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字四字持续组词:图解56个民族——傈僳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02:16
         傈僳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结构不完整的文字,经1 9 5 7 年的创制,形成了现在通用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傈僳族地区重峦叠障,百川汇流,境内怒江和澜沧江分流其间,形成南北走向的两大峡谷区,出产名贵的皮毛和山货,矿产和水力资源也很丰富。
         傈僳族的节日同附近的汉、白、纳西等民族相近。阴历正月过年,六月过火把节,十月过收获节。他们性格爽朗,热情好客,历来被传为佳话。

  傈僳族服饰
  
  傈僳族男女老幼都喜欢穿民族服装。各地服饰大同小异。根据服饰的颜色分为黑傈僳、白傈僳、花傈僳。聚居在怒江一带的白、黑傈僳族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妇女戴大铜环,长可垂肩,头上以珊瑚、料珠为饰。年轻的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线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币,并在海贝上刻有简单的横竖纹或小圆孔。一些贵重的胸饰可值一二头黄牛。永胜、腾冲一带的“花傈僳”,服饰较为艳丽美观,妇女均喜欢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多花边,头缠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裙长及地,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婀娜富丽。
            各地傈僳族男女服饰都是麻布长衫或短衫,裤长及膝,膝下套“吊筒”。有的以青布包头,有的喜畜发辫于大脑后。一些富裕家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红珊瑚,以示在社会上享有荣誉和尊严。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欢左侧佩挂长刀,身背手工缝制的花包,并缀有红绿色小绒球,或站立或狩猎,显得威武英俊。
         傈僳族分为黑傈僳,白傈僳和花傈僳。这是黑傈僳族妇女。 傈僳族男女都有嚼烟与饮酒的习俗。客人来了,要敬送烟丝;男女寻求伴侣要丢烟丝盒为信物。可见烟丝在傈僳族人生活中的位置。
         嚼烟时,先将烟丝放入口中,然后放点由槟榔根、李子树皮,栗树叶一起熬成的黑色胶状物质和熟石灰慢慢咀嚼。不久,口唇就象抹了椰子红。如今,一些妇女认为,嚼烟有失大雅,戒烟逐渐成了她们的自觉行为。
          “贴面酒”,也叫双杯酒和同心酒,是傈僳族男女社交场面的一种嬉戏趣闹的方式。他们常把自己酿的浓度高的酒藏与家中,留作款待客人。至于宴会歌舞较大的场合,则往往饮临时酿制的水酒,以免喝醉。傈僳族饮酒时所的盛器,较原始的是竹筒,现在有时用陶瓷器皿。饮酒时,主人取一竹筒酒,与客人脸贴脸地一同喝光,不得有酒溢流滴地,否则就要从头来过。饮“贴面酒”是绝对不避男女之嫌的,夫妻同宴,丈夫与其她女子贴面而饮,妻子也与其他男子来个“双杯尽”,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初来乍到的外界人,往往被当地人灌得脸热腹胀,而主人却若无其事。原来,主客双方喝“贴面酒”时,主人怕酒溢出,筒口稍向客人方向偏斜,客人怕酒溢出,自然“咕嘟咕嘟”的张嘴迎酒,主人却少饮了酒量。不过,这种喝酒场面确实奇特难得,常给客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温泉“春浴”
  
  怒江峡谷的傈僳族人民至今仍保留着“春浴”的风尚。凡沿江两岸有温泉的地方,都是人们欢聚沐浴的场所。春节期间,人们带着年食、行李在离温泉不远的地方塔起竹棚,或找岩洞歇宿。在温泉住上三五天,进行沐浴。

 温泉分上池和下池,一般情况下男子在上池,妇女在下池,但距离较远。有的每天洗五六次,他们认为只有反复洗浴,才能消除疾病,增强免疫力,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新的一年的劳动生产。

         在六库附近的温泉地区,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形成了群众性的“温泉赛诗会”。届时,数公里外的歌手们都要赶来赛歌对诗。每当这个时刻,温泉附近点点白色的帐篷,日夜不熄的篝火边摆着甘凉的米酒和香喷喷的年食,歌手们一面吟诗对歌,一面品尝各自带来的美酒佳肴。新老歌手们,就是在这种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娱乐活动中,为新春佳节增添欢乐气氛。借助“春浴”赛诗对歌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培育团结友好的社会风尚。
 春泉,又叫澡塘(堂)会。
   特写……
  “江沙埋情人”是傈僳族男女求爱最古老的方式之一。“盍什”节(盍什,意为新年)来临,福贡一带的傈僳族青年纷纷来到宽阔的怒江沙滩上,用口弦、琵琶、“地里突”(一种竹制笛子)等乐器伴奏起舞,交流感情。三五成群,无拘无束,寻求配偶。
 一旦心灵相通(或者平时就已相识,愿结为伴侣),小伙子便在沙滩上挖一坑,约上要好的几个同性伙伴,将意中人抬到沙坑里,用细沙埋在身上。之后,伙伴们迅速离去,小伙子马上将沙土刨开,也就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别看姑娘们平时温柔娴静,而这时却泼辣大方,往往七八个人统一行动,用偷袭的办法又将小伙子连拉带推地埋入沙坑,任凭小伙子体魄强壮,也难逃这一情场闹剧。

  “江沙埋情人”还包括射弩,小伙子常以高超的射弩技术赢得姑娘的爱情。
  
  射弩场上,人们围成了半圆,争相观看爱情之箭的精彩表演。只见姑娘头顶一个盛满大米的木碗,米上放一只鸡蛋作靶子。小伙子站在四五米外,不慌不忙,弩箭搭弦,瞄准发射。“嗖”的一声,顷刻,鸡蛋破裂,蛋汁飞溅。顿时,场上爆发出一片掌声。在这惊险的动作之中,一是显示小伙子的射弩功夫,二是考验姑娘对
  小伙子的诚意。当然,有的小伙子射弩没有把握,宁愿射不中鸡蛋,也不愿伤了心爱的人,只不过让人说不够勇敢强悍罢了,这并不影响他们结为伴侣。
  射弩完毕,取闹的青年人便捧来竹筒酒(也称同心酒)让对对情人喝干,以定终身。人们边喝、边唱、边舞,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刀杆节”是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
  在傈僳族中,“刀杆节”的习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相传,明代外族入侵云南边疆,朝廷派出兵部尚书王骥带兵前往御敌。王骥到达滇西北后,依靠当地傈僳人民团结战斗,很快地驱逐了入侵者。二月初八,王骥奉旨回京,不幸在途中被奸臣害死。为了纪念这位反抗外族入侵的人物及在战斗中牺牲的人,傈僳族人民决定将
  这一天作为“刀杆节”,由此沿袭,逐渐形成一种传统的体育活动。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刀杆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动。
  几声火枪响过之后,首先七八名“香通”(上刀杆表演者)为众人表演“跳火舞”。他们上身裸露,光着脚,模仿各种禽兽动作,在一堆一堆烧红的木炭上,来回跳动,还不时抓炭火在身上揩抹,圆浑的火球在手中翻滚、搓揉,而他们却毫不在意。经过火的洗礼,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消除各种灾难。
          会场中央,矗立着二根约2 0 米长的粗大木杆,木杆上绑有3 6 把锋利的长刀,刀口向上,银光闪闪,形成一架高得让人生畏的刀梯。就在人们敬畏担忧之时,上刀杆必不可少的祭祀开始了,几个穿着红衣裳,头戴红包头,光着脚的勇士,健步来到刀杆下,跪在一幅古代武将画像前,然后双手举杯过头,口中念念有词,接着将酒一饮而尽。然后,他们纵身跃起,轻盈敏捷地爬上刀杆,双手握住刀口,双脚踩着刀刃,鱼贯而上。最先爬上顶端的人,还要作高难度倒立动作,燃放鞭炮。几千名观众仰首观望,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
  
     这一古老而又奇特的“刀杆节”,已被有关部门正式定为傈僳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漆油炖鸡,是生活在怒江峡谷的傈僳族喜爱的传统食品。逢年过节或远方的朋友到来,傈僳人都会做上这道菜来庆贺佳节、招待贵宾。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盛产漆树、漆油。漆油可食用,也可用作化工原料,还可入药。
  
  漆油炖鸡的制作方法是:先宰好一只壮鸡,剔毛洗净切成小块,把100余克漆油投入锅中熔化烧沸后,将鸡肉置于锅中焖炒五六分钟,然后洒入适量烧酒,配以八角、草果、食盐等作料,加入适量的水,用温火炖二三小时即可食用。漆油炖出来的鸡,肉香嫩、酥甜可口。旅游、出差到当地,你不妨亲身品尝一下怒族风味———漆油炖鸡。
            当遍山生长的漆树结籽成熟后,人们把这些籽采集回家,从中榨出油来食用。这种油刚榨出或加热后是半透明的,冷却之后就凝固成块,携带十分方便。当地的人们常用这种植物油作为礼物互相赠送。
  
  用漆油烹制而成的菜肴,味道与其他油烹制的食品不完全相同,因为它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吃惯的人觉得其味道特别鲜美。漆油中所包含的许多营养成份是其他种类的植物油所无法相比的,用漆油混合蜂蜜、贝母蒸服,还可以治疗肺结核和气管炎。

           傈僳族的住房,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建筑形状,怒江、盐边一带多以竹篾房和木楞房为主,而丽江、德宏、西昌则从木制结构为主。
  
  “千脚楼”是傈僳族人的传统房屋,它是依山坡,用几十根木柱支撑着的木板成篾笆楼,楼上住人,楼下养畜禽。古朴的居室——“千脚落地” 傈僳族居住在高山、坡地或河谷地带,一般以数十家为一村寨。靠江边地区住户较集中,山区分散,村寨之间距离都较远,所以人烟稀少。 怒江大峪谷号称世界第二大峡谷,山势陡峭。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峡谷之间没有坝子,凡是较平坦的地方都开辟为耕地,所以居住的地方都很陡。建房时,要选择没有石头滚下来的地方,然后准备好建筑的木料和竹片。建房时,把木桩、木板砍好,选好日期,备好酒和饭,请些亲友协助帮忙。同时,要事先计划好新房的面积。

          竹房,傈僳族语叫做“麻必黑”,建筑形式较简单。在陡峭的山峰上建房,使它不被狂风吹倒,就采用打桩固定法。具体建造方法是,先在地基上打入数十根木桩为基础,木桩打好后,在斜坡上竖几十根木桩,作整个房子的支柱,然后在离地二、三米高的位置搭上横木,铺木板成铺,屋顶和茅草覆盖,或用一尺见方的杉木板像瓦片一样铺设。按习俗,上层住人,一般用木板镶上或用篾巴围上,下层是关牲畜的,用木条围起来,门前设有走廊和木梯。由于这种小楼是以几十棵木桩作为基脚,所以人们称它为“千脚落地。 木板房和木楞房 木板房,傈僳语称作“弓屏黑”,而木楞房称作“字黑”。它们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另一种“千脚落地”。靠丽江等地的傈僳人的房屋,四周用长约一、二丈的方木料垒成,上面覆盖木板,形状类似木匣。因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少数地区的傈僳族也建筑土木、砖木的房子,如楚雄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