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越近况2016:湖州市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9:12:58

    湖州位于浙西北茶区,茶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安吉、长兴两县和德清、吴兴两县区西部的丘陵山区。湖州茶区山清水秀,竹海连绵,生态条件十分优越,历来是著名的优质茶产区,茶经中就有“浙西以湖州上”的论述。茶叶产业已被湖州市政府列入优先发展的优势农业产业之一。湖州又是茶圣陆羽的第二故乡,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诞生地,也是我国茶文化的发祥地。湖州产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湖州茶文化和名茶资源都十分丰富,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茶圣、茶经和贡茶”是我国茶文化史中的“名人、名著、名品”,这“三名”都与湖州息息相关,是湖州茶叶产业发展宝贵的资源。

    湖州茶叶产业的现状

    截止2009年,湖州全市共有44个产茶乡镇,茶叶产业相关从业人员17余万人;现有茶园总面积25.3万亩,采摘茶园面积22.4万亩,初制茶厂301家;茶叶年产量近1.2万吨,产值近14.2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2000余吨,产值近13.1亿元;出口茶叶3.2万吨。近年来,湖州茶叶产业发展迅速,市场供求保持旺盛。

    茶叶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与2006年(十一五)相比,全市茶园面积增加9万余亩,茶叶产量增加4300余吨,产值增加8亿元。

    茶树良种化进一步推进。目前全市无性系良种面积18.4万亩,较2006年增加9.1万亩,良种率达到72.6%,安吉县、长兴县先后被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同时,老茶园换种改植力度进一步加大,茶树良种选育、繁殖、推广体系基本健全。

    初制茶厂优化改造进一步落实。全市累计改造初制茶厂239家,占初制茶厂总数的79.4%,安吉县、长兴县、德清县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工作先进县,全市建成了10个省级示范茶厂,茶叶生产基本实现了“茶厂标准化、加工规范化、产品无公害化”的目标。

    茶叶采制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全市现有各类茶叶采制机器6557台,名优茶机制率97.9%,加工连续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一些先进机械化管理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茶叶质量安全管理进一步深入。全市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生产,目前共有无公害茶生产面积11.5万亩,较2006年增加5万亩,有机茶生产企业47家,生产面积1.9万亩,全市125家茶厂完成了茶叶企业QS认证,为进一步树立湖州茶叶品质优良、安全放心的良好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茶叶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现有各类茶叶专业组织50个,乡级以上市场23个,年交易额11亿元,较2006年分别增加24个、8个、5.3亿元,规模茶叶生产经营企业422家,其中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16家,较2006年分别增加56家、10家,同时,茶叶产业组织形式已从“公司+农户”的初级形式向“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四位一体的高级形式转变,国内外销区市场进一步拓展,茶叶市场布局进一步合理。

    茶叶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吉白茶”、“长兴紫笋”、“莫干黄芽”、“安吉白片”等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并在国内外各类茶叶评比中获奖数百次,安吉白茶蝉联了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紫笋茶被授予“浙江省优质名茶”;“安吉白茶”、“宋茗乳叶白茶”、“大山坞牌安吉白茶”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安吉白茶”在33个国家和地区注册成功,成为全省首件证明商标在国外注册的农产品。

    茶文化氛围进一步浓厚。湖州陆羽茶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开发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长兴大唐贡茶院、三癸亭、陆羽墓、皎然塔、青塘别业、忘归亭、白茶谷、白茶园区、顾渚山野生茶基地等具有浓厚“茶文化”、“茶乡游”、“休闲观光茶园”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和设施正如雨后春笋般得到开发。

    茶叶出口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随着,国内外茶叶生产加工巨头纷纷在湖州投资建厂,全市出口茶叶形成了以珠茶、眉茶等初级茶加工,袋泡茶等提升加工档次产品,速溶茶、茶多酚等茶叶深加工等多种形式共存的格局。2008年,全市出口茶叶3.2万吨,占全国茶叶出口29.7万吨的10.8%,“华大”、“塔塔”、“方路”、“茶乾坤”等项目达产后,全市茶叶加工出口规模将达到9万多吨,占到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将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重要的茶叶加工出口基地。

    湖州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

    湖州茶叶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特别是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产业规模的发展速度和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发展要求,新技术推广应用程度不高;二是现有的产业生产结构与现代农业所要求的优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茶叶资源有待进一步高效利用;三是分散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所要求的规模化、集约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量的季节性劳动力短缺给茶叶生产安排带来困难;四是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与现代农业所要求的产品高度安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和加强;五是茶叶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不高,科技攻关投入和科技应用示范不够;六是农技推广部门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茶叶技术推广缺乏新思路、新方法,行业管理薄弱,行业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健全。

    提升湖州茶叶产业的对策

    明确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品牌为主线,资源为依托,科技为动力,健全投入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模式。茶叶产业功能从以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融合转变,全面提升茶叶品质、品牌、品位,推进示范基地、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建设,推行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推动产地、产品、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湖州茶叶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茶叶品质保障体系建设。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设施栽培技术创新为重点,通过优化设施结构,完善配套技术,强化生产标准,提高设施装备,充分挖掘设施茶叶生产潜能。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叶生产,普及和推广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严格控制茶园生态环境污染。推行清洁化生产,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加工技术,从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产品标准、出厂检验等方面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制定和完善茶叶标准化和质量追溯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开展QS认证、有机茶认证、绿色食品认证、ISO9000、ISO14000、HACCP、GAP等相关认证。加大茶叶标准化推广力度,加快标准化应用。

    推进茶叶品牌战略体系建设。积极打造白(安吉白茶)、紫(紫笋茶)、黄(莫干黄芽)三张湖州茶叶金名片。制定和实施品牌梯队培育和优势产品换代升级的战略规划,引导茶叶企业争创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发展一批将特色、品质、人才、科技、市场诸要素集约而成的茶叶大品牌。加大安吉白茶等名茶证明商标专用权许可使用力度,加强对获得专用标志使用资格茶叶企业的监督管理。继续实施茶叶品牌推荐制度,发挥各级政府、新闻媒体、涉茶机构等方面力量,持续开展有特色、有影响、大中小型相结合的茶叶展示展销活动,进一步形成大宣传、大推介的格局,不断巩固提高湖州茶叶产业的品牌美誉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类茶叶市场的建设,逐步形成辐射国内外的茶叶流通体系,鼓励和扶持民间流通队伍到国内外大中城市开设茶叶专卖店,通过发展品牌连锁经营和茶叶的电子商务等完善国内外市场营销网络和产品培育,促进茶叶大流通,促进茶叶流通的现代化。

    推进茶叶品位提升体系建设。利用湖州独具的陆羽茶文化资源和生态区位优势,利用资源、挖掘内涵、彰显个性、突出特色,重点发展和推出一批具有浓厚“茶文化”、“茶乡游”、“休闲观光茶园”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和设施,结合生态茶园建设,打造观光茶园、休闲茶叶、体验农业示范点。开发一批茶具、茶书画、茶工艺品等茶文化旅游商品。将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与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湖州茶叶产业的文化内涵,推动茶文化、茶旅游与茶经济互动共荣。

    推进茶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注重茶叶科技的源头创新,针对茶叶产业存在的技术瓶颈,开展茶叶关键技术攻关和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支持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选育、产品质量安全、加工工艺技术创新、茶产品的多领域开发等。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加强茶叶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多渠道培养和引进茶叶专业人才,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以增加科技贡献率,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素质为中心,组织有关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等部门参与建立目标趋同,利益协调的适应茶叶技术创新需要的科研、推广、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形成团体优势。

    推进茶叶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重新整合现阶段的茶叶技术推广资源,改变传统的技术推广方法,加强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茶叶科技服务队伍建设,促进茶叶科研与技术推广的紧密结合。通过传播与沟通的方式与茶农互换信息,根据茶农技术需求及时调整技术服务方向,并通过试验、示范和技术服务让茶农自愿改变其种植行为,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制定各个层次的培训计划,提高茶叶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的素质。加强专业茶农的创业培训,使更多的茶农适应茶叶专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发展的需要。加强茶叶经营户的职业资格培训,鼓励茶叶从业人员参加“评茶师”、“茶艺师”等职能技能培训和资格认定,开展茶叶加工厂工人岗位技术培训,逐步推行茶厂工人持证上岗制度。

    推进茶叶综合利用体系建设。将茶叶产业与支持或相关产业形成互动的联结机制,开发现代茶叶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业,吸引更多知名茶企落户湖州,壮大产业集群,重点推进产学研结合,围绕茶叶食品饮料以及茶叶药用、保健功能等科目,利用现代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高新技术,大力发展袋泡茶、速溶茶、保健茶、各种液体方便茶以及茶叶生化成分产品(如茶多酚、茶色素、生物碱等)的开发利用,促进茶叶深加工产品向品牌化、规模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丰富饮茶方式,满足多层次消费者需要,增加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进茶叶开放合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湖州现有的茶叶资源和生态优势,积极争取各种的优惠政策,围绕产业集聚、企业孵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茶叶项目建设和茶叶企业增资扩营。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一批茶叶生产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茶叶深加工人才、市场营销人才,构建茶叶产业创业团队。面向国内外知名食品饮料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力争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方面取得突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加快打造茶叶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和合作示范区,把湖州茶叶产业开放度提高到新的水平。

    提升湖州茶叶产业,必须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茶叶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茶叶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茶叶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茶叶产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茶叶产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茶叶产业,着力提高茶叶产业的设施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茶叶产业的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湖州市茶叶产业协会)■陆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