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美女图片大全:《灯下漫笔》告诉我们什么?--一叶飘然烟雨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10:07
新选为高中课文的《灯下漫笔》(节选),是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的一篇杂文。在这篇思想深刻的文章中,鲁迅先生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反思,并告诉人们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正在于国民从古至今的奴性。
1、对历史本质的反思
鲁迅先生对中国历史的反思是一贯性的,他总是站在“人”的角度来关注这一问题。“五四”时期,他曾借狂人之口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而在《灯下漫笔》中,思想更为成熟的他进一步明确分析到:对于中国的百姓来说,只存在过两种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真是一针见血!他掀起了历史灿烂辉煌的面纱,将其还原为血淋淋的本来面目。原来,中国的百姓从来就没有做成过“人”!太平盛世,百姓服役纳粮,受到种种的剥削和压迫;漫长乱世来临,“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之外”,他们更要受到官、匪的双重压迫和毫无道理的杀戮,连做牛马的资格都丧失了:百姓就生活在这样不断交替的时代中。从百姓的命运看,中国的历史,从来就是一部吃人史,而百姓正是那食人盛宴上的牛羊鱼肉!
2、对现实黑暗的揭露
对历史的反思是为了关照现实。当时中国国民的地位是奴隶还是“下于奴隶”呢?从他们被当时的政府弄得“几乎要绝食”,然后亏本兑换现洋的情况看,是人变成了奴隶;而在现实中总是“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只好“迁进租界”或者“避入教堂”,借此“做稳奴隶”来看,当时的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处于“下于奴隶”的地位。鲁迅先生以大无畏的气概直面着现实的黑暗,对这一不把百姓当人看的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诅咒,他希望,这样的现实早日结束。
3、对国民奴性的解剖
为什么从古到今中国的国民总处于这样一种可悲的境地呢?鲁迅先生认为,统治者残忍暴虐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完全不顾规则滥砍滥杀,使得百姓有限的反抗归于绝望。但是,国民自身奴性太重却是更重要的原因:长期的虐待和杀戮使中国的百姓不再想做“人”,只希望当奴隶,做牛马,按照规定服役纳粮,磕头颂圣;于是能变成奴隶,便万分喜欢;甚至,在沦落“不及太平犬”的生存状态时,仍少见于反抗到底的决心,仍在指望做牛做马,从而自觉地维持着这个非人的世界,使它得以延续数千年!
鲁迅先生对国民奴性作出了无情的解剖和深刻的批判,国民们正如阿Q一样麻木健忘而缺乏现实的反抗精神。国民的弱点固然是统治者的残暴造成的,但是国民自身的不觉悟又使这一残暴的社会形态无限期的得以延续。所以,中国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争回做人的权利,就必须首先革除自身的奴性,不然,我们将不能有更好的出路。
4、对现在青年的期望
所以,鲁迅先生并不绝望,他立足现实,寄希望于将来。他指出,中国人要改变数千年来当奴隶做牛马的命运,就必须要“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国民堂堂正正地做人,享受民主和自由。所以,他要求现在的青年,用自己的行动,克服国民性的弱点,主动承担起创造历史的重大的责任。这,既是对青年的信任和鞭策,又是对中国前途必然光明的信心,更是作者对中国历史和现实充满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