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图片女生唯美长发:媒体札记:“老不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20:48

媒体札记:“老不信”

 

2011年1月4日

《经济观察报》新年社论说:(为了)幸福而有尊严,我们为什么不能更慢一些呢?2011,让我们慢下来。  

赶路的中国人,你慢得下来么?201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现代快报》头版上是南京长江大桥上的“回家”车流。但在遭遇连日冻雨的南方,这三天来,很多人堵在黔湘桂之间的高速公路上无法回家,广东、重庆、湖南、贵州市民报纸的报道重点,都是那阴冷的天气。《东莞时报》预报通往湖南贵州部分班车停运的消息,《深圳晶报》抱怨“天气比预报的冷”。《人民日报》也把头版唯一的图片位置留给了被封高速公路陆续通行的情景。来自《中国气象报》的专家访谈称,“贵州冻雨是常态,大范围出现可能性小”。  

在另一个重灾区重庆,《重庆商报》除了像同城伙伴一样预报“后天又要大降温”外,还在头版刊出“政府送来温暖,这个元旦他们过好了”的大幅图片,并使用接近两整版,分段描述当地政府如何“雪中送炭”,激发民众生活信心。事实上,在新年伊始的重庆市委机关报上,“民生”这个词正在得到频繁宣示。《重庆日报》今日头版,除了刊登由新华社播发的市长黄奇帆展望“十二五”如何让百姓生活更幸福之文外,更是以贯彻该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之名,刊出“抓民生就是抓发展”之论,总结市委市政府去年以来“千方百计改善民生,老百姓过得幸福活得尊严”的成果,并号召该市党员干部响应薄熙来的指示:“重庆如果确确实实能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就是在创造历史,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薄书记“民生才是硬道理”的政治宣言,并不只得到重庆报人的践行。据重庆广电集团(总局)早前消息,重庆卫视新年改版,旨在打造成为全国省级卫视中第一个红色电视频道。根据华龙网的描述,这家向全国播出的电视台,晚间黄金时段将不再播出电视剧,而用自办的红色文化节目来代替,包括一系列新办的“唱读讲传”类专题节目,设置《英雄剧场》和《经典剧场》。以《民生》为名创办的深度报道新闻栏目播出首日,已经请来了李希光,由这位盛赞“重庆梦与中国模式——再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新闻传播学者开讲。  

如此高调的唱红,自然又引发了薄熙来施政模式批评者的冷嘲热讽。在微博和论坛上,这些民间意见领袖嘲笑说,重庆卫视仿佛要回到样板戏时代的模样,并批评说,公安局长王立军新设计的女警雨衣违反国家统一规制。  

不过,《重庆日报》没有忘记把头条位置留给比政治局委员更高一级的领导们。新华社在假日最后一晚发出长篇通讯,主标题是“江海横流显本色,人间正道是沧桑”。集体署名的作者们以“‘十一五’刚刚过去”点明时间背景,描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此期间“治国理政纪实”。开篇的排比句中称赞这五年“再创辉煌、全面发展、民生改善、亮相世界、创新理念、彪炳史册”。这篇称赞“严峻考验面前,中国的应对沉着而从容,中国前进的步伐势不可当”的万字长文不仅登在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北京日报》、《解放日报》等机关报的头条位置,也得到了包括五大商业门户和人民、新华在内的网站重点推介。  

 新华社就公车改革话题发出的稿件,也得到媒体热情解读。根据中纪委常委吴玉良年末对公车配备使用新规定的表态,这家通讯社昨发分析,称这意味着“史上最严格”的一轮公务车改革即将启动,并强调“公车数量和支出费用公开是改革深入进行的大前提”。《扬子晚报》、《新京报》、《城市快报》都把这个“最严格”的评价做上了头版标题,《东方早报》形容新华社此举是在期待“动真格的”。  

与公车改革有密切关联的就是治堵。今天是北京治堵方案正式实施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央视播出京城汽车销售商图谋转行的报道,而北京畅销报纸头版头条也均与治堵有关,《新京报》社论强调,“北京交通拥堵的形势仍然严峻,不可能一夕之间条条大道变通途。‘治堵方案’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做出调整,更广泛地听取市民意见,方能取得更好的治堵实效”,并对新开通的五条地铁线表达期待。  

《中国青年报》则提供保留意见,其作者在今日评论《“地铁大跃进”的是与非》中引用对立观点,其中一篇称,基于高昂造价和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综合考量,除少数城市需要地铁完善交通网络外,其他国内城市应尽可以采取优先发展地面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合理规划调整生活圈与工作圈等方式。  

新华社发力于“行”,《人民日报》发力于“住”。这家中共中央机关报今日刊出时评《楼市调控考验地方政府》,代言中南海,批评地方政府以高房价换GDP阻碍了中央调控楼市的成效,并强调土地财政不可持续,落实调控政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尤其依托于地方政府的有力执行。此文被多家门户网站形容为中央新年“发声”,加以重点推荐。  

根据《广州日报》引述,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还有楼市调控,但2010年的开发商们仍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全国主要的30家房企全年住宅销售接近8700亿元,销售面积8449万平方米。另外,2010年开发商销售均价也大幅上涨24%。而根据凤凰网重点推荐的《经济观察报》稿件,在事关房价的政策悬念——房产税上,“中央坚持开征新税思路与地方产生分歧”。  

在中共中央机关报今日另一报道中,记者还引用专家言论,称“2011年调控仍将继续,市场有可能进一步企稳”,但同时建议人们逐渐树立“先租后买,先小后大”的理性住房消费观,强调“超前、恐慌的购房观念和行为...加剧了近年来房价上涨的压力”。不过,也就在此时,由央视介绍的一个廉租房成功典型正在面临坍塌风险。  

12月29日,在《新闻联播》画面中,胡锦涛来到北京常营项目丽景园小区廉租房住户郭春平家中看望,女户主向总书记称,45平方米的二居室月租77元。但对于这位“连声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的困难群众代表,不相信“77块租金”的网民们很快展开了人肉搜索。网络间流传的图片显示,郭春平及其女儿在此前表现出并不困难的生活状态,更有一项指控称,她们已将此廉租房转租他人,月收租金2000余元。腾讯推荐《长江日报》评论,由黎明分析“77元廉租房老百姓为何不信”:“老百姓成为‘老不信’,其实是权力‘教育改造’的结果。你让老百姓老败兴、老不行、老不幸,老百姓一次次看到你老不行,他也好‘老不信’了。” 

 

根据黎明之文总结,在当下中国社会,诸多涉官、涉权、“涉数”的舆论热点或公共事件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个“公式”:不信,不信,就是不信。若要论“老不信”的“巅峰”之事,恐怕钱云会之死堪称近期之最。  

浙江乐清上访村长钱云会在2010年12月25日意外死于车轮之下,被当地村民描述为公权力设计“谋杀”。此事一出,便以其惨烈现场激发全国民众强烈不满,虽然公开出版媒体上的报道和评论在新年到来之前渐次平息,虽然连陆续到达的“公民观察团”也出具了“交通意外”的倾向结论,但网络间“谋杀”之论始终不息,对当地公权力在征地中的违法行为更是质疑成风,对血拆悲剧积累长久不满的民众借由此事,表达出对中国政府公权力近乎“偏执”的极度不信任。  

人民网今日刊出舆情监测室一周舆情综述,亦提及此事,形容“是该政治家进村的时候了”:“乐清市及温州市政府领导应该赶紧走到村民中去,倾听民意,化解民怨,并立即启动对‘乐清电厂和工业园的征地行为’的调查,对钱云会家属表示抚恤和慰问。”在新闻同行中,财新网的关注难得地坚持到了今天,该网刊发采访手记,记者形容这个到处可见村民向自己跪求伸冤的村子“恐慌笼罩”:“在这一次经历中,我感受更多的是政府公信力在多年的‘消费’中,已然达到透支的状态。村民偏执到不相信任何解释,网络舆论的甚嚣尘上,这些现象背后是积压多年的困惑、怀疑和愤怒。 ”  

晚间,据中新社引用警方消息,钱云会案当事司机涉交通肇事罪,被正式逮捕。  

但在中原,又已经有了新的“钱云会”。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播出手机拍摄画面,以“怎能把百姓生命当草芥”为题,称:2011年1月3日上午,河南驻马店正阳县公安、水利部门强制在河道现场施工,一位居民前来阻止,被施工车辆撞倒轧在车下,最终不治身亡。而现场的公安、水利部门工作人员视而不见,甚至嬉皮笑脸。经由酷六网等视频媒体的推荐,这桩新血案又激发起了微博等自媒体渠道上的一片悲愤。  

在西南,则是一名警察自己遭遇了拆迁暴力。据《春城晚报》等云南当地媒体揭发,昆明市公安局一民警1月2日遭到拆迁执法人员围殴,“我说我是警察,也是执法人员,应该文明执法,但还是被打断腿!”  

城管把警察“打断腿”的胆量,从何而来?今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纷纷刊文感叹:在滥用的公权面前,任何公民都会遭殃,即便是一名警察。而《南方都市报》则提供了“围观者”五岳散人的哀叹:“这位警察先生自己家里也有违章建筑,除了警官证之外还有伸缩警棍随身。人家是友军,我们都还是不明真相的围观者呢,替他们操这种‘谁都是受害者’的心,怕是早了一点儿。”  

晚间,新华社又公布了午间发生在山东的警察悲剧细节:11时20分许,泰安市发生一起持枪杀人案件,截至记者发稿时,9位受伤的民警和群众中,有两位民警和一位协警不幸殉职;两名犯罪嫌疑人一人被抓获,另一人开枪自杀。此桩暴力袭警事件迅速登上五大商业门户网站头条。  

 比起警察,军人更是中国宣传官员重点保护的敏感形象,公开的负面报道极为罕见。不过,一幅呈现两位穿军装女子随身所带行头都是LV等奢华品牌的图片,正在聚拢人们对中国军队内部贪腐的长久猜疑。凤凰网转荐一则来自华商网的报道,引用网帖,称此事“引来网友热议”。  

新华社所属《国际先驱导报》向于建嵘和汪玉凯提供了发言渠道,这两位素有帮助弱势群体名声的学者指责群体性事件被妖魔化:“现在的中国社会有太多的‘敏感’事情、‘敏感’人物、‘敏感’话题和‘敏感’时期,甚至把一些国计民生的问题,都搞成了所谓的‘敏感’问题;很多老百姓的利益表达其实是正常的,不应用维稳概念压倒民众的利益诉求。”  

被点名批评的还有持续五年、却难有成效的“控烟”政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履约要求,自2011年1月起,我国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都市快报》用“空文”和“浮云”来形容这一条文在中国的下场,并举例嘲讽:武汉禁了五年没开一张罚单,济南禁了15年无人受罚,全国有15个城市都在“禁烟”。《京华时报》花费三个版来描述这场“控烟大考”的失败,头版即刊题论定“我国控烟五年基本宣告失败”。广州日报使用评论《“有规难行”何以成了一种通病》来道破天机:“归根到底,是执法不力让禁烟令打了法律‘白条’。推行禁烟,我们缺的不是法律,而是对法律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