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qq保护模式:制度创新引领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1:24:22
制度创新引领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

2011年02月14日 15: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T|T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2007年,成都市获批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首次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都的统筹城乡实践,在2003年就已经开始。

7年多来,成都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初步形成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和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开创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川西平原自古广袤富饶,美丽的乡村田园与繁华的城市交相辉映。近年来,成都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日渐成形。

改革意味着突破。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认为,综合配套改革更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利益格局、方式方法的深刻变革。正是种种制度创新,初步改变了成都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的面貌,缩小了川西平原地区发展差异,缓和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引领着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

率先实现城乡全域规划

2003年统筹城乡发展伊始,成都市就确立了规划的龙头地位,将科学编制规划、刚性执行规划作为科学发展和依法行政的基础,全面破除规划的城乡二元观念和体制,率先将城市与农村统筹规划,使科学规划覆盖城乡全域,引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基础设施与产业布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汶川大地震后,成都市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组织了3次大规模的规划“大会战”,4000多名设计人员按照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和共享性的“四性”原则,为全市580个重建新居描绘规划蓝图。

彭州市磁峰镇鹿鸣荷畔,蓝天白云碧水萦绕,红花绿草荷影重重。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内,受灾群众带着重新燃起的自信和满足喜迎着八方游客。

崇州市街子镇高墩旅游小村,荷塘旁垂柳摇曳,石桥下溪流潺潺,新居外院落相连,巷道边绿草成茵。依托新川西旅游环线,高墩旅游小村正在建设一座渔藕共生观光农业园,发展乡村旅游。

……

一座座规划有序、风景旖旎、产业特色明显的村镇在川西坝上拔地而起,遍地开花。

成都市还着力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将城市规划管理局调整为城乡规划管理局,将原成都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在区域中心镇设置规划管理所,在乡镇配置乡村规划师;并设置成都市规划执法监督局以及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督察管理工作。2007年,成都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和“统一规划、属地管理、分级审查、强化监督”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2010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城乡规划法规与标准规范体系。

按照“全域成都”理念和国家、四川省主体功能规划定位要求,成都提出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市划分为生态及旅游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和提升型发展区。在全市域1.2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形成成都平原区、龙门山和龙泉山旅游发展带、城市三个圈层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基地“一区两带三圈四基地”的空间发展格局。2009年底,成都市编制完成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并相应地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形成支撑现代田园城市战略定位、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功能格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