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王朝吉安娜图片:读书系列:读书与淘书--gmz88的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19:11

读书淘书

喜欢读书,自然就乐于买书,不知哪位有经验的先生,把买书说成“淘书”,真是绝妙极了。“淘”字,《辞海》释为:“用水冲洗,汰除杂质”;《元史·刘秉忠传》里写道:“珍贝金银之所出,淘沙炼石,实不易为”。这般解释,正合了我意的,尤其是与“书”字组成词--即为“淘书”者也。我想,盖世间爱书之人,莫不以此以为是了。

  在偌大一个书店里,从鳞次栉比的书架上挑选要买的书,那种细致,那种审慎,那种耐心,那种专注,真像沙中淘金一样。

  淘书,有辛苦,有汗水,更多的还是快乐。描述淘到好书的感觉,用古人话说就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故友重逢、相见恨晚”之意油然而生。读书要在什么地方?正襟危坐在书房里或者图书馆是太累的,最好还是在个雨夜,窗外淅淅沥沥的洒着细雨,就着一盏孤灯,慢慢品味。人生之事太多,快意之时又有几何?读书也不妨学喝酒,偶尔大醉一场吧!

淘书是为读书,若淘来之书不读不阅即束之高阁,那和请人来做客自己却抽身而去没什么区别。有句话常言“书非借不能读也”,但一个爱书之人,对于好书还是希望拥有,“借”来的总归要还,那种别离之情当有遗憾吧?历史上爱书之人不少,爱书的皇帝似乎不多,明永乐、清乾隆虽然修了《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但更多的是从维护统治出发,书痴皇帝第一位的我想应该是南明的隆武帝。这位皇帝生不逢时,想有作为可惜明朝气数已尽。清兵压境,隆武帝从福州匆忙外逃,金银财宝可以不要,却非要带着几车书,结果被清兵赶上俘虏,最后绝食而死。楚项羽舍不得虞姬,隆武帝舍不得几车书!当然,爱书爱到这个份上是过了,可无奈中却也透着那么一点点可爱。

听听一个淘书者的心声:

  基本上每个周末都至少去两个旧书市场各一次,有时候周六,周日去两个旧书市场各2次,淘书时确实很累,尤其是连续跑两个市场,中间还得坐车(也是在公车上站着),一个市场至少1个半小时左右,所以基本上淘书就是连续站着加走动45个小时。冬天时东北天气很寒冷,出来卖书的人也不多,有时候走时间长了有些冻脚。夏天其实更难过,艳阳高照,挑书的时候都是在一堆书中低头寻找,晒的后背很热,确实是汗流浃背,但是我觉得绝代的一句话说的很好,他说觉得淘书是对自己心智和体力的磨练,其实天天上班在办公室,运动时间确实很少,周末淘淘书无疑是很锻炼身体,而且还不时有惊喜的发现,这么一想又不觉得累了。

  以前我心急,总想多淘到些书,一旦收获不佳心情就不好,现在随着自己棋书的增多,心情也平和了很多,其实棋书也好,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也好毕竟仅仅是一种爱好,没必要看的那么重要,把棋书变成自己生活的核心一不利于自己的主业,二容易引起家庭纠纷,得不偿失,我现在淘书的心态很好,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有时候和那些卖书的书商还聊聊天,感觉心情很愉快,市场里的大部分书商也都认识了,好像每周都是去和朋友们交流一样,你说这样不是很好么?

  关于好书与坏书的区分,我淘书这么长时间,棋友们所说的好书和坏书都淘到了一些,其实就书的内容来说,我认为好书与坏书不能一概而论,棋书的对象是广大棋友,当然棋友的水平参差不齐,一套吴清源全集可能对专业和业余高段棋手是极品,但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还有阪田全集,我看了6册,后来不看了,为什么,因为阪田的棋局部手筋计算极深,没有一定的计算力根本看不懂他每手棋的妙处,或者只是看懂1012。从我这段时间读书和自己的棋力水平来看,我认为TOM12K水平的人看《围棋基本定式》上下册,《围棋攻防技巧》,《围棋的筋和型》《围棋俗筋剖析》《围棋死活大全》《侵消与先手便宜》都是极有帮助的,当然还有很多,但我目前看过的书有限,难以评价其他的书,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这些也就是这段时间自己看书的一些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另一个淘书者说:

  当时我去的最多的地方是福州路的上海书店。最早的时候,书店在一楼的层面上,一半卖旧书,一半卖新书,后来又移到了二楼,反正反反复复的换了很多次。有时,也会搞一些特价书展览,集中了很多出版社的书,一堆一堆的,吸引了很多喜欢书的人。你可以在里面呆上半天,在一大堆已经有点霉味的书堆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淘旧书最大的乐趣就是花比原价少很多钱买到自己喜欢的书籍。

  我一般周末的时候都要去福州路,在家门口花7分钱坐17路电车到福州路,然后一个一个书店逛,饿了就在附近的饮食店吃一碗馄饨,或者随便买个面包充饥,这种感觉既孤独又愉快。孤独是因为我身边喜欢读书的朋友并不多,常常显得孤单,愉快则是每当在一堆旧书中淘到一本渴望以久的书籍时的那种狂喜,那种仿佛如获至宝的感觉。80年代淘旧书的人还是很多,有时会在书店里遇上熟人,于是相互看看对方手上淘的旧书,聊上几句,又各自分开在书堆里寻找。

  除了福州路,南京路的新华书店是当时上海最大的新华书店,且离开福州路不远,有时,在福州路淘完了,也会去那里看看,再顺着南京路走到西藏路上的音乐书店,在当时已有进口的古典音乐磁带,不过价格很贵,要10元一张,如果遇上喜欢的,也会狠狠心买上一张。那种兴奋的感觉,现在想来,宛如隔世。

  旧书后来在上海基本绝迹,现在除了偶然有些书店集中搞一次特价书籍展销之外,专门卖旧书的书店已难得一见,而那些特价书籍展销也难以吸引我的兴趣了,基本上都是一些装帧豪华的砖头,要么就是铺天盖地的,愚蠢的励志书籍,真正喜欢书的人对此是不屑一顾的,书成了门面还是不要为好,不读书没什么不好,因为读书或者去寻找真理,或者仅仅为了满足一种阅读过程的乐趣,如果你在生活中能找到真理,能得到更大的乐趣,那么读书也不见得有太大的意义。现在能做的事情太多了,没有悠闲的心情是读不好书的,而要想了解基本常识,网络上随处可以找到。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印记,我们现在所说的代沟也是这种印记的矛盾。如果从阅读上来说,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不如我们,尤其在阅读的深度上,现在的阅读往往失之于表面,缺乏对精神层面的深入,更少有对人精神世界的关心,但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方式,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我们有时会不自觉的显得有些沉重,这是生活的年代所决定的。

我们是缺乏娱乐精神的一代。但想想又不是,或许我更喜欢“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只是别人不认同这种娱乐罢了。

爱书人喜欢的不是买书,而是淘书、得书,“淘”字把爱书人的精气神都说出来了,就是在一叠书中不停地翻找,哪像“买”那么俗气!“买”似乎只有在超级市场才算买吧,却未必有淘书的趣味。淘书是一种休闲方式。“淘”与“买”完全不同,买是信手拈来,淘是一种深深挖掘,一种享受!有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