法利益众生,这个功德跟阿难这一问类似。特别是在末法之中,能够为一切众生请法,这个利益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在现代这个时代,跟过去时候不一样,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请法师讲经说法,得利益的只有现场听众,现场听众以外,就没有法子得到利益。即使听众当中有少数人发心,将法师所讲的记录下来,印成书本流通于世,数量也还是很有限,所以影响力不能够扩大。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录音录像愈来愈方便,我们在现在几乎每个道场、每个场合都看到有这些设备,而且机器愈来愈进步,价格愈来愈便宜,愈来愈大众化,所以我们在一处讲经,全世界都有机会收听得到。现在网际网路上还有画面,音声、画面、文字几乎同时都能看到,所以请经的功德,比过去又不知道要扩大多少。在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佛说法影响的面愈大,影响的程度愈深,影响的众生愈多,一切众生因这个法门而得度,阿难的功德就大了,请法人的功德就大了,这是我们应当要知道的,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所以这一问的功德,真正像世尊所说的不可思议,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前面世尊对他赞叹两个‘善哉’,是说这问得太好了,这一问正是称佛本怀。请看下面经文:
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我们先看这两小段。世尊叫著“阿难”的名字,这是提醒他注意,实在也是提醒我们大家注意,下面有很重要的话要说。首先说出“如来”应化在这个世间,目的是什么?说‘如来’,不说‘世尊’,这个意思很广。十方世界许许多多诸佛如来,许许多多的法身大士,时时应化在我们世间,正如《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现什么样的身分,众生能够听哪些法门,佛就为大家说出这些法门,应机说法。佛为什么要来示现?为什么要来说法?这个道理在此地圆圆满满为我们说出来了:“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这就是八个字,八个字说明佛菩萨为什么应化在这个世间。
凡夫到这个世间来,那是没法子,是业感的果报,过去生造的业感得的果报,不能不来,来到这个世间是受果报的,这是凡夫。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他们已经脱离六道轮回,可以不要再来了,为什么还要来?他们来到这个世间,不是受果报的,因为脱离六道之后,再也不会造轮回业,他为什么要来?这个来是愿力而来的,佛家常讲乘愿再来。什么愿?他学佛曾经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愿既然发了,你今天有智慧有能力,你要是不顾众生,这就说不过去,这是你说话不算话,那怎么行?世间一个善人君子都守信,言而有信,哪有出世间的圣人还会有妄语?决定没有妄语,决定守信,永远守信,就是这个愿力,这个愿力就是‘无尽大悲’,悲悯众生的心无有穷尽。‘矜哀’,矜是怜惜,哀是哀悯,就是怜悯三界众生。三界是讲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就是六道,说三界跟说六道是一个意思。在三界六道里面的这些众生很苦,没有机会出离三界,脱离六道轮回,所以这个机会一定要靠佛给他促成。
佛在什么时候为这些众生促成?这又要等待时节因缘。这正是佛法里面常说的‘佛不度无缘之人’,所以佛要等时节因缘。所谓的时节因缘,就是《弥陀经》上所讲的‘善根福德因缘’,必须这个条件具足,佛才出世。而这里头最重要的是善根福德,如果众生善根福德成熟,佛就能来促成因缘。可见得这三个条件,我们自己本身要具足两种,佛来帮助我们一种。三个条件都具足了,这一生决定出离,出离就是出离六道轮回。你证什么样的果位?或是证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成佛,出离之后果位高下不同。这一桩事情,正如同佛在《地藏经》上给我们讲的,阎浮提众生修福,他所感的果报不相同。这里面又是什么样的原因?善导大师跟我们说得好,总在遇缘不同。总而言之,你的果报有差别,都在遇缘不同。
缘也不是偶然的,缘结多生,一定要自己跟人家结善缘。佛家讲得好,佛不度无缘之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给我们做了证明。有人跟释迦牟尼佛没有缘,佛去找他,他看到释迦牟尼佛,掉头就走,理都不理释迦牟尼佛,没有缘。佛有神通,再变一个身,他就往另一边走了。佛再从另一边拦住他,他又看到,扭转身又跑了。于是佛就现很多身,都把他包围起来,他怎么办?躺在地上哭起来了,还是不理。这说明跟释迦牟尼佛没缘,他不相信,不能接受,所以佛度不了他,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有缘在此地相会,大家来共同学习《无量寿经》,这是多生多劫因缘成熟,哪里是偶然?世间没有偶然的事情,确确实实所谓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没有偶然的。所以诸佛如来也要看看这个地区与自己有没有缘。与哪一尊佛有缘,哪一尊佛就去示现教化。没有缘的这些佛菩萨,可以跟着示现的这个佛陀,去跟大家结缘,帮助佛教化众生,这就是与大众结缘。有缘的,他带头,没有缘的,我们跟在后面,这就统统结上缘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
众生的善根福德什么时候成熟?只要有一念出世的念头,我们一般讲厌世,对这个世间没有欢喜心了,只要有这种念头生起来,与你有缘的佛菩萨就来了,他就来帮助你。这是诸佛菩萨应现在世间的因由,他为什么?‘无尽大悲,矜哀三界’,为这个,“所以出兴于世”,到这个世间来现身说法。现身,不是现一种身,而是现无量无边身。佛菩萨有这个能力帮助我们觉悟,他可以同时同处,或者同时异处,或者同处异时,他的示现太自在了,没有丝毫障碍,这是《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佛示现身相自在,佛说法自在,所以在社会上以种种不同的身分,种种不同的形象,让我们六根接触,觉悟了。接触之后有所感动,有所领悟,皆是如来与菩萨示现。
示现在世间做些什么事?下面这三句,是总说他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他是来“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这三句可以讲,将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事业写尽了。‘光’是光大。‘阐’是阐扬。‘道’里面的意思很多,在佛法里面讲可以分为五大类:佛道、菩萨道、声闻道、缘觉道、天道、人道,这是正说;如果笼统的说,可以说为一切法门。‘群萌’是六道里面的众生,特别是三恶道,三恶道的众生太苦了。为什么会过得这么辛苦?由于迷失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事实真相相违背,这就是佛家常讲的造业,这是与事实真相不相应,因此他造作的业,一定会变现出果报。六道的现象,是业力变现出来的,业力有善恶,善业变现三善道,恶业变现三恶道。善恶的标准,总而言之,就是自利与利他。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造作的,只为自利不愿意利他,甚至于损害他人唯求自利,这是恶业。如果能自利同时也能够顾到利他,这是小善。若能够舍己为人,只要社会大众能得利益,牺牲自己也甘心情愿,这是大善。善业感人天福报,恶业感地狱饿鬼畜生,六道是这么来的。这个东西确实有,不是没有。
有人问:地狱在哪里?天堂在哪里?现在人讲科学,拿不出证据,他就不相信了。我们要问问:你有父母,相不相信?相信,你见过。你有祖父母,你相不相信?也相信,或许见过,或许你的父母说过。你的曾祖父、高祖父,你相不相信?你还有几十世几百世之前的老祖宗,相不相信?没见过,没见过就不相信。中世纪的时候,有人最初提出:这个地球,地是动的,地是圆的。没人相信,还把说话的这些人拿去吊刑(处死刑),说他胡说八道。现在完全证明了,但那个人已经冤枉死了。地狱确实有人见到过,也有人去过。他去过,跟你讲,你还是不相信,你还是以为他在骗你。一定要你自己亲自见到才相信,你自己不亲自见到你就不相信,这个人就难度了。如果有一点科学的常识,有一点科学的头脑,他有合理的思惟,就可以从理论上来建立信心。如最近科学家所讲的不同的空间,科学家所谓的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空间的维次愈高,境界愈不可思议。实实在在说,地狱、饿鬼、诸天的空间,跟我们不在一个维次上,决定不是在三度空间上,所以我们见不到。
现在这些年来有不少传说,有外太空的外星人到我们地球上来。这些算不算是天人?不算,他还是人道,为什么?这些外星人到我们地球上来,他还得要驾着他的飞行工具。如果是天人就不需要,鬼神也不需要。没有听说天人到这儿来是驾个飞机,驾个飞船来的,没听说过,鬼神到这边也没听说过是这样来的。所以凡是制造这些机械飞行工具,无论他的速度多么大,即便是他能够超过光速飞到这个地球上,他还是人,还是属于人道。既然是人道,科技那样发达,他不知道佛法,他不懂得念佛,那些人还是有生老病死,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诸佛菩萨这些圣贤人,他们有能力超越时空的维次,能够自由自在的进入到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六度空间,乃至于无限度的空间,他进出自在,他就能够广度众生。这种说法科学家听到,纵然不能完全相信,理论上讲是可能的。可是今天科学虽然在进步,虽然不断的在推展,希求找到一种方法能够突破,现在还没找到。如果找到那就好了,那就可以证明,至少六道轮回会证明出来,会清楚了。
佛法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突破?这个事情只有佛知道。空间的维次怎么形成的?是不是原来就有?佛告诉我们,原来没有。原本佛讲的法界只是一真,哪有这么多的时空隔阂?没有,可是今天它是存在的事实。这个存在的事实,佛告诉我们,是我们这些众生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众生的妄想分别执着无量无边,所以空间的维次就无量无边。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十法界,那就是十个不同的维次,好像我们看电视拨频道一样,十个不同的频道。其实,频道是无量无边。‘十’代表无尽,不是真的数字,代表无量无边:十个里面又有十个,再变成一百个;一百个里面的每一个又有十个,十十无尽,取这个意思,代表无尽,这才是事实真相。怎样突破?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突破,于是九法界一切含灵你全都见到了,尽虚空遍法界你也统统都接触到。每一个众生的生命都是永恒的,生命不是几十年,有过去世,还有未来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始无终之中,我们与一切众生的关系太密切了。你说我们与一切人、一切众生没有关系,那是讲不通的,关系里面有浅深厚薄不同,决定有关系;也就是说明,决定有缘分,缘有厚薄不同。缘成熟了,他看到你生欢喜心,他相信你所说的,理解你所说的,也肯依照你教导他的方法去学习,这就叫缘成熟了。缘成熟,佛菩萨一定来帮助他,所谓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才晓得佛菩萨慈悲到极处。父母对儿女有时候还照顾不到,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没有照顾不到的。他来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帮助你出离,满你的愿望。
“惠以真实之利”,‘真实之利’这一句也是无限的深广。经文里面有‘真实’两个字,这两个字表示决定与真如实性相应,这个利益才是真的。如果不能与真如自性相应,这个利益不是真实的;不是真实,换句话说,也就不圆满了。譬如你在恶道受苦,佛菩萨帮助你脱离恶道,生到人天,这有利益了,这个利益不真实,为什么?人死了还要轮回,还要堕落,这个利益不是真实的。人间遇到佛法,遇到大乘,你能够依教修行,脱离三界六道,证阿罗汉果,证辟支佛果,证菩萨果,是不是真实?还不是真实,这是利益,很大的利益,不能算是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利益,一定要与自性相应。换句话说,一定要帮助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利益才算是真实的。所以这一句里头加上真实,决定是大乘,决定是帮助你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再破无明烦恼,这个利益是真实利益。
中国人幸运,两千年前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来,中国所接受的是大乘佛法;换句话说,是真实之利,中国没有接受小乘。大乘佛法的真实之利,真实的程度也不相等,这个我们也必须知道。菩萨有四十一个阶级,前面十信不谈,为什么?十信不是真实,没有破无明。圆教十信位可以说是大利益,但不是真实利益,初住以上才是真实之利。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真实有大小不一样。究竟圆满的真实是圆教佛果,那才叫究竟圆满的真实。所以此地‘真实之利’这四个字,广义的说,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狭义的说,就是圆教佛果,这才是真实之利。释迦牟尼佛有没有给我们?给我们了。我们有没有接受,有没有依教奉行,这是自己的事情。释迦牟尼佛把究竟圆满真实之利,双手送给我们了。你要问:我没有接到,什么时候给我的,我不知道。给了你,你还不知道,你怎么会得受用?
这个真实之利是什么?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这一部《无量寿经》是教给你在一生当中成究竟圆满的佛果,不同于大乘法,大乘法做不到。今天我们这部经本,现在的流通量,最保守的估计也应当超过一千万册,这是最保守的估计。你得到这部经本,就是世尊把这个真实之利送给你,供养你了。前面跟诸位说过,你把这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就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给你灌顶一次。每一天念一遍,每一天受诸佛灌顶一次,你说你有多大的福报。我这么说,你听了也许不相信:佛给我灌顶?我没有感觉到。没错,你是没有感觉到,因为佛给你灌顶,你没有接受。要怎样才能接受?你要有信心,你要有愿心,你要能理解,‘信解行证’这个‘证’就是接受,就是感受到。感受到诸佛菩萨的慈悲,感受到诸佛菩萨对自己的关怀爱护,对自己的加持,你就能体会到真实之利。所以这个地方的真实之利,我们把它总归结来,就是本经所说的弥陀度生的大愿。善导大师说得好,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就是惠以真实之利,这才是如来在果地上实现他‘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他这一句话没落空。
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如果不讲这部经,那就违背了他的本愿。其他的经可以不讲,这一部经不能不讲,为什么?其他的经论法门应机的程度不广,要有一些特殊的对象。譬如像禅宗,惠能法师在《坛经》里面所讲的,他的对象是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中下根人决定没分。就是遇到了,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也不能成就,适应的根机范围很窄小,不是普度的法门,而且成就也不是究竟圆满。是真实法没错,能帮助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至高也不过是十住、十行位的菩萨,只有这么高,不圆满,不究竟,不是佛度众生的本怀。
一切诸佛度众生,总希望众生快快成佛,跟他自己一样,这是佛的本怀,佛的本愿。不像世间人,世间人的想法:我成就,我也希望你成就,但你的成就最好比我差一点,不可以超过我。这是凡夫,确实是想帮助人,但总不能把人帮助得超过自己,这就是轮回心。诸佛如来不是如此:不但希望你有成就,真的希望你超过我,为什么?你超过我,我就自在了。我也是巴不得我们同学快快成就,都能超过我,我就好退休了,天天游山玩水,你说多自在,多快乐!我希望大家超过我,想了几十年,我知道有人超过我,我就得自在,我就享福了。所以诸佛菩萨希望一切众生都作佛,而且是平等作佛,这个了不起。平等作佛只有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无量无边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只有这一门是平等成佛,这个诸位一定要记住。古德讲‘能令五乘齐入报土’,这是对这个法门赞叹到极处,而且赞叹的一点都不夸张,赞叹得好。五乘: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说明众生的程度差别悬殊很大,这个法门能够叫这些人平等契入实报庄严土,显示这个法门不可思议。
世尊在这部经上说,阿弥陀佛在这部经上也说,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论你是哪一个阶层的众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古大德给我们注解得很清楚,是七地以上,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这个法门才是真实之利。生到西方,就等于是七地菩萨,七地菩萨多难,我们真是无量劫的修行,生生世世锲而不舍,才能证得初住位,加上从初住到七地,正好是两个阿僧祇劫,你看一般人修其他的法门多么难,多么辛苦,所用的时间没有法子计算,才能够修到七地。我们这里的念佛堂,根利的人,念几天就成了,根性再钝的人,念个三年五年也决定成功。三、五年的时间超过法身大士两个阿僧祇劫,其他的就不必谈了,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声闻、缘觉没得谈的。华严会上的法身大士,我们超过他两个阿僧祇劫,这才叫做真实之利。
佛用什么方法?方法太巧妙了,六字洪名,教给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行了。一向专念的同修有,发菩提心的同修不多。可是诸位要记住,必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才能成功。如果你一向专念,但没发菩提心,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了个善缘,这一生不能成就。如果发菩提心,念佛念得少也能往生。这正是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面告诉我们的:‘得生不得生,全由信愿之有无’,信愿是菩提心;‘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的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的浅深,你念佛功夫浅,往生的品位低,念佛功夫深,往生的品位高。蕅益大师说得好,他老人家所说的话,正是阿弥陀佛的意思。我们怎么晓得是阿弥陀佛的意思?印祖告诉我们的,印祖说蕅益大师注解的《阿弥陀经》,确确实实是阿弥陀佛的意思。所以,菩提心要发。
菩提心怎么发法,先要晓得什么叫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说得好,我们听了好懂。他老人家讲,一心专志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话好懂,换句话说,我一心一意只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见阿弥陀佛,其他统统放下,决定不再放在心上了,这个人就是具足圆满的菩提心。如果对这个世间还有一些牵肠挂肚的事情,就是你的菩提心没有发,你对这个世间没有彻底放下。所以发菩提心的人,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然后一向专念,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子念佛就决定得生,这是真实之利具体落实在一切众生。唯有这个方法,才真正满一切诸佛救度众生的弘愿,普度众生的本怀。
我们学佛,真正发愿做如来弟子,我们要学佛,向佛学习。学什么?就学这三句,这三句归纳起来就是‘弘法利生’四个字:‘光阐道教’是弘法;‘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是利生。决定不为自己,自己必定得大利益。这个大利益也就是此地讲的真实之利,能利益一切众生,才是真实利益自己。念念为光大佛法,我们知道,唯有佛法能够救度十法界一切众生。这是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光大佛法,为什么要弘扬佛法,因为只有佛法才能度自己,才能度众生。我们发心出家,出家为什么?就是为这桩事情,所以一定要把这一桩事情做好。怎样才能做得好?一定要依教奉行。说的具体一点,能信、能解、能愿、能行,你就能做得很好了。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做的,我们一定认真努力去做,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一定要听话,不但身不能做,念头都不可以有,这才叫学佛,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再接着看下面这一段:
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
前面这三句佛说的是老实话。“难值”,‘值’是遇到,佛不是常常出现在世间。我们从《弥勒下生经》里面就能看到,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他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这个影响力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法运’,佛在经上讲,是一万二千年;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影响力可以影响到一万二千年。根据中国古人的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到现在已经三千零二十几年,所以他的法运(就是他的影响力)应当还有九千年。九千年以后,这世间没佛法了,一直要到弥勒菩萨下生到人间示现成佛(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来做一次表演),当中空档的时间太长了,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差不多有将近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个世间没有佛法。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跟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比,不能比。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投胎,怎么会刚刚好投胎遇到佛法,哪有这么巧的事情?所以说‘难值难见’,真难。
我们在六道轮回,生生世世舍身受身,并不是说每一次都能得人身,都能闻到佛法,哪有那么好的机会?如果有那么好的机会,你早就成佛,你就不会再当凡夫了。这个机会很难遇到,所以佛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就是机会太少。一旦遇到了,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太希有了。我们这一生遇到了,很不容易。这一生我们得人身,又闻到佛法,不但闻佛法,而且闻到佛法里面真正的真实之利:《无量寿经》,净宗法门。你如果对于这一桩事情了解得不够深刻,不够透彻,你怎么会珍惜这个机会?唯有真正透彻,真正了解,才懂得抓住机会,决定不放过。知道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会,怎么能把它错过?我们这个讲经说法,一次都不能把它放过。我学佛的时候,了解这个事实,所以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他每一堂上课,每一堂讲经,我从来没有缺席过。偶尔有外面请他去讲经,我们跟着一道去,我们发心当侍从(李老师的常随众)。我们大概差不多有二、三十个人,这二、三十个人是一堂课都不缺的。那是我们深深明了机会希有难逢,除非是生病没有办法,任何因缘都不能够阻挡,难值难见。
下面这两句是举比喻:“如优昙花,希有出现”。此地讲的‘优昙花’,跟我们平常所见的昙花,大概品种不一样,开的时间很短。我们世间的昙花,开的时候在半夜,时间不长,两、三个小时花就萎谢了,所以要看昙花一定要在深夜,你才能看得到。这都是形容很难见到,‘希有出现’。所以要具足许许多多的条件:众生的善根福德要成熟,如来与这些众生缘分成不成熟,决不是简单的事情。佛在没有告诉他事实真相之前,先说了这些话,这是说给我们听的,提醒我们留意这个法门。法门实在就如阿难所说,太希有太难得了。
下面这两句,是赞叹阿难所问:“汝今所问,多所饶益”。你这一问,给一切众生带来无量无边丰饶的利益。这桩事情实在是讲世尊观察因缘成熟了。阿难也不是普通人,都是法身大士乘愿再来,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哪里是普通人!就跟舞台上演戏一样,释迦牟尼佛演主角,阿难尊者演配角,他们两位都是在舞台上表演,目的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佛所讲的‘多所饶益’是正确的,利益无量无边。请看下面经文:
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
我们先看这一段。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制定戒律,决定禁止我们自赞毁他。佛教导我们自己要谦虚,要卑下,为什么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自己赞叹自己?这是慈悲到了极处,实实在在不得已,怕你不相信,没有人能够赞叹佛了,那怎么办?佛只好自己赞叹自己几句,希望你明了,对佛生起坚定的信心,我们才能得真实之利。如果对佛的信心不足,再好的大法也必定是当面错过,那才叫真可惜。所以佛叫着阿难:‘你应当知道…’。阿难是佛的侍者,佛平常讲经,他的确是一次都没有漏掉,听经听得多。阿难有相当的智慧,十大弟子当中多闻第一,所以跟他讲‘你应当知道’。

“如来正觉,其智难量”。其实世尊这种说法,虽然是自己赞自己,还带几分谦虚,但没有叫我们当知,而是叫着阿难:‘这别人不晓得,阿难你应该知道’。‘如来正觉’这一句话,释迦牟尼佛也没有说他自己一个人,而是说‘如来’,如来包括十方一切诸佛,不仅是一个人,你看这个自己赞叹,有多么高明的技巧。一切诸佛如来正觉,‘如’是真如,乘真如之道而来示现作佛,就叫做‘如来’。在此地我们也可以讲,本着阿弥陀佛一如之大道,而来示现成佛,就称为如来。这个如来是应身如来,到下面一品,有佛的十号,再跟诸位详细说明。如来有法身、有报身、有应化身,此地是讲的应身。‘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此地在文字上有省略。示现成无上正等正觉,如同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众生示现的一样。
‘其智难量’,佛的智慧无量无边,无有障碍。在本经,我们从前面这一大段经文能看到,释迦牟尼佛这个时候住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三昧也翻作禅定。念佛这个定功,是所有一切禅定都不能够跟它相比的。佛在《大集经》里头也为我们大家说明念佛即是深妙禅,不是普通的禅,比普通禅定高明得太多了,为什么?普通的禅定有出有入,入定的时候禅定境界现前,出定的时候定境就失掉了;念佛人单提一句佛号,放下万缘,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所以叫它做深妙禅。我们知道禅定就生智慧,三无漏学常讲‘因戒生定,因定开慧’,禅定能开发智慧。极妙的禅定生起来就是妙慧,所以其智难量,胜过一般菩萨的智慧,不是一切菩萨的定慧所能够跟它相比的,不是一切菩萨的定慧所能够称量的,这叫难量。称量就是说不出,不可思议,称是称说,量是衡量,一般菩萨做不到。这也是经上常讲的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连等觉菩萨都没有办法完全的了解它。
末后这一句是讲作用,他起作用“无有障碍”,通达一切法。我们在这一段科题上,总标的是‘法报德用’,佛的法身、报身、他的作用。第一小段是‘觉智难量’,括弧里面讲‘般若德’。下面这一科是讲‘德用圆融’,经文上说:“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这是举一个例子说。‘念顷’是极短的时间,如《华严经》上所说的‘知无量劫即是一念,知一念即是无量劫’。古德给我们讲,这个境界是事事无碍,延促同时,这是突破了时间的现象。此地给我们讲的是讲真相,是事实真相,如果我们突破了时间的现象,突破了空间的现象,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讲的无量寿。不但寿命无量,没有一样不是无量,样样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神通无量,变化无量,示现无量,说法无量。现在大家都喜欢金银财宝,金银财宝也无量,没有一样不是无量。你要是了解这个事实,你要想得到一切的无量,就在这个法门里面学,而且在我们一生当中,决定可以得到。其他法门则未必,你得到的有限,这个法门里面,你得到的是圆满的无量,这句句话都是真实。
所以他能够于‘念顷’这么短的时间‘住无量亿劫’,短时间可以把它拉长。一刹那、一念间可以把它变成无量劫,当然也可以把无量劫变成一念、变成一刹那,事事无碍,这是我们现在科学里面所讲的超越时空。人能够超越时空,就可以随意回到过去,随意进入到未来,过去、现在、未来就没有了,这是超越时间。同时也超越了空间,我们就在现前,要想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讲经说法的现场就在我们面前很近的距离,这是超越空间,所谓‘西方此土,不隔毫端’。怎样才能超越?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就超越了。我们今天没有办法超越,受时间空间种种的障碍,不自由不自在,原因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不能不放下。明了知道了,要趁早放下,快快放下。果然放下,你念佛就不一样了,那个时候念佛,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每一声佛号都与自己的心性相应,与阿弥陀佛相应,与十方如来相应。由此可知,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放下,这个境界就不能现前了。
这个事情,实实在在值得我们细心去想想,我们希不希望现在得真实之利?要想得真实之利,你要自己帮助自己。佛确实是慈悲,把这些方法、理论、境界都告诉我们,能不能得真实之利,要看我们自己肯不肯接受,自己不肯接受,佛也没法子。由此可知,自己肯接受,欢喜接受,就是佛度有缘人。自己听了还不肯放下,还怀疑,还忧虑,还贪恋这个世间,世间万事万物只要贪恋一桩就不行,这一桩就造成重大的障碍,障碍你见性,障碍你相应,你虽念佛也不相应。果然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的心就是清净心,你的心就是平等心,你的心就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你念佛把你自性弥陀念出来了,这个时候当然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相应,这才叫‘一念相应一念佛’。这一句话大家听多了,听到耳熟了,可是有没有想过:我几时相应过?我有几分相应?能有这个念头起来,好,你开始觉悟了,你已经注意到这个事情,这是好事情。接着怎么样?这个觉悟不能间断,应当更努力更认真向前突破,你的境界就愈来愈佳,愈来愈好。境界愈来愈好,你就愈来愈有信心,你的愿力就愈来愈强,真正入经上所讲的勇猛精进,决定不退转,这个都在信得深,解得透彻。所以讲经说法就是为大家解释、讲解,希望大家对于这些事实真相透彻的了解,然后你在行门里面才没有挂碍,你会学得很如法,在你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样样都自在,样样都如法。
下面这两句,这是再举个例子:“身及诸根,无有增减”。‘身’是身体,‘根’是六根,根身不增不减,诸位想想,那是什么样子?无量寿。我们在这部经里面读到过,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决定没有衰老。我们有衰老,衰老就是有增有减。‘增减’两个字,意思就是变化。我们根身有变化,年年不一样,一年比一年衰老,老得好快。想想我们自己,再看看现在年轻的小朋友,过去我跟他一样,也很年轻很活泼,好像就是昨天的事情,可是一下就老了。朋友当中,同学当中,现在一见面,满头的白发。我们自己剃头不觉得,一看到这些老朋友,年龄都差不多的(同班同学年龄都差不多),一看个个头发都白了,这才知道老了,想想就是昨天、前天的事,变化太快了。人生在这个世间,确确实实醉生梦死,糊里糊涂过日子,时间过得这么快,这个机会要不抓住怎么办?抓住,要赶快抓住。你要不能很快的抓住,再过几天你老了,体力一切都衰减了,你想做也做不到,你没有体力了,这是说修行。做好事也要抓住机会,机会过去了,缘就断了,想修一点福都没有机会去修,你说那种人可不可怜?我们在佛经上常常看到‘可怜愍者’,我们要多想想这一句话的意思。
如来的根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三是讲三身:法身、报身、应身,所以他们那个相大圆满。我们在《地藏经》前面一开端就看到‘大光明云’,后面略举了十种,第一就是‘大圆满’,佛的根身展现出来是大圆满。我们要是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四句我们人人都有分:‘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阿弥陀佛如是,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往生的人都如是,很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 回复 引用

TOP

惭愧学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惭愧学人 当前离线

超级菜鸟

UID
15 
帖子
6755 
精华
88 
积分
33619 
威望
2337 点 
RMB
13037 元 
金币
3 枚 
贡献值
15671 点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来自
中国广东省五华县 
在线时间
267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9 
最后登录
2011-4-23 

超级版主

帖子
6755 
积分
33619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男 
注册时间
2008-5-9 
30 (性别: ) 发表于 2008-6-3 13:40 | 只看该作者    踩窝窝   送礼物   问候Ta 【终南命理研究网】易学研究讨论室大乘无量寿经(第二九卷)
1998/10/10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2-34-29
请掀开经本第九面,最后一行看起:
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
我们从这一段看起。这一段经文是说明如来法身报身的德用。这其中的理事,都不是菩萨能够明了的,何况凡夫,所以世尊在此地叫着阿难,告诉他。前面经文上所说的‘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这是极赞报身法身德用无边。在佛法当中,佛在戒经里面教导我们,不可以自赞毁他,然而我们看这一段经文,世尊不是自己赞叹自己吗?为什么世尊要以这种方法来说法?这个道理很深,因为这桩事情没有人能知道,正是所谓的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在这种情况之下,佛只好自己说了。说完之后,要跟我们解释。
“所以者何”,这是一句问话,意思就是:为什么佛要这么说法?下面再解释“如来定慧,究畅无极”。这在科文里面,诸位能看到,这一句是解释。‘如来’,这个名号在底下一品我们再做详细报告。因为底下有十号,十号里面第一个就是如来。广义的说,见性之人才能够称如来。由此可知,如来果地上这十种号菩萨也有。什么样的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就具足十号;虽然具足十号,没有达到究竟圆满,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晓得。所以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能力随类现身,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现什么样的身。
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北印度降生,示现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是什么地位?天台家四教里面属于藏教佛,八相成道是藏教佛。换句话说,圆初住菩萨就有能力做此示现,也称‘如来’,也称‘应供、等正觉、佛、天人师’,是真的不是假的。一直到究竟果位,十号圆满了。如果诸位对这个意思要是不能体会,古人常常用月亮做比喻。大概初二初三我们看到的月芽,能看到月的光明,你说那个是不是真的月光?是真的不是假的,是真月。但是十五的月光圆圆满满的,也是真月,决定不是假的。圆教初住二住的菩萨就像月芽,究竟圆满的果位就像十五的月亮,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所以初住菩萨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师讲六即佛,这个地位叫‘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不是假的;虽是真的,他只证得几分,证得部分,而没有证得圆满,所以是分证即佛。分证即佛包括哪些?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华严经》上称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都属于分证佛,都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都具足如来十号。这个地方我们先要了解,这个字的意思很广。
‘如来定慧’,定是禅定,慧是智慧。由此可知,见了性的人,他的定慧跟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二乘绝对不相同。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没有见性,十法界里面的佛也没见性。我们要问,十法界的佛相当圆教什么样的果位?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四圣法界里面的阿罗汉,我们讲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他断证的功夫,也就是他断烦恼的能力,相当于圆教七信位的菩萨,但是智慧德能就不能跟七信菩萨相比;七信菩萨的智慧比他高得太多了,不过断烦恼跟他相等。由此可知,藏教里面的佛只能到九信十信位的菩萨,没有到初住;也就是说,他们的无明没破。初住菩萨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得大自在,而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得的是小自在,不是大自在,这是我们要明了。此地是讲已经破无明了,至少也破一品。法身大士他们的禅定,他们的智慧,通常我们是讲戒定慧三无漏学。
‘究畅’,究是究竟,畅是畅通。‘无极’,这两个字重要,从这两个字来看,这个如来不是普通如来,是究竟圆满的如来。因为后面有‘究畅无极’这一句(法身大士这一句他还做不到),有这一句我们就知道,他是究竟圆满的如来而示现的八相成道。所以佛菩萨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都是示现的,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是感,佛是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众生的心非常复杂,我们起心动念,十法界都具足,佛菩萨的应也很复杂,佛菩萨来应的时候,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感应道交,丝毫不爽,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理很深,事很广很繁,佛经里面称之为‘微妙难知’。诸佛菩萨示现在六道里面,可以说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只要你细心去体会,你就能觉察得到。我们一般人觉察不到,是妄念太多,心太粗了。粗心大意,你觉察不到,心思细密之人,他就能觉察到,能觉察得到,用功才能得力。
我们常常听许多同修说,用功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要知道,是平常粗心大意,没有依教奉行。学佛的同修,正如经上所说的,修行没有尽力,所以效果就小,就好像读书,拿不出成绩出来,原因就在此地。佛在一切经里面劝导我们,首先要建立信心。信心怎么建立?读诵大乘,听闻佛法,亲近善知识,依教修行,以建立信心。信心建立之后,你才能够深解义趣,对于佛所说的一切经教,他的意思、法味你才能真正尝到。这里头有真味,绝对不是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能够相比的。这个味,佛经上常常把它比作甘露。
佛比作甘露,我们还是不懂,为什么?甘露没见过,也没尝过,哪里懂得是什么味道?只听说书本里记载,甘露是天人的一种不死的饮料(说饮料大家好懂),饮甘露就长生不老,我们没见过,甘露可能是非常美味营养的一种食品。如果真的说饮了甘露就不死,大概是形容,不是真的。天人也有生死,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寿命八万大劫到了,他也要死,他也要堕落,由此可知,这是一个形容,是一个比喻,那是天上最好营养滋补的饮料。不死是形容,不是真的,我们在这里不要误会,有生一定有死,有聚一定有散,这才是真理。佛在大小乘经里面常常警惕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之后,我们才知道应当怎样做人,应当怎样生活过得幸福美满。知道自己生从哪里来,死了之后到哪里去,这就叫了生死。‘了’是明了,对于生死的状况一点都不模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说了生死就没有生死,你又把它解错了,了生死是对于生死这桩事情很明了。
功夫,定慧功夫达到究竟圆满,‘无极’不是一切因位所得。菩萨在因位,从初发心到等觉都是属于因位,只有如来究竟的佛果,这才是果位。所以有这一句我们就知道,释迦牟尼佛前面所讲的话,这是究竟果地上的智慧、禅定、境界,不是因位的菩萨能知的,佛这才自己说出来。说出来的目的何在?帮助我们建立信心,我们对佛自自然然就生起恭敬心来。如来的境界连等觉菩萨都搞不清楚,何况是地前菩萨?于是我们在这个地方,对于如来世尊建立决定的信心,然后才能发心依教修行,功夫才能得力。现在我们讲修行,实实在在讲,跟佛教给我们的标准,我们打很大的折扣,这个折扣太大了,不是对折,对折你都成佛了。佛讲了一百分,我们能做到一分,这个人就很了不起,就很难得了。有许许多多人,百分之一做不到,做到千分之一,做到万分之一,他也能得利益,佛法的利益真实不虚。
再看底下这一句经文:“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这也是世尊自己说的,也不是三贤十圣菩萨所能够理解的。‘一切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菩萨得自在不能叫最胜,‘最胜’跟前面‘究畅无极’的意思相同,都是指究竟果位上来说的。心离开烦恼,离开忧虑,离开牵挂,这样才自在。我们今天不自在,自己好好的想一想,不自在的原因是什么?总而言之,妄想太多了,分别太多了,执着太多了,所以你不自在。佛告诉我们,这些东西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把虚妄当作真实就是迷惑。一心一意分别这个真实,想拥有这个真实,那真实是假的,你就起了无量无边的分别执着,在这里面患得患失,你怎么会得自在?现在这个世间,全世界大家都晓得动乱不安,人人自危,没有安全感,真是心慌意乱,痛苦不堪,我们看到这个现象,可怜!
有没有方法解决?有,但是你不相信。什么方法?读了佛经就明了。你身心不安,为的是什么?希望保护这个身体,保护你生活的环境,你求的是这个,你在这里分别,你在这里打妄想,你在这里执着。如果你能把这个统统舍弃掉,像《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哪里不平安?处处都平安。原子弹在空中爆发,像是看放烟火,很平安,没事。所以一切不平安,都是妄想分别执着,过分的执着自己这个身体,过分执着自己的生活,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假的。《金刚经》上讲得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没有一样是真的,身是假的,世界也是假的,连佛法还是假的。你可不要执着佛法,佛说得很清楚:‘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佛法尚且不执着(这个‘舍’就是不分别不执着),何况世间这一切法。这是佛教给我们得自在的方法,所以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就得大自在。
我们看许多人,为了什么?为了身体健康,清晨去运动,到外面跑步,或者打拳,做种种运动,累得一身汗,他以为他身体健康。学佛的人每天打坐,如如不动,丝毫运动也没有,他很长寿,他也不生病。你要问:这是什么道理?那些执着身体,希望身体健康,天天运动,天天进补,妄想分别执着,反而补出毛病来,在运动里面又扭着腰了,扭着筋了,麻烦大了,出了多少纰漏出来。真正修道人,事实真相明白了,统统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没病了。病根都放下,都拔掉了,这才叫真正的健康。佛的经论上,哪一部经论里面讲的佛菩萨、阿罗汉,每天去运动?没看到过。有没有看到佛菩萨,天天去进补的?也没有。像这些地方,我们读经学习,决定不能放松,要留意。看看佛菩萨他们怎样过生活?过的是健康的生活,自在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快乐的生活,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诸位要记清楚,无相并不是这个相没有了,你又把意思解错了。无四相是什么?是心里头没有四相。不是外面境界没有四相,是心里头没有。佛教我们断惑证真,是把心里面的四相拿掉。形式上还是有我、有你、有众生、有寿者,样样都有,一样也没有少。心里头不能有,相上有就不碍事了。《华严经》上跟你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就是此地讲的‘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就是事事无碍。
由此可知,障碍产生在哪里?障碍,实在讲,是产生在妄念。妄想是妄念,分别也是妄念,执着还是妄念,你那个念错了。放下妄念,佛就跟你说正念。正念跟妄念从哪里分别?这个事情麻烦了。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如果与四相相应,‘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有寿者相’,统统是妄念,学佛还是妄念。你在拜佛的时候,‘我能拜,佛是我所拜的,我对他恭敬’,所以你拜佛是妄念,你怎么能成就?进念佛堂念佛,‘我念佛,我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妄念!所以你念佛功夫不得力,你这一句佛号念得很久,念得很多,但是没念好。怎么知道没念好?还是有烦恼。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还是有贪嗔痴慢,这就是你功夫不得力。所以烦恼天天长,智慧没看见。如果你功夫得力了,就会烦恼轻,智慧长,你在修学过程当中法喜充满,大乘经里面常讲‘常生欢喜心’,你一天到晚生活在欢喜当中,法喜当中。诸位要知道,这种法喜,要用我们世俗人眼光来说,这是最好的养分,什么样的营养都不能跟它相比,这个世间科学研究还没有研究出来。现在研究营养的东西多少,法喜没有研究出来,只有佛法里头有。
中国古人也曾经说过:‘人逢喜事精神爽。’人欢喜的时候,精神就来了,可以不要吃饭,可以不要睡觉,因为欢喜。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初禅天以上就不需要饮食,也不需要睡眠,因为他五欲舍掉了。五欲是‘财、色、名、食、睡’,食是吃饭、吃东西,睡是睡眠,这五样东西他都没有,都舍掉,这是初禅。初禅用什么东西来养自己身体?禅悦为食。禅悦是定慧里面有一分喜悦,喜悦就是他的养分,他五欲完全不需要了。四禅天如是,我们在人间生活也如是,只要你对于这个产生兴趣,生欢喜心,你就得到充分的养分。现在也有人说‘能量’,都可以,名词无所谓,讲的都是一桩事情。所以佛教给我们生活在欢喜之中。
可是我们一天到晚忧愁,一天到晚苦恼,佛教我们欢喜,我们怎么欢喜得起来?这是真的。为什么佛那么欢喜?为什么菩萨那么欢喜?正规的佛教道场,它的建筑第一个是天王殿。进入佛门,踏进天王殿的大门,你第一位看到、面对面的是弥勒菩萨,他坐在当中。弥勒菩萨一天到晚笑咪咪,他教你什么?教你常生欢喜心。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就欢喜了,你看到山河大地,芸芸众生,这些现象原来都是诸佛菩萨变化所作,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看这个人喜欢他,看那个人讨厌他,是你没有看到事实真相,你看到的是妄相,从这些妄相里面生起妄心,相宗经论里面所说的‘种种心生’。种种心是分别的心,执着的心,种种心生就把外面的现象转变了,境随心转。
相是随心转的,浅而易见,非常可惜,我们平常粗心大意。你看人欢喜,你看他的面孔,是现欢喜相。他在发脾气愤怒,你也看,那是愤怒相。相不是随你的心在转吗?你心清净,现的是清净相,你心地污染,现的是个污染的相,显而易见。所以佛说‘心生法,法生心’,心生法,那个心是真心,法生心,那个心是妄心。佛菩萨跟众生不一样的地方,差别就在此地,他在一切境界里面能做得了主,不被境界所迷惑,这才叫觉悟。觉悟的人才得自在,才能过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就是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是谁?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要从学过佛菩萨的生活做起。
《华严经》上讲有‘十种自在’,这是圆教果地上的如来。我们今天是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我们怎样学习自在的生活,这个要懂。十种自在里面,第一种就是长寿,叫做‘命自在’。长寿、慧命我们能不能得到?能。佛经里面常说求长寿得长寿,如果你求不得,你一定是在求的理论或者求的方法上出了错误,如果说如理如法的求,没有求不得的。我们向谁求?向佛求,错了,应该向自性中求,不是向佛求。所以,告诉你向佛求,那个‘佛’是说觉性。这个‘佛’不代表一个人,是‘自性佛’,所以才有求必应。佛法称为‘内学’,诸位要记住,如果说心外求法,那叫外道,无有是处,佛法教给我们从内心里面求。求长寿,这个例子很显然。凡夫的寿命有一定,为什么?业力所转。所以有些看相算命,把你的命算得很准确,你很可怜,为什么?你有命,被人家算得那么清楚,证明你是凡夫。佛菩萨,看相算命的算不准,为什么?他没有命。没有命才叫长命,有命都是短命。所以你给人家算的,算什么?短命,算的都是短命。长命,他算不出来。怎么样转短命为长命?那就只有佛法了,除佛法之外,什么样科学方法都办不到。佛法确确实实能够转短命为无量寿,方法在哪里?就在这部经上,理论方法、事实真相全在这部经上,这部经叫《无量寿经》,寿命怎么会不自在?如果就事相上来说,把业力转变成愿力,就自在,就长寿了。
凡夫之人生到这个世间,你是业力来的。你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你是来受果报的。过去生中修善业,你来享福的;过去生中造作不善业,你来受罪的。所以佛讲得好,人生酬业。你要问:人为什么到世间来?释迦牟尼佛这四个字解答得清清楚楚,你是来酬偿你过去生中所造的业报,你是来干这个的。干这个还不老实,一面是酬偿业报,一面又再造业,你说这怎么得了!业因果报这样相互的缠绵,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这就造成长劫轮回的现象。这个现象很苦,谁知道?佛知道。所以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诸佛如来对于释迦世尊的赞叹,他能在五浊恶世教化一切苦难众生知苦乐法,就是说的这桩事情。轮回的状况佛菩萨了解得太清楚,我们是迷在其中,造业受报,受报又造业,天天干这个,所以苦不堪言。
这一生当中,我们总算非常幸运遇到佛法,遇到究竟了义的大乘法门,一生决定往生不退成佛,无比的希有。所以你只要能把念头一转,把你的业力转变成愿力,你就是乘愿再来。怎么个转法?没转之前念念为我:有我,有我的家,有我的眷属,念念是为我,这是业力。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念念为一切众生,念念为佛法久住世间,我没有了,这个念头一转,就是乘愿再来。我们以前业力的生命告一段落,结束了,往后是愿力再来的。愿力再来,住在这个世间就随意自在,你愿意住多久就住多久,没有障碍。想什么时候往生,什么时候就去得了,为什么?愿力作主了。关键就是这个念头,凡圣是一念之隔。佛在经教里头讲得不错,佛说生佛毫发之差,就是指这个念头转过来就成佛,转不过来那是凡夫。
许许多多同修读了大乘经,听了佛法,懂得这个道理,转凡成圣的道理你懂得了,你为什么不肯转?你为什么做不到?习气太重,这是无量劫的妄想分别执着的习气在作祟。但是你要晓得,这习气不是真的,还是虚妄的,妄决定能断。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讲得好,‘不觉本无’,本无当然可以断;‘本觉本有’,本有决定可以恢复。你一念转过来了,本有的就恢复过来了,为什么不肯干?这是愚痴,愚痴到了极处。愚痴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所以对于如来的经教不能够认真百分之百的奉行。果然能百分之百的奉行,你就圆圆满满的转过来了,你就得命自在。所以如来果地上这些境界对我们来讲,我们有大受用。问题是对这个理事要透彻的理解,我们才肯真信,才肯真行。你说:我信了,但我做不到。那个信是假的不是真的,真信决定做到。所以你的信心是什么程度,看你所做的;你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你的信心。
第二是‘心自在’。第一个是讲命,第二个讲心自在。我们今天心不自在,烦恼很多,忧虑很多。佛菩萨的心自在,为什么?佛菩萨有智慧,有方便,他能够调伏烦恼,能住三昧。这一条,实在讲,我们可以学。你真正要学,你要把心里面的烦恼忧虑牵挂统统放下,让你的心住在念佛三昧之中,你就得自在。
实际上金刚般若这一会,我们过去在此地说过,须菩提尊者看出释迦牟尼佛生活的真相。也就是佛为什么那么自在,为什么那么快乐,他看出来了,所以对世尊大加赞叹。他向佛请教,我们这些修行人(不修行的人不谈了)最重要的两桩事情:第一个问题是怎样‘降伏其心’?(这个心就是妄念,如何能把这些妄念降伏住,这是一个大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应云何住’?(我们的心要安住在哪里?)尊者这一发问,引起金刚般若这一会。释迦牟尼佛说了许许多多话,是对须菩提讲的。须菩提不是一等根性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啰哩啰嗦的讲了一大堆,我们听也听不懂。如果是我们学佛的人拿这个问题问释迦牟尼佛:‘云何降伏其心?’释迦牟尼佛一定合掌:‘南无阿弥陀佛。’你看多简单,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应云何住?’‘阿弥陀佛。’住在阿弥陀佛上就好了,比《金刚经》高明多多,哪有那么麻烦!这叫最上乘法。所以须菩提不是上乘人,你们大家是上乘人,我跟大家讲的是真话。这个就是心自在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把我们的忧虑妄想牵挂拉拉杂杂的统统舍去?一句‘阿弥陀佛’把它代替了。
念佛的功夫在什么地方用?起心动念。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念头一动,‘阿弥陀佛’,就把它拉到阿弥陀佛这里来,把那个念头打掉,这就是降伏其心。念念心里面有阿弥陀佛,你的心就住在阿弥陀佛上。心住在阿弥陀佛,哪有不见佛的道理?《楞严经》上讲得很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所以心里头不要有别的东西,二六时中不可以有别的东西,为什么?所有一切念头都是轮回业。你想想,从早到晚,你造的什么业多?轮回业做得多,你心里面有佛的时间少、短,所以你功夫不得力。一切时一切处,处事待人接物,统统是阿弥陀佛。
你的麻烦又来了,为什么?看到那个人来找我,明明是一个讨厌的人,搞得我的心就乱了。那是你不会用功,会用功的人是什么?阿弥陀佛来了,那个人就是阿弥陀佛。你的心把他变成阿弥陀佛,相随心转。外面是境界,你有能力把他转变成阿弥陀佛,他就是阿弥陀佛。你看你不就面对阿弥陀佛吗?善人是阿弥陀佛,恶人也是阿弥陀佛,顺境是阿弥陀佛,逆境还是阿弥陀佛,你才入念佛三昧,你才得心自在。你要分别这个是佛,那个不是佛,你就完了,你怎么会得自在?这是教你怎样过大自在的生活。
第三个是物质生活的自在,经文里面讲‘资具自在’。资具就是我们生活上必须要依赖的一些物质,这个实在讲也很简单。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生活非常简单。吃饭,日中一食,吃饱就行了。衣服,粗布能够遮体就行了。晚上睡觉,有个地方躺下来休息就足够了。他过的生活,我们今天讲,是最低水平的生活。物质生活他得大自在,知足常乐,心里头没有一丝毫的负担。心里没有负担,这个心就是最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生理就健康,所以他身健康不生病。我们今天为什么病这么多?心理不健康。吃东西疑神疑鬼,恐怕这个东西里头不干净,吃了会生病。他念头一想到病,这里痛,那里痛,果然就来了。病从哪里来的?想来的,妄想打来的。心理健康的人,吃饱了一念不生,也不知道是吃些什么东西,所以他那个身体永远是健康的。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他怎么会不健康?没有挑剔,没有一念为自己。身体,身体是为众生服务的,是为众生服务的一个工具而已,与自己不相干。自己利用这个工具,为一切众生服务而已,你说他多自在,多快乐!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无论富贵贫贱,如果真有道心的话,应当过一个很平常的物质生活水平,绝不求奢侈,绝不求豪华,绝不求提升自己生活品质,不求。你要想过好的生活,佛也不会反对,为什么不会反对?因为佛没有念头,佛要是反对你,佛就有分别有执着了,所以佛只劝人,佛不勉强一个人。一切你自己看着办,所以佛的心才永远清净。佛要落在分别执着,比我们还烦恼,那他管事不是太多了?他只有劝告,绝不勉强任何一个人,所以他才能得心自在。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物质生活上得自在。我们有多余的,应当帮助别人,你的福德就大了,功德也大了。福德,修福而不着相,福德就变成功德。修福着相,那是福德,不是功德。着相,是着什么相?着我相。我能修,我做了多少好事情,你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无我相,你所修的一切福德都变成功德。功德能了生死,能证菩提,福德不能,这里面的区别很微细,自己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你财布施,你一生的财用决定不会缺乏:你布施供养饮食,你就不会缺饮食;你布施衣服,你一生不会缺乏衣服。我们一般讲一生,在佛法里面是讲多生多劫,你不会缺乏。凡是有缺乏的,都是不肯布施。不肯种因,哪里来的果报?
第四个叫‘业自在’。业是造作,我们世间人叫事业。正在造作的时候叫事,你做了些什么事;事情做完了以后的结果,就叫业。业很复杂,佛将它归纳为三类: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就是非善非恶。善业就有善果,恶业有恶报,无记是堕在无明之中,这是造业。佛菩萨的造作,我们随顺世间人的讲法,佛菩萨也造作,造作也有结果,怎么说法?叫它做净业。净是清净。净业的果报,在六道里面就没有了。六道有三善道、三恶道,没有净业的果报,所以净业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六道轮回。我们要造作,一定要造作净业,把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有一切善业、恶业、无记业,统统转变成净业。你要有智慧,你要有善巧方便会转。菩萨的本事,《楞严经》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也可以说菩萨跟凡夫不相同的是,菩萨会转,众生不会转。有智慧有方便的人他会转,统统都转成净业。
我这个说法大家听起来好懂,佛法里面的术语叫‘回向’,回向不好懂。你们天天念回向偈,怎么个回向法?‘回向众生’,‘回向实际’,‘回向菩提’,能够念得出这三句的人就不多。这三句是什么意思,能讲得出来的就更少。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都能够把它转成回向,那就更少了。所以你要懂得转,回向就是转变。在日常生活当中,再小的事情,起心动念,真的是一毛一尘一沙一渧这些微不足道之事,都可以把它转,统统转成净业,这就是你真正懂得回向,你会回向了。全都转成净业,把烦恼转成菩提,把生死转成涅槃,转染成净,转邪成正,转妄成真,就在你会转。
就像我刚才给你举的例子,人家来找你,你欢欢喜喜恭敬的看他,他就是阿弥陀佛,我就把他转变成阿弥陀佛,这叫回向。你还把他看作众生,还把他看成冤家,一看就生气,你多划不来!一看,烦恼起现行,业障现前,马上就堕落了。你一转,一转就成佛了。一念之间。蕅益大师讲得好,‘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平等的,决定没有好丑,为什么?唯心所现。唯心所现,心就是法界,心就是如来。所以我常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诸佛如来的示现。你们听了不相信,我讲真话你们不相信,讲假话你们都相信。讲假话是:这些众生过去造的业,善业善报,恶业恶报。你相信,这是什么?假话,不是真的,这是随顺众生说的。如果是随顺佛菩萨所说,的的不一样。山河大地,一切人事物,全是诸佛菩萨示现的,全是诸佛菩萨的化身,全是诸佛菩萨的报身,全是诸佛菩萨的法身。这是给你讲真话,讲真的你不相信。你要能相信,你把境界转过来,恭喜你,你入了一真法界。成佛有什么难处?一念之间,万法一如,万法平等,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都烟消云散,了不可得。问题就是你认不认识,你有没有看清楚,你能不能转得过来。这是我们讲平常造业,你业就自在,一转过来就自在。
第五个叫‘受生自在’。这个容易懂,示现受生,像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示现有两种,一种是应身的示现,一种是化身的示现。应身示现要来投胎,在世间要住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帮助那些苦难的众生,这就是应身示现。第二种叫化身示现,化身示现往往是帮助一个人,帮助少数人,时间很短。像我们在《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面看到的,他老人家朝五台,三步一拜,路途遥远,时间很长,忍受饥寒。路上他生病了,在荒野之中谁去帮助他?这时文殊菩萨示现了,文殊菩萨变成一个乞丐,好像也正好从那里过。遇到了,看到老和尚生病,就照顾他,帮助他。等老和尚病稍微好一点了,他就走了,以后再也遇不到了,这一种叫化身示现。这一条我们就不好学了,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可是我们有类似的修学法,有相似的方法。
世间有许许多多不同的社团,不同的人事环境,我们在哪一个团体,应当用哪一个团体的方法来说法,也算是随类示现。我自己也常常遇到这些事情,或者我们去拜访其他宗教,也有时候其他的宗教来拜访我们。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师,伊斯兰教的阿訇,我曾经遇到过,我遇到的时候,我就先合掌。他来看我,我就称他菩萨。不要他先称我,我先合掌向他行礼。看到天主教的神父菩萨,他看到我很欢喜的恭恭敬敬给他行礼,他也很高兴:‘为什么称我菩萨?’‘你是菩萨。’‘我怎么是菩萨?’‘你真的是菩萨。’他再追问的时候,我就告诉他:‘菩萨是一个有智慧有觉悟的人,你是不是?’‘不错。’‘那你不就是真的菩萨,难道还是假的吗?’这也叫做随类现身,随机说法,然后把佛法再介绍给他。
佛法对他的宗教有没有妨碍?没有妨碍。‘佛教是智慧。你信仰你的宗教,宗教徒要不要学智慧?上帝是不是希望他的儿女一个个都是笨头笨脑?我相信上帝不是这个意思,上帝一定希望他的儿女很聪明,很有智慧。’‘那该怎么办?’‘跟释迦牟尼佛这位老师去学习,上学。释迦牟尼佛是你的老师,上帝是你的爸爸,没有冲突。’这问题不就马上解决了吗?好解决,他听到也很欢喜。
所以受生自在我们把它用在各个不同场合当中,我们也可以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来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众生。这里面是佛法里讲的善巧方便,‘方’是方法,‘便’是非常适合,这个方法用得很适当,就叫方便。善是什么?绝不违背原理原则,原理原则一定掌握到。这个原理原则就是世间人讲的真理,佛法讲的性德,决定不违背自性本具的性德,这叫善。当然,这种善巧方便需要相当的修养,然后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才能做得到,做得很自然,不是装模作样。所以,佛法决定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把佛的经教变成自己的生活。我们修学净宗的人,跟随阿弥陀佛的人,我们的生活要跟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佛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字字句句,就是阿弥陀佛的生活状况,我们要深信,我们要理解,要做到,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这才是阿弥陀佛真正的弟子。
第六叫‘解自在’。‘解’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真正的明白理解,这叫解自在。唯有真正理解,你才能说,所说的就称作为妙法。我们想想,世尊当年在世,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世尊事先有没有预备?没有。在大会之中,大家都想听世尊的教诲,四众同修都有,不一定是哪个人提出什么问题来向世尊请教,问题没有事先告诉世尊,世尊也没有去准备,随问随答,记录下来就成了经典。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智慧?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力?佛告诉我们,智慧能力是我们自己自性里头本来有的。
《华严经·出现品》里面佛说,‘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德就是能力,相就是相好,一切众生的智慧、能力、相好跟一切诸佛没有差别。所以一切众生怎么不是佛?你看一切众生是一切佛,正确的,没看错。可是这里头出了问题,问题是‘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不能证得是因为他有妄想分别执着,他不知道自己是佛,他不知道自己的智慧德能跟诸佛如来一样。这句话是这么个讲法。他不知道,所以佛帮助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明了,哪一天他豁然明白了,豁然大悟,原来如此。佛有没有度众生?他没度,是众生自己悟的,自己明白的,佛没有能力叫他明白,佛只能教,只能开示,悟入是众生自己的事,佛做不到。所以一切众生成佛,是自悟自证,佛不居功,‘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佛讲的话句句真实。谁度你?自己度自己,佛只是给我们做一个增上缘而已。你看看,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都是自己具足的,佛仅仅做增上缘而已。
解自在之后,才能为一切众生应机说法。所以诸位学讲经,当然你们是初步,你们的功夫还没有入这个境界。智慧没有开,你们讲经还得要预备,还会很辛苦。契入这个境界,讲经还要不要预备?不要预备了,也不能不预备。怎么个预备方法?跟你们的预备方法完全不同,预备的方法就是念佛。心跟佛心相应,愿跟佛愿相应,德与佛德相应,行与佛行相应,是这一个预备法,你从言语里面吐露出来,自然就跟经相应,还要准备它干什么?可是如果你的境界没转过来就不行,你还是要老老实实去准备。你要是不入这个境界,你的准备工作是一辈子都做不完,那就很苦。你要懂得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依教修行。真正依教修行,你这种准备经教的方法,我看顶多十年了不起。十年之后还要去准备经教,换句话说,你没有修行。你要有修行,何必要准备?你要有修行,展开经卷,原来都是自己的心行,自己的心行哪有自己说不出的道理?都在平时相应。我们一般讲‘四无碍辩才’,无碍辩才是这么来的,都是自性本具的德能。
第七个是‘愿自在’。这一条,我看大家听了都很喜欢,愿自在。有求必应,愿才自在。如果求,求不得,那就不自在。我记得我刚刚学佛的时候,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就这样教导我,他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听到很欢喜。然后他又告诉我:‘有的时候你求,求不应(求没有感应),那是什么原因?因为你自己有业障。你要把你的业障找出来,把你的业障消除掉,感应就现前。’章嘉大师这几句话,我在一生当中得大受用,这四十多年来很有效果,所以我是深信不疑。有许许多多人,念佛的人,学佛的人,对佛菩萨不相信:‘哪有有求必应的道理?哪有这么简单?’所以他每一次求,总是不相应,总是求不得苦,哪里有有求必应?他不晓得他所求的不如理不如法。求有求的道理,有求的方法,你懂得道理,懂得方法,就有求必应。
在新加坡的同修,你们如果心细一点,仔细去观察,你也能得到证明。李木源居士在这个道场,不就是有求必应吗?隔壁大楼从建的时候他就在那里求,果然就应了。如理如法的求,他求讲堂,讲堂应了,求念佛堂,念佛堂应了,他求什么都有应。如理,不为自己求,为众生求。为自己求,就没有感应,为什么?佛菩萨决定不会帮助你增长贪嗔痴,那佛菩萨对不起你,对不起人。你没有自己,没有贪嗔痴,你为佛法久住世间,佛法是人天眼目,你为一切众生得度,这个求是正确的,跟诸佛菩萨护法龙天同心同愿,他怎么会不帮助你?所以这里头有一念私心在,就没有感应,你就求不得。
许许多多同修从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到新加坡来参学,见了我的面,都要要求我拨一点时间到他那里去讲经,有没有感应?没有感应。什么原因?他为了他的私心,为了他方便,为他那个小道场,所以他没有感应。过去你们来找我,一找,我马上答应,过几天就去了,满天飞,到处跑,什么原因?没有道场给我讲经,没有地方,只有到处结结法缘,好事,目的是在结法缘。现在有一个道场在那里讲经了,再要乱跑,就错了,大错特错。所以没有道场的时候行,可以到处乱跑。初学的行,初学的时候广结法缘。
所以我的法缘很殊胜,就是跑了几十年,到处跑,跟大家结缘。现在有道场,要好好规规矩矩讲一部经。多年来,很多人都要求我讲一部《华严经》,《华严经》太长了,找不到场所,没有安定的环境。现在有这么一个安定的环境,过去许许多多人的要求,我要满他们的愿,好好的在此地讲一部经。你们邀请我,等我这部经讲完,我再跟你们去玩。现在讲经的进度,就像这样两个小时两三句,《华严经》也是这个样子,那么大一部经,我本来打算五年讲完,现在算算看,恐怕十五年都讲不完。问问大家,大家喜欢这个讲法,这就没法子了,就希望个个无量寿,我们大家都无量寿,慢慢把这部经完成。愿自在,有愿必成。
第八是‘神力自在’。‘神’是讲神通。通是讲通达,对于一切法都能通达;神是神奇,超越一般人常识之外。这种能力,当然,第一个要修行功夫,要开智慧,第二个要广学多闻。我们对于一切人事物要常常接触,你才能够了解,才能够应付得了。但是在初学的时候不可以,初学的时候必须一门深入,为什么?成就自己的定慧。定是有主宰,不会为外面境界动摇,这是你自己有了定。你有慧,你就能够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有能力辨别是慧。有这种能力的时候,就可以广学多闻,世出世间法都要涉猎,都要看看,要有个了解,我们在外面讲经说法才能够帮助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有很多人有意来问难,来找麻烦,你要有能力为他解答,不但可以降伏这些人,而且能够化导这些人。这些人都很自负,自以为聪明,常常出些难题找法师的麻烦,让法师下不了台,他在底下看笑话。所以一般常识一定要有,然后你才能够得神力自在。
第九是‘法自在’。法自在通常是指辩才。得大辩才,能够广演无量法门。末后一个是‘智自在’。菩萨智慧具足,能在一念之中展现出佛菩萨那种大无畏的智慧能力。这十种统统具足,才叫‘最胜自在’。虽然此地说的是如来果地上的最殊胜的自在,我们应当要学习,把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变成我们生活的境界,我们才能得受用。不能够学到他那个水平,水平降低可以,不能够圆满的学习,学习少分可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确实就显得自在。所以总起来说,‘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
我们科里面讲‘解脱德’。这个地方三德都给我们显示出来了。诸位在经上看,前面‘觉智难量’是般若德,这个地方显示出解脱德,般若、解脱里面就含着有法身自在。经文末后还有一句,可是时间已经到了,这一句留到下一次再讲。 回复 引用

TOP

人性本善*佛陀教育
  • 【佛教故事视频】
  • 【幸福人生讲座】
  • 【佛教文章阅读】
  • 【讲经堂】
  • 【净空法师视频】
周易大讲堂
  • 【版主在线教学】
术数百家*免费预测
  • 【四柱命理】
  • 【惭愧学人随缘免费预测专版】
  • 【六爻八卦】
  • 【梅花易数】
  • 【紫微斗数】
  • 【相术专版】
  • 【家居风水】
  • 【姓名测字】
  • 【三式神术】
  • 【择吉选日】
学海无涯*易理研究
  • 【命理人生侃谭】
  • 命例收集
  • 性格心态
  • 祖上父母
  • 兄弟姐妹
  • 婚姻夫妻
  • 子嗣后代
  • 功名学业
  • 工作事业
  • 财富穷通
  • 疾病伤残
  • 官司牢狱
  • 小儿命理
  • 寿元命理
  • 双胞胎命
  • 命理杂谈
  • 【易学图书馆】
  • 【古今名人八字】
  • 【特殊疑难命卦】
开心无限*休闲有理
  • 【灌水帖图】
  • 【谈天说地】
  • 【窝窝专版】
站务管理
  • 【版务管理】
大型附件上传 不限文件类型,不限制文件大小

八字算命-生辰八字算命-周易八字算命-终南命理网 ( 黑ICP备09085119号)|联系我们 |Archiver| td.author{width:150px;text-align:left;}站长统计

GMT+8, 2011-7-18 21:54, Processed in 0.068613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Discuz! 7.0.0

© 2001-2010 Comsenz Inc.

廊坊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3}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 3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1}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2}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4}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5}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6}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7}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8}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9}-{17}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20}-{22}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20}-{22}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30}-{34}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35}-{40}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49}-{51}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52}-{56}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57}-[59]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60}-{65}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66}-{70}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 2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 4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 5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