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的油菜花作文:互联网的一些事 2011-8-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28:45
互联网的一些事

安卓市场与机锋市场,手机端App下载谁做主?阅读原文

安卓系统的发展如火如荼,上一期我们评测了谷歌自带的电子市场,发现了不少问题。本期我们将就用户体验和产品功能设计,对国内两个主要的安卓系统手机端App下载平台“安卓市场”和&ld... 全文↓来自:tech2ipo  14小时前

   安卓系统的发展如火如荼,上一期我们评测了谷歌自带的电子市场,发现了不少问题。本期我们将就用户体验和产品功能设计,对国内两个主要的安卓系统手机端App下载平台“安卓市场”和“机锋市场”做系统的评测。

  那么“安卓市场与机锋市场,手机端App下载谁做主?”我们的答案是安卓市场!到底为什么,看完我们的评测您就知道啦,下面我们开始吧!

  第一部分:用户体验

  一、用户界面

  注:采用5分满分制,步进为0.5分,分别代表“很好(5)”“好(4.5)”“较好(4)”“一般(3.5)”“较差(3)”“差(2.5)”“很差(2)”等,下同。

  1、页面布局

  (1)核心信息是否列在首页

  安卓市场和机锋市场在首页均是提供App信息,但是安卓市场分类更多更细,机锋市场则都是推广的App,广告意味浓重。两者比较,安卓市场更好。如下图。

  (2)屏幕分割及空间安排是否合理

  ①首页

  安卓市场首页将屏幕分成三部分,分别是滚动图片推广栏、分类信息栏和功能按钮栏,美观合理;机锋市场首页分成四部分,分别是logo&搜索栏、图片推广栏、信息栏、功能按钮栏,不够合理,存在的问题是logo栏过宽、推广栏相应较窄,且不同部分之间过渡不自然。两者比较,安卓市场更好。如下图示:

  ②其他页面

  安卓市场的其他页面屏幕分割均保持了三部分,且核心区域占据屏幕中央约5/7的空间,分布合理;机锋市场则均为四部分,且非核心内容占据空间较多,如最下边功能按钮栏过宽。两者比较,安卓市场更好,如下图:

  (3)操作按键位置是否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①右手单手操作时拇指覆盖范围

  以首页为例,安卓市场重要信息均在易操作区;机锋市场的常用按钮“排行”、下载不易操作,两者比较,安卓市场更好。如下图:

  ②按键位置合理性

  Ⅰ首页:如上图示,机锋市场在首页存在不合理的按键。

  Ⅱ其他页:首先,两者的标签栏都存在banner较窄不易操作的问题,但是安卓市场支持左右滑动的手势操作,可以弥补这一问题,但机锋市场不支持;其次,机锋市场的搜索按钮位置不当,本为全局搜索但是放在“应用排行”下,容易给用户带来是搜索“应用”的误解。

  (4)广告等非核心信息是否影响用户使用

  就首页而言,安卓市场采用滚动视窗,美观形象,信息量大广告效果好又不易给人造成反感,并且在“精品推荐”标签后门就是“最新上架”和“今日热门”,方便用户选择;机锋市场采用动态视窗,广告本身信息量不够,且显得粗糙,不够美观,并且首页均为广告信息,用户体验不好。两者比较,安卓市场更好。如下图示:

  (5)分屏数量是否过多

  安卓市场所有栏目标签均为三个,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并有较好的延续性;机锋市场标签数目不固定,有2个也有4个。两者比较,安卓市场更好。

  (6)界面布局是否有独创性或创新点

  安卓市场搜索功能采用动态散射状按钮,并支持左右滑动的手势操作,精美实用;机锋市场则为固定的按钮,显得混乱。两者比较,安卓市场更好。如下图

  2、图文搭配

  (1)按键图标

  Ⅰ按键图文搭配是否合理:安卓市场包括广告在内图标均采用“图形+文字”的形式,不存在理解困难;机锋市场除广告外,其他图标能做到图文搭配。两者比较,安卓市场更好。

  Ⅱ按键图标设计是否合理:以广告的图标为例,安卓市场长宽比约为16:9,与黄金分割比例相当,给人的视觉效果较好;机锋市场则为2:1,视觉效果不好;同理主信息区也是如此,两者比较,安卓市场更好。如下图:

  (2)信息显示

  两者信息表达均采用图文搭配的形式,但是安卓市场不同信息直接过渡明显,而机锋市场不同部分之间过渡显得不够自然,如下图:

  3、色彩搭配

  (1)与PC端网站的传承

  两者均基本延续了PC端主页的风格,但是机锋市场的风格相似度更高。如下图:

  (2)App色调搭配

  如前文配图所示,安卓市场采用青、灰、绿、黑、白等颜色,过渡自然和谐;机锋市场主要采用黑、白、灰等颜色,过渡不够自然。两者比较,安卓市场更好。

  4、信息表达

  (1)单页有效信息量

  从单页有效信息量上看,两者相差不大,但是由于安卓市场去掉了最上面的logo栏,单页有效信息均比机锋市场多,以首页为例,安卓市场为5,机锋市场为4,如下图:

  (2)信息易读性

  如下图示,在首页机锋市场没有提供软件的星级(具体模块如游戏菜单中有提供星级),在具体信息页,安卓市场提供了“相关推荐”、“其他版本”等有用信息,安装卸载键的位置也更加合理。两者比较,安卓市场更好。如下图示:

  用户界面小结:从前文测评结果可以看出,“用户界面友好度”这一指标,安卓市场为“很好”,机锋市场为“一般”。具体来看,各个测评环境安卓市场都比机锋市场更胜一筹。因此,安卓市场的用户界面友好度更好!

  二、用户交互

  1、功能设计框架图

  (1)安卓市场

  从设计框图上来看,安卓市场功能设计较为清晰,找到应用程序“飞信”需要四级菜单,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2)机锋市场

  从设计框图上来看,机锋市场功能设计较为混乱,在分类中未找到飞信,分类方法不够合理,最后在排行中才找到了排名35位的飞信。

  2、用户交互

  (1)加载速度

  ①首次启动速度:WIFI下安卓市场首次启动速度约为3-5秒;机锋市场首次启动速度约为3-5秒。

  ②二次启动速度:WIFI下安卓市场二次启动速度约为1-3秒;机锋市场的启动速度约为1-3秒。

  ③具体信息加载速度:WIFI下安卓市场具体信息的加载速度约为1-3秒;机锋市场具体信息中图片信息的加载速度较慢,平均需要6-8秒。

  (2)易用性

  安卓市场基本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易用性好;但机锋市场存在前文提到的一些问题,如有些按键不易操作、有些软件不易查找、信息量不够、不支持手势操作等,因此易用性一般。

  (3)逻辑性

  ①功能组织是否合理

  安卓市场逻辑基本不存在问题;机锋市场存在逻辑混乱、分类不清的现象,如涉及框图中提到的“飞信”应用的逻辑分类等。

  ②功能按键设计是否符合用户的预期

  安卓市场按键基本符合用户预期;机锋市场存在按键意义不明了的情况,如前文提到的搜索按钮为全局搜索,但是容易给用户造成是局部搜索的假象,给用户的使用带来困扰,再如“风向标”的意义不够明了。如下图示:

  (4)使用指导

  两者均无使用指导。

  用户交互小结:从前文测评结果可以看出,“用户交互效率”这一指标,安卓市场为“好”,机锋市场为“一般”。具体来看,各个测评环境安卓市场都比机锋市场更胜一筹。因此,安卓市场的用户交互效率更高

  第二部分:产品功能设计

  1.核心功能:两者的核心功能均为App下载,比较来看,安卓市场App的信息更全,并提供该软件其他版本的下载通道,核心功能更加突出。

  2.其他功能:其他功能包括App推荐、管理等,两者比较,安卓市场做的更好。

  产品功能设计小结:从前文测评结果可以看出,“与用户需求契合度”这一指标,安卓市场为“很好”,机锋市场为“一般”。具体来看,各个测评环境安卓市场都比机锋市场更胜一筹。

  第三部分:总结

  通过前面的测评我们可以看出,安卓市场在用户体验中的用户界面和用户交互均强于机锋市场;在产品功能方面,安卓市场也比机锋市场更胜一筹。

  HT实验室认为,细节决定成败,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免费让用户的选择几乎无成本可言,他们决定是否留住一款App往往只需几秒钟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开发者需要给用户一个留住这款App的理由,因此,好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开发者们要明确自己面对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人是需要情感的交流和互动的。请记住一点:把问题简单化,甚至是化为无形,而不是丢给用户,你为用户着想,用户才会选择你。

  附:背景信息

  1、评测中APP运行状态(屏幕亮度50%)

  2、APP基本信息

  3、测试环境和方法

  (1)测试环境:

  测试设备:HTC G10Desire (安卓2.3.2,512MB ROM,576MB RAM ,主频1G)

  测试网络:Hylinkad Wifi 接入 带宽10M 信号强度80%

  测试工具:安卓系统自带的电量、流量监测工具、进程管理等

  (2)测试方法:

  控制变量法使用单一进程;

  同一功能重复测试;

  注:采用5分满分制,步进为0.5分,分别代表“很好(5)”“好(4.5)”“较好(4)”“一般(3.5)”“较差(3)”“差(2.5)”“很差(2)”等;不考虑硬件本身的影响

  本报告由“华扬联众与Tech2IPO联合实验室”(简称HT实验室)联合出品,华扬联众Baron撰写。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手机网页的浏览器评测:UC vs Opera Mini阅读原文

目前的APP市场正在迎来爆发期,各种应用层出不穷。但也正由于APP数量过多,而且品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人们无所适从。人们常常对功能类似的应用到底该选哪个头疼不已。由于iOS自带的Safari浏览器极其不... 全文↓来自:tech2ipo  14小时前

 

  目前的APP市场正在迎来爆发期,各种应用层出不穷。但也正由于APP数量过多,而且品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人们无所适从。人们常常对功能类似的应用到底该选哪个头疼不已。由于iOS自带的Safari浏览器极其不给力,广大用户急需一款能够较顺畅浏览网页的浏览器。所以,UC和Opera Mini应运而生,迅速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但是由于两款应用的开发人员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带给用户的体验也存在较大差异。就特点来说,Opera Mini更直接,UC更全面。而针对更多的国内用户,UC无疑更适合有PC端网页使用习惯的人群。

  第一部分:用户体验

  一、用户界面

  * 页面布局:

  1)重要操作是否列在首页:

  对于UC,导航、分类、搜索等重要按钮分布在首页。如图:

  对于Opera Mini,导航需添加网址导航网页来协助实现其功能,分类也需要用户调整。总体来说,自由度高但不够周到。如图:

  2)屏幕条款分割及空间安排是否合理:

  由于UC兼顾收藏与分类,屏幕分割为上下两部分,风格不够统一。底排功能键有一定作用,但不够全面。如图:

  Opera Mini界面简洁,为用户DIY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如图:

  UC使用了较为轻快的蓝白界面,朴素朴实。如图:* 色彩:

  Opera Mini使用了黑色地板、彩色图标及按钮,精美时尚。如图:

  * 信息显示:

  按照国人的习惯,UC提供的分类信息比较全面,服务性强。如图:

  而由于Opera Mini是国外设计开发的,使用习惯偏向国外用户的使用习惯,简洁、直接、自由度高。如图:

  两款软件的页面设计相比其他同类手机浏览器实属上乘,Opera Mini凭借较好的色彩调配与UC全面的信息显示打了个平手。

  二、用户交互

  用户交互

  1. 功能设计框架图:

  * 加载速度:

  UC 首次启动时间为:1-3秒

  二次启动时间为:1秒

  Opera Mini 首次启动时间为:2-5秒

  二次启动时间为:1-3秒

  可见,UC在启动速度上占优。

  *使用教程

  UC在第一次使用时有浮于页面上方的教程,指导性强。如图:

  Opera Mini需要点击下方功能按钮后,在帮助里查找。如图:

  *易用性:

  1) 单一界面按钮数量及位置

  两款界面非常类似,唯一不同之处就是UC浏览器多出了几个热门分类。如图:

  2)深度操作

  两款应用都支持长按更改快捷栏,对于收藏功能来说,UC在网址栏边上设有按钮,方便快捷。而Opera Mini则可以在书签项建立文件夹,较好的尽心管理。如图:

  * 逻辑性:

  对于UC来说,功能多而造成功能分类不佳成为其主要问题。在“常用”“设置”“工具”三个功能按钮键,需要整合的地方较多。类似“常用”里的全屏模式和“设置”里的系统设置、浏览模式、无图和翻页按钮完全可以整合在一起。而像页面属性这样不常用的功能竟然放在了常用按钮中,逻辑性有待提高。如图:

  对于Opera Mini来说,直接、便捷就是其最大特点,功能少而精,符合手机浏览器需要的特点。如图:

  第二部分:产品功能设计

  * 与用户需求契合度:

  UC和Opera Mini都能较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在辅助功能上,UC从节省流量、下载、浏览模式等全面的个性化设置全面超越Opera Mini。

  * 核心功能:

  就浏览网页来说,两款软件均提供了较好的用户体验。分屏、导航、收藏、分享等功能一应俱全。

  特别要说的是UC的分屏浏览功能,与Safari不同的是,UC不需要重载界面!如图:

  * 辅助功能

  UC辅助功能的强大是Opera Mini所不能比拟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很多功能在iOS平台的实用性并不高。如图:

  首先,在分享功能上,UC支持新浪微博、开心等热门网站,而Opera Mini则支持人人、豆瓣、饭否。如图:

  第二,UC的下载和文件管理功能虽突出,但是对于iOS平台匹配度并不高。而Opera Mini功能简单,省去了用户理解应用逻辑的时间。如图:

  其次,个性化设置的多样化是UC得明显特点,但是实现起来并非十分完美。如夜间模式,并不能很好的提高夜间阅读的舒适度。合理的删减一些不必要的功能对于UC来说,可能会更受用户欢迎。

  最后,在用户反馈上,UC支持手机和邮件,而Opera Mini则没有相关功能,稍欠诚意。如图:

  总述,UC的功能比Opera Mini强大不少,但功能合理性并不高。在Symbian平台受到广泛好评的网页背景自动匹配、本地缓存、背光延时、输入框宽度匹配等功能并未移植iOS平台。也就是UC除了流量节省的亮点之外,其他功能的可用性需要深度整合。而从Opera Mini历代的新版本特性可看出,开发团队一直追求着网页刷新速度和启动时间,抓住了手机浏览器的核心。但是,Opera mini周边功能的缺失影响了其可挖掘性。

  第三部分:背景信息

  1、评测中APP运行状态(屏幕亮度50%)

  2、APP基本信息

  3、测试数据

  测试设备:

  iPhone 4 (16GB)

  (iOS 4.3 ROM 512MB RAM 16GB 主频1GHz)

  测试网络:

  Hylinkad Wi-Fi 接入 带宽10M 信号强度 70%

  中国移动2g 信号强度 100%

  测试工具:

  iOS系统自带的电量、流量监测工具

  本报告由“华扬联众与Tech2IPO联合实验室”(简称HT实验室)联合出品,华扬联众Joe撰写。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评国内三大B2C网站首页的信息架构阅读原文

随着电子商务的成熟,国内涌出了很多B2C网站,我经常访问的有:当当网、1号店、京东商城、易迅网、为为网和新蛋网等。这类网站很好的利用了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即时通信技术和物流渠道,实现整个商务过程中... 全文↓来自:Dicky  14小时前

   随着电子商务的成熟,国内涌出了很多B2C网站,我经常访问的有:当当网、1号店、京东商城、易迅网、为为网和新蛋网等。这类网站很好的利用了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即时通信技术和物流渠道,实现整个商务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让不少用户得以不出户购天下物。

  在访问这些网站的过程中,我发现其首页的信息架构拥有一些共同特点,也有各自的特色,遂以京东商城、新蛋网和易迅网为例,撰粗评一篇,拿来分享。行文难免有个人主观色彩,欢迎指正。

  三大网站首页基本结构

  信息架构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用户找到他想要的东西,即Design for way finding。在访问一个电子商务网站时,我们一般会考虑到以下问题:

  一. 这是什么网站?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站点标题上得到了很清楚的表达。

  京东商城:

  新蛋网:

  易迅网:

  三者都表明了自身的定位是网上购物商城,除此之外京东和新蛋都附加了网站的特色描述,比如正品、货到付款等,这些附加信息可以提升网站的可信度以及加深用户的好感度。

  二. 我需要什么?怎么找?我从哪里开始逛?

  访问网站的用户可以分为有目的和无目的两种类型:

  有目的:

  1.确切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商品

  2.知道自己大概想要什么商品

  两类都可以通过搜索和分类目录来查找。尽管位置略有区别,三大网站都将搜索放在顶部容易发现的位置,附近也能找到通过SEO计算出来的搜索热门关键词。可见对于商品繁多内容庞大的电商网站来说,搜索是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几乎所有用户都能用到。信息架构应该为网站不断增长的资源内容打好基础,搜索则是具有适应网站动态性的最好查找工具,无论网站如何变化,用户可以借助它在任何时候找到想要的东西,并且花费的时间最少。怎样让用户更容易找到搜索功能,怎样提供更优化更合实效的关键词,怎样提高搜索命中率,都是电商网站设计开发的重点。

  对于分类目录,三者摆放的位置惊人的一致(如3所示),作为副导航,它一般都位于页面左上部的焦点位置, 从这个入口,通过各种分类链接我们可以找到几乎所有需要的商品。

  此外,页面中酌情加入一些导购标签链接,提供热门商品的直接入口,减少用户通过常规分类目录导航浏览所需的多步操作,缩短访问层级。

  无目的:

  1.看有什么销售活动(特价+团购+打折)

  三大网站都在页面靠近顶部的正中位置开辟了活动展示板块(如4所示),以Carousel的模式对当前网站正在进行的销售活动进行宣传。另外,还搭配有团购、限时抢购、特价促销等活动。出于实惠,不少无目的进来逛的用户会留意一下有哪些促销活动在进行,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购买。以下是三大网站的活动推广区域:

  京东商城:

  活动版块较多,所占页面篇幅较大,不足之处在于各类活动相对分散,团购(尽管在水平导航中有一个专门的团购页面)和抢购两个对用户吸引力非常大的板块被放置到页面两侧中部偏下的位置,不易发现。 京东或许觉得团购和抢购不是首页重点?或者他们不屑以这种方式吸引眼球?

  新蛋网和易迅网:

  两者差别不大,都想利用限时抢购和团购促销的方式吸引用户,所以把活动放在集中而且突出的位置。这样确实招揽了不少用户,其实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已经慢慢养成习惯,就算没啥具体的需求,也会天天打开看一下有没有什么商品在做特价,恰巧正是自己可能需要的。从挖掘需求到引领需求,同样是电商的成长之道。

  2.随便逛逛有没有正好需要的商品

  如果没有具体的需求,只是浏览网站,那么网页内容的组织系统对用户发现和探索商品极其重要,即如何将页面上的内容组织起来,有效的呈现给用户。 三大网站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按照主题分tab的水平导航,属于模糊组织方式:

  京东商城:

  新蛋网:

  易迅网:

  关于品牌专卖,京东和新蛋将其作为独立的tab页面放在主导航栏上,说明在品牌上,易讯还支持的不够多。

  关于团购,京东和新蛋将其放上了主导航栏,团购相关的内容较多,选择面相对比较广。反观易讯,尽管只有主页上一个小版块(如8所示)做2款产品的团购,但是其效果未必差,出于对其团购产品的“惊喜度”和“实用性”, 个人更加喜欢易讯的团购。

  关于二手货物,京东和易讯都提供这类服务,新蛋没有,表明了新蛋没有发展或者不够重视二手交易的业务。

  关于抢购,新蛋有限时抢购,易讯有天黑黑,都是在特价促销活动方面做足了功夫,以此为卖点吸引注重价格的用户。

  另外,京东的在线读书、京东社区、全部分类页面,表明了该站在图书领域、社区营建和商品种类齐全性都有独特的优势。易迅的礼莫愁直接开辟了纪念日送礼通道,方便用户在特殊的日子为家人朋友选购礼物。

  综上所述,我需要什么?怎么找?我从哪里开始逛?这类问题主要由网站的组织系统、导航系统、标签系统和搜索系统来解答。只有内容组织严谨清晰、合理显示最大面积的内容与服务,标签和搜索关键词契合热门风向与时俱进,导航重点明确,利于发挥长处,让用户在网页间顺畅的来回穿梭,才能帮助用户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三. 怎样快速发现大众偏好?

  用户在网站上漫游时,常会去查看一些热门话题、最流行文章以及热卖商品。既然用户想知道其他人在用什么,其他人在买什么,我们就利用从众心理,提供各类热销排行告诉他们这些信息。只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资料的即时性,从销售排行还是能挖掘到一些潜在的购物需求。

  京东商城:

  如图所示,京东的首页上并没有任何销售排行或者评论排行的版块。

  新蛋网:

  整个购物馆的左侧边栏都是销售排行,利于用户快速定位受欢迎的大众化商品。

  易迅网:

  不但有热销榜,还有热评榜,根据销量和评论的热度推送商品,给予用户更多选择。

  可见,在购物参照信息的提供方面,三大网站是有区别的,易讯网>新蛋网>京东商城。

  四. 如何提供反馈?

  为了收集用户的需求、意见和建议,一般网站特别是消费购物网站都会提供一个反馈通道,方便用户提交自己对网站的看法。我们来看看三大网站的表现:

  京东商城:

  我姑且把主页上的投诉中心当成出了购物评价之外的唯一反馈通道,它在用户信息栏(如京东商城1所示)帮助信息下,不太容易发现。

  点击进入后发现需要登录才能继续,然后提交反馈时需要与订单号绑定才能生效。这等于是说,一个新用户通过浏览京东的网页想提一些意见还必须注册和购物。

  新蛋网:

  可以在页面左下角(如新蛋网14所示)找到反馈位置。

  进入后发现,除了要填写个人的联系方式之外(估计是减少恶意投诉),无需注册也无需提供订单号就能发送反馈,非常方便。

  易迅网:

  反馈位置很容易发现,就在用户信息栏的第一项(如易迅网1所示)。不足之处在于,必须注册登入账号才能继续提交反馈意见。

  反馈提交单可以不用绑定订单号,即无需发生交易。问题在于还是需要填写联系方式,既然要求我注册登入账户才能提交反馈,直接从我的个人账户里就能调出相关联系方式,何必再次让我填写呢?

  我们可以发现,三大网站的反馈模块在易发现性上排名为: 易迅网>新蛋网>京东商城, 而易用性上的排名为:新蛋网>易迅网>京东商城。

  五. 如何注册?

  三者表现良好,都将注册入口放在了网页的顶端靠左,方便用户第一时间找到。关于注册流程,本文不做讨论。

  六. 网站使用相关问题在哪里找答案?

  三者表现良好,在网站页面底部统一提供了指南&向导,此处用户能找到有关新手指南、支付流程、配送方式和服务条款等网站使用相关问题的解答。

  总结

  经过对上面一些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国内三大B2C网站首页在信息架构上的一致和区别。以下是组织此类网站信息架构的基本准则:

  • 站点标题要表明网站的用途,最好主logo能让用户一看就明白网站定位。

  • 提供搜索工具,方便直接查询。

  • 信息组织方式要清晰,按主题、按任务、按用户,或者按年份、按地理位置,将全站的主要版块串接起来。

  • 支持分类目录作为有效的副导航方式,能藉此按层级逐次检索目标。

  • 快速导航标签链接是热门商品的高效捷径。

  • 各类活动(促销、团购、抢购、特价等)放在视觉热点会带来更好的宣传作用,促进销量。

  • 热门排行能利用从众心理挖掘用户潜在需求。

  • 提交网站反馈环节要步骤从简、无需注册。

  • 注册入口和网站常见问题解答要易被发现,前者通常放在顶部,后者通常放在底部。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智能手机系统对比 Android vs iPhone阅读原文

这是一个针锋相对的比较,目前智能手机市场上最大的两个对手, 在这个图表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各自在市场上的成功背后的优缺点。 1 目前智能手机市场 2 购买智能手机的最大选择因素 iPhone的优缺点与... 全文↓来自:责任编辑2  15小时前

   这是一个针锋相对的比较,目前智能手机市场上最大的两个对手, 在这个图表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各自在市场上的成功背后的优缺点。

  1 目前智能手机市场

  2 购买智能手机的最大选择因素

  iPhone的优缺点与Adnroid的优缺点

  什么情况下iPhone用户买Andorid手机?

  手机更便宜,iPhone有的这更好 9.2%

  跟iPhone一样能干 6.1%

  关键方面比iPhone出色 59.3%

  不为什么 23.8%

  我的移动运营商不支持iPhone 1.6%

  什么情况下用户选择iPhone而不选Android?

  有很便宜的iPhone 7.0%

  iPhone可以兼容非苹果应用和其他产品 31.2%

  iPhone有更好的邮箱和文本输入 6.1%

  没什么,讨厌苹果 55.7%

  来源:infographiclabs.com

  编译:MazingTech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社交网络信息过载为何为创业者提供了新的契机阅读原文

随着Google+的问世,再加上既有的Facebook、Twitter、和LinkedIn等,社群媒体可说是越来越多。虽然说这几个社群网站本质上是不同的,这样说也不存在竞争,但是这些公司目前似乎却以竞... 全文↓来自:tech2ipo  15小时前

   随着Google+的问世,再加上既有的Facebook、Twitter、和LinkedIn等,社群媒体可说是越来越多。虽然说这几个社群网站本质上是不同的,这样说也不存在竞争,但是这些公司目前似乎却以竞争代替差异化。我们进入了社交混战的时代,不过这为创业者提供了新的需求和机会,以下是信息过载的表现:

  内容过载

  在这个疯狂的社交时代里,因为不同社群网络间的界线并不清楚,用户会觉得有必要使用不同的软件和网站,因此数以百计或甚至千计的在线朋友,藉由各式各样的社交网络中和我们分享内容,造成了严重的信息过载,并逐渐演变成社交过载。

  在Facebook、Google+、Twitter、LinkedIn、和其他选择之间,某篇内容应该发布在哪里最好呢?尤其现在还加上了Google+的社交圈,使得情况更加复杂化。此外品牌也迷失于众多选择之中,无所不用其极地希望让消费者接触到讯息;再加上听说连Microsoft都计划推出新型态的社群分享服务,可想而知的是许多公司也会跟进,到最后会不会每个品牌或每位名人,都开创自己的社群网络让粉丝互相分享呢?

  社交最终会变成每个网站和服务的内建DNA,而就像FacebookCEO马尔扎克曾说过的,所有能社交化的东西都会变得社交化,而这也正是问题所在。

  选择过载

  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没有人会知道要去哪里分享或寻找信息,你的一个信息来源可能是你朋友的一个更新,一个公司或一个公共人物的最新动态。

  让人伤心的是你不可能从一个地方了解信息。于是就出现了圈子和一些小组,其实这样让人们越来越难以选择该把信息分享给谁了,特别是Google+的出现。因此很多人索性选择公开分享所有信息,而不是去花时间研究到底向谁分享这个信息。许多研究指出:大多数人面临太多选择时会采取简单的选择,干脆不要选。

  这就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急剧扩张的社交网络可以为人们提供分享信息的服务,而用户并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选择信息。结果则是更多的困惑。

  本文由Tech2IPO作者bluesabrina(微博)编译自mashable,点此查看原文地址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IT从业者们,你还要自己的生活=工作吗?阅读原文

你的每一天有多少时间是在工作?工作之外还有其他的什么活动吗?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在来访的各类人员中,我们发现,越是中高收入的阶层,往往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空泛的,缺乏操作性。而在这类人群中,又以IT从... 全文↓来自:听心心理学网站  15小时前

   你的每一天有多少时间是在工作?工作之外还有其他的什么活动吗?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在来访的各类人员中,我们发现,越是中高收入的阶层,往往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空泛的,缺乏操作性。而在这类人群中,又以IT从业者的答案最让人忧虑,日工作时间往往超过12个小时,而工作之外的活动仍然对着电脑的竟然占据了75%以上。职业侵占生活,已经真实的发生了。

  职业侵占生活,正在成为我们的生活之殇。这是转型期社会的集体症状,不分性别,不分阶层,工作第一、生活第二,作为职场潜规则被规定下来。我们之中的每一位,几乎都在经历着这一切。

  在来访的人群中,做一个小型的问卷调查,我们惊讶的发现,越是中高收入的阶层,职业侵占生活的比率就越高,而在这类人群中,又以IT从业者的情况最为严重。已经工作了7年的资深程序设计员韩青,曾经在一次咨询中,明确的说道,他在刚刚入行的时候,日工作时间,曾一度达到20个小时。

  “那时年轻,而且有热情,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也的确需要20个小时来工作,否则就没有办法走得更远,很快就会被更好的员工所替代。”

  然而,如此漫长的工作时间之后呢?我们究竟为什么允许职业如此侵占我们的生活呢?

  在一家知名软件公司从事销售工作的林华说,有一天,和他同办公室的张雯突然对他说:“我觉得自己没有了生活。”林华回想那天时,感觉到自己被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实在没有想到,好强、不服输、总是干劲十足的张雯会说出这句话。而这分感受,竟与自己如此相同。

  这相同是由每天中午永远不定点吃就的午饭、晚上做不完的方案以及在全国各地之间打着“飞的”当天往返之类的节奏构成的。这相同也是由他们的角色决定的,他们都是公司的业务骨干。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每天都有无以计数的事情等着做。

  “你看4层写字楼里的小姑娘,天天有时间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下班后不是上那儿去玩就是去这儿吃。我的生活里还剩下些什么?!”聚会,推掉。电影、书籍,搁置。年假,作废。而在每一个24小时里,减掉不充分的睡眠,减掉给孩子和家人所尽的少得不能再少的义务,余下时间就只有工作。这几近无边的责任与付出,最终积累成一种情绪:不快乐!

  都是类机器人的IT人

  韩青戏称自己这类软件程序员为“类机器人”。“只有当自己是个机器,才能一直坚持下去,事实上,我都不知道我是如何坚持到现在的。”

  同样的话,在从事同一工作的小丁口中被解释为:“我们这类人,还不如机器人,机器人不吃饭,不睡觉,至少可以不觉得疲惫和累,而我们却是有感知的血肉的人,所以我们会疲惫会累,但却没有喊停的权利。到了现在,结果就是我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累,也不知道该如何停下来,更不知道停下来之后,要做点儿什么。”

  而林华则说:“我怀疑自己的生活。这是无趣、枯燥、没有温度的生活。这真的就是生活的本身?可为什么我看那些其他行业的人们,都活得有滋有味的?他们的时间是从哪儿来的?”林华甚至认为,那些挣到的钱,在无人分享快乐或痛苦的状态里,毫无意义。

  心理学认为,人最深层、最重要的情感诉求就是亲密关系,没有它,工作取得再高的成就,也无法让自己真正踏实、安定下来。遗憾的是,“我想建立亲密关系,但太麻烦了。”它甚至比攻克某一个技术上的困境还难。而长久的无沟通生涯,也带来IT从业者日渐困顿的人际关系。为了逃避这无法面对的孤独,为了自我价值感的满足,像上瘾一样,愈发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在工作之上。

  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认同一件事:不拼命,就被抛弃。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IT行业里,甚至于由不得你不拼命,每天工作时间不是由自己所能决定的,就如同被市场化了的某一个螺丝钉,要不断地旋动来使得“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地“实现”。但正是如此,职业不仅侵犯着我们的生活,更侵犯着我们的生命。这样说并非危言耸听。

  在听心文章《IT“公民”的健康困境》一文中,就曾经明确的提供这样的数据:有数据显示,公安、IT、文化演艺等职业已经成为“过劳死”的高发区,“过劳死”时的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IT阶层年龄最低,仅仅为37.9岁。

  身体已经不得不用停下、不配合的方式给我们警告了,为什么我们依然认为,“闲”和“空”的状态,是那么的不能接受、没有价值感?是谁把这样的观念凌驾于生命之上?

  慢慢认同,逐渐疲惫

  奥修说,生命最完满的存在,是做我们自己。可惜的是,由于对职业所代表的社会价值的高度认同,我们甚至不知道今天的自己,所行所言所拥有的性格,有多少还是出于自己的本性。

  在公司副总的位置上坐了3年,卢安宇越来越多的想起大学时候的自己。他曾是那么自由爽快,爱玩,爱乱开玩笑,敢于仗义执言,最恨逢场作戏。而毕业之后,他从最基础的程序员到现在成为公司的副总,一路疲惫的摸爬滚打过来,让他日益收敛起真实的自己,甚至从着装上,都能看得出来,休闲、风格化的着装几乎不再穿了,一律由清一色深灰、墨蓝的刻板职业装构成——而这曾是他最恨的。大学时代的女友自从他工作2年后离开了他,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有过一个正经的可以称之为女朋友的伴侣。从最初憎恨不负责任的关系到现在一夜情变成了他的生活常态,卢安宇渐渐怀疑,这还是从前的自己么?从前那个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从前那些呼朋唤友的日子,怎么突然之间就变成了现在这个除了公司就是家的男人了呢?

  寻找心理咨询师求助的卢安宇至少还能认识到自己的现状和问题,更多的人呢?身在其位,当职业角色作如是要求的时候,我们必须尽快学会接受。但如果对接受没有警觉,不画一道界线,这些要求就会侵占我们的内心。在IT行业环境可以用恶劣二字来形容的当下,对底线的把握和了解则更为重要。当我们对职业要求过度认同,会把职业的价值观内化到自身,因而波及日常生活中的关系。这对关系的伤害可能是无可挽回的——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需要从这些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关系里获得支持和能量。

  当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那些越来越深的压抑感和无法排解的孤独感到底是从何而来了,也就会了解,这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的疲惫感和无力感是如何出现的了。当我们对于自身所处职业价值观的认同感越深,我们就会感到越无力越疲惫。越来越多的压力被背负,越来越多的困难被横亘……最后压垮的,一定是我们自身。

  在当下行业环境尚不完善更不健康的IT行业当中,每一个从业者更应当深刻的了解到这一行业的价值观,不断反思其侵略性,不断的强化自己的底线。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不等于工作。

  每一个人的成长先是塑造我们的自我认识。进而,和那无所不在的社会要求伙同一气,将我们体内那个自由自在的“孩童我”紧紧地扼住。那个本性要放松、淘气、喜欢快乐的“孩童我”,居住在一个被强大的“社会我”评判、要求、控制、没有享乐空间的内心世界。

  当我们身处IT行业,并以此行业来作为我们深陷工作、躲避关系的借口时,我们正是在忘掉最初的自己。而一个和内在自我分离的人,注定是越发疲惫,注定是无法快乐的。

  IT从业者们,你还要自己的生活=工作吗?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曾经风光无二的开心网,正在被遗忘吗?阅读原文

曾经风光无二的开心网,用户正在对它快速失去兴趣。网站流量排名Alexa展示的滑铁卢线条显示,从2010年年初的近1.2到如今的0.42,一年半时间,开心网的每日用户量跌去约65%;百度指数显示,其用... 全文↓来自:ptlive114  15小时前

   曾经风光无二的开心网,用户正在对它快速失去兴趣。

  网站流量排名Alexa展示的滑铁卢线条显示,从2010年年初的近1.2到如今的0.42,一年半时间,开心网的每日用户量跌去约65%;百 度指数显示,其用户关注度由最火爆时的超80万回落到现在的不到10万;媒体对其的关注指数亦在下降,仅今年一季度就下降七成。

  图:开心网alexa数据

  曾经风光无二的开心网,正在被遗忘吗?

  用户转移去向

  去年的这个时候,Vivian每天到公司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开心网,看看有几条新消息,最近有谁来访,哪怕老板开会时明确告诫“上班时间不准玩那个开心网”。Vivian还一度调好闹钟,只为了半夜起床和朋友互相偷菜,乐此不疲。

  但Vivian最近登录久未访问的开心网,却发现没有一个人在线,“鱼塘早就生病了,看来大家也都不玩很久了”。

  有这样经历的远不止Vivian一人,越来越多曾经热衷偷菜、抢车位的用户对开心网的热情已经淡去。

  “我现在玩微博了,电脑、手机随时随地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微博上加我的朋友、同事明显越来越多。”Vivian说。

  Alexa的相关数据反映了用户向微博转移的趋势。2011年,新浪微博的用户量及页面访问量异军突起,近日攀上历史高点,超越了开心网和人人 网;百度指数也显示,用户对开心网、人人网与新浪微博的关注度在2010年11月逆转,新浪微博目前占据绝对上风,开心、人人曲线向下。

  开发者另攀高枝

  互联网人士指出,开心网最主要吸引用户的无非两块内容,一是朋友转帖、二是网页小游戏。但是,当新浪微博所强调的媒体属性发挥出来以后,用户发现微博上更新消息的速度明显快得多、而且关注方便,开心网转帖的优势已然不再。

  实际上,让开心网创始人程炳皓疲于招架的是,用户对偷菜、争车位等一类游戏早已审美偏劳,而后续具吸引力的网页游戏、小游戏正随开发者大量迁徙去了其他平台。

  国内社交游戏开发商“乐元素”就是其中一例,开心网游戏中心的《我的王国》、《欢乐城市》等都出自乐元素之手。此前,乐元素主攻海外市场,不过,随着腾讯整体开放平台的启动,乐元素开始转向国内,今年3月登陆了腾讯朋友,5月登陆了QQ空间。尽管腾讯给出的分成比例并不高,但腾讯平台给游戏开发者带来的用户量和整体收入仍远远大于开心网等平台。

  除乐元素之外,北京互爱科技已凭借《胡莱三国》在腾讯平台上月入千万,并表示今后将把更多精力集中到腾讯。可以预见,对于中小型社交游戏开发商来说,开心网已不具备太多吸引力。

  开心网自主开发的小游戏也正遭受冲击。7月26日,腾讯联手国外最大的小游戏开发商Zynga推出《CityVille》的中文版《星佳城市》,直击开心网的《开心城市》。Zynga称,将与腾讯进一步合作开发本地化游戏,这对于国内其他平台来说,无异于巨大的威胁。

  此外,相比善于炒作热点话题的新浪、财大气粗的腾讯,开心网没有发挥出创业公司“快”的特点。犹疑不决的程炳皓直到2010年5月才允许第三方 应用接入,当月第三方组件仅14个,今年1月才完全开放接入,目前为213个。这一数字与腾讯开放平台日前所公布的“近8万名开放者、超过4万个应用”相 比,似乎不值一提。

  问诊中国社交网站

  扎克伯格的Facebook正显现出一个“王国”的雏形,反观国内,无论是模仿Facebook的人人网,还是当初的黑马开心网,都没有形成Facebook那样的生态圈。

  比较之下,走Twitter路线的新浪微博通过开放平台、加强用户互动等,正渐渐靠近Facebook。新浪CEO曹国伟也说,“新浪微博是走在Twitter和Facebook中间的路线,这会比SNS(社交网络)更好地适应中国用户。”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也持相似观点:“中国的SNS就是微博。”

  这是否意味着,开心网当初的出发点错了呢?

  互联网分析人士Keso的理解是:“程炳浩的理念是,白领在繁忙的工作中需要开心,开心更能联结人的情感。但事实是,任何一种具体的开心方式, 都是难以持久的。”他称,开心网在走下坡路是不争的事实,轻娱乐模式无法成为开心网的优势,而生活服务需要整合更多线下资源,非开心网自身可以完全掌控。 现在开心网希望搭建生活服务平台,难度较大。

  对于前期传闻开心网已向美国SEC递交上市申请一事,Keso表示,“开心网转型是一个生死抉择,而且需要钱和时间。IPO是个机会主义的选择,但你不能说这种选择不对。”

  开心网递交IPO申请的消息传出已逾3个月,不少美股网站也早早辟出专区。然而,随着近期中国概念股的集体跳水,以及迅雷、盛大文学IPO的突然中止,开心网的“机会主义选择”或许也在熄火。

  实际上,开心网对手人人网的日子也不好过。人人网在美国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美国时间7月29日,人人网收盘报10.83美元,早已跌破14美元的发行价。

  人人网上市后的境遇未必为开心网所乐见。虽然此次上市的“人人公司”概念是“Facebook+Zynga+Groupon+LinkedIn”,即社交网络、游戏、团购、商务社交网的综合体,人人网只是整体上市资产中的一部分,但还是有多数观点指出,人人公司的股价反应在某种程度上就等同于海外市场对“中国SNS”的认知。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信息架构中信息类粒化简谈(二)阅读原文

上一篇(信息架构中信息类粒化简谈(一))写的简单了,大家看了都没有什么感觉,好吧,我承认,我弱智了….今天写的希望大家能看上眼,哪怕一个白眼…. 说到信息架构,粒化能帮助我... 全文↓来自:蜗牛也是牛  15小时前

  上一篇(信息架构中信息类粒化简谈(一))写的简单了,大家看了都没有什么感觉,好吧,我承认,我弱智了….今天写的希望大家能看上眼,哪怕一个白眼….

  说到信息架构,粒化能帮助我们较快的实现标签系统,大家知道标签系统与组织系统,搜索系统,导航系统共同组成信息架构,个人认为还要加上网站布局,因为布局本身就在指引用户的视觉并做操作引导。也算是信息架构的一个部分。

  情景化的信息架构方式,就是模拟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况来大致拟定信息层次和粒度,例如我们去美食一条街,什么吃的都有,烧烤,西餐,徽菜,麻辣烫,特色小吃等等,生活中一般还有红灯区在这些美食旁边映衬着,这给这条街的美食运营带来很大方便,因为这是需求的延升,所谓食色性也(但是网站千万不能这么运营,网警会把你整死),我们在做餐饮类网站的时候,可以模仿这条美食街的美食商家组织方式,明显是按照服务的内容与店名区分的,用户在这条街上走的时候,如何选择哪家饭店,这就是用户心里与用户对展现的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一般用户选择哪家饭店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店名与服务类型的匹配程度,表现的是否直接,一家海鲜美食餐厅的名字直接与服务内容的关联性,可同时用餐人数,装修档次,主营餐饮类型风格,消费水平,促销,停车位等等,这些元素是影响用户决定的主要因素,也应该应该是最低的一层,用户做信息筛选的时候或者信息阅读的时候所能给用户带来的最主要的价值,满足用户直接的信息需求。

  我们面对这样的场景如何让将其转移到网站上,首先我们我们就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就行分析探讨,确定影响用户行为的信息元素有哪些,并将这些元素做排序,简而言之就是所谓的认知实践对象,然后与完成实践对象的物理过程。模拟现实生活的物理模型,映射到网站的信息架构,建立信息的映射模型,因为用户的对互联网的认知还是基于现实生活,就如你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输入关键字还是依据你的日常生活,搜索”暑假补习学校”,不会转化到其它的代码进行输入,直接按照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习惯就行,搜索的分类目录还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索引,还是基于我们的生活,现实情景的生活。我们做的信息提供,那种最合适的那种信息组织架构方式将信息传递到用户面前。用户是信息的需求者,要直接的看到他们想要的,信息的匹配就关系到信息的组织形式,用户就像嫖客,不想花大钱,还想爽的快活,追求那种低劳动成本获得做大的效率。我只能陪着笑脸说换下一批小姐….

  信息粒化层次

  我们看某某网的餐饮店的信息筛选方式与信息粒化的例子:

  大家想想这些粒化的信息哪些能给你去寻找你目标预期,菜系,适合用餐场合,风格等均有描述,但是缺少价格这个核心信息,因为很多人价格这块比较在意,我就是一个,因为消费太高可能不是我能承受的,我能承受在50元/人左右。毕竟在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工资不涨反而可能下降的情况下,我必须夹紧屁股消费….(可能价格也是一些商家的商业秘密),在对用户决策有影响的信息这块我们必须在信息的架构与粒化的情况下体现出来,往往也是以为这个因素,我们就放弃在这个网站的上下一步行为….例如一些租房类网站,地段,楼层,房屋类型,房租多少等等,这些都是基于用户的日常生活而来,租房的人的需求是什么。主要考虑的有哪些,租房的朋友都清楚,我看中的第一个是离我公司的距离,然后是房租,再到配套设施,信息来源,合租的人情况, 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网站信息架构下信息粒化的深度。

  网站信息架构下的粒化最后还是我们生活的真实映射,反映到用户身上,解决用户关心的问题,他们关心的信息才是我们需要做的,搞了半天用户说这TM的和我没有半毛钱关系。那情何以堪…..来自生活,回到生活…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Twitter正式使用新版界面 原有界面不再使用阅读原文

8月3日消息,据国外科技媒体ZDNet报道,Twitter正式向全体用户推送其去年9月开放测试的新版界面,原有的窄幅界面不再使用。去年9月,Twitter向少量用户先行开放新界面测试,新界面将屏幕拉... 全文↓来自:网易科技  15小时前

   8月3日消息,据国外科技媒体ZDNet报道,Twitter正式向全体用户推送其去年9月开放测试的新版界面,原有的窄幅界面不再使用。

  去年9月,Twitter向少量用户先行开放新界面测试,新界面将屏幕拉宽,采用均衡的两栏式布局,用户可以在左侧选中一条消息并在右侧查看该消息的详情,新界面还嵌入了YouTube、Flickr、Foursquare等第三方服务。

  Twitter 2007年创办以来这是首次改版。新版式获得业内人士的好评,甚至国内也有微博产品推出类似的界面。

  对移动设备使用者,这次强制切换没有任何影响。

  此外,Twitter还将针对iPad用户推广使用HTML5编写的界面。

  已停用的Twitter旧版界面

  新版Twitter界面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七条守则提高移动应用产品的用户体验阅读原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与设计有关的七条守则,透过这些守则,可以帮助你在性能与外形设计上符合使用者和企业的需要。我们团队曾经在不同的平台上设计多元移动通讯产品的App,而此七条守则是建立在那些过去的经... 全文↓来自:DamnDigital  15小时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与设计有关的七条守则,透过这些守则,可以帮助你在性能与外形设计上符合使用者和企业的需要。我们团队曾经在不同的平台上设计多元移动通讯产品的App,而此七条守则是建立在那些过去的经验上。

  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对于每一段关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人们总是在追寻信任及真诚,并且期待可以透 后续的相处去让他们的第一印象变得更好。这事儿套在品牌和产品设计上也是一样的,设计就是扮演著这么重要的角色:去建立与使用者的关系以及维系品牌的承诺。

  用户期待他们的移动通讯服务是有价值、高性能的且易于使用的,然而,因为在设计中的种种限制,常常不能满足使用者对于手机服务的所有要求,你们可能会小看了这件事的重要性,这些与用户体验相关的设计对使用者来说是不可以被忽视的,事实上,用户使用体验的设计应该被列为手机设计中的十分关键的一环。

  移动通讯产品的性能表现

  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地点透过他们的通讯产品去提高生产力,并且让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有趣,像是在等公交车的时候、走在人行道上的时候、寻找在哪个月台搭车的时候。在多元的使用环境中,移动通讯的App设计必须得聚焦在一个核心功能上,而这个核心功能的速度要快以及是令人信赖的。

  但这与事实正好相反,我们发现很多移动产品的设计周期总是以高美感为第一诉求,设计出很多令人惊叹”这真是太好看了!”的产品。当然,那些令人惊艳的视觉设计也总是会在第一次的接触中快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但是长久的使用过程绝对和产品的品质息息相关,而这些也都与App的表现是切割不开的。如果一个App看起来很棒,但却不太好用,这会将损害你们的信誉,使用者其实很快会发现你们的App很缓慢或是就像坏了一般,如此的情况不只是会让人不堪使用、更会破坏你们的品牌。使用者期待的是一个高速且反应灵敏的App,如果你的App不是如此,它的评价就会变很低,然后会去使用的人将变得越来越少。

  从视觉上来说,Twitter的App(图左)似乎没有Cookmate(料理小帮手)(图右)来的酷炫好看,

  但在App Store中,Twitter的App评价相对是好很多的。

  App的性能让你的品牌与众不同

  每一项产品的使用经验都影响著用户对你的品牌观感。使用者总是会去寻找最好的工具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群,越来越多的App被设计出来,你得想点法子让你的App与众不同,像是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App,或是同样的东西比别人做的更好。性能的表现是关键要素,这直接的让你的品牌和别人的区隔出来。如果要更进一步,就好好突破你们在性能技术上的挑战,让使用过程变得更顺畅,这绝对会让你们产品的销售有一定的突破,而且其他的竞争者也很难模仿。

  Flickr iPhone App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Flickr在一般互连网中的两大目标是:帮助人们去使用他们的照片,以及透过新的方式去管理相片及视频。你知道吗?Flickr App完全实现了这两大目标,因此也让他们的品牌承诺更加完整。

  Flickr在实现品牌承诺上表现的很好

  因此,当你要规划设计一套App时,你最好要好好分析一下市场,并且试著去问问自己以下这两个问题:

  (1)这App和其他的竞争者有什么区别?(2)要如何让这套App表现的比竞争者更好?

  然后,好好努力在你们最重要的三个目标之上。

  一个关键的设计过程

  任何一种产品的制造设计模式都需要受到重视,一些经典的设计和工程的准则总是会被世人津津乐道著。像是汽车的设计会影响在运作时的空气动力学,一座无论如何美丽的桥也是得让让车与人能在上头走过。移动通讯的应用程序设计也是一样的,App的设计影响著它的功能、内容、互动性和逼真感,这也等于是影响了整体的表现。

  我们在不少产品开发团队中都发现,其实产品最终的性能更多地取决于开发人员,如果开发者不能很好地考虑性能与功能表现方面的因素,而把这一部分完全交由设计师来完成,已经为时过晚。不过为了要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开发中的一些细节在创意发想时中就必须要被考虑进去的。运用以下七条守则,去思考与移动通讯介面设计相关的因素(请见下一章节),你将会了解要使用户达到高性能的体验不只是在做编码活而已,开发端的努力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在荷兰鹿特丹的伊拉斯玛斯桥。

  是什么在影响移动通讯介面的表现?

  关于性能的表现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功能上:开机时间、页面loading的状态、切换页面动画的流畅度、误差和等待时间。下图说明了这些功能的因素:”App”(与他的图像表现、互动、内容、功能与编码)在“移动”设备上的运行具有有著特定的技术(CPU,屏幕大小等)和平台(Android,iOS等)。在不同的案例中,App以一些平台(LTE、3G、2G)和网络连接至后端,(下图)上面两因素是被设计与开发团队影响著,而下面两个因素则是需要考虑一些装置上的限制。

  影响性能的因素

  每个对于以上这些要素的决定都会影响性能的表现。这是一种相互影响的状态,不管像是增强(如进阶的视觉效果)或限制(如网络覆盖差)皆有可能会影响他的效率。举例来说,为了要从后端加载一些进阶的图像内容,你就得冒著缓慢网速的风险,这些相互影响后的结果都会减弱程序的性能表现。

  七条守则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看到了移动平台的巨大改变。新的传播介面开始不断的出现,屏幕和处理器进化得和桌上型电脑一样先进,而输入机制也有了重大的改变。

  在这些日新月异的科技改革所产生的限制中,设计师需要不断的尝试去创造更尖端、更令人耳目一新和更高性能的产品,这些不仅仅是去减少图片大小的问题而已。不同层次的设计决策和设计过程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让我们来看看在不同的设计层面,已被证明是有用的七项工具,指引你实现高性能的移动用户体验。

  1. 定义使用介面的品牌特性

  在每位使用者在使用App时,要能让他们感受出品牌的故事且增加认同、忠诚度以及满意度。我们需要去辨认App中的哪些元素和品牌形象有关的,像是功能、视觉效果、措辞、字体和动画。我们的设计团队在不同的团队里面做不同的产品,这使得我们可以用以一些 †蔚氖褂媒槊嬖刈龀龈嘣谋浠Hソ缍ㄎ ƒApp的核心要件可以 用‘羰褂寐试龈摺⒎乐 e人模仿,更可以ƒ?化 程。

  我们建议去界定使用介面的元素(如上列之功能、视觉效果等),如此便可以创造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核心要件,在概念成形阶段, 可以依照以下的一些规则去定义那些元素:

  • 使App有差异化(例如:选择不同的照片浏览路径)

  • 关键功能的展现(例如:登出店铺时的接口)

  • 设置特定的设计样式(例如: 把一些重点截图放在头部背景之上)

  微软为 Window Phone 7设计的介面体现了字体、排版与综合布局的完美整合,

  创造出一种属于他自己的设计DNA。

  核心的识别标志要十分显眼的,使用者会不断的看见这些识别标示,而这些标示也会被运用到不同的产品介面里。如果让设计和制程依循著一系列的识别元素,则可以倍数提高品牌的识别度 。

  2. 关注产品组合

  一个公司若想要很快的发表他的产品、或想去发展产品组合(如:不同的产品在同一平台、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平台或是同样的产品在同一平台上)抑或是面对时间与资源的种种限制时,是十分难判断到底应该先关注哪一部分。我们认为设计和制程应该关注在产品的组合上,产品组合才是最重要的事。一个产品顺序的矩阵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去了解哪项产品的设计应该最优先处理。

  不同的产品顺序的矩阵之例(以不同产品在不同的平台、不同的客户数量与竞争者的分类来决定设计的顺序)

  我们得去关注最重要的部分,如此可以让整体的努力表现投注在投资报酬率最高的区块。假设你预期的顾客都在使用Android手机,而你的竞争者也对准了这群用户,那么去付出努力在设计更优雅和高效的Android App就会比去分心去设计其他使用平台上的App更为有价值。

  3. 了解核心使用者的使用情节

  我们的团队过去曾面对很多不同项目的发布,在最初的要去完成一些产品要求的时程里,多半耗时长、抓不到重点以且几乎很难去实现。事实上,当公司准备要做某一样产品时,常常会忽略使用者需要我们解决的需求通常是非常特定的(他们的需求不是如此不著边际 )。

  举例来说,如果你去购物(先不管那些应酬与寻找灵感等等的事儿)通常是要买某样产品,不论是在一个小城市、伦敦的牛津街(奢侈品聚集地)或是在互连网上,都是在找寻你想要的。当然如果能让整体的购物体验有趣些当然更好,但最重要的事儿还是得买到你想要的东西。在设计购物的App上也是一样的(不论是买游戏、音乐或是优惠卷),不论你所设计的其他功能是否可以让整体使用体验更丰富,但一定得让使用者可以很快的找到想买的东西以及购买,

  下面的插图显示了在一家商店购买信息页的两种设计 ,左图是比较进化后的版本,像是有送礼的功能、还有一些相关产品以及销售店家的评价。而右图则是侧重于购买的功能上。如果使用右图的设计可以优化公司想传达的概念,团队不会被设计一些样式给转移注意力。只有把基础的核心功能做好,再加上那些特色样式才会有意义,只要那些特色样式别阻碍了核心使用者的使用情节。

  两种不同的购买信息页面

  在产品在定义的过程中,为了要专注在开发设计产品上,我们需要去了解那些核心使用者的使用情节。

  4. 优化使用流程和元素

  使用者不喜欢等待。(Google把” 我们以千分之一秒来计算搜索时间”作为处理使用者体验中的第二大信条)。去优化使用频幕、流程以及元素可以让使用者的操作速度更加快速,也减少了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去想”这简直在浪费我时间”。

  A. 让App使用者感觉速度加快

   者不可能 是控制App的表 ,有可能是因?榫W 速度慢;或是使用者本身的 置在後台 行其他的任„ 某些任„ 枰嗟倪\算力。如果使用者最 感 他‚ƒ不是在 •r ,那 他‚ƒ可能• pp有‚€更 定的印象,其Œ?有些 可以‚鬟_ ‚€ 息,就算是真的有些使用上的延 。

  第一步是去找出哪些是造成延迟的关键(如获取后端数据、执行大量运算等)。第二步是去放一些额外的步骤说明当正在延迟时,让使用者认为这些延迟是必要的(也可以设计一些loading的动画、或是显示一些重要的小窍门等等的资讯)。

  下面这组图片是要展示在搜索内容时可能的步骤:

  使用者在此会经历以下的四个步骤:

  1. 点击搜索按钮

  2. 看到loading动画

  3. 看到一部分只有文字和图片预留位置的表列(这是可以被储存到App里头的)

  4. 看到真正的图片缩图

  试想使用者直接从第一步骤跳至第四步骤,他们一定会感觉等待了很久。

  (请见下图)另外一个例子是当App开始准备loading时,你如果先展示了和你App设计有关的图片,这会让使用者觉得此App特别快 。然而,如果在第一个画面加入了一个简单的进度通知讯息,也有可能让使用者认为速度正在加快。这也可以避免使用者认为这好像根本还没开始要loading。

  iPhone 上 Facebook App的loading画面

  B. 优化使用介面的元素

  每一个UI的元素都会影响App的表现,且每一项优化都会反应到整体的表现上,所以每个元素都应该被仔细考量后使用。一些设计的关键请看:

  • 频幕上的元素

  在频幕上UI元素的数量和样式皆会影响在频幕上的表现。举例来说,一些多媒体(音讯、视频和地图)的影响会大于那些单一的元素(静止的图像等)。

  • 元素的特点

  一个元素的特点,像是它的清晰度或图像的大小都会影响绘图运算时间。例如,在Android上,每个可以使用的规格(JPG,PNG)都会被解码成点阵图(bitmap)格式,所以每一个被优化过的图像可以减少一些大小。你能减少色彩浓度或降低解析度吗?

  • 绘图技术

  UI元素在App上的绘图方式会影响loading的时间,举例来说,当整个频募得背景图正在loading时,会和一个放在更上层的巨大且不透明的图一起处理吗?你能不能为了整体的上传的速度把整个背景切割成小的图片?

  5. 去定义UI缩小的规则

  去建构一个最生动的App设计像是在许多有障碍的地方进行导航,你必须要持续地平衡所有的功能、美学、实用性以及各种表现。有些平台要求UI有比它者更多的折衷空间,不论平台有多少限制,对于品牌最关键的识别仍然要保留下来。

  以下是我们建立的UI的缩小规则,这些规则可以透过相对重要的UI元素去帮忙你的设计,某些元素对于你的品牌识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元素则是你移除了他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请见下列几项不同的类别:

  • 重要的:这部份是指品牌的核心UI识别(参见守则一),举例来说,一个App的头部。

  • 可替代的:此项相对于上一项是较为不重要的,但对于高端的解决方案来说是有利的,会降低App在表现上的负担。像是以不透明的元素替换掉透明的元素。

  • 可选择的:这些元素可以被移除,并且仍然保持一定的App表现。像是减少搜寻选单的项目数量,从原本的25项,减少至10项。

  1. 重要的(头部)2. 可替代的(使用不透明色块而不是透明的)3. 可选择的(减少选单的长度)

  6. 使用性能分析表格

  当要生产一个很棒的产品时,清楚的沟通管道在团队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遇到很多情况是行销人、设计师以及开发者对产品有著不同的期待,因为App的表现是被不同的要求所影响著,那些要求像是为了符合一些守则、对App的性能的期许等,而这些要求本身也会产身一些限制。那么如何去解决呢?我们在此想要介绍性能分析表格, 这个表格可以帮助你们去测量、检视以及去设定每个产品现状的目标。性能分析表格可以有效帮助不同的产品现状、团队期待及关注层面进行沟通,我们以下列一些元素来说明此表:

  • 核心使用者的使用情况:确保此表格和使用者的使用经验是连结在一起的

  • 竞争者的定位:和重要的竞争对手比较你的产品定位

  • 现状分析:展示目前产品的运行状况

  • 目标:设定App的表现目标

  • 现状:指出App目前所处的状态与目标的差距

  性能分析表格的例子

  很多工具都可以帮助你去测量你的App表现,你可以主观的来测量,藉由人工的纪录时间以及一些任务,或是客观的用一些工具,像是在Android SDK上以TraceView来评测(如果你是在开发一些原始的App的话)。

  7. 如果要当第一,就以UI工程技术来决胜负

  设计和科技总是密不可分。要在使用者经验上有很好的表现是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持,这不只需要从前端到后端的知识以及对于设计目标的深厚了解。

  对于版面样式的配置、图片以及动画等等的运用,在所有需要注意的事情之上,我们有两点想分享给你们:

  • 聪明的加载机制

  聪明的加载机制,像是延迟图片载入,如果遇到图片,他会先跳过,让网页上其他的内容优先载入,当其他的网页物件载入完成后,再换图片进行载入(这样就不会因为图片的关系而让网页卡在图片读取中),可以使读者的阅读经验更加顺畅!

  • 背景加载

  这是另一个广为人之的例子。性能的表现仍然还是要看其背景图是一张大的图片或很多小部分,抑或是一个纯粹的运算。最好的解决方法还是得依照不同的状况而定。

  在很多情况里,一个责任常常是需要营销团队、设计团队以及开发团队一起来担的,我们注意到UI的表现常常会在这些分工中被忽略,每个团队都有他们自己的目标,所以一些需要共同担起的责任,像是UI的表现,大家就会忘记它的存在。我们以设计团队中前端的编码专家说明了这件事,这让我们专注在优化UI的实践和表现,优化后的使用者经验会更加流畅!

  结论

  我‚ƒ已在上述的七条守„t中以不同的角度介 了和App使用表现的相关建议。每一项设计的考量都会影响App的表现,而这些使用表现应该在设计过程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然而不幸的,设计团队们常常是在搞坏了使用过程之后,才认知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我们已经成功地为一些相应的产品介 些守则,这些是可以帮助去改进你们的产品性能,也可以帮助你们团队增加一些消费者使用经验的意识。到此,我们也可以试著去转换最初对于App的要求:从”这必须要看起来超棒!”到”这必须要看起来超棒、感觉起来超棒、使用起来也超棒!”

  原文:Seven Guidelines For Designing High-Performance Mobile User Experiences

  翻译、编辑: Ennis Chen@DamnDigita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进行产品的精简 转化率将提高10倍阅读原文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正确使用图片来装饰将提高产品转化率,今天继续关注如何提高在线销售的话题。有一个办法,你可以提高在线销售1000%。如果你曾经听人说过“Less Is More&... 全文↓来自:互联网营销博客  15小时前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正确使用图片来装饰将提高产品转化率,今天继续关注如何提高在线销售的话题。

  有一个办法,你可以提高在线销售1000%。

  如果你曾经听人说过“Less Is More”这样的言论,没错,这就是把转换率提高10倍的秘密!

  大多数人在开始在网上销售一些东西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创建一个广泛的服务/产品列表。他们认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让他们有可能招揽更多的顾客,并促成更多的交易。看看Amazon,Ebay,TaoBao,在这些网站上有足够多的商品种类可供人们选择,在互联网上你可以有一个无穷大的货架,当然是放越多的产品越有利。

  如果你读过《长尾理论》,你一定认为“More Is Better”是非常有道理的,大多数人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事实上无限延长的产品线却是影响转换率的第一杀手。如果你想提高产品销售的转换能力,你必须简化你的产品。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来看看 Sheena Iyengar 做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测试

  更少的选择,更多的销售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Sheena Iyengar [有兴趣可以参考她的书《选择的艺术》]在德尔格的一个超级市场设立了一个免费品尝的展位,这是一个面向高消费阶层的超市, 并连续在两个星期的星期六进行展示。

  在第一个星期六,提供了24种口味的果酱供人们品尝,而另一个周六则仅仅提供6种口味。现在我们来猜一猜,哪一个周六销售出了更多的果酱?

  根据“越多越好”的心态,你应该会认为有更多选择的第一个周六会销售出更多的产品。但是,结果正如你可能知道的那样,并不是选择越多就越有利于产品的销售。

  24种口味的展示上,有60%的顾客停在了展位并参与了免费品尝活动,在他们中有3%的人购买了产品。而在只有6种口味的展示中,有40%的顾客参与了免费品尝活动,但在这些人中却有30%的人购买了产品。

  巨大的成果!更多的口味吸引了更多的人,而更少的口味则卖出了更多的产品,10倍于前者的转换率!

  为什么限制选择的空间更有利于销售的提高?

  买东西就像是精神上的征税。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一个“黑与白”的简单选择。你需要去理解可用的信息,评估它是否适合你,跟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去比较,最后决定到底是买还是不买。

  当你获得了一个非常详尽的产品列表,你希望通过上面提到的决策过程来从这些所有的产品中选择出一个你认为最好的。

  这可不是一件轻松和让人觉得愉快的工作!

  这种情况会导致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选择超载[Choice Overload]。总的来讲,当人们面临好几种选择得时候,他们总是放弃所有已经找到的东西,而转向其他的东西,或许他们并不期待找到需要的十全十美,可内心还是会期待相对的完美。这也许就是现实版本的猴子掰包谷。

  Sheena的试验结果显而易见地证明了上面的理论,拥有24种选择的人们有97%选择了什么都不买,而只有6种选择的人们则有30%购买的至少1个产品。

  品种繁多至少在两个方面对营销商不利。首先,太多的选择让消费者更难找到自己喜欢的品种,对购买造成潜在阻碍。其次,大量的品种会增加每个选择都被 “负面光环”笼罩的可能性,“负面光环”是一种被强化的感觉,好像每种选择都会让你放弃一些你想要的而且其他某个产品可以提供的功能。

  减少选择的数量不仅 会提高人们做出决定的可能性,而且会让人们对自己的选择感觉更满意。

  但是,我们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究竟在你的比较评论页里该提供多少个选择?

  在超市,更少的选择意味着更多的销售。这在你的网店和Affiliate比较评论Landing Page里是否同样有效呢?是否有个魔力数字能够帮助我们最大化转换率呢?

  鉴于不同的网上业务,以我的经验和研究来看,提供1到6个选择应该就是我们要寻找的魔法数字。一个来自English Writing Software Reviews的案例显示,该网站从最初的Top 10 Writing Software Comparison修改为Top 3后,Whitesmoke,Stylewriter和Ginger Software的转换率分别从3%,5%,1.5%提高到了10%,15%,6%,正因为转换率的大幅提升,最终软件供应商将whitesmoke和ginger software的佣金比率从30%提高到了45%。

  因为转换率和佣金比率的提升,最终该网站的affiliate销售月收益提升了400%以上。

  为什么我们把魔法数字限制在1到6之间,听我下面的解释:

  网上零售商 (客户经常性浏览)

  如果你是淘宝店主,或者自建网店的网上零售商,你应该提供4到6个选择会比较好。

  爱逛零售店的人更倾向于这个“逛”字,也就是浏览了,因此让他们有较多的选择会有利于捕捉他们的注意,但却不至于让他们选择超载。

  比如Amazon,他们以严格的销售测试而闻名电子商务领域,在他们的图书页面种的“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also bought”一项就最多显示6本客户还购买过的书籍。

  注意:实际的数量取决于你浏览器的宽度

  SAAS软件即服务提供商 (客户需要某种服务)

  如果你销售软件或在线应用等互联网服务,比如虚拟主机,云存储服务等需要客户按月支付费用的服务,我的建议是提供4到5个选择给客户。

  通常当人们需要某种服务的时候,他们更多的会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而不会想要得更多或者更少。一方面,你需要去满足轻度用户;另一方面,你还得考虑怎么满足重度使用的客户。在所有情况下,你都不希望让任何一种用户感觉到他们获得了更多他们不需要的服务,却要为此而付费,因为他们可以随时退出服务。

  比如 37signals,另一家以测试闻名的公司。他们为每个软件服务提供了4到5个计划。难道是巧合?我想不是的。甚至Netflix也是提供了4到5个级别的服务,很多web hosting公司也为他们的虚拟主机,VPS,独立服务器等提供4到5个计划供客户选择。

  信息产品卖家 (客户需要咨询和建议)

  如果你是一名信息产品卖家,比如clickbank上的电子书销售商,你应该在同一时间专注于同一个产品上面。

  原因很简单,人们希望从专家那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如果你不够专注,人们自然会怀疑你是否有指导他们的能力。

  如果你是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或者说你有多个niche的信息,又该如何呢?许多顶级信息产品卖家都在针对不同的niche使用不同的域名,并使用不同的化名。

  总结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并没有让大家把现有货架上的东西撤下柜台,长尾理论仍然是有效的。这并不矛盾,你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去展示现有的产品,在产品展示上做一些精简,这将会大幅增加你的销售。

  如何进行产品的精简?你可以创建特定的,专属的分类。比如,如果提供网络营销培训,你可以提供3种不同的选择:

  初级计划:你可以提供针对新人的入门计划,帮助新手如何申请购买合适的域名,主机,网络管理,网页设计基础,Landing Page设计,WordPress安装管理,常用工具安装配置,如何申请广告联盟等…

  中级计划:搜索引擎优化,谷歌Adwords,YSM,adCenter,百度推广等PPC搜索广告推广技巧,article marketing,social marketing,media buy等推广方法…

  高级计划:提供定制软件工具,自动化推广、建站,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并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培训内容,推荐加入优秀团队等等…

  怎么样,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吗?

  你也有通过精简产品而最终提高销售额的精彩案例与我们分享吗?

  相关阅读:正确使用图片来装饰将提高产品转化率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正确使用图片来装饰 将提高产品转化率阅读原文

你喜欢在博客文章中使用图片吗?是的,如果不是很麻烦的话,相信大家都不会介意放上几张漂亮的图片来点缀一下内容的,不过你的图片可能会导致下面的两种后果:图片会帮助你实现你的业务目标,也可能会伤害你的转换... 全文↓来自:联网营销博客  15小时前

   你喜欢在博客文章中使用图片吗?是的,如果不是很麻烦的话,相信大家都不会介意放上几张漂亮的图片来点缀一下内容的,不过你的图片可能会导致下面的两种后果:

  图片会帮助你实现你的业务目标,也可能会伤害你的转换率。

  听上去很简单,不过除非你能够真正了解图片是如何来影响人们做出购买决定的,图片的一些细微差别就可能给你的转换率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

  因此,从今天开始,不要再盲目地添加一些没有必要的装饰图片到你的网站了!

  为什么你不该使用图片来做装饰

  如果你经常写销售文案或者Landing Page,你可能听过这样的话:“一字值千金,一图抵千字”

  这绝对是一个真理……前提是你使用了正确的图片。

  错误的图片通常会让人们觉得混乱,然后很容易地被人所忽略。

  “是什么让一副图片恰到好处,与内容相得益彰?”

  先看下面的测试:

  如果你只是从Flickr或者其他流行的图片网站照搬一些图片到你的网站,你很可能就放置了错误的图片。

  没错,你或许觉得它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但是除非图片直接与你所谈论的东西相关,否则访客就很可能会忽略它。

  举例来说,T-Mobile 在他们的网站上突出显示他们的代言人凯瑟琳泽塔 – 琼斯,也许她是有史以来拿个电话放在耳边的最美的女人,但对于一个潜在的电话购买客户来说,Who Cares!

  从用户界面工程上来讲,

  “有一个年长的顾客,他有兴趣购买一个按键稍大,更容易按键操作的手机,当他不能在网站上任何图片中辨别手机按键的大小的 时候,他感觉到了些许失意。而当他看到凯瑟琳泽塔 – 琼斯拿着一个他喜欢的电话放在耳边的巨幅广告banner时,他被彻底激怒了。这名顾客告诉我说:“她的确是个很漂亮的女人,不过我只不过是想看看按键有 多大而已,这和她的咪咪大不大一根毛的关系都没有,伤不起,伤不起啊!”

  为什么顾客会有这样的感觉?

  凯瑟琳泽塔 – 琼斯被用做了手机的装饰。没错,她或许真的很能吸引人们注意,但那能对T-Mobile的电话销售起到什么帮助吗?人们希望看到电话看上去到底怎么样,而不是哪一个明星拿着它。

  在使用图片的时候确保你有一个需要这样做的理由

  我们有许多理由在我们的网站或者博客上使用图片,当我们使用图片的时候,确保你并不仅仅因为“它看上去还不错”而使用图片。

  什么才是使用图片的真正理由?

  看看下面的三个实例:

  #1: 当你销售产品时,使用产品的图片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个谁都明白的常识,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经浏览过房地产网站?

  几乎没有一个房屋销售,中介网站为他们所销售/代理的房产提供足够详细的图片。

  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知道更让我觉得哭笑不得的是什么吗?

  几年前我准备从网上找一个出租屋,我基本很难找到哪些我感兴趣的房子的照片,但是房产经纪的照片道是贴得到处都是。

  听我说哥们儿:我只是TMD想看看厨房长什么样子而已,如果你不想做我的厨娘或者孩子的奶妈,鬼才想看到你长什么样子!

  在我们继续之前,我有一个忠告:

  在准备使用产品图片的时候,确保你的图片能够突出产品的主要特色。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来看看来自Jakob Nielsen的这个电子商务案例:

  在Pottery barn的网站有一个书柜的分类页面,访客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查看每个书柜的缩略图。而在 Amazon.com,当访客查看电视的分类页的时候,他们则花费时间来阅读电视的描述文字,忽略了产品图片。

  为什么会这样呢?书柜的产品照片能够有效的帮助人们理解他们正在准备购买的东西,而电视机的产品图片看上去都差不多,这就是人们为何会忽略电视产品图片的原因。

  现在我们来谈谈,如果你并没有运营一个很大的电子商务网站,而仅仅销售一个产品,情况又是怎样?

  我们来参考一下MacBook Air的营销案例:


  你知道为什么上面这张图片是个天才吗?

  MacBook Air 的主要卖点不在运行速度,而在于它的大小轻薄。

  除了把MacBook Air从信封中轻轻地拖出来,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展示该产品的主要特色吗?

  没有过多的谈论产品本身,仅仅告诉人们它有多小,而那正是为什么人们购买它的的理由。

  现在问一问你自己:

  在你销售一个产品的时候,什么才是让人们情愿为产品掏钱的主要理由?

  一旦你得到了答案,把你的答案放到一张图片中去……,也许是几张图片,然后,你将会发现更多的访问者被转化为了你的顾客。

  #2: 在短行文字旁使用图片

  人们喜欢较短的文字行长度,因为短行很少会被图片挤压而换行,而且更容易阅读。

  实际上,人们阅读较长的行(大约每行100个字符)速度会比阅读短行的速度快,因为有更少的眼球运动。

  这也是我在QuanZhiBaBa.com上的图片运用策略。通常我会在博客文章中采用200像素宽度的图片,让我的文字行长度变得更短,方便读者开始阅读我的文章内容。

  通常在3到5个语句之后,我的行长度会变长。通常采用这种策略的文章更容易被读完并被分享到社会化网络。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战术的优点,需要你弄清楚如何才能缩短你的行长度到40-60个字符,并且使用一张图片来填补剩余的空间。

  如果你希望说服人们来购买你的产品或订阅你的博客,你需要让他们了解你提供了什么给他们,而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采用本图片策略的原因。并不限于博客文章,在Landing Page的设计中运用该策略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3: 使用图片引导访问者的注意力

  不管你聪明还是愚笨,即使你天生就不喜欢扎堆,不喜欢随大流,你觉得你并不是一个好奇心重的人。但是,人在很多时候总是无法抗拒某些特别的东西,就像我们下面要提到的3种情形:

  1. 人们无法抗拒跟随别人的目光

  2. 人们无法抗拒一个箭头所指的方向

  3. 人们无法抗拒跟随任何事物的“视线”

  好奇是我们的天性,如果某人正在注视一样东西,我们会不自觉的也看过去试图找到一个答案。如果一个箭头指向某个方向,我们也想找出答案。最后,物体 往往也有一个“视线”,有着与箭头一般的作用,这些东西都会指引我们去寻找答案,也许你并非有意识的去跟随,但实际上我们内心深处总是藏着一个 “WHY?”

  我们来看看Chemistry.com的这个Landing Page:


  你认为当人们来到这个Landing Page的时候会注意哪里?

  如果你猜是注册表单,那你绝对是正确的。

  另外一个例子,Usable World做的一个测试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


  很酷吧?看到人们是如何跟随宝宝视线的吗?人们也注意到了底部的图形,因为宝宝的指向第二个图形的下巴起到了与箭头相似的作用。

  ( 有兴趣可以去Usable World的网站看看 ,他们有很多宝宝图片引导注意力的例子).

  箭头的作用更是不言自明,如果你在你的网页放置一个色彩鲜明的箭头,指向一个特定的点,人们往往会注视哪里。

  注意:通常只有比较积进的Affiliate Marketer才会使用箭头,我们最好还是采用“视线”这样更为微妙的箭吧。

  究竟这些图片是如何帮助我们提高转换率的呢?

  我经常看见许多博客上使用人物图片,让后让人们跟随图片上人物的目光离开他们的网站。

  这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果你有一个人物图片,请让人物的目光指向你需要人们注意的地方,否则,你很可能会把访问者引导到他们的计算机屏幕之外。

  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

  你可能认为你不需要指引人们去注视某个地方,因为在你的网页上一切都非常明显。

  让我来告诉你:人们用他们的条件反射神经来浏览网页,准确的说应该是扫描网页,这很容易让他们错过那些对你的商业目标来讲尤其重要的那些内容。

  你应该使用一切你能够用到的武器,确保他们注意到你最希望让他们看到的东西。

  为什么你需要使用真实的人物图片(而不是卡通)

  如果你能看到本文的这里,恭喜你,对于靠网站吃饭的人来说,你很可能已经成为这群人中最聪明的1%。

  不过在这里我还有一个最后的技巧给你:

  无论你作为一个公司,自由职业者,或是任何其他形式的生意来运营一个网站的时候,你的网站应该总是包括一张你和你的团队的图片。

  为什么?

  人们喜欢与人联系……而不是不露脸的公司或者企业

  最近我在我的互联网营销博客做了一个眼球轨迹测试,我发现访问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我的网站页脚部分。

  没错,他们在寻求他们还能在我的网站做什么,如果我有一个精彩的About Me页面,那么在这里放上一张靓照和简单介绍,或者再加上一个邮件订阅表单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在网站使用真实的照片还有一个好处:

  人们喜欢和他们认识的,喜欢的,信任的人做生意。Jakob Nielson在文章“博客的十大可用性设计错误”一文中提到,如果你不晒出你的靓照,人们通常会往坏的方面去揣测为什么你不愿露脸的原因,并且会不自觉的假设你就是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

  你会向一个戴着面具的人买东西吗?我是不会的。因此,使用真实的相片来建立你的信誉,借此来提高转换率。

  总结

  我们会舍得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写博客文章和销售文案,现在腾出一点时间来选择正确的图片吧,那值得我们去做。如果你能找到那张完美的图片,你就有机会体验转换率爆炸的快感。

  现在,你是怎么想的呢?

  你在网站上是怎么使用图片的?

   相关阅读:进行产品的精简 转化率将提高10倍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新浪微博的社交网络之路阅读原文

有消息说,国内新浪微博正在向类Facebook的页面改变。最新的一个内部测试版,与过去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区别,就是二栏制改成了三栏制。从界面上,可以看到,红红火火发展了一年多的社会化媒体,正在试图向社... 全文↓来自:weiwuhui  16小时前

   有消息说,国内新浪微博正在向类Facebook的页面改变。最新的一个内部测试版,与过去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区别,就是二栏制改成了三栏制。从界面上,可以看到,红红火火发展了一年多的社会化媒体,正在试图向社交网络转变。

  社会化媒体 vs. 社交网络

  从概念上讲,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如果想要对称一点,可以称之为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是两个有交集但却不一样的东西。前者重信息,偏向媒体属性,属于兴趣图谱。后者重人,偏向网络属性,属于关系图谱。我用下图来表示:

  它们的交集都在于,使用者都是“行动者”,而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受众)。这种行动包括一个简单的“转发”或者“分享”,也包括稍许复杂一点的原创和评论。但它们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

  以微博为例,用户之所以成为用户,首先第一位的是信息满足。有网友激进地认为,有了微博,我其它媒体都不用看了。这话虽然显得有些夸张,但微博带来的信息满足度是可见一斑的(类似的话,我从来没见过:有了人人/开心,我其它媒体都不用看了)。在有足够的信息满足度之外,用户开始动用诸如私信的工具互通往来,形成一个社交网。虽然我缺少数据,但从经验上判断,用户之间的社交互动,相对于个体的新闻信息获取而言,比例应该是很低的。

  事实上,人人和开心其实是有区别的。相对来说,开心更像一个兴趣图谱而非关系图谱,因为它以前一直是游戏主打的:人们凑在一起偷菜抢车位,显然是出于兴趣。而当一个游戏玩腻了,兴趣下降了,开心的用户就开始离去。当然,对于微博这样的媒体式兴趣图谱,这点倒不用担心。太阳底下,哪天没有新闻?

  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新浪微博的确很难大范围地让用户厌倦(短期的厌倦倒是存在可能)。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大量的事件都在微博上首先爆出,这个兴趣图谱的地位在更牢固。故而,如果单纯从用户角度出发,微博是没有什么太强的理由需要向社交网络转变的。

  改变的理由

  但是,对于运营商来说,改变是必须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社交网络比社会化媒体更胜一筹的地方在于:对用户的了解。以Facebook和Twitter为例,你就可以发现其中的区别:F上的用户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T上的用户寥寥几句还不见得可靠。对于用户做更好的了解,倒不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而在于:更好地服务客户(广告商)。

  新浪微博推出以来,吸引了足够的流量和用户,但整个新浪公司的广告收入并不见涨。我过去的文章提到过,之所以到今天,诸家门户做微博新浪表现最好的理由在于:新浪是置之死地的一搏。七家数字巨头,它个头最小(营收绝对数上排在最后),危机也最重。它的危机在于:它所倚靠的网络广告模式正在成为“传统广告”。

  为了打破这个局面,新浪涉足于社会化服务,挑选的就是微博。媒体上有文章提到,一开始设计的那个服务很重,非常类似社交网络,新浪高层砍去了大量的周边应用而推出一个轻服务:微博。这些在我看来都不重要。真正核心的地方在于,新浪运营媒体有资源有经验,做社会化媒体是最好的选择,而不是社交网络。

  但社会化媒体还是媒体,广告模式还是“传统广告”:展示类。由于对用户缺乏足够的了解,新浪很难分拣用户,形成广告受众区隔。对于新浪门户而言,再增加一个售卖展示广告的阵地,商业意义又能大到哪里去呢?更何况,这个阵地,其实广告位很少。

  理论上讲,可以通过用户关注的人、发布的信息、转发的微博来判断这个用户。但这种语义挖掘实在技术性要求太高,再加上中文分词的难度,这个做法属于远水。运营商需要用户积极地去“交待”自己是男是女,哪个年月出生,哪个大学毕业,目前在哪里高就,蜗居在哪个城市,感兴趣什么话题,喜好什么样的流行,爱听啥爱吃啥爱看啥,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把信用卡号都交出来。

  即便是Twitter,这个微博的始祖,商业发展也不尽如人意。概因为对于广告而言,用户(受众)即产品,用户的信息越详细,产品描述就越清晰,越容易得到广告主的青睐(广义而言,作为电子商务的入口,也是广告模型)。从这点出发,微博,并不比门户具有太大的质的改变。

  另外一个改变的理由,虽然不是太重要,但也需要提及一下:市场需要新概念。在一天当一年过概念切换极快的互联网疆域,微博又是一个“传统”概念了。对于资本市场来说,Twitter不如Facebook。如果新浪微博要拆分单独上市,类facebook显然比类Twitter估值更高。

  改变的可操作性

  现在来看看,这样的改变,前景如何。

  理论上讲,小菜场也是可以卖LV包的——都是租个柜摆个摊嘛。但我想,即便是菜场里有个LV包放那里卖,估计也被9成9 的人认为是假货。这就是消费情境的问题。在互联网用户里,也有一样的情况。对于一个已经定型的网站而言,有流量有用户,不等于可以做到一切。

  门户阵营,在网络新闻、博客、微博,屡屡得手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这其实一直是一条“媒体化”的路线,前一阶段运营所积累下的资源和经验,可以在下一个阶段中得到使用。以新浪为例,博客是靠名人战略成就的,微博亦如是,而搜狐要赶超,还是想在这上头使力。但问题很明显的是,社交网络和名人的关系却不大。人们的确想看看谢霆锋张柏芝的八卦,也想听听他们身边人甚至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但恐怕很多人要和他们社交的兴趣是不大的(反过来可能性也很小)。

  集合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并不等于让他们在上面互动就顺理成章了。社会化媒体向社交网络的转型,道路还很长——这是一个运营能力的问题。

  长久以来,互联网有很强的产品思维,却忽略了运营的重要性。事实上,任何一种网络服务的胜出,都是运营的胜出,而非产品的胜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照模照样模仿一个产品出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根据这个产品进行运营,以及根据实际运营而进行的产品调整。新浪有“新浪之道”和“拉名人”足以证明它的媒体运营能力,它有没有运营社交网络的能力?

  不好讲,至少过去没有任何一个事实能证明,新浪懂得琢磨普通用户的人性,从而讨好普通用户。而这一手,一项是腾讯的强项。某种意义上讲,媒体诉诸理性,社交诉诸感性,的确是两回事。

  新浪打微博以来的二次创业,可以说到了一个真正关键的当口。新浪选择了向社交网络转型,由此获取更多的用户信息,最终改变八成收入倚靠展示类广告的商业模式。而这一步的是否成功,尚未可知。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新浪微游戏,能否成就另一个Zynga?阅读原文

一场社交风潮席卷全球(ƒ坛匀灰舶ㄔ谀 ,引领者叫做facebook,尽管其在墙外,但是墙内的我们对其一举一动却极其关注。facebook,linkedin,z... 全文↓来自:benimaru  16小时前

   一场社交风潮席卷全球(ƒ坛匀灰舶ㄔ谀 ,引领者叫做facebook,尽管其在墙外,但是墙内的我们对其一举一动却极其关注。facebook,linkedin,zynga,一个个让人惊叹的名字,一个个财富神话,让墙内的我们羡慕不已,于是墙内的诸巨头也开始躁动不安鸟!

  曾几何时,墙内有一位业界大牛,逢人必说myspace,但是当facebook袭来并且势无可挡的时候,他也不得不改口,逢人必说facebook!就到这里,不扯淡了,讲点正经事。

  大家都以为墙外的高手才是高手,其实墙内也不乏高手,一个在墙内自娱自乐的自诩中国facebook的淫淫网抢在facebook之前上市,而新浪微博也在饭否被关的那段时间里抓紧发力,抢占了国内微博客的先机。有人把这归功于方校长,其实不然,方校长自己也不一定会想到他随手筑起一道墙,会创造这么多奇迹,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外面的和尚没法进来念经,墙内的和尚想怎么念就怎么念,就拿新浪微博为例,在一阵不知所谓的微创新之后,终于在国内的诸多微博客中一举成名。不过其究竟是媒体,还是sns?至于你有没有搞清楚,反正我是不清楚。

  facebook还没上市,zynga就已经上市了,要是facebook上市,那还得了!既然如此,墙内的众高手们,谁的平台上先出现一个zynga,谁就能成为墙内真正的facebook了。

  开心网上有游戏,但是偷完菜之后基本熄火了;人人网上也有游戏,但是目前看来,也不温不火;接下来轮到谁了?好吧,是新浪微博!最近刚推出的微游戏和微币,业界有朋友称此举极有可能打造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zynga,那就让咱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新浪微游戏是否有希望搞定这一伟大目标。

  首先,用户数量。

  新浪微博在5月份称其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4亿,并且称年内会达到2亿,而这里面有多少僵尸,他们没说,我们也不太清楚。就算这里面木有僵尸,但相比facebook的7.5亿,新浪微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用户属性和行为习惯。

  facebook上面的用户大多为同学和校友关系,所以很容易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讨论的话题,但是新浪微博却不同,就算我跟你相互关注了,我可以和你一起探讨动车追尾的问题,但是你未必知道我喜欢玩魔兽或别的游戏。大家已经习惯性认为微博是一个制造话题和内容的工具,用户是否会习惯在上面玩游戏,个人觉得,这个还是有一定的可能。就比如说qq,qq游戏并不是跟着qq一起出来的,而是后来才有的,而如今腾讯游戏已经成了腾讯最赚钱的部门。

  微博上有一个兴趣爱好分析的工具,但是这玩意准确度有多高?因为我的简介中有一个词是“客服”,就把一些做销售的用户推荐给我,这真的太不智能了,我很不爽,其实我是个程序员!

  微博上有所谓的名人,并且是带v的,不过请注意大部分用户不是名人,微博之所以这么火,完全不是因为社交,而是因为满足了多数普通用户对名人的那种45度角的仰望:如果你是姚晨的粉丝,也许姚晨转发你一条微博或者回复你一句,你就会兴奋得三天都睡不着觉。

  第三,用户在微博上玩游戏的可能性。

  我们发现一些高中生,初中生也在新浪微博上,他们把微博当做是qq之外的一个娱乐工具,因为这个工具确实挺好玩。他们是有可能跟同学一起在新浪微博一起玩点游戏的,不过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个群体依然并不庞大,甚至我们都没有注意到他们在微博上的存在,尽管他们确实存在。

  目前来看,微博的社交属性依然不强,如果开发出类似《FarmVille》这样的游戏,建议先让那些带V的用户带头玩,让咱们这些不带V的也体验一下偷到自己偶像的菜是什么感觉,说不定真的就成了。

  第四,开发者与分成机制。

  国内有很强悍的开发者,他们现在很多在为苹果的AppStore打工,并且成绩还不错。他们会不会因为新浪微游戏而分出一些精力出来,这个目前还不得而知。

  新浪微博的微游戏平台在一年内不参与分成,这看似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机制,但是这一年内能够让开发者赚到多少钱才是最关键的。如果这一年内不能在微博上出现一两个类似《FarmVille》这样的神话,那么这个微游戏就碰不到这群人的G点,也就不会提起开发者的兴趣,就不能形成正向的循环,那么就啥都别想了。

  第五,微币。

  微币现在和人民币也是1:1兑换,跟qq币相比,没有贵贱之分。

  要知道中国互联网有自己的特色,给中国互联网企业送钱的用户是三低用户:他们可能是一个月只有100块零花的小朋友,他们会把钱花在摩尔庄园里面;他们也有可能是某工地的民工,他们愿意每个月10块钱包流量来用手机登 陆qq。微博能否凭借游戏开辟一条广告之外的盈利模式,能否在这个平台上成就另一个zynga,就看能否让更多的三低用户入驻微博。

  第六,平台自身的属性。

  新浪,是一家媒体公司,在人们的眼中也一直是一家媒体,包括现在微博出来了,大家依然是把其看做是一个了解更多信息的渠道,并没有看做是像qq那样和朋友一起沟通的平台。想要改变在众人心目中已经形成的惯性思维和行为习惯,新浪需要做很多功课,并且这个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结论

  有业界朋友认为新浪微游戏的推出,这个平台上会出现一个中国的zynga,但是就目前看来,这个美好的愿望还真不太容易实现。路漫漫其修远兮!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