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锦州港招聘信息:中医文献低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54:09
低热
作者:刘华
关键词:
病历摘要
王×,女,48岁。1999年5月18日初诊。
患者在1月前,曾外感风寒淋雨后,恶寒发热,咽痛身重,某中心医院曾用抗菌、消炎、退热治疗后好转。但1周后,反复出现低热缠绵,体温呈37.6℃左右,手足心热,午后热甚,时有38℃,自汗头痛,纳呆,周身乏力,心烦口苦,便干溲黄,舌质微红,苔薄黄腻,脉细数,证属:外感寒湿,湿困脾胃,治拟:散寒清热化湿,佐以健脾和中,方拟:藿朴夏苓汤合三仁汤,六一散、二妙丸出入。处主:连翘9g,黄柏9g,藿香9g,半夏6g,蔻仁6g,杏仁6g,苡仁9g,竹叶6g,滑石6g,薄荷6g,木通6g,葛根6g,苍术皮9g,茯苓9g,甘草3g,7剂。
二诊:7剂后已不发热,诸症均减,自觉四肢乏力,原方去连翘、柴胡、葛根,加黄芪9g,太子参9g,泽泻9g,7剂。
三诊:药后,14天未再发低热,四肢乏力减轻,但仍纳呆,腰膝酸软,原方去薄荷、木通、加牛膝9g,木瓜9g,神曲6g,14剂。
连服2周后,从未再发低热,而告痊愈。
按:低热缠绵,治疗须以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病史全面综合分析。本例是由感风寒雨淋后引起发热,久郁化热,故寒湿化热是为本病的主要矛盾,寒湿是本,而低热是标,遂以散寒除湿为主,清热为辅。
退热的治法甚多,其中清化退热法用于湿热证,但在治疗时,必须兼顾宣透及淡渗化湿,以分解病势,常用方如藿朴夏苓汤、二妙丸、六一散、三仁汤,用竹叶、滑石的清,藿香、厚朴、半夏的化,杏仁的宣,通草、苡仁的利。
笔者主张在清化的治则上偏重化湿,并结合宣透,用藿朴夏苓汤加减,主以芳化,佐以淡渗,分解表里之湿,再加入清宣之品,使湿去而热无所依,低热自然易解。如果见热清热,不仅热不能清,反使湿愈凝滞造成缠绵的局势。此外,湿热日久会蕴结肠胃,或化热而伤阴,治疗要注意兼顾健脾和中加以养阴法,消化不良者可加神曲、荷叶,荷叶能清气分之热,而开脾胃之清气。要重视胃气为本,湿热低烧,脾胃已弱,药量宣轻,宁可轻剂,不可重剂,用之欲速不达,反伤中气,这是临床用药原则,必须重视。善于掌握,有利于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