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英文:第四三一卷——第四四0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11:58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三一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空神长行十法:

  【复次净光普照主空神,得普知诸趣一切众生心解脱门。】

  这是第一句,这一段也是十句,列举十位表法,前面我们曾经读过,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复有无量主空神,所谓『净光普照主空神』,那我们晓得每一类数量都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主空」要用现代的这个社会来做一个说明,可以说是从事于太空科技的都是属于这一类,而在佛法里面他是代表性空,法性空,我们佛门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个意思我们要很清楚的去理解,譬如植物,我们讲以桃来举例子,桃,桃的种子就是因,是桃核,桃核种在地下,长成小树苖,变成这个桃树的根,桃核没有了,这因就空了,它的果就长成桃树,桃树将来又结桃,结成桃,桃里面又有桃核,所以因会变成果,因空了;果又变成因,果也空了,因果也是空的,万法皆空,因果不例外。为什么说因果不空?因果有三桩事情不空,第一个就是转变,刚才讲了,因变成果,果变成因,「转变不空」,第二个现象「循环不空」,第三个现象「相续不空」。所以因果有这三个现象,我们一定要了解,说因果不空是说它这三个现象存在,转变、循环、相续。

  主空神是表诸法性空,世出世间一切法,它的体性是空寂的,这个空不是无,如果一般人把空当作「无」来解释,那就完全错了。这个空是有,有为什么说它是空?因为我们六根都觉察不到,眼看不见,耳也听不见,鼻舌身都接触不到,意也接触不到,意是什么?你去想,你想也想不到,所以只好用空来表示。《般若心经》上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说明性相的关系。所有一切现相是空性变现出来的,体是空性,体既然是空性,相当然不是真有,如果你要认为所有现相是真有,那你完全搞错了,所以《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体空寂,相虽然有,但是不可得,你的智慧就开了。如果你以为相有,相可以得到,那你完全迷失了自性。相有,为什么不可得?幻有,所以佛在经上常常用云来比喻,云我们看到有,现在很清楚,我们乘飞机飞到云层上面,没有,不可得!所以佛教导我们,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要明了,这些现相可以享受,就像云彩一样,可以观赏,但是不可以得到,如果我们有得失的心,得失的心是迷惑,欣赏可以,这个很自在。于是我们知道,宇宙之间一切现相可以受用,不可以占有,如果有占有的这个意念,有控制这个意念,你就犯了大错特错,不可以控制,不可以占有。要用什么样的心来对一切万事万法?要以性空的这个心,佛家讲真心,真心是一念不生,真心是本来无一物,《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那就是真心,那就是自性。我们用现代好懂的话来讲,离一切控制的念头,离一切占有的念头,你才看到万法皆如,万法皆空。有这种学问,有这种见解的人,都叫做主空神,神是通达明了的意思。这是总说,别说就太多太多了,别说里头也有一个不变的原则,那就是远离一切染着,也是周遍法界。向下这十位主空神,他们的德号显示出离染周遍,名都是表法的,我们来看经文。

  第一尊:『普知诸趣一切众生心』,普是普遍,没有差别,知是了知,诸趣就是十法界,十法界里头所有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主空神没有不知道的。为什么?主空神证得法性身,要是在禅宗的话来讲明心见性,他用真性、用真心,不同我们世间人用妄心。用真心的人,自性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前,法身菩萨,在《华严经》上讲十眼圆明,《金刚般若经》上讲五眼圆明,《无量寿经》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天眼洞视,天耳彻听」。由此可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各个都证得主空神的身分。所以不可以说我们今天打个妄想没有人知道,那错了;我们今天做一点不善的事情,可以瞒着别人,那你也错了,这些人瞒不过的,尽虚空、遍法界都在他智照之中,所以他能知一切众生心想,他从这个地方证得解脱门。第二尊:

  【普游深广主空神,得普入法界解脱门。】

  『普游深广』,我们看他的名称。第一尊是普知诸趣,这是知;这个地方「游」,「深广」是对法界来说的,一真法界深,十法界浅,十法界跟一真法界都是没有边际,这是讲的广。从这个名称上来看,他得法上来看,我们可以想象而知,他得的是圆满的神足通,他的身、他的智遍入法界,就像《华严经》上讲的毗卢遮那如来,法身佛,法身佛没有形相。毗卢遮那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遍一切处,就是此地所说的「普游深广」,普是遍的意思,普遍,普游深广你们诸位想一想,是不是遍一切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个说法现在人很难懂,我们用现在科学家的术语来讲,那是什么?能量,科学家讲能量遍虚空法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佛法里面讲这就是自性,它是能变,世出世间万事万物是它所变,大经上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真心能现,所有一切现相都是这一个心现的,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同一个根源,你说这个关系多么密切!我们学佛的人最终极的目标就是入法界,《华严经》到末后一品「入法界品」,《四十华严》这个品题字比较多一点,说得详细一点,「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入是通能入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入,普贤行愿是能入。你怎样才能入法界?修普贤行愿就入法界。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他们人人都入法界,人人都证普游深广主空神,我们不能不知道。普贤菩萨之德的精神,诀窍到底在哪里?实在就是我们平常在讲堂里常说的,永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普贤大士之德精神之所在。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法法皆如,法法平等,现在科学家所说的,无量无边不同维次的空间全部突破,这才能入得了法界。第三尊:

  【生吉祥风主空神,得了达无边境界身相解脱门。】

  『风』在佛法里面也是表法,它代表什么?代表动,风是动的,不是静止的,而这个动,『吉祥』。由此可知,这个动是从纯净纯善当中生的,所谓是「动则兼善天下,静则独善其身」。动则兼善天下,他得的法是明了通达无量无边境界身相,像我们常讲的六道十法界无量无边众生。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佛身如空,是无边境。无生无染,为吉祥风。」清凉大师说得好,所有一切众生,说实在的、说真的,跟佛平等,佛身如空,我们的身也是空寂的,我们自己不知道。怎么样自己才能够体会到自己这个身是空寂的?常念《金刚般若》末后那一首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把这个观要观成了,你就知道自身、佛身、众生身三无差别,自性、佛性、众生性也是三无差别,你就能入无边境。在一切众生分上生灭同时,如露亦如电,生灭同时。生灭同时就是不生不灭。有没有染污?没有染污。《中观论》上讲得好,「不生不灭,不垢不净」,那个垢就是染污,「不来不去,不一不异」,这是吉祥风。就在我们自身,就在我们生活之中,我们确确实实没有一分一秒离开它。佛与法身大士对于这个事实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迷失了事实真相,所以非染似染,非灭似灭,非常似常,好象是有这个,其实全都搞错了,这样才沦落在生死轮回,过这么辛苦的生活。佛与法身菩萨觉了,他们的生活自在,得大自在,跟一切众生相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顺境善缘随喜,逆境恶缘也随喜,无不成就不思议的功德。你要问为什么他能?他离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他能;我们为什么不能?我们堕落在妄想分别执着之中,这叫凡夫,迷失了自性。底下一尊:

  【离障安住主空神,得能除一切众生业惑障解脱门。】

  菩萨的名号『离障安住』,我们今天的住处都不安,身心不安,什么原因?我们没有离障,这个障佛经里面常讲的三障二障,二障是烦恼障、所知障。烦恼障里面有见思、有尘沙、有无明;所知障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成见,自以为是,不知道这是障碍,都以为自己想的、自己看法、自己作法是正确的、是对的,障碍了自性,障碍了般若智慧,障碍了自己无量无边的德能相好。菩萨他能离障,把这个统统放下,二障三障都放下,所以身心安稳,不但心跟虚空法界融成一体,再跟诸位说,身亦如是,身心都跟虚空法界交融,他怎么不自在?他得的法门,也就是他自己修学的法门,『能除一切众生业惑』,如何能除?清凉说得好:「广说圣道,则离三障,安住二空。」法相宗里头所说的,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两句话把整个法相宗之修学都说尽了,法相宗的总纲领,后面偈颂里头还会说到。所以帮助一切众生,那现在说老实话,首先要帮助我们自己,然后我们才能帮助别人。「广说圣道」,圣道就是讲的佛法,弘法利生,苦口婆心劝导社会一切大众,这里头最重要的是劝自己,是成就自己。所以我常常告诉同学们,我们发心为一切大众讲经说法,得利益最大的是谁?是自己,为什么?讲给别人听就是讲给自己听,自己确确实实这一生当中一堂课都没有缺,大众听经,那缺课的时间就太多太多了。我们自己讲自己听,自己劝自己,同时附带勉励大众,我们才会有成就,我们才能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如果自己不肯真干,自己入不了境界,离不了障难,你的身心又怎么能安稳?

  所以身心的安稳,一定要远离障难,要安住二空,二空是人我空、法我空,换句话说,我法俱不可得!这就是我常讲的,于我于法、于自身于万法,绝对没有一丝毫占有的念头,你就空了,我法就空了。决定没有一丝毫控制的念头,我们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就现前。所以,一切法要放得下,要在这上面下功夫。能把身相放下,你的身就健康,为什么?身空了,空是最健康的,空怎么会生病?有就生病了。执着这个身相,执着这个身是我,《金刚经》上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这四相不离,这个身就有八苦,就有三苦;你能把四相离了,四相空了,给诸位说,八苦没有了,三苦也没有了。八苦里头有生、老、病、死,有爱别离,有怨憎会,有求不得,有五阴炽盛,何以诸佛菩萨法身菩萨没有?原来他没有四相,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么个道理!我们要觉悟,我们要真干,真干就是真放下,放下就契入佛法界。六道、人法界也是佛法界,饿鬼、畜生、地狱也是佛法界,着了就是众生界,放下就是佛法界。觉悟就是佛法界,迷惑就是众生界。觉悟的人没有不放下的,还没有放下,他还没有觉悟,他还在迷惑颠倒,哪有觉悟的人不放下,哪有这种道理?再看第五尊菩萨:

  【广步妙髻主空神,得普观察思惟广大行海解脱门。】

  清凉大师给我们注解的:「上求下化,名广大行。为安众生,如妙髻焉。」他说得好,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来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昨天居士林召开林友大会,他们第三十六届新的董事举行就职典礼,邀我去参加,林长李木源居士要我给大家讲几句话,我也很荣幸被他们邀请去观礼,昨天出席的林友不少,我看到他这个大殿,人都坐满了,当中还有不少站在那边没有座位的。我看到这是很好的一个机缘,我向大家说三桩事情,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目的是什么?意义何在?价值何在?我讲三桩事情,如果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没有这种意识,那就是古人常说的醉生梦死,糊里糊涂来到人间,糊里糊涂死了,这个可惜!可惜什么?佛在经上常讲「人身难得」,怎么得人身就这么糊里糊涂过一辈子,人身真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人身闻佛法,这是何等的幸运。世间人不懂佛法,他们把人生的目的订在什么?三不朽,中国儒家过去讲的立功、立德、立言,青史留名,他们知道身是留不住的,要把他的荣耀让历史给他留下去,我们听了也非常赞叹,难得!他这一生有他纯正的目标,像宋朝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他的人生目的,他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他做到了,这个人生有意义有价值。

  我们学佛之后才知道,那个目标意义价值不是真的,人生真正的目标是什么?是求觉。学佛,「佛」是什么意思要清楚,佛陀这个名词是从梵文经典里面翻译过来的,音译的,它的意思是觉悟,学佛就是学觉悟,唯有觉悟才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这才是人生真正的目标。我们这一生得人身,如何把我们的人道提升到天道?从天道提升到声闻、缘觉、菩萨、佛道,这个目的是正确的、纯正的,那我们就没有白来了。净宗的同修尤其难得,把目标订在西方极乐世界,你能不能真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是把我们这个觉提升到真正圆满,提升到顶点。如果真的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里面讲的道理、方法、教诲,你要不能全部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你往生就没有把握,到时候你的愿与心违,很可惜!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修行方法,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句话讲得没错,但是你没有听懂,专念阿弥陀佛,你误会了,就只知道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这一句名号,那古人讲的,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那到底念什么?念这一句佛号没错,想到阿弥陀佛的教诲,《无量寿经》一开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头一句的开示,我们有没有想到?念阿弥陀佛一定要想到,阿弥陀佛教给我们要遵修普贤大士之德,那就是十大愿王,要落实,要兑现。佛在经上又教给我们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我们每天碰到人,还是张家长李家短,违背了佛陀教诲。「善护身业,不失律仪」,我们这个身还是在造杀盗淫,怎么办?「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意里头还是是非人我、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样念阿弥陀佛怎么能往生?所以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想到阿弥陀佛在经上怎么教我的,我应当怎么做,这叫真念佛,这叫会念佛!不是单单口念,身口意三业都念,口里有佛,心里有佛,身上有佛,身不造杀盗淫就是佛,身是佛;心没有贪瞋痴慢,心是佛。会念才行!宗门大德常常测验学生:「你会么?」净土宗也不例外,你在念佛,「你会么?」这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广大行』,广大行就是菩萨行,这样才能够令一切众生身心安稳,所以菩萨名号用妙髻,『广步妙髻』来表法。再看第六尊:

  【无碍光焰主空神,得大悲光普救护一切众生厄难解脱门。】

  我们读了菩萨的名号,深深感到今天地球上的众生处在水深火热厄难之中,我们希求菩萨来救拔。菩萨用什么方法来救拔?跟前面广步妙髻主空神没有两样,教化众生!妙髻主空神是自行化他,『无碍光焰主空神』他是完全全心全力以大慈大悲救护众生,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救苦救难。今天我们这个世界,我们晓得,细细观察现代众生没有接受过圣贤的教诲,我们想到怎样帮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圣贤的教诲,这是救苦救难的根本法;其次我们看到现在这个世间人没有爱心,自私自利太重,名利心太重,嫉妒心太重,我们知道他的病根之所在,灾难根源之所在,我们从根本来救护,自己一定要做一个好样子。他有自私自利,我确确实实没有自私自利;他堕在名闻利养,我确实把名闻利养舍得干干净净;他没有慈悲爱心,我要如何把慈悲爱心显现出来,这样才能帮助他。所以要有大智慧,要有大慈悲,切切实实的做出样子来教化众生,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大灾难。第七位:

  【无碍胜力主空神,得普入一切无所着福德力解脱门。】

   众生求福德,一切众生可以说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世间人哪一个不求福?世间人哪一个不想求聪明智慧?哪一个人不求幸福美满、健康长寿?我们要教他,「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清凉大师注得好,他只注了一句:「不碍福智相导,是谓胜力」,福帮助智,智帮助福,我们佛法里面常讲福慧双修,就是这个意思。主空神教导我们福慧双修,慧是什么?一切无所着这是慧,以一切无所着去修福,福就圆满了,修财布施得大财富,修法布施得大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大自在。有所着,你所修的是福德;无所着,把福德变成了功德,无量无边的功德,以这个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这个回向不是念个回向偈,是把自己所修一切的成果,供养一切苦难众生,这叫回向。佛菩萨今天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有这个机缘在澳洲建立一个学院,我们能够将自己所有一切的福德,全部贡献给这个学院,让这个学院能够培养佛教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各个不同法门的弘经传法的法师。弘法的人多,传法的人多了,这个世间的灾难自然就消除,天灾人祸纵然不能完全消除,也会减轻,也会推迟,这肯定的。第八尊:

  【离垢光明主空神,得能令一切众生心离诸盖清净解脱门。】

  清凉大师告诉我们,惑只有智才能够令它转变。怎样离垢?智慧现前就离了,这个『垢』在此地代表妄想、分别、执着,也是佛经里面常讲的见思、尘沙、无明种种不善的染污。自己能离,就有能力帮助众生『心离诸盖』,盖就是垢。我们讲的五盖,五盖就是五欲,财色名食睡,世间人所贪求的。佛用「盖」这个名词提醒我们,把我们自性里面般若智慧德能盖住了,这个盖就是障的意思,障碍住了,自性里面智慧德能就透不出来了。所以菩萨必须自己能离,给众生做个榜样,把自己怎样远离妄想分别执着那种经验教导众生,希望众生也能觉悟,也能远离。第九尊,凡是第九都是在法施位:

  【深远妙音主空神,得普见十方智光明解脱门。】

   清凉在此地注解很简单一句话,「妙音善说」。深远的妙音,由此可知,他证入得深,唯有深证,才能「住真实慧」,才有能力「开化显示真实之际」,那就是妙音。菩萨得的是『普见十方智光明』,「普见十方智光明」是讲权智、后得智,这是自性般若智慧的德用,能帮助三途六道迷惑众生,帮助他们觉悟。菩萨自证深远,所以才有善巧方便,如果自己证得不深,我们不要说是证入了,就是以《金刚经》上佛讲的深解义趣,我们对于经教理解得不够透彻不够深,我们也很难帮助别人觉悟。但是怎样才能做到深解深证?这里面有一个秘诀,秘诀就是依教奉行。我们学经教,你解得不深,你契入得不圆,什么原因?没有照做,念是念了,听是听了,可是跟自己生活脱节,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完全不起作用,这就难了。为什么别人能够深解、能够深证,没有别的,他做到了,佛在经上讲的话他做到了,佛教给我们不杀生,他真做到了,他真的不杀生;教我们不偷盗,他做到了,决定没有占人丝毫便宜的念头;佛教给我们学布施,他做到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是布施圆满的相,布施就是舍、就是放下,没有一丝毫占有的念头,这布施圆满;没有一丝毫控制的念头,持戒圆满了。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真干!所以他才能够深解义趣,他才能够得法喜充满。佛陀的教诲着重在实践,夏莲居老居士教给我们「真干!」我们才会得受用;你要不肯真干,你怎么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如果在那里作梦,在那里天天巴结佛,天天谄媚佛,以为佛会特别看重你,会给你什么,那你全都搞错了,那是妄想,那是迷惑颠倒。佛法真正的德用,一定要靠自己认真努力去修学,你才能真正得到。末后一位:

  【光遍十方主空神,得不动本处而普现世间解脱门。】

  清凉大师的注解一句提醒我们,「不坏本处,而称周十方」,这个意思很深。主空神我们对于这个名号要清楚,前面说过这一类的菩萨他们显示的性德,教导我们细密的观察。我们七情五欲动于心,就把我们的性空完全掩蔽。七情五欲像乌云一样,把阳光完全遮盖住了,虽然是中午,阳光遍照,可是被乌云遮盖这个地方一片阴暗,如同夜晚,那我们的麻烦大了。我们确确实实自私自利,贪图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享受,心里面充满贪瞋痴慢,我们的自性全被淹没掉。佛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不求智慧,智慧透一分,这个障难就少一分,智慧透十分,障难就没有了,所谓「智日高升则情云自卷」。空中有太阳,显示出虚空光明无量无边,智跟理体要结合成一个,你就能体会到自性广大而无有边际。

  『不动本处』,本处是真心、是理体,本处就是性空,就是一切法的空性。诸佛如来不动本处,『普现世间』,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法身菩萨就有这个能力,为什么?法身菩萨已经证得法性空,已经证得一分法身,法身遍一切处,他怎么会动?能现十方三世一切法界,众生有感,佛菩萨就现身,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为众生说法,普度众生,普度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意义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破迷开悟,提升一切众生智觉,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示现,意义就在此地。所以我们要学习跟佛菩萨一样,帮助一切众生,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弘法利生,续佛慧命,于是我们人生的价值、意义、目标全都明显的显示出来了。完全能做到,我们这一生是圆满成就。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三二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空神偈颂:

  【尔时净光普照主空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空神众,而说颂言。】

  这一行经文,是说偈的仪式,意思跟前面所说的相同。最重要的是提醒我们谦德,人总要懂得谦虚,要知道恭敬,佛法从恭敬当中求。印光大师讲得很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第一首:

  【如来广大目,清净如虚空,普见诸众生,一切悉明了。】

  这是净光普照主空神他的赞颂。从赞颂文意上来看,我们知道这是如来的化身,否则的话不可能有这么殊胜。「普见诸众生,一切悉明了」,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第一句是讲『如来广大目』,就是通常经上讲的十眼圆明。『清净如虚空』,「虚空」说它做清净,就是它不染污,它能容一切法,《楞严经》上所讲的「不碍万象发挥」,但是它决定不染万象。用「虚空」来比方真心,佛在经上常说,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也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虚空的意思,这就是真正的清净,我们的心确确实实本来无一物。现在有没有一物?说实在的话,还是无一物,不过一些迷失自性的众生,误以为有一物。就像佛在《楞严经》上比喻的云彩,云彩在虚空当中,虚空里头有没有云彩?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所以佛法跟我们讲事实真相:非有非无。要说到究竟处,究竟处跟你讲没有,明明是有这个云彩,你把云彩仔细观察,它是空寂的,它是虚妄的,它不存在。不但云彩如是,虚空当中万事万象,佛说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哪里有一物?所以才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般若经》上说得好、说得多,「不可得」,虚空当中所有一切万象都不可得,你要几时真正证得「不可得」,这个人就成佛了,这个人般若智慧就现前,他的清净心圆满恢复,一点也不迷了。

  清净心、清净眼,『普见诸众生』。「诸众生」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众生」两个字的定义我们一定要清楚,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我们不要看到这个字,以为这都是人,人叫众生;人是众生,物也是众生,动物也是众生,植物也是众生,自然现象也是众生,云雾都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的。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叫做众生。换句话说,此地讲的「诸众生」,就是说我们六根所对的境界全是众生,我们自己的根身也是众生。『一切悉明了』,这句话就是我们常讲的「宇宙人生真相」,统统清楚,没有一样不知道,这才是住真实慧。再看第二首:

  【佛身大光明,遍照于十方,处处现前住,普游观此道。】

  普游深广主空神,他的赞颂也是显示身智二光遍照法界。『佛身大光明,遍照于十方』。也许我们感觉到佛光普照,为什么没有照到我?其实佛光是照着我们,我们自己有深厚的业障,把佛光给障碍住了。就像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可是新加坡的上空有很厚的云层,云层把阳光遮住了。我们不见佛光是我们的业障把佛光障碍住了,不是不照。我们要问:听说佛光没有障碍,为什么业障能障碍佛光?这个问话问得好,佛光确实没有障碍,业障也障不住佛光,所以这个障碍是暂时的,是因为你一念不觉。如果你把念头转过来,一念觉了,你就感觉到佛光注照,佛光里面具足无量智慧德相,你能感受得到,这个智慧德相能加持得到。那我们要怎样才能感触到?必须把业障消个一分,你就有一分的感触,消两分就有两分的感触。怎么个消法?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的障碍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根本无明,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就是见思烦恼。所以我们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必过分的去计较,减少分别;不必过分执着,破一分见思烦恼,我们就能够感受佛光注照,才知道真正『处处现前住』,这个「住」就是「在」的意思,普游深广主空神他证得。

  我们看菩萨的名号,「普游深广」,佛住在哪里?「处处现前住」,换句话说,诸佛菩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今天讲「诸佛菩萨」,大家很容易产生一个错误观念,因为什么?一定是个形像,说佛一定有个佛的样子,不是的!我们这种想法看法错误。要用现代科学的讲法,佛菩萨是个能量,没有形、没有相。现在基督教、天主教他们讲上帝,上帝没有形相,无处不在,跟我们佛法逐渐逐渐接近了。能量,我们佛法讲的本性、讲的法身,法身没有相。它是能现能变,虚空世界、森罗万象是所现所变,所现所变有相,能现能变没有相。能现能变遍虚空法界,所以虚空法界它才有相,它那个地方要不在,那个地方哪里会有相?这不可能。所以能变是遍虚空法界,所变的现象当然也遍满虚空法界。普游深广神他见道了,『观此道』,这个见道就是明心见性。底下一首:

  【佛身如虚空,无生无所取,无得无自性,吉祥风所见。】

  生吉祥风主空神,他所证得的是「了达无边境界身相解脱门」。《华严》也是法相六经十一论之一,这位主空神他所契入的,在大乘佛法里面讲是相宗的,相宗总纲领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是法相宗的总纲领。他的赞颂,第一句『佛身如虚空』,这是佛的法身,没有形相。『无生无所取』,「无生」就是五法里面,五法,诸位要记住:名、相、妄想、正智、如如。「无生」就是没有妄想,无妄想;「无所取」就是无相、无名。名是遍计所执性,相是依他起性,我们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以为相是真的,坚固执着假名,我们迷在名相之中,不知道名相虚妄。他们知道,了解诸法实相,所以他不着相,他也不执著名。这些道理,老子也好象懂得,老子头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也懂得这是假名,这不是真的。凡夫总是落在这里头,妄想、着相、执著名,这三条是凡夫境界;他已经远离,无了。如果我们用佛在大经里面常讲的「妄想分别执着」来看这句话,妄想、相是分别,名是执着,也可以说名是分别,相是执着。总而言之一句话,法相里面讲的妄想、相、名,就是佛在《出现品》里面所说的妄想分别执着,这是凡夫境界。

  下面一句『无得无自性』,这是圣人境界。「无得」,无所得,六百卷《大般若》它的内容讲什么?我读了之后,我总结它所讲的就是「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这是「正智」,自性般若智慧。「无自性」就是相宗讲的「如如」。所以这两句里面的内容,有名、有相、有妄想、有正智、有如如,五法都包括在里头。而清凉在这里注得很好,他注得很长,我们简单说说。他说「空」有四个意思,就是「佛身如虚空」,这四个意思包括五法,第一个是「离能取生,即绝妄想」,无生,离能取生,绝妄想。二、「离所取相,无相无名」。三、「境无自性,即是如如」,境界相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真如自性,唯心所现的。四、「心无所得,是为正智。后面大师讲得好:「迷如以成名相,妄想是生」,我们迷了,迷了自性,所以才有相、才有名、才有妄想。「悟名相之本如,执翻成智」,情执转变成智慧。「如外无智,智体即如,此二犹空」,佛身如虚空,「寂照无碍」。这样见佛,就叫做吉祥,『吉祥风所见』。《钞》里面有比较详细的解释,诸位自己可以做参考。第四首:

  【如来无量劫,广说诸圣道,普灭众生障,圆光悟此门。】

  这是离障安住主空神,这首偈清凉有解释,「长行及列,并名安住」,离障安住主空神。现在它没有说安住,它说圆光,「圆光表智,安住表定」,定慧是一体,所以此地用圆光,没有用安住。『如来无量劫』,这是讲时间之长,有恒心、有长远心。『广说诸圣道,普灭众生障』,我们应当要学习。菩萨成佛,成佛之后并不休息;没有成佛的时候自行化他、教学相长,教导众生,资助自己的成就。所以不发心教别人,自己要想成就太难了,为什么?我们在教学经验当中所体会到的,许许多多的疑惑,如果不是别人提出来,我们自己想不到,以为自己没有疑惑了;这个疑问提出来之后,我们答不出来,这才发现自己的疑惑。所以中国人讲「教学相长」,佛法里常讲「师资之道」,老师帮助学生,学生也帮助老师,老师帮助学生叫「教」,学生帮助老师叫「资」,资助老师,这师资之道,彼此道业都在增长。不发心教学你怎么能成就?菩萨成佛都是从教化众生而成就的,没有一个菩萨不教众生他能成得了佛的,一个例子都没有。所以我们要有能力深入经藏、深解义趣,方法决定是从一门深入,深到什么程度?深到见性。我们从教学、从经教里面悟入法性,法性就是佛性。所以佛法的教学,不论是哪个宗、哪个派、哪个法门,无一不是以明心见性为宗旨,这才称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任何一个法门都明心见性。

  以《十善业道经》为例,这很浅的,小经初学的,果然能够做到「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他就成无上道,他就明心见性,它怎么不平等?《十善业道经》跟《大般若》平等,跟《华严》平等,跟《法华经》平等,它怎么不平等?一样的!问题就是你能不能深入到那个程度,可是一定要深入!所以我们选择法门,适合于自己修学的环境,适合于自己的程度就好,决定深入,绝不改变,把经里面的道理、方法、教诲完全落实,我们就契入,入境界了。自己能够契入,然后才能广说,广说是什么意思?度各个不同根性的众生。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性,你就跟他说什么样的法门,你说得一点都不错。这个法门纵然没学过,听都没有听说过,你所说的不会违背佛所讲的。这什么道理?佛说法从自性里流露出来的,你所说的也从自性里流露出来,有什么两样!

  我们在《坛经》里面可以体会得到,六祖能大师没有读过经,他不认识字,他是听别人念经,他在听,他听了之后他都懂了。他对法达讲《法华经》,法达诵《法华》三千部没有开悟,念一段给六祖听,六祖就懂得了,给他开示他就大彻大悟了。《坛经》里面讲唯识讲得好,讲得太好太妙了,经文只有八句偈颂,他什么都懂,这就是佛家常讲的「一经通一切经通」,就怕你这一经没通。什么叫「通」?见性叫通,没有见性没有通。

  我们今天学经之难,难在见不了性,为什么见不了性?业障太重,处处着相,不懂得离相。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我们学教,那个方法妙绝了,你看看他教给我们的,怎样去学教?「离言说相」,文字是言说的符号,离言说相同时就离文字相。我们要不要文字?要文字,要文字不要着文字相,你才听得懂意思。第二个「离名字相」,名字是名词术语,这里面「如来」是名字,「圣道」是名字,「障」是名字,很多都是佛学名词,不要执著名相。第三个秘诀「离心缘相」,听经要一直听下去,读经一直读下去,不要去想,「心缘相」是你去想,念着去想这个是什么意思,一想就错了,一想落在意识里头去了。你要是把马鸣菩萨这个秘诀掌握到,这一生肯定开悟,时间在早迟,肯定开悟。悟了之后,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不通达的,那才真正是大通家。可是很多人不会,我们虽然常常提出来讲,几个人做到?总要懂这里头的道理,要认真学习。

  这就叫做参究,宗门讲参,教下还是讲参,念佛也不离开参,参是什么意思?不用心意识叫参。我们凡夫最难的,落在心意识里头,心是什么?落印象,阿赖耶落印象;意是末那、执着;识是分别。换句话说,我们学东西,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用的是什么心?八识五十一心所,我们用这个心。这个心无量劫以来用成习惯,现在一下改不好改,这是实在话,但是不好改也得要改,为什么?不改你不能成就。什么时候改,你什么时候就能够契入,入佛境界,入不二法门。关键不在外面,在自己。所以自己一定要了解这个事实状况,如何自己帮助自己离心意识,离心意识参!佛家讲参学。「参学」这个名词大家很熟悉,但是不知道怎么个参法,如果还落在心意识,那就不叫参,离心意识才叫参。

  到见性之后,我们就有能力,这个能力是圆满的、是无限的。但是我们为了教化众生,要做慈悲的示现,要给他们做个样子,那就是一门深入,我门门都通,我还是示现一门,给人做样子。如果你展现出来是个大通家,门门都会、门门都好,人家看到门门都想学,结果把他的悟门堵塞,他决定不能成就,所以教初学一门深入。佛示现为菩萨,菩萨示现一门深入,在《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那五十三位都是诸佛如来,示现菩萨身,示现一门深入,我们教化娑婆世界众生,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我希望将来我们的佛学院,能够扩展为佛教师范大学,在这个地球上一个大学就够了,里面如果有三千个学生,每一个学生专攻一部经,那就是一部活的《大藏经》。这方法好,个个都第一,没有第二的,一个人一部经。一切众生想学什么经论,我们这里有第一老师,一生专攻专弘。其他经教可不可以学?可以,别人讲经我都去听。我把我所悟入的境界,在我这部经上来发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我们这一生过得就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决定没有空过,度了自己也度了众生。

  【我观佛往昔,所集菩提行,悉为安世间,妙髻行斯境。】

  这是广步妙髻主空神他的赞颂。他在前面长行里面所说的内容,上求下化,安住世间,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学佛在行菩萨道时候那样的修学,积集『菩提行』。什么叫菩提行?这个字右上方圈了个圈,念去声,当动词用,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行为。菩提是觉,拣别凡夫不觉。凡夫确实醉生梦死,糊里糊涂来到这个世间,糊里糊涂过了一辈子,走了,非常可惜。佛在经上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而易失,失掉人身再得人身,非常非常不容易。佛讲得没错,举的比喻也非常正确。得人身、闻佛法,这是大幸,许多人闻佛法而不能依教修行,这就是古人讲的「袈裟之下失人身」,倍增痛惜,真可惜。我们要问为什么?原因不难找到,原因究竟在哪里?佛法熏习的时间不够。凡人在这个世间,从早到晚,你不为圣教熏习,你决定被烦恼熏习,五欲六尘的烦恼熏习;换句话说,哪一个力量大,强者先牵,牵着你受报去了,这是事实真相。为什么古来祖师大德这样强调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话不是我说的,古大德教我们的,非常有道理。我们今天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我们天天在学佛,天天在讲经,你每天也都来听经,每天来听两个小时经,一年到头都不间断,这就相当难得了。但是二十四小时,你每天是两小时修菩提行,其他二十二小时还是随顺烦恼习气,你怎么能成就?

  我们再想想古时候祖师大德,建丛林、办学校,过去的丛林就是佛教大学。我早年亲近方东美先生,方老师这个话跟我讲过十遍都不止,我印象很深刻。他告诉我,要想复兴佛教,非丛林制度不可,这个话我非常深刻,丛林就是办佛教大学。为什么只有办学校才能真正做到长时间的熏习?我们做学生,每天听经、研究经教八小时,然后在念佛堂念佛八小时,一天十六个小时,「集菩提行」,还有八个小时吃饭、洗澡、洗衣服、睡觉,这是应当的,保持你身心的健康。你一天十六个小时在佛法里头,你那个妄想杂念才能够压得下去,两个小时不行,压不住,四个小时也不行。你才晓得丛林制度里面,它那个方法,为什么要这么要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天讲经八小时,学生们听了之后去思惟,八小时听完之后,去思惟、去观想、去坐禅,把佛的教诲完全落实到自己生活,那就是修行,所以他行,他才能把烦恼伏得住,我们今天没法子。但是现在如果是一等聪明人、善根福德人,他每天可以做十六个小时,我们利用电视机,你只要有一套光碟或者是录像带,你每天听八个小时,然后你去思惟、去观想,你去落实。陈光别老居士何以能够预知时至往生?不就是这么个道理吗?把我们讲经的录像带全部搬回家去了,他生了四年病,虽然身体衰弱,神智清楚,这个福报了不起,头脑要清楚。躺在病床上一天看录像带看八个小时,不看录像带的时候就念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观想!万缘放下,一心求生净土,四年下来成功了,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你熏习的时间不够,难!

  我们将来这个学院,甚至于将来发展为大学,我们要恢复祖师的教诲,不能跟一般学校一样。一般学校训练什么?训练佛学家,训练成佛学的学者,与生死毫不相关,那我们就全都错了。我们的目标,希望我们佛学院将来的同学个个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菩萨,决定往生。所以我们的佛学院有念佛堂、有禅堂;现代的修行,总归纳起来,不外乎禅与净,要求把你所学的一些道理、所学的一些方法完全做到,圆圆满满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经教相应,我们要求这个,肯定成就。这就是熏修的时间,菩提熏修的时间决定要超过烦恼,你才有救!一半一半都靠不住,决定要超过。为自己,同时也为世间,为世间人做一个好榜样,让世间人看看,他这样成就的,就能效法。我们利用现在的高科技,我们设最好的网路频道,教室里面上课,我们统统上网,全世界都能看到。许许多多在家的同修,他家里面要有电脑,这电脑将来会很普遍,他在家里头可以修学,在家里头可以学习。所以这样一个佛学院,全世界有一所就够了,不必要多,我们一定要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来使用。『妙髻行斯境』,广步妙髻主空神,他修的是这个法门。第六首:

  【一切众生界,流转生死海,佛放灭苦光,无碍神能见。】

  这是无碍光焰主空神他的赞颂。清凉大师在这里有个小注,解释「生死海」。『一切众生界,流转生死海』。《瑜伽师地论》说:「五法相似,生死得大海名」,用海来做比喻。为什么?第一「处无边」,海大没有边,「相似故」。第二「甚深」,五法的教义甚深。第三「难度」,大海太大了,渡海不容易。在从前航海用帆船,确实非常危险,近代科技发达,航海比较安全,比从前安全多了。第四「不可饮」,海水不能饮。第五「大宝所依」,海里面的宝物很多。他的解释是:由前面四个意思,众生流转;最后一个意思「大宝所依」,佛菩萨到这个地方来教化,佛菩萨是宝。

  由此可知,这个话是真实的,除佛法之外,要想脱离六道轮回,我们用佛经的术语说「无有是处」,办不到!为什么办不到?没有超越六道轮回的智慧,你就办不到。超越六道轮回智慧在大乘佛法里面;小乘法里面,要想脱离六道轮回非常不容易,为什么?轮回是怎么来的?佛跟我们讲,由于妄想分别执着三种烦恼变现出来的境界,唯识所变。佛跟我们说,如何才能脱离六道?决定要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彻底放下,你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执着里头第一个是身见,我们常讲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都是属于我,我贪、我瞋、我痴、我慢,六道凡夫哪一个不是起心动念都是我?所以人我执断掉了,证阿罗汉果,这超越六道轮回了。虽然超越六道轮回,超越不了十法界,六道轮回是内凡,四圣法界叫外凡,还是凡夫一个,他所证得的是相似位,还不是真的。必须再进一步,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分别也断掉了,诸位要晓得,执着断掉了心清净,但不平等,阿罗汉还有傲慢的习气在,对一切法的分别断掉了,这心才得平等。有分别哪里会平等?有执着就决定不能清净。分别执着都无,才出得了十法界,证得法身菩萨的果位,这就到一真法界。破一品无明,圆教初住菩萨,破二品无明,证二住菩萨。无明是最难断的妄想,这个妄想非常微细,我们凡夫觉察不出来,凡夫以为没有妄想了,其实微细的妄想,自己都觉察不出来。所以只有佛才能帮助我们得到真正究竟圆满,世法做不到。再看底下这一句:

  【清净功德藏,能为世福田,随以智开觉,力神于此悟。】

  第七位无碍胜力主空神,他从这个地方开悟的。他的赞颂在这里教导我们,世间的福田是什么?『清净功德藏』才是世间真正的福田。我们要修福,怎么个修法?福里头要有智慧,『随以智开觉』,没有智慧,我们常讲那是世间的痴福。修这种福的人,我们现前见到,现在在全世界,你们看到有得到很高地位的,有得很大财富的,亿万富翁,他是不是世间真正的福田?不是,一些跟他常常往来的人跟我们说,他生活并不快乐,富而不乐。真正的福田是什么?幸福快乐,得大自在。他不自在,为什么?他只有福德,他不是功德。为什么不是功德?他没有清净,清净是功德。修因要修「清净功德藏」,这个藏是宝藏,也是含藏,我们中国人常讲的「积阴德」,做的好事不要给人知道;人家知道,这个人赞叹,那个人表扬,你的这点福就报掉了。人家赞叹你是福,表扬你是福,你的福随时就报掉了。所以古圣先贤都劝我们积阴德,阴德好,没有人知道,不会报掉,藏在那里,越积越厚,『能为世福田』。这是像哪些人?像古代的这些帝王,古代帝王他们的始祖决定是清净功德藏,所以他的福报子子孙孙都享受,多少代都享不尽,积得厚!我们印祖对中国古人修积功德感受果报的,他常常赞叹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修的是清净功德藏,确确实实能为世福田,到现在二千五百多年,不衰不坏。佛修的清净功德藏就更圆满,更大、更不可思议。这个偈颂里面,我们必须要记住的,福里头有智,智里面有福,福慧双修、慧智等运,才有这样殊胜的果报。无碍胜力主空神,诸位想想,肯定他是如来化身的。底下一首:

  【众生痴所覆,流转于险道,佛为放光明,离垢神能证。】

  这是离垢光明主空神他的赞颂。离垢就是远离烦恼,远离一切污染,叫做「离垢」。众生很可怜,『痴所覆』,贪瞋痴,三毒烦恼里面最严重的是痴,如果他不愚痴,他就不会起贪瞋烦恼。为什么起贪瞋烦恼?愚痴,没有智慧,不明事理真相。随顺贪瞋痴,那就『流转于险道』,险道是三恶道,感得三途苦报。要靠谁来帮助他?除佛以外没有人能帮助。佛慈悲,能在恶道里头现身,应以畜生身得度,佛现畜生身。我们在佛门一个小册子里面看到,《物犹如此》,这里面记载不少的公案,佛眼观察畜生道里面的畜生,看到有几只猪,这个小猪群,这猪可怜,佛也示现成一只猪,在这猪群里面天天跟这些猪讲经说法,这些猪都得度,这个例子我们能够相信。这猪群里头有能得度的,有不能得度的,什么原因?过去生中曾经学佛,临终时候一念错了,得这个身。但是佛法所熏修的,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佛法种子还有相当的力量,佛去帮助它,它行,它能接受。佛跟它说什么法门?决定是说念佛往生法门,这个法门是究竟度脱,畜生里头念佛往生的不少。

  谛闲法师早年在温州头陀寺做住持的时候,他庙里头一只大公鸡往生,他把这个故事常常讲给大家听。大公鸡每天跟着大家一起念佛,有一天大家念佛念完了,这只公鸡还在佛堂,它不走,香灯师要关门,赶它走,它跑到大殿当中,面对着佛像,叫了三声,死了,站着死的,所以老和尚把它当作出家人一样,荼毗安葬在山后。我们想到这只公鸡,前世一定是个出家人,修行的功夫也不错,临终一念之差变畜生身,它有灵性,它还知道念佛。过去我们在台湾,好象是在高雄,哪个地方我记不得,有一只狗,也是每天跟着出家人上早晚殿,它上早晚殿,到大家打三皈它就走了,以后被一个出家人发现,大概它从前是这个庙里面的住持和尚,为什么?打三皈他就走了。有一天把这只狗叫来训它一顿,「你现在是畜生,不是方丈,课诵没有做完,不可以离开。」把它训了一顿之后,果然就乖乖的,到课诵完了跟大众一起离开。好象以后过了几个月之后往生了,所以有人说它的前生是这个庙里头的老和尚,它有灵性,它修得还不错。为什么堕畜生身?执着这个寺庙是他的,舍不得离开,所以只有投畜生道,还在这个寺庙里头。这些故事很多,我们听了很多,是真的不是假的。佛能度他,佛知道前因后果,佛知道他生生世世的行业,所以佛说法契机,能帮助这些苦难众生。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三三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空神偈颂第九首:

  【智慧无边际,悉现诸国土,光明照世间,妙音斯见佛。】

  这是深远妙音主空神他的赞颂。在前面长行我们看到他得的法门是「普见十方智光明解脱门」,这是表说法,我们在赞颂里面学习。『智慧无边际』,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学了佛之后才晓得,人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是在求觉悟。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常常也反省,也在思惟,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他老人家最后的结论,一句话:「不如学也」,学就是觉悟。我们在佛法里面看到的,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小乘四果四向,大乘五十一个阶位,无非是步步高升,提升自己的品位。怎么提升法?提升自己的觉性,这是非常明显的为我们显示出来了;儒家没有这样明显的启示,在佛法里这么样的明显。我们真正要觉悟到,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皆是菩萨学处!菩萨这个名号是从古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觉,由此可知,真正发心求觉悟的人,这个人就叫做菩萨。佛法里头殊胜,用现在的话来讲,他真的是民主自由开放,佛不专制,佛不执着,佛的经典决不是说非佛所说的不能称为佛经,佛没有这个说法。佛说五种人说经他都承认,五种是五类,每一类里头又不知道有多少,可以说一切众生所说的只要与佛的宗旨相同,佛都承认这是经,跟他所说的没有两样。什么样的原则?从觉性里面说的就一样,从迷情里面说出来的,那跟佛就不一样,佛的迷情断尽了,所以说他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实在讲,情跟智是一桩事情,迷的时候叫它做「情」,悟的时候叫它做「智」,所以转迷为悟,转情识为智慧。迷情作主,这叫凡夫;智慧作主,这叫圣人、叫佛菩萨。由此可知,转凡成圣跟转迷成悟、转情成智,说法不一样,境界意思完全相同,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智慧无边际」,我们的迷情也是无边际;下面讲『悉现诸国土』,迷悟都一样。现在的关键,如何转迷为悟、转情为智,这个工作是神圣的,我们自己要晓得转,同时也要帮助别人转。世间迷的人多,悟的人也不少,如果悟的人遇到缘,他成就很快,确确实实能在一生当中完成人生的目标。《华严经》上,善财童子给我们做榜样,善财是什么人?他是表法的,善是表有善根,他有善心,他有善念,他有善行,这个人有善根;财表福德,这个人有福报,有福报他才能遇到缘,殊胜的机缘,才能遇到好的老师,好的同学,好的修学环境。最胜的缘无过于这三桩事情,这三桩事情要是遇到了,哪有不一生成就的道理?所以佛法确实是当生成就的佛法,特别是《华严》。中国过去确实有几位高僧大德想办个华严大学,由于社会的动乱,战争的频繁,没有能办成功。《华严》是佛法的根本法轮,它的教义分开来就是大小乘十个宗,合起来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无比的殊胜。一定要用真实智慧,「悉现诸国土」。我们今天住在这个地球,至少要示现在这个地球上,我们的光明,光明就是觉悟,觉悟的生活,觉悟的工作,觉悟的应酬,觉悟的生活,一定要照世间,「照世间」就是佛在经典上常讲的为人演说,这就是『光明照世间』,妙音菩萨修学这个法门成就的。我们再看下面这一首,最后一首:

  【佛为度众生,修行遍十方,如是大愿心,普现能观察。】

  主空神末后的这一首,是光遍十方主空神,他得的法门是「不动本处而普现世间解脱门」。本处是什么?是讲的真如自性,是说的如如不动,就是讲自性本具的定慧,定是福,慧是智。「遍十方」就是度众生,这是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诸佛菩萨他们生命的意义就是广度众生,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修行是修给众生看的,真修它有实效,让众生明显的看出来,命运转了,《了凡四训》里面讲改造命运。诸位想想这个世间人,哪一个不关怀自己的命运?不管中国人外国人,不管是信宗教不信宗教,亘古以来,没有一个众生不关心自己的生命,不关心自己的命运,一切众生都有这个念头改造命运。他不知道怎么改法,觉悟的人知道,觉就改了,迷就改不了。所以佛为一切众生展现出一个觉悟的样子,那就是『修行遍十方』,在一切时一切处面对一切众生,展现一个修行的榜样;因为能够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错误的想法、看法、作法,得到圆满的果报,福慧圆满。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事业,究竟圆满的善行,是佛行、是菩萨行,是佛菩萨的生活。我们选择了这个行业,选择了这种修行的法门,这是无量劫来希有的因缘,自己要明白!自己真的明白,自己才充满了信心。信自己,信老师,信道德,这个道就是佛菩萨所传之道,我们真信,依照这个道修行,成就无量无边的德能。

  修道是因,德是果报,德能是果报;经典上常连相合起来讲,德相,德相是果报,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连世间人看相算命都常讲,「相随心转」。这个相广义的说,不但我们身相愈转愈好,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人看人爱,人看人欢喜。佛以相好摄受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见了佛,舍不得离开他,听他教诲,是摄受众生的一种手段,不是自受用。要有自受用,他还有我见、我相。没有,完全没有,诸佛菩萨所示现的全是他受用,没有自受用。我们初学的凡夫,我执没破,我见没断,念念当中还有自己,这个不要紧,只要你觉,为什么?破我相我执,那是上一层的功夫,世出世间的学问总是要从基础下手。今天纵然还有我见我相,没有关系,只要认真肯学、肯求觉,我执我相决定是随着时间而降温,不知不觉当中潜移消融,不需要刻意去断,自自然然就没有。到几时你自己感觉得没有了,你的悟性就大开,教下讲「大开圆解」,宗门讲「大彻大悟」,这个时候利益众生那是肯定的。

  第三句讲『如是大愿心』,这个大愿心就是四弘誓愿。诸位要知道,四弘誓愿第一愿是目标、目的,后面三愿都是佛菩萨的示现,就是「修行遍十方」。「烦恼无尽誓愿断」是转恶为善,「法门无量誓愿学」是转迷为悟,「佛道无上誓愿成」是转凡为圣,诸佛如来作如是示现,普现菩萨看出来了。诸位要知道,他能看出来,他入这个境界;他不入这个境界,他看不出来。我们在般若会上看到须菩提尊者,在世尊日常生活当中,须菩提亲近释迦牟尼佛,到般若会至少亲近有十几二十年,十几二十年常常在一起,都没有看出来,这一天突然被他看出来了,这赞叹着「希有!世尊」,他看出来了,入佛境界;他要不入佛境界,天天跟佛在一起,看不出来。不是佛这一天特意给他作表现的,佛天天如此。我们哪一天看出来,哪一天你就入佛的境界了。

  下面我们看第五段主风神,在前面我们读过,这个一般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主持各种运动这些的人才。风就是风气,在佛法里面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风神他是代表方便法门,佛家教学的根本,所谓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主风神特别代表方便。方便的力很大,大风,连千年老树都能把它的根拔起来,显示出方便的威力。他们的德行,佛总结一句说:「皆勤散灭我慢之心」,这一句我们总得要把它记住,这在事相上,它所表的这个境界也是很深很广。请看经文:

  【复次无碍光明主风神,得普入佛法及一切世间解脱门。】

  菩萨的德号「无碍光明」,风总是表无障碍的。诸位要知道,遇到障碍要懂得方便,方便就通过障碍,就破除障碍了。一般用风、用水来做比喻,老子所谓「上善若水」,水能不能挡住?这里把它挡住,它从旁边流了,它不一定要从这边流,你这儿挡住,它从这边流,这边挡住,它从那边流,它总有去处,这叫方便;「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最终水一定流到大海,这就是归元是大海,无二处,方便真的是有多门。风比水就更为明显,风所谓是无孔不入,极其微妙的小孔,风都能穿过,水穿不过,风还能穿过。我们从这些表法意思里面去体会,所以佛法是活活泼泼的法,不是一个死呆板的法。

  菩萨『得普入佛法及一切世间』,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以方便风,合智日光。智入深法而无障碍,身入世间而无影像。」我们要学,我们要能够懂得将自己的智慧方便入甚深教海。我们的身要入世间,为人演说,「而无影像」是什么?不执着自己,般若经上讲的三轮体空,这就是无影像。帮助众生,教化众生,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就像风一样,没有障碍了。障碍从哪里生的?着相,着相你就生烦恼。总要记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示现给我们看,有佛就有魔,魔是什么?魔是对佛所作所为嫉妒的人。世间迷人多,心量小的人多,看你做好事得福报,他心里难过,他要想种种方法来折磨你、障碍你,这就是魔。佛菩萨确实有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把自己的姿势降到最低,还有人嫉妒,社会大众认同赞叹你,不嫉妒你了,什么人嫉妒?同行相嫉。提婆达多要不出家,就不会嫉妒释迦牟尼佛,他出了家,出了家看到佛受这么多人尊敬,他看到难过,他想取而代之。所以这句话总要记住,「同行相嫉」。世尊已经在同行里面表现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他一生不建道场,不作住持,不作领导人,虽然有不少人跟他学,成为一个僧团、这个团体,释迦牟尼佛自己的心态永远保持大家在一起同学,大家在一起都是同参道友,这个完全降低了。我们在经典上从来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那个姿态高高在上,我是领导人,你们是被领导的,释迦牟尼佛没有这个念头。不要说没有这种态度,念头都没有,他心目当中确确实实山河大地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他流出来的是一片真诚恭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

  偶尔也有同学来跟我讲,某人说法师的坏话,我听到这个话立刻就制止,不可以说,不但不能说,心里头有这个念头都不好,为什么?把自己纯净纯善的心破坏了,这是自己受损失。如果你再宣扬,你把佛教形象破坏。佛教给我们,破和合僧的罪很重,和合僧是一个僧团,比僧团更大的是我们佛教在这个世界上的形象,这不能破坏!永远记住「家和万事兴」,他纵然对我有误会、对我有批评,甚至于真的恶意的毁谤,都不要紧,我们听而不闻,不放在心上,自己反省,改过自新,修养德行,把自己往上提升。假以时间,对方将来他慢慢听到了,我们是这样态度,会感化他。如果听说别人毁谤,我们听了心里成了怨恨,错了,我们必定往下堕落,为什么?把自己的清净心破坏了,自己再有瞋恚心、再有报复心,那就不得了,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自害害他,我们学佛学到哪里去了?学佛的人决定不去毁谤另外一个人,至少这是起码的功夫,你真的学到了!看到别人恶行恶事,佛教我们怎么做?默摈,默摈就是不说,一句话不说,看到别人善行,赞叹,别人不善的时候决定不说,佛教给我们的,他老人家自己这么表现的。绝对不把别人的不善放在我自己心里头,让我自己纯净的心变成不清净,纯善的心变成不善,这个不是自己在造业吗?我们修成纯净纯善,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定得生。常常想到我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个世间人有一个什么小小过失,何必去计较?何必放在心上?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身入世间而无影像」,就是我们这个身心是透明的。我常说我们现在大环境不好,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诱惑非常严重,这个力量非常强大,如果不是善根福德深厚的人,敌不过!我们要如何熏修?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加强熏修,日夜不间断,我们才能敌得过,才能不受诱惑。诸位一定要清楚,世间种种法都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如果你自己不想出轮回,可以,世间种种善事你可以做;如果这一生真觉悟,轮回太苦,无量劫来在这里打转,我这一生下定决心肯定要超越,那就非学佛不可,一定要接受佛法长时的熏修,我们才能有救。再看第二尊:

  【普现勇业主风神,得无量国土佛出现咸广大供养解脱门。】

  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的注解,他说:「菩萨以求菩提之大心,持称真之供具,等虚空之广大,不碍事之繁多。而以全法之身,一念供无边之佛,如彼风力,无不成也。」这个话要加以解释,否则的话,一般人听到很难懂得它的意思。最重要的,我们要有一个求大菩提的心,求大菩提的心是什么?就是求成佛的心,求圆满觉悟的心,这个心叫大菩提心。发心求成佛,求究竟觉,这种念头,这种行持,就是真实供养。大师在此地讲,「等虚空之广大,不碍事之繁多」,在事相上点点滴滴都称性,为什么?跟你的心相应,你的心是广大而无边际,我今天一分钱的供养,我今天一粒米的供养,随着我的心量扩充,也扩充到虚空法界。理如是,事亦复如是。「而以全法之身」,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学佛的人这个身,每一个毛孔,每一个毛端,现在人讲的每一个细胞里面,都充满圆满的佛法,全法之身!《华严经》里面讲的大小无碍,十方诸佛在这个毛端上转大法轮,毛端没有放大,十方世界没有缩小,这是不思议的境界。我们凡夫听了茫然无知,它是事实真相。所以我们不需要等到生到极乐世界之后,那个一念能供无量无边诸佛,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现前就做得到。这什么道理?你的清净心遍十方佛剎,你的善心遍十方尘剎,你的真诚遍十方尘剎,这就都供养到了。我们在观想当中,遍处无量无边的供具,好象这在想象,不是事实,可是你要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想象当中那些供具,十方诸佛菩萨都见到了,他也都接收到了。

  在现前,我们如何落实菩萨的教诲,「普现勇业」,勇是勇猛精进,勇是敢做敢为,儒家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勇于帮助世间一切苦难众生,但是自己能力有限,一定要藉佛力加持。所以上供诸佛,下供众生,生佛平等,修一切供养。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我们不怕艰难,不怕辛苦,我们得到这样殊胜究竟圆满的佛法,我们有心有愿,把佛法辗转供养一切有情众生,哪有不得佛力加持的道理!再看第三尊:

  【飘击云幢主风神,得以香风普灭一切众生病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的话很有趣味。「长风忽来」,主风神!「浮云散灭,慈风忽起」,慈风忽然起来,「惑苦病亡」,亡当作消除,病就没有了,你的惑、你的苦、你的病都没有了。注解的文不多,意思非常圆满。经文里头,菩萨以『香风』,这个香是表佛法的,净土里面特别重视,净宗讲的香光庄严。我们要是看到人家那个堂题上「香光堂」,就知道那是念佛堂,那是修净土的道场,香光庄严!什么香?我们燃的这个香,那个香是表法的,学佛的同修应该都知道,大家唱赞,赞子里头有戒定真香,你就明了。香代表什么?香表戒定,「香风」是什么?香风是戒定之风。香又表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诸位要是晓得这个意思,这个香风就代表整个的佛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不出戒定慧,不出五分法身;再看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佛法,也不出此。

  众生的病多,太多太多了,众生的病根只有三条,贪瞋痴,一切众生病毒的根源就这三种,戒定慧就是灭贪瞋痴的。清凉大师说得多,惑、迷惑,慧灭迷惑,戒能灭苦,定能治病,菩萨用的是什么风,我们就晓得了。我们自己有迷惑、有苦、有病,自己要知道用戒定慧三学来对治,果然把自己贪瞋痴这个病毒拔除了,你纵然这个身有病,很快就复原,里面的病毒清除了,外面感染很容易治疗。如果里面病毒不能够清楚,这个外面感染的病虽然治好了,还有复发的一天。为什么?你那个病没有断根,根是贪瞋痴慢,我们世间人一般讲的忧虑牵挂烦恼,自私自利,患得患失,这是病根,一定要拔除。一定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身是有为法,心也是有为法,八识五十一心所是有为法,不是真的是假的。你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可以帮助你拔除你的病根,这样才能够拯救你的法身慧命,法身慧命能够滋养这个生命,使你这个生命得健康长寿、自在安乐。再看下面第四尊:

  【净光庄严主风神,得普生一切众生善根,令摧灭重障山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此地注得很好,「福智庄严之风」,善根起的作用就是佛、就是智慧,「摧坏如山之障」,山在此地是比喻,比喻障碍,这个障碍是重障,是大障碍,不是小障碍。要怎样才能够克服?决定在善根。我们学佛的同修各个都有善根,这个善根不是这一生修成的,在过去无量劫中修成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凭借这个,这一生才能够得人身闻佛法,都是有来历的。这一生能不能成就?说实在的话,关键在缘分。因缘具足,你的善根倍增,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如果因缘里头有欠缺,虽有善根,善根不能增长;同时也要知道,无量劫来我们的恶习气,我们的不善那个根,也非常非常的严重。《百法明门论》里面跟我们讲的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个,不善的心所有二十六个,这就说明我们无量劫来被善的熏习,要是跟被恶的熏习两个比较一下,我们接受恶的熏习多,善的熏习少,恶的熏习力量强大,善的熏习力量薄弱。纵然我们今天心善行善,很容易被一些恶缘干扰,譬如说听到人家讲几句不好的话,我们心里会难过,虽然能够很快的就回头,你还有这个现象,你就知道这个习气多严重,一生成就那是多么的艰难!

  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方老师常常给我讲,讲的遍数多了,印象就深刻。他告诉我,佛教要复兴,非丛林制度不可。丛林制度是中国佛教的特色,起源是马祖百丈这两位大师,这两位都是禅宗第八代的祖师,惠能大师的传人,他们两个人提倡共修,依众靠众。丛林制度是什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佛教大学,我听说过去妙湛老和尚,给赵朴老就建议过,要办一所佛教大学,可惜这两位老人家都往生了。我们想想有道理,唯有一个有制度、有规模的大学,才能真正做到长时熏修。所以佛教大学跟世间一般大学不一样,它目的不一样,方法课程怎么能相同?佛教大学里面的课程是三藏经典,不但着重经典的研究讨论,深解义趣,更是特别着重经典里面的理论德行如何落实。要不能落实,这做不到,佛法怎么能兴旺起来?我们今天有这个缘分在澳洲建立一个学院,这个学院可以扩展为大学,机缘有了,学生老师到哪里找?这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我们要去找,找不到,怎么办?求佛,求佛菩萨,感应道交,佛菩萨一定把那些再来人都会送到这个学校。所以我们在想象当中,这个学校将来的人数不会很多,能够有一两百人,那就不得了!这个学校可以说「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都是有善根有福德、大愿大行,才会进入这个道场。这个道场的特色没有自私自利,确确实实能做到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一切随顺佛陀教诲。我们的根本依就是大乘经教,特别是净土五经一论,《华严》、《法华》、《楞严》、《般若》这是我们主修的课程。我们有一个两个道友,我们也很满足,一百两百我们也不嫌多,全心全力把这桩事情做好,自度度他。

  学院如何扩展为大学,不一定在我们这一生,不一定在我们这一代,我们知道,这个事情是要讲因缘的。达摩祖师当年到中国,缘不成熟,但是缘有了,不是没有,他来到中国就是有了,传一个学生,代代都是单传。到第六代惠能大师,这才把禅宗发扬光大,他传了四十三个人。可是真正把禅宗在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传遍全国全世界,不是惠能大师,是马祖百丈!又过了两代。我们今天到澳洲这是个奇迹,如同达摩祖师初到中国一样,什么时候开花结果,我想不在我这一代。我们要求的就是代代都有真正善知识,都有真修实践之人,这个道风决定要建立。我们今天是建立真正的道风与学风,我们搞这个,绝不搞名闻利养,这个样子,我们才能够化解自己无量劫来的烦恼重障,自己才真正在菩提道上修行证果,自行化他。重建佛教,把佛教导向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使社会大众耳目一新,我们干这个事情,名闻利养我们连边都不沾。我有这个机缘,我非常欢喜,我自己把我在澳洲跟此地的银行都关闭了,一切所有的完全贡献给学院,我将来自己在学院里面教一门课而已。我不去管理这个学院,所以我现在积极要找一位院长,付托他,把这桩事情办好,这是我们佛门当前第一桩的大事业。

  每个人都要认真努力的学习,我们真的从断烦恼、断习气,从这里下手,一切随顺佛陀教诲,认真的修行。修行的基础,我们今天不要求很多,只要求把我们净宗同学守则,这里面我们节录《无量寿经》上的教诲六十二条,节录《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四十四条,总共一百零六条,我们天天要反省,有没有做到,以这个来建立我们的德行。我们绝不自欺,绝不欺人,我们自己晓得,没有真实的德行,不能够接受佛菩萨的托付。今天佛菩萨将这个事业付托给我们,我们没有真正的德行,有丝毫自欺欺人,那就全盘失败,这一失败,果报肯定在阿鼻地狱,道理与事实真相,自己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要做世尊、做弥陀、做一切诸佛的真实弟子;世间别人怎么作法,与我不相干,我自己要做到,我自己要要求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要认真努力,不辜负这一个大事因缘,要自己知道珍重,知道自爱,知道发愤勇猛精进,这里头有无量无边的功德。

  机缘不是容易遇到的,比我们遇到佛法这个机缘还要希有,真正是无量劫来希有的因缘。我们有没有能够看到?有没有能够体会到?无量劫来希有因缘,没有想到在我们这一生遇到了,这想想我们不行,我们的善根福德都不够,都不够,佛现在把这个缘分交给我们,那我们就要想到,不够怎么样?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善根福德,肯定来得及,决定没有懈怠,我们也深深相信决定能得三宝加持,龙天善神拥护,肯定得到的。我们自己有坚定的信心、不坏的信心,向这个目标努力。这个事情做成功了,全世界的众生得福,我们想想还有什么事业比这个更殊胜的,没有了,我们要觉悟、要发心。我这一生听从老师教诲,念念不忘师恩,章嘉大师给我说的:「你的一生都是佛菩萨给你安排的,你自己不要操一点心。」所以我在这一生当中,我完全奉行老师的教诲,无论是顺境逆境,我知道佛菩萨安排的。佛菩萨怎么安排,我就怎么样随顺,没有成见,没有自己的想法跟看法,没有,完全随顺佛陀教诲。就像善导大师所说:佛菩萨教我们做,认真努力做,佛菩萨教我们不要做,我们决定不违犯。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学问,成就自己的道业。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我们肯定得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一段。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三四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风神长行第五句:

  【力能竭水主风神,得能破无边恶魔众解脱门。】

  这一句我们读了之后,感触很深。清凉大师注解也注得很好,「十力降魔,十军皆殄。独名竭水者,欲爱为初」。由此可知,什么是魔?佛在《八大人觉经》里面跟我们讲四大类。五阴是魔,五阴是讲我们的身心,我们这个色身是色阴;我们的精神:受想行识,受是感受,想是思想,行的意思是念念不住,识就是指阿赖耶识,受想行识就把八识统统包括了。受是前五识,想是第六识,行是第七识,识就是阿赖耶识。这不是好事情,不仅是六道凡夫,这里头还包括四圣法界,都是八识当家、八识作主。佛为什么说这是魔?不能见性,障碍你、折磨你,使你不能见性。四圣法界他用得正,所以他的过患少,佛在经上讲的「三苦」、「八苦」他们没有,他们只是障碍见性而已,就是这个障。六道凡夫那就严重了,这个魔实在讲太多太多,无量无边,叫『恶魔众』。魔之根本,清凉大师在《钞》里面讲的「欲」,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我们常常在讲席里面说,我们的病根就是自私自利,如果离开自私自利,魔虽然多,他也没有办法障难我们。我们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要不舍掉,那就跟无边众魔结下不解之缘,你决定没有办法脱离。这四大类,五阴是一类,烦恼是一类,死魔是一类,天魔是一类。烦恼是我们无量劫来积累的不善的习气,业习种子。天魔就是外面五欲六尘境界的诱惑。内有烦恼,外有诱惑,内外交感,我们还会有好日子过吗?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

  我们在历史上去观察,多少帝王将相、豪门贵族,这些人的福报都是过去生中在佛门修的,前世是大法师,弘法利生,福慧双修,才能感得人天的大福报。可是一享福,几乎把他的福报就享尽了,没有再修福。而修福当中造的业就重了,比一般没有福报的人不知道要重多少倍。佛家常讲这叫「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堕落。这些事实真相,如果我们稍稍留意,你就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你会感觉得这个非常可怕。不说别的,就说安世高这个同学,他不是做龙王去了吗?堕落在畜生道,由于前生修得不错,明经好施,畜生道里面他当龙王去了,那也享的是天福。但是他的恶习气不改,随顺烦恼,造作许许多多的罪业,他自己晓得,死了以后决定堕地狱;换句话说,前世所修的灵性不泯,他还有这个觉悟,真正遇到好同学、好同参,这同参得道了,来救他、来帮助他,死了以后不堕三恶道,帮助他生忉利天。如果他再不好好修行,发出离三界的心,六道里面的轮回不是办法。在六道里头,我们要很冷静的去思惟观察,佛讲得没错,肯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我们有没有这个觉悟?真正认识清楚,就晓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是好事情。如果是好事情,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舍弃?他都得到了,真正是古人所说的「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得到了,他的示现就是明白的告诉我们,那些是恶魔,远离为善。

  他为什么要过那种清苦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为什么过这个生活?这种生活是他在累积福报,他享受清福。这个清福一般人不懂得,清福是是什么?心地清净无为是福。世间人烦恼习气重,他不懂得,他不知道这是清福。你看看世尊为我们所示现的,人家的心多清净,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永远保持心地的寂静无为,接触一切大众,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是他的示现,是他的讲经说法,一生就干这桩事情,这种功德的累积,就是无上菩提的真因。我们在这个地方看到世尊生活目的的纯正,生活意义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与魔王波旬也是和睦相处。弘法利生,续佛慧命,这是一个觉悟的人,应当学习的,自自然然走这个道路,成佛之道。迷的人他不知道,悟的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死也称之为魔,死魔是什么意思?我们道业还没有成就,寿命到了,这是折磨。来生纵然能得人身,至少要耽误二十年,中断二十年,你又得要从头来起,这是折磨,所以把死也称为魔。我们晓得这一个事实真相,那就一定要知道,决定要在这一生成就,死了以后麻烦就大了。为什么?来生能不能得人身?既然得人身,能不能有缘闻到正法?有没有缘分遇到善友?愈想愈难,不是容易事,所以决定要在这一生成就,认真努力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们在古大德他们修证的记载里头可以看到,大部分都能在三年五年成就,三年五年的成就,他怎么成就?密集熏修。我们今天不能成就,说实在话,熏修的时间太少了,所以功夫不得力。如果我们有他那样的环境,我相信我们这些人不会输给他。最近的这个例子,我们同学要牢牢记住,居士林的老林长陈光别居士,我们同学们亲眼看见的,他是怎么成就的?四年密集熏修,他遇到好增上缘。生病了,在家里头养病,这是无比殊胜的增上缘,他不要工作了,每天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看录像带,他家里人告诉我们,每天看八小时,天天在听经,四年没有间断,一天听八个小时,他觉悟了,他明白了,放下万缘。听完经之后去念佛,念累了他就睡觉,醒过来接着再干。那就是谛闲老和尚教给锅漏匠的办法,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马上接着干,锅漏匠也是三年多,将近四年,他成功了。陈老居士这个三年他也成功了。我们要如法炮制,我相信我们同学当中大部分都能成功。

  由此可知,道业能不能成就,全在缘分。我们这些年可以说信愿行持都跟佛菩萨相应,感得佛菩萨的加持,不是佛菩萨加持不可能!我们在澳洲能建一个佛学院,我们佛学院的办法,形式是现代化的,精神承传古圣先贤的,我们要做到八个小时听经、学教,八个小时修行,所以学院将来建一个念佛堂,建一个禅堂。行门里面,不是进念佛堂,那你就进禅堂,禅净是一样的。课堂里面每天八个小时,读经、听经、自己讲经,再研究讨论,我们的课堂八个小时,这样严格的培训。我们的学制九年,普通班两年,正科班三年,研究班四年,九年用这个方法来熏习,我相信我们可以赶得上隋唐盛世。今天佛菩萨给我们这个机会,给我们这个缘分。有一些同学在打听问我,入学要有什么条件?有没有什么限制?我们的条件很简单,真干。释迦佛到晚年还收了一个老人出家,一百六十岁,所以我们不限制年龄,不限制在家出家,我们四众同修都欢迎,一定要真干,不能真干你就不能成就。这个机缘可以说是在现前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希有难逢,我们要珍惜!我们发的心真,发的愿真,有信心、有毅力,我们深深相信诸佛护念、祖宗保佑、善神拥护,决定能够像主风神一样,能破无边恶魔,魔来扰乱,我们有能力克服。再看第六位:

  【大声遍吼主风神,得永灭一切众生怖解脱门。】

  他得的这个法门,我们在现前社会观察得非常明显。现在这个世间,无论是贵贱贫富,没有安全感,生在一个恐怖的环境当中,这是有史以来所没有的一个现象。在过去,两百年前,科学技术没有发达,我们在这个世间遇到动乱,还能找一个安全地方避一避。现在科技的发达,带给我们是有一些便利,但是得不偿失,搅和得整个社会人人身心不安,这是事实。我们要怎样才能够「永灭」,把这个问题解决?清凉大师注解说得好:「毛孔慈音,灭除五怖。若百窍异吹,遍吼悦机。」菩萨的德号是『大声遍吼』,我们看了这个名词就晓得,他在那里大声疾呼,劝导大众,让一切大众知道我们恐怖从哪里来的,身心不安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科学技术?不是,科学技术像水一样,可以载舟、可以覆舟,问题是我们怎么用法,用得得当是好事。我们今天用高科技的传播来传播佛法,传播古圣先贤的福音,这是好事情。如果用它传播邪知邪见,鼓励大家去竞争五欲六尘的享受,那就坏了。这些工具没有罪,吉凶祸福在人心。如何挽救人心?如何把这些人心从竞争、斗争召唤回来,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慈悲大爱是一切众生心性里头本具的,人都知道爱人,都知道爱物。非常可惜今天他是烦恼、恶习当家,这个爱偏了,作法里头产生了偏差,本来是个好事情,现在变成恶事,变成造的恶因,感得恶果。恶果眼看着就要现前,所以才生出恐怖。世间有一些宗教盛传末日,令一切众生感到非常恐怖。宗教里头虽然说有末日,但是它也有一句话,末日是不是会现前都在人心,人心能回头,人心能向善,这个末日可以化解、可以推迟。我们相信诸佛菩萨大声疾呼要唤醒大众,断恶修善,回头是岸,我们就能够离开恐怖。第七尊:

  【树杪垂髻主风神,得入一切诸法实相辩才海解脱门。】

  风行虚空,无有障碍,象征着佛菩萨以无量智慧方便教化一切众生,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清凉注得很好:「智入实相,故妙辩如海」,实相是如如之理,也就是我们在讲席常说的宇宙人生的真相。要了解它的真相,然后你的言教从实相流露出来,那哪里会有障碍?古大德常告诉我们,「一经通一切经通」。我们要问,通到底是通到哪里?此地菩萨告诉我们通到实相。一切诸法法相不同,就是相状不同,但是实相是相同的。佛说一切大乘经,依据就是实相,这个依据,就是五重玄义里面讲的「辨体」,大乘经教体是实相。如果你证得实相,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大乘法,你不学自然就通达,为什么?从实相流出来的。我们怎样入实相?这常说的「一门深入」,深,深到见实相,然后一切经就通达。一经通一切经通,不但一切经通,世出世间一切法都通了,为什么?世出世间法是一个实相、一个理体。这个实相在宗门里面讲真如本性,宗门里面讲明心见性,心性就是实相。心性是能变,一切诸法相是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它怎么会不通达?通达之后,无障碍的辩才就现前,能为一切众生随机说法,能令一切众生皆得利益,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第八尊:

  【普行无碍主风神,得调伏一切众生方便藏解脱门。】

  调伏众生,要圆满的智慧,这个智慧是讲权智;权智是依实智而生的,实智就是实相,智入实相。《般若经》上说得好:「般若无知」,无知是实相、是如如,佛法里面称为根本智,根本智无知,它起作用叫后得智,起作用就无所不知,所以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我们要不能够契入如如,怎么能得后得智?如如的实智要怎样才能够得入?佛告诉我们,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自性本具的。现在这个智慧何以不能现前?你有障碍。《出现品》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要牢牢记住这句话,「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一语道破,我们的智慧、德能、相好跟一切诸佛无二无别,但以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明白佛说的这句话,就晓得自己应该怎么去做。我们必须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执着要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分别要放下,不再分别;妄想要放下,不再起心动念。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就得如如。你放下一分,你就得入一分,放下两分,你就得入两分,你不能放下,那你就不得其门而入。佛法修证之难,就难在这个地方,难在你不肯放下!连念佛堂念佛求生净土,堂主也常常提醒大家「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念佛才能往生。如果身心世界不肯放下,阿弥陀佛拉也拉不走。这不放下能行吗?不但身外之物要放下,这个身心要放下、要看破,看破就是要认识身不是我,再不执着这个身是我,把我放下了。到底有没有我?有我,什么是我?能变虚空法界、国土众生的那个心性是我,这是真我,佛家讲的「常乐我净」,我们要明了。

  「我」是什么意思?我是主宰的意思,我是自在的意思,能变是主宰,能变的才自在。虚空法界、国土众生都是所变,所变的没有主宰,所变的不得自在。我们要把所变的统统放下,绝不把它放在心上,对它决定不起妄想分别执着,对所变的,这样你就得入,你就入如来境界,你就入诸法实相。佛实在是慈悲,一丝毫隐瞒都没有,圆圆满满的为我们说出来,古人讲「和盘托出」,一丝毫的隐瞒都没有。决没有吝法,决没有嫉妒,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学习,这样才能调伏众生。首先调伏自己这个众生,我们自己五阴身,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身相,我们的身心得调伏了。身心得调伏的现象,我们要知道,相好庄严,调伏以后的那个形相就是华藏世界,就是极乐世界,所谓一真法界依正庄严。他的正报、他的身相,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能现的,他现出来就是这个样子的;现出的依报环境,就如同世尊在经中为我们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地,不是像我们这个地方土石瓦砾,不是的,人家大地是琉璃为地,道路是黄金铺的,黄金铺出来的道路,树木花草都是七宝成就的;七不是数字,是表法。无量珍宝,那是唯心所现,真心所现的,那个心里头一丝毫的污染都没有。我们今天用方便话来说,存真诚心,存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所现出来的境界相,华藏世界!极乐世界!

  我们今天这个世间,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众生,心不真诚、不清净、不平等,迷惑颠倒、自私自利,变现出我们眼前这个浊恶不堪的环境。不要说学佛的人,世间不学佛的人,许多科学家讲,这个地球再过五十年,就不适合人类在这里居住,浊恶到这种程度。现代人相信科学,那科学家说的话你信不信?我们在报纸杂志上常常看到,这些人在呼吁,如果我们不能改善环境,就无法生存,所以许多人喊说「地球病了」,这是真的。我们调伏众生,要先从调伏自己开始,佛法上常说,自己若不能得度,能度众生,无有是处!所以首先要调伏自己的身心。我们修行功夫得力不得力,古人常讲,都在你面孔上,所谓「诚于中而形于外」,你哪里能欺骗得了人?修行功夫得力,相貌一定是慈祥,表现的是智慧,表现的是真诚,表现的是清净平等,都在你面孔里头。现在外国人讲磁场,跟你一接触,真的一身都感觉得很舒服;有些人心行不正的,你跟他一接触,就感觉得寒毛直竖,浑身不安,外国人讲磁场的影响。我们中国人讲气氛,他们讲磁场,我们讲气氛,这个不是假的,确有其事。

  一定要调伏自己的心性,真修行,真用功,你的相貌、你的精神、你的体力一年比一年好,你修行有功夫。年龄,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澳洲土著说我们这些人,说到年龄,他们听了说这个毫无意义,人生在世跟年龄有什么相关?他们不重视,他们重视境界的提升。我们中国人也有一句话说「老当益壮」,这句话意思很深,它真正的含义是什么?老应当更强壮,不是老了就衰弱,不是的,那你是没有修行;你要真正修行的话,你年岁愈老愈强壮,智慧愈高,身体愈好,你经验丰富,真正解脱了,我们一般人讲「仙风道骨」,令一切众生见到生欢喜心,想跟你学习。释迦牟尼佛就展现这种风范,阿难看到了生起羡慕,这样才死心塌地跟佛学习,楞严会的缘起我们看到了。所以修行人一定相貌端庄,身体强壮,我们常讲不老、不病,后面不死。这是你修行功夫得力,你修行的成绩展现出来给一般大众看,用成绩接引众生,这是正确的。再看第九位:

  【种种宫殿主风神,得入寂静禅定门,灭极重愚痴暗解脱门。】

  『宫殿』表不动,这是一个建筑物,现在人讲不动产,这财产叫做不动产,建筑在那里不能移动的,表禅定,在义上代表定慧均等,禅定是定慧均等。如果是定多慧少,昏沉;慧多定少,掉举,他心不定,他心散乱。所以禅定叫调直定,你要把它调理,定跟慧要平等,他心就不动,这才能断愚痴,愚痴最难断。贪瞋痴,前面贪瞋好象来得很猛厉,实在讲好处理,痴太难处理了。瞋恚,如果有定就能把恚降伏,有智慧能把贪心伏住,有定能把瞋伏住,可是痴它要定慧调得均等,你才能够破愚痴。所以古人常讲断愚痴难,好象是断了,藕断丝连。愚痴不好断,要定慧均等才能够破得了愚痴。所以这一位主风神,他得入『寂静禅定』。世尊给我们显示的是甚深禅定,甚深禅定里面动静不二,这个境界高了,这是无障碍的大定,定慧均等才能到这个境界,定在慧中,慧在定中。《华严经》后面五十三位善知识,做出榜样给善财看,高级的禅定,佛在经上常讲「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这个定有入有出,这是初级的禅定。高级的禅定没有出入,《楞严经》上说的「首楞严大定」是自性本定,哪有出入?坐在那里是定,站着也是定,走着也是定,跑步还是定,躺在那里睡大觉也是定,没有形相,这是我们要学的。

  定到底是什么意思?《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所以行住坐卧都无碍。「不取于相」,用现在的话来说: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外不着相是慧,内不动心是定,定慧均等。这两句话如果听了还不太能够理解,我们再用现代话来说,外不受外头境界的诱惑,我们六根虽然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自己的心确实没有起心动念,看得很清楚,听得很清楚,一切都能接触到,确实没有起心动念,这是定,这是自性本定。接触外面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是慧。这个入定不是什么都不知道、无知,那不行,那不是禅定,禅定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不起心不动念。我们常讲四句: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佛在经上教给我们的不分别之道,不执着之道。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没有妄想,起心动念叫妄想。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离开了,在境界里头行住坐卧一切无碍,就是《华严》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甚深禅定。愚痴都破了,那贪瞋烦恼当然统统没有了,烦恼断尽,见思、尘沙、无明统统都断尽。这个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修、去学习、去锻炼。最后一位:

  【大光普照主风神,得随顺一切众生行无碍力解脱门。】

  这一句就入事事无碍,诸佛如来圆满的自在。清凉大师的注解:「日月明照,非风不运。智行无碍,方便力焉。」他注了十六个字。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现在虽然不住世,特别是在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把释迦牟尼佛心愿、行持说得圆满透彻,我们读了之后,能懂得这个意思,能把它落实在自己生活上,这真正学佛了。『大光普照』菩萨,他教导我们的,也是他自己修学的,实在讲就是普贤弘愿里面的两愿:「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落实了,有能力『随顺一切众生』。我们为什么不能?我们有分别、有执着。不要说别的,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印度的饭菜,印度人吃得很高兴、很欢喜,我们没有办法下咽,什么原因?我们有分别、有执着,如果没有分别、没有执着,那不是一样的吗?我们要是接受他们的宴请,请我们去吃饭,我们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就跟他打成一片,大家多么和睦!你放不下你的执着分别,那你就很难了。我们中国人吃外国东西,确确实实有时候很不习惯,习惯就是分别执着。从这一个小例子,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国土、不同的众生为什么不能够和睦相处,原因到底在哪里?你仔细去思惟观察就发现,障碍就在此地。

  所以要学菩萨恒顺,必须离妄想分别执着,才有能力恒顺,不离分别执着,决定没有办法随顺。这个境界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要在果位上来讲,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之所以称为法身大士,就是他们都契入实相,都明心见性;换句话说,都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所以他可以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和睦相处,没有一丝毫障碍。我们学佛,我们要在这个地方下功夫,我们要用智慧,不能用感情,因为感情有分别执着,智慧就没有。用理智跟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不同族类的众生相处。用智慧,不可以用情识,也就是说我们要用无分别心,不可以用分别执着跟人相处。中国谚语所谓「入境随俗」、「客随主便」,我们到人家里去,人家是主人,我们是客人,客人随顺主人,宾主就欢喜;我们到别人国家去,随顺他们的风俗习惯,随顺他们的法令规章,人家欢喜。懂得随顺,就能够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和平就现前。夫妻两个都不懂得随顺,天天吵架,家就不和。这一家人懂得随顺,家和,家和就兴旺,家和万事兴。

  中国过去读书人非常重视历史,在历史里头吸取教训。历史上,从家到国,家庭里面的兴衰,国家的兴亡,兴旺是什么因素?衰亡又是什么样的因素?因素固然多,最重要的是「和」。所以佛教的团体叫僧团,僧团是所有一切团体里面最值得人仰慕尊敬的,原因是什么?佛教僧团讲求「六和敬」,六和!我们在三皈依里头,「皈依僧,众中尊」,「僧」是僧团,是个团体,「众」是所有一切团体。佛教这个团体,在世间所有团体里面,是模范团体,那个「尊」就是模范团体。什么是模范?和睦是大家的模范,六和!和睦就无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真实智慧,这是定慧等运,这是高度的善巧方便。今天我们将主风神的长行讲完了,下面是偈颂,偈颂也是十首,我们下一次再讲。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三五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风神偈颂第一首:

   【尔时无碍光明主风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风神众,而说颂言。】

  这个说偈的仪式已经说过多遍,可以不必再说,我们看偈文:

  【一切诸佛法甚深,无碍方便普能入,所有世间常出现,无相无形无影像。】

  这一首是无碍光明主风神的赞颂,在前面长行文我们读到的,他是修学「普入佛法及一切世间」,这样证得解脱的,意思就是世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一定要能看得出来。所谓世法跟佛法,实在上讲没有界限,仅有迷悟不同,觉了一切法都是佛法。佛这个字是觉的意思;如果不觉,不觉就叫世间法。世间是什么意思?世间是有隔碍的意思,有障碍,「世」是过去现在未来,「间」就是讲的十方。觉了之后,十方三世都没有了,所谓是「十世古今,不离一念」,那是觉悟了。所以觉了没有一法不是佛法,迷了没有一法是佛法,这个原理原则我们总要把它掌握住。那我们看菩萨的赞颂,我们就能在这里面学到东西。

  『一切诸佛法甚深』,这个甚深是法性所显示的,佛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就是甚深,甚深之法我们怎样才能够得到?第二句就说了,『无碍方便普能入』,《华严经》讲到最后无障碍的法界,你看看《四十华严》的品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无碍境界,清凉跟我们讲的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无碍?他末后一句说了,『无相无形无影像』,哪里会有障碍?这一句话跟《般若经》上讲的完全相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能现相的心性这是真的,佛法里面讲真与假的定义,真就是永恒不变,永恒的存在,这是真的,凡是会变异都是虚妄的,所以十法界是虚妄的,不是永恒的,这些现相唯识所变的。那我们要问,诸佛剎土是不是永恒的?不是的,诸佛剎土有四种土,这四土里面只有一种土是永恒的,常寂光土,没有生灭,没有变异,常寂光,其余的三土也是虚妄。常寂光土,「无相无形无影像」,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能说这个相没有,相有,相有佛家讲妙有、幻有,它不是真有,就是说它绝对不是永恒存在的。

  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讲佛的实报庄严土,世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确确实实也有入般涅盘的那一天,不过他那个世界福报大,非常殊胜,他只有正法,没有像法,更没有末法,阿弥陀佛上午示现入般涅盘,下午观世音菩萨就成佛了,示现成佛,这个不可思议。不像我们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入灭后,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才来成佛。阿弥陀佛示现般涅盘,阿弥陀佛的净土就没有了;观世音菩萨示现成佛,那是他的净土。观音菩萨也有入灭的一天,入灭之后亦复如是,大势至菩萨接着就成佛,所以那个报土是无比的殊胜。由此可知,凡是有相的都不是真的,「无相无形无影像」这是真的。可是你要晓得真跟妄是一,如果真跟妄是二,那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一切诸法永远是真妄和合,我们从妄里面见到真,从真里面彻底明白它是妄,这才能觉悟。

  『所有世间常出现』,「所有世间」不但是十法界六道,包括一真法界。我们虽然不能契入这样甚深,我们要明了,我们要向上,不断的努力把自己往上提升。提升的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方法虽然多,但是它的原理原则就是一个:看破、放下。知道一切法「无相无形无影像」,这看破了,真正看破之后,你才能把妄想分别执着彻底放下。再看第二首:

  【汝观如来于往昔,一念供养无边佛,如是勇猛菩提行,此善现神能悟了。】

  第二尊普现勇业主风神,他得的是「无量国土佛出现咸广大供养解脱门」,菩萨是修供养的,从供养当中福慧双修,成无上道,给我们示现的圆成佛道种种不同的法门。偈颂第一句,『汝观如来于往昔』,这是说一切诸佛如来,你仔细观察,他在成佛之前作菩萨的时候,天天修供养,一念供养无边佛,他用什么供养?法供养。给诸位说,一念是真正的供养,一念就是净宗里面讲的一心不乱,这是真供养,这是究竟圆满的供养,理事具足,四种无碍具足。

  『如是勇猛菩提行』,我们要懂得,一念我们做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无论如何要向这一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去迈进。尤其是净宗的学人,净宗学人学什么?无非是修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个法修成了,佛在经上讲「心净则佛土净」,净土就现前了。清净心现清净土,一念心现一真法界,不就这么个道理吗?由此可知,我们要放下虚伪的心,修真诚心;放下染污的心,修清净心;放下高下的心,修平等心;放下迷惑的心,修正觉心;放下自私自利的心,修慈悲心,我们从这里才有一个入手之处。不这样真干,那我们方向目标全都错了,要勇猛精进,普现勇业主风神教导我们的,这是真正的供养。再看第三首:

  【如来救世不思议,所有方便无空过,悉使众生离诸苦,此云幢神之解脱。】

  飘击云幢主风神,他的法门是以「香风普灭一切众生病解脱门」,这个确实,这个世间往往这里有一些传染病,有些瘟疫,一场大雨、一阵大风过去之后,这里病菌就消除了。我们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菩萨这个风是戒定真香的香风,众生的病毒贪、瞋、痴,我们用这个风,这个风是什么?要形成风气,我们要形成什么样的风气?真诚的风气、清净的风气、平等的风气、正觉的风气、慈悲的风气,我们用这个,这里面戒定慧、五分法身都具足了,我们用这个风。

  『如来救世不思议』,不思议是指它的方法,理论方法都不思议。『所有方便无空过』,「所有方便」就是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穿衣吃饭,待人接物,决定没有空过的,念念、时时、处处永远没有间断,帮助众生离苦,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报,这是云幢神的解脱。第四首:

  【众生无福受众苦,重盖密障常迷覆,一切皆令得解脱,此净光神所了知。】

  净光庄严主风神,他的法门是「普生一切众生善根,令摧灭重障山」,从这儿解脱的。「解脱」就是解除他的烦恼、习气;脱,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那他就作佛去了,所以解脱就是成佛。「门」是个门径、方法,他从这个方法、这个门径,我们一般人讲修行证果了。他从教学,教学这个方法是自利利他,是教学相长。我们今天选择的是这个法门,所以我们一定要能够意识到、观察到,众生无福才受苦受难,我们现在这个世间就是如此。也许你问,现在这个世间众生得大富贵的人很多,怎么说他受众苦?如果你有机缘接触这些富贵之人,你问问他生活快乐不快乐?他会告诉你,他烦心的事情很多,身心都不安稳,现前未来都没有安全感,他怎么不苦?如果以佛法里面讲的苦来一衡量,那他全部具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他统统具足,他怎么不苦?苦苦、坏苦、行苦圆满具足。何况目前享受这一点福报,这是过去生中所修的,有福没有德,那个福报很快就消尽。福寿绵长需要德行,德行能造福、能增福,福虽然在那里消,但是他这边有增长的,这个福报才是真的,生生世世享不尽。

  众生的德一定要靠学,不学你怎么懂得修德?修福积德你不懂。凡夫投胎得来这个身,得身之后就有隔阴之迷,不晓得过去生中事情;如果知道过去生中,这事情就好办,才知道现前的生活这种果报,过去世造的是什么因,真正明了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一定得苦报。菩萨在此地告诉我们,众生之没有福、受苦,原因是什么?『重盖密障常迷覆』,盖是五盖,就是五欲的烦恼,财、色、名、食、睡这五种东西把我们的性德盖住;障,二障,烦恼障跟所知障。我们的障、我们的盖要不除掉,你永远就不可能离苦;你要想离苦,你就得要觉悟,你得要看破五欲六尘是苦,染污清净心,障碍智慧德能。烦恼障跟所知障是苦难的根源,烦恼不断怎么行?所知不破怎么行?那我们晓得菩萨如何帮助一切众生?除了教化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今天我们弘法订的一个总题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佛菩萨圆圆满满的把这两句话做到了,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只要他觉悟,他除去他的障盖,他就得解脱。这是净光庄严主风神他所修学的法门。第五首:

  【如来广大神通力,克殄一切魔军众,所有调伏诸方便,勇健威力能观察。】

  力能竭水主风神,他得的是「能破无边恶魔众解脱门」。在长行里面的名号,跟偈颂里头有一点点差别,偈颂是讲『勇健』,长行里面是讲「力能竭水」,名字虽然不一样,意思能够会通。第一句说『如来广大神通力』,要想克服一切魔障,经文里面讲的「无边恶魔众」,恶是指的十恶,魔是讲折磨,用什么方法能破恶魔?用戒定慧三学,你就能够克服一切魔众。『所有调伏诸方便』,都不离戒定慧三学,有智慧你才不受魔的诱惑,有定力你才不造十恶业。世间读书人常讲把持得住,自己要有能力把持得住,决定不动摇,决定不为境界所转,这个道理要懂。所以修行在哪里修?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起心动念之处,在这里下功夫。自己一定要确立自己的目标方向,永恒不变。无论我们遭遇是什么样的环境,顺境善缘决定没有留恋,一留恋就被爱欲牵着你走,逆境恶缘不为它所动,于是顺逆境界都是增上缘。《华严》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菩萨示现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显示那是现实的人生,看看善财在那个环境里头怎么成就的?我读《华严经》,我看出来了,他的成就秘诀就是「恋德礼辞」。「恋德」怎么讲?就是我们这几年提倡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永远感恩,顺境感恩,逆境也感恩;「礼」是恭敬,「辞」是什么?绝不沾染,不被它所染,说一句粗显的话,绝对不把它放在心上,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叫「辞」,辞是远离,就是放下。顺境善缘也放得下,逆境恶缘也放得下,既然放下,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是平等的,平等真法界,怎么不感恩?自己境界往上升,决定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在这里面去锻炼,锻炼自己纯净纯善的心性。没有这些境界,没有这些善恶缘,我们到哪里去修行?所以我们对于善人,我们感激他,对于恶人,我们也感激他,无一而不感激,这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个人多幸福多快乐!我常讲,前途是一片金色光明,一定要真干!我们要学佛菩萨,人生在世不能有一个恶念,无论对什么样的众生,不可以有一个恶念。那「所有调伏诸方便」,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能排上用场。下面我们看第六首:

  【佛于毛孔演妙音,其音普遍于世间,一切苦畏皆令息,此遍吼神之所了。】

  第六尊是大声遍吼主风神,他得的是「永灭一切众生怖解脱门」,怖是恐怖。我们读他的赞颂,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我们有非常深刻的感触,因为这个时代的众生确确实实是生活在恐惧之中。他怎样永灭一切众生的恐惧?赞颂里面讲得明白,『佛于毛孔演妙音』,「妙音」广义的来说,就是一切佛法。佛出现在世间,一生为众生说经讲道,这是妙音;狭义的来说,教导一切众生念佛,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妙音当中的妙音,我们要懂得。古大德常说,六字洪名功德不可思议,这个名号的义理太深太深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没有办法知道得究竟圆满,我们从古大德教导之中,稍稍能体会得这一点意思。古大德说:「一心持名」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在四十八愿里面这是第十八愿,所以有一些人现在就指第十八愿叫做本愿,他们就依这个方法来修学,称为本愿念佛,那能不能成就?我看很难,他讲的是没有错,理论上讲,决定没有错,但是他不了解,他入得不够深,把本愿曲解了,所以变成什么?变成所知障,一生依照这个法门用功修学,最后不能往生。那本愿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再深入的观察,第十八愿就是四十八愿的精华,四十八愿就是说明这第十八愿的。由此可知,第十八愿圆圆满满的包含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缺一条,第十八愿就不圆满;如果只有这一愿,其余四十七愿都没有,这一愿也没有,我们就知道本愿念佛它错在什么地方,就知道了。再深入的观察,古来大德教给我们,这部《无量寿经》就是解释四十八愿的,《无量寿经》不能够通达明了,你怎么会懂得四十八愿?再深入一层,古德告诉我们,《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所以我常常劝同学们,你们如果要想把《无量寿经》讲好,你不通《华严》不行,《华严》是《无量寿经》的注解,不通《华严》,怎么能把《无量寿经》讲活了?再深入一层看,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皆是《华严经》的注解,如果把这些关系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晓得,《华严经》就是一切经,《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四十八愿就是《无量寿经》,第十八愿就是四十八愿,会归到最后一句「阿弥陀佛」,这才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确实「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就叫做妙音。从一句佛号一直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妙法,都叫妙音,「佛以毛孔演妙音」,这是不思议的境界,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

  『其音普遍于世间』,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有耳不闻,为什么不闻?你有盖、你有障,「重盖密障常迷覆」,所以确实佛的光明遍照,我们有眼不见,佛的妙音遍于世间,我们有耳不闻,我们需要主风神的帮助,除去我们的障碍,我们才能够接受佛陀的妙音。这个话意思能懂吗?我们说得更具体一点,五欲六尘的念头少一分,烦恼习气放下一分,你对如来经教就能体会得一分;你能放下两分,你就能体会得两分,你能放下十分,你就有能力体会得十分。你要是不肯放下,你就不得其门而入。放下重要!我学佛五十年,功夫得力的是章嘉大师的教诲,他教我「看破放下」,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不仅是这一生,生生世世修菩萨道就是这两种方法辗转增上,才有一点成绩表现,这两种功夫缺一不可。章嘉大师跟我讲的看破放下,因为那个时候我刚刚起步,他这个说法我能听得懂,要用佛法名词来讲「定慧等运」,那我就不懂了,慧是什么?慧是看破,定是放下,你不放下,你怎么会得定?所以章嘉大师有方便,用这个方便法我懂,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法,我一听就明了,就知道怎么学。这是『一切苦畏皆令息』,确确实实转迷为悟,果上自然转苦为乐,离苦得乐了。下面第七首:

  【佛于一切众剎海,不思议劫常演说,此如来地妙辩才,树杪髻神能悟解。】

  树杪是树梢,树杪垂髻主风神,他得的是「入一切诸法实相辩才海解脱门」,我们在赞颂里面看到,他在表演。佛于一切众剎中,你看看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范围,哪里是一个道场、是一个角落、一个处所?不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契入佛的境界,心量太小了,起心动念「我家」、「我的道场」、「于我有没有利益」,这样的妄想分别执着要不能够突破,严重障碍自己的菩提道,你怎么会有成就?我们看到《华严经》上,每一位菩萨、每一位善友个个都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没有一个是小心量的,每一位善友都用的是真心,决定没有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境界都是『一切众剎海』。我们常讲虚空法界一切诸佛无量无边的国土,这里面所有一切众生是佛菩萨教化的对象,不是一尊佛只教化这一个区域,那是佛的方便说。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教主,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教不教化极乐世界众生?教不教化他方诸佛世界众生?教!决定没有分别,我们要发心,要发大心,至少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的心量要扩充到全球,从这个地球再引伸到其他的星系,没有这种心量怎么能学佛?

  第二句『不思议劫常演说』,前面一句是从空间上讲,这一句是从时间上讲,空间无量,时间无限。「常」是永恒不断,不断在演;「演」做样子、做榜样,不断的在说。『此如来地妙辩才』,前面我们所读到的,他是深入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明心见性,诸法实相就是心性,心性的体、心性的相、心性的作用。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辩才无碍,这个辩才不是学来的,称性起用;法也不是学来的,称性而说。如何能称性?必须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的灾难、我们的病根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个根不拔除,你怎么能见性?你怎么能得如来辩才,怎么能够得如来果地上的智慧神通?全在放下,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树神觉悟的法门。再看第八首:

  【佛于一切方便门,智入其中悉无碍,境界无边无与等,此普行神之解脱。】

  普行无碍主风神,他得的法门是「调伏一切众生方便藏解脱门」,我们在赞颂里面看出,实际上他是诸佛如来的化身。『佛于一切方便门』,这个话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他不是普通人,他是佛;『智入其中悉无碍』,于是我们晓得障碍从哪里生的?障碍从情识生的,情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法界本来是无障碍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就是自然现象。为什么产生障碍?不是从妄想分别执着,从什么生的!佛菩萨何以住无障碍的法界?就是因为把妄想分别执着永远断灭了。我们假如也能把这个东西永远断灭,我们跟佛就没有两样,这个东西灭掉之后,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现前。「智入其中」,「中」就是指一切方便门,智入方便,这个方便就是后得智,就是权智。在此地我们再把话说清楚、说明白一点,什么是实智?什么是真智?离妄想分别执着就是真智、就是实智,《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无知之智就是真智、就是实智,真实智慧。起作用的时候就是入方便,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方便,智入进去了,这是方便般若,这是善巧,这是利益一切众生。诸位要晓得,真实的智慧是自受用,自受用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说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自受用;权智是他受用,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他受用,利他的。自利利他没有妨碍。『境界无边无与等』,你在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国土广度众生,帮助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普行无碍主风神从这个法门证得无上菩提的。第九首:

  【如来境界无有边,处处方便皆令见,而身寂静无诸相,种种宫神解脱门。】

  这是种种宫殿主风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得入寂静禅定门,灭极重愚痴暗解脱门」。现在社会许多广大的群众,确确实实是有极重的愚痴,所以众生难度,地藏菩萨在《本愿经》里头感叹着说:「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主风神在此地教导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教化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要入寂静禅定,寂是寂灭,清净寂灭。灭什么?灭妄想分别执着,这个话是佛在经上说的,比较好懂,妄想,无明烦恼;分别,尘沙烦恼;执着,见思烦恼。我们要说这些烦恼大家不好懂,说妄想分别执着大家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这个东西要灭,我们才能入得了寂静的境界。

  禅定是定慧均等,一定要调和自己的定慧要均等,这个在前面跟诸位说过。有定无慧跟有慧无定都不能解决问题,偏于一边。我们众生的病根,极重的愚痴,贪、瞋、痴,如果是有定没有慧,定能伏贪瞋,不能断愚痴;有慧无定虽然能伏愚痴,不能够降伏贪瞋,所以决定要定慧均等,你才能够永断三毒,才能够灭「极重愚痴暗」。所以我们自己要帮助众生,先要帮助自己,自己不能得度,怎么能够度人?我们是用持名念佛这个方法修甚深禅定,怎么能说念佛不是禅?佛在《大集经》上明明给我们说:「念佛是无上深妙禅」。不拘形式,行住坐卧都在禅定之中,就是这一句六字洪名绵绵密密不间断,心里面系念着这一句名号字字分明,这是慧;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都念掉了,那是定,所以我们执持名号这个时候是定慧等学。因为有定功,所以贪瞋念头不起;因为有慧、有觉,这六个字念念分明、字字分明,所以不痴,远离愚痴。所以会念的人,这一句佛号断贪瞋痴,这是灭极重的三毒烦恼,这是『种种宫神解脱门』。

  再看最后这一首,大光普照主风神,得随顺一切众生行无碍力解脱门。大光神他所修行的这个法门,我们看他的赞颂:

  【如来劫海修诸行,一切诸力皆成满,能随世法应众生,此普照神之所见。】

  大光普照主风神,偈颂的头一句『如来劫海修诸行』,这是讲时间之长。众生成佛跟诸佛如来修行没有两样,诸佛如来长劫修行,我们要学佛的耐心、恒心,永远不变,修行决不是短时间的,是长时间的。修成究竟圆满的佛果成了佛,成佛之后还修行,成佛之后做那个修行样子完全是为众生的,给众生做示范,给众生做榜样,不是为自己,自己圆满了。所以自己没有成佛道之前,修行是自利利他,成佛道之后完全为众生表演修行,永远没有间断。『一切诸力』,「一切诸力」在大乘经上常讲十种力,如来果地上的十种力,这十种力展开,是无量无边的德能。「力」是能力,统统成就,统统圆满,这是我们常常看到赞叹佛万德万能,这一句就是如来的万德万能,他有这样的能力。所以『能随世法应众生』,这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众生」里面修什么?修自己的功德,也帮助也成就他的功德;「随喜功德」是双关语,成就自他。所以「能随世法应众生」,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

  我们修行稍稍有一点小的功夫,这个小功夫是什么?不被境界所转,自己在境界里头能做得了主宰,这叫小功夫;也就是我们讲,你真的能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无论什么境缘当中,你能够生欢喜心,你不会被外境所动摇,这是小功夫,佛家常讲「八风吹不动」。不要满足这小功夫!这小功夫你就能够觉察到感应,我心有感,有求于佛菩萨,佛菩萨真的就有应,你能够体会得到、觉察得到有感应。『此普照神之所见』,我们真的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自己会觉察到。好,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三六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火神十法:

   【复次普光焰藏主火神,得悉除一切世间暗解脱门。】

   这一段也是举十位上首来做表法。『主火』,我们前面曾经介绍过,这一类的大众,他们能示现种种光明,光明表智慧,息灭一切众生热恼。凡是从事于这一类工作的人,都是属于主火神。由此可知,《华严》里面所讲的主火,不是普通的火,智慧之火,光明遍照。

   第一位他的德号『普光焰藏』,我们从名号里面可以想他的意思。「普」这个字很难做到,如果有私心、有我,普就做不到。为什么?有我就不会平等,就有分别执着,无我才能够离一切分别执着,才能做到普,所以佛法里面讲普度众生。这也就是现代所谓多元文化,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对于一切众生平等看待、和睦相处、互助合作。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教化世间,他的教化比较上要深,为什么?智慧是破无明烦恼,我们从这个地方能够想象得到,他们是高级的教学,像我们世间研究所的性质。『世间暗』就是一般讲的愚痴、无明,特别是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为什么今天社会这样的动乱不安?这个原因是没有智慧,是痴暗造成的。

  「普光焰藏」是什么?就是大乘佛法,一乘了义的佛法。唯有一乘了义佛法,才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破除无明烦恼。菩萨在世间,以种种示现,这是这一类里头第一尊,由他这里来开端。我们学佛,学佛的目的,这个地方很鲜明的为我们显示,学佛学什么?学智慧、学光明,以这个为修学的目的这就对了。怎么样把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光明显示出来?一定要破除愚痴。愚痴不除,智慧不能现前。破除愚痴的手段,不能不修定,不能不持戒。佛告诉我们,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一定的程序。如果说我们不要戒、也不要定,就想开智慧,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违背了自然法则。纵然我们讲世间有一等天才,佛法里面讲有顿超的根性,顿性的人,顿性也没有离开戒定,不过人家戒定慧一次完成,所以叫圆顿根性。不是这个根性的人,那要戒定慧逐步完成,这种根性叫渐根。顿、渐是这个意思,不是说顿根的人可以不要戒定,那就完全搞错了。再看第二尊:

   【普集光幢主火神,得能息一切众生诸惑漂流热恼苦解脱门。】

   前面第一位是从破除根本无明下手,第二尊以后从别相上说,我们一般讲枝末无明。『一切众生诸惑』,「诸」是多。我们对于世出世法都迷,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它的道理、它的相状、它演变的过程、它的结果、它的影响,我们确实一无所知,这叫「诸惑」。因为不了解诸法实相,所以才流转六道,流转六道根本的原因就是迷惑。漂流在六道,哪有不受苦恼的道理?所以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绝大部分是在事相上,随时随处为我们慈悲指点。今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最苦恼的一桩事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善缘少、恶缘多,彼此怀疑,彼此不信任,彼此防卫,这些疑虑不但没有消除,实际上与日俱增,这还得了吗?彼此身心不安。讲到最贴近的夫妻,这个现象在这个世间很普遍,夫妻是整个社会基本的一个细胞,社会组织里头最基础的一个组织,这个组织产生问题了,这个人要命了。所以今天很多人说社会病了、地球病了,讲世界末日,我们看到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叫末日现象。有没有救?说实在话确实有救,谁能救?大乘佛法。菩萨德号里面,德号有意思,『普集光幢』,不是用自己一个人的聪明智慧,一个人的主张、方式,不是的,集思广益。用真诚心、平等心去向各个不同的族群、各个不同的宗教、各个不同的行业,这里面有真智慧的人,虚心向他们请教,「普集光幢」!这才能解决问题,佛用这个方法。佛法再好、再高明,如果不用这个手段,佛是用平等心,但是世间人心不平,他不服,你对他好他不知道,他不但不接受,他还要反抗。这就是权智善巧方便,用这个方法来教化众生,显示放弃自己的成见,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意见,只要这个意见是好的,是大公无私的,是真正能够帮助解决世间苦难的,都好!何必坚持自己的方式、坚持自己的主张?产生许多障碍,这不是功德,这是罪过。我们在这个地方要知道怎样去学习。第三尊:

   【大光遍照主火神,得无动福力大悲藏解脱门。】

  「普集光幢」是讲原则,『大光遍照』这就落实了,真正做到与一切众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真正做到互助合作。众生何以过得这么辛苦?前面讲没智慧,这个地方又提醒我们,不但没有智慧,没有福德。没有智慧,我们要教导他,帮他开智慧;没有福德,我们要修福,我们修的福让他们去受用。世尊当年在世,与他的这些弟子,大菩萨、大声闻,日夜无间断的福慧双修,他们没享受过,佛与弟子,整个僧团都过托钵的生活,他们所修的福慧,都拿来供养大众。有形的方面,我们讲产生了对整个社会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是明显的;暗中的,感得诸佛护念、天龙善神保佑这一方,这是一般普通人肉眼看不见的,感触不到的,那个修行人、心地清净的人很清楚,利益无边。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目的要后世的同学能够得到启发,依教奉行。尤其是在现前这个时代,要照佛经里面讲,五浊恶世浊恶到极处,世尊在三千年前讲「五浊恶世」,我们很难体会,今天讲「五浊恶世」,我们一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我们看到了,我们亲身处在这个浊恶的时代。所以我们要学佛,认真努力修福修慧,要修大福大慧,惠以众生真实之利!

  经文里面讲的『得无动福力』,这是大福。世间人修福没有到这个功夫,为什么?他还会起心动念,这就不是大福。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诸位想想这是何等甚深的大定?定是福,定不但生慧,也生福德。许多人都知道,定能够现通,通是福。『大悲藏』,如果没有大悲心,这个福就不会送给别人享受,一定要有大慈悲心,把自己的「大光遍照」,这是智;「无动福力」,这是福,自己的福慧供养一切苦难众生。第四尊:

  【众妙宫殿主火神,得普能除烦恼尘解脱门。】

   这一段,清凉大师注解得比较多,他说「有云:准梵本,神名胜上蕊光普照」,但是我们这个本子是「众妙宫殿主火神」。「法门」,他修的法门,有的经上说「普能除烦恼尘」,这是我们这里有的,但是有的本子说「观如来神通力示现无边际」,文虽然不同,意思都能会通。清凉的注子说得好,要想帮助苦难众生,首先要成就自己的福慧。菩萨功德殊胜,为什么?人家福慧是无量劫修成的。我们不能够轻视自己,轻视自己是错误的,在这个时代,只要对佛法具足信心,欢喜学习,都是过去生中有大善根的人,虽有善根,未必修福,所以实实在在没有福报,纵然有福报没有福德。我们今天在佛门里面,看到这些出家人,确实也有少数有福报的,但是他的福报自己受用,没有给一切众生受用,虽有福报没有福德。有几个人能够像印光大师、像虚云老和尚?这两位大德他们有福德,他有大福报,但是自己不享受,自己一生都过清众的生活,福慧都供养社会苦难大众。这两位大德给我们做了示范,我们有没有看出来?有没有体会得?有没有发心向他们学习?

  清凉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他说「或有本则具云」,版本不同,有的版本说「众妙宫殿主火神,得大慈悲广荫众生解脱门」,清凉说得好,他说可能是「传写脱漏」。总而言之,在此地我们要懂得如何来学习。「众妙宫殿」是显示福,「大光遍照」是表慧。我们接着看第五尊:

   【无尽光髻主火神,得光明照曜无边虚空界解脱门。】

  这位菩萨在此地显示的,要我们拓开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量大福就大,不但智大,福也大,所以他修学的法门是『光明照曜无边虚空界』。虽然多劫修成,修的是什么?我们一定要懂得,除障而已。智慧德相是自性本具的,不是从外头得来的,菩萨作斯示现,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觉悟,回头是岸。

  清凉在注解上有两句话,他说「穷灵极数,妙尽难思,实为惑本」,这两句话说得好。可是我们一般人看到这两句,不知道这是无明的根本,以为这样做学问还是对的。如果我们读《楞严》,佛在《楞严经》里头讲的拿来一对照,我们就相信了,清凉大师讲的有道理,这个道理甚深甚深。佛在《楞严经》上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清凉在此地讲的「穷灵极数,妙尽难思」,想一想是不是佛讲的「知见立知」?诸位要晓得,无明的本跟自性本具般若的本是一个本,这里面的差别就是觉、迷,迷了有知见,迷了有思,觉悟了没有知见,觉悟了没有思,差别就在此地;所以佛法说它是「正因佛性」。「智照心源」,这是「了因佛性」。凡夫不善用心,为什么?不知不觉,好象自自然然他就心外求法,所以明心见性难!不但见性难,连我们念佛功夫成片都难,他搞错了。菩萨们聪明,他们用心是内照,观世音菩萨在楞严会上告诉我们的,他是怎么用功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无上道是无上正等正觉,人家向内,他不向外,这就成功了。我们专向外,举个最浅显的例子,专看别人的毛病,专门天天在留意别人、批评别人,心都在外头。菩萨不一样,菩萨回光返照,看到别人毛病,他立刻回过来想想我自己有没有,这就叫回光返照,这就叫内学,人家是这么成功的。看别人有好处,回头照照自己有没有?有好的要保持,不要失掉,把这个善因、善心、善行要叫它增长;看到别人的过失,立刻就想自己有没有?有,赶快把它灭掉,不能让恶念、恶行增长,这是四正勤,四正勤就是内学。用这个方法断恶修善,然后再升级,那就是修清净心,修清净心一定要用「智照心源」才能成就。心境都是广大而无有边际的,不用这个功夫,心量怎么能够拓开?实际上拓开心量是恢复本有的心量,这才能修大福大慧。再看第六尊:

  【种种焰眼主火神,得种种福庄严寂静光解脱门。】

  第六尊,清凉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体寂发照,名寂静光。以斯成福,庄严身相。」『种种』是多,『焰眼』是智眼,种种智眼观察世间种种的境界,这样才生福。清凉注子里头说得好,「体寂发照」,在一切境界里面修清净心,清净到极处就是寂静,菩萨果位里面讲「寂灭忍」,这达到最高的。在《仁王经》里面,寂灭忍的境界是法云地、等觉、妙觉,法云地是下品,等觉是中品,妙觉是上品。寂灭忍下一层那才叫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七地、八地、九地;寂灭忍是十地、等觉,这才如来果地。心要不清净,哪里来的智慧?智慧不是说听得多、看得多,不是从这儿来的。如果一个人一味只知道广学多闻,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常识丰富、世智辩聪,他没有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从禅定里头来的。说禅定很多人不太容易理解,我们讲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里头来的,这大家比较容易懂。人真诚到极处、清净到极处、平等到极处就生智慧。真诚、清净、平等就是禅定,禅定里面生智慧、生福德,慈悲是福。所以清凉讲「庄严身相」,我们在这个身相上就放光动地,我们一般人讲的风度光彩,让一切大众跟你一接触,就感到你这个人充满智慧,充满慈祥,外国人讲磁场,他看到你他就生欢喜心,这就是福慧的加持。他欢喜他就想跟你学习,所以这种加持也就是接引。没有福不能度众生,度众生一定要有大福,福要靠自己修。第七位:

  【十方宫殿如须弥山主火神,得能灭一切世间诸趣炽然苦解脱门。】

  『一切世间』这是指六道,六道众生苦。佛菩萨去帮助他,帮助众生首先要懂得观机。众生苦难多,苦难最严重的是什么?苦难的根是什么?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教诲我们「从根本修」,我们也要懂得从根本的这一方面来帮助众生,来挽救众生。一切苦难的根本是知见不正,也就是说他对于许许多多的事理现象他想错、他看错,于是从错误的想法看法里面,当然他也就说错、做错,这样才产生严重的恶报。我们同修们都知道,种善因得善果,造作恶业肯定有恶报,这是没有法子避免的。于是我们看看要怎样帮助现前的众生,根本的方法就是弘法利生,帮助培养弘法人才,这是从根本救。我们发心的同修们,发心出来讲经说法,这个在世间一切行业里面,是一个很清苦的行业。中国古人知道,对这个行业的人非常尊敬,称之为清高士,他物质生活很清苦,他是高人、高士,士是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他是世间的楷模。现在人不懂,对于这些人没有看在眼里,不知道尊重,不知道他们的可贵,用轻慢的态度来对他,所以今天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辛苦。觉悟的人晓得,这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我们受这个苦难是值得的,因为得利益的众生很多很多,我们受这一点苦难算什么?只要众生得离苦,我们就快乐,我们就得到大安慰。

  全心全力教化众生,要达到这个目的,先要修自己;换句话说,最低限度要做到我能说到的我就能做到,至少要达到这个境界。我说到做不到,自己的德行没有能够建立,如何能感化别人?你的弘法利生,在效果上来讲大打折扣了。要能够在弘法利生收到很好的效果,你要记住,一定要说到做到。古人难得,古人在没有说之前先做到,「先行其言」,所以他教化的效果非常殊胜。释迦牟尼佛如是,孔老夫子也如是,先行其言!这是大圣,我们应当要效法,这样才能真正是上报四恩、下济三苦。第八位:

  【威光自在主火神,得自在开悟一切世间解脱门。】

  『威』是威德、威神,形容智慧、光明,唯有大威德、大智慧的人他才自在;『自在』,就是《华严》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的法门是『自在开悟一切世间』,「一切世间」不仅包括六道,还包括十法界。十法界里面一切众生,菩萨都在帮助他们。从威光菩萨来说,我们自己要没有得解脱,就不能得自在,自己没有得到真正的大自在,如何能帮助别人自在?大自在是一切众生梦寐所希求的,谁不想?修行人想,不修行的人也想,虽然想,想不到。菩萨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从看破、放下来的。你不看破、你不放下,你怎么会得自在?自己真看破、真放下了,示现大自在、示现大智慧、示现真正的福德。众生常常在那里观察,总有一天他豁然省悟过来:「这个作法是对的!这样生活是正确的!」那他就得度,他就开悟了。所以开悟不一定是从讲经说法,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开悟的人很多!我们要把自己的智慧、福德、自在,表现在自己的六根,「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放什么光?智慧、自在、光明,菩萨的德号「威光自在」,以这个去感化众生、帮助众生。第九位:

  【光照十方主火神,得永破一切愚痴执着见解脱门。】

  清凉这里注得很好,看清凉注解:「分别法相,永离不了愚痴」;不分别法相,也永远离不了愚痴,怎么办?要学菩萨,分别法相要「悟法实性」,你就得解脱。我们一般人的困惑在哪里?就困惑在着相上。分别而不执着,连分别也不执着,所谓分别即是无分别,无分别跟分别是一不是二,你就解脱了。解脱门就是不二法门,你还有二你就解脱不了,你怎么能够破一切愚痴执着?这个「见」是见解,是从心上讲的,不是从事上讲的,把执着的见解、分别的见解、妄想的见解都要放下,《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那就解脱了,那就『永破一切愚痴执着见』。这个见是念头,这才真正彻底。我不着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功夫浅,虽然相不执着,你念头还有,你还有念头。真正「永破」是连这个念头都没有了,这才是真正永破。

  『光照十方』,所以得法里面讲「一切」,十方跟一切互相照应。这里头就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功夫才圆满成就。从哪里下手?就在日常生活当中、饮食起居里头,去做功夫、去回光返照。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凡夫用妄想分别执着,把这个境界变成六道、变成污染,严重的污染;佛菩萨也是同样的处在这个境界里头,他们高明的是他用六根根性,观察外面六尘的尘性,这就解脱了,差别就在此地。为什么?性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相里头有妄想分别执着,性里头没有。或者我们讲情识,情识里头有妄想分别执着,性里头没有。交光大师注《楞严经》,主张的「舍识用根」,道理就在此地。天台大师讲《法华经》,三止三观,没有离心意识,虽然很高明,可以达到相似境界,依他那个法门去修,可以修到四圣法界,超越六道了,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佛,能达到这个境界,不能出十法界。所以交光他老人家的看法,「天台止观」不符合首楞严的宗旨,他以《楞严》的教义,舍识用根,用六根的根性,永破一切愚痴执着,超越十法界,生一真法界。理一点没错,方法也很正确,谁会做?而实在讲做不做完全在自己,交光大师的功德无量无边,提醒了我们,用情识有分别,用根性无分别。

  真正修行人,我们看近代的,曾经到新加坡来过的弘一大师,这是老一代的,我们没见过面;弘一大师的老朋友,到新加坡都是他接待,广洽法师,我们亲近过。真正修行人没有分别心,无论对什么人和蔼可亲。广洽法师有一次跟我说,弘一法师到这边来,信徒们招待他,那个菜实在讲都不是他平常吃得习惯的东西,可是他在信徒面前吃得津津有味,广洽说「这太咸了」,「很好吃,跟咸菜一样」;那个淡的,「这个很好吃」,没有分别!所以吃饭他在修行,不执着酸甜苦辣咸,他用舌根的根性在修明心见性,人家在修行!我们在天天挑口味,挑口味是造业。对待一切众生,修行人也知道众生有善恶,不知道那不变成白痴?他吃东西也知道酸甜苦辣咸,不知道那舌不变成麻木?在这里头不执着,随缘消旧业,消什么旧业?消分别妄想执着,消这个东西。妄想分别执着一天比一天淡薄,业障消了。

  古德这些成语,大家说起来都听过,自己也会说,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自己不能落实,不知道怎么去做,不能把它用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不能把它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学了没用处,所以该轮回还是搞轮回,该生死还是搞生死。看看这些古大德们,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他们在工作里头、处事待人接物里头,你去观摩就发现,我们应当要学习。所以交光大师讲的舍识用根,一般人觉得讲得太高了,我觉得不高,他讲的很实在,问题是我们不会用,会用那是当生成就的佛法。末后这一尊:

  【雷音电光主火神,得成就一切愿力大震吼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得不多,「以行扶愿,故能现世,作师子吼」,这个提示非常好。『雷音』跟下面『大震吼』前后相应。我们都发了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四弘誓愿里头这一愿是主,后面的三愿都是为这个愿,这个愿就是弘法利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说明宇宙人生真相。愿要没有行,这个愿落空,是虚愿、是假愿,愿一定要有行,以行践愿。『雷音电光』都是代表行、行动,所以能『成就一切愿力』,在这个世间作狮子吼。狮子吼就是讲经说法、唤醒大众,帮助大家从迷惑颠倒省悟过来,这是无量无边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壮举。「众生无边誓愿度」,用现在的话来说,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真实的利益、真诚的服务。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用什么?就用这个方法,就是用这个法门。「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发愿求觉悟,佛菩萨也不舍弃他,也要帮助他、也要教导他,这个理、事都很深广。我们读佛经,看看经典,佛说法的当机者,当机者一个人,这一个人求法,向佛求教,佛为他所说,别人大家在一起都听到了,请法的人也普度了众生。集结经藏的人,把佛所讲的写出文字,留给后世,让千万年之后的众生读到佛经,如同面对佛陀教诲,统统得度,我们想这个功德多大!这个工作多么有意义、多么有价值!我们要认真努力修学。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三七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火神偈颂:

  【尔时普光焰藏主火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火神众,而说颂言。】

   说偈仪前面讲过很多遍,经里面有这么多的重复,它的意思非常之深,我们一定要能够体会。总的来说,不外乎「谦敬」两个字,对佛对老师要恭敬,纵然自己有所发明,也要功归老师。『承佛威力』,要不是老师教导,我们怎么能断烦恼开智慧?这是人心的厚道,绝不居功,你才能成就究竟圆满的大德;自己一居功就堕落,堕落是什么?傲慢。对同学要礼敬,『普观一切主火神众』,这是对同学的礼敬。千万要记住,天下自古以来没有自以为是的圣贤,没有自以为是的英雄豪杰。古人讲得好,书读多了,意气自然就平和,「学问深时意气平」。所以佛到了究竟圆满,入平等的境界。佛是平等心,有一丝毫傲慢,自以为是,都是功夫不到家。所以说偈仪里面含藏着这个深义,我们要知道体会。现在请看经文第一首:

  【汝观如来精进力,广大亿劫不思议,为利众生现世间,所有暗障皆令灭。】

  这是普光焰藏主火神,他得的法门是「除一切世间暗解脱门」。我们看他的赞颂,他教导我们『汝观如来精进力』,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回头想想我们自己修学,有没有做到精进?如来是怎么成就的?就是靠精进力。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善根,世间善根有三种,叫三善根;出世间菩萨善根只有一种:「精进」,精进为菩萨善根。我们在这里看,没有错,菩萨靠精进力成就的。第一个他有恒心、有耐心,『广大亿劫不思议』,不是修几天,不是修几年,不是一生一世,是生生世世。生生世世干些什么?『为利众生现世间』,不为自己。大经上所说的「千处祈求千处应」,哪个地方有感,佛菩萨自然就应现,为众生。「为利众生」这四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说,为众生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个心量还小,十法界里头只有人法界,其他的九法界都没有想到。佛说「为利众生」这个意思是圆满的,十法界的众生,都要发心为他们服务。怎么个服务法?佛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就是佛教给我们为众生服务的方法。「受持」是接受圣贤的教诲;「读诵」是学习,无有止境的学习,学不厌,教不倦,这是大圣大贤,这是诸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的。教学的目的是破除众生的无明烦恼,『暗』是无明,『障』是烦恼;总的来说,暗是痴,障是贪瞋,三毒烦恼。如何帮助一切众生把三毒烦恼灭除,众生的智慧福德就现前了。再看第二首:

  【众生愚痴起诸见,烦恼如流及火然,导师方便悉灭除,普集光幢于此悟。】

  这是第二尊,普集光幢主火神,他得的法门是「能息一切众生诸惑漂流热恼苦解脱门」,他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的。从赞颂第三句,我们就知道他不是普通人,不是真的神道,他是诸佛如来示现在神道里面,「导师」,导师是对诸佛如来的称呼。

  第一句说『众生愚痴起诸见』,这个见是邪见、恶见,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怎么错?与事实真相完全相背,这就错了,不顺法度。所以,愚痴是十法界有情众生造作业障的根源,愚痴!没有智慧。『烦恼如流及火然』,这是形容烦恼太多太多,无量无边,佛在大经上常讲,「八万四千尘劳烦恼」,八万四千还有个数字,依旧是举例而言,事实上那如四弘誓愿所讲的「烦恼无尽誓愿断」。我们看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样的繁多,真的是无量无边,这个现象从哪儿来的?烦恼!也是佛在经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所想的都不是真的,所以变现出无量无边虚幻的境界。《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一切有为法包括世出世间,四圣法界在里头,都是从心想生。「烦恼如流」是形容它多,像地上的这些河流一样,太多太多了;「火然」是形容它的热恼,如流是形容它的多,没有办法止住。谁能帮助我们断烦恼?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这是『导师』,他们有真实智慧,他们有善巧方便,能帮助我们。导师的智慧、导师的善巧方便在哪里?我们今天唯一能够接触到的就是三藏经典,三藏经典是导师的智慧方便境界,留在我们世间,只要我们认真努力的学习,我们就能有成就,就能够了生死出三界,不但出三界,出十法界。这一生圆满成就不是不可能,问题是我们是不是真正具足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条件果然具足,这一生就成就了。『普集光幢』他修的是这个法门,我们特别要留意菩萨的德号,他教我们什么。第三首:

  【福德如空无有尽,求其边际不可得,此佛大悲无动力,光照悟入心生喜。】

  大光遍照主火神,他所修的法门是「无动福力大悲藏解脱门」。无动的福力它里头加了一个福在里头,就偏重在禅定。如果不加这个福在里面,只说无动力那是福慧均等,当然福慧均等才是真正的禅定,加上福偏重在定上说。『福德如空』,这个空不能够当作「无」讲,那就讲错了;这个空是有,空有是一不是二,所以福德无有止境,『求其边际不可得』!

  十法界的众生都希求福德,聪明智慧的人希求的是究竟圆满的大福德;六道众生心量小,思想见解有限,所求的是小福德。愈是愚痴,他所希求的福德愈小,由此可知,福德与他的智慧、见解、心量完全成正比例。佛的福报究竟圆满,才能够帮助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佛『大悲无动力』。慧不动,我们学佛的人能体会;福不动,能体会的人就不多,究竟圆满的智慧福德都是称性不动的,凡是称性就不动了。落在意识里头,它就有动,无明是个动相。由此可知,要达到这个境界,不破无明怎么行?大光遍照神他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就成就无上菩提,他才有能力普度众生『心生喜』,佛家常说的「常生欢喜心」,孔夫子所说的「不亦悦乎」!第四首:

  【我观如来之所行,经于劫海无边际,如是示现神通力,众妙宫神所了知。】

  众妙宫殿主火神,他得的是「普能除烦恼尘解脱门」,在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从偈颂里面看到的,我们如何学习?怎样把佛的教诲落实在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关键就在这个『观』字,主火神是菩萨、法身大士,他看出来了。诸佛如来在无量劫中,在十方世界做种种示现、所作所为,菩萨都看出来了,唯有真正能看得出来,才有学处,才能学到东西;如果看不出来,你学什么?看佛如是,我们看菩萨、看祖师大德、看善知识,真正善知识肯定是如佛菩萨一样在这个世间作斯示现,这个示现都是真实利益众生的,细细去观察,都是舍己为人的,我们要留意,不能够疏忽。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我们虽然没有亲自见到这个人,我们在经典上看到记载的,冷静的思惟,细心的去观察,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观察哪些方面?观察他存的是什么样的心,他对于宇宙人生是怎样的一个看法,再看看他的生活行持,我们就生智慧。于是我们自己就晓得自己应该怎样做人,应该怎样存心,中国人讲良心。

  佛的良心一丝毫没有损坏,现代人有不少人可以说良心没有了,完全变质。学佛的人良心也变质了,但是还有少分还没变,他还能觉悟。百分之九十九良心坏掉、变质了,还有一分还没变,这个人就有能力学佛,还有指望。从什么地方去观察?在日常生活行持当中造作种种不善,他还有一点心里不安,这就是良心还没有死尽;如果良心都没有了,造十恶重罪,他也不知道后悔,他也没有感觉得他不安。他那个感觉得不安是什么?是怕别人报复,没有感觉得他自己做的事情是罪过,他没有罪恶感,但是他有怕人家报复感,为什么?别人对他不起,他要报复,他不会原谅别人的;他就会想到,自己对别人不起的,人家也一样会报复;良心没有了。天良丧尽的人就是佛法里头所讲的「无惭无愧」,惭愧这两个心所没有了,换句话说,什么样的恶事他都能够做得出来。可是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来不及了,绝对不是说做了以后就没事了。这一生即使你的福报很大,你做了很多坏事,你伤害了许许多多众生,由于你的福报太大,别人没有法子报复你,你的冤亲债主现前不能报复你,可是你要知道,那个怨恨永远不会消灭;到你来生来世,你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来荫护你,冤亲债主就来了。但是这个时间会很长很长,为什么?你的果报决定在地狱,地狱罪受满之后,然后慢慢还债。你所杀害的众生,你要偿命;你欺骗夺取一切众生的财物,你要还债,这个事情麻烦了!真的你要多少劫你才能把这一世所造的罪业还清。

  如来的智慧,佛眼不可思议,他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经典里面这样详细的告诉我们。我们果然明白、搞清楚了,自己一定要知道像佛一样,这一生当中决定不做亏欠一切众生的事,决定不干,我们知道干了将来要还。现在造作恶业得的利益太小太小了,将来还债那真是得不偿失,我们何必干这个事情?为什不做好事,跟一切众生结法缘?不但不结恶缘,善缘都不结,结法缘好!为什么?善缘里面有情执在里头,如果没有高度的智慧,它的变化太大了,善会变成恶,善缘变成恶缘。所以佛教给我们结法缘,用的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能用这种心,我们常讲的五种,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用这种心跟一切众心无论结善缘或恶缘,全是法缘。真诚不虚妄,清净不染着,平等无高下,把所有一切善恶缘全都变成法缘,我们要学佛菩萨这样的本事。这是『众妙宫神』他能够了知的,『了知』就是契入,不契入你怎么会了知?再看下面第五首:

  【亿劫修成不思议,求其边际莫能知,演法实相令欢喜,无尽光神所观见。】

  无尽光髻主火神,他得的是「光明照曜无边虚空界解脱门」,所以他的赞颂里面,一开头说『亿劫修成不思议』,这一句讲的是时间;接着『求其边际莫能知』,这是讲的空间,这两句合起来就是无尽的时空,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想象到他活动的空间是多么广大,这是真正的福报。再回头看看我们凡夫,很可怜,六道我们单单讲人道,就在现前这个世间,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一生没有离开家乡,生活的空间很小很小。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交通便捷,活动的空间稍微大了一些,可以到世界上、这个地球上各个地方去旅行、去观光,人数比例还是少数。不要以为是很先进的国家,我过去在美国住了十几年,我们一些邻居看到我们常常在国际上旅行,都投以羡慕的眼光,他们从来没有出过国,因为他们是属于中低收入,假期出去旅游多半是在附近一些地区,能够到另外一个州去旅游,已经非常难得。

  工业发达的国家假期少、假期短,在美国一般最长的假期是五天,所以我也常常告诉讲经说法的法师,到美加地区去弘法,你准备的讲演资料,不可以超过五天,不可以超过五次,为什么?他没有时间来听,五天全来听的很希有很难得,你讲五天,他可能来听个三天、四天,五天都能来听的不容易。所以在他们那个地区讲经说法,他们最欢迎的是不超过三天,这最欢迎的,他的假期可以拿得到,五天假期不容易拿到。这是社会结构不相同,不像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我小时候,七、八岁的时候住在乡下,那个时候还是标准的农业时代,抗战之前,在我们安徽这个地区已经是相当落后,假期很长,乡村里面种田的人秋收之后,从过年来说,从腊八就开始过年,完全放假,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放假放到哪一天?放到二月二龙抬头,这才去工作,这么长的时间。所以在这个时候,一般寺庙里面都举行讲经说法,喜欢听经的人可以到寺庙里面讨经单,在家人都可以,这一段时间可以住在寺院里面;寺院一般也都分内外,内院出家人挂单的,外院居士可以挂单,这么长的时间。寺庙利用这一个时间,时节因缘,来做接引大众的工作。佛如是,道、儒都如是,儒家也选择在这个时候讲学,儒家讲学一般多半利用祠堂,也有用神庙。中国放假期间长才能办得到,如果中国将来也走向工业化,人们的生活愈来愈紧张,休闲的时间愈来愈少,这对于人生的目的跟意义来讲,往下降低。

  人活在世间,古人常说总得选一点乐趣,你这一生才没有白活。如果一生都活得像牛像马一样,一天到晚在那里劳累,累了一生,不知道忙些什么,不知道为些什么,这个人生就很可怜!我们看到今天有许许多多从事于工商业的,物质生活过得不错,收入很可观,为了他的工作,为了他的生意,天天到国外去跑,一年在自己家里头住不了两个月,这种人太多太多了。世间有不少人对他们的生活方式非常羡慕,其实你冷静想想,他忙些什么?我们在旁边冷眼旁观,不干这个事!为什么?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天天忙着赚钱,人生到这个世间来,是为赚钱而来的吗?即使是赚钱,你所赚得的是你命里所有的,命里没有,怎么样经营都赚不到;命里有的,无论你做什么行业都发财,命里有。工作行业那是缘,你有因,因遇缘,果报就现前,哪里要那么辛苦?哪里要那么操心?这些事实真相不了解、不明白,所以生活过得很苦、过得很可怜。我们学了佛,对于宇宙人生愈看愈清楚,愈看愈明了,才知道自己幸运,才知道自己有福,才真正知道佛菩萨、老师的恩德。怎样报恩?我们这一生能够过得很快乐,就是报佛恩,没有胡作妄为,思想言行都能够称性,都能够随顺佛陀教诲。

  『演法实相令欢喜』,这一句难得!要把诸法实相表演出来,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起心动念一切作为都与实相相应,实相是事实真相,这是为人演说。果然我们做得如理如法,必定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众生跟你接触欢喜,就起心动念想跟你学习,这个一定的道理。不能「演法实相」,如何能接引众生?如何能把佛法介绍给大众?所以为人演说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佛菩萨的精神,无有疲厌来做这一个工作,这是『无尽光神所观见』。第六首:

  【十方所有广大众,一切现前瞻仰佛,寂静光明照世间,此妙焰神所能了。】

  种种焰眼主火神,他的法门是「得种种福庄严寂静光解脱门」,所以赞颂里头有「寂静光明照世间」。前面两句『十方所有广大众』,我们从这里看境界的广大,这是决定要学习的。我们能力现在做不到超越地球,能力做不到心量要有。在这一个地球上每个角落的众生,我们的心要常常关怀他,要常常念着他,如果有这个机缘,我们决定不辞辛劳去帮助他们,这就对了。没有缘,不必求,求是攀缘。「缘」现在人讲机会,没有这个机会;现在人讲创造条件,创造也有创造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拿什么创造?得有条件才能创造条件,都是缘成熟;缘不成熟我们有心有愿,我们的心愿是圆满的;有这个条件,我们的行就达到了,所以心量一定要广,机会一定要抓住,不能够把机会轻易失掉。『一切现前瞻仰佛』,「一切众生」瞻仰佛,一定要认识佛,他不认识佛,他怎么会瞻仰佛?所以认识佛教比什么都重要。特别是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教的人,还有一类,虽然接触佛教而误会佛教的人,这两种人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首先不必跟他讲经说法,先把佛教介绍给他,让他了解什么是佛教,这个很重要。

  『寂静光明照世间』,我们要学习的。特别是对于现代这个时代众生,现在这个时代,一切众生身心动荡不安,心动身也动,身动得太过分了。为什么?他看到这个社会大众都是这样动的,以为这个动是正常的,他没有看到有个静的。如果你表演一个静态的,会给他很大的启示,会让他真正去反省。儒、佛的教学,包括道家的教学都讲求静,都讲求缓慢,行住坐卧动作要缓慢,缓慢才显得稳重;过分的快捷,显得轻浮。儒佛不是不讲求敏捷,敏捷也讲,要在什么?要在静态里面显示出敏捷。佛家的拜佛,古时候佛家拜佛是胡跪,跟我们现在中国拜佛的形式不一样,胡跪是右膝不着地,一个膝盖着地,但是现在我们拜佛,看搭衣的时候能看出来,右面膀臂露出来,为什么?长者有事情吩咐你去做,动作敏捷,静中有动。经教上统统都有,在佛的戒经、在儒家的《礼记》都讲到。所以寂静是主、是体,敏捷是用,体用都表现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他态度非常稳重,办事非常敏捷,有条理、有程序,一点都不乱。「照世间」,展现给世间社会大众去看,就是表演,生活就是表演,工作也是表演。佛菩萨示现到这个世间,点点滴滴无一不是表演,都是利益众生,一分一秒都没有空过,这了不起!我们要是不懂得,你到哪里去学?你学个什么?下面第七首:

  【牟尼出现诸世间,坐于一切宫殿中,普雨无边广大法,此十方神之境界。】

  「十方宫殿如须弥山主火神」他的赞颂,他得的法门是「能灭一切世间诸趣炽然苦解脱门」。我们看看这一首偈,『牟尼』这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出现诸世间』,这是华严的境界,不是这一个世间,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示现在无量无边的世间,分身、化身,正如经上讲的千百亿化身。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世间出现,是千百亿化身里面的一尊化身。『坐于一切宫殿中』,一切宫殿不是一个宫殿,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是坐在菩提树下,他老人家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哪来的宫殿?佛所坐的地方就是宫殿,确实是坐宫殿,我们凡夫看不见,声闻缘觉菩萨他们看见,为什么?境随心转,圣人心清净,看到大地是琉璃地,七宝成就;我们心不清净,看到大地泥土沙石。没有离开这一个境界,各人看法不一样,我们看法,佛在树下,铺一堆生草在打坐;菩萨看的时候,这个佛上面有宫殿,七宝庄严,下面金刚宝座,这才真正显示出境随心转、相随心转。心是能转,相跟境界是所转。

  『普雨无边广大法』,我们要从十方宫殿神他修学的法门来说,「能灭一切世间苦」,那个「诸趣炽然」我们把它省掉。能灭一切世间苦,我们立刻就想到,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告诉我们的,「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世间苦」,这是什么法?「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就是无边广大法,这个法能灭「一切世间诸趣炽然苦」。我们从这一个提示就省悟,知道怎样离苦得乐,知道怎样改变自己的命运。第八尊:

  【诸佛智慧最甚深,于法自在现世间,能悉阐明真实理,威光悟此心欣庆。】

  威光自在主火神,前面我们读到他所修学的法门是「自在开悟一切世间解脱门」,能到自在开悟一切世间,这要不是诸佛如来做不到,在教下讲这个人大开圆解,他才能做到。大开圆解至少都是法身大士,天台家所说的分证即佛,他不是相似位,他是真实位。第一句『诸佛智慧最甚深』,我们要知道这个甚深智慧我们具足,不是如来独有。『于法自在现世间』,最甚深的智慧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个智慧现前,必须无明要破个若干分,无明不破,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会现前;般若智慧现前,于法就自在,这才能够自在现世间。跟诸佛如来一样,众生有感,立刻就有应,「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感应道交,绝不失时,非常有信用。『能悉阐明真实理』,这就是开悟众生,为一切众生演说诸法实相。威光菩萨做到了,从这个法门成无上道,所以心欢喜。第九首:

   【诸见愚痴为暗盖,众生迷惑常流转,佛为开阐妙法门,此照方神能悟入。】

   光照十方主火神是『照方神』,他得的法是「永破一切愚痴执着见解脱门」,这个法门我们要换句话说,大家就更容易明了,就是永断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我们非常非常羡慕的。赞颂里面第一句说『诸见』,就是我们所有的妄想、见解,都是根源于愚痴,愚痴就是无明,为『暗』为『盖』。暗跟盖两个字就是三毒烦恼,暗就是痴,盖是贪、瞋,我们根本无明、根本烦恼从愚痴来的。『众生迷惑常流转』,众生迷惑了自己的本性,流转于六道轮回,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佛为开阐妙法门』,这个事情确确实实世间人包括天人都不能够解决,佛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世间人确确实实有这个意愿,想了生死、出三界,但是没有办法;有这个念头就是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所以佛就到这个世间来示现,出现在这个世间,帮助大家满足他的愿望。佛为我们讲经说法,为我们说出三界、六道、十法界的业因果报,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只要把业因消除,果报就不见了。这个业因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佛在《出现品》里面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一语为我们道破,使我们产生了希望,产生了信心,进一步要求佛详细说明解脱的方法。《华严经》是最圆满的述说,理论、方法、境界都说得很多,说得很圆满。末后一首:

   【愿门广大不思议,力度修治已清净,如昔愿心皆出现,此震音神之所了。】

  雷音电光主火神,他得的是「成就一切愿力大震吼解脱门」。菩萨得法里面行愿具足,一切大愿是愿力,大震吼是行,以行践愿,愿就圆满成就。『愿门广大不思议』,简单的说就是四弘誓愿。『力度修治已清净』,四弘誓愿中心是第一愿,要完成第一愿,必须断烦恼、修法门、成佛道,第二句讲『力度修治已清净』,圆满了,烦恼断尽了,法门圆成了,佛道也成就了,他才能够如愿以偿。『如昔愿心皆出现』,这一句就是诸佛菩萨应化在虚空法界,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就是第一愿完全落实,「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的另一种说法。什么叫菩提心?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四弘誓愿一定要把它做到。从哪里做起?从断烦恼做起,烦恼断了之后才能学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没有断尽,不能广学多闻。所以祖师大德教给我们,烦恼没有断就学一门,学一门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帮助断烦恼,「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是修定,定才能破烦恼,烦恼断了,智慧现前才广学多闻。所以现在人把四弘誓愿搞错了,前面两句忘掉了,只看到「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他只搞后头两句,前面两句不要了,怎么个修法都修不成功,错就错在这里,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三八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水神十法:

   经文也为我们举例十位上首。神众里面,我们在前面曾经读过,每一个族类,数量都是无量无边,无不是为利益一切众生为目的,这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就像现前这个社会上,他们的工作岗位不一样,但是都是为人民、为众生服务的。主水神,要是方便说,就是我们一般社会里头主管水利、航运这些行业的工作人员,都是属于这一类。

  【复次普兴云幢主水神,得平等利益一切众生慈解脱门。】

  水,它的特征很多,佛法里面常常用它来做最重要的表法,我们供佛、供菩萨,在供具里面最重要的是供水,不烧香可以,不点蜡烛、不燃灯、没有香花供养都可以,但是不能不供净水。所以在所有一切供具当中,净水是第一。水表什么?不是说供这一杯水是给佛菩萨喝的,不是的,那你就全错了。它是表法的,让我们见到这一杯水,就想到佛菩萨的心,佛菩萨的心就像水这样的清净、像水这样的平等、像水这样的善良。水往下流,这是真正的「止于至善」,老子所谓「上善若水」,所以它代表纯净纯善。我们看到这杯供水,就要生起这样的觉悟,我们在生活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要用平等心,要用清净心,要用善心、至善之心,这是供水的意思。不是供给佛菩萨喝的。

  这十位菩萨,第一位代表的就是平等大慈,菩萨的德号,「普兴云幢」,经里面凡是用一个「普」,都是超越国家的界限、超越种族的界限、超越宗教的界限,所有一切界限全部都超越叫「普」;「幢」是高显的意思。他所修行证果的法门,『平等利益一切众生慈』,大慈大悲,这是我们头一桩要学习的。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为什么不能够和平?「和平」这个口号叫了几千年、几万年,和平不能落实,什么原因?我们把供水忘记了。佛弟子天天知道在佛菩萨面前供一杯水,不晓得供水的道理,不知道供水的觉心。如果我们自己人人都发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即刻就能够落实。从哪里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诸佛菩萨他懂得,无一不是从自身做起,所以他能成无上道,他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往生到华藏世界,道理在此地。他有能力教化九法界众生,帮助大众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我们在这里要学习「平等利益一切众生」,从平等心里面生出来的爱心就是慈心。第二尊:

   【海潮云音主水神,得无边法庄严解脱门。】

   「海潮」是比喻「信」,住在沿海地区的人都知道,海水涨潮、落潮有一定的时间,一分一秒它都不会差错。这是教导我们,帮助众生要抓住时节因缘,时辰没有到,我们等待,充实自己;时辰到了,机会到了,要勇往直前,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海潮」是取这个意思。「音」就是开悟众生的音声、讲经说法的音声;「云」表非有非无,现身说法不执着现身说法的相,不但相不能执着,功德也不能执着,我们永远不失清净平等觉;稍稍有一点情执,我们的清净心、平等心就丧失了。所以经上用一个「云」字来代表。他所修学的法门是『无边法』,这个「法」就是佛法。佛法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四种法:「教法」,教学的方法;「理法」,佛所讲的理论;「行法」,如何将教学理论落实,这个落实是行法;最后是「果法」,果是你得到的真实利益。教、理、行、果,都是无量无边,以无量无边教理行果庄严自他,我自己得利益,也能教一切众生都得利益。第三位:

   【妙色轮髻主水神,得观所应化方便普摄解脱门。】

   佛经里面「妙」这个字用得非常之多。什么叫「妙色」?色空不二才叫做「妙」,《般若心经》里面我们常常念到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才叫妙。如果说色不是空,空不是色,这个色就不妙了,空也不妙了,真的不妙了。为什么?你着了相,你已经堕在妄想分别执着里面,哪来的妙?菩萨所修的法门是『得观所应化』,观是观机,看看众生根机有没有成熟,应机说法,这就妙了。通常我们讲根机有三类:一类成熟了,成熟的一定要帮助他成就,他根性成熟了,帮助他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帮助他作佛去,这成熟的;没有成熟的人,帮助他成熟;没有善根的人,帮助他种善根。所以善观机者,大地所有众生,无非机宜,个个都是佛法的当机者,只是这一切众生根有利钝大小不相同,所以我们也要认真学习佛菩萨接引众生的方法。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有两句话讲得很好:「寂然不动以观机,感而遂通以随摄」,这两句话说得好,这两句话也是一副对联。所以我们要想能观机,一定要有定慧,「寂然不动」是定,「感而遂通」是慧。缘分还没有到的时候,努力修定修慧,这是我们修学里面第一桩大事,我们现在明了,这是我们一生来到人间真正的目的,成就自己,代佛菩萨接引众生。第四尊:

  【善巧漩澓主水神,得普演诸佛甚深境界解脱门。】

   清凉的小注不多,「妙音演佛深旨,令悟妙法漩澓」。漩澓是水旋转回流的样子,我们在水里看到的漩涡是这个样子的,佛在此地用这个现象,让我们去思惟、去观察、去领悟。『善巧漩澓』,把「漩澓」形容佛菩萨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他修学的法门,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弘法利生,『普演诸佛甚深境界』,我们要着重这个「演」字,他不是说「说」,没有说「普说诸佛甚深境界」,他说「演」,演是表演。漩澓,不断的重复表演,这就是漩澓的意思。释迦牟尼佛把那种真正觉悟的生活,每天在表演给大家看,他是过究竟圆满的生活,我们能懂吗?

  释迦佛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每天早晨起来,带领他的学生们做个祈祷,祈祷什么?感恩,我们懂不懂这个意思?感谁的恩?父母之恩、佛菩萨之恩,佛菩萨之恩就是老师的恩德;国主之恩,国家的恩,一切众生恩,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一切众生不知道,佛作示现,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教导我们知恩报恩,我们要能懂得,要能体会得到。早晨这一堂课完了之后,大家出门去托钵,这一个僧团平常居住是在郊外、城外,也不会太远,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留意、都要学习。为什么?进城去托钵不至于太辛苦;大概的距离,一般距离是五里路,三里到五里路,方便!走路需要多少时间?半个小时、四十分钟可以走到,太远了托钵就不方便。那我们这里就学到了,我们将来要建立一个道场,距离都市要多远?想到释迦牟尼佛是半小时到四十分钟的距离,从前是走路,我们现在开车,现在开车三十分钟到四十分钟这个距离,那就是很适中的,我们从这里学。进城去托钵,托钵有规矩,只能托七家,不能太多,太多是贪心。你去托钵的时候,人家是头一家,如果他家里供养很丰富,你这个钵就装满了,你就不要到第二家去了。头一家给得很少,吃不饱,才托第二家,再到第三家,看看可以吃饱了,就不再去干扰另外一家,告诉我们知足常乐,表演给我们看。

  施主供养这一钵饭,那不是白供,施主对出家人这一钵饭是财供养,出家人接受这一钵饭之后,一定要跟他说法,说法不要太长,几句话,祝福他的话,问他有没有疑难问题,为他解答;所以说法都很简单,在我们想象时间大概是五分钟、十分钟,不会超过十分钟的。所以出家人对在家信徒有法供养,彼此互惠。天天去托钵,每一家都是教化众生,佛这么多弟子分头去教化,这个社会哪有不安定、哪有不和睦的道理?这是大乘经上讲的「作不请之友」。本来法是很尊重的,「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可是在托钵的时候,这个情形不一样,这是一种特殊情形。佛菩萨与弟子们,真的把佛法送到每个人家里,天天如是,这就是漩澓,「善巧漩澓」。

  吃完饭之后,《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洗钵,钵洗完之后,洗脚,走这么远的路。然后回来修行打坐,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入佛境界。每天做的事,所有学生亦复如是。把整个身心定下来,定下来之后,定一段时期,一两个小时,这入定也是养神、也是休息。接着下午就上课了,佛为大众讲经说法,说完之后同学们研究讨论,各人提出自己闻法的心得,如何将佛的教诲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接众之中,真修!这叫「普演诸佛甚深境界」,每天做出榜样来给人看,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世间人为什么搞得这么辛苦?心放出去收不回来,心永远在妄动,所以心神不安、身心不安,这个很苦恼,佛菩萨做个样子给大家看。「大家有工作,佛没有工作」,其实搞错了,佛有工作,佛每天上午、下午上课,他的行业是教学,每天给同学们上课八小时,他怎么没有工作?他有工作;他虽然工作,身心还是那么样的宁静,这个要学习,这个太高明了。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身心都要保持宁静,那才真正是健康智慧。心烦、神劳、身躁,智慧没有了,清净平等没有了,换句话说,就是乐没有了;乐没有了,苦就来了。人生真正的意义,总要生活在快乐当中。所以「善巧漩澓」这个名号含义很深很深。我们再看第五尊:

   【离垢香积主水神,得普现清净大光明解脱门。】

  菩萨名号里头有「香积」,我们一看就会想到香积如来,香积如来用什么方式度众生?他那个地区的众生舌根最利;我们释迦佛这个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所以教学用音声,讲经说法,用这个方法,契机。香积国的人耳根不利,眼根也不利,你跟他讲经他听不懂,不容易觉悟。舌根利,舌根利佛用什么方法?天天请他吃饭,舌一尝味他就开悟了,所以我们佛门里面的厨房叫香积厨。我们的舌根现在不利,为什么?看到好吃的就想多吃,贪、垢染,所以不利。人家「利」在哪里?离垢,他没有贪心,贪瞋痴薄,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学习。安世高那一位同参道友,如果要学到『离垢香积』,他也会像安世高一样证果,不至于堕落了。我们看到这个公案,只要一提起毛骨悚然,我们冷静思惟,我们的修为比不上他,我们的过失比他严重不知道多少倍。他的果报,堕落在水族里面,还能做到龙王,这是过去生中修行,明经好施;那我们想想将来要是堕落的话,那就是鱼虾了,做不了龙王,想想前途很可怕!如果现在还自以为是,那怎么得了!人不能不觉悟,不能不赶快觉悟,及早回头,回头是岸,这是真实话。

  清凉大师在小注里头提示我们,菩萨「身智二光」,他得的法是『普现清净大光明』,「遍觉开化,大充法界,清净无垢。」那我们晓得,菩萨以什么教化众生?示现身心清净,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感化一切众生。我们在经上看到,哪一位不是从自己本身做起?再看下面第六尊:

  【福桥光音主水神,得清净法界无相无性解脱门。】

  「福桥」,桥是桥梁,意思是沟通两边、融合两边。两边有界限,桥把这个界限消除了,把这个隔碍打通了。什么桥?『福桥』,福里面有慧,福里头没有慧就不能做为桥梁;高度的智慧。『光音』很妙,光是智慧。他得的法是『清净法界无相无性』,清凉注解里面说「证净法界性相」,这个「证」字是错误的,我们在清凉《疏钞》里面看到的是,它是「清」,就是「清净」,「清净法界性相」。这个应该是这样念法,四个字一句:「清净法界,性相俱绝,德无不见,则大用不亡。」改过来。「清净法界」,诸佛法界清净,四圣法界也清净,为什么?心净则国土净。

  今天我们这个地球,真正是到了浊恶不堪,《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五浊恶世」,现在是浊恶到一般人不能忍受的程度了。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有许多人说是工业的污染、科技的污染。没错,这只看到表面,没有看到骨子里头。骨子里头是什么?我们的心性被污染了。物质文明、工商跟科技,这是染缘(污染的缘),不是因。因是什么?因是失去了圣贤的教诲,这个麻烦大了。现在全世界,不是少数人,占着有相当大分量的人,不相信神圣的教诲,不相信因果报应,把圣贤教诲完全摒弃;全世界的学校,哪一间学校里面,用圣贤教诲做教材?没有。只有少数宗教的学校,像一般神学院、基督学院、佛学院这一类宗教的学校,少数人在修学,但不为社会所重视,也不被国家政府所承认。所以这一个世纪以来,我们能够明显觉察得到的,社会大众自私自利,三毒烦恼加速度的上升,伦理道德完全摒弃了,这是因;加上工商业、高科技带来的利润,增长人们的贪瞋痴,这样发展下去,肯定是世界末日。为什么?彼此竞争、斗争,最后是战争,互不相让。

  二千五百年前,孟子讲过:「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现在不是「其国」,是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在那里争利,这个世界危矣!世界末日的征兆已经明显的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是不是跟着这个世界同归于尽?这是愚人,这个人没有智慧。真正聪明人看到末日现象,自己要寻求一条生路。李炳南老居士在往生的前一天,教导学生,他说:「世间大乱到了,即使诸佛菩萨、神仙下凡也挽救不了,我们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诸位一定要懂得老师最后这一句话,「念佛求生净土」,不是消极,是积极。念佛不是进念佛堂一天到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念法是消极的念法,这不是佛的意思。佛的意思是要我们积极的救护一切众生,挽救劫难。那是怎么个念法?佛在《无量寿经》、《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教导我们的这些方法,我们要为人「演说」,演是做出样子来给人看。所以李老师不消极,李老师一生教学、讲经,他九十七岁往生,往生前两个星期还在讲台上讲《华严经》,没有休息;他是个中医师,依旧给人看病,依旧在学校上课,那个时候他是中兴大学的教授、中国医药学院的教授,在两个学校教书,九十多岁都不休息;主持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两个道场,这就叫念佛求生净土。

  进念佛堂天天念阿弥陀佛,不做其他的事情,那是没有机会做,我们应当进念佛堂老实念佛;有机会从事弘护工作,那我们一定认真努力去做,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真正懂得念佛。所以菩萨在此地得『清净法界无相无性』,这个「无」当「离」讲,不执着,离相离性;不但相不执着,性也不执着,你才得真正解脱。清凉注解里面讲「性相俱绝」,两边不立,中道不存,这个时候性德才圆满的显现,那个作用就不可思议。第七尊:

  【知足自在主水神,得无尽大悲海解脱门。】

  清凉在注解里头说「大悲无尽,满而不溢,有知足义焉。流止从缘,斯为自在。」说得好!智慧、慈悲完全称性,那就是无量无尽,像一个容器、像一个杯子,满,并没有漫出来,这是知足的意思。应化在世间,一切随缘,随缘就是随顺机会,有机缘认真努力做,没有机缘绝不强求。无论是做,或者是不做,心都是静的,都是不动的,这就对了。像我们这一次在澳洲有这个机缘来办佛学院,政府批准的,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就要认真努力去做;他要不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连这个念头都不起,这样就自在,一切随缘而不攀缘。攀缘,我想怎样做怎样做,那你就不自在;随缘,自在。我们的心智,始终保持如如不动,不被境界所动。这是以无尽的慈悲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自己要知足,要得自在,而后才能以平等清净的智慧、爱心去帮助别人。第八尊:

  【净喜善音主水神,得于菩萨众会道场中为大欢喜藏解脱门。】

  清凉大师说得好:「处处见佛,故大喜无穷,喜从佛生,即佛名藏。」把菩萨的名号跟他的法门都说尽了。菩萨的德号好!「净喜」。由此可知,法喜充满从哪里来的?清净心来的。为什么?心清净了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这是佛境界,所以清凉说「处处见佛」。我们在经上读到菩萨成佛,菩萨刚刚成佛的时候,「普见大地众生同成佛道」,这是初成佛的样子,初成佛的境界。我们没有,我们只觉得我自己成佛了,别的人一个都没有成佛,我是不是成了佛?没有!我哪一天要是成佛,我一定看到大地所有众生都成佛道,我成佛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把境界降低一点来说,哪一天我们真正看到全世界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善人,我才是个善人;如果看到众生还有不善的,我善他不善,说老实话,是自己不善。你要问为什么?道理并不难懂,也并不很深,我们用善心看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善;我们用恶心看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恶。由此可知,外头境界没有善恶,善恶在哪里?善恶从心生。佛菩萨成佛就是这么个道理,他以佛眼看众生,众生都成佛了;我们是用凡夫眼看众生,用凡夫眼看佛菩萨,佛菩萨也是凡夫,就这么个道理。由此可知,修清净心是多么重要!

  「净喜」所发当然是「善音」,善心、善言、善行,无有不善,所以他于『菩萨众会道场中』,成就『大欢喜藏』,我们相信。古人常讲「爱人者人恒爱之」,菩萨对一切众生尊重,对一切众生热爱,对一切众生无条件的协助,众生哪有不欢喜的?所以不分国家界限,不分族群界限,不分宗教界限,普遍得到大众的欢喜。我们看第九尊:

  【普现威光主水神,得以无碍广大福德力普出现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告诉我们,「性相无碍之福,故能普现神通」,我们看这两句提示就知道了,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如何能入无障碍的境界?《华严经》末后一品「入法界品」,入什么法界?入无障碍的法界。在《四十华严》品题里面讲得很详细,《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无障碍境界)普贤行愿品》。清凉大师在解释经题的时候告诉我们,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入,普贤行愿是能入,能所不二,才是真正的契入。这就明显的教给我们普贤行能入,所以《无量寿经》一开端第一句话:「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我们这才恍然大悟,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往生者,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我讲《无量寿经》说过,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不修普贤行,决定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留意,不能不知道。

  普贤行跟一般菩萨行有什么不一样?从事相上来说,普贤行跟一般菩萨行完全相同,不一样的是在用心不一样。普贤菩萨的心,性相无碍,也就是说普贤菩萨的心是真心,永离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他才「普」;尽虚空、遍法界,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虚空法界、国土众生是一不是二,这是普贤的见解、普贤的思想、普贤的智慧、普贤的福德。所以学《华严》最低的利益、最小的利益是拓开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读了《华严经》心量不能打开,你白念了。心量拓开之后,那你的智慧福报就现前了,能现多少?看你心量拓开多少,果然跟普贤菩萨一样,等虚空、遍法界,那就恭喜你,你已经证到等觉菩萨果位,真正是圆顿大法。所以他以『无碍广大福德力普出现』,这个「普出现」就是像《普门品》里面所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这才显示出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末后这一尊菩萨:

  【吼声遍海主水神,得观察一切众生发起如虚空调伏方便解脱门。】

  『吼声』是形容佛菩萨说法的音声,如狮子吼;『海』比喻深广无际。清凉注得不多:「调生行广,如空无边。用靡暂停,如空无尽。」众生无边誓愿度,菩萨行愿不落空。『观察一切众生』,观机,应以什么身得度,为众生现身;应以什么法门教诲,为他演说佛法。佛法就是觉悟之法,令他觉悟之法叫做佛法。「调伏」,调是调心,他心不清净,心有烦恼,心有邪见,如何跟他调理;「伏」是降伏,他有习气恶业。「调伏」两个字是对身心两方面来讲的。如何能教他身口不造恶业,这是用戒律,戒律是调身的,降伏你错误的造作;经论是调心的,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戒律帮助众生断恶修善,伏烦恼,方法称为善巧方便。由此可知,这一位菩萨他修行证果、成无上道,是用教化众生这个法门。

  由此可知,法门无量,法门平等,真的是无有高下,这显示出从教学也能成无上道。一般讲经说法教学,古人有所谓这是修的福报,福不能解决问题,六祖在《坛经》上讲「此事福不能救」。讲经说法是福,如果这个经讲得没错,是劝导别人的,那是福报;如果讲经说法,知道经里字字句句是劝我自己的,依文入观,那就是功德,那就能成无上道。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没有成佛之前,这个经百分之九十九是讲给自己听的,别人是旁听,只是百分之一。如果你搞颠倒了,百分之九十九是讲给别人听的,自己稍稍准备准备,那你是六道轮回众生,你出不了六道轮回。这里头毫厘之差,果报不可思议,真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定要晓得,自己没有成无上道,化他还是自度,自行化他是一不是二,着重在自度自行,这就对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三九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水神偈颂:

  【尔时普兴云幢主水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水神众,而说颂言。】

  第一首:

  【清净慈门剎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一一诸相莫不然,是故见者无厌足。】

  这个偈颂是赞叹如来相好光明。世出世间接引大众,相好是第一德,最重要的一个关键;也就是说,我们跟一切众生接触,第一个印象要好;如果第一个印象不好,再要叫人家对你有好印象相当困难,为什么?我们常讲先入为主,凡夫哪一个没有成见?所以第一个印象不好,想别人对你好,想别人能帮助你、成就你,那个艰难可以想象得知。菩萨成佛,菩萨知道,知道众生的心理,所以在没有成佛之前先修相好,相好是福报。成佛是怎么成的?成佛是修慧成就的,《坛经》里面说「此事福不能救」,了生死、出三界、断烦恼、证菩提,福做不到,慧才能做到。由此可知,菩萨平常着重在修慧。

  但是这要成佛了,成佛之后要把他的弘愿兑现,「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要兑现,不能说话不算话,说话不算话那就是骗人,哪有骗人的人能成佛?修行人决定不可以轻诺寡信,这是缺德的事!言而有信。要度化众生就要想到,跟众生接触第一个印象一定要非常好,所以他要特别去修福。经上常讲,用多少时间?百劫,百劫不一定是那么长的时间,表圆满。什么叫圆满?你的福修圆满了,百劫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全是福德积集的。在此地,前面这两句,『清净慈门剎尘数』,这里告诉我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第一个因素,就是根本的业因是清净慈悲,你才能得相好。「剎尘数」也不是真的是个数量,清凉大师说得很好,「离过无缘」,这是说清净;「门如尘数」这是讲利乐众生、度化众生,众生无边,门是法门,所以诸佛如来以无量无边,就是以剎尘数的法门来教化众生。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清净慈悲」,第一个心要清净,第二个身要清净,第三个环境要清净。效果从哪里看?从环境,我们居住的环境不清净、零乱,一切东西堆得拉拉杂杂的,人家一看,你这个环境零乱,你身不清净、心不清净,给人第一个印象就坏了。

  第二句『共生如来一妙相』,如来三十二相每一个相都有一个因,《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涅盘经》、《大集经》里面、《华严经》也讲到,《华严相海品》里面会讲到。这个地方引用的清凉大师的疏跟钞也有一部分,诸位可以参考;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引经据典,把这些业因果报详细的介绍了。在此地菩萨告诉我们「清净慈门剎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来任何一个相好,换句话说,我们任何一种福报,许许多多善因共成的。说一个相有一个因,那就是许多因素里第一个因,如同世尊为我们介绍十法界的业因,那个业因太多太复杂了,佛只举一个。佛法界,「平等」,平等心是因;菩萨法界,六度心是因,举一个。但是要知道,实在讲是无量无边的智慧善因所成就,每一个相好都有密切关联。

  『一一诸相莫不然』,一一诸相通常我们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故见者无厌足』,这是果报,这才能够接引众生,令众生跟你一接触就生欢喜心、尊敬心、仰慕心,他才会跟你学习。所以,福德庄严是干什么的?不是自受用,摄受众生的。我们希望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超凡入圣,头一个就要给众生最佳的印象,我们不能不记住。诸佛菩萨为我们做这个示现。第二首:

  【世尊往昔修行时,普诣一切如来所,种种修治无懈倦,如是方便云音入。】

  这个地方我们要学的,学佛,此地讲的世尊就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无量劫来好学不倦。所以我常常劝导诸位同学,我们学讲经的人,都希望自己法缘殊胜,法缘从哪里来的?要跟人结缘才行,你不结缘,法缘怎么会来?我们讲经的人要想法缘殊胜、要想经讲得好,听别人讲经。无论是老参或者是初学,像我这样的算是老参,讲了四十多年,你们培训班同学是初学,不论是老参、初学讲经,欢喜听闻,增长自己的福慧。他讲得没有我好,我为什么要听他的?我们去给他作影响众,这就是护持佛法、这就是拥护三宝、这就是广度众生。这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利益,同时结了法缘,这我常讲的,跟道场结法缘,将来我有缘到这个道场讲经弘法;跟道场常住结法缘,这里面出家在家的修行人,我跟他有缘;第三个跟这个道场的信徒结了法缘。这一去听经,一举不晓得有多少得!我懂得,任何人讲经,法师也好、居士也好,只要跟我自己时间没有冲突,我一定去听,我欢喜听经,所以才有这样殊胜的法缘。不喜欢听经,这个人没有法缘,这个人智慧福德都有限,不会增长,他不会修。

  我们要懂得『普诣一切如来所』,一切讲经的道场,我们都要去参与。『种种修治无懈倦』。你只要去听、去观察,《坛经》里面说得好,「下下人」可能有「上上智」,不要看那个是初学,不能够轻慢,也许初学讲这一座经有几句话我们没想到,他或者是有意无意说出来了,对我们很有受用。如果他有过失,犯的有过失有错误,我们看到了、听到了,立刻回光返照,这种错误我有的时候有没有犯?当然有意不会,可能无意会犯。成就自己福慧最有效果的方法无过于听经。我过去在台中追随李老师,李老师欢喜听经,除了是跟他自己工作有冲突,如果没有冲突,哪个地方有人讲经,他一定会去。我们晓得这个很有道理,这就是真正好学,永远没有懈怠,永远没有疲倦,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菩萨从这个法门成无上道。再看第三首:

  【佛于一切十方中,寂然不动无来去,应化众生悉令见,此是髻轮之所知。】

  『寂然不动』不是指的身,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释迦牟尼佛在世,足迹遍五印度,那时没有交通工具,走路,可见得寂然不动不是身。心不动、智不动、愿不动,决定没有动摇。他只有一个心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成佛了,还要上求佛道吗?是的,他是做了上求佛道给我们看,做样子给我们看的,为一切众生做如是的示现。我们看了觉悟了,要在这一生当中干什么?第一桩大事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其余的事随缘就好,为什么?因为那些事是轮回事,起心动念是轮回心,轮回心造轮回业,生生世世永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即使在世间作帝王,现在讲作总统、作国王,大富长者,你拥有亿万财产,有什么用?你能享几天福?死了什么都带不去,你的地位带不去、你的权力带不去、你的眷属带不去、你的财富带不去,没有一样能带得走的!

  佛在经论上常常劝导我们,聪明人要做什么?能带得去的,要在这上留意。能带得去的是什么?业,善业恶业你都带得去,善业来生生三善道,恶业来生坠三恶道。人干这些事情就糊涂了,错了!应当干些什么?学佛菩萨修净业。净业的果报不在六道,六道里没有净业,净业的果报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华藏的中心,最殊胜的一个地区。华藏好比是新加坡,极乐世界好比是乌节路,最繁华的地方,最殊胜的地方。我们把目标订在这个地方,对了!你真有智慧,你真的觉悟了。这个目标订了之后,『寂然不动无来去』,绝对不被境界风动,你真正看破了,真正放下了,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随缘而不攀缘,身心清净得大自在。

  『应化众生悉令见』,自己成就了,这才能帮助别人;自己没有成就,要想帮助别人,经典上常说「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自己常常要反省,我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我有没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把握什么?随时随地,不管什么方式死,都肯定到极乐世界,这是最起码的功夫。怎么知道我们会肯定到极乐世界,会有这样坚定的信心?你这个信心从哪里来的?从佛陀教诲当中来的。《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祖师大德加进去的《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五经,我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违背五经,「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依教奉行,这个信心肯定了。经里面的道理我明了,经里面的教训我都做到了,所以自己有圆满的信心,真正是「寂然不动无来去」,任何教内教外的都不能动摇我的信念;净宗讲信、愿、行,绝对不会动摇,所以自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你们在世间走的是什么路?我走的是什么路?我们走的路不一样。自行就是化他,自己做出这个榜样,让大众看了之后,他看一次两次不会觉悟,十次八次不会觉悟,一百次两百次不会觉悟,看上一千次两千次,可能他觉悟了。我们中国古人常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其义自见就是你悟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天天做如是示现,一遍一遍重复,金刚般若会上须菩提觉悟了,看出来了。须菩提看多久?我们要仔细去推算一下,世尊示现成道之后就讲经说法,先讲阿含十二年,再讲方等八年,二十年了;然后接着般若二十二年,《金刚经》是在般若中期讲的,由此可知,应该差不多是三十年。须菩提尊者天天跟释迦牟尼佛,三十年才看出门道,这才赞叹「希有世尊」。所以作斯示现,你不要以为别人一下就看出来了,哪有这回事情!须菩提还要看三十年才看出门道,才真正觉悟。一看出来,一觉悟,入佛的境界;不入佛的境界,看不出来。三十年天天听经、天天修行,转恶为善、转凡为圣、转迷为悟,三十年的功夫才入佛知见、入佛境界。这是什么?真干的人。要不是真干的人,一辈子跟着佛都不会开悟,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学。

  「寂然不动」就是我们的信、愿、行,「寂然不动无来去」。我们在世间,一切时、一切处为一切众生做出觉悟的示现,我们的形象跟他们不一样,思想观念、言语行为都不一样。世间人的思想自私自利,我们这个思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世间人多半都是干的损人利己,我们所做的是损己利他。做给他看,也要像释迦牟尼佛这样做四十九年,活一天做一天,一定有人看出来。一生当中只要有一个人看出来就行了,这一个人就得法了,佛家讲法子,这个人就是传人,佛法就不会灭。只要自己老老实实去做,这叫修行,把我们所有一切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统统修正过来,修正的标准就是经典。天天要读经,抓住这个标准,这个标准里面都是自性的流露。所以我们以什么为标准?以真如本性为标准,真如本性在经典里面。请看第四首:

  【如来境界无边量,一切众生不能了,妙音演说遍十方,此善漩神所行处。】

  长行里面跟诸位介绍过,「善漩」就是反复的意思,天天如是作,年年如是作,使一切众生见闻天天在加深,所谓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成就。由此可知,我们是凡夫,烦恼习气非常重,现在社会风气诱惑的力量非常强大,内有烦恼,外有诱惑,你不可能不堕落。如何保持自己不堕落?天天读经、天天听经、天天讲经,错误的行为自自然然就改正过来了。陈光别老居士所以能够往生,什么原因?他家里人告诉我们,老居士在生病的四年当中,听经念佛没有间断,就是这么个道理。天天听经,道理清楚明白,方法懂得,境界清楚,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他成功了。我们今天不认真的听经,不认真的学习,不认真的念佛,只是希求往生,哪有这回道理!所以你那个妄想会落空,陈光别老居士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

  偈颂里面第一句,『如来境界无边量,一切众生不能了』,了是明了。『妙音演说遍十方』,佛菩萨来作示现,为一切众生演说佛法,演是表演、做到,一切要从自己本身做起。我们今天讲总的原则、总的方法,看破、放下,我是不是真的看破了?看破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明了,我对于宇宙人生是不是真的明了了?我对于佛法的修学是不是真的懂了?真的明了,真的搞懂,不叫你放下,你自然会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妄想、一切分别、一切执着,自然放下了。这一放下,你的果报就现前,什么果报?大自在,就是佛经里面讲的「解脱」,「五分法身」现前了,五分法身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要不要学?不要学。为什么不学他统统具足?因为是性德。过去因为你看不破,看不破你有无明,放不下你有烦恼,你有无明烦恼,障碍了自性,所以戒定慧好难修!现在你看破放下,原来戒定慧是现成的,言语造作自自然然他就符合戒律,五戒、十善、比丘戒、菩萨戒条条都圆满;看破放下你要是做不到,你学戒律很辛苦。所以祖师大德常常劝导人从根本修,根本修就是看破放下。

  我学佛可以说运气很好,一生都是遇到真善知识,我没有走冤枉路。「看破、放下」是我在二十六岁第一次亲近出家人章嘉大师,第一天告诉我的,他把佛法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总枢纽传授给我了。我这一生得它的受用,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自在随缘,自己私生活,自在;跟大众相处,随缘,法喜充满。我知恩,怎样报佛恩?经论里面说得很好,只有「弘法利生、续佛慧命」才是真正报佛恩、报父母恩、报老师恩,所以一生当中乐此不疲,愈做愈快乐。

  「妙音演说遍十方」,不是住在一个地方,哪里有缘哪里去。昨天澳洲悟胜法师打电话给我,问我什么时候到澳洲,我就告诉他,澳洲的摄影棚做好了我会去讲经,如果摄影棚做不好,我可能会长住香港,为什么?香港那里有一个标准的摄影棚,我们这一部《华严经》最主要的是要把录像带留下去,提供给后人做参考、提供给佛学院做教学。我说我没有一定的住处,哪个地方有这个设备,他要肯邀请我,我立刻就去了。他听了之后,「那我们赶紧做、赶紧做」,我说:「好,你去赶紧做去」。你要不做,我到这儿来看看你,我不会在那个地方住。虽然净宗学院在那边建立,我不会在那里教书,我也不会在那个地方做院长。现在是刚刚启建,我挂这个名,成就这个道场。我会去找一个校长。现在我请悟琳法师,美国人,悟通法师,越南人,请他们两位做副院长,负责学院筹建实际的工作。同学们在那边认真努力的学习,将来学校建成之后,我们这一班同学都是学校里面的老师,负责教学。所以现在一定要非常认真努力充实自己的经教、德行,学为人师。第五首:

  【世尊光明无有尽,充遍法界不思议,说法教化度众生,此净香神所观见。】

  清凉在这个地方有小注,『世尊光明无有尽』,这个「无尽」,大师是说「以显光常」。常光是什么?心愿德行。世尊普度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早成佛道,这个心愿永远没有中断,我们今天讲,一分一秒都不中断,这是心光、愿光;与心愿和合的,《无量寿经》上讲的光明,《大势至圆通章》里面讲的十二光,还是举例。无量无边的光明随着心愿,心光、愿光是主,其余无量光是伴,主伴圆融,主伴不二,我们要学习,我们要发心,要发愿。『充遍法界』,从这个地方很明显的我们能看出来,世尊度众生的愿绝不限于娑婆世界,要限于娑婆世界就不能充遍法界了。虽然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但是他的心愿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国土无量众生都在佛的心愿之中,佛没有舍弃他们。『说法教化度众生』,我们要问了,释迦牟尼佛教不教化他方世界众生?肯定教化,但是到他方世界去度化众生不是以佛的身分,以菩萨的身分、以声闻的身分,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分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分。他在娑婆世界现的是佛的身分,其他诸佛国土里,现身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释迦佛如是,我们再问问,哪一尊佛不如是?

  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得到启示,我们的心量太小太小了,局限什么?我们这个小道场,在我这个道场讲经说法,我们欢喜,到别的道场讲经说法,我们就不高兴,那四弘誓愿要改一改,只度这个道场的众生,其他道场不度,众生无边誓愿度仅限于居士林、仅限于净宗学会,其他道场那是例外,哪有这种道理!佛家普度众生,天天挂在嘴皮上,不懂得普度的意思。「普」是没有分别、没有界限,没有国土的界限,没有族类的界限,也没有宗教的界限,所有一切界限统统突破才叫「普」。『不思议』,显示智慧愿力、善巧方便之宏深,深广无尽,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读了,不要以为这是菩萨他们的事情,与我们不相干,那我们念它干什么!这些神众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都是诸佛如来的示现,教导我们的,跟我们有缘。请看第六首:

   【如来清净等虚空,无相无形遍十方,而令众会靡不见,此福光神善观察。】

  福光主水神教导我们要修清净心,特别是净宗法门。成无上道到最后只有三门,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就变成三门,这三门是觉、正、净。净土宗是属于净门,修清净心、清净愿、清净行,心愿行都要等虚空法界,那你就成佛了。『无相』,不着相;『无形』,不分别,这四个字就是离执着、离分别,不执着、不分别,『遍十方』,这才叫清净。如果你有执着,你的心就被污染,就会生起自私自利,就会干损人利己的恶业。你要是有分别,你的心就不平等;平等心是真心,平等心是佛心。阿弥陀佛又名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佛的德号。「无相无形遍十方」是觉,迷了怎么能遍十方?这一句,诸位仔细看,是不是清净平等觉?

  『而令众会靡不见』,「会」用现在的话来讲团体,众会就是一切团体。最小的团体是家庭,夫妇儿女组成的;最大的团体是僧团。僧团比国家还大,为什么?国家有界限,它有它的疆域,僧团没有疆域,僧团的心行都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最大的团体是僧团。清净平等觉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就是不分别、不执着、没有妄想,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第七首:

   【佛昔修习大悲门,其心广遍等众生,是故如云现于世,此解脱门知足了。】

  这是知足主水神他所修学的法门,在这里提供给我们做参考,也是教导我们的。他修的是大悲,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现前这个世界灾难太多,天灾人祸天天都有,非常严重。「大悲」,悲是怜悯苦难众生,菩萨的悲心『广遍等众生』,真的是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我们学佛,依教奉行就是佛菩萨的化身。佛菩萨的慈悲怎么落实?佛弟子落实!佛弟子如果不能奉行佛菩萨的教诲,那佛菩萨这些经教全都落空,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佛的大慈大悲从什么地方表现?从我身上表现,我把它做出来,这叫佛弟子,这叫学佛,不论是出家在家,不能不知道这一桩事情。

  我跟其他宗教接触得很多,我也曾经跟他们谈过「神爱世人」,神在哪里?神怎么爱世人?这不是一句空话吗?神爱世人要落实,怎么落实法?神的儿女要把「神爱世人」做出来。天主教徒、基督徒、犹太教徒,实际上他们三个是一家,都是神的儿女,要把神爱世人做出来给世人看,这是「神爱世人」活了。同样一个道理,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我们四众弟子要把它做出来,我们的心真诚、我们的心清净、我们的心平等、我们的心觉而不迷,大慈大悲,从心、愿表现在我们的身体,表现在我们的言语,这叫学佛、学菩萨。

  佛菩萨的教诲我们今天讲《大藏经》,《大藏经》在哪里?我这个身体就是《大藏经》,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一部圆满的《大藏经》,我求愿往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肯定随心所愿,关键在我们是不是真干。真懂了,真明白了,真去干了,一丝毫的虚假都没有,所有一切作为只有一个目的,利益众生、宣扬佛法。只有这一个目的,决不是为自己。『是故如云现于世』,现是示现,示现在这个世间,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为一切众生说法。「如云」这两个字好!如云是不着相,示现不着示现的相,弘法不着弘法的相,利生不着利生的相,这真正解脱了,这才是知足的意思。下面第八首:

   【十方所有诸国土,悉见如来坐于座,朗然开悟大菩提,如是喜音之所入。】

  前面两句就是遍虚空法界。『诸国土』是诸佛的国土,经上常讲的,一尊佛的教化区就是一个佛国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标准的佛国土。还有比这个更大的,一尊佛教两个大千世界、三个大千世界,乃至于十个、百个、千个,这都要看佛在因地作菩萨的时候他发的心愿,随其心愿而示现的果报不相同。阿弥陀佛的心愿大,他的极乐世界是遍虚空法界,没有极限。如来没有身相,但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十方所有国土里一切众生,心里想见如来,如来就现相。『朗然开悟大菩提』,佛现相为众生说法,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就是证大菩提。喜音神教我们的。再看第九首:

  【如来所行无罣碍,遍往十方一切剎,处处示现大神通,普现威光已能悟。】

   我们也要学,佛教化众生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今天做一个真正佛弟子,我们没有能力尽虚空、遍法界,至少要教化这个地球上众生,在这个地球上,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教化,一切不执着,自在随缘。有缘就在那个地方教化,缘尽了就离开,缘聚缘散。佛法也是因缘生,所以佛在《般若经》上才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这么个道理。因为它是因缘生的,决定不能执着,决定不能分别。我们在那个地方全心全力建立一个道场,缘尽了,道场是为这个地方大众建的,不是我的,所以我离开的时候,心里一丝毫牵挂都没有,为什么?我懂得缘聚缘散;缘聚利益众生,缘散还是利益众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真的得大自在,一丝毫的罣碍都没有。什么时候缘尽?你不喜欢我们在这儿住,你想要这个道场,道场送给你,我们到别的地方去;哪个地方又有人请我们,我们到那里去。自在随缘,丝毫罣碍都没有,『遍往十方一切剎』。

  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聚散都是教学。世间人聚的时候欢喜,散的时候面红耳赤,个个不高兴;如果这个地方还有财产的话,有道场、有财产的话,还要打官司。菩萨没有罣碍,欢欢喜喜的来,欢欢喜喜的离开,教世间人看,这样才如法,这才是真正佛法。如果还有丝毫争执,不要说行为,心里头还有一念不高兴,错了,那不是佛法。『处处示现大神通』,这就叫大神通,「通」是通达,理事通达、性相通达、因果通达;「神」是神奇莫测,不是凡夫知见所能够理解的,我们要在这里学习。末后一首:

  【修习无边方便行,等众生界悉充满,神通妙用靡暂停,吼声遍海斯能入。】

  善巧方便是度众生、教化众生唯一的手段。「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什么叫便宜?最适合的方法,就叫方便。众生的根性不相同,对某一类的众生,你要有智慧、你要有能力用不同的方法。你自己心里头有定慧,决不会被境界所转,《楞严经》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用什么方法转境?「方便」。「修」,修是修学;「习」,习是落实,我们在经典里面学的智慧,在经典里面学的这些方法,学了之后,我们在生活里面、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里头活用。什么时间,什么处所,对什么人用什么方法,那个人得利益了;不是用一个方法。一个方法只能度一类人,不能普度一切众生;你要想普度一切众生,那就是无量无边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等众生界悉充满』,到底有多少?无量无边等众生,众生有多少,佛菩萨的方便就有多少,他怎么会不契机?契机者得度,道理在此地。

  『神通妙用靡暂停』,佛菩萨的心愿从来没有间断过,一分一秒都不间断;佛菩萨度化众生的行持:「慈悲方便」,也没有停止过,这个话是真的。工夫真正成就的人,晚上睡觉作梦,度梦中众生;在佛堂里面静坐,度定中众生,确确实实他的工作没有间断,日夜都不间断。见到一切人,度人;见到一切畜生,度畜生;见到山河大地、树木丛林,度这些山神、水神、树神、花神、草神。我们凡夫实在讲粗心大意,他怎么会懂得,他怎么会看出来!看出这个修行人,倒很悠闲,在水边树下,在那里打坐,他哪晓得人家在那里度众生!我们凡夫看不出来。真正修行人要从这些地方修,我们自己的道业,我们自己的智慧福德,在这一生当中哪有不圆满的道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四0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海神十法:

   【复次出现宝光主海神,得以等心施一切众生福德海众宝庄严身解脱门。】

   主海神表法的意思也非常的深广,海不但相大、深,而且海里面含藏的资源非常丰富,甚至于超过陆地,佛经里面用「宝」来形容。我们在古人笔记小说里面常常看到,海里龙宫藏着许许多多的珍宝,其实这个意思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资源,非常丰富的资源。资源是提供众生,帮助他们过富裕的物质生活,这是古今中外所有众生所希求的。但是圣人跟凡夫的看法不一样,凡夫确实只看现前,只希望现前得受用,如果讲来生,来生太渺茫了,来生谁知道?像我们能够接受、能相信,这还没问题,一般人他不相信,他不接受。他所要希求得到的享受是名闻利养,完全是现前的,你跟他讲这是五年、十年以后的事情,他都摇头,为什么?太长了,「过五年、十年我是不是真能得到?」他怀疑;现在就想得到,这个根机浅。佛法里头告诉我们,如果这一生有福报,来生没有福报,这个福报是假的;这一生没有福报,来生有福报,后生有福报,这福报是真的。佛法看得长远,福德累积得生生世世享受不尽,那才叫真实。而且享受的这种方式,圣人跟凡夫也有不同,凡夫之乐,说实实在在的话,就像现在吸毒打吗啡,是从外头刺激的乐,这不是真的;圣人之乐,是从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法喜充满,不是外面刺激,所以那个乐是真的。由此可知,主海神表法的真正义趣,这「海」是什么?海是我们的性海,法性大海,是我们的心海,真心是大海,心性含藏着无尽的宝藏,这是真的。为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的根是心性,心性才是真正的大海。菩萨的德号叫『出现宝光』,我们就能体会到,「宝光」是什么?自性本具般若之光,自性本具德相之光,这是真正的宝光,我们从名号就能够体会到它的意思。

  我们应该如何来学习?下面他得法就是修学具体的方法,他用什么方法?『等心施一切众生福德海众宝』,诸位同修能体会到这个意思吗?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等」,等是平等,平等的心贡献给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不分国土(诸佛的国土),不分族类,十法界里面有情,平等心的布施供养。布施什么?福德,这个「海」是无尽的意思,永远在布施。那个能布施得完吗?布施不完,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懂得。法布施这是智慧,绝不吝法,我懂得多少我全部为别人说出来,愈施智慧愈增长,为什么?称性的。布施慧、布施福,福是什么?为众生服务,没有条件的,没有代价的,热心,尽心尽力为众生服务,我能做什么,我全心全力去做。我们今天选择这个行业,世出世间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为社会服务、为众生服务,我们这个行业服务的项目是什么?智慧的教育,破迷开悟的教育,转恶为善的教育,转凡成圣的教育。我们全心全力把这桩事情做好,这是「福德海众宝」,福德海里头的众宝。「庄严身」,这个身包括这身体,身这个意思是圆满的,《华严经》上讲的十身。十身太多了,佛菩萨也知道,对我们初学来讲,把十身归纳为三身,这大家好懂,法身、报身、应化身,三身都庄严。庄严,我们这一个身体,这个身相,这个身健康长寿,这是福德庄严。庄严我们这个报身,那是智慧德能。庄严法身,那就包括我们所有物质环境、我们活动的空间,依报正报全是法身,今天我们讲的庄严社会、庄严国土、庄严世界,这统统都是庄严法身。我们用的是教化,一定要把这桩事情做好,这样才出现宝光。光是一切大众都能看到的,我们所修的智慧、德能、相好,为社会大众亲目所睹、亲耳所闻,欢喜赞叹,乐意来修学,这就是宝光出现,等心布施福德海众宝庄严,所以我们应当要学习,要懂得经典里面所含的义趣。第二尊菩萨:

   【不可坏金刚幢主海神,得巧方便守护一切众生善根解脱门。】

  第一尊,要用我们佛学名词来讲是弘法利生,第二尊这是护法,弘护是一体。从护法来说,菩萨的德号『不可坏金刚幢』。他怎样守护?『巧方便』,善巧方便。守护里头最重要的是什么?『众生善根』,这是宝,是无价之宝。如果善根守不住,一破坏了,这一生当中纵然是得到最大的福报,中国古人常讲「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人间福报到极处,死了以后堕三途,还是一场空,这个错了。什么是正确的?步步高升就正确,绝不退堕,这一生在人间享福报,来生到天上享福报,这个对了,往上升。六道升沉,决定的因素是在善根。什么是善根?这个佛在大小乘经论里面讲得太多,世间法善根讲六道,六道众生的善根,佛常讲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我们用什么方法来保护?首先保护自己的善根,从保护自己善根当中得到经验,体会到受用、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够帮助别人。我的学问是从实验当中得来的,这是真的,不是一般人单单从书本上得来的,这个不太可靠。佛经上的也要通过实验,实验是什么?依教奉行,佛所讲的我都把它做到,在做到里面我们去体会佛所说的道理、佛所讲的方法、佛所讲的境界,境界就是我们实际上的受用,我所得到的。必须通过实验,科学家讲实验,佛法讲修行。没有真正修行的功夫,你怎么能够相信佛经上所讲的是真的,你怎么能知道佛经称之为三宝,通过实验、通过修行,我们才真正肯定这是宝,希有之宝!

  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你们用什么珍珠、玛瑙、钻石,我都不屑看一眼,为什么?我知道那些东西不是宝,解决不了生死问题,解决不了烦恼的问题,也解决不了我们现前的生活上的困境。钱多了的时候,我们生活环境不是改了吗?怎么没有改善困境?如果诸位冷静的观察一下,现在这个世间还有很贫穷落后的地区,有科技、工商业非常发达的地区,你要是冷静去考察一下,你就晓得那个已经开发、非常富裕的地区,他们的困苦有时候超过贫困地区,这是他懵懵懂懂,他不知道,粗心大意,只看外表。常言说得好,穷人有穷人的苦处,富人有富人的苦处,下贱人有苦处,做帝王、做将相、做总统的,他也有他的苦处;两下一比较,我们看得清楚,贫穷下贱人苦少,这些富贵人的苦处多。贫穷人起心动念为温饱,造业少;富贵人要如何保持自己富贵,天天在那里想主意,怎样打击别人,怎样保住自己的权位,那个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善,死了以后堕三途。你从这里冷静去观察,你才恍然大悟,我要不要过那个富贵生活?释迦牟尼佛聪明,生在帝王家,统统舍弃,去过乞丐的生活,一等一的聪明人,不干那个事情!谁能看得出来?释迦牟尼佛生活,那是真正的享受,过世间第一等的生活;他第一等的智慧,第一等的福报,过第一等的生活。我们一般凡夫是肉眼凡夫,怎么看也看不出来,实在不容易!我也是看了几十年才把这个苗头看出来,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欢喜赞叹。

   世间真正的珍宝、真实的善根是心地纯净纯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是珍宝,真正善根!我们要懂得守护。守护就是你要把真妄、邪正、是非、善恶有能力辨别清楚,什么该舍的统统放下,就得大自在。佛法里面讲「大自在」、「大解脱」,我们对这个名词术语实在讲似懂非懂,对这里面讲的境界一无所知,这是真的。什么时候你把这两句话才真正体会得、搞清楚?要通过实验,做到之后才知道「这个好!」没有做到不知道,做到之后才知道佛菩萨的生活快乐,所以守护善根要紧!初级的守护是持戒,高级的守护是定慧,「定共戒」,「道共戒」,我们才真正能够守护得了。所以最初方便,这是讲的巧方便,要学佛,佛怎么生活,我们细心体会,认真学习。佛怎样工作,佛怎样接触广大的群众?经论上说得很多,《华严经》讲得尤其圆满。我们初学的人,在生活、工作、接触大众之中,第一桩要紧的事情,就是有善巧方便守护自己的善根,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这是功夫,这是真实智慧。第三位:

  【不杂尘垢主海神,得能竭一切众生烦恼海解脱门。】

  这一位,『竭』是把它断干净,用什么方法?实在讲菩萨所修行的方法就是十善业道,佛在经上跟龙王说的,主海神是龙王,「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不杂尘垢』,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主海神他做到了,他修行证果了。以他自己学习的经验,他所修学的心得,教导众生。烦恼障跟所知障,这是两种严重的障碍,障碍了我们心性的德能,烦恼障碍心性德能,所知障碍自性的智慧。我们要觉悟、要回头,我们今天在日常生活当中,依旧被境界所转,依旧为烦恼所缠缚,什么原因?说实在的话,对于佛的这些教诲没有真的懂得。转凡成圣、转迷为悟、转恶为善非常容易,确确实实在一念之间,反掌之易。难在什么地方?难在知,你不知道,所以你不肯做,现在一般人讲做不到,太难了。不是做不到,是你不肯做,为什么不肯做?你没有了解,你了解得不够透彻。佛法,圣贤之法,非常平易,中国人讲《易经》,易是容易、简易,简单容易,凡夫作圣成佛,简单容易。简单容易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不肯做,你要肯做,一念之间。《法华经》上龙女八岁成佛,善财五十三参,一生圆满成就,有什么难处?难在你不肯回头,你的烦恼习气太重,你放不下。自私自利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五欲六尘放不下,贪瞋痴慢放不下,这难了,比登天还难。果然彻底放下,你现在就成佛了。

  所以佛法知难行易,这是我初学佛的时候,我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跟我的老师章嘉大师请教这个问题,他老人家跟我印证:「没错,确实知难行易!」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这些愚痴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这么长的时间,醒不过来。所以我们就知道,自古以来,出家在家多少修行人何以不能成就?佛法熏习的时间不够。说老实话,就是连释迦牟尼佛身边那些大弟子,十大弟子,如果不是常年跟到释迦牟尼佛,天天听讲经说法,他跟我们一样不开悟。他能开悟是他机会好,每天听佛讲经八个小时,回去之后修行,同学们自己在研究讨论,一天到晚他不间断,所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靠这个成就的。

  我们在新加坡最近看到的,居士林老林长陈光别为我们做的示现,他虽然学佛几十年,不懂佛法,也只跟一般人拜拜而已。到他生病了,没有办法处理工作,每天躺在床上养病,把我们讲经的这些录像带搬回家,他家里人告诉我们,每天看八个小时,看累了之后,电视机关掉就念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干。这样干了四年,他懂了,他明白了,四年不间断的熏习,不间断的念佛,放下万缘,他成功了,这有什么困难!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业障很多,冤亲债主一大堆,往生之后冤亲债主还到居士林念佛堂来求皈依、求听经,这不是我们亲眼看见的事实吗?真正修行证果,到极乐世界作佛去了,需要多少时间?陈光别老居士为我们示现的,四年,他生死自在。他这样认真干,干两年的时候曾经就跟李木源居士说,他想到极乐世界去,而是李木源要求:「你现在不能走,你一走居士林的问题很多;只要你在,居士林就没有问题。」这样才同意:「好,我再过两年」,生死自在!摆在面前这样的见证,这在佛法里面讲「作证转」,我们再要不相信、再要是粗心大意疏忽,我们自己的罪过就很重,自己对不起自己。

  在这个混乱的社会里头,我们要干真事,什么是真事?生死大事是真事,其他都是小事。只要自己真的得一心,得功夫成片,就像佛在小乘经上常说的「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世间办事的能力智慧有没有?都具足,不学就具足了。为什么?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心识里头流露出来的,你抓到了根、抓到了本,那些枝枝叶叶的算不了什么,还需要学习吗?你要不相信可以做试验,在佛经上你达到清净、达到一定的境界,世出世间法你从来没接触过,经典一展开经卷都懂,丝毫障碍都没有。世间所有这些学问你也没接触过,你一接触都懂,没有一样不懂,「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通一切法都通,这一切法是贯注世间出世间。古来祖师大德,从小出家,天天在学经教,到以后做了帝王的老师,国师,做了皇帝的顾问,国家许许多多事情他学过吗?他没学过,这些帝王、大臣向他请教,他指点得头头是道,你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几句话就跟你解决了。他学问从哪里来的?心性里头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他的心「不杂尘垢」。佛在《十善业道经》教给我们,「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你只要做到这个,你就成就了。我们要懂,我们要信,我们要认真干。如果把这个光阴、精力浪费在杂修上,这错了,决定比不上专修。什么时候能见到?十年之后,不能相比。一个人在一门上十年,十年做到纯净纯善,他智慧现前,我们一般讲他通现前。眼光要远,志愿要大,普度一切众生,活在这个世间就为这桩事情来的。对自己肯定往生极乐世界,对于一切众生,帮助他们破迷开悟,断恶修善,转凡成圣,我们就是干这个事情来的,所以他『能竭一切众生烦恼海』。第四位:

  【恒住波浪主海神,得令一切众生离恶道解脱门。】

  第四尊,菩萨的名号含义很深,『恒住波浪』,「波浪」是什么意思?动荡不安的社会。我们今天的社会是大风大浪,不是普通的小浪,今天我们所处的是极其险恶的波涛,在这个大浪之下,多少众生卷入海底,沉沦三途。这真是大慈大悲,菩萨能够恒顺众生,「住波浪」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令一切众生离恶道。在这里头作如是的示现,天天这样做示现,众生贪财我舍财,众生积蓄我不积蓄,众生好名我舍名,这就能帮助众生离恶道。我们讲,讲的印象很浅,不深,真正做出来。做出来你还得有机会,没有机会的时候你怎么作法?有人要骗你,机会来了,我让他骗,欢欢喜喜做出来给人看。

  我早年在台湾,追随道安法师办大专佛学讲座,道安法师对我很器重,委派我做总主讲,我跟他往来很密。大家都晓得,道安法师不贪财,道安法师好名,所以人家利用这个来骗他,组织一个公司,请你老人家当董事长,董事长不是白当,一定要拿钱投资。钱被人骗去了,决定不会还的,和尚好骗。他到以后发现了,发现这些人是来骗他的,老和尚心平气和,别人不知道,以为老和尚上当,又被骗了。有一天我去看他,有一个骗他的人从他那里离开,我在大门口碰到,我进去,老和尚说:「某个居士刚才来过,你有没有看到他?」我说:「我碰到,在大门口碰到」,他说:「他今天又来骗我」,我说:「怎么样?」他说:「我给他了」。那个人不知道,以为和尚又是上当,其实和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出来给我们看。这个世间是不是真正有占便宜的人?真正有吃亏的?没有,因果通三世。他来骗你,你欢欢喜喜的给他骗,他自己还不知道,来世遇到的时候,他欢欢喜喜来供养,他来还债、来供养,有的时候供养还供养得莫名其妙,为什么?不知不觉的来供养,供养之后还后悔,「为什么这么糊涂,把这么多钱供养给这个法师?」简丰文居士对我就这样的,无缘无故送个讲堂给我,不少钱!以后他告诉我说:「法师,我回去后悔了一年」,一年之后他不后悔了,为什么?佛法慢慢学,他懂得是真正的好事,全家都赞成。原来家人都不原谅他,自己糊里糊涂做这桩事情,有前因后果。所以菩萨所在,哪有不欢喜的道理?不要说骗,侮辱、陷害都欢喜,来生衷心护法。不能有一丝毫不善的心存在,有丝毫不善心就变成冤冤相报,那个事情麻烦大了。我们可以把它变成来生最好的信徒、最好的护法,这个多好!一念不善心的话,来生变成冤亲债主,冤冤相报,这就不好了。我们心多安乐、多自在!对方如果有善根,也就是还有一点良心,过个三年五载他觉悟了,他回头,「过去我做这个事情不对,对不起某人」,纵然面子上下不来,他心里有惭愧心。如果能有智慧勇于改过,他的回报晚几年之后,它就现前了。佛法有很深很深的道理!

  所以这个名号非常有意思,「住波浪」就是住今天的这个社会。要教众生离三恶道,不贪、不瞋、不痴,我们自己一定要做出榜样。提供机会的人,我们不但没有一丝毫不善的心对他,感恩的心对他。他给我机会来表演,跟唱戏一样,我唱正派,他唱反派,没有那个反派显不出我这个正派,反正功德一样大,演得逼真、演得好,自利利他,不但没有怨恨,报他的恩!他虽然没有存这个心,不是存心来帮助我们表演的,他确实是恶意,但是恶意做了好事情,跟佛菩萨往来,他做了好事情;跟众生往来,那他造了恶业。跟佛菩萨往来,不管是善心是恶心,都办了好事。我们在这个境界里头锻炼成纯善纯净,没有这个境界,纯善纯净到哪里修?所以佛一再的叮咛嘱咐我们、教导我们「不憎恶人」,不可以讨厌恶人。第五位:

  【吉祥宝月主海神,得普灭大痴暗解脱门。】

  「月」是光明,月光清凉,用这个来做比喻,吉祥的宝月,破众生的愚痴。对一类执着错误知见严重的人,我们晓得用什么方法去帮助他,用吉祥清凉去帮助他,真实的智慧,善巧方便,这里头要有耐心。方法的总原则、总纲领是佛教菩萨的四摄法,四摄法是四个原则,对哪一类的众生,对哪一类的病况要了解。这个人烦恼里面哪一种烦恼最重?我们在四摄法里头用哪一种方法来接引他,来跟他交往,去影响他、去感化他,使他能够觉悟,使他能够回头,舍弃错误的想法看法,回归到圣贤的教诲。这个事情难,不是一桩容易事情,破邪显正;方法的纲领,那就是显正,让他慢慢觉悟他那个邪法有错误。清凉大师注解说四个字:「以智灭痴」,这是真实智慧,《无量寿经》跟我们讲的「住真实慧」、「惠以真实之利」;『吉祥宝月』就是「惠以真实之利」。第六位:

  【妙华龙髻主海神,得灭一切诸趣苦与安乐解脱门。】

  清凉的注解好,「为行所迁,一切皆苦」。这个「行」是行为,这个字当动词讲,那就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造成言行上的种种不善业,不善业所迁,迁到你受报,现前是花报,未来是果报,这个业报不善。从哪里看出不善?纵然是富贵,所谓是富而不乐,这个果报就不好,反而比不上贫而乐。这两句话我们不能小看,乐,常生欢喜心,乐往上升;不乐往下坠,不能够小看它,不乐是烦恼、忧虑、牵挂多,它往下坠落。乐的人心里头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肯定往上升,乐的人放得下,不乐的人放不下,放下才真正自在快乐。菩萨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的手段,只有一个总纲领,布施供养,对一切众生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一不是布施,三轮体空的布施,所以他得大自在,他得大圆满。智慧圆满,智慧自在;福德圆满,福德自在。世间真正自在快乐之人,一般凡夫看不出来。什么人看得出来?跟他同等境界的人看得出来,比他高境界的人看得出来,达不到他的境界就看不出来。菩萨所作所为,是不是需要人看得出来?不需要,要想人看得出来是好名,就堕落了,心就不清净了。一丝毫都不沾染,这样子能够『灭一切诸趣苦』,帮助一切众生,这个「诸趣」是讲六道,帮助六道众生离苦得乐。『妙华龙髻』这个德号,我们也要能体会,大乘经里面讲到「妙」,非有非空,空有不二才叫妙。「华」是讲的修因,「龙」是讲的变幻莫测,「髻」是讲的高显、非常明显,这四个字的意思,就能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第七位:

  【普持光味主海神,得净治一切众生诸见愚痴性解脱门。】

  清凉注解:「将智灭痴,未免于见。了痴见性,痴见自亡。真妄等观,是佛境也。」这是给我们透了一点消息,教导我们善巧方便的办法。『普持光味』,「普」是平等持,平等持里面我们必须要知道,大经上常常跟我们开示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是叫你所有法门都要去学、都要去受持,那个麻烦大了,那你还是有分别执着;「一即一切」,任何一个法门,自己选定适合自己的根性,适合自己修行的环境就好,永远保持。对于其他的法门平等的恭敬,平等的赞叹,就像五十三参一样,那叫「普持」,一即一切。这个「光」表智慧,智慧里头产生法味,法味是比喻受用。为什么菩萨常生欢喜心?就是法味无有穷尽,所以他能『净治』,「治」是对治,对治『一切众生诸见』,「诸见」是邪见,邪见愚痴;『性』是当「根」讲,邪见的根、愚痴的根。菩萨从这里修行证果的,所以他的名号跟他所修学的法门,名号就是修学法门的纲领,好象做文章一样,名号是题目,文不离题。诸佛菩萨没有名号,名号全是表法的,代表这一个法门,这个法门是他所主修的。

  这个地方,说实在话就是普持、等持,清凉里面讲的「真妄等观」。真妄等观,我们就知道,入不二法门。真妄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再告诉你,真跟妄也不是一法,如何能在不是二法又不是一法,你才真正能入不二法门。为什么说不是一法?真跟妄确实不是一法,但是它也不是二法,非一非二,这才入真正不二法门。佛法常讲非色非空、非真非妄,这是事实真相,何以?能变的心性是真的,是一,所变换的相状是假的,它不一,所以非空非有才把这个事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这叫做不二法门,这样才叫「真妄等观」。见性没有执着,见相也不执着,离妄想分别执着才叫等观;里面掺杂着妄想分别执着,就不平等,就不叫普持。由此可知,「普持光味」是在世出世间所有一切诸法里面用清净心看、用平等心看。我们今天把它变一变这个言语的说法,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用这个心来看一切众生,看世出世间一切法,叫「普持」,这叫「入不二法门」,这是佛境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天天练,不知不觉就入佛境界。入佛境界,念佛发愿求生,哪有不生极乐世界的道理?经不听不行,多听!慢慢才会觉悟到。第八位:

  【宝焰华光主海神,得出生一切宝种性菩提心解脱门。】

  清凉大师说:「一切众生,有佛种性。圆明可贵,具德称宝。佛眼普观,佛智普示。正因令显,如出金藏。大心若起,如种生芽,故云出生。缘了二因,为能悟之妙道。」清凉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圆明可贵」,圆是圆满,明是光明,它具足万德万能,所以称之为宝。菩萨德号里有『宝焰』、『华光』,修行方法里面有『出生一切宝种性』,换句话说,佛性是人人都有,但是众生不觉,不知道自己有。菩萨出现在世间,怎样帮助众生令他觉悟自己有佛性,自己有跟诸佛如来一样的智慧德相?怎么样教他自己知道?这是帮助众生第一桩的大事,帮助他知道,然后帮助他开发。清凉在比喻上说「如出金藏」,就好象金矿,他知道自己有,但是没有开采出来,先知道了,「我家里山上有金矿」;进一步就帮他开采。先要教他知道,教他自己要有信心,进一步的帮助他。帮助他,自己一定要做示范,示范要明显,让他容易觉察到。

  释迦牟尼佛为四众同学们做的示范非常明显,但是像须菩提尊者这样善根深厚的人,还要三十年才看出来,这就是教导我们要亲近善知识。如果不是长期亲近善知识,那你是上根利智的人,很短的时间你就看出来了。六祖惠能的会下有一个永嘉大师,他是上根利智,极短的时间他就看出来了,行!他在曹溪住一晚上,「一宿觉」!但是中下根性的人,要不是长时间的亲近老师、天天观察,很难一下就入门。须菩提为我们示现的是中下根机,一般成就的人,标准的时间是五年到十年,这是标准的时间。但是我们也有看到古大德,为报老师的恩,追随老师一辈子的,到老师往生之后,他才离开老师道场,教化一方。这是示现「知恩报恩」,不肯离开老师,追随老师、帮助老师教导初学。所以各个人做的示现都不一样,我们要有慧眼去观察,就会学到很多很多东西。第九位:

  【金刚妙髻主海神,得不动心功德海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了如不取,则心不摇动,湛如停海,万德攸归故」,我们要记住,我们要能懂。怎样能做到真正不动心,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了如」就是见性,大乘佛法的教学,目的就在此地。所以经本一翻开,头一句话「如是我闻」,你要是把「如是」这两个字明白了,你的心就不会动摇,你就成就自性本定,自性本定是首楞严大定,你就证得。所有一切境界你接触的时候,为什么会不动摇?「如是我闻」,就这一句!你们能懂吗?「我闻」就是「我了」,明了了,「闻」是闻思修圆满的三慧具足。见佛菩萨,如是我闻!见到作恶的众生堕阿鼻地狱,如是我闻!不动心。三途、六道、十法界,是真如本性所现的幻相,在这里头决定不生妄想分别执着,自性本定。他前面两句讲得太好了,「了如不取」,「不取」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才起心动念,你已经着相、已经取了,「取」是十二因缘里「爱、取、有」。所以『得不动心功德海』。第十位:

  【海潮雷音主海神,得普入法界三昧门解脱门。】

  清凉注:「入法界定,如法界遍」。心遍法界,身也遍法界,行也遍法界,无一不遍法界,但是首先要入法界定。『普入法界三昧』,「三昧」是定。『海潮雷音』菩萨,跟金刚妙髻菩萨,异曲同工,这两位菩萨的法门非常非常接近,大同小异。小异里面,金刚妙髻菩萨,如果我们讲自利利他,稍微偏重在自利;海潮雷音则稍微偏重在利他,利他跟自利是一不是二。从哪一方面来说,这里头有一点差别,实际上利他跟自利完全是相同的;我们从哪边说。「金刚」是比喻如如不动,「海潮雷音」是形容教化众生。「雷」有唤醒振奋的意思,唤醒一切众生的迷梦;「海潮」是表时节因缘,时候到了,佛菩萨一定来教化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金刚妙髻」是自己德行真正成就了,成就自己的金刚般若,金刚三昧,所以这两尊菩萨,我们可以合起来看,意思就会很圆满。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