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s忒修斯之船结局:人民网—人民日报: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8:26:20
人民日报: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主持人  刘维涛
河南省嵩县德亭乡老道村的小学生们第一次踏着平坦的水泥路去上学。10年来,交通部在洛阳西部山区扶贫,为当地城乡统筹发展作出了贡献。
孟仁泉摄
我国人均GDP按汇率算已经达1000美元以上,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就业结构变革的加速期,也是工业反哺农业、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的时期。
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然存在,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仍然突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工农、城乡关系,已经成为繁荣农业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乃至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在于,长期稳定地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全国政协委员  林毅夫
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最主要问题是农村发展水平低,而农村发展水平低的核心问题是农民收入水平低。要提高农民的收入,不能单靠增加农业生产。农产品的价格弹性大,增产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很多,造成“谷贱伤农”。
要长期地增加农民的收入,最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农村劳动力逐渐、大幅度地转移到城市来的政策环境,因为劳动力转移出来,就从农产品的生产者变成需求者,供给减少了,需求增加了,农产品的价格才能提高。要创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就要在城市里多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而发展中小企业关键是使它们在金融方面得到有效服务,能够给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是地区性中小银行,因此让它们发展就显得很重要。劳动力要流动,除了在城市里要有就业机会,还必须让农民有能力在城市就业,这就非常需要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和职业培训水平。
应该形成全国统一市场,让东部退出粮食农产品的生产,这样就会给中部粮食主产区创造更多商品粮需求,商品粮价格就能维持较高水平;同时东部对矿产需求增加,就会给西部产区创造市场。要建立这样的市场,应该制定一个全国农用地向非农用地转移的配额,分配到各省区,允许配额拍卖。东部向西部购买,农业生产就会向中、西部集中。同时配额拍卖,也为中、西部提供资金。
加速科技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投入。要保证让农民的商品率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加大科技投入。
发展城乡良性互动战略
全国政协常委、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  赵勇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实施城乡良性互动战略。
要把城乡良性互动战略确立为一项新的国家战略,使这一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一同实施,形成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有效结合的浓厚氛围。
要建立城乡良性互动预警机制。运用城乡良性互动理论建立评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状况新的指标体系。除借鉴国际上的计算方法外,应充分考虑我国城乡之间的购买力分布、城乡产业结构、城乡市场需求平衡以及二元结构的动态发展等,引入新的修正系数,以建立和确定城乡良性互动的预警指标,分季度或年度由权威部门发布,以及时把握城乡关系现状和走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要制定有利于加速城乡良性互动的政策措施。在财政政策上,确保财政支农力度刚性增长,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产业政策上,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着力扶持建筑业和制造业;在体制改革上,要积极推进税制和户籍、土地管理制度等改革。
要大力扶持农村各类市场、社会主体发展壮大。应大力培育发展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使农村各类市场主体充满内在活力。
抓好几个“统筹”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  任玉岭
城乡发展中的不公平现象造成了城乡差距的日益拉大。如不打破城乡间的壁垒,农村难以发展,社会也难以稳定。为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一定要改变以前“城乡两策,重城抑乡”的思路,针对存在问题调整政策,向农村倾斜,以促进二元结构的淡化和转变。在城乡统筹的大循环中,做好以下工作:
要进行几个“统一”。统一城乡税收标准,减轻农民税收负担;统一城乡贷款利息,增加针对农村的贷款资源;统一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让农民有病不敢进医院成为历史;统一城乡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支持,保证教育均衡发展;统一城乡户籍,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一就业制度,彻底开放城市劳力市场,在工资待遇上逐渐拉平城乡差距。
要抓好几个“统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当前应着重抓好农村道路的建设,强化对农村道路的投资和管理;统筹城乡财政投入,应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统筹城乡市场经济,向农村引入市场机制,发展农村公司制的合作组织,发展订单农业;统筹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统筹土地使用,制定土地转让法律,使农民得到足够的补偿;统筹社区建设,改善农村环境,进行村庄的合理规划。
调整结构 加大农业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  段应碧
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关键是要下决心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和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向农村倾斜。去年,国家财政支出中农业占7.2%,国家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中农业占5.2%,乡镇企业占4.8%,同农业基础地位很不相称;国家基本建设投资中,虽然农业比例较大,接近30%,但其中70%是国债资金,很不稳定,并且大多用在大江大河治理等项目上。不下决心对三个结构调整,目前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的趋势就不可能扭转,建议:
建立政府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各级政府都要做到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新增财力要向“三农”倾斜,中央提出,教育、文化、卫生新增事业费主要用于农村,可以考虑明确规定比例。
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调整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的提取方式和提取比例;建立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调节机制,从主销区筹集一些资金,用于主产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
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农村。改革农业发展银行,使之成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恢复农业专项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由农业发展银行按政府意向操作,财政负责贴息。
《人民日报》 (2004年11月26日 第十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