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完:于丹感悟中国智慧:我们要找回什么样的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1:04:16
于丹感悟中国智慧:我们要找回什么样的心(图)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  时间: 2010-03-24 16:14  责任编辑: 小溪
23日晚上7:30,著名学者于丹再度登上《扬州讲坛》,主讲《感悟中国智慧》,文辞优美,观点新颖。讲座最后,星云大师登台开示。
今特辑录现场录音,以飨读者。

摄影/朱斌 赵军
佛光山曾经举办过一次活动,叫做“把心找回来”。我们要找回什么样的心呢?慈悲心、感恩心、忏悔心,我们越来越发觉,我们距离自己的心越来越远。
我们的心中,还有那轮明月吗?
中国有很多字的构造,都是和“心”有关的,比如说“思想”,不是脑海里的,而是和心有关的。人的很多感情,比如慈悲、感恩、忏悔,都是从“心”而来的。孔子说,所谓君子,就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可以说,所有美好的、悲观的情绪,都是和“心”有关的。
把“心”加上一个门,就成了“闷”,谁来打开这道门呢?大家看看风月无边,但当宇宙飞船登陆月球,知道月亮只是一个表面坑洼不平的星球时,大家还会吟诵“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诗句,还会相信月亮上有寂寞嫦娥、温润玉兔、酿出岁月桂花酒的桂花树吗?所以说,我们很羡慕孩子们,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天使,因为他们相信,相信月亮上凄美的神话故事,星星眨眼是在说话,花开叶落是有秘密的。
如今的我们,守着明月却看不见。当张若虚还在叩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时,在这个岁月流水,英雄辈出的年代,我们却已经麻木了。
有一句谚语,说山坡上开满鲜艳的花朵,在牛羊眼里却全是饲料。这个时代,到底是鲜花少了,还是牛羊多了?大家都看重“有用”的饲料,看不到“无用”的鲜花。我们让孩子们去学钢琴,不是打开想象之门,而是为了考试加分。我们让孩子们去学舞蹈,不是塑造形体,而是为了升学。所有的艺术,都沦为了手工艺。
李白在月下,曾经感伤“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曾感叹“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如今的金樽越来越丰富,但还能装得下一轮明月吗?
古代贬官张孝祥,在一片落寞中,仍然可以写出“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舞,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好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的诗句,这是因为他心中有明月。
看花久了,花是从心中绽放的。看月久了,月光是从心中放射出来的。苏东坡说“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有菊花就是重阳,有月光就是中秋。可见,心从来没有远离过,只是我们还能找得到吗?
人生要如茶叶在沸水中绽放
我们总是过于匆忙,以至于连喝茶的时间都没有了。其实,喝茶是一种仪式。茶在岁月之中,人在草木之间,期待着那一种相遇和苏醒。我们生活的时代,都是钢筋水泥,缺少草木之气。
人生是一锅沸水,要看你拿什么放进去。一种是生鸡蛋,时间久了,就变硬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的心肠是变硬了,总是在感叹人心不古,世道黑暗。一种是胡萝卜,从开始的鲜亮色泽,变成了最后的稀泥,这就是被生活“煮”软了。变软的人比变硬的人还要多,这就是无处不在的老好人。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干茶叶,茶叶吸收了水分,变得丰润而自信,并且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锅香茶,这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儒道释在人生境界上是一致的
中国有三种思想:儒、道、释。在人生的终极境界上,那是达到一致的。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到了七十就达到了内外合一,社会与人的内心达到了一致,就如同茶叶一样。
儒家用了“从心所欲、不逾矩”七个字,道家只用了五个字:“外化内不化”,这是庄子所说的。外化,就是不要横眉冷目,在社会上要融合他人,“化”入社会。而“内不化”,则是内心不妥协,不会找不着自己。
佛家就更为简单,就是两个字:“觉悟”。这不是外在的标准,其实就是“见我心”,我们看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的心。
我们需要把心找回来,心并不遥远,就在明月之上,烟花之中,三月的微笑瞬间,心永远都在那里,等着你的唤醒。
儒家教会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才能安身立命;道家教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才能滋养身心;佛家教会人与自我的关系,这样才能沟通心灵。文化从来就不是艰涩难懂的古文,而是一阵风,一轮月,一场微笑。
《论语》中最为核心的是“仁”
不足2万字的《论语》,最为核心的就是出现了190多次的“仁”。何为“仁”?二人为“仁”。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仁”。人生中,90%的时间是和熟悉的人在一起的,所以能够把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就构成了整个社会的“仁”。
仁爱有多难,其实只要“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只要常做好事,常说好话,好心自然就长起来了。
曾子曾说,《论语》之道,一个“忠”,一个“恕”。朱熹更是分析道,“中心为忠”,最大的忠诚不是忠于外表而是内心,就是老百姓们所说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恕”也很简单,“如心为恕”,就是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山村和渔村的人,生活方式很不一样,南北两边的人,饮食习惯各不相同,所以要多为别人着想。所以,朱熹总结说:“近己为忠,推己为恕”。
人在社会上,就是和人,和事打交道,如果以“忠”、“恕”为行事准则,自然就没有什么摆不平的了。
人生处世的哲学
有弟子问孔子,如何做到“仁”,孔子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恭则不侮,恭敬就不会受欺侮。人与人之间出现了矛盾,往往是因为自己本身剑拔弩张了,内心的那根弦绷得太紧了。现在很多精英都很愤怒,因为愤怒是一种标签,因为在一个单位里,愤怒的永远是老板,因为实习生一愤怒,立刻被炒掉。同样的,在家里愤怒的,只能是户主而不是保姆。日久天长,人就被愤怒绑架了。好好善待别人,是自己有尊严的前提。
宽则得众,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自己要把内心养宽了,遇到什么事情,才能够放得下。总有一些人,有一种习惯性的挑剔,看什么都不顺眼,到处挑刺,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人肯定没有什么朋友。
信则人任焉,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是因为诚信度不够。学生毕业后10多年,在社会上取得成就最大的,不一定是学习尖子。往往生活委员要比学习委员做得好得多,因为学习委员智商高,只注意自己的学习。而生活委员则要关照大家,不会失信于人。
敏则有功,勤敏就容易获得成功。经常有人说,结果很糟糕。但是所谓结果,是已经结束不能更改的后果。想想看,无论你是欣喜还是悲伤,还有明天,哪怕是沙尘暴的天气,那也是明天,悲喜都会有所改变,只要一息尚存,生命就没有结果。
惠则足以使人,施惠就能很好地使用人。你有恩惠之心吗?做领导,要能看到他人的价值,只有发现了部下的价值,才能让部下更好为你工作。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是教人的修养;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是教人做事的方式;惠则足以使人,是教人做领导的智慧。
孔子也说,有四种事情是要断绝的,那就是“勿臆、勿必、勿固、勿我”,“勿臆”是不要胡思乱想,事事想当然;“勿必”是不要乱较劲;“勿固”是不要顽固不化;“勿我”是不要任何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孔子说“不忧不惧”,可是能够真正做到的,是很难的。正如小和尚问道老和尚,何为“参禅”。老和尚说,参禅就是“吃饭、睡觉”。吃饭能够做到不挑肥拣瘦,睡觉能做到心无杂念,解决了吃饭睡觉的问题,就是参禅了。
道家也是这样,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不要相信人定胜天,不要在局限真理上较真。所谓“局限”,就是自己的“局”小了,就会受到限制。
我们要以儒家为大地,在大地上才能行走踏实;要以道家为长空,才能逍遥似神仙;最后要以佛家为内心,联系心灵与生命。
名家面对面
于丹向扬州致敬:花好月圆,茶禅一味
一抹优雅,一股温润的幽香。于丹来了,带着她那熟悉的笑靥。
夜雨给蜀冈这片风流蒙上诗意。
“外面风有点大,雨也有点急,但是这么多人济济一堂。我作为一个外乡人,要向扬州致敬。”于丹说,对于北方人来说,烟雨蒙蒙是一直美好的浮想。听到“烟花三月下扬州”,听到“烟雨江南”,就不禁浮起梦幻,雨丝烟波画舫。
“在我们那里雨是很急的,风是吼吼的,大家知道北京风沙一片,在这个时节,我们其实很羡慕你们能够拥有烟雨,烟雨是润心的,整个人温润化雨。”
在于丹的眼里,江南的文化就是一种陶冶。
一问:是什么让她致敬扬州
(因为扬州太多地出现在诗词歌赋中。文化是身处其中的一种生活方式。)
言语有时是孱弱的,心灵是永恒的。她宁可做一位外来的观光客,用心和眼睛发现扬州,感悟文化。
“也许常居扬州的人,并不了解你们拥有多么奢侈的氛围。为什么我作为一个外乡人要向扬州致敬?因为扬州太多地出现在诗词歌赋中。文化不是拗口咬牙的经典,是我们身处其中的一种生活方式。”
文化的记忆最早出现在《周易》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察人间世态,再把它融会成一种当下的思想理念,教化人心。文而化之,这就是文化的本义。
“我不把文化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名词,我更希望它是一个动词的过程。我们这个民族还缺少文吗?当我们说起五千年的文明史,大家如数家珍。我们随便去问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都可以把四大发明倒背如流,但是,这样我们机械的工作就不繁忙了吗?一定能让我们睡觉的时候不失眠吗?”于丹说,四大发明未必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文是文,化是化。中国的文化很多,但是不一定转化为智慧,智慧很多,但不一定被每个人感念于心。
“身体力行,从当下开始,就在身边,我们感悟扬州吧!”
二问:夜晚讲座的“理由”
(月有阴晴圆缺,给人平常心。)
昨天,已经步入第三个年头的《扬州讲坛》首次在夜间举办讲座。
“扬州人多奢侈啊,在这里你们拥有了什么样的千古明月啊,为什么大家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今天的生活,我们在太阳之下的光阴太多,而在月光之下的光阴太少。我很高兴,我们是在晚上济济一堂,因为晚上的心灵是属于我们的,白天的身份和角色是属于公众的。”
中国人最讲阴阳的平衡。
于丹说,太阳是一个怎样的意象?只要它出来,都是圆满的,永远滚烫的,永远充满了耀眼的光芒。
这样的光,这样的热,这样的圆满,给了人进取心。而月亮呢,每天都不一样,提醒我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给了人平常心。
“如果我们过多地受太阳‘照耀’,而忽略了明月,人会变得过分贪婪。甚至因为贪婪而焦虑。因为你总想圆满,哪有这样圆满的好事呢?”
明月也是一种哲学。人在月光之下,都说月色如水,人浸润到水中,思绪犹如水草招摇展开。
三问:扬州的垄断性魅力在哪
(八个字——花好月圆,茶禅一味)
扬州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永远有着一种历史的瑰丽。
为什么扬州这个地方能留住人的梦幻,留住人的生命中最好的光阴?
一个盛唐故去,余音袅袅。一片荠麦青青,想见当年繁华。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于丹感叹,“这样的追问我们还听得见吗?我相信桥边的明月还在,芍药年年怒放,但我们的心何等遥远。”
“我之所以那么羡慕做一个扬州人,是因为你们守着一个什么样的宝藏,你们守着让自己心灵欢愉的理由。”
于丹说:“扬州这个地方真要打国际的品牌,有八个字——花好月圆,茶禅一味。这对扬州来说是垄断性的。”
她继而解释,这个地方的烟花是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这个地方的明月占尽天下。更可在茶禅一味中去看明月,思古今。获得是的无用之间身心的惬意。无用的流光打开了生命的境界。
观一观明月,观一观内心。于丹说,扬州是一种陶冶。明月在心,可以让我们获得比现实生活太多的超越。
扬州是中国最浪漫的城市。
“素描”于丹
门前冒雨排起的长队,告诉你于丹还是那么热。
高跟鞋,牛仔裤,于丹,青春的于丹。
这是于丹第二次登上《扬州讲坛》,所不同的是,从白天转到夜晚。一样的是,还是那样的妙语连珠,优雅气质依然能够从台上蔓延开来,满座高朋百姓,她的诉说在现场静静地流淌,润了心田。
于丹真是出口成章,美丽的词藻,诗意盎然,一气呵成,大气优雅,在她身上回旋、散发。在她的口中,从唐诗到宋词的跳跃,自自然然,厚积薄发。
文章来源: 扬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