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丝s6视频:互联网的一些事 2011-7-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23:38:26
互联网的一些事

产品那点破事  产品经理必读阅读原文

来自:帅哥  1天前

   作为一名产品人员,看到这行欣欣向荣着实欣慰,欣慰自己选对行,同时也看到周围的同伴越来越多。

  多的可怕...不熟悉的人越来越多...忽然冒出来的专家也记不过来。我想这是好事,证明这个黑马行业在发展、在壮大、急缺相关专业人士,我说是专业人士,不包括二把刀。

  回到产品的话题,以下不会涉及什么专业问题,仅仅谈一些职业操守的事。

  先扪心自问,你是如何成为产品经理的,负责任的想一下,你的经历和阅历是否可以担当这样一个职位?

  笔者在这个职位上也是如芒刺在背的做事,时刻不敢怠慢,并且是逼上梁山。

  如今看到很多人争着抢着要往上爬,很不理解,难道虚高的利益和名声真的是大多数从业者想要的?

  1、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时刻警惕自己所处的位置,自己的能力发挥在哪些岗位可以为公司带来最大利益。这是基本职业道德,也是未来可以走更远的基石。

  身处这个职位,尤其是执行型产品经理,经常要周旋于多个部门之间,每个部门带来的影响都会施加在产品身上,不接受是不对的,而都接受你就不需要干产品了,这是个矛盾。为此,作为产品人员有些时候心里是一直处于很压抑的状态。

  而很多产品人员回从这个压抑的心态中转变,一种转型成为压抑一辈子的人、一种转型成为混日子什么都不在意的人、最后一种会把压抑的问题当成事情解决掉,并且仍然尽心尽力的做事。

  请接受现实,这个行业就是这样,请正视自己属于哪类人!

  2、我要随波逐流的仕途风顺,还是为理想而奋斗,都是自己选的,走哪条路也无可厚非。

  看在钱和面子的份上,我愿意做产品经理,虽说笔者是被逼上梁山,但也实属自愿。

  好吧,谈谈钱的话题。

  产品经理一般情况下回涉及到三类钱:工资、项目奖励、分红。抛开余下两类不谈,死工资就是我们吃饭的老本,所以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往往是影响我们去哪干的重要参考。

  以我个人找工作经历来说,现阶段我可以找到4K 6K 8K 10-12K的工作。待遇跨度颇大,公司类型也是五花八门,但干的都是一样的工作。而现阶段我的工资只有6500,我想大部分产品经理都要高于这个价格吧,问题出在哪呢?

  有一个经典的提升模式:公司A跳槽公司B+20%工资——公司B跳槽公司C+20%工资——公司C跳槽某有钱的创业公司+翻倍工资。

  只要稳扎稳打,每个公司呆一年,在职期间积极求职,3年成为10K+产品异乎寻常的容易,我的确也见到不少这类人,即便找不到10K+的工作也会坚持寻找碰运气。

  3、你的能力真的值10K+么?准确的评估能力和赚的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会使你在未来的道路上走的更加坚实,并且回头看看不会有人在背后埋怨你。

  一直没有提到工作和专业上的事情,接下来也不想提,因为笔者不是一名合格的总结者。

  不过有一个例子,以一位运营总监为反面教材讲一个故事,但愿给产品人员一些启发:

  笔者在一家奢侈品网站做产品工作,由于框架简单、东西也是轻车熟路,真是一帆风顺。

  而事情总有一些巧合,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故事......

  公司为了更好的提升团队,高薪聘用了一位高管,职位是运营总监,负责网站整体事物。

  作为产品经理,虽工作要同总监汇报,但产品相关事宜还应全局把控,而此总监触角深入产品工作中来,严重影响产品经理正常的工作,笔者在发现苗头不对的时候第一时间与总监和老总谈话,杜绝了此事。

  而开会讨论产品的过程中作为产品人员应广泛吸取各部门的意见,此总监以多处严重的判断错误干扰正常的产品讨论会,造成讨论话题越走越远,并且形成一个没有支撑理由的驳论,这种会一直开下去的意义已经没有,最后只能看谁体力好谁就赢,那么这种会不继续也罢。

  在产品实施合计过程中,笔者与总监在一处细节体验中产生分歧,笔者以还算强力的B2C从业经验告诉他这么做是对的,即使错了,也不会比别人家差。而这位在快车联盟网站“联系我们”中负责开发、数据接口合作的总监以不知从哪听来的很多专业术语说服我。

  套用一句老话:不要跟sb讲道理 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一个水平 然后以他丰富的经验来说服你。

  笔者自认为是一名一线SEO人员,并且对SEM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战经验,此总监每天和我炫耀他做的“淘宝客”网站,殊不知笔者应该是第一位利用阿里妈妈联盟做淘宝商品导购的。

  好吧,我喜欢时间证明一切这句话,本站低竞争、高质量的内容,通过各种长尾和复合词估出来60W以上的流量,现有实际能力可以做到2W左右流量的站,先在只有几百IP(继承老站)。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真的懂了,每段故事的结束都承接着下一段故事的开始。

  最后送给各位产品一句话:不管你今后走到哪,不管你的仕途是否风顺,不管运气好与坏,请做一名有尊严的产品人!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精美的水平导航网站作品欣赏(下篇)阅读原文

来自:梦想天空  1天前

  作为网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航设计的非常重要,新颖的导航可以给访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他们浏览更多的内容。很多设计师尝试把导航设计成水平方向,这种新颖的设计特别适合于宽屏浏览。今天,本文与大家分享26个导航设计非常独特的网站案例,一起欣赏。

Talents

Lomotek Polymers

LoveBento

Luke Larsen

Les Hautes

nate.uri

Netwise Strategies

Peter Pearson

Radioactive Thinking

Snohetta

Suie Paparude

Stephane Tartelin

The Horizontal Way

Tongsville

Vault49

Webdesigner Graphiste

Wall Swaps

Make Pretend

Zupadupa

Jaynelle Lording

Josh Keaton

Latvian Art Directors Club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精美的水平导航网站作品欣赏(上篇)阅读原文

来自:梦想天空  1天前

  作为网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航设计的非常重要,新颖的导航可以给访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他们浏览更多的内容。很多设计师尝试把导航设计成水平方向,这种新颖的设计特别适合于宽屏浏览。为了给大家更多的灵感,特别收集了50个精美的水平导航网站作品欣赏,一起欣赏。

Wows webdesign and internet marketing

f clarie baxter

Eric Johansson

Alex Flueras

BBH

Charlie Gentle

Jason Love

Weblogement

We Love Chief

We Shoot Bottles

Work at Play

Tyler Finck, Sursly

Eolo Perfido Photography

Costume National Blog

Graphic Evidence

Candice Holloway

if this were a…

Harry Wittlinger

Hasrimy

Here Design

Ifekt

Helios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LBS产品的信息架构优化阅读原文

来自: 生    1天前

  LBS产品与浏览器与IM等产品相比,技术难度较小,但界面的层级关系更复杂。以大众点评为例,包含了查找、搜索、签到和优惠券等功能和信息,也可以看出组织界面的层级关系是以依靠产品本身的功能和信息去区分,这种方式在Symbian按键手机中尤为常见,依照功能使用的频率依次排列,优点是扩展性较强,功能增多可以将首页变为4×4的icon,但这不是最优方案。

  一是这种架构方式的明显缺陷在于导致页面跳转增多,切换功能必须返回首页。

  二是功能本身重复和交叉,这对手机界面显示空间是种浪费。第二个“搜索”和首页顶部的搜索框重复,“附近”和“搜索”的区分在于范围不同,没有必要独立成两种功能,可以在顶部下拉框中加以区别。找地点和签到看似两个功能,其实前者可以包含后者,找到地点之后用户可以选择是否签到,点击“签到”还是要先找地点,区别在于用户目的不同,但是操作路径有重复之处。

  三是优惠券、团购和最佳餐厅作为单独的功能,不可预期有有多少用户会主动根据优惠券和最佳餐厅去消费,可能导致使用率很低,这和产品本身缺乏主要线性的操作流程有关系。单有新的功能或者业务,应该尽量已有的功能有辅助作用,而不是独立运营。假设用户使用产品的主流程是选择消费地点,在查找地点时发现有目标地点有优惠券或者是最佳餐厅,和评价一样会对用户的决策产生辅助作用,帮助用户挑选。

  大众点评之前首页与QQ美食相似,可能增加团购等信息之后打破了原有的组织方式,百度身边以选择地点为主线流程。而按照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也会有不错的架构思路。

  我要消费,就是想找吃的,查找美食,依照平均消费、评分和优惠券等信息决策目标地点。Foursquare有推荐地点,用户的消费目标并经常都是明确的,提供少量信息帮助决策,对于用户满意度非常有帮助。比如新开的餐厅,最佳餐厅在打折、朋友对附近某餐厅评价很好。信息结构不是纯粹的树形结构,可以是液态,匹配地点的标签和用户的标签会产生很好的推荐效果。

  我正在消费,选择推荐菜谱,群体消费对于产品的推广非常有帮助。比如微博、IM和游戏是不同程度的浸入式使用,而LBS产品却比较开放,搜索得到的信息会与朋友共享,当下产生口碑。让用户把签到的“垃圾”信息发送到微博上,还不如吸引用户一起签到,同时要降低产生信息的成本,手机用户输入成本大。

  从iPhone成为flickr中拍照最多的设备和新浪微博的手机用户占到一半来看,手机用户可以产生大量的信息。微博的转发数比评论多,也是因为成本的原因,同时能快速达到传播效应。猜想淘宝手机中手机充值和彩票类产品占用较大的比例,因为可以快速完成产品挑选,成本低。LBS产品在输入点评时,可以降低输入字符的限制,只是选择总评分、口味、环境也完全可以。

  如果担心产生大量垃圾评价,可以只限定自己和好友看到。豆瓣在计算商品评价时,会适当过滤到评价数量比较少的用户,从可信度比较高的用户评价中选择平均分。

  之所以这样做是后续可以对用户行为分析,这对用户粘度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产品除了有用户需要的功能,还要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更换产品的成本。

  IM除了有聊天功能,还有用户的关系圈,LBS产品除了有查找地点和签到的功能,还能理解用户的口味偏好、活动范围和消费水平等等。所以组织首页界面可以从功能列表转变为个人中心,增加用户对产品的依赖程度,这也符合web2.0的产品特性。

  手机产品不只是主站的附属品,便于用户随时随地使用,为产品贡献更多独立用户和新注册量,可能会发现很多用户只使用手机产品,很少使用主站的产品。像淘宝购物,主站对于用户来说,使用起来明显比手机端方便,但是LBS类产品不需要比对产品质量,需要的信息量少,手机产品的体验甚至可能要优于主站。

  手机产品不只是个功能产品,当有使用需求时才会从手机众多功能列表中点击图标。在看到数据表明70%多的用户使用手机浏览新闻,并不意味着占领手机用户必须做一款新闻类产品。新闻确实是一大需求,而掩藏在数据背后可能是低端手机用户只能看看新闻,出于打发时间的目的。尝试影响用户的生活,美食和旅行等刊物资讯也可以推送给用户,用户更多的是主动使用产品,无聊时间浏览资讯,看到不错的餐厅随手收藏,当周末有优惠或者团购时适时提醒用户,或者有朋友也想去同类的餐厅可以自动产生消息提醒,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生活乐趣。

  LBS可以与IM一样成为手机的必装应用程序,这完全有可能。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比较当前热门的电商网站购买按钮阅读原文

来自:水墨  1天前

   一般上电子商务网站买东西的用户分三种:

  1、随便看看,就是不买

  2、先看看,买不买再说

  3、就是来买东西的

  这样的需求反应到产品页的购买按钮上,我们一般会看到购买和收藏两个按钮,而购买又可以分为立即购买和加入购物车两种。

  对于第一种用户来说,你按钮做的再大再合理也不关他的事,因为他压根就不想买。

  对于第二种用户来说,购物车按钮或是收藏按钮对他来说是优先选择的按钮,因为他过一段时间才买。

  对于第三种用户来说,立即购买是最合适的按钮,其次是购物车按钮,如果他需要购买多样产品的话。

  我们都知道网上购物的网站比线下的用户更挑剔,理由很简单,线下的用户去商店买东西时,他已经付出了很多的时间成本甚至经济成本(路费等),所以他购买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在网上购物明显不同,他在各个网站间的挑选余地更大,也不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其中,购买按钮的功能模块就是能否促使用户购买的关键步骤,用户在这里用的不顺心跑掉也是见怪不怪的事。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个大网站在购买按钮的功能模块里所做的事情。

  一、当当网

  如下图1所示,我们看到当当的购买按钮是我很早以前就非常熟悉的样式。左边是购买按钮,右边是收藏按钮,按钮大小不区分,按钮颜色对比度低。点击购买按钮后跳转至购物车页面。

  二、麦包包

  如下图2所示,当我们对比麦包包和当当网的购买按钮,我们很清晰地发现,麦包包明显地强化了购买按钮的视觉效果,不管是按钮大小以及颜色对比度,用户第一时间看到的是“立即购买”的按钮。但是麦包包的“立即购买”是个伪概念,因为点击按钮进入后还是购物车的页面,而不是直接填写个人信息发货的页面,这跟后面要说的淘宝和乐淘很不一样。

  三、凡客诚品

  如下图3所示,凡客的按钮跟麦包包的比较相似,都是强调购买按钮的视觉效果,但是有一点比较不一样的是,凡客的购买按钮(放入购物车)放在了收藏按钮的右侧,这也是比较另类的设计了。

  四、走秀网

  如下图4所示,走秀网在强调购买按钮的设计上更激进一些,它的形式是一个按钮配一个链接,但是那个星星貌似不跟文字对齐的嘛,看起来不是很舒服。

  五、京东商城

  如下图5所示,京东对购买按钮的强调方式跟麦包包和凡客一样,但是在京东这里,收藏按钮有一个小小的进化,它的名字是叫“加关注”。京东对这个按钮的解释是“想实时获悉产品降价、促销、到货及相关动态信息?一键关注,实时播报,实惠跑不掉!”,这个很有意思,根据用户的收藏信息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这对于产品的销售是有好处的。

  六、1号店

  如下图6所示,1号店跟前面所说的网站相比,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多了一个“加入购物清单”链接。我们都知道用户去超市买东西不少东西都是定期买的,比如说卫生纸、牙膏、沐浴露等等,那1号店提供的这个功能就比较贴心了,如果把要买的东西加入购物清单,并设置购物周期后,就会定时受到提醒。

  七&八、淘宝&乐淘

  如下图7、8所示,淘宝和乐淘的按钮是很相近的,虽然我没有截图进来,但是淘宝和乐淘的收藏功能是有的,它是以链接的形式出现在产品图片的旁边,而购买按钮这边是立即购买和加入购物车的组合,点击立即购买就进入确认订单的页面,这会方便那些只买一样产品的用户。

  把这些网站的按钮放在一起比较,不是为了比较谁好谁差,由于行业的差异以及相对应的用户购买习惯的差异,每个网站都在购买按钮的设计上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而且有些网站还尝试了创新,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消费分享社区在电子商务中需要创新而非抄袭阅读原文

来自:电商路  1天前

 

  随着社区化网络的盛行,社区化电子商务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其中,消费分享社区是当前很火爆的社区化电子商务网,比如,美丽说、蘑菇街等都是基于消费分享的社区网站。

  谈谈我使用这两个消费分享社区网站的感受。好的方面是,这类消费分享社区网站,的确让我们感受到“社区+电子商务”给网购带来的一种崭新体验,让网购的感觉更有趣,更具真实性,如同和朋友一起逛街,一起评价某件衣服的好坏那样有“乐子”。

  此外,消费分享社区也让流量捉襟见肘的淘宝C2C卖家找到一个不错的导入流量方式。让买家在参与分享购物体验的同时,还能够获得报酬,将微博、SNS植入购物之中,这种模式的确很有创新。

  然而体验了美丽说、蘑菇街之后,发现这几家网站实在是太像了,无论是UI设计,还是运营模式都几乎没啥区别。两家都有个共同的缺点,就是社区中互动太少,互动均停留在购物层面,不丰富,所以只能够吸引那些有购物目的的用户,粘性和用户增量存在不足。由于这种消费分享类社区网站太过相似,在网站设计和运营本身就需要创新,否则难以实现差异化。

  美丽说的定位非常清晰——“与最会网购的MM一起逛街,轻松淘衣服”,目标用户群、以及其做垂直型的消费分享社区的目标明确,这样虽然缩窄了社区内人群,但是有利于聚集该领域的资深用户;产品设计贴心到位,“网购达人、挑衣服、口碑好店、团购”对于网购的非深度用户非常实在好用。但是社区内容比较单一,没有主动消费需求的人难以产生登陆社区的动力。

  蘑菇街的定位与美丽说类似,而且在UI设计上甚至都有很多地方相似。据说,美丽说拥有很强大的时尚达人资源方面,这帮人开始在美丽说上玩,但很快,就会被蘑菇街内容扒下来,再比如很多高校女生在美丽说上玩,充当校园特派员,看到穿着不多的女生,就拍摄下来,但这些特派员拍摄的东西,蘑菇街也会扒下来,引起用户愤慨。

  从目前来看,消费分享类社区的门槛不高,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可以迅速进入该行业。消费分享类社区关键在于运作,特别是线上线下的结合,以及一些微创新。但是中国互联网的抄袭之风在新兴的消费分享社区再次刮起来,这会害了这个新兴行业。希望蘑菇街能够通过创新,迅速打造出崭新的社区化电子商务模版,而不是东拼西凑,这样只能给对手留下机会。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轻博客未来能否成功需经历三场战争阅读原文

来自:爱范儿  1天前

 

  大家对传统博客和微博都很熟了,现在说说最时髦的轻博客。轻博客的鼻祖是成立于 2007 年的美国网站 Tumblr,至今已经融资 4000 万美元、拥有1100万个博客注册用户,而且还在迅速增长当中。在中国,随着2011 年 4 月点点网的上线,以及获得上千万美元融资的轰动新闻,激起了轻博客的热潮。

  若把传统博客比喻为一本书,微博就是一份街头小报,而轻博客就像是一本杂志。与传统博客相比,轻博客的方式更简洁,表达更自由多样,既可以表达理性的思考,也可以做感性的表述;而轻博客与微博相比,没有字数的限制,可以采用短信息、图片、文章、图文混搭等多种方式。

  但在看似轻松愉悦的轻博客背后,正上演着愈加激烈的竞争,其未来取决于刚刚开始并将日益火爆的三场战争。

  第一战:轻博客 vs 传统博客 vs 微博

  无论传统博客、微博或是轻博客,其媒体性都是核心所在,就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到的“媒体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这三种不同形式的博客,都在力图吸引更多的用户,进而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以及未来的商业利益。

  如今,业内有个看法是:将来轻博客会与传统博客整合,而微博则因为拥有独特的传播属性,未来或许还能独立存在。但是设想如果一个网站(比如新浪或腾讯)能够将三种博客顺畅地整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将能看到属于中国的新博客形式。

  轻博客能否超越传统博客和微博,关键在于轻博客能否改变用户以往的使用惯性,提供更好的使用便捷性和使用价值、以及延伸产生的商业价值。

      使用惯性

  高端人群已经习惯使用传统博客来表达、传播自己的思想观念,拥有了众多的粉丝、看客、志同道合者甚至是对手;而拥有更多大众用户的微博,使得每天关注各类小道消息、笑话、与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问候和交流,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轻博客现在就是要扭转用户的使用习惯,这难度有点大,教育用户改变原有习惯去使用一个更好的产品的难度,一点也不亚于推广一个新产品给大众。在扭转用户习惯的层面上,现在还没有看到轻博客网站有所动作,不过,这很值得期待。

      便捷性

  现在大家都有表达展示自己,与人沟通交流的欲望,只是或多或少、感兴趣的话题不同而已,这时使用便利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轻博客要努力使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展现出来,现在国内的轻博客网站,在界面友好、易用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也正是诸多轻博客网站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决出优劣高下的分水岭。

      用户使用价值

  在用户价值层面,传统博客和微博都给了用户极大的价值,对社会的交流与发展贡献良多,同时在商业价值层面也有许多探索和应用。虽然受到内容水化、过度商业信息骚扰的批评,但在当今环境下,无论是个人还是商业机构,传统博客和微博仍然是展示表达、获得信息、沟通的最便捷渠道。

  对使用价值的细分,可以有许多点,以下列出几个:

      展示:传统博客对于用户的展现,相对来说比较呆板教条,用户使用时有诸多限制。而个人、机构都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需要更多的展示形式。而在另一个极端,微博对字数的严格限制,使得用户无法进行有深度的说明和阐释。轻博客在产品构架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实践当中是否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需要时间的证明。

      内容:优质内容、兴趣的分类展示和追寻。如果不能将一些意见领袖引入到轻博客上来,优质的内容便难以产生,自然也就难以得到更多大众用户的认可。轻博客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就是对用户发表、感兴趣的内容,用标签的方式进行分类、查询。这种基于用户自主的兴趣图谱,对于用户个人和机构都极具价值。如果哪个轻博客能把这个功能做好,就会脱颖而出。当然,这也会迅速引起跟踪模仿,这同样也是竞争的一部分。

      盈利模式:现在谈论轻博客的盈利模式,实在有点太早。但能够看清楚的是,三种博客的媒体特质各有不同,与商业的连接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在这方面,轻博客还没有开始尝试,如果您是个服务于某个商业机构,不妨现在就开设一个轻博客主页,在使用中体验、比较一下。

  第二战:轻博客 vs 社交网站 vs 传统新闻网站

  轻博客在博客市场中的作战,只是形式之争。而与其他类型网站的竞争,尤其是社交、新闻类网站,则是用户注意力之争,将会更为激烈。

  传统新闻网站日渐式微的趋势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用户的关注被社交网站所吸引,于是有了如日中天的Facebook和人人网。但我们也发现,社交好友贡献以及分享的内容,还不足以满足用户对信息的深度、持续渴求,这就给了轻博客机会。

      眼球之争

  相信随着轻博客发展的日渐火热,各式市场营销活动和噱头将冲到我们面前,争夺我们的注意力,诱惑我们注册、登录、发图、发文。诸君已见,微博之营销遍布街头巷尾、地铁巴士,轻博客应该会更加激烈,期待各个轻博客网站,能设计出些新奇的活动和方式,如今这世事,娱乐好玩才是王道。

      编辑、设计之争

  内容和展现形式给用户留下的第一印象,决定了用户是否会继续留在网站上。从现在的技术角度看,单纯的人工或机器方式都无法得到最优内容,于是“人工+机器”的解决方式成为了必然选择。

  内容筛选排序的工作,软件工程师设计程序就可以完成。但专业编辑的人工内容选择,就依赖于优秀的编辑了。如果我们扩宽视野不难发现,现在最优秀的编辑人才依然是在平面媒体行业里,其次是在门户和专业网站,如果轻博客网站能从上述机构中吸收到优秀的人才,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类似问题也出现在美术设计层面,专业优秀的设计师,现在对于微博客的设计还不是很感兴趣。

      归属感,黏性之争

  新闻网站和传统博客网站往往带有编辑的意识、喜好和倾向,社交网站的内容过于随意,面对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如何让拥有不同观点、喜好的用户,迅速找到自己的兴趣群体,是轻博客网站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这就需要社会学、心理学知识的参与,那些有过成功经验的运营者将会成为关键人物。

      内容真实与虚假之争

  这是个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的探讨话题,各家轻博客在实际运营当中或兼而有之,或剑走偏锋,都有现实的需要、商业运作以及内心道德层面的面对。

  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论题上,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需要,这是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见仁见智吧。

  第三战:纯轻博客 VS门户轻博客

  纯轻博客与门户轻博客所代表的是资本之争、创业与创新之争,这其中的纠结,外人或许难以真正体会。

      创业与创新

  纯轻博客往往是创业团队的倾心之作,蕴含着创业团队的激情与执着。轻博客鼻祖Tmbler的高歌猛进,给中国的轻博客创业者们输送了强力支撑。

  虽然Tumblr是很好的范例,但是熟悉中国互联网和商业环境的人都知道,完全照搬只有死路一条,在基本原型的基础上,必须添加适合中国用户的功能和特征。谁能研究出这样的创新并执行到位,才能在最终赢得用户。

      上市是个双刃剑

  大家普遍认为,门户网站的轻博客会比较容易发展起来,但实际上也有许多不利因素。

  对于许多门户网站来说(他们大多都是上市公司),即使看到了轻博客发展的巨大空间,但受到上市业绩压力所限,对于轻博客的资金、人员、内部资源的投入,往往受到诸多限制。

  所以大象能不能跳好轻博客这支舞,就要看这些门户网站的洞察力、决策力以及执行力了,当然,还有创新能力。

      资本的力量

  资本在轻博客的诸场战争中,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就像电子商务中上亿美金的烧钱比拼。

  现在轻博客的进入门槛已经有点高了,因此不会出现团购那样百家争鸣的局面,竞争将聚焦在几家独具优势的轻博客网站之间,其后面支撑的是资本的力量,他们在为明天下注。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葛优的这句话句话,对于轻博客来说也是一样。

  在轻博客的战争中,高水平的技术工程师、编辑、分析师、市场人员,都在每一个小的细分领域斗智斗勇。那些能够创造性达成目标的人才、在竞争中拼杀胜出的人才,才是轻博客能否取胜的关键。

  好运,轻博客!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社交网络中的评论将影响用户的行为阅读原文

来自:责任编辑2  1天前

   社会化网络正成为很多用户生活的一部分,而他们的线下行为也因他们的参与而受到影响。

  2010年11月,PEW对美国社交网络用户关于“社交网络和生活”的调查报告发现,31%的社交网络受众每天使用Facebook多次,21%的受访者每天使用一次。然后是Twitter,20%的社交网络用户一天使用多次,13%的用户每天使用1次。

  伴随着用户一天或一周使用多次社交网络服务的是,他们也会对朋友的文章进行评论。Pew调查发现26%的女性FB用户和17%的男性FB用户每天至少评论一次,研究还发现57%的女性FB用户和48%的男性FB用户每周至少评论一次文章。

  社交网络用户的行为并不仅限于社会化媒体中,2011年4月由ROI Reasearch的研究S-NET:社会化网络的影响发现当用朋友发表关于产品、服务、公司或品牌的信息时,60%的美国社交网络用户可能会采取行动。只有18%不可能会采取行动。在Facebook上,53%的受访者说他们的首要活动可能是购买品牌或公司的产品以及推荐公司或品牌。Twitter用户,首要的活动则是谈论公司或品牌(61%),推荐公司或产品(59%),购买公司或品牌的产品(58%)。

  粉丝或跟随者不仅受到他们所关注的品牌的影响,还会受到他们朋友在讨论品牌或公司时的影响,这也是品牌所关注的,他们自身的触及率,以及他们粉丝社群的影响力。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ifttt是什么?ifttt能让你的网络行为能引发连锁反应阅读原文

来自:showeb20  1天前

   IFTTT 是 If This Then That 的意思,它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逻辑选择去实现复杂的社会化信息触发与连锁。

  IFTTT 是 If This Then That 的意思,它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逻辑选择去实现复杂的社会化信息触发与连锁;用户根本不需要有任何编程的基础,通过指定某个第三方社交服务平台的中的某状态,去触发其他社交平台上的其他动作,同时,这种触发的组合允许被不断的叠加,以便达到某种连锁的信息传播效果。简单来说,IFTTT就是可以轻便将信息以一个约定俗成的格式推送给你,而你可以决定用什么方式来阅读和处理这些信息;比如说,你可以设定IFTTT:(if)当有人在Twitter中私信你的时候(this),(then)触发SMS短信功能(that);于是乎,DM的短信便会第一时间发送到你的手机上!

  IFTTT跟好几年前雅虎推出的管道服务——Yahoo Pipes几乎实现了异曲同工之效,之所以让一小撮的Geek用户为之兴奋,其实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人类对于DIY/Mushup 和Information总是满怀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很强烈的操纵欲望在其中!我想来想去,决定用“性感”这个词去形容 IFTTT 这款产品,因为它实在太酷了,虽然它很难代表未来,甚至于根本不会有什么未来存在,但是这种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不得不让我去钦佩。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移动互联网的三个方向发展趋势阅读原文

来自:HDPlus  1天前

   又有快半年没发表文章了,最近难得有时间思考,码篇文章,简单谈几个细分领域的趋势,我不会附加太多的数据,也不会引用太多的观点,只是将我此前对数据、观点等整理和思考记录下来。

  和圈子的朋友交流中,都在问未来到底什么方向是大趋势?我也在思考,当然,我谈到的可能是一些非常细分的领域,并非多么大的趋势。

  1、信息流社区

  我此前在微博里提到过,我一向把所有的社区分为两类:关系型社区和信息流社区。

  关系型社区的代表之一就是人人网,你上面的关系链多是现实中朋友的迁移;豆瓣则是信息流社区的代表,用户在这个社区上产生关系是因为特定的信息,比如,影评、话题等。

  关系型社区和信息流社区并不是矛盾的,简单举个例子,我一直将开心网定义为信息流社区,而非关系型社区,尽管你上面的好友都来自你的MSN好友列表,加入该社区之前多都有过交流,但是,最初吸引你加入该社区的并不是去与某个人建立社交,而是因为该平台上有抢车位和奴隶买卖。抢车位和奴隶买卖,以及后来的买房子送花园、转帖等就是构成这个社区信息流的基础,而关系的导入大大的推动了信息流的传播。

  我觉得未来在手机上,信息流社区将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摄像头和GPS这两大感应器为社区的内容供应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用户产生内容的成本。如何将用户产生的信息进行重构、结构化,进而重新组合人与人在产生内容后的关系,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事情,这里,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细分领域是如何通过手机将原本与网络世界无关的信息与诸如时间、地点、用户等核心元素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该信息的重构又将产生新的模式。

  2、生活移动化

  越来越多与人们生活相关的服务将移动化,这个领域未来的市场规模足够大,也有足够多的细分领域值得尝试。愚人节当天,星巴克“推出”的通过手机应用预定咖啡,送达到你所在的任何位置的服务并非遥不可及。

  从目前来看,餐饮、航空、酒店等算是与手机结合比较好的,在这三个领域,大众点评、航班管家、点行社区做的都很不错。除此之外,我们并没有看到其他领域做的比较好的产品和服务,我觉得不是用户没有需求,而是创业者在产品定位和流程方面做的不到位。

  AllThingD的一个编辑曾经描述自己通过iPhone的App安排自己旅行的过程,如果我们能通过App来安排日常生活,那将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也将更加高效,因为,手机与你的关系最紧密。

  3、基于iPad的儿童教育/游戏

  iPad的出现对于教育界来讲绝对是值得称赞的事情,因为它太简单了,连猫咪都会用。此外,他的屏幕刚好,不大不小,非常适合儿童。随着iPad的普及,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家长会为自己的孩子购买iPad,而这将大大推动儿童教育领域的发展。

  iPad上的儿童教育/游戏绝对不是另一个《摩尔庄园》或者《赛尔号》,而是更加具有学习趣味的应用。这个分类在App Store上还不是很大,此前的一些公司出的产品多为有声阅读类产品,而真正寓教于乐的很少,如何创新儿童学习并融合iPad特性,附加功能齐全的家长控制系统值得思考。

  还有很多更加细分的领域,不再展开描述。

  另外,最近以来,我已经厌倦了和圈子里的朋友讨论国内到底有多少Android手机,有多少iPhone手机,他们已是未来的趋势,并且,终端覆盖量已经到了可支撑商业模式的阶段,所以,不要再纠结了。有时间去纠结这个量,还不如多研究一下产品。当然,这有点极端了,大概的数字还是要有概念的。

  最后唠叨一句,简单来说就是去TMD社会化!

  去年以来,有太多标榜着“社会化”的产品和服务,概念一个比一个好,但用户需求及产品理念把握的一个比一个差,社会化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概念,但是,使用起来请谨慎。如果把握不好,还是别使用的好,或干脆连产品都别做了。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国外互联网餐饮模式和国内相似者阅读原文

来自:阿糕  1天前

  最近我为工作做了一些研究,对国外互联网餐饮模式和国内的相似模式做整理,现在择取主要内容贴在blog上。

  餐饮行业的互联网公司,盈利模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1、软件销售模式:为餐饮企业提供管理软件和存储服务,利用互联网优势,从软件销售和软件服务中盈利。

  2、中介抽佣模式:收集、优化餐厅信息,让用户可以便利搜索和预订,从订单中抽佣。

  3、广告媒体模式:和中介抽佣模式类似,广告模式也需要收集大量的餐厅信息,提供给用户查询,但核心目的是利用用户规模,以推荐餐厅和硬广告盈利。

  下文以比较典型的国外企业作为范例,结合国内同类型的企业,进行总结归纳,提出了观点和解决方案。最后附上一些正在出现的新的创意模式,供参考。

  一 餐厅在线预订模式

  www.OpenTable.com

  以软件销售模式和中介抽佣模式为主

  1 概要:

  此模式以Open Table为典型。面对餐厅,开发软件出售预订系统软件,可以实时的反映餐厅当前容量和座位使用。面对用户,使用预订系统是免费的、全天候服务的,欧美餐厅预订习惯普及,用户从普通食客到行政人员,覆盖广泛。

  Open Table成立于1998年,现为美国最大、最知名的订餐网站,也被称为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公司。在英国有同类公司Top Table,已在2010年被前者收购。

  用户通过Open Table的网站查询餐厅,可以快速,有效的找到在某一特定时间,满足所需标准、价格和位置的餐桌。搜索结果反映实际,“实时”可用,而且搜索结果会被立即记录在领班使用的电子订餐薄上。

  2 盈利模式:

  Open Table把标准化的订餐软件卖给餐厅,并收取月租费,本质是通过网页形式向餐厅在线输送订餐服务。在其总收入中,有54%来自餐厅的月租费,42%来自每一笔订单的佣金,还有4%来自给餐厅第一次装软件的“初装费”。

  3 大事记:

  2009年 5月22日 Open Table 上市,市盈率高达300倍,首日股价暴涨60%

  2010年 9月16日 以5500万美元收购英国订餐网站toptable.com,扩展欧洲市场

  2010年 11月11日 股价18个月飙升230%

  2010年 12月09日 年股价涨幅超过Apple

  2011年 5月05日 第一财季[*],OpenTable净营收为337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9%

  [*]财报参考

  4 网站概况:alexa数据

  5 国内相似模式公司:

  在国内的同类型互联网公司中,并没有像OpenTable一样完全涉足餐饮软件系统的,大多重心放在中介抽佣模式上,有的公司一直尝试在做软件系统,并希望能打入相关市场,目前尚未成型。而国内的餐饮软件市场,依然由正品贵德等传统软件企业占据。

  多多点菜网

  多多点菜网现改名多来订,提供在线预订服务,预点菜功能比前两者成熟,目的也是以促使用户使用预订功能。

   订餐小秘书

  最开始提供的是电话预订业务,以中介抽佣模式为主,2008年开始重视互联网方向,现在网站提供在线预订业务。由于用户缺乏预订习惯,所以提供了两个功能点:

  预订可享受折扣

  预点菜功能

  以此诱使用户预订餐厅。

  饭统网

  饭统网更偏向于线上预订的中介抽佣模式,也涉足广告媒体模式,有电话预订业务。

  在国内,软件销售模式有以下障碍:

  用户没有就餐预订习惯

  国内餐厅行业换手率高,餐厅组织架构不稳定,软件推广困难

  餐饮从业人员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意识,学习成本高

  所以,国内模式都做了一定程度的改良,餐厅信息都比较翔实,提供点评功能,产品多元化,尽量以低成本铺开业务,培养用户订餐习惯,重视浏览量,做量为主。

  二 菜品预订模式

  www.Just-Eat.com

  中介抽佣模式

  1 概要:

  和Open Table相似的是,Just-Eat也是一家提供在线的预订服务的餐饮类网站,但是针对菜品预订,而不是餐位预订。它于2000年在丹麦创建,2006开始高速增长,并将总部移至伦敦。

  在网站上,Just-Eat为用户提供了详细的菜单信息,用户可以直接在线点菜,下单后由则会将外卖为用户送上门。

  2 盈利模式:

  外卖在线预订模式模式,盈利来自订单佣金,送货费用。

  3 大事记:|

  2000年 公司在丹麦成立

  2006年 在英国设立总部,开始快速发展

  2011年 获得4800万美元的融资,成为过去5年中英国最成功的创业公司,年收入1000万美元。

  4 网站概况:alexa数据

  5 国内相似模式公司:

  Sherpa's

  Sherpa's的模式和Just-Eat非常相似,他们针对虹桥地区的高端商务人士,以外籍人士为主。用户在线上下订后,订单会传真到餐厅,并由Sherpa's公司派专人取送。公司规模并不大,但是目标客户的消费量很高,目前公司业务已经拓展至杭州和苏州。

  129T.com

  针对白领人群的在线外卖订餐网站,用户可先储值到网站支付每日订餐费用。

  外卖业务开展在中国市场环境下有以下几项障碍(云透在《网络订餐服务的前景怎样?》 做过详细讨论,这里摘要要点)

  信息效率低

  由于外卖餐厅标准性差,设备配备信息化低,从用户订餐到接单执行并送达用户的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效率非常低下。

  利润低

  快餐的价格低,如果以预订服务抽佣的话,利润太低。

  维护困难

  大大小小的外卖餐厅信息变化快,难以即时维护更新。

  所以,外卖业务最好的做法是效仿Sherpa's做高端客户,只抓最大利润点。

  三 点评模式

  www.Yelp.com

  广告媒体模式

  1 概要:

  Yelp 是一个允许用户撰写和分享关于当地商铺评论的网站,Yelp收集了来自各地的商铺信息,结合社交话和本地生活化搜索,转而为更多人的提供资讯,于是它们累计了一个巨大的用户规模。其次,人们通常信任他们朋友的评论,所以评价较高的店铺,业务量也会提升。

  2 盈利模式:

  Yelp现在尚未宣布盈利,现在几乎全部的营收均来自于地方商家的广告。

  3 大事记:

  2003年 网站创立

  2011年4月27日 准备上市

  4 网站概况:alexa数据

  5 国内相似模式公司:

  大众点评网

  大众点评的模式也被称为“Yelp+Foursquare+Groupon”的混合体,它不仅通过流量来换取广告点击,也通过餐厅的搜索的付费排名来盈利。此外,大众点评还通过自己的用户规模帮助商铺定制营销方案,团购也是大众点评目前一个非常重要的盈利点。

  爱帮网

  和大众点评相似,也提供点评服务,并且因为拔去前者网站的点评内容而有官司之争。

  点评模式的成长较为缓慢,需要长时间的用户创造内容来积累,一旦形成规模,后来者就会遇到壁垒。

  四 解决方案

  1 国外的先进模式在国内都已经有了效仿者,并且已经根据国内的行业情况,进行过了淘汰和改良,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圈地布局

  2 该怎么做?

  一 跟随占位

  二 布局将来

  五 其他参考

  1 新模式

  Grubwithus:社交晚餐服务

  社交晚餐服务Grubwithus背后的概念是:用户只要浏览选定要去的餐厅并为餐点购票,就能和其他同样想借此认识新朋友的使用者一起吃饭,购票之后可以查看有哪些人将与你一起吃饭。有点类似团购再加同城活动的形式。

  此外,Grubwithus还提供了慈善和兑奖奖两种不同型式的特别晚餐。

  BookOfCooks在线预订厨师上门为你做菜

  通过这个网站,客户可以搜在自己家周围的注册好厨师和他们的拿手菜,有的擅长国际美食,有的擅长素菜,也有的恰巧会做你的家常菜。选中厨师后,他们可以上门服务,也可以做好了帮客户送过来,价格也比出去下馆子便宜。

  VillageVines:高档餐馆折扣

  注册VillageVines后,可查询当晚有空座的餐馆。一般情况下,VillageVines一次会提供超过10个选择。如果你想去某个餐馆就餐,可以先支付10美元预定座位。而这10美元代表着本次用餐省去30%。

  由于VillageVines目前只同一流的餐馆合作,所以意味着一次就餐能节省很多钱。食客不是唯一的受益者,合作的餐馆也受益匪浅,比如一家名为KittiChai的餐馆在VillageVines用户的推动下获取近50万美元的销售额。

  2 新交互方式

  Storific:用iphone点菜

  使用Storific,加载合作的餐厅菜单到你的iPhone上,用户即可点菜,再也不用等待千呼万唤也不出来的服务员。现在,Storific提供从最少每月49美元10桌150张订单的定额产品,到只要99美元/月,就不限桌数跟订单数的“吃到饱”型的选择,另外他们也提供针对客户量身定制的特殊服务。

  未来,消费者还可以通过app直接付账,Storific则会收取些许手续费,而除了支持iPhone,Android版本也正在准备中。

  inamo:触摸式餐桌+投影菜单

  英国一家提供亚洲菜名为“inamo”的餐厅,每张桌子上方都有自己的投影机,与触碰式餐桌结合,顾客可以直接在餐桌上预览每道菜盛盘后的模样,不需经由服务生的推荐,就可查询参考一下别桌客人点了些什么,或者直接点餐。

  当客人在等待自己的食物来到的时候,可以点击厨房摄像头观看你的食物是如何在被准备的,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游戏来打发无聊的时间。用餐的时候,还可以将不同的食物账单分开。

  写完收工 @阿糕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网络浏览器市场现状分析阅读原文

来自:晨露博客  2011-07-02 01:42:02

   现在的互联网网络浏览器市场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变化莫测的景观,各大网络互联网公司都有推出过自己的浏览器。那么,各种版本和各种性能的浏览器也就会应运而生。在这样的情况下,WEB开发人员以及相关的用用程序开发人员想要自己的网站或者是应用程序能够运行在各种不同版本的浏览器上似乎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所以,对于一名互联网开发人员来说,在自己开发一款应用之前,一定需要先了解现在人们所使用的浏览器现状:人们都习惯使用什么样的浏览器?他们使用的又是哪一个版本,是低级的还是高级的版本?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事先搞清楚的。所以,对当今互联网市场上的浏览器现状有一个好的分析成为必要。下面也许就是你想要知道的。

  1、最常用的浏览器版本

  StatCounter对现在占有市场份额0.2% 以及以上的浏览器我们做了统计,下图是StatCounter在6月上旬对超过300万个网站的浏览器访问情况所作的统计结果。这里包括超过150亿的页面浏览量,所以统计结果应该是能够代表整体情况的了。

  分析结论:

  占主导地位的浏览器(也许你还没有使用):IE8.0仍然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多的浏览器,远远超过其他浏览器。(译者注:这个也许在中国情况会不同,毕竟大部分景德镇人民喜欢IE6.0的哈!)

  IE9.0的现状:虽然说IE9.0是微软的最新版本的IE浏览器,但是其使用量还没有超过IE7.0,当然在本月末的时候,也许形式会有所改观,现在IE9.0的使用大部分需要通过Windows系统的自动更新来升级,但是最终是否使用或者升级到IE9.0还是取决于用户自己的选择。

  Safari、Mac和 IE6:Safari的最新版本目前为5.0,其使用量仅仅超过IE6.0的0.1个百分点,当然这是由于其使用环境的限制所致,Safari主要用在Mac系统上面,然而,相比于Windows系统来说,Mac系统的市场占有率毕竟太小,而且Mac系统的使用者仍然可以去选择其他的浏览器。然而,IE6.0还是XP系统使用者的最原简单选择,毕竟是内置的。

  火狐4.0仍然在火狐浏览器版本中占主导地位:在3月22日发布以来,火狐4.0就占有了火狐浏览器版本的大部分。

  测试版本的浏览器:毫无疑问,在众多浏览器发布的开始就需要各种测试,于是,有很大的一部分用户使用的是测试版本的各种浏览器,也就是专业说法的Beta版本。比较明显的是Chrome和Firefox,可以看到将来即将发布的新版浏览器,如Chrome13 以及Firefox5.0。

  Chrome份额的稳步上升:Google的Chrome浏览器以简洁出名的,Google在逐步将用户的Chrome12版本自动升级到Chrome13(用户你们应该知道的哦!)

  Wow, iPad:尽管Ipad仅仅推出一年多,但是iPad版本的Safari就已经占有了0.68%的市场份额。

  老的浏览器版本:从这张表图我们可以看出还是有很多的用户习惯使用老版本的浏览器,也许仅仅在系统进行升级的时候才会勉强更新一下自己的浏览器吧。(译者注:至少在景德镇是这样的情况了,看来我们是不是应该更新下自己的软件设施了哟。)

  2、占主导地位的浏览器:

  分析结论:

  IE市场份额的下降:在不久前得一段时间里,IE一直可以说统领着浏览器的整个市场,在2004年火狐浏览器出来之前,其市场占有率基本上是95%。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决然不同了,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还不到44%。

  Chrome的市场份额迅猛增长:在IE份额急速下降的同时,另一个令人惊讶的事是Chrome的市场份额急速上升,这款Google的浏览器推出壳才不到3年得时间啊。

  WebKit的增长:如果将基于WebKit的浏览器(如Chrome和Safari)加起来,他们的市场份额占有25.35%,相比于Firefox的28.57%,不过这仅仅是个人电脑桌面的份额,如果加上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上的浏览器,情况又会有所不同了。

  3、利用自己的站点统计数据

  希望上面的统计和分析对您会有帮助,如果您是一位Web开发人员或者是网站架设人员,对于上面的信息您一定需要了解。

  如果您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自己的网站,在这个网站的开发和维护改进过程中,别忘了您自己的网站统计数据,这可是很重要的信息。通过您自己的统计数据,您可以判断每天都是什么人在访问您的网站,他们都是用什么样的浏览器,然后您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去改进您的网站,以期让更多的人能以更好的用户体验度访问您的站点。

  所以,不管您是做网站架设还是Web应用程序开发,对当今的浏览器现状进行分析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了解这些后,有针对性的去注意开发过程中的细节有助于世界上更多的用户更好的体验到您的服务和提供的信息,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度。

  英文原文:Report: The most common web browsers and browser versions today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9月起个税起征点3500 6000万人将不再缴税阅读原文

来自:责任编辑2  2011-07-02 01:28:34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昨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根据决定,个税起征点将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重新公布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法》将现行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为7级,第一级税率为3%。

  今年4月,国务院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即起征点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至3000元。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二审,对3000元起征点未作修改,但将超额累进税率中第1级由5%降低到3%。6月28日、29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两次召开会议,法律委员会认为,为了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力度,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是必要的、适时的,同时建议将起征点提高至3500元。

  另讯 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建凡昨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这次个税法修改,将大幅减轻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税负,纳税人数将由现在的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也就是说6000万人将不再需缴纳个税。

  王建凡说,这次个税法修改对减轻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税负是一个组合拳,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纳税群体的纳税负担普遍减轻,工薪收入群体的纳税面将由目前的约28%下降到约7.7%,而通过对税制结构的调整,绝大部分纳税群体的税负还将进一步减轻。

  对于个税法修改后,个税的减收情况,王建凡介绍,根据静态测算,全年将减收1600亿元左右,其中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税制结构带来的减收约是1440亿元,占2010年工薪所得个税的46%。从新修订的个税法实施时间9月1日算起,今年后4个月的个税减收约530亿元左右。

2011年9月1日个税调整3500后 个人工资所得税计算器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国内各大广告联盟的发展近况阅读原文

来自:周晓锋  2011-07-01 14:29:50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再次开展,2011上半年度各大网络产业,同样随之而进入上半年度的总结阶段,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泡沫”来临之际,来自互联网的各行各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发展竞争。

  图为:2011 年初CNNIC发布的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如图所见:网络服务、搜索引擎、即时通信方面,以其绝大优势的使用率占据着庞大的用户群体,市场与用户永远是必然相关的“同生体”,随着“同生体”所带来的发展空间继而兴起的是基于这些服务而产生的 — 广告联盟。

  由“互联网泡沫”时代的发展影响,目前雄据国内广告联盟市场的三大巨头:“百度、淘宝、谷歌”,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市场竞争。众所周知,以往广告联盟的申请门槛,以谷歌、百度、淘宝(阿里妈妈)的难度排序,以目前国内的发展状况,当初的排序恰巧相反。

  “水土不服”的谷歌:从以往号称单次点击收益最高的联盟,直到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而转移香港后,自此谷歌的一切服务似乎都变得那么的遥不可及,同样其付款所设的US100限制,让绝大多数的注册用户为其“免费劳动”,然而注册门槛限制同样如此。

  百度的“李代桃僵”:杂乱的广告类型,让“钱”变成了百度唯一认识的东西,一再无视用户体验结果是终将失败。

  “淘”而不“宝”:曾经以其特有的广告商品作为卖点的阿里妈妈,目前也同样离不开旗下产品的被改名转型的命运,当初的特色服务如今已变成淘宝客的市场。

  按以上视点观察看来,似乎国内的广告联盟发展是一蹶不振,但其实各大联盟同样意识到旗下各自平台的发展问题,面对着国内市场的竞争谷歌选择了退出,百度选择了改革,淘宝选择了融合以及面对一些“后起之秀”的追赶,这些选择是怎样影响着他们的发展?!

  一切面向用户的产品,我们一直津津乐道的话题都是“用户体验”,然而对于这个话题,各大平台渐行渐变的是各自推出的“人性化”服务,十分遗憾的是巨头之一谷歌的退出选择,其实很多时候国内的创新意识大部分都借鉴来自国外的作品。

  用户体验的大方向:

  目前国内广告联盟一惯所有的,仍然是传统式代码文字、图片广告,随着用户群的飞速发展,这个发展期间改变的不仅仅是用户的数量,更多的是用户的观点、看法、体验,从目前各巨头的应对策略看来,似乎巨头们仍未把重心放在广告形式的革新,然而由后起之秀代表之一的“图视”带来的另外一种广告形式的革新早已稍然而至。

  图为:广告形式的革新例—镶嵌广告

  来自百度的平台改革:“人群定向”的精准、“网盟过滤”的完善、“诱导点击”的整治、“常青藤”的建立等等,当我们看百度越来越多的改变,实际上浪子回头又如何不能面对呢 ?但百度目前现存的问题,仍然是其被利益驱使的良心变异,“非冶根,病怎除” !

  淘宝的多样化融合,为用户带来的了更多的选择,虽然当初的商品式广告同样存在,但已面临着淘宝客的取替,然而淘宝客面临的同样是产品杂乱、虚假、质量等等因素的影响,其实资源整合实是无可厚非,当两者出现冲突,并不是一味的只顾整合,而是如何在这两者之间作出取舍。

  笔者后记:

  从各种各样的新式广告革新看来,将改革、融合、多样化的对象形式指向—最终用户,镶嵌广告的优势是同样做到了人群定向、信息过滤、资源整合,同样在面对着庞大的用户群体,对比传统的广告形式而言,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式广告革新,相信这些革新带来的终将是未来广告形式的普及化趋势。

  文/周晓锋

  原文首发地址:http://bbs.28tui.com/thread-106371-1-1.html,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