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妍为什么退团:媒体札记:哈药“污染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37:22
2011年06月14日 12:32 PM

媒体札记:哈药“污染门”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作者微博】评论[34条]  

(2011年6月14日)

中国对南海争执的警告在媒体上再获升级。

《环球时报》今以头版刊出“越南在南海实弹打炮,菲官方宣称将‘南中国海’改名为‘西菲律宾海’”的消息,而后再以社评警告“在南海较力未必是越菲的长项”。

如果说该报的述评方式延续其固有风格的话,那么《解放军报》的介入,足可以让凤凰网以首页推荐。在这份代表中国军方姿态的报纸上,编辑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的一旁,放上署名周峰的文章《激化矛盾无助于南海问题解决》:“中国作为涉及南海争端各方中的大国,采取克制态度提出上述主张,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既是为了给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也是为了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历史证明,渲染争端,激化矛盾,甚至有意将争端国际化,只会把事情越弄越糟。”

正当人们猜测重庆“红歌晋京”时“没有中央大员捧场”时,消息来了。

重庆各报头版推荐,“唱读讲传”昨在全国政协礼堂演出,贾庆林接见演职人员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王刚、薄熙来、吴仪等观看演出。贾主席称赞:“实践证明,‘唱读讲传’活动是唱响主旋律、提振精神、凝聚力量的创新之举,为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日报》海外版亦以一整版聚焦“红歌”,《歌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及《红歌的政治美学》均得新华网今晨推荐。这两篇文章其实均系转摘自6月9日《南方周末》,前者提要即称“这几十年来红歌在中国的处境反反复复。总是在一盘散沙凝结起来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这种集体性很强的歌。现在,红歌的需求就又出现了”;后者由文化学者李皖署名,亦指“当前的中国急需凝聚人心和道德立范。红歌及其政治美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被重新提起、关注、讨论”。

从论坛微博上流传的零散信息看,广州增城新塘尚未恢复平静。

这回,把网络图片搬上纸面的任务要由外地媒体来完成,《东方早报》刊出“13日夜间,广州增城市新塘镇部分村民手持一米多长的钢管上街巡逻”的画面,并宣布,“大量新塘本地人也在微博上称,当地正在武装村民,对抗外来民工,这种状况引发了导致更大社会族群对立的担忧。”

根据这份上海报纸报道,在广州警方先后两次通报情况之后的6月12日晚间,“新塘镇又有人员聚集,并向出警的民警投掷石块与矿泉水瓶等物。多人在网上发帖称,聚集人群随后又开始向过往车辆与路人投递砖头与石块,并打砸道路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门窗……又有大批特警与武警紧急被调入增城新塘镇。”

不能像以往那样冲在各地社会新闻最前线的广东媒体,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发布安民告示。作为市委机关报,《广州日报》今天在以内版两栏题刊出对“导火索”孕妇的医院探访,根据报道,其夫称对引发骚动感到“诧异”:“他现在回忆起来,仍觉得当晚摆摊与村治保会发生的一点冲突很小,‘没想到事情会搞成这样,真的想不通,肯定让一些人钻空子了。’”

汪洋尚在欧洲出访,根据《羊城晚报》引述,广州市长万庆良已对此事做出分析,“该地区利益博弈多元,再加上管理薄弱,各种因素纠缠在一起,造成事件处理难度较大……现在社会的利益诉求很复杂,甚至没有利益诉求时,某些事件的火星也会引发事件,这里提醒各级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维稳工作。”

继连续向中国物流弊病发问后,央视在上周又给一家中国知名企业——哈尔滨制药——带来了沉重打击。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央视使用早间新闻节目《朝闻天下》播出长达11分钟的“哈药总厂污染物排放调查”,指控这家中国药企巨头“明目张胆、偷排乱放”,在由周边居民指责臭气哄哄、药厂职工承认处理不力后,结语感叹“真是触目惊心……水陆空立体排放,并没遮遮掩掩、也非一朝一夕,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事儿,应该谁来管。”

这项揭发迅速引来媒体同行跟进转载,多家报章发表社论抨击,一时间,因为广告轰炸而被国人熟知的哈药集团成为千夫所指。“广告投入是环保27倍”成为激起愤怒的最大罪状之一,评论员们感叹早在2005年5月《黑龙江日报》即有相关报道(“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的气味污染一直是其周边群众关注的热点,环保部门每年接到的投诉很多,也是人大、政协提案重点问题”):“‘哈药’臭味,不但是周边群众关注的热点,而且是人大、政协提案重点问题,环保部门每年也接到很多投诉,为何有关部门不闻不问?为何当事单位也无动于衷?更令人气愤的是,这家年销售额近50亿元的企业,年广告费用竟达5亿多元,这笔巨资为何不用在设备改造上?”

财经媒体聚焦这家上市企业面临的舆论危机,《第一财经日报》6月9日将在黄金时段投放广告的“哈药模式”与在治污上的“哭穷”两相对比,《21世纪经济报道》则根据哈药总厂四年前就已酝酿的搬迁计划分析前景:“资金、人员安置、环评、成本测算等,每个环节都构成瓶颈。”

同日,《人民日报》已然出动,发表《哈药“污染门”为何难关》。最高喉舌显然想起了自己在两年前也曾对哈药总厂排放臭气扰民和侵害民众健康一事进行过报道,此番时评强调,“问题如此显见,各方吁请不止,而‘污染门’始终难关,这恐怕不能用‘失察’或是‘盲区’来解释”,更以“科学发展”为号令,质疑当地官方“推卸责任”、“失语失职失守”,“眼里只有纳税大户盈亏却轻视群众呼声、牺牲环境资源”。

因为在公告回应中宣称“搬迁是解决气味问题的根本办法”,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新厂址选择问题上给予各方面政策支持”,哈药更是遭遇《新京报》6月9日社论斥责:“企业敢拿治污和政府讨价还价,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有些地方政府在维护污染企业利益还是维护民众生命健康的问题上,可以说是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新华网此时已经建立起“哈药污染物被曝超标千倍”专题,集合类似“‘排污’多年,药企的良心在哪儿”、“哈药总厂的邻居们口罩还要戴多久”、“是谁助长了哈药立体排污的恶胆”以及“排污口水质超标,制药业还有多少真相待揭?”的评论链接。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厂长吴志军终于坐不住了。由《经济日报》主办的中国经济网向他提供了认错平台,11日晚间刊登出他鞠躬道歉的画面。根据网站实录,吴厂长表示:“企业和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我们接受任何处罚都不过分!哈药总厂和我本人及企业领导愿意为此事承担一切责任,接受一切处罚!”

不过,他也再次否认了“广告投入是环保27倍”的说法,据其解释,哈药总厂生产的处方药一律不允许进行广告宣传,而其2010年用于非处方药的广告宣传费仅175万元,所谓5亿广告费系整个哈药集团的营销投入,“而近几年来的哈药总厂在环保的投入大概是4亿多元……是远远大于广告投入的”。

不过,吴厂长的“危机公关”似乎不太成功,尤其是他远赴京城选择中央媒体平台致歉的做法,成为市场化媒体评论员最为诟病之处。新华网制作一则题为“哈药总厂厂长进京致歉,十媒体质疑不给力”的集合报道,其中包括:《人民日报:哈药道歉只是迈出了纠错“第一步”》;《新华时评:哈药治污须斩断政企“分赃”利益链》;《新京报:哈药到北京道歉:悔悟公关》;《北青报:哈药总厂的道歉为何不被公众接受》;《西安晚报:不看哈药道歉要看“环保疗效”》;《四川新闻网:哈药道歉的对象首先应是哈市居民》等。

虽然等不来哈药在家乡媒体上弯腰致歉,但黑龙江的报纸编辑们终于可以在版面上安排一则相关报道了。昨天,《哈尔滨日报》在头版刊出《市政府进一步安排部署药总治污工作并督促检查治理进展情况》,称“企业将在6月14日完成异地建设新厂区项目签约,确保年内开工建设;15日全面完成污水处理设施检修任务;年内完成异味治理项目,确保废气达标排放;哈药总厂还要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整顿。”

哈药今天要签约迁厂,不过,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晨间引述,“按照现行的环保标准,国内绝大部分原料药生产企业的环保标准都是不达标的,业内80%的企业都在‘直排’废渣废物……大部分都是晚上8点到早上6点偷偷排放,将处理不达标甚至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渣直接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