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物质第二季收视率:读书系列:读书的审视--gmz88的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26:13

读书审视

  读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真理性前提,不读书则无“学”可谈;读书对一所学校来说,是一个真理性前提,没有读书,也就使“办学”成为空洞的口号;读书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也是一个真理性前提,纵观历史,横览当今世界各国,凡是强盛的朝代、强大的国家,无不崇尚读书学习。而读书对于教师来说,就更不用说了,是绝对的真理性前提,因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者,是学校育人任务的承担者,是国家、社会充分寄予的充分信任。

  因此作为教师,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学生、为学校,为现在还是为将来,我们都得积极阅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而由于我们职业的特点,在上班时间,精力总是被上课、备课、改作占据,甚至课外时间也要考虑教育教学的问题,所以就得向八小时之外要时间。

  从我们整个学校层面上来说,我们在进行“书香学校”建设,读书的氛围是很浓郁的,读书、买书、藏书蔚然成风,阅览室常常座无虚席,老师家里往往积书满架。藏书之丰,品质之高,远近闻名。老师们阅读的范围并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强调专业著作,但又不仅限于本专业书籍,往往是打通专业,扣合新课程理念,与时代的要求同步;同时又非常重视阅读关注社会人生、体现品格修为、阐述生命价值观念的书籍,以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在传统纸质阅读的同时,老师们又注重网络阅读,上至新华网、人民网,下至浙江在线、诸暨网,去浏览新闻时事,去参与思想论争,使自己尽管身在校园仍能心知天下。

   “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他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我觉得按照这样一个方向去努力,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并不奢求自己“多才多艺”,只是努力让自己身上可以挖掘且可以为教育工作带来积极影响的一份能力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读书与一般的休闲方式不一样,它是一种真正精神层面上的积极休闲,是作用于人的精神的内部按摩。比如读《世说新语》和《论语》,古人对完善自身的努力,确实令人心向往之,能与他们穿越时空交上朋友,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

  《论语》上有话说“学而不思则罔”,与读书相随始终的是思考,也即审视。这分两方面,一是审视外在于己的社会,一是自省。这两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之中,各种各样的生活观念、价值判断纷纷涌现,对传统的文化观念产生着或沿袭或冲击或消解的作用,这时,我们就要能做到冷静“审视”,于一团乱麻之中,解开应解开的结,理清应理清的路。比如这些日子电视一直在关注一个炒股的问题,有报道称我们国家已经到了“全民炒股”的程度,甚至已经进入了一些教育机构,像大学校园。这个时候,我们教师能不能去掺乎一把呢?不行,因为炒股是投资,但又不仅是投资,跟着的是投入大量的精力,而我们的精力是要投注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去的。也就是说,我们也许可以赔上点钱,但实在是陪不起时间。在无比的“热”之中,作一点冷思考,也许就可以帮助我们对人事对自己形成更为清晰的判断。所以任凭这一阵“股风”能刮多久,多少人赚了,多少人赔了,对我们都没什么影响,我们只潜心于教书育人,以及为教书育人而读书求进。至少我们学勉中学是这样的。

  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教育教学以及读书思考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就离我们远了。可以说,这就是我们用读书、思考筑起一圈保护墙,守卫住了自己的精神领地。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功利性阅读大大超过了人文性阅读,流行性阅读超过了经典性阅读,应该说,进入了泛阅读化时代。

  这个时代应该有三个特征:一是阅读越来越变得功利化。二是网络阅读超越图书阅读。三是流行阅读超越经典阅读

  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人们的阅读越来越变得功利化。临时抱佛脚在“读书有用论”中越来越突出。中小学校倡导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课外辅导、试题解析等阅读上,导致学生阅读视野日渐狭窄。而随便走进一些书店,陈列销售的几乎全是“老板传奇”、“成功捷径”、“商业秘籍”等,向人们传授着一夜暴富的传奇和策略。不少书店里,学业辅导书、工作指导书以及“励志书”等销售一片火爆,而人文类图书往往少人问津,功利化阅读的日益盛行,反映了社会风气的浮躁。不少出版社迎合了读者的这种诉求,一切以经济效益为重,忽略社会效益,尤其是冷淡人文类图书的出版,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

  随着网络化的到来,许多读者渐渐习惯于网上购书、网上阅读。现在的不少青少年的阅读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甚至局限于网络阅读。目前几家比较大的网站如当当网、卓越网等,网上图书销售的增长速度达到了惊人的70%100%左右,与此同步的当然是网络阅读的方兴未艾,图书的传统发行模式显然受到了挑战。一代年轻的网民已经很少走进新华书店,网上购书、网上阅读正在成为时尚。

  有数据显示,到2007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2.1亿人,以网络文学、电子图书和电子杂志等为主体形成了数字化阅读趋势。较网络阅读更为广泛的是“荧屏阅读”,比如说,收看一些电视讲坛类节目,也能算得上是一种阅读。

  阅读也越来越休闲和浅化,畅销小说或报纸杂志甚至速读选本等,渐渐成为人们缓解压力的精神快餐,而随着这种社会潮流的日益盛行,越来越多的人陶醉在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快感中,在一种甜腻腻或者隔靴搔痒的感觉中体验社会。“心灵鸡汤”、“猎奇搜怪”、“明星传记”、日韩影视小说乃至家长里短、人生感悟等浅表化的阅读正成为大家的选择。图书给予读者的,不再是深沉的思考,更多是一种休闲文化消费。

  据了解,美国教育机构仅为高中学生列出的必读的经典书就有20部之多,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弥尔顿的《失乐园》,柏拉图的《理想国》,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等,教育部门还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要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这个规定,显然是为了加强中学生的经典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审视我们的阅读变化,有意识地自觉阅读,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在每一天享受读书带来的进步和乐趣。

  尽管泛读书时代改变了我们的许多读书习惯,我也会偶尔上网阅读,并且周围的网络阅读人数不断刷新,但我仍然认为,网络阅读不会也不应该替代纸质阅读。纸质阅读那种感觉是无法替代的,纸质阅读有温度,而这种温度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

 

  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多读书,会让你以理性的心态走进课堂,多读书,会让你以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多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看到,他笔下那个调皮的学生,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多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也会觉得,他笔下那个好老师,就在我们的身旁……有时自己也在追问:今天我们读苏霍姆林斯基,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究竟要像苏霍姆林斯基学习什么?读苏霍姆林斯基,也许找不到一些具体的技能技巧,来解决今天我们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但从课堂走进书籍,从书籍走入课堂,书里书外,自有一番景致,让你流连,让你思量……

 

  读书,会带给我们什么,我真的说不好。但读书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充盈,却是千真万确。我记得这样一个小故事:作家张爱玲走在美国的大街上,一边走一边看,经常会突然停下来,抬头看,一看就是半小时或一小时,很多人都奇怪她到底在看什么。虽然,我不能确定她到底看到了什么,但我确定她一定是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就是一个读书人的视角。

  不读书的时候,你会觉得一切都顺理成章,但是,读书的时候,会让你在另一个层面审视自己的生活。

  开放性的阅读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者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社会化生活化的活动将成为阅读活动空间的新内容。一旦冲破空间的桎梏,就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会焕发出满腔热情,用他们拓宽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去光顾琳琅满目的“开架生活大书橱”,去体验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这样逼真的、多元的、开放的阅读环境,使学者在特定的阅读情境、角色、任务中展开学习,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场所,使阅读不再是孤立绝缘的操作,而变成活生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从而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用发现的眼睛审视自我

  读书使人明智。珍惜阅读,我摆脱了物质的牢笼,体味到文字的魅力。孩童时期,一个“狼来了”的故事让曾经撒谎的我学会真诚;少年时代,一本《名人传》令我深深体会伟人何以流芳百世。文学之于人生,好比舵手之于航船。我知道何谓宽容,从阅读开始;我铭记何谓自信,从阅读开始……阅读名著,我看到自身的弱点,识识自己的卑微,提高自己的素质,阅读,我一生的挚爱。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美好,珍惜黄山烟云,桂林山水,珍惜《高山流水》是深情,《雨打芭蕉》之闲适。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历史,珍惜至今残留的石鼓文陶云石罄发出的音响以及青铜瓦当上的装饰画。

珍惜阅读,便是珍惜文学,珍惜楚韵风骚唐诗宋词乃至摄魂夺魄的西游,剑戈惊天的三国,诗情千载的红楼。

审视读书,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幸福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