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谷川 大量 精液:互联网的一些事 2011-8-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4:38:03
互联网的一些事

十个iOS开发的基础性工具和资源阅读原文

界面总不是一件很容易事,尤其是iPhone/iPad的界面,做过iOS开发的程序员,一定会感到开发iPhone/iPad的界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下面的文章来自10 Essential iOS De... 全文↓来自:酷壳  13小时前

界面总不是一件很容易事,尤其是iPhone/iPad的界面,做过iOS开发的程序员,一定会感到开发iPhone/iPad的界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下面的文章来自10 Essential iOS Developer Tools & Resources,这个文章介绍了十个iOS开发的基础性工具和资源,其一定会很有效地帮你做iOS的开发。(在这里,我再闲扯一句,虽然Android的开发好像整整XML文件界面就出来了,其明显比iOS的开发要容易很多,但是我还是觉得iOS的生命力要强过Android,看看Android今天的应用就知道,有时候入门门槛低不是一些好事,大多数的程序员搞出来的Android代码和软件简直令人作呕,就像不是每个人都能烧得手好菜一样。(“食客与大厨”,也许偏激,但值得你我思考),又把蛋扯远了)

1. Omnigraffle + Ultimate iPhone Stencil

Omnigraffle 是一个很强大的像Microsoft Viso的一个软件,其只能于运行在Mac OS X和iPad平台之上。它曾获得2002年的苹果设计奖。在这里,你可以下载 Ultimate iPhone Stencil ,然后使用Omnigraffle 来非常快地制作你的iPhone应用的演示界面。(查看了一下Omnigraffle 的iPad版,真贵,$49.99。作者居然推荐买,TNND,一看就是托)。

Omnigraffle LinkUltimate iPhone Stencil Link

 

2. Glyphish Icons

你可能能从上面的这些图标中看到Flipboard 和 Twitter 在iOS上的应用使用了其中的一些图标。是的,这些个小图标对你的开发很有帮助。作者强烈推荐你花$25去购买 Glyphish 的Pro版。当然啦,你都能花$99/year开发iOS的程序,你还怕花这区区的25刀?

Glypish Link

3. teehan + lax iPhone 4 GUI PSD

teehan+lax 是一个加拿大多伦多的代理商。他们经常发布一些他们自己内部用的资源, iPhone 4 GUI PSD 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是一个PSD资源文件其包括了iPhone 4的UI 视图控制和一般的UI元件。这是免费让你下载的。

teehan + lax iPhone 4 GUI PSD Link

4. Stanford University iPhone Development Lectures

斯坦福大学iPhone开发教程,这可能是iOS开发者的圣经级的课程了,你可以从 iTunes U上下载,当然,国内的各大门户公开课也有这个视频,还有中文字幕。比如网易公开课: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iphonekaifa.html

iTunes U Link

5. 71 Squared

如果你要搞iPhone的游戏开发,那么你可看看 71 Squared 上的资源和教程,让你从零开始搞iPhone游戏。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 Tiny Wings 这个由 Andreas Illiger 开发的很漂亮的并获得很大成功的游戏?Andreas 就是从这个网站上学习开发的。这个网站的的资源太丰富了,你绝对不能错过。

71 Squared Link

6. Charles

如果你想让你的应用发出一个HTTP请求,并通过仿真器来调试,这恐怕是一件很难的事。 Charles 是这样一个工具其强在让你看到所有的和互联网交互的请求。这个无价的可以让你节省巨大的时间来debug你的应用。当然,要价99刀一年你都花了,你还在乎这点钱?

Charles Link

7. ASIHTTPRequest

和 Charles一样, ASIHTTPRequest 也是一个强大的封装其由 CFNetwork API构造。如果你想要从你的iPhone上调用一个Web API,那么 ASIHTTPRequest 一定会省你很多事。这个东西的文档极端的不错,并有成千上万的有用的功能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事,比如: PUT, DELETE, GET, POST 全都没有问题。

ASIHTTPRequest Link

8. Stack Overflow

Stack Overflow 这个东西不用说了吧。我个人认为这是这个世界上最佳的问问题的地方,就算你不问,你就上去查一查,你也能看到一大堆已经有人问过的问题。通过问题来加深认识,是进阶的要做的事。在stakeoverflow面前,什么CSDN,it-pub,等等国内的技术问题解决网站完全不值一题。

Stack Overflow Link

9. MBProgressHUD

MBProgressHUD 是一个用来做没有文档的 UIProgressHUD UIKit 类的替代品。其就是用来显示一个正在下载中的指示器。这个东西很容易使用,并且有很好的文档,你需要几分钟就可以把其集成到你的应用中。你可以到 github repository上查看其资料。作者号称其99%的应用都使用了这个东西。

MBProgressHUD Link

10. Apple Documentation

作者说,最后一个资源也是最好的一个,那就是苹果的官方文档 Apple Documentation,示例代码,视频,各种类的参考文档,你在开发过程中绝对无法离开它。在你去Stack Overflow和Google的时候,你应该先去看看这个文档。

iOS Documentation Link

上面是原作者介绍的一些资源,看起来是给初学者用的,我也是初学者,在这里想问一下各位熟悉iOS开发的大拿,在这个基础上,你们有没有什么推荐?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社会化问答"知乎"背后的信息流逻辑分析阅读原文

引言: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读懂”知乎。知乎是一个颇有吸引力的产品,甚至一度转移了我对微博的兴趣,由此我更想搞清楚知乎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它是如何运作的。当然谈知乎很可能... 全文↓来自:采铜学心录  13小时前

   引言: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读懂”知乎。知乎是一个颇有吸引力的产品,甚至一度转移了我对微博的兴趣,由此我更想搞清楚知乎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它是如何运作的。当然谈知乎很可能就是在谈Quora,可惜我还没用过Quora所以没有发言权,所以只能就知乎作一番分析。

  一论:知乎是一种混合网络,由个人结点和知识结点两种结点构成

  这种网络结构的成因是由于一个大胆而有趣的设定:用户既可以follow“人”,也可以follow“问题”和“话题”。下图展现了这种结构:


  个人结点(或称为社交结点)就是活跃于网络中的用户;而知识结点包括问题结点和话题结点两种,且一个问题结点既包括一个问题也包括该问题下的多个回答。社交结点可同时与问题、答案和话题产生信息交互,如下图:


  在该混合网络中,个人结点与知识结点、知识结点之间以及个人结点之间有着丰富多元的信息交互,下图归纳了网络中主要的信息传递活动:


  与维基百科、百度知道等其他类型产品的一大差异是,知乎中结点之间的信息交换是双向和持续的,这使得知乎的网络系统中,信息流的传递更加频繁也更具传染性。

  二论:受益于网络机制,知识结点可以自动生长

  这是一种类生命机制:每个知识结点可从网络中持续不断地吸收知识养料,同时又能把这些养料进行组织和优化。“吸收养料”是因为每一个知识结点都可通过关联的话题和人等中介让更多的人看到,吸引他们来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答案;“组织和优化”指对答案的投票机制,以一种自组织的方式把最优秀的答案凸显出来,同时“没有帮助”功能又可以把劣币淘汰。


  三论:在功能层面,个人结点相当于一种特殊的知识结点,更进一步说,是“伪”社交结点

  用户在知乎上的行为几乎全是知识相关的行为,用户做其他社交活动的权利被极大限制。在混合网络中,一个个人结点中起到的作用除了贡献知识以外,就是引发关注他的用户与更多有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发生关联,使网络中的link数量快速增加,这种作用是与“话题”类似的,因此可以把个人结点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结点。因此我画了下面这张图,把用户也抽象成了一种知识结构,放置于整个知识层级之中:


  不仅如此,随着使用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知乎中的个人结点实质上是“伪”社交结点,而知乎其实是一个“伪”社交网络。我的依据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同样是可被关注的对象,“人”、“问题”、“话题”这三者在系统中不是等权重的,“问题”最为重要,而“人”和“话题”则次之。

  何出此言呢?我们看最新动态信息的组成结构里,每一条信息的标题都是非常醒目的“问题”,尽管这条信息可能是由某个被关注用户的行为所引发的,但其展现形式都是问题主导。这说明“问题”才是知乎中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结点,并非“人”。

  更直接的证据体现在“通知”和“动态”的区分上。通知是一种强推送的形式,而动态是一种弱推送的形式,强弱之分暗示了产品设计者对信息权重的设定。我刚用知乎时最纳闷的就是什么信息会在通知中出现,什么信息会在动态中出现,始终找不出背后的规则。用了一段时间后才慢慢悟出来,两者的区别在于(大体上):

  “通知”中的信息:与我关注的“问题”有关的所有新动态

  “动态”中的信息:与我关注的“问题”“用户”“话题”有关的所有新动态

  比如说我关注了“李开复”,那么李开复回答了什么问题,系统并不会通知我;但是如果我关注了问题“李开复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影响力?”,那么所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会通知到我。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问题”在系统中的权重远大于“人”。

  2 社交的种种激励因素和互动方式在知乎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简单列举几点:

  1)不能上传图片

  2)回答中显示的头像很小

  3)不能对回答的评论进行评论

  4)用户的profile极其简单,连性别都不用填

  5)……

  这些约束说明:知乎不骑墙,它并不是既想做知识网络又做社交网络,它很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就是做大做好知识网络。社交网络在整个知乎系统中的地位是从属性的,是手段不是目的。

  总结:知乎到底想干什么?还有哪些软肋?

  知乎的野心是建立一个庞大、无边界、迅速反应的自组织知识网络,这里“自组织”包含两个方面:1)结点和链接自动、快速、合理地增加;2)结点内容自动、快速、合理地丰富。而网络的主导结点是“问题”,从属结点是“人”和“话题”,这两者都是为拓展问题结点数量和丰富问题结点内涵而服务的。所以说虽然“人”和“话题”是次级结点,但它们却是整个网络系统的两大动力引擎,知乎未来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建立起完善的话题体系和完备的专家系统。

  那么知乎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呢?这里我不想从界面的角度来分析,这方面的小改进点肯定有不少,比如很多用户抱怨的搜索框的问题,而是想仍旧从网络的机制这一深层视角来看。我认为知乎目前最大的一个机制设计缺陷是:现有的机制更有利于旧问题结点而不利于新创建的问题结点,使得这些新结点不能快速进入知乎的知识网络体系,建立足够的联结,以享受网络从四面八方输送过来的知识养料;说得更直白点,新提出的问题不能快速地得到解答。为什么这么说呢?正如前面已经分析的那样,“通知”的信息都是和已被关注的问题有关的,这些问题自然是老问题,而如果此时有人提出个新问题,其他用户是不可能在“通知”消息中得到的,只有可能在“动态”中看到。问题就出在这儿:如果你已经关注了很多问题,那么每次登录知乎看到的新通知就有很多条,强推送的通知信息会把弱推送的动态信息淹没掉,对付通知就足够,你根本无暇在动态中发现那些新问题,你被迫关注的信息总是那些老问题。设想一下,如果知乎改变策略,把“人”和“话题”的权重设置成和“问题”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那么一旦被关注话题或者被关注人添加了新问题,用户就能被通知到,那么新问题被迅速解答的几率就大增。当然这样的话“通知”就过于臃肿庞大了,因此一个折中的改进是:仍旧保留“人”和“话题”的低权重,但留个口子:凡是被关注话题或被关注人新添加的问题统统归入“通知”,余下其它有关“人”和“话题”的动态信息仍归为“动态”。这样的话,新问题结点和老问题结点就被置于同等的优先级上,一方面新问题结点由于被关注人或被关注话题的"引荐"被更多用户所发现,得到快速的解答,另一方面老问题结点内涵的每一次丰富都能让关注它的用户受益,从而使得知乎的知识网络更加合理和高效。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网易应用下载站WEB端GUI设计的小分享阅读原文

前言:网易应用下载站WEB端开发进度日渐收尾,伴随陆续的测试优化工作,借此机会浅谈一下GUI设计实践上的皮毛经验。网易应用的特点在于服务用户下载应用和社交分享,因此GUI的设计作用在于把用户交互体验... 全文↓来自:uedc.163  13小时前

   前言:

  网易应用下载站WEB端开发进度日渐收尾,伴随陆续的测试优化工作,借此机会浅谈一下GUI设计实践上的皮毛经验。网易应用的特点在于服务用户下载应用和社交分享,因此GUI的设计作用在于把用户交互体验抽象化任务流程和操作方式表达得尽量准确尽量自然:

  ————————————————————————————————————————————

  Ⅰ.样式的意义

  例a.不要分散用户的焦点注意力:

  GUI设计中不应该分散用户对自己任务目标的注意力。不要让人们总是去考虑他们正在使用界面。任务操作应该在用户意识的背景中,而不是前景中。这便是整个界面的设计定稿所在。首页的主要任务有观看应用、下载应用、观看应用推广。五光十色的应用图标和广告陈列在页面上,使用简易清新素色调界面可以调和色彩浓烈带来的疲劳感,而且使应用图标本身更为突出。

  例b.不为视觉而设计:

  在第一屏内的背景使用了浅灰色渐变背景色并不是纯粹为视觉而做。考虑到头图切换色调的多样性,白色底、黑色和深灰色底、饱和色底图最为常见,假如用白色背景,那白色头图融为一体,切换区和预览大图被分割为2个部分,页面断了。例如:

  ………………………………………………………………………………………………………………………………

  头图加框又稍感画蛇添足,画面感细碎,例如:

  ………………………………………………………………………………………………………………………………

  可见用一个浅灰色底背景解决了头图替换成白色的问题,相比以上效果切换区和预览大图更为整体,版块感更强。这样头图切换不同的大底色都可即清晰又整体,背景底色即有单一色值,头图与背景色值相同的情况就极为个别了:

  ……

  ————————————————————————————————————————————

  Ⅱ.整体统一化

  用户界面应当有利于使用习惯的培养。当使用交互式软件或者电器时,用户希望尽可能快速地进入潜意识习惯。他们希望能忽略软件或者设备,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任务工作上,软件越一致,用户就越容易使用。界面控件亦是如此,它们的不一致也会迫使用户不断的考虑,因而分散了用户对任务的注意力。

  例a.UI组件库的优化

  初稿中的组件较为凌乱,可见按钮随意三种样式的色调,渐变,大小字数皆不统一。关闭弹框符号的小叉也风格迥异。

  ………………………………………………………………………………………………………………………………

  反复斟酌考量后的优化组件库中,重要级别和字数,突出侧重点相对来说更加清晰明确:

  例b.图形歧义:

  制作弹框UI部分的时候,按照交互原型需求顺水推舟。后期测试发现其中信息发送回馈弹框警告浑浊不清。。。琢磨其中原来问题处在弹框界面上有2个的叉寓意处理不妥,大的红叉表示不合适,不正确的意思。而栏目条上的小灰叉则表示关闭弹框。优化方案显而易见了:弹框上的小叉保留不变,它在此意义明确,且十分常见,更涉及界面繁多不易改变;大红叉相对来说图形化大于交互功能,修改不受牵制,那么根据右侧说明文案中有不能发送,不能传输的意义,所以更改为禁止通过的符号形象就更加吻合意义了。

  例c.组件与常见标准化模型不一致:

  用户评分系统,在策划雏形之初,评分系统的模型见左下图(左),模型视觉非常接近常见的进度条Loading模型,而进度条形式显示完成度,剩余量,和可能需要处理时间等信息。但评分系统是表示等级分级阶梯,并没有完成度这个信息。建议修改后大众熟知的五星级模型,最为常见易懂。

  ————————————————————————————————————————————

  ·

  Ⅲ.打破整体统一化

  应用下载是用户对此站点使用的最后任务达成,最终下载按钮是此页最重要的功能键。第一版应用下载页在设计之初,过于强调色调统一,大按钮被淹没其中,除了漂亮的应用图标,其次五颗星则非常凸显:

  ………………………………………………………………………………………………………………………………

  其实页面的主要目的是下载,试分析有一类用户可能随意浏览到此,则辅助信息颇为有帮助,另一类用户可能是听朋友推荐后到此下载,辅助信息对他而言用处较小,但下载的步骤是必须且永远重要的。优化之后,巨大的按钮使用了大面积的橘红和天蓝色就一目了然,仿佛在说“快来点我吧”。

  ·

  ————————————————————————————————————————————

  Ⅳ.GUI标准分层模型

  用户界面标准可以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内部层次范围更窄。用户界面设计具有行业级标准。其中一些是针对不同平台的如:Windows、Java,还有的是公司制定的企业标准,使其产品具有独特性的、具有品牌效应的外观。此外,特定产品线中的产品比其他普通产品具有更多相似性。最后也可以为某一个特定产品开发一些标准,以保证其不同部分之间的一致性。标准的内部层次是对外部层次的补充,而非矛盾。网易应用上的字符色值、和界面的分栏尺寸宽度均按照网易门户规范色制定,保持企业标准统一之中添加了更详细的产品特色标准。

  ————————————————————————————————————————————

  结语:

  个人认为好的GUI设计,应该浑然天成,如同生于天地间的自然之物,让用户觉察不到设计;这种“平凡”的设计隐介藏形于平凡的生活当中,需要设计师慢慢体会寻觅。以上个人愚见不过是粗陋寡闻盼望高人多多善言指点。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搜索引擎Google的盈利模式 Google如何盈利?阅读原文

提到 Google 的盈利模式,大家都知道是广告。但是对于具体情况,多数人可能不太了然。WordSteam 这幅信息图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视角。 Google 从 2010 年第三季度到 2011 年第二... 全文↓来自:爱范儿  13小时前

 

  提到 Google 的盈利模式,大家都知道是广告。但是对于具体情况,多数人可能不太了然。WordSteam 这幅信息图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视角。

  Google 从 2010 年第三季度到 2011 年第二季度,总收入是 333 亿美元,其中广告收入是 322 亿美元。也就是说,Google 收入的 97% 来自广告。

  虽然许多人都认为搜索不再重要,但 Google 的 Adwords 广告给公司带来的利润仍不可忽视。在关键字竞购中,那些关键字是最热门的,价格最高呢?

  排名前三位的是保险(Insurance)、贷款(Loans)、抵押借款(Mortgage)。

  • “保险”的“每次点击费用”最高出价是 54.91 美元,该关键字带来的收入占 Adwords 总收入的 24%。

  • “贷款”的“每次点击费用”最高出价是 44.28 美元,该关键字带来的收入占 Adwords 总收入的 12.8%。

  • “抵押借款”的“每次点击费用”最高出价是 47.12 美元,该关键字带来的收入占 Adwords 总收入的 9%。

  紧跟其后,最贵关键词的第四位是“律师”(Attorney)。

  Wordstream 的分析师 Larry Kim 说

  许多律师在寻找客户,为了得到一个客户,他们可以支付 50-100 次点击产生的费用,因为他们可以在一个持续数年的官司上赚回来, 同时开价 500/小时。

  出现在前 20 位的一个比较奇怪的关键词是“脐带血”(Cord Blood)。Kim 告诉 Wired 网站,有这样为那些富人父母保存孩子脐带的产业,他们认为脐带中的干细胞能够治愈未来产生的疾病。脐带血的保存需要大量的费用支出。

  前 20 位关键字产生的收入占 Adwords 总收入的 70%,剩下的 30% 的收入产生于 1000 左右的分类中的各种关键字,或者说是“长尾关键词”。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如何让用户感知产品的价值?阅读原文

一款好产品必然是能够给用户带来价值的,不论是实用价值还是心理价值。对用户有价值,用户才会来实用;对用户的价值的大小、不可取代性高低,决定了用户如何看待我们的产品:是山寨机还是iPhone4. 所以,... 全文↓来自:herozhang  13小时前

   一款好产品必然是能够给用户带来价值的,不论是实用价值还是心理价值。

  对用户有价值,用户才会来实用;对用户的价值的大小、不可取代性高低,决定了用户如何看待我们的产品:是山寨机还是iPhone4.

  所以,打造用户价值必然是整个产品团队的核心实践指导方法。

  但是,故事就到这里了吗?构建了用户价值,不断增加用户价值,成品就会成功?

  答案都是否定的。

  第一部分“用户价值”并非纯粹的“用户价值”,而是暗指“用户感受到的价值”

  “用户感受到的价值”与“用户价值”有相关性但是并不直接产生因果性。

  具有相关性:

  i)用户感受到的价值高,一般而言用户价值也较高,至少不会低得离谱;

  ii)没有用户价值,怎么包装用户感受到的价值始终有限,可以骗一时但是骗不了一世。

  不具备直接因果性:构建的用户价值,并不意味着用户就能够感受到这些价值。

  ——这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见下图:


  从底层的外部环境、公司因素、项目愿景开始,我们构建用户价值的实践逐步展开。

  首先构建团队,在人才引入与培养上、组织结构上、管理方法上下功夫;搭建各种底层平台,如数据平台、技术底层架构等;

  然后,我们开始了基础能力的建设:用户体系(帐号、关系链等)、业务承载实体(网站或者客户端);

  第三步,也是一般理解的产品工作:功能/特性的建设,这里并非一味的做加法,而是追求一种取舍,最终实现的是功能价值的归纳,进而实现品牌价值的提炼。(例子:人们不会因为一个手机增加一个可以刮胡子的功能而感到欣喜,虽然这也是功能的叠加,不过是机械的罗列而已,最终损害产品本身的用户认知和市场定位;好的产品,所有的功能特性都指向同一个产品目标,也许是“一个最好看的手机”,也许是一个“信号最好的手机”,也许是“一个最多好玩应用的手机”)。功能的建设,不能机械的增减,而是针对用户价值的归纳和对品牌认知的增强。

  第四步,品牌归纳包装:很多产品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定位,为什么?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因此,一开始可以确定一个目标,但是实践过程中,这一目标常常根据用户、市场的情况进行改变。品牌是实践过程中用户认知的梳理、取舍、固定之后的结果。这是一个运营过程,而非“规划”出来的。

  第五步,市场营销推广:总而言之,让更多目标用户知道这个产品,并知道如何进入。这里提到了目标用户,也就是需要有针对性的投入。漫灌不行,需要滴灌,确保每分钱每个人力都投入到刀刃上,这也是互联网营销推广的一个特点。

  第六步,用户触达:对于用户触达渠道的管理,有哪些渠道是用户可以接触到我们的,这些用户在这些渠道上对我们的产品服务是如何感知的?不同的入口是否对应不同的用户场景?不同的用户场景对应的产品流程是否需要差异化对待?为了支持这些情况的区分,我们的产品、技术、统计平台分别要做哪些工作?我们的视觉品牌是否已经管理起来了?用户触达,是用户对我们的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了用户在其生命周期初期对我们的定位认知。第一眼缘,需要被管理和被策划。

  第二部分 产品组织内部对用户价值的影响

  一般来说,考试90分的学生算是好学生了,下图中,负责用户价值传递的每一个环节对应着一个岗位,每个岗位都是靠90分的同学,那么结果会如何?


  如果大家都是考100分的,但是有一个岗位考了50分,又会如何?


  因此业界有一句话:一流的团队做一流的产品,二流团队做三流产品。就是说明这个道理。

  乘法原则、木桶原理在这里发生着作用。

  另外来看,世界上一流团队都不天生而来的,都是经历了N多项目成长起来的。

  有一句话我个人非常赞同——

  “重要的不是我们在哪儿,而是我们要去什么地方;重要的不是我们是谁,而是我们要成为谁。”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外国媒体曝光的中国山寨 冒牌苹果震惊世界阅读原文

今年7月,中国昆明被爆出的冒牌苹果专卖店震惊了西方世界,引来媒体的热烈讨论。外媒爆中国山寨猛图,苹果麦当劳耐克等知名品牌皆被仿,极少幸免。 苹果专卖店中细节(服务台、楼梯)的伪造都十分逼真像是个真... 全文↓来自:TechWeb  13小时前

  今年7月,中国昆明被爆出的冒牌苹果专卖店震惊了西方世界,引来媒体的热烈讨论。外媒爆中国山寨猛图,苹果麦当劳耐克等知名品牌皆被仿,极少幸免。

  苹果专卖店中细节(服务台、楼梯)的伪造都十分逼真

  像是个真的迪斯尼专卖店吧?连记者都吃了一惊,细看里面,真是形似神不似。

  北京的石景山游乐园的“疑似迪斯尼”cosplay。游乐园表示,他们卡通造型与原版的“脸型、服装、表情”都不相同。

  唐老鸭和米老鼠与原版的看起来诡异的相似又不尽相同

  昆明街头的NIBE到了足以以假乱真的地步。如果此NIBE是真的,那么真彼NIKE真可以关门了。

  商标的黄金弧度让人无法不想到麦当劳。

  肯德基也未能幸免于难。

  这位李先生只比正牌的瘦一点。

  假冒太多,穷尽有点难。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凡客诚品买下buyi.com域名 将推新电商平台业务阅读原文

据消息人士透露,凡客诚品近日从域名投资者手中买下buyi.com域名,具体成交金额不详。据该人士透露,目前buyi.com域名已经转移至凡客诚品公司名下,但未正式启用。这一域名的成交金额及具体用途不... 全文↓来自:责任编辑2  14小时前

  据消息人士透露,凡客诚品近日从域名投资者手中买下buyi.com域名,具体成交金额不详。

  据该人士透露,目前buyi.com域名已经转移至凡客诚品公司名下,但未正式启用。这一域名的成交金额及具体用途不详。

  据域名圈内人士分析,buyi.com可理解成“布衣”、“布艺”、“buy i(买我)”,凡客诚品可能通过这一域名搭建相关电子商务网站。

  目前,凡客诚品旗下拥有vancl.com、vjia.com两大电子商务网站。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何种因素引发电商企业集体疯狂自建物流仓储阅读原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爆发性增长,一场席卷全国的商贸企业物流竞赛全面铺开。从最初的租用小型仓库,到自建配送体系甚至大型物流中心。一时间,以电子商务大鳄为先锋的物流仓储业新一轮大发展似乎就要到来。... 全文↓来自:责任编辑2  14小时前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爆发性增长,一场席卷全国的商贸企业物流竞赛全面铺开。从最初的租用小型仓库,到自建配送体系甚至大型物流中心。一时间,以电子商务大鳄为先锋的物流仓储业新一轮大发展似乎就要到来。包括亚马逊、京东、淘宝、当当、凡客、苏宁等主要的网上零售商均已加入自建物流。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在线零售企业如走秀网、马萨玛索等由于预计将实现快速增长,也提前布局自建物流仓储。

  引发电商企业“集体疯狂”背后的理性因素是什么?我国的物流仓储地产又将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一时间的物流仓储投资狂潮究竟为何,不少电商企业表示目前仓库租赁困难,在一些重点城市,甚至面临“一库难求”的局面。

  物流仓储“一库难求”原因探究

  我国仓库有效供给不足,租金上涨。《全国仓储业发展指数》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通用仓库需求面积达7.01亿平方米,实有仓库面积仅5.5亿平方米,全国仓库供需指数为0.785,我国通用仓库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供求矛盾在一些物流中心城市尤其显著,如北京、上海、深圳,仓库空置率极低而近年来租金快速上涨,而电子商务企业目前的增长和竞争进入都白热化阶段,而物流正是竞争的关键环节之一,提前布局物流体系才有可能在此轮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

  多数仓库设施陈旧,不符合现代商贸企业的要求

  目前我国仓储物流新增需求主要来自家用电器、电子商务零售商及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这些企业的仓储和配送很大一部分是B2C模式的,对仓储物流的要求更加个性化。比如需要对接企业内部的IT系统,出库、入库要比B2B模式复杂许多。货物品种繁多,多靠人工去拣选,因此单层层高不宜过高,而原先标准化的仓储往往考虑大型工业用品因而层高过高。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使得劳动力密集型的仓储配送业朝自动化系统转变,也将对物流设施提出更高要求。单体面积过小。目前我国仓储设施多为1-3万平米,而随着电商企业订单数量的几何级增长,并且大规模物流配送中心才可实现规模效应,较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电商企业对物流仓储单体面积相应增大,如京东此次在上海建立的“亚洲一号”物流中心,总面积达到24万平米。此外,由于用地日益稀缺和低价上涨,目前仓储物流出现向空中发展的趋势,立体仓库的市场需求旺盛,而在现有仓库中,只有20%是近年来建造的立体仓库,80%为不同时期建造的平方库与楼房库。因此,在难以租用到足够的适合B2C企业的仓储设施的情况下,企业纷纷开始争取主动。

  第三方物流发展落后

  第三方物流即由第三方专业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物流形式。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同时集中资源于本身的主业,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物流的主流发展趋势。我国的现代物流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第三方物流目前规模较小,专业性不强,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据统计,欧美国家工业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比例超过60%,日本甚至达到80%,而我国这一比例不到40%。电子商务企业对配送的专业性要求很高,如B2C行业的最终配送被称为last mail,对用户体验非常关键。不少企业在‘最后一公里’基本都配备自己的专业配送人员。因此未来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大多仅限于城市间的干线运送。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