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蚕丝被多少钱:关于石桥坪村发展茶叶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06:43
石桥坪村位于旧县镇龙泉山区,平均海拔650米,地势高、土地平,独特的地理气候使石桥坪村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并孕育产生了享誉全县的石桥绿茶。

  一、石桥坪村发展茶叶产业的现状

  旧县镇石桥坪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1013户、2969人,耕地面积2415亩,其中茶园面积800余亩。目前,全村共有连片茶园800余亩,茶叶年产量达4万余斤,产值达80余万元,人平茶叶收入达300余元。从2009年起,利用两年时间发展1200亩新茶园。石桥坪村按照旧县镇建设“龙泉山区茶叶、食用菌和桑蚕,沮河沿线优质水果”两大绿色产业带的工作目标,把石桥绿茶项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石桥村茶厂为突破口,积极引进外部力量开发石桥茶叶资源。经过多次考察与协商,村委会将茶厂成功租凭给远安县鑫洋茶叶公司,截止目前,鑫洋茶叶公司已投资70余万元购买了多套茶叶加工设备,进行茶叶宣传和销售网点建设,同时从提高鲜叶质量入手,认真对茶农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提升茶叶品质。鲜叶的质量好了,茶农的收入也高了,石桥坪村仅茶叶一项就可实现收入280余万元,人平增收350元。同时,石桥坪村生产的高山云雾茶已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被确定绿色食品茶。

  二、石桥坪村发展茶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茶园规模小、管理粗放、单产低,生产成本稳中有升,经济效益不高

  全村茶园面积共800亩,仅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总体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农业主导产业。由于茶价低,成本较高,利润微薄,茶农生产积极性也不高。茶园管理粗放,只采不管,或是只采不养。全村正常管理、正常生产的茶园不足一半,有的茶园一年只采春茶一季,有的茶园只采不养,有的低产园没有得到及时改造,以致产量不高。同时,农药、肥料、燃料等生产资料价格稳中有升,加上制茶设备陈旧、老化,生产效率下降,致使生产成本稳中有升,茶叶生产效益不高。

  (二)茶叶粗采滥制,优质茶少,总体质量不高不稳

  由于采茶实行计量工资,采工为了自身利益,没有按采茶标准和要求而粗采滥采,以致茶青质量大大降低,更由于总体茶价低,制茶者为了获取较高利润,采取增加日产量或是不按工艺程序进行,偷工减料,难于制出好茶,产品质量不高不稳,形成恶性循环,缺乏市场竞争力,至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三)茶农市场意识不强,缺乏制茶技术与创新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有的茶园被分到户,有的投标承包,至今已没有一株茶树是集体管理的,这样,形成了许多管茶的人缺乏制茶技术,而有制茶技术的人没茶管,加上许多茶农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制茶技术的研究与创新,而且农村信息不灵,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难于把握市场脉膊,无法根据市场要求和价格变化进行生产,造成产销脱节,流通无序,大大降低市场竞争能力。

  (四)茶叶加工厂规模小,缺少行业龙头带动产业的发展

  全村茶叶初制加工厂(点)及石桥坪村茶叶专业合作社里加工机器设备陈旧、老化,综合实力不强,产品开发欠缺,科技含量低,优势不明显,不能形成行业龙头,难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同步发展。

  (五)产品缺乏深度加工,科技含量不高,附加产值低

  由于茶叶初制加工目前仍是半手工半机械制作,目前,全村全部采用人工采茶、修剪,没有采茶机、修剪机。茶叶深度加工更是空白,在整个茶叶生产、加工、包装以及管理上,科技含量都不高,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更谈不上科技兴茶。

  三、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实现茶叶产业发展的科学化

  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按照“质量兴茶,科技兴茶,品牌兴茶,文化兴茶”的理念来谋划石桥坪村的茶叶产业。要在借鉴学习、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注重把茶叶产业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等有机结合,邀请有关专家科学制定全村茶叶产业发展长期规划,优化布局,因势利导,使产业发展更加突出科学性、稳定性。要在通过旱田改造发展茶叶种植的同时,通过动员、组织外出学习参观考察、给老百姓算增收帐等措施,引导村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把“当家田”(水稻田)全部用于茶叶种植,不断拓展农民新的增收支撑点。

  (二)狠抓茶园基地建设,实现茶叶基地建设的规模化

  要根据气候条件,积极推广适合本区域栽培、产量高、发芽早、抗寒强、中小叶、多白毫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实现茶树良种化。积极推行“发展有机茶、无公害茶”的战略,不断提高无公害茶叶的基地比重。大力实施高效、清洁无污染示范茶园工程,不断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通过样板示范、以点带面,建设一批有影响力、出精品的高效示范茶园。按照机械化耕作采摘、优质高效的原则,树立把茶园当作公园建的理念,集中规模连片发展新茶园,加强对低产衰老茶园的改造和提档升级,不断扩大茶叶种植和受益面积,实现茶叶基地的规模化。

  (三)加大科学技术培训和健全茶产业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实现茶叶管理的专业化

  要强化科技人员进乡入户,组织对茶农开展茶园病虫害防治、施肥、修剪等种植培管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帮助老百姓更快更好地掌握生产培育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术,及时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形成人人是专家,户户是行家的局面。

  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茶农在茶产业进程中的无公害认识,并通过茶叶协会组织强化茶农自律机制,通过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执法建立茶产业的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和监管机制,制定茶树品种、茶苗选育、茶园栽种、茶叶采摘、茶园药肥管理、茶叶病虫害统防统治、茶叶加工设备换代升级、茶叶加工替代能源建设等一系列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实现茶叶管理的标准化。

  (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茶叶发展的产业化

  按照扶优扶强原则,通过政府引导、财政支持、政策扶持,在全村壮大一至两个规模大、带动面广、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的茶叶龙头企业,提高茶叶产业一体化水平,实现茶农与加工企业、市场、销售组织间以产权为主的合作,真正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的市场产业发展模式。协助扶持有实力的茶叶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申请产业化项目,支持企业建成一流的茶叶自动化、洁净化加工厂,不断提升石桥“高山云雾”茶叶品质。要实施高、中、低茶叶产品协调开发、深度开发和多元化开发战略,通过精深加工,提升茶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充分发挥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作用,把众多分散的茶农组织起来,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并以该组织与产业龙头企业实行联结,同时通过制定产销合同、价格保护、发展扶持、风险分担等制度,实现产业链条间的相互约束,结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加强对现有的注册商标和品牌的使用和保护,积极探索广告、包装、节会、网络等多种营销方式,大力开拓市场。积极引导企业狠抓品牌建设,创新品牌宣传方式,做大做强石桥高山云雾品牌,并以独特的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占领市场。

    (五)大力实施具特色的茶文化发展战略,实现茶叶生产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充分利用全村的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等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发建设一批具有观光休闲功能的茶韵庄园项目,开发集采茶、制茶、品茶与吃、住、乐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场所,让游客参与其中,探知种茶、采茶、制茶、品茶、赏茶的知识,领略茶趣,品味茶文化,大力开发特色茶叶旅游文化。大力开发外形、材料、文字等具有高山云雾特色的茶叶旅游商品,满足旅游市场需要。此外,借鉴外地建设经验,建设一批茶旅游生态观光园区,实现旅游和茶产业的相互带动,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