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血管性头痛验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14:11:55
血管性头痛验方
作者:魏铁力
关键词:血管性头痛 中医药治疗 验方
血管性头痛是由于颅内外神经调节障碍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头痛,属脑血管机能性疾病。临床上根据本病的特征及表现,可以包括在中医学“头痛”、“偏头风”、“偏头头痛”范围中。笔者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之因及劳倦、饮食等导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形成气滞血瘀,痰浊痹阻脑络,清窍不利而发病。由于其病在高巅,具有风的特点,且往往久痛入络,清阳之气不据其头痛的部位,从经络辨证,结合脏腑的寒热虚实,确定病位,选定处方,灵活加减。笔者学习颜德馨教授经验,初步拟定头痛一号方、头痛二号方、头痛三号方,并配合外治法,如针刺、搐鼻、外敷、熏洗等,内外兼施,运用于临床,获得明显效果。
1头痛方的组成与应用
1.1头痛一号方
方药组成:桃仁9g,红花9g,当归9g,生地12g,川芎9~15g,赤芍9g,望江南9g,石楠叶9g,羌活9g。
适应症:头痛一般发作,或左或右侧,程度为轻至中等度,疼痛性质或为振动作痛,或为胀痛、刺痛,尚能忍受,脉细弦,苔薄腻,舌淡紫。女性多在经前或经期发作。随证加减:兼风寒加麻黄6g,桂枝6g,细辛3g;兼风火加石膏30g(先煎),知母9g,菊花9g,桑叶9g,连翘10g,薄荷4.5g(后下);兼风湿加羌活9g,防风9g,藁本9g,独活9g;兼痰浊加半夏9g,陈皮9g,苍术9g,白术9g,天麻粉1.0g(吞);兼瘀血加麝香0.3g(冲),青葱三束(切碎),酒、水各半煎服;兼血虚去桃仁、红花、赤芍,加熟地15g,白芍9g,清炙草3g;兼气虚加黄芪30g,党参10g,升麻6g,柴胡6g;兼阴虚去桃仁、红花、生地,加熟地15g,白芍9g,麦冬9g,知母9g,地骨皮9g,清炙草3g;兼阳虚去桃仁、红花、生地、赤芍;加熟地15g,山药10g,萸肉9g,鹿角胶10g,菟丝子9g,附子6g,肉桂3g;兼肝火加龙胆草9g,山栀9g,黄芩9g;兼肝阴虚加天麻粉1.0g(吞),钩藤10g,石决明30g,淮牛膝9g;兼肝郁加丹皮9g,山栀9g,薄荷4.5g,柴胡9g。
1.2头痛二号方
方药组成:桃仁9g,红花9g,当归9g,生地12g,川芎30~45g,赤芍9g,望江南9g,石楠叶9g,苦丁茶9~15g,僵蚕9g,地龙6g,细辛3g。
适应证:头痛大发作,或左或右侧,其痛不可忍,诸药皆不能效者。
1.3头痛三号方(又名头痛立止散)
方药组成:全蝎3g,蜈蚣2条。研粉吞服。一日二次,一次1.5~2.0g。
适应症:头痛如劈,痛剧不可忍,诸药皆不效者。
2引经药的使用
临床上治疗偏头痛,根据上述辨证论治原则,再按照头痛的部位,选用不同的引经药,可起事半功倍之效。
太阳头痛:痛在后脑,下连于项。选羌活9g,藁本9g;阳明头痛:多在前额。选葛根9g,白芷9g;少阳头痛:多在头之两侧,连及耳部。选用柴胡9g,川芎9g;厥阴头痛:多在巅顶,或连于目。选用吴萸1.5g,地龙6g。
另外,根据《素问·通评虚实论》“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之理,临床要注意通大便,腑气通,头痛即能减轻,即“上病下取”之义。用药:重用桑椹子、黑芝麻养血润肠通便;决明子、冬葵子、郁李仁、芦荟折肝火通便;用枳实、青皮、生军泻下以通便。
3特异性药物的介绍
笔者发现,对治疗头痛具有特效的几味中药,笔者治头痛必用,只要用之得当,常能得心应手,今介绍于下,可供参考。
3.1苦丁茶:又名枸骨叶、大叶冬青叶。性味苦甘大寒,归肝肺胃经,有治风热,清头风,除烦渴之作用。善治肝经郁火头痛,又可治头痛齿痛,目赤踄耳,既可内服亦可外用。
3.2石楠叶:又名风药、栾茶。性味辛苦平,入肝肾经。功能祛风通络,益肾。主治风痹,腰背酸痛,肾虚脚弱,偏头痛,风疹。《现代实用中药》有治女子神经性头痛的记载,《本草从新》云:“祛风通利,为其所长。”
3.3望江南:又名金花豹子、羊角豆、野扁豆。味苦性寒。功能肃肺清肝和胃,消肿疗毒。主治咳嗽哮喘,脘腹酸痛,血淋便秘,头痛目赤,疔疮肿毒,虫蛇咬伤。既可内服,也可外用。有治顽固性头痛的记载。
3.4川芎:性味辛温,入肝胆经。能行气解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湿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寒痹痉挛,经闭,产后瘀阻块痛。《斗门方》中即有川芎治偏头痛的记载。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川芎内含挥发油、生物碱、阿魏酸、川芎内酯,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能改善血管的舒缩功能。能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释放反应。
头为诸阳之会,凡五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会于此。六淫外袭,上犯巅顶,或寒遏经脉,或热扰清窍,或湿蔽清阳,均能导致头痛。此类患者大多病程日久,异常痛苦,观其症状,大多有瘀血证候,而用一般的镇静等物往往不能奏效,但投以桃红四物汤加味,多能应手。笔者认为,在治疗头痛顽症中,活血疏风是其基本大法,“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活血可以通络止痛,以上方药,可供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