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乐音响停牌股吧:媒体札记:中秋之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24:29
2011年09月13日 14:27 PM

媒体札记:中秋之伤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作者微博】评论[32条]  

(2011年9月13日)

小长假三天,恰好对应教师节、9.11十周年纪念日与中秋节。比起那两个法定节假日,十年之后对美国恐怖袭击的回忆分析,无疑赢得了多得多的媒体精力。

事实上,早在这个周日之前至少一个星期,中国新闻人就已争先恐后地贡献出自己的9.11特刊,影像记录、个人历史、局势展望,连篇累牍。高潮一直延续到昨天,奥巴马和布什在防弹玻璃后诵读圣经的场面登上各报头版及门户头条。

9月9日午时,《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上调侃奥巴马,“全世界的大官说话看来都容易有点空”。不过他言辞难掩兴奋,因为这一天,这家畅销报纸获得了美国现任总统纪念9.11十周年文章的首发权。于是,在《让我们共同缅怀“9.11”逝者》的标题边,这份人民日报子报配上了自家社评《后“9·11”十年告诉我们什么》,答案是:“第一,武力真的不是万能的;第二,美国作为世界政治的‘领导者’,它不可能把自己从其他国家的命运中择得干干净净。”

在开篇认定“美国不是个‘天下为公’的国家,但要说美国处处自私自利也不够公允”后,环球网编辑为文章摘要如下:“这十年大国的分歧相对来说是最小的,无论对错,各国大体做到了‘同甘苦’。如果这能为大国相处提供新的构思,这十年的风雨,谁又敢说历史不会认为它是‘值得’的呢?”今晨又有警告,《美若树中国为对立面将铸大错》。在“‘9.11’10周年,很可能成为美国人的心理重新战略定位的契机”之时,针对“美国总统初选中出现的‘攻击中国’现象”,这份时常被定义为“反美堡垒”的报纸建言:“中国需要非常真实地向世界展示自我,在明显比自己强大的美国面前,我们什么时候会妥协,什么时候会‘宁玉碎不瓦全’,都应让美国人看清楚。”

比起类似“‘9.11’十年:拉登胜,美国败”、“‘9.11’十周年:白宫的难言之隐”这样的《环球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议题,中共中央机关报不能这样轻易显示倾向。比起十年前那个已载入中国新闻史的头版,人民日报这一次虽然正逢节假日缩版,也在9.11当天及次日以要闻版大幅报道纪念状况,在《多国反思十年反恐历程》中,分设三则小标题:“美国——‘9·11’仍是‘现实的一部分’;南亚、中东——武力解决不了恐怖主义症结;东南亚——地区合作与‘软方式’积累反恐经验”。

对邵阳的几十个家庭来说,这是一个悲伤的中秋节。

周五下午,湖南邵阳塘田市镇芙夷河上发生沉船事故,一艘满载放假回家初中生的渡轮因螺旋桨被挖砂船钢丝绳绊住而倾覆。与中国过往诸多灾难一样,在官方当天宣布遇难人数为11后,次日即有自称知情者的网络发言者指控“瞒报”。周日,湖南省委机关报刊登来到现场的省委副书记梅克保指令,其中即有一句“学生死伤的数字一定要核准,任何人都不能隐瞒。”根据通报,邵阳县副县长吴善成此时已被免职,官方发布的乘客人数由45人上升为50人。针对变化,当地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正值假期,学生们都已离校,这造成了人员核实的难度。”

不过,这远远不能阻挡媒体深入。中新社和央广等均于11日发布现场录音,称“民众对于官方公布的数据却不认同”,幸存者作证当时船上“有九十多个”。新京报则刊出和邵阳县组织部部长杨卫民及塘田市镇中学党支部书记曾令龙的对话,两位称“按照当地习俗,非正常死亡者不宜公布名字。因为有一部分家长要求不公布名字,所以至今官方没有公布死者名单”;而夫夷河一夜涨水“可能是下雨导致水量大增,放闸也可能是因为下雨。”

这种解释无法满足网络猜疑者。他们认为在搜救次日凌晨河流突然涨水是官方在“放水冲尸”,以减少死亡数字并赶走死者家属,或者是用来掩盖因挖沙而裸露出的众多沙丘。事实上,那条绊住失事客船的钢索正是媒体调查重点。新京报昨晨整版报道《夫夷河采沙无序,官员被指参股》,而法制晚报下午即有邵阳县副县长段绍兴相应承诺,“省里已经成立了调查组,开始调查是否有官员参股采沙,如发现问题,将会严罚。”

东方早报更将遇难者人数、乘船人数、沉船原因、赔偿金额总结为“四大质疑”,在假期里安排一整版对邵阳县委书记蒋耀华的专访。这位当地最高主管辩解,“隐瞒死亡人数没必要,安全事故(死亡)10人以上都是重大事故”;“搜救人员进行入村入户入校式排查,坐船人数确定50人,不存在失踪者”;“沙石堆被淹没是因为下雨,地方政府不会掩盖事故真相”。而编辑们给出的提要语录——“此事不是政府造成的,是制度的原因,政府只是管理的责任。我们是贫困县,(赔偿)不能和动车事故比”更是流传广泛。

新华社昨夜发出综述电稿,在引用搜救人员“至少已反复进行了5次搜救”以及邵阳官方“已经排查到位,(死亡)人数不会再有变化”、“对于整治非法采砂已进行了安排”的承诺后,亦宣布,“从邵阳县相关部门获悉,截至目前,塘田市镇沉船事故中的12名遇难者的家属已与当地政府签订了赔偿协议,邵阳县政府将遇难者赔偿提高到每人20万元。”

对时评家来说,“邵氏弃儿”的苦痛言犹在耳,“永不团圆的中秋节”又让他们把愤怒投向这个湖南小城的官员。《华西都市报》由评论员周稀银直接在标题发问:“邵阳沉船事故后河水为何猛涨”。长江商报则允作者再忆抢婴案,以“一地鸡毛”形容官方善后,历数遇难人数争议、大水诡异之处以及名单被控不实,叹息“一旦真相成为某些部门手中的牙膏,不挤难见天日,挤一点是一点,谁知道有多少真相还藏在牙膏袋呢?”羊城晚报除了派出记者沿夫夷河两岸核实12位遇难者姓名、宣布“每位遇难者都值得铭记”外,昨天还发表头条评论《邵阳沉船,还有多少真相亟待打捞》:“每一次事故,都仿佛一张悲情试纸,检验出人性之恶、制度之失以及监管之漏 ......但是,不出问题,就没有人注意,或者说虽注意了,却没人监管纠正。比如超载,难道仅仅今天才开始超载的?再比如不配校车,只有等到出事后才知道没有校车吗?”

今日齐鲁晚报上,汤嘉琛再祭“塔西佗陷阱”,认为这个西方政治学经典理论“确实是解读邵阳沉船事故最恰切的视角”: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他们说真话还是说假话,都会被认为是在说假话 ......公众质疑邵阳县官方提供的数据,以及一些媒体自行核实遇难者名单,事实上都只是管窥当前社会舆论情势的一个切片。借由这种不信任情绪,我们得以体认社会思潮的变迁,进而从更为宽宏的层面理解当前地方政府普遍遭遇的公信力危机。”根据这位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的说法,“‘不明真相’的公众和媒体恰恰是在以理性平和的方式倒逼真相,维护公道和人心 ...... 邵阳县官方若想正确化解危机 ......最简单易行的一种做法,就是尽快向社会公布沉船事故的遇难者名单,而不是拿所谓的‘当地习俗’为托词。”

除了这些以知情权为依托的时评外,新京报前天亦以评论呼吁“别再漠视学生往返学校的安全”。在叹息“需要为11个生命负责的人,其实太多太多,他们每个人都应是孩子安全的依靠,可是他们,却对孩子表现出惊人的集体漠视”后,作者强调乡村孩子上学路上的孤单无助:“中西部省份,政府的关注远远不够,沉船和三轮车坠河均发生在湖南,绝非偶然”,就此呼吁:“从校车的购置,到基本交通设施的建设 ......国家需要尽快制定相关规范,督促地方政府履行出资建设的责任,对于地方财政确有困难的,国家应建立补贴制度。”

人民日报也已介入此题,今刊时评直接以“黑洞”形容成人世界中一次又一次的“疏忽”。开篇即满怀哀伤,“这个中秋,有很多人在电视新闻播出之际,手中握着的那块甜香月饼,竟是迟迟送不到口中”。在列举了挖砂禁令之失、教师护送之失、超载监管之失,以及“女孩不能下水”的当地习俗后患之后,文章引述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作家韦塞尔之语:“决不能忘掉那些死者的命运。如果我们真忘掉了,就是使他们再一次地死亡,我们自己就对他们的死亡变得毫无价值而负有责任。”

此时,在东方卫报版面上,编辑们为最新消息制作标题如下:“12条生命‘换’来一座桥,邵阳沉船事发地建桥列入规划”。而财新网推荐的现场手记则是,《沉船后的中秋:悲伤无处安放》。

对以正面形象示人几十年的军人歌唱家李双江来说,这应该也是一个悲伤的中秋节。

虽然也有律师愿意出面在新京报上批评“‘刑拘’李双江之子于法无据”,并得腾讯头条推荐,但他那“驾着宝马去战斗”的儿子还是没能获得自由——尽管周六新快报声称,李天一因未满16岁而在“拘留并未超过15个小时”后获释,但新京报次日即引海淀警方消息,称“嫌疑人李某与苏楠因涉嫌寻衅滋事罪,仍旧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调查中”,并由律师提供解释:“目前警方对李某采取的拘留,是对其涉嫌犯罪的羁押措施,警方需要他配合调查,符合正常的法律程序。”华西都市报亦称采访到李双江本人,其亦称“李天一从9月6日被拘留后,一直关在拘留所里,至今还没有释放,更没有结案。”

不过,虽然仍有些媒体在抱怨李双江动用武警阻止媒体采访受伤夫妇(例如凤凰网称“李双江带兵去医院称不参与对儿子处理”),但有关李天一的舆情毕竟已转向“子不教、父之过”的家庭教育问题。网络舆情已经找到了经久不衰的主旋律——反腐:此前已获官方通报与“苏某”并非父子关系的山西省公安厅副厅长、太原市公安局局长苏浩,并未顺利逃脱干系,看上去反倒越陷越深。

相信新快报记者在听到山西省公安厅厅长杨司对此事的回应时有些意外,因为这位苏副厅长的领导说,“苏浩是否有私生子,这是他个人的私事,由他个人去处理。”此前,籍贯山西的李建军在博客上发出《太原市公安局长苏浩先生,你有无勇气与奥迪晋O00888苏楠做个亲子鉴定?》,以“一个在北京市生活多年的高三学生,怎么就能为减轻罪责,张口就说出一个外地公安局长的名字”为疑点,回忆近年山西公安系统传闻,指控参与打人的奥迪车司机苏楠有可能是苏浩非婚所生之子。

如此不合官场常规的厅长回应,自然招引议论纷纷。新快报利用假期乘胜追击,昨日再刊《山西省公安厅有关人士:苏楠不是苏浩儿子,但关系密切》,称一位不具名的苏浩同僚承认“几年前,曾有女人带着一个小男孩,来省公安厅找苏浩”,虽然“那个小孩没(被安置)在(北京)那个方向”,但是苏副厅长跟苏楠“的确关系密切,否则6日晚苏楠也不会贸然抬出这个‘爹’来。”

那个扑朔迷离的山西车牌就更加引人入胜了。那位同僚认定“苏楠的车牌号来历应该大有文章,绝不仅仅是套牌这样简单”。此前一日,这份广东报纸曾宣布,从警方人士处查证到,登记挂着晋O-00888车牌的车确有两辆,其中一辆正是奥迪车,“本来这是不可能的。但是,确实登记如此。”

除了市场化报纸和门户网站外,新华社也是重度参与者。在昨日新京报标题称“北京警方未证实苏楠父亲被拘留”后的下午,这家通讯社即称:“经向权威部门核实,‘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中奥迪车司机苏楠之父名叫苏文斌,山西聚通汽贸公司原法人代表,在北京拥有一汽贸公司。因伪造‘晋O00888’车牌的行为,苏文斌已被北京市公安机关拘留。”

新华网首页推荐同期配发的另一电稿时,提供了一个流行语句式标题:“哥套的不是车牌,是国家机关证件”。在重申“苏某车牌号系伪造”后,文章强调套用政府机关车辆号牌“影响更恶劣”:“由于套牌者往往悬挂着套用的政府机关号牌肆无忌惮地闯红灯、走紧急车道,公然多次恶意违法,会给相关政府机关形象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其次,在套牌车被卷入‘晋O-00888’这样的恶性打人案时,往往会在网络上引起不明真相的网友的猜测,在‘裂变速度’的传播中对政府机关形象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和难以挽回的损失。”

今晨,东方早报接过了新快报的枪,宣布接到了苏副厅长的回复短信,“据北京警方讲,事发后并非苏楠本人称我是亲戚,是其母谎称我是苏楠的大伯,而其母是太原市晋源区检察院工作人员,应该知道我名字。”

南方都市报则发表社论《给官员应得的清白,惟有主动彻底公开》,以“拔出萝卜带出泥”、“躺着也会中枪”来形容苏浩进入公共视线时的无法预知。文末呼吁:“主动、全面的公开才是消弭一切质疑的最佳途径,而包括纪检监察部门在内的肃贪机构,也有义务在公众围观的线索中按图索骥、有所作为,甚至有必要为‘整个公安系统都在传’、独有权责部门不知情的状态承担不作为责任。给官员应得的清白,也不放过任何一个既已露头的贪腐行为,这已然是公众最底线的正义诉求。”

比起腾讯所荐那篇《是否有私生子?涉事官员别玩沉默》,凤凰网今晨更加集中火力,评论集合三篇:《副厅长有没有私生子不是“个人私事”》(来自《东方早报》)、《官员有无私生子岂是私事》(来自《广州日报》)以及《私生子传闻不能含糊应对》(来自《华西都市报》)。

在小长假最后一刻,外交部网站昨晚发布消息,由发言人马朝旭出面表示,“中方当日向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通报了中方对其承认的决定。中方承认‘过渡委’为利比亚执政当局和利比亚人民的代表 ...... 希望中利双方此前签署的各项条约及协议继续有效并得到认真执行。”

通报中那句“利比亚人民和‘过渡委’对中方承认‘过渡委’深感高兴,对此期待已久”出现在人民日报三版头条中,并得到配发评论《成熟稳健的外交风格》。定义卡扎菲“在国内不得民心,国际上四处树敌”之后,文章宣告:“中国对利比亚政策调整既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应有之义,也是基于对利形势变化的判断,更兼顾了利比亚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展现了中国外交风格的成熟与稳健。”

新华社亦有署名文章,以此前外交部发言人口径入题,赞扬“中国承认利比亚‘过渡委’水到渠成”。根据这位国际问题观察员郑熙文所言,在利工程尽快恢复开工“不会是中国政府决策的出发点和主要目的”:“中国政府在利比亚问题上的立场是光明磊落的,中国没有脚踩两只船,也没有见风使舵搞投机...... 尽管前段时间‘过渡委’在中利关系上说过一些不恰当的话,但不可否认的是,‘过渡委’对发展中利关系抱有相当大的期待 ......笔者相信,“过渡委”不会只听命于某些国家 ......现在,一些国家围绕利比亚战后重建的利益博弈已经拉开大幕,有人为一己之私质疑中国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动机,甚至对中国进行抹黑和攻击。但‘公道自在人心’。”

央视也没拉下。就在这些消息迅速改变深夜的门户网站头条设置时,央视《环球视线》开始直播,评论员出镜回应外界评价,强调“现在承认利‘过渡委’不早也不晚 ...... 应该说水到渠成 ...... 对中国的利益已经得到确保了,也符合利比亚的利益了。”

(注:本文中之点评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