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结构:连载:二十四史沉思录 / 5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4:14:45

连载:二十四史沉思录共64页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1-08-29 21:49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1-08-31 21:18
  朱熹、陈亮的王霸之辩
  
  把王、霸绝对化而把它们对立起来的,是南宋的理学家。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朱熹(1130—1200)。他和陈亮之间关于王霸、义利的辩论,是古代学术史上的有名事件。
  陈亮(1143——1194),字同甫,浙东永康(今浙江永康市)人。是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因为他提倡“事功”,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功利主义,所以又称为“事功派”。
  朱熹和陈亮二人本来是朋友,交情还不错,但二人在政治和哲学思想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分岐。1184年,陈亮受乡人诬陷入狱。获释后朱熹给陈亮写了一封信,劝告他放弃有关王霸、义利的另类观点,作一个“醇儒”(纯粹的、正统的儒者)。而陈亮并没有接受劝告,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二人的辩论从此开始了,主要是通过书信往来的方式进行的。
  朱熹认为:三代(夏、商、周)实行的是王道,以道治国,以仁义为先,而不是以功利为急,是合乎天理的;汉、唐以后实行的是霸道,以权势、智力把持天下,有势而无理(天理),举世热衷于功利,而不知仁义,致使人欲横流,政治黑暗,社会混乱。
  而陈亮则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认为:王道与霸道,义与利,并不是对立的,王道是通过征伐谋位的霸道来实现的。如果当初不实行霸道,怎么能取得天下?不取得天下,怎么能实行王道?汉、唐君主行霸道,讲功利,其根基也是王道。人心的根本在于功利,“义”就包含在功利之中。人欲也可以体现天理,天理和人欲是并行的。(二人的辩论内容,可查看《朱文公文集》、《陈亮集》中有关文章。)
  二人的王霸、义利观点,陈亮的观点当然是正确的,朱熹的观点未免迂腐。就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也应该借鉴“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的理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是最大的功利,最彻底的王道;而为了达到这个崇高目的,调节社会的各种关系,稳定社会的秩序,又必须励行法治,克服社会的无序状态;从这些方面来看,是符合王霸、义利相结合的古义的,尽管我们所用的名词,不叫王道,也不叫霸道。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今人讲功利,讲实用,似乎太过了头,在很多情况下,已经超越了道德和法制的底线,成为社会的一种病态。在官场上,不正之风、潜观则成风、腐败屡禁不止;执法粗暴、官商勾结、违法强拆逼死人命的事件时有所闻;刑讯逼供、制造冤案之事也屡见报道;在社会上,招摇撞骗、损人利己、弄虚作假、牛奶有毒、养猪喂“瘦肉精”,文化教育领域学风不正、学术腐败,甚至学子们也不用功学习知识,只热心于考试之术,除考试大纲、考题之外,再也没有什么知识……凡此种种,实在令人不能不为民族和国家的前途担忧。从这个角度来看,朱熹那些有关王道、道德、仁义的大量论述,也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
  当然,我们以上所讲的是王、霸的古义,而不是后来被转化的意义。日本军国主义者不是曾经声称要在被他们侵略的中国地盘上建设“王道乐土”吗?今天我们不是常说某个超级大国在世界各地“横行霸道”吗?那已经不是中国古代王霸的本义了。
  
  本章主要参考篇目
  
  1、《论语•宪问》
  2、《孟子•梁惠王上》、《告子下》、《尽心上》、《公孙丑上》
  3、《荀子•仲尼》、《儒效》、《王制》、《王霸》、《强国》
  4、《资治通鉴•汉纪十九》宣帝甘露元年。
  5、《汉书•元帝纪》
  6、《朱文公文集》
  7、《陈亮集》。
  ---------------------------
  ①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一。
  ②参看武家壁:《观象授时—楚国的天文历法》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1-09-03 21:07
  二“春秋五霸”之谜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是人们头脑中都存在的历史概念。“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这是没有悬念的;而“春秋五霸”却异说纷纭,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有人认为:“五霸”一词是孟子首先提出来的,其实不然。从古代典籍的记载来看,这个词首先出于《左传》。据《左传•成公二年》记载:这一年,就是公元前589年,晋国和齐国发生了鞍之战(鞍,在今山东济南市西)。齐国战败,齐顷公派大夫宾媚人向晋景公求和,晋景公提出了灭亡齐国的苛刻条件。宾媚人希望晋景公要有“四王”和“五伯”(霸)的气度,不要灭亡齐国。晋景公被宾媚人说服,取消了苛刻的条件,接受了礼品与割地,与晋国议和。在这个事例中,宾媚人所说的“四王”,应该是禹、汤、文、武,这大约是没有问题的;但“五霸”是谁,他没有说,我们现在仍然不得要领。
  在这以后,战国时期的墨子、孟子、荀子都说过“五霸”。但孟子没有具体指出“五霸”都是哪五个人。从战国到现在,“五霸”的具体所指有八种不同的说法。按照提出的时间顺序,就是:
  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庐、越王勾践。(战国:《墨子•所染》、《荀子•王霸》)
  2、齐桓、晋文、秦穆公、楚庄、越勾践。(西汉:王褒:《四子讲德论》)
  3、昆吾、大彭、豕韦、齐桓、晋文。(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号篇》
  4、齐桓、晋文、秦穆、宋襄公、楚庄。(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号篇》)
  5、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吴阖庐。(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号篇》)
  6、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王夫差。(唐•颜师古:《汉书•诸侯王表序》注)
  7、齐桓、晋文、晋襄、晋景、晋悼。(清:全祖望:《鲒崎亭集外编》,36卷)
  8、郑庄、齐桓、晋文、秦穆、楚庄。(近人朱起凤(1874-1948):《辞通》)
  以上八种说法,涉及的人头有:昆吾、大彭、豕韦、郑庄、齐桓、晋文、晋襄、晋景、晋悼、秦穆、宋襄、楚庄、阖庐、夫差、勾践等,共15人。
  按照《国语•郑语》的说法,昆吾是夏朝的霸主,大彭,豕韦为商朝的霸主;而我们讨论的是春秋的“五霸”,不是三代的“五霸”,所以这三个霸主应该排除。这样,说法就只有七个,人头就只有12人了。
  《辞海》的“五霸”条采用了两种说法:
  1、齐桓、晋文、楚庄、吴阖庐、越勾践。
  2、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
  也就是采用了上述墨、荀和班固的说法。而《新华词典》则仅仅采用了班固的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一种说法。
  这是现代历史学界基本形成共识,或者说互相袭用的两种说法,纳入了大中学的历史课本,也是各种考试的标准答案。
  但这只是一种折衷与妥协,事情至此还远没有解决。“春秋五霸”究竟确指哪五个人,仍然是一个历史之谜。
  
作者:_天_行_健_ 提交日期:2011-09-06 21:00
  与孙景坛教授商榷
  
  1994年4月,《南京社会科学》刊登了南京市委党校孙景坛教授的文章《“春秋五霸”在历史上的确切所指新说》,此文颇有深度和广度,而且颇有新意,是笔者所看到的讨论这个问题的最有份量的专文。他认为:研究这个问题,在时限上,应以《左传•成公二年》齐国大夫宾媚人提出“五霸”的概念和《左传•庄公十五年》说“齐始霸也”为标志。就是说:宾媚人既然在鲁成公二年(前589)提出“五霸”一词。那就表明,到这时,“春秋五霸”已经完全登场了,在当时和以后的晋景、晋悼、吴夫差、呈阖庐、越勾践可以排除了;又因为《左传》说齐桓公始霸,表明他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霸主,那么在这以前的昆吾、大彭、豕韦、郑庄也可以排除了。这样,各种说法中的15个人,排除了9个,就只剩下齐桓、晋文、晋襄、秦穆、宋襄、楚庄6个人了。孙教授又根据历史情节,认为宋襄公够不上霸主,于是便把齐桓、晋文、晋襄、秦穆、楚庄定为“春秋五霸”。最后的结语是:“‘五霸’舍此其谁也?”
  尽管孙教授用功之勤和考证之详是我非常佩服的,但他的结论还不足以服人,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在先秦典籍中,宾媚人在鲁成公二年(前898)提出了“五霸”一词,应该是最早的。但他仅仅提出了这个词,并没有确指“五霸”是哪五个人。晋•杜预给《左传》作注,以为是指“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采用了东汉•班固《白虎通义》中三种说法中的一种说法。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引用东汉学者服虔和应劭《风俗通义》的说法与此相同。清•刘文淇《春秋左传旧注疏证》肯定了杜注。因为“春秋五霸”之说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见于墨子、孟子、荀子等诸子之书。只是到了战国时期,当时的思想家回忆春秋200多年的历史,总结出春秋时期相继称霸的五位最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霸主,才出现了“五霸”这一词语。宾媚人在鲁成公二年(前898)提出“五霸”之说,是在春秋中期,整个春秋时代的历史还有好长一段路程没有走完,还有霸主没有出场亮相,这时怎么会提出总结性的“五霸”之说?也就是说:“春秋五霸”只能是贯穿于整个春秋时代相继出现的“五霸”,不可能是春秋中期以前的“五霸”。因而孙景坛教授以宾媚人划界的思维方式是不正确的。
  《白虎通义》提出了三代五霸说,大约是来源于《国语•郑语》中的一段话:
  “祝融……其后八姓,于周未有侯伯。佐制物于前代者,昆吾为夏伯矣,大彭、豕韦为商伯矣,当周未有。”
  这是说:祝融的后代八个姓,辅佐夏、商两代的诸侯,在夏朝有昆吾(今河南濮阳市东),在商朝有大彭(今江苏铜山县),豕韦(今河南渭县)。到了周朝,就没有侯伯了。
  这里所说的“伯”,应该是诸侯或诸侯之长的意思,是伯(霸)的初义,和春秋时代的霸主,霸政是不同的,因而宾媚人所说的“五伯”(霸),和“春秋五霸”的“霸”,并不是一个意思。即或《白虎通义》和杜预提出的五个人头未必正确,但他们把宾媚人所说的“五伯”(霸)和“春秋五霸”区分开来的思维方式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