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评估的程序:媒体札记:“四大名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7:59:28
媒体札记:“四大名爹”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 【作者微博】  

(2011年9月9日)

今晨,广州市委机关报头版写着“广州市11区、县级市和镇两级人大代表投票选举工作基本结束”。昨晚,独立参选人梁树新通过自己的微博全天直播丽江花园选区投票过程,并在晚间向自己的支持者们致谢,“我们没有输。”

包括梁树新、李承鹏、五岳散人在内,这些在初夏时分宣布参选基层人大代表的民间意见领袖已经许久没有以此身份出现在任何正式出版物上了,虽然他们在中国媒体中拥有诸多友人以及拥趸。网络空间里传出的消息是,多位参选者抱怨遭遇阻挠,例如自己的联名推荐人被劝说撤回提名等。

赶在了选举日到来前恰好一周,上期《南方周末》曾作预热,呼吁众位“莫轻视一张选票的分量”。文中未言及梁树新之名,写道:“有人说,候选人我都不认识。但这并不妨碍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单位所在地、户籍地或常住地登记为选民,去推荐自己中意的候选人,即便他的名字没有出现在选票上,你也可以在另选他人栏里,填上一个让自己放心的名字。这一切都在法律框架之内,你认真,人大选举就真。”文末更引1918年11月17日梁济问儿子梁漱溟那句“这个世界会好吗?”——“你手中这张小小的选票,便是答案之所寄。”

因为有人举报所买报纸缺乏部分版面,本期改版的《南方周末》被一度怀疑遭遇“政治黑手”,因而赢得了格外关注。不过,这份报纸的编委邓科随后在实名微博上声称,之所以那四个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摘要未能出现在早间报摊上,是因为此前与作者约定,必须在下午3时后方能出街。

此时,凤凰网已经刊出源自深圳特区报的消息,“《朱镕基讲话实录》今日在内地统一上市”。这家网站还率先刊出书摘,同是朱镕基1998年3月在国务院会议上的就任讲话和朱镕基2003年1月在国务院全会上的卸任讲话。与南周选择相同,被推介的是:“如果本届政府都是好好先生,我们就对不起人民”和“如果不去关心人民的疾苦,我当什么总理”。

“铁腕总理”语录颇多,媒体尽可自取所需。今晨,在朱镕基的家乡长沙,《潇湘晨报》正以“剥夺土地而不安置好农民,这很危险”为题,而凤凰网已调整为“多数人还没意识到房地产过热严重性”。

除了与同行比拼9•11十周年特刊,南方周末本期重点还有慈善:引述方进玉与徐永光针对希望工程“遗案”的论战,其中更提到当年那篇“始终未能出现在报纸上”的文章;陈中小路再战河南宋庆龄基金会,指控“强大得令人咋舌的筹款能力,与其以慈善之名在百姓中进行的广泛集资有关。”

而《南方都市报》,今天也终于可以把一条新华社稿件放在头版重点展示--对卢俊卿来说,这可能是远比口水官司严重得多的致命打击。“近期,‘世界杰出华商协会’饱受公众质疑。境外社团‘世华会’在境内开展活动是否合法?记者采访了国务院侨办、民政部等权威部门”--以此开头,这篇电稿引述官方宣告,“从未收到任何有关‘世华会’涉侨活动的报批申请……这类组织的主要特点有四:一是名不副实,浮夸会员数字;二是境外注册、境内活动;三是活动虚张声势;四是借会敛财。”

昨日中午12点53分,北京电视台引用海淀警方消息,称9月6日夜在西山华府小区涉嫌寻衅滋事罪的苏某和李某已被依法刑拘,“北京市公安机关表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北京是首善之区,更需要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法律的尊严,任何人违法犯罪均要追究责任。”

今晨《人民日报》亦刊出《两打人者被刑拘》一文,与官方通报一样,同样履行了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关于隐去姓名的条款,不过,对于汹汹舆情来说,这是杯水车薪——李天一的名字早已取代“李某”成为网络搜索热门词。至少没有“不见面,不道歉,等法院”,午后,搜狐微博用户开始现场直播李双江为子之过到医院向受伤彭姓夫妇道歉的画面,这位老来得子的军人歌唱家承认“我没有教育好儿子,我对不起你们夫妇,我宁愿你们用棍子把我打一顿。”视频中,他承诺:“我会和你联系。如果我来不了,我会请我领导来跟你们商量,这事怎么办,一定办好!你们放心!”

李双江的认错态度为他在网络间赢得些许谅解,例如凤凰网首页上毛开云“顶着挨批的压力,要为李双江说几句公道话”。不过,更流行的是嘲讽。他的名字被与李刚、卢俊卿、王军并列为“四大名爹”,“恨铁不成刚,怨爹不双江,投胎姓李”的段子已然创作完毕,搜狐更是把改编歌词而成的“红星‘罩’儿去战斗”做成了微博专题封面,配上“戏子的儿子都敢如此牛”的宋祖德点评。特权,再一次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关键词,笼罩着这起发生在皇城根下的夜斗。《北京晚报》昨日午后开篇即引作家石谦斥责:“5岁就成为中国最小申奥大使,15岁成为打人凶手。李天一是李双江、梦鸽之子……其家人在看望受害者时,要求对方给孩子一次机会。凭什么机会都应该是你们的?就因为他爸爸是李双江吗?”

一些人号召不要只盯着这位15岁的“戏子”之子,人肉搜索的目标继续指向那辆晋牌奥迪,那位苏某。根据警方通报,“案件发生时这辆车和车牌均在山西,可以认定事件中苏某驾驶的奥迪车车牌号系伪造。”不过,这不能阻挡怀疑对象由山西国税局局长转向山西公安厅副厅长、太原市公安局局长苏浩,昨晚,山西公安厅通过官方博客发文:“针对肇事车主所说:‘我是省公安厅副厅长、太原市公安局局长苏浩同志的亲属’一事,据北京市公安局通报,肇事车主9月6日晚已承认为减轻处理、逃避处罚,编造了是苏浩同志亲属的理由。经认真核查,苏浩同志与肇事车主没有任何关系。”今晨,据《新京报》称,已查明苏某之父是山西某商贸集团董事长。

《山西晚报》和《三晋都市报》索性放弃跟踪报道,不过,对首善之地的市场化媒体来说,这桩牵涉名人的社会新闻仍然是城中热点,头版主图都是李双江在病房里的沉重面容。除了记录“李双江替儿鞠躬道歉求谅解”的过程外,《京华时报》配发头条评论《焦点对准爹之外别忘了查车牌》,并获新浪、网易头条推荐。文章除了感叹冲突中的戏剧性元素都比不上“爹”更能引爆舆论,“平心而论”李双江处理此事还算得体,呼吁做好孩子的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外,更将重点对准那部三年违章36次仍在开的奥迪--“无论是警方还是网友,对此事的调查都还在进行。在‘爹’成焦点之时,或许也该问问:那辆套牌的奥迪轿车背后,是否还有着其他的玄机?”

《新京报》分析15岁少年何以敢“寻衅滋事”,社论引述李双江从小手把手教儿子开车的经历:“少年年仅15岁,依照法律,根本不具备申领正规驾驶执照的资格,李双江夫妇不会不知,也应该知道把机动车交给无驾驶证的人是违反交通法律的行为……客观上只能给尚未成年的儿子一个深刻印象,即法律可以突破,规则可以不遵守。”

《北京晨报》亦有此意,更将反思重点定义在“我们”身上,《十五岁的孩子为何这么狠》提要有云:“李双江是名人,应严格教育孩子,做好榜样。但这只能解决个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不消除那些更深层的原因,则我们的孩子注定会在暴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我们责怪孩子们凶暴时,我们是不是应检讨自己做得如何?如果不是我们给他们错误的榜样、错误的环境,孩子们怎么会如此凶暴呢?他们是无辜的,真正的责任在大人,对此,我们应有深刻的反省。”

《北京青年报》则以社评赞赏“李双江道歉有助于社会和解”:“李双江的儿子与他人发生纠纷,表面上看是不同个体之间的偶然性争执,但在特定的语境下,这种治安事件却很容易被解读为特权阶层与平民之间的冲突……李双江偕同单位领导前往医院探视与道歉,打消了人们对所谓特权的不满,修复了某种失衡的社会心理,消除了此前人们所假想的阶层对立。在真相得以还原的情形下,这样的态度有助于缓和社会焦虑情绪,促进社会和解。”

外地媒体亦多有以此为焦点议题者。《大河报》头版标题便是李双江那句哀叹:“真没想到我儿子做出这种事”;《都市快报》三个大字加感叹号,“坑爹啊!”;《青年时报》除了重申“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更由教育学者熊丙奇宣布“李双江有必要向公众道歉”;《长江商报》作者讨论《“星二代”该如何承担责任》,强调事情虽然发生在“二代”身上,实乃今天那些看似无限风光、威风八面的“一代”人,“道德血液”严重不足、教养能力亏欠的缩影和例证;红网分析权势与人的劣根性之间关系,“财富助长了劣根性。但财富是不是具备这种原罪?那就要从财富的的获取途径和手段,以及权势对社会的主宰能力中去找答案了。”

《东方早报》就此由教授作者呼吁“富裕阶层更应珍惜法纪和秩序”,因为“这样,其财富才不会因为无法无天的混乱状态而一朝失去”:“今天不少富裕人士自己是在转型期失范和失序状态中‘崛起’的,最大限度利用了法治的疏漏和秩序的破碎,在潜意识中形成一个错误结论:不遵守法治,无视秩序,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扬子晚报》针对“人民大会堂”临时车证和仿真枪发声,头条评论认定《李公子车上“两件宝”弄不清,这打人的事结不了》。这两个疑虑也同样出现在腾讯《今日话题》中,合为“九问”,例如“打人事件究竟怎么发生的”、“十五岁的李天一怎会开着宝马车到处跑”、“才十五岁的李天一会免于刑罚吗”等。结语更有终极问号:“尽管因为年龄的原因,刑责可免,但是这个孩子该如何抛却‘我爸是李双江’的‘心理优势’呢?”

除了这些指向李家的谆谆教诲外,也有《华西都市报》评论员长呼一声《少年打人事件又被标签化,悲哉》:“一个15岁少年打人事件,在传播中又被贴了一堆身份标签,其中以‘李双江之子打人’为最……该说的,都已说尽。类似丑闻仍一遍遍占据新闻头条,无力感让人沮丧”。李晓亮文末感慨,“所以,别一出事,总苛求李双江和他的儿子要比别人的道德系数高多少,道德从来只能自律而非他律。在一个法治社会,法律才是唯一准绳,而不是爹爹——不管你爹姓‘权’、‘星’还是‘财’。”

不过,在石念军看来,《不怕家长娇惯,就怕有人“另眼相看”》。这篇发表在《齐鲁晚报》上的评论揭发,“李双江之子所涉案件的事态发展,似乎正在验证公众的担忧。比如,一些网站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删帖,主办案件的警方面对媒体表示‘不接受任何采访’。”而后更以药家鑫被错认为“富二代”而遭讨伐为例解释公众“过敏反应”:“公众特别担忧‘特权阶层’的出现,也害怕‘赢者通吃’的丛林法则成为主导规则……讨伐,其实也是长期积郁情绪的集中爆发,他们真正担忧的是社会公正的沦丧。”

《广州日报》公开报道采访受阻过程,来旁证“担忧”。据其指控,当李双江刚刚离去、记者们正欲采访伤者时,“医院方面立即派人将记者们拦出病房。而京华时报记者的记者证件也遭到没收……立即被武警拦下,禁止进入……拍摄时也遭到恐吓,对方声称再拍就把机器给你砸了。”

凤凰网在此桩风波中表现进取,昨曾将相关专题推至首页头条,今又标注“独家”刊出病房采访记录《被打者坦诚转弯时未打灯,否认系高官亲戚》。在“澄清传言:并非高官亲戚来自河南农村”小标题下,作者写道:“有网友看到他们所住的小区西山华府环境清幽,价格不菲,猜测他们肯定是有钱有背景的人物,而杨女士也笑着告诉我们,房子是很早之前贷款买的,那时候房价相对还很便宜。而对于有网上传言他们是某高官秘书的亲戚一说,他们则很无奈地说,完全是瞎编的,无中生有,同时他们笑着反问:‘如果我们是高官的亲戚,事情至于发展到这一步?那天晚上会完全没人管?我们会住在这种病房里?’”

此前网络确有“黑吃黑”论散布,指称被打夫妇是国防部长梁光烈秘书亲属,“能住在西山华府,也不简单”。今日《新京报》亦有文字涉及此节,引述那位彭先生在腾讯微博上的发言:“目前已经委托律师起诉了,法律怎样解决就怎样解决。我接受他们的道歉,就仅仅是接受道歉,不代表别的……我们是很普通的外地来京创业的,不会认识什么部长。”

从来关注网络事件的南方都市报当然不会缺席,除了请来三位作者众论“红星‘罩’儿郎”,还以今日社论议及此事。不过,是作为一个注脚:“就在《人民日报》分析‘社会信任度降低’现象的同时,北京发生了歌唱家李双江之子和另一男子无照驾驶、打人的事件……这样一种处理遵循着正常的程序,官方的公信力肯定很难流失。可惜,北京市公安机关这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态背后的事实却是:与李长江之子共同施暴的另一男子,其驾驶的牌照为晋O 00888的奥迪套牌车在3年时间里,仅在屡屡开展严打机动车违法违章专项活动的北京违章就高达36次,却一次也未被处理,身份至今不明,其惹来无数猜想难道不在情理之中?老百姓又如何‘信’得起来?”

的确,这篇《挽救社会信任危机先要重建公信力的权威》正是对中共中央机关报“关注社会信任度”系列文章的响应。昨日,人民网头条推荐、商业门户同步推介,今又有多家市民报章主动摘载,正是那篇《公信力缘何被削弱》。开篇即问,“除了自己,我们还能相信谁?政府、专家及媒体等公信力受损,导致社会信任度不断降低,在一系列热点事件面前,老百姓成了‘老不信’。”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成果得到公开引用,“目前社会公信力下降导致的信任危机,以政府、专家及媒体最为严重。不相信政府,不相信专家,更不相信媒体已构成了当前社会上一堵亟待翻越的‘信任墙’”,并引述建议:“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任的基础,因此重构公信力应首先从政府着手;也离不开老百姓自身素质的提高...确保能够对政府的行为和专家言论进行正确理解,不轻信、不乱言。”

“老不信”,“谣言这么多”,谁的错?怎么办?

广东省委机关报今天发表《千万别把谣言仅仅当成是谣言》,强调“整肃谣言,依靠的是真言,是实话。让真话和谣言竞争,谣言就是纸老虎,让谣言和谣言竞争,谣言则必如虎添翼。”团中央机关报前天亦以半版篇幅聚焦金山公司诉周鸿祎“微博第一案”判决生效消息,与此前多家市场化媒体举动一致,多有强调那句判词:“个人微博作为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为实现我国宪法所保障的言论自由提供了一个平台。”

不过,苏文洋不以为然,打了个问号。这位《北京晚报》评论员昨天发文,“法官借用‘豁免权’的概念且加上限制词‘一定的’,仍然让人们觉得有违法律的公平原则。同样的言论,为什么到了网络上就可以有一定的“豁免权”,网下就不能有呢?”作者就此驳斥张朝阳“自己发着玩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之论:“简单地说,媒体不论新旧,都是传播的平台,一种工具而已。法官不能说用棍子杀人犯法,用菜刀杀人就不犯法。法官如果不去追究杀人的共同事实,而去刻意给菜刀提供‘一定的豁免权’,未免也太糊涂了。”

(注:本文中之点评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编辑刘波bo.liu@ftchinese.com

徐达内上一篇文章:

媒体札记:李双江与药庆卫 2011-09-08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媒体札记:该拿郭美美怎么办? 2011-09-14
李天一事件凸显中国社会不满情绪 2011-09-14
媒体札记:中秋之伤 2011-09-13本文涉及话题:媒体札记 选举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