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物质第一季360:读书系列:读书与气质--gmz88的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31:11

读书气质

  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或修养的外在体现。气质不只是外表,而是内在的不自觉的外露。气质与生俱来,难以改变。

  曾国藩曾对儿子曾纪泽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可见,读书的作用不只是能获取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

  宋人黄山谷曾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面目可憎,对人语言无味。”这不是说读书多了,便会变成美女俊男。而是不读书,即使美女俊男,与他交谈,眼前的俊美,也变得风韵全失,索然无味,也觉得辜负了一张好脸,并且觉得面目可憎。

  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跋涉,能造就一种文气,这种文气是靠平时读书滋润出来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一个人的心灵若能得到知识的浸润,就会生出许多灵气和色彩。

  自己的长相不能选择,但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润物细无声的滋养来让自己拥有优雅的气质,让自己魅力四射,从而拥有自信,创造美好的未来……

  女人爱美,讲究气质。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总认为只有通过保养、装扮、训练等才可以提升女性的魅力。甚至认为这些才是女性魅力之本。其实,这些只是塑造魅力的手段和方法。事实上,任何魅力女性,必定是内秀的。女人的内秀需要日久天长的可以培养。女人有时分美丽,但如果不读书,将失掉七分内涵。书是修炼魅力之路上最值得依赖的伙伴,有了好书籍相伴左右,女人就能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心灵,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不再畏惧年龄,不会因额头上几条皱纹而苦恼。所以说,爱读书的女人最美。容颜易老,但气质不会老去,因为气质时时有补给,爱读书的女性就像天使一样,不但自己美,也能影响和温暖她的周围。如果胸无点墨,任何有华丽的衣服装饰,会给人以肤浅的感觉。女人的气质美,是女人美的全部表现。气质美,会使男士们忽视其貌而永存其美。气质美的女性,即使长相差点也会很有女人味。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管你现在的生活状态如何,读书都是提升魅力的重要路径。读书,使我们的精神不再贫乏,人生不再孤独;读书,使我们成为达事理、明善恶、辨美丑的人;读书,使我们气质脱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我们在感叹、欣赏别人的优雅气质时,心动不如行动,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选择和终身爱好。自己的长相不能选择,但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润物细无声的滋养,来让自己拥有优雅的气质,让自己魅力四射,从而拥有自信,创造美好未来……  

  书中的滋味其实是哺育人类文化的养分。当我们读到一篇美文或一则妙语,那跳动流淌的文字,无不使人感到艺术的魅力:生命的崇高之美、情节的曲折之美、故事的悲壮之美,都给人心灵以净化和震撼。

  先人们用智慧的双眼穿透时空和人生的迷雾,审视着世间的人来人往,用笔记录了丰富多彩的人间图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尝试世间所有的酸甜苦辣,但读书却可以使人把握世界、超越时空。“常读书、气自华”,好书是良师、良友、伴侣,是阳光、空气、雨露。

  苏东坡有“腹有诗书气自豪”的诗句。我们也常看到这种现有的人长得很漂亮,却没有什么魅力,甚至有点俗气。而有,虽然长得不十分好看,却有一种高雅的气质之美。这种气质往往是和知识、文化分不开的。我们常常听到议论某人很有“气质”、“学者风度”。青年找对象,女的要求男的往往是:潇洒、举止大方;男的要求女的除了漂亮外,还要求知书达礼、温柔高雅、心地善良。总之,无论哪一方,都把气质放在重置上。的确,人的自然美是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的,而气质美却可以历久而不衰,更重要的是,气质美可以弥补你其他的“先天不足”或“美中不足”。也可以使你“锦上添花”。所以,现代青年普遍重视气质培养是不无道理的。

        气质美,实际上是一种人格美、风韵美,其中也包含着一种艺术,一种人生的艺术。凡是气质好的人,其身上大抵都有一种艺术气质。这种艺术气质,要经过逐渐的培养,潜移默化,才能达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境界,决不是矫柔造作的打扮所能表现的。那么,怎样培养这种气质呢?我认为,读书有着重要的作用。世界著名影星索菲亚在其《女性与美》一书中说过,美与自信心、魅力、个性风格有重要关系。而这些均不是先天的,而是依靠后天努力的结果。人一方面要在生活中学习美、发现美,另一方面要通过读书把感性的美上升到理性的美,自觉地创造自己的精神之美。

        读书对人的气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影响仪表之美。人的气质往往通过仪表反映出来。穿着打扮,往往和一个人的知识水准相一致,美是一种和谐。气质高雅的人,善于掌握这种和谐,最能根据自己的特点穿着打扮,以达到扬长避短的最佳效果。(2)影响人的行为美。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得体,能不能表现出信心、魅力和风度,也与其知识素养大有关系。(3)影响人的精神美。精神美也是一种人格美,最有生命力。它蕴含着的智慧力量、道德力量、意志力量,都是在知识的炉火中冶炼和锻造的。伟大的人格之美,可以象强大的磁场,使众人为之感染和倾倒。钢铁战士刘琦虽然被烈火吞噬了外在的形貌之美,但一本《去意彷徨》却使其人格之美为世人所景仰,并赢得了纯真的爱情。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果真具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吗?是的,不信你就试试。

  纷繁世界,美女如云。她们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时尚的名牌,张扬着多彩的个性,行走的险恶的江湖中。我们不难发现,科技越发达,美女们长的越相似。再看看电视机里充斥着的相亲配对节目,个个美女实足、要求高高。我不禁迷惑了,到底是这个时代变了气质,还是年纪轻轻的我成了老古董。

        然而我知道,有些女人不施粉黛、素面朝天,但是她的随性、她的智慧可以深深吸引你,那是一种舒适优雅由内散发的质朴,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美。让我产生这种想法的是于丹和她的那部《论语心得》。她没有姣好的容颜,没有时尚的装扮,但她的学识和智慧让我欣赏向往不已。在喧哗躁动的年代,有一位女子可以抛开一切纷扰,整日与几千年前的老人为伴,去触碰他随风飘逸的衣袂和须发,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让人动容。听于丹解读孔子是一种享受,她娓娓道来,带给我们一个有温度的孔子,让他走下神坛,走进每个人的心里。她说孔子的《论语》并非高不可及,“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象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象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她告诉世人孔子的心灵之道、处世之道,乃至人生之道,难怪于丹有独特的魅力,因为道不远人,她生活在圣贤的光芒下。

        人靠衣装,美丽的外貌固然可以在生活中给女人加分,但做为女人更要追求一种气质美,这种气质来自思想的高度,来自与书籍和伟人思想为伴。读书与思考是提高自身气质的法宝。

  我认识一个学文学的女孩子,她的气质让我着迷,那是一种冷静、一种透彻、一种独立。她觉得人生最好的工作莫过于出租车司机和记者,可以了解各种人,她也正在为此努力着。这令我很钦佩,要知道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个女孩子不图金钱、不图安逸,守着自己的心灵,勇敢地为自己的梦想而生活,怎不让人为之一振。

        不追求物质、不贪图享乐,只为理想和信念坚守。美女们若能在浮躁的时代守住自己的心灵,便到达气质的最高境界。而这一点,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了。

        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下,多数人疲于奔命,巨大的压力让人们失去了自我。然而有一盏明灯能指引我们,那就是:多读书,与圣人为伴;不过分追求物质,守住自己的心灵,那样,生活就会轻松一些,气质也便由心而生了。

  读书使人气清,道德行为使人气醇,人身上的气,又清又醇,那就臻于圣人境界。读书是具备功利性的,其中也蕴含着醇化人思想的部分,也许那才是最为主要的,我想。

  教育的根本途径仍旧是读书。百年前,林则徐流放新疆的前夕,到书院去作别,对那些身边的人说,这些读书的种子,将是中国的脊梁,拳拳之心溢于言表。也许,那一刻,他想得更为遥远。

  读书是与思想家的对话。当然,这只是那么一说,因为这样的对话是异常的艰难,境界或者气质达不到的人,根本无法直接与思想家对话。宋朝的一个诗人说:“天不生孔子,万古长如夜。”

  张载对于气质坚持:“气质之性。”其意为气质是人性的一种常态,我们读书虽少,但是对于气质也可以宽泛理解,故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许读书多了,会减少自己身上的一些土腥味,也许在某个时刻会起到立竿见影之效,霎那间,出落成一个略有风骨之人,也许吧。

  自然读书不是堆砌知识,不是像守财奴一样,没事数着那些自鸣得意的破玩意,然后嘿嘿地偷着乐,孟子说:“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真正读书人,要有一种责任,一种为国家、为民族思考的责任,当然不是把这种责任扛在自己的肩上,而是不可以忘记。

  把书读到这样的份上,我想,气质就会慢慢溢出,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不须任何的粉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