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主动脉胸主动脉:第四一一卷——第四二0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32:10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一一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夜神偈颂第十首:

  【佛昔修行为众生,一切愿欲皆令满,由是具成功德相,此现福神之所入。】

  这是示现净福主夜神的偈颂,也就是他的修学报告。他提供我们的启示非常殊胜,我们在前面曾经读到他所修学的法门,「普使一切众生所乐满足」,我们应当要牢牢的记住。偈颂里面把这个修因得果都说出来了。

  第一句『佛昔修行为众生』,『一切愿欲皆令满』,这两句,半偈是讲的修因。佛没有成佛之前行菩萨道,换句话说,佛也是从我们的身分修成的。他已经修成功,我们现在才开始。我们要怎样才能修行成佛?这是提供绝佳的教材,头一句告诉我们一个总原则,为众生决不是为自己。为一切众生,果报在自己。第三句『由是具成功德相』,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记载所说,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实际上在大乘经上教导我们的,像华藏世界的毗卢遮那佛,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个相好从哪里来的?「往昔修行为众生」,为自己错了,为自己怎么会得到相好?怎么会得到光明?所以念念为众生,决定不要为自己,起心动念都想别人。想到别人他的求愿,想到别人的需求,这个「欲」是需求。确确实实能做到舍己为人,这才能叫行菩萨道。

  菩萨摄受一切众生,经典里的名词叫「摄受」,用现代的话来说,与一切众生交往,摄受就是交往。佛教四个方法,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能令众生生欢喜心。所以我讲经讲到这个四摄法,四摄法里面的布施,就是现在所讲的交际应酬,多请客多送礼,四摄法的布施是这个意思,多请客多送礼。我们跟人交往,先从感情上建立,这是佛家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总得先有往来,先彼此信任,交个好朋友,然后你才把佛法告诉他,他就会相信、就会信受奉行。如果他对你有成见,跟你不往来,你就没有法子度他。所以要帮助他,先一定要建立很好的关系,朋友的关系,这个非常重要。怎样把恶的朋友变成好朋友,这是功夫;把你的敌人变成朋友、变成好友,这样才能够化解战争。对抗决定不是办法,对抗双方牺牲都太大,而且结的这个冤仇,生生世世永远没完没了,无量劫的报复仇杀,你想想看这多么痛苦!这是愚痴人干的事情,决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干的。有智慧的人决定是把冤仇化解,就是无量劫的冤仇,也要把它化解。用什么方法?佛教给我们修学的纲领就行,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智慧心、大慈悲心能化解,没有不能够化解的,让对方觉悟。要想让对方觉悟,先要满足对方的需求;他要名,名给他,他要利,利给他,他要什么,只要我们能力办得到的,我们都给他。然后让他仔细去观察、仔细去反省,到底谁生活得快乐?谁得殊胜功德利益?

  人生在世,不仅是人,一切万物出现在这个世间,它的目的何在?意义何在?这个总得要懂得,如果这个事情不懂得,那你就是糊里糊涂过一辈子,糊涂过一生。来生到哪里去?来生到畜生道去,这是说你不造大的罪业,为什么?你愚痴,愚痴是畜生道的业因。如果你再造作罪业,再造贪瞋,那好了,你的结果必定是饿鬼、地狱。可是哪一个愚痴人不造贪瞋之业?所以十法界里头哪一道的众生最多?给诸位说,地狱道的众生最多,我们怎么晓得?从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造作这些业因,我们就能看出来。我自己将来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个东西自己要清楚,不必去问别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一生造善因,一丝毫恶念都没有,纵然别人加害于我,我还是赞叹他,我绝对没有一丝毫恶意向他。我为什么这么做?为了来生去好地方,就为这个;我要有一丝毫恶念对付别人,来生极乐世界去不了。你们同学要注意,有人来骗你、来欺负你,甚至于杀害你,你还有一个恶念对待他,这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机会错过了,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那一边的大众,个个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他们不是普通的善,上善,我们要把自己修成上善,这个太重要了。

  所谓上善,心里头丝毫恶念都没有,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决定没有贪瞋痴慢的念头,我们念佛肯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我们追求的,这是我们希望得到的。我们的心里头夹杂丝毫不善,虽念佛也去不了,这个道理要懂。绝对不是你念佛念一辈子,将来不能往生,你还要骂佛,佛骗了我,佛打妄语,「我一生这么老实念佛都不能往生!」你想想你该不该往生?对佛还埋怨,还说佛欺骗了你,你怎么能往生?你决定不能往生,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你没有慈悲。

  我们最重要的,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心理,我们的心不诚实、虚伪,要把这个心修正。我们要修真诚心,所以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你决定不吃亏。不要认为说,别人骗我,我真心对人,那我不是上当吃亏了吗?没错,上当吃亏只这一辈子,这一辈子顶多你活一百岁不得了,你来生到极乐世界作佛去了。这一点小亏不肯吃,来生还要搞六道轮回,在六道里打滚,没完没了,你想想,到底谁占便宜谁吃亏?然后才真正懂得古人所讲:「吃亏是福」,一点没错!我吃这辈子亏,吃一百年亏,来生到极乐世界享大福报去了,吃亏不是福吗?这一点小亏不肯吃,完了!所以这一生当中我遇到别人毁谤我、侮辱我、欺负我、陷害我、欺骗我,我欢喜都来不及!为什么?消我的业障,看看我的这个反应,等于是考试,来测验,看看我的反应;我的反应是正面的、我的反应是好的,我就知道我会到极乐世界去;如果我的反应跟世间一般人的反应一样,我知道我还要搞六道轮回,这个亏吃大了。

  佛菩萨在此地做榜样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在一生当中没有怨恨一个人,提婆达多处处想方设法陷害他,释迦牟尼佛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反而回过头来赞叹提婆达多。你看看《提婆达多经》里头佛所讲的,释迦牟尼佛感谢提婆达多成就自己的道业,处处在考验自己,是不是真的「清净平等觉」?这样的心行,给诸位说,自度度他。那些毁谤陷害的人,他受不受罪?提婆达多堕阿鼻地狱。虽堕阿鼻地狱,佛说了,他在地狱里过的生活跟天堂一样。什么原因?他堕阿鼻地狱是存心陷害释迦牟尼佛,这个罪堕阿鼻地狱。为什么在阿鼻地狱享受跟天堂一样?他成就释迦牟尼佛的德行,释迦牟尼佛的大德大行从提婆达多陷害而成就,释迦牟尼佛能忍辱、能宽容,不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我们才看到;要不然释迦牟尼佛这种德行你从哪里看见?我们从什么地方学习?提婆达多这个功德在地狱里过天堂生活,这合情合理。看一个事情要分析得清楚,不能只看一面,往往你把事情看错了;换句话说,如果释迦牟尼佛要像平常人一样生瞋恚心,那他堕阿鼻地狱就受罪。所以自度就是度他,释迦牟尼佛自度,也度了提婆达多;自利就是利他,自利利他、利他自利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

  我们决定要把不善的念头连根拔除,在顺境里面要特别小心。逆境绝对没有一念瞋恚,顺境绝对没有一念贪恋,你有一念贪恋麻烦了,要生生世世报偿。所以佛教给我们用平等心、大慈悲心。什么叫慈悲?慈悲就是真正的爱心,真正爱心里头不夹杂自私自利,这个爱心叫慈悲;如果这个爱心夹杂自私自利在里面,这不叫慈悲心,这是凡人的爱,凡夫讲的爱。佛菩萨爱心里没有自私自利,纯粹是利他,所以不用爱这个名词,换个名词叫「慈悲」。

  在第一句里头,这是一个基础,这是个根本,我们必须要建立正确的观念。这个世间学哲学的人讲宇宙观、人生观,第一句里头人生观跟宇宙观都包括在其中。要晓得「为众生」这个范围就广了,众生不是指人,凡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就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的,包括我们今天所讲的动物、植物、矿物,都是众缘和合而生;换句话说,众生两个字把宇宙之间所有一切形形色色全都包括在里头。我们今天的爱心能不能达到蚊虫、蚂蚁,能不能达到树木花草,地上长的一棵小草,你对它有没有爱心?蚊虫蚂蚁这些小动物,你对它有没有爱心?佛菩萨对它们有爱心。对于这些小动物,乃至于对于一根小草,那个爱心跟对待父母的爱心、师长的爱心没有两样,他的爱心是清净的,他的爱心是平等的。我们能不能做到?要懂这个道理,这个要学习。

  我们天天讲,菩萨道里头,大乘法里面讲菩萨修行,头一个是「布施」,四摄法头一个也是布施。蚊子来咬你一口,正是修布施。你把它赶走,那你就不肯修布施。它想来吃一顿饭,你好好的供养它一顿就好;你要把它打死,那你的罪过就无量。我们是一个人,也是个动物,每天也想找一点东西吃,我们去找一点东西吃谋生,不犯罪,那人家把我们打死,跟你把蚊子打死,罪过是一样的。不肯布施是吝啬,悭贪吝啬,你才把它赶走;真正肯布施、肯供养,你就让它吃饱。学佛从这些地方学。我们对这些小动物都诚心诚意布施供养,何况对一切人,何况对于自己认识的人,又何况对自己的亲人?佛家这个爱心是从这里建立的。

  戒经里面讲:「清净比丘,不踏生草。」那个小草长得活活泼泼,你怎么忍心从它上面走过去?佛说法合情合理,如果这个地方没有路,一定要从这儿通过,可以!如果有路,你一定要绕着路走,你不可以踏生草。你踏生草,你不尊重它,等于说你欺负它。别人欺负我们,我们不高兴,我们欺负草,草也不高兴,一样的道理。我们学佛的人有没有想到这些问题?都在日常生活当中。修行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修行,不是在佛堂里敲着木鱼念着经,那是搞形式;形式不重要,实质上重要。你怎么去生活,怎样工作,怎样待人接物,怎样对待一切人事物,这里头是真修行,这里头是真功夫,不能不知道。

  众生的愿很多、欲也很多。愿里头有恶愿,争名夺利是恶愿;欲里面也有恶欲。善恶一定要辨别清楚。佛菩萨成就一切众生的善愿善欲,绝对不帮助他满足恶愿恶欲,那就造罪业。所以诸佛菩萨跟中国古圣先贤教诲一样,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个要懂得。你不要看到这里,「一切愿」,那好,他干坏事情我也帮他忙,那就错了。这里头善恶必须要辨别,因果要辨别。我帮助他种什么因,将来什么样的果报;如果果报不善,我不能帮助他。所以不可以满足一切众生贪瞋痴,不能在这上满足他。在物质生活方面,佛菩萨帮助人的那是适可而止。适可而止的标准是什么?你每天没有挨饿、没有挨冻,他的标准在此地,所以标准很低,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就是这个标准。他老人家一天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顿可以活得下去,不会饿死;三衣一钵,那个三衣,你能够不受风寒就可以了,决不会帮助你贪心。只要你生活能安定,你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了,这个肉身可以活得下去了。最重要的是把道传给你,这就是为你讲经说法,帮助你觉悟。所以佛对于这个愿与欲,关键在此地,帮助你觉悟,提升你的境界,帮助你断烦恼,帮助你开智慧。

  真正觉悟过来、明白过来,晓得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就是这个。绝不重视我这一生的物质生活享受,不重视这些,这些是福报。纵然有福,我也不享,为什么?世间苦人太多,我的福报要与一切苦难的人共享,这个好。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对中国过去修福积功累德的人,他只赞叹三个人,三个人当中有两个我们知道,一个是孔老夫子,第二个是范仲淹。这两个人我们知道,第三个他写得没有清楚,满清初年的叶状元。孔老夫子的大德,一直到今天,他的后代都受人尊敬,人家一听到是孔老夫子的后代,都特别礼遇。往年我在美国住的时候,孔德成先生到旧金山,连海关的人一听说孔老夫子,中国孔老夫子的后代,特别礼遇,沾祖宗的光,连外国人都尊敬。可见得这个善德修得厚、修得大,二千五百年之后的子孙还享他的福。

  第二位范仲淹先生,这是宋朝有名的宰相,他的家道到今天,差不多将近九百年不衰,代代都有好子孙出现,祖宗积的德太厚。范仲淹做到元帅、做到宰相,富贵到了极处。在传记里面我们看到他的生活,他一生过平民生活,国家给他的俸禄那么多,他绝对不是贪官污吏,一生清白;国家给他的俸禄,他去养这些穷苦的人,他养了三百多家,三百多家穷人靠他生活,这就是自己有福跟大家共享。积这样的大德,他的子孙,代代传到印光大师那个时候是八百多年,家道不衰。你积的善德不够厚、不够大,哪里会有这样的果报?儿孙得享的这个福是「余福」,他自己的福报可想而知。按照佛法,当然我们现在没有天眼、没有神通,但是按照佛经里面所讲的道理、因果来说,范仲淹先生至少他今天的地位是天王,这是他应该得到的。欲界有六层天,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天王,化乐天王,他化自在天王,不晓得他是哪一位天王,我肯定他作天王。他要不是念佛求生净土的话,决定是天王。

  所以人一生几十年当中,过这种清苦的生活,后来的福报不可思议。如果是荣华富贵在一生享尽,底下一代就没有了,这是花报,果报可想而知,他决定在三途。孔老夫子的子孙、范仲淹的子孙,这么好,这是花报,果报决定更殊胜,果报是他自己,肯定至少是欲界天王,欲界六层天的天王。所以对一切众生善愿、好的欲望,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他,成就他。这个善愿善欲是什么?不是为自己,为众生,为自己是私,为自己是恶。

  现在在这个世间行善很难,为什么?善恶混淆,你没有能力辨别什么是真善、什么是伪善。假的善不是真善,你不懂!我们生在这个世间没有智慧辨别。印光大师表演了一套,我们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体会,我们明白了。印光大师一生只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我们知道这个事情纯善无恶,我们印的书,纵然你拿去卖也是好事情,只要有人买就行,这真善,一点恶都没有。我很细心、很留意,我学习印光大师,所以我在这一生当中,十方的供养我就做一桩事情,印经;放生我也做,早年做得多一点,现在很少做了;布施医药。我一生做三桩事情,贫苦的人生病没有医药,我帮助他医药费,但是百分之九十用在印经上,放生跟布施医药大概只占百分之十,数量很小。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不但印书,我们制作CD、VCD、录像带、录音带,赠送全世界,我们没有版权,完全免费流通,数量我自己都没有法子计算,这个工作至少做了四十年,所以流通到全世界。哪个地方请我讲经,我人还没有到,结缘的东西已经寄去。去年在马来西亚,我们在马来西亚两天的弘法大会,我们赠送的结缘品五吨,我听说有五吨,在那个场地结缘两天。算算这些结缘品,价值好几十万,这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具足。我一生不盖道场,我觉得盖道场非常可惜,把那个钱埋在土地下,不起作用,我把它印成书、做VCD,送到全世界,每一个人得到,看的人得受用,听的人得受用,他真得好处。

  我们要把佛法送到每一个人的家庭,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上,要干这个事情,这是真实利益,这是真正为众生。现在科技进步得很快,现在已经发明电话里头有萤幕,将来电话小小的电话萤幕就是电视机,小型电视机在你手上,全世界的电视都可以在电话里头收看,这个东西产品已经造出来。所以我们就想到,我们如何能把讲经这个讯息,也能够在电视台广播,他就用他电话手机,无论在哪里,他都能看到,都能听到声音,我们用这个弘法。要寺庙干什么?讲经说法场地就我们这么大就可以,就足够了。机器一架,全世界传播,我们在此地讲同步播到美国,所以听众不只你们这几个人,在美国,在香港,在台湾,在澳洲,他们同时都在收看。所以今天弘法利生,小小的一个小地方就够了,对全世界弘法。你要盖那么大的寺庙干什么?花那么多冤枉钱。寺庙盖大了,每一个人都想抢,造罪业。我们这小小地方,送人家,人家没瞧得起,为什么?太少了,不值得来抢的,你说多么省心,多么省事!

  现在有摄像机,可以跟着我们一起旅行,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架上网路,跟全世界联系。我们今天也有这个设备,但是这个设备,还可能再有个两三年会更进步。无论到哪里旅行,山林水下,我们的机器往这里一架,全世界都可以看到,连这个小房子设备都不需要。我们要懂得利用科技,要用科技的方法,把佛法传播到世界每一个众生,这是印光大师给我们的启示。我们从这个启示就要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知道在今天这个世界,我们应当怎样去做。

  我们不要道场,我们不要信徒,什么都不要,你的心多清净!没有罣碍,没有忧虑。现在人讲压力很重,没有压力。生活的目的,自由快乐,我真得到了;生活的意义,与一切众生欢欢喜喜和睦共处。我爱护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也爱护我。我爱护花草树木,花草树木也爱我,它长得特别茂盛,花开得特别好、特别香。我们互相尊重、互相敬爱。这些道理无限的深广,我们在学习的当中要细心去体会,只要是在这个世间存在的,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都非常可爱,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情去观察它,我们要是用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去观察,没有一样不可爱,都值得我们尊重,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过幸福美满的生活。满足一切众生的善愿、善欲,好的欲望,我们只要在这个地方辨别善与恶。善恶里面的真假、端曲、是非、大小、半满,尤其要细心观察,你才能够修圆满的善德,修善因一定得善果。

  「由是具成功德相」,这个「具」在此地非常重要,这一句里面这是眼目,具是具足,没有一丝毫的欠缺。这一句里面,包括的就是依正庄严,不仅是正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依报庄严也具足。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在往生经里面看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如果我们要想学,《华严经》就是范本,《无量寿经》就是范本。阿弥陀佛是怎么样庄严极乐世界的?经上虽然讲得不多,纲领全都说出来了,细节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华严经》讲得详细,《无量寿经》只说了纲领。《无量寿经》里面每一条纲领,你要知道得透彻,知道得细密,你就不能不读《华严经》。所以《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

  今天在中国、台湾,还有一些人极力反对会集本,前天北京有同修打电话给我,他们确确实实发现了证据,印光大师赞叹这个本子。我说这个证据要是拿到就太好了,这些所有反驳的人,都要哑口无言了。印光法师晚年跟夏莲居交往非常密切,多次到夏莲居住所去访问。那个时候夏老组织了一个「同愿会」,这个同愿会,我们晓得是四十八愿同愿,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求生西方净土。同愿会的会长是夏莲居老居士,印光大师是同愿会的会员。而印光大师往生的时候,夏莲居送了一幅对联,这个对联里面的两句话,是夏老会集《弥陀经》上的两句话。由此可知,我原先以为夏老的会集本,印老没有看到,他看到了;《弥陀经》的会集本他也看到了。所以他们晚年有这样交往密切的事实,那肯定这个会集本确确实实就是佛所印证的,末法时期九千年的第一经。将来一切经典都灭尽了,这个经还留在世间一百年,这就跟梅光羲老居士在序文里面所说的一样。非常可惜,梅老没有在序文里把印老跟夏老往来这些事实写进去,这很遗憾。

  早年我们心里总是想,夏老居士是再来人,决不是凡人,这是我们肯定的。现在大家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我们相信夏老如果不是阿弥陀佛再来,决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为什么?不是这样的人,没有办法把这个经会集得这么完美。前面两种会集本,我们如果对照一下,这就太明显了。宋朝王龙舒会集的,清朝魏默深会集的,跟这个本子一比就差太远了,不是凡人能做的事情。所以批评会集本、反对会集本,我们知道这是可怜悯的众生,这个业造得很重,断人法身慧命,果报都在阿鼻地狱。你如果真正说,会集本不好,原译本好,行!你来讲,你出来弘扬,出来讲,讲得我们大家都服,好事情。自己又不肯讲,又要毁谤别人,这个罪造得就重了。

  夏老会集的时候自己曾经说过,这是在留下的文稿,我看得很多。他说得很明白,希望他这个本子能够引导所有修净宗的同学都认真去读五种原译本,拋砖引玉,这个话说得非常谦虚。我们对于这样的大德,今天会集本流通在海外,海外许许多多的同修,依这个本子得度,依这个本子念佛真正往生,不要说多,就是这个本子能够帮助一两个人往生极乐世界,它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何况能普度一切众生。我们要觉悟,我们头脑要清醒,绝不可以迷惑颠倒,听别人话,人云亦云,那就错了。

  在这个时代,弘扬这个本子不容易,《楞严经》、大乘经里面常讲,魔来扰乱,世尊在世,魔尚且来扰乱,何况末法时期?所以魔来扰乱,在我们心目当中是正常的,只要我们自己有智慧、有定力,我们不受干扰就好。

  「由是具成功德相」,这个功德相广大无边际。在这个地方,顺便把「功德」两个字跟诸位略略的说说。功德跟福德不一样,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过,「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生死大事,出离六道轮回的大事,这一桩事情,福不能救。修再大的福报,都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修世间最圆满最究竟的福报,果报去作天王,摩醯首罗天王,得大福报,不能出离六道轮回。出离六道轮回要什么?功德。可是诸位要清楚,寺庙里摆的那个箱子叫功德箱,那不是的,那个是误导人,那不是功德,那是福德。有些地方它上面写福田箱,这是正确,这是对的,福田箱,没有功德。你们想想达摩祖师当年到中国来,遇到梁武帝,梁武帝实在讲就有一点像现在人所讲的「值得骄傲」,他在佛门做了很多善事,很值得骄傲。他在位的时候,江南在他管辖范围之内,建造了四百八十座寺院,古诗里头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他建的。度出家人,帮助别人出家十几万人,所以他值得骄傲。见了达摩祖师,他把这个事情向他夸耀,达摩祖师是个直心人,不打妄语的,跟他说:「并无功德」。这一盆凉水浇下去之后,话不投机,梁武帝不护持他,他只有跑到少林寺去面壁,面壁九年等到一个慧可。如果梁武帝要是问他,我做这么多,我的福报大不大?那他一定说你的福报很大;他问的是我有没有功、我的功德大不大?没有功德,并无功德。

  这个当中诸位一定要清楚,功德是自己修的,你一分功夫,你才有一分收获。功德是什么?戒定慧是功德,因戒得定,戒是功,定是德;你修戒得定,因定开慧,修定有功,开慧是德。所以佛在经上常讲「火烧功德林」,火是什么?瞋恚心、发脾气,一发脾气,你想想看,戒定慧都没有了,所以功德太难太难了。你要问问你的功德,那要问你从什么时候没有发脾气到现在修戒定慧,那是你的功德。如果早晨发了一顿脾气,那你的功德只有几个小时;临命终时发个脾气就完了,全完了。所以《饬终须知》、《饬终津梁》里面,为什么那样的慎重警惕警策大众,临终的人八个小时不要去碰他,他躺的那个床,床都不能碰,怕的是什么?八个小时他神识没有离开,他有知觉,你碰他,他一起瞋恚心,他的功德全完了。功德太难太难了!什么人能积功累德?一生不会发脾气的人,你怎么样伤害他,他都欢欢喜喜的,这种人功德成就了。

  所以我们对误会我们的人、毁谤的人、侮辱的人、陷害的人,我们很感激,感激他什么?成就我的功德,他对我的伤害我完全没有放在心上,我丝毫不受影响,我的功德没有被他破坏。如果自己不能承受,起一丝毫不高兴的心,完了!功德全被他破坏。我的功德破坏了,我很不幸,他有罪;如果我能够功德不被他破坏,他不但没有罪,他也有福德,他没有功德他有福德。为什么?成就我的功德。所以陷害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都有福。罪他有没有?他也有,罪跟福混合在一起,这个你要懂。他对我恶意相向,那是他造罪;但是他成就我忍辱波罗蜜,他有福。就跟提婆达多对释迦牟尼佛一样,罪的那一部分堕阿鼻地狱,福的那一部分在地狱里还享福、还不受罪。所以你才晓得自度就是度他,我们自己不能够忍辱的时候,自己害自己,也害他。所以要普度众生,要成就圆满的功德相,不是局限的,是圆满的。密宗里头有大圆满法,是这个修法。修行的方法虽然不一样,理论完全相同。显教里头也是大圆满,这一首偈就是教我们修大圆满,显密是一不是二,我们不能不晓得这个道理,不能不向佛菩萨学习。

  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不能不做,不能怕难。说老实话,这个事情不是求人,求人难,古人讲「求人难、登天难」。这个事情求自己,不是求别人,只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就不难,这是一种属于克己的功夫。那我们为什么克己的功夫会这么困难?你对这个道理没有通达,道理没有清楚,做起来就难。我为什么要这样作法?人家这样恶意对我,我为什么要对人好?你不晓得这个道理!真正把道理搞清楚了,他对我不好,我对他好,我的果报比什么都殊胜;也减轻他的苦难,自己成就,还帮助他,你看看这多好,多么圆满!决不是这个人不好,我要害他,「我还要帮助他?」这个念头错了。帮助他!他虽然受苦受难,希望他苦难减轻一点,好事!到将来自己成佛了,他会做你的学生,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些人跟我有缘,善缘、恶缘都是缘,只要有缘,我就应该要帮助他。

  所以要记住,我们活在这个世间,目的是要提升自己境界,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自度。要帮助一切众生,特别是帮助他转恶为善,绝不嫌弃恶人。这个事情的确是真难,一般人这个观念很不容易转过来,听到我这个话起反感,「净空法师,你教我别的,我还能受;教这个东西」,赶快走,不听你的了,他就跑掉了。但是这是真实法,这是大利益法,真正纯正的佛法。一般初学的只能够接受掺假的佛法,纯正的他受不了。所以对于一些老同学来说,你们已经学了十年、二十年,应该可以接受纯正的。不要在里头再掺一半假的,那是投你的所好,那是接引初机的办法,现在不可以再用从前那个方法了。一定要修纯正、纯真的佛法,自己逐渐逐渐听这些话,细心去想想,冷静的去观察,你就明白了。佛在这一切大经大论里面,传给我们的就是这些,句句都是真实,字字都是真实,字字句句含无量义。

  总的来说,起心动念一定要为佛法、为众生,为佛法就是真正为众生。为什么?众生不得佛法永远不会觉悟,所以为众生就要真正为佛法,佛法跟众生是决定不能分开的,他是一体的。为众生第一桩大事情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要令众生觉悟,那不用佛法,没有第二个方法。唯有佛法、大乘佛法能令众生彻底觉悟、圆满觉悟,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此现福神之所入』,这是示现净福,这一尊菩萨他是以主夜神的身分,他的名号叫「示现净福」,他的名号我们要记住。我们对于世间,时时刻刻、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我们要示现清净之福,那这一段经文我们就没有白念。无论在什么时候表现是纯净,不杂丝毫污染,这就把福转变成功德。福德转变成功德,所以果报无比的殊胜。都要落实在思想上,思想是一切的主宰。你的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那我们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能够生欢喜心。对待我恶意的人,时时刻刻想伤害我的人,我供一个长生牌位在佛前,把他的长生牌位供在我佛像旁边,我天天礼佛拜佛做课诵,我都给他回向;他以恶意对我,我以善意回报他,决不会以恶意来答复他,成就自己净福,成就自己圆满殊胜的德相。何必做恶人?何必要去搞报复?希望大家能懂得这个道理,能接受佛陀的教诲,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自己真实功德。这一段我们讲到此地,这一大段主夜神讲圆满了,下面一段是主方神。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一二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方神长行,第一句:

  【复次遍住一切主方神,得普救护力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现身说法,令悟得果,皆救护力。」虽然只有三句,把它的义趣都为我们指示出来了。『主方』,这个「方」就是方向,善恶的方向、智愚的方向、祸福的方向、苦乐的方向。我们明白这些意思,就知道主方神就是我们今天社会里面从事教育工作者这一类,从事于教学的,包括各个宗教在里面。宗教,我们过去没有读这些宗教经典,我们对它了解不多;细细去读诵他们的经典,我们明白了,它跟佛教实在讲没有两样,可以用一句话把它包括,那就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每一个宗教都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经典都是指导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我读了之后,我深深感到宗教是平等的,宗教是真正的爱众生的,宗教里面决定没有对立的,宗教变成对立那是人为的,那是不读经之过。

  我们佛门里面,世尊交代学生六和敬,六和敬是佛对于学生基本的规则。为什么我们同样是佛弟子,这个道场跟那个道场不和?这个宗派跟那个宗派对立?什么原因?没有读经的缘故。如果真正去读经,把经义了解、念通了,所有一切矛盾对立都化解掉了,都不会存在,决定可以达到彼此尊敬、彼此互助。所以不读圣贤书怎么行?读一定要读通,一定要真正的明了。佛的经教无论是大小乘,没有一部不是教人觉悟的,没有一部不是教人行善的。什么是行善?念念想着别人,念念为别人这是善。佛对善恶,经论里面讲得太多,如果念念为自己就是恶,念念为别人是善。所以只要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人就是菩萨。为什么我们研究经教不能深入?原因到底在哪里?我们不能不认真的去探讨,把这些障碍找出来,然后离开这些障碍,研教就能大开圆解,念佛就能够一心不乱,这样才能证无上道。让自性里面本具究竟圆满的智慧现前,究竟圆满的德能相好现前,与一切众生共享,这是佛法。

  我们看这一位,实在讲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遍住一切主方神』,我们看他的名号,主方神这一个名称是共同的,佛法里面讲总别,这是总号,「遍住一切」这是别号。我们看这个别号,就晓得这一位佛菩萨普度法界一切众生,他底下的得法,『普救护力』,他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的,这个「解脱」就是修行证果。他修什么法门?他修普救护众生。「普救护力」:清凉大师跟我们说的「现身说法」,现身是表演,做出榜样给众生看,说法是详细讲解。说的是什么?表现的是什么?令众生觉悟,令众生得果。「令悟」,帮助他破迷开悟,「得果」是帮助他离苦得乐,这是救护力。

  我们学佛要记住,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我们有没有做众生的好榜样?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我们的标准在哪里?最简单的讲法就是升沉,这是我们的标准。哪些思想、言论、行为是堕落的,是往下沉的?哪些想法看法、言行是往上升的?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善恶,善是往上提升,恶是往下沦落,这是我们首先要辨别的。要辨别这桩事情,这就是讲因果教育。

  今天在这个社会,正法迷失已经很久了,往上推溯至少一百年,正法没有了。尤其是最近的五十年,加速度的远离了,我们要想把正法再找回来,可不是这么容易事情。古人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把从前这些古圣先贤的正法再找回来,至少需要一百年。一百年对于眼前的灾难来不及了,所以我们这些苦难众生,感得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应化到我们中国来,这个诸位都知道的,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他到我们这个世间,他不提倡佛法,他也不提倡儒家教学,为什么?他非常清楚来不及了,儒佛的教学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儒佛教学要用佛法的术语来说,只对少数有善根福德因缘的人来教导;对广大群众,印光大师提倡因果教育。

  如果这个世间大家都知道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得恶报,晓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起心动念、一切作为自然就会反省,自然会收敛,这个能收近效,能够挽救眼前的劫难。所以他老人家一生特别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阴骘文》,《阴骘文》在《安士全书》里面,《安士全书》里头一共有四种,他提倡《安士全书》。《安士全书》前面一半是《阴骘文》详细的注解,每一句都引用许多因果报应的例证。《太上感应篇汇编》,你看看搜集多少故事在里头,在佛家叫公案,一般人叫故事,那都是真实的,都不是虚构,全是真实的。让我们读了,确实有善根的人读了相信。今天《联合早报》我没有看,我看了个标题,日本人那个地方闹鬼,首相那个房子他自己不敢住,一个人不敢住,闹鬼,真有,不是假的。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我害别人,人家会害我,他死了变鬼也会来害我,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何必干这种傻事?决定不能有害人的念头,害人非常可怕。所以一定要懂得欠债要还债、欠钱要还钱,如果你要是不还,来生还要还,何必要拖到来生?

  如果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往上超升,甚至于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欠人家的债要还清才能去,才去得了;你要没有还清,你在此地还有债务,你怎么能到极乐世界去?债务累赘你不能往生,这个道理要懂。念佛人不能往生的人很多,什么原因?原因非常复杂,你要不对这个世间一切复杂的因素,统统一桩一桩清理得干干净净,你走的时候才轻松愉快,这些全是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实。我们非常幸运,这是属于少数还有「善根福德」,这一生遇到了善知识,遇到了正法,「因缘」!三个条件具足,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具足这三个条件,我们就要好好的抓住这一生的机会,决定不让它空过。一定要记住,我欠别人的一定要还,别人欠我的算了,我还要等他还,那到极乐世界就去不成,算了,不要他还了。我欠别人的要还,别人欠我的一笔勾消,算了,我不要了,我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佛给我们介绍得很清楚,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觉悟的心,不再迷了。对于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包括了十法界,这里面所有一切福、乐决定不贪着,这里面所有一切的罪业,决定不放在心里,我们要用短短的时间培养自己真实的清净心,这个重要,比什么都重要。心净则佛土净,这是往生净土的真因。用清净心断恶修善,断恶要断得彻底、要断得究竟。从根本上用功夫,根本是从心上修,让自己的心没有一丝毫恶念,对一切伤害自己的人、伤害自己的众生都不起一个恶念。起念都是怜悯、慈悲、爱护,决定不起个恶念,那我们就是善人,从心上修善就是上善,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具足了,西方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心里头还有夹杂着丝毫的恶念,我们就不善,我们就不能到极乐世界去了。

  你要不把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往往修行一辈子,到最后还是去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面,也许你还修得不错,你来生再到人道来,或者到天道,不究竟!为什么?人天两道很容易迷惑。所以觉悟比什么都重要,觉悟的人肯修福、肯修功德。迷惑的人他没有能力辨别是非,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所以他修错了,他把邪法当作正法,把非看作是,所以他搞颠倒了,这是经上佛常常感叹的:众生颠倒错乱。于是一生所造的行业,招得来生不如意的果报,这个不如意的果报就是讲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你要是不相信,你要说这事情是假的,中国外国报纸杂志常常有报导。这些报导,我们学佛的同修,特别是讲经说法的同修,要注意搜集。我们在讲经里头穿插这些证据:这些报导是什么时候?事情发生在哪个地点?有时有地,有人有物,不是我们随便诌的,确有其事。还有许多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自己深信不疑。有许多人看到许许多多报导,原来完全不相信,变成半疑半信,那就有进步了;哪一天他自己遇到了,他完全相信了。

  我学佛也可以说是最初接引帮助我的,朱镜宙老居士,我那个时候二十六岁,他大概是七十一岁的样子,他跟李炳南老居士同年,他们两个也是老朋友。我认识他,他常常讲故事给我们听,我们一有空闲的时候就找他,请他老人家讲故事,完全讲他自己的故事。他不是讲别人,他一生亲身遭遇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说他学佛的因缘是晚上遇到鬼,这才知道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是个学科学的,学财政、学金融的,受西方教育。抗战期间他做四川康西的税务局长,他住在重庆,有一次晚上打麻将,跟朋友在一块玩,打得很晚,大概到两点钟的时候才散场,大家回去,那个时候官做得那么大没有车,还是得走路,走路很远,不是很近的,总得要走四五十分钟才能走到。那个深夜,他回去的时候,他发现前面有个人走,在他前面没多远,那个时候重庆也有路灯,那个路灯是半明半暗,很远一个电线杆,那个时候灯,我们都知道,四十烛光的小灯泡,大后方我们那时候住过。他也没有在意,差不多走了将近半个小时,忽然想到前面那是个女人,这么深的深夜,一个女人出来走路,没有人陪着。他这个念头这么一生,他说全身寒毛直竖,然后仔细一看这个人有上身没有下身,他这一惊,这个相就没有了。从这以后他才到庙里去拜佛,他说原来他的老岳丈跟他讲他不相信,亲自遇到,他是这样才学佛的。所以他以后跟我说,他说那个鬼不是鬼,恐怕是观世音菩萨变化的,是来启发他信心的。如果不亲自遇到,而且走了差不多将近半个小时,绝对不是眼花,这样的因缘。

  佛度众生常常讲三转法轮,对于上根利智「示转」,示是指示,一指示他就觉悟、就明白了;对中根指示还不行,还得要劝他,他感动才学佛;下根要作证,没有真正证据他不相信。朱镜宙老居士是下根,示转、劝转还半疑半信,到亲自见到了他相信了。他跟我说他学佛的因缘,一生遇到感应的故事、鬼神的故事太多太多了。他说他在清朝末年,宣统三年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很年轻,他才十几岁,他家住在乡下,他们乡下隔一个村庄不远,可以看得见,邻村有一个举人。虽然中了举人,这个人很孝顺,因为他是独生子,他照顾他父母,没有做官,自己在家里种几亩田,耕读传家。娶了太太,也有儿女,儿女很小。他说他有一天中午睡午觉,睡午觉的时候了做了一个梦,他睡午觉的时候,梦中有人敲他的门,他起来开门,实际上都是在梦中,不是真的起来。起来开门,开门的时候看到有一个人,手上拿了一封信,牵了一匹马,信封上写的是他的名字,这送信的人说你是不是这位先生?他一看,是的。那个人就说,我们大将军请你过去。他一想,不对!他说我一生虽然中举人,跟做官的人没有往来,文官武官都没有往来,他说你是不是弄错了?也许是同名同姓的,你到别的地方去找。这个人不答应,既然名字都完全相同,没有错,就请你上马,强迫他上马。骑到马上之后,他感觉得那马不是在地上跑,是在空中飞。没多久到了一个地方,他就下了马,看到许许多多人交头接耳在那里谈,好象谈什么重大的事情。他就打听这个大将军是谁,他们告诉他是岳飞,他一听到岳飞,他说:不得了,这我已经死了,岳飞是宋朝时候人,岳飞把我找来,这不可以!我家里还有父母,还有妻子,儿女都很小,我要照顾,这怎么可以?这就很愁闷。过了一会儿岳飞就升帐,召开会议请他来。他就把他的苦处跟岳飞讲,岳飞说没有关系,他说我会送你回去料理后事。他说我们现在在这里开会,筹备会议,干什么?讨伐金兵,打金兵,时间大概是半年以后,准备半年以后再出发。他自己想了一想,他总是个读书人,对于历史上岳飞也非常尊敬、非常崇拜的,想一想他说那好!回去料理后事。岳飞就告诉他,到时候我派人来接你,请他来担任秘书的工作,所以这就放他回去了。

  回去之后他就醒过来,醒过来把梦里的事情告诉他的爸爸妈妈,告诉他太太。家里人说你怎么可以当真?这是作梦!他说不行,这个梦跟平常的梦不一样,他说境界太清楚了,不是平常作梦那个境界,所以不能把它当作梦境看待,还是准备后事。约定这一天,岳飞派人来接他,这一天他在家里也通知他的亲戚朋友,说他这一天要死。朱镜宙老居士是他的邻居,邻村,也听到这个消息,就去看。那一天他也宴客,请了很多人吃饭,朱老居士也去参加去看了。活活泼泼的一个年轻人,怎么忽然就死掉?他又不生病。所以参加他的宴会,大家也很欢喜,在一块吃饭,都不把他这个事情当真,哪里是真事情!时间快到了,他跟大家告别,回到自己房间,躺在床上,他的亲友、父亲也在房间,过了一会儿他告诉他的父亲,他说来接我的那个小鬼在门口,已经来了。他的父亲就很不高兴,大骂:我只有这么一个独生子,你怎么能够叫他死,对我们一家人不照顾?这个小鬼站在外面,最后还是他自己说,他跟他爸爸讲,他说如果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就没有意思了,他说我们还是斗不过他们,还是让我走好了;他说我走了之后,你们晓得我追随岳飞,也是很好的事情、很光荣的事情。他的父亲就说好吧!一个「好吧」就断气,他就走了。朱老居士亲自看到的,他回忆这桩事情。半年之后,国民革命军在武昌起义,推翻满清,他恍然大悟,原来世间在打仗,半年前这两面鬼就在开始打仗,金人就是满清,所以鬼跟鬼打仗,然后人跟人打仗,鬼打嬴了人才打嬴,鬼要打输了人也就输了。他的故事好多,所以常常我们去找他,听他给我们讲故事,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最后学佛之后,就非常感慨,岳飞虽然现在作鬼王,还在饿鬼道。什么原因?仇恨的心没有忘掉,这个在学佛上来说不可以!对自己造成严重障碍。如果能把这个心化解掉,他超生了,他是个好人,他不是恶人,真的爱国家、爱民族,他这个爱心范围很小。

  佛教给我们,爱自己要爱别人,爱自己国家也爱别人的国家,爱我们自己的种族,也爱别的种族,这个世界才有永久和平,避免互相残杀,这个重要!这是大圣大贤给我们的教诲。所以我们的心量要拓开,量大福大。我们照顾自己的家庭,同样要照顾一切苦难众生的家庭,万万不能只想自己一面、片面,决定造成误会,由误会就很容易产生猜忌,这是一切灾难的根源。今天全世界的冲突何以不能化解?其实宗教教学可以化解,每一个宗教都是属于多元文化,都是希望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绝不限于自己这一个族群。宗教徒那种狭隘的心量,那是他自己的烦恼没有尽,跟经典教诲完全不符合。

  这个主方神,他的名号「遍住一切」,不是住一个地方,不是住一个地区,不是住在一个国家,也不是住在一个世界,「遍住一切」是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他现身说法的处所,哪里有缘哪里就现身。《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有感,佛菩萨立刻就有应。觉悟的人没有私心、没有偏心、没有分别、没有固执;我们还有私心、还有偏心、还有分别、还有执着,一定要晓得我在迷,我没有悟,这就是始觉,你开始觉悟了,我们前途才现一线的光明。如果自己在迷,不知道自己迷,还以为自己有智慧、以为自己觉悟了,那就大错特错。为什么?圣贤教诲你会排斥,你拒绝,你不愿意接受,这就错了。同样一个明显的道理,我们学佛,如果我们排斥其他宗教,我们是迷,我们没有悟,为什么?「遍住一切」,基督教的地区我们要不要住?普度众生,那基督教也是众生,我们要不要度?不能说普度众生,佛教以外所有一切宗教都不度,佛经上没有这一句话,普度众生,平等得度。同样的道理,我们翻开基督教的经典《新旧约全书》,这部经典是三个宗教共有的,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经典里面讲的「神爱世人」,里面绝对没有说除基督教以外,其他宗教神都不爱,没这个说法。所以我跟他们往来,我说神爱我,他问为什么?我说你们经上说的神爱世人,我是世人,我这个佛教徒是世人,神爱我;你不爱我,你不是神,你要是神,你就会爱我,你不是神。

  所以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所有宗教的神明、所有宗教的创始人,心胸都是广大的,决定没有分别,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值得我们崇拜的、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宗教跟宗教是平等的。如果不是平等的,他就不能称之为宗教。人为的不平等我们不要去理会他,我们一定要看他的经典,他的经典才是他们神圣的教诲,我们要看这个东西。所以我们要重实质,不要偏重在形式上,形式有些被人为颠倒了;人为的错误,我们应当要谅解他,不要去责备,不必苛求。我们一定要看他们的经典,他们经典也是纯善的,都是教导人怎样去做好人、怎样去做善人,怎样照顾自己,还要帮助别人。这个理念普遍在所有宗教典籍当中,所以宗教怎么可能不团结?只要把心量放开,多看看其他宗教典籍,我们就明白了。我们对于所有宗教、所有众生那种尊敬、爱护、同情、帮助,这一个心愿自自然然就生出来了,包括一些对我们误会的人。由于对我们误会,这才产生误导,严重的误导就变成对我们的伤害,甚至于对我们生命的伤害,我们也不能放在心里。为什么?生命是假的,慧命是真的。慧命,没有人能伤害;生命,人伤害无所谓,不必计较,不要放在心上。最重要的是法身慧命。

  我们舍生命得法身慧命,这是大福。如果执着生命,不能够证得法身慧命,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看看诸佛菩萨、看看所有宗教的圣贤,他们最高明的地方,他们重视法身慧命,他们不在乎生命。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也决定没有一个怨恨的心。判他死刑的那个人,执刑的那些人,他一丝毫都不责怪他们,反而怜悯他们、同情他们愚痴。他们对于耶稣的言行误会,没有认识清楚。如果要是认识清楚,明白了,我们非常相信这些人决定是尊敬耶稣,决定向耶稣学习,做耶稣的门徒,怎么会伤害他?

  所以真正觉悟的人,这个在佛家经论里面讲得太多了,对所有一切众生,都不会有一念伤害的心,我们要真干。这个宝贵的教训,真是千万亿劫难遭遇,我们遇到了要珍惜、要认真的学习。一草一木,我们对它都充满了爱心,决定没有伤害。有人说蔬菜也是植物,也有生命,长得活活泼泼的,你为什么要吃它?你对它还有爱心吗?有爱心。澳洲土著说得好,所有一切众生生到这个世间来,或者是生到这个地球上来,都有他的目的,都有他的意义。蔬菜、植物长在那里,它的目的是什么?它的目的就是供给人的养分,这个很有一点像西方宗教的说法,它生成是有目的的;那个牛羊,人饲养的,到最后杀了、被人吃了,它到这里来是有目的的。这个说法跟佛法里面讲的并没有矛盾,佛法怎么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你这一生吃它半斤,来世要还它八两。这些动物把肉供给我们吃,是我们过去生中变牛变马,曾经供给它,现在它要供给我们,这是互相酬偿。佛讲的这个道理比他还有理、还透彻。这是属于果报,彼此互助合作。这一生我是人,你是牛,我吃你的肉养我;来一生,你是人,我是牛,我用肉来偿还给你,所以整个世界一切动植物都是互助的,这是他来的目的。在佛法里面,说的词句不好听就是冤冤相报,说得好听一点是互助合作。好听一点是互助合作,不好听就是冤冤相报,确实是这个目的。但是慈悲心在哪里表现?在当我们没有杀它吃它的时候,一定要爱护它、要照顾它,要对它有恩惠。对待植物亦复如是,植物在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们要爱护它、要照顾它,到它成熟的时候,那就是它的最终目的,是来供养我们的。

  凡事都有个理,理要透彻,我们才明了。所以我们无论是吃蔬菜、无论是肉食,吃的时候要感恩、要感谢,不能忘恩负义。所以宗教徒们饮食的时候他有祷告:上帝赐给他的。但是澳洲土著的祷告比宗教徒祷告更有意义、更值得敬佩。他在祷告上帝恩赐之后,还感谢今天提供我们的这个动物、或者是这个植物,他都感谢,我们这一片菜叶他都感谢它,这个比宗教徒完全偏在一边祷告更圆满。我们看看其他宗教他们这种生活方式、他们的起心动念,我们不能不敬佩,我们不能不感动。现身就是说法,说法不离现身,他们真正做到了。

  但是这个世间实在说,私心、名利心没有放下,造成圣教的重重障碍。为什么?像这些好书,能够帮助世界一切众生,它后头「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就是障碍许许多多众生的法身慧命,把人家机会断掉了。我们看到美国人写的书,报导澳洲土著他们生活状况,真的可以把它当作经典来学习;但是后头「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圣教不能普及了。我们相信写这本书的人,她也希望能帮助全世界众生,但是她忽略了,后头加个「版权所有」就行不通了。你印一千本,顶多帮助一千个人,印一万本,顶多帮助一万个人,不能普度众生。这一点佛法好!佛法古时候所印的经书,不管哪一家印的,后面「欢迎翻印,功德无量」,这一点西方人没有学会,西方人没有见到、没有想到,非常遗憾。即使他们的经典也都不准翻印,这不是神的意思,这是人的意思,人的意思把神的意思障碍住了。所以今天世间会有这么大的灾难,我们总要多想想灾难的根源在哪里,然后我们如何现身说法。

  《了凡四训》救急,《了凡四训》就是讲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实。现在人根性愈来愈有问题,为什么?不念书了,不想看书了,将来也不会写字。为什么?全是电脑,人一进入电脑,头脑退化了,四肢也退化了,可怜!这个东西对我们有很大伤害,没有人知道。统统依靠电脑,依靠大众传播工具,把能力丧失掉了。你看澳洲土著,他们居住在沙漠里头,远距离的沟通他们不用电话、不用电视传播,他们用心灵感应,传递讯息非常清楚,几乎就像当场看到的。里面举了一个例子,有个土人身体非常强壮,他出去打猎,大概在二十多公里之外,他猎到一头袋鼠,这个袋鼠很高很大,一百多斤重,袋鼠的尾巴分量很大,他用心灵的感应,通知他族里面的领导,请求领导准许他把袋鼠的尾巴割掉,减轻重量,把袋鼠背回来。这个讯息一传达,他的族长立刻就收到了,收到是一句话。大家都在沉默,沉默当中从心灵感应:同意,答应他这样作法。过了几个钟点之后,这个打猎人回来了,把袋鼠扛回来了,用心灵感应!他们看到我们现在社会用这些器材,他说这个可惜,把你自己的能力丧失掉了;你要不用这些东西,用心灵,心灵好!耳目聪明,这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他心通。依靠这些机器,我们的能力完全丧失掉了。所以澳洲土著看我们用这些东西,可怜人,统统丧失掉了,现在要靠机器,就好象残障、残废了,要依赖机器。他们是健康的人,我们是残障人,不是好事情。

  我们现在说实实在在话,我们念佛,念佛求什么?一心不乱。我们深深相信,上品功夫成片,心灵感应决定没有问题。首先要修清净心,心里头没有障碍,他就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了。能够知道过去,能够知道未来,无需要用科学仪器去探测。探测还有很多错误,用心灵感应决定没有差错。这些话听起来像是神话、神奇,实际上是事实。为什么?那是我们的本能,经论上说得太多太多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的能力恢复了,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那个心灵感应比澳洲土著高明太多了。为什么?澳洲土著还要静默,还要静下来,好象入定,他的能力才能现前;他要是工作他就不能现前。他一定要定下来,要坐下来、定下来,才能互相感通。佛法里头不必要,行住坐卧都通了,跳着蹦着也通了。可见得澳洲土著的感应,我们承认他,他确实有,能力还是有限。

  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过去也曾经听说过,在中国道士,这也是朱镜宙老居士告诉我的。抗战期间,他跟出家人、跟道士,很喜欢跟他们交往。他说有个老道,有一天来告诉他,叫他搬家,他说为什么?三天之后这个地方会淹水。他不相信,他说:你在骗我。因为老道住在离他不远,也是在这个地区,他就派人去打听,看看老道有没有搬家?老道真的搬。他说这可能是真的,老道搬,所以他也就赶快搬。一点迹象都没有,三天之后下大雨,山洪爆发,确实被淹了,他们搬到高地去了,这老道真有一套。然后老道又有一次告诉他,他说他看到一个战争,战争非常激烈,告诉他的方向,在东方,在海上,是一个岛屿,大概距离,没有说得很清楚,他说距离相当远,他看到,但是他们怎么去查都得不到这个讯息。好象一个月之后,日本人偷袭珍珠港,跟他讲的完全一样。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一个月之前他就看到了。不是说发生的时候他看到,他在一个月之前就看到了。这个老道比澳洲土著高,澳洲土著还没有这个能力。这都是属于,用现代人的话来讲,心灵感应;我们中国人讲特异功能,中国现在的术语叫特异功能,在佛法里面称为神通,确实有。

  而且佛告诉我们,人人都有,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你为什么把能力丧失掉了?妄想,你杂念太多、妄想太多了,妄想分别执着把你的能力失掉了。如果你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这个能力就恢复了。为什么?它是本能。我们这种失掉不是真的失掉,佛法讲迷失,是有障碍失掉的。只要你把这个迷放下,障碍放下,能力立刻就现前。我们学佛要相信这桩事情,只有你相信,你才会肯修行。修什么行?就是把我的错误修正过来。我有妄想,错了;我有分别,错了;我有执着,错了。把这些错了统统修正过来,统统放下了,我的能力就恢复,智慧恢复、能力恢复了。我们要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你不肯去做,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随顺烦恼习气,那就错了。

  所以回过头来,佛家常讲回头是岸。我们今天要发心,要做别人的好样子。要做别人好样子,我们真正要回头。我回头了,我得到这些殊胜的利益,恢复了自己本能,这给别人看看,他相信了。我有这些智慧你也有,我有这个能力你也有,只是我现在烦恼比你轻,我的智慧能力好象比你强一点。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着减轻,你就跟我一样;你如果能够比我减得更多,你就超过我了。彻底放下,一丝毫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有了,那你就成佛了,你跟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决定没有丝毫差别。所以众生跟佛只是一念之间而已。我们真的是有幸,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现在剩下那就是我们怎样恢复。儒家讲的克己复礼,要做克服自己的功夫,克服自己的烦恼,克服自己的习气,恢复到我们的本能。本能是纯善的,本性是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绝不夹杂丝毫的恶念。学佛、学圣人、学贤人没有别的,就是把心里头这些恶念、恶业把它消得干干净净。

  这个地方十位主方神,我们可以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这一段我们要细细的说,为什么?是我们这个行业,我们今天干的就是这个,主方神这个行业。一定要认真探讨,要认真的去学习。一定要发心普救护力,「普救护力」实际上就是四弘誓愿里面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但是要晓得后面的三愿是完成这一愿的,你要想普度一切众生,先度自己,这是佛在许多经论里面告诉我们的: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怎么度自己?断烦恼、学法门。烦恼从哪里断起?佛教初学,教我们入门,断十恶业,真做到。

  不杀生,对于一切动物、植物、矿物,绝对不能有一丝毫伤害的念头,我们不杀生这一条圆满了;还有一丝毫伤害众生的念头,你这个杀心还在,你这一条戒做得就不圆满。不偷盗,绝对不可以有占一切人事物便宜的念头;想占一点便宜,盗心!要从这里下手。不邪淫,佛法讲是对一切众生,有丝毫非分之想,你这条戒不干净,这是身清净,身业清净。口业,不妄语,别人骗我,我不骗别人。不恶口,别人毁谤骂我,我不骂别人,我们对别人只有赞叹;如果别人作恶,我们缄默,不说话;别人有好处我们赞叹。别人造恶,不说话,决定没有恶口。不两舌,决定不挑拨是非,念念希望大家都能够和睦相处,绝不制造事端。不绮语,绝不花言巧语欺骗别人,要落实、要真做。这是佛的入门弟子,这是你口清净,决不是那个「净口业真言」念几句,你口就清净了,哪有那么便宜?「净口业真言」的意思是忏悔。因为口造业太多了,忏悔后不再造,要落实在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要落实在这里,那个「净口业真言」才有效。意清净,心清净,决定没有贪心,没有瞋恚心,没有愚痴心,三业清净。这是佛对于初学、刚刚入门的学生教导他的《十善业道经》。

  所以诸位要晓得,《十善业道经》没有大小乘,不分大小乘,也不分显密,它是佛教共同科目。就像我们儒家教童蒙的《三字经》、《弟子规》一样,教童蒙的。所以它不分宗派、不分大小乘、不分显密,统统都要学。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一定要非常认真努力,然后你才能得「普救护力」。所以说是断烦恼、学法门,后面才成佛道,这样才能把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做得圆满、做得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一三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方神长行,第二句:

  【普现光明主方神,得成办化一切众生神通业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神通示相,是能成办业。众生出苦,是所成办业。」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真正能做到自利利他。菩萨的德号,『普现光明』,普就没有界限,有界限就不普。所以我们学佛首先要把心量拓开,起心动念都是虚空法界,这才是普。十方一切诸佛国土,我们是平等看待。也决定不会说,一切诸佛剎当中,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殊胜;那是赞叹,那是劝导别人的话,实际上完全平等,没有高下。法门没有高下,国土也没有胜劣,真正的平等法。法门没有高下,我们劝初学:「这个比那个好,你选这个」,劝导他的,这是方便法,这是权巧方便;到他修学到一定的境界,他就悟入真实,真实是决定平等的。我们像这些地方要懂得、要通达、要学习。

  接引众生没有方便,那是得不到效果的,一定要有方便,要知道进退。什么时候该进就要进,该退就要退,进跟退都是做众生的示范,都是让众生看到,在这个当中去学习,这叫「神通示相」。圣人教化众生,特别是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许多大乘经上佛都是这样感叹,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刚强,很不容易教化。所以他们为我们的示现,有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反求诸己」。一切事情绝不怪罪别人,回过头来怪自己,这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如果每一个人都把过失推给别人,这天下不是闹翻了?哪里会有太平?回过头来,过失都是我,你们大家都没有过,马上就平息,天下立刻就太平,所有争论都化解了,这个重要。所以「反求诸己」这四个字,在我们学习过程当中,一生都不能够违背。时时刻刻,对人对事对物,如果觉得不舒服、不痛快了,立刻反求诸己,决定要能够承认别人没有过失,过失都在自己。谁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中国二十四孝里头的舜,二十四孝第一个,大舜,大舜彻底做到、圆满的做到。感动他的父母兄弟,父母兄弟原来都不善,都把他变成善人,这个功德多大。把不善变成至善,感动了国王,那是尧王,尧王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感动邻里乡党,感动一国的国民,尧王把王位让给他,让他继承王位,他就是这四个字,一切「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话有道理,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学起,要认真努力去做。别人确确实实没有过失。别人对我不好、看我不顺眼,我要回家来反省,我什么地方做错了。改,决定把自己的过失统统改掉。

  在一般讲,特别是在现前这种现实社会,人家对我们不满,跟我们发生冲突,在什么地方?决定是在利害这一边。我们对别人的利害产生了妨碍,回过头来好好想一想,什么地方产生妨碍,马上把它改过来,让别人心里舒畅。自己一生老老实实学佛。古大德常常教我们「老实念佛」,我们得罪人的地方,实在讲都是自己不老实,怎么能怪别人?我们做错事情,是自己迷失了自己,是自己做错了,自己要勇敢的承认,往后我不会再有同样的过失,「神通示相」!这样才能成就办事。一切要为大局着想,什么是大局?众生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世界的利益,要为这个去着想。决定不能为个人利益,为个人利益想,错了。

  人决定要守住自己的本分,我懂得这个道理,但是我做得不够圆满。往年我跟韩馆长相处,我觉得我做得还不错,我跟她相处三十年,和睦相处。我到新加坡这三年,我自己反省,这几天我反省,我做错事情太多了,这是到这边来的时候把自己迷失了;许许多多公共场所我出去,我错了,温馨晚会我不应该出席。为什么?我在这边是雇员,我应当把老板捧起来,把他捧起来我成功了。我一生是当人家的助手,我不是做领袖。这是我绝大的一个错误。任何公共场所的活动我都应该要避免,我老老实实做他的参谋,给他出主意,帮助他教学,帮助他讲经。台面上的事情我如果露了面,就是我自己最大的罪过。

  我在此地所做的,也是佛菩萨暗中安排,给你们同学看,你们同学在此地学会,你们将来就一帆风顺,正法才能弘扬。就同一个学校一样,任何场面应当校长出面,教员怎么可以出去?把校长给扰乱了。我现在懂得,所以我在澳洲、或者将来在美国、在任何地方,我要绝对遵守这个原则,知道自己是教员的身分,把自己教员的事情做好,我们功德就圆满了。本分的事情做好,不是本分决定不可以去做;人家请我们去做,我们要懂得谦让。这是我的疏忽,我没有谦让,人家邀我我就去了,这是错误、这是大意,这就是一时的迷失。

  夫子教导我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个话是金玉良言,是大圣人的经验教诲。我们只做自己本分事情,太好了,谁不欢喜?个个欢喜。牵涉到别人的事情,那你错了。我愿意以我的错误做为教材,让你们大家在此地吸取经验。我自己一无所有,我现在这么大的年岁,我也什么都不要了。我所做的事情,帮助诸位年轻的法师们,在澳洲建道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事情我没做错。如果澳洲做的这个道场,我去当领导人,那我就错了。所以这一点我警觉到,道场一建立,政府批文最近才下来,我在批文下来之前,我那边已经选悟通做会长,悟阅做秘书、悟庄做财务,因为他们现在没有拿到身分,我自己挂个名,将来等他们身分拿到之后,名马上改过来,所有一切都交给他们,为他们安一个家,我自己还是孤家寡人一个。

  我自己在图文巴也买了一个准备自己居住的小房子,我会死,死了之后我带不去,所以我这个小房子住男众,图文巴教堂完全住女众,男女众分开。现在男众不多,只有三个人:悟通、悟胜、悟全在那边,所以现在就是三个男众住在那边,我去的时候我们四个男众住在那里;男女众分开,很好。统统都交了,常常想着退身。澳洲土著所讲的,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一定要清净心,一定要纯善的心。在这个世间没有造作恶业,没有丝毫留恋,也没有丝毫的怨恨,心平静善良,我们的去处好,这个要想到,有好去处。纵然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想象当中决定是天道。假如我们的欲念没有断,那生欲界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决定往这上面去;如果七情五欲断了,决定到色界天。当然我们的愿望跟世俗人不相同,我们念念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具足清净心、纯善的心,念佛决定得生。

  经教里面世尊教导我们,心净则佛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真正的因。心净则佛土净,所以清净心比什么都重要。我们选择净宗,净宗学的是什么?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心清净;心不颠倒,善具足。纯净纯善,只要发个愿,跟西方极乐世界的关系就联系上。如果我们的心不净,我们的善不纯,纵然念佛,能不能往生都有问题,没有把握,不可靠。我们要做可靠的事情,要做有把握的事情,这个样子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

  「神通示相」这一句里头,包括范围无量无边。这个名词里最重要的是「通」,通是没有障碍,只要通了,问题就解决了。世出世间许许多多的麻烦,今天有很多人说,社会病态、世间病态,是什么?人与人之间没有信心,彼此互相猜疑,这是世间的病、社会的病。从猜疑向上发展就变成互相嫉妒、互相毁谤,那个病就愈来愈严重,到互相毁谤就互相斗争,到最后就互相战争,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追究其根源,不通!所以人与人之间要通。这个通有直接的通,有间接的通;直接不能通这就找间接的,不能不通。神通,这个「神」里头含着有真实的智慧,善巧方便,我们一般世人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种方法。他有智慧、他有方法,他能够通达,这叫神通。神通是能力,能力落实就是示相,要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让人家一看,他明白了,就通了,所有疑虑都化解了。要做出榜样来给人看,这是「能成办业」,这个业是菩萨事业,菩萨事业前面一句说得好:「现身说法,令悟得果」,这个业就是这个。

  所以我们今天选择这个行业,站在这个岗位上,这个岗位就是现身说法。现身,处处给社会大众做正面的好榜样。今天社会崇尚竞争,我们做的样子不争;社会一般的心理崇尚夺取,所谓是损人利己,我们做出的样子忍让,处处要让,做出样子给他们看。他进我赶快退,一定要让他,为什么?教化众生。人人都懂得让,天下太平,你才晓得这个让的好处多,功德大。决定避免斗争,他无理的来侵犯,我也要让;无理尚且会让,有理就更应当让了。我们目的何在?目的希求天下太平、希求众生和睦相处,我们所作所为就是这个目标,就是这个方向,希望世界上每个众生都能够生活得幸福美满。别人恨我,我感恩他,我天天供他的牌位、天天拜他,我把我自己修学的功德天天回向给他,我们做的跟他做的完全不一样。我们这样做对自己功德利益很大,这一生你看不到,来生就明显了,来生的果报无比的殊胜。所以真正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一定会非常乐意去做。

  我们活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站在这个岗位就是给世间做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好!我在北师大看到这八个字,我跟校长讲这八个字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上教我们这些。把自己无始劫以来的毛病习气统统革除。《了凡四训》教我们改过,他说有从事上改,有从理上改,有从心上改。大乘法是从心上改,小乘法是从事、从理上改;大乘法从心上改,改得究竟、改得彻底,这样才能把教化众生的事业做好。身教,不仅仅是言教,身教,现身说法,这个重要,「众生出苦」,我们的目的达到了。特别是今天的世界,众生苦难太多太多了,我们要怎样帮助他?从本身改过修善,我们自己本身改过修善,就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苦从哪里来?从不觉来的,从迷惑颠倒来的。再说得明白一点、清楚一点,从自私自利来的,从贪瞋痴慢来的,贪瞋痴大家晓得,佛说这个叫三毒烦恼,无量无边的苦难都从这里生的。我们怎样去做?做一个不贪、不瞋、不痴的样子,做给人看,讲给人听;不但我们做给人看,天地鬼神也在看,树木花草也在看。

  只要是生物都有灵性,澳洲土著告诉我们,树木花草喜欢唱歌,它日夜在唱歌供养我们,我们有耳不闻。什么原因?频道不一样,它的频道播出来之后,我们的耳根有故障,收不到它的频道;就好象我们开电视、开无线电收音机,频道不对。它确确实实唱歌给我们听。澳洲土人都会欣赏,可见得他们的耳朵比我们厉害,我们听不到的频道他听得到。他说我们人应该怎样回馈它们?也要常常唱歌给它们听。所以我从这里想起,大概这个树神、花神、草木之神都是我们现在社会上讲的娱乐界的、艺术界的,他们是搞这个行业的,所以还有这个习气,死了以后去做这些神去了;咱们书上讲的树神、花神、草神,搞这些去的,他有习气,他欢喜这些。我们要懂得供养它,我们唱歌它能听得到,它唱我们听不到,但是我们从色相上能感觉得出来,它给我们很快乐。为什么?树长得很茂盛,花开得很美,让我们接触到感到非常快乐。但是我们没有听到它唱歌的声音,我们想象当中,澳洲土著说的话不是假话,所以想当然耳,应该是这样的。但是这些植物喜欢听音乐这桩事情,很早就被人发现,这个有科学的证据。所以有一些人养花他放音乐,在花园里面放音乐,花就开得特别美,长得特别好,真有这个效果。

  我们有许多同学曾经到古晋李居士那个山庄去过,他山上种菜,那个菜园里头放音乐,给那些菜听,这很有道理。这不是我教他的。我去看了之后,我给他建议放佛号,佛号也是音乐,对于这些树木花草,我们提供它音乐,也提供它佛法,大概以后他放的都是佛教的音乐,我觉得也许放放佛号会更好。我们要怎样去对待这些植物、这些花草?对待它们我们都懂得供养,音乐供养,懂得爱护、懂得尊敬,对一切动物、对一切人更不必说了。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要做的,理所当然要做的。可是我们过去不了解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疏忽了,这是我们的过失;知道之后,那我们就要认真去做。你家里面或许有几盆盆栽,你有没有放音乐给它听?我们学佛的人,最普通的,我们有没有放佛号给它听?我们也希望这个花神能够闻到佛号,能够听到佛法,发愿求生净土。为什么?祂有灵。早晨我将土著那段话念给大家听,不仅仅人到这个世间来是灵,灵是到这个世间来访问,短暂的访问,所以灵必须要寄托在这个身,身是灵最重要的媒介。这个身失掉了,灵又会去另外一个身。一切动物生到这个世间来也是灵找的寄托,一切花草树木还是灵,要不然那个树神怎么讲法?树神、花神、草木神怎么讲法?草木真有神。

  上一次北京陈晓旭到这里跟我们做的报告,她那个感应的事情不可思议。上一次她夫妻两个来,这一次也是夫妻两个来,他先生跟我证实。她说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之间感到,她已经躺在床上了,她先生没有睡,感到这个房间里有鬼,所以寒毛直竖,觉得很不对。她就说了,她学佛,她懂得,她说如果真的你们要找我替你们办事的话,她说你就给我做一个讯号,想了一想什么?电灯,你叫电灯闪一闪,我们彼此有个默契。于是她夫妻两个就看着电灯,她说看了大概五分钟,果然电灯闪了一下,她说吓死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她说怎么办?我们怎么沟通?她说你晚上托梦给我好了,所以她就睡觉了。睡觉果然灵就来托梦,告诉她好几遍,不是一遍:「我们是你们家的草木,记住,我们是你们家的草木,我们需要水,我们快要枯死了。」说了好几遍,「我是你们家的草木」,这个印象很深。她自己仿佛感觉到许多小孩的哭声,真的像挨饿时候的哭声,那不是一个,许许多多,像小孩的哭声。第二天早晨醒来的时候,她到院子一看,果然草跟那些小树没浇水,她就拿水拼命去浇。她的爸爸看到说:「那个不要浇,浇花就好了,草、小树不要浇。」她也不说,如果她说,爸爸一定骂她「你迷信」,所以她拼命浇水,草木有灵性。

  澳洲土著讲灵,我们佛法不说灵,佛法说性,佛讲得比他们讲得还要透彻。在有情众生分上叫佛性,在无情众生的分上叫法性。我们现在一般的区分,动物是有情,植物跟矿物是无情。澳洲土著还没有讲到矿物,他只讲到草木,这就讲生物。在现代学术里面讲生物、非生物,矿物不是生物,但是在佛法里面,矿物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都有灵。砖头瓦块、沙石泥土从哪里来的?我们学佛的人懂得,是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相分从哪里来的?是从见分变现出来的。所以在佛法里面讲,见相同源,都是自证分,自证分是法性,这是真的、永恒的,不生不灭,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禅宗里面常常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本来的面目是阿赖耶里面的自证分。证自证分,那是觉,那是慧,你自己真的明白了,真的搞清楚了,我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真如本性,一切众生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也是这个真性,所以世界是一体。

  这个话我们在土著这本书里头看到,他说过好几遍,世界是一体的,而佛法里面讲「虚空法界、国土众生」是一体的,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这是实说,这就不是权教,这是实教,真实教诲。你要真正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肯定它、承认它,我让别人有没有让?没有让,自己嘛,他跟我是一不是二。现在不一样是我觉他迷,我知道他跟我是一,他不知道;就好象我觉悟了,我知道右手跟左手是我一个身体,他不晓得,他们两个打架,他说我跟你那边是有界限的,就这么桩事情。证自证分是觉、是智,佛菩萨大觉,佛菩萨心目当中跟一切众生一体,地狱众生还是自己。为什么变成这样?因为他不承认他自己。这个话说起来难懂,为什么?这是如来知见,不是凡夫知见。凡夫告诉你「我不是你、你不是我」,这个你好懂,一说你马上就懂了,凡夫知见!

  我、你、他是什么关系?就好比我们一个身,我、你、他是细胞,一个一个细胞,不知道这么多细胞全是一个,不知道。这细胞迷了,各自以为他是自己,以为他跟另外一个细胞没有关系,这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虚空法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自己。觉悟的人,明心见性的人,在我们中国禅宗语录里头,有所谓「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这个话什么意思?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这是真正彻悟、真正入了这个境界。无论是什么人,善人恶人都是自己;善人是自己阿赖耶识里面善心所起作用,恶人是我们自己心所里面恶心所起作用,善恶心所都在阿赖耶识里头,决定没有从外头来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是佛在大乘经里面讲的真实话,字字句句真实。了解之后,别人对我不好,我要对人好,什么原因?他不知道,我知道。就好象一个冤家对头,处处跟你做对,他把你当作敌人,我自己知道他是我的兄弟,但是他不知道,很小就离开了,不知道,我认识他,他是我兄弟,他不知道,他把我当对头。哪一天他知道了,他跟我相亲相爱。

  知道的人对不知道的人,就是帮助他觉悟,这叫教。中国人「教」这个字的意思是「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我们要帮助那些没有觉悟的人,帮他觉悟。帮助他觉悟,一定要神通示相,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高度的善巧方便,才能帮他觉悟。众生无始劫以来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不可能很快就觉悟,不可能的。所以佛经里面有说「佛不度无缘众生」,这一句话也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但这个说法我们好懂。什么叫「无缘」?不肯接受佛法的,不听教诲的,佛就不能度他。其实佛度不度?佛用另外一个方便度他,「神通示相」。社会许多大众排斥佛法、反对佛法,甚至于心里念念还想把佛法消灭掉,这些人是什么人?还是跟我一体,不是别人,还是我们自己。对这种人怎么度法?我们造一尊佛像让他看一看,佛落在他心里头。我们跟他见面,他实在对我们很讨厌,我们穿上这个服装,拿上这念珠,他一看,那个佛又放在阿赖耶识里面去了,这个方法度他。这一生度不了,给他种善根,把佛的印象,我们念阿弥陀佛他听到了,听到他骂我们,骂不要紧,听到了,听到他总拿不掉了,在他心里生根了,这就给他种佛种。生生世世慢慢的熏习,到最后他就相信了。佛度众生不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我们今天遇到佛法能生欢喜心,过去世也是骂佛的,也是不接受的,佛菩萨对我们不知道下了多深的功夫,多少劫以来才把这个根种下去,让我们现在看到佛法会生欢喜心。「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缘是缘熟了,缘没有熟这一生不能得度,缘熟了这一生肯定得度。「佛度有缘人」,有缘就是根熟了,善根熟了,叫你念佛你死心塌地念佛,你这一生肯定往生,这根熟。还不肯相信,还不肯认真修学,还贪恋世间名闻利养,根没熟,没熟还是要度,另一种方法。

  所以佛说的那些话,他的真正的意思我们要懂,这开经偈实在讲写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不能把佛的意思解错了,不能把佛的意思解偏了,要解得圆、要解得深、要解得广。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对人对事对物,处处我们就晓得怎样示相,怎样帮助这些众生、影响这些众生。甚至于像社会一些人,他不了解的,他要灭佛,灭是他造业,「佛」已经落在他阿赖耶识里头,灭不掉,「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拔都拔不出来。他这一生虽然灭佛,到将来他会兴佛,他会把佛兴旺起来。佛的种子已经在他阿赖耶识里头,这一个种子,我们现在一般人讲印象,这个印象非常深刻。所以你要懂得这个道理,造佛像的人无量功德!把佛像破坏的人也是无量功德。我们在旁边看到,佛像破坏怎么无量功德?破坏什么?你知道他对那个佛像多么恨,他那个印象多么深。假的佛像被他破坏了,真的佛性已经种在他阿赖耶识去了,所以不需要责备。

  上一次阿富汗破坏了两尊佛像,那个时候我正好在香港讲经,香港凤凰电视台的记者来访问我,我笑了笑,我说这是误会,他不知道事实真相,是误会造成的遗憾。我其他的话不说,这是真的。但是我晓得,破坏佛像的那些人,佛这个种子深深的种在他阿赖耶识里头,什么样的能力他都拔不掉,无量劫之后他会作佛,他会修行成佛。为什么?他有佛种子。所以我们看事情要看得圆,要看得深、看得广、看得圆,就非常有意思,心决定是平静的。不能只看一面,看一面不知道另外一面,矛盾就产生,烦恼就生了。面面都看到,不生烦恼而生智慧。

  如何让众生离苦?苦的根本是迷,乐的根本是悟。所以一切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他所示现的行业、工作,决定是取教育,现在人所说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他一定取这个。世间所有宗教的创始人,哪一个不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释迦牟尼佛是的,耶稣也是的,穆罕默德也是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行业?目的是令众生出苦。这个行业是专业,其他行业示现不是专业,那是附带的,这是专业;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义务教学。你看看各个宗教的创始人,都是义务教学,孔老夫子在世,一生也是义务教学。不收学费的,学生对老师的供养是随意的,绝对没有限制、绝对没有要求。他给我们做的是什么榜样?我们在他一生事迹当中学到了些什么?前几天,我们在天主教讲《玫瑰经》,很难得两个小时,我把全经大意都介绍出来。全经一共是十五端,这十五端,每一端里面都是讲天主、圣母玛丽亚、耶稣一生的事迹里头最重要的、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就是谦虚,我们有没有学到?忍让,爱护众生,代众生受苦,被冤枉绝不辩白,息事宁人;冤枉要去辩白,是可以这样作法,给社会带来不好的样子。如果每一个人都懂得受了冤枉不辩白,这个社会多么祥和,这个用意好深!这才叫大德。我受了冤枉,我毫不辩白,社会许许多多人,那个根性利的人,他就从这里觉悟,帮助多少人觉悟,帮助多少人回头,这是真实的功德。如果我们一辩白,是我们有理,官司打嬴了,打官司总不是好事,诤讼,输了不好,嬴了也不好,这不打多好,天下太平。这些话、这些事,有一些人听起来不以为然,也许说我们做人太消极了,他是看到这一面,他没有看到另外一面,他没有看到深广的这一面。

  世间怎样才能有永久和平?社会如何才能够真正做到永恒的安定?关键在此地。有理不让人不行!不是好事,有理也要让人。无理要忏悔,有理也要让人。为什么?「众生出苦」,这个事情大,对众生出苦有利的,这是无量功德。我有理,我打官司胜诉,对众生出苦没有利,会造成负面影响,没有办法制止迷惑颠倒众生斗争。我们有理忍让,这就是制止社会竞争、斗争最好的教导。事事让、处处让,这里头有大学问,这里头显示真实的功夫,几个人懂得?几个人能够参透这个大道理?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心地纯净纯善。我们有理,还要去跟人评理、去打官司,你的纯善没有了,你的纯净没有了,对自己伤害大,对众生伤害也大。有没有在这上想想?连这些眼前事情都想不到,我们的佛叫白学了。

  过去往年李老师教导我,他非常慈悲,也说过好几遍,批评现在许许多多学佛的同修,不是真学佛。不是真学佛,为什么要到佛教寺院里面来?他说是来消遣的。我听了之后我想想是有道理,他没地方去,他到这儿来玩、来消遣的,来烧几炷香,跟大家在一块儿玩玩,娱乐场所,是来消遣的。他不是来真学佛的,所以赞叹他几句就得意忘形,骂他几句生气就生好几天,这哪里是学佛?分明是来消遣的。李老师有时说话非常风趣,那是有真智慧,一生给我们做好榜样,心地慈悲,爱护年轻人。对于年轻人的根性他有能力观察,所以我们同学们虽然多,教导、上课是一起上课,但是指导是个别的。因人施教,随着各人根性不同,可以说都得利益。烦恼重、智慧少的得小利益,烦恼轻、智慧长的得利益就比较多一点,这是他教导的方法仪式。所以我们在他身边,受他感化非常的深。

  他也常常提醒我,我也有这个警觉性,有这个警觉,警觉不够高,警觉得不够圆。他提醒我:你学讲经,你讲得不好,没有问题;如果讲得好,你将来走投无路。我一生当中确实碰到这些事情,好在老师已经说过,「走投无路」,老师已经给我授记了。走投无路,授记了,所以我遇到这些境界的时候,也有能力处理。好在章嘉大师给我有个补充,章嘉大师告诉我:你一生都是佛菩萨替你安排的。走投无路,佛菩萨会替我安排,所以我也就很放心,无论是顺境逆境,我都不放在心上。为什么?佛菩萨会替我安排。

  为什么佛菩萨替我安排?我替佛菩萨做事,我活在这个世间是替佛菩萨工作,不是为我,没有我,所以这一切佛菩萨当然要安排。他安排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我一切随顺。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是上顺诸佛,下顺众生,我一生随顺,决定没有自己的成见,决定没有自己「我想做什么、我要做什么」,那是空的,「我想搞什么」到最后都会失望。那个失望就生烦恼。不想,我没有想,佛怎么想、众生怎么想,让他去想,我随顺。你们怎么想都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天堂也好、地狱也好,我统统随顺。随顺则无心;无妄心、无私心,没有自己,这个好!清净无为,「随顺」则无所不为。

  我们从生活经验当中,领悟到后得智。诸位要晓得,后得智是从经验当中得到的,根本智是从清净心里头得到的。根本智就是禅定般若,《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那个「无知」就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是后得智,无所不知是从经验里面悟得的。为什么善财童子得根本智之后要去参学?他在文殊菩萨会中成就根本智,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是根本智得到了;但是不参学,你的后得智没有,所以一定要出去参学。出去参学就是经验,从经验当中领悟到圆满的后得智,这样智慧才真正圆满。

  这一种教学、学习的方法,方东美先生非常赞叹,他说这是世间教学,确实是最高的,他一生读过的书、经历的,他说没有像《华严》这样圆满。所以我们的一生,在生活、工作,跟一切人事物的相处、接触,在这里头去悟后得智,我们的智慧才圆满,我们的生活才真正幸福、才真正做到自利利他,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离苦。这一条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一四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方神长行,第三句:

  【光行庄严主方神,得破一切暗障,生喜乐大光明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跟我们说,「法光破暗,暗断智生,智与法喜俱生,断以寂灭为乐」,注得虽然不多,意思都跟我们说出来了。菩萨的名号都是表法的,非常重要,他给我们很深的启示。名号是『光行庄严』,他所学、所教导的法门是『破一切暗障,生喜乐大光明』。我们从这个意思里面去体会,「暗」是无明,「障」是烦恼,这两个字就是把三大类的烦恼都包括了:见思、尘沙是「障」,无明是「暗」。凡夫有这三种暗障,这三大类暗障,所以无量劫来没有能力了生死、出三界。这种暗障的习气非常之重,稍稍不留意就堕落在其中,很难自拔。修行人要想脱离障难,必须念念警觉,古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果你觉迟你就来不及了。怎样才能保持常觉不迷?这就是真实的功夫。要能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把世间一切法看清楚,也就是讲看破,不要再给自己添麻烦;给自己添妄想、添分别执着就是添麻烦,那是暗障增长,不是消除,不是减少,是天天在增长。

  我们最近读一本报导澳洲土著的一个小册子,《旷野的声音》,我们看了之后很受启发。佛在经里面讲的许许多多重要修学的纲领他们都落实了。他们没学过佛,没有接触过佛法,这些人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他完全没有接触;他们的心清净,祖祖相传,千万年之中一直到今天,他们从来没有破坏过自然环境,从来没有做过污染环境的事情,心地清净庄严,所以佛法里面讲的原理原则他们统统具备。

  我们一定要明了古大德教导我们「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唐朝时候,庞蕴居士,这是一个得道的大善知识,他示现的是在家身、居士身。这个人明心见性,一家三口,三个人都证果,谁说在家居士不能成佛?他比出家人修行高得太多了。庞居士走的时候,跟他女儿说「出去看看」,那个时候没有时钟,「看看是什么时候」,看看太阳,是什么时候?他女儿知道了,知道他要走,就大声叫道「还早!」她自己站在那里往生了。老头子一看,叹了一口气:「这个丫头,她倒聪明!」要她的父亲替她办后事,后走的人要替先走的人办后事,你看看厉害不厉害?自在不自在?这个在世间没有白来、没有白活,想走就走。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庞居士,他家里也相当富有,他把全部家里的财产家当装在大船上,把船划到长江当中,砸一个洞,统统沉下去,不要了。别人就问他:庞居士,你这么多的财物,你自己既然不要了,为什么不拿去多做一点好事?他告诉人:「好事不如无事」。做好事是三善道果报,无事是超越六道轮回。他这样做,真正的意思在什么地方?真正是世间第一等好事。问他话的那个人不懂。

  第一等好事是大家心都清净,大家心里都没有事,天下太平。人还抢着做好事,还有竞争、还有斗争,到最后还有战争,你看哪一个发动战争的人不说他是做好事?他是保护人民、保护民族,保护这个、保护那个,不晓得杀多少人。什么叫真正的好事?世间第一等好事,无事才是第一等好事。所以佛教菩萨,帮助六道里面的众生,这也要行布施。布施应该怎么行?三轮体空,是菩萨做的。菩萨做那些好事是无事,心里头连痕迹都不着,那才叫好事;心里面还着相就不是好事。从这个地方我们才体会到庞居士的教诲,他的教诲不是善巧方便,他是完全真实。无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无事才足以化导一切众生。不但能教化人,六道里头任何一道众生都能感化,为什么?无事的时候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住的是一真法界。心里才起心动念,一真法界就变成十法界了。

  昨天有人问问题,我没有答复他,他问到宇宙的起源,到底是先有宇宙,还是先有人?我没答复他,我叫他去读《楞严经》。天台大师跟我们讲「一念三千」,那个念是非常非常微细的念,像《仁王经》跟我们所说的,佛是从比喻上来说,其实真正的念头比《仁王经》上讲的还要微细。《仁王经》上讲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如果我们把这个概念说得清楚一点,这一弹指,我们要是弹得快,连续的弹,我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换句话说,一秒钟里头有多少个念头?有两个十万八千个念头。念头的生灭就是虚空法界,在佛经里面讲的十法界的起源,一起一切起,一灭一切灭,没有先后。你要认为有先后,这是你的错觉,你没有看清楚,事实真相是没有先后。因为起灭的速度太大了,所以佛讲「不生不灭」,为什么?生灭同时。生灭同时就可以说没有生灭,这样你才能真正见到事实真相。这个境界不是凡夫境界,凡夫一天到晚打妄想,他怎么能入这个境界?这是在《华严经》上讲,至少都是法身大士的境界,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能见到。真实的见到,见得很清楚、很明白,确实明白了,经上讲是八地菩萨,不动地;前面所见到的是仿佛,但是就得受用。三贤位的菩萨,跟七地菩萨,从初地到七地,这三十七个位次,他得受用;到受用自在了,八地以上得自在。这不是我们境界,我们听说,在佛经里面有这么个说法,我们听说,我们相信。

  这一桩事情就是用现在科学方法也能够证实。我在前面讲这部经的时候,曾经跟诸位做过报告,我们是用光的速度来说,用光的速度来观察,比世尊讲的「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还要微细。我们明了世尊这个说法还不是究竟说,依旧是方便说;究竟说不可思议,不能想也不能说,那是究竟说。这个境界,八地菩萨以上才行。八地菩萨以上跟佛在一起要不要说话?不要说,佛跟这些菩萨说法,现在人讲心灵感应,用不着言语。一剎那的感应,要是说,要说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都讲不完;一剎那的感应,他统统都明了。这个道理,我们可以从现代科技的发展里面得到一些启示。现在电晶体、晶片很小,一点点,就能储存几十万、几百万的文字。一点点,也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拷贝过去,几秒钟拷贝一个,几十万文字就拷贝到第二片了,那就像心灵上的感应。佛对那些大菩萨讲经说法,用这个办法,不是言语,言语太麻烦、太浪费时间了。所以境界高的,或者我们讲高维次空间的这些生物,他们都用心灵感应。在我们佛经里面说,色界天人,光音天,这是色界的二禅,就不用言语了,他用什么沟通?用光,光代表我们音声,他那边要是讲经说法、沟通意见,就放光,对方一看全部都明了。很多初学听到很难懂,我说不难懂,我们现在也用光音,什么地方用?十字路口不是有红绿灯吗?不是在放光吗?绿光一放你就晓得可以通过,红光一放你就停止,那不也在放光吗?他不必叫一个人站在那里,「好,你走,停」,那多麻烦!所以我们也会用,但是我们用的范围太小。到二禅天完全不讲话了,彼此沟通都用光。更高层次的,光都不要用了,放光还麻烦,完全用心灵感应,那你在外面看痕迹都看不出来。这是真的事实,绝对不是神话。我们今天就是因为有无明、有烦恼,就是这障碍,把我们自性的本能障碍了。

  诸位要晓得,如果我们的暗障破除了,凡夫成佛,大乘经上讲「一念之间」,我们想想有此可能。为什么?这个时候心灵感应恢复了,十方一切如来,可以在剎那之间把圆圆满满的佛法就传给我们了。真的是一剎那间,哪里需要很长的时间?只要我们有这个接受能力。就像今天高科技软体的拷贝一样,如果你没有这个设备,你没有这个能力,你说我只有一个录音机,转带子的,那好,我这一片拷贝给你,也能拷贝给你,要拷贝好多天,天天在那里去转;如果有同等的设备,一秒钟就可以给你,不就是这么个道理吗?换句话说,八地菩萨他就具备跟一切诸佛同样的设备,佛对他们就方便了。我们今天穷光蛋,家里没有这些设备,破烂机器,佛对我们那可麻烦大了、可费劲了,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学佛,真正懂得这个道理,除自己的暗障重要,这个在教学法里头才真正叫高级的教学法,恢复你的本能。暗障除掉之后,才生真正的喜乐。我们今天的喜乐是假的,欢喜快乐是假的。为什么?一阵子过去烦恼又来了,又有忧愁、又有顾虑了,没有办法叫喜乐永远保持;决定不生烦恼,那才叫真的喜乐。所以真的喜乐是破一切暗障才能得到。

  那我们讲到根本了,一切暗障的根本,《金刚经》上讲的我相、我见,大小乘经论里面所说的身见、我执,这是根本。执着有个「我」就错了,执着有个「我所」也错了。什么时候我们把我、我所统统放下了,那就恭喜你,你跟明心见性这个境界就相去不远,你趋向真实了,明心见性就是一真法界。由此可知,真正用功的人,功夫在哪里用?要抓到用功紧要之处,破除自私自利,这是我讲得很粗了。还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大障碍!我过去讲经也常常说,我们必须把对于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打掉。为什么?只要对一切人事物还有「我要控制」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就是自私自利,这个念头是根本无明。不在这上用真功夫,你没有办法突破。不但对于身外一切人事物要放下那个控制的念头,当然控制的行为更没有了,对控制自己的念头都要放下,我们才能真正回归自然,才能真正契入法界,入佛的境界,《法华经》里面说的「入佛知见」。修行人,说实在的话,这是修学的核心,这是修学的精髓,这是修学的根本。

  宗门教下祖师大德教我们从根本修,庞居士的示现就是把这个根本显露给我们看,全部舍弃了。世间人讲的好事、恶事,那是六道轮回里头相对的善恶,不是真善,善恶两边都放下了,那是真善。「人之初,性本善」那个善是真善,儒家讲的「至善」,止于至善!至善是在一切时一切处,六根对六尘境界,一切人事物当中,决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止于至善。心才一动就落在两边,两边就是善恶,所以那个善是善恶的善,今天讲是相对的事件,你就落在两边;两边是凡夫,你已经堕落了。我们为什么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就变成障,就变成暗,就变成无明。

  要知道我们的自性本明,《楞严经》上讲的「常住真心,妙觉明性」,这是我们本有的。为什么把本明变成无明?把本能变成无能?问题就是在「暗障」这两个字,也就是说你在境界里头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个造成的。起心动念是「暗」、无明;分别执着是「障」。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是妄想。我们要把这个东西搞清楚、搞明白,然后来下手怎么样把它离开。你能够断一分,你就生一分光明;你能够断两分,你就生两分光明,这里头得光明喜乐是真的,这个不是假的。所以这三障烦恼不能不除。

  四弘誓愿诸位非常熟悉,四弘誓愿是佛陀教导我们修学的层次,四个阶段。第一愿是教我们发心;心不发,什么成就都没有。换句话说,你今天为什么断不了烦恼?你今天学经教为什么不开悟?原因在哪里?菩提心没发。什么叫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你没有发这个心。「我天天早晚都在发」,那你是嘴皮上发,你心没有发,嘴皮上天天念,没有用处!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众生我讨厌他」,可见得你那个愿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你想断烦恼断不掉,想学法门不开悟,关键在此地。真正发心要利益一切众生,要帮助一切众生,他就有感应,障碍没有了;真为众生,不为自己,障碍就没有了。对待众生一定要平等。这是我一族的,这是我同乡的,这是跟我同学的,那就完了,不平等!不平等还是造成障碍。要把所有的障碍都排除,这经上讲「一切」,所有障碍统统排除,你心灵感应就大通,圆通了,这个时候你得一切诸佛如来加持,你的成就当然就快了。

  我想我们同学当中,有人读过倓虚法师的自传《影尘回忆录》。《影尘回忆录》里面他讲了一个故事,这真的,这是他亲眼所见的。持律法师,晒蜡烛的,这个法师没念过书,没有智慧,六月天人家在晒衣服,他是香灯师,香灯师管蜡烛的,人家跟他开玩笑:「香灯师,蜡烛也搬出来晒晒!」,你看他多老实,他把蜡烛统统搬出去晒,一晒全化掉了。老实,不懂事!别人跟他开玩笑他当真。老实人得度,老实人太可贵了,所以庙里面一般同修都笑话他、都轻视他。方丈老和尚看重他,方丈老和尚说这个人可造,叫他不要当香灯了,到育王寺去拜佛,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每天拜三千拜,叫他就用这个功夫。因为他老实,你叫他拜三千拜,他一定每天都会拜到三千拜,老实嘛!拜了三年他开悟了,他作一首偈,他也不会写字,他念出来叫别人写,送给老和尚,老和尚给他证明开悟了,以后讲经说法,诗偈都做得很好。什么原因?通了,障碍没有了,拜了三年,把一切暗障拜掉了。要在净宗来说,他得一心不乱。所以老和尚有智慧、有法眼,看到这个人是法器,给他机缘他真有成就,栽培他。佛家讲唯上根利智容易得度,上根下愚容易成就。持律师是下愚,他不是上根利智。最麻烦的就是像我们这种半吊子,上不上,下不下,最困难了,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是,起心动念都在制造暗障。

  我们要觉悟,真正觉悟要回头,章嘉大师他老人家过去常常教导我「看破放下」;我们今天看破是有几分,道理我们都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深信不疑。现在问题在哪里?放不下。什么叫放不下?六根对六尘境界还是会起心动念,面对一切人事物还是搞分别执着,这就是放不下。古大德有所谓「看得破,忍不过」,忍不过就是放不下,这不能契入如来境界。如来境界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我们要想想,我们现在生活在什么时代?今天的时代是世界大乱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要是没有成就,自己心里要清楚,决定堕三途。我们读过安世高的传记,他那个同学作共亭庙神,造业,自己知道死后一定堕地狱,畏地狱苦,想到这一点,地狱太苦,地狱去不得,求他的老同学来帮助他。老同学用什么来超度他?开导他,教他立刻回头,改邪归正,断恶修善。他真的回头,真的一切放下,他才能超生,从畜生道超生到天道;他那个天,我们能够肯定它是忉利天。我们今天处在这个世间,面对着前途,不很乐观,有没有这么高的警觉性?要想成就,「现在还早,再过几年」,过几年来不及了,修行就在今朝,明天就太远了,明天我还在不在这个世间,你自己敢保证吗?天灾人祸、意外灾害频繁,能保证明天还在吗?一定要有这样高度的警觉性,看破放下就在今天,没有明天,这才算是真的有一点觉悟,真的明白了,一定要这样作法。明天这个身体还在世间,多劝劝别人,多给别人做一个好样子,放下了,放得干干净净。放下之后会不会饿死、冻死?不会的。为什么不会?放下福报更大。

  福报,佛跟我们说得很清楚,我们要信。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从哪里修来的?统统是从放下修得来的。这个放下,经典里面也称为布施供养。布施供养的对象是法界众生,没有分别,平等的布施供养,布施供养当中一丝毫希求都没有,是清净的。清净的、平等的布施供养,这个福报无量无边。非常可惜,许许多多众生,包括学佛的同学们,在家出家,他不相信。他还相信自己的意思,不相信佛的教诲,认为佛的说法不可靠,还是自己想方法去赚钱可靠,那有什么法子?由此可知,净宗常讲「难信之法」,净土是难信之法。

  你再想想哪一法不是难信之法?连十善业道都是难信之法。佛教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为什么做不到?难信,难信之法。净宗法门是难信当中的难信。只要你信了,你认真去修学,成功快速。所以人生在世,连澳洲土著,根本不懂得佛法的,但是他懂得一个道理,人生在世一定要生活得快乐、生活得自由。他把快乐自由做为人生的目的,跟大众在一起没有分别,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和睦相处,他把这个看作人生的意义;就是跟大家同乐,不是独乐乐,是同乐,与一切众生同乐,这是人生的意义。他们人生的目的、意义,比我们就高明太多了。他们批评现代社会人,现代做生意的人,把做生意当作他人生的目的,错了,完全错了。所以他们生活得快乐、生活得自由。我们看到很多做生意的人,尤其现在做国际贸易,今天飞到这里,明天飞到那里,一天到晚忙着,真的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他有没有想想他为什么活的?为生意活的!生意是什么?这真叫迷了,他迷得不亦乐乎。佛法里头讲的迷惑颠倒,他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他生活在这里头。

  我们今天算是相当幸运,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但是只是在萌芽,怎样将这个萌芽生长、茁壮、开花、结果?那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这叫功夫,要在这下功夫。这个功夫就是克己的功夫、助人的功夫。利根的人用功猛利,像庞居士那是利根人,猛利,说放下就彻底放下。庞居士放下之后,怎么生活?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他编草鞋,摆个小摊子卖草鞋,编草鞋。草鞋,上一次大陆那边同修给我带了一双,让你们大家看看什么叫草鞋,这一边人没有人见过。我们在抗战期间作学生穿那个草鞋,草鞋大概只是一个铜板、两个铜板买一双。一双草鞋,如果路是平坦道路,大概穿一个星期;如果走山路,大概两天这草鞋就穿坏了。草编的,所以很便宜、很贱。他每天编几双草鞋卖掉,买东西吃,他过这个日子,快乐得不得了,他家里那么多财产都丢到河里去,不要了,他编草鞋。这种示现就是菩萨示现,觉悟的示现,活得快乐,活得自在。全家走的时候说走就走,那么欢喜、那么高兴,真的是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世间人不知道他,他知道一切众生心,我们讲的心灵感应,他心多清净。

  所以我们常常勉励同学,我们修心,心要纯净、要纯善,一定要记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跟我们讲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句话重要。一丝毫的不善不可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夹杂了,我们的心纵是善,不是纯善;纵是净,不是纯净。一定要修纯善纯净,才有能力破暗障。譬如像这一杯水,很干净,有一粒灰尘掉在里面,它就不纯净,它就不是纯善,丝毫污染都不能有。所以我们怎样保持,在一切时一切处,保持自己纯净纯善的心?纯净,自受用,纯善,他受用。纯善是对一切人都善,决定没有分别执着。跟我有亲属关系的人我对待他善,我的冤家债主我对他还是善,平等的,决定没有差别,这个善叫纯善。如果一念分别,这是我的亲人,那是我的冤家,稍稍有一点分别,你的善就不纯。要知道纯净纯善是性德,是我们的本性。净不纯、善不纯,那是无明,那是一种变态,把我们的本性变成阿赖耶。阿赖耶实在讲就是真如本性,它里头夹杂着不净,夹杂着不善,佛给它起个名字叫「阿赖耶」。

  阿赖耶是梵语,翻成中国叫「藏识」,藏就是含藏,像仓库一样,乱七八糟的,好的坏的都有。藏识起作用,就把一真法界变成无量无边法界,佛在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无量无边法界怎么来的?从心想生,那个心想就是不净不纯,你心不净,不是纯善,所以你仓库里头藏的那些,善的就变成三善道,恶的就变成三恶道。三善道、三恶道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如果我们心纯善、纯净,十法界就没有了,无量无边的法界都没有了,显现出来的是一真法界,那才是真实受用。

  所以我们一定要常常提高警觉,真实高度的警觉,这一切暗障是我们的麻烦,是我们的根本麻烦,这个东西不能不把它去掉。减一分就生一分智慧,大光明是智慧,就生一分喜乐,法喜充满。所以一切暗障决定不能增长,如果叫一切暗障天天还增长,这个麻烦就大了,我们在这一生成就可以说毫无指望。只容许一切暗障天天减弱,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就有成就的希望。

  明白这个道理,贪瞋痴慢,是「障」;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是「暗」。我们面对现前应该怎么办?这才真正明了不依靠佛经不行,佛经是我们的生命,不是第二生命,第一生命!法身慧命就在经论当中。经论不必多学,一部就够了,天天要读诵,天天要深入研究,了解它的真实义。天天要落实,决定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对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要放下,依靠经典的教诲,这叫学佛。为什么依靠经典的教诲?因为经典是释迦牟尼佛、是诸佛如来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正法,纯正之法,纯净纯善!我们要用它来帮助我们,达到自心的纯净纯善。

  暗障非常复杂,非常浓厚,不用这个方法怎么能够把它去除?怎么样能够把它消失?凡事起头难,契入境界之后,越来越容易,开头最难。为什么?自己这些烦恼习气太深了,时间太久了,很不容易一下放下。起头难,所以起头真的是咬紧牙根,拼命,不要命了,我要这样作法,要有这样的毅力决心,我照佛陀的意思去做,明天死,死也不在乎,也愿意,要有这样的决心,我们才能把这一关突破。这个突破之后,往后就会愈来愈顺利,愈来愈容易,最重要的是突破第一个关口。

  放下自私自利,学诸佛菩萨起心动念都为一切众生想。我们今天在经教里头结出一个纲领,为一切众生真诚着想,为一切众生清净着想,为一切众生平等着想。现在众生不真诚、不清净、不平等,没有智慧、没有爱心,我们如何帮助他?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有的,个个具足,跟诸佛如来果地上无二无别。为什么我们把它失掉了?就是此地讲的「一切暗障」,虽有,不能现前,你被障碍住了。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把一切暗障破除?庞居士那个方法我们做不到,那是究竟圆满的办法,不是彻底觉悟的人做不到,那是真正明心见性。释迦牟尼佛如果不是彻底觉悟,他怎么肯放弃他富贵的生活出去托钵?释迦牟尼佛那个示现跟庞居士的示现没有两样,同一个境界、同一个手段,方式不一样,教中上根性的人一看到就明白了、觉悟了。这是对的,真正把自己找到了,我们现在人讲人生的目的、意义找到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给社会大众做启发觉悟的榜样,这是真实功德、真实利益,这叫真正慈悲救世。那个慈济不是说没饭吃给你一点东西吃,没衣服穿给你衣服穿,没有房子住盖几间房子给你住,不是!那是小事,不是根本,根本是教你觉悟,是教你把自己本来面目找回来;用现在的话说,把你人生的目的、意义找到,这才是究竟彻底的慈悲济世,这是真实功德,这个功德无量无边。

  所以菩萨在此地跟我们说他修学的法门,最重要的就是「破一切暗障」。一切暗障破了,自自然然就生智慧,就会过幸福美满快乐的生活,生喜乐。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他们在十法界教化众生,一切作为无不如是。他们是已经成就了,给我们表演,释迦牟尼佛到这个世间来示现八相成道,表演给我们看;像庞居士的示现,也是表演给我们看。近代在中国禅宗、净宗两位大德,是备受大众景仰的,禅宗是虚云老和尚,净宗是印光大师,这两位大师也是表演给我们看。虚老和尚一生,他所做的建寺安僧,他建了不少寺庙,修复了不少寺庙;他建寺也好、修复寺庙也好,他不做住持,他也不做当家。修好之后请一些法师去主持,在那里修行办道。虚老和尚一生做这个,自己一生过最清苦的生活。而印光大师的示现,可以说是遍及整个地球;虚老和尚的示现只是振兴佛法,他是在这一个小范围里头;印光大师的范围是整个社会、整个世界,希求世界能和平安定。所以他老人家的作为,他不是盖寺庙,他一生没有搞过寺庙,印经布施,他是弘法。他自己家乡口音很重,在南方讲经一般人听不懂,所以他老人家不用讲演,他用文字,他用文字做弘法的手段,用印经。所以十方的供养,他把这个钱办了一个弘化社,在苏州报国寺办了一个弘化社,流通经论善书,只要是劝善的书,弘化社也都印。这其中特别是《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汇编》、《了凡四训》,这三种印的数量最多。他讲演的记录只有一篇,上海护国息灾法会他老人家主持,每天有一次的开示,最后一天传授三皈五戒,当时有同修把他老人家的讲演记录下来,以后印成这一本小册子。我们从他讲演当中,明了他老人家一生的事业就是印经流通。因为那个时候北方也有灾难,他在印经的基金里面拿出三千大洋去赈灾,这个赈灾款项是印经的基金,所以我们才晓得老人家一生做一桩事情,一门深入,他不乱、他不杂,一生专门印经,这个功德是真实功德。

  我们想想他跟虚老和尚两个人做的事情,我觉得还是印祖的功德踏实,为什么?虚老和尚建的庙很多都被破坏了,印祖印的这些书流通到全世界。我们学佛得他老人家的恩惠太多太多了,因为初学的时候多半都是弘化社出的书,这是李老师特别跟我们介绍的。弘化社的本子校对得好,错字少,视为善本,它可以说跟金陵刻经处齐名。但是金陵刻经处的书是卖的,印光大师弘化社的书是赠送的,他是一半赠送,一半是成本流通,不赚钱的,非常难得,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应当学习。所以我学佛,这一点完全学印光大师,修法布施,印经跟大家结缘。以后我们利用这个科技,我们做录音带、录像带,现在我们做CD、VCD ,都是在流通佛法。我们做这个工作,这个工作决定没有过失,人家拿去卖钱了都是好事,只要有人买,只要有人肯读就好,所以是有百利而无一弊。这是印光大师给我们的启示,我们也用这种方法破除一切暗障,得大欢喜,得大智慧。好,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一五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方神长行,第四句:

  【周行不碍主方神,得普现一切处不唐劳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普现说法,闻必惑灭,故不唐劳。」唐是古时候讲的唐捐,用现在话的意思就是空过、白费,你这种辛苦辛劳白费了,我们今天讲浪费精力、浪费时间,这是唐劳的意思。不唐劳就是你没有白费,你这种辛苦是值得的、有代价的,并没有白费;那个劳是劳累辛苦。『普现』,现的意思是双关语,现身说法。菩萨在一切处、一切时为众生现身说法,《行愿品》里面讲「无有疲厌」;我们世间人看到他非常辛苦、非常劳累,但是在他自己以这个为乐。也就是说,菩萨应化在世间,他知道他为什么来的,我们现在人讲他有他生活的目的、有他生活的意义:完全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迷悟的差别,也就是菩萨跟众生的差别在哪里?众生是念念没有把自己忘掉,一切时、一切处总会为自己着想,起心动念都是自己;虽然想到别人,也不会把自己忘掉,这是跟佛菩萨不一样的地方。佛菩萨只为众生,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众生跟佛菩萨差别就在此,可以说除这一点之外,在形相上毫无差别。世尊当年在世,跟我们一样生活,一样穿衣吃饭,一样工作,所以在形迹上,我们找不到差别的所在;实质上的差别,佛菩萨为众生,世间人虽为众生,也没有忘掉自己,佛菩萨真正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不但相没有,念头都没有。《金刚经》后半部讲无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那个「见」是念头,念头都没有,这才叫「应化」。

  菩萨的德号「周行不碍」,周是周遍,行就是教化众生,不碍就是《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不二法门,入无障碍的境界。凡夫动辄有碍,碍从哪里来的?这障碍从妄想来的,从分别来的,从执着来的。只要你妄想分别执着还没有放下,你决定有障碍,你的障碍决定不能够破除,无论你用什么方法,你没有办法破除障碍。什么原因?你要晓得障碍从哪里来的,障碍就是从妄想分别执着来的,因此有妄想分别执着就破不了障碍。用什么方法把障碍突破?放下妄想分别执着,障碍就没有了。所以众生修行修得好辛苦,断烦恼用什么方法断烦恼?用烦恼去断烦恼,这哪能断得掉?用分别去断分别,用妄想去断妄想,所以无量劫到今天就收不到效果。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个搞法叫不干不净,他能产生最大的效果,离三恶道生三善道,这是最大的效果,出不了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执着来的,执着是第一个因素,分别、妄想是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我们今天执着断恶修善,这个一般凡夫懂,要你分别要你执着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认真去断恶修善,果报来生是人天福报。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你分别妄想没有离开,这是对中下根性人说法。为什么?说高了他不懂,说离妄想分别执着他做不到,这是不得已为他说下等法。

  这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观机说法,你是什么样的根性,给你说什么法门,你懂了,依教修行,对你肯定有好处,不堕三恶道生三善道也是好处。这是一般六道众生个个希求的,佛菩萨也能满足他的愿望。比这一种根机更高一点的人,他知道六道纵然生天,天福享尽还是要堕落。为什么?阿赖耶识里面无量劫含藏着恶因种子,这个东西并没有消灭,所以福报享尽了,这些恶的种子它又起作用,又起现行,果报还自受,经上讲得好,「假使百千劫,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在经上老老实实告诉我们,六道凡夫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要比起恶道,八万大劫的时间还是很短暂的;堕在阿鼻地狱,真正是千万亿劫,不是八万大劫,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怎么会知道?佛给我们讲,我们听了也不能接受,认为什么?佛是吓唬我们,佛是用这个话来勉励我们,劝我们断恶修善,这是佛用的一种手段,不是事实。我们凡夫对佛说法用这种态度,而不知道佛说法绝不使用任何手段,要用手段对付人,这是凡夫,决定不是佛菩萨。

  佛菩萨,《金刚般若经》上讲,「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你们想想这个话,「真」就不假,「实」则不虚,「如」完全跟事实相应,佛没有加添一点,也没有减少一点,事实怎样,佛就怎样说,这叫如语,佛哪里会打妄语?怎么可能对一切众生还用手段?这个手段纵然是善意的,佛也不会用,佛字字句句老老实实劝人,我们要明白,要能体会得佛对我们恩德有多大;你能体会得,你才知恩报恩。

  为什么这些众生、接受佛陀教学的佛门四众,不知道报恩,什么原因?不知恩,不知道。不知道佛恩,不但不知道佛恩,也不知道父母恩,不知道众生恩,更不知道国家恩。所以我们念回向偈天天「上报四重恩」,实在讲滑口而过,有没有报恩的念头?恐怕一万人当中难得有三、五个。照着回向偈念念而已,没有这个心!真有报恩的心,我们用什么来报恩?你一定会做到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才能报恩,这一句没有做到!真正报恩者,《观经》里面讲的三福、十善、四摄、六度,你一定落实,你还不能够落实,你不知恩。

  这一桩事情,佛不会责备六道凡夫,何以故?我们在《大智度论》里面看到,知恩报恩是二地菩萨修学的;由此可知,二地菩萨的智慧,真正明了一切众生于我有恩德、对我有恩;一切众生里面包括鬼神,包括畜生,还包括植物、矿物,矿物是土地。我们步步都踏在土地上,土地对我有恩,我们每天呼吸空气,空气对我有恩,几个人能想到?天地万物是为我自己生存提供无尽的资源,来供养我。我不知道恩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违背了恩德,这才有劳诸佛菩萨为我们示现。我们在这一段里面看到的,这一段在我们一般讲这是一章,诸佛如来化现主方神的身分。主方神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这就是从事于教学工作者,叫主方神;他来主持、来负责,教导你要走哪一个方向。

  中国古人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亲近一个善知识,善知识指出你一条路,虽然时间很短,可能只有一两个小时,影响你的一生,他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这个恩德就非常非常大。为什么?一生得利益,没有走错路。我们走路的时候,迷失路了,向路边一个人问他,从哪里走,他指出我们一个方向,主方神!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这个关系太大了。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回头难!纵然回头,你浪费多少时间,浪费多少精力,而这么多时间当中,你又造了许许多多的罪业,那个损失太重太重了,这些事情我们是不是想到?从来没有想过,所以你怎么会知恩?不知恩,你怎么会报恩,哪有这个道理?这一桩事情,在现代当然诸佛菩萨、诸大圣贤不会怪你,为什么不怪你?没人教你,《无量寿经》上讲得好:「先人不善(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所以就不会责怪你,同情你怜悯你,你可怜,你没有受过教育。

  佛经是世出世间至善圆满的教科书,古大德比喻作人天眼目,又说一切众生法身慧命之所托,我们依靠的。可惜在现代,读的人太少,明白的人就更少,真正能体悟、真正能够做到的是愈来愈少。我们有幸能够契入这个境界,我们就要发心当主方神,主方神不在别处,我发心依教修行,我发心处处为人演说,我就是主方神,这是佛学一个名词。「主方神」用现代的话来说,「佛陀教育的工作者」,我从事这个工作,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我们今天在社会上是什么样的身分,是过什么样的生活,统统没有关系。

  你仔细去观察,这个地方列的十个十位,这十位就是我刚才讲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不同身分,无不从事于为迷惑众生指点方向的工作,干这个事情。出家在家菩萨如果能把其他事情统统放下,专职来干这个事情,古时候有,现在也有。在家居士讲经说法、指点迷津的人不少,教化众生不必一定要升座,尤其在现代这个社会,也用不着出家。现在实在讲这个科技带来许多的方便,你在家里面,可以讲给你兄弟姊妹听,可以讲给你亲戚朋友听,可以讲给你儿女听,一面讲一面可以用小摄像机录像,或者用录音机录音。录下来干什么?到处跟人结缘,你就真正在做主方神的工作。所以不必在讲台上,不必升座,把佛菩萨的教诲告诉一切有缘的大众。什么叫有缘?他听了生欢喜心,他能听得进去,这个人就是有缘之人,我们就晓得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他不能接受,不愿意听,我们就不必送给他。缘要有耐心去等待,今年他不愿意,到明年也许他愿意了,这是佛法里头常说的时节因缘,他该在什么时候欢喜接受,有一定的,勉强不得。所以我们要懂得,我们没有神通,没有能力观机,试探,展示在他面前,看看他喜欢不喜欢;他有兴趣喜欢,就送给他,没有兴趣不喜欢,那我们就收回来。常存此心,要求的水平不必太高。为什么?我们看到现前世界众生,大多数的这个中水平他就接受了;高水平一般都是福报很大的富贵人家,样样他都要选择,叫高档;中下阶层的人,普普通通他就很满足。这些都是属于观机,观机确实就能够「周行不碍」。

  我们自己在修学过程当中亦复如是,早年这些机器还没有普遍的时候,我们最早用录音机,圆盘的录音机,非常笨重,录音带会磨损,听久了声音沙哑,都不清楚了,但是还是非常珍惜。当声音沙哑听不清楚的时候,格外的专注,我们知道这些是善根成熟的人,他这么认真,听到几句,他明白了,他就能落实,他就能得利益,这就是我们应当要效法的。如果我们自己不能讲,听到有其他法师居士,我们不要分别,不要分别这个人的身分地位,都不要分别,只听他讲的东西是不是如法,与经教相应不相应;经教是标准,他讲的如理如法,没有违背经教,我们就可以流通,可以大量的拷贝流通,只要他没有版权;有版权那是一个限制。我们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佛弟子守法,决定不做盗版的行为,我们不做这个,他东西再好,我们也无可奈何,我们不能够翻印。

  世尊在菩萨戒经里面教导我们,「不作国贼」,贼怎么说?贼害,这一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决定不做伤害国家社会的事情。第二条「不谤国主」,国家的领导人纵然有过失,我们缄默不说话,绝不毁谤;对一般人,古圣先贤都常常教导我们隐恶扬善,何况对于国家领导人?他的过失,我们一字不提,不放在心上;看到他有好的,我们给他宣扬,日久天长会启发他的良心,帮助他改恶向善,这里头有很深的道理。如果我们把别人的不善放在我们心上,受最大的伤害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良心、我们的清净心被污染,你说这个损失多大。

  永远保持真诚清净平等的慈悲心,决定不把别人的不善放在心上。佛在经典上教导我们,「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我们要常常想到这句话。世界上最笨的人、最蠢的人、最愚痴的人,就是把所有人的不善统统装在自己的善心里头,把自己的心变坏了。最蠢的人,干这种傻事情,害自己。新加坡的许哲不就是好例子吗?她心里头纯善,我们这社会大众都公认她是善人,她善在哪里?她从来不把别人不善放在心上,《十善业道经》里面说「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她做到了;她没有念过这部经,她做到了。为什么她能够做得到,我们做不到?要多想想!所以我们的心,我们的善心,这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记一切众生的善心善愿善行,成就自己圆满的善德,所以决定不能毁谤,对于一切众生都不可以毁谤。

  第三条「不漏国税」,不漏国税是不负债,人不负债,这个自在。偷税是负债的行为,偷税是偷盗的行为,几个人知道?佛教我们布施供养,纳税是布施供养国家社会,好事情!有人说,我们这个税收被贪官污吏拿去了,那是他的事情,那不是我的事情,我修我的福德、修我的功德,他造他的罪业。绝不能够因为这个世间贪官污吏多,我们自己也想种种方法来逃税。他造业,我也造业,他堕落,我跟他一起堕落,错了!岂不闻佛家常说「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今天在社会上面面都看清楚,「面面俱到」,确实是要智慧;没有相当智慧你见不到,见都见不到,你怎么会做到?

  第四条「不犯国制」,国制里面包括的范围很大,法律是国家的制度,学佛人决定不犯法,地方上公司行号乃至于家庭,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我们到人家家里要遵守人家家里规矩,一切听从主人指挥,不能随自己意思,所谓是客随主便,一切听从主人,这就对了。还有不成文的法规,这里头包括这个地方的风俗,这个地方的习惯,我们都不能够违背。菩萨戒经里头教导我们的,你统统都明了,统统都随顺,统统不违背,那你就「周行不碍」。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人人欢喜,不管跟什么人相处都欢欢喜喜,这个人生有意义。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你才能够真正得到。否则的话,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不知道,糊里糊涂来,将来也糊里糊涂走,这一生就空过了;一切搞清楚,晓得我来是什么目的,我去到哪里,那就是不唐劳了。这一生在这个世间,种种辛苦劳累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有价值的,都是有意义的,你这个多快乐!如同诸佛菩萨永无疲厌,永远不会疲劳、不会厌倦,这个工作愈干愈有兴趣。

  我们看世间许许多多人,选择一个行业,搞了几年,对这个行业觉得厌倦,觉得疲劳,什么原因?他在这里面没有人生的目的,他没有目的,他没有意义,所以就感觉得辛劳。辛劳怎么办?再换一个行业,换一个行业过几天又厌倦了,我们看到这种情形很多。一生搞几个行业,搞到老之后一事无成,太多太多了!他不知道一门深入。当然最根本的目的,他搞错了,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为一切众生服务。他的目的是什么?他这一生的目的是为自己,这个错了。这在基本上,这个方向观念错了,他不知道为一切众生服务,只求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自己这个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他怎么会快乐?一生被欲望所转,一生被欲望所主宰,自己变成欲望的奴隶,他怎么会快乐?他不知道人生的目的是在为一切众生服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佛法里还不只为人,为一切众生。

  佛法更有一个高度的目的,那就是学习,学是觉的意思。中国这个「学」,你们在字典上看看这个字的本义,学是觉,要在自己这一生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时时刻刻觉而不迷,这叫学习,不断把觉性向上提升。大乘经教里面五十一个菩萨位次,那就是说「觉」有五十一等。我们生活的目的是要升等,我们从不觉的凡夫,提升到初信位的菩萨,觉了;从初信提升到二信,从十信提升到十住,从十住提升到十行。不断向上提升,止于至善,至善是第五十二个等级,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菩萨发心教学,我勉励同修就从现在干起。为什么?教学相长,这个相长就是提升了,从教学里面我们学习,我们去体会、去领悟,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所以教化别人就是提升自己;不肯帮助别人,自己要向上提升一步非常困难。所以佛教菩萨自行化他,这里头有大道理在,有大学问在。为什么热心去帮助别人是帮助自己,不肯帮助别人,懈怠懒惰是自己堕落?自他是一体,所以你看看,哪一个佛菩萨不喜欢帮助别人?我们在这里头去问,他为什么?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就晓得自己现在怎样学习,才能把自己境界大幅度的向上提升,这就是佛家讲的顿悟;一步一步往上提升,那是渐悟。我们现在是不觉,勉强做到「渐悟」的这个根性就不错了。但是我们不能中止在渐悟上,渐悟之后,一定要想到顿悟。顿渐没有标准,完全是你对于宇宙人生真相领悟的浅深,你悟得深,你悟得广,顿悟机会就现前。你能够彻底放下,放下的就是障碍,障碍没有了;众生有障碍就是不肯放下。最难的,是不肯放下自己的习气,不肯放下自己的成见。成见是错误的想法看法,这个错误了,错得太久了,无始劫以来你就错了,于是把这个错的当作正确;佛给你讲正确的,半信半疑,难在这里。

  唐朝庞蕴居士给我们做了一个示现,我们听到这个故事,有什么反应?没有反应,毫无反应,只是阿赖耶里头落这么一个印象,人家提起来,「这个故事我知道」,没有去想想人家什么意思。他在教我们什么?我们要学习什么?他表演的那一套,彻底放下,无条件的放下,没有丝毫疑虑的放下,那一放下,人家就证果,证什么样的果位?最低限度圆教初住菩萨。他那个放下,我们仔细观察,他六道放下了,十法界也放下了,你能从这些动作当中,你能看得出来吗?我们凡夫所看的,只是他把家里的财产统统拋弃了,也不拿去做好事,装在一个船上,划到江当中,把船打个洞,沉下去了,留给后人一句话。后人问他:你这些钱都不要了,为什么不拿去做救济、做好事?留一个话给后人:「好事不如无事」。为什么?你去做好事,你的果报在六道里头三善道;无事,超越六道轮回了。不但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这是真正的好事。世间人不懂,世间人看到这个样子一定骂他,学佛学呆了,学傻了,怎么会干这种糊涂事情?我们世间人看到一定是这个批评:糊涂事情!这是世俗人的眼光。几个人看到他把六道十法界拋弃掉了?真正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他的身心跟虚空法界融成一体,这个谁知道?唯有真正看出来的、真正体会的,对他才赞叹:了不起,这大手笔!真的给上根人很大的启示,很大的激发;中下根人看不出来。

  这都是周行不碍主方神,他的心『普现一切处』,他的愿「普现一切处」;他的行「普现一切处」,行是作为,他所表演的、他所说的,一切「行」。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应道交,他不是识。他这种作为,必有得度的人,得度的人虽然不多,只要有一个,他的目的达到了,他的价值实现了,有一个明白人,有一个知音的人,有一个大彻大悟的人,所以他的功不唐劳。他的辛劳没有白费,确实有收获,完成了他示现的目的,教导众生生活的目标、生活的意义,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得到生活的价值观。

  大乘经,从前我最初听方东美先生给我介绍,他介绍直接就是讲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他说这部书,他是学哲学的,古今中外最好的哲学概论,他把这部经是这样介绍给我,我跟他学哲学。他说这部书里,有圆满的理论,有最善巧的方法,后面还带着表演,五十三参是表演。怎样把这种究竟圆满的理论,极其善巧的方法,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里面,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五十三参演出来给我们看。他说全世界教科书里头没有这么好的东西。晚年他在台湾大学博士班讲魏晋佛学,在辅仁大学博士班讲华严哲学,我最初是这样被他引入门的。契入之后,我发现还不是像方先生所说的;方先生所说的是只看到外面宫墙之美,里面他还没进去;里面进去之后,你才看到《华严经》字字句句无量义,它的真实,它的圆满,它的善美,只有用佛经所说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没有法子讲,讲不出来,不但讲不出来,你想都想不出来。我们在这部书里体会到它的价值,这样好的宝典,可惜世间人没有去读诵、没有去研究、没有学习,你说多可惜!

  要怎样契入?这是个问题,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章嘉大师给我解决了,「看破、放下」,章嘉大师教我的;李老师教我「至诚感通」。我跟这三个老师学习,圆满了,从方先生我认识佛教,我认识《华严经》;从章嘉大师那里,我知道学习的方法;从李炳南老居士,我知道怎样契入、怎么样深入,才真正能入华严境界,才得受用,才能得大自在,真正烦恼轻,智慧长。

  为诸位同修讲解这部经,愈讲意思愈多,讲不尽!从《华严经》上得的启示,展开大小乘所有经论,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真的古人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在这里面得法喜充满,真正证实《论语》里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个「不亦悦乎」,就是佛经上讲的法喜充满,大乘经里讲的常生欢喜心,这是学佛的真实受用。最重要的,我们要落实菩萨行愿,那就是我们现在要『普现一切处不唐劳解脱门』,我们要落实!这一句话说,我们学了,就要发心为人演说,我们懂多少就给人说多少,一切时一切处,这是现代人所讲的机会教育,要抓住。只要有人听,我们就讲,如果人多,大声讲,为什么?让周边的人都能听到,机会教育,接引众生。人家请我们吃饭,在餐馆里面,一面吃饭,我们就一面讲佛法,旁边那些桌子人都听到了,一个个的眼睛都瞪着在那里听,我们晓得效果收到了,连那些跑堂的都站在旁边听。我们是去吃饭,也是去上课,所有的机会都要抓住,都不可以轻易放过。特别是观光旅游,我们有的时候在寺院庵堂看到有旅游的人一个团一个团来了,那个导游在那里胡说八道,我们看到这个情形,我们抓一两个也在那里讲佛法。那导游不讲了,统统来听我们的,正好给他上一课,这样的机会怎么可以错过?一个人在一生当中难得有机会听到佛法,「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所以要晓得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受一点辛苦,讲了一大段话,别人听了开窍了、明白了,才知道佛法不是迷信,佛法这个好处太多太多了。

  在中国社会许许多多政府的公务人员,对佛法不知道,所以做出许许多多障碍佛法的事情来。他不知道这个对于社会安定、国家的富强有极大的贡献,他不知道,所以才反对人学佛。昨天我听到北京同修来给我说,现在学佛愈来愈困难。愈困难愈要学,为什么?你们自己才能成就,帮不了别人,一定要帮助自己,自己要有成就,至少自己来生要能生天。我们要修养自己的品德,要提升自己的智慧,这一生在人道,来生在天道,我们这一生来得有价值。千万不能造罪,这一生在人道,来生去作鬼,变畜生堕地狱,那就错了,大错特错。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我们要了解事实真相。一切众生灵性不生不灭,一般世间人讲灵性,佛法里面讲神识;讲神识大家不好懂,讲灵性外国人也会懂。一般人也有讲精神,精神是不生不灭的,肉体有生灭,灵性没有生灭。灵性才真正是自己,在六道里面投胎,「来先去后作主公」。所以对于身不能过分的爱惜;过分的爱惜,我们这个身体的作用就减少了。本来你这个身体的作用,可以能够发挥到百分之百,因为你太爱惜它,怕它劳累,于是就减少了一半,打了对折;换句话说,你生命的价值意义也就少了一半。释迦牟尼佛活到八十岁示现灭度的,没有一天休息;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九十七岁往生,往生前两个星期还在台上讲《华严经》,没有休息,不疲不厌。他在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照顾,他一个人生活,最后这两年,因为食物中毒两三次,身体比较衰,才接受人照顾,所以他接受人照顾是最后两年。不要人照顾,显示自己身体健康,自己有能力照顾自己。处处有人服侍,一般人讲,这个人有福,这么多人伺候他,实际上是什么?身体不健康,身体衰了,身体真的健康,何必要人照顾?诸位从这些地方去观察,你才能看到事实真相,我们应该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自己就清楚了。要选择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方式,这样才美满,我们佛法讲「圆满」。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一六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方神长行,第五句:

  【永断迷惑主方神,得示现等一切众生数名号,发生功德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圣人无名,随物立名。贵在生德,及灭惑耳」。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深深的体会到,所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华严经》上许许多多的诸佛菩萨、天神大众,名号众多。这位主方神,他的名号是『永断迷惑』。名是无常的,连老子都说过:「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不但名是假名,形也是假形,形状也是假的,剎那剎那都在变换,没有一样是真的。佛法里面跟我们讲真与妄的定义,永恒不变这是真的,凡是有变化的都是虚妄的。真的,只有自性是真的,真如本性是真的。

  我们一些宗教,甚至于一些根性利的人,他们知道身不是「我」,什么是「我」?灵性是「我」。他们说的灵性就是一般人所讲的灵魂,佛经里面讲的神识。是不是「我」?在佛法里面讲还不是「我」。为什么?它会变,也就是说神识存在的时间比我们肉身久,肉身存在的时间是受业报的支配,无常!这个业报,一般人讲命运,你受命运主宰。能够不受命运主宰的人不多,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受命运主宰的,只有极善极恶之人他不受命运主宰,但是还是逃不过命运。这个神识,六道里头轮回它是作主,舍身受身是它的事情。为什么说它也是虚妄的?觉悟了它就没有了,迷的时候有,悟的时候就没有了。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得好,他说「梦里明明有六趣」,六趣是六道轮回,「觉后空空无大千」,觉悟之后六道就没有了;换句话说,我们一般人讲的灵魂、或者讲的灵性,悟了之后它就转成自性,所以它还不是真的。这一桩事情只有佛在经典上讲得透彻、讲得清楚。

  我们在六道里头轮回,确确实实象佛在经上讲的,那个时间是无量劫,无量劫以来都在六道里头打滚。能不能跳出六道轮回?理上讲是可能的,事上讲有一定的难度,难在什么地方?难在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就难在这里。果然自己能够克服烦恼习气,你就能超越,你就会大彻大悟,这是问题关键所在。所以我常常劝导同学们,务必要放下自私自利,有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存在,你就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没你的分。古来祖师大德跟我们讲得很多,净宗法门它的殊胜是可以不必断烦恼,但是一定要能伏烦恼,这样才能带业往生。其他的法门,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决定没有说带业往生的;所以这个法门称为难信之法。换句话说,你一定要断见思烦恼,你才能出得了六道轮回;一定要断尘沙烦恼,还得破一品无明,你才能够脱离十法界,千经万论没有例外。

  净宗殊胜、净宗方便,是可以不必断烦恼,但是一定要能够伏烦恼,烦恼虽然有,它决定不起作用。日常生活当中还起心动念,它起作用,起作用不行。净宗常讲,只带旧业,不能带新业,新业是你现在在造作。人不能不觉悟,不能再被烦恼习气破坏了。要怎样才不会被烦恼习气破坏?必须把烦恼习气统统放下,要舍得很干净。此地菩萨的名号「永断迷惑」,迷惑就是烦恼,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要断干净,绝对不是好东西。这个世间,我们的生活环境,无论是顺境,你喜欢的,逆境,你讨厌的;善缘,你喜欢的人,恶缘,你讨厌的人,你面对着境界,还有喜怒哀乐,你就完了,你迷惑了。修行修什么?面对一切人事物的环境,学着不动心,平等观。顺境好,逆境也好,善缘好,恶缘也好,决定是一味平等,我们就成功,不但脱离六道,也脱离十法界了。顺境喜欢,逆境厌烦,六道轮回出不去,你还是堕落在迷惑之中,你的清净平等觉不能现前。

  这位菩萨,他是用名号来度众生。佛经里面有一部专讲佛名号的经,许多同修都念过《万佛名经》,许多寺院庵堂在过年的时候喜欢拜万佛,也叫拜万佛忏,万佛是拜了,忏没有。忏是什么?忏是忏悔,是从名号当中觉悟,那才叫忏;你在名号里头没有觉悟。我们天天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这大家都念得很习惯,你在这个名号里得什么?「释迦牟尼」这个名号是梵语音译的,「释迦」的意思是「能仁」,我能以仁慈的心对待别人,「牟尼」的意思是「寂灭」,「寂」是寂静,「灭」是把烦恼都灭掉,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灭掉,「南无」是皈依的意思,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我要依靠「能仁」、要依靠「寂灭」,那你就真的是忏。念这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见到欢喜的还贪爱,见到不欢喜的还讨厌,一个字也没做到。

  名以彰德,彰是显明,是此地讲的『发生功德』,顾名思义!诸佛如来的名号是表「性德」,自性本具的无量德能,菩萨的名号是表「修德」,性德虽然本有,但是没有修德,性德不能现前。「南无」这两个字就是修德,从错误回过头来,依靠性德。没有听到佛法之前,我们都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只要是随顺烦恼习气,念念都在造业。你们大家读到《了凡四训》,你看看《了凡四训》里面引用的卫仲达,卫仲达是宋朝时候人,三十几岁,一身的罪业,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是佛在《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卫仲达给我们做了证明。为什么都是罪?你看看你起心动念,决定是落在贪瞋痴慢里头。贪、瞋、痴、慢、疑、恶见,六个根本烦恼,你想想看,不管你起的什么念头,欢喜落在贪里头,不欢喜落在瞋里头;不能够奉行圣人的教诲,落在疑里头,那怎么不是罪?根本烦恼是重罪,佛教我们断,佛教我们舍,我们不肯舍、不肯断。为什么不肯舍、不肯断?对于佛的话怀疑,虽然想跟佛学,又觉得佛并不十分可靠;换句话说,这是学佛的矛盾心理,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你怎么会得到?不可能得到的。我们的心态不正常,确确实实是变态心理。

  这个要说起来,就是善根福德了。我们现代人的善根福德跟古人比相去太远,古人有诚信,我们今天的信是假信、伪信,不是真诚,没有真诚心。虽然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听懂了,听懂了也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不相信。如果信,哪有做不到的道理?我早年学佛,二十几岁的时候,跟章嘉大师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师教导我们,佛法确确实实是知难行易、信难行易、解难行易。上根利智一念之间就转凡成圣,真容易。信难,解难,因此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连累他老人家天天讲经说法四十九年,难信!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不教我们行门?行太容易了,放下就是,问题就是你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你信得不真,你解得不透彻;解透彻了,信真了,自然就放下了,放下之后你得到了。得到什么?尽虚空、遍法界你得到大圆满。你今天在大圆满里头只执着一点点,很可怜!你什么都得不到,放下就全都得到了,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一切都是无量的。在净宗经典里面,一切无量用两种来表法:「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是智慧,无量寿是福德,用这两个把所有一切无量都包括了。

  什么时候你真的依教奉行,什么时候你就转凡成圣、转迷为悟、转恶为善。这个恶包括世间人所讲的善跟恶,善跟恶都是恶。为什么?你执着那个善,果报在三善道,恶在三恶道,总而言之你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善恶两边统统放下了,真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个善是自性本具的本善,《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那不是善恶的善。所以名号不必去分别,不必去执着,不必去计较,最重要的是启发你的智慧,它的作用在此地,「发生功德」。

  清凉大师注解里头注得好,「圣人无名,随物立名」。他不说「随人立名」,如果随人立名,教化的范围小了,十法界里头只有人法界,其他法界得不到利益;说「物」,十法界都包括了。名号没有一定,名号一定有目的、有意义,不是盲目的。诸佛如来,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要到这个世界来示现作佛,他的名号决定是「释迦牟尼」,为什么?「随物立名」,随顺现前这个时代的众生。这个时代的众生最严重的病在哪里?没有慈悲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尽干这个,所以名号用「能仁」,用名号唤醒大家。这个时代的众生心极度不清净,妄念纷飞,所以用个「寂灭」。名号是给你治病的,你有什么病就用什么名号,哪有固定的?阿弥陀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他也要改名叫「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要是到极乐世界去成佛,那要改名叫「阿弥陀」,为什么?「释迦牟尼」到极乐世界毫无意义,极乐世界人个个都是仁慈的,个个都是清净的,这名号拿来没用,所以极乐世界的佛一定叫「阿弥陀」。「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含义是无量觉。

  然后才晓得佛教里面所有这些佛菩萨,乃至于一切大众,这个地方讲的是主方神,名号无一不是教化众生的手段方法。这桩事情中国古时候人懂,古时候小孩出生,父母给他命名,这个名号就是父母对他一生的期望,他要能把名号的意思做得很圆满,孝子,大孝!如果与自己名号做了相违背的,这大不孝、大不敬。但是现代人完全不懂,不知道这个意思,取个名字,现在没有原则了。我们常常看到、常常听到,有一些父母给儿女起个外国名字。在从前李老师讲经的时候跟我们说,他说这个很好笑,是不是希望他的儿女将来变成外国人?不要祖宗了,不要父母了?名字可以变成外国人的名字,头发变不了,眼睛变不了。从这些现象里面去观察,现代的中国人把自己中国文化丢尽了,完全丧失了,这是非常可悲的现象,也是中国人苦难的真因。胡秋原先生过去讲过,中国近百年这种灾难,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中国人丧失了民族的信心,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够过好日子?什么时候恢复民族的自信心,中国人才能过正常的生活,才能过幸福的生活,这话讲得有道理。佛菩萨教一切众生、十法界一切众生过正常的生活,过觉悟的生活,过决定没有错误、没有遗憾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过佛菩萨的生活。

  世尊当年在世,天天教导、天天在唤醒我们,真正觉悟的人依旧是少数,这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佛不度无缘之人」。深切的教诲,长时间的教诲,他觉悟了、回头了,这就是有缘人。虽然佛讲了四十九年,他还是不觉悟,他还是迷惑,还是贪恋五欲六尘,还是在造业,这是无缘之人。无缘之人不是舍弃不度他,那佛的慈悲就没有了,无缘之人要跟他结缘,有缘的人要帮他成就,这叫普度众生,「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所以佛帮助众生没有定法,完全看到你的根性,根性利的帮助你成就,根性劣的跟你结缘,佛度众生不在一时,生生世世。我们自己的成就端在觉悟,真正觉悟,真正放下,自然就成就;不能觉悟,不肯放下,这就难了。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缘,佛在许许多多经论里面教导我们亲近善知识,亲近善知识是缘。这个缘可遇不可求,纵然自己有善根福德,要遇不到这个缘,遇不到这个机会,这一生还是会空过。一定要知道我们是业障深重的凡夫,机缘殊胜的时候,自己也很欢喜,修学有了进步。可是这个缘一失掉之后,很难保得住,会大幅度的退转,这个不能不想到,所以怎么样能保持,那就是你这一生成败关键之所在。

  我曾经跟诸位讲过,我们同学当中有一位悟谦法师,曾经在居士林住过的,你们大家都很熟悉。我叫他到图文巴山上,那时候山上买了一栋房子,我让他住在那边照顾,一个人住在山上,很用功,每天拜三百拜佛,听六个钟点讲经,听我们这个录像带、VCD。除这个之外,他在山上种菜、种花,我们的院子很大,一面工作就背《无量寿经》,他的时间没有空过,进步非常快。每一个人看见他都赞叹,气质变化了,转恶为善、转迷为悟,一年的时间很大的改变。最近这些师兄弟们统统都上山了,山上住了十多个人,他不像从前那么用功了,大幅度的退下来。进得很快,退得也很快;我们从这里学到了不少东西。怎样保持自己不退转,这是成就;你要保持不住,还是继续搞六道轮回。

  从这个地方使我们联想到去年,居士林老林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的缘好。他因为生病,行动不方便,所以天天在家听经,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他每天听八个小时,听了四年。除了听经之外,他就念佛,他躺在床上,他听经也躺在床上听,坐不起来,没有这个体力。这四年听下来,他成就了,走的时候预知时至,而且生死自在。原本两年前他就打算要走了,跟李木源、跟家人说他要走了,李木源劝他多住几年,为什么?居士林人事还不健全,只要他在,这个局面可以稳住。他点头同意了,延了两年,多住两年,真的得自在。假如老林长病好了,又去上班办事,恐怕又一退一落千丈了,将来能不能往生不可靠!你们诸位想想这个道理,保持,绝不退转,他能成功;所以他的病要好转的话,又再去工作的话,往生极乐世界就靠不住了。我们从许许多多修行人的事迹当中去观察、去体会,我们就会觉悟。所以真正的功夫就在保持。

  决定要懂得名号里头的含义,这个含义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时时刻刻对照自己的心行,然后就学,听佛菩萨的名号,听一切众生的名号,都会有意思,从这里面广学多闻,开智慧。清凉大师在这个地方说的「贵在生德」,这是开智慧,「及灭惑耳」,破迷障、破迷惑,生智慧。

  我们在这一章经文里面,前面念过的,「遍住一切」,这是第一位主方神。跟诸位报告过这名字意思:「遍住一切」是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随缘自在,哪里有缘就哪里住。住在那里干什么?自行化他,无不是自利利他。「普现光明」,这是表演,就是我们常讲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那就是「普现光明」,把自己所信的、所解的,完全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做出来给别人看。「光行庄严」,「周行不碍」,今天我们念的是「永断迷惑」。

  主方神,跟大家介绍过,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社会教育的工作者,为一切迷惑众生指出一条正确的方向,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所以这一章里面所说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处处给大众做好样子,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灾难太多了,灾难是居住在这个地球上这些众生他们的心行所感召的,灾难祸福没有自然的,《感应篇》说得多好:「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别业共业都离不开这个原则;别业是个人,共业是社会。这个世间前途到底是福还是祸,我们只要看看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人造的是什么因,就能判断吉凶祸福。古人有这个能力,今人也有,今人何以不及古人?今人粗心大意,确实没有古人那么样的宁静。

  今人心思是乱的,古人比我们清净。何以见得?古时候的生活社会单纯,没有像现在这么复杂。在中国古代,国家办事的机构,宰相底下只有六个部,现在总理衙门里面恐怕有十多个部,增加两倍都不止,哪有从前那么简单?从这个地方看,现在社会比过去复杂太多太多了。为什么复杂?胡思乱想。从前为什么那么样的精简?那时候人没有胡思乱想。你要问为什么他们不胡思乱想,现在人胡思乱想?以前的人都接受圣贤教诲,所以他的想法看法确确实实他有个范围,纵然有越轨,超越不多,能收得回来;现在没有范围了。儒家教导中国人,至少有二千五百年了,但是最近这一百年,我们才把儒家教学全盘放弃了,特别是在最近半个世纪,完全没有了。我这个年岁还受一点影响,我还念过几个月的私塾,七八岁的时候,虽然时间很短,影响很大,这是沾一点气氛。大我五岁的人,正式受过儒家教育,他们一生当中,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还是有个规矩,这个社会怎么乱,他还能够守得住。现在这个东西完全不讲了,招致天下大乱。所以最近在台湾,很难得有几位热心人士,提倡读经,这些人士实实在在讲是菩萨再来。

  有不少人打电话、写信给我,说我在讲经说法赞叹人,不要赞叹太过分,赞叹过分那个人听了之后得意忘形。我赞叹总是带勉励,希望他能更好,希望他能够向上提升。可是这里头变质的有没有?有。为什么会变?自私自利没有清除,这就是佛在经上讲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他还夹杂毫分不善,这个事情就麻烦。那个毫分不善夹杂在清净心里面,它会分裂,它会繁殖,最后把你的清净福田破坏了。这个事情自古以来常见,我们自己越发要小心防范,所以经书不能一天不读。我们很幸运,还能够一直保持,还能够不断的在向上提升。这是什么原因?天天在读经,天天跟同学们研究讨论,就是这一点把握住不退堕。如果我三个月不讲经,三个月不看经,也会大幅度的滑落,非常非常可能。我们也看到许许多多热心的护法,到后来路子都走偏差了。什么原因?他听经太少。我们在美国、在台湾都看到这些现象。

  我们今天净宗学会,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地区都有,能不能真正如法?全靠经教,真正想弘法护法,决定不能离开经教,也就是决定不能够离开佛菩萨的教诲,展开经卷就是亲近佛菩萨。佛在经上教给我们亲近善知识,展开经卷是亲近善知识。天天要读经,希望读经的时间长,有空闲的时候就读,研究讨论,「深解义趣」,这《金刚经》上佛教导我们的。你解得浅,很难得力,虽有根那个根很薄弱,不发生力量。所以五根接着要有五力,它才能起作用;这个力,就是解得深、解得广,你的行才会彻底,功夫才会得力。你解得不够透彻,解得不够深,所以你在行的时候不得力,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这个我高兴,那个我讨厌,不能真正把自己的烦恼离开、把自己的成见放下、恢复到自己的清净心。如果你用清净心、平等心处世,就不一样了,真诚清净平等慈悲,你就跟佛菩萨贴近,虽没有成佛成菩萨,你已经靠得很近了。

  永断迷惑主方神,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你在这里看,他示现的是『等一切众生数名号』,这句话不能疏忽。「等」是等于,「众生数」无量无边,他的名号无量无边。为什么?普度一切众生。一个名号不能度一切众生,不能够尽一切众生的习气。从名号我们就能想到,佛菩萨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用现在的话,就是不同的手段,无量无边,关键就是你怎样巧妙的使用,众生才能够悟入。用得不善,往往起了反效果,这个反效果是众生厌倦。众生,特别是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为什么?他的情绪不稳定,他有起伏、他有波动,佛菩萨的教诲要随着他的韵律,才能帮助他;哪一点不适合了,他就起反感,掉头而去,他就不接受了。所以帮助众生要有真实的智慧,要有善巧方便,还要有极大的耐心,这是真实功德。

  我们对于诸佛菩萨,你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才真正生感恩之心,比父母照顾还要周到。父母对我们的恩惠很大,跟佛菩萨比是不能比的。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叫真学佛。千万不要以为「那是佛菩萨的事,我们是凡夫,我们做不到,我们学不到」,自己先打退堂鼓,这错了。我们学佛学什么?就要学这些东西,要学佛菩萨的存心,一定要落实。「真诚心」,这是菩提心之体,是自性的圆满德行,真诚!人只要真诚心发出来,万善无不具足,纯善无恶。会学的人,古大德常常教人从根本修,根本的根本就是真诚,诚则灵。真诚心可以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感应道交,这通了,障碍没有了;对象,可以跟一切众生、小动物、植物也能起感应道交的作用,靠真诚,诚则灵。清净是真诚的德相,平等是真诚的德用,慈悲、正觉自自然然就现前,所谓是油然而生,这叫存好心。人有好心,言行哪能不好?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那都不必教了,自自然然功德圆满。

  我们今天学为什么学得这么辛苦?学得这么艰难?学的时候没有成效?归根结柢原因就是不诚,我们一般人讲不老实,所以你的学习没有成就。念佛,别说一心,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学教,不要说开解了,常常把教的意思都想错了,这是使我们看起来非常艰难。其实不难,只要自己能把「至诚」两个字放在心上,认真去学习。决定不要怕,我用真诚心待人,人家都欺骗我,那我不是上当了吗?我不是吃亏了吗?你怕上当、怕吃亏,你就虚情假意对待别人,好了,那你就继续不断去搞六道轮回,轮回的日子长!你要想在这一生当中跳出六道轮回,你就决定要吃亏、要上当,喜欢吃亏、喜欢上当,你就超越了。

  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样子?想想自己,再观察别人,你再仔细去看看那些成就的人。近代出家大德当中,印光大师、虚云老和尚,你看看这两个人是不是欢喜吃亏上当?仔细去观察,他不怕吃亏、不怕上当,他成就了。凡是还有顾忌,怕吃亏、怕上当的,肯定没有成就,肯定他生活得很辛苦。为什么?他的疑虑太多了,牵挂太多了,妄想太多了,分别执着太多了,他怎么能过好日子?有财富、有地位、有势力,还是过得非常辛苦,自在随缘这种快乐的生活他没有。连澳洲的土著,讲人生的目的,他们讲了四个字,很简单:快乐、自由。人生在世要过得快乐、要过得自由;如果你这一生当中,你的一天不快乐,一天不自由,他说你今天这一天,是死人不是活人,他们认为人活,不是说有呼吸就是活着,有呼吸还是死人。许许多多话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真的帮助我们开智慧,帮助我们对于宇宙人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认识了就应当好好的学习,希望我们也快速契入这个境界。

  效法佛菩萨,佛菩萨示现,我们也做同样的示现,这才是真的叫学佛。学佛的存心、真心,决定没有虚妄;学佛菩萨行持,那就是示现看破放下。「看破」的意思是明了,一切人事物的真相明白、通达了,叫看破;「放下」是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着,我们现在人讲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的习气。我平常跟大家说过多次,放下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你的心才会得清净,这个清净平等慈悲心你才能现前。如果还有这个念头在,要控制人、控制事、控制物,你心里的负担就重;这个负担劳累身心,心不清净,身体也就不好了。

  彻底放下,回归自然,自然才是最幸福、最美满、最健康的。我们细细看看经典上所记载的诸佛菩萨,为什么人家这么自在?随缘就自在,攀缘就辛苦。自己有主张、有成见就很辛苦;自己没有主张、没有成见,你们来问我统统好,只要你好我就好。所以大家明了的时候,什么事就不要再问我了,问我你也多说话,我也多说话,多说话不如少说话,少说话不如不说话,那多清净自在。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认真效法佛菩萨自在随缘,那是真自在。这里头的功德利益,一般人无法想象,除非你认真去做,你才体会到那里头的妙处、那里头的乐趣、那里面的享受。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一七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方神长行,第六句:

  【遍游净空主方神,得恒发妙音,令听者皆欢喜解脱门。】

  六、七意思很明显,清凉大师注解里头省略了。主方神的德号『遍游』,由此可知,这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界限,尽虚空、遍法界是道场。我们学佛的人也要以虚空法界为我们生活环境的空间,这个样子你的心量自然就拓开了。凡夫无量劫来没有法子脱离六道轮回,实在讲就是心量太小。往年我讲经曾经说过,希望把心量拓开,把六道挤破,不就出去了吗?你心量太小,被六道困在里头,你就可怜,就没办法了;我们把心量拓开,六道挤破就没有了,这是个好办法。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常常作如是思惟,佛在大经上教给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时时刻刻想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两句开示说得好。我们只有在一些佛寺里面才念这两句话,没有把这两句话常常放在心上;如果常常放在心上,心量自然就拓开,清净平等觉不难现前。名号里头「净」,净则不染,「空」就不会执着;有丝毫执着就不空、就不净。不但世法不染着,佛法也不染着,为什么?佛法是因缘生的,不是真的,佛法跟世法是相对建立的,凡是相对的都不是真实的。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全是方便法,我们凡夫必须依这个方便法去悟真实。什么时候你才能够悟得真实?你要把这个方便法放下了,你才能悟入真实;如果方便法不肯放下,方便法又变成障碍,这是我们很难脱离困境的因素。所以佛在般若经里头教导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应当要舍;「非法」就是泛指一切世间法,都不要放在心上,这个「舍」就是不放在心上;不是说事上舍掉了,那你就搞错了。

  有很多人听到我们常讲看破放下,他学放下,他工作也不要了,家也不要了,完全错会意思了。然后写信给我,「法师,我统统放下了,现在我生活没有着落,怎么办?」现在没饭吃了。这个错了,没有教你这个放下。要知道事没有妨碍,《华严经》上不是讲得很清楚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什么东西有碍?心里头有罣碍,那才叫真正有碍。所以不是叫你在事上放下;事上要放下了,释迦牟尼佛何必现身给我们说法?那是事,说法四十九年不就多事吗?可见得释迦牟尼佛并没有把他的工作放下,他选择这个行业。我们也在讲席里多次的跟大家说明,人活在世间一定要有正当的职业,有正当的工作,这才合乎天然的法则、自然法则。大自然生一棵草、生一朵花,都有它的目的,都有它的意义,人生活在这个世间当然也有目的、也有意义,这个要懂得。所以他一定要选择一个正业,八正道里讲「正业」。释迦牟尼佛选的这个正业,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他这一行就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我们仔细观察,他一生所作所为确实是如此,他很负责,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一切人做榜样。

  他从事教学工作,我们在经典上看到记载的,每天讲经说法八个小时,经上讲「二时说法」。印度它们计算时间的单位,在古时候他们把白天分作三个时辰,夜晚分作三个时辰,昼夜六时。我们现在用的是西方人分的单位,分成二十四个时辰,所以我们叫它做小时;我们中国古时候把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子丑寅卯来代表,我们中国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个小时;所以我们称它作小时,小时只有中国人称,大概在外国没有称小时的,中国称小时,它比中国的时辰小。中国的时辰比印度时辰又小,印度那个时候的一时是现在的四小时,二时讲经,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你要说学佛消极,那怎么说也说不过去。今天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当教员上课的,哪一个老师一天上八个小时,一年到头不间断,也不休假的?全世界都找不到,怎么能说他消极?释迦牟尼佛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我们今天选择的这个行业,跟释迦牟尼佛一样,我们觉得他这个行业好。

  实在讲我这个行业是章嘉大师替我选定的,他给我分析讲解,这个行业好,这个行业一生绝不造罪业,我想想有道理!你从事其他的行业,有的时候会造业,会伤害社会,会伤害别人,唯独这个行业,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弊,只要你认真去学习,决定是积功累德。我听了老师开导之后,想想很有道理,所以决定下定决心来学佛。那个时候只是学佛而已,还没有发心讲经,总认为讲经这是难事,这是我们决定做不到的;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是经过朱镜宙老居士的介绍,认识李老师,李老师看到我对讲经这个事情看得这么重,这样谨慎,不敢发这个心。我去亲近他老人家,这个机会遇得太巧,他正好在台中办一个经学班,台中莲社分着有很多班,大概有二、三十个班,各种才艺都有,学国文的有国文班,学诗词的有诗词班,学绘画的,学书法的,他们的班很多,大概那个时候有二、三十个班,这个经学班是学讲经的。

  他告诉我,他说你到我们经学班去看看,他们经学班上课,规矩是不准人看的。为什么?有打有骂,而且跟老师学的学生,最老的学生林看治居士六十岁,六十岁也挨骂也挨打,你说那多难为情!年岁最小的大概都二十五岁以上,没几个,绝大多数都是四、五十岁的人,所以上课外头派人巡回,把游人都赶远,不能够接近,这里头老师骂人打人。所以老师很难得,让我去参观一下,到里面去看看听听,看他们怎么学的。我听了一堂一个小时,听了一堂之后,我跟老师讲,我可以学,像他们这样,我行,把自己学讲经这个心生起来了。我一看老师那个教的方法,那个讲经是覆讲,同学当中要是从能力上来跟我比,那都还比不上我,我的理解力、记忆力比他们好。我听一遍,至少能够记住百分之九十,我有这个能力,他们这些同学没有这个能力;我理解的能力也比他们高,他们能学,我说我也可以,所以这样就参加他的经学班。

  我那个时候参加经学班,第一堂课就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就学这部经。进度差不多是一个月学一部经,老师要求的标准是要会讲,要升大座,在大庭广众之下给大众讲经,以这个为标准;这个经你学了,没有出去讲一遍,那你不算学会。一定要在大座讲一遍,老师自己也来听,他听经通常坐在最后一排,要知道那个时候没有扩音器,他坐在最后一排,他要听不见,你讲的不及格,所以你要有足够的音量,让最后一排也能听得清楚。现在方便了,现在有扩音器,方便多了。

  我们要知道这个行业是做什么的,佛家的道场实际上就是现代人所讲的学校,殿堂就是教室,大雄宝殿是大礼堂。大礼堂做什么用?共同科目的,一起在一块儿学习的,这个经教是在大雄宝殿教。如果分科的,在寺院它从前有分科,这一个寺院可以开好几个班,你喜欢学哪一部经论的,在哪一个殿堂上课,就跟学校里的教室一样。这些老师都称为首座和尚,首座和尚分坛说法,跟现在学校上课没有两样。所以这个道场他有道风、有学风。学风是学经教,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学风;道风就是把你所学的落实在生活当中,你要做到,你做不到那有什么用处?所学非所用,这是佛法里头不许的;学了就有用处,学了就能帮助你生活,帮助你工作。帮助什么?帮助修行,行是我们的思想行为,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包括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今天讲宇宙观、人生观,帮助我们面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种种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这些里面有错误,这些统统叫行为,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换句话说,修行就是改正在生活当中的错误。

  改正的标准就是佛的教训,我们的思想跟经典的理论相应不相应?相应的,我们要知道佛的思想见解是正知正见,以他为标准;佛的言行是正语、正行、正业,都以佛为标准,时时刻刻来对照。如果相应,我们很欢喜,我们的行为是正确的;如果相违背,我们自己要检讨、要忏悔、要改过,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这叫修行。所以他这个学了真有用,我们在一般学校学的东西未必真有用处,这个佛法学了马上就能兑现,确确实实做到现在人所讲的活学活用。断恶修善,这总的说,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是从总纲领上来讲。落实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不离开这个原则,都能够相应,这叫学佛,这是佛陀教育,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多元文化的教学。

  菩萨的名号这四个字含义很深,从事上讲,从相上讲,那就是普度众生,不分国土、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一律平等对待。佛家常说,哪个地方有缘就到哪里去,什么叫缘?这个地方有人想学,有人来祈请,这就有缘;他不想学,他不请你,这是没有缘,你想教他也不行,他不想要不想学,你去也是白费,这就是所谓「佛不度无缘之人」。有一个人请,也要去,「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到底要不要去,要看现前环境,如果同时有许许多多地方、许许多多的人来邀请,那怎么样协调,把这个先后次序排出来;协调的时候,我们自己没有成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们自己去商量,去把这个旅行的先后次第排出来。总要大家欢欢喜喜,如果有争执,那我们就不去。佛法决定没有争执,争执不是佛法,是违背佛法,可以不去,佛法是无争法。

  无论到什么地方,接触哪一类的众生,一定要保持「净」,要保持「空」,净就是决定没有污染,空是决定没有着相;《金刚经》上讲的,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空了。不但相不能着,念头都不能有,那个念头就是《金刚经》后半部讲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那个更微细,比相还微细;「相」粗,「见」细。粗细都不可以执着,这个说法是从事相上讲的。从理上讲,「遍游净空」是法界,虚空法界,遍游虚空法界当然不是我们能做到的,法身大士才有这个能力。我们现前这个能力可以周游这个地球,地球外面现在还没有办法去,看再等几年,外太空旅行的工具要是有了,也许可以到其他星球去观光旅游,现在还不行。从理上讲是虚空法界,法界是无量无边的法界,也就是现代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的空间;他们说不同维次的空间,佛法里面讲十法界,讲百法界,讲无量法界。我们身体虽然达不到,我们的心愿要达到,不能没有这个心愿。有这样的心愿,这个心愿决定不失去,我们总有一天会满愿,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愿生净土。

  往生到极乐世界,佛在往生经里面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大众的生活状况,他们每天都到十方世界去供佛、去闻法、去游化,那就是超越时空。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这个能力就恢复,所以西方不能不去。如果在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他方诸佛国土,要修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一种生活状况、那么大的生活空间,一定要修到圆教初住菩萨,你才能超越;你要不是圆教初住菩萨,那你的活动范围只是一个大千世界,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是一个大千世界,一佛土;一切诸佛剎土你没有能力自由的去参访,没有能力。但是西方世界他不同的地方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我们取西方净土确确实实有把握、有保证,谁给你担保?《大乘无量寿经》是保证书,我起心动念、言行造作都与经典所讲的相应,这就是保证;我起心动念给他讲的不一样,那就没有法子保证;果然一样就决定得生。所以《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大乘无量寿经》,是保证书!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担保,《阿弥陀经》里六方佛赞,《无量寿经》里十方佛赞,那就是十方一切诸佛共同来担保,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这样殊胜的法门不能相信、不能够采纳,那真的是没有善根,真的是愚痴到极处。还有一等人还要障碍别人学这些经典、学这个法门,他的罪过就像佛在经上讲的,决定是阿鼻地狱;你要晓得,这个经它有多大的功德,反面他就有多大的罪过,这个比例我们应该要能够体会得到。依照这个经典修学,劝导人修学这个法门,世出世间第一等功德;你障碍阻挠,那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大罪业,比发动一次战争,杀亿万众生的罪还要重。明了的人决定不敢起这个恶念,起这种恶念的人,都是迷惑颠倒、罪障深重。

  菩萨遍游十方世界干什么?底下说,『恒发妙音』,「妙音」是诸佛菩萨说法的音声,换句话说,能令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这个音是妙音,能令众生转迷为悟,那就更妙了,能令众生转凡为圣,那是妙到极处。凡是这些音声,在佛法里面统统称之为妙音。妙音当中的妙音,那就是《无量寿经》最后佛给我们大家授记,娑婆世界众生念佛往生净土,将来在极乐世界修成了,到他方世界去作佛,八相成道去教化众生,都叫「妙音如来」。所以我们现在这个皈依证里头法名统统用「妙音」,为什么?因果相应。由此可知,这个妙音讲到狭义的,讲到妙中之妙,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个道理太深太深!不但凡夫没有法子了解,许多菩萨都不懂,所以这个法门称为「难信之法」。我们接触能够相信,听到能欢喜,什么原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如果过去世没有深厚的善根福德,你听这个名号很难接受。

  我们看到许多同修提的问题,说学这个《无量寿经》,念这个阿弥陀佛念了也好几年,太单调了,念到没有味道,是不是可以能多学一点其他经论?这什么原因?缘他有了,他接触到了,善根福德不够,所以佛在《阿弥陀经》上教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一看,念了这些年,念了没有兴趣想改别的,这是善根福德少;真正善根福德深厚的人,这句佛号愈念愈欢喜,可以不吃饭,可以不睡觉,欢喜到那个程度,愈念愈有精神;到疲倦了,念几句佛号,精神就起来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般舟三昧」九十天不睡,不躺下来,不坐下来,叫「佛立三昧」?站着走着,我们讲经行,九十天,为什么?真正得法喜,如果念佛还有懈怠疲倦,那决定受不了;别说九十天,九个小时你都熬不下去。由此可知,修般舟三昧那是功夫得力的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中国大陆听说还有这一种念佛人,李木源居士从中国回来告诉我,有一位老和尚念佛,常年日夜都不睡觉的,有些人不相信去看,几个人轮班去看,因为他们没有办法,他们没有这个功夫,结果证实果然如是,这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最近我们听说长春那边有一个比丘尼常慧法师,也是一心念佛,听说两百多天没有睡觉,日夜佛号不间断。这什么原因?善根福德深厚。我们能不能做到?那就看你愿不愿意做;你愿意做,善根福德是比不上人家,但是可以加强,只要你真正肯修,你把你那个不足的善根福德可以提升,可以加强,可以提升。头几天你会比较辛苦一点,你一定要克服,一个星期之后,你就会很正常,不需要睡眠,饮食也会减少,精神饱满。所以这句阿弥陀佛是无上的补品,你的精神体力不会衰竭。可是一般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不知道怎样修学。

  念佛如是,实在讲持咒也能达到,讲经说法也可以达到。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天讲八个小时经他不疲倦?我想你们现在同学在发心学讲经,现在刚刚开始,昨天晚上我去听听,还不错。初学的同学我问他:「你讲了几个小时?」他说六次,昨天晚上第六次;「以前有没有上过讲台?」他说没有。他告诉我「上讲台这个心总是慌慌的」,我说那是正常,每一个人初上讲台都一样。什么时候上讲台心才能定下来?大概总得有两三年,没有两三年的时间,上讲台的心定不下来;两三年能把心定下来,很不错了。一般真正在讲台上能稳得住,至少要十年,那就是遇到所谓达官贵人、名流学者、大善知识,他们坐在底下,你还是如如不动,照讲你的,大概要十年。否则你没有这个定力,普通人来听行,你还有这个功夫,如果遇到总统来听、院长来听了,你就会胡说八道了;遇到真正是个行家,对佛法真正通达的善知识到那里一坐,你也慌了,你自己做不了主。所以至少要在讲台上十年,那就不会受外头境界影响。

  总要练,不练不行,所以学讲经的人讲台一天都不能离开。现在刚刚学,一个星期讲一次,希望一两年之后,一定要做到一个星期讲两次到三次,不断向上提升,提升到每一个星期至少讲五次,这样训练才能够成功。学讲经这个方法技巧学会了,如果没有讲台给你练习,半年就生疏,一年就忘得干干净净。所以以后你成败的关键就在讲台,你要不离开讲台才行,可以不要道场、不要寺庙,但是讲台是一定要的,听众多少不拘;没有听众,这桌椅板凳在,也可以跟它讲。总而言之,要有恒心,要有毅力,要坚持下去,你才能搞得成功。

  讲经讲到愈讲愈欢喜,我想许多讲经的法师居士们都有这个经验,三天不讲经,身体疲乏感到很累,讲经就不累,讲经身体非常轻快,不讲经的时候身体很重、很累。我相信许多人有这个经验,我也有这个经验,什么时候疲倦?不讲经时候疲倦,精神提不起来。讲经的时候精神饱满,一丝毫疲倦都没有,套一句佛家的术语讲,这「个中三昧」你能够得到,这是真实的受用。他得法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字「恒」,永恒,永远没有休息,就像普贤菩萨一样无有疲厌。经要讲得好,要真正能够摄受人心,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依教修行,把释迦牟尼佛的经典,变成自己自性的经典,这是真实的,决不是虚妄的。释迦牟尼佛的经典是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明心见性,藉佛的经教,我深入的理解,完全做到,不知不觉性德就现前。因为经教字字句句就是性德的流露,我们用这个方法明心见性。宗门是用参究,教下所谓大开圆解,就是你契入了。

  契入就是我跟诸位同修讲的「信解行证」,初学有这四个阶段。契入之后,四个阶段融合成一体,念念当中是信解行证,行行信解行证,然后你再看这个经文,字字句句无一不是信解行证,圆满的。《华严经》上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然后我们六根对六尘境界,无有一法不圆融,一沙一渧都具足一切,尽虚空、遍法界,一个也没有漏掉。我们如何入这个境界?这是佛跟法身菩萨们果地上的境界,这才是宇宙人生真相。怎么契入?头一个障碍就是我执,在佛法里面讲身见,五种见惑头一个是身见,身见就是我执,身见的起用就是自私自利,你这个关不能突破,那就没法子了。说实在话,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学佛,善根福德深厚,为什么不能契入?就是这一关不能突破。一定要晓得,自私自利是害惨了我们,你知道它生生世世害惨我们,这叫看破,你认识它了,真正看破那当然会把它舍下,只要把这一关突破,往后就容易;这头一关是最难破的,不破你进不了门。

  破第一重关,大小乘用的方法不一样,小乘的方法很笨拙,非常不容易突破。佛在经上比喻小乘的方法,「断见惑如断四十里瀑流」,瀑流是我们讲的瀑布,这个瀑布面积四十里,你一下把它截断,让它不流,谈何容易!但是大乘的方法方便,大乘教导我们,我们怎样去突破?不必作意去断、去破这个身见,只要转念头,起心动念想别人,不要想自己,念念想怎样叫别人得好处,怎样叫别人得利益,渐渐就不知不觉把自己忘掉;他用这种方法突破,这个方法比小乘实在是高明太多了。对世间一切人事物的控制、干涉,这一种的念头要淡忘、要消除,对于我们这个功夫就不会造成障碍。凡人都会对一切人事物控制、干涉、占有,这个事情麻烦大了,全是自私自利;说自私自利是总说,这个给你细细分别,稍稍有这个念头在,都是自私自利。所以要把自私自利破掉,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法,无论世法、佛法决定没有干涉的这个念头,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我们就得大自在,就得真解脱。

  你管人家的事情干什么?管人家的事情自己掉火坑里去了,不能管!不能管你才能往上升、往上飞,一管就被人拖下去、拖下水去了。千万不要执着「我有权利来管」,你有权利,是堕落!不是管!决定不是往上升,管得不好就一身罪业,三途地狱去了。《印光大师文钞》里面举的例子,曹操爱管闲事,堕地狱,变畜生,这是因果报应书里头有记载,好象《安士全书》里也提到这个公案。这是过去不晓得哪个朝代杀猪,这个猪杀了之后,毛刮了之后,肚子上有几个字:「曹操七世身」,曹操投这个猪胎已经第七次;这是从地狱出来之后,投畜生还债。你杀多少人,杀人要偿命的,决不是随随便便杀了就没有责任的,哪有这个道理?你杀多少,你将来要还多少命债,这还得了!欠钱的还钱,杀人的偿命,因果通三世。要是说没有报应的,没这个道理,成了佛还是要还债、还是要还命,不能说成了佛就没有因果,没这个道理。释迦牟尼佛有马麦之报,释迦族遭琉璃王毁灭,这都是明显的显示给我们看,善因得善果,恶因必受恶报。

  中国古人对于善恶报应非常重视,这在中国古籍里面,儒家十三经,道家的《老子》、《庄子》,几乎先秦诸子百家都讲到这个问题,而且非常重视,劝人断恶修善。《易经》里面给我们讲万物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孔老夫子说得好,「游魂为变」,这是讲生物的起源,就是佛家讲的六道轮回;「精气为物」,这是讲山河大地,植物矿物的来源。夫子说话不多,答复得清清楚楚,跟佛家法相唯识宗讲的完全相同。那个时候佛法没到中国来,夫子的说法跟释迦牟尼佛的说法完全相同,这正是我们中国古人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法相唯识里面告诉我们,宇宙生命的起源是自性,真如自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从无明那就产生变化;「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相那就是夫子所说的这两句话。三细相里面这就讲到见分、相分、自证分,自证分是体,相分是物质,见分是精神。「游魂为变」是讲见分,「精气为物」是讲相分。所有现象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夫子两句话,但是很少人能够懂得。我们如果不读佛经,这两句话也不懂,囫囵吞枣,含含糊糊,一读法相唯识的经论,对于夫子这两句话佩服到极处。

  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事实真相统统弄明白了,所以佛在《般若经》上给我们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里头「凡所有相」,连佛法、世间法全包括在里头。佛说这些话教我们干什么?意思在哪里?意思就是交代我们,这些一切法你可以受用,不可以执着,不可以控制;你要是动念头想控制它,想执着它,那叫无明,你的无明起来了。无明决定会变成烦恼,烦恼会变成业障,麻烦就大了。业障就把这个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变成三途恶道;本来没有,都是你自己变现出来的,自作自受,确确实实没有这桩事情。所以《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一切有为法」不但是包括六道,十法界都在里头,「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样子你才彻底放下;彻底放下那就是诸佛如来,就是法身菩萨。十法界里面的菩萨还没有完全放下,换句话说,还有极其微细的那种控制、干预的意念,极其微弱;到法身菩萨断干净了,决定没有了。我们不懂这个道理,所以不肯放下,真搞清楚搞明白了,自自然然会放下,为什么?放下得大利益、得真实利益;不肯放下,你所得的利益都是虚假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所以这个要懂。

  菩萨说法『令听者皆欢喜』,从这里得解脱。此地的『解脱』就是我们一般人讲证果,证无上菩提。「解脱」,解是当动词,这是破音字,把它解开了。什么东西解开了?烦恼解开了,妄想解开了,分别解开了,执着解开了;「脱」,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解脱是证一真法界。「解」是对因上讲的,「脱」是从果上讲的。所以我们说到很粗的相,这粗中也有细,那就是对于一切人事物不能有丝毫的执着,决定不能有控制这种意念。不要说「我想怎样」,这个都是找麻烦;应该怎么样?恒顺众生,你们大家喜欢怎样就怎样,诸佛菩萨绝对没有说「我要怎样作法」,没有!「我要怎样作法」六道众生有,连摩醯首罗天王还说「我要怎样作法」,凡夫!没有觉悟,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决定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们喜欢怎样就怎样,一切随顺,这是我们一定要学习的。到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你多快乐,你多自在!所以我们总结在行门上:「自在随缘」。如果像一般人讲,我们生活的目的,生活的目的是自在,生活的意义是随缘,随缘跟大家一起,快乐!古人讲与民同乐,我们比他还要高,与众生同乐,与大自然同乐,比他高多了;你要不随缘,你就没有办法与别人同乐;随缘才能与一切众生同乐。我们从这位主方神来看,这是全心全力从事教化众生的工作,从事于教学工作,从这里面证果的。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一八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方神长行,第七句:

  【云幢大音主方神,得如龙普雨,令众生欢喜解脱门。】

  这一句经文意思也很明显,菩萨的德号是『云幢大音』,前面两个字是形容词。「云」在佛法里头用得最多,它代表的意思很深很广,显示一切法非空非有,就像《金刚经》上讲的「梦幻泡影」,这个「云」跟「梦幻泡影」非常相似,远看的时候有,接近它就没有了。佛就是用这个提醒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它的真相就是这样的,所以对于一切诸法不要执着。为什么?你得不到的,「云」你怎么可能得到?远看是很美,现在坐飞机飞上去就没有了,所以你决定得不到。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可以受用,就像云,我们可以欣赏,决定不可以说我要得到它,你这个念头就错了。世出世间没有一法你可以得到的,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身体也得不到,身体要是真正能得到的话,哪个人不想年年十八?那做不到,换句话说,身体你都得不到,这是事实真相。

  一定要看破,看破之后你就会很自在,为什么?不再执着它,不再占有它。所以我们常常讲占有的念头、控制的念头、支配的念头全是错误的,不了解事实真相;如果真正了解事实真相,绝对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控制的念头,也不会有支配的念头,他一切顺乎自然。前几天我们读《旷野的声音》,也有同修在里面把一些重要的句子节录出来,我们用打字印了一份,好象多印几份,每一个同学都可以看看,看到它的精彩片段。澳洲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觉得我们一般人买土地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土地为什么要买?土地是一切众生共有的,你为什么要买它?你买它就是你占有这一块,这是个错误观念。他们一生当中可以说这个概念没有,就是占有的概念没有,控制的概念没有,支配的概念没有,所以他们的生活目的是快乐、是自由,生活的意义是与大自然同乐,跟大自然所有一切生物和睦相处,相处得很快乐,这多有意思!这真正是古德所讲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我们一般人讲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是死了以后,这个尸体返璞归真了、回归自然了,这个毫无意义;应当我们活生生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那个才有意义,死了以后有什么意思?

  实在讲死是决定死不了的,澳洲土著都知道,所以澳洲土著讲一切众生都是灵,他主要是讲一切人都是灵,暂时到这个世间来旅游的。他们是来旅游的,没错!可是我们这些人不是来旅游的,我们来受果报的。你过去做了好事,这一生来享福报,过去造的恶事,那你这一生要来受罪的。实在讲还是佛法比他们讲得深,但是他们有许多思想见解行为,我们看了之后值得我们做参考。因为我们实在讲迷得太久了,他比我们觉悟,觉悟的程度不算太高,但是我们对他也就相当敬佩了,所以他懂得这个道理。

  佛经上用「云」;「幢」也用得很多。幢表高显,高明、明显、显著,没有隐藏,一切众生都能够看得见,都能够接触得到,这是幢的意思。在佛法里面也用这个来表法,幡、幢,用现在话都是属于旗帜一类的,都是这一类的。幡是扁的、长形的,诸位在一般寺庙都能看得见;幢是圆的,比较不常见,在中国大寺庙里还可以看到,有一点像飞机场的风筒差不多,但是风筒它是一边大一边小,幢是整整齐齐的,就像一根柱子一样,当中是空的,也是用布做的,属于旗帜。在古代资讯不发达,就用这个来传达讯息,如果今天我们这个道场举行法会,道场有旗杆,旗杆不是挂国旗的,就是挂这些幡幢,让外面人一看到,今天这个道场有法会了,喜欢做法会他就来了,是一种讯号。如果这个旗杆上挂的是「幢」,表示讲经,今天我们这个地方讲经,所以幢升在旗杆上,人家一看,喜欢听经的他知道今天有讲经,所以古时候用这个来传递讯息。现在不用了,现在只有用它来做纪念的意思,幡幢已经不挂在寺庙旗杆上,挂在大殿佛像的两旁边,做为一种装饰品。我们懂得它的意义,在以前它不是装饰品,它是传递讯息的。

  这两个字合起来,意思就很深很广,代表大乘佛法。大乘佛法高显像幢,它的内容就像云彩一样,云彩也是高显,高高在天空上。「大音」,什么叫大音?能够振奋人心的这是大音,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云雷音」,能够震动我们的昏迷,让我们清醒过来、觉悟过来,这个音就叫大音,唤醒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无明迷梦。在此地「云幢大音」,就是说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世尊为我们讲这个经典,这是大音,云幢大音。由此可知,这位主方神当然是诸佛如来的化身,要不然哪有这个能力?哪有这种智慧?所以我们从这里看,华严会上所有的这些大众,都是诸佛如来再来的、变化示现的,绝对不是普通人。若说他们是法身菩萨,我觉得还不恰当,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为我们做的整体的示现,变化成各种不同的身分;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该说什么法他就说什么法。所以在此地我们看诸佛如来没有一定的形相,所修所说的也没有定法,虽无定法他还是有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一门深入,肯定证果,这个果是无上菩提,肯定证得。那又给我们证明「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他最后都是「解脱门」,解脱门是证果。把三大类的烦恼都解除掉了:见思烦恼尽了,尘沙烦恼尽了,无明烦恼尽了,叫「解」;「脱」是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脱离变易生死,两种生死都脱离了,这是如来究竟的果德,我们在教下讲是大乘圆教的佛果。所以每一个法都是大乘圆教佛果的门径。

  那我们的修学就要重视专精,无论哪一门,只要你真正是专精,你就能够契入。最怕的是不专,众生习气烦恼就在此地,总是觉得别人学的法门比我好,对于自己所修的法门,时间久了就厌倦,对别人修的法门羡慕,这是最糟糕的,这是他修学不能成就第一个因素,他不专。佛法重视专,世间修学也重视专,古人所说的「教之道,贵以专」,你不专怎么能成就?现在学校教育,病在哪里?病在不专,所以学生所学的是一些常识,是一些技术,德行没有了。德行里头最重要的是真诚心,真诚心是世出世间智慧德能的根本,现在人不修学、不知道,只学一些枝叶皮毛,不懂得专精;专精才是真正的学问。现在没有学问了,现在充其量是学术,不能称之为「学问」。我们自己要想在这一生成就,离开专精没有第二个方法,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只要真正做到专精,没有不成就的。

  我们看看现在的学校教育,每天上个三、四堂课,每一堂是一个科目,学生刚刚学了这一个小时,实在讲印象刚刚接触,下一堂课又换一个科目,一天下来就上四堂课,四个不同的科目,你想想看他多困难!我以前也曾经想过这个问题,但是学校不会接纳。我们一个学期四个月,学校给我们安排了六门功课,实在讲这六门功课可以把它分开来上;这个功课它有长短不一样,长的一个月,我一个月专门上这一门,我相信学的学生效果会不一样,他一个月脑子里就想这一门,下一个月我再换一门,同样一个学期也把这个课程上完了。不要一个钟点一个钟点换,换得太快了;换得太快了,没有法子接受。你能够把它集中起来,同样的时间,把它集中来上,效果一定不一样,为什么?他能收到专精的效果,他一天到晚脑子里想着一门功课,他能深入,他能消化,他会得一点受用。

  但是中国古时候人的教学不是这样的,他往往这一门功课教你半年、教你一年,这一门学好的时候再换一门,所以他真有受用,跟现在人确实不一样,那个能开智慧。现在人常识丰富,不开智慧,为什么?这种教学方法把智慧的门给堵死了,太多、太乱、太杂,这哪来的智慧?智慧一定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所以他学一样,他心定在一门,容易开智慧。所以佛法虽然讲随缘,它还是有原则,还是有原理,绝不离开原则原理。

  菩萨所修学的法门,他得的是『如龙普雨』,这个「雨」念去声,当动词,念「玉」,「雨」是落下来、降下来,这是比喻佛菩萨说法利益众生是平等的,「普」就是平等,里面没有分别。我们现在常讲不分国土,不分你是哪一国的人,不分族类,你是哪一族、哪一类,不分,现在讲不分宗教,一律平等。佛的教化是平等的,佛对于一切众生的协助,今天讲协助大家懂,要讲「度众生」,那个「度」就把人搞迷惑了,怎么个度法?这个「度」,现在的话就是帮助、协助,帮助你。由此可知,成就是你自己成就,别人只帮你一把,佛菩萨能尽到的是帮助你一把,你自己要不肯干,他的忙就帮不上了,你自己要真肯干,他就能帮得上忙。帮助你,目的无非是改善你的生活,我们现在生活很苦,在困境,佛帮助我们离苦得乐。佛菩萨的教诲如是,实在讲世出世间许许多多宗教教育,无一不是帮助人离苦得乐,目标方向相同。

  所以中国古德才说「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英雄不是普通人,「英雄」这一个名词的定义,是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称为英雄;佛称为「大英雄」,佛殿叫「大雄宝殿」。中国字是喜欢四个字成双,所以「英」字就省略了,「大雄宝殿」,要是完全说出来是「大英雄宝殿」,这么个意思。佛何以称「大英雄」?能当得起。一切众生没有办法了生死、出三界,不管你多大能力,这个事情你办不到,佛办到了;佛不但能出三界,而且能超越十法界,这称他为大英雄。佛能超越,佛告诉我们,我们也能超越;换句话说,我们要真想超越,他就来帮忙,来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超越,依据什么理论来超越,他就会教导我们。如果我们不想超越,那他对我们就没法子了。

  一切众生根性志趣不一样,千差万别;有人对于现前的生活,只要稍稍改善一点就很满足,觉得做人不错,人很好,跟他讲天,「天真的有吗?」他怀疑,他没有见到,觉得这个事情太渺茫,我还是把人间福报得到就满意了,佛对这种人就教你得人间福报。「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真的,佛确实帮助你。你想得财富,他就帮助你得财富,你想得功名,他就帮助你得功名,中国古时候讲功名,现在讲学位。譬如你读书,你想拿到学士、硕士、博士,拿到学位,现在讲学位,古时候讲功名。古时候的秀才就相当于现在的学士,举人相当于硕士,进士相当于博士,这是学位最高的,进士,拿到这个学位。古时候拿到这个学位的目的是做官、从政,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拿到学位,许许多多行业都可以从事,在从前是一个单纯的目标。

  而实在说,古人读书目的跟现在不一样,古时候读书有个很明显的目标,读书志在圣贤。现在这句话没有了,跟人讲也不懂。什么叫圣贤,圣贤两个字怎么讲法?我们要去问人的时候,很少人能讲得清楚。「圣」这个字的意思,是对于宇宙人生一切事理、因果通达明了,这个人称「圣」;换句话说,圣人就是明白人,凡人就是糊涂人。问你什么都不知道,是凡人;问你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白,是圣人。贤人比圣人次一等,他也通达明了,没有圣人那么清楚;所以圣贤常常合起来。可见得从前读书是志在明了事理。不像现在,现在读书为什么?读书为了工作,为了将来怎么赚钱,所以在学校念书选科系,头一个,「哪个科系能赚大钱」,他都是想这些,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人生的目的错误了,人生要以赚钱为目的,你到这个世间来是为赚钱的,钱赚得再多,你一天也只吃三餐、夜眠六尺,你做再大的床,你睡的面积还是六尺,你只有这么大的个子;你吃得再好,也称你的肚量,你吃多你就病死了,充其量你一天吃三碗饭就了不起,你吃三十碗不胀死了?你想想看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们觉得澳洲土著讲的还是有道理,他们说人生的目的是快乐、是自由,他们到这个世间来,追求的是快乐自由,人生的意义是跟大自然同乐,跟大自然一样快乐、一样自由。你想想我们如果人生目的是经商,人生目的是赚钱,人生目的是抓权力,都比不上人家。

  我们要再问,诸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示现,他的目的是什么?他的目的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就是表现这一种生活方式,教一切迷惑颠倒众生天天看,看久了他觉悟,恍然大悟,「那个生活好!比我们快乐、比我们自在。」我们为什么活得这么辛苦?人家为什么活得那么自在?表演这一套给他看看,让他自己好好去想想,他想久了他就觉悟。佛讲经说法没有在一个地方,我们在经典里面看看释迦牟尼佛一生,到处游化。有一些人跟着老师,一生也不离开,老师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这就是佛经里面讲的「常随众」,经典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是世尊的常随众,走到哪里这些人跟到哪里。这个团体不小,一千多人,什么地方有邀请世尊,这些人都跟去,所以并不是常住在一个地方。佛是哪里有缘哪里住,住的时间长短都看缘分,来也欢喜,去也欢喜,确实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无拘无束、无牵无挂。

  现在我们没有佛的智慧,也没有佛的福报,哪个地方请我们去讲经,我们还带一大堆经书,还带一大堆参考资料,累死了。从前释迦牟尼佛三衣一钵,来请立刻就走,什么也没有。他讲经说法没有参考资料,也没有书本,只是跟大家聊聊天而已。这一些经书都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学生们从记忆当中写下来的,老师从前怎样教我们的。实在讲跟孔老夫子非常相像,孔老夫子当年教学也没有书本,《论语》是孔老夫子过世之后,学生们也是从记忆当中写出来的。他的教化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分别,夫子「有教无类」,平等教学;释迦牟尼佛也是平等教学。

  这些老师,他们给我们显示,确确实实「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他们在世间,自己的生活、工作、应酬、接待一切人物,给我们社会大众做榜样。我们有疑惑去向他请教,他跟我们解释,这就变成经典;他的生活、他的行持就变成戒律。我们今天《藏经》里头分成三个部分,经论律三藏,经典是释迦牟尼佛的言教,律藏是释迦牟尼佛的身教,论藏是释迦牟尼佛跟学生、跟大众的讨论,这样分成三类,言教、身教,论藏是研究讨论。三藏的内容深广无际,无不包括。虽然是这么分,可是我们一定要晓得,佛法是整体的,律藏里面有经也有论,经藏里面有律也有论,论藏里头有律也有经,一而三,三而一,我们一定要知道。再仔细观察,每一部经里面都包含着三藏,都有这三个部分,经律论三个部分,每一部经里都有。有显说,你看得很清楚的文字;有意说,文字没有意思有,我们要懂得,意在言外,你要能够看得出来,文字没有,它意思有。

  譬如过去我还在美国的时候,美国佛教界里面掀起了一个风浪,说什么?念佛带业不能往生,要消业才能往生。为什么会有这个议论?他们去查《大藏经》,《大藏经》上没有「带业往生」,没有这个字样。这个风浪搞得很大,许许多多念佛人心都动摇了,连周宣德老居士都怀疑,周老居士那个时候八十多岁,学佛几十年了。我到洛杉矶,他到机场来接我,就跟我讲这个问题,他说:「法师,怎么办?我念佛念了这么多年,带业不能往生,完了。」他来问我,我就跟他讲:「带业不能往生就算了,就不要去了。」我跟他说的,他楞住了,看着我,看了半天一句话也不说,我看他样子很可怜,我就告诉他,我说:「《大藏经》里面虽然没有说带业往生」,我问他,我说:「经典里面有没有讲四土三辈九品?」他说:「这个有」,我说:「这就是带业往生。」为什么?三辈九品是带业多少,如果不带业,哪来的三辈九品?他这才懂得。不带业大家平等的,你这个等级怎么分法?等级是带业多少不一样,这不清清楚楚吗?所以佛没有明说,意思都在里头你怎么会不懂?如果真的带业不能往生,这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他也楞住了,我说:「只有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你去干什么?」为什么?观世音、大势至还带一品生相无明,他没破,那是不是业?他想了对了。如果真的不带业,观音、文殊、普贤、势至都不能去,为什么?他们都带业。不带业,极乐世界只有一个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去干什么?他才把它搞通了,老实念佛,不要去理会它。经,文字虽然没有说到,意思都是圆满的,贵在能会通,你就不会产生误会了。查查《大藏经》有没有「带业」这两个字,查不到,你这不冤枉吗?查了半天干什么?累死人,听说他找了不少人一起去查,都没有查到。他来问我,我清清楚楚,肯定带业。

  所以佛说法,确确实实字字句句都是大圆满,我们凡夫粗心大意,看不明白,看不出来。如果再有偏见、陋执,那就更坏了,那真是鸡蛋里挑骨头,不但害自己,也害了许许多多众生。对于如来正法生起疑惑,不再认真修学了,这是断一切众生法身慧命,这个业造得重。造这些罪业的人,可以说从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起,代代都有这些人,不足以为怪,今天世界这一类的人就更多了。所以佛教导我们,学佛要亲近明师,这句话非常重要,要专信不犯,我们这一生是不是有善根?是不是有福德?关键在此地。真正能够亲近明师,专信不犯,证明我们确实有善根、有福德,遇到老师因缘具足,三个条件具足,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你自己不能够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轻信别人谣言,你是善根福德不足,这个错了,错在自己,不能怪别人,为什么?别人他自己也错了,他误会了,他要是能够深入,要是能深解义趣,他就不至于迷惑,不至于把经讲错了。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学习菩萨的清净平等,学习菩萨的大慈大悲,「普雨」是无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称其根性,他是小根性的人,我们帮助他得小利益;大根性的人,帮助他得大利益。这里面没有勉强,但是可以用诱导的方法帮他提升,总得要观机诱导,让他自自然然的觉悟、自自然然的发心,不断向上提升,教化的功德才能够收到效果。为什么?「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你要对他有压力,他就掉头而去,收的是反效果,他不信,不跟你学,跑掉了。所以一定要称其根性,《楞严经》上讲的「称心应量」,他有多大的量给他多少。世间人普遍欲求,他的希求,他的欲望,现在最普遍的是财,哪个不贪财?哪个不喜欢财富?这个道理一定要跟他讲清楚,佛氏门中求财得财,求长寿得长寿,求成佛都得成佛;成佛是最难求的都能求得到,其他的事情,小事!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在佛法里面真的是鸡毛蒜皮,这是轻而易举,很容易得到的。

  你要知道里头的道理,你要知道里面的方法,你还要知道这里头含藏着吉凶祸福,有真智慧的人,他懂得趋吉避凶。财富决定是财布施的果报,你不肯修财布施,你哪里来的果报?真诚心、清净心、无分别心,我修财布施,可是我布施那个对象,他并不是个好人,也许我这个财被他骗去了,他拿去做坏事,那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是以清净平等心来布施,我还得的是清净平等的福报。我种这个因,他造业是他的果报。

  这个道理,我们新加坡有一位大德,谈禅法师,他懂得,他修财布施毫不吝啬,人家来找他他就给,他自己的生活非常清苦。我这两年没有去看他,从前他住在城隍庙,新加坡有个城隍庙,他坐在那里摆了一个小摊卖香、纸钱、蜡烛,他卖这个,这个利润很薄,他长年在这个地方,把这些钱收集起来,布施给别人很大方,你决定看不出来。我第一次是听说他的,跟他没见过面,我在旧金山,旧金山有个大觉寺,那个时候买下这个道场,美金七十万,谈禅法师送他四十万。你知道四十万,他每天卖香烛纸钱要卖多少天?毫不吝啬。我听说福州西禅寺,那是他的祖庭,他在那里出家的,为了报恩,把这个寺庙兴建起来,大概美金花了好几百万。自己平常生活,连水都舍不得喝,他喝什么水?自来水,你想想看,招待客人才去买一杯矿泉水,我们去看他,把我们看作上宾,买一罐矿泉水来招待我们,过那样清苦的生活,修那样真实的福报。

  他钱送出去之后,只跟人家说一句话:「各人因果,各人负责」,他就说这句话,以后再不管了,「我已经交代清楚了!」各人因果,各人负责,他的心多清净,他多自在!一丝毫罣碍都没有。这个人修的是真实的福报;来生他要是不念佛求生净土,那个福报不得了。如果要做生意的话,他将来是世界上第一个有钱人,他修得这个福,清净福。清净福有什么好处?来生赚钱不要用脑筋,不费一点力,钱滚滚而来。我们布施给别人,又要干涉,又怕人这样、怕人那样,提心吊胆的,布施还是有福报,将来来世赚钱赚得好辛苦。为什么?心不清净,这一点就比不上谈禅法师,谈禅法师只一句话:「各人因果,各人负责」。我也刻了一颗图章,就是「各人因果各人负责」,这个交代得清楚,交代得明白。

  佛法确确实实是圆满的。法布施得聪明智慧,非常非常重要,为什么?财布施而没有法布施,将来得财富,财富多了,如果处置应用不得当,会造罪业。所以佛家重视法,不重视财,道理在此地。财处理不当的话会堕落,法不会,法只会帮助你往上提升,所以佛家重法。印光大师给我们的启示,一生专做法布施,真的是一门深入,四众对他的供养,他没有享受,完全用在法布施上。他在苏州报国寺办了一个「弘化社」,就是佛经流通处,「弘化社」,印经布施,四众同修的供养是做为他印经的经费。法布施得智慧,清净的法施得般若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无畏布施,看到贫穷孤寡的老人你去帮助他,生病的病人没有医药费,你去帮助他,解除他的困难,让他离开恐怖、离开忧恼,这一类的都是属于无畏布施。他有忧虑,他有苦恼,你帮助他解决,这种布施得健康长寿。

  新加坡许哲居士,她一生所做的是无畏布施,一生办老人院,照顾老人、照顾病人,所以她身体健康,这是她得的果报,今年一百零二岁。为什么一百零二岁有这么好的体力?一生没有生过病,为什么不生病?一生照顾病人,她是诚心诚意照顾病人,跟一般护士不一样,她把病人看作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真诚心去照顾。她还想办老人院,把老人看作自己的父母,让他能够得到天伦的乐趣,她是这样的心,这是无畏布施,果报得健康长寿。所以佛跟我们讲道理,理明白了,我们真的要想得财富、得聪明智慧、得健康长寿,那你就好好的修这三种布施,你就得到了。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

  三种布施里头最殊胜的是法布施,所以从前我们年轻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非常慈悲,对于年轻人爱护,看到我们年轻人福很薄、短命,他老人家一看就看出来了,薄福短命之人。他对这些学生劝他发心讲经,讲经的功德是法布施,那是第一功德,比印经布施的功德还要殊胜,可以转祸为福、转短命为长寿、转贫穷为大富。我们在一块的时候有好几个,我也是其中之一,没有福报,短命相,他特别鼓励我们、劝导我们学讲经,转自己的业报。我们听从他老人家的话,我们转的效果比袁了凡先生殊胜太多,真的得到效果,这是我们感激老师;不是老师的勉励,我们不知道这种修学方法,不知道转自己的命运。我们转的,现在是真的明了不是转的这一生,总的转过来了,来生无比殊胜。我们欣欣向往极乐世界,有坚定的信心,决定得生,这是老师的指引、老师的劝勉;劝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未必有把握,在讲席上这四十多年磨炼下来的时候,肯定有把握。这些道理愈来愈清楚,方法愈来愈明白,这是老师的指引,老师的教导。没有亲近这些善知识,我们怎么可能明白这些道理?怎么可能懂得这些修学的方法?确确实实我们收到果报了。

  末后这一句是讲果德,『令众生欢喜解脱』,我们自己修学的成绩让大家都看到,佛家讲三转法轮,最后作证转,自己给大家做证明、做榜样。像其他一般宗教讲的见证,为大众做见证,这才令大众深信不疑,才真正令大众生欢喜心,他也发心向学了。尤其是生活在困境,富贵人家你跟他讲这些他还不太在意,为什么?他眼前生活很舒适,但是生活在艰难困苦,甚至于走投无路的时候,那要遇到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无比的欢欣,真正得救了,在佛法里面讲得度了。再向上提升,这就要契入经论。经论是佛陀对于我们的教诲,我们懂得佛的意思,教导我们的意思,明了教导我们修学的方法,我们接受了,把自己的毛病习气改正过来,向佛菩萨学习。佛菩萨用真诚心,我们对于一切人事物用虚伪的心,这错误了,我们有很严重的问题;自己用虚伪的心自己不知道,这个问题严重。如果自己知道我们起心动念全是虚伪的,我们才肯改;自己不晓得,以为我对人都是真心,不知道自己的心是虚伪的,就不肯改。

  你要用真心,你是菩萨、你是佛;你是凡夫,你用的心决定是虚伪的心。为什么?它会变,会变的就是虚伪的。你想想你的心会不会变?你对这个人好了,明天恼了,今天欢喜你、明天讨厌你,这个心是虚伪心。真诚的心永远不会变的,真诚的心永远是清净的,决定不受污染。什么东西是污染?贪瞋痴慢是污染;对一切人事物不起贪瞋痴慢、不起七情五欲是清净;你还贪着,这佛家讲「着相」,你着,一着就被污染了。你对于一切人事物里头还有高下,不平等,不平等是妄心,真心是平等的。真诚心是平等的,真诚心是清净的,真诚心是慈悲的,爱护一切众生。他造罪业还是爱护他,他背叛你,还是爱护他,没有分别,就像慈母对她的儿女一样,儿女再悖逆、再不好,她还是关心、还是爱护他。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慈母对她的儿女,那个儿女很幼小,从这里看到她那是真心,她那不是妄心。

  我们在这个地方学习,学习诸佛菩萨能随一切缘,学习诸佛菩萨跟什么人都能欢喜和睦相处,为什么?他用真心。我们为什么跟人家不能相处?我们用妄心,妄跟妄产生冲突,真跟妄不产生冲突,要从这个地方学,就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大乘教里面,佛教给我们跟一切众生往来、跟一切众生接触,用四摄法,四摄法真心才能做得到,妄心做不到。妄心四摄法,那是拿它做一种欺骗众生的手段,造无量无边罪业。四摄法里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交际法,四摄法实在话就是交际法,是佛菩萨的交际法,对一切众生往来交际他有办法。头一个「布施」,这个布施以前我讲得很通俗,布施是什么?请客、送礼。你跟人家交际应酬,这是头一步,常常请他,常常送点礼,感情就拉拢了、就好了。佛用这个方法对一切众生,他要教化这个众生,接引这个众生,首先跟这个众生要建立很好的感情。我们跟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要跟人家往来,首先要去拜访,要送礼,以后要常常往来。

  第二种方法是「爱语」,从真诚心爱护对方,他才会受感动。爱语不一定句句话都是好听的,是真正对他有利益的,教训他、责备他都是爱语。但是要观察,就是你跟他交情的浅深,他能够接受多少,言语要有分寸;不能说的超过他能接受的程度,那就错了,那就起反作用。他能接受多少,跟他说多少,看他不能接受的不说。第三个方法「利行」,就是我们所作所为,对他肯定是有利益的。第四个是「同事」,同事我们不必讲得很深,我讲得很浅显,共同生活,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共同生活在这个地区、在这个国家,处处要为大局着想,不要斤斤计较小我,不要斤斤计较私利。佛教给我们这四个方法,这四个方法如果你要会用,用得很恰当,走遍全世界无往而不利,再凶恶的人你都可以跟他拉拉手做好朋友,他也会帮助你。可见得问题都在自己,不在别人,不在外面。孟子说得好:「反求诸己」,样样回过头来自己想想,我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在各种不同复杂的环境之下,我们把事情做好,能够行得通,这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学问。佛在经典都是教我们这个,你要是真懂得,学会了,你真的会生大欢喜心。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一九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方神长行,第八句:

  【髻目无乱主方神,得示现一切众生业无差别自在力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业同性空,并不失报,俱无差异。性相无碍,为自在力。说能感报,令除恶业。说业性空,善业亦亡。」大师的话虽然不多,这里面讲得很深,境界讲得很广,我们必须要把它搞清楚。菩萨的德号当中有『髻』,髻是表高显的意思,『目』是眼目,这两个字要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高明、无乱;高明是智慧、是慧眼,慧眼高明。他所修学的法门,经文里面讲得很清楚,『示现』;由此可知,菩萨教学高明是用身教。

  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言教固然重要,我们知道身教更重要。身教如何跟言教配合,使教学的效果能够圆满的达到?他示现的是什么?经文里面的意思,我们用意思来说,就是给一切众生示现的「因缘果报」。因缘果报在理上讲虽然是空的,《般若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从理上说,理上讲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可得,毕竟空。业没有体性,众生造作的业,造作的善业,造作的恶业,造作的无记业,没有体性,无体性的性就是真如本性,所以大师讲「业同性空」。但是怎么样?它不失报应,你不要以为它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了,它有果报,这是我们常常在讲席里头给同学们提起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菩萨在此地主要就是给我们讲这两句话。

  因果不空,因果的体性是空寂的,但是因果的报应不是空寂的。这个道理怎么讲法?我们要知道,要细心去体会、去观察,因果相续不空、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会变成因,所以因果相续不空;转变不空,它永远是相续,永远是在那里转变,我们要认识清楚。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十法界从哪里来的?无非是业因果报转变不空产生的现象。你造作善业决定有善报,佛家常讲,「种善因,得善果」;你造作恶业,一定有恶报。宋朝卫仲达的例子,世人皆知。从前读书人都知道,现在知道的人少了,说起来世间人以为这是无稽之谈,以为这是迷信,而不知道这是真真实实的事件。卫仲达才三十几岁,很年轻,被阎罗王抓去了,阎罗王叫判官查他一生所做的善恶,善恶都有记载。有人问,阴间有没有法律?《冥报记》里面有说到这个问题,阴间没有法律,那判案子怎么个判法?审判根据什么?根据你的行业。会不会误判?会不会判错?不会,为什么?你的证据确实,不会判错,而且判官都是聪明正直,他不一定要学法律。卫仲达这两种簿子一展开,罪业的簿子摆满阎罗王的大厅,善念善事呢?善事只有一张纸,卷成一卷。卫仲达看了这种情形,心里疑惑,就问阎罗王,他说:「我很年轻,我才三十几岁,我纵然造罪业,哪里会造这么多?」阎罗王告诉他:罪业不必你去做出来,起心动念鬼神那里就有记载;这种记载就仿佛我们这个地方的电脑,自动记载,不需要人记载;你起个恶念,这就给你写了一笔,所以造恶的簿子摆了一大堆。他就问,他说:「我那个善事很少,那是哪一桩善事?」阎罗王告诉他:皇帝要兴建一个工程,这个工程劳民伤财,你是出于真心,劝告皇帝不要做这个工程,这就是你的奏折底稿。他说:「我虽然劝皇帝,皇帝没有听,工程还是做了。」阎罗王说:如果皇帝听了,你的功德就更大,虽然没有听,你这是诚心诚意为民众为众生,这一念真诚的善心非常可贵。于是阎罗王吩咐判官,把他罪恶两个记录用秤秤一秤,结果他这个善重,恶轻。

  由此可知,起心动念出自于真诚,出自于为众生,绝对没有私心,绝对不为自己,这是真善;虽然为别人,真正的目的还是为自己,这是恶,不是善,我们世间人哪里能够懂得?你做许许多多的好事,最后的目的是为自己,总不出名闻利养,根源总不离自私自利。于是我们自己冷静的去反省,去检点自己的思想言行,我这一天造的是什么业?如果恶业多过善业,我这一天空过了,善业多过恶业,我这一天没有白过。人生的目的,如果真像佛所讲的酬业,那就太可悲了。佛说「人生酬业」是从总体上讲的,说明六道众生为什么舍身受身,佛这一句话说得没错。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这要靠自己去建立。我们也得要冷静去想一想,我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来干什么的?过去生中造的善业,这一生来享福,过去生中造的不善业,这一生来受罪,这就是佛所讲的「人生酬业」;过去的因,现在受果报。这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要以此为目的,那就可悲,为什么?每况愈下,你决定往下坠落。

  所以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接受教诲,就是接受教育,人所以异于禽兽者无他,只是接受圣贤教育而已。圣贤的教育帮助我们破迷开悟,我们从这里就体会到了,我这一生到人间来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破迷开悟,要觉悟!教育这个「教」就是觉的意思,孟子说得好,什么是教?「先知觉后知谓之教」,「先觉觉后觉谓之教」,育是培育、养育,要把智、要把觉培育出来,培育成功这叫教育,这个教育的效果必然是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个目的正确。我们这一生在人道,来生提升到天道,从欲界天提升到色界天,从天道提升到超越轮回、超越三界,这个目的纯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快乐,是自在。快乐跟自在从哪里来的?是以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与世出世间一切众生和睦相处,这个有意义。一定要达到菩萨的境界,仁者无敌,光大仁慈博爱,心里面没有一丝毫怨敌,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没有丝毫怨恨,不与一切众生敌对,这个人叫菩萨。我们学佛,怎样把自己从凡夫提升到菩萨的境界,这一点重要,肯这样做,精进不懈,依教奉行,那个根就是对于业因果报的理论与事实真相明白了,深信不疑,他自自然然就肯这样做;他如果有疑惑,他就做不到。

  有疑惑的人,必定还随顺他自己的烦恼习气,他认为他想的是正确,他做的是对的,不顾伤害别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知道这种念头、这种行为是恶业,他不知道;但是果报他跑不掉,因为他的思想言行不出贪瞋痴。贪瞋痴慢,慢是傲慢,嫉妒、障碍别人的善事,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总是希望能压住别人,抬高自己,不知道这个作法是罪行;纵然你现在得志,那得志是什么?决不是你这种造作你会得福报,你所得的福报是你前生所修的善业,因为你这一生行的不善,你的福报已经打折扣了;本来你有十分的善业,因为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善,你那个十分现在打对折,只剩五分,这些事实真相谁知道?不是佛菩萨给我们说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不会觉悟,我们决定还是随顺烦恼,来生决定是三途苦报。

  现在我们总算是幸运遇到佛法,遇到佛法我们能不能信?能不能发愿?能不能依教奉行?难!太难了!为什么这么难?总不外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自己烦恼习气太重,自己没有能力克服,有意无意都在造罪业,自己从来不肯认真反省。真正有成就的人,他们跟一般人用功不相同的地方在哪里?就是每天认真反省,就是得力于这个功夫。我们一般学佛的人不肯反省,所以虽然学佛,依旧不能成就。我们不知道过去,也不晓得未来,如果我们一旦知道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行为,我们所作所为自自然然就收敛。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众生遇到佛这个机会不多,佛不常出世,供养四百亿佛,我们想想那是多长的时间,用佛家的话来说真的是无量劫。由此可知,无量劫之前就遇到佛法,累积到今天的善根,确实可以称得上善根深厚。我们修行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有成就,决定在三个因素:第一个是善根,第二个福德,第三个因缘,就看这三个具不具足。这三个条件具足,这一生圆满成就。

  我们有善根,不是没有善根,虽有善根,这个善根的力量有多大,这有问题了。我们善根的力量能不能敌得过业力,关键在此地,善根能够敌得过业力,这一生成就有指望、有信心;善根敌不过业力,那就难了,这是我们要警觉的。纵然我们善根福德因缘都敌不过业力,这一生当中可以培养,所以前途还是光明的,还是有指望的,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我们今天讲「信」,其实我们的信实实在在达不到佛所讲的标准,学佛同修们大多数还在迷信,包括我们现前出家的法师、参加培训班学讲经的同学们,你说你们是不是迷信?怎样才不迷信?把经典里面一些道理真的搞清楚了,也就是说宇宙人生真相真搞明白、真的不迷惑了,那个信才叫真信;我们对于经义不明白、不清楚,展开经卷还是迷惑,迷惑而相信它,那不叫迷信吗?这个迷信也有一点好处,阿赖耶识里头种了善根,现前不得受用,为什么?你还造业。什么时候现前得受用?过佛菩萨的生活就得受用;你还不能过佛菩萨的生活,不得其用。

  不得其用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佛经教的义趣,没真正理解,这就是章嘉大师以前教导我的:「看破、放下」,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没有放下,五欲六尘没有放下,还是贪恋;贪瞋痴慢没有放下,善根敌不过烦恼。善根如果敌过烦恼,肯定放下,虽有烦恼,烦恼也不起作用,烦恼也不能障碍,这就是功夫得力。你所修学的落实在生活当中,过佛菩萨的生活,真正是自在安乐,《无量寿经》上讲的「净定安乐」,这四个字你一定得到。净是清净,一尘不染,你的心清净,真心现前,世出世间法都不染着,一尘不染。所以我们在读经,我常常劝导同学,读经不能用思惟,为什么?思惟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妄心,愈想愈错。应当用什么心?大乘经上教导我们用直心,直心是真心,现在人讲的用直觉,决定不用思惟,决定不用想象。思惟是末那识,想象是第六意识。用意识心来修行,在一般讲也算不错了,为什么?可以出离三界。三界之外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这个菩萨叫权教菩萨,还有佛,这个佛是藏教佛、小教的佛;贤首家判教是判五教「小始终顿圆」,小教佛,天台判四教「藏通别圆」,藏教佛。为什么?因为他还用八识,他不是用真心;如果用真心,超越十法界了。

  上根利智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用真心,不用妄心,这个来得快。真心跟妄心的差别,最简单的区别方法,真心离念,妄心有念;有念是妄心,无念是真心。但是这个无念很难讲,这里头误会的人非常非常之多。有一些人什么念头都没有了,什么都不想了,以为这是真心,其实错了,那是什么?那是「无想定」,无想定是堕落在无明里头,不是真心,不是离念。离念是样样清楚、样样明了,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真心。如果什么都不想,什么念头都没有,但是外头境界一样都不知道,这个是错的,这是落在无明里头,这叫无想定,果报在无想天,他是一切善恶都不做,属于无记性。像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明白、不能不清楚,愈是高境界愈不容易辨别邪正,真妄邪正很难辨别。《楞严经》在最后一卷半的经文,世尊给我们说五十种阴魔。高层次阴魔的境界,在我们凡夫看起来,跟佛菩萨没有差别,我们很容易迷惑,把魔当作佛,把邪当作正,非常容易迷惑;要不是佛在大乘经上这样详细给我们辨别,我们哪有能力认识?

  所以学佛,有不少人问我,学佛从哪里下手?学佛一定要从读经研究经教入门,为什么?这跟走路一样,这是先认路,我们想到哪里去旅行,经书就像地图一样,先把地图摆出来,我们来研究路从哪里走,然后才好上路。所以清凉大师给我们讲的,学佛的次第是信、解、行、证,修行是属于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相信,相信自己迷惑颠倒,相信佛菩萨彻底觉悟,我们要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向佛菩萨学觉悟,我们从这个地方生起信心。信了之后是求解,求解是读经、研究经教。佛法不讲研究,为什么?研究是落在意识里头,佛家讲参究,也就是讲用直觉,悟佛的境界;而不是用研究去猜想、测度佛的境界,这个错了,准错!但是这个事情太难太难了,由于凡夫无量劫来用阿赖耶用成习惯,我们用末那、用意识,无量劫来养成习惯,现在想改,改不过来,难在此地。但是有没有方法让我们改过来?方法是有,不是没有,《般若经》上跟我们讲的方法,讲的这个纲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方法好!就能转识成智,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法相唯识学派采取这个理论方法。

  可是那个根就是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劝导同修的,舍弃自私自利,这才是真正的根本;如果还有自私自利这个念头,你就没有法子有真心。修行还是用妄心,妄心修行成就有限,我们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是用妄心修行,如果用真心修行早就成佛,怎么会沦到今天的地步?这个道理要懂。念念为人,不要为自己,念念为人自自然然与诸佛菩萨心心相应,与一切天龙善神感应道交。凡夫有个不善的习气,这是几乎现代人认为是真理,认为是决定应该的,那就是什么?时时要想到怎样保护自己,这句话确实不错,但是意思全都给解错了。他不知道要保护自己的性德,保护自己的诚敬,保护自己的清净,保护自己的平等,保护自己的慈悲,他不知道!他保护的是什么?保护的是他自己的名闻利养,保护他自己的利害得失,错了!错到那里去了,所以保来保去,最后还是三恶道的果报。世间人最怕的是什么?怕别人欺骗我,怕别人陷害我,怕我的名闻利养被别人夺去,这个观念错误,没有能够懂得《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人人会念,这里头的意思没有几个人能参透。如果你真的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身外之物是虚幻的,身体也是虚幻的,这个虚幻谁能夺得去?纵然名利被别人夺去,说实在话,也是业因果报。别人骗你的,别人抢你的,别人夺取你的,如果前生没有欠他的,不可能有这个事情发生。所以通达业因果报,就晓得这正是还债,心地平静,没有丝毫染污,如果心里有后悔、心里有难过,你的清净心失掉了,你不懂得保护清净心,你懊恼,你已经堕在烦恼里面,你哪里懂得保护自己?你在伤害自己,你在造作恶业。

  如果不是前生欠他的,或许是别的一种因缘,他来夺取我的,不要紧,来生他还要来还债。世界一切众生相处在一块的关系,佛讲得非常透彻,不外乎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果不是这四种缘,见面也等于没有见面,为什么?漠不关心,叫陌生人。由此可知,在这个世间说「某人占了某人的便宜,某人吃亏,某人上当」,这都是世间的妄想分别执着,不是事实。事实真相是什么?决定没有占便宜的事情,决定没有吃亏上当的事情,我们心才真正得到平静,我们的心才真正能够离开一切污染。由此可知,业因果报的理论与事实,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修持、对我们提高境界,是多么的重要!难得菩萨在此地为我们示现『一切众生业无差别』。但是你一定要记住,善恶业体无差别,果报不失。所以人家骗去我们的财物,我们心里很欢喜;如果是我欠他的债,还清了,这个帐结了,如果我没有欠他的债,来生他要还我。我欢欢喜喜的让他来骗取,将来来生他欢欢喜喜的来还我、来供养。我如果被他骗取了,心里还难过,还想拿回来,那就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纵然来生他要还债,还得很辛苦,还得不是心甘情愿。什么样的因行,有什么样的果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清凉在注子里说「性相无碍,为自在力」,什么叫自在力?都是从觉悟当中得来的;《华严经》上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自在力。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现象,宇宙人生的作用,真的清楚了,真的明白了,得大自在!我们再把话说回来,清凉也说得很好,「说能感报,令除恶业」,这是对我们现前这个阶段,我们自己要晓得,我们不是圣人,人贵自知,我们是凡夫,不是圣人,我们对于经教没有悟入,展开经教我们还是不懂,我们学讲经要搜集许许多多古今人的参考资料,离了参考资料,我们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自己肯定自己是业障深重的凡夫。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必须从断恶修善下手。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跟我们讲的,我们要以这个为基础,儒家修学从《弟子规》下手,佛法修学从十善业道奠定根基,断十恶修十善。

  十善里面最重要的无贪、无瞋、无痴,这三条最重要。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贪恋,这是什么?顺着你的意思的没有贪恋,不顺你的意思的,也决定没有瞋恚,心平等了。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逐渐逐渐明白、搞清楚了,那就不痴,这一点最困难,当我们还做不到的时候,怎么办?我们跟着佛走,就是我们自己还不认识路,自己不认识路,佛带路,佛在前面走,我们在后头跟他,决定不会错,我们要有这个信心。佛怎么带路?佛给我们讲的一些经教就是带路,随顺经教的理论,随顺经教的方法,随顺经教的境界,就是跟佛走;哪一天我们彻底觉悟了,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净土宗里面讲的理一心不乱,我们到这种境界,不需要跟佛走了,我们自己认得路了,我们认得的路跟佛所指的那个路完全相同,佛佛道同,那就不会错误了。所以贪瞋痴,痴最难断;贪瞋,定能断;痴要开慧才能断,禅定不能断。戒定慧三学,戒破贪心,定破瞋恚,慧破愚痴,要用戒定慧来对治贪瞋痴。所以十善业道是我们修行的根本,经不长,纲目更短,总共不过三十个字: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后面不贪不瞋不痴,实际上只有二十七个字。这二十七个字是我们行为的准则,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只要不违背这二十七个字,这是佛的好学生。我们的德行从这个标准建立,我们消除业障、开启智慧也从这二十七个字开始,中下根性的众生都得利益。

  上上根人、华严会上的法身菩萨,主方神在这里教导的是『业无差别自在力』,那就是「说业性空,善业亦亡」。这个亡是什么?断恶,断恶的功德,修善,修善的功德,断恶修善无论功德大小也不放在心上,心地才真正到纯净纯善,纯净纯善才得到圆满。怎么样圆满?真心里面的净跟善遍满虚空法界,遍满过去未来,佛家常讲的「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我们的清净心遍十方、遍三际,我们的纯善心也是遍十方、遍三际,这就是究竟佛的果位。由此可知,佛给我们讲的十善二十七个字,是从初学一直到证得究竟果位,还是这二十七个字,只是这二十七个字境界大小广狭不相同。如来果地这十条是遍虚空法界,遍一切时处,纯净纯善。我们何以不能遍?因为我们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断,妄想分别执着重,我们修的十善业道境界就狭小;妄想分别执着轻,我们境界就渐渐的扩大。到执着完全没有了,我们的境界就超越三界六道;到分别心也断尽,我们这个十善就扩充到十法界;无明妄想也断尽了,我们就证得究竟如来的果位,如此而已。所以佛弟子如果不在这上下功夫,菩提道上我常讲寸步难移,你怎么可能有成就?

  我早年学佛那是二十六岁,第一次见出家人章嘉大师,头一天他教导我「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什么?因果的道理明白了,这一层看破了;放得下是什么?十恶业放下了,放下十恶就是十善,从这个地方下手,从这里做起。做久了,由于这个善缘,集合过去生中的善根,慢慢就开悟了,烦恼轻智慧长。烦恼何以轻?不造恶业了,烦恼一定轻。念念想善的,正是世尊教导我们的「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我们所念的、所想的、所做的,都是利益一切众生,都是为一切众生服务,没有想自己。想自己是恶,为什么说想自己是恶?想自己是增长我执;换句话说,我们终极的目的是要把妄想执着断得干干净净,想自己是增长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由此可知,不能想自己,所以佛法里讲「无我」;有我,我打妄想,「我」就是妄想,「我」就是分别,「我」就是执着,你说麻不麻烦?所以我们应当要学佛菩萨,念念为众生想,念念为正法久住世间想,绝不想自己的利害得失,绝不想自己的名闻利养,我们这样才能得度。

  这个「得度」大家听了难懂,我再说得方便一点,我们才能得到诸佛菩萨、才能得到天地善神的帮助,这个大家好懂。不需要求,求,求不到的,要以行动来与诸佛菩萨、天地鬼神一切众生感应道交,要以行动,要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自然就有感应,自然就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帮助。落实在生活、在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坚守原则「看破」,看破是明了,我的生活我很清楚、很明了,我的工作我也明了,我处事待人接物我都明了。「放下」是什么?绝对没有自私自利,绝对不著名闻利养,叫放下。生活工作「随缘」,哪里有缘哪里都好,绝不执着一个地方,绝不执着一个地区。「缘」我们中国人常讲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都具足,这个缘分最好了;三个条件不具足,那古人讲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头一个考虑的是人事环境。这个地方的人大家和睦相处,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里好,这个地方生活好,修行养道好,弘扬正法决定没有障碍,随缘!随缘你就得自在,末后不要忘记念佛求生净土,我们的功德才能够圆满。所以今天我们看到「髻目无乱主方神」,他所修学的这个法门,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帮助我们认真努力的学习。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二0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方神长行,第九句:

  【普观世业主方神,得观察一切趣生中种种业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疏里头告诉我们,他说前面就是第八尊「髻目无乱主方神」,他是就业的性相来说的,目的是教我们「忘我」,不仅是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要在根本上做功夫。这位主方神教导我们的,是让我们知道业报差别,然后才能够随机教化一切众生。这两位主方神所学所教的,关系非常密切,也就是说,髻目无乱主方神着重在自利、自度,自度而后才能够度他,如果自己不能得度而能度他,这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自度一定要达到最高的目标,毕竟空寂,这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寂灭忍,知道所有的业性不可得,相虽然有,性不可得。

  相既然有,报就决定有,可是真正契入境界的人有没有果报?那就像百丈禅师遇到老狐狸问的话一样:「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真正悟入佛境界的人,我们要问他还受不受业报?答案是他还是要受,虽受他没有苦,百丈禅师讲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不是没有因果,对于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释迦牟尼佛受三个月马麦之报,他清楚;释迦这一族被琉璃王消灭了,他也清楚,前因后果、点点滴滴都明了,都不迷惑,知道「业因果报,法尔如是」。佛能不能救他这一族人?不能救,业报!谁能救?释迦族的人个个回头就能救,回头是岸。释迦佛他回头了,所以他不受他的难,释迦族跟佛出家的这些人,像阿难尊者这些人他不受,为什么?回头了,转恶为善,转迷为悟,我们一般讲逃过一劫。虽不受这个大难,可是小难还是有,小难是什么?释迦族被灭,释迦牟尼佛头痛三天,这是经上有记载的。在我们想象当中,像阿难尊者就一定这几天也有一点不舒服,这就是我们常讲的重罪轻报。于是我们才晓得,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是事实真相。

  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名号里头『普观世业』,「普」是普遍,没有界限,超越时空;「观」是观察;「世」是世间,世间众生的业报,他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的。他得的是『观察一切趣』,这个「趣」就是讲的六趣、五趣,我们一般也叫六道,也叫五道。「一切趣」,这个意思如果用一般的术语来说,就是十法界,一切趣就是十法界,十法界众生的种种业。为什么说十法界的众生都造业?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断尽,焉能不造业?不造业的只有一个人,圆教的佛果。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断,那就是业,这是圆教。我们讲一真法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造的业非常轻,因为他们没有执着、没有分别,但是妄想有,妄想没断,所以这是造业非常非常的轻。他们用真心,这真心不圆满,就是他还有妄想,这个妄想一般经里头称为无明烦恼,那个妄想在一真法界分分破,我们《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为什么会有四十一个阶级?就是妄想、无明这里头差别不同,这佛在经上常讲,把无明,也就是把妄想分作四十一等,四十一个阶级,你破一品无明,像念书一样你就升了一级,四十一品无明破尽,这才真正成佛,究竟圆满佛,他不造业了。

  我们这样就明白了,业从哪里来?业从妄想分别执着来的,也就是一般经论上佛讲的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尘沙烦恼就是分别,无明烦恼就是妄想,只要有这三样东西,哪有不造业的道理?此地这个「一切趣生中」,如果我们从广义上来说,把一真法界里法身菩萨都包括了;要用狭义说,这「一切趣」就是指十法界。「趣生中」,这不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上面还有四圣法界,四圣法界里头虽然不说轮回,它有进退,进进退退,但是它有个底限,这个底限是绝对不会退到六道,这叫「位不退」、「行不退」;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就「念不退」。法身菩萨也是进进退退,但是绝对不会退堕到十法界;阿罗汉、辟支佛,绝对不会退到六道轮回。这里头的业因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不能够观察,怎么能够做到随机说法?

  由此可知,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就是怎样去观机。观察世间众生的根机,应该说什么法,我们就跟他说什么法,对于众生才有利益。如果是上根,你跟他说下法,他觉得是多余的,他不会满意;下根,跟他说上法,他不懂,他不得利益。所以法一定要契机,如果说是契理不契机,佛经上讲的,叫「闲言语」,闲言语,用现在不好听的话来说,就是废话,白说了;理上虽然不错,不契机,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他现前不得受用,这不叫白说吗?契机不契理,那是魔说,虽然契机,但是不契理。

  诸位同修你能体会到什么叫魔说吗?魔的范围太大太大了,我们冷静观察现在社会上,电视大家都喜欢看,为什么喜欢看?契机!网路,多少年轻人迷恋在里面,为什么?契机!报章杂志,我们现在走到那些书店,看到书架上琳琅满目,书店里面翻书的人络绎不绝,为什么?契机!但是它不契理,所以人虽然欢喜看、欢喜听、欢喜接触,身心不安,天天烦恼增长,智慧埋没了,这就是佛经里头所说的魔说。魔在哪里?魔在我们的周边,我们六根接触的全是魔境界。魔的作用是勾引我们的烦恼,把我们的贪瞋痴慢勾引起来,把我们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嫉妒、障碍、斗争,把这些念头勾引起来,造种种恶业,这都是魔。在过去古代,魔境相当不容易发现,现在魔境太明显、太普遍、太多了。现代的人不落在魔道,几乎就是说不可能。我们如果不学佛,也必堕魔道;虽然是学佛了,如果不能够深入经藏,对于佛陀的教诲如果不能够深信不疑,我们依旧脱离不了魔掌。我们的生活,起心动念,你想想你能够离得开烦恼吗?离不开烦恼你就在魔掌之中,离开烦恼你才有本事不受魔的操纵。

  在这个地方又必须要认识,那就是前面一尊主方神教导我们的,真正的魔跟佛不在外境,在乎我们自己一念觉迷;一念觉,魔都成佛了,一念迷,佛都变成魔;这叫内学,这叫佛法,这叫「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叫「一切法从心想生」,佛这个说法才说得透彻、说得彻底。所以契入境界之后,魔也很可爱,为什么?觉悟之后,魔就是佛。为什么?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无量寿经》上有一句很有名的句子:「一切皆成佛」,了不起!《华严》、《圆觉》里面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眼所见的,这不是境随心转吗?这不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吗?由此可知,我们无论在什么环境,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缘也好、恶缘也好,决定要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保持自己的平等心,在境界里面练功夫,这是修行,修就是修这个。

  极不平里面,我们要把平等心修炼出来;极不清净的境界里面,我们要把自己的清净心修炼出来,这叫功夫,决定不能够随波逐流。它不清净,我们被不清净污染了,它不平等,我们被不平等障碍了,这个错了。会修行的人,魔都是佛菩萨,为什么?成就我的清净心,成就我的平等心,成就我的智慧,成就我的功德,端在你会不会。所以从前禅宗大德勘验学人,喝斥「你会么?」这句话意味深长。会,你就成佛,什么事都没有了;不会,你还是业障凡夫。什么是「会」,什么是「不会」?必须清楚,必须要明白。

  「知业差别」是慧,丝毫不染着是定,从定中生的慧这叫真智慧。世间人有些也能知道这众生业的差别,但是他没有定,他没有定、没有戒,那不叫做慧,那叫什么?世智辩聪。如果这个知见跟定、戒融合成一体,那它就叫慧;这里面跟戒、跟定分了家,它就叫世智辩聪,我们不能不辨别清楚。

  再看底下第十句:

  【周遍游览主方神,得所作事皆究竟,生一切众生欢喜解脱门。】

  这一行是主方神的圆满,主方神,第一位是「遍住一切主方神」,到圆满是『周遍游览主方神』,我们细细想想表法的味道,意味深长。第一位他所得的法门是「普救护力」,末后『得所作事皆究竟(究竟就是圆满),生一切众生欢喜』。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的开示,「世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特别是在现前的社会,我们读了感慨万千。世间人做事,初是开始,终是圆满,他有好的开始,但是很少有好的结果,就是很少圆满。这是什么道理?一般世间人,只想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只顾一生,没有想到后世,所以他的事业,一生做得再辉煌,后面没有继承人;换句话说,他的事业等于零。这也是孔老夫子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面没有继起的人,这是大不孝。前一代的人创业,后一代不能够代代守成,这就大不孝。在古时候,我们看这些帝王创业,代代承传,这个时候是建功立业,儿孙把这个国家搞亡了,那叫大不孝,那叫「无后」。这个「无后」诸位也要记住,不是没有子孙、没有后代,后代子孙不能够光大前人的事业就叫「无后」,「无后」是这个意思;儿孙再多,不能继承先人的事业,这叫不孝。

  我们现在看到有许多人,在这个社会上,确实创建了很好的事业,儿女不愿意继承,不愿意做他父亲这个事业,这在古时候讲这就是不孝。但是现在这个民主开放的社会,儿女不能继承,有些志同道合的人继承一样,他的事业是依旧不衰,这是孝道。自己做得再好,后继无人,这是他一生的败笔,终身的遗憾。古代帝王,不但是有大福报,他有大智慧;单有福没有慧,不能成为一个君王,一个君王决定是福慧具足。他一登基,第一桩大事情是什么?立太子。立太子的用意是什么?培养继承人,这是大孝,全心全力培养他的继承人,希望他的继承人做得比他还好。做帝王的如此,在从前治家也如此,父亲、祖父非常关切儿孙的教育,希望他们将来长大能够光大门楣,荣宗耀祖,不仅是要继承祖宗的事业,而且要光大祖宗的事业。我们最近有不少同修生病,到中国去看病,都在「同仁堂」拿药,同仁堂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他们的后代还能够维系祖宗的事业;不但能维系,确确实实他们现在是光大祖宗的事业,因为我晓得他们已经做到跨国的连锁店,在美国洛杉矶他们有分店。这是神圣的事业,仁慈的事业,真正是救度苦难众生的事业,我们不能不赞叹,不能不感激他造福社会、造福人群。

  由此可知,任何一个行业,如果后继无人,他的事业做得再好,最后等于零。我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有同修来问我,为什么我在这样的年龄,还要辛辛苦苦在澳洲去建一个道场,为什么?我很坦白的告诉大家,往年在图书馆出家的,追随韩馆长的有四十多个人,馆长往生之后,这些人都离开图书馆。还算不错,大概三分之二,他们自己都能够独立,都有了一个可靠依止的道场。但是还有将近二十个人无家可归,虽然有李木源居士发大慈悲心,让这些人在居士林安单,但是他们心理上始终有个阴影,那就是李居士在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安安稳稳在这里修行养道,哪一天李居士不做会长了,不做林长了,再换一个人了,他们又用什么态度来对我们,没有一个人敢说。因为韩馆长往生,当面交代她的儿子要继续护法、护持,她儿子没有这么做,母子都不可靠,那李居士下面的继承人怎么能叫人放心?所以居住在这里三年身心不安,我清楚,我也很难过。

  去年年底因缘成熟,我替他们建立一个道场,不是我的,我不需要道场,把他们这些人安顿在这个地方。实实在在也是馆长常常在加持、在保佑,这个道场的成立非常顺利,现在在澳洲注册为「净宗学院」,这是我们多少年梦寐希求的,没有想到它能实现。我们有这么一个妄想,但是自己没有信心,总认为这是个妄想,不可能实现的,没有想到澳洲政府居然批准我们建立净宗学院。文件批下来了,我就告诉大众,既然是学院,那将来一定要办学,要办学那你们都要做老师。所以这二十几个人当中,我就告诉他,你们现在要认真努力做充分的准备,能讲经的发心教学,不能讲经的发心护持,做学校行政工作。一所学校就是两种人,一个教员,一个职员,自己想想适合做哪一种职务,你就专心学习,弘护一体,希望把这个学院办成功。这个学院纯粹是佛教的学校,它不是教世间一般的不同科目,不是的,里面的课程全部是佛教的经论,名副其实的佛教学院,这是上天给我们的,这是佛菩萨给我们的。上天赐与的、佛菩萨给予的,我们要不认真努力、好好的修学,我们就对不起上天、对不起佛菩萨,所以务必要做到专信不犯、精进不懈、自行化他。

  学院初步的构想,因为这个学院在澳洲,澳洲还是英语的社会,所以我们在言语上分为三种,学校有英语、有华语、有越南语,现在学校是三种语言的教学,三种语言都要学习。课程,大小乘经论都有,我们虽然是净宗学院,当然是以净土宗五经一论为主,但是我们要兼顾到现在佛教的各个宗派都缺乏师资、缺乏弘法人员,我们能力能兼顾的,我们要兼顾,任何宗派里面的人才,我们一律平等的培养。如果我们自己这边没有师资,我们可以在全世界去聘请,禅宗的老师、天台宗的老师、法相宗的老师、戒律宗的老师,我们会聘请。希望这个佛学院是一个纯粹佛教多元文化的教学机构,我们这里面没有佛事,没有法会,纯粹属于教学,我们把佛教恢复到佛陀教育,定位在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意义重大。

  这有个好的开始了,我们希望有好的圆满,那就是培养继起的人才。我要不要做这个院长?我不要做,我选拔年轻的出家人,请他们来担任这个学院的院长、副院长,各个单位的纲领执事,我请他们做,我在旁边辅导,我在旁边协助。你们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帮助你,这是初创,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我们的教学采取小班制,一班学生不超过五个人,我们建校准备招二十班,二十班就是一百个学生,每一个班我们有一个老师,有一个助教,加上我们里面工作的人员,我想我们这个学校,将来在这里面活动的大概是两百多人,这样的一个团体。为什么要开小班制?我们在新加坡这些年,培训班的成就,我们教学的特色就在此地。这不是我们首创的,是古圣先贤所遗留的老办法,我们一生没有创意、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我们只是老老实实走着古人的足迹,走着古圣先贤的道路,我们采取私塾个别教导,采取这个方法。学生每一个星期至少要上讲台讲一个小时,要写一万字的讲稿,所以在我想象当中,他们学习的压力相当沉重,为什么?在语文方面,他要学三种语文,这是必修科。经论里面他可以专选一门,一门深入;一门学成之后,他可以再选一门。修学的期间我们定为普通班两年,正科班三年,研究班四年,可以拿到澳洲的学生签证。学生的来源我们也想到,我们不招生,采取推荐的方法,由世界各个佛教团体来推荐保送,希望用这个方法,我们能够得到品德、修养、学术都能有一定水平的,能够有这样好的学生;特别着重在德行的修养,真正发菩提心,真正能够做到舍己为人。我们从这里培训,也从这里选拔下一届的学院的领导人,院长、副院长、教职员,这样我们这个学院才能办得长久。不能像一般人所说的,清凉大师所讲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要学圣人。

  他底下说,「今圣人有志有能,故所作究竟」,我们要学圣人,有志有能。志在利益一切众生,志求正法久住世间;「有能」是指什么?能放弃自私自利,能放弃名闻利养,我们才能够把后人提拔上来。如果自己占住这个位子,死都不肯让人,死了之后后继无人,你的事业等于零,这个错了。我们有能力让贤,见到智慧德能比我强的,我立刻就欢欢喜喜让位。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看到,印宗法师遇到惠能大师,这是在广州,就是现在的光孝寺,印宗法师讲经,那个时候惠能大师还是居士,还没有剃头,也到这个寺庙里听经,听印宗法师讲经。坐在后面有几个听众不老实,在打妄想,看到风吹着幡动,有人讲幡动,有个人驳斥他说不是的,是风动,他们两个人争论起来,究竟是风动还是幡动?听经不老实。惠能大师看到他们两个在争执,就替他们解围,跟他讲「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两个人听了服了。

  惠能大师很会讲话,要是我讲我就不是这么讲了,我怎么说?我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你们听经不老实,何必去管风动幡动,老老实实听经重要,自己不老实,也扰乱大众秩序。能大师毕竟比我高明,这句话惊动了印宗法师,印宗法师下座之后,对于惠能就特别礼遇,向他请教:你的见解、你的说法决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这一谈之后,他原来就是从黄梅得法的五祖传人,隐居了十几年,这个时候才发现。印宗法师非常欢喜,向他讨教,然后惠能大师在那边剃头出家了,印宗法师是他的剃度和尚。可是印宗法师了不起,把他剃了头之后,回过头来再拜他为师父,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把这个位子让给惠能大师,这是什么样的胸襟?什么样的心量?所以能大师的成就,就是印宗法师的成就。印宗退下来之后当护法,把弘法的使命交给惠能大师,弘护密切合作,中国的禅宗于是发扬光大,在佛教里面影响了一千多年,到近代才衰落。这就是圣人「有志有能」,所以他做的事情是究竟圆满,我们在这里要学习。

  大师在这里说得好:「世人以人随欲,不能兼亡」,一句话把我们世间人毛病全都说穿了。世间人为什么不能?为什么有开始没有圆满?是世间人随顺自己的欲望,随顺自己名闻利养的欲望,这就难了。不能够尊贤,不能够让贤,自己永远抓得紧紧的,所以到他死了,也就一切都完了,没有继承人,完了。家,家亡了,事业,事业也完了,这是我们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看得太多太多了,只有一代没有两代,清凉大师在这里一语道破。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冷静细心多想想,圣贤的事业,在一个家庭,他这个家庭世世代代传下去,孔老夫子孔家传了七十多代,代代都有贤人,我们如果随俗说,代代都有好人。再看看我们佛门,佛教在中国,大小乘总共十个宗派,各个宗派有没有传人?传人是有,我们常看传法,哪个出家人是哪个宗派里头多少代的,都有一个法眷,传法。我还听人家说现在传法它不是法,这个传法是可以买的,譬如我是第二十代,底下二十一代我可以传给你,但是需要多少钱,你拿多少钱来我写个法眷传给你,这个罪过我就不晓得怎么算法了。

  古人传法确实是有修有证,传法是给你做证明的,证明你确实开悟了,你是底下一代祖。达摩到中国,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传给慧可,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惠能,这五代都是单传。到惠能大师不传信物,衣钵不传了,传法,惠能大师传法四十多个人,这四十多个人都是禅宗的第七代。过去的承传必须得祖师印证,确实是开悟了。现在传的这个法眷,我就不知道凭什么,如果果然是像一般人传说的,是凭金钱,那就不得了,这是真正佛在经典上说的「裨贩如来」,果报在阿鼻地狱,这是把整个佛法毁灭掉。古人这个承传实在讲就是师承,我的法跟哪个老师学的,哪个老师给我印证,我就是他的法子,必须要得到印证才行,没有经过印证还不算。

  我们今天这个第五届的同学,这个月底举行毕业典礼,会长昨天晚上回来了,今天晚上约我见面,我们要谈的是什么?印证,给我们第五届同学做印证。印证的工作怎么作法?播放同学们讲经的录像带,老师、同学们、信徒们,我们都欢迎他来看,我们大家看,看到我们满意不满意?如果我们都觉得满意,这就是给他印证,他可以毕业了。我们今天的传法就是发培训班的毕业证书,我们认为你的修学达不到这个水平,我们毕业证书不发给你,绝对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大家的意思,现在讲民主。从前要一个老师认定那就可以了,现在我不这样作法,我是让所有的老师、同学统统参加,我们来看,每天我们选一段时间,我跟会长两个商量,我希望他也来参加,这样才公平。

  我们读这一节经文,读清凉大师的开示,我们感触太深了,我们要怎样学习?末后这一句说,「今有慈有愍,故令物喜。谓十波罗蜜,无不究竟。四无量心,令物欢喜。」我们有没有慈悲?有没有怜悯?慈悲怜悯一切苦难众生,慈悲怜悯挽救正法,确确实实能够舍己为人,见贤能让。如果自己有智慧、有能力、有担当,当然是当仁不让。如果这个「仁」字变成「欲」,我自己的欲望,为了我的欲望我不让,那这个欲跟仁怎么分别?如果是「当欲」他就没有利人的心,也不会培养接班人,也不会尊重贤德之人;那个当仁不让的人,他知道现在这个事情非我做不可,没有人能够代替,他在这个位置上他决定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来做他的接班人,这个人是真正当仁不让。用心不相同,行事有差别,我们从这个地方去观察,志士仁人必定得诸佛护念,决定得天龙善神拥护。志士仁人所作所为,绝不居功,事业怎么成就的?众志成城,大家的智慧、大家的力量做的,决不是我一个人做的,这是仁人。要是从欲望来的,那他这个功是自己居的,我的功劳,我做的,「他们有什么能力?」那个心态完全不相同。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是不是真正有慈悯心,还是具足强烈的欲望,强烈的贪瞋痴慢,一眼就看穿了。

  《华严》用十表法,所以讲「十波罗蜜」。通常大乘经里面都是讲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跟十波罗蜜只是在条目上有差异,内容上没有两样,这个要懂得。十波罗蜜从哪儿来的?是把六波罗蜜里面「般若波罗蜜」再细说,把这一条再分开,分成「方便」、「愿」、「力」、「智」,在六波罗蜜里统统把它合成一个,都在「般若波罗蜜」里,所以只有开合不同而已。总而言之,般若智慧有权有实。实是根本智,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方便、愿、力、智,都属于后得智,也叫权智,我们一般讲善巧方便,你对人对事对物,你所用的方法全是出于智慧。《般若经》上常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就是般若波罗蜜,是实智,真实智慧;「无所不知」是应用,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时候是无知。无知是本,无所不知是末;无知是实,无所不知是权;无知是体,无所不知是用;无知是理,无所不知是事。因此这样的人做事情才有始有终,才能做到究竟圆满,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他才真正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如果没有慈悲喜舍,怎么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

  菩萨的德号意味深长,「周遍游览」,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周遍游览?没错,释迦牟尼佛没有在一个地方说法,哪个地方有缘哪里去了。一部《华严经》七处九会,《华严经》讲经的场所七个地方,不是在一个地方,举行了九次法会。方山李长者他有《华严经》的注解叫《合论》,他的说法跟清凉大师不一样,贤首、清凉都是主张七处九会,方山李长者他说的是十会十处,说得也有道理,十代表圆满。释迦牟尼佛讲《华严》开了十次会,在十个处所,周遍游览。因为这是究竟圆满的大法,说在哪一处讲,这是不合理的。究竟圆满大法在哪里说?尽虚空、遍法界,哪里有缘在哪里讲。佛法是因缘生,讲的时间长短,都看缘分,并无定法,「所作事皆究竟」。《华严经》上,会会都圆满,每一会里面实在讲又有许多小会,像我们现在看到的主方神,这是一会,大会里头有小会,没有一会不是圆满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将主方神长行介绍完了,下面是偈颂,我们同样用这个方式把这一章讲完。到下一章,底下一章是主空神,我们讲解的方式要改变,速度要加快,希望我们在三年,用三千六百个小时能把这部《华严经》讲圆满。主方神以前我们是细讲,主空神以下我们虽然不能像前面这样细讲,也一定把它的精义充分来发挥,希望我们学习的人都能够把这些道理、教诲落实在我们生活上,我们得到真实受用。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