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最大黑社会于洪:茶 叶 深 加 工 生 态 园 区—— 关于我市茶叶深加工产业的调研和对策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6:44:31

茶 叶 深 加 工 生 态 园 区
—— 关于我市茶叶深加工产业的调研和对策探讨

毛小弟(平湖市环境保护局)

         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既有利于提高杭州知名度和美誉度,又造福于茶农、饮茶者和人类健康。杭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地理、产业等众多优势,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将极大地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增添新的亮点。目前,杭州在整合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等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茶文化节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初步在国内市场打响了“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品牌。并努力将杭州培育成为中国茶的展示、检测、信息、培训中心。 

但是,如何进一步在国际上推广以“龙井茶”为代表的高档绿茶品牌,在国内外形成一种以饮用绿色、健康、环保绿茶为时尚的风气,抢占和扩大国内外茶叶市场的份额成为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关键。因此,必须在我市进一步开展茶叶的深加工技术研究,使之尽快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让我市茶农进一步得到实惠,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杭为茶都”品牌奠定坚实基础。笔者作为民革杭州市委会调研组主要成员,参加了对市农委、西湖区龙坞乡及有关生态村镇和茶叶深加工企业的调研,于今年1月中旬撰写了题为《建议发展茶叶深加工产业打响“杭为茶都”品牌》的调研报告,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同志作了两次批示,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赴现场调研,提出解决意见。市、区农办在春节期间由主任带队赴调研报告中反映的我市惟一的一家茶叶深加工生产企业——杭州茗宝食品有限公司听取企业发展意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急需解决的土地、资金、能源等困难,我市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的“瓶颈”打破有望。

市委、市政府在打造“杭为茶都”品牌中,已将茶产业、茶工业游等内容提高到相应的高度。因此,如何结合全国倡导的循环经济、我市将推展的茶工业游概念,高起点、理想化构建茶叶深加工生态园区,已提上我市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

1“杭为茶都”与茶叶深加工产业

1.1 “中国瓷都”之争启发录

谈到发展茶叶深加工产业与打响“杭为茶都”品牌关系,立即让人联想到与“茶”争“CHINA”的音译的“瓷”——尘埃尚未落尽的“中国瓷都”之争。千年皇家御用瓷江西景德镇虽以生产高级工艺瓷在国内外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但由于长期形成的不屑于生产工业瓷,在普通民用瓷的创新开发和生产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其市场占有量和产值的提升。其结果是:2003年4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分别授予福建德化为“中国瓷都”、浙江龙泉为“中国青瓷之都”、河南禹州为“中国钧瓷之都”、福建永春为“中国陶瓷灯饰之都”。2003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河北唐山陶瓷博览会上,授予唐山市“中国北方瓷都”称号。2004年4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又将“中国瓷都”称号授予广东潮州,闻名遐迩的景德镇却榜上无名!其原因是陶瓷产值阻挡了景德镇“封都”之路:景德镇陶瓷业去年产值约20亿元,只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而潮州陶瓷年产值117亿元,出口额据称是6.43亿美元。同样,与佛山、德化等产瓷区每年过百亿元的产值相比,景德镇陶瓷产业所占比重也不大,总量也比较小。

杭州虽在2005年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上获得了“中国茶都”的称号,但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却决定了必须以产值和市场占有率等实力说话。单凭高档龙井打天下,“皇帝女儿不悉嫁”,难免曲高和寡!加上龙井茶产地面积有限,制假售假成风等负面影响,可能难撑昔日风光。上世纪80年代,浙江是全国茶园面积最大、产茶量最多的省,最高时年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故有“国人四杯茶,浙江占其一”之誉,为全国茶叶的保障供给和出口换汇作出过不小的贡献。如今浙江茶园面积落在云南之后,产量又略输福建,茶叶批发市场规模不如广州、北京和济南等。杭州作为绿茶之乡,发展茶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杭州茶产业发展必须早日跨越了单纯扩面积、增产量的粗放经营阶段,步入了茶叶深度加工开发和创建自主茶叶品牌时代,促使茶叶消费走上生活必需型和文化享受型并举的道路。

1.2我市发展茶叶深加工产品的现实意义

据市农业局介绍,2004年我市全年茶叶产量为18598. 8吨,其中春茶产量为10539吨。而据我们实地走访西湖区主要产茶区,据茶农实际经验估算,我市夏、秋茶总产量应高于春茶,但由于农药残留量高,不符市民饮用习惯,采、炒成本过高(不采又影响春茶产量)等因素,将采摘的鲜茶就地丢弃,成品大多数以极低廉的价格(新茶不足10元/斤、陈茶4元/斤以下),销往外省。因而没有发挥出龙井茶等高档绿茶应有的品牌优势。

茶叶深加工是指利用秋茶等低档茶的鲜叶、外地成品茶叶为原料,或用茶叶的废次品、下脚料为原料,利用先进的萃取、提炼技术和手段生产出含茶制品。含茶制品可能是以茶为主体的,也可能是以其他物质为主体的。其意义在于:

一是充分利用茶叶资源,发掘茶叶剩余价值。很多的低档茶和茶末、茶梗等茶下脚料和废弃物没有直接的市场出路,而其中又有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它们进行深加工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为人类造福,企业也可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二是丰富市场产品,培育国际饮茶习惯。茶叶全身都是宝,但对国内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的现代人来说,已经不满足茶叶仅仅是“干燥了的树叶”的产品形态,人们需要丰富化的茶制品;对国外尚未形成饮茶习惯的人群,必须用一种全新、便捷的茶叶深加工制品的来满足其要求。

三是有利于培养我国青少年的喝茶习惯,抵御碳酸饮料等垃圾饮料的诱惑。我国的中小学生有3亿多,在校学生要喝茶确有诸多不便。茶叶深加工企业要大量生产速溶茶、茶浓缩液、瓶装茶等。喝茶时间可选择在课间,每天定时喝茶,每天规定一定的量,有益学生的健康。加强宣传力度,使喝茶有益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是全方位开拓茶叶的饮、用功能。茶叶的许多功能或功效不能够在传统的冲泡方法中得以利用。将茶进行深加工,可以有方向、有目的的利用这些功能。同时在深加工中也与其他的物质相配合,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是茶叶深加工技术能充分利用大多数农药残留不溶于水的特性,有效消除国内外饮茶者中“谈虎色变”的农药残留量。

卫生部2003年全国茶叶卫生质量监督抽检结果,杭州龙井茶又因含铅项目指标超标而栖身不合格产品之列。上海媒体称,“申城市场三分之一茶叶中含有铅污染”,“铅缓慢积攒易致老年痴呆”,这些信息的传播使广大消费者对饮用龙井茶的安全问题极为担心。据陈宗懋院士介绍,茶叶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铅的问题。铅一是茶树从土壤中吸收,尤其在土壤日益酸化的情况下,铅的溶出率逐渐增加;二是从汽车尾气中排出的铅构成空气污染,逐渐沉降到茶树上;三是肥料中含有的铅,特别是磷肥。

六是严格茶叶深加工产品的质量管理,通过国内外权威机构质量认证,使茶叶深加工产品中的各项指标能达到最严格的欧盟标准,打破欧美西方国家中在农产品进口普遍存在的“绿色壁垒”。

2003年,我国的茶叶种植面积世界第一(108万公顷),产量世界第二(72万吨),出口量世界第三(25万吨,今年已下跌到第四位)。从1999年7月1日,欧盟实行新的茶叶检测标准,新农药残留量标准从原来的6项指标增加到63项(到2003年已增加到196项)。新标准的实施马上影响我国的茶叶出口。按照新标准,我国大批出口茶叶超标,已经出口到欧洲口岸的因超标被退货,欧盟甚至提出“龙井茶暂不得进入欧洲市场”。其实质是遇到了“非贸易壁垒”——农药残留和含铅过高。而茶叶中铅超标又与我国制定的标准要求高于欧盟标准有关。目前,每千克茶叶含铅标准,日本25毫克/公斤,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家为10毫克/公斤,欧盟5毫克/公斤,中国是2毫克/公斤。欧盟技术人员回答被退货的(含铅指标在每千克2—3毫克间)茶叶理由是:怎么能让你们自己国家不合格的茶叶出口!由于欧盟实行新的标准,也由于我国定的标准过低,致使我国茶叶出口遭遇滑铁卢,大批茶叶质量指标不合格而遭退货或取消合同,这严重影响了我国茶叶的信誉,影响了我国茶叶生产与销售。

但利用茶叶深加工技术中的浸出工艺,铅的浸出率不到3%、农药残留几乎均不溶于水。如将速溶茶粉按每克加500升水还原成茶汤计算,每升茶汤中的铅含量已难以检出。而我国饮用水含铅标准含铅30微克/升,国际饮用水标准为50微克/升。”

1.3我市茶叶深加工产业现状

我国速溶茶粉生产为代表的茶叶深加工产业初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1996年因应国际市场的需要,产品生产和销售逐渐走上正轨,目前,在国内有主要有福建、广东、湖南、北京和我省衢州及我市余杭区的6家生产企业,其中始创于1995年的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速溶茶生产基地,年产速溶茶近3000吨,占据中国市场近80%的份额。

位于我市余杭区闲林镇和睦村的杭州茗宝食品有限公司,于2001年6月建立。目前,已形成速溶红茶粉、速溶绿茶粉、速溶铁观音粉、速溶龙井茶粉、速溶蒸青茶粉、等速溶茶粉系列产品和茶多酚的生产能力,产品注册商品为“百叶”。固定资产382万元,总投资为660万元,生产工人40多名,企业年生产能力为500吨,2004年实际生产速溶茶粉系列产品285多吨,总销售额1100万元。产品已通过出口商检、美国FDA、ISO9001标准认证,最近还通过了国际犹太食品、杭州市食品标准认证,为打开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犹太市场和人数众多的阿拉伯市场奠定基础。产品主要通过省外贸公司销售到美国、日本及欧盟市场。并有少量作为果茶、奶茶的添加剂在国内销售。

据该公司介绍,以速溶茶粉为主的茶叶深加工产业,由于属新行业、新产品,技术要求高,准入门槛也较高,客观上形成了生产企业少、销售市场大,相互之间竞争相对较小。该公司由于建厂时间相对较晚,充分汲收了前人经验,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扶持下,改变传统低档茶叶生产速溶茶的方法,利用靠近产地的优势,选用西湖龙井片、浙江有机绿茶企业等中档茶叶为原料,采取中低温一次性抽取、膜浓缩和单效真空浓缩相结合,低温喷雾干燥等先进工艺,产品质量稳定。目前,可达到每5公斤绿茶干叶提取1公斤成品、每7—8公斤红茶干叶提取1公斤成品的先进水平。产品中茶多酚(具有高效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及抗氧化、抗肿瘤、抗幅射、放化疗升白的能力)含量达40%以上,同时还保留了茶叶天然香味和汤色,并具有良好的冷溶性。

1.4我市发展茶叶深加工产业遭遇的“瓶颈”

据我们从市农办了解,“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口号在我市引起社会各界的欢迎和拥护。在对茶叶深加工产业尚未形成政策扶持措施前,市农办对该公司提供农产品加工贴息、余杭区政府确定该公司为2005年区级农业龙头企业。但我们在茗宝食品有限公司调研中,发现在良好的发展势头下,遭遇到发展中如何突破“瓶颈”的问题:

1.4.1周边环境:该公司位于我市有“黑三角”之称的闲林镇和睦村,尚未关停的水泥厂、沥青拌和厂等排放烟尘和长年不断的道路施工扬尘,对空气环境要求较高的食品加工级企业构成影响;紧贴厂区的运河金家滨河水长年黑臭,使上门洽谈的有大宗订单客户望而却步。同时,企业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1.4.2厂房场地:该公司于2001年租用余杭区闲林镇睦村私人废弃厂房、场地,租期六年。该公司至今用于厂房新建和修缮上的投入已达100多万元。但由于厂房、场地没有产权,以及场地偏僻、与周围民居间距太近等原因,已没有大发展余地。美国一家公司曾来厂考察并要求每年包销1000吨产品,但该公司目前无生产能力而回拒了这一合同。

1.4.3销售和资金:由于该公司产品以通过省外贸公司外销为主,实际上成为其生产基地,销售渠道、产品定价、资金回收等基本掌握在省外贸公司。难以直接打出自己的杭产品的品牌,客观上无法发挥“杭为茶都”效应,也决定了资金结算滞后。加上该公司厂房、场地为租用性质,难以取得银行贷款支持,导致公司经常存在运转资金不足,对一些质量、价格合理的茶叶原料难以大量储备。

1.4.4配套企业:该公司目前年产生茶渣1500吨(折成干物质),因无配套的生产企业,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目前除作为饲料厂、蚊香厂作原料,村民作枕芯外,大多作为周围农民的有机肥或废弃物填埋。

该公司近来还为缺少配套的包装企业的困扰,目前只能提供50公斤初级包装的各类产品。据该公司介绍:近来国外不少经营食品、饮料的大型的公司经理来厂要求提供每包一克装的小包装速溶茶粉样品,直接进入超市销售。但由于该公司无配套包装能力、设备,需要临时联系相关厂家。

2茶叶深加工产业生态园区与循环经济

2.1循环经济理论在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的运用

2.1.1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后,发展循环经济被认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是把清洁生产和旧物再用或废物再生资源融为一体,通常包括资源开采者、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旧物再用或废物再生资源者,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循环经济一般包括3个不同而又有序衔接的的层面:

一是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即企业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采取新的设计和技术,将单位产品的各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限定在先进标准许可的范围之内。

二是区域层面的“中循环”。即工业园区按照生态产业链发展的要求,将一系统彼此关联的生态产业链组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和产业间的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减少和杜绝废弃物的排放。

三是社会层面上的“大循环”。即整个社会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则,实现清洁生产、干净消费、资源循环、环境净化。

2.1.2生态工业园区的定义和实验

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制定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将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定义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国内正在开展的工业园区中,于2001年正式启动的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园区是最典型的案列。该园区以贵糖(集团)股分有限公司为核心,目前形成两条较完备的工业产业链,一条是甘蔗制糖,蔗渣造纸。并对纸浆生产中产生的废碱回收再用;另一条是利用制糖中产生的废糖蜜制作酒精,用酒精废液生产甘蔗复合肥出售给蔗农用于蔗田施肥。在生态工业园的物流中没有废物的概念,各环节实现充分的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园区由蔗糖系统、制糖系统、酒精系统、造纸系统、热电联产系统和环境综合处理系统组成,各系统内分别有产品产出,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相互衔接,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闭合的生态工业网络。

虽然目前我国对循环经济重要性已提到很高的位置,并已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但要真正实现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和社会层面上的“大循环”,都有着其各自的局限性或难度。我市企业层面的“小循环”一般停留在以“三废”综合利用为主的被动循环上,且受制于循环圈太小、内部缺乏相应的“产业循环链”而容易断裂。在我市倡导的“茶为国饮,杭为茶都”中导入循环经济、茶工业旅游概念,实现完美结合,有助于改变我市茶叶生产中的毁林扩大茶园、滥施农药、化肥,在龙井茶主产区开办“农家菜”引发的汽车大量涌入产茶区导致铅含量进一步超标等不利局面。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有效途径。我市通过创建茶叶深加工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率先实现在区域层面上的“中循环”,可以引导社会层面的“大循环”循环和更多企业层面的“小循环”建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有将成为我市率先实现生态市目标的亮点工程。

2.2我市茶叶深加工生态园区的理论构想

针对我市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中遭遇的“瓶颈”问题,按照循环经济理论构建茶叶深加工生态园区,在区域层面上实现企业间的能源、废物循环利用,将是理想的、必然的选择。由于与我市倡导的“杭为茶都、茶为国饮”和“茶工业游”的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对茶叶深加工产业的重视和支持,以及企业自身的积极性,我市茶叶深加工生态园区构想,其外在表现为全新规划、内在实质将紧扣资源循环的主题。

2.2.1茶叶深加工生态园区是一个构想中的园区,将以生态工业、工业旅游的理论和方法,从无到有进行建设。主要吸引与环境友好的茶叶深加工上下游企业入园。通过创建较完美的基础设施、并预留适当的发展空间。企业之间进行工序串联及废渣、废水等交换。按照生态工业园区和工业旅游的要求,进行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出循环产业链,筛选和提出入园项目(包括工业项目、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制定项目入园指南,制定配套的鼓励政策和管理措施,设计相应的支撑体系。

2.2.2在茶叶深加工园区构想中,有意识地引进和形成“循环产业链”。运用茶叶深加工这一“关键种企业”理论构筑企业共生体,有意识地引进“补链”的关键种企业和其它企业,借鉴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及食物网理论,构筑生态产业链,实现生态工业园区“减量、再用、循环”的目的;构建内部物质循环生态产业链,促使工业园区内部达到物质传递、供应、副产品交换;建设水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根据水的质量等级:纯净水、饮用水、洗涤用水、景观用水,达到循环利用、分级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利用效率;企业层面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1认证,加强企业和园区的绿色管理,建立信息平台,及时交流和反馈信息。

2.3我市茶叶深加工生态园区理论体现

虽然,茶叶深加工本身通过对夏、秋茶等低档茶的深度加工,达到了减少浪费、提升附加值的循环经济初步目的,但在茶叶深加工生态园区创建中,还必须充分注重协调好以下各方面的关系:

2.3.1充分开拓茶叶深加工产品的主业——速溶茶的生产规模。在茶叶深加工生态园区建设中,茗宝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扬表示:在落实合适地块后,立即自筹资金,严格按照药品GMP生产标准和“清洁生产”的要求进行主体厂房的建设和工序设计。在迁建原有的500吨生产线基础上,首期按国际标准建成二条共1000吨生产线,在短期内形成1500吨生产能力,达到或超过国内速溶茶生产规模前列的水平。

2.3.2同时开展上下游配套生产企业的招商工作。尽快形成与茶叶深加工主业循环的、完备的“产业循环链”。主要吸引茶叶炒制企业,艺术靠垫和保健枕芯生产企业,牙膏生产企业,包装纸和餐巾纸生产厂,复合肥生产企业,茶叶深加工产品包装企业、饮料生产企业等入园。

茶渣目前作为饲料厂添加剂、蚊香原料、密度板的填充料等使用,但由于这些厂家生产中异味较难解决,因不符合园区内企业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的设置原则,也不符合“工业游”的观赏性要求,一般不拟招收此类企业入园。只有在茶渣产生量大时可建议外运代为利用。

2.3.3按照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将可能产生污染噪声的电机房等设计为地下或半地下式,以隔绝噪声;参照东方通信公司采用的、集污水处理和景观功能为一体人工湿地技术,将冲洗、生活污水统一收集,进入人工湿地处理,以形成园区主要景观区。

2.3.4建立生物质为主要燃料的备用锅炉房,作为缺电时对园区企业的集中供热、供汽和发电补充能源。其原料由主要不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较高的茶渣,园区绿化中修剪下来的树枝,周边山林中清理的死残茶树,旅客餐饮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等作为原料,提供廉价的、可再生的绿色能源。

2.3.5应选择靠近龙井茶主产区、风景旅游线路附近、山林保护或绿化状况较好的、相对封闭的丘陵半山坡地作为建区首选地。最好是已完成“三通一平”的闲置工业园区。其理由之一:靠近主产区可以在夏秋茶产季,或在雨水连绵的春茶旺长时,直接收购鲜叶作为原料,榨汁可保存更多的有效成分,与浓茶汁配比后灌装瓶装水;理由之二:有利于纳入常规风景旅游线路。开展茶工业游,游客可参观和参与采摘、炒制及深加工全过程;理由之三:相对封闭的环境可形成“小气候”,免受周围大气、地表水和噪声影响,使游客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可充分利用山坡地的高度差合理安排各厂区,使自备水源、污水形成无动力自流,减少能源消耗。

为加快我市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现有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还应制定茶叶深加工生态园区的项目入园指南,制定配套的鼓励政策和管理措施,设计相应的支撑体系,以起到典型和示范作用。

3我市茶叶深加工生态园区的循环路径

茶叶全身都是宝。茶能清热解毒,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之功效。现代生物化学和医学研究证明,在茶叶的化学成分中,有机化合物约有450种以上,无机矿物营养元素不少于15种,由此可见,茶叶对人体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理作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绿茶还具有防龋齿、杀菌、抗病毒、抗过敏、防辐射、保护肝脏、抗气喘、消臭解毒等功效。按科研部门取样分析和企业测算,提取茶粉后的茶渣中含有的各种对人体有效成分仍保持在25%以上。

茶叶深加工园区在茗宝食品有限公司入园并完成一期投资后,其速溶茶粉将达到年产1500生产能力,生产的速溶茶粉除作为其它生产厂家的原料销售外,还必须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不同的消费习惯、需求,同步开发如茶包、茶糖、茶片、茶汁等民用终端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根据其原料茶和提取物比例为:绿茶5:1、红茶和其它茶粉6—7:1的水平,按目前绿茶粉和其它茶粉2:1的产品结构,年产1500吨速溶茶粉,其茶渣(折成干物质)产生量将达到7000吨以上。因此,对茶渣的充分综合利用,是茶叶深加工生态园区能否创建成功的关键的核心。

3.1茶渣分类利用

园区完成一期建设后,茶渣的闭环循环利用,将是生态园区能否成功运作的关键。由于速溶茶粉生产中需要对成分浓度不同的原料茶进行拼配,其原料茶中的农药、重金属残留量虽基本达标或超标不大,但在循环利用时,仍需对来自不同产区、农药和重金属残留量不同的茶渣进行监测分析分类,按食品、日用品的不同标准给予合理利用。

3.1.1主要来自污染较少的高山绿茶、无公害绿茶的茶渣,由牙膏生产企业进行科学配方,利用绿茶的防龋齿、杀菌、抗病毒、抗过敏、消臭解毒功效,研磨作高级儿童牙膏的填充料,替代原牙膏中对人体不利的膨润土等填充料,即使儿童误吞了牙膏还会造成不良后果。

3.1.2主要来自龙井茶等名优茶产区的茶渣,利用绿茶的杀菌、抗病毒、抗过敏、防辐射、保护肝脏、抗气喘、消臭解毒功效,由保健艺术品生产企业干燥后作为灌制枕芯、靠垫的原料,制作品牌保健艺术品,以提升名优茶的美誉度。

3.1.3普通产区的绿茶渣,利用绿茶中具有杀菌、抗病毒、抗过敏、防辐射、保护肝脏、抗气喘、消臭解毒等功效。由茶包纸和餐巾纸生产厂与回用的包装纸边料角配比,制作茶叶餐巾纸。

必须指出的是:由于造纸厂的制浆污染量大,进区的包装纸和餐巾纸生产厂应为外购纸浆,以生产茶包纸;茶包纸的边料角和废料掺入一定比例的绿茶渣,生产绿茶餐巾纸。

3.1.4经监测农药、重金属残留量一般超标的茶渣,与生物质燃料锅炉房产生的草木灰为主的废渣,配比混合,由复合肥生产企业生产高档有机复合肥。

3.1.5经监测农药、重金属残留量超标较严重的茶渣,送入生物质燃料锅炉房与一般生物质燃料一起焚烧,通过高温处理,减低或消除其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残留量。

此类茶渣也可按照目前的制作蚊香原料、密度板的填充料的方法合理利用,但由于蚊香、密度板加工过程产生气体污染,不属于与环境友好的企业,对开展“茶工业游”有负面影响,应该杜绝此类企业入园。

3.2污水处理和综合利用

茶叶深加工生态园区通过形成水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达到分级利用水资源,以提高水利用效率。

3.2.1园区内的生产用水采用市政供水,在进行反渗透膜处理后,达到纯净水标准后使用。

3.2.2提取茶粉后含茶汁的水目前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排放。园区建成后,将提取茶粉后的茶汁水与第一道生产工序中产生的浓茶汁配比后,作为茶饮料厂的原料,批量生产茶饮料。

3.2.3生活污水进入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利用高度差实现自流和生物厌氧、耗氧处理,最后进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作为景观水源。

3.3园区景观和工业旅游设施建设

为配合开展茶工业游,道路交通,城镇基础设施,现代化茶叶和中药材分析实验室,旅游设施、通讯网络等建设,都必须事先规划。

3.3.1结合园区建设,在厂房内部设置与生产场所玻璃隔绝的专用参观通道。按照清洁生产理念,增大天窗,加大自然光照射面积,减少人工照明,让游客和参观者了解茶叶深加工产品生产过程,全面提升杭产茶产品品牌。

3.3.2重点围绕污水处理和景观功能一体的人工湿地,建设旅游设施。在人工湿地种植有除污功能的沉水、挺水植物,水面放养珍禽、开辟观赏鱼类区和垂钓场所。

3.3.3利用周围的茶产区,开展现采摘茶DIY活动;建立茶叶深加工科研成果展示中心,建设商贸、特色餐饮街。展示出售园区企业生产的特色产品,开辟茶座、茶餐厅,举办茶知识讲座等。

3.3.4在园区中开辟茶树种植区,引导参观的领导、有兴趣的游客种植茶树。对种植的茶树刻石纪念,并每年安排专人采摘,将春茶、夏秋茶分别制作成新茶和速溶绿茶粉,邮寄给种植者。

英国不产茶,但却不影响英国“立顿”红茶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其销售量和市场认可度均排名世界前列。“无资源生产”是浙江民营企业家的特色之一,何况浙江拥有主要茶产地区,因此,在我市——龙井茶的主产区发展茶叶深加工具有其它地区无人能及的优势。

茶叶深加工产品还有着广阔的国内市场尚待开发。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茶叶长期被列入战略物资储备,作为边境贸易和安抚边民的重要经济手段。我国广大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一直将砖茶作为生活必需品,如果按照国外消费习惯,将砖茶制成速溶茶粉等茶叶深加工产品,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长途运输费用、延长存放时间,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和边防官兵的生活质量。因此,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前景是十分宽广的。

我相信有全国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全市大力倡导“茶为国饮、杭为茶都”良好的企业成长环境,在杭州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在政府各部门的具体帮助下,通过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一个概念、形式、内容全新的茶叶深加工生态园区不久即将我市矗立起来。

(注:该文获 2004 年度全省环保系统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