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优惠券电子:图解56个民族——景颇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00:08
         景颇族,有人口1 1 9 2 0 9 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盈江、瑞丽、梁河五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
  景颇族大多住在海拔1500至2000米的山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除种植旱谷、玉米、水稻外,盛产名贵的红木、楠木和各种竹子,还有橡胶、油桐、咖啡、茶叶、香茅草等经济作物,以及热带、亚热带水果菠萝、菠萝蜜(俗称牛肚子果)、芒果、芭蕉等。深山老林中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地下矿藏也很丰富。
  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时期,又先后出现了“峨昌”、“遮些”、“野人”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认为景颇族。
  景颇族主要有五个支系。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2 0 世纪末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在景颇族中,相当多的家庭是由不同支系的人组成的。家庭成员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何种语言,有传统的习惯;父亲和子女使用父亲支系的语言。夫妻之间尽管都能较好地掌握对方的语言,但彼此交谈仍是各说各的话,而决不放弃使用本支系语言的权利。子女与父亲说话,或兄弟姐妹间说话,都使用父亲支系的语言,若子女与母亲说话,应改用母亲支系的语言。要是祖母是另一个支系的,晚辈与她说话又得使用祖母支系的语言。
  不同的支系的青年男女恋爱叙衷肠时,男子往往主动使用女子支系的语言,以示爱慕之心。一旦他们结了婚,又各自恢复使用本支系的语言。在学校里,哪个支系的学生多就使用哪种语言,但同一支系的学生相互交谈又使用本支系的语言。
  过去景颇族曾用物品来传递信息。比如,送上一块带毛的肉,表示有宣战、凯旋、噩耗等大事。小伙子爱上了某个姑娘,就用树叶包上树根、火柴、辣椒、大蒜送给她。树叶表示有很多心里话要说,树根表示思念不已,火柴喻态度坚决,辣椒喻爱得炽热,大蒜则希望同意。要是姑娘有心,便将原物奉还,倘若加上火炭送还就意味着拒绝。这种以物代言的遗风,今天在一些偏远山区,仍然保存。
  “串姑娘”
  
  景颇山的夜晚特别迷人。朦胧的月光下,聚集着一群景颇族男女青年,他们或吹箫或唱歌,情绵意笃。这种热闹场面,当地人叫“串姑娘”(一种求爱方式)。其实,“串姑娘”是景颇族青年一种极好的自由恋爱方式。青年人到了一定年龄,利用假节日,走亲访友,劳动社交场合,都可以沟通心灵,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串姑娘”到一定阶段,男方便请“勒脚”(男方媒人)到女方家提亲,一旦女家同意这门亲事,双方便选定良辰吉日,举行婚礼。
  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是德宏景颇族最盛大、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景颇语叫“目瑙”,载佤语叫“纵歌”,“目瑙纵歌”就是大家一齐来唱歌跳舞的意思。它是为祭祀景颇的太阳神“木代”而举行的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也是景颇族传统的节日。每年初春农历正月十五、十六两天举行一次盛会。
  
  在节日里,人们要围着“目瑙示栋”尽情地跳起“目瑙纵歌”舞蹈。“目瑙示栋”一般由4块数米高的木牌组成,均用红、黑、白三种色绘有不规则的螺旋形几何纹样,分为雌牌和雄牌。“目瑙示栋”牌顶端绘有太阳和月亮,意为人类离不开太阳和月亮,绘有太阳高的为雄牌,绘有月亮稍低一点的为雌牌。第二和第三块之间有刀和剑相连,表示景颇人的勇敢精神,说明景颇人生产生活离不开长刀。         成千上万的景颇人排成长队,在“瑙双”的领舞下,男人们挥舞着长刀,女人们舞动着手帕,大家踏着一个节拍,呼着一个号子,传递着水酒,通宵达旦的欢舞。  绿叶宴        绿叶宴是景颇山寨中既古朴又带点野性的名宴。以当地极为丰富的山菜和野味为主,采用传统的烤、煮、炸、腌等手法烹制,用肥大的树叶或芭蕉叶包盛饭菜,用树叶叠成勺、盆盛汤,因满席翠绿、全不用碗筷而得名。逐一打开"绿包":有喷香的糯米饭,有鲜美的鱼腥草,有蜂蛹荷包蛋,还有飞蚂蚁煎饼、舂烤绿斑鸠、帕滚酸菜鱼等,真不知先吃什么好。        吃过景颇族“绿叶宴”,你对目前最流行的“纯天然绿色食品”的说法就会有全新的认识。坐在“绿叶宴”边,没有碗、没有勺、没有铁制的酒具,饭是竹筒烧的,菜是竹筒舂的,盛菜的盘是青翠的芭蕉叶,喝汤的勺是树叶折叠成的,就连酒杯也是竹节做成的,吃的是山芽野菜、纯香的土鸡,从内容到形式,从视觉到味觉,都远离了现代饮食的概念,仿佛所面对的是一席少数民族“智慧的盛宴”。    歌舞吊亡灵
  
  每当寨子传出火药枪声,邻里便知道有人辞世了,并根据枪声的单双数辨明死者的性别(女单男双)。近邻亲友闻讯,纷纷带上食品、蔬菜、禽畜等前往吊唁,帮助料理丧事。
  年轻人死了,没有特别的仪式。若是有子有孙的老人故去,为表示敬仰、缅怀之情,自治丧的当晚起,本寨和邻寨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前来,与死者亲属一起跳祭奠性舞蹈,而且一跳就是通宵达旦。跳舞的日子愈多,主人愈显得光荣。这种场合跳舞有两处,一在屋外,一在屋内。屋外舞者“喔热、喔热”的吼声如潮,动作粗犷有力,以示驱赶妖魔鬼怪不再来危害人们,屋内舞者随着深沉、中速的歌声和(钅芒)锣节奏绕尸起舞。其舞姿均为农作、狩猎和打仗一类。他们的歌声并非悲哀,而有欢乐之情。内容主要有人为什么会死去,追叙死者生前的为人处事及教育后代如何做人、辛勤劳动,感激死者的养育之恩等。
  属于正常死亡的,一律土葬。下葬数月或一二年后,丧家要为死者举行送魂仪式,即沿着景颇族祖先南迁路线,把死者的灵魂送回北方的老家去。建坟时,最主要的一项是在坟上搭一座3 米多高的圆锥形茅草棚,其顶端插一个木雕人像,上面还有用火炭、红土和猪血所绘的彩画。图案有日、月、山、水、野兽、家畜、刀枪、农具、农作物等,以表明死者的性别、年龄及其生前的主要活动。坟的四周要插上竹竿,有几根就表示有几个儿女。坟头用石块垒成。坟建好后,不再有祭奠活动。
  
  最初源于景颇族的原始宗教,他们认为世间万物有灵,人作为世间主宰,其灵魂也最大。因此,人死后,行完葬礼的若干天后还必须为死者举行较为隆重的“埋魂”仪式,把死者的灵魂送往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与先人的灵魂一起欢聚。

   景颇族把年长者的死视为光荣,因此,在办葬礼及埋魂仪式时,给人的印象不象是丧事,象是办喜事。“埋魂”仪式由“董萨”(巫师)主持,边跳边唱,唱死者生前为人处世,劳动事迹以教育后人,追念友情。“埋魂”完毕归家时,在一块较大的平地上跳“真斋斋”舞,大家在木鼓伴奏下,跟着领舞者按螺旋形路线旋进又旋出,边跳边唱《送魂歌》,舞蹈圈外有四个裸身绘满红、绿、黑、白条纹的男子,妆扮或雌雄之鬼,作哑剧舞跳,表演初民时期人类怎样谈情说爱,生养子女的故事。时而又手持长矛和木板作驱逐魔鬼的动作,直到自信把魔鬼赶到森林为止。这时,人们喝着甜甜的水酒,边舞边唱,芒锣声、木鼓声、火枪声震憾着景颇山,山寨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身穿缀银衣和景颇筒裙的妇女
  

   景颇刀
  景颇挂包
  景颇族奶奶织布
  织布
  织好的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