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的传奇:中医文献治验四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18:23
治验四则
作者:施克州
关键词:验案 见水思尿 盗汗 眨眼 妇人梦交
案一:见水思尿
金×,男,48岁,干部。1981年11月2日就诊。患者有神经衰弱史5年,平时经常头昏失眠,腰酸乏力,每至冬天则形寒肢冷,手足欠温。近月来每见到水龙头放水,就欲小便,往往因来不及上厕而尿湿衣裤,离水后尿意消失。小便常淋沥不尽。证见形体瘦弱,而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来沉细。诊断:见水思尿。证系肾阳式微,气化失职,治之以温阳益气缩尿。
处方:附块10g,肉桂8g,菟丝子10g,仙灵脾30g,淮山药30g,益智仁10g,五味子10g,煅牡蛎30g,党参15g,黄芪30g,甘草5g,大枣15g。5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药10剂而愈。
按:肾为水火之脏,内寄真火,命门不足,下焦虚寒则不能温制水液,故睹物生情,见水思尿。本方以附子、肉桂、菟丝子、仙灵脾温肾壮阳,俾离照当空,气摄有权,合淮山药、益智仁、乌药、五味子、煅牡蛎固精缩尿(淮山药、益智仁、乌药乃缩尿丸,为治遗尿之专方;五味子、煅牡蛎不仅增强收缩之功,且能防止温阳耗气之弊),辅以党参、黄芪、大枣、甘草大补元气,使阳复气壮,开合有度,果获良效。
案二:盗汗
陆×,女,48岁,职工。1981年3月18日初诊。患者有高血压史10余年,近年来形体日胖,倦怠乏力,畏寒怯冷,四肢欠温,动则汗出,心悸气短,偶有感风寒则缠绵不解;一周来朦胧睡去则溱溱然汗出,寤则即止,多梦。舌苔薄白,质淡,脉细软无力。诊断:盗汗。证系心气虚弱,卫阳不固。治之以盖气养心固表。
处方:党参20g,黄芪30g,白术10g,大枣10枚,甘草3g,枣仁10g,柏子仁10g,五味子10g,白芍10g,麻黄根10g,煅牡蛎30g。3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3月27日复诊:服上药汗即止,但停药1天,寐则汗出如前。适遇他医,以“阴虚盗汗”论治,投以银柴胡、地骨皮、鳖甲、秦艽、浮小麦、海螵蛸之类,不效。余诊之,脉证如前,细细玩味,患者平素动则汗出,头昏乏力,四肢欠温,怕冷等证,不仅气虚,阳气亦衰,遂于上方加熟附块8g,3剂。药后汗止,精神亦爽,续服3剂,而臻全功。
按:盗汗一症,首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篇。《内经》称之为“寝汗”。以寐则汗液窃出,寤则汗止,此证多系阴虚热扰所致,但并不尽然。本例患者初诊时虽未囿于“盗汗属阴虚”之论,但只着眼于心气虚弱,卫气不固,给以养心益气固表之品,虽得小效,其功不著,实乃药未中的。再诊时,考虑到患者既有气虚证,又有阳虚证;由于平素自汗较多,汗泄则阳气易虚,气虚则汗泄益甚,二者互为因果;《景岳全书》中说:“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此言阳之虚也”。本例盗汗为心阳虚已属显然,故在初诊方枣仁、柏子仁、五味子以养心安神,党参、黄芪以盖气固表,麻黄根、牡蛎以收敛固涩,在此基础上,加附子温阳散寒,收到满意的效果。由此可见,“阳虚则自汗,阴虚则盗汗”,这仅是一般而言,任何病证,都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盗汗阴虚者固多,阳虚者亦有之,未可一概而论。
案三:眨眼
茅×,女,38岁,农民,1984年3月9日初诊。患者于1977年春右眼突然不时眨眼,不能自主,继之目赤流泪,次年左眼亦然。为此,7年来多方求医,均告罔效。后经友人介绍,前来我处求诊。患者形体肥胖,面色红润,二眼不时频眨,每分钟20次左右,目赤流泪,脉弦有力,舌尖净赤,舌苔薄黄。诊断:眨眼症。证系木火上炎,肝风上扰,以致二眼开合失度,治以清肝祛风镇痉。
处方:白菊花10g,白蒺藜10g,防风10g,密蒙花10g,决明子10,青葙子10g,白芍10g,僵蚕10g,石决明30g(先煎),钩藤30g(后下),蜈蚣2条。3剂,每日1剂,水煎2次服。
服上方3剂后,眨眼次数明显减少,目赤大减,流泪已止,仍守原方加白附子7g,连服5剂,二眼频眨消失,7年之奇疾告愈,经访视,至今未发。
按:眨眼一症,临床罕见。《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开窍于目,风为阳邪,其性主动,“善行而数变”。二眼频眨,为肝风上扰;目赤流泪,乃木火上炎。故以菊花、白蒺藜、密蒙花、决明子、青葙子、白芍、石决明以清肝平木;钩藤、僵蚕、蜈蚣、防风以祛风镇痉,再诊时加白附子以祛面部风痰;蜈蚣与防风合用,乃名医张锡纯治面瘫之经验,移治于此,果获良效。
案四:妇人梦交
唐×,女,60岁,农民。1983年11月3日求诊。患者有梦交史已数十年,每隔3~5天,或10天半月1次,梦交后数日感到头昏乏力,神疲腰酸,健忘失眠,手足欠温,腹中总感有一种难以形容之不舒。数十年来多方求医不效,甚至求神拜佛终不得解,以致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惆怅。诊时面色白光白,吐语无力,言多则气短,手足欠温,脉细舌淡。诊断:梦交症。证系心脾二虚,神志不宁。治以健脾宁心,安神定志,以归脾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之。
处方:焦白术15g,当归身15g,茯神木15g,枣仁15g,远志肉15g,黄芪50g,党参30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夜交藤30g,辰砂2g(冲服),甘草5g,生姜4片,大枣10枚。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服上方后,梦交未作,腹中不舒感消失,并有神清气爽之感,仍以原方续服10剂而安,至今未发。
按:梦交症,一般多见于妇女性格内向,心胸狭隘者,本例患者年已花甲,数十年如此,因羞于启齿,隐曲痛苦特甚。《灵枢·本神》篇中说:“心怵惕思虑则伤神”,“脾悲忧不解则伤意”。病久则心脾二伤,神失所归,意舍不藏,以致一派虚象毕现。故取归脾汤补气益血,健脾养心,其中黄芪3倍于当归,取东垣当归补血汤义,合“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功能调和阴阳,潜阳入阴,使之阳固阴守,神明归附。加夜交藤、甘草养心安神,辰砂色赤通心,重坠定志,诸药共施,收效果佳。
(本文承蒙姜达岐老师斧正,特此致谢!)