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均偶滴歌神唱什么:茶陵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42:45
茶陵县政协
茶陵茶叶生产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尽管上世纪80年代以后茶叶生产渐入低谷,但茶叶生产自然条件很好,发展茶叶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很大,前景广阔。
茶文化源远流长
茶陵是我国最早开发、利用茶树的地区之一,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一是茶祖在茶陵。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就将口头流传的茶的起源记载了下来:“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唐以前称茶为荼)而解之”。这在《史记》、《淮南子•修务训》等其他历史文献中也有记载,均为世人所公认。而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就发生在“茶山”。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认为“茶山”即湖南茶陵“茶山”。清代陆廷灿的《茶经》对“茶山”记载得更清楚:“长沙茶陵州,地居茶山之阴,因名。昔炎帝葬于茶山之野。茶山,即云阳山,其陵谷间多生茶茗故也。”炎帝安寝之地今炎帝陵原属茶陵,只是南宋嘉定四年(1211)析康乐、霞阳、常平三乡另设酃县(今炎陵县)后,才从茶陵析出。云阳山和炎帝陵可证“茶祖在茶陵”。二是饮茶始于茶陵。陆羽在《茶经》卷六“茶饮”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这是我国把茶作为饮料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说明茶为国饮起始于神农氏,饮茶始于茶陵。三是茶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茶命名的行政县。茶陵,即茶山之陵。据文献记载,茶陵开始因为产茶而被称为茶乡,后因炎帝“崩葬于茶乡之尾,是曰茶陵”。茶陵在西汉初期为候国,汉高祖五年置县,隶属长沙国,当时茶陵县称为“荼陵县”。所以,茶陵县的县名除与炎帝陵有关之外,更是因茶而名。陆羽在《茶经》中明确指出茶陵是因陵谷生茶茗而得名,即“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由于炎帝神农氏在茶陵发现了茶,开创了饮茶之先河,所以茶陵种茶、制茶、饮茶的习俗自古沿袭下来,茶陵民间至今还流传采茶歌,民间的八宝茶、姜茶、豆茶、芝麻茶、萝卜茶、盐茶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饮茶、敬茶成为茶陵人民日常生活和礼仪交往中的重要内容。
受茶文化的影响,茶陵农耕文化特别发达,历史上“农勤于耕,士勤于学”之风甚炽,历代兴办书院38所,科举考试中进士者127人,居湖南各州县之首;明代茶陵人李东阳位居宰相,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个茶陵派,成为湖湘文化史上第一个诗歌流派。
因此,可以说,茶陵是一个神奇古老的茶乡,一个茶祖文化发源的圣地,一个令茶人无限敬仰的地方。
茶叶生产历史光荣
茶陵以产茶著称。历史上曾是我国主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之一,无论是茶叶的品质还是茶叶的产量均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云阳山的云雾茶、县城的六通庵茶、桃坑的花石潭茶,都享有盛名。陆羽的《茶经》记录茶叶产地时,湘茶产地首列茶陵,说明茶陵茶叶种植在中唐以前兴盛,并称茶陵是唐代全国三大产茶地之一。明清时期,茶陵茶叶生产处于全国前列,茶陵的景阳山茶成为清代名茶。但到民国时期茶叶生产急剧衰落,1934年茶叶种植面积仅60亩,总产1吨,居民饮茶多由县外运来。抗日战争胜利后,茶叶生产缓慢恢复。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快速发展,除1960年至1963年三年困难时期外,茶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直线上升。1964年起,省属洣江茶场、县属虎踞茶场、长岭茶场和部分公社、大队茶场相继兴办,逐步建立以红碎茶为主、绿茶为辅的产品结构,注重技术培训,产销对路。1974年,茶陵被定为湖南省红碎茶生产基地县。1978年,全县有洣江茶场、长岭茶场、虎踞茶场、马江茶场、高陇茶场、秩堂茶场、下东茶场、舲舫茶场等8个大型茶园,面积13237亩,总产677吨,被列为全国100个茶叶生产基地县之一。1980年,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14030亩,产量达到1350吨,茶叶生产达到顶盛时期。1981年后,茶叶种植面积开始下降,至1989年,全县茶园面积减至9130亩,总产下降到777吨。特别是到了二十一世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茶陵县茶叶生产急剧滑坡。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茶陵茶叶生产滑坡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因素。具体来说,一是茶园布局不尽合理。不宜种茶的地方种茶多,而生态环境好、适宜茶叶生产的山区种茶少,使茶叶生产缺乏发展前景。二是茶叶精深加工滞后。大部分茶园茶叶加工设备陈旧,加工水平仅停留在“手揉、锅炒、晒干”层面上,精、深加工少,致使茶叶成品质量差、售价低,经济效益不好。三是人为损毁茶园。上世纪80年代受茶叶比较效益低的影响,发展柑桔等水果一阵风,盲目毁茶园建果园,直接导致茶园面积减少。四是茶叶整体质量难以达到国际标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茶叶进口国家对茶叶的品质要求过高,而茶陵茶叶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名优茶少,茶叶品质整体质量较差,因而茶陵茶叶生产再次受到重创,茶叶种植面积急剧下降。
尽管茶陵茶叶生产持续滑坡,但茶陵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为发展茶叶生产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实施“优质、精品、名牌”战略,推行茶叶品改,引进了福安、福鼎大毫、桃源大叶等10余个新品种,茶叶品质不断提高。二是扶持了有机茶生产。茶陵县无公害茶叶种植面积现已达1200亩,加工工艺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因而茶陵茶叶的质量在全国仍属上乘,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984年,洣江三套红碎茶二号被国家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94年,洣江云峰茶在全国“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居第二名;1998年,茉莉花茶在湖南省行业评比中名列第一;2006年,在全国茶叶博览会上,洣江翠芽茶获得全国名优茶绿茶评比金奖。
总之,茶陵的茶叶生产几起几伏,但“伏”是暂时的,总的来说,呈“起”的趋势,历史上多数时期处于辉煌的地位。
发展茶产业前景广阔
茶陵农业基础条件较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恢复发展茶叶生产和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有着广阔的前景。
(一)发展茶叶生产有良好的基础和难得的机遇
一是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茶陵位于罗霄山脉西侧,属丘陵地区,山地资源丰富,峰峦叠嶂,云雾缭绕,土层深厚,地处北纬26°30′至27°7′,气候温和,长年温差不大,适宜茶叶种植,特别是利于茶树高品质物质形成和积累的漫射光多,最适合于名优茶生长。
二是有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茶陵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茶农种茶技术和制茶工艺水平较高。特别是洣江茶业有限公司,其茶园管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防治茶树病虫害方面运用的“综合防治、辩证论治、特殊论治”理念写入了高等院校茶学专业教科书,生产的红茶、绿茶、蒸青绿茶片、白茶片、有机黑茶和“炎陵牌”系列名优茶,质量可靠,享誉国内外。
三是有龙头企业带动。在茶陵境内的洣江茶业有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现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4人,熟练制茶工30人,拥有有机良种茶园1205亩,其他茶园1000亩,厂房1.1万平方米,年加工各类干茶的能力达700吨以上,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QS认证,现在年销售收入过600万元。该公司对全县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均能起强势带动作用。
四是有比较成本优势和很好的经济效益。茶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前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传统产茶大省都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茶叶生产的重心必将向中西部宜茶地区转移。茶陵县属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资源丰富,所以发展茶业具有比较成本优势。同时,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很好。每亩茶叶年产值在5000元以上,种植一亩茶叶相当于耕作8至10亩水稻的效益。
五是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是国际市场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据资料显示,目前世界茶叶产量不够,而全球茶叶消费量每年以2—3%的速度增长。日本已由茶叶出口国变成茶叶进口国;在欧共体,茶叶、咖啡、可可三大无酒精饮料中唯有茶叶需求明显增长,特别是绿茶,被认为是绿色饮品,欧美一些国家的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绿茶,给我国茶叶出口带来新的机遇。就是茶陵境内,洣江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叶也总是供不应求。因此,茶叶只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销路是不成问题的。
六是有产业政策的扶持。省政府办公厅〔2006〕34号文件《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各级政府及茶叶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当前茶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科技引导、扶贫开发、防护林建设、农业技术改造、种苗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我省茶叶产业”。省经济委员会2007年5月下发的湘经投资〔2007〕19号文件,详细规定了“十一五”期间对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规划投资28416万元。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系茶陵洣江茶业有限公司的参股企业。因而,茶陵县发展茶叶产业,首先可以借助茶陵洣江茶业有限公司这一平台,同时通过其他政策渠道,争取到省、市对茶陵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资金。
(二)发展茶文化旅游大有可为
一是发展茶文化旅游符合旅游需求的发展趋势。茶陵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茶文化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如果规划好、研发好它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则可以满足我国主要的旅游消费群体的旅游需求。茶种在山区可以使银发族游客体验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以茶文化为主题旅游作为中短期项目来进行开发,其耗时不长,可满足新型工薪族游客要求;茶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且在美容、保健方面的附加值,对新女性游客充满了吸引;亲友相聚,能在一片茶山中、优雅的阁楼里品茶、谈茶,交流感情,自然心旷神怡。从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来看,发展茶文化项目迎合旅游者心理变化的大方向。现在的旅游者大部分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满足于观光和被导游牵着走,他们要求景点具有真实性、参与性、趣味性,追求个性化的服务,最好能让他们作为体验者的角色来旅游。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则完全可以满足这种心理。独辟一块山地让游客种茶、摘茶、炒茶,自制工艺简单的茶叶,可以满足游客的参与性。讲茶祖文化,在品茶中讲茶经,说茶艺,论茶道,游客何乐而不为呢?
二是发展茶文化旅游有利于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在云阳山开发大片自然茶园,建立茶趣园、茶庄、茶叶手加工体验园等项目,可以改变目前云阳山以观光旅游景点为主的现状,使云阳山成为一个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产品。这样便能使旅游产品更具个性化和多元化。茶陵红色旅游资源和山水旅游资源丰富,如果把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着力打造好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则可使茶陵的旅游目的地呈现自己的特色且符合复合化的要求,增加知名度和对游客的吸引力,促进茶陵旅游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发展茶文化旅游有良好的客源市场。随着去年对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我国目前长线旅游所占比例下降,中短线旅游增热;随团旅游人员减少,自驾游、自由行、冲动旅游者越来越多;带有休闲度假性质且有文化内涵和品位的旅游目的地受欢迎的程度越来越高,纯观光式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人数在下降。这种旅游发展趋势,为茶陵打造茶文化旅游项目提供了契机。随着“3211”(衡炎高速、泉南高速、岳汝高速,醴茶铁路、衡茶吉铁路,106国道,S320省道)交通构架的形成,茶陵可以成为长沙、株洲、湘潭城市居民外出休闲度假的理想地,岳阳、衡阳和郴州地区城市居民中短线旅游的备选地,赴炎帝陵、井冈山旅游的必经地。开发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让人们既可休闲,又可度假。只要做好宣传工作,便可吸引上述城市的中短线游客以及赴炎帝陵、井冈山的游客到茶陵旅游。
(三)努力创造茶叶产业发展新辉煌
茶叶是茶陵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弘扬茶文化、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茶陵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抢抓机遇,抓紧抓好茶叶产业的发展,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1、立足县情,做好规划。茶陵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发展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属于拓展区内的现代农业协调发展区,且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正在兴起,为宣传茶文化、做大茶产业提供了机遇。鉴于这种县情,茶陵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可确立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茶叶品质、发展生态旅游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抓好茶园布局、茶类结构两大调整和茶园、茶厂、茶叶加工贮藏保质技术三项改造,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茶叶整体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不断提升茶叶产业整体素质,再造茶叶产业新优势,努力实现茶陵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一是要搞好名优茶与无公害茶和有机茶两大生产基地的规划。重点做好茶园布局、茶园规模和茶叶品种改良方面的规划。二是要搞好茶趣园的规划。可在云阳山靠仙人湾一侧规划建设百亩标准化生态茶园,将其建成天然绿色植物园、名茶品种示范园、新奇独特的立体生态茶趣园。三是要搞好以茶文化节为主题的茶园生态游、茶保健旅游、茶民俗风情游、茶文化学习考察游、茶乡夏令营等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划。四是要搞好以茶为原料的各种绿色食品和与茶有关的美容护肤产品等茶叶深加工产品的研发规划。
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恢复到5000亩,茶叶总产量600吨,产值达1000万元;茶文化旅游项目全面启动。到2020年,茶园面积2万亩,茶叶总产量3000吨,产值过亿元;接待茶文化旅游人次达10万以上。
2、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加快茶陵茶业发展,必须树立大茶叶产业观念,在抓好茶叶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茶文化建设,以及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业。要用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去做茶产业的工作。从茶陵茶叶产业的历史和现状来看,今后茶产业的工作目标要由过去单纯注重产量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些主要农产品出现结构性、阶段性和地域性过剩。茶叶更是如此,尽管世界消费量是稳步增长的,但产量的增加大于销量的增长。现在一些稍有点名气的毛尖茶,一斤少则三、五百元,贵者上千元,相当一亩甚至几亩普通茶的产值。所以,茶叶生产应当逐步弱化产量目标,注重质量和效益目标。茶产业的工作领域要由过去单纯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转变,尤其要注重研究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当今的市场经济早已打破了省界、国界,必须认真研究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并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茶叶的区域布局、发展规模、茶类结构、加工工艺和经营对策。茶产业的工作对象要由单一公有制向多种经济成分转变。茶陵过去公有制的茶场(厂)对茶陵县茶业所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相当一部分公有制茶场(厂)由于体制僵硬、机制不活都纷纷倒闭。而原属乡镇企业的长沙县金井茶厂自身只有4000亩茶园,2000年改制成股份制企业后,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如今将茶园面积扩展到40000亩,成为了产值达亿元、利税过1000万元的茶叶产业龙头企业。所以,茶陵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茶叶加工、经营方面的能人志士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茶业发展上,给茶叶生产、加工、经营领域和茶文化旅游尤其是茶文化方面注入新的活力。
3、因地制宜,调优布局。一是调优茶园布局。茶园布局不合理是影响茶叶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优质茶园一般在海拔300~800米的山地和库区,生态条件优越,茶叶内质好。所以,茶陵今后的茶园布局要以海拔较高、生态条件好的地区和库区为重点,并与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结合起来,主要选择云阳山和下东、虎踞、秩堂、高陇、七地等丘陵地区以及洮水水库库区布局茶园。二是调优茶类结构。要加大名优茶的开发力度,在严格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加工、贮藏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尽可能多生产名优茶。
4、依托科技,提高效益。依托科技进步,抓紧抓好茶园、茶厂和贮藏保质三大技术改造,是增强茶叶市场竞争力、提高茶叶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茶园技术改造方面,一要搞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力争到2010年,良种普及率达到70%以上;二要大力推广茶园机械修剪、采茶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三要普及规范化栽培技术,保证茶叶无公害化生产。由此切实解决茶叶低产、低质、低效和高农残问题。茶厂的技术改造方面,要重点抓好骨干茶厂的技术改造,使其达到年产300吨以上优质茶的规模,实现名优茶加工机械化、标准化。加工和贮藏保质技术的改造方面,重点是改进茶叶加工工艺和冷藏保鲜方法。对于同一个品牌的茶叶,要形成统一加工流程、统一加工方法、统一加工标准,并按标准进行培训、进行检验。尽快建立冷藏保鲜库,确保茶叶品质。
5、打造品牌,拓展市场。目前,茶陵茶叶品质良好,但还缺乏一个在全国乃至全球叫得响的品牌,因而,影响了市场的拓展和综合效益的提高。为此,要着力实施品牌战略。一是要逐步扩大有机茶生产规模,鼓励和扶持发展名优茶,支持茶叶品牌建设。二是要挖掘、整理、宣传好茶陵的茶文化。茶陵的茶文化实质上就是茶祖文化。可成立专门的茶祖文化研究机构,组织“茶祖文化论坛”,挖掘茶史,研究茶艺,举办茶文化节,宣传茶祖文化,提高茶祖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茶产业中的始祖地位,让世人都知道“茶祖在茶陵,茶陵产名茶”,从而有效提升茶陵的茶叶文化品位和知名度。三是要做好茶业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可策划茶祖茶形象代言人选拔赛、茶文化旅游小姐大赛等系列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农博会、商品博览会、推介会,利用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宣传手段,扩大茶陵茶叶、茶制品和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影响力,努力将茶陵的茶叶和茶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使茶陵的茶业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占有重要的份额。
6、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要组建发展茶叶产业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成立由一名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茶陵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茶叶产业发展的领导和组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专抓全县茶叶产业的常设机构。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经费由县财政统一安排,履行全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协调、督办、管理、服务等职能,具体负责制定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规划,开发茶叶产品,开展茶文化宣传,开拓茶叶产业市场等工作。二要由县委、县政府作出发展茶叶产业的决定或提出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发展措施、扶持政策和奖励办法。三要落实工作责任。要把茶叶产业发展的任务具体落实到相关部门和部分乡镇,并把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度目标考核内容。要发动全县各级各部门极其所能,积极主动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在全县形成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